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諸城市政府工作報告

諸城市政府工作報告

諸城市是隸屬山東省、濰坊市代管的縣級城市,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諸城市政府工作報告,希望對你有用!

諸城市政府工作報告
諸城市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xx”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xx”時期是諸城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市政府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積極應對宏觀環境複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連年遭遇嚴重乾旱等一系列挑戰,較好地完成了“xx”規劃的任務目標,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績。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抓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xx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6.5億元,年均增長10.9%(按可比價格)。實現財政總收入8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8.2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1.3%和17.1%。完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463.6億元、利税221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3.6%和12.5%。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8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2.9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1.9%和14.6%。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2621億元,年均增長9.3%。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09億元,年均增長19.2%。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在全國百強縣(市)中升至第27位,前移8個位次。

——五年來,我們全力以赴調結構,經濟發展質效持續提高。三次產業比例由9.8:61.5:28.7調整為8.2:53.9:37.9。工業經濟加快轉型。規模以上企業達到560家,其中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的40家。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引進中科院、上海交大、復旦大學等高校院所,設立50家分支機構或教學科研基地。新增院士和博士後工作站8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4個,省級以上研發機構發展到37家。累計完成專利申請9600多件。省級以上品牌達到217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3家,產值佔比達到39.5%。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示範縣(市)、全國商標發展百強縣(市)等稱號。園區建設有序推進,被確定為全省縣域經濟科學發展園區經濟試點市、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服務業上檔升級。限額以上商貿企業發展到255家。引進各類金融機構13家,總數達到70家。合作設立各類產業發展投資基金近60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554.3億元和491.3億元,年均增長14.5%和14.3%。新增上市企業3家,“新三板”及其他場外市場掛牌企業45家。骨幹物流企業發展到68家。引進28家電商平台,組建了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入選山東省首批電子商務示範縣。恐龍地質公園獲批國家地質公園,“華夏龍城”入選省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被列為省級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市。現代農業穩步發展。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466家、家庭農場1178家,濰坊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10家,千畝以上農業示範園區63個,“三品一標”228個。榮獲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等稱號。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和全國生豬調出大縣。

——五年來,我們全域統籌提功能,城鄉環境更加宜居。一體化水平不斷提高。修編城市總體規劃,“1313”全域新型城鎮化體系初步形成,城鎮化率達到58.1%。穩妥推進舊城改造,開發重點片區11個,建成高層樓宇350棟,商品房642萬平方米。紮實開展示範鎮建設,昌城、辛興創建為國家級重點鎮。深化社區化發展,新建社區服務中心42個,整體搬遷村莊22個,農村新型社區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啟動濰河全流域綜合開發。城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152公里,公路通車裏程達到3200多公里,社區通公交率達100%。全面升級城鄉電網,變電總容量達到487萬千伏安。實施了“引牆入三”、“引牆入吳”等調水工程,新建水廠4座、升級水廠5座,規模化集中供水能力翻了一番,農村飲水安全實現全覆蓋。建成西部、東部熱源點,新增集中供熱190萬平方米、供氣管網143公里。生態建設取得新突破。圓滿完成“三八六”環保行動,對濰河、涓河、蘆河等主要河流實施生態治理修復,完成10座污水處理廠一級A改造,建成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完成市區10噸以下燃煤鍋爐“煤改氣”和黃標車淘汰。榮獲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縣、全省城鄉環衞一體化全覆蓋市。新增成片造林20.2萬畝,林木覆蓋率、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9.1%和44%。鎮街全部獲得國家級生態鎮命名,密州森林公園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成功創建為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省級生態市。

——五年來,我們堅持不懈激活力,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積極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實行工商登記便利化註冊和“三證合一”,新增各類市場主體2.7萬户、註冊資本(金)142億元。完成農村經聯社土地確權登記頒證、集體經濟組織產權改制,建成運營齊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諸城市分中心。建立倒逼集約用地機制,挖潛盤活存量土地5000畝。對外開放有效拓展。成立上海、深圳諸城商會。青島保税港區諸城功能區保税物流中心獲批。新增年進出口過千萬美元的企業12家、外貿獲權企業260家,創建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11個。新建境外工業園2個,新增境外投資企業26家。累計利用外資3.8億美元。

——五年來,我們不遺餘力惠民生,羣眾生活更加幸福和諧。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1599元、15833元,年均分別增長10.7%和12.9%。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由81.4%提高到85.6%。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完成教育投入99.7億元,新建改建校舍54萬平方米,新招聘教師974人,在全省首批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驗收,入圍第一批“國家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文化事業取得新成效,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市、首批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連續四屆榮獲省文明城市稱號,連續兩屆榮獲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衞生事業健康發展,改擴建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和11處鎮街衞生院,實施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公立醫院改革,人民醫院、中醫院晉升三級醫院,榮獲國家衞生應急綜合示範市、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日益提高,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以內,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被確定為全國居民養老保險工作試點市。發放基礎養老金、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供養費共計8.4億元,投入社會救助資金4.1億元,救助困難羣眾27.7萬人次,建成保障性住房7672套。連續五屆榮獲省雙擁模範城。安全生產、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等工作得到加強,被列為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典型培育地區、全國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試點城市,榮獲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市。國防動員、人防消防、史志檔案、地震氣象、民族宗教、婦女兒童、殘疾老齡、統計物價、糧食供銷、對台外僑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五年來,我們持之以恆轉作風,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依法監督、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506件、政協委員提案800件,辦結率100%。紮實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查擺整改政府自身存在的問題102項。規範執法主體、執法程序,建立法律顧問制度,依法治市工作深入推進。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發佈實施“四張清單”制度,取消行政審批事項31項,減少審批辦理環節167個。暢通羣眾訴求表達渠道,辦理羣眾來電來信來訪50餘萬件。全面加強廉政建設,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廉潔自律準則,厲行勤儉節約,整治政風行風,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全面加強。

各位代表,回首五年,我們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是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在各條戰線辛勤工作的廣大幹部羣眾,向關心、支持、參與諸城建設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發展方式仍然比較粗放,創新能力不夠強,轉型升級任務還很艱鉅;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存在,少數企業經營困難;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部分羣眾、個別村莊依然貧困;行政效能需要進一步提高;等等。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積極穩妥地加以解決。

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

未來五年,機遇與挑戰並存。世界經濟在再平衡中逐步復甦,新一輪產業革命、科技革命以及歐美再工業化蓄勢待發。國內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製造20xx、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等發展計劃加速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等戰略深入實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等方面的政策陸續出台,新的發展方式和增長動能加快孕育形成。全省“一圈一帶”、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的建設,提供了更多發展機遇。我市產業基礎堅實,市場主體活躍,一批帶動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正在實施,發展後勁較強。但是,由於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依然存在,國內經濟發展進入三期疊加的新常態,再加上區域間競爭更加激烈,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也面臨不少挑戰。

各位代表,改革發展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但我們有歷屆黨委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礎,有創新實幹的企業家隊伍和幹部隊伍,有勇於進取的百萬羣眾。只要我們充分發揮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準確把握髮展機遇,妥善應對問題挑戰,紮實推進戰略轉型,就一定能夠實現更高質量更高層次新發展。

“十三五”時期,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要求,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定力,精準發力,加快形成引領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全力提升質量效益,全力推進轉型升級,全力深化改革開放,全力開展創新創業,全力改善民本民生,全面建設綠色動力之城、健康之城、時尚之城、智能之城和幸福之城,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

主要預期目標是:到20xx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00億元,年均增長8%左右,人均GDP達到1.4萬美元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02億元,年均增長8.5%以上;提前實現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城鄉居民收入增幅超過地區生產總值增幅;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以內。

做好今後五年的工作,必須牢牢堅持五大發展理念:

——堅持創新發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把創新擺上諸城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建設創新型城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培育更多具備引領作用的先發優勢。

——堅持協調發展。協調是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持續提升中心城區輻射帶動能力,加快培育區域特色小城鎮,不斷深化社區化發展,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促進農村居民就地市民化。

——堅持綠色發展。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理念,正確處理發展與環境的關係,堅持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並重,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全面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強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堅持開放發展。開放是走向繁榮的必由之路。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統籌推進對外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加強與青島的聯繫對接,主動接受輻射,實現借勢發展。

——堅持共享發展。共享是執政為民的宗旨和發展的目的所在。堅持底線思維,從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不斷增加民生支出,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保障民本民生,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實現全市人民共建共享全面小康新生活。

三、20xx年主要工作任務

20xx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務艱鉅、意義重大。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5%左右,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8.5%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2%以內。完成扶貧脱貧、安全穩定、節能減排等剛性目標。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推動製造業邁向中高端。製造業是立市之基、強市之本。始終把製造業轉型升級作為重中之重,以質量效益為中心,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加快構建高端高質高效的現代製造業體系。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創新是企業佔領先機、贏得優勢的關鍵所在。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搭建創新平台,集聚創新人才,開展全員創新,培育創新型企業。新組建企業研發機構30個,認定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5家、研發平台2個。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引導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努力攻克一批先進技術和核心產品。年內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提高1個百分點。深化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積極搭建合作平台,推動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深層次合作,規劃建設上海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諸城園、復旦大學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孵化器。新設高校院所分支機構3家,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個,新增產學研聯合企業30家以上。大力發展科技金融。設立創新專項資金,探索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鼓勵社會資本、民間資本投向創新領域。加強知識產權能力建設。完善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體系,提高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比重。年內完成專利授權1000件以上,其中發明專利授權80件以上。深入推進“兩化”融合。推廣應用信息技術,引導企業加速技術裝備更新換代,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慧工廠。年內重點實施希努爾個性化量體訂製、義和數字化車間等100個技改項目,提升智能化生產水平。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增長動力轉換是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現實要求。突出打造“綠色動力之城”,發揮福田汽車帶動作用,實施福田汽車M4中高端卡車、雷沃高端農機具二期等優質項目,加快開發新型無污染新能源汽車,推動整車向中高端商用、乘用、專用並重發展。推進零部件向模塊化、高端化發展,積極融入知名汽車企業配套體系,爭取引進發動機等核心技術,打響“諸城配套”品牌。圍繞打造“健康之城”,大力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營養食品、功能食品,做大生物製品、生化製藥等產業規模,推動得利斯、惠發、外貿、佳士博等企業進軍高端市場,建設國家級高端安全食品示範區和中國食品谷肉類食品加工基地。立足打造“時尚之城”,引導桑莎、希努爾、迪尼姆、廣豪、中紡金維等加強與時尚創意機構的合作,開發個性化、功能化、訂製化產品,加快由加工製造向時尚研發、高端訂製轉型。着眼打造“智能之城”,發揮邁赫機器人、鼎泰盛、歐瑪數控等企業的示範效應,加快發展機器人、非標自動化設備、數控加工中心、全套自動化裝備等高端智能裝備,普及應用大數據、雲計算、3D打印等先進技術。在打造“四城”的同時,加快發展新興產業。設立新興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圍繞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業態,大力培育領軍企業,不斷擴張產業規模,年內產值佔比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拓展優化產業鏈條。鏈條化發展是壯大產業集羣、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培強做大領軍企業,選擇100家骨幹企業、100家成長型企業,從要素配置、政策扶持等方面給予傾斜,培育一批行業龍頭和細分行業的領跑者,帶動更多企業進入生產配套體系。加強供應鏈體系建設,引導配套企業積極對接龍頭企業,通過技術聯合、長期訂單、控股持股等方式,建立合作聯盟。鼓勵配套企業自覺跟進龍頭企業轉型步伐,不斷提高配套質量,實現全產業鏈轉型。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價值鏈高端,積極增上關鍵節點項目,拉長增厚產業鏈條。

支持企業併購重組。併購重組是企業做大做強和降低風險的重要方式。引導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資產為紐帶,通過引進戰略投資、企業強強聯合、併購困難企業等方式,積極開展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戰略重組,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實現快速擴張升級。鼓勵困難企業轉變理念,主動轉讓產權、股權等優質資產,與國內外龍頭企業、基金財團開展合作,引進資金、管理、技術、人才等支持,甩掉包袱,輕裝發展。

致力打造“百年企業”。 企業長盛不衰、永續經營是我們共同的追求。引導廣大企業強化卓越意識、責任意識,看長遠、打長譜,制訂長期發展規劃,夯實企業持續發展根基。加快規範化公司制改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運行質量。年內完成45家企業改制。強化質量品牌創建,推行首席質量官制度,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修訂,打造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行業。年內新創省級以上名牌5個。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推廣職業經理人制度,培育弘揚先進企業文化,增強企業發展內生動力。健全完善徵信體系,推進信用信息共享聯動,全面打造誠信企業、誠信諸城。企業長久發展才能彰顯社會價值。經濟下行是暫時的,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堅定信心。只要廣大企業敢於擔當、務實求進,無論遇到多大困難,政府都會與企業和衷共濟,共克時艱,共創美好未來。

加大科學投入力度。充分發揮投資在穩增長中的關鍵作用,堅持大項目戰略不動搖,嚴格落實項目建設工作責任制,集中優勢資源,強化保障服務,全力推進項目建設。重點實施福田汽車60萬輛高檔卡車擴產、青特高端輕卡車橋、新大新全自動食品智能生產線等80個過億元項目,以優質增量提升產業層次。積極對接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謀劃儲備一批引領產業轉型的高端高質項目,增強持續發展動力。

培育園區特色經濟。園區是產業集聚、經濟轉型的主戰場。深化全省園區經濟發展試點,推行企業主體型建園模式,培育特色主導產業,提升園區整體層次。加快發展“飛地經濟”,完善項目入園機制,實行項目引入方、落地方利益分成,促進重點企業、優質項目和要素資源向園區集中。開展重點園區企業效益綜合評價,鼓勵低效項目“騰籠換鳥”。加快重點園區轉型,推動經濟開發區、南湖生態經濟發展區、高新技術產業園、濱海產業園和青島保税港區諸城功能區向特色化、專業化、高新化發展,打造區域特色經濟板塊。

(二)培育服務經濟新業態。現代服務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支撐和未來方向。我們將順應發展潮流,全力推動服務業總量擴張、業態創新、層次提升,促進現代服務業跨越發展。

大力發展總部經濟。規劃建設企業總部基地,培育總部集羣。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一批金融、物流、電商等特色樓宇,提高集聚效應。支持本地企業發展綜合型總部。積極引進外地企業來我市設立區域總部或分支機構,實現韓國橘子工廠中國營銷總部、上海鼎銀、豐匯融資等公司運營,推動邑通道具、廣瑞保險、北京嘉城興業等區域總部儘快註冊,壯大總部經濟規模。

加速發展電子商務。以獲批省電子商務示範縣為契機,全面拓展電子商務在各領域的應用。加強電商平台建設,提升現有平台運營質量,與慧聰、雅購共建諸城機械產業帶和生態產業集羣,爭取引進火柴基金、順豐優選等專業平台。年內實現500家企業上線,2種大宗商品在渤商所上市。全面發展跨境電商,年內網上進出口企業達到200家。開工建設電商產業園,佈局100個農村淘寶社區服務站,完善電商功能配套。充分發揮電商創業園、國際電商培訓學院諸城分院以及微商聯盟、網商協會的作用,加強電商孵化培養,年內孵化交易額過千萬元的電商企業10家,培訓電商人才1萬人次以上。支持百盛、利羣、中百、楊春等傳統零售業向電商化轉型,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

集聚發展現代物流業。突出冷鏈物流、保税物流、臨港物流、供應鏈物流等重點,加快龍海水產品冷鏈物流、鬆源國際木材物流等項目建設,扶持壯大物流骨幹企業,打造有影響力的區域物流中心。實施“互聯網+物流”行動計劃,規劃建設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提升物流管理水平。結合主輔業分離,培育發展第三方物流。積極引進外地物流企業設立分支機構。年內物流企業發展到70家以上。

創新發展金融產業。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引導各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年內新增貸款50億元以上。大力發展新型金融機構,爭取北汽、北京中植等集團設立融資租賃公司或投資基金公司,招引一批第三方支付、股權投資等持牌金融機構,撬動更多金融資源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快進軍資本市場,抓住上市註冊制實施良機,傾斜資源進行重點培育,推動成熟企業上市、掛牌企業轉板、改制企業掛牌,形成梯次上市格局。年內爭取惠發食品上市,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5家以上、其他場外市場掛牌企業20家以上。加快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重點突破省農村獨立法人信用互助組織試點工作,完成全國農村保險互助社試點審批。規範投資、理財、財務諮詢類公司。全力防範化解涉企金融風險。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加大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和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財税金融與經濟社會發展良性互動。

繁榮發展文化旅遊業。突出恐龍旅遊深度開發,集中力量開展招商,爭取引進戰略投資,加快恐龍文化旅遊區建設,同時開展恐龍國外巡展和網絡營銷,提高“華夏龍城”旅遊品牌影響力。培育採摘籬園、休閒山莊和生態營地等鄉村旅遊新業態,拉長旅遊產業鏈條。實施儒學講堂、鄉村記憶和地方歷史文化展示工程,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打造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新亮點。加快發展創意設計、科技信息、會展經濟等新興服務業。

(三)提升現代農業競爭力。農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富民的主要路徑。我們將堅持把農業擺上重要位置,厚植重農氛圍,加大農業投入,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千方百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大力發展品牌高效農業。設立農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結合造林綠化和南部山區生態涵養,加速發展現代果茶業。突出“一鎮一特色”產業培育,每個鎮街重點扶持3—5名產業帶頭人,通過大户建園區、園區帶產業,培育更多地域特色品牌。鼓勵發展功能特菜、高端定製、都市農業、觀光采摘等新型農業,加快農業向高端化邁進。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示範作用,實施“十、百、千”示範工程,提升10個農業科技園區、1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000個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户。規範發展畜牧業,推廣種養平衡生態養殖模式。強化食品安全管理,擴大標準化生產規模,完善質量追溯體系,推進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打造全域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年內建設“三品”基地1萬畝,認證“三品一標”20個以上。

提高農業科技服務水平。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增效由依靠資源和物質投入為主,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加強與中國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的合作,規劃建設農業高新技術孵化器,年內引進優質品種40個,推廣實用新技術10項、良種良法100萬畝以上。建立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培訓交流機制,開展創業農民、職業農民免費培訓,年內培訓1萬人次以上。提升農業科技協作、農業信息等公共平台,為農業生產經營提供全流程服務。優化社會化服務,新建4處為農服務中心,推廣大田託管服務,提高專業化生產水平。

持續增加農業設施投入。堅持政府主導,整合涉農資金,多渠道增加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循環農業,新建農業園區全部配套高效節水灌溉設施。加快煙草大型水源、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等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增加節水高產農田面積10萬畝以上。實施14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土地整治和縣級補充耕地等項目,提升耕地質量。

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鼓勵工商資本和企業下鄉,將企業化經營理念植入農業生產,增加產出效益。培強農業龍頭企業,推動龍頭企業、經營主體之間再聯合、再合作,建立新型產業化經營模式。探索龍頭企業聯農帶農與上級扶持政策掛鈎的激勵機制,鼓勵龍頭企業採取“保底+分紅”等方式,讓農户分享加工、銷售等環節收益。積極爭取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拓展農業旅遊觀光、健康養老、文化傳承等新功能,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四)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新型城鎮化是實現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將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協同推進“1313”新型城鎮化建設,全面激發和釋放城鄉發展活力。

增強城鄉承載功能。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編制《城區公共空間規劃》,增加公共服務設施,合理擴大城市容量。穩步推進重點片區開發和老舊住宅小區整治改造,完成中央商務區規劃調整和拆遷,啟動八里莊片區和李家莊子片區搬遷,改造3個老舊小區。提升鎮街駐地輻射力。開展鎮街駐地提升三年行動,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實施一批提升項目,建設一批經濟強鎮、區域重鎮和特色產業鎮。推動昌城、辛興兩鎮向小城市發展。增強農村社區聚合力。以生態小鎮建設為重點,實行產業園區和社區同步建設,提高社區聚集融合、公共服務和設施配套水平。年內改造提升30個社區服務中心,建設50個標準化智慧社區。

提升城鄉管理水平。嚴格規劃實施,提高管控能力。建立國家衞生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嚴格落實城市社區屬地管理責任,提高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水平。老舊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促進居民自我管理。強化執法監管,綜合運用法律、行政、市場和社會自治等手段,整治亂停亂放、亂搭亂建、店外經營等突出問題。開展城鄉環衞提升年活動,完善市場化管理機制,成立城區環衞保潔集團,加大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提高環衞一體化運行質量。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有序實施增減掛鈎、存量挖潛項目,實行新增用地指標競爭性管理分配,最大限度地保證發展用地,爭創全國節約集約用地模範市。

統籌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城鄉交通路網,開工建設濰日高速和央贛路改建工程,實施東外環改線,完成平日路整修罩面、南外環改線立項,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00公里以上。加快濰河綜合開發,完成堤頂路建設,實現兩側道路全線貫通。實施智慧諸城建設項目,加快有線電視數字化進程,提升智慧社區平台建設水平,擴大光纖和無線網絡覆蓋範圍,建設智慧型城市。啟動體育場建設,改造提升扶淇河和岔道口公園,規劃建設居民活動廣場和綠地公園3處。改造西部熱源點,完成慄行變電線路工程、潘池輸變電工程,提高供熱供電能力。

(五)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實現轉型跨越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將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內力、以擴大開放藉助外力,加快培育轉型發展新動能。

深度推進全面改革。加快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釋放更多改革紅利。深入落實“四張清單”制度,做好擴權強鎮改革試點工作,開展縣級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有序推進不動產登記,優化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改進商事制度,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進縣級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充分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深化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改革,加快供銷社綜合改革,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擴大對外經貿合作。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深耕日韓、德美、港台澳等國家和地區,促進對外貿易穩定增長。與日本小諸市、韓國橫城郡締結友好城市,開展深層次交流。主動參與中韓、中澳自貿區建設,積極開拓歐美、東盟、非洲等新興市場,年內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20億美元。鼓勵外貿企業入駐青島保税港區諸城功能區保税物流中心,利用其便捷的一站式通關和税收政策,擴大進出口貿易。優化進出口結構,推動出口產品由初加工向自主品牌轉變,擴大關鍵技術、重要設備和資源型產品進口。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建立境外研發中心、資源基地和生產基地。實施得利斯澳洲牛肉合作、匯峯公司烏茲別克斯坦匯峯國際等項目,推動柬埔寨天雁工業園申報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加快外貿企業國際化進程。

更大力度開展三招三引。強化抓產業一定要抓招商、抓發展一定要抓招商的理念,實行定向、定點、定人、定責招商,掀起全民招商熱潮。堅持“諸城以外就是外”,充分發揮企業主體、專業分隊和中介代理的作用,大力招引產業龍頭、高新技術、區域總部和現代服務業項目,年內力爭引進市外資金100億元。突出加強與世界、國內500強以及行業領軍企業的戰略合作,積極推進信得科技與日本住友、外貿公司與泰森大龍、邁赫機器人與日本安川、義和車橋與德國貝瓦、鼎泰盛與德國依諾瓦公司的合作,在戰略投資、技術合作、品牌併購、產能轉移和服務貿易方面達成一批項目。堅持引資、引智、引才並重,加大對科研院所、高端人才、管理團隊的招引力度。年內引進高端人才1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600人以上。

着力突破區域合作。全面對接青島,加強在產業、科技、人才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主動接受輻射帶動。借力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建設、董家口臨港經濟發展和自由貿易港區建設,提升林家村青島產業園、山東頭臨港高端產業示範區建設層次,引進建設旭能生物工程、軟控精工等一批“青”字號企業,推動涉海產業鏈向我市延伸。規劃我市與青島城際鐵路、董家口疏港鐵路連接工程,加快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聯通。積極對接長三角、珠三角等先進地區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動承接先進地區的產業轉移、技術擴散。

(六)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良好的生態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理念和底線思維,堅持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並重,着力建設生態宜居美麗城市。

加強環境保護治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突出重點行業能效提升,加快園區循環化和生態化改造,實施20個節能改造項目,爭創全省首批循環經濟示範市。持續開展環保整治行動,抓好空氣污染物減排、污水處理升級改造、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促進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切實保障水資源安全。堅持開源與節流相結合,實施“引牆入三”調水工程改造、小農水重點縣等項目,啟動海綿城市規劃建設,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全面保障居民生活用水。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管理,建立企業用水效益評價機制,推動企業中水回用、循環利用、一水多用,建設節水型城市。

大力推進城鄉綠化。提高南部山區生態涵養功能,持續開展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綜合整治。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加大荒山造林、鎮村綠化、水系綠化、道路綠化、小區綠化和農田林網建設力度,年內完成成片造林3萬畝、完善農田林網3萬畝,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七)全力保障民本民生。始終堅持為民導向,持續增加民生投入,不斷提高保障標準,改善公共服務,讓全市人民生活得更滿意、更幸福,全力打造“幸福之城”。

實施更加精準的扶貧脱貧工程。堅持綜合施策、精準發力,開展脱貧攻堅。把產業扶貧作為重中之重,實施好20個省定貧困村扶貧項目,培育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遊,促進貧困羣眾就地脱貧。加強行業扶貧,傾斜資金資源,因地制宜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危房改造、遷村並點、文化培訓和醫療救助,組織開展免費技能培訓,提高自我脱貧能力。積極引導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志願者參與扶貧,建立完善幫扶到户、兜底保障等機制,年內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脱貧、貧困自然村全部摘帽。

建立更加健全的就業創業機制。加大創業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加快創業示範園區建設,申報省級創業示範園區1處、濰坊市級2處,以創業帶動就業。優化就業創業公共服務,建成運行龍城創業學院。年內開展職業技能培訓8000人、創業培訓20xx人,新增城鎮就業1.5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3萬人。

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居民基礎養老金髮放標準,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410元。推動“銀齡安康工程”參保全覆蓋。加快社會福利中心和農村幸福院建設。健全社會救助體系,推行民生綜合保險。加大對殘疾人的康復救助、生活保障力度。倡導企業設立冠名基金,大力發展社會慈善事業。

發展更加普惠的社會事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認真落實教師隊伍補充長效機制,大力推進城區中國小建設提升和農村中國小校舍標準化建設,逐步解決“大班額”問題。完善現代職成教育體系,推動濰坊工商職業學院“專升本”。積極發展衞生和人口計生事業,完善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實施城鄉醫療幫扶工程,鼓勵社會資本辦醫,優化醫療資源配置;落實全面兩孩政策,積極推進孕前、孕期優生健康檢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紮實做好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雙擁優撫、社會組織管理等工作。

營造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加強社會治理創新,加快建立以依法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為主的社會治理體系。深入推進法治諸城建設,廣泛開展法治示範單位創建,提高普法和依法治理水平。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行“陽光信訪”,抓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依法及時妥善處置羣眾來信來訪。深入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升本質安全管理水平。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發展的重任、競爭的態勢、人民的厚望,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一定牢記為民宗旨,嚴格按照“三嚴三實”要求,不斷解放思想、提升能力、優化作風,努力在新的起點上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堅持執政為民。始終把民之所望作為施政所向,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暢通民意訴求表達渠道,完善聯繫包靠制度,及時解決好羣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提高代辦、預約、預審等服務水平,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厲行勤儉節約,進一步壓減“三公”經費,把有限的財力更多地投向經濟和民生領域。

嚴格依法行政。依法按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充實政府法律顧問隊伍,加強重大決策全程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做到科學民主決策。落實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制度,提高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效率、質量,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深化政府信息公開,及時迴應社會關切,提高羣眾參政、議政、督政的積極性。加強執法人員管理,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做好行政複議和執法監督工作,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強化務實擔當。堅持雷厲風行、立説立行,發揚“釘釘子”精神,重點工作實行項目化管理,一件一件抓到底。突出問題導向,全面踐行一線工作法,到最需要的地方解難題、抓落實。壓實屬地管理服務責任,落實企業聯絡員制度,開展點對點服務,加強需求徵集和跟蹤督辦,着力破解制約企業發展的問題和困難。建立容錯機制,激勵幹事創業,為敢於擔當者而擔當,努力營造事不避難、敢於亮劍的幹事創業氛圍。

推進廉潔勤政。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將“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制度化、長效化,持之以恆反對“四風”,打好作風建設持久戰。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大對重點部門、重要崗位、關鍵環節的審計監督。開展作風建設專項整治,全面提高行政效能,着力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十三五”的美好藍圖已經繪就,新徵程任重道遠,新目標催人奮進。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協力,鋭意進取,為實現“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諸城市政府工作報告篇2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進一步完善以中心城區、城區副中心、重點鎮和農村社區為框架的新型城鎮化體系,以現代化縣城的標準規劃建設小城鎮。科學制訂鎮(街)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嚴格規劃實施,規範城鎮建設秩序,推動城鎮健康發展。

二是大力推進產業興鎮。牢固樹立“工業立鎮”思想不動搖,積極培育鎮(街)主導產業、骨幹企業和優勢產品,以鎮(街)特色產業園區和中小企業創業服務基地為載體,促進鎮域中小企業成長壯大。引導中小企業積極圍繞主導產業開展協作配套,實現借勢共贏發展。將鎮域服務業作為全市服務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上引下聯、連鎖配送、結構互補等方式,加強集貿市場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城鄉一體的市場網絡,促進鎮域服務業發展。積極培育鎮域特色產業,立足鎮(街)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優勢,打造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具有持續競爭力的鎮域特色經濟,增強鎮(街)綜合實力。年內新創濰坊市級以上特色產業鎮2個。

三是完善提升城鎮功能。高效推進鎮(街)駐地改造,加快鎮(街)駐地樓宇化建設,提升城鎮品位。年內力爭完成鎮(街)中村拆遷1300畝。配套完善城鎮基礎設施,紮實推進縣鄉道路建設,提升改造方崮路(林家村鎮瓦店村至石門村段),建設山區道路二期工程,加大農村路網管護力度。完善城鎮管網體系,在密州、龍都、舜王、昌城、辛興普及管道燃氣供氣,其它鎮以瓶組撬裝站形式實現居住區集中供氣;繼續推進農村社區節能環保集中供暖;進一步理順城鄉供水體制,提升城鄉供水能力和質量;建成220千伏怡明變電站,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提高城鄉供電能力和農村低壓電網健康水平。

四是增強鎮(街)發展能力。全面落實擴權強鎮的各項措施,加強督查指導,確保把該放的權真正放下去,落到實處,用到好處,實現鎮(街)自主發展。加快區域重點鎮改革試點,加大政策和財税扶持力度,增強區域帶動能力。完善鎮(街)公共服務、投融資等平台建設,促進優勢資源向鎮域傾斜,實現鎮(街)自我發展。

(五)創新發展社區經濟。

一是突出發展現代農業。深化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強對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扶持引導,年內力爭新增濰坊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0家,流轉土地總量達到30萬畝,依法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到1000家。加快生態高效農業發展。以創建國家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和省現代農業示範區為契機,大力培育優質烤煙、花卉苗木、茶葉、瓜菜、特色果品、生豬、肉雞、特種動物等八大特色產業板塊,年內高效農業作物面積發展到70萬畝,種植基地擴大到16萬畝,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豬場達到300處,存欄量1萬隻以上的規模化肉雞飼養場達到700處,出欄特種動物900萬隻。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建設。圍繞發展精品農業,努力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年內新增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商標共30個以上;健全農產品質量檢測和追溯體系,實現農產品質量從商品到原材料的可追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突出抓好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和大型商品糧基地等重點項目,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積極實施農業科技普及工程,大力推廣玉米機收保護性耕作,年內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80%,農業科技入户率和良種良法配套率99%以上。

二是創新社區經濟發展模式。大力培育特色產業社區,以發展投資少、見效快、就業容量大的社區特色產業為目標,規劃建設農副產品加工區、骨幹企業配套生產區,改造提升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等服務業園區,做大社區產業規模和效益,推動社區經濟增效、居民增收。年內培育100個以上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骨幹社區。鼓勵社企合一,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和社區聯姻,實現企業產業資源與社區要素資源的統籌整合、集約配置,實現雙贏發展。支持社區聯合,發展規模生產,形成規模優勢。推動全民創業,圍繞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引導社區居民自主發展物業、醫療、養老、助殘等社區服務業和家政、維修、護理等家庭服務業,不斷滿足城鄉居民服務需求。

三是提升社區服務功能。提高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增強服務功能,完善長效運行機制,推進社區服務規範化、制度化、信息化。農村社區年內實現醫療衞生、人口計生、就業與培訓、社區警務、圖書閲覽、文體活動、日用品超市、農資超市、幼兒園、郵政通訊等“十項服務”全覆蓋。

四是推進農民聚合居住。加快農村社區聚合區建設,結合農村居民點土地綜合整治,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通過科學規劃引領、公共服務吸引、優惠政策引導、基礎設施配套、物業服務保障、生活環境改善,推進農民聚合居住。年內農村社區聚合居住區新建住房1.2萬户。

(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一是突出招商引資重點。突出大項目招商,依託五大產業集羣,充分挖掘優勢資源,加強項目包裝推介,強力推進大項目招商,努力引進、培育新的龍頭企業。突出高端產業招商,緊緊圍繞高端、新興產業領域上項目、引資金,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升全市經濟層次和水平。突出利用外資,進一步改善投資結構,全面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等辦法,吸引國際知名企業、境外金融機構、跨國公司等前來投資,加快境外上市融資和私募股權融資步伐。年內招商引資到位資金72億元以上,實現利用外資7000萬美元以上。

二是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強化專業招商,在組織好北京、上海、廣州、浙江等專題招商活動的同時,對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建立招商小分隊,實行“定向、定點、定人”專業招商,提高招商引資成功率。強化園區招商,使園區成為招商引資的主要載體,實現園區建設項目集約集羣發展。強化企業招商,加強政策引導,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利用自身資金、技術、品牌、市場等優勢,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強化以商招商,吸引更多外商前來投資。

三是完善招商引資激勵機制。建立更加科學的招商引資督查考核評價體系,把招商引資工作納入鎮(街)、部門的年度目標考核,明確年度任務指標和重點產業招商任務指標,跟進督查考核,定期通報,嚴格獎懲。加大對招商引資引薦人的獎勵力度,推動全民招商。

四是優化招商引資環境。修訂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認真清理行政審批項目,支持外來投資者來我市投資興業。加大軟環境監管力度,建立項目審批“綠色通道”,積極爭創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示範縣、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建立招商引資定期調度制度,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招商、規劃定點、手續報批、工程建設中的有關問題,促進項目儘快落地、建成投產。積極營造一流的政策環境、服務環境和人文環境,形成親商、安商、富商的社會氛圍。

(七)全面推進社會建設。

一是穩步提高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水平。推進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一體化,逐步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財政補助水平。穩定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健全五保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年內集中供養率保持在85%以上。完善以市社會福利中心為示範、以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為骨幹、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的養老服務網絡,啟動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探索建立城鄉一體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逐步統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高度關注弱勢羣體,統籌救助資源,提高救助水平;統一城鄉醫療救助政策和標準,推動城鄉醫療救助一體化。大力發展社會福利事業,紮實推進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

二是健全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完善市、鎮(街)、社區三級就業服務體系,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2.5萬人以上;適應企業用工需求,充分利用市外勞動力資源,全年招用外地勞動力2500人以上;發揮濰坊工商職業學院、濰坊技師學院諸城分院作用,創新培訓促進體系,加強校企合作,全年培訓各類技能人才1萬人以上。

三是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統籌城鄉師資配置,加大教育投入,高質量推進校舍安全工程建設,提高學校建設標準化水平,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發展差距。年內新建2所城區九年一貫制學校,完成城區和鎮(街)駐地國中、國小、幼兒園、農村社區幼兒園標準化建設;鎮(街)建成社區學院分院。規範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紮實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加快人民醫院綜合樓及消毒供應中心建設,健全以市人民醫院為龍頭、鎮(街)衞生院為樞紐、社區衞生服務機構為基礎的三級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努力打造區域醫療中心。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保障羣眾飲食用藥安全。加強人口計生基層管理和服務,嚴格利益導向政策和責任追究制度,穩定低生育水平。創新重點文化載體項目運營管理,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高水平辦好大舜文化節、國際燒烤節。發揮社區陣地作用,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擴大有線電視覆蓋面,加快數字電視整體轉換。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推動羣眾體育發展。進一步加強民兵預備役建設。

四是改進和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社會管理機制,統籌執法監管資源,全面實行網格化監管,把全市233個社區作為網格單元,將安全生產、社會穩定、城鄉管理、流動人口、生態環保等社會管理與服務重點工作納入網格化監管範圍,嚴格落實責任,加強信息化和分級動態管理,實現社會管理的無縫隙、全覆蓋。深入推進平安諸城建設,突出抓好安全生產,健全責任體系,加強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隱患排查整改,有效預防事故發生;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治安防控體系,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加強突出治安問題和治安混亂地區整治,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充分發揮鎮(街)綜治維穩中心和社區警務室、司法調解與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和調解員作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五是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依法搞好社區居委會選舉,健全完善社區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保障社區羣眾的自治權利。積極推進“六五”普法,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法律意識。深入推進“五五”依法治市工作,紮實開展依法專項治理,加快建設法治諸城。加強和改進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維護羣眾的合法權益。

(八)深化改革創新。

一是推進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深入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社區化發展改革試點工作,落實好濰坊市綜合配套改革任務,在農業經營體制改革、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金融服務體制和投融資體制改革、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10個重點方面實現新的突破。抓住國家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重大機遇,主動搞好對接,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二是深化農村林權和宅基地制度改革。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逐步建立森林資源保護和流轉、林權抵押貸款等機制,促進林業發展方式轉變。探索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和宅基地置換政策,建立有償取得和退出機制,促進農民聚合居住。

三是創新資源統籌機制。創新投融資機制,採取企業上市、發展新型金融機構、發行債券、激活民間資本等方式,擴大融資規模,力爭新增上市企業2家,發行10億元諸城市經濟開發投資公司企業債券。創新土地資源整合機制,搞好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試點工作,紮實開展省重點土地整治項目,盤活閒置和低效利用土地,搞好土地掛鈎置換,積極爭取點供土地指標,努力保障發展需要。創新人力資源開發機制,搞好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平台建設,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建立現有人才培訓機制,提高企業家羣體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層次和水平,為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九)更加註重強化財税工作。

一是創新財税體制機制。積極構建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科學發展的財税體制、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繼續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的開發性金融合作,在民生領域、產業集羣、資源整合等方面建立起長期戰略伙伴關係。建立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儘快形成規範舉債、合理融資、風險可控、運行高效的長效機制。

二是促進財源建設。注重發揮財政資金和政策的示範引導作用,在更高層次上推進現代財源建設。繼續鞏固壯大工業支柱財源,做大做強服務業優質高效財源,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後續財源,加快構建現代財源體系,促進財政經濟加快發展。

三是大力開源節流。搞好依法治税,加強税收徵管,強化納税服務,將經濟發展成果及時體現到財税收入上。依法拓寬財政增收渠道,搞好國有資產運營,盤活資產、提高效益,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努力探索科學有效的財政保障方式,不斷優化支出結構,厲行節約,勤儉辦一切事業,統籌資金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完善覆蓋所有政府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加大政府投資評審力度,切實提高政府投資效益。

(十)加強政府執行力建設。

一是改進作風,高效行政。推行一線工作法、項目化管理等措施,出實招、重實績、求實效。認真踐行黨的羣眾路線,全力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羣眾利益。加強公務員隊伍培訓和管理,嚴格落實工作目標責任制,堅持獎優、治庸、罰劣,提高抓落實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轉變職能,科學行政。規範完善政府運行機制,充分履行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現市、鎮(街)、社區網上聯網審批,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依法支持各類協會發展,鼓勵社區組織、民間組織和企業共同參與社會管理。

三是民主決策,規範行政。繼續完善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與聽證、合法性審查、決策評估等制度,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完善公眾參與政府決策的機制、程序和方法,廣泛吸納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切實把好事辦好辦實。推進政務公開,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是理順機制,依法行政。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規範自由裁量權標準,嚴格按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聽取社會各界意見,虛心接受輿論和公眾監督。

五是強化約束,廉潔行政。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領導幹部廉潔從政準則,加強源頭防腐,倡樹廉風正氣。強化權力制約和監督,堅持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抓好對領導幹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確保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深化廉政教育,建設廉政文化,引導各級幹部嚴格自律、拒腐防變。

各位代表,我們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依靠全市人民,振奮精神,鋭意進取,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為加快建設富裕和諧現代化強市、打造區域經濟文化消費中心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諸城市政府工作報告篇3

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全面完成16處校舍安全工程和125處城鄉中國小、46處社區幼兒園標準化建設,建成技工學校實訓中心、濰坊工商職業學院新校舍。

加強醫療衞生服務能力建設。改造提升8處鎮街衞生院。穩妥推進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爭創全國衞生應急示範市、全國衞生城市。

加強人口計生管理和服務。年內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7‰以內,合法生育率達到96%以上,爭創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示範市。

七、大力推進文化建設

繁榮文化事業。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兩公里文化服務圈”,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紮實推進文藝精品創作工程。 發展文化產業。制訂完善《諸城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濰水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和恐龍文化旅遊產業園、大舜文化園、常山民俗文化園、劉墉慄園、清明上河園“一區五園”建設。 培育文化品牌。舉辦20xx大舜文化節、國際燒烤美食節、中國(諸城)食品博覽會。爭創文化強省建設先進縣(市)。

八、推進社會管理服務創新完善網格化社會管理服務機制。以開展全國社會管理服務創新試點工作為動力,明確網格責任,細化標準要求,實現網格化管理服務全覆蓋強力推進安全生產監管。以創建國家安全生產標準化示範城市為總抓手,營造齊抓共管工作格局。完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生產考核獎懲機制,加強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專項整治,加大非法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加快市、鎮街、社區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 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紮實開展“六五”普法和“五五”依法治市工作,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認真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切實做好羣眾工作和信訪工作,深入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和輿情疏導,積極防範化解社會穩定風險。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間斷地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強化公共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努力建設平安諸城。

九、紮實做好財税工作充分發揮財政經濟的引領作用。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發揮財政槓桿撬動效應,調動社會投資的積極性,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培育優質高效的財源體系。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對工業支柱財源、服務業高效財源、戰略性新興產業後續財源的支持和培育,鞏固税基,壯大財源。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税費優惠政策,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財源體系。

突出抓好增收節支。強化綜合治税,完善徵管機制,提高徵管效率,加強協税護税,切實做到應收盡收。加強非税收入管理,挖掘增收潛力。科學審慎運籌調度,加強政府債務風險管理,確保財政資金鍊條安全。

努力提高財政支出效益。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嚴格財政資金監督,健全完善覆蓋政府性資金和財政運行過程的監督機制。規範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和監督,努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十、加大改革開放力度

深入推進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重點實施50個市級年度改革創新項目,全面完成試點任務。創新為民服務機制,年內完成60個城鄉社區服務中心改造提升。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改革。創新推進資源統籌。創新融資機制,擴大融資規模。年內新增上市企業2家;發行2支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債券,推動2家以上企業實現場外掛牌交易,融資30億元以上。優化人才保障機制,紮實推進“5121”計劃。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年內力爭引進高層次人才200名以上,培養技能型人才8000人以上。

努力擴大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招商引資任務目標。年內力爭利用外資7000萬美元。提高對外經貿質量,年內力爭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7億美元,新設境外企業10家。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要牢固樹立忠誠、服務、勤奮、廉潔的政府工作理念,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奮力創先爭優。要踐行為民宗旨、嚴格依法行政、堅持拼搏實幹、保持廉政本色,努力建設人民信任滿意的政府。

標籤: 諸城市 報告 政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kol0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