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桂林市政府工作報告

桂林市政府工作報告

桂林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湘桂走廊南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桂林市政府工作報告,希望對你有用!

桂林市政府工作報告
桂林市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xx年和“xx”工作回顧

20xx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宏觀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決策部署,按照“加快建設新城,疏解提升老城,產業融合發展,城鄉協調推進,生態文化相融,富裕和諧桂林”的總體要求,堅持國際旅遊勝地建設“一本藍圖繪到底”,着力推動有質量的穩定增長、可持續的全面發展,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着力在擴投資、減負擔、促產業、拓市場、優服務等方面,主動作為,精準發力,全面實施穩增長48條工作措施及21項配套政策,主要經濟指標平穩較快增長。初步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0%,財政收入增長7.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3%,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9%,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1.9%。服務業提速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2%,自20xx年以來首次快於第二產業增速;工業經濟企穩趨優,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2%,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3.7%,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48.2%;農業生產穩定增長,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加快,13個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建設成效明顯。

項目建設強力推進。狠抓項目規劃、用地、融資、管理等關鍵環節,繼續保持項目投資強勁增長勢頭。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達1837.3億元,實施重點項目800項,完成投資764.1億元,佔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的41.6%。以20個重中之重項目為重點,全面提速重大項目建設。桂林航空公司組建運營,萬達廣場如期開業,華潤萬象城開工建設;桂林西客站建成使用,火車南站、北站綜合改造整治工程完成;灌陽(永安關)至全州(鳳凰)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桂林至三江、資源至興安等高速公路加快推進;國道321桂林至陽朔段改擴建工程市區段基本完成,西二環路重要節點全部打通,福利路二期、萬福東路及龍門大橋等項目加快實施,灕江橋改擴建工程、市區道路整修工程、香江飯店立交橋及“兩江四湖”二期連通水系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一批縣域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社會民生及產業發展方面的項目全面實施,我市發展的綜合承載力進一步增強。

發展活力持續增強。43項改革任務及19項重點改革專題進展順利。取消、承接、下放和調整各類行政審批事項195項。在全區率先實行企業註冊“全城通、就近辦”登記制度,全面落實“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有效激活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3.94萬户,增長41.2%。金融改革創新成效顯著,總額100億元的國際旅遊勝地建設基金成功發行。灕江景區“三統”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灕江竹筏“四化”專項整治成效明顯。積極參與高鐵經濟帶建設,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西園)落户桂林。

各項事業亮點紛呈。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佔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5.9%。城鎮新增就業6.57萬人,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7.24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3.57%。城市棚户區改造項目開工7989套,開工完成率102.8%,居全區前列。27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成效明顯,脱貧6萬人。籌措資金110.2億元,完成72項自治區級和市級為民辦實事工程。以“五大專項治理”為重點,加大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大幅提升城管力量,着力改善城管設施,全面整治交通秩序和出租車行業亂象,市容市貌明顯改善。國家衞生城市通過複審,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紮實推進。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灕江(城市段)排污綜合治理項目年度計劃全面完成;PM10、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18.6%、22.7%,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同比增加46天。第二批15個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書記工程”、灕江東岸百里生態示範帶、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程全面推進。加大歷史文化保護和挖掘力度,美國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建成開園,逍遙樓重建工程、正陽東巷保護修繕整治工程基本完工,靖江王城“拆圍透牆”及城牆修復工程加快實施,文化標識建設全面啟動。科技、教育、衞生、計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紮實推動法治桂林建設,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過去一年,我市多項工作進入全國全區先進行列,第二次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全國旅遊廁所工作現場會、自治區生態鄉村建設現場會等在我市成功召開。

各位代表!隨着20xx年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我市“xx”圓滿收官,為“十三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經濟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去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943億元,是20xx年的1.76倍,年均增長10.4%;人均生產總值39374元,經濟發展總體邁入中等收入階段。財政收入達209.2億元,是20xx年的1.73倍,年均增長11.6%。累計固定資產投資7059億元,年均增長23.3%。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2607.1億元、1580.8億元,分別是20xx年的1.91倍、2.02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2億元,年均增長13.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768元,年均增長9.9%;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達10365元,年均增長13.6%。三次產業結構由20xx年的18.4∶44.6∶37.0調整為17.4∶46.4∶36.2。地區生產總值超100億元的縣區由20xx年的4個增加到10個,財政收入超10億元的縣區由20xx年的1個增加到5個,區域競相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二)國際旅遊勝地建設實現新突破。堅持以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這一國家戰略為統領,堅持“一本藍圖繪到底”,着力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桂林旅遊龍頭作用進一步增強。堅持重大項目帶動戰略,累計實施以旅遊為主的服務業重大項目346項,完成投資525.1億元,項目數量和投資量保持全區領先。進入我市的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達40家,萬達、華潤、海航、地中海俱樂部、恆大、悦榕莊、喜來登、海吉星、玉圭園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户桂林,有力帶動了我市旅遊整體水平提檔升級。4A級以上景區增至33家,居全區第一;星級酒店達68家,牀位數比“xx”末增長21%。特色旅遊名縣創建工作領跑全區,名鎮名村帶動的鄉村旅遊成為桂林旅遊新亮點。立體旅遊交通網絡初步形成。高鐵旅遊成為桂林旅遊增長新一極,高鐵遊客人數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遞增;國際國內航線不斷增加和優化,機場旅客年吞吐量保持在600萬人次以上;公路通達性顯著增強,公路旅客年運輸量保持在8000萬人次以上。連續舉辦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旅遊展永久落户桂林,每年吸引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會代表來桂林交流與合作,成功爭取51國公民72小時過境免籤、東盟10國旅遊團6天入境免籤及桂林居民赴台個人遊等政策,入境遊客人數及旅遊收入持續增長,桂林旅遊國際化格局加速形成。20xx年,旅遊接待總人數4470萬人次,年均增長12.5%,居全國地級市前列;旅遊總收入517.3億元,是20xx年的3.1倍,年均增長24.1%,高於遊客人數增幅11.6個百分點,旅遊轉型升級取得重大突破。

堅持以旅遊業為龍頭,帶動服務業加快發展。“xx”期間,特別是國際旅遊勝地建設三年多來,六城區新增大型高端商業項目13個,建築面積達118萬平方米,是我市商貿服務業發展最快的時期。累計新增銀行業金融機構5家、保險機構9家,金融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動漫產業領跑廣西,力港網絡公司成為全區首家獲得“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稱號的互聯網科技企業。商務會展、健康養生養老、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服務業標準化建設有序推進。引導城市服務業向農村延伸覆蓋,農村現代商品流通網絡初步形成。20xx年,服務業增加值達702.6億元,年均增長7.6%,服務業税收佔全部税收比重達65.6%,比20xx年提高14.6個百分點,服務業正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三)現代工業發展得到新提升。持續加大投資力度,累計完成工業投資2811.2億元,是“xx”時期的3.14倍。福達年產10萬噸精密鍛件、君泰福智能電網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竣工投產,為我市工業發展增添了新動力。累計完成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80億元,新增開發面積18平方公里,新增超百億元園區3個;20xx年,園區工業總產值達1600億元,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64.8%,比20xx年提高28.8個百分點。“xx”末,電子信息、醫藥及生物製品、先進裝備製造、生態食品等四大優勢產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85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0.3%;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62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3.9%,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企業培育提升成效明顯,新增產值50億元以上企業4家;新增上市企業和新三板掛牌企業7家,居全區前列。20xx年,全部工業總產值達2469.9億元,是20xx年的1.97倍;工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46.2%,工業主導地位更加凸顯。

(四)“三農”工作取得新成就。各級財政累計投入“三農”資金199.8億元,是“xx”時期的2.8倍,也是桂林地市合併以來財政投入“三農”力度最大、農民得實惠最多的五年。現代農業發展取得實質性成效,糧食總產量保持200萬噸以上;金桔、砂糖橘、羅漢果、月柿產量全國第一,水果、蔬菜、食用菌產量全區領先;新增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14個。建設“萬元增收”示範帶6條、種植業標準化生產基地16個、國家級畜禽標準化示範場28家,數量均列全區前茅。休閒農業走在全國前列,“桂林市休閒農業四季遊精品線路”獲全國休閒農業十大精品線路稱號。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累計完成水利水電投資129.9億元,是“xx”時期的2.72倍,桂林市防洪及灕江補水樞紐工程實現川江、小溶江水庫下閘蓄水,斧子口水庫全面建設;完成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377座,現有病險水庫基本脱險;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48.6%,比“xx”末提高18.7個百分點。新農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累計建設普惠制新村20xx個,完成新農村試點示範村建設1200個;新增農村標準化公路4109公里、自然村(屯)道路硬化12089公里,建制村通暢率達90%、通公交率達28.7%;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0.1萬户,解決3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住房問題,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313處,惠及160萬人;累計建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804個,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村村有書屋”目標。深入實施農民收入倍增計劃,城鄉居民收入比由3.3∶1縮小至2.8∶1,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五)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新跨越。過去五年,是桂林地市合併以來城鎮化建設最快的五年,新增城區建成區面積2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46.7%,比“xx”末提高7.9個百分點。實施交通優先發展戰略,累計完成交通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投資506.6億元。兩江國際機場T2航站樓開工建設。湘桂、貴廣高鐵相繼建成運營,高鐵通車裏程達420公里,佔全區總里程的近四分之一,成為國內首個“一市九站兩高鐵”的地級市,全面融入粵桂湘黔四省會3小時經濟圈。建設高速公路6條,建成2條,通車總里程達450.2公里,實現13個縣區通高速公路。二級及以上普通公路里程達1378公里,國省幹線公路路網逐步完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基本確立。臨桂新區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70.9億元,實現了“五年上規模”目標。“一院兩館”等一批標誌性項目建成使用,行政中心完成搬遷;路網結構基本成型,水、電、氣、訊等市政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學校、醫院、市場、公園等配套項目加快推進,核心區15平方公里基本建成。陽朔、全州、灌陽、龍勝、荔浦、靈川、平樂等縣城新區加速建設。老城疏解提升成效顯著。以“北通、南暢、東拓、西聯”工程為重點的市區路網建設加快推進,累計實施重大項目278項,完成投資283.7億元,加快了老城新區交通路網的互聯互通,外聯內暢的城市交通新格局加速形成。累計實施公共服務配套重大項目186項,完成投資198.9億元。新建及改擴建水廠、供水設施重大項目14項,建成污水管網503.6公里。以福隆園、塔山、福利路片區改造為重點,組織實施19個棚户區改造項目;綜合改造城中村89個、無物業管理小區182個,新建改建旅遊廁所180座,完善公共自行車、景觀照明等公共設施,老城功能品位實現新提升。理順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推行網格化管理新模式;持續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市區環境衞生機掃率比“xx”末提高55.5個百分點,累計清掃面積達1487萬平方米;依法拆除“兩違”建築312萬平方米;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智能交通指揮等系統投入使用,市容市貌、文明秩序得到較大改觀。投資82.3億元,在全區率先實施兩批28個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書記工程”,輻射帶動全市小城鎮建設和發展;獲廣西百鎮示範工程16個,數量居全區首位,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

(六)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果。深入貫徹落實關於科學保護灕江的重要指示,嚴厲打擊破壞灕江生態環境的違法違規行為,灕江保護邁入科學化、法制化、規範化的新階段。桂林喀斯特地貌成功申遺。國家級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加快推進,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主要河流水質均達地表水Ⅲ類標準,國控、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面完成青獅潭水庫網箱養魚的清理整治;小東江、南溪河治理項目順利推進。累計投資17.5億元,新建及改擴建各類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項目54個,市區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3.5%,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過75%。持續實施“綠滿八桂”工程,森林覆蓋率達70.9%,恭城、灌陽、陽朔成為國家級生態功能區。“美麗桂林”鄉村建設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累計投入500多億元,實施重點項目1000項;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16個、自治區級生態鄉鎮59個、自治區級生態村151個,數量居全區之首。

(七)深化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區前列,累計取消、下放和調整權力事項4049項,權力事項精簡60.9%。財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市本級單位全部實行預決算公開和三公經費公開。國企改革紮實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體制進一步完善。旅遊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旅遊產業用地改革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穩步開展。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文化、教育、科技及社會治理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實施“招大引強”戰略,累計簽訂市外境內投資項目1814個,實際到位市外境內資金2789.3億元,是“xx”時期的2倍;實際利用外資22億美元,年均增長10.9%。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累計科研投入110億元,組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4400項,獲國家級科技獎4項、自治區級科技獎151項;新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6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達到116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6件,居全區前列,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八)民生和社會事業得到新改善。民生領域累計投入1060.7億元,年均增長16.6%,辦成了一大批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實事好事。累計城鎮新增就業40.5萬人、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45.8萬人次。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83.9%、97.07%、90.89%,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5個縣實現高中階段免費教育,職教攻堅實現新突破,桂林航專、旅專升本。新農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9.54%、97.9%,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2%。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6.98萬套,是“xx”時期的3.81倍。累計發放低保金23.9億元。累計投入扶貧資金57億元,是“xx”時期的3倍,減少貧困人口34萬人。深入實施“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工程,對桂林歷史文化進行系統挖掘和整理,靖江王府及王陵、甑皮巖兩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加快推進,百姓大舞台、灕江之聲等公共文化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本土原創動漫劇《可可小愛》在央視播出,開闢出一條以現代動漫為載體、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的文化發展新路子。縣、鄉(鎮)、村三級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逐步健全,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實現城區全覆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民健身活動紮實推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食品藥品監管得到加強。“六五”普法圓滿完成,應急處置能力有效提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平安桂林”建設再上新台階,人民羣眾安全感明顯增強。

五年來,國防建設及雙擁工作得到加強,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工作、人事、審計、監察、統計、物價、編制、接待、機關事務、檔案、供銷、保密、口岸、海關、海事、氣象、水文、測繪、地方誌、檢驗檢疫、防震減災、決策諮詢、社會科學、殘疾人等事業取得新進步,中直、區直駐桂單位取得新成績,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年來,我們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廉潔政府。認真執行人大及其會的決定、決議,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復率達100%。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國務院“約法三章”,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新成效,黨羣幹羣關係更加密切。

各位代表!五年來,我們共同生活的城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着全市人民的辛勤勞動,體現着社會各界的貢獻付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桂部隊和武警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桂林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和麪臨的挑戰: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產業不大不強,創新能力不夠突出,發展動力不足,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任務艱鉅;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滯後,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既有較好基礎、又面臨艱鉅任務;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繁重;城市管理有待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亟待破解,幹部隊伍思想作風和能力水平有待加強等等。面對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增強危機意識和趕超意識,必須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提升政府工作水平,用新理念、新辦法推動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二、“十三五”時期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基本建成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的攻堅期,也是我市由中等收入向中高收入跨越、工業化中期向中後期發展的重要階段,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要牢牢把握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正式納入“雙核驅動、三區統籌”戰略佈局、上升為自治區核心戰略的重大機遇,進一步增強發展信心和擔當意識,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努力走出新常態下具有桂林特點的發展之路。

根據《中共桂林市委員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十三五”規劃建議》),市人民政府在廣泛徵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各縣區、各部門、各民主黨派、專家學者以及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桂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以下簡稱“《綱要(草案)》”]。整個起草過程充分體現了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的要求,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綱要(草案)》共分3大板塊14章48節。第一章構成第一板塊,分析“十三五”發展環境,明確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發展動力。第二章至第十三章構成第二板塊,就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進行全面部署。第十四章為第三板塊,提出保障措施。

(一)“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目標

我市“十三五”時期發展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主動融入自治區“雙核驅動、三區統籌”格局,堅持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一本藍圖繪到底”,按照“加快建設新城、疏解提升老城、產業融合發展、城鄉協調推進、生態文化相融、富裕和諧桂林”的總體要求,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更加註重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加註重改革創新,更加註重保障改善民生,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基本建成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為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桂林篇章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桂林國際旅遊勝地,這是市委《“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的、必須奮力實現的“兩個建成”宏偉目標,與自治區提出的“兩個建成”目標既一脈相承,又具有鮮明的桂林特色,符合桂林實際和發展趨勢。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包括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生態文明四大類33項具體指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經濟增速要高於全國、全區平均水平,確保到20xx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的目標,年均增長分別達到8%、10.4%以上。提出這一目標,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實現“兩個建成”目標,必須有一定的發展速度作保證。目前,我市人均生產總值只有全國的80%,如果增速不比全國、全區高一些,不僅財政、就業、民生、公共服務、扶貧等方面將受影響,延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還會進一步拉大與全國的發展差距。二是實現上述目標,我市有條件、有基礎。根據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市地區生產總值潛在增長率為8.5%左右。從供給支撐條件看,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從需要支撐條件看,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0%,這些目標通過努力是有把握實現的。從居民收入水平來看,隨着“十三五”收入倍增計劃實施、消費升級加快、脱貧攻堅任務完成,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4%也是可以實現的。特別是近幾年我市打下了較好的項目基礎,“十三五”時期,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將相繼建成,發展動力將進一步增強。三是既要穩定增長,又要加快結構調整。“十三五”是經濟發展在新常態下運行的重要時期,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對經濟增長要求更高,要改變過去粗放型增長方式,更加註重創新驅動,更加註重結構調整,更加註重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更有質量、更高效益和更可持續的發展。綜合分析,地區生產總值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的增長目標以及其他發展目標要求,總體上是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

各位代表,實現上述目標,到20xx年,我市將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桂林國際旅遊勝地,成為世界一流的旅遊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國旅遊創新發展先行區、區域性文化旅遊中心和國際交流的重要平台、“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綜合交通節點,經濟發展將總體邁進中高收入階段,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產業向中高端發展,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人民生活將更加富裕安康,與全國平均發展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生態環境保持全國一流,美麗桂林將煥發出更加燦爛的光彩。

(二)“十三五”重點任務

堅持創新發展、科學發展、改革開放、法治保障、民生為本原則,針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瓶頸和薄弱環節,突出抓好七大重點任務的落實。

實施產業做強升級攻堅戰,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以特色主導產業為支撐,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推進產業集聚發展,打造桂林產業升級版。

——推動工業邁向中高端。全面落實“中國製造20xx”,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推動桂林製造向“桂林智造”、桂林創造邁進。創新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推動企業向園區集聚,打造高新技術開發區、桂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兩翼齊飛”,各縣工業集中區“多點支撐”的工業園區發展新格局。加快提升電子信息、醫藥及生物製品、先進裝備製造、生態食品等優勢產業主導地位,積極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材料、大健康等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包裝與竹木加工、建材、電力、橡膠化工、冶金等傳統產業。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實施“互聯網+製造”和“互聯網+中小微企業”行動計劃,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到20xx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300億元以上。

——提升桂林旅遊核心競爭力。加強旅遊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構建人性化的服務體系。實施“品質旅遊”戰略,構建“一核三極三帶”旅遊空間佈局,打造多樣化旅遊精品。推動產業融合,提升產業素質,壯大旅遊企業整體實力。構築旅遊開放合作新平台。深化智慧旅遊建設,培育“旅遊+”新業態。到20xx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000億元以上。

——提升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創新“互聯網+服務業”新業態,規劃建設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促進健康養生、商貿、運動休閒等生活性服務業提質升級,推進電子商務、信息、物流、金融、商務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做大做強,以標準化引領服務業發展。到20xx年,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5%以上。

——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着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生產和經營體系,加快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夯實農業基礎,穩定糧食產量,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綠色有機農業、富硒農業,培育休閒農業、生態農業和都市農業等新業態,做強優勢特色農業。創建一批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推廣“互聯網+現代農業”新模式,促進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實現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跨越。到20xx年,實現農業增加值400億元以上。

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構建現代基礎設施支撐體系。搶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和“寬帶中國”戰略機遇,加強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

——打造“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綜合交通節點城市。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強化對外銜接能力,提高綜合運輸服務水平。完成兩江國際機場擴建工程,規劃建設一批通用航空機場;加快推進湘桂鐵路既有線電氣化改造,建設桂林北動車運用所、桂林西貨運中心;推進高速公路建設,實現縣縣通高速。優化市域交通網絡,推進連接產業園區、旅遊景區等重要節點的道路建設。加快推進桂江(灕江)航道工程建設。

——加強能源保障。調整能源結構,加強城市配電網建設,不斷提升地方電力保障能力。開發、推廣應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以風電為代表的電力和配套送出工程建設,建成一批風電場。發展分佈式能源。繼續推進天然氣推廣利用,實現縣縣通管道燃氣。

——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主要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完善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完善城鎮防洪設施。

——加快建設智慧桂林。實施大數據戰略,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設新一代移動通信網、下一代互聯網和數字廣播電視網,實現“三網融合”。提升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完善農產品電子交易平台。加快建設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和中國-東盟信息港桂林數據備份中心。

——提高中心城市承載能力。基本建成臨桂新區,基本完成老城疏解提升。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增強城市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完成一批重要交通節點和道路、橋樑、綜合管廊等工程建設;加快城市大公交系統建設,創建公交都市;建設航空、鐵路、公路與城市公交之間的銜接工程,實現“零距離換乘”,創建全國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統籌規劃城鎮學校、醫院、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實施脱貧攻堅戰,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脱貧。這是我市“十三五”時期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必須全力推動,確保到20xx年龍勝、資源和灌陽3個貧困縣(片區縣)全部“摘帽”,到20xx年全市28.7萬農村貧困人口和返貧人口實現脱貧,499個貧困村出列。

——精準實施“七個一批”脱貧攻堅。扶持生產發展一批、轉移就業扶持一批、移民搬遷安置一批、生態補償脱貧一批、教育扶智幫助一批、醫療救助解困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全面推進脱貧攻堅“十大行動”。特色農業富民行動、特色旅遊扶貧行動、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扶貧移民搬遷行動、農村電商扶貧和農民工培訓創業行動、金融扶貧行動、貧困户資產收益扶貧行動、科技文化扶貧行動、社會扶貧行動、農村“三留守”和殘疾人關愛服務行動。

——完善脱貧工作機制。建立扶貧大數據管理平台。完善扶貧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加大對貧困村財政支持力度。強化脱貧工作責任考核。

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以擴大開放深化改革發展,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建立完善創新創業體制機制,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行政體制、財税體制、國有企業、投融資體制、旅遊管理體制、土地制度及科技、教育、文化、衞生、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着力破除轉型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和結構性矛盾,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新機制。

——擴大開放合作。實施更加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強區域合作和內外聯動,擴大國際交往。實施外貿振興計劃,提升外貿競爭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外資利用方式,擴大利用外資規模。積極參與廣西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戰略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户建設,積極融入珠江-西江經濟帶,按照“五年見成效,十年基本建成”目標要求,加強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西園)建設,打造多區域合作發展的新高地。

——推動創新創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環境,搭建創新創業平台,強化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實施產業高級人才引進工程,培育創新型企業,創建國家級自主創新示範區。到20xx年,自治區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80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50家。

推進協調發展,開創城鄉統籌新局面。堅持集約發展,改善城鎮生態環境,提高城鎮發展持續性、宜居性。到20xx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

——促進城鎮協調發展。推進中心城市組團式發展,打造功能合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差別發展的中心城區六大組團。以湘桂走廊和貴廣高鐵沿線城鎮軸為中心,實施中小城市培育工程,發展中小城市和城鎮,構建產業分工合理、城市功能互補、城鄉協調發展的桂北城鎮羣,打造桂林都市圈。

——推動產城融合發展。推進產業發展與城鎮建設互動、產業升級與城鎮轉型協同、產業集羣與城鎮集羣融合,促進產業和人口向城鎮集聚。

——提升縣域經濟實力。發揮各縣資源優勢,積極融入區域都市經濟圈,發展特色產業經濟,加速產業集聚,做大縣域主導產業,着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新型產業基地。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以環境綜合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全面改善農村生產和人居環境。保護和修復村屯原始風貌和自然景觀、田園景觀。推進綠色村屯建設,實施連村通屯道路工程,開展污水垃圾專項治理和土壤環境整治,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發展中心村,整治“空心村”,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實施綠色發展,打造生態經濟新高地。全面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着力推進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建設,打造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

——加強生態建設。強化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自然保護區管護,實施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抓好重要生態系統和生態脆弱地區保護修復。加強灕江保護,20xx年前,徹底解決灕江市區段面源污染問題;完善灕江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灕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加強環境保護。建設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和城鄉飲用水源地保護。強化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和城市揚塵源等污染治理。加大對生活垃圾、醫療廢棄物、工業固體廢物、城鄉建築垃圾無害化處理。推動綠色建築發展,創建綠色交通城市,推進生活方式綠色化。

——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加快園區生態化改造,建設循環產業園區。對傳統工業進行綠色化改造,構建工業生態產業鏈;推進全國循環農業示範市建設;以低碳化為導向,發展現代服務業,構建生態經濟體系,建成廣西生態經濟發展先行區。

堅持共享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新期盼。加強民生和社會事業建設,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升城鄉居民福祉,實現全市人民羣眾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促進教育協調發展。實施學前教育普及工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程、普通高中特色發展工程、職業教育突破發展工程。新建桂林職業技術學院。支持駐桂高校建設,完成桂林師專升本工作。建設面向東盟的人才教育培訓基地。

——彰顯桂林文化新魅力。實施“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工程。加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辦好羣眾文化活動;實施文化精品工程,豐富優秀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繁榮文化事業。以文化創意、出版發行、演藝娛樂等為重點,發展文化產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完善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加強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建設;繼續推進縣(區)、鄉鎮(社區)、農村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建設;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加大對傳染病及慢性病防控力度;加強全科醫生、兒科醫生培養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督體系和監管監測能力建設,推進醫療器械檢測中心建設。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完善城市社區、鄉鎮、農村體育健身場所和設施,發揮體育場館和設施作用。

——完善社會保障。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健全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完善工資收入穩定增長機制,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建立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社會保險全覆蓋。大力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加強社會救助能力建設。全面落實優撫安置政策;做好擁軍優屬工作。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完善社會治理體制機制,深化公共安全建設。加強法治建設,堅持依法行政,到20xx年,基本建成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各位代表!“十三五”規劃的宏偉藍圖凝聚着社會各界的智慧,承載着全市人民的夢想。我們要俯身耕耘,頑強拼搏,朝着“兩個建成”的目標闊步前進,攜手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三、20xx年的主要目標與重點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8.5%;財政收入增長6.5%-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以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自治區下達目標內。為完成上述目標,我們要積極進取,統籌兼顧,奮發有為,以超常的勇氣,採取超常的措施,重點抓好以下工作,為實現“十三五”宏偉目標開好局、起好步。

(一)加快推進產業做強升級

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加快發展現代工業。優化產業空間佈局,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全面啟動桂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理順管理體制,改革運營機制和投融資模式,統籌各方利益關係,構建以蘇橋經濟開發區、秧塘科技園和寶山工業園三大核心園區為主體的“一區三園”新格局,確保年內初見成效;積極拓展高新區產業發展空間,加快光通信產業園、花江生態科技園等專業園區建設,做大鐵山園、信息產業園、英才園規模;加快推進雁山低碳經濟產業園等城區及縣域特色產業園發展。加快產業做強升級。以四大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繼續推進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着力推進“互聯網+製造”模式;繼續推動中小企業實施網上營銷工程,力爭新增50家工業企業開展網上營銷;建成國家新型工業化電子信息產業示範基地;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力爭四大優勢產業規模工業產值達到1300億元。啟動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全面提升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實施“招大引強”戰略,建立市縣(區)、園區、企業互聯互動機制,瞄準行業龍頭企業,開展點對點精準招商,圍繞延長產業鏈、做大產業集羣目標,引進一批產業關聯度高、集羣效果好、利税增收能力強的項目。組織實施“百億”工業項目培育工程,力爭工業投資增長15%。突出問題導向,加大對企業扶持服務力度,積極支持企業上市,多渠道解決企業籌資難、融資貴等問題,落實好自治區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重新梳理扶持政策,重點支持發展後勁足、就業和税收貢獻大、生態環保的企業做大做強。通過努力,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9.5%,進一步增強工業的核心競爭力。

以旅遊業為龍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圍繞勝地建設第二階段目標任務,大力實施旅遊發展“三大工程”。實施“項目帶動工程”。開工建設萬達文化旅遊城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華潤萬象城、陽朔瑞盛旅遊休閒世界等項目建設,引進培育一批示範性、創新性強的新業態項目,持續推動旅遊國際化、高端化、精品化、特色化發展。實施“產業提升工程”。順應市場需求,重點發展生態休閒旅遊、低空旅遊、體驗旅遊、體育旅遊、自駕車營地旅遊、攝影旅遊等新業態,培育個性化高端觀光線路。紮實開展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名鎮名村創建工作;恢復、重建、改造一批特色街區,打造以王城王府文化、正陽東西巷名人文化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產業聚集區;推進鄉村旅遊提檔升級,挖掘、保護、開發一批古村落,打造旅遊新亮點。實施“環境優化工程”。深化灕江管理體制、經營體制、分配體制改革,全面啟動灕江市區段環境綜合保護工程,大力整治旅遊市場秩序,整合灕江遊船經營企業,完成灕江竹筏“四化”專項整治和精華段遊船改造。加強旅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桂林北站遊客中心等項目,完善旅遊換乘接駁、信息諮詢服務,加強旅遊廁所建設和管理,提升旅遊服務檔次和質量。深化旅遊區域合作,推動建立粵桂湘黔四省區旅遊合作聯盟。辦好第十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論壇和第二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旅遊展等活動。啟動20個市級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推進海吉星食尚港、桂林電商谷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進社區,實現電子商務全覆蓋。積極開展百店大促銷等活動,多措並舉促進消費增長。加快發展健康養生養老、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服務業限上企業,紮實推進“個轉企、小上限”工作。力爭實現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5%-11%、旅遊總收入增長20%,推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以特色效益農業為龍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強化糧食安全責任落實,確保糧食年產量穩定在200萬噸以上。實施現代特色農業“7+3”提升行動,提升糧食、水果、蔬菜、食用菌、茶葉、肉牛肉羊、生豬七大種養產業,着重發展富硒農業、有機循環農業、休閒農業三個新興產業,突出發展西部山區高山農業。創新生態養殖桂林模式,推進養殖業轉型升級,打造標準化規模養殖及健康養殖、草地生態畜牧業、特色養殖三大示範帶。鞏固提升木材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抓好林下經濟示範項目建設。繼續做好休閒農業線路開發,促進鄉村旅遊與精品農業、特色農業相融合,發展星級農家樂、家庭農場、農事體驗等休閒農業產品,打造10個以上賞花基地,舉辦10個以上花節活動。市本級投入1650萬元扶持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創建工作,基本建成自治區級、市級示範區10個。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登記工作,引導和規範土地有序流轉;市本級投入1000萬元用於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每個縣扶持培育5-10個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加快農業標準化進程,完善農產品質量體系,抓好“三品一標”基地建設。力爭農業增加值增長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400元,繼續保持農民收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休閒農業發展在全區的領先地位。

(二)強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

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財源、抓後勁的理念,以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的重大項目及市領導包抓的12大重中之重項目為抓手,努力擴大有效投資。實施第一批重大項目787個,年度計劃投資747.6億元。其中實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277個,年度投資276.4億元;實施重大產業項目411個,年度投資423.8億元。繼續加大社會民生、生態環保領域投資力度。重點推進兩江國際機場T2航站樓建設;開工建設桂林北動車運用所、桂林西貨運中心;加快桂林至三江、資源至興安、陽朔至鹿寨等高速公路建設步伐,開工建設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力爭開工建設灌陽至平樂高速公路;全力推進龍脊梯田大循環旅遊公路等5條國省幹線公路的升級改造;加快推進磨盤山客運港改擴建工程;加快斧子口水庫建設,基本建成桂林市防洪及灕江補水樞紐工程,繼續實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推進臨桂新區華能分佈式能源工程等項目建設。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使我市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再上一個新台階。

優化完善項目推進機制。鞏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效,深化“馬上辦”“五個一”工作機制,優化投資項目審批流程,推進審批標準化工作,加快項目審批進度,進一步完善項目滾動管理和退出機制。強化市領導跟蹤聯繫項目的統籌指揮功能,強化重大項目辦公室統籌協調督查的職能,強化項目指揮部對重大項目推進落實的直接責任,及時協調解決重大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項目早開工、快建設、早投產。

強化重大項目要素保障。多途徑破解環境制約和土地制約,大力清理閒置土地,優先保障重大項目土地供給。認真做好項目規劃,切實加強項目包裝策劃。抓好中央投資項目資金的爭取與管理工作,清理項目沉澱的財政資金,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創新融資產品,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本市場利用力度,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加強市、縣(區)資產的整合與管理,完善政銀企對接機制,提高間接融資比重。建立健全市縣兩級融資償還機制,強化融資風險管控,維護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三)加快提升城鄉品質

完善城市服務功能。進一步疏解提升老城。繼續實施“北通、南暢、東拓、西聯”工程。基本完成國道321桂林至陽朔段改擴建項目,全面完成西二環路延長線、福利路、龍門大橋、萬福東路建設,形成南北道路通暢、東西快環連通的老城新區路網新格局。完成灕江橋改擴建、香江飯店立交橋建設等工程,加快將軍橋改造;完成東二環路等市區45條主要道路整修工程,啟動城市“斷頭路”連通工程;加快桂林汽車客運總站搬遷步伐。通過一系列綜合措施,加快破解老城區交通瓶頸。繼續堅持以項目建設帶動老城改造的思路,實現改造一個片區、新增一個業態、惠及一方市民、提升一片形象的目標。加大以福隆園、塔山片區為重點的灕江東岸棚户區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力爭年內初見成效;繼續實施面上棚户區改造,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22243套,其中建成6000套,分配入住5000套,實現老城提升新突破。圍繞單位入駐、市民入居目標,加快完善臨桂新區城市功能。強化行政中心帶動效應,加快市直機關搬遷步伐,推進市民廣場、山水公園、旅遊綜合醫院、桂林中學臨桂校區、桂林師專臨桂校區、集貿市場等項目建設,力爭實現金融大廈、建設大廈、投資發展商務大廈、桂林日報社傳媒中心等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增加上下班時段公交車發車密度,不斷完善水、電、路、氣、訊等市政設施,提升新區綜合配套功能。

推進城市綜合治理。加快出台市民文明公約,健全城市管理法規。完善城市管理體制,明確城區政府的主體地位,保障管理資源進一步向城區、向一線傾斜。強化抽查通報、檢查問責和公開曝光制度,確保城區的主體責任與市直相關部門的統籌監管責任落實到位。啟動實施亮化改造提升工程、特色旅遊街區城市風貌改造工程。升級環衞設施,進一步提高機掃率。紮實推進“兩違”整治工作。繼續抓好“智慧城市”建設。加快公交都市、智能交通、綠色交通發展,紮實開展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試點工作和出租車專項整治行動。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繼續抓好無物業小區及集貿市場改造,開展亂擺攤點、亂設廣告、亂倒垃圾“三亂”綜合治理行動。強化城市規劃的剛性約束力,做好城市功能佈局,完善城市標線、標識、標牌,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加快特色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實施大縣城戰略,加快縣城老城提升改造和新區建設步伐,推進廣西鄉土特色建設示範縣和自治區級新型城鎮化示範縣創建工作。推動靈川八里街片區與市區一體化規劃管理。完成第二批15個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書記工程”,擴大“百鎮示範工程”建設覆蓋面。啟動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加快推進“通暢”“連通”工程,新增通自然村(屯)公路200公里以上,實現有條件的縣(區)建制村100%通瀝青(水泥)路,20户以上自然村(屯)通路率達65%;推進17個傳統村落保護髮展示範村建設。

(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狠抓環境治理。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加強環保能力建設,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嚴格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分解落實自治區下達的“十三五”節能降碳和污染減排目標任務,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自治區下達目標內。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推進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加快城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繼續推進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實施灕江環境綜合治理與生態保護工程,重點推進53個灕江城市段截污工程項目;開展市區黑臭水體整治,力爭實現市區污水直排口全部截污,確保市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5%以上。推進農村沖水廁所、無害化廁所改造建設。推廣生態養殖等清潔生產技術,加強農業面源和養殖業污染治理。加強建築工地施工監管。繼續實施防治大氣污染“五大專項行動”,將磚廠、採石場、燃煤小鍋爐整治擴展到全市,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完成自治區下達的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任務;加強大氣監測和重污染天氣預警預報力度,對市區改善空氣質量實施“PM10+PM2.5”聯合控制,力爭PM20xx年均濃度降至每立方米67微克以下。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嚴格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加強企業污染物排放監控,依法依規治理污染,嚴厲處罰偷排、超排行為。重點推進生活垃圾“三化”綜合處理、特殊廢棄物處理等工程建設,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

加強生態建設。深入開展“美麗桂林?生態鄉村”活動,啟動建設“宜居鄉村”,實施農村垃圾處理兩年攻堅行動,力爭90%以上的村莊垃圾實現有效處理,建設自治區級綠化示範村屯567個。市本級安排20xx萬元,支持建設200個生態鄉村示範村。繼續強力推進灕江東岸百里生態示範帶,每個縣打造1-2條生態示範帶。加快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深入實施石漠化治理、新一輪退耕還林等重點工程,全面停止國有林場天然林商業採伐,完成植樹造林13.2萬畝,力爭森林覆蓋率達70.93%。

(五)積極推動改革創新

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改革。落實好自治區相關改革部署,按照優化存量、引導增量、有效減量的要求,加快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推進結構性改革,努力增加有效供給。抓緊制定實施企業重組、“殭屍企業”處置方案,加大力度淘汰落後產能。按照自治區要求抓好住房制度改革,着力解決部分商品房庫存問題,穩定房地產市場。通過降費、讓利等措施,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抓好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整合創新投融資平台,完善融資服務和政銀企合作機制,保障重點園區、重點產業、重點項目融資。積極推進桂林銀行等企業上市。推進旅遊綜合改革,加快旅遊企業集團化發展和旅遊資源集約化開發。加快理順市與城區責、權、利關係,構建事權與財權相匹配的市與城區管理體制。加快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抓好生態領域改革。推進社保、文化、教育、科技、衞生、計生等民生領域改革。加快户籍制度、網絡化管理等社會治理體制改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進一步強化開放帶動和創新驅動。研究制定桂林實施全區“3+1”國家戰略全覆蓋的工作方案,綜合推進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西園)、湘桂合作示範區建設。繼續實施加工貿易倍增計劃,擴大醫藥、機電和綠色農產品出口。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快重大人才工程建設,培育和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大力推進桂林自治區級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重點加強桂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桂林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大學科技園等創新平台建設。充分發揮駐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資源優勢,加強與知名高校合作,促進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與保護,力爭全年申請發明專利4800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件。積極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市。

(六)打好脱貧攻堅戰

全面完成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建立大數據管理平台,組織實施脱貧攻堅“七個一批”“十大行動”,確保減少農村貧困人口7.6萬人,實現100個貧困村脱貧。紮實開展“村企共建”和“千企扶千村”活動,認真實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統籌市縣兩級政府各類涉農資金,確保扶貧專項資金足額安排。完善貧困鄉村基礎設施,因地制宜解決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制約脱貧的突出問題。加大富民產業培育力度,做大做強畜禽養殖等特色種養業;實施旅遊扶貧工程,做精做優“農家樂”“生態民居旅館”等品牌,着力打造一批旅遊扶貧示範點。完善脱貧工作責任制,強化責任考核,確保精準脱貧攻堅工程取得實效。

(七)着力增進人民福祉

堅持發展為民,多辦順應民意、化解民憂、為民謀利的實事好事,讓羣眾擁有更多獲得感。

大力推進“雙創”工作。抓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紮實推進高新區“眾創空間”和雁山區大學生創業基地建設,做好荔浦、興安農民工創業基地建設試點工作,加快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等各類羣體的就業工作,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1萬人、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6.5萬人次。

健全可持續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全民參保計劃。加快大病保險、付費方式改革。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加強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工作。加強“智慧人社”建設,全面做好社會保障“一卡通”工作。推進“智慧民政”建設,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全面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保障困難羣眾基本生活。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深化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和津補貼制度改革。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繼續實施教育發展“十大工程”,新建幼兒園、中國小校36所,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推進靖江王府及王陵、甑皮巖兩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紅色文化”設施建設,繼續支持靈渠申遺,全面完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示範(數字)農家書屋建設任務,提升百姓大舞台、百姓大講壇、灕江之聲、讀書月等文化惠民特色品牌內涵,持續抓好“掃黃打非”工作。加強新型智庫建設。加快醫療衞生體制改革,繼續鞏固和完善新農合制度,探索以醫聯體為基礎的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實施居民健康卡服務,加強醫療系統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繼續做好人口計生工作,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繼續做好普法工作。健全“三社聯動”機制,提高城市治理的社會參與度。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加大敏感時期、重點時期的維穩監控力度,加強社區矯正工作,妥善處置羣體性事件。加強對‘黃、賭、毒’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及時排除各種安全隱患和漏洞。完善人民調解機制,依法規範信訪秩序。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加強公共安全管理,強化食品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大力開展雙擁共建活動,推進軍民深度融合,支持工、青、婦等人民團體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發揮民主黨派參政議政作用,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人民防空、氣象地震、防災減災、決策諮詢、史志檔案等工作,促進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繼續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在全面完成自治區下達我市重點民生項目任務基礎上,籌措資金60億元,重點抓好生態、交通、教育、扶貧、新農村、社區、旅遊設施等一批惠民項目。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和“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提高新常態下推動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法定程序履行責任、行使權力,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健全依法決策機制,認真執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論證程序,推進政府立法工作。全面深化政務公開,加強電子政務平台建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加強權力監督制約,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接受司法機關、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的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會的決定、決議,辦理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紮實推進政府協商,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鞏固“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持續開展反“四風”和反腐敗專項整治活動,健全政府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進一步改進作風,形成長效機制。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履行“一崗雙責”,建設高效、廉潔、法治政府。

各位代表!“十三五”和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十分繁重,責任十分重大。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紮實工作,為全面實現“兩個建成”目標、譜寫桂林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桂林市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面對複雜的經濟形勢和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面對“三期疊加”[1]帶來的諸多挑戰,我們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市四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建設桂林國際旅遊勝地“一本藍圖繪到底”,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全市經濟社會呈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初步核算,地區生產總值1827.1億元,增長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3.1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865.1億元,增長9.9%,第三產業增加值638.9億元,增長6.6%;組織財政收入195.2億元,增長8.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45.3億元,增長1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2.9億元,增長1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11元,增長9.2%,農民人均純收入9431元,增長12.8%;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城鎮化率達到45.6%;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減排指標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重點工作:

(一)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旅遊勝地建設實現新突破

以加快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旅遊產品、旅遊管理及旅遊業態轉型升級。全面推行項目建設“五個一”和“三清單一問責”機制,開闢重大項目並聯審批“綠色通道”,加快項目落地及建設速度。全年實施重大項目883項,完成投資793.8億元,市領導包抓的20個重中之重項目和38個重大項目進展順利。一批大型知名商業綜合體建設開歷史先河,高新萬達廣場封頂,華潤萬象城、海吉星食尚港啟動建設,國際商貿城、萬福休閒廣場基本建成。一批文化、旅遊及服務業項目建設強力推進,保利文化產業園、瑞盛旅遊休閒世界、信和信·桂林國際智慧健康旅遊產業園等項目進度加快,國際知名酒店品牌悦榕莊陽朔度假酒店建成營業,勝地建設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加強彙報,積極跟蹤,政策爭取和落地力度大、效果好。51國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籤和東盟10國旅遊團6天入境免籤獲得國家批覆,旅遊產業用地改革試點政策落地實施,桂林成為全國首獲上述政策的地級市,經濟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動力更加強勁。旅遊新業態不斷拓展,品質不斷提升。航空旅遊、高鐵旅遊齊頭並進,機場旅客吞吐量接近700萬人次,增長17.6%;鐵路旅客發送量達720萬人次,增長66%。與海航集團共同組建桂林航空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打造“航空+旅遊”“旅遊+金融”“智慧旅遊”三大經濟發展引擎。“空中游灕江”試飛成功,填補廣西高端航空旅遊項目空白。地中海俱樂部桂林愚自樂園度假村、羅山湖、玉圭園等高端休閒旅遊產品獲得市場認可。休閒遊、特色遊、體驗遊持續興旺,自駕遊、自助遊漲勢迅猛,旅遊逐步向多元化和休閒度假模式轉變。旅遊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旅遊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城市建設通過國家驗收,特色旅遊名縣創建工作全區領先,陽朔、興安榮獲首批廣西特色旅遊名縣;桂林喀斯特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功舉辦第八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桂林成為國際旅遊數據研究與趨勢展望的“智慧中心”之一;桂林國際旅遊博覽會獲全國金五星優秀旅遊展會獎。與阿里巴巴合作搭建桂林—淘寶旅遊合作平台,與百度合作設立“@桂林旅遊”直達號,成為全國首個百度直達號旅遊線上到線下城市。全年接待遊客3871.2萬人次,增長8%,其中入境遊客203.3萬人次,增長5%;旅遊總收入420.3億元,增長20.6%;國內遊客、入境遊客人均停留時間分別達2.77天和2.15天;遊客人均消費突破1000元,增長11.6%,其中入境遊客達2928元/人次。旅遊總收入、遊客人均消費增幅明顯高於遊客數量增幅,旅遊轉型升級效果顯現。

(二)調轉並舉穩中提質,產業轉型升級凸顯新成果

工業經濟優化提升。出台支持工業發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實施“企業直通車“千名幹部入千企”等服務制度,努力破解企業發展難題。完成工業投資621.1億元,增長13.6%;規模工業增加值657.7億元,增長10.6%;規模工業總產值2116.7億元,增長10.9%,其中電子信息、醫藥及生物製品、先進裝備製造、生態食品四大重點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工業對經濟貢獻率達55.2%。以高新區為主體的國家新型工業化(電子信息)產業示範基地建設穩步推進,臨蘇經濟開發區規劃編制及全市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有序推進。百強企業對規模工業增長貢獻率達76.6%,國際電線電纜集團等3家企業入圍中國機械工業500強,漓泉等3家企業成為首批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優利特等3家企業成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福達股份獲自治區主席質量獎,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

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14.1億元,增長5%。糧食總產量達206.2萬噸,蔬菜、肉類、水產品產量穩定增長,水果、食用菌、竹狸、冷水魚總量全區第一,牛、羊等草食動物增勢迅猛,恭城成為國家級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範縣,平樂成為國家農作物種植綜合標準化示範區,灌陽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桂林國家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啟動建設。建成推出4個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成為全區先進典型。休閒農業走在全國前列,鄉村旅遊收入增長20.6%,龍勝成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新增市級以上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4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66家。川江水庫下閘蓄水,小溶江水庫主體工程基本完成,斧子口水庫加快推進,完成68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39.4萬畝;新增100個建制村通水泥(瀝青)路,建制村通暢率達83%,新增通自然村屯公路290公里。373個村屯安裝太陽能路燈,完成1650個村屯內3087公里道路硬化,400個“普惠制”新村完成投資3.26億元。深入實施農民收入倍增計劃,切實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發放各種惠農資金21.3億元。

服務業提質發展。新增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103家,位居全區前列,服務業對地方財税貢獻率達64%。積極應對政策性因素的影響,推出和落實促進健康養生、房地產等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服務業標準化建設,開展第一批18家星級米粉店等級評定工作。培育電商、動漫等新業態,與國家信息中心開展信息規劃、產業、惠民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桂林“電商谷”入駐企業近300家,力港網絡科技公司入選第六批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基於互聯網的信息消費成為新熱點。獲批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國家信息惠民試點城市。全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269.8億元,貸款餘額1389.6億元,總量和增量均居全區前列。成功爭取中國—東盟博覽會旅遊展和廣西名特優農產品交易會永久落户桂林,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桂林)國際健康養生服務產業創新發展高端論壇及首屆進口商品交易會暨海峽兩岸名品展,榮獲全國優秀會展城市獎。

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全年發明專利申請3670件,每萬人擁有發明專利3.11件,均居全區第一。榮獲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囊括2項廣西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桂林大學科技園成為廣西首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桂林理工大學科技園成為自治區級大學科技園。與“985”高校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桂林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加快推進。三金藥業跨入國家級創新示範企業行列。

(三)建治並重統籌推進,城鄉建設呈現新面貌

區域性交通樞紐建設步伐加快。立體交通網絡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兩江機場T2航站樓開工建設;覆蓋我市8縣的灌陽(永安關)至全州(鳳凰)、陽朔至鹿寨、資源至興安、桂林至三江等4條高速公路加快推進,在建里程282公里,完成投資44億元,均創歷史新高;桂林北站改造和桂林西站新建工程全面完成,貴廣高鐵建成通車,全市高鐵通車裏程達420公里,佔全區高鐵通車總里程近三分之一,成為國內首個“一市九站兩高鐵”[2]的地級市,桂林全面融入四省會3小時經濟圈,開啟了高鐵經濟發展新徵程。

新老城區功能不斷完善。臨桂新區實施建設項目79項,完成投資52億元。“一院兩館”等一批標誌性項目竣工使用,桂林廣電大廈順利封頂;宏謀大道、山水大道等主要路橋工程紮實推進,“五縱三橫三環”[3]路網結構基本成型;商務、文教、醫療等配套設施及公交、管網、綠化等市政設施加快完善。市直機關正式入駐,新區人氣不斷聚集,活力日益彰顯,基本實現“五年初見成效”目標。深入實施連接新區老城交通大動脈的“南暢、北通、東拓、西聯”工程,國道321陽朔至桂林段擴建工程全面動工,濱江北路全線通車,西二環路基本達到通車條件,福利路二期、萬福東路、龍門大橋等新建工程開工建設,市區交通路網進一步完善。虞山片區、福隆園片區、下關塔山片區等棚户區改造工程啟動,濱水生態廣場、正陽東西巷歷史文化街區等項目主體工程完工,旅遊廁所建設提升工程加快推進,城市功能品位進一步提升。縣城和小城鎮建設持續推進,臨桂縣城與新區實現融合發展,靈川與桂林同城化步伐加快,全州、荔浦新城區初具規模,灌陽、平樂、陽朔等縣城新區建設取得新進展,資源、龍勝、恭城、興安、永福等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和風貌改造邁出新步伐。第一批13個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驗收命名,6個“廣西特色名鎮名村”建設力度加大,城鄉風貌改造完成投資6882萬元,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按照“精、細、嚴、新、實”的總體要求,強力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全力做好重拳治堵、重點治髒、切實治亂等重點工作,一批市民反映強烈的城市管理“老大難”問題加快解決,城市交通更加有序,街道更加乾淨,市民更加文明,勝地形象更加靚麗。優化交通組織,堅持懲罰教育並重,規範停車秩序,全力疏堵治亂,交通擁堵有效緩解。主城區新建或改造整治了一批停車場、集貿市場、垃圾轉運站、公共廁所及無物業管理小區和城中村。運用行政、法律、市場等手段,着力推進環境衞生綜合管理,中心城區環衞保潔基本實現精細化,無物業管理小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環衞保潔基本全覆蓋。以嚴控新的違法建築為突破口,強力推進“控違”“拆違”專項整治行動。持續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智慧城市”建設順利推進,地下綜合管線信息管理平台投入使用。推動“美麗桂林·清潔城鄉”活動向縱深開展,17個村屯獲自治區“清潔鄉村·百佳村屯”稱號,新增自治區級生態鄉鎮14個,列全區第一。持續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加強灕江生態和飲用水源保護,建立完善青獅潭水庫長效管理機制,水庫水質明顯改善,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100%。我市成為第二批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繼續實施“綠滿八桂”工程,生態環境持續優化。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啟動對大氣質量有嚴重影響的小磚廠、小鍋爐、採石場、汽車尾氣、施工工地及道路揚塵等污染源治理工作,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68.5%,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有序推進低碳城市試點。規模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6.7%,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

(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內生動力得到新增強

重視對各項改革的制度設計和具體推動,着力破解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合理的體制機制。政府機構改革步伐加快,城市管理體制、灕江管理體制、國有企業監管體制、服務業統計和工商登記制度等改革有效推進。出台政策促進非公經濟跨越發展。拓展融資渠道,推動市場化多元融資,探索融資租賃、股權融資等融資新模式,與上交所建立資本市場合作機制,福達股份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瀚特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掛牌,融資工作打開新局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進展順利,新增土地流轉12.4萬畝、林地流轉24萬畝,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全面啟動縣級中等專業學校綜合改革,我市被確定為全國特殊教育改革試驗區。加快縣級公立醫院管理體制、補償機制、醫保支付方式等改革,10個縣納入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國家級試點。堅持“選資擇商招大引強”,一批“高大上”項目相繼落户,新籤市外境內項目總投資632.1億元,市外到位資金625.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4.37億美元,成功引進一批強企名企。與張家界等多個城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法國阿訥西等城市加強友好交流。引導企業加強對外經濟合作,企業“走出去”取得實效,桂林礦產地質研究院控股子公司併購加拿大奧斯汀資源有限公司在多倫多復牌上市,廣西師大出版社成功併購澳大利亞視覺出版集團。創建國際衞生機場工作有序推進。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9.43億美元,其中出口7.72億美元。

(五)加強保障改善民生,社會事業發展再上新台階

堅持民生為先,努力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市民,全市公共財政民生領域支出228.8億元,佔預算支出的73.6%,自治區級和市級為民辦實事工程全面完成。全市發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補助資金5.86億元,城鎮新增就業7.01萬人,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7.52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3.8%,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98.75%,新農合參合率99.46%。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9516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1057套,分配入住6703套,改造農村危房18897户,解決農村34.3萬人飲水安全問題。穩步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全市鄉鎮、建制村通公交率分別達45.1%和28.2%,受益羣眾超過130萬人。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投入使用。投入各類扶貧資金8億多元,實施扶貧項目1005個,減少貧困人口7萬人。實施“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工程,成立桂林歷史文化研究院,歷史文化資源調查工作順利完成,甑皮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掛牌,成為華南地區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紀念館主體工程完工;桂林漁鼓、資源河燈歌節、龍勝紅瑤服飾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動漫公益劇《可可小愛》成為全國動漫業界獲獎最多的單個動漫品牌,並在中央電視台、中國文明網等眾多媒體播放;“百姓大舞台”等公益性文化活動影響力持續提升。實施教育發展十大重點工程,城區新建擴建8所義務教育學校,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均居全區前列,大學聯考一本上線率全區第一,資源、龍勝、臨桂、陽朔成為全區第一批實現20xx年免費教育縣,完成市衞生學校等8所中等職業學校的歸口管理。1348所村衞生室實施鄉村衞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覆蓋面達81%,成功舉辦桂林中醫文化節。落實單獨二孩政策,誠信計生實現率98.6%,人口自然增長率6‰。全民健身運動持續開展,完成第四次國民體質監測,成功舉辦世界女子九球錦標賽,桂林籍運動員獲第17屆仁川亞運會男子吊環冠軍。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加大隱患排查整治,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興安、資源及恭城榮獲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食品藥品監管得到加強,應急處置能力有效提升。實施市縣區領導包抓化解突出信訪積案制度,一批信訪積案按時化解辦結,羣訪和越級上訪人次明顯下降。深入實施“六五”普法,開展淨化社會治安環境大整治專項行動,發案量創五年新低,平安桂林建設成效顯著,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六)轉變職能提高效能,政務服務環境得到新改善

紮實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努力構建集學習政府、改革政府、服務政府、廉潔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為一體的政府運行模式,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政務環境不斷優化。創新學習模式,健全學習制度,開展“市長上講台”活動,去年5月以來,市政府領導班子成員18次走上講台授課。加強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力抓好行政審批“接、放、管”,市本級取消、下放、承接、調整行政審批項目29項,清理上報擬取消、下放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36項;優化審批流程,實行“馬上辦”工作機制,涉及市本級205個審批服務事項實現馬上辦結,53.8%的審批服務實現窗口現場審批,即辦件量從新機制實行前的月均910件增加到5398件,行政審批效率平均提速66.8%。切實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認真落實市人大及其會決議決定,接受市人大、市政協的工作監督、民主監督,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結率100%,滿意率均達98%以上。充分發揮“大督查”機制作用,強化政府工作督查。整治“四風”突出問題,市本級“三公”經費支出減少31.2%,全市性會議減少30%;着力查處“吃拿卡要”“庸懶散拖”等問題,廉政建設有效加強,幹部作風明顯好轉,行政效能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進一步增強。

一年來,外事、僑務、對台、審計、統計、工商、税務、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通信、郵政、高校院所、新聞廣電、移民、地震、人防、消防、保密、測繪、氣象、水文、發展研究、機關事務、供銷、地方誌、社會科學、檔案、宗教、老齡、殘疾人、婦女兒童等工作取得新進展。國防教育和後備力量建設、雙擁共建工作不斷加強,11個民族鄉鄉慶活動成功舉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深入開展,中直、區直駐桂單位為桂林發展出力獻策,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xx”以來發展形勢最為複雜的一年,面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全市上下精準發力,應對給力,凝心聚力,大家確實蠻拼的。雖然在新常態下我市發展速度有所放緩,但基本面持續向好,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城市品位和美譽度不斷提高,居民收入增幅居全區前列,就業保持穩定,物價總體平穩,人民安居樂業,桂林正呈現蒸蒸日上的良好發展勢頭。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是市委總攬全局、科學謀劃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攻堅克難、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自治區駐桂單位、駐桂部隊和武警官兵,向關心支持桂林建設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駕馭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思路辦法不多,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工業缺乏大項目、大產業、大園區支撐,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長動力不足。現代服務業整合提升和服務管理相對滯後,龍頭企業少,帶動作用不夠強。資金、土地、環境等制約因素仍較突出,加上桂林特有的經濟發展受限因素及繁重的民生保障任務,我市改革和發展任務十分艱鉅。對於這些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xx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xx年是實施“xx”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中期目標實現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承上啟下,意義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及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總量提質、分量提速,堅持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一本藍圖繪到底”,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加快建設新城,着力提升老城,產業融合發展,城鄉協調推進,生態文化相融,富裕和諧桂林”既定思路,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着力工作落實,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按照上述總體要求,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組織財政收入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城鎮化率達到4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市區空氣中PM2.5[4]、PM10[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6%和7%;主要節能減排指標完成自治區下達目標。提出以上目標,既是適應經濟新常態下增速換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規律趨勢,又考慮到桂林作為一個知名城市和縣域大市,要改變發展滯後的狀況,必須達到或略高於全國全區的發展水平。確定這樣的目標,有發展基礎,有政策優勢,有項目支撐,有要素保障,兼顧了需要與可能,通過努力是可以達到的。我們要充分認識新常態下的新趨勢、新特徵、新動力,堅定信心、搭好平台、建立紐帶,適應新常態、打造新亮點,把我市發展優勢轉化為發展實效,切實以轉型發展來實現趕超跨越,努力走出一條新常態下具有桂林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要實現全年工作目標任務,必須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以勝地建設為引領,全面實施產業帶動戰略

堅持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一本藍圖繪到底”,圍繞完成《規劃綱要》中期目標,特別是對三次產業發展提出的目標要求,把產業發展擺在更加優先的位置,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以產業高端化、高質化、高效化為主攻方向,構建符合桂林實際的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夯實勝地建設產業基礎,力爭實現勝地建設中期目標。

強力發展現代工業。做大做強桂林經濟,提高財政收入增速和質量,保持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必須強化工業的支柱地位、引擎作用和保障功能,必須毫不動搖地把工業經濟增量提質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存量提升,一手抓增量擴張,着力培育大園區、大項目、大企業、大產業,開創現代工業發展新局面。強化政府對企業的有效服務,把為企業排憂解難作為各級政府和部門的應盡之責,成為抓經濟工作的新常態。進一步暢通企業信息渠道,建立服務企業的責任制度、協調製度、通報制度和績效評估制度,在企業發展規劃、技術創新、品牌宣傳、要素保障等方面,分門別類地為企業出謀劃策,提供有效服務。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建立穩定實用的政銀企保互動平台,切實幫助有產品和市場優勢的企業解決融資增信問題。

創新園區建設管理機制,加快園區提檔升級,推動產業集約集聚發展。繼續落實高新區擴區強權政策,全面啟動臨蘇經濟開發區建設,打造高新區和臨蘇經濟開發區東西兩翼齊飛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更新園區建設理念,放開園區建設主體,引入更多市場要素,全方位進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配套服務及園區運營等領域。加快制定有利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有利於產業引進和產業鏈培育、有利於功能配套和要素集聚的園區發展政策措施,探索充滿活力的園區管理和運營模式,支持園區發展基金培育,推動產城互動發展、市區和縣域園區互動發展。重點推進蘇橋經濟開發區、秧塘工業園和荔浦、靈川、興安、平樂4縣工業集中區進行園區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試點,推動全州、興安和灌陽產城互動試點園區建設見成效,力爭全市工業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500億元。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着力培強重點產業,提高重點產業延伸度。先進裝備製造業方面,重點促進福達集團年產25萬根發動機曲軸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推進北汽集團與汽車配件生產企業合作、廣州萬力集團重組中化橡膠(桂林)公司,推動客車產業重組優化;加快高端數顯量具量儀和特種數控機牀及自動化設備產業化等項目建設;加大模具產業引進力度,做大做長上下游產業鏈。生物醫藥方面,繼續做大做強科倫藥業、澳林製藥等醫藥企業,加快三金藥業擴能搬遷和中藥城等項目建設,新開工花江生態科技園。電子信息方面,加快建設國家新型工業化(電子信息)示範基地,加快中電科光通信產業園、電工電子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新開工廣州白雲電氣的電氣節能及電力電子產業基地等項目,啟動“中國東盟信息交流中心及沃易購電子商務基地”桂林備份中心項目,逐項落實我市與國家信息中心合作的具體項目,儘快建立智慧產業研究院,加強北斗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推動北斗產業發展,確立我市相關信息服務產業發展的前沿地位。同時,加快漓泉科研中心等生態食品方面的項目建設。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加大扶持力度,以產業引進、技改投入和自主創新為重點,推動一批創新能力強、特色突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推動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突破發展。

以智能製造為突破口,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加快創建國家兩化深度融合試驗區,加強信息網絡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在食品、醫藥等領域開展試點示範,培育智能檢測、全產業鏈追溯等工業互聯網新模式。以瀚特物聯網“新三板”掛牌為契機,加快物聯網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雲計算及信息服務業發展。加快推進信息惠民、信息消費國家試點城市建設,持續開展“寬帶桂林”建設,培育發展基於互聯網的信息消費。繼續推進抓大壯小扶微工程,鼓勵引導企業上市融資、組建產業聯盟,鼓勵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台,拓寬營銷渠道,提升市場開拓能力,鼓勵企業爭創主席質量獎、市長質量獎,以質量打造核心競爭力,力爭實現產值超億元企業達460家,四大重點產業及新興產業比重持續提升。

提速發展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按照“世界水準、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標準,加快推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旅遊國際化戰略,加快推進旅遊形象、營銷、產品、功能、服務、管理國際化。創建“中國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品牌,開展“桂林城市整體形象品牌塑造與營銷”行動,設計製作與國際接軌、體現桂林文化特色的視覺識別品牌營銷系統。引進國際化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鼓勵國際資本和知名品牌進駐桂林。繼續加快建設一批“高大上”旅遊項目,加快推進萬達文化旅遊城、陽朔瑞盛旅遊休閒世界、“玉圭園·環球名勝”旅遊綜合體二期、全州天湖國際高山生態度假旅遊區和陽朔巔峯國際投資人度假區、桃花江旅遊度假區等重大項目,推動“夜王城”等一批旅遊演藝項目建設,提升休閒旅遊項目的數量和品質。繼續加強與海航集團合作,實現桂林航空公司正式運營。加快推進旅遊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着力打造浪漫温情遊等十大旅遊產品[6],重點開發高鐵旅遊、低空旅遊、體育旅遊、體驗旅遊等旅遊新業態,重點建設一批以休閒度假酒店、休閒街區、休閒景區、民居旅館、星級農家樂等為主體的特色休閒旅遊產品集羣。深化陽朔、興安等特色旅遊名縣建設,推動龍勝等特色旅遊名縣創建工作,擴大永福等長壽之鄉的影響力,加快各縣區特色旅遊資源整合,實施產品開發、宣傳促銷、標準化管理的統籌推進,打造縣域旅遊升級版,培育旅遊新增長極,實現全市旅遊總收入增長22.3%,旅遊外匯收入增長6%。

優化提升旅遊發展環境。強力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重點在桂林北站等區域規劃建設遊客中心,完善旅遊換乘接駁、信息諮詢服務等功能,深入實施旅遊廁所建設提升示範工程,新建改造旅遊廁所180座。加大勝地政策實施力度。重點抓好兩項落地免籤政策宣傳營銷和國際航線培育,落實各項配套措施,使更多境外遊客享受政策的便利;落實個人赴台自由行等政策;繼續爭取國家、自治區層面對桂林的政策支持。依法整治旅遊市場秩序,完善旅遊投訴統一受理平台,嚴厲查處無資質經營、無資格執業、強迫購物、誘導欺騙遊客等違法行為,規範旅遊企業經營,培育市場主體,規範提升灕江遊覽,淨化旅遊環境。

全面提升現代服務業規模和水平。加強對分散的商業業態進行行業或區域整合,實行統籌管理,實現服務業規模提升。全面實行服務業標準化管理,積極組織第二批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單位開展工作,大力實施桂林米粉店質量星級評定及改造提升工程,實現服務業品牌提升。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實現服務業發展動力提升。開工新建漓東中央商務區(CBD)項目,持續推進高新萬達廣場建設,確保國慶節前建成營業;全面建設華潤萬象城、海吉星食尚港等一批城市商業綜合體,重點推進信和信·桂林國際智慧健康旅遊產業園、龍光長壽養生谷、崇華中醫街等健康養生項目。推進創意產業園、保利文化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網絡服務、數字動漫等新型文化產業。推進電子商務、第三方物流、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業發展,加快城北商貿物流園區、臨桂新區物流配送中心、桂林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等項目建設。加強網絡營銷,深化與淘寶、百度和愛奇藝等網絡平台合作,重點推進高新區電商產業等項目建設,打造桂林“電商谷”,推動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重視體育產業發展,與法國阿訥西市合作辦好陽朔國際越野挑戰賽。積極籌辦第九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旅遊展、第五屆桂林國際山水文化旅遊節、第六屆中國桂林國際旅遊博覽會、第三屆中國(桂林)國際健康養生服務產業創新發展高端論壇等重大節事活動及縣域特色節慶活動。培育引導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熱點,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提升旅遊休閒消費,鼓勵養老健康家政消費,繼續組織多種形式的大型促銷活動,多措並舉促進消費增長。

加快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和綠色農業。立足桂林作為廣西農業大市的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堅持“綠色+特色”理念,實施“品牌+冷鏈+營銷”戰略,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經過今明兩年努力,基本建成20~30個自治區級和市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打造一批優質農產品品牌,形成一批特色農家樂集羣,培育一批職業農民和種養大户,提升一批運作規範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壯大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

打造特色效益農業品牌。紮實推進桂林國家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使之成為引領現代農業的標杆。大力推廣農業清潔生產技術,加強“三品一標”[7]工作,爭創全國農產品出口質量安全示範市,辦好廣西名特優農產品交易會,提升金桔、荔浦芋、月柿、砂糖桔、羅漢果、金槐等優勢品牌成為國內著名品牌,打造葡萄、紅提、食用菌等一批自治區級品牌,進一步提升優勢水果、特色蔬菜、中藥材生產能力,使總量、人均佔有量繼續領跑全區。加快發展東山豬、竹狸、禾花魚、冷水魚等特色養殖業,推進南方現代草地發展項目,大力發展牛、羊等草食動物養殖。做大做強休閒觀光農業。結合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創建,打造一批特色休閒農業景觀,充分發揮陽朔、恭城、靈川、灌陽、龍勝等全國休閒農業示範縣引領作用,引導農家樂向高品位、特色化、集羣式發展,推動鄉村旅遊全面升級。

實施農業基礎提升工程。市本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新增100個建制村通水泥(瀝青)路和通自然村屯道路200公里以上,完成1500個自然村屯內道路硬化。繼續推進400個“普惠制”新村建設,完成200個自然村屯陽光惠農工程。繼續實施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農田水利、交通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全面推進水稻全程機械化,提升農機裝備水平。加快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規劃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項目,加快發展農產品電商、直銷配送、農超對接等現代流通方式,提高“南菜北運”規模水平,在廣大農村建立起成本低、效率高、服務好的物流渠道,推行“科學種養+精深加工+現代物流”三位一體發展模式,增強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二)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增強經濟發展支撐力

擴投資、上項目仍然是桂林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是完成好全年目標任務的“壓艙石”。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以實體經濟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主攻方向,以項目快開工、快竣工、快見效為終極目標,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紮實解決項目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切實加大有效投資強度。以自治區層面推進的重大項目及市領導包抓的20個重中之重項目[8]為重點,努力開闢投資新領域,擴大有效投資規模,年度實施重點項目800項,完成投資746億元以上。圍繞構建完善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抓項目,實施交通、能源、水利、新型城鎮化等重大基礎設施重點項目288項,完成投資253.5億元。交通方面,協調推進兩江機場T2航站樓建設;加快建設高鐵配套場站,爭取開工桂林鐵路西貨運中心,做好桂林動車所前期工作;實現灌陽(永安關)至全州(鳳凰)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完成陽朔至鹿寨高速公路主體工程,加快資源至興安、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力爭開工建設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強力推動灌陽經恭城至平樂高速公路的招商建設。能源方面,加快推進臨桂新區分佈式能源項目,開工建設興安石板嶺、嚴關及全州青山口等風電場項目。水利方面,重點推進桂林市防洪及灕江補水樞紐工程建設,實施72座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圍繞打造富有桂林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抓項目,推進重點產業項目425項,完成投資455.8億元。圍繞構建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務體系抓項目,實施教育、文化、衞生等社會公益重點項目71項,完成投資29.1億元。圍繞發展生態經濟、建設生態文明抓項目,推進生態環保項目16項,完成投資7.69億元。發揮財政扶持資金、產業發展資金及各類發展基金的引導作用,撬動更多社會投資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實體經濟聚集。

切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進一步完善“聯審聯批”“五個一”“三清單一問責”等重大項目推進機制,提升重大項目建設的速度、質量和效益。強化項目保障機制,對重點建設項目特別是重大產業項目,在用地指標、發展資金、能耗總量、環境容量、政策扶持上給予傾斜。強化工作考核機制,建立健全重大項目工作考核評價體系,確保按照“路線圖”和“進度表”完成投資計劃。堅持問題導向,實行“三線並進”機制,同步開展項目政策處理、審批、供地等環節前期工作,推進項目落地終端前移,實現早開工、早建設、早竣工、早投產。抓緊做好“十三五”規劃項目策劃、研究和儲備,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和自治區投資計劃。

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營銷方式,成立營銷委員會,抓好旅遊營銷、產業營銷、城市營銷。以高鐵經濟帶建設為契機,圍繞重點產業和新興產業,對接港澳台、珠三角、長三角等重點區域,瞄準全球500強、國內500強企業,按照技術關聯、價值關聯、配套關聯的要求,進行精準招商,強化產業鏈招商,着力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關聯度高、帶動能力強的項目。健全市場化招商引資機制,加強市縣區、政企聯動,發揮工商聯資源廣泛的優勢,加強與境內外工商界、商會交流,積極推進聯動招商;探索以企業化組織為主體的招商引資模式,聘用投資促進顧問,推進和規範委託招商。力爭引進區外境內到位資金49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超4.2億美元。

(三)以提升名城品質為目標,提高城鄉建設治理水平

堅持走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之路,圍繞打造品位休閒之都、健康美麗浪漫之城的目標,完善功能、突出特色、彰顯文旅、提升品位、創新環境,高度重視人民羣眾普遍關心的基礎設施改善、環境質量優化等問題,更富實效地推進城市綜合治理,提升城鄉管理水平。

加快臨桂新區和各縣新城建設。圍繞滿足“入駐入住”條件,立足功能配套和產業發展,帶動新區人氣、景氣、商氣的集聚,加快桂林廣電大廈、桂林日報社傳媒中心後續建設並投入使用,加快建設市政道路橋樑基礎設施,力爭西城大道、宏謀大道、萬平路橋等13個在建節點路橋項目全面完工,路燈、綠化同步跟進,完成湖塘水系項目主體工程,啟動建設臨桂新區北區水系、沙塘大道、花園路等基礎設施項目。高度重視新區民生需求,全面建設新區醫院、學校、公園、菜市場、商場等公共服務項目,完善供水、供氣、供電、環衞、排水、防洪等市政管網設施,增強新區生活服務配套能力。紮實抓好保利文化產業園、鳳凰旅遊休閒度假區等產業項目建設,增強新區發展動力,打造功能更完善、環境更優美、都市氣息更濃厚、聚集輻射能力更強大的現代新型城區。建設桂北、桂南副中心城市,統籌謀劃桂靈都市區[9],加快全州、荔浦、陽朔、灌陽、平樂等縣城新區建設,增強縣城綜合承載力。

加快老城疏解提升步伐。繼續實施“南暢、北通、東拓、西聯”工程,力爭完成國道321陽朔至桂林段擴建工程全線徵地拆遷和路基建設,力爭完成桂黃公路靈川段提升改造工程、西二環路北辰立交、中隱路西延長線等重大路網項目,基本建成福利路二期快車道,打通縱貫新區老城的南北通道;全面開建萬福東路和龍門大橋,確保20xx年建成使用,實現東西交通路網大連接。啟動火車北站西區場站及相關路網建設,加快形成連接航空、鐵路、公路的立體綜合便捷交通網絡。加強重要交通節點改造,啟動香江飯店路口立交橋等項目建設,啟動主次幹道和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加快汽車總站搬遷。深入實施棚户區改造項目,重點改造城北福利路鐵路片區、灕江東岸福隆園和塔山片區等棚户區。規範夜市管理,全面提升老城形象。加快各縣老城改造進程,完善交通路網、公共基礎設施,實施城鄉風貌改造,塑造生態文化景觀,優化發展空間,凸顯縣城特色。高標準、大力度建設第二批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紮實抓好城鎮建設“百鎮示範工程”和“廣西特色名村”創建工作,打造一批“區內一流、全國知名”的特色城鎮。

加強城市綜合治理。建立健全城市綜合治理長效機制,深入推進環境衞生、違法佔道經營、交通秩序、大氣污染、灕江上游生態環境五大專項治理行動。加強城市管理的輿論監督。制定實施城市管理微制度,切實推進停車場、集貿市場、垃圾轉運站、公共廁所等市政設施建設,着力推進管理創新,探索完善網格化管理、市場化服務、門前“三包”、渣土管理以及背街小巷、城中村、無物業管理小區、城鄉結合部綜合整治的新制度和新舉措。加快智能交通建設,打好交通治堵持久戰,採取聯通路網、渠化節點、精細管控、嚴管重罰、增加停車泊位等綜合措施,緩解交通擁堵;倡導綠色低碳出行,優化發展公共交通和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加強出租車行業管理,加速提升交通便利性和可達性。打好清理整頓“違法佔地”“違法建設”攻堅戰,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對新的違法建築零容忍、零補償、強拆除。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整合利用城市管理資源,提升城市科學化、精細化、人性化管理和服務水平。實施“文明市民工程”,大力開展“改陋習、美桂林、我先行”主題實踐活動和“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文明勸導活動,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四)以生態經濟為導向,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順應廣大市民和遊客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新期盼,始終堅持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呵護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讓市民和遊客喝上潔淨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氣,吃上健康的食品,享受綠色的空間。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嚴格環境保護監管、執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突出抓好水環境質量改善,積極推進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全面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實施灕江綜合治污工程,重點抓好灕江及其支流環境綜合整治,力爭完成灕江市區段、靈川縣段所有排污管網改造和清風溝、小東江、瓦窯河、南溪河、靈劍溪、桃花江等支流截污工程,城鎮污水處理率92%以上。加強灕江、湘江等流域水源林保護和修復,繼續強化青獅潭水庫整治和生態建設,全面改善灕江水質,加快城市備用水源建設。加強會仙濕地生態保護。突出大氣環境治理,加大大氣環境保護執法力度,重拳整治採石場、小磚廠、施工工地及道路揚塵污染,全面清理改造燃煤小鍋爐,加快淘汰老舊車輛和“黃標車”,使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有所增加。推進城鎮垃圾分類處理,提升醫療廢棄物處理能力,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加強土壤污染、重金屬污染、石漠化治理。推進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加快雁山區低碳經濟產業示範園建設,創建臨桂新區綠色生態城區,全面推動清潔能源應用。突出抓好節能減排,嚴格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完成“xx”節能減排任務。

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加強生態產業研究,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業和林業生態經濟,加快構建新型生態產業體系。充分利用桂林生態優勢、人才技術優勢,找準切入點,力爭在生態食品和節能環保產業、廢棄物處理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大氣和水污染治理等方面走在全區前列。加快園區循環化改造,促進傳統優勢產業提升。大力推動經濟生態文化融合發展,創建一批生態文化教育基地,推進建設一批生態文化基礎設施,創作一批生態文化作品,培育一批生態文化企業,着力打響“秀麗山水、生態桂林”的生態文化品牌,推動綠色經濟、有機經濟、循環經濟一體化發展,生態人居、生態環境、生態文化同步建設,使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繼續推進“美麗桂林·生態鄉村”建設。全面開展“村屯綠化”“飲水淨化”“道路硬化”專項行動,營造“一個村屯一座綠島”的生態美景,提升村屯自來水普及率,加快開展千人以上農村集中供水工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有效解決農村羣眾出行難和安全飲水問題。每縣區建設一個“三化”融合示範帶,重點推進大圩—草坪—興坪漓東百里生態示範帶建設,全面啟動中國傳統村落的保護和開發工程,加快打造一批與國際旅遊勝地相匹配的生態鄉村。

(五)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改革就是要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要堅持問題導向,大力推進改革創新,不斷擴大開放,以更有力的措施,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寬鬆有序的發展環境,為新常態下桂林的發展拓展新空間。

積極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不斷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強化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地實施,重點推進行政審批和管理、財税、投融資、金融、土地利用等改革,力破資金、土地、環境等要素瓶頸。繼續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為基層、企業和各種市場主體鬆綁放權,規範行政審批行為,推行一口受理、限時辦理、規範辦理、透明辦理,完善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做好“接、放、管”。深入實施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先照後證”。積極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完善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在全市全面深入實施行政審批“馬上辦”工作機制;加快建立網上審批服務大廳,推行審批事項網上諮詢、網上申請、網上辦理和聯合審批,使行政審批再提速、辦事效率再提升,力破環境瓶頸。全面實施新的《預算法》,完善市縣區財税利益分享機制和激勵機制,優化財政資金分配,集中財力辦大事;積極消化存量負債,防範和控制債務風險;創新籌融資思路,啟動“442”融資模式改革,銀行貸款達到40%左右,股權、債權、基金和資產證券化融資達到40%左右,採取PPP[10]、TOT[11]和爭取上級政府資金等方式融資達到20%左右,力爭通過政府直接融資200億元以上,帶動1600億元以上社會資本;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引導金融機構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優化信貸結構;加快資產經營和資本運營改革,盤活各類資源、整合各類資產,組建相應的產業發展平台公司,建立資產資本運營平台,支持引導信貸投放向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傾斜,加快開展灕江基金、海航基金、城市發展基金的設立、運營工作,力破資金瓶頸。用好用足旅遊用地政策,建立集約節約用地機制,強化土地利用和供給管理;做好自治區和市統籌推進重大項目、重要民生項目、重大產業項目用地保障;通過加快徵地、盤活存量用地等辦法,解決供地率低的問題,確保每年平均供地率達60%以上;推進永久性基本農田劃定和設施農用地的規範管理工作;建立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執行動態管理機制,對久拖不決、長期延宕的用地項目實行“退出機制”,收回與結餘的指標統籌調劑,另行安排使用;大力開展土地收儲工作,力爭市本級土地收儲面積累計達到1萬畝以上,力破土地瓶頸。

統籌推進國資國企、價格、統計、養老保險等其他改革。繼續加大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力度,積極推進黨政機關與企業脱鈎,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立非公有資本負面清單制度,按照“非禁即入”原則,放寬資本投資准入,促進非公經濟發展。全面推進服務業統計及投資統計制度改革,完成陽朔縣、象山區試點工作,建立統計聯席會議制度。着力推進價格改革。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資制度,政策向低職務人員傾斜,向條件艱苦的偏遠鄉鎮和長期在鄉鎮工作的人員傾斜,實行鄉鎮工作補貼,在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進一步提高村幹部待遇。

積極推進開放型經濟發展。搶抓湘桂、貴廣高鐵相繼開通帶來的新機遇,主動融入貴廣高鐵經濟帶建設,積極參與湘桂高鐵區域合作;加緊調整優化高鐵沿線產業佈局,加快推動與高鐵沿線城市和地區產業發展互補互利、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線路政策互推互惠、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充分利用高鐵帶來的“同城效應”,提升商業業態,擴大購物休閒、旅遊商務、餐飲住宿等消費的輻射半徑;加強鐵路、公路、水路、機場等各種交通運輸方式銜接,實現高鐵與旅遊目的地無縫對接,着力打造高鐵經濟帶核心城市。積極拓展與歐美日韓澳新等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深化與張家界等國內友好城市的合作,主動融入珠江—西江經濟帶,爭取自治區對桂江基礎設施建設給予更多支持。加大口岸建設力度,積極創建國際衞生機場。加快實施加工貿易倍增計劃,優化外貿結構,加強重點企業扶持,引導優勢企業“走出去”,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5%。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整合資源,推進“大研發”體系建設。建設桂林自治區級自主創新示範區,實施“1020”創新驅動計劃[12],遴選實施一批重大攻關項目和重點應用項目,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支撐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平台、大學科技園等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加快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高校院所共同參與的協同創新體系。進一步加強與“985”高校合作,充分發揮駐桂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將科教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開展全民發明創造活動,繼續實施發明專利倍增計劃,力爭每萬人擁有發明專利達到3.5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加快建設桂林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培育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企業,建設工藝美術產業示範園。加強環境保護、節能減排、人口健康等領域的技術開發與應用示範,讓科技成果惠及廣大民眾。高度重視招才引智工作,加強灕江學者、人才小高地等重大人才工程建設,營造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積極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市”。

(六)以改善民生為根本,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們必須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政府公務人員履職擔責的檢驗標尺,真心實意解民憂、謀民利、惠民生,努力讓全市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生活越來越幸福。

強化就業創業和社會保障。全市安排就業與社會保障投入25.2億元,增長22.9%。深入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系列活動,加強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城鎮困難人員就業工作。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積極推動大眾創業,多渠道增加就業崗位,確保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3萬人以上,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5萬人以上。多渠道促進城鄉居民增收,重點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建立健全社會保障與就業聯動機制,積極推動各類單位和人員參保,新農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保障房建設、農村五保供養、醫療救助、孤兒救助、自然災害和臨時困難救助水平和保障標準,規範完善社會救助體系。逐步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和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廣大市民的生活更有保障、心裏更加踏實。

紮實做好精準扶貧。扶貧開發是頭號民生工程,實施精準扶貧是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的有效舉措。加快貧困羣眾脱貧步伐,力爭減少貧困人口6萬人以上。強力推進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加快實施“雨露計劃”,全面落實扶貧對象幫扶到户,加大金融、產業、旅遊、教育、科技扶貧力度,增加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加快石漠化片區、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山區扶貧攻堅步伐,繼續開展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使貧困地區儘快破窮障、拔窮根、摘窮帽,早日過上小康生活。

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市安排教育投入48.9億元,增長13.4%。繼續實施教育發展十大重點工程,建立市教育發展基金,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推進鄉鎮幼兒園、多元普惠幼兒園建設,全市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86%以上,抓好義務教育學區制改革試點,新建14所中國小校,加快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市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以上,實施普通高中教育特色發展工程,全市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0%以上,全面深化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繼續支持普通高校發展,加快推進桂林師專臨桂新校區建設,讓更加優質、更加公平的教育資源惠及全市人民。

統籌推進衞計事業發展。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重點加強基層醫療、兒童醫療、重大疾病防治設施等衞生計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衞生信息化建設,力爭實現市直醫療機構門診一卡通服務,打造桂林“崇華中醫”品牌。實施好單獨二孩政策,鞏固提升誠信計生工作。鼓勵引導社會辦醫、醫養結合、構建多元辦醫格局,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深入實施“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工程,全面加強文化資源調查研究和保護利用,繼續支持靈渠申遺,做好名人故居的保護修繕和開發利用工作,推進歷史文化標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建設,加快甑皮巖、靖江王陵兩個考古遺址公園和“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建設,承辦20xx年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議;開展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系列活動,舉辦“新西南劇展”,傳承抗戰文化精神。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年度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村村通”廣播電視無線發射台站建設任務,推進“一院兩館”正式對外開放,持續提升“百姓大舞台”“灕江之聲”“百姓大講壇”“讀書月”“週末大家樂”等文化品牌影響力。加強健身場地建設,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升競技體育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羣眾多層次、多樣化文化體育需求。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暢通市民訴求通道,改進公共服務方式。建立和完善大調解機制、突發應急處置機制,持續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接訪、大調處、大防控活動,進一步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創新化解機制,強化源頭預防。深化平安桂林建設,繼續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整治活動,不斷強化反恐維穩工作,持續抓好“掃黃打非”,確保社會治安良好穩定。強化責任落實,抓好安全生產能力建設,強化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安全專項整治。完成“六五”普法任務,推動誠信桂林建設。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強化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辦好資源縣享受自治縣待遇20週年縣慶活動。全面做好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人民防空和雙擁共建工作。

實施重點民生工程。堅持民生優先,多渠道籌措資金,在確保完成自治區下達我市重點民生項目任務的同時,年度計劃投資57億元,重點實施灕江排污綜合治理、城市棚户區改造、旅遊公廁建設提升、背街小巷系統改造、城市內澇治理、城市交通節點改造、公共交通系統建設、新農村建設、學校新建改建、公共服務便民項目等涵蓋17縣區的市級十大重點民生工程,切實辦好羣眾期待的實事好事。

三、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以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為切入點,加強制度創新、流程重構、機制改革、文化重塑,加快構建“六位一體”政府運行模式,全面提高政府治理現代化水平。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加大法治宣傳力度,強化依法行政意識,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嚴厲懲處失職、瀆職。探索制定行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和社會活力的“加法”,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實現“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堅決懲處假冒偽劣、蓄意污染環境、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等行為,建立科學的抽查制度、責任追溯制度、經營異常名錄和黑名單制度。培育和規範中介組織。強化新常態下對經濟運行的監測和預警。

(二)強化行政依法決策。貫徹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的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加強新型智庫建設,成立重大行政決策專家諮詢論證委員會,大力推行諮詢問政;建立網絡問政平台,健全部門之間、部門與社會組織之間協同工作機制。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及責任倒查機制,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加大政府重大投資項目、民生項目和重大政策落實情況跟蹤等方面的審計力度,加強對審計問題整改的跟蹤,突出督促檢查。

(三)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按照減少層次、整合隊伍、提高效率的原則,合理配置執法力量,減少市縣兩級政府執法隊伍種類,加強市縣兩級政府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理順行政強制執行體制,組建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構建城市管理統一綜合執法體制,提高執法和服務水平。嚴格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健全行政執法裁量權基準制度,加大對勞動保障等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

(四)強化行政權力制約和監督。健全依法行政考核機制。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重大決策出台前向人大報告。健全政府部門與民主黨派對口聯繫工作機制,不斷髮展和完善政府協商民主。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充分發揮行政監察等專門監督的作用,高度重視發揮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強化規劃引導,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

(五)全面推進政務公開。重點推進行政審批、財政預算決算和“三公”經費、保障性住房、價格和收費、徵地拆遷、投資貿易、招投標等重點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以及以教育、醫療為重點的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加強電子政務、便民服務和基層政務服務平台及公共資源集中交易平台建設,實現政務服務與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管理,確保權力規範、陽光運行。

(六)加強廉潔政府建設。繼續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控制行政成本,完成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確保“三公”經費只減不增,把更多的物力、財力用在羣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上。嚴肅財經紀律,倡儉治奢,嚴格公共資金、公共資源、國有資產監管,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制度,加大審計、監察工作力度,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嚴厲整治“庸懶散拖”,以公正廉潔的良好形象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桂林正處在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我們的任務光榮而艱鉅,我們的責任重大而崇高,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擔負起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努力踐行“實幹就是能力,落實才是水平”的工作理念,克難攻堅,紮實工作,為完成今年和“xx”規劃目標任務,為加快實現桂林“兩個建成”目標而努力奮鬥!

桂林市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形勢,我們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按照“加快建設新城,着力提升老城,產業融合發展,城鄉協調推進,生態文化相融,富裕和諧桂林”的總要求,牢牢把握主題主線,落實改革創新措施,增強發展動力活力,抓緊抓實旅遊勝地建設等事關全局的重大工作,促進經濟增長、效益提升、結構優化、民生改善、社會和諧。初步核算,地區生產總值1657.90億元,增長11%;組織財政收入180.37億元,增長10.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90.32億元,增長25.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01.99億元,增長1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4.03億元,增長1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5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361元,分別增長10.1%、14.1%;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5%。

(一)着力推動規劃綱要落實,旅遊勝地建設實現“開門紅”。以落實《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為抓手,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綜合施策,旅遊勝地建設精彩開局,桂林旅遊升級版加快打造。政策落地取得實質進展。臨桂撤縣設區、《桂林灕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桂林旅遊產業用地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智慧城市試點獲國家層面批准,外國遊客過境72小時免籤、入境停留144小時免籤已獲國家有關部門同意,專項轉移支付、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税等一批政策獲國家有關部門積極迴應和支持。全區旅遊發展大會在我市召開,建設桂林國際旅遊勝地成為全區共識。宣傳招商互動推進。先後赴北京、香港、深圳、南寧、台北舉辦新聞發佈會和項目推介會,通過媒體在海內外颳起了“桂林旋風”,桂林知名度、美譽度和投資認可度持續提升。新籤市外境內項目總投資750億元;內資區外到位資金572.11億元,增長10.5%;實際利用外資3.9億美元,增長11.7%。招大引強創歷史新高,萬達、華潤、保利、海吉星、港中旅、海航、中電科等大型優質企業落户桂林。項目帶動成效顯著。以旅遊勝地十大重中之重項目為引領,實現了項目引進快、落地快、開工快、建設快的“桂林速度”。全年實施重大項目708項,完成投資628億元,78個項目竣工投產。“北通南暢”工程紮實推進,兩江國際機場航站樓及站坪配套設施擴建項目啟動,保利文化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萬達文化旅遊產業城和萬達廣場項目、海吉星食尚港項目成功簽約,灕江保護利用和經營管理改革進展順利,中電科光通信產業園、華潤萬象城及五彩城大型商業綜合體、體育休閒產業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法國地中海俱樂部桂林愚自樂園度假村投入運營,金世邦國際足球旅遊文化產業園、羅山湖體育運動旅遊休閒項目、玉圭園·環球名勝等高端旅遊產品加快建設。旅遊品質持續提升。堅持大旅遊、大產業、大發展的理念,着力推動旅遊高端化、精品化、差異化發展。開展第二期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申報。成功舉辦第七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第四屆桂林國際山水文化旅遊節、第四屆中國桂林國際旅遊博覽會、第五屆中國桂林創新創意文化節暨國際動漫節,品牌展會影響力持續提升。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旅遊市場監管和旅遊誠信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全市接待旅遊總人數3584萬人次,其中入境遊客194萬人次,分別增長8.9%、6.2%;實現旅遊總收入348.48億元,其中入境旅遊收入53.85億元,分別增長25.9%、16.1%。我市榮獲“中國十大休閒城市”“中國十佳品牌會展城市”,躋身全國旅客滿意度十強,灕江入選美國CNN網評全球15條最美河流。

(二)着力調結構促轉型,產業優化升級取得新進展。強力推動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經濟總量增大,發展勢頭增強。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1917.11億元,增長20.1%,實現利税237.4億元,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7.5個百分點。君泰福電氣“綠色能源·智能電網產業園”等21個重大工業項目竣工投產。電子信息、醫藥及生物製品、先進裝備製造、生態食品四大優勢產業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7.5%,提升2個百分點;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突破450億元,增長20%。其中,醫藥及生物製品等3個產業成長為百億元產業,全市超百億元產業達到9個;風能等新能源建設項目數佔全區半壁江山。園區集聚功能增強,高新區、蘇橋經濟開發區、西城經濟開發區工業總產值分別達275億元、102億元、302億元,分別增長18%、24%、17%;荔浦、興安工業集中區產值超100億元,靈川、平樂、恭城、灌陽工業集中區產值超50億元。桂林“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桂林力源集團成為我市首個產值超百億元企業。農業農村穩步發展。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71.74億元,實現增加值299.44億元,分別增長5.5%、5.2%。糧食總產量突破200萬噸,榮獲全區糧食生產先進市;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效益經濟作物總產量位居全區前列;肉類、水產品總產量持續增長。農業農村基礎進一步夯實。桂林防洪及灕江補水樞紐工程川江水庫基本建成、小溶江水庫大壩封頂、斧子口水庫實現截流,實施153座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35.19萬畝,解決37.0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新建“普惠制”新村400個,累計建成1681個;新增通水泥路建制村144個,通暢率達76.8%;完成1531個自然村(屯)內道路硬化,累計完成11599個,佔20户以上自然村的81.6%;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全面落實,累計發放農機購置、農資綜合及良種補貼資金5億多元。現代服務業活力趨強。啟動服務業標準化建設,建立服務業引導基金,積極推動金融、物流、信息、健康養生等產業發展。實施服務業重點項目226項;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65.59億元,增長7.3%,對全市税收貢獻率達62%。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突破20xx億元大關、貸款餘額1225億元,分別增長13%和16.4%。兩江國際機場旅客年吞吐量587.5萬人次,國際直航旅客吞吐量保持全區第一。中國(桂林)國際健康養生服務產業創新發展高端論壇成功舉辦。推廣“電子商務進社區”,啟動“全國旅遊刷卡無障礙桂林示範區”建設,我市列入“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及服務業統計改革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三)着力完善基礎設施,城鄉建設成效顯著。堅持統籌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強化環境治理,城鄉面貌呈現新氣象。編制完成老城23個控制性詳細規劃、臨桂新區機場路北側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新區周邊區域相關規劃,縣城、鄉鎮、村莊規劃進一步完善。實施基礎設施重點項目115項,完成投資105.61億元。城鎮化率達到45%。區域性交通樞紐地位凸顯。湘桂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竣工通車,我市在廣西率先邁入高鐵時代,連接西南、華南的貴廣鐵路(桂林段)建設項目完成總投資的90%;興安至桂林高速公路竣工通車,資源至興安高速公路開工建設,陽朔至鹿寨(桂林段)等3條續建高速公路項目累計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07%,全市從南至北的高速公路大動脈全線貫通,與周邊地區高速路網的連接加快推進;兩江國際機場T1航站樓改造項目開工、T2航站樓建設工程啟動。臨桂新區形象進一步彰顯。完善交通骨架,強化基礎功能,促進人氣集聚,核心區實施項目86項,竣工13項,完成投資72.6億元。臨蘇路等新區外聯大通道建成通車,西城大道改造提升等道路橋樑項目建設加快,水電、燃氣、公交、網絡等基礎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旅遊景觀水系主體工程基本完工,臨桂大道展示區、行政中心區和濱水綜合服務區三大節點基本成型,“一院兩館”完成竣工驗收,桂林醫學院臨桂校區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金融、通信、商務、文教、醫療等一批優質資源進駐新區;大律、巖塘等7個原住民安置點加快建設。老城疏解提升邁出堅實步伐。“北通”工程西二環主體路段、福利路一期、福利路西二環立交、粟家立交與福利路連接線基本完工,濱江北路(疊彩段)、站前路、春江北路、靈川東環路基本具備通車條件,城北區域與桂興高速、桂黃公路形成了交通流暢對接,連接新區老城的交通體系進一步完善;“南暢”工程桂林至陽朔旅遊黃金大通道擴建項目實現了年內完成項目前期、年內籌資開工的目標。汽車客運北站投入使用,老城區新增和恢復停車場12個,增加停車泊位1560個,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濱水生態廣場、正陽東西巷歷史文化街區和瓦窯小遊園改造提升工程等項目順利實施。強力“控違”“拆違”,控制新的違法建築70.2萬平方米,累計拆除違法建築77.12萬平方米,拆除面積比上年增加50.42萬平方米,有效遏制了違法建設蔓延。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我市成為“國家智慧城市創建試點城市”。小城鎮建設力度加大。縣城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新區面積不斷拓展。13個城鎮化示範鄉鎮“書記工程”順利推進,實施項目295個,完成投資近10億元,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功能更加完善,產業帶動和地域民族特色更加突出,一批經濟繁榮、功能完善、環境舒適、宜居宜業的示範鄉鎮加快建設。興坪鎮、龍脊村、大塘口村、魯家村獲自治區首批特色名鎮名村稱號。環境綜合整治縱深推進。全面落實“建設桂林國際旅遊勝地要從整治環境入手”的工作要求,堅持標本兼治,強力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和“美麗桂林·清潔城鄉”活動,解決了一批長期積累的“老大難”問題,城市品位有力提升,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全面塑造了旅遊勝地新形象。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八大專項行動”投入資金1.95億元,完成市區一批重要節點、集貿市場、垃圾中轉站、公廁、停車場改造建設,市區環境衞生機械化清掃率由20%提升到60%;“美麗桂林·清潔城鄉”活動多渠道籌集資金15.97億元,環衞保潔力量進一步加強,環衞設施設備進一步完善,城鄉環境衞生髒、亂、差現象大為改觀,交通秩序明顯改善,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取得顯著成效,羣眾自我管理、自我監督主體意識逐步增強。創建自治區級生態鄉鎮8個,國家級生態村2個,自治區級生態村43個。“綠滿八桂”植樹造林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0.57%,新增城市綠化面積12.85公頃。嚴格落實耕地佔補平衡制度,新增耕地面積1878.35公頃。對全市重點行業、企業環境風險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排查,環境監測和執法不斷強化。全市每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14%,節能減排各項約束性指標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目標任務。強力開展青獅潭水庫環境專項整治,31萬平方米的養魚網箱全部依法拆除,水庫水質明顯好轉,城市安全用水壓力得到緩解。

(四)着力推進民生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市公共財政用於民生領域支出201.32億元,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0.43%。投入資金56.8億元,為民辦實事十項工程基本完成。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推進社會保障全覆蓋,各項剛性指標均完成自治區下達的年度任務。城鎮新增就業7.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2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76%。新農合、新農保、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9.16%、98.68%、98.39%;新建保障性住房9212套,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的109.7%,分配入住7136套;農村危房改造1.74萬户;農村貧困人口減少7萬人,貧困村人均收入增長20%。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統籌發展城鄉教育,啟動市區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工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位居全區前列,中職教育、高等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桂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桂林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獲批准建設,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數量及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均居全區首位,成功承辦第三屆廣西科技發明創造成果展覽交易會,再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文化建設加快推進,建成170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16個村村通廣播電視鄉鎮無線發射台站;“百姓大舞台”獲國家文化部“全國羣星獎”,“百姓大講壇”“讀書月”“灕江之聲”“週末大家樂”等公益性文化活動品牌深受羣眾歡迎,彩調《追夢》榮獲“第五屆中國戲劇獎·小戲小品獎”,“五通農民畫引領文化致富模式”列入國家公共文化示範項目;甑皮巖正式列入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靖江王府及王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靈渠世界文化遺產申報積極推進。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第十二屆全運會我市競賽成績位列全區第一。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20類大病納入大病保障和救助體系,新農合總額預付支付方式改革試點穩步開展。誠信計生實現全覆蓋,人口計生工作保持全區領先。社會管理不斷加強。“六五”普法全面開展,平安桂林建設全面推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成效突出,打防管控實行一體化,“掃黃打非”取得新成效。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紮實推進,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工作進一步加強,科學應對和成功處置各類突發事件,人民羣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榮獲“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平安中國建設最高獎“長安杯”、“全國法治城市創建先進單位”、“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

(五)着力加強政務管理,政府服務水平有新提高。強化對《政府工作報告》目標任務落實的剛性約束和監督檢查,通過細化量化,分解為287項工作指標和具體事項,全年完成276項,佔總數的96.2%。建立完善重大項目領導包抓、聯審聯批、聯席會議、“綠色通道”、“一站式”服務制度。完成“營改增”試點階段性工作;加強政銀企合作,企業及項目融資難、融資貴得到緩解。深入開展“質量強市”創建活動,評選頒發了首屆“市長質量獎”。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諮詢、法律審查等決策程序,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結率100%、滿意率均達98%以上。政務服務繼續向基層延伸,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事項655項,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審批實際辦理時限平均提速84.5%。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約法三章”等要求,市本級“三公”經費減少16.4%,市政府舉行的全市性會議減少60.3%、制發的文件減少10.1%。行政權力網上公開、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積極推進,建立完善大督查考評機制,紮實開展糾風惠民陽光工作,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進一步加強。

一年來,外事、僑務、港澳、對台、審計、物價、工商、税務、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通信、郵政、供銷、地震、地礦、人防、消防、保密、測繪、氣象、發展研究、機關事務、地方誌、社會科學、檔案、宗教、老齡、殘疾人等工作取得新進展,婦女兒童等事業取得新進步。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雙擁共建工作不斷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深入開展。中直、區直駐桂林單位取得新成績。各縣區根據本地實際,發揮優勢,突出特點,創新思路舉措,工作亮點紛呈,縣域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在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市縣區和部門共獲得國家級榮譽82項,自治區級榮譽120餘項。

一年來,面對複雜環境和嚴峻挑戰,我們踐行“實幹就是能力,落實才是水平”的理念,着力打造“清廉灕江、高效政府、務實桂林”,立足夯實發展基礎,提升發展質量效益,營造出發展的好氛圍,開創了發展的新局面,桂林的各項事業呈現出勃勃生機。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總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及其會和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羣策羣力、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駐我市中央、自治區單位,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及海內外所有關心支持和幫助桂林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總量不大,增長動力不足,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任務緊迫而繁重;產業規模偏小,部分骨幹企業生產經營比較困難,中小企業發展環境不夠寬鬆;政府職能轉變不夠,一些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受外需不振、內需乏力等因素影響,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指標有5項增速略低於預期;因建設計劃調整、重大設計變更和項目資金籌措困難等原因,6個建設項目進度偏慢或暫緩實施。我們將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紮實做好工作,努力解決存在的問題,決不辜負全市人民的期望!

二、20xx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是實施“xx”規劃和建設國際旅遊勝地至關重要的一年。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自治區加快打造西南中南地區新的戰略支點,改革“紅利”將充分釋放,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活力將進一步激發;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得到了國家和自治區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全市一大批產業和航空、高鐵、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大項目好項目相繼開工或竣工,桂林城市品質和發展優勢將空前提升,支撐條件和發展勢頭將更加強勁。我們要不斷地解放思想、創新理念,以全球視野拓展思維空間,按照《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和市委“加快建設新城,着力提升老城,產業融合發展,城鄉協調推進,生態文化相融,富裕和諧桂林”的總要求,探索推進我市大旅遊、大項目、大園區、大商業、大產業、大交通、大城建、大農鎮、大研發、大文化的協同實施,進而實現我市的快發展、快提升、快變樣!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及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市委四屆四次全會確定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堅持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一本藍圖繪到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增強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內生動力,強化產業支撐、夯實發展基礎、改善社會民生、優化生態環境,着力推動城市轉型升級,為建成桂林國際旅遊勝地、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根據桂林市情和發展需要,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組織財政收入增長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漲幅4%左右;城鎮化率達到47.5%;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自治區下達的指標之內。

要實現全年工作目標任務,必須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全面提速旅遊勝地建設

緊緊圍繞旅遊勝地建設目標任務,抓住關鍵,強化措施,乘勢而上,再掀旅遊勝地建設新高潮。

強化項目帶動和協調。做好規劃引領、資源整合、產業銜接、板塊協調和項目配套,統籌策劃、佈局、推進一批支撐桂林旅遊轉型升級的重大項目。全年實施旅遊勝地建設項目495項,完成投資500億元以上。強力推進以桂陽旅遊通道為主軸的黃金旅遊帶、以臨桂新區為核心的新城旅遊區、以萬達文化旅遊項目為重點的文化旅遊產業城、以旅遊重點縣為主體的旅遊精品景點景區等“四大板塊”旅遊勝地建設。積極促進旅遊項目合作,重點推進與海航聯合打造航空旅遊集團,設立桂林航空公司、勝地基金、勝地銀行和勝地網絡。

強化政策爭取和落地。抓緊組織實施國家已批准的各項政策,跟蹤落實外國遊客入境免籤、桂林市居民赴台自由行、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税等獲國家有關部門確認支持的政策事項,繼續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給予旅遊勝地建設在財税、投融資、土地、交通、產業、對外開放、文化體育、機制體制等方面的政策傾斜。

強化旅遊管理和品質提升。推進旅遊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旅遊發展規劃。全面提升灕江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和營運水平,打造世界級優質旅遊品牌。辦好第八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第五屆桂林國際旅遊博覽會。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實施力度,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實現對旅遊市場秩序的全方位、全天候監管,維護良好的旅遊市場秩序和公平的旅遊經營環境,引導旅遊企業形成可持續發展觀、旅遊者養成正確的旅遊消費觀。推進智慧旅遊城市建設,建立便利的旅遊公共信息平台、旅遊電子商務平台和全市統一的旅遊宣傳平台。大力發展高端旅遊,培育高鐵旅遊、商務旅遊、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等新的旅遊業態。大力推進旅遊標準化建設,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經營管理體制,全面提升旅遊服務質量和行業素質,抓好自治區特色旅遊名縣創建工作。力爭旅遊總收入增長20%以上,旅遊創匯增長6%。

(二)抓項目促投資,增強發展驅動力

以重大項目建設為主戰場,圍繞全市發展大局,謀劃及推進一批重大項目,促進投資平穩較快增長。年度實施第一批重點項目846項,完成投資752億元以上。重點推進旅遊勝地十大重中之重項目建設,確保“北通”工程全面建成、“南暢”工程全線開工,灕江保護利用和經營管理改革取得實質性成效,加快兩江國際機場航站樓改擴建、中電科光通信產業園、海吉星食尚港、華潤萬象城和五彩城大型商業綜合體、萬達文化旅遊產業城、保利文化產業園、體育休閒項目建設。

注重優化投資結構。促進更多投資投向產業、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加快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年度實施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交通重點項目29項,完成投資76億元以上;風電、水電、輸變電等能源重點項目73項,完成投資39億元以上;水庫、防洪等水利重點項目25項,完成投資11億元以上;道路橋樑、給排水等城市基礎設施重點項目172項,完成投資107億元以上。加快產業項目建設,實施產業重點項目453項,完成投資451億元以上。加快社會公益項目建設,實施教育、文化、衞生等社會公益重點項目67項,完成投資54億元以上。加快節能環保項目建設,實施重點項目27項,完成投資10億元以上。強化政府性資產的調控和整合、政府投資項目資金的籌措和科學調度,構建政銀合作平台,發揮各類投融資平台作用,實現新增貸款180億元以上,爭取國家核准發行企業債券10億元。發佈第四批引入民間資本項目,吸引有實力的民間資本參與投資。

注重項目工作統籌。全力落實各級領導聯繫重大項目制度,實施重大項目動態管理,推進項目協調和問題解決機制的全覆蓋、高效化、常態化,完善重大項目的策劃儲備、聯合審批、領導包抓、聯席會議、跟蹤服務、大督查等工作推進機制,集中力量,促進項目快開工、快建設、快竣工、快投產,使項目對全市發展的支撐更實更牢。加強項目論證,強化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的嚴格監管,確保項目建設安全。完善項目用地考核獎懲機制,促進集約節約用地,加大存量土地盤活力度。

(三)壯大增量做優存量,加快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

堅持把新型工業化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導方向和核心戰略,確保更強的領導力量投入工業問題的解決,引導更多的資源整合進入工業領域,提供更優的服務促進工業政策的落實,創造更好的環境營造企業幹事創業的氛圍。力爭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6%。

以企業為龍頭帶動產業提升。加大工業用地、項目建設、資金扶持等支持政策落實力度,建立領導聯繫企業“直通車”制度,嚴格落實工業用地佔年度用地指標30%以上的政策。加大工業招大商引大資力度,扶持現有存量企業擴大規模,力爭產值超50億元企業達2家、超10億元企業達25家、超億元企業達430家。以龍頭企業為重點,大力引進實施關聯配套項目,延伸產業鏈條,開工建設中電科光通信產業園一期、燕京漓泉純生易拉罐生產線技術改造等新項目,加快推進溢達九美橋時尚園、廣陸數控高端數顯量具和特種數控機牀產業化等續建項目,完成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0%以上。推動電子信息、醫藥及生物製品、先進裝備製造、生態食品等四大優勢產業集羣發展,總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0%以上;積極開展創建桂林國家新型工業化(電子信息)產業示範基地工作,力爭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達到360億元。推動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增加值佔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20%以上;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在規模以上工業中的比重。

以園區為平台促進產業集聚。創新園區管理體制機制,完善物流配送、科研創新、金融服務等生產性配套服務體系。增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引領、示範、輻射、帶動作用,推進與靈川縣共建大圩產業園;開展蘇橋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會戰,加大工業產業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培育園區優勢產業;突出發展西城經濟開發區特色產業園區,加快建設寶山工業園;力爭三大開發區工業總產值分別達310億元、120億元、350億元以上。積極發展以信息服務、工業設計、服務外包等為主的都市型樓宇經濟。加快縣域特色工業園區建設,工業集中區工業總產值佔縣域規模工業比重70%以上。

以“兩化”融合為抓手推動產業升級。拓展“兩化”融合重點領域,引導鼓勵企業應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製造業,積極申報國家“兩化”深度融合試驗區。加快“智慧城市”“寬帶桂林”建設,創建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引導社會信息消費,培育發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業態,推進桂林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四)夯實基礎突出特色,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全力推進“農民收入倍增計劃”,不斷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5.3%。

做大做強特色效益農業。大力實施農户萬元增收、錢糧雙增工程,鞏固提升6條農業萬元增收示範帶。實施“糧安工程”,確保糧食播種面積563萬畝、總產量200萬噸以上;保持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農產品產量在全區的領先地位;穩定生豬、家禽生產,發展桂林特色養殖,打響桂林特色品牌,確保肉類、水產品總產量持續增長;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抓好休閒農業線路開發,發展一批惠及廣大農民羣眾的鄉村特色休閒旅遊名鎮、名村、星級旅遊區和農家樂。加快推進桂林國家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建立全市性的農產品宣傳、交易平台,抓好“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健全市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管體系,加強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推進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

推進農業農村改革。推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新型農業經營方式。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土地集中流轉,鼓勵土地承包經營權向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推動農用地“小塊並大塊”。深化林權制度改革,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加快龍頭企業集羣發展,重點打造年經營收入超10億元的大型龍頭強優企業,支持海吉星、力源、康華、萊茵等大型集團加快建設農產品倉儲、精深加工、流通等設施。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推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高效快速發展。

完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桂林防洪及灕江補水樞紐工程川江水庫建成蓄水、小溶江水庫基本建成、斧子口水庫加快續建;加快實施農田水利、水土保持、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村飲水安全等基礎工程,解決3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提高農機裝備水平。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繼續實施通暢和聯通工程,新增通水泥路建制村100個,新建通自然村(屯)道路200公里以上,完成1500個自然村(屯)內道路硬化,實施400個“普惠制”新村、200個自然村(屯)陽光惠農工程建設。

(五)拓展新業態發掘新亮點,促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

堅持擴大總量與優化結構並重,繼續實施服務業綜合改革,推動服務業與旅遊生態資源深度融合,推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城市商業業態轉型升級,重點發展航空經濟、會展商務、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文化創意、健康養生等現代服務業,加快打造品位休閒之都。制定全市航空經濟發展規劃和輻射各縣的通用通勤機場佈局規劃,力爭納入自治區或國家行業層面航空經濟規劃;加快提升機場貨運中轉和集疏能力,做大航空旅客量;積極發展臨蘇經濟帶等區域的臨空產業,扶持發展航空旅遊產業,開闢市內、區內旅遊航線,發展低空旅遊項目,構建“旅遊+航空+商業”的品質商旅模式。適應新區老城發展要求,建設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多樣化、多層次的商務中心和商業街區,重點推進萬達廣場、華潤萬象城等一批城市綜合體項目建設。提升桂林會展影響力和競爭力,啟動薩馬蘭奇文化博覽園一期等高端會展項目。推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組織形式發展,積極爭創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和示範基地。大力實施“引金入桂”工程,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功能。積極推進社會化養老試點,重點建設信和信智慧健康產業園、中醫文化街等健康養生項目,籌辦第二屆健康養生服務產業創新發展高端論壇。

加強服務業領域改革創新。健全完善服務業重點行業發展鼓勵政策,引導社會資本、生產要素投向服務業領域。大力開展服務業標準化建設,在吃、住、行、遊、購、娛、會展、養老等領域建立健全服務標準體系,創建服務業知名品牌,迎接國家旅遊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城市評估驗收。全面推進服務業統計制度改革。繼續實施服務業企業培優服務工程,引進和培育競爭力強的大型集團。

加快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抓住桂林迎來高鐵時代及建設旅遊勝地的新機遇,積極培育新的都市消費新業態。繼續開展“510”促銷活動,大力促進旅遊、汽車、健康、信息等消費,培育桂林休閒、購物、美食品牌。

(六)突出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

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堅持規劃引領,科學設計,彰顯特色,提升城鎮綜合承載力,打造統一與多元相結合的城市風貌,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加快建設大交通體系。完善城市快速立體外聯交通。協調推進貴廣鐵路(桂林段)建設,加快桂林西客站、西站東路及站前廣場建設,構建與高鐵車站的無縫駁接交通系統,協助做好鐵路桂林動車所項目前期工作;續建資源至興安等4條高速公路,力爭灌陽(永安關)至全州(鳳凰)、陽朔至鹿寨高速公路(桂林段)主體竣工,按照自治區部署力爭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開工,繼續做好灌陽經恭城至平樂高速公路招商工作;協調推進兩江國際機場項目建設,創建國際衞生機場;繼續推進磨盤山客運港、平樂印山旅遊碼頭等西江黃金水道項目建設。完善市區路網結構。圍繞實施“北通、南暢、東拓、西聯”戰略,以桂黃公路和桂陽公路為主軸,加快推進福利路二期、西二環北辰立交、靈川西環路、雁山科教組團中心環路建設,實現南北大通道的全線立體對接;強力推進萬福東路、龍門大橋、中隱路西延長線、芳香東路等項目建設,打造老城和新區東西連接的快速通道;強力推進臨桂新區新中北路、萬南路、環西路橋等20項道路橋樑項目建設,實現新區縱橫路網全面連接貫通;建立老城通往臨桂、靈川的城市大公交體系,開工建設汽車南站,完成汽車東站前期工作,創建“公交都市”示範城市。

加快中心城區建設。圍繞臨桂新區滿足進駐和入住條件,進一步完善臨桂新區周邊區域的相關規劃,強力推進保利文化藝術中心、怡化體育休閒小鎮等重點招商項目建設,加快新區物流配套設施建設;繼續充實臨桂大道展示區、創業大廈行政中心區和濱水綜合服務區三大節點,儘快形成金融、商貿、美食文化等特色街區;增強新區生活服務配套能力,加快推進廣電中心、桂林中學臨桂校區、臨桂新區綜合醫院等項目建設。圍繞老城疏解改造提升,進一步完善功能、突出特色、彰顯文旅、提升品位、優化環境。重點推進棚户區改造,啟動秀峯區甲山、象山區田心村、七星區下關村、疊彩區福利路、雁山區雁山鎮等第一批12個棚户區改造項目;加快推進濱水生態廣場、正陽路東西巷、桃花灣特色景區、大河圩村、瓦窯片區、福隆園、草坪老街等重要節點、城中村綜合改造;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內涵,加強城市建築特色規劃設計,完善國際旅遊城市標識導覽系統,積極推廣綠色建築,打造城市景觀,改善人居環境,建設地域特徵鮮明、歷史文化名城氣韻充沛的特色示範小區。

精心培育縣城和小城鎮。制定實施桂林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修編完善桂林城鎮體系規劃,強力推進村鎮規劃集中行動,構建合理的城鎮體系和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格局。實施大縣城戰略,鼓勵各縣按照規劃定位,實行差異化發展,優化縣城空間結構,強化承載功能、產業功能、服務功能和集聚功能,形成鮮明的地域優勢和產業優勢,輻射帶動縣域小城鎮發展。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推動鄉鎮所在地市政基礎設施向周邊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強力推進13個城鎮化示範鄉鎮“書記工程”,打造經濟強鎮、產業強鎮、旅遊強鎮、特色強鎮。

(七)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增強發展動力活力

積極推動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增創發展優勢,充分釋放市場潛能和改革“紅利”。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實施財源培植目標責任制和考評獎懲制度,加強政府債務、政府項目資金及其他財政資金的嚴格統一監管,確保財經紀律落實到位。深化財政預算管理和國庫管理改革,創新財政資金扶持企業發展方式,增強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放大作用。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經營體制。加大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力度,支持和鼓勵國有資本投資項目吸收非國有資本參股,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引導和鼓勵發展新型城市工業。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落實旅遊產業用地試點政策。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相關工作,創新經濟社會發展動態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產業、生態、縣區發展的差異化科學評價體系。

加快推進社會領域改革。進一步理順政府和社會的關係,推進社會事業“管辦分離”,做到“管”得更科學公正,“辦”得更規範高效。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大力推進環衞作業、市政設施和園林養護等領域向社會購買服務。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推進基層民主自治,整合城鄉基層設立的各種工作機構,加強鄉鎮(街道)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和社區綜合管理服務站建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慈善組織、義工志願者組織等各類社會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

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建立健全政府引導、市場導向、研發應用、產權保護相結合的科技創新發展體系,加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示範園區等載體建設,加快建設桂林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完善科技孵化機制,建立完善科技創新服務平台。積極培育企業創新主體,營造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和高層次科技人才創業的良好環境,重點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集羣。深入實施發明專利倍增計劃,力爭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2.5件。繼續開展“質量強市”創建工作。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消除各種隱形壁壘,確保非公有制資本享有平等的市場準入,從金融、税收、信用擔保等方面完善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做大做強的政策,完善支持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配套措施。鼓勵引導和推動非公有制企業引入各類資本優化產權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自律機制。完善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創新投資、擔保、貸款聯動的融資方式,適時設立專項發展基金。

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全市逐步建立起多層級的公共服務網絡體系,實現進城農民工、失地農民與市民基本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均等化,把進城落户農民逐步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把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作為促進全市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任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創造和發揮比較優勢,合理選擇和大力培育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強化縣域經濟發展的產業支撐,充分激發縣域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實現開放型經濟新發展。加強與珠三角、湘粵黔區域以旅遊為重點的全方位合作。着力引進優質企業和大項目,加強在談、簽約、在建重大引資項目對接落實和跟蹤服務,支持我市企業參與境外資源開發和經濟合作。抓好外貿轉型基地和轉型示範企業建設。力爭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超6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超4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5%。

(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桂林

深化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推進城市管理機制創新,真正做到“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條龍”。強力推進“控違”“拆違”專項整治行動,力爭新的違法建設“零增長、全拆除、不反彈”、存量違法建築逐步拆除。按照“城市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城市管理水平達到全國先進行列”的目標要求,整合規劃、住建、市政、市容、園林、環保等城市管理相關部門職能,完善綜合執法體制,繼續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八大專項行動”,重拳治堵、重點治髒、切實治亂、全面治差、徹底治本,切實鞏固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成果。推進城鄉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系統配套建設,完善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進一步提高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立“美麗桂林·清潔城鄉”活動長效機制,啟動生態鄉村活動,實施村屯綠化、村莊道路硬化、水源淨化工程,提升城鄉環境衞生精細化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文明綜合指數,爭創全國文明城市。

加強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全面加大環境監測和執法力度,抓好污染源頭與環境隱患排查治理,嚴格落實環保目標責任制和環保“一票否決制”,統籌推進治水、治山、治大氣。全面實施《廣西壯族自治區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及《桂林灕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抓好環境重點整治,加強灕江生態環境保護,實施灕江小流域專項整治,推動建立灕江保護生態補償機制。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全面完成青獅潭水庫水質環境綜合治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推進城市備用水源建設。繼續開展“綠滿八桂”植樹造林活動,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加強地質災害、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加快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加強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防止農業面源污染。強化大氣污染防控,整治揚塵、機動車尾氣等污染,努力提高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

推進節能減排。紮實開展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加強節能減排公共檢測平台建設,編制碳清單,建立碳排放核算體系。積極推廣節能技術應用,加快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和應用,加快推進建築節能和公共節能,開展臨桂新區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深入開展國家“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加強合同能源管理,切實抓好41家重點企業耗能節能目標考核。抓好循環經濟示範企業建設和示範園區改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桂林的最大優勢和最大特色,我們要切實走出一條有別於傳統發展方式的新路子,在促進經濟不斷髮展的同時,讓桂林的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空氣更清新。

(九)突出民生優先,加快發展社會事業

今年用於民生領域的公共財政支出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比重達到70%以上,着力解決就學、就業、就醫、社保等重點民生問題,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全面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完善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加強市、縣區、鄉鎮公共就業服務網絡平台建設,實施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補貼,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與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8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5萬人,城鎮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整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強社保基金徵繳和監管力度,新農保和城居保參保率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加快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確保新農合參合率達95%以上;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災害救助等社會救助水平和保障標準;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年內新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0個,滿足5萬名社會老人養老需求;新建保障性住房6690套,分配入住6000套,實施農村危房改造2.02萬户。

紮實開展扶貧攻堅。全面啟動第二批138個整村推進貧困村的扶貧攻堅戰,加快貧困地區脱貧致富步伐,實現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2%。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實施以擴容提質增速為主要內容的教育發展十大重點工程。建立市教育發展基金,完善和落實覆蓋全學段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推進學前、九年義務、普通高中階段教育,完成中職教育歸口管理,積極支持高校發展。健全中國小安全工作長效機制,維護好學校安全。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發文化創造活力,強化文化服務功能,不斷滿足廣大市民和遊客的文化需求。加強城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新建150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進一步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完成村村通廣播電視鄉鎮無線發射台站建設任務。強化文藝精品創作,培育地方文化品牌,提升“百姓大舞台”“百姓大講壇”“讀書月”“灕江之聲”“週末大家樂”等羣眾文化品牌影響力。大力推進金世邦國際足球旅遊文化產業園、“夜王城”大型演出等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建設,繼續抓好靈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加強靖江王府及王陵、甑皮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保護和利用。開展桂林歷史文化遺存及文化元素的調查、挖掘、整理、保存和利用,使桂林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更加彰顯。完善文化產業發展激勵機制,培育壯大文化市場主體,加快發展創意、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新型文化業態,促進演藝、娛樂、網絡、藝術品、出版物市場等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努力提高體育競技水平,加快羅山湖體育運動休閒項目建設,穩步推進體育休閒產業發展。

加快發展醫療衞生事業。實施衞生強基、人才培養、中醫提升三大工程,加強衞生信息化建設。抓好國家衞生城市複審工作。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穩步提升公共衞生服務水平。抓好門診統籌和大病醫療保障試點工作,健全覆蓋城鄉的醫療急救服務體系。有效防控艾滋病等重大疾病。根據國家部署調整完善計劃生育政策,抓好流動人口衞生和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試點工作,繼續做好誠信計生鞏固提質工作。

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深入實施“六五”普法,健全社區矯正制度。開展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完善社會治安打防管控一體化建設,推進平安桂林建設。加強“掃黃打非”工作,淨化社會文化環境。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強化對事故災難、公共衞生、食品藥品安全、環境安全事件的預防預警、督促檢查和應急處置。全面做好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共建工作,深入推進軍民融合發展。

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察民情、聽民聲、知民意,及時迴應社會訴求,建立政府主導的解決人民羣眾“眼前困難身邊事”的工作機制,圍繞人民羣眾反映強烈、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辦實事、解難題、惠民生。堅持民生優先、急需先行,多渠道籌措資金,實施社保、健康、教育、強基、安居、土地整治、農補、生態、文化、交通等10項為民辦實事工程,同時,從今年開始,每年解決一批事關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環境方面的眼前困難身邊事。

三、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努力優化發展環境

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關鍵要加強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設。各級政府、政府各部門和政府工作人員要以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動力,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堅決反對“四風”,整治機關“六病”等突出問題,更加註重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更加註重做好建機制利長效的工作,更加註重做好涉及人民羣眾衣食住行的工作。以“立即執行”理念全力推進各項工作的最快落實,以“知難而進”理念大力推進大發展大建設,以“敢於亮劍”理念強力推進改革創新,以“用心做事”理念着力推進民生改善,以“持續學習”理念傾力推進現代政府文化體系的形成,以“繼承創新”理念奮力推進政府管理體系的創新,努力構建集學習政府、改革政府、服務政府、高效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為一體的政府運行模式。

把依法行政作為政府工作的根本要求,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監督,政府重大決策出台前向人大報告;自覺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強化重大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繼續推進政企、政事、政社分開,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直接面向社會的具體服務管理事項原則上下放縣區實施,把政府工作重點轉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各級政府和政府各部門要主動負責,認真履責,敢於擔責。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到人、責任到事的工作推進機制和行政問責機制,確保政令暢通。

切實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和“約法三章”,全面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等各項政策規定,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深入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強化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重要崗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推進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探索推行各級政府及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做好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重視司法、輿論、公眾監督,運用和規範互聯網監督,讓政府工作置於全方位監督之下。加強政風行風建設,擴大投資環境和糾風工作評價的羣眾參與度,堅決糾正損害羣眾利益的不正之風。

各位代表,桂林發展,我們重任在肩,人民福祉,我們責無旁貸!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市委的領導下,齊心協力,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為加快建成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0lrx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