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東港市政府工作報告

東港市政府工作報告

東港市,為遼寧省轄縣級市,由丹東市代管。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東港市政府工作報告,希望對你有用!

東港市政府工作報告
東港市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東港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見。

一、“xx”時期工作回顧

“xx”是很不平凡的發展時期。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特別是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我省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面對困難和挑戰,在東港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省市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狠抓落實,攻堅克難,不斷創新,“xx”各項工作取得較好成效,成功躋身全國百強縣。

經濟總體保持健康平穩[1]。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6%,20xx年預計(下同)達到343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3.5%,20xx年達到11.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6%,五年累計完成投資751億元;外貿出口總額年均增長7.3%,20xx年達到6.7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8%,20xx年達到122.5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xx年達到13445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0xx年末達到361億元。

科技創新取得長足進步。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被確定為“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累計申報國家專利526項,實施技改項目195個,成立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4家。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6家。新建遼寧草莓科學技術研究院,成為全國唯一草莓專業科研機構。生產高新技術產品規模以上企業達32户,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年均增長9%。

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建佰山木業、釜鼎鑄造等一批億元以上工業項目,食品加工、紡織服裝、裝備製造、醫藥化工等主導產業進一步做強。獲批成為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被國家認定為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創建試點單位,海洋牧場示範區列入國家級示範區,獲得“國家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稱號。糧食生產連續五年大豐收,水稻生產在全省率先實現全程機械化。新建及改擴建設施農業園區16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524家,家庭農場達到258家。“五大農產品地理標誌[2]”品牌建設取得實效。搭建特色電商運營平台,全面推進電商經濟發展,被國家批准為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試點縣。臨港物流園區和中心商貿區被評為省級服務業集聚區。海鮮文化、濕地觀鳥等旅遊資源開發加快,北黃海温泉小鎮建設初具規模,獐島村榮獲“中國最美休閒鄉村”稱號。

各項改革舉措穩步落實。制定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轉變職能簡政放權的意見》,調整行政職權271項。推行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公開行政權力1924項,辦理時限總體縮短三分之二。市直部門預決算信息全面公開。推進行政和事業單位改革,整合成立市場監督管理局、衞生和計生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農產品質量監測檢驗中心。完成“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落實涉企執法檢查“雙隨機[3]”制度。户籍管理制度、醫療衞生體制、教育資源均等化等方面的改革不斷深化。

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高。與馬達加斯加多凡堡市、韓國木浦市締結友好合作夥伴關係。全市在冊外資企業達到121家,各類出口企業突破200家,與57個國家(地區)開展貿易往來。設立境外企業和機構15家,有3家公司成為首批開展出境加工試點業務企業。東港電子商務產業園和網貿國際電商創業平台兩大跨境電商平台投入運營。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食品(草莓、貝類)質量安全示範區。大台子口岸升級改造持續推進。丹東港客貨航線增加到75個國家(地區)93個港口。口岸管理相關部門開展以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為主旨的大通關建設,通關效率和貿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

城鄉面貌呈現嶄新姿態。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制定完成。西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北區站前組團開發開始實施,城市建成區面積達31.7平方公里。大東溝水系生態景觀帶、人民路大橋、聞水橋、市政幹道改擴建、城市自來水供水系統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相繼竣工。全面實施集中供熱,取代大中型燃煤鍋爐153台,集中供熱面積達到750萬平方米。對201國道東港至椅圈段進行拓寬改造,新建三條海防路連接線,農村新增黑色路面495公里。實施了高標準基本農田、水利蓄灌排保等一批基礎設施工程,境內35座水庫全部完成除險加固。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進“五化四場[4]”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前陽鎮被確定為全國城鎮化綜合試點鎮。丹通、丹海高速和沈丹高鐵、丹大快鐵相繼開通,空港、海港航線增加,對外交通條件發生明顯改觀。

民生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7.18萬人。城市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比20xx年分別提高58.7%和110%。全市各類養老機構總數達到22個。實現實名制就業5.7萬人,普惠制就業培訓5000人次。成功創建省級優秀創業型縣區。改造老舊小區89萬平方米,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2337套。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全部完成,解決13.7萬人飲水安全問題。累計投入少數民族發展資金6100萬元。新建職業教育中心。實施了中國小標準化學校建設,新建改建幼兒園和學校9所,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通過國家驗收。完成市中醫院異地新建並投入使用,啟動市中心醫院異地擴建,組建鄉鎮衞生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6家。民間藝術節、“送文化下鄉”服務活動深入開展,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及骨幹環網雙向化改造完成。前陽古人洞、後窪遺址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山工程”“藍天工程”“碧水工程”效果顯著,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等一批重點工程建成,關閉一批造紙廠、魚粉廠等污染企業,提前兩年完成省“xx”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二級以上天氣年均達到350天,飲用水源地水質達到Ⅱ類標準。

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完成“六五”普法任務。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強化領導大接訪、網上辦理,羣眾訴求得到快速回應,特別是積極穩妥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沿海養殖場地發包等影響面較大的社會矛盾糾紛。推行治安狀況預警機制和多警聯動機制,加大以“天網”工程為重點的技防投入,開展“禁毒會戰”“打黑除惡”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保持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強化重點領域專項治理和隱患排查,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建立健全市場和食品藥品監管體系,營造規範有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及時妥善處置極端天氣、公共衞生安全、邊海防等應急突發事件。着重推進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等重點領域誠信建設進一步加快。深入開展“四城聯創”“四德建設”活動,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省級平安市創建實現“十一連冠”,全國雙擁工作實現“三連冠”,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縣(市)”“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示範縣(區)”稱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

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紮實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等各項要求,精簡會議文件、減少公務接待、清理超標超配公車、嚴禁公款吃喝、清理整改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努力糾正“四風”問題,“三公”經費逐年大幅下降,為民務實清廉政府建設步伐加快。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加大對各級決策部署督察檢查力度,政府公信力、執行力進一步增強。堅持向市委會彙報工作制度,堅決執行人大及其會決議,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兩代表一委員”的建議提案。全面深化“五大系統[5]”建設,權力運行更加透明。

各位代表,20xx年是“xx”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奠基之年。我們突出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全力以赴穩增長。以“項目落實年”為抓手,開展項目拉練活動,現場辦公解決實際問題,狠抓項目落地開工投產。圍繞國家省市穩增長舉措,先期啟動一批重點建設項目。立足新興產業和臨港產業等領域,通過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完成千萬元以上籤約項目30個。組織召開食品加工、機械製造等四大行業企業家座談會,開展“進千企解難題促發展”活動,解決企業發展困難1171件。落實鼓勵出口政策,帶領企業參加國際展會、拓展海外市場,外貿出口額保持平穩增長。加快培育信息、養老、健康、熱點商品等新消費需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高。

突出重點調結構。鼓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實施技改項目20個,開發出省級“專精特新”產品技術2項。藉助港口優勢大力發展臨港產業,出口加工、現代物流、港航服務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縣鄉村土地流轉試點平台建成,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市場化流轉,特色農業逐步邁向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推動“一鎮一品”升級壯大,引導農户主動適應市場變化、滿足市場需求。出台實施《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指導意見》,一批電子商務平台建成運營。爭取落實上級資金和政策,支持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快速發展。

多措並舉防風險。努力提高税收質量,涉土税收和非税收入佔比大幅下降。依規開展地方債務置換,節省資金使用成本2.2億元,償還到期債務7.4億元。協調國開行為中小企業融資15億元,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信貸額突破232億元,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出台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優惠政策,積極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加大養老保險擴面徵繳力度,多方籌集資金保障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堅定不移惠民生。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堅持民生投入力度不減,努力兑現民生承諾。投入資金28.8億元落實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衞生、教科文體、生態建設、住房保障等一大批民生實事,佔全年財政總支出65.9%。制定下發《扶貧攻堅工作方案》,科級以上幹部與299户對口幫扶對象完成對接,安排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等20個項目向貧困村延伸,貧困人口減少到338人。

集思廣益謀新篇。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充分依託浙江大學智慧,廣泛採納社會各界意見,創新編制“十三五”規劃。統籌編制環保、土地、鄉鎮等單項發展規劃,形成30個行業產業規劃和19個區域性規劃,各項規劃實現有效銜接、科學配套。建立重大項目庫、重大工程庫和重大政策庫,策劃和儲備項目工程政策154個,一批重點項目成功擠進國家省市“十三五”規劃大盤子。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東港綜合實力提升較快、城鄉面貌變化明顯、廣大人民受益頗多、幹部羣眾改革創新意識增強的五年。五年來所有成績的取得,都得益於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得益於市人大、市政協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的大力支持,得益於中省市部門的鼎力幫助,得益於駐港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的有力保障,得益於全市人民的辛勤工作和勞動。在此,我謹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全體市民,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東港建設和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海內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總結過去的工作,我們清醒地看到當前面臨的困難,同時也發現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企業面臨市場、融資、人才等要素瓶頸制約,實體經濟發展困難;二是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社會養老保險收支平衡壓力增大;三是農村居住條件、公共設施和環境衞生總體水平不高,生態文明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快;四是部分民生實事進展緩慢,公共事業服務有待完善;五是少數幹部缺乏擔當意識,工作效率低,服務意識差,執行力不夠。我們將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三五”時期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各位代表,“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儘管諸多矛盾顯現、風險隱患增多,但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就東港而言,我們正面對着國家“一帶一路”、遼寧新一輪振興、丹東沿邊開發開放等國家重大戰略提供的歷史機遇,正置身於遼蒙歐大通道、中韓自貿區、中朝邊民互市貿易區、東北東部地區、瀋陽大連丹東金三角等經濟重點區域之中。我們必須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繼續集中力量發展東港、建設東港,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十三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屆五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要求,牢固樹立和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四個着力”為重點,強化創新、改革、市場、開放驅動,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進程,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建設“文明幸福魅力”新東港,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到20xx年比20xx年翻一番;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到20xx年比20xx年翻一番。

——着力建設現代化開放型港口城市。依託臨港沿邊的區位優勢,有效利用域內域外兩種資源,搭建中韓、中朝自由貿易平台,大力發展臨港產業,提升傳統主導產業,促進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統籌謀劃重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交通、市政、信息網絡等工程建設,不斷提高發展承載力,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實現城市與港口協同融合發展。

——着力建設市場化創新型城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動社會事業和社會治理等重點領域改革,充分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營造創新創業良好環境,強化市場主體自主創新創業地位,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着力建設統籌化協調型城市。科學規劃城鄉發展空間佈局,推動產業與城鎮融合發展,推進農民就地就近城鎮化、市民化。大力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加大對中北部鄉鎮基礎設施投入,積極扶持少數民族鎮村特色建設和致富產業發展,統籌推進城鄉、區域、社會、各民族協調發展。

——着力建設綠色化生態友好型城市。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美麗城鄉建設,打造依山濱海新生態,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人居佳地。

——着力建設文明化共享型城市。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創新社會管理機制,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提高公共產品與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讓人民羣眾在共建共享中提升獲得感。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地區特色文化和城市精神,增強市民的責任感、歸屬感和自豪感。

我們堅信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到“十三五”末期,東港的經濟發展質量必將大幅提升,東港的社會事業必將大幅進步,東港的綜合實力必將實現質的飛躍。

三、20xx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xx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左右,外貿出口額增長5%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為實現上述目標和任務,我們着重做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推動供需兩側發力,保持經濟穩步增長。

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着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開展招商引資,突出新興產業招商、產業鏈招商,力爭引進綠色環保、帶動力強的超億元項目5個,推進30個重點項目簽約落地。強化領導包扶項目責任,加大跟蹤督察考核力度,爭取78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按時開復工。重點推進日升幸福之家等養老服務項目、媽祖廣場等文化項目、龍山體育公園等體育項目、濕地觀鳥公園等旅遊項目的建設,促進供給側項目建設全面發力。

積極滿足新消費需求。打造東港特色海鮮美食街。引進20個一線時尚品牌入駐。鼓勵企業舉辦汽車展銷活動。支持沿街商鋪、大型商場延長夜間營業時間,推動“夜經濟”快速發展。加大政府採購廉租房和回遷安置房力度,出台獎勵政策刺激改善型住房消費,激發新市民、外地人購房需求,加快房地產去庫存。新增民營進口企業10家,增加國際高精尖產品進口。推動本地農產品、工業製成品走高端精品路線,主動適應新消費市場。

全面提升外經貿水平。鼓勵優秀企業“走出去”,支持企業進行境外投資和併購。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重點展會,開拓東歐、南美等新興市場。籌劃成立歐盟出口產品協會,增強東港海產品出口整體競爭力。兑現上級鼓勵擴大出口政策,制定本地出口獎勵辦法,出口超500萬美元企業達30家。申請建設中朝互市貿易區,擴大與朝鮮、韓國政商界交流互動,提高雙邊經貿合作質量。

(二)突出改革創新驅動,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深入落實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推動行政服務中心整合,根據服務事項設置服務專區,聯合辦公、並聯審批。推動各部門網上受理、辦理、監管一條龍服務,做到全透明可核查,讓信息多跑路、羣眾少跑腿。實施項目審批限時辦結、建設進度在線備案、監管結果月度報告制度,設立“異常信用記錄”和“黑名單”,為守法誠信者開設服務快速通道,對違法失信者採取聯合懲戒措施。積極申報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試點縣市。完成不動產登記局和登記中心組建與職能整合。推進環保督察、農村教育、公立醫院、科技體制、户籍登記等方面改革,使之更加適應經濟發展需要。

激發科技創新潛力。引領企業與高等院校、北上廣高新技術園區、國內外研發機構擴大交流合作,圍繞產業發展需求,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出台有效政策,鼓勵企業引進優秀人才。發揮院士專家工作站效能,加強科研和生產一線專業技術人員培養。落實上級專項扶持政策,激發企業自主創新活力,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設立科技項目資源庫,推動30項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引進10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駐東港科技孵化示範基地。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增長15%。

(三)科學發展三次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增強產業集羣實力。籌建工業企業行業協會。着手拉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淘汰落後產能,抓好機械裝備製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集羣發展。實施五星再製造、液力石油開採裝備等重點項目,促進富安銅業銅陽極板項目早日達產。理順再生資源產業園管理體制,完成城市礦產示範服務基地建設中期評估驗收。全面打造以醫創藥業等企業為骨幹的醫藥化工產業集羣,以東大貨運等企業為骨幹的物流產業集羣,以銘笙紙業等企業為骨幹的造紙產業集羣,以木材產業園為載體的木材產業集羣,推動新興產業集羣發展壯大。

抓好特色農業發展。加快國家農業現代示範區建設。大力推廣國家級農業技術,推動農業生產邁向智能化。實施東港綠色水稻種植基地等一批農業項目。打造長山糧食倉儲、加工、銷售集散地。辦好第十二屆中國草莓文化節。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10萬畝,創建國家級水稻萬畝高產示範片12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力爭通過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考核驗收。組建遼寧東港米業(集團)公司,強化營銷策略和手段,加強生產加工過程管理,將東港大米打造成為綠色、高端、小眾商品。加快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積極發展休閒漁業,着力叫響“東港海鮮”品牌。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電子商務、商貿流通、健康養老、旅遊休閒等新興產業。加快建設淘寶東港特色館、淘浪東港、網貿國際等電商平台。推進中國網庫全國草莓B2B電商交易平台建設,爭取草莓產業在東港實現“買全國、賣全國、賣世界”。實施縣鄉村三級電商上行下行網鏈工程,逐步解決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問題。開工建設前陽商貿城。推進東港、前陽兩大物流產業園建設。加大對養老產業扶持力度,興建一批社會養老服務機構。整合海洋温泉、海鮮美食、海島濕地、鄉村溝域、歷史文化等資源,科學編制東港旅遊發展規劃。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升旅遊服務水平,開發特色旅遊產品,做好“海鮮節”“觀鳥節”等綜合性活動,年接待遊客數量保持持續增長。

(四)推進城港融合發展,培育壯大臨港經濟。

構建城港聯動發展格局。積極與丹東港集團各項規劃有效銜接,建立定期溝通機制、招商聯動機制和社會事業互助機制,探索創建互助互補式港口與城市發展新模式。支持丹東港發展綠色高效種植養殖業、現代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和建設臨港木材產業園。為臨港工業企業提供各種配套服務,協助建設港口物流產業園,促進港航服務業提速發展。

加快涉港項目建設步伐。全力推動甲午海戰博物館、中心漁港、港航服務區、疏港高速公路等重大項目,力爭年內取得實質性進展。支持丹東港集團投身慈善和公益事業,積極籌備九年一貫制學校、友好跨線橋、城市第二水源和東疏港路等城港共建項目,爭取年內具備開工條件。

(五)統籌城鄉建設管理,優化人居環境。

提高城市宜居品質。研究劃定十年城市發展邊界,啟動盤活存量建設用地三年行動計劃,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開發棚户區、城中村。嚴格規範徵地動遷和基本建設程序。繼續開展違法用地、違法建設專項整治。重點推進中學街一路兩橋和海關北路新建、迎賓中大街拓改、站前組團開發等重點工程,擴大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謀劃建設城市備用調峯熱源,改善主幹熱網安全狀況,依法推進集中供熱特許經營權授予工作。按照“業主為主、政府補貼”原則,繼續抓好老舊小區改造。實施背街小巷靚化、排水管網清淤、城市廣告雕塑新建等創建文明城市系列工程。完成大東溝水質提升綜合項目和海防堤重建工程前期工作。擴展大數據應用領域,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優先發展公交事業,倡導綠色低碳環保出行。科學規劃停車場,合理配置充電樁,實施城市暢通工程。依法整治機動三輪車非法營運、馬路市場、店外經營、噪音擾民等行為,全面整頓客運站周邊和校園門口秩序。提高城市美化、亮化、淨化、綠化水平,讓城市更加有韻味、有魅力。

推進宜居鄉村建設。鼓勵中心鄉鎮加快房地產開發。全力推進全國城鎮化綜合試點鎮(前陽鎮)建設。保障丹大高速前陽互通立交引線工程、丹大快鐵前陽編組站跨線橋工程順利實施。協調實施浪東線亮化工程。啟動鳳東線新建公路項目。完成濱海公路、東邊線等60公里路面中修。大中修鎮村公路90公里,整修田間作業道路100公里。開工建設北井子、椅圈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馬家店文化廣場等移民工程10項。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工作,推進“五化四場”建設。治理農村畜禽養殖污染,健全農村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北井子等中心鎮開工建設污水處理廠(站)。環境保護投入資金增長5%,着力整治環境污染問題,堅決保護好青山綠水。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發展成果共享。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加快市中心醫院施工進度,全面推進村級衞生所(室)標準化建設,基本藥物制度向村級延伸。鞏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成果。實施小甸子鎮中心國小、大東國小、東港二幼等翻建改建工程。按期完成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改造工程並免費向社會開放,深入開展“全民閲讀”活動。邀請省內外文化名家來東港講座交流。舉辦第20屆民間藝術節和農村業餘文藝調演。繼續實施少數民族“百鄉萬户”惠民工程,推動少數民族地區快速發展。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政策。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户供養標準。加強省級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實施創業引領計劃、就業見習計劃、“三支一扶[6]”計劃,認真做好20xx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用好小額貸款政策,完成自主創業500人。充分利用上級政策,抓好養老保險擴面徵繳工作,保障基金帳户平穩運行。使用失業保險基金支持企業穩定崗位,對不裁員、少裁員參保企業給予補貼。

打贏扶貧脱貧攻堅戰。規範認定貧困人口數量。繼續以黑溝鎮東土城村、小甸子鎮西上坡村為主戰場,兼顧其他地區貧困人口,實施“五個一批”工程,紮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脱貧。落實科級幹部點對點包扶、基礎設施項目傾斜、社會力量參與等措施,增加貧困家庭收入,改善貧困村面貌,壯大村集體經濟,到20xx年底率先實現貧困人口徹底脱貧。

(七)開源節流多方融資,提升資金保障能力。

加強財源建設保障基本支出。鞏固和壯大既有税源,培育和挖掘新税源,保持財政收入可持續性增長。加大税收徵管力度,通過不斷提高徵管水平,確保應收盡收和年初預期收入任務完成。增強財政預算約束力,堅決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長。爭取利用地方債券置換政府存量債務,降低融資成本。切實提高財政收支管理水平,增強政府可用資金實力。

積極籌措資金支持重點項目。加強對政府部門爭取上級資金考核,規範各類專項資金申請申報使用撥付程序。按國家規定從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社會事業等領域篩選項目,開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PPP)試點,吸納社會資金參與項目建設。設立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與國家、省對口基金相銜接,支持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引進金融保險機構入駐東港,促進小額貸款公司加速發展,豐富域內金融產品種類,支持金融擔保機構為前景好、有潛力的項目提供融資服務。

(八)創新社會管理和服務,構建和諧平安東港。

堅守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紅線。強化政府的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嚴格落實企業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對涉氨製冷、民用燃氣、礦山、校車、人員密集場所等領域檢查力度,確保安全生產平穩。創建“食品安全應急管理示範縣”和“食品安全放心縣”。籌備建設市食品檢測中心。發揮各級食藥監督協管員作用,從快從重打擊取締黑作坊、黑窩點,依法依規清理整頓學生“小飯桌”,確保人民羣眾飲食用藥安全。強化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健全極端天氣下城鄉道路交通安全應急響應機制,增強應對突發事件和抗風險的能力。

維護邊海防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加強邊海防管控,提升法治和科技管邊水平,嚴厲打擊“三無”船隻和非法越入敏感水域捕撈行為。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擴大視頻監控網絡覆蓋面,依託4G無線專網建設移動執法信息系統。大力推進警力下沉,提高街面見警頻率和出警效率,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嚴密防範和懲治暴力恐怖、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依法規範信訪秩序,堅持信訪接待日、領導包案等工作制度,提高信訪和網上投訴案件辦結質量,妥善解決人民羣眾來信來訪問題。

(九)強化政府自身建設,提高執行力和公信力。

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強化“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加大督察考核整治力度,堅決查處懶政怠政行為,積極建設勤政型政府。

切實增強法治意識。嚴格執行人大及其會的決議決定,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輿論監督,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依法依規決策,於法有據行使權力、履行義務,積極建設法治型政府。

切實增強為民意識。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羣眾辦事創業的通知》,堅決破除“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障礙,讓羣眾好辦事,為羣眾辦好事,積極建設服務型政府。

切實增強廉潔意識。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加強工程招投標、政府採購、土地出讓、項目規劃審批等重點領域的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社會監督,堅持不懈糾正“四風”,真正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積極建設廉潔型政府。

各位代表,苦寒釀梅香,實幹鑄輝煌。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鋭意進取,夙夜在公謀發展,踏石留印抓落實,為建設“文明幸福魅力”新東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東港市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我代表東港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裏,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會、市政協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應對“三期疊加[1]”的複雜局面,着力抓好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發展等各項工作任務,保持了經濟穩中有進、社會和諧穩定。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20億元(含大孤山經濟區),增長6%(按可比價計算);固定資產投資177.5億元,增長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7億元,下降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6億元,增長12%;外貿出口總額6.6億美元,增長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0元,增長9.7%。

(一)經濟運行保持平穩態勢

工業企穩回暖。工業用電量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落實企業扶持政策,完成技改項目50個。75户企業位列“三百企業工程[2]”名單,15户企業新獲表彰。新增規模以上企業8户,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5户。再生資源產業園進口廢物圈區管理通過國家級驗收。食品加工、機械裝備製造、紡織服裝、再生資源等四大產業集羣完成規模產值290億元。

農業現代化步伐穩健。糧食總產量達到52.5萬噸,實現“四連豐”,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稱號。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草莓、貝類)質量安全示範區。水產品總產量31萬噸,產量及出口創匯連續多年位列全省第二位。創建水稻萬畝高產示範片15個。新增經濟林1.6萬畝。建設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場11處。農業示範園區、專業合作示範社、家庭農場、產業化龍頭企業在數量和帶動作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升。黑溝雙增法系種豬繁育項目填補東北地區空白。高標準基本農田、灌區改造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資金達2.6億元,發放各類涉農補貼資金1.3億元。

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服務業增加值實現205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1.2個百分點。東港中心商貿流通集聚區成為省級服務業集聚區,新建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台。成功舉辦觀鳥節、海鮮文化節,海島遊、鄉村遊、賞花遊等特色旅遊項目持續火爆,遊客接待量增長15%,再創歷史新高。新增旅遊專業村4個,獐島村榮獲“全國五星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稱號。東北亞商貿城、北黃海温泉度假村、鴨綠江濕地國際觀鳥園等商貿旅遊項目順利推進。

(二)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項目建設紮實推進。完成項目土地供應165.5公頃,落實項目建設貸款21.3億元。千萬元以上在建項目178個,實施佰山木業二期、佳地二期等超10億元項目11個,錦都食品、德潤建材等19個省市重點項目[3]進展順利。宏達製藥、恆通燃氣等一批項目相繼竣工投產。科技孵化示範基地一期建成廠房26萬平方米,引進工業企業7家。

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引進落實丹東域外內資11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8000萬美元。水產品出口基地上升為國家基地。建立貿易關係的國家和地區擴大到43個,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突破200家。組織外貿出口企業參加國際知名展會,新增訂單20xx萬美元。着力落實出口退税政策,增強外貿企業競爭能力。到境外投資企業增加到13家,投資額達到1.3億美元。大台子口岸升級改造持續推進。丹東港客貨航線增加到75個國家和地區的93個港口。

財政金融運行平穩。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和國家税制政策調整的影響,致力提高財税收入質量,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穩居全省縣(市)前列。加強預算項目庫制度建設,合理安排預算支出,保證重點社會項目資金需要,完成民生事業支出28億元。廣發銀行正式入駐運營,新開業小額貸款公司3家。擔保公司在保責任總額16.9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餘額達到217.7億元,較年初增加46.3億元,增長27%。

科技創新實力增強。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各1家,規模以上科技型企業增加到66家,全年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同比增長19%。新成立雙增海洋食品工程技術院士專家工作站,全市院士專家工作站達到5家,居全省縣(市)首位。榮獲“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範城市創建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東北三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市)。被確定為“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4]”。

(三)城鄉面貌明顯改善

城鄉環境持續優化。完善大東溝水系生態景觀帶公共設施建設,城市公園功能得到提升。推進迎賓西大街、青年北路等道路改造。實施城區7條道路亮化工程,路燈照明實現智能化管理。改造老舊小區6個,綠化無物業小區16個。改造城市棚户區6.8萬平方米,完成310棟樓的垃圾道封堵工作。城鄉結合部和濱海西區均納入城市環境衞生一級管理。集中供熱覆蓋率達到96.5%,集中供氣達到1.8萬户。開展“雙違[5]”專項整治活動,取締橋南、新興路佔道小市場。加強“美麗鄉村”建設,為133個行政村安裝太陽能路燈20xx盞,向162個行政村投入3000多萬元治理環境衞生,完成水廁入户4550户。海防公路連接線、大盤線、東邊線以及123條農村公路“一事一議”的新建、維修工程全部完成,鶴大線(北井子至椅圈段)改擴建前期工作順利推進。前陽鎮、北井子鎮列入全國重點建設鎮行列。

生態環境持續改觀。省級環保模範城創建有序推進。落實“藍天工程”承諾,完善大氣質量監測預警體系,提高城市空氣顆粒物污染防治水平,二級以上天氣達到343天。全面治理魚粉廠等異味污染企業,依法關停小造紙廠9家。前陽污水處理廠完成改造,日處理污水能力達到1萬噸。推進“青山工程”,完成100畝閉坑礦、30公里圍欄生態治理。建立水源環境評估數據採集系統,水源地環境得到重點保護。

(四)社會建設取得實效

社會事業穩步推進。公辦幼兒園、標準化學校建設順利推進,高質量完成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成功創建省體育藝術教育示範縣。公立醫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64家村衞生所開通新農合門診統籌業務,新農合支付各類補償資金1.74億元,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提高到96.9%。實現實名制就業1.2萬人,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完成城鄉低保對象的重新核查認定,全面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標準。養老保險擴面工作成效顯著,徵繳養老保險統籌基金5.33億元,退休職工養老金提高10%。完成1071户農村危房改造、50套廉租住房建設任務。實施了南崗頭慘案紀念館改建工程和後窪遺址道路整修工程。開展第xx屆民間藝術節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動,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全國文化先進縣”稱號。加強“四德”建設[6],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明顯,獲得“全國青少年法制教育示範市”稱號。開展“六打六治[7]”專項行動,加強海上漁業生產管理,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現代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社會治安呈現良好態勢。建立和推行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強化矛盾糾紛縣鄉村三級排查調處工作,加大信訪案件辦理力度,拖欠農民工工資等一批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及時化解和妥善處置。第九屆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進展順利,提高村組織辦公經費和村幹部補助補貼,基層組織維護社會穩定和服務羣眾能力有了新的提升。連續十年被評為省級“平安市”。

(五)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

積極落實各項改革。推進政府機構改革,組建市場監督管理局、衞生計生局和農產品質量監測檢驗中心,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建成運行。承接、下放、調整行政職權108項,規範、核定、公開行政審批事項1160項。實現了市直部門預決算信息全面公開,鄉鎮預算編制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試點工作紮實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化、户籍管理制度、醫療衞生體制、教育資源均等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等改革工作進展順利,公共服務環境日趨公平。

積極推進依法行政。自覺接受市委領導、市人大法律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嚴格落實定期向市委會彙報工作制度、重大事項向市人大會報告和送審制度、主要工作事項向市政協通報和協商制度。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視察28次,認真落實整改意見和建議。辦理人大代表建議88件、政協委員提案80件,辦復率和滿意率達100%。

積極轉變工作作風。以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總抓手,重點實施“八項民生工程”,積極開展“接地氣、解難題、轉作風”活動和糾正“四風”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三公”經費[8]下降24%。清理整改黨政機關辦公用房,騰退辦公用房1.3萬平方米。認真受理羣眾來信、來電、來訪和網上訴求,民心網訴求辦結工作位於全省前列。

審計、應急、外事、打私、民族宗教、史志、物價、老齡、地震、婦女兒童、殘聯、雙擁等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孤山鎮、菩薩廟鎮、黃土坎鎮、海洋紅農場、黃土坎農場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全面進步,為東港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各位代表:東港經濟綜合實力和區域競爭力明顯提升,已躍居全國百強縣第49位。取得這樣的成績,得益於市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向中、省、丹東市駐港單位幹部職工,向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駐港官兵,向社會各階層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過去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個別民生工程受多種因素制約,沒有全部如期完成;二是缺少牽動力大的項目,一些項目受要素制約進展不快;三是實體經濟投入不足,高端和實用人才缺乏,企業轉型升級緩慢;四是財税收入增速放緩,剛性支出逐年增加,財政運行壓力較大;五是政府效能和依法執政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努力加以解決。

二、20xx年工作安排

當前,國家經濟發展進入中高速增長新常態,經濟發展動力、經濟結構、經濟發展方式正發生劇烈深刻的變化,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同時,隨着東北振興戰略開始實施,丹東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即將設立,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國深入推進,東港將迎來新一輪重大發展機遇。

20xx年政府工作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市五屆四次黨代會精神,主動適應新常態,把握機遇,穩中求進,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深化改革、依法治市,堅持科學發展、創新升級,堅持工業強市、以港興市,穩步推動城鄉均衡發展,不斷增加人民生活福祉,努力實現東港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全市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外貿出口額增長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

20xx年重點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增強重要支撐,提升區域競爭優勢

強化科學規劃支撐。按照彰顯東港特色、反映時代特點的原則,合理確定發展目標,科學創新編制“十三五”規劃。儘快啟動“十三五”項目庫編制工作,包裝報批重點民生、基礎設施、新興產業等重大項目。統籌編制旅遊、水利、交通、環保、土地等單項發展規劃,保證多項規劃有效銜接、科學配套。完成城市總體規劃綱要報批,加大規劃執行力度,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和一貫性。

強化港口支撐。樹立藍色經濟理念,加強與港口發展規劃銜接,提高與涉港臨港重大項目的對接精準度,形成城港相依共生的新型合作發展關係。支持丹東港加快港口投資建設,積極為疏港高速公路建設做好服務,力促中心漁港、甲午海戰博物館、大東港綜合服務區等項目早日開工建設。以港口經濟促進海洋經濟,積極構建臨港工業和港航服務體系,不斷加速城市和港口全面融合發展。重點培育臨港工業龍頭企業,着力發掘有潛能的臨港服務業項目,帶動整個臨港產業發展壯大。

強化科技創新支撐。積極爭取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科技扶持項目,全面推進各級科技重點項目建設。做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增建工作。鼓勵企業引進先進技術、高端人才、高科技項目,發揮各類科技平台作用,為產業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匯聚多方力量組建科技銀行,開展知識產權資質抵押貸款業務,引導高新技術類企業到省股權交易中心“科技板”掛牌,實現科技投入多元化。

強化財政金融支撐。探索運用新型融資方式,推廣使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提高城市發展的資金保障實力。積極擴大財税來源,加強財政收入組織調度,提高財税收入質量,增加政府可支配財力。研究編制三年滾動財政規劃,嚴格執行財政預算,切實保障民生等社會事業支出。加強政府債務監管,建立良性償債制度。按照佈局規劃、政策研究、分類上行、固化實施的思路,爭取落實各級各類專項資金20億元。推動村鎮銀行增設網點,引進遼陽銀行等金融機構入駐東港。擴大金融產品種類,鼓勵銀行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向實體經濟傾斜,全年新增貸款30億元。

(二)抓住關鍵切入點,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積極推進改革。認真謀劃20xx—20xx年重要改革措施,穩妥落實上級各項改革任務,承接好下放的行政審批權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精簡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落實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完成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整合行政執法力量,推動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完成辦公用房、公車改革任務。加快衞生體制、財政體制、土地收儲制度等方面改革。

擴大對外開放。全面實施沿邊開發開放戰略規劃,用活用好優惠政策,重點加強對韓、日、朝合作。依託中韓自由貿易區平台,鼓勵企業擴大與韓國經貿往來。加快大台子口岸建設,做好中朝互市貿易區和綜合保税區規劃、申報工作。爭取為外籍商務、勞務人員出入境提供便利,簡化邊貿進出口貨物通關手續,提高邊境地區人員經貿活躍度。組織企業參加國際知名展會,鼓勵企業到境外投資。切實做好水產品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擴大水產品出口規模,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強化項目建設。重點謀劃、包裝、儲備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拉動作用強的重大項目。務實高效開展招商活動,集中力量引進龍頭項目和高端項目,特別是攀枝花鋼城集團鈦管材、福建贏磊石材深加工等重大項目,要有所突破。加強項目要素保障,破解項目建設瓶頸,形成簽約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的梯次格局。完善項目跟蹤考核制度,落實領導包扶重點項目責任制。優化項目建設軟環境,實行並聯式審批、一站式服務,提高項目辦理效率。合理運用土地政策,爭取項目與指標供需一致。引導信貸資金向重點項目傾斜,解決項目單位融資難題。

(三)推動產業升級,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

扶持工業轉型發展。提高東港、前陽開發區及各鄉鎮工業園區的承載力,重點發展食品加工、機械裝備製造、紡織服裝、醫藥化工等產業。做好工業企業運行監測分析,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幫扶一批重點企業、小微企業、高成長型企業快速提升,發揮好以點帶面的示範作用。引導生產類工業企業適應出口和內銷市場雙向調整的新變化,加大創新投入,升級關鍵技術,實施品牌戰略,提高核心競爭力。推動日牽物流週轉箱等新建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澳鎂新材阻燃劑等續建項目建設進程,推進成泰食品、鵬宇高科鈦業等項目建成投產。強化再生資源產業園運營管理,吸引同類產業向園區聚集。完善科技孵化示範基地建設,積極引進符合產業定位的優質項目,擴大基地一期入駐投產企業的數量,凸顯工業地產項目在丹東地區示範引領效應。

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規模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持續做大做強五大農業主導產業。繼續抓好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創建國家級水稻萬畝高產示範片10個以上。爭取北糧南運物流節點項目落户東港、糧食產業園區建設初具規模。提升“東港大米”等五大地理標誌產品品牌價值。鞏固“全國草莓第一縣”地位。推廣水產養殖新品種,強化海域使用管理,保護和涵養近海資源,促進現代漁業健康發展。抓好農業重點工程建設,新增高標準基本農田10萬畝,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和保護工作。繼續推進千萬畝經濟林工程建設。切實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科學規劃建設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場。鼓勵支持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健康快速發展。鞏固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成果,積極爭創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完善土地流轉交易平台,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整合涉農資金支持建設農業示範園區,引導社會資金建設農業休閒觀光產業園,提升農業產業層次。

推動現代服務業大發展。爭取東港納入全國商貿流通體制改革和發展試點城市行列。引導行業重點企業申報創建省級服務業領軍企業。建設東北東部鐵路(前陽)物流集散中心、汽貿商貿物流園區。提高市場規模化、專業化水平,重點抓好黃海水產品、七方農產品、東港特色農產品等市場的運行與建設。鼓勵房地產企業豐富開發模式,創新銷售方式,提升對住房消費者的吸引力。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顯的行業門户網站,鼓勵企業與本地及全國電子商務平台合作。以海島、海鮮、海水温泉、海洋文化為主題,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加快温泉度假村、濕地觀鳥園、狀元谷等平台建設,創新辦好海鮮節、觀鳥節等文化旅遊活動,儘早形成特色旅遊集聚效應,打造具有東港特色的旅遊線路。

(四)堅持建管並重,打造人居佳地

推進城鄉建設。採取政府引導、居民參與模式,實施主城區陳舊小區維修改造和棄管區靚化建設。加快城市西區道路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高起點建設高鐵東港站及交通樞紐配套設施,完成站前大道、迎賓西大街、青年北路等世行、亞行貸款項目建設。啟動中學街道路及橋樑工程。完善城市污水治理體系。重視城市地下管廊建設。加強城市公共交通配套設施建設。先期啟動前陽南路和江山路建設項目,力爭丹大高速公路前陽站獲批開工。完成鶴大線(北井子至椅圈段)拓寬改造工程,按市場運作模式籌劃鋪設自來水管網和路燈管線。爭取東港至北井子段自來水工程貫通供水,完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9處,建設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中心,研究啟動城市水源改造和備用水源建設工程。實施縣級以上公路改擴建及中修工程50公里、農村公路新建及維修改造工程205公里。

加強城鄉管理。深入推進“雙違”整治工作,着重加強城市出入口、城鄉結合部等重點部位治理。逐步取締違法露天市場和違章商亭,引導佔街商販進廳經營。規劃建設廢舊品購銷綜合市場和貨物中轉站場,吸引舊物地攤、廢品收購點、配貨站、快遞公司入場經營。構建城市數字管理平台,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堅決防止非法小造紙廠、魚粉廠死灰復燃,嚴厲打擊企業偷排廢水污水行為。採取合理規劃地點、嚴控亂堆亂放、擴大有機肥企業消化等措施,逐步解決農村畜禽養殖污染問題。持續推進海防林工程、青山工程建設。加大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強化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創新農村環衞公共服務管理體系,加強鎮村集市管理,鞏固和擴大“五化四場”建設成果,打開新型城鎮化和宜居鄉村建設新局面。

(五)推進社會建設,增進人民羣眾福祉

提升社會公共服務質量。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健全縣鄉村三級公共醫療衞生服務網絡。加強衞生監督監管,確保醫療市場安全。落實計劃生育惠民政策,提高計生管理服務水平。易地擴建中心醫院住院部。加快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合理配置師資力量,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着力創建基礎教育強縣。完善鎮村休閒廣場配套設施。加快鎮村綜合文化站(室)建設,繼續實施農家書屋和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挖掘利用東港歷史文化資源,鼓勵本土文化藝術精品創作,打造東港特色文化品牌。抓好省級“人才強縣”試點工作,做好梯次人才供需對接和服務。實施少數民族扶持項目,推動少數民族地區快速發展。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擴大就業、創業培訓覆蓋面,開發50個公益性崗位安置困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實現實名制就業9000人以上、自主創業1000人以上,爭取省級創業型縣區創建成功。繼續加強養老保險擴面徵繳工作,落實新農合各項惠民政策,擴大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覆蓋面,推動非公企業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加強對城鄉困難羣體低保、醫療等專項救助,做好農村常年病人託管對象動態管理。構建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相結合的養老模式,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完成龍王廟中心敬老院建設並投入使用。加快縣級公益性公墓建設。做好雙擁優撫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強化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政府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加強消防基礎設施和隊伍建設,抓好人員密集場所安全管理,確保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尤其重視食品藥品的監管,提高消費品安全保障水平。加強對漁民宣傳教育,綜合協調、共同做好制止非法越界捕撈工作,確保海上漁業生產安全和邊海防穩定。推行治安狀況預警機制和多警聯動機制,嚴厲打擊違法犯罪,維護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做好信訪工作,推進訴訪分離,引導幫助羣眾通過法律程序解決訴求。強化法律服務市場管理,規範法律服務工作者從業行為。深化“精品人民調解[9]”活動,健全司法救助體系,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加強平安東港建設,爭創省級“平安杯”。

(六)加強自身建設,提升行政效能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遵循“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原則,打造“有限、有為”政府。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完善政府重大行政決策事項論證諮詢制度,加快政府網站改建升級,推進政務信息公開,主動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加強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識,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規範行政執法行為,文明公正嚴格執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鞏固和拓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打造“為民、務實”政府。提高服務意識,理順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關係,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清理審批項目前置條件,推進網上審批平台建設。注重事中事後監管,推進統一徵信系統建設。深入基層、深入羣眾,及時解決基層和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健全落實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全面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全面強化廉潔從政。加強政府系統廉政建設,打造“清廉、高效”政府。提升“五大系統[10]”功能,推動工作機構高效運轉,不斷提高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範化水平。制定公開權力清單,清理行政權力項目,公佈政務運作流程,規範行政權力透明運行。強化監察部門執紀監督、審計部門獨立監督。嚴明工作紀律,確保政令暢通。厲行勤儉節約,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真正做到“政府過緊日子、人民過好日子”。

各位代表,新機遇孕育新發展,新夢想激發新活力。我們將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負人民的重託,在新一輪振興發展的浪潮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為全面建設“文明幸福魅力”新東港而努力奮鬥!

東港市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我代表東港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我們在市委的領導下,堅定信心,迎難而上,聚力穩增長,發力促民生,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進展。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11.5億元,同比增長9.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6億元,增長19.5%(按行政區劃統計完成41.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74億元,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4億元,增長13.6%;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13941元,增長12.6%。

工業經濟企穩向好。工業用電量逐步上揚,全年增長5.6%。新建兩千萬元以上項目114個,實施技改項目53個,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7户,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120.8億元,增長12.1%。機械加工、食品加工、紡織服裝、再生資源等四大產業集羣不斷壯大,集羣產值近千億元。再生資源產業園通過“國家進口廢物圈區管理”省級預驗收。濱海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一期工程主體基本完工。

農業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糧食總產量連續三年突破50萬噸,水產品總產量達到30.5萬噸,優質草莓等農業特色產業健康發展。新增省級“一鄉一品”示範鎮2個,新建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8個、家庭農場21個、農業示範園區30個,7户企業躋身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行列。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12萬畝,實施大型灌區改造、節水滴灌等農建工程70餘項。農業信息化服務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跨入國家先進行列,率先在全省基本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商貿服務業保持繁榮活躍。城市商貿圈集聚效應逐步顯現,新型商業業態向農村拓展延伸步伐加快。林茵國際、紅星灣廣場、東北亞國際商貿城等城市綜合體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北黃海温泉小鎮實現了温泉資源開發利用的新突破。易成國際物流園區列入省現代物流示範園區。

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實施各類科技項目107項,8户企業進入省創新型企業行列,新增1户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完成29.6億元。聘請袁隆平為東港首席農業顧問,遼寧草莓科學技術研究院和草莓院士工作站正式運行。順利通過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項目驗收。我市被確定為全省兩個國家級知識產權工作試點城市之一。獲得“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

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全年引進丹東域外內資1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4億美元。通關環境不斷優化,外貿出口增長相對平穩,出口總額實現7.57億美元。3户企業躋身省“出口小巨人企業”行列。我市被認定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性示範基地和省水產品出口基地。

城鄉面貌和生態環境發生積極變化。城市總體規劃和鄉鎮規劃修編工作紮實推進。太平湖公園續建工程基本完成,大東溝生態景觀工程持續推進,城市帶狀公園的秀美景觀初步呈現。實施了一批城市道路、排水、電網、綠化、亮化等工程,人民路大橋、聞水橋投入使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開展城鄉環境衞生綜合整治,農村特別是小城鎮環境衞生實現了根本性改觀。推進“節能減排”和“青山工程”等生態工程,細顆粒物(PM2.5)年均值27微克/立方米,二級以上天氣達到342天,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

財政金融運行平穩。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總量位居全省縣(市)前列。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向民生和社會事業領域傾斜,佔年度總支出的80%。農村信用聯社轉製成為農商銀行,大連銀行入駐運營,批准籌建小額貸款公司4家,全市金融機構新增貸款39.4億元,增長29.8%。

民生和社會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對陳舊小區供熱管網進行全面改造,城區集中供熱質量明顯提高。改造無物業棄管小區5個。建成保障性住房427套,改造農村危房3472户。新建、續建及大中修公路總里程310公里,鶴大線東港—北井子段拓建等一批重點公路工程相繼竣工。鄉鎮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全部建成使用。東港前陽烈士陵園正式落成,南崗頭慘案紀念館完成主體工程。啟動了創建省基礎教育強縣工作,東港三中在丹東地區率先被評為“省特色普通教育實驗學校”,新建改建公辦幼兒園10所,農村學校大面積啟用標準化校車。開展了慶祝撤縣設市20週年系列活動。啟動了有線電視網絡雙向化改造工程,“兩館一站”(文化館、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積極推進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實現了每個鄉鎮有一所衞生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目標,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開展省級創業型縣(區)創建工作,制定了鼓勵創業就業的系列措施,東港經濟開發區人力資源市場投入使用。把符合參保條件的失地農民全部納入社會養老保險體系,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擴面2.4萬人。實施了邊境和少數民族發展扶持項目29個。加大對食品藥品、農產品質量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力度,認真落實安全生產各項措施,強化應急事件處置,沒有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國防動員、邊海防建設、人防和民兵預備役工作不斷強化,雙擁共建取得新成效。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完成第十一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人大代表建議、議案和政協委員提案都得到了較好的辦理。修訂完善了市政府議事規則,重要事項集體議定,重大事項向人大會提請審議。“六五”普法工作成效顯著,被評為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開展一系列海陸專項整治行動,營造了健康有序的生產經營環境。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等各項要求,狠抓精簡會議文件、減少公務接待、清理超標超配公車、嚴禁公款吃喝等重點環節,努力糾正“四風”問題。全面深化五大系統建設,組建了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權力運行更加透明,政府採購、工程招投標等行為進一步規範。堅持領導帶頭接訪,認真解決羣眾合理訴求,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孤山鎮、菩薩廟鎮、黃土坎鎮、海洋紅農場、黃土坎農場的各項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效,為東港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各位代表:取得這些成績,得益於市委的堅強領導,市人大、市政協的大力支持,全市人民的羣策羣力。我們由衷感謝並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一是受國內外諸多宏觀因素影響,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二是部分中小企業運行困難,創新能力不強,抗風險能力較弱;三是新引進的生產性大項目不多,部分項目受土地、資金等要素制約進展不快;四是政府債務進入密集償還期,民生等剛性支出不斷加大,財政運行面臨嚴峻挑戰;五是政務環境優化不夠,工作作風和服務意識還需進一步加強;六是一些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還不同程度存在,社會管理創新有待加強。這些困難和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積極應對,着力克服和解決。

二、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國家和省深化改革的系列措施將更廣泛、更深層地釋放發展活力、增強內生動力,國內社會投資預期向好,新的發展機遇還將不斷呈現。

20xx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市五屆三次黨代會精神,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重要抓手,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工業強市、以港興市、改革創新、擴大開放,以轉變職能、做強產業、保障民生、促進和諧為重點,進一步提升社會公共服務能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全面加快建設“文明幸福魅力”新東港。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外貿出口額增長5.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

按照總體工作思路和發展目標,我們將認真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落實改革任務,開創深化改革新局面。堅持以改革為動力,努力破解制約東港發展的瓶頸,不斷激發社會活力,再創發展新優勢。

轉變職能簡政放權。按照國家、省、丹東市各項改革工作部署,承接好上級下放的職能,把放給市場的權力堅決轉接放開,把本級職能部門該放的權力切實放下去、放到位。科學地減少入門審批,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加強生產、經營環節的監管力度,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推進行政機構改革。完成工商、質監管理體制調整,抓好食品藥品監管、衞生計生機構整合任務,進一步完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擴大政府購買服務範圍。

推動各類體制改革。按照省和丹東市要求,調整財税徵收管理運行體制,完善鄉科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評體系,推行適合城鎮化的户籍管理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三項制度(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試行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加快剝離依附於行政部門的中介組織,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平台。

(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堅持內生動力與外力齊驅,增量與提質共進,城市與港口相依,推進三次產業健康發展。

大力發展臨港經濟。強化與丹東港集團在規劃、產業方面的溝通協調和統籌發展,做好臨港工業項目的對接與服務,加快推進疏港高速公路建設。發揮港口資源輻射帶動效應,加快臨港物流園區建設,開工建設易成物流園區糧食物流倉儲等項目。推動大台子改造升級為一類口岸,力爭與前陽物流園區一併納入國家振興東北商貿發展規劃。

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和臨港臨邊等區位優勢,高效規範開展境內外招商活動,重點引進新型材料、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項目,不斷增強與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的對接精度、合作深度,力爭引進超億元項目20個以上。加大工業園區建設力度,實施一批基礎設施工程,新增“五通一平”面積1平方公里。積極爭取食品加工等企業扶持政策,引導企業擴大出口。全年實現利用外資1億美元,外貿出口額8.05億美元。

扶強壯大工業經濟。加大對企業扶持力度,落實好各項扶持政策。鼓勵企業提升產品研發能力,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30億元。全力抓好有牽動力的工業項目,實施銅金屬基地、海洋線纜等超千萬元項目150個以上。推進產業集羣向園區聚集,完成再生資源產業園區10個重點“城市礦產”項目建設,推進中小企業孵化基地二期三期工程,力爭入駐企業20户以上。引導企業按照市場需求、產業結構調整需要進行擴建和改造,力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 10户、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5户。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持續抓好農業五大主導產業,加強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和品牌建設。加大對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新增省級龍頭企業3户、省市級示範社6個以上。充分發揮草莓研究院、各類院士工作站科技創新和技術支撐作用,加強新技術、新品種推廣和實際應用。啟動農產品質量監測檢驗中心,組建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完成覆蓋全市的農產品質量監管隊伍和體系建設。認真抓好土地綜合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農業重點工程,堅持不懈地抓好糧食生產,更加註重農業可持續發展。進一步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民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促進和規範農村土地流轉。

快速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加快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完成東北亞國際商貿城一期工程,爭取東港商貿集聚區進入省級服務業集聚區行列。加快構建新商圈,推進在建的城市綜合體項目商業部分投入運營。加快旅遊休閒業向多層面、多點拓展,推進温泉產業快速興起,開工建設濕地觀鳥園,加快中北部地區溝域、歷史和民俗文化等項目建設步伐。認真抓好“夜經濟”、會展經濟、健康產業、電子商務、農村商業網點佈局和升級。

切實提高財政金融運行質量。加強預算管理,嚴格執行預算,提高依法理財水平。進一步調整優化收入結構,努力提高收入質量,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正確把握上級政策導向,不遺餘力爭取各級各類補助和專項資金。從嚴控制財政支出,壓縮公用經費5%以上,重點保障民生投入和事關長遠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嚴格政府債務發行、使用和管理。引領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引導金融機構貸款向實體經濟和“三農”傾斜,進一步提升存貸比。

(三)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努力打造美麗東港。堅持城鄉聯動,建設與管理並重,推進城鄉面貌持續改善,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積極推進城鄉建設。爭取完成城市總體規劃報批,依法落實好城市和鄉鎮規劃。積極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注重提升建築品位,突出地域特色。進一步提升城市西區綜合功能,重點推進城市西出口的規劃與建設。按照城北火車站區域發展的要求,加快以路網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好城市北進的新平台。加快主城區城中村改造,繼續推進城東綠島新區建設,力爭實現全面開發。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向基層拓展為重點,加快新市鎮和中心鎮建設,力爭在基礎設施、宜居環境、商貿平台等方面有突破性的進展。鼓勵有條件地區通過資源開發、項目建設等途徑,推進村屯開發。積極發展城市公交事業。

着力改善城鄉環境。繼續加大衞生城市、環保模範城市、園林城市創建力度,繼續做好大東溝後續建設和管理工作,抓好老舊小區和城鄉結合部衞生保潔、小街巷綠化亮化、公廁改造,全面整治“馬路市場”和交通運輸秩序。以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抓好美麗鄉村建設,增設專項經費,整合涉農類專項資金,開展百户企業幫百村活動,集中整治路邊、河邊、宅邊、廁所、院落、養殖小區,實施“路燈進村”和“水廁入户”工程,啟動病死動物和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工作,推進“四場”(文化活動廣場、停車場、集貿市場、垃圾填埋場)建設。進一步加大城鄉違章建築、違法佔地專項整治力度,堅決防止反彈。建立健全監管長效機制,強化管理,落實責任,鞏固整治成果。

持續推進生態建設。加強水源地保護和港城大氣綜合治理,開展重金屬企業等重點污染源整治工作,啟動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深入抓好造林綠化和礦山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好東港的青山淨土和碧水藍天。

(四)夯實民生基礎,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廣泛惠及於民。堅持把民生工作當做頭等大事來抓,以更多的投入、更大的力度發展好民生和社會事業。

抓好一批重點民生工程。改造農村和國有墾區危房1170户,建設廉租房50套,改造城市棚户區房屋500套;維修改造無物業棄管小區5個;完成陳舊小區垃圾道封堵工作;實施城市集中供熱調峯熱源工程。實施農村飲水工程10項,解決2萬羣眾的安全飲水問題;加強對鐵甲飲用水源的監管,定期通報飲用水的監測結果,確保居民飲水安全。實施迎賓大街拓寬改造等城區路網工程7項;推進紅旗溝跨河橋樑工程;加快實施縣級以上公路維修改造工程,新建和大修農村公路240公里。翻建東港二幼和大東國小,建設標準化學校30所,並積極推進醫療、教育資源整合,加快佈局調整,改善醫療辦學條件。解決小甸子等鄉鎮90個台區的低電壓問題,進一步改善邊遠地區電力條件。

發展好各項社會事業。努力創建省基礎教育強縣,推進普通高中特色發展,提升職業教育水平,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文化體育事業發展,高水平完成省十二運賽事承辦任務。提高羣眾衞生保健水平,標準化村級衞生所全部開展門診統籌業務,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覆蓋面,免費為城鄉特定人羣進行健康體檢。切實抓好食品藥品安全,重點加強農村集貿市場、教育機構、醫療機構等監管力度,保證羣眾飲食用藥安全。強化統計基礎,認真組織開展全國第三次經濟普查。大力推進省級創業型縣(區)創建工作,積極促進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進一步擴大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覆蓋面,引導進城務工和失地農民參保。開工建設龍王廟區域性中心敬老院,鼓勵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強化扶貧幫困工作,進一步提高低保優撫對象的救助補助標準,免費為全市低保和低保邊緣户中的殘疾人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 進一步加強民族宗教工作。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認真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加大宣傳、教育、處罰力度,做好整改跟蹤,確保不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

(五)強化社會治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和源頭治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社會安定有序,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推動社會管理模式創新。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社會管理,大力發展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開展第九屆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保證直選率達到50%以上。逐步改善社區辦公環境,因地制宜加快新建社區建設,扶持培育一批優秀的物業公司。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動農村基層事務管理規範有序。高度重視網絡輿情,強化輿論引導。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加大聯合治理、專項治理力度,着力解決一些社會事務“誰都管、誰都管不到位”的問題。

確保社會穩定。深入推進“六五”普法,強化法制宣傳教育。學習和借鑑“楓橋經驗”,進一步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力爭控制在基層並及時徹底解決。落實領導包案和領導接訪制度,強化信訪事項首辦責任,切實快捷地解決好信訪案件中的合理訴求。加強法律援助便民服務工作,維護困難羣眾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提升社會治安管理能力,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繼續開展各類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侵財、集資詐騙等各類違法犯罪,全面推進平安東港、法治東港建設。

(六)加強自身建設,打造人民滿意政府。堅持為民務實清廉,依法行政,科學決策,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度、滿意度。

自覺接受監督。嚴格執行人大及其會的決議、決定,認真接受人大的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堅持重大事項向人大會報告制度。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虛心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人民羣眾的意見建議。高度重視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市政府全程跟蹤督辦,堅決杜絕以“思想工作”替代實際落實,用實實在在解決問題贏得代表真心滿意。

提升決策水平。強化決策前的調研與論證,對大項目建設、涉及社會利益調整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充分考慮事項緊迫程度、財政承受能力、社會影響程度,做好操作層面的細節研究,為科學決策打好基礎。強化民主集中制的落實和監督,堅持重要事項集體研究、集思廣益,推進政府決策合法、民主、科學。

強化權力監管。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認真抓好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強化責任追究。切實加強對土地審批、規劃、招投標、政府採購、公共資源交易等重要環節的管理與監督,增強規範性,提升透明度。強化監察和審計工作,落實行政問責。

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認真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領導帶頭,不走過場,把推動工作、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貫穿始終,確保取得實效。嚴格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全面規範公務接待、公車管理、公務外出,整合公共辦公用房資源。繼續加強軟環境建設,強化鄉鎮公共服務中心職能,方便羣眾辦事,優化行政審批環境,多深入企業和基層送服務。強化政府執行力,提升工作效率,狠抓工作落實,不打折扣,雷厲風行,以實際行動把各項工作辦好、辦實。

各位代表:征程已啟,重任在肩。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以騏驥一躍的衝勁,駑馬十駕的韌勁,攻堅克難,開拓進取,真抓實幹,加快建設“文明幸福魅力”新東港,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標籤: 東港市 報告 政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pgg4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