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

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

南通市是中國江蘇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東臨黃海,南臨長江,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希望對你有用!

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

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xx”時期及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xx”時期是我市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特別是20xx年9月以來,在以王儒林書記為班長的新的省委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按照“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淨化政治生態、實現弊革風清、重塑山西形象、促進富民強省”五句話的總要求和總思路,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狠剎四風、打黑除惡“三個高壓態勢”,以“五個一批”為載體,推動“六大發展”,實施“三個突破”,努力在全省發揮“六個表率”作用,開創了各項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由20xx年的1781億元增加到20xx年的2735.34億元,年均增長8.4%;固定資產投資由20xx年的916.48億元增加到20xx.61億元,年均增長1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xx年的825.85億元增加到1540.8億元,年均增長13.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20xx年的138.48億元增加到274.24億元,年均增長14.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727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626元,兩項收入增速均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十三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xx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全市上下積極作為、奮力拼搏,着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9%,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

——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服務業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明顯提升。培育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食品藥品等新興產業,推進開發區擴區拓展,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陽煤化工、江鈴重汽、華潤萬象城、歐亞錦繡城市綜合體、寶迪屠宰加工、潤恆冷鏈物流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新興接替產業增加值佔到規模以上工業的67.1%,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佔到規模以上工業的44.6%。服務業投資佔到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75.8%,增加值佔到地區生產總值的61.3%。

——持續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承載力和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新改建主次幹道31項,改造背街小巷32條,建設里程113.23公里。太榆路、學府街、南內環街、南沙河路等相繼改造完工,城市快速路網體系日趨完善,逐步進入立體交通時代。地鐵2號線一期全線招標開工,首開段車站主體工程封頂。新改建供水管網232公里、供氣管網178公里。500千伏等9項供電工程竣工投運。加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力度,推進青龍古鎮、明太原縣城等農耕文明保護。開工建設晉陽湖、和平公園等13個公園,新建46個小遊園,完成陽興大道、建設路、南沙河路等主幹道景觀綠化,新增綠地3000畝,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1%、36.07%、11.56平方米。

——舉全市之力推進城中村改造,人民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推動54個城中村改造,47個村基本完成整村拆除,完成總拆遷量的88%,46個村啟動安置房建設。城中村改造取得重要突破,省委王儒林書記要求全省學習我市城中村改造所體現出的“積極作為、攻堅克難、依法辦事、為民謀利”的精神。推進棚户區改造,新開工保障性住房57711套,基本建成45510套,完成投資118.65億元。

——全面推進“五大工程”“五項整治”,省城環境質量進一步好轉。市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下降7.76%,優良天數達到230天、比上年增加33天,優良率達到63%、比上年提高9個百分點,6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好於省下達的減排要求。集中供熱擴網3104萬平方米,實施城邊村氣化改造16個,減少冬季燃煤100萬噸。關停二電廠3×20萬千瓦燃煤機組等污染企業34家,減少燃煤180萬噸。城南污水處理廠新增日處理能力15萬噸,晉陽污水處理廠通水調試。淘汰老舊機動車和黃標車3.35萬輛。秸稈綜合利用80.92萬畝。完成營造林29.0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3%。

——不斷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人民羣眾幸福感、獲得感進一步增強。提升託底保障能力,民生支出346.7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2.5%。城鎮新增就業10.5萬人。實現脱貧1.67萬人。紮實推進教育衞生事業,16所新續建學校、12所改擴建醫院進展順利,16所村辦幼兒園主體完工。辦好一批民生實事,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412萬平方米,新建公共停車位8160個,解決2.28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採煤沉陷區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舉辦太原國際馬拉松賽,推進汾河體育健身長廊建設,我市體育健兒在全運會、青運會、省運會等重大賽事取得優異成績。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安全生產事故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4.46%、3.25%。推進“平安省城”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全面實施“三個突破”,發展動力和活力進一步提升。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全社會研究試驗經費投入93.21億元,新增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7家、增長39.77%,市內技術合同成交額21.96億元、增長162%,高新技術企業銷售額佔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29%。加快金融改革創新,“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20家,佔到全省的三分之二。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獲得全國首批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新增民營企業1.88萬户、增長16.22%,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1571.53億元、增長10.1%。

——深入推進“六權治本”,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嚴格落實“兩個責任”,狠剎“四風”,嚴肅問責不作為、慢作為。編制完成市級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行政職權事項由6033項精簡到2764項,精簡率達到54%。取消、調整、下放行政審批事項119項,審批時限壓縮21.6%。公務用車改革有序推進,涉改公車全部封停。全面實行政務公開、企務公開和村務公開,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多層次的權力制約監督機制。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建言獻策。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851件,市人大會審議意見22件。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幹部作風明顯轉變,幹事創業氛圍更加濃厚。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我們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一系列治晉興晉強晉戰略舉措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統攬全局、正確領導,市人大、市政協有效監督、全力支持,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駐並解放軍、武警官兵和中央、省駐並單位,向盡心履職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太原改革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的五年,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經濟結構不優、效益不高的問題仍然突出,傳統產業產能過剩、虧損嚴重;園區承載能力、引領作用仍然不強,好項目、大項目不多的老問題沒有有效破解;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環境治理、脱貧攻堅等短板仍然明顯,兜底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管理創新仍然不夠,社會治理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安全生產形勢仍然嚴峻,社會潛在風險較多;政府自身建設仍有差距,職能轉變仍顯滯後,“四風”問題尚未根除。對此,我們將積極面對、勇於擔當、認真解決。

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根據市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及“十三五”規劃《建議》,“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樹立五大發展理念,落實省委“五句話”總要求,以實施“五個一批”為重要載體和抓手,積極推進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廉潔和安全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努力實現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率先發展。

“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結構得到新優化。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以上,力爭提前一年實現翻番、到20xx年經濟總量突破4000億元。民生改善達到新水平。居民人均收入提前一年比20xx年翻一番,力爭到20xx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萬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萬元;力爭提前兩年實現貧困人口脱貧、貧困縣摘帽。城市功能實現新提升。城市空間佈局更加優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中村和棚户區改造全部完成,省會城市功能和輻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文化建設取得新進步。人民羣眾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力爭進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生態環境得到新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PM2.5濃度逐年下降,重污染天氣大幅減少,市區優良天氣率力爭達到80%左右,森林覆蓋率力爭達到30%,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以上,城鄉人居環境全面改善。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發展動力和活力顯著增強,開放型經濟和對外合作機制基本形成。民主法治取得新進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人民權益切實保障;法治太原建設全面推進,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已印發各位代表,這裏對主要任務作簡要報告。

20xx年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20xx年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一)推動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培育壯大都市現代農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推動民營經濟做大做強,把太原建成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金融聚集區。

(二)推動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均衡發展結構。圍繞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以迎接20xx年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為契機,推進“五城聯創”。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三)推動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深入推進省城環境質量改善。實施城市周邊百萬畝森林圍城工程和以汾河為重點的生態環境修復工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四)推動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建立健全對外開放政策機制,加快開發區和開放平台建設,不斷拓展對外交流合作新領域。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進與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協同發展,深化太原城市羣協作,努力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

(五)推動共享發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推進城鄉基本服務均等化。辦好一批民生實事。全面打贏三年脱貧攻堅戰。統籌人口均衡發展,提高教育醫療水平。促進就業創業,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建立公平、可持續、全覆蓋的社會保障制度。

(六)推動廉潔和安全發展,着力夯實發展基礎。全面推進“六權治本”,嚴格落實“兩個責任”,營造廉潔發展社會環境。強化安全紅線意識,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平安省城”建設。

三、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我們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認真落實省委提出的“六個表率”作用的要求,用好用足省政府出台的《關於支持太原率先發展的意見》,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奮力拼搏,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率先發展,努力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8%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城鎮新增就業人數8.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約束性指標是: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減排,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劣Ⅴ類水體比例,新增建設用地降幅,農村貧困人口脱貧人數,城市棚户區住房改造數量,均完成省下達任務。

圍繞上述目標,在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速度換檔、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節點,我們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把改善供給結構作為主攻方向,以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抓手,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長動力。

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加法”,瞄準世界產業技術發展前沿,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加大對人力資本的可持續投入,傾力支持創新型企業發展。抓好富士康手機制造和維保、太重風電裝備、江鈴重汽、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太鋼碳纖維T800、納克潤滑油、陽煤化工等一批高端製造業項目;抓好華潤萬象城、歐亞錦繡、萬達綜合體、蘇寧電器、遠大購物廣場、傳化物流等一批現代服務業項目;圍繞低碳發展為主題的太原論壇等,打造國際化會展平台,大力發展會展經濟,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減法”,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落實好中央和省出台的企業減負鬆綁政策措施,為企業降低税費、財務、物流、人工、制度性交易等成本,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優化煤焦冶電等傳統產業,促進經濟持續增長。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乘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雙創”和“中國製造20xx”“互聯網+”行動計劃,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以新技術帶動新產業,以新空間發展新業態,培育經濟增長的“乘數因子”,創造新產業“幾何式增長”。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除法”,有效化解過剩產能,化解房地產庫存,清理“殭屍企業”,促進產業優化重組,提升要素投入的綜合效率,清除經濟發展路上的“攔路虎”。不斷破解制約發展的一切束縛,激發全社會的創造力,讓新動能茁壯成長,傳統動能煥發生機。

(二)繼續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和服務功能。太原“三面環山、一水中分”,具有好山好水好風光自然之美。要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緊緊圍繞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目標,更加註重城市基礎設施功能完善,更加註重城市建設管理質量,更加註重地上地下統籌。

加快完善快速路、主次幹路和支路級配合理的路網體系,提高道路通達性和出行便利性。新建濱河西路南延、卧虎山路,續建太行路南延、龍城大街東延、南內環西街、南沙河路東段等城市快速路;新改續建五一路、太茅路、東峯路、新舊晉祠路、馬練營路、迎澤大街東延、攝樂汾河大橋等道橋項目;改造提升50餘條背街小巷。高標準推進地鐵2號線建設,積極做好1號、3號線前期工作;堅持地上地下一體規劃,同步完成解放路快速化改造。積極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優化公交線網布局,新建300個公共自行車站點,努力構建軌道交通、公交車、出租車、公共自行車高效對接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進一步推進太原、晉中同城化,實現規劃建設無縫對接。積極拓展地下空間,大力發展靜態交通體系,規劃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加快建設海綿城市。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500萬平方米。着力提升水、電、氣、暖等公共配套設施保障水平,開工建設陽曲、清徐5000噸垃圾焚燒電廠,加快建設餐廚垃圾和污泥處理廠,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推進220千伏等24項供電工程建設。繼續以城郊森林公園為重點,推進東西北山生態綠色屏障建設,完成造林面積30萬畝以上。推進晉陽湖、植物園、汾河三期、迎澤公園等重大園林景觀項目建設改造,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4%。

堅決打贏城中村改造這場硬仗。加快完成54個城中村拆遷建設安置任務,啟動31個城中村拆遷。堅持規劃引領,打破鄉村界限,集中連片規劃,高標準開發建設,做到拆遷與建設並舉、安置與開發並重、政府主導與市場化運作有機結合。嚴控拆遷、成本、資金、市場風險,鼓勵和吸引大集團、大企業參與城中村改造。加快推進棚户區改造,啟動2萬户改造任務,加快在建棚户區安置房建設,力爭年內完成晉東、民政園、建材小區等在建工程,確保拆遷羣眾儘快回遷,加快推進小北關等棚户區改造工程。

以“五城聯創”為抓手,全面加強城市管理。增強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提升文明程度,為迎接青運會營造良好氛圍。構建建管分開、重心下移、區街為主、職責明確、運轉有序的城鄉管理體制機制。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提升網格化、數字化、精細化管理水平。人是城市的主體,人的素質就是城市的素質。要弘揚正能量、培育新風尚,強化規範和文化教化,引導廣大市民樹立主人翁意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升文明素養,爭當“五城聯創”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三)繼續引深“三個突破”,創造率先發展新路徑。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民營經濟的生力軍作用、金融振興的支撐性作用。

要把企業自主創新作為科技創新的基本抓手。堅持需求導向和產業化方向,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省城科技資源優勢,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全力支持山西科技創新城建設。充分發揮開發區和綜合保税區的引擎作用,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10%,高新技術企業銷售額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10%,建設1-3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培育發展10個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3%。

要把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作為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我市“眾創”發展的新形態,激發內生增長的新動力,形成內源發展的新方式。推廣新型孵化模式,建設中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引導社會力量建設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創業社區和眾創空間,優化創業創新生態,形成線上與線下協同創業創新格局。實行誠信激勵政策,推進創業人員和小微企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高社會誠信度和行為規範性。大力弘揚晉商敢為人先、“無中生有”的創新精神,尊重企業家的社會地位和首創精神,厚植尊重創新、尊重人才的文化“土壤”,激勵創新、包容失敗,不斷釋放創業創新的動力和活力。

要把資本市場作為振興金融的基本載體,加快金融改革創新,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力爭“新三板”掛牌企業再突破20家,有效利用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建立政府、銀行和企業合作機制,廣泛開展與工、農、中、建、交等商業銀行的合作,提升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水平和能力。加強與國開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的合作,用好用足長週期、低利息的政策紅利。完成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增強地方金融發展實力。加快建設互聯共享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統,有效防範、依法處置各類金融風險,打擊各類非法集資行為,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

(四)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改善省城環境質量。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全力實施控制燃煤、抑制揚塵、防治尾氣、企業提標、整治面源、垃圾秸稈禁燒、治理污水、生態綠化、嚴格監管、改革創新十大舉措,確保省城環境質量全面提升。

全面改善空氣質量。完成太古長距離供熱輸送管網建設,新增供熱能力5000萬平方米。加快興能2×66萬千瓦、瑞光二期2×35萬千瓦熱電聯供項目建設,為基本實現市區分散燃煤鍋爐全替代創造熱源條件。實施一電廠關停搬遷,大幅度削減燃煤總量。實施原煤禁燒,推廣使用民用潔淨焦炭。建立全方位揚塵控制管理系統,實施渣土密閉化清運,全面推行綠色工地標準化管理,重點整治城鄉結合部揚塵污染,推進市區裸露地面綠化。淘汰老舊機動車和黃標車2萬輛,全面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完成純電動新能源出租車整體更新。調整物流佈局,啟動中心區各類市場和物流倉儲搬遷。推進工業企業提標改造,實施太鋼原料場全封閉工程、二電廠鐵路運煤和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完成古交興能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對焦化等重點行業實施限期提標改造。取締露天燒烤,中環以內餐飲攤點加裝油煙淨化裝置,城六區內嚴禁銷售燃放煙花爆竹和旺火;杜絕秸稈焚燒,實現全市農田秸稈綜合利用全覆蓋。全年PM2.5年均濃度值下降4%,二級以上優良天氣力爭增加20天以上,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在全國空氣質量重點監控城市中排名穩定前移。

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建立水源地持續性生態補償機制,開展汾河水庫水源地生態環境治理,強化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環境監管,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完成32萬噸晉陽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力爭年底開工建設36萬噸汾東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10萬噸以上。實施水環境綜合整治,完成汾河小店橋上游河道截污等工程。加大黑臭水體整治力度,加快編制建成區17條黑臭水體整治方案,推進城區9條河流治理,建成區黑臭水體比例下降30%。實施再生水利用工程。

(五)推進文化產業文化事業發展,提高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影響力。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競爭力的核心,是城市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影響並決定着城市未來發展的前景和方向。

要以歷史文化名城豐富的歷史遺存為基礎,繼續抓好晉祠景區完善提升、明太原縣城保護性開發、晉陽古城大遺址保護、太山龍泉寺佛教文化園和青龍古鎮保護修復、太化工業文明遺存展示,打造文化旅遊大產業、大景區。推進府城文殊寺、普光寺、關帝廟等20餘處歷史文化遺存搶救保護工程。堅持點面結合,積少成多,久久為功,蔚成大觀。以文化戰略眼光,處理好歷史與現代、繼承與發展、保護與創新的關係,留住歷史的記憶,彰顯文化的神韻,標識名城的高度。

要優化文化產業結構,着力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特色文化產業,建設華夏文明主題公園,擴大萬達影城的影響力,打造文化領軍企業和知名文化品牌。加快文化改革發展步伐,推動文化繁榮,搞好選題策劃和資源統籌,聚焦現實題材和重大主題,弘揚和傳承晉劇等優秀傳統劇種,充分運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努力打造有歷史厚重感和思想感染力的精品佳作。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展,提高服務效能和普惠水平。加快市圖書館改擴建工程、博物館布展陳列工程,力爭上半年具備對外開放條件。積極開展“文化精品惠民基層行”“書香太原”全民閲讀系列活動,不斷滿足羣眾精神文化需求。

(六)着力發展和改善民生,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把羣眾的呼聲當方向、百姓的期盼當目標,堅持從羣眾最關切的問題抓起,從羣眾最希望的實事做起。

持續推進一批重大民生項目。加快幼師、五中、成成中學、一外、二外等新校區建設,積極推進職教園區建設,完善太原學院辦學條件,提升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教育質量。大力支持山西大學東山校區建設,提升省城高等教育的影響力。推進市中心醫院、市人民醫院、市婦幼醫院和省人民醫院、省婦幼醫院等新院建設,放大優質醫療衞生資源服務效應。加快推進兒童福利院和老年福利院建設,完善社會救助服務政策和體系。大力發展機構養老、社區養老、日間照料中心等多層次養老服務業,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在全社會形成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強大合力。新建市體育訓練中心等一批羣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場館,加快推進青運會賽事及配套工程,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完善創業就業優惠政策,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羣體的就業工作,多措並舉對困難人員、市屬國有破產改制拆遷企業人員實施就業援助。持續擴大社保覆蓋面,推進城鄉社會保險一體化。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500元,住院補償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18萬元,門診慢性病補償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實施公辦國小免費託管服務、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辦理綜合保險等教育惠民事項。

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進一步增強紅線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切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黨委和政府領導責任。加強安全預防和隱患排查,重點開展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公共場所等領域的安全監管和專項整治,有效防範、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嚴格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規範食品藥品生產流通秩序。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從嚴整治治安突出問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社會和諧穩定。

20xx年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兩會專題(七)強力開展脱貧攻堅,協調推進小康社會目標實現。要樹立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根本脱貧理念,堅決打贏三年脱貧攻堅戰,今年要實現脱貧2萬人。

實施精準扶貧。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物流配送、休閒觀光農業、光伏產業、食醋產業等特色產業,強化寶迪、潤恆、九牛牧業、太原老陳醋和百企千村等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功能,激發內生動力,走產業化、市場化扶貧的路子。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原則,落實易地搬遷政策,促進移民脱貧。傾斜支持貧困地區發展基礎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讓貧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長,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行社會保障兜底脱貧。探索生態脱貧新路子,通過生態建設與修復實現脱貧。

開展對口幫扶。各城區、開發區及所屬行政、企事業單位要對口精準幫扶婁煩、陽曲兩縣貧困村集中的15個貧困鄉、157個貧困村。要立足當地資源優勢,重點幫助發展管長遠、有效益、能致富的產業,在改善交通、通訊、電力、農田水利等方面多下功夫。各部門要落實對口精準幫扶責任,制定有效推進措施。各行各業要肩負起行業幫扶責任,發揮行業優勢,創新幫扶舉措,提高扶貧實效。將脱貧攻堅列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強化目標考核。

強化主體責任。婁煩、陽曲兩縣要把脱貧攻堅作為重大機遇,用好用足國家、省、市有關政策,統籌規劃,整體推進,樹立脱貧致富信心,增強“造血”功能,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形成縣有龍頭企業、鄉有特色產業、村有合作組織、户有增收項目的扶貧格局。

(八)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提升為民服務能力。認真落實“三嚴三實”,把忠誠乾淨擔當銘刻在思想上,體現在責任上,落實在行動上。

深化“六權治本”,大力推進“兩清單、兩張圖、兩平台”建設,制度的“籠子”要扎得更密,執紀的“利劍”要始終高懸,守紀的“釦子”要扣得更緊,把政府各項工作納入制度化軌道。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重視社會輿論和社會監督,全面接受人民監督。推進協商民主,加強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多渠道溝通協商,完善人大意見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辦理聯繫機制,提高辦理質量和落實率,充分體現人民意願。

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釋放更多改革“紅利”。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營造審批事項少、行政效率高、行政成本低、行政過程公開透明的政務環境。推行“多證合一”和“一證多用”,繼續推進商事制度、城市管理體制、農村土地制度、國有企業、科技管理體制、金融服務創新等各類改革,以改革推動勞動力、土地和資本等要素資源優化配置,激發創造和發展活力。

認真履行“一崗雙責”,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堅持黨風廉政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統一部署、同步落實,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嚴肅財經紀律,嚴格公共資金、公共資源、國有資產監管,嚴厲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狠剎四風、打黑除惡“三個高壓態勢”。自覺遵守廉潔自律準則,嚴把廉潔從政關口。

深入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深入學習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學習以同志為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優良作風,自覺、主動、經常向黨中央和看齊。認真學習以王儒林書記為班長的新的省委治晉興晉強晉的政治擔當和工作作風。堅持把以上率下作為基本工作方法,以實際行動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動一級幹,做到胸中有數、落實有策、行動有力,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歷史和羣眾檢驗的業績。

各位代表,新起點開啟新徵程,新目標賦予新使命,新作為繪就新夢想。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以敢於擔當、積極作為的精神狀態,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務實作風,真抓實幹、當好表率的拼搏意志,為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努力奮鬥!

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篇2

剛剛過去的20xx年,是啟東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征程上鋭意改革、攻堅突破、奮力前行的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宏觀形勢,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統籌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較好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一批事關啟東長遠發展的大事要事取得突破性進展,一類口岸開放獲國務院批覆,寧啟鐵路啟東段開工建設,南通大學啟東校區招生啟用。啟東在全國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中排名升至第37位,列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第43位。一、調結構謀轉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20xx年,全年預計(下同)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2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1%。完成財政總收入168.4億元,增長20.7%;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7.25億元,增長14.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80億元,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7億元,增長1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0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0元,分別增長9%、11%。工業經濟提質增效。落實扶持政策,推動轉型升級,全年實現規模工業產值1500億元,增長10%。加快產業集聚發展,五大產業集羣、新興產業分別完成產值880億元、555億元,分別增長16%、18.6%。突出培優扶強,新增規模企業24家、億元企業30家、應税銷售20xx萬元以上新增長點企業71家。支持韓華新能源、東成工具等企業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完成工業技改投入156億元。提升工業經濟運行績效,每度電產生的應税銷售、入庫增值税分別達33.4元、1.2元,列南通各縣市第一。建築業總產值突破800億元,南通二建繼續保持省建築企業綜合實力第一,躍升至中國500強企業第308位。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突出項目建設,狠抓質量提升,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90億元,增長12%,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0%。完成應税銷售370.2億元,增長26.9%;實現入庫税收33.7億元,增長20%,增幅列南通各縣市第一。新開工億元以上服務業項目17個,文峯二期、綠地新村沙、協興港綜合開發等項目加快建設,圓陀角景觀大道完成設計。維護金融生態環境,妥善處置金融風險,省金融生態市排名提升6位。現代農業穩步推進。堅持政策惠農、科技興農,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帶動農民增收,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22億元,新增擴建農業項目208個、高效農業面積13.3萬畝。實現農產品出口額1億美元,位居南通各縣市前列。啟東現代農業產業園初具規模,中國供銷農產品物流項目開工建設。完成土地確權登記試點工作,新增規模流轉土地4.8萬畝。鼓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扶持項目基本建成。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建成省級家庭農場2家、南通市級家庭農場5家。海洋漁業加快發展,遠洋漁業全省領先。二、攻項目夯基礎,沿海開發縱深推進項目建設持續強化。開展重點工作“聽看考”活動,落實市領導掛鈎園區工作機制,完成工業投資310億元,增長14%。廣匯能源、宏華海洋、神通能源裝備等超10億元項目加快建設,林洋光伏、豐益日化、西西艾爾等超億元項目竣工投產,列入省沿海開發“六大行動”計劃的30項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推進順利。強化要素保障,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9.6億元、用地指標2300多畝。平台載體加快建設。全市八大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40.7億元,園區承載能力有效提升。啟東經濟開發區在省級開發區綜合評價中名列第三。呂四港環抱式港池進港航道基本完工,漁港經濟區品牌體驗館、海鮮一條街完成規劃設計。濱海工業園教育、商業等配套功能有力提升,博士創業園入駐科研機構10家。濱江醫藥化工園深入開展環保、安全專項整治,實施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海工船舶工業園中心功能區加快建設,西功能區人才公寓、商業街全面開工。江海產業園規劃展示館開工建設,通航產業園通用機場報批有序推進。科技創新步伐加快。推進創新型縣市建設,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682億元,佔規模工業產值45.5%;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4%。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168個,新增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高新技術企業43家。孵化器面積增至45萬平方米,在孵企業272家,新增省級各類企業技術創新平台16個。人才工作南通領先,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134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5人、省“雙創計劃”人才5人。三、拓路徑求突破,改革開放循序而進重點改革穩妥推進。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建立公佈“5張清單”,取消、整合行政審批事項247項,全面取消非許可行政審批;向北新、近海、寅陽三鎮下放事權196項;推進城市管理、環保執法向基層延伸;工商註冊登記便利化改革全面實施。機構改革順利完成,部門職責有機整合。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運營機制,國投公司、城投中心市場化運作。實施鎮鄉、園區財税體制改革,新增財力更多向基層傾斜。強化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管理,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教育、衞生、文化等社會領域改革紮實推進。對外開放力度加大。成功舉辦國際經貿洽談會、科技節,開展港口開發、城市建設、新興服務業、現代農業等專題招商,組織招商突擊月活動,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72個,達成意向投資568億元;振華重工、華滋海工、卓達新材料、大富豪精品黃酒等一批重特大項目成功落户。穩定對外貿易發展,實現進出口總額30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22.5億美元。外經合作態勢良好,完成對外承包勞務營業額5億美元。

發展目標

對接上海深度融合。“139”工程課題研究形成最終成果,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啟東基地正式揭牌。持續推進滬啟園區合作,積極承接上海產業轉移,與上海祝橋、桃浦等地區建立合作關係,全年引進上海企業32家,總投資105億元。強化與上海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對接,與華東理工大學共建功能材料產業研究基地,與上海電機學院簽訂全面合作協議。加快滬啟旅遊合作,在滬旅遊營銷力度不斷加大。抓好面向上海“菜籃子”工程,新增直供基地32家、配送中心6家。

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和“xx”主要成就

過去一年,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齊心協力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地區生產總值3417.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3%;財政總收入713.4億元、增長46.8%,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90.8億元、增長46.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68.4億元、增長2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8.3億元、增長18.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25元、增長12.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914元、增長14%;城鎮登記失業率2.75%;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一)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

新興產業勢頭良好。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新興產業產值1615.8億元、增長31.4%。海洋工程完工量389.4萬綜合噸、增長50.9%,產量佔全國市場份額的1/3,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風電併網發電裝機容量64.2萬千瓦、增長18%。光伏電池產量523兆瓦、增長62.9%。規模以上新興產業企業總數突破1000家,在建超億元項目135個。

傳統產業擴量提質。船舶及配套產業產值966.7億元、增長21.3%,規模以上造船完工量808萬載重噸、增長42.5%,我市成為國家船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紡織服裝產業產值1694.3億元、增長16.7%,電子信息、精細化工等產業產值增幅均超過25%。家紡、繭絲綢等成為省級特色產業基地。新增省級以上名牌產品70個,馳名、著名商標40件,家紡版權保護經驗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確定為優秀典範。建築業施工產值2700億元、增長23.7%。

服務業發展速度加快。服務業增加值1246.9億元、增長13.6%。規模以上服務業投資600.8億元、增長36.1%。物流業、金融業增加值佔服務業比重分別達到17.1%和11.3%。港口貨物吞吐量1.5億噸。旅遊總收入230.2億元、增長27.9%。市區高星級酒店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新增6家,客房總數增長64%。服務外包營業額8.1億元、增長70%。

集約發展、節能減排力度加大。13個省級以上開發區以全市4%的面積,創造了全市48%的生產總值、43%的財政總收入。50個工業集中區銷售收入佔全市的60.2%,提高3個百分點。連續20xx年保持耕地佔補平衡。全面完成省下達淘汰落後產能任務。關閉、搬遷小化工企業50家,印染、鋼絲繩行業污染整治初見成效。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32座,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20.2萬噸。海安縣在全省江北率先建成國家生態縣,如皋等4個縣(市)基本達到國家生態縣考核標準,全市85%的鄉鎮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

自主創新能力增強。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424.1億元、增長31.8%,佔規模以上工業的32.4%。中遠船務研發中心成為我市首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1家;科技孵化器面積突破200萬平方米,新增國家級科技孵化器3家,南通科技園建成開園;南京大學南通材料研究院等啟動建設。建立2個國家級、8個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400個,專利授權量突破2萬件、列全省第三。22項科技成果獲省級以上科學技術獎。“江海英才”計劃全面實施,全市投入人才專項資金2.2億元,引進領軍型人才185名,4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22人入選省“雙創”計劃;新增院士工作站15家。

(二)江海開發呈現新氣象。

大產業項目加快集聚。組織472個億元以上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超過20xx億元。大唐呂四港電廠、江蘇LNG接收站、王子製紙一期等百億級項目投產或竣工。沿江沿海前沿地區完成規模以上投資1071.5億元、增長23.6%。

大港口開發加快實施。洋口港10萬噸級北航道工程完工,管線橋、太陽島二期等建成;呂四港區呂四作業區5萬噸級碼頭投運,東灶港作業區2個2萬噸級碼頭開工;通州灣(暫定名)建港條件研究全面啟動。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先導段貫通,新通海沙岸線整治工程海門段竣工,狼山港三期集裝箱泊位、如皋港10萬噸級通用泊位建成。全市新增5萬噸級以上泊位5座。

大通道建設加快推進。20項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進展順利。崇啟大橋完成總投資的66%。滬通鐵路公路大橋開工準備工作基本就緒。寧啟鐵路南通段複線電氣化改造工程開工,海洋鐵路完成工程量的76.3%。江海高速建成通車,通洋高速、臨海高等級公路、平海公路開工建設,幹線通道沿海邊佈局的態勢已經形成。興東機場飛行區改擴建完成工程量的65%。連申線航道南通段整治工程開工,焦港船閘建成。

大園區承載功能加快提升。國家級開發區和12個省級開發區新落户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26個。蘇通科技產業園一期基礎設施工程基本竣工,研發中心等7個配套項目開工。錫通科技產業園、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海寶工業園、中國供銷產業園、上海外高橋(啟東)產業園、楊浦(海安)工業園等跨江合作園區進入實質性開發階段;洋口港南通國際產業園開工。實施灘塗圍墾項目11個,新增可用灘塗17.4萬畝,沿海開發空間進一步拓展。

(三)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

開放型經濟加快轉型升級。舉辦港洽會、世界船舶高層峯會和“龍騰江海·耀眼南通”等系列招商活動,新批協議外資49.8億美元,註冊外資實際到賬29億美元、增長44.6%。新批及增資超9000萬美元項目16個,新批裝備製造和新興產業項目佔比達到42%。進出口總額211億美元、增長29.8%;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佔比分別達到42.7%、19.1%。完成外經營業額12.5億美元,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境外投資額突破3億美元,為上年的7.4倍。外事、僑務、港澳事務、對台事務、口岸工作在擴大開放中發揮重要作用,新締結國際友城2個。

民營經濟發展質態加快提升。個體工商户總數、私營企業數和註冊資本等指標保持全省第二。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60%,提高2個百分點。新引進市外民資項目註冊資本536億元、增長55%。新增汽車及配件等百億級特色產業板塊4個。24家民營企業入圍全國500強。新增以民企為主體的上市企業9家,總數22家,熔盛重工成為我國當年在香港上市的最大民營企業,中小板創業板上市企業數進入全國大中城市前十強。

各項重點改革任務加快實施。新一輪市縣政府機構改革、鄉鎮機構改革任務基本完成。長江鎮、呂四港鎮被列為全省首批擴權強鎮試點鎮。南通市農村商業銀行成立,華夏、民生銀行南通分行開業,廣東發展銀行南通分行獲准籌建,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數達到32家。全省江北首家外資銀行日本名古屋銀行南通分行通過開業驗收。省信用再擔保公司在我市設立全省首家分公司。市級國有資產公司專業化經營加快,資本運作平台作用有效發揮。文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和事業單位全員聘用改革穩步推進。

(四)“三農”工作獲得新成效。

現代農業發展進一步加速。規模以上“三資”開發農業投入增長24.2%,農業綜合開發投入增長37.8%。新增高效農業39.7萬畝、高效漁業11.3萬畝,新增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2家、農業龍頭企業68家。江海台灣農民創業園啟動建設。市區實施都市生態型農業項目46個。糧食連續7年增產,單產創歷史新高。

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350公里、農村公路橋樑和農用橋樑845座。新增城鄉客運線路15條。江海堤頂硬質化改造262公里。完成第三批70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引江調水規劃啟動實施。農村河道提前實施新一輪疏浚。建成4個垃圾焚燒發電廠。新增造林面積17.3萬畝。村級勞動保障服務平台實現全覆蓋,60%的行政村建成“充分就業村”;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5萬人,總量列全省第一。

農村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市、縣財政“三農”投入37.4億元、增長39%。“萬頃良田試點工程”穩步推進,新增土地流轉面積31萬畝。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入社率提高5.3個百分點,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239家,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面83%。村級集體經濟快速發展。農村小額貸款公司“三農”貸款增長158%,農業政策性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五)城市功能有了新提升。

城市建設統籌推進。修編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完成市區路網等4類28項專項規劃。市區組織實施城建項目230個,完成投入136億元;建成區面積125.2平方公里,增加31.4平方公里。各縣(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全面啟動,城市框架加快拉開。11個省級重點中心鎮聯結城鄉的紐帶作用進一步發揮。

中心城市功能增強。新城區竣工和在建商務、金融等功能性項目37個,總面積238萬平方米,核心區建設初具規模。老城區改造建設力度持續加大,環濠河商業中心改造步伐加快,寺街·名人文化區建設前期工作啟動;文峯城市廣場、圓融廣場等一批城市綜合體項目全面啟動。開發區能達商務區總部大廈等項目開工。港閘區一批老鎮改造和歷史文化保護項目順利推進,城市綠谷一期建成,華強城市樂園等一批旅遊休閒、商務居住項目正式落户,北翼新城核心區建設加快實施。通州城東新區等四大功能片區框架全面拉開。實施市區“102030”交通暢通工程。已建和在建快速路總里程超過40公里,通滬大道高架建成通車,江海大道快速化改造等5個項目開工。城市組團間交通聯接進一步強化,北城大橋、園林路、鍾秀東路東延段等竣工,靜海大橋、長江南路改造等開工。新購和更新公交車133輛,新闢公交線路20條。新增日供水能力40萬噸、污水日處理能力7.5萬噸。推進39個老小區環境整治,其中23個基本完成。新增綠地240公頃。市、區兩級數字化城管平台建成運行,市容環境衞生面貌不斷改善。

(六)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強。全市財政民生投入168.5億元、增長31.4%,佔一般預算支出的54.5%。10件27項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見附件一)。引江區域供水等12項超額完成年度目標,食品安全動態監測等15項完成年度目標。全市引江區域供水工程普及率73%,新增飲用長江水受益人口150萬人,如皋市實現區域供水鄉鎮全覆蓋。

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不斷強化。全市新增城鎮就業9.96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85萬人。城鎮職工五大保險覆蓋率均穩定在97%以上,工傷保險實現市級統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9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5%;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93%,為108.7萬農村老年居民發放基礎養老金;城鎮老年居民開始享受養老補貼。對城鄉80歲以上老人普遍實施優待金制度,市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城鄉低保標準再次提高,市區被徵地農民獨立保障體系初步建立。完成脱貧攻堅階段性任務。

住房保障力度加大。全市拆遷安置房新開工536.6萬平方米、竣工交付391.5萬平方米,均增長一倍以上,其中,市區竣工交付269.8萬平方米、增長106.9%,安置拆遷户1.35萬户;全市提供公共租賃住房1.1萬套(間)、經濟適用房4091套、廉租房465套。市區按照三年建成1萬套的目標,啟動建設保障性(限價)商品房。市區將符合條件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住房保障;5個"城中村"改造地塊開工,3個片區危舊房改造項目基本竣工;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出讓353公頃、增長22%,新開工258萬平方米、增長40.5%。

社會事業發展加快。制定實施南通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完成校舍安全改造151.7萬平方米。素質教育整體推進。我市被列為國家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優化商貿高職、工貿技校等職教資源佈局。南通大學被確定為博士學位建設單位。農村三級醫療衞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市區基層醫療衞生服務機構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公益性文化設施基本實現鎮村全覆蓋。市圖書館新館、鳳凰國際書城、報業新聞傳媒中心等文化設施開工。有線電視用户突破200萬户,有線數字電視用户新增100萬户。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開展"講文明、樹新風、迎世博"主題活動,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列全省第二。全民健身體系進一步健全。我市成為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示範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記任務完成。職工權益維護、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關心下一代、老區扶貧開發、見義勇為、法律援助、紅十字和慈善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對口援建四川地震災區三年任務兩年完成。民族、宗教、地方誌、統計、機關事務管理、氣象、防震、檔案、保密、新聞出版、哲學社會科學等工作不斷加強。

(七)社會穩定取得新業績。

積極創新社會管理體系,基層基礎工作不斷深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社會平安信息發佈等機制初步建立,我市成為全省唯一入選的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城市,綜治平安建設綜合績效列全省第一。鄉鎮(街道)政法綜治工作中心全覆蓋,專業社工服務、心理矯治中心等功能不斷提升。萬人發案率全省最低。“12345”政府服務熱線、市長信箱、市長接待日、羣眾來信來訪、網上與羣眾直接交流“五位一體”的民生訴求服務機制不斷健全。建立政府網絡發言人制度。“五五”普法任務全面完成,法治南通建設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數和死亡人數連續9年雙下降。食品藥品監管和市場價格監管紮實有效。應急管理體系進一步健全。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優撫安置、民防(人防)、國家安全、防邪反邪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為契機,進一步轉變職能,着力提升工作創造力、行政執行力、政府公信力,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強化為民服務舉措,建立民生訴求首問、首辦負責制;強化重大項目會辦服務,積極化解發展難題。加強調查研究,30多項調研成果轉化為推進工作的舉措;加大督辦查辦力度,133項重點工作全面完成。堅持依法行政,規範政府行政行為。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全面實施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會決議,支持市政協參政議政。對市人大“強化政策驅動,促進南通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健全完善南通市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工作”兩個代表議案和市政協“加快我市特色園區建設”、“加強我市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兩個建議案,專題交辦、專人跟辦、專項督辦,促進了重點工作的落實。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辦理任務全面完成。貫徹落實廉政準則,推進廉政教育,全面推行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強化績效審計,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意識得到增強。

各位代表!“xx”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特別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全市上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全面達小康、建設新南通”的目標,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取得了超出預期的發展成就。

這五年,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城市位次顯著前移。20xx年,地區生產總值是“十五”末的2.3倍,在全國大中城市排名由“十五”末的第29位前移至第26位,列全國地級市第8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是"十五"末的4倍,總量進入全國地級市十強、列全省第四。進出口總額突破200億美元,列全國大中城市第25位。

這五年,江海開發取得歷史性突破,南通昂首邁入橋港新時代。經過多年持之以恆努力,蘇通大橋建成通車,崇啟大橋即將貫通,滬通鐵路公路大橋即將開工,洋口、呂四兩大深水海港正式通航,結束了“有江無橋、有海無深水海港”的歷史,綜合交通樞紐門户城市格局加速形成。通州撤市設區,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開,各縣(市)城建設全面提速,城市化率提高到55%,大城市格局加速形成。蘇通科技產業園等一批跨江聯動、跨國合作園區啟動建設,省級以上開發區、濱海產業園區承載功能顯著提升,江海並進的大園區開發格局加速形成。各縣(市)均成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崇川、通州、如皋、海門、啟東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均超過30億元,南北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加速形成。

這五年,全面小康目標提前實現,人民生活持續改善。20xx年在全省江北率先總體達到省定全面小康標準。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連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xx年分別比“十五”末增長88.3%和80.2%;居民儲蓄存款餘額比“十五”末增長126%。形成“十大類二十二項”社會保障體系,城鎮職工五大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全覆蓋。20xx年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比“十五”末提高67%、180%。全市財政民生投入550多億元,為民興辦實事58件132項。

這五年,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建設管理不斷強化。爭創全省最佳辦事環境成效明顯。文化大市建設邁出大步,在全省江北率先以縣域為單位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城鄉全覆蓋。大調解、大防控機制不斷健全,公眾安全感持續位居全省前列,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等“五城同創”目標圓滿實現,城市美譽度進一步提升。大力推進思想道德體系和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精神文明“南通現象”發揚光大,“包容會通、敢為人先”的新時期南通精神不斷弘揚,全市上下進一步形成了政通人和、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良好氛圍。

各位代表!五年的不懈拼搏,為“xx”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全市上下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南通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這必將進一步激勵我們信心百倍、豪情滿懷地開創南通更加美好的未來!

“xx”發展所取得的成就,歸功於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歷屆領導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礎,離不開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廣大幹部羣眾,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同志,向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軍、武警駐通部隊官兵、公安幹警和部省駐通單位,向所有關心和支持南通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南通的發展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的工作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經濟結構中的深層次矛盾仍較突出,自主創新能力需要增強;城市功能和城鎮化水平仍待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仍然不足;在城鎮住房、拆遷安置、城市交通等方面還存在羣眾不滿意的地方。少數政府工作人員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消極腐敗現象。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解決。

二、“xx”時期的目標任務

各位代表!從今年開始,我們進入了本世紀第二個黃金髮展的十年。十年看五年。根據《中共南通市委關於制定南通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南通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以下簡稱《綱要(草案)》,提請大會審議。

“xx”時期,我們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的xx屆五中全會、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和市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加快現代化、再創新輝煌”的戰略定位,全力搶抓兩大國家戰略規劃深入實施的重大機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強大動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目的,以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城市為重要抓手,統籌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按照“加快現代化、再創新輝煌”的戰略定位,我們將在以下三個方面奮力拼搏: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為20xx年左右在全省江北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全力打造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促進滬蘇通“小金三角”和滬甬通一體兩翼格局加速形成;在全國、全省和長三角城市中持續趕超,爭先進位。為此,《綱要(草案)》提出“六個更加”的新目標:

——經濟更加強盛。經濟發展主要指標增幅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到20xx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60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萬元。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41%。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城市化率達到64%,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成為江蘇新的重要增長極。

——科教更加發達。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力爭達到2.5%,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教育強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教育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人才強市戰略取得明顯成效,基本建成創新型城市。

--社會更加和諧。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城鄉各類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法治南通、長安南通建設水平不斷提高,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健全,社會公平正義得到進一步保障,公民文明素質進一步提高;社會管理創新、和諧社會建設走在全省和全國前列,社會大局持續穩定。

--文化更加繁榮。江海特色文化強市建設成效顯著,文化事業和產業得到大力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更高水平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深入推進,新時期"南通精神"得到弘揚光大,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

--生態更加優良。建成國家生態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下降,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1%,人民羣眾對生態和人居環境滿意度持續提高。

--人民更加幸福。社會就業更加充分,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長,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4萬元和1.9萬元,力爭五年實現倍增;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人民羣眾享有較高水平的教育、健康服務和公共文化產品,幸福感明顯提高。

實現"xx"發展目標,我們必須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和轉變發展方式主線,抓好產業現代化、城市現代化、人民生活現代化三大戰略重點,強化科技創新、改革開放、社會管理創新、政治建設四大戰略支撐。為此,《綱要(草案)》提出13項重點任務。完成好這些任務,需要我們突出創新引領,加快轉型升級;突出沿海開發,放大發展優勢;突出改革開放,激發體制活力;突出城鄉一體,強化統籌發展;突出民生優先,促進社會和諧。

各位代表!我們堅信,到20xx年,全市綜合實力、自主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將顯著增強,人民羣眾將普遍過上更加寬裕安康的生活,南通將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創造又一次新的輝煌!

三、20xx年主要任務

20xx年是實施"xx"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既要充分看到國內外經濟環境的積極因素,進一步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江蘇沿海開發兩大國家戰略疊加的黃金機遇,不斷放大比較優勢;又要深刻認識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有效應對,趨利避害,奮力實現"xx"良好開局。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以上,註冊外資實際到賬25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2%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力爭達到2%;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幅和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省下達任務。

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按照市委十屆七次全會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不懈調結構、抓創新、促轉型,持之以恆重統籌、惠民生、促和諧,着力做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新興產業倍增計劃",抓好100個以上超億元項目、100家優勢企業、10個特色產業基地,新興產業產值突破20xx億元。圍繞打造國家級海洋工程產業基地,提升高端產品研發能力和總承包、專業化分包能力,海洋工程完工量超過450萬綜合噸。圍繞打造國家綠色能源示範基地,加快建設"海上三峽",風電併網發電裝機容量超過90萬千瓦;光伏電池及組件產能超過1300兆瓦。圍繞打造長三角新材料研發轉化生產基地,拉長功能性、專用型合成材料產業鏈。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生物技術藥物,提升生物醫藥產業水平。着力突破數字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積極發展智能裝備產業。大力開發推廣高效節能裝備及產品,壯大節能環保產業。

提高"千億級"產業板塊競爭力。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推進船舶及重裝備、能源及其裝備製造兩大產業"雙倍增",電子信息、石化兩大產業"雙突破",紡織服裝、輕工食品兩大產業"雙提升",六大產業產值全部突破千億元,新增百億級工業企業1-2家、億元以上工業企業100家。船舶產業重點向"三高一優"方向發展,加快打造"世界船谷"。能源及其裝備製造重點發展高端、大型輸變電和發電配套設備,加快打造千萬千瓦級電力能源基地和全國重要的能源裝備製造基地。電子信息重點做優光通信、新型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測試封裝等,加快打造技術先進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石化產業重點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強化新產品開發,加快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興石化產業基地。紡織服裝以研發、生產、貿易一體化為方向,鞏固提升"南通家紡"品牌,加快打造國內一流的家紡產業基地。輕工食品重點提升高檔紙製品、醋片醋纖、電動工具等優勢產品開發、品牌創建能力,加快打造華東地區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輕工業基地。

推動現代服務業跨越發展。深入實施服務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抓好168個市級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推進製造業企業主輔分離,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大力發展服務臨港產業、輻射長江中上游的港口物流,積極發展航空物流;培育、整合16個10億元以上專業市場,壯大、提升2個百億級大型專業市場。大力培育總部經濟和會展品牌。壯大網絡呼叫、動漫設計等特色產業,打造長三角北翼服務外包首位城市。加快發展現代商貿、社區服務、家政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強旅遊大項目建設,旅遊總收入力爭達到280億元。推動服務業集聚發展,40個市級以上服務業集聚區營業收入達到1200億元。

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實施新一輪"高新技術產業雙倍增"工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過3000億元。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更多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鼓勵企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推動企業建設研發平台200家以上。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200個,新增科技孵化器50萬平方米、入孵企業400家,引進1-2家重大研發機構。加快科技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推動創新資源共享。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支持和鼓勵金融機構組建南通科技銀行、科技創新擔保公司、科技創業風險投資公司。深入實施"江海英才"計劃,大力推進"百千萬"人才引進和培養工程、"226"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緊缺專業優秀人才20xx名以上。建設富有競爭力的"人才特區",解決好人才關注的居住、醫療和子女教育等問題。

堅持抓好節能減排和資源節約。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實施循環經濟項目100個。推進工業園區生態化,開展低碳園區和企業創建試點。抓好100個節能降耗技術改造項目,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15萬噸。嚴格執法和監管,落實重點企業、行業和區域節能減排責任。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推進國家級節水型社會試點市建設,提高集約節約利用水平。

(二)推動沿海開發全面突破。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求突破。交通基礎設施完成投資突破200億元。推動滬通鐵路公路大橋開工建設和崇啟大橋儘快建成通車。寧啟鐵路南通段複線電氣化改造完成總工程量的1/4以上,海洋鐵路完成鋪軌,寧啟鐵路通啟段開工,海安至鹽城鐵路複線改造工程完成可研。興東機場飛行區改擴建工程竣工。加快推進通洋高速、臨海高等級公路建設和225等省道改擴建工程,建成平海公路東段。加強內河航道規劃建設,抓好連申線航道南通段整治工程。做好崇海大橋、海啟高速、城市軌道交通等項目前期工作。實施14個電力基礎設施項目。推進洋口港15萬噸級藍沙洋北航道和5-15萬噸級液體化工碼頭等建設。實施呂四港區挖入式港池和10萬噸級進港航道、5萬噸級港池碼頭等工程,建成東灶港作業區2個2萬噸級通用碼頭。加快編制通州灣整體開發規劃,啟動腰沙促淤和通州三夾沙一期工程。提升沿江港口功能,有序推進長江北支、橫港沙、如皋北汊等整治開發和保護。

在產業集聚發展上求突破。抓好總投資4658億元的170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過760億元。推動沿江船舶海工、精細化工等產業有序向沿海轉移。強化國家級開發區和12個省級開發區大項目、大產業集聚功能。引導濱海產業園區完善規劃,提升功能,吸引更多符合產業導向的項目落户。推進重點工業集中區創建示範、生態、特色園區。強勢推動跨江聯動、多方合作,加快蘇通科技產業園一批總投資超億美元重大項目建設,促進錫通科技產業園、海寶工業園、中國供銷產業園、中國江海產業園、楊浦工業園、洋口港南通國際產業園等園區儘快形成項目集聚效應。

在推進統籌開發上求突破。按照全市江海聯動開發功能佈局和規劃,強化市級統籌、共建共享的綜合開發機制。推進省百萬畝灘塗圍墾綜合開發試驗區工程,實施4個區域59.4萬畝灘塗圍墾項目,力爭完成10萬畝。堅持生態開發、高效利用,加強資源的統一規劃和管理。強化沿海開發融資平台建設,吸引大型央企、知名外企、民企參與沿海開發,引進市外民資400億元以上。

(三)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實施"六千六百六十工程",推動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突出招引重特大項目,強化產業鏈招商、資源優勢招商、環境品牌招商,引導外資更多投向沿海地區、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打造日資、港資、台資集聚的開放型經濟示範城市。創新招商方式,加大引園區、引業態、引技術和引才智力度,鼓勵設立區域總部和研發、採購中心,吸引跨國金融、貿易等機構和創投、股權投資基金落户。突出提質增效,推動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在船舶海工、機電、家紡等領域,培育一批高層次出口基地和大户,提高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比重。突出跨國經營,拓展外經合作空間。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收購研發機構、營銷網絡、知名品牌及上市融資,建立資源開發及加工基地,積極承接國際總包工程和我國援外項目。進一步加強外事、僑務、港澳事務、對台事務和口岸開放工作。

加快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繼續爭創江蘇民營經濟第一大市,抓增量,調結構,全面提升發展質態。深入推進全民創業,打造"政策窪地"和"服務高地",激發羣眾創業熱情;完善財税、擔保等扶持措施和"金融超市"等融資機制,優化創業環境和平台。大力推動集約發展,鞏固提升家紡、電動工具等14個百億級特色板塊,新增2個百億級特色板塊。拓展專業施工領域,提高裝備作業水平,建築業施工產值突破3000億元。堅持抓好"三名"工程,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通過多種形式實施整合重組,加快向規模化、品牌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加強重點領域改革。發展壯大各類金融機構,引進市外金融機構2-3家。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加大企業上市工作推進力度,新增上市企業5家。完善土地、技術、人力資源等要素市場。健全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制度,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實施公共衞生與基層醫療衞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有序推進事業單位工資改革。

(四)統籌城鄉發展,整體提升"民富村美風氣好"的新農村建設水平。

加大城鄉一體化發展力度。加快推進城鄉規劃、產業佈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就業一體化。全面推進縣(市)城市總體規劃、鄉鎮總體規劃修編。支持各地做大做強縣(市)城,加強濱江臨海新城、重點中心鎮建設以及老集鎮改造,建設縣(市)城與重點中心鎮之間的快捷通道,更好發揮城鎮對城鄉統籌發展的聯結作用。穩妥推進"萬頃良田試點工程"和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積極推進户籍制度改革,促進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土地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強化城鄉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狠抓生態林業重點工程,加強生態海洋建設;加大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力度,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提高5個百分點;組織國家生態市創建攻堅,力爭所有縣(市)都通過國家生態縣(市)考核驗收。

放大高效農業規模優勢。繼續爭創全省高效農業規模化第一市,新增高效農(漁)業33萬畝以上,其中設施農(漁)業11萬畝以上。加快農業產業集聚,打造百億級特色產業板塊。建設高標準農田18萬畝。抓好江海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推進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基地、示範村創建,建成省級園區、省級特色基地8個以上。啟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倍增工程",加強農民經紀人隊伍建設,提高農業市場化和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和品牌農業。加快構建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保障體系。

優化農村發展環境。新建農村公路1200公里,新建改造農村公路橋樑和農用橋樑650座。加大引江區域供水推進力度,突破進村入户管網與幹線管網銜接難點,引江區域供水工程普及率80%以上,新增飲用長江水受益人口68萬人、農村飲水安全人口43萬人。加大引江調水力度,建立農村河道輪浚機制,提高農村河道、道路、綠化、生活垃圾"四位一體"環境長效管理水平,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100%。實施清潔家園工程,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強化農村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大力發展鎮村公交。深入開展文明村鎮、衞生村鎮創建。加快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面達到100%。開展農民資金互助合作試點,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

(五)強力推進中心城市建設。

大力增強城市集聚輻射功能。按照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定位,拓展城市建成區規模,推動中心城市人氣提升、商氣興旺。加快市域人口和外來人口集聚,提高市區城鎮人口和經濟總量佔全市的比重。完善專項規劃,高質量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強化城市規劃的前瞻性、操作性和控制力。開展城市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研究。以總投資180億元的107個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為抓手,組織開展市區新一輪城建大會戰。以推進總建築面積超400萬平方米、總投資超200億元的28個城市綜合體、商貿金融和文化教育醫療項目為重點,做大做強做靚新城區商務中心;以啟動南大街步行化改造等工程為重點,做優做精做特老城區環濠河商業中心,加快崇川區為主體的城市核心區建設。以開發區能達商務區和蘇通科技產業園功能配套為重點,加快南翼新城建設。以港閘區北大街沿線開發和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為重點,加快北翼新城建設。以拉開通州城區框架、提升要素集聚功能為重點,加快東部新城建設。繼續抓好一批"城中村"、危舊房片區改造和老小區綜合整治工程,加快推進觀音山、唐閘、天生港等老街區改造。

大力優化城市交通。加快實施市區"102030"交通暢通工程,通過三年努力,基本實現主城區機動車輛10分鐘上快速路、20分鐘上高速、30分鐘通勤。按照"一環一軸八射"快速路網布局規劃,推進長江中路高架和東方大道、金通公路快捷化改造等12項工程,初步形成快速路系統。推進工農路北延、金通三大道等45項骨幹道路工程以及28項支路建設和節點改造工程,不斷完善路網體系。推進9個公共停車設施工程和15個居民小區停車設施建設,緩解部分公共區域、居民小區"停車難"。啟動實施"公交優先20項"工程,新闢、優化公交線路38條,新購和更新公交車200輛,加快公交專用車道建設,提升出租車營運能力和管理水平,開工建設汽車客運樞紐東站。強化交通管理,建設智能交通,擴大單行系統。

大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突出挖掘中心城市文化底藴,着力打造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江海魅力之城,彰顯"中國近代第一城"新風采。新建一批城市精品建築、精品小區,提高城區主要節點、標誌性建築的建設品位,整治提升商貿集聚區、主要通道沿線城市景觀。加快推進寺街·名人文化區、西寺、伶工學社、南通·1895、天生·古港風情區、民俗文化博覽園、中華慈善博物館、南公園改造等一批歷史文化保護、建設項目,華強城市樂園、城市綠谷二期、能達文化公園、"南通之眼"等一批文化、旅遊休閒項目。以創建5A級景區為目標,進一步提升濠河、狼山景區綠化美化水平。推進通呂運河綠廊、星湖大道景觀帶等20個綠化項目,市區新增綠地200公頃以上。健全城市綜合管理長效機制,強化數字化、精細化管理。加強市容環境整治和小區物業管理,確保通過國家衞生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複檢。實施城市水系規劃和市區"清水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完成32條段市區河道整治。實施藍天工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保持在90%以上。市區啟動城郊結合部"四位一體"環境長效管理。

(六)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民辦好10件40項實事(見附件二),一般預算支出用於民生的比重提高0.5個百分點。

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等重點羣體就業,南通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5%以上,有就業願望和能力的城鄉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95%以上,80%的行政村建成"充分就業村"。推進職工工資集體協商,保障工資正常增長和及時支付,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營造更為寬鬆的政策環境,大力支持自主創業,讓更多羣眾擁有經營性、財產性收入。強化扶貧和老區開發,鞏固脱貧攻堅成果。完善社會救助機制,對生活困難羣眾繼續實施價格上漲動態補貼。

提升城鄉社會保障水平。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鎮老年居民養老補貼標準,建立市區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和職工自費補充醫保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250元,其中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200元、增長66.7%,縣鄉兩級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補償比例提高到65%以上;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制度規定範圍內醫藥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和60%。推進各類社會保險市級統籌。健全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户、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抓好"菜籃子"工程,市域建設蔬菜保供基地5萬畝,基本建成南通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加大市場價格預警和監管力度,堅決查處串通漲價、哄抬物價等行為,保持物價基本穩定。

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落實各級政府住房保障主體責任。強化保障,遏制房價。加大住房保障專項資金籌集力度,優先保證用地供應,市區新開工拆遷安置房350萬平方米、竣工交付200萬平方米,安置拆遷户1萬户;市區加快1萬套保障性(限價)商品房建設,開工不少於5000套;市區建設公共租賃住房不少於4200套(間);對符合申請廉租住房、經濟適用房條件對象實現"應保盡保",市區為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經濟適用房。加大供應,遏制房價。合理確定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切實增加住房有效供給,市區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出讓不少於350公頃,新開工不少於300萬平方米;提高中低價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比重。加強監管,遏制房價。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對已出讓土地超過兩年沒有開工建設的及時收回土地使用權;嚴格落實差別化的住房税收、信貸等政策,合理引導住房需求,有效遏制投機投資性購房,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七)切實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創新。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落實南通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學前教育提升工程,推進中國小布局優化調整和校舍安全工程。抓好國家級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實施新區高中、商貿高職新校區建設和體臣衞校遷建等項目。加強終身教育、特殊教育,保障困難羣體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完善鎮、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網點。積極培育文化產業,引導文化消費,扶持發展文化創意、地方特色文化等產業。市區加快建設圖書館新館、鳳凰國際書城、報業新聞傳媒中心、工青婦活動中心、文藝之家等文化設施,啟動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項目前期工作。完成縣(市)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鄉鎮廣播電視服務站規範化建設比例超過80%。進一步弘揚精神文明"南通現象"和新時期"南通精神",切實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和城鄉志願者服務工作,深入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確保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加快推進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補償機制;政府在每個鄉鎮辦好一所衞生院,落實基本公共衞生及相關重大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工作;加快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優化優質醫療資源佈局。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強人口和計生服務,提高優生優育水平。應對人口老齡化加速趨勢,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積極發展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關心下一代、見義勇為、法律援助、紅十字和慈善等事業。推進民族、宗教、氣象、防震減災等事業協調發展。紮實做好地方誌、哲學社會科學、統計、機關事務管理、檔案、保密等工作。全力做好對口支援新疆、青海工作。

創新社會管理方式。以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為契機,構建黨政主導、部門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爭創全國首批社會管理創新示範城市。推進社會管理"六大創新"和"十大體系"建設,實施社會管理創新26個重點項目。堅持一體化謀劃,實施人本化管理,完善長效化機制,加快由控制型管理向服務型管理轉變。強化源頭管理,全面推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完善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加強特殊人羣和外來人口服務管理。強化基礎管理,大力推進"強基工程",充分發揮基層社區組織、政法綜治組織以及工青婦等羣團組織、行業協會和商會等社團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強化動態管理,創新發展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完善"12345"政府服務熱線等"五位一體"民生訴求服務機制,健全政府網絡發言人制度,建成社會管理信息化平台。鞏固"長安南通"成果,實施科技防範入户工程,提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水平,嚴密防範、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國家安全、防邪反邪等工作,健全公共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食品藥品監管,保障人民羣眾飲食和用藥安全。深入推進法治南通、誠信南通建設,啟動"六五"普法。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推進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創建活動,抓好全民國防教育、徵兵、民兵預備役、民防(人防)等工作。

各位代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將緊緊圍繞建設服務型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工作創造力、行政執行力、政府公信力。進一步提升行政服務效能。鞏固擴大政府機構改革成果,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深入推進機關作風建設,以羣眾滿意為第一標準,健全服務發展、服務民生的制度機制,嚴格落實首問、首辦負責制,抓落實,講效率,辦實事。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和方式,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規範政府行政行為,完善行政執法程序,依法細化、量化自由裁量權。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合法性審查和監督反饋等重大決策機制。提升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水平,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和新聞發佈工作,提高行政透明度。嚴格執行政府規範性文件報備與審查制度。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高度重視辦好人大代表議案、政協建議案和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主動接受社會各方面監督。進一步加強勤政廉政建設。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真抓實幹,埋頭苦幹,敢於負責,勇挑重擔。強化調查研究和跟蹤督查,狠抓重要決策、重點工作、重大項目推進落實。強化績效管理,嚴格行政問責,加大行政監察審計和責任追究力度。大力倡導艱苦奮鬥,從嚴控制公費出國出境,加強公務用車管理,切實降低行政成本。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紮實推進政府系統黨員幹部思想道德體系和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嚴肅查處違法違紀行為,努力保持公務員隊伍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xx"發展的新徵程已經開啟,"加快現代化、再創新輝煌"的奮進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開拓創新,奮力拼搏,乘勢而上,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90週年,為把南通的明天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奮鬥!

政府工作報告附件一:20xx年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情況

20xx年市政府確定為民辦實事項目10件27項。在各責任部門和單位的共同努力下,項目建設任務全部完成。其中,12項超額完成年度目標,15項完成年度目標。

一、超額完成年度目標的12項

1.“完成第三批70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建設任務。”

全年共鋪設管道4720公里,新建增壓站3座,完成投資3.47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1%。

2.“新增40萬噸日供水能力,全市引江區域供水工程普及率60%。”

狼山水廠三期日供水能力20萬噸及洪港水廠四期日供水能力20萬噸擴建工程均投入運行,市區新增40萬噸日供水能力;全市引江區域供水工程普及率73%,超過年計劃13個百分點。

3.“免費開展農民培訓,其中,農業實用技術培訓29萬人次、創業技能培訓1.2萬人次、漁業科技(安全)培訓1.2萬人次。”

全年農業實用技術培訓29.38萬人次,完成年計劃的101.3%;農民創業技能培訓1.47萬人次,完成年計劃的122.5%;漁業科技(安全)培訓1.55萬人次,完成年計劃的129.2%。

4.“村級勞動保障服務平台實現全覆蓋,確保50%的行政村建成‘充分就業村’。”

全市村級勞動保障服務平台已實現全覆蓋, 60%的行政村建成“充分就業村”,超過年計劃10個百分點。

5.“提高農民醫療保障水平,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160元,其中政府補助不低於120元。”

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52%,高出全年目標1.52個百分點;人均籌資標準從上年的120元提高到160元,其中政府補助120元,補助標準比上年增加30元。

6.“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工作保障機制,辦理法律援助案件4000件,成立市法律援助基金會。”

市法律援助中心全年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6020件,完成年計劃的150.5%;市法律援助基金會正式成立。

7.“新建農村公路1200公里。”

全年新建農村公路1350公里,完成年計劃的127.8%。

8.“新建、改造農村公路橋樑100座以上。”

全年新建、改造農村公路橋樑180座,完成年計劃的180%。

9.“改擴建農用橋樑500座以上。”

全年改擴建農用橋樑665座,完成年計劃的133%。

10.“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新增、調整、優化農村公交線路150條。”

全年新增、調整、優化城鄉公交線路159條,完成年計劃的106%。

11.“市區新購和更新公交車130輛。”

全年市區新購和更新公交車133輛,超過計劃3輛,其中,普通公交車83輛,新能源公交車50輛。

12.“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市區新開工拆遷安置房190萬平方米以上、竣工交付130萬平方米以上。”

全年市區新開工拆遷安置房265.88萬平方米,完成年計劃的139.9%;竣工交付269.8萬平方米,完成年計劃的207.6%。

二、完成年度目標的15項

1.“建設通呂線、通洋線引江區域輸水乾管等工程。”

通呂線引江區域輸水乾管工程全線竣工;通洋線如東段完成約10公里管道鋪設,通州段完成拆遷。

2.“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給符合條件的農村老年居民發放基礎養老金。”

全年給符合條件的108.7萬農村老年居民發放了基礎養老金,發放率達99.6%。

3.“啟動市婦幼保健院遷建工程。”

市婦幼保健院遷建工程啟動,目前已進入地下和人防工程施工階段。

4.“推進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市區所有政府舉辦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00%配備、使用和零差價銷售599種基本藥物。”

崇川區、港閘區、市開發區已全面啟動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海安縣部分地區開始試點,其它縣(市)區正在抓緊推進。全年採購總金額6288.91萬元,銷售額5481.6萬元,實際讓利羣眾2302萬元。

5.“新建南通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蔬菜、水果、水產交易區部分竣工。”

南通農副產品物流中心項目開工建設,蔬菜、水果、水產交易區預計20xx年5月份可部分對外營業。

6.“繼續完善食品安全動態監測體系,對市區所有中型以上超市、大型農貿市場和食品批發市場的10大類27個品種食品定期、定點、定項目檢測並公告結果。”

全年對市區10大類27個品種食品進行了11次抽檢,共抽檢2144件樣品,抽檢樣品平均合格率為96.5%,均在媒體進行了公告。

7.“對低保住房困難家庭有廉租房實物配租需求的和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申請廉租房補貼、經濟適用房政策性補貼的實現‘應保盡保’。”

對已提出申請、經審核符合條件的低保、特困住房困難家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了“應保盡保”,為1215户符合廉租住房租金補貼條件的家庭發放補貼資金738.6萬元,為578户家庭發放經濟適用房補貼1850萬元。

8.“繼續推進3個、新啟動4個片區危舊房改造。”

繼續推進3個片區危舊房改造:公園二村、南工房項目主體工程基本竣工;建設新村項目基礎工程開工。新啟動4個片區危舊房改造:公園三村項目主體工程基本竣工;新工房項目正在進行基礎部分施工;文亮國小北側地塊項目已簽訂拆遷協議50户,佔總數的54%;無線電廠西南側地塊項目95%住户已簽訂拆遷協議。

9.“繼續推進10個、新啟動10個‘城中村’改造。”

20xx年確定的1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繼續推進;新啟動改造10個“城中村”地塊,已全部完成規劃選址和規劃方案研究,其中已經核發了7個地塊的規劃設計要點。

10.“繼續推進7個、新啟動30個老小區環境整治(包括配套建設停車等設施)。”

崇川區“5+2”老小區整治工程持續推進,其中,5個項目的整治方案通過會審,另外2個項目的整治方案基本修訂完成;崇川區虹橋新村、易家橋新村、郭裏園新村9個非機動車庫交付使用。新啟動32個老小區環境整治,其中,崇川區6個項目整治方案正在研究論證,港閘區3個項目整治方案已初步制訂,通州區23個老小區整治工程全部完成。

11.“推進老小區安全防範設施改造。”

老小區安全防範設施改造繼續推進,崇川區和港閘區共改造老小區16個,全部實行了外部設施的封閉或半封閉管理,涉及樓房278幢,投入經費近1000萬元,安裝技防探頭702只、防盜門1112扇、防爬刺15356只。

12.“啟動實施《南通市城市水系規劃》,推進《南通市市區‘清水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天生港河、褲子港河、界港河整治工程,民俗文化博覽園水系調整工程,深水港河和港閘區公園三村河道貫通工程。”

《南通市城市水系規劃》有序推進,天生港河、褲子港河、界港河整治工程,民俗文化博覽園水系調整工程以及深水港河和港閘區公園三村河道貫通工程全部完成。

13.“市區新建10個社區老年活動場所。”

市區新建的10個社區老年活動場所全部建成。

14.“加強老年福利機構體育設施建設。”

市區老年福利機構體育設施已全部安裝到位並對外開放。

15.“對特困老人實施政府購買服務。”

從20xx年3月份起,市政府撥出專款為市區全部特困老人共1994人,購買了每人每月100元的居家養老服務。

政府工作報告附件二:20xx年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

一、繼續推進引江區域供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改善城鄉水系環境。開工建設如海引江區域輸水乾管複線和通久線引江區域輸水乾管,建成通洋線引江區域輸水乾管,引江區域供水工程普及率80%以上,新增飲用長江水受益人口68萬人。開工建設狼山水廠分廠(40萬噸/日)。新增農村飲水安全人口43萬人。實施引江調水工程,全市沿江涵閘引水量達到30億立方米,沿江沿海排水量達到30億立方米,主要河道水質穩定在Ⅳ類,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推進實施城市水系規劃和市區“清水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完成興石河等32條段市區河道整治。

二、加強“菜籃子”工程建設。市域建設蔬菜保供基地5萬畝,其中市區1萬畝。實施市區農貿市場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年內改造完成8個。基本建成南通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加強食品安全動態監測。

三、促進城鄉就業。所有社區建成“充分就業社區”,80%的行政村建成“充分就業村”。全市提供就業崗位25萬個。健全農民就業失業登記、求職登記、創業服務和農村困難家庭就業援助制度,促進農民就業創業。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農民創業培訓30萬人次。

四、提高公共醫療衞生服務水平。基本藥物制度鄉鎮及人口覆蓋率95%以上,羣眾就診費用下降25%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以上,人均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200元。人均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經費提高到20元以上,其中市區25元。

五、優化文化教育服務和法制宣傳陣地建設。擴大免費開放公共文化設施範圍,向經濟薄弱鎮村送書、送戲、送電影。繼續推進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建設,新建、加固校舍50萬平方米。向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作業本。新增省級優質幼兒園22所,總達標率提高到63%。市區建成通師一附新校區、崇川學校,加快建設新區高中,啟動建設北城國小、北城高中。加強公共法制文化宣傳教育,建成南通崇法文化廣場。

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建農村公路1200公里,改造農村公路橋樑150座,新建、改造農用橋樑500座以上。新建、改造灌溉泵站177座,新建排澇工程41處、防滲渠340公里。壓縮式垃圾中轉實現鄉鎮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100%。市區啟動城郊結合部12個街道、103個村(社區)和南通農場等區域河道、道路、綠化、垃圾處理“四位一體”環境長效管理。

七、強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市區新開工拆遷安置房350萬平方米、竣工交付200萬平方米,安置拆遷户1萬户;市區加快1萬套保障性(限價)商品房建設,開工不少於5000套;市區建設公共租賃住房不少於4200套(間);對符合申請廉租住房、經濟適用房條件對象實現“應保盡保”,市區為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經濟適用房。市區繼續推進7個、新啟動5個片區危舊房改造,完成20萬平方米;繼續推進20個、新啟動10個“城中村”改造;繼續推進16個、新啟動15個老小區環境整治(包括配電、停車等配套設施建設),推進老小區安全防範設施改造。

八、大力實施“公交優先”戰略。新闢、優化城鄉客運一體化線路10條。市區新闢城市公交線路14條、優化調整24條;新購和更新公交車200輛;建設工農路公交專用車道。開工建設南通汽車客運樞紐東站。

九、提高養老服務水平。建立市區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市區未參加任何養老保險的户籍滿20xx年老年居民月生活補貼提高到150元,不滿20xx年的提高到100元。新建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40個。開工建設市社會福利中心三期工程。

十、加大救助力度。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提高為國小生每生每年750元、國中生1000元,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每生每年國家助學金平均資助標準為1500元,免除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學費。對生活困難羣眾繼續實施價格上漲動態補貼。繼續面向社會提供法律援助,提供法律諮詢50000人次以上。市區困難羣眾醫療自付費用救助比例提高到50%,救助上限提高到3萬元。對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後仍然困難的重度殘疾人實施重殘補貼金制度,對一户多殘、依老養殘等特殊困難家庭中的殘疾人給予特別救助。

標籤: 南通 市政府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jwye9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