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莆田市政府工作報告

莆田市政府工作報告

莆田是福建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史稱興安、興化,又稱莆陽、莆仙。自古是閩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莆田市政府工作報告,希望對你有用!

莆田市政府工作報告

莆田市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莆田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和中共莆田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市各級政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力抓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項工作,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初步統計,全市生產總值1502.1億元、增長11.1%;財政總收入175.08億元、增長14.3%,地方財政收入110.30億元、增長16.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52.4億元、增長21.9%;外貿出口33.1億美元、增長5.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4億美元、增長1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0.3億元、增長12.1%;按新的統計口徑,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71元、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9元、增長10.7%;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城鎮登記失業2%;人口自然增長率6.6‰;完成節能減排年度任務。受宏觀環境、價格因素等影響,全市財政總收入和生產總值與預期有差距,但增幅分別居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及成效是:

(一)全力以赴穩增長。面對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快速應對處置,及時出台工業轉型升級、支持龍頭企業、扶持小微企業、穩定外貿出口、企業融資服務、促進港口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新增銀行金融機構9家、海交所掛牌企業6家,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450.2億元、增長12%,貸款餘額1331.4億元、增長21.6%。建立小微出口企業“信保易”服務平台,開展“萬家小微企業成長貸”服務,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02.8億元、增長19.1%;設立電子商務、海洋牧場、木材加工、家庭旅館等互助成長資金,推進工業廠房歷史遺留辦證,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成立政府性融資再擔保公司,設立應急保障週轉金,實現轉貸57.9億元、惠及137家企業;打擊“逃廢債”行為,全力做好“控新化舊”工作,金融形勢總體平穩。搭建藝博會、紅博會、啤酒節等平台,組織產銷聯盟,促進本地產品銷售。完成我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任務,獲得全國先進集體稱號。

(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突圍臨港產業、文化產業、設施農業、海洋牧場、電子商務、醫療產業等取得初步成效,三次產業比重由20xx年的8.5:58.4:33.1調整為7.3:57.7:35。

第一產業增加值109.8億元,增長3.4%。依託“一區兩園”,推廣利農模式,促進土地流轉,新建大棚果蔬8000畝;推動畜禽樓房養殖,新增生豬存欄3.4萬頭、家禽80萬羽;促進林下經濟、花卉苗圃基地多樣化發展;發展遠洋捕撈,改造大型漁船50艘;157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80億元。

第二產業增加值866.8億元,增長11.9%。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0家、總數達1037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96.2億元,增長13.0%。新增資質建築企業35家、總數達238家,建築業增加值165.6億元,增長12.5%。實施產業龍頭促進計劃,福建LNG站線公司產值突破百億元,差別化纖維等項目建成投產,PA6等項目加快建設,CPL等項目前期取得突破。推進科技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獲得專利授權2175項,增長27.6%;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產值170.4億元,增長5.3%;技改投資212.8億元,新增產值134億元。

第三產業增加值525.5億元,增長11.4%,增幅居全省第一位。新增第三產業市場主體2.5萬家,增長39.2%;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203家、總數達641家。文化產業增加值131億元,增長11.8%。新增限上電商企業69家、總數達100家,零售網商密度、網商發展指數分別位列全國百強城市第5位、第18位。全年接待遊客1725.1萬人次、增長18.1%,旅遊總收入136.2億元、增長19.5%。獲得“中華美食名城”稱號。

(三)項目建設取得實效。460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92億元,其中,“雙百”開竣工項目實現開工97個、竣工97個;投資超億元項目248個、投資超10億元項目20個;對接央企、民企、外企項目300個,完成投資746億元;與省屬企業對接合作簽約項目48個,總投資959億元。城鄉基礎設施提升工程紮實推進,建成國投湄洲灣煤炭碼頭一期工程、向莆鐵路莆田貨運東站、福廈鐵路仙遊客運站等項目;推進湄洲灣港口鐵路國投支線、湄渝高速公路莆田段等項目,鐵路運營總里程達134公里、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84公里、普通國省幹線通車總里程達236公里、電力裝機容量達431萬千瓦,港口吞吐能力建成3770萬噸、在建4714萬噸,具備300萬方以上木材裝卸能力。開展東圳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木蘭溪防洪工程、烏溪水庫等加快建設,金鐘水利樞紐及引水配套工程主城區全線貫通。

(四)新型城鎮化統籌推進。着力解決人進城、建好城、管好城問題,城鎮化率達55.3%。頒佈實施《莆田市城鄉一體化總體規劃》,推進“四規合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遷移户口9619人次,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進。實施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劃,深化“點線面”攻堅,整治城市“三邊三節點”項目39個,整治村莊166個,創建美麗鄉村96個,打造特色景觀帶8條。推進市政設施建設,新改擴建雨水管網124公里、污水管網230公里、供水管網80公里、燃氣管網105公里、城市道路155公里、綠道60公里。推進城市停車場、透水率、片林、濕地及綠色建築“五項行動”,新增停車位4046個、綠地181公頃。綜合治理城區內河45公里,除險加固中小型水庫21座,新保障27萬羣眾飲水安全。新建、改造公交停靠站82個,新投放公交車216台。規範城鄉建設用地秩序,拆除“兩違”建築217萬平方米,清理閒置土地1408畝。加強生態保護,推進節能減排,防治水、大氣、土壤污染,拆除關閉畜禽養殖場5629家,4個縣區通過省級生態縣(區)考核驗收,空氣質量連續四年位居全省第一位。4個省級小城鎮實施項目164個,完成投資136億元;“幸福家園”3個試點鎮和46個試點村實施項目313個,完成投資27億元;榜頭鎮列入首批省級小城市試點。扶持50個老少邊島扶貧開發重點村,兑現補助資金1.3億元。

(五)改革開放繼續深化。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社會治理創新等四大領域34項年度重點改革任務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民營經濟綜合改革、電子商務、新能源、信息惠民等列入國家改革試點。公佈市級行政審批目錄清單,建立標準化服務體系,投用市行政服務中心大樓,取消43項、下放152項市級審批和服務事項,審批效率提高60%以上。推進政府採購改革,引入電商平台作為供應商。在全省率先組建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有序推進工商、質監等機構改革,建成市場監督管理信息平台。 (上接第1版)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新登記企業數量和註冊資本分別增長45%、40%。建立企業徵信機制,34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工商優異企業,數量居全省第三位。組建旅遊集團、南日集團,整合市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420億元。壯大重點出口行業,培育出口品牌,拓展口岸貨源腹地,設立首家天喔食品保税倉庫,穩定外貿增長。口岸外貿吞吐量達1345萬噸,新增莆頭1#碼頭外貿作業點。進口木材163萬方,帶動木材加工產值47.2億元。組織參加“9·8”投洽會、赴東南亞招商等活動,簽約外資項目41個、總投資27億美元。新批台資項目4個,莆台聯創歌曲《同圓中國夢》在央視跨年元旦晚會播出,六個鄉鎮與台灣建立對口聯繫。加強僑務工作,發揮僑力、引進僑智、涵養僑源、服務僑胞成效明顯。新增澳大利亞帕拉瑪塔市、斯里蘭卡奇洛市兩個國際友好城市。閩東北經濟協作、福莆寧嵐同城化繼續推進。

(六)公共事業全面發展。市財政投入民生社會事業支出118億元,佔財政支出74.3%。16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年度任務。新增中國小學位1.1萬個、幼兒園學位3200個,75%以上中國小班級配備“班班通”多媒體教學設備,推進中國小招生制度改革,新增4個國家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推進醫改工作,新增醫療牀位800張,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放開二級甲等及以上醫院醫師多點執業,實施市、縣兩級醫院掛鈎幫扶鄉鎮衞生院,成立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列入省社會資本辦醫試點城市。實施文化走出去工程,組織“海上絲綢之路”油畫藝術周等活動,4位莆籍畫家作品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莆田再次榮獲中國攝影之鄉、中國攝影創作基地稱號。“三館一宮”、社區電子閲覽室、數字農家書屋、文化激情廣場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設,組織各類公益演出160多場次,舉辦道德講壇3000多場次,加演莆仙戲現代文明小戲1000多場次,通過第12屆省級文明城市考評。木蘭陂列入世界首批灌溉工程遺產名錄,5個項目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遺”名單。成功舉辦市全民健身運動會,承辦國際男子網球巡迴賽、全國射擊總決賽、射箭冠軍賽等。成功防控登革熱等疫情,衞生應急處置能力不斷增強。加強計劃生育工作,實施“單獨兩孩”政策。保密、檔案、氣象、地震、貿促會、地方誌、民族宗教、紅十字會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七)社會保障不斷增強。實施積極就業政策,新增城鎮就業2.3萬人,農民工勞動合同簽約率達96%,勞動爭議受理案件結案率達97.6%。實現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城鄉統籌並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到每月70元,將失獨家庭、村主幹等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390元,實施城鄉醫療救助7.9萬人次。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468元、350元,發放城鄉低保金、五保金2.3億元,惠及9.6萬困難羣眾。有效調控房地產市場,推行“公轉商”等政策,發放公積金貸款10.3億元。安置房新開工項目18個、面積126萬平方米,竣工項目35個、面積178萬平方米,新回遷1982户、辦證21266套;新開工保障性住房1013套;造福工程搬遷2920户、13364人。推進數字莆田建設,建立電子政務公共平台、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拓展城市一卡通應用領域。成功防禦颱風、暴雨襲擊,安全轉移羣眾6.9萬人次。推進平安莆田建設,開展“六五”普法,建設城鄉社區網格化系統,刑事案件立案量下降9%,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建立“兩掛鈎一督導”信訪責任落實機制,有效化解初信初訪和信訪積案。加強雙擁工作,提高優撫安置標準,健全軍民融合發展機制。

(八)自身建設持續加強。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四下基層”,糾正“四風”問題,着重解決好聯繫服務羣眾“最後一公里”問題。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國務院“約法三章”,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完成辦公用房清理,強化機構編制管理,全市“三公”經費支出下降31%,以市政府名義召開的會議減少12%、下發文件減少18%。堅持依法行政,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輿論監督,認真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168件、市政協提案205件,辦結率均為100%。開展黨風政風人民評電視直播活動,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力度加大,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紮實推進。

過去的一年,我們遇到的挑戰比預想的要多,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得益於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和中共莆田市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全市人民齊心合力、團結奮進和各方面的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省直各部門及駐莆機構、駐莆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關心支持莆田發展的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臨港產業優勢還未充分發揮,主導產業不明顯,龍頭企業不多,規模企業偏少,重大產業項目新投產少。二是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三是重大項目前期工作不紮實,土地徵遷難、項目推進慢。四是優質教育、醫療等資源總量不足、分佈不均。五是城市建設管理和環境保護還要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領域還存在不少隱患。六是改革創新力度還不夠大,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法治能力有待提升,作風建設有待加強。對此,我們要認真對待,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

二、20xx年工作安排

做好今年工作,必須認清國內外經濟形勢,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分析判斷上來,既要看到發展階段轉換帶來的新挑戰,更要看到新常態孕育的新機遇,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主動作為、順勢而為,確保“xx”圓滿收官,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加快推進莆田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九屆十二次全會、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六屆八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支持福建進一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福建的要求,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港興市、產業強市,把發展臨港先進製造業作為戰略支撐,壯大實體經濟,培育產業龍頭,突出創新驅動,統籌城鄉發展,深化改革開放,加強民生保障,建設生態文明,堅持好中求快,努力打造宜業、宜商、宜居的莆田。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5%左右、預期1700億元;財政總收入增長14%左右、預期200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1%左右、預期12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左右、預期178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預期548億元;外貿出口增長7%、預期35.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預期3.75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完成年度節能減排任務。

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深入挖掘潛力,擴大三大需求

強化投資支撐作用。實施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行動計劃,落實市長一月一調度、副市長兩週一協調機制。推進500個市重點項目建設,完成年度投資980億元,落實縣區(管委會)屬地項目負責制,確保“雙百”開竣工項目限時間開工、促提前竣工、按節點突破。加強項目策劃儲備和動態管理,突出招商選資,深化“三維”項目對接。推行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標準化管理,打造陽光工程、優質工程。

拓展城鄉基礎設施提升工程。開工建設莆永高速湄洲連接線、涵江港至江陰港跨海大橋等項目,加快建設羅嶼40萬噸鐵礦石碼頭、湄洲灣國投煤炭碼頭二期工程、聯十一線等項目,建成湄洲灣港口鐵路羅嶼支線、國投煤炭碼頭支線、湄渝高速公路莆田段、寧海新橋等項目。優化市政路網結構,加快建設木蘭大道、壺公路、白塘路等項目,改造瓶頸路段,提升一批主街道,促進道路交通更加便捷通暢。統籌防洪安全、水環境治理、景觀建設,推進木蘭溪防洪工程。加快建設烏溪水庫、西音水庫、市第三水廠、媽祖城水廠及配套管網等,建成金鐘引水配套工程。加快推進LNG5#6#儲罐、南日島和平海灣海上風電、國投湄洲灣第二發電廠等項目。實施信息惠民工程,建設智慧城市支撐平台和運行管控中心。

發揮投資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引領作用。鼓勵引導先進產能擴大生產規模,壯大總量、提升存量,推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淨增3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淨增100億元以上。重點跟蹤濱海化工等100個新增長點企業,爭取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00家以上、產值超20億元企業10家以上;挖掘技改投資潛力,推進華峯新材料等100個重點技改項目,帶動技改投資280億元以上,新增產值130億元以上。

有效促進房地產投資和銷售。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把握供地重點、節奏、佈局、投向,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應,推動土地、房產二次抵押登記,簡化規劃審批、驗收手續,加快開發玉湖新城、媽祖城等項目。發揮好公積金的調節作用,擴大首套房、首改房需求,激活二手房和住房租賃市場,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推進重點領域消費。實施信息、綠色、住房、旅遊休閒、教育文體、養老健康家政等六大消費工程,健全消費維權和社會信用體系。支持網購發展和農村電商配送,培育消費新業態。發揮湄洲島龍頭帶動作用,主推“媽祖故鄉、工藝莆田”品牌,實施旅遊十大提升工程,發展休閒農業和生態觀光農業,建設“森林人家”,打造“濱海朝聖、禪修習武、文化體驗、休閒養生”四大旅遊經濟帶。提升工藝美術城、仙遊博覽城、上塘珠寶城等經營管理水平,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其他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高端消費向大眾消費轉型。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扶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保健品等生產企業,發展護理、養老等健康服務業。持續開展本市企業“手拉手”活動,推廣啤酒節、美食節等做法,鼓勵大型商場、超市、加油站商店等採購本地產品。

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積極主動對接和借鑑福建自貿區政策,建立投資准入、貿易便利化等新機制。落實外貿穩增長政策,實行“一對一”重點出口企業扶持制度,注重品牌培育,優化退税流程,改善貿易環境,形成政策疊加效應,促進貨源迴流。用好“助保貸”、“信保易”政策,發揮中國鞋業出口基地作用,創建果蔬、水產品、油畫等出口基地,增強出口產品競爭優勢。鼓勵先進技術裝備和資源型產品進口,做大木材進口貿易。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沿線城市合作,共同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等,着力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借力媽祖文化,發揮僑的優勢,做好新華僑、僑二代、僑三代等僑情普查,加強雙向交流合作,精準招商推介,鼓勵僑商賣莆貨,探索政府引導、企業對接、產業升級的外經貿模式。

促進莆台融合發展。建設湄洲島第二通道及對台客滾碼頭,申報赴台“個人遊”試點,推進兩岸直航常態化。辦好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海峽論壇·媽祖文化活動周、媽祖春秋祭典等活動,增進兩岸本源認同。做強做優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湄洲島媽祖文化創意產業園,打造湄洲灣莆台產業對接集中區。

(二)優化產業佈局,推動產業集聚

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健全以技術創新、生態環保、税收貢獻為導向的產業發展促進機制,兑現各項扶持政策,做好政策儲備。落實好金融扶持實體經濟發展措施,充分發揮“一個行業、一個政策、一個協會、一個資金池”機制作用,扶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通過“增信增貸”,解決有市場、有訂單、有效益企業的資金困難;通過“高位嫁接”,支持優勢企業通過合資合作、資產收購和股權置換等方式,兼併重組困難企業;通過“控新化舊”,分類處置不良貸款,防止新的不良傳導,穩住工業基本面。注重創新驅動,實施引智興莆和“十大科技創新工程”,提升莆田高新技術園區,建好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莆田中心,爭創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六連冠”。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加快“機器換人”、“電商換市”,鼓勵商業模式創新,促進鞋服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大力發展臨港先進製造業。實施產業龍頭促進計劃,着力發展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藝美術三個千億支柱產業,培育發展高端裝備、醫療健康、電子信息三個500億新興產業。瞄準行業龍頭企業、產業鏈核心環節和缺失項目,引進、培育一批體量大、關聯度高、產業鏈長的龍頭項目,引導中小企業圍繞龍頭開展協作配套,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化工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CPL、PA6等,帶動拉絲、紡織等產業發展;食品加工產業重點發展啤酒、農產品、海產品、糧油精深加工等,帶動紙箱、冠蓋、物流、倉儲等產業發展;工藝美術產業重點發展傢俱、雕刻、油畫、珠寶首飾等,打造一批產業集聚基地;高端裝備產業重點發展數控機牀、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等,建設激光精密機械產業園,打造涵江裝備製造產業集中區;醫療健康產業重點發展高端耗材、醫療器械、養老康復,配套建設高端專科醫院、醫療營銷總部、耗材設備交易中心和研發生產基地;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集成電路、高世代面板等。

優化工業園區產業佈局。理順工業園區管理體制,完善配套設施及服務體系。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清理整合閒置土地、可開發利用土地,實行差別化工業用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按照一個園區一至兩個主導產業的要求,實行差異化發展,石門澳工業園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產業;東吳臨港工業園重點發展臨港製造業、食品加工業;興化灣南岸工業園重點發展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產業;莆頭工業園重點發展海洋重工、建築機械等大型成套設備產業;仙港工業園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承接城區產業外移;東嶠工業園重點發展紡織產業。

提升第三產業水平。促進服務業大發展,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實體經濟在更高水平上有機融合,促進生活性服務業提質擴面。鼓勵更多金融機構入駐莆田,支持擴大規模、拓展業務、創新產品,爭取新設一批村鎮銀行,發展一批財務公司、融資性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和租賃公司,支持互聯網金融規範發展。推進火車站站前物流園、莆頭木材集散基地、黃石商貿物流園等項目,新建一批保税倉,完善倉儲、冷鏈物流設施,促進外掛車輛迴歸,培育、引進一批物流龍頭企業入駐本地物流中心。圍繞提升莆田網軍、打造電商名城,加強示範基地建設,建設垂直細分行業電商平台,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爭取設立一般貿易“跨境零售海關監管中心”。推進60個重點商貿項目,實現投資150億元;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80家,實現商品銷售額1400億元。依託總部商務區,加大招商力度,促進莆商迴歸,培育樓宇經濟。積極發展投資管理、會展、會計、設計、評估、諮詢、律師等現代服務業。

發展特色現代農業。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構建農業新型經營體系,引導園藝、畜牧、水產、林竹等向全產業鏈拓展,以二產加工現代化帶動一產規模化。嚴守基本農田紅線,建設一批高標準農田,保障糧食安全。提升“一區兩園”建設,實施福建精緻農業產業園等40個設施農業項目,新投產設施果蔬6千畝,樓房養豬新增出欄4萬頭,大棚養禽新增100萬羽。推廣應用農業科技,實施種業創新和產業化工程,扶持發展林下經濟、花卉苗木,促進多樣化發展。保護和振興四大名果,提升甜柿、牛樟等種植效益,每個縣(區)培育3個以上縣級家庭農場示範點。引導和規範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支持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建立農業資金池,探索設立副食品價格調節基金。

發展現代漁業。加快建設閩台漁業合作產業園、後海現代漁業產業園、對蝦養殖加工產業基地等,促進涉海企業、項目向園區集聚。立體開發南日島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加快漁港建設,拓展養殖空間,建成15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堅持擴大生產與精細加工並重,提高鮑魚、花蛤、海帶、海蔘、東方螺、石斑魚等主導水產品附加值,打響南日鮑、莆田花蛤等品牌。

(三)堅持城鄉一體,建設新型城鎮

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落實莆田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推行無門檻居住證制度和差別化落户政策,加強農業轉移人口技能培訓,提升進城人員就業創業能力。增強產業支撐,培育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優勢產業,發展縣域經濟,吸納轉移人口就業。解決教育、醫療、住房等現實需求,推進就業服務、公共教育、基礎養老、基本醫療等覆蓋城鎮常住人口。

優化城鄉佈局。實施《莆田市城鄉一體化總體規劃》,抓好重點專項規劃修編,完成第二批、第三批試點鎮村規劃編制,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推動“一溪兩岸”聯動發展、城涵同城化發展,做大做美仙遊城關,加快發展濱海新區。推進榜頭鎮省級小城市試點建設,支持埭頭、楓亭、度尾等中心鎮與周邊鄉鎮連片融合發展。實施幸福家園“十鎮百村”工程,推廣土地流轉、確權發證、環境治理、新型社區建設等經驗做法,推進城鄉規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社會治理一體化。注重科學扶貧和精準扶貧,引導資源要素向50個老少邊島扶貧開發重點村傾斜,培育“一村一品一業”,增強造血功能。

抓好宜居城鄉建設。延伸拓展“點線面”攻堅,提升城市“三邊三節點”整治水平,繼續推進城區內河、城涵河道綜合整治,促進綠道網連線成片、互聯互通,打造一批美麗鄉村景觀帶。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提升“六山”公園和土海濕地公園,加強鐵路、高速公路、市政道路、河道等兩側綠化和管護,把森林引入城市,把花園建在街區。加大城中村、城市棚户區、城鄉結合部、低窪易澇片區改造力度,實施龍德井、塘北等片區改造項目,強化市政設施配套和建設管理。提升公交和出租車服務水平,新增公交車120輛、出租汽車100輛,推進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深入開展道路交通整治,加強市容市貌、背街小巷、地下空間、流動人口和夜市的動態管理。保持打擊“兩違”高壓態勢,優化拆后土地利用,完善農村建房審批。

(四)突出生態示範,促進環境友好

完善環保設施。建設污水管網,推進雨污分流,確保排污大户接入管網,完成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推進環湄洲灣北岸尾水排放管道工程、市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擴建等,建成閩中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仙遊第二污水處理廠。加強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管,確保達標排放。完善垃圾收運系統,推行垃圾分類收集、循環利用。

狠抓節能減排。堅守環保底線,嚴把項目節能環保關,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嚴格落實環保監管“一崗雙責”和分級管控制度,健全企業環保失信追責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開展中心城區、工業園區、主要集鎮及木蘭溪、萩蘆溪兩岸排污口整治,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加快循環經濟示範企業、園區建設,推行清潔生產。加快淘汰黃標車、老舊汽車,推進重點產業園區集中供熱、“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化改造,強化脱硫設施運行管理,治理建築工地揚塵、噪聲、餐飲油煙等污染,確保空氣質量持續位居全省前列。

加強生態保護。創建全國環保模範城市、國家級生態市、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和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完善生態補償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保護好城市“綠心”。完成生態功能紅線劃定,加強水資源“三條紅線”管理,加快東圳水庫、外度水庫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居民點搬遷,建設環庫生態防污帶。深化村莊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健全農村保潔長效機制。加強環境監測,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推進一重山、海島等造林綠化和生態修復,打造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的美麗莆田。

(五)繼續深化改革,釋放發展紅利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政府機構改革和體制調整,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試點。優化行政服務中心功能,推行行政審批標準化、規範化和網上審批,再取消和下放一批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堅持放管結合,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切實提高審批效率,優化發展環境。加快港口管理體制改革,更好地服務我市港口建設。

激發國有企業活力。理順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健全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制度,加強財務和經濟責任審計,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做大做強主業、優化配置資源,完成黨政機關與所屬企業及經營性資產脱鈎改制,進一步盤活國有資產存量,更好地發揮國有企業生力軍作用。

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落實“非禁即入”政策,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導和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領域。整合部門專項資金,通過設立投資基金、擔保基金等市場化模式,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潛力。防範金融風險,打擊非法集資、高利貸行為,改善金融環境。規範土地招拍掛和用地管理,建立統一規範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農村房屋所有權、林權等確權登記發證,推進流轉、抵押等機制建設。促進海洋資源市場化配置,深化海域、海島收儲試點。

(六)發展公共事業,改善民生福祉

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實施義務教育“全面改薄”工程,抓好城區中國小和幼兒園擴容建設,新增學位8000個,提高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推進莆田學院、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新擴建項目。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加強市級醫療集團管理,做好社會資本辦醫試點,新增醫療牀位800張。完善縣區、鄉鎮醫療衞生設施,加強村(居)衞生所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延伸。建成“三館一宮”,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數字化、標準化水平,繁榮發展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打造一批歷史文化名鎮、名街、名村和傳統村落。完善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籌備第25屆世界技巧錦標賽、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射擊、射箭等賽事。強化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穩定低生育水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辦好東圳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等15個為民辦實事項目,織好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網。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引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強職業教育培訓,鼓勵名師帶徒,開展技能競賽,培養更多產業發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新增城鎮就業2萬人。堅決防止拖欠農民工工資,依法維護企業和勞動者合法權益。堅持保住底線、嚴守中線,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長繳多得保障機制,推動進城務工人員、被徵地、徵海農民納入城鎮社保體系。實施城鄉醫保大病統籌,提高醫保報銷水平。推進國家級工傷預防試點。加強社會救助和臨時救助,實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一體化,兜住困難羣眾基本生活底線。持續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確保人民羣眾“舌尖上的安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慈善福利事業。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建13500套、基本建成7000套,繼續抓好安置房建設和歷史遺留辦證工作,造福工程再搬遷2500户。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平安莆田建設,規範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實現電子監控村居全覆蓋,繼續推進“千名幹部進村户、排憂解難保平安”活動,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體系和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健全重大事項維穩風險評估機制,防範和打擊破壞重點項目建設、市場經濟秩序等違法犯罪活動。按照“路線圖”依法處理信訪事項,推進訴訪分離,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推進國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試點示範城市建設,整合市級數據中心。加強普法教育、法律援助、社會誠信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提升安全管理標準化水平。加強防汛抗旱、重大疫情防控等工作,提升應急處置能力。規範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做好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開展工作。落實民族政策,規範宗教事務管理。強化全民國防意識,提高軍轉安置和優撫工作水平,支持駐莆部隊和武警部隊訓練,加強民兵、預備役部隊和海防、人防建設,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

三、全力建設法治政府

各位代表,做好政府工作,必須更加重視自身建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盡心盡力對人民負責,全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加快職能轉變。推進簡政放權,亮出行政權力清單,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理出政府責任清單,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更加註重運用法律手段調節市場活動,更加註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加註重依靠政策和服務促進經濟發展,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推進依法行政。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及政協委員提案;強化政府層級監督和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重視司法、社會和輿論監督,推進新聞發佈常態化。健全重大決策終身責任倒查及追究機制。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推進行政複議、應訴和執法監督規範化。堅持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加強作風建設。拓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牢記“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堅決糾正“四風”問題,促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守紀律講規矩,確保政令暢通。加強效能建設,整治庸懶散拖,落實“馬上就辦”,認真解決亂作為、不作為、慢作為問題,破除熟人經濟,杜絕吃拿卡要,開展政風行風評議,提升績效管理水平。按照“三嚴三實”要求,發揚“釘釘子”精神,提高政策執行力和工作落實力,堅持在基層一線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推動工作,對看準的事情、定下的目標、部署的工作,鍥而不捨、久久為功,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堅持廉潔從政。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國務院“約法三章”,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完善機關經費管理、國內差旅、因公臨時出國(境)、公務接待等制度,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嚴肅查處以權謀私和腐敗行為,使廣大公務人員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莆田正處在新一輪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莆田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朝着宜業、宜商、宜居的目標,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莆田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莆田市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現在,我代表國務院,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我國發展面臨多重困難和嚴峻挑戰。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以堅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攻堅克難,開拓進取,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有好,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標任務,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7.7萬億元,增長6.9%,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保持較低水平。特別是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超過全年預期目標,成為經濟運行的一大亮點。

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佔據“半壁江山”。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快於一般工業。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6%。

發展新動能加快成長。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推進,互聯網與各行業加速融合,新興產業快速增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全年新登記註冊企業增長21.6%,平均每天新增1.2萬户。新動能對穩就業、促升級發揮了突出作用,正在推動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

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4%,快於經濟增速。去年末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增長8.5%,新增4萬多億元。又解決643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扶貧攻堅力度加大,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442萬人。

科技領域一批創新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第三代核電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國產C919大型客機總裝下線,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對我國發展取得的成就,全國各族人民倍感振奮和自豪!

回顧過去一年,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是在極為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中取得的。去年世界經濟增速為6年來最低,國際貿易增速更低,大宗商品價格深度下跌,國際金融市場震盪加劇,對我國經濟造成直接衝擊和影響。這些成績,是在國內深層次矛盾凸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取得的。面對“三期疊加”的局面,經濟工作遇到不少兩難甚至多難問題,需要遠近結合,趨利避害,有效應對。這些成績,是在我國經濟總量超過60萬億元的高基數上取得的。現在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1個百分點的增量,相當於5年前1.5個百分點、20xx年前2.5個百分點的增量。經濟規模越大,增長難度隨之增加。在困難和壓力面前,全國各族人民付出了極大辛勞,一步一步走了過來。這再次證明,任何艱難險阻都擋不住中國發展前行的步伐!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創新宏觀調控方式。為應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們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實施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積極的財政政策注重加力增效,擴大結構性減税範圍,實行普遍性降費,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3.2萬億元,降低利息負擔約20xx億元,減輕了地方政府償債壓力。穩健的貨幣政策注重鬆緊適度,多次降息降準,改革存貸比管理,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擴大有效投資,設立專項基金,加強水利、城鎮棚户區和農村危房改造、中西部鐵路和公路等薄弱環節建設。實施重點領域消費促進工程,城鄉居民旅遊、網購、信息消費等快速增長。去年還積極應對金融領域的多種風險挑戰,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維護了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二是圍繞激發市場活力,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我們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持續推動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取消和下放311項行政審批事項,取消123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徹底終結了非行政許可審批。工商登記前置審批精簡85%,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優化公共服務流程。羣眾和企業辦事更加方便,全社會創業創新熱情日益高漲。

財税金融等重點改革深入推進。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減少三分之一,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增加。營改增穩步實施,資源税從價計徵範圍擴大。取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建立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價格改革力度加大,中央政府定價項目減少80%,地方政府定價項目減少一半以上。國有企業、農村、投融資、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有序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正在顯現。

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努力穩定對外貿易,調整出口退税負擔機制,清理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出口結構發生積極變化。外商投資限制性條目減少一半,95%以上實行備案管理,實際使用外資1263億美元,增長5.6%。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180億美元,增長14.7%。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經驗,新設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絲路基金投入運營。簽署中韓、中澳自貿協定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現,國際產能合作步伐加快,高鐵、核電等中國裝備走出去取得突破性進展。

三是聚焦提質增效,推動產業創新升級。制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意見,出台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措施,落實“互聯網+”行動計劃,增強經濟發展新動力。一大批創客走上創業創新之路。完善農業支持政策,促進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針對工業增速下降、企業效益下滑,我們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啟動實施《中國製造20xx》,設立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擴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積極化解過剩產能,推進企業兼併重組。近三年淘汰落後鍊鋼鍊鐵產能9000多萬噸、水泥2.3億噸、平板玻璃7600多萬重量箱、電解鋁100多萬噸。促進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狠抓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各項約束性指標超額完成。公佈自主減排行動目標,推動國際氣候變化談判取得積極成果。

四是着眼開拓發展空間,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繼續推動東、中、西、東北地區“四大板塊”協調發展,重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在基礎設施、產業佈局、生態環保等方面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制定實施促進西藏

和四省藏區、新疆發展的政策措施。推進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居住證制度,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取得新成效。

五是緊扣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在財力緊張情況下,保障民生力度繼續加大。推出新的政策,重點解決高校畢業生和就業困難羣體的就業創業問題。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772萬套,棚户區住房改造開工601萬套,農村危房改造432萬户,一大批住房困難家庭圓了安居夢。加快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深化中國小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重點高校招收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人數又增長10.5%。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拓展居民大病保險,建立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提高低保、優撫、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等標準,推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並完善工資制度。加強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廣大人民羣眾有了更多獲得感。

六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動依法行政和治理方式創新。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會審議法律議案11件,制定修訂行政法規8部。政務公開加快推進,推廣電子政務和網上辦事。建立重大政策落實督查問責機制,開展第三方評估。有效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加強安全生產監管,事故總量和重特大事故、重點行業事故數量繼續下降。推進食品安全創建示範行動。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有力維護了公共安全。

我們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鍥而不捨落實黨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糾正“四風”,嚴格執行國務院“約法三章”。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大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一批腐敗分子受到懲處。

我們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集中宣示了我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歷史地位和重大貢獻,彰顯了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共護和平、共守正義的堅定信念!

一年來,全方位外交成果豐碩。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出訪多國,出席聯合國系列峯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峯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氣候變化大會、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世界經濟論壇等重大活動。成功舉辦中非合作論壇峯會、中歐領導人會晤,啟動中拉論壇。同主要大國關係取得新進展,同周邊國家務實合作深入推進,同發展中國家友好合作不斷拓展,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國際機制的關係全面加強,經濟外交、人文交流卓有成效。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了重要的建設性作用。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是以同志為的黨中央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齊心協力、頑強拼搏的結果。我代表國務院,向全國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表示誠摯感謝!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表示誠摯感謝!向關心和支持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各國朋友,表示誠摯感謝 !

版本

中央政府工作報告往往有對應的英文翻譯,而全國人大會議祕書處亦將政府工作報告翻譯成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彝、壯等7種少數民族文字版本,供少數民族代表委員閲讀。隨着中國的不斷開放,在中國境內生活和工作的外籍人士日益增多,對中國政府工作了解的需求也不斷高漲,因而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也逐漸出現了英文版。20xx年上海,深圳兩城市率先發行英文版的政府工作報告。寧波市在20xx年也將該市政府的工作報告譯成英文發行。20xx年,浙江省嘉興市政府工作報告也被譯成英文公佈。20xx年,全國大部分省、市政府都準備了政府工作報告的英文版。

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

20xx年,我們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持續推動結構性改革。當前發展中總量問題與結構性問題並存,結構性問題更加突出,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突出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做減法,又做加法,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使供給和需求協同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20xx年GDP預期增長6.5%—7%

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進出口回穩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

經濟增長預期目標6.5%—7%,考慮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考慮了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於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穩增長主要是為了保就業、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

擬安排財政赤字2.18萬億元,赤字率提高到3%

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2.1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5600億元,赤字率提高到3%。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4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7800億元。安排地方專項債券4000億元,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我國財政赤字率和政府負債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相對較低,這樣的安排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安全的。

營造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縟節。實施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措施,完善股權期權税收優惠政策和分紅獎勵辦法,鼓勵科研人員創業創新。大力弘揚創新文化,厚植創新沃土,營造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充分激發企業家精神,調動全社會創業創新積極性,匯聚成推動發展的磅礴力量。

扶貧脱貧是硬任務

要實施脱貧攻堅工程。今年要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脱貧任務,其中易

地搬遷脱貧200萬人以上,繼續推進貧困農户危房改造。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增長43.4%。在貧困縣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堅持精準扶貧脱貧,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產業,支持就業創業。解決好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問題,增強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發展能力。國家各項惠民政策和民生項目,要向貧困地區傾斜。深入開展定點扶貧、東西協作扶貧,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脱貧攻堅。扶貧脱貧是硬任務,各級政府已經立下軍令狀,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

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

要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向縱深發展。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效能。繼續大力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注重解決放權不同步、不協調、不到位問題,對下放的審批事項,要讓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

讓農民工就近就業創業,掙錢顧家兩不誤

農民工就近就業創業,讓他們掙錢顧家兩不誤要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國最大的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要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寬城鎮落户條件,建立健全“人地錢”掛鈎政策。擴大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範圍。居住證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要加快覆蓋未落户的城鎮常住人口,使他們依法享有居住地義務教育、就業、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發展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容納更多的農民工就近就業創業,讓他們掙錢顧家兩不誤。

莆田市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莆田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和“xx”時期工作回顧

20xx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我市各級政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初步預計,全市生產總值1655.2億元、增長10.5%;財政總收入185.2億元、增長5.8%;地方財政收入115.7億元、增長4.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65.1億元、增長21.5%;外貿出口總額31.7億美元、下降3.6%;實際利用外資3.8億美元、增長1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8.9億元、增長12.2%;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萬元、增長8.6%;城鎮登記失業率2.2%;人口自然增長率7.5‰;年度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受經濟下行、“營改增”、企業欠税、價格因素等影響,全市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外貿出口總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與預期有差距。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經濟平穩健康增長。認真落實穩增長政策,開展“進企業、摸實情、解困難”活動,召開產業轉型升級系列沙龍,因企施策、一企一策,出台工業穩定增長創新轉型、扶持小微企業、促進政府融資性擔保機構發展、加快鞋業、木材、工藝美術轉型、重點出口行業轉型升級等政策,穩住經濟基本面,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7.3:57.7:35.0調整為6.9:57.4:35.7,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有效提升,新增3家金融機構,創新“無間貸”、“連連貸”等金融產品,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608.2億元、增長10.7%,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1466.2億元、增長9.8%;支持企業直接融資,三棵樹IPO通過證監會批准,國德醫療在新三板掛牌,海絲商品交易中心獲批;設立轉貸資金,為297家企業轉貸應急資金147億元,處置不良貸款45.3億元,擔保圈貸款風險防控取得實效。新設鞋業成長互助資金,互助資金增加至9支,為3019家企業發放產業互助成長資金貸款10.71億元。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24.3億元、增長2.2%,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和“利農模式”,實施設施農業項目40個,新增設施果蔬6千畝、樓房養豬4萬頭、大棚養禽100萬羽,主要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綜合水平達42%。規上工業增加值799.1億元、增長10.8%,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75家,高技術企業增加值增長10.8%,工業用電量53.4億千瓦時、增長31.3%,PA6、華峯紡織科技產業園等竣工投產,高世代面板、CPL、雪津遷建、華源紡織等開工建設,和潤糧油、新能源汽車、威高醫療器械等前期工作有序推進。第三產業增加值590.7億元、增長12.1%,實現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127.4億元、增長26.5%,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113家;舉辦“中國質造”系列活動,創建普天藥械網、找銀網、中房購等電商平台,新增限上電商企業62家,銷售額33.6億元、增長172.0%;落實房地產穩增長政策,貨幣安置取得突破,房地產銷售295.7萬平方米、增長14.3%;湄洲島遊客量突破400萬人次,全市旅遊總收入168.9億元、增長24%。

(二)項目推進成效明顯。實行重大項目“兩週一調度”、協調問題“一週一報告”、效能督查“一季一通報”、項目徵遷和要素保障“一把手”負總責等機制,成立重大項目服務組,推廣涵江徵遷經驗,項目帶動有力有效。設立電子信息產業股權投資基金25億元,爭取地方債券148.6億元、專項基金11.1億元。50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93.7億元,超額完成年度計劃。國投配煤基地鐵路支線、平海灣海上風電等項目實現開工,湄渝高速莆田段、金鐘水利樞紐引水配套工程等項目實現竣工,聯十一、聯二、濱海大道等項目加快推進,寧海閘等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實施省市重點技改項目115個,投產35個。仙遊至長樂城際軌道、南日島海上風電40萬千瓦項目獲批,仙遊抽水蓄能電站一期獲“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通過鹽田置換方式,廢轉鹽田1860畝,為項目建設騰出空間。加強與央企、省企戰略合作,積極引進港澳台僑外大企業,舉辦3場民企產業鏈招商會;全年共簽約央企、民企項目43個、總投資1188億元,外企項目20個、總投資18.7億美元。

(三)宜居城鄉加快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完成投資341.3億元。市政方面,新建改建道路124條,新建擴建污水廠3個,閩中污水處理廠三期投入使用,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9.9萬噸,配套污水管網210公里,全市污水處理率達85%。擴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重點工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85.9億元,增長18.6%;入駐企業1576户,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80億元,增長5.9%。交通方面,新建續建泊位14個,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698萬噸,新擴建6個陸島交通碼頭。新增公交車、出租車461輛,公交佔機動化出行比例達16.5%。水利方面,新建續建重大水利項目36個,木蘭溪防洪工程、烏溪水庫、媽祖城水廠、金莆供水工程等加快建設,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城市管理方面,深入實施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劃,整治城市內河80公里,拆除“兩違”建築226.7萬平方米,改造建設公園景區16個,建成高標準綠道39公里,整頓交通秩序,市民素質持續提高,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

(四)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淘汰小鍋爐82台,全市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9%。綠化造林7.7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9.8%,桉樹擇伐試點成效明顯,提前完成“xx”“雙控”任務。4個縣區獲評省級生態縣,22個鄉鎮通過國家生態鄉鎮驗收。列入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拆除關閉畜禽養殖場57.5萬平方米,綜合治理東圳水庫,飲用水源地水質明顯改善。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有力改善農村環境。全面實施機動車環保標誌管理,淘汰黃標車3345輛,環保標誌核發率90%以上,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97%以上,居全省前列。

(五)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新型城鎮化、民營經濟、電子商務、新能源、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公立醫院、社會資本辦醫八項國家改革試點有序開展。市行政服務中心列入國家第二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市政道路工程等11類採取並聯審批,食品藥品實行“九證合一”,工商質監税務施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在省內率先啟用“社保通”自助服務平台。7個縣區(管委會)行政服務中心、54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設立實體辦事大廳,建成村居便民服務點820個,形成覆蓋市縣鄉村四級服務體系。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幸福家園”十鎮百村投資9.7億元,發展農民合作社1416家,流轉土地15.5萬畝,“兩證合一”確權發證全面展開。完成15個村改居,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7%。成立莆陽資產管理公司,黨政機關與所辦企業全部脱鈎。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實行藥品、耗材零差率銷售,減輕羣眾就醫負擔。採取民營投資、託管合作模式,推進市中醫醫院、涵江華僑醫院、華亭衞生院改革,南日島、湄洲島衞生院由市兩大醫療集團直管,職工收入增加,服務水平提升,羣眾得到實惠。智慧城市建設加快,發放城市一卡通26萬張,與全國78個城市互聯互通。舉辦“第六屆世界興安同鄉懇親大會”、“第七屆世界莆商大會”、“華僑華人項目成果專場對接會”、東南亞經貿活動周等活動。莆台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效,新批台資項目12項、總投資2.3億美元,莆台聯創歌曲《兩岸一家親》在第七屆“海峽論壇”上唱響。與澳大利亞帕拉瑪塔市締結友好城市。

(六)社會事業積極發展。15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基本完成年度任務。新增公辦幼兒園12所。新建、擴建義務教育學校16所,新增中國小學位1.1萬個,改革義務教育招生,4500多名農民工子女就讀城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醫療衞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新增牀位800張。籌辦健康產業洽談會,健康產業園積極推進。採取政府購買商業保險方式經辦新農合,(上接A1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籌資水平提高到470元,參保率達99%。率先在全省實現城鄉低保、撫卹補助、低保户小額保險一體化,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4.35億元,荔城區“救急難”工作被列為全國試點。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從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85元,新建農村居家養老幸福院32個。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6000多人次,新增就業人數2.22萬人。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1.44萬套、竣工6400套,棚户區項目改造31個、棚改安置房完成1.37萬套,安置房辦證1.5萬套。新建文化激情廣場30個、數字農家書屋100個。建成仙遊大劇院。參與海絲世界文化遺產申報。省第六屆藝術節獲獎57個,莆仙戲《魂斷鰲頭》獲省戲劇會演優秀劇目一等獎。《春草闖堂》選段參演中宣部、文化部新年戲曲晚會。成功舉辦媽祖文化旅遊節、央視“心連心”藝術團演出、中國紅木藝雕精品博覽會、第五屆菊花展、第五屆南少林武術文化節、南日島全國海釣錦標賽和全國首屆青運會莆田賽事等文體活動,獲得各類體育獎項46項。完成村居換屆,兩委女性比例全省第一。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加強社會治安防控,“三化一龍頭”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社會安定穩定。“六五”普法順利完成,辦理法律援助案件8000多件,調解各類矛盾糾紛4萬多件。陽光信訪、法治信訪、責任信訪有序推進,非訪數量下降,信訪“三率”提高,積案有效化解,信訪工作水平不斷提升。全力抗擊“蘇迪羅”、“杜鵑”等強颱風正面襲擊,快速開展災後重建,實現“不死人、少損失”目標。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全面下降。工會、共青團、婦聯、檔案、地方誌、殘疾人、紅十字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七)政府自身建設繼續加強。堅持依法行政,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辦理市人大建議162件、市政協提案219件,辦復率均為100%。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完成“三張清單”編制,下放審批事項35項、取消23項,承接省裏下放42項,調整10項。事業單位改革持續深化,精簡機構42個。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整改“四風”問題,幹部作風進一步轉變。全面推進“三公”經費電子監察,實施公務卡結算管理,“三公”經費下降26%。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成效明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紮實推進。

20xx年工作任務的完成,標誌着“xx”規劃主要目標勝利實現。過去的五年是莆田發展極不平凡的五年,這是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經濟跨上新台階的五年。全市生產總值比五年前翻一番,年均增長12.3%,增幅連續3年居全省第二位。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外貿進出口總額分別是“xx”末的2.4倍、1.9倍、1.6倍和1.4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1177家,規模工業產值翻一番。這是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產業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的五年。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工業產業集羣發展壯大,製鞋產業產值達700億元,食品醫藥、工藝與創意產業產值均超過300億元。第三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1.5個百分點,增幅連續3年穩居全省前3名,總量從全省第7位上升到第6位。萬元GDP能耗下降16%。這是基礎設施投資最多,城鄉面貌翻天覆地變化的五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6064.3億元,年均增長28.9%。城市建成區面積較五年前增加19.2平方公里。城鄉一體化加快發展,基礎設施全面改善,新增鐵路里程78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93公里、城市道路里程251公里,公路網密度位居全省第一。港口總吞吐能力達3736萬噸,是“xx”末的2.34倍。新增電力裝機容量173.1萬千瓦,其中抽水蓄能120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44萬千瓦。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省文明城市”和“省衞生城市”等稱號。這是民生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的五年。新建公辦幼兒園42所。新建擴建中國小校舍636幢,擴容城鎮中國小32所,新增達標高中13所,中國小光纖接入全覆蓋,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組建兩家大型醫療集團,在全省率先實行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並軌運行,實現持卡就醫實時結算,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新增城鎮就業10.1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9.6萬人,城鄉低保補助水平增長153%,6萬人實現脱貧。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xx”末的1.5倍和1.8倍。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這是轉變作風,為民務實提升服務的五年。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精簡市級政府機構10個,整合12個。推行“三向並聯”審批,市本級辦結事項60多萬件。紮實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治“庸懶散奢”,效能問責2206人次。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xx”取得的成就,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的結果;與各級人大及人民代表的依法監督,各級政協、民主黨派、工商聯以及人民團體的民主監督和積極參與,駐莆部隊、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持,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的支持合作分不開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關心、參與和幫助莆田經濟社會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經濟總量小,發展質量不高,創新能力弱;產業轉型升級不快,高新產業、新興產業比重低,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部分企業經營困難,有的停產減產,防範金融風險壓力加大;城鎮化率還偏低,脱貧任務重,美麗鄉村建設有待加快推進;環保壓力大,節能減排面臨新挑戰;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羣眾一些迫切需求尚未得到有效解決;人才引進、選拔、激勵等政策和管理仍存在問題;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公務人員不作為、亂作為,少數人甚至違紀違法。對此,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以攻堅克難的精神加以解決。

二、認真實施“十三五”規劃,全力建設宜業宜商宜居莆田

“十三五”時期是莆田加快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們要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機遇意識和追趕意識,凝心聚力,乘勢而上,推動經濟社會更好發展,讓全市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十三五”時期發展的總體要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着力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認真落實中央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和福建加快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按照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要求,以保持經濟穩定較快增長為目標,以轉型升級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發展臨港先進製造業作為支撐,實施“336”工程,培育產業龍頭,壯大實體經濟,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努力建設宜業、宜商、宜居的莆田,力爭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全市經濟保持穩定較快發展,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5%左右,到20xx年力爭30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1萬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6%;財政總收入3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0%左右,地方級收入力爭200億元,年均增長11%左右;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力爭40%,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

——支柱產業基本形成。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製造業水平邁入全省先進行列,工業實力大幅提升。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集羣化進程加快,龍頭帶動明顯增強,化工(紡織化纖)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藝美術、電子信息等產業成為福建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基地,高端裝備、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成長壯大。工業結構更加合理,工業發展整體競爭力提高。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養老、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社會就業更加充分,五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萬人。社會保障實現全民覆蓋。全面建成教育強市。基本醫療衞生服務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區域發展空間格局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區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城市建設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新型城鎮化試點示範帶動作用增強,基本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到20xx年户籍人口城鎮化率48%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7%左右。老少邊島地區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實現“村村通快遞”、“島島通班輪”。

——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前列。生態文明示範區加快建設,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排完成省下達指標,土地、水、海洋等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全面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城市綠心有效修復合理利用,木蘭溪、萩蘆溪Ⅰ-Ⅲ類水質比例分別高於83.3%、95%。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0%左右,建成全國森林城市。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基本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爭3.8萬元,達到全省平均水平,提前比20xx年翻一番。國家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空殼村全面消除。法治莆田建設全面推進,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包容和諧的社會基本形成,建成全國文明城市。

——改革創新取得重大進展。國家、省賦予的改革試點取得重大突破,新型城鎮化、社會辦醫、電商示範城市等重點領域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可複製、能推廣的試點經驗更加成熟定型。市場活力、創新創業活力顯著增強,基本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制度環境,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高,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3件。全方位對外開放不斷拓展,對台前沿平台和海絲節點城市作用更加凸顯,對外開放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

各位代表,以上奮鬥目標,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莆田發展的戰略要求,表達了人民羣眾嚮往美好生活的共同願望,展示了莆田加快發展的光明前景。我們堅信,經過五年不懈奮鬥,一個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城市服務功能顯著提升、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人民羣眾幸福感顯著增加的宜業、宜商、宜居莆田,一定會崛起在海峽西岸!

三、穩中求進,積極作為,紮實做好20xx年工作

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須認真落實中央和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落實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託底的要求,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增強持續增長動力。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1850億元、增長10.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75億元、增長10.5%;財政總收入200億元、增長8%,地方財政收入125億元、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80億元、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6億元、增長12%;外貿出口總額33億美元、增長5%;實際利用外資4億美元、增長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萬元、增長11%左右;落實節能減排任務。

實現上述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進一步加大重點領域投資。實現年度固定資產投資2080億元,其中產業類580億元、基礎設施類700億元、社會事業類15億元以上。港口領域,重點建設港航基礎設施,連片開發莆頭、東吳、羅嶼作業區,續建國投湄洲灣煤炭碼頭裝船泊位、湄洲灣航道三期,建成羅嶼9-10號碼頭泊位。交通領域,重點開工建設福廈高鐵客運專線、江涵大橋、縱三公路,推進“三縱一橫三聯”普通國省幹線、濱海大道等建設,建成羅嶼鐵路支線,開展仙遊至長樂城際軌道、涵江至江陰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能源領域,重點建設LNG 5-6號罐、湄洲灣第二發電廠、南日島和平海灣海上風電,加快抽水蓄能電站二期前期工作。水利領域,重點除險加固東圳水庫,建成烏溪水庫,續建木蘭溪防洪工程,開工建設寧海閘、西音水庫、東圳水利樞紐引水配套工程。市政領域,重點建設木蘭大道、白塘路、壺公路、八二一街跨木蘭溪大橋,加快建設環湄洲灣尾水排海工程、媽祖城水廠、市第五水廠,抓好棚改項目,修建城市停車場、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房地產領域,重點調整土地收儲出讓節奏,改造老舊小區,推廣貨幣安置,打通商品房、安置房、保障房轉換通道,化解庫存,穩定市場。信息領域,重點完成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礎數據庫、政務數據中心建設,新建互聯網經濟孵化器和創業園,加快建設智慧城市、電子商務國家試點城市。

深化項目招商引資。完善常態化招商機制,圍繞三大支柱產業和三大新興產業,分區域、分行業招商,堅持大中小配套、長中短銜接、政民外齊抓,突出高世代面板、CPL、食品加工產業鏈招商,推進電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等產業項目落地。深化民企項目招商,圍繞產業鏈條缺失環節,加快在談項目簽約落地,促進醫療器械、汽車照明、再生纖維等新簽約項目開工建設。

推動投融資體制改革和金融創新。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試行投資項目並聯審查制度,減少前置審批,優化審批流程。改革基礎設施領域投融資體制,加強政銀企合作,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庫,提高融資性擔保機構服務能力。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改造棚户區和市政基礎設施,改善城鄉供排水,推進新型城鎮化。強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產業互助成長資金的運作管理。創新信貸產品,用好增量信貸規模,盤活存量財政資金。依法處置信用違約,規範各類融資行為,堅決遏制非法集資,打擊逃廢債行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二)提高供給質量,厚植產業發展新優勢

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完成省下達糧食生產任務,發展設施果蔬、花卉、林業,新增設施蔬菜4000畝、文旦柚5000畝、油茶16000畝、林下經濟8000畝,有效供給更加環保、營養、安全的農產品。繼續建設“海洋牧場”,推動南日島和後海現代漁業產業園發展,引導水產生態養殖,促進水產品加工流通,培育休閒漁業產業。推動農業規模經營,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特色種養業、休閒農業、創意農業,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認真做好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

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存量,提升增量,全面落實《中國製造20xx》行動計劃,壯大支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提升傳統產業,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實施產業龍頭促進計劃和降本增效專項行動,降低企業交易成本、税費負擔、社會保障費、財務成本、電力價格、物流成本,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幫助有市場、有前景的企業渡過難關,對已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的企業,積極穩妥推進優勝劣汰、兼併重組,儘量減少破產清算。化工(紡織化纖)新材料產業重點推進CPL建成投產,打造合成纖維、合成樹脂、清潔塗料產業鏈,加快建設巨型工程輪胎、子午線輪胎生產基地。食品加工產業重點推動啤酒、糧油食品精深加工等項目,帶動食品加工產業鏈發展。工藝美術產業重點引導古典傢俱、珠寶首飾、油畫、木雕等企業加大技術、品牌、管理和商業模式創新,高端產品樹品牌、大眾化產品拓市場,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增強市場競爭力。高端裝備產業重點發展智能化數控機牀、激光精密設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培育發展製鞋、紡織、木工等專用工業機器人,形成新增量。電子信息產業重點打造高世代面板、集成電路、光電通信等產業鏈,引導勞動密集型電子信息企業轉型發展,形成產業鏈集聚效應。醫療健康產業重點推進醫療器械、生物製藥、醫療耗材、醫藥物流等產業鏈建設,擴展普天藥械網輻射範圍,構建“一龍頭三基地”產業格局。鞋服產業重點扶持企業開展“機器換工”,打通產品研發、生產、營銷等關鍵環節,提升設計水平,發展高檔、舒適和個性化產品,促進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發展。清潔能源產業重點發展LNG清潔能源,擴大海上風電規模,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同時,扶持建築業加快發展,提高市場佔有率。

加快發展服務業。提升工藝城、珠寶城、博覽城3個百億市場,新增重點服務業企業50家,力爭營業收入增長30%以上,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00家,力爭商品銷售額增長15%以上。建立臨港大宗物品交易平台,推進普洛斯等10個重點物流項目,供給商業儲備、倉儲物流等服務產品。繼續建設福建健康產業園等6個總部經濟區。大力發展金融服務、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培育新增長點。推進70個商貿重點項目,培育發展樓宇經濟。發展農村電商,拓展“中國質造”系列活動,培育限上電商企業240家,實現銷售額160億元以上、零售額60億元以上。推進全域旅遊,創建湄洲島、九鯉湖國家5A級和菜溪巖、瑞雲山國家4A級景區,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完善停車場、廁所、酒店等旅遊設施,發展農家樂、漁家樂、森林人家,滿足多層次旅遊需求。

拓展發展新空間。完善莆田高新技術園區、木材貿易加工示範區、仙遊、荔城和華林經濟開發區等配套設施,實施“退城入園”,加快企業向園區集聚。高標準建設石門澳、興化灣南岸、東吳、仙港、東嶠、莆頭等6個重點工業園區,重點完成道路、供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承載力。續建興化灣南岸一期填海工程,啟動石門澳二期、海安海濱、前海圍墾工程,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提升安福電商城、電商未來城、涵江電商產業園建設水平,發展藥械、紅木、銀飾、房產、莆田名果等電商平台,打造跨境電商支付平台,支持仙遊建設省級電子商務示範縣、舉辦第二屆中國紅木精品博覽會,促進互聯網與鞋業、食品、工藝美術等特色產業融合發展。

(三)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強化中心城區建設。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加強對城市的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面的規劃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築風格等“基因”,全力以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加快發展中心城區和涵江、秀嶼等區域中心,大力支持仙遊發展,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能力。保護修復和開發利用古譙樓、廣化寺、蘿苜田等歷史建築,建設歷史文化街區和傳統風貌區,改造城中村,保護文化遺蹟,延續歷史文脈,提升城市品位。治理木蘭溪、城涵河道、北渠、下磨溪,啟動南門、天九灣、莆田西片區等城市內澇治理,完成玉湖蓄澇區、東吳園區排澇工程。充分利用自然山體、河湖濕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態空間,提升城市地面蓄水、滲水和涵養水源能力,建設海綿城市。加快城市綠化美化花化彩化,保護荔林水鄉特色,修建荔枝林帶景觀和鳳凰山沿渠景觀,構建綠道網絡,打造綠色“慢生活”。促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建設數字城管,深化“兩違”綜合治理,加強滴撒漏執法,強化市容環境衞生整治。鼓勵綠色出行,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修建公交站點,增建公共停車場,整治交通擁堵重點區域,讓羣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居住證制度,加快本地人口市民化、外來人口本地化,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重要任務。積極推進“多規合一”,全面開展城市設計。加快小城鎮綜合改革、“強鎮擴權”改革和省級“小城市”培育等試點工作,提升榜頭、黃石、西天尾、江口、埭頭、楓亭等小城鎮建設水平,加快建設南日島,推廣“幸福家園”試點,深化宅基地改革,促進農村產權交易流轉。均衡配置城鄉公共資源,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完善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美麗鄉村。

推進精準扶貧。深入推進“五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和“強村行動計劃”,幫扶88個貧困村,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50%以上、貧困人口2萬人。繼續實施造福工程,搬遷地災點和偏遠自然村。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發揮異地莆田商會助力扶貧作用。健全領導掛鈎、部門幫扶、幹部駐村、企業扶助制度,實施脱貧工作責任制,強化責任考核。

(四)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

打造海絲節點城市。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密切海絲沿線經貿往來,推進高水平雙向互動,做大雙邊貿易。組織油畫、古典傢俱、珠寶銀飾等文化產品赴沿線國家和地區展覽展銷。打造媽祖“海絲”文化品牌,構建多層次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加強旅遊合作,開發海絲沿線特色旅遊產品。深化莆台合作,拓展對台小額貿易,吸引台灣企業來莆設立地區總部、配套基地、採購中心,舉辦第十一屆海峽(莆田)工藝品博覽會。建設世界媽祖文化中心,辦好媽祖文化節、海峽論壇、媽祖春秋祭典等活動。爭取列入赴台個人遊試點城市。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國家、省級改革試點工作。着力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改革,發展租賃市場,有效釋放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承接自貿區政策,推行第三方檢驗結果採信等10項改革事項。實行電子營業執照,加蓋登記機關電子印章,賦予企業“電子身份”。率先開展電子商務統計試點工作。

大力推動創新創業。優化創新創業生態鏈,釋放城市發展創新動能。培育創新主體,發展企業技術中心,實施重大成果轉化工程、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和“金橋工程”,形成一批創新型企業羣、高新技術企業羣。統籌建設各類人才隊伍,培養引進創新型、高技能和高層次人才,完善和落實人才政策,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社會環境。發展科技服務新業態,扶持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集聚創新資源,發展創業投資,培育為創新服務的股權眾籌、互聯網金融等新型業態;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等新型服務空間,建設1個縣級創業創新示範基地、2個市級眾創空間。

促進外經貿轉型升級。完善外經貿扶持體系,培育外貿新型業態,實行“一對一”重點出口企業重點扶持制度,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商交會、華交會等展銷會,支持企業參與國家援外項目。完善引進外資項目服務機制,保護知識產權和企業合法權益。創新口岸通關模式,建設“單一窗口”通關一體化信息平台。

(五)堅持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深化環境治理。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實施環保網格化監管,健全環境風險防範與應急處置體系。抓好火電廠脱硫脱硝,改造小鍋爐,淘汰黃標車,整治機磚瓦窯、石材加工、汽車維修等環境問題突出行業。實施中心城區雨污分離,強化污水管網、污水處理廠管理,提高污水收集率。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機制,建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推進仙遊循環再生能源發電廠、餐廚垃圾處置場、危險廢物處置中心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實行最嚴格的環保制度,建立生態環境紅線,完善環境風險源監控、風險評估、生態補償機制,繼續實施三沿一線、一重山天然林資源保護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推進綠心的保護性開發。修建土海、白塘湖、延壽溪濕地、湄洲島紅樹林公園,保護木蘭溪源、老鷹尖省級自然生態區。實施“四綠”工程,完善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濱海生態走廊,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安全生態水系,維持木蘭溪、萩蘆溪下游生態需水量,深化東圳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建設金鐘、外度水庫等飲用水源保護區,讓市民喝上放心水。

推動低碳循環發展。改造LNG循環產業園,新建莆田市循環經濟園、建築產業現代園,實現產業廢物交換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強化主要污染物減排等約束性指標管理,建立倒逼傳導機制。培育非化石能源產業,抓好重點行業節能減排工作,淘汰落後產能。

(六)共建共享發展,讓全市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優化公共服務。優先發展教育,擴大普惠性幼兒園覆蓋面,強化幼兒園規範化建設。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城鄉教師交流,擴容城區義務教育學校,新增學位8000個。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培養“336工程”急需人才。加快莆田學院、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遷建。建成“三館一宮”,遷建市檔案館。舉辦第一屆市藝術節。支持文藝創作,實施莆仙戲振興計劃。完善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辦好第25屆世界技巧錦標賽。加強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落實一對夫婦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嚴厲查處政策外多孩生育,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繁榮發展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地方誌等事業。

提高醫療衞生水平。優化基層醫療服務,改善提升社區、鄉鎮醫院條件,構建佈局合理、分工協作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和分級診療體系。實行“三醫”聯動,改革藥品集中招標體制,完善公立醫院收入分配、績效考核、醫生多點執業機制。加強醫療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婦產和兒科投入,提高全科醫生、家庭醫生服務能力。完成市第一醫院擴建、仙遊婦幼保健院遷建,續建市中醫醫院,開工建設市腫瘤醫院、仙遊醫院新院區、涵江國藥醫院、北岸醫院、新安國際醫院和艾普強質子醫院。創建國家衞生城市。做好社會資本辦醫試點,舉辦醫療健康產業投資洽談會。全面防控傳染病、地方病,預防消除職業病。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構建社會共治體系,讓人民羣眾吃得放心。

加強社會保障。強化社會政策託底功能,健全就業服務體系,新增城鎮就業2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開展全民參保登記計劃試點和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將外來人口和失地農民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積極推進國家級工傷預防試點,將公務員、參公單位人員納入工傷保險。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實行醫保同城化。健全工資水平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完善最低工資保障機制,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統籌救助體系,發展慈善、福利和殘疾人事業,保障困難羣眾基本生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提高專業化養老服務水平。

創新社會治理。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立市級人民調解指揮平台,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健全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機制。實施“七五”普法,加強法律援助。落實責任信訪,推進法治信訪,維護羣眾合法權益。嚴密防範、懲治違法犯罪活動,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羣眾合法權益。完善公共信用信息、信用評價、信用懲戒機制,創建“信用莆田”。規範管理社會組織,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遏制各類事故發生。加強防汛防颱風工作,完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提高自然災害防禦能力和突發事件應對能力。加強海防、人防工作和民兵、預備役建設,做好“雙擁”工作。支持工青婦等人民團體工作,強化外僑、民族宗教等工作。

辦好為民實事。加大民生投入,今年全市安排民生支出122億元,着力辦好東圳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等18項為民實事。

四、全面建設法治政府

堅持黨的領導,把政府工作納入法治軌道,通過法律和政策向社會傳導正確價值取向,推進全民守法。

(一)把職能科學、權責法定落到實處。堅持在市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下依法開展工作。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做好政府換屆工作。健全依法決策機制,依法制定政府規章。深化審批改革,落實“三張清單”,完善網上辦事大廳,推廣“互聯網+政務服務”,使政務服務更為高效透明、公平可及。建立全市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清理規範涉企收費,推進產權保護法治化。健全領導幹部學法制度,促進行政複議規範化。

(二)把執法嚴明、公開公正落到實處。改進市、縣區(管委會)政府工作體制機制,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運轉高效。改革綜合行政執法體制,完善執法爭議協調機制,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切實維護羣眾合法權益。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生產、質量監督、城市管理、海洋漁業、知識產權等重點領域執法力度,依法懲處違法行為。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規範執法行為,提升政府法治形象。

(三)把廉潔高效、守法誠信落到實處。深入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主動接受司法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監察、審計,堅決查處違法違紀行為。按照“三嚴三實”要求,持之以恆糾正“四風”,堅持“四下基層”、“馬上就辦”。項目招商、落地建設、解決問題做到一天都不耽擱。提高政策執行力和工作落實力,保持敢於擔當、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嚴肅財經紀律,厲行勤儉節約,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確保“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建設誠信政府,促進社會誠信提高。

各位代表,宏偉目標的實現需要共同努力和合力攻堅。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莆田市委的領導下,團結依靠全市人民,融入新常態,把握新機遇,為加快建設宜業、宜商、宜居的莆田而努力奮鬥!

標籤: 莆田市 報告 政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xqq7n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