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萍鄉市政府工作報告

萍鄉市政府工作報告

萍鄉市是江西省重要的工業城市,位於江西省最西部贛湘交界處,是江西的西大門,素有“湘贛通衡”、“吳楚咽喉”之稱。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萍鄉市政府工作報告,一起看一下吧!

萍鄉市政府工作報告

萍鄉市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回顧20xx年:在艱難轉型中實現經濟社會穩步發展

20xx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轉型發展極為困難的一年。在這個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和增長速度的換擋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着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平穩有序,基本完成了年初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一)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全年預計完成生產總值860億元,增長8.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08.3億元,增長9.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0億元,增長9.5%;財政總收入117.06億元,增長6.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6.2億元,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99元,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0元,增長11%。全市存款餘額683.92億元,比年初淨增60.50億元;貸款餘額458.21億元,比年初淨增77.38億元;存貸比和新增存貸比分別達到67%和127.9%,中長期貸款增速居全省第三。着力推進項目建設,全年確定的124項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830.16億元。引進5000萬元以上省外資金項目163個,實際進資335.52億元。引進比克新能源客車、中材風電葉片等一批大項目,華能安源電廠、華美立家、贛湘國際物流港、江西寶安新材料等一大批項目順利推進。

(二)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產業經濟協調發展,三次產業比為6.6:59.5:33.9。農業經濟穩步發展,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25.5萬畝,增長0.3%,糧油生產保持穩定。糧食收購創歷史新高,為種糧農民增收1700萬元。預計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88億元,農業增加值57億元,增長均為4%,全市擁有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20xx個,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55家,新增34家。蘆溪縣現代農業示範區成功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建設紮實推進。“格林米特”杜仲豬肉成為南京青奧會唯一指定豬肉供應產品。“蓮花老表”大米獲得江西省首批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工業發展穩中有進。五大傳統產業預計完成增加值231.2億元,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55%,增長9.5%,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50.2%。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預計完成增加值81.7億元,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19.4%,增長12.2%,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24.6%。工業陶瓷電瓷產業集羣、粉末冶金產業集羣入選我省首批20個省級工業示範產業集羣,其中粉末冶金產業已有25家企業落户,8家企業投產,粉末冶金產業規劃展示館、粉末冶金產業孵化中心、綜合性技術檢測中心、科技創新創業中心全面封頂。積極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市本級連續8年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成功獲批“國家火炬計劃粉末冶金特色產業基地”和“國家電瓷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第三產業持續增長。大力實施旅遊景區雙5A戰略,紮實推進旅遊工作六大工程。武功山金頂整治初步完成,34棟違章建築全部拆除,新山門、石鼓寺等基礎設施建設進展較快,武功山温泉豪生度假酒店已開業運營,安源國家礦山公園項目基本完工,安源紅領巾少兒基地建設順利推進,武功山景區和安源景區產業集羣入選省重點旅遊產業集羣。楊岐山景區和荷花博覽園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孽龍洞景區成功改造提升,中國紅魚文化村被評為江西省4A級鄉村旅遊點。成功舉辦第七屆武功山帳篷節、首屆武功山全國大學生户外運動挑戰賽和蓮文化旅遊節。全年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43.1億元,增長39.2%。文化產業穩步發展,預計實現文化產業主營業務收入210億元,增長10%。金融業穩步推進。萍鄉小微企業信用體系試驗區被列為江西唯一全國首批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達185.8億元。萍鄉農村商業銀行、九江銀行萍鄉分行掛牌成立,交通銀行萍鄉市分行正式獲國家銀監會批准籌建。華維電瓷在“新三板”掛牌。政銀企合作不斷深化,市政府與10家省級銀行機構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3年擬貸款503億元,在全省率先開展普惠金融活動。電子商務產業裂變式發展,電子商務交易總額122億元,總量列全省第三,增幅273.84%,列全省第一。物流業蓬勃發展,上栗縣永璟、強泰等物流集團競相發展,達金物流被交通部、公安部共同指定為20xxAPEC會議燃放煙花產品唯一物流承運企業。

(三)新型城鎮化和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堅持規劃先行、城鄉統籌,強化中心城區規劃依法集中統一管理,編制了《萍鄉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xx—20xx年)》。全年開工城鎮化項目48個,完工17個,完成投資86.58億元。全市城鎮化率達到63.95%。加大了新農村建設力度,投入資金1.27億元,完成308個村點建設和改造任務,農村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全面完成了高鐵及地方配套工程,9月份高鐵正式通車,衡茶吉鐵路地方配套工程竣工,萍鄉陶瓷產業基地和華能安源電廠的鐵路專用線全面完成。高鐵、高速、國省道完成投資43.2億元,災害恢復重建、大中修等項目完成投資5.45億元。償還道路建設貸款債務3.07億元,分攤化解320國道萍鄉段債務1.854億元。公路建設落實計劃項目里程747.8公里,項目資金1.2億元;爭取農村公路計劃600公里,基本實現組組通水泥公路。萍洪高速、吉蓮高速公路建設進展順利,春節前將全面建成通車;昌慄高速上慄段建設進入高潮。萍高路竣工,320國道蘆溪、湘東段改造提升工程順利完成,通久路萬新段紮實推進,萍福路路面破損修復完工。319國道城區段即將實現右幅單線通車,320國道城區段完成招投標。田中生態水庫的路網框架建設成型,挖湖工程進入掃尾階段。蓮花(南嶺)220KV輸變電工程、蘆溪縣首座220KV變電站柳江變電站、萍鄉北220KV牽引站線路工程、虎形山110KV輸變電工程正式投運。天然氣推廣利用工作進展順利。全市水利建設項目新增投資10.45億元,其中爭取上級補助資金7.4億元,再創歷史新高。節約集約用地紮實推進,順利通過國家土地南京督察局專項檢查。

(四)生態文明建設紮實推進。全年完成減排項目76個,完成污水管網建設、改造25.5公里。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標實現下降,空氣質量和水質有所好轉。萍鄉被列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市。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15個、國家級生態村2個。大力推進封山育林,造林綠化完成省下達任務的124.4%。創建森林鄉鎮10個、森林村莊100個。市本級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獲得批覆;蘆溪縣成功創建省級森林縣城、園林縣城、衞生縣城;上栗縣申報創省級森林城市已經獲批;蓮花縣創省級森林城市通過省級驗收;山口巖國家級濕地公園順利通過國家預驗收。推進了319、320、蘆萬武等5條富裕和諧秀美鄉村示範帶建設,綜合環境進一步改善。

(五)民生事業成效顯著。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民生工程指標。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創業孵化基地,打造四級勞動就業創業公共服務平台,新增城鎮就業3100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20xx人,城鎮就業率達95.7%,零就業家庭就業安置率100%。所有縣區全部納入了新農保和城居保範圍,全面實施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礦區農貿市場、金陵大市場等農貿市場改造有序推進。全市保障性住房2800套全部開工建設;廉租住房租賃補貼完成13073户;棚户區改造完成9821户,農村危房改造完成5785户,中央下放煤礦棚户區改造項目開工15053户,建成8223户。山口巖水利樞紐工程全面竣工,全面實現了供水、防洪、發電、灌溉的功能。白源水廠建成投產,新增供水能力10萬噸/天。投資近1億元新建和改造城市輸供水管網50公里,實現了白源、麻山和五陂下三個水廠的互連互通,互為備用水源,城市供水的水量、水壓、水質、應急能力都有了根本性的保證。住房公積金管理安全規範。全面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年教育資金投入23.1億元,素質教育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穩步推進,大學聯考再創佳績,教師隊伍素質和管理得到提高。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搬入新校區。上栗縣被列為全省11個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試點縣之一。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話劇《老阿姨》廣受好評,廣播劇《本色》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安源大劇院開始運營。全市數字影院實現縣區全覆蓋。醫藥衞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蘆溪縣縣級公立醫院和市二醫院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得到省政府肯定。全力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切實保障公眾飲食用藥安全。市體育中心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我市在第十四屆省運會上金牌數、獎牌數、團體總分榜實現新突破,均比上屆前進了3位。穩步推進單獨二孩政策實施,低生育水平繼續保持穩定。在全省實施婦女兒童發展綱要主要目標綜合考評中,我市名列第一。市民宗局榮獲全國宗教工作系統信息工作先進集體。政府應急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績,綜合應急預救援隊伍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強化了安全生產組織領導,構建了基層安全生產監管網絡。建立了煤炭、煙花爆竹、非煤礦山和危險化學品四大高危行業安全綜合監控平台,有力提升了全市本質安全水平。全市較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獲全國先進。信訪工作取得“六個沒有發生”的好成績。成功應對了“5·25”歷史罕見特大洪災。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全市公眾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滿意度均居全省第一。

(六)各項改革蹄疾步穩。在全省率先推行以“行政審批目錄清單、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市場主體監管清單、審批流程再造和規範中介機構改革”為內容的“三單兩制”改革,得到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評價。市本級行政審批事項從原有的343項精簡到114項。項目辦理時限由574個工作日縮減到33個工作日。堅持“調”“控”同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深入推進財政改革、工商註冊制度改革、國資國企改革、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國有林場改革、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等重點領域的改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紮實推進,新城區和開發區成功合併。加快區域合作步伐,區域經濟發展活力不斷釋放,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列入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並初步納入國家發改委編制的《長江中游城市羣一體化發展規劃》;與新餘市、宜春市簽訂了加快經濟轉型發展區域合作框架協議;上慄、蓮花與湖南瀏陽、平江等縣市簽訂了《湘贛邊區域開放合作瀏陽共識》。

與此同時,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深入開展第二批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反對“四風”,着力糾治損害羣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真正讓羣眾受益。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92件,政協提案130件,辦復率100%。建立了監督檢查常態化機制,加大了頂風違紀的查處力度。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全市“三公”經費支出同比下降25%;開展了打擊“兩違”、行政執法、超標配備公車、多佔辦公用房、濫建樓堂館所、違規參與土地開發和工程建設等專項整治,幹部隊伍作風進一步好轉。進一步加強政風行風建設,對安全生產、環境保護、項目建設中不正確履職或履職不到位情況進行了問責。開展了政府重大投資項目、重大民生工程的跟蹤審計,加強了對黨政領導幹部的經濟責任審計。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推進了黨風廉政建設。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發展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同舟共濟、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幹部及歷任老領導、老同志,向各類企業和納税人,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團體,向駐萍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萍鄉建設和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和海內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重大項目儲備不多,部分傳統產業的優勢逐漸弱化,新的替代產業尚未壯大,安全生產的壓力依然存在。二是城鄉統籌發展任務繁重。區域發展不均衡,小集鎮規劃建設整治不到位,功能不完善,農民無序建房問題較為突出。三是生態環境建設仍需加強。部分地區的工礦污染、農業面源污染,水源地保護以及水、大氣、土壤等污染治理任務較重。四是公共服務的提供水平與人民羣眾的期望仍有差距。老百姓的民生保障需進一步加強。五是“為政不為”和“擔當不力”現象仍不同程度在一些行政人員當中存在,廉政建設有待加強。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奮戰20xx年:在經濟新常態下全力推進轉型升級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xx”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責任重大、意義深遠。全市務必認真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三屆十次全會及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的部署,深入推進“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的方針,以穩中求進為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轉型升級,堅持依法行政,堅持狠抓落實,奮力把經濟搞上去,切實把作風正過來,全面開創萍鄉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新局面!

20xx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5%,財政總收入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和1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左右,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主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轉型升級,保持經濟穩健增長。力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450億元,增長10%;主營業務收入完成1750億元,增長8%;利税總額完成290億元,增長8%。

着力主攻工業。大力促進煤炭、陶瓷、水泥、花炮和冶金五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粉末冶金及先進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製造和生物農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利用粉末冶金技術改造提升先進裝備製造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突出發展環保陶瓷、節能技術產品;新能源產業依託龍頭企業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新材料產業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加快發展特種材料及應用產品。生物製造和生物農業產業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製品、綠色生態食品。大力建設以“一區五園”為重點的工業平台。每個工業園重點培育發展1至2個特色產業,力爭主導產業的產值和税收貢獻達到各自園區的80%以上。以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蘆溪工業園、蓮花工業園為依託,以安源經濟轉型產業基地、萍鄉陶瓷產業基地和上慄經濟開發區創建省級工業園區為平台,以設立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為契機,重點發展特色產業,加快形成各縣區以省級工業園區為主,產業基地為輔,特色鮮明、分佈合理的產業集羣發展體系。加快發展15個產業集羣,各產業集羣依託重點企業,整合資源,培育3至5個主營業務收入達5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

着力抓好項目建設。全年實施重點項目97個,完成投資195億元。緊緊抓住國家加快推進重大網絡、健康養老服務等七大類重大工程建設的有利機遇,謀劃和儲備一批好項目,努力從享受國家政策渠道上爭取更多的資金和項目。重點支持萍礦、中煤科技、萍安鋼、華能安源電廠等骨幹企業的發展。重點抓好華能二期、比克新能源客車、中材二期、中材風電葉片、方大光伏等重大項目建設。重點跟蹤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加大對華維電瓷等上市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快推進贛西變壓器公司年產5000台乾式變壓器生產線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加快推進220KV大倉前和110KV上慄桐木、蓮花坊樓輸變電重點工程建設。

着力發展民營經濟。全面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針對中小微企業出台的各項減免税費政策,規範中介機構行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消除對民營經濟的隱性壁壘,降低投資准入門檻,取消不合理的准入限制,重點引導民營企業進入交通、城市基礎設施、教育、醫療、旅遊和金融服務等領域,加大對本土中小微企業的支持,放膽、放手、放權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努力形成“重商、愛商、安商”的氛圍。

着力發展縣域經濟。堅持把各具特色的支柱產業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支撐,堅持錯位和差異化發展,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推動產業集羣發展。加快做大縣域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努力走出一條城鄉統籌、產城融合的縣域經濟發展之路。不斷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力爭將湘東區、上栗縣納入原中央蘇區規劃範圍,蓮花縣列入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範圍。

着力推進創新驅動。加快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步伐。深入推進“質量興市”和“品牌發展”戰略,提升企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加快市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造一個綜合性區域共享服務平台。加快建設粉末冶金產業科技園。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和央企交流合作,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引進培養一批科技領軍人才、科技企業家和創新團隊。

(二)推進新型城鎮化,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城市。堅持高質量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提升城市品位。

統籌城鄉規劃。按照《萍鄉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xx—20xx年)》等規劃要求,強化規劃集中統一。堅持按照三規合一的要求,依法修編全市各項規劃,努力做好地下空間的規劃。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嚴格按照規劃建設城鎮和鄉村。城市規劃要注重處理好保護和建設等關係,在保護自然景觀的基礎上,彰顯城市魅力。

加大新型城鎮化建設力度。堅持老城區做優、做淨、優化基礎設施,留住鄉愁;新城區建美、建精、建出檔次,體現城市特色。注重將老城區改造與萍水河改造統籌推進。逐步將田中湖到雙河口之間的沿河路及其周邊路網打通,以萍水河為紐帶,使萍鄉的人脈、文脈、山脈、水脈融為一體,新城區和老城區融為一體。加快推進中環北路、益民路二期、吳楚大道二期、安源大道拓寬改造、垃圾焚燒發電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抓好田中景區、聚龍公園、翠湖公園等園林景觀項目建設;着力推進玉湖新區教育園區、城市綜合館、移動大廈、商會大廈、農商大廈、花園小區等新區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加快潤達國際城市綜合體、美佳華商業廣場、法萊德國際生活時尚廣場建設。打通東門橋頭等斷頭路,加寬光豐鐵橋通道。推動萍水南路全面貫通,啟動龍古坳、九形嶺等舊城改造項目。

加強城市管理。創新城市管理體制和機制,構建網格化、標準化、數字化、精細化管理格局,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推進鐵路、公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深入推進城市交通治堵工程,優化城市微循環系統,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強力推進“兩違”整治,全面開展治理“超載、道路遺灑”等專項行動,集中整治影響城市環境的頑症問題和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

構建發達道路交通網。積極協調推進昌慄高速建設,力爭20xx年底竣工通車。積極推動滬昆高速複線項目落地,力爭納入我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並進入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確保319、320國道城區段改造全面完工。積極爭取渝長廈快速鐵路項目通過我市並設立站點。全力爭取萍蓮高速納入全省高速公路建設近期規劃並早日開工。完成全市公路升級改造112.58公里。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力爭將萍鄉列入享受國家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第三階段(20xx-20xx年)政策支持名單和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加快實施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完成綠化造林6.93萬畝、森林撫育29.3萬畝,大力推進低產低效林改造、鄉村風景林建設工程,繼續實行封山育林,加大礦山環境綜合治理力度。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用於村鎮環境綜合整治,重點解決農村飲水安全、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污染等問題,有效改善農村環境。繼續通過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等措施,確保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確保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續下降。加強PM2.5監測,提高空氣質量。

(三)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村經濟轉型。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實現農業總產值和農業增加值均增長2%以上。

穩定農業生產。繼續開展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着力提高單產。確保糧食種植總面積120萬畝以上,總產量56萬噸以上。大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加大對良種繁育、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支持力度。

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產業。打造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力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160家。深化農民合作社發展,農民合作社力爭達到1820家,創建30個農民合作示範社。着力推進蘆溪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努力做好蓮花、上慄、安源等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創建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業標準化和機械化水平。培育壯大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努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爭創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扶持“天涯種業”、“春蕾南方制種公司”打造國家級種子企業。以銀河杜仲公司“格林米特杜仲豬”品牌為龍頭,推動聯户經營,帶動全市生豬產業進行標準化養殖、集約化生產。做大做強油菜、油茶產業。加快推進319、320國道沿線區域的苗木花卉產業帶建設。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建設用地收儲制度,從嚴打擊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現象,實現建設佔用耕地的佔補平衡,確保耕地保有量不減少。優先做好水利項目建設規劃,力爭碧湖潭水庫、萍水河治理等一批重點水源工程進入國家建設盤子。力爭新增水利項目總投資10億元,爭取省級以上補助資金6億元,重點抓好寒山水庫、8座病險水閘、7處中小河流治理等新建項目建設。抓好“沃土”工程,完成總投資1.54億元、14.23萬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改造中低產田5萬畝,補充新增耕地3800畝。着力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完善小集鎮社會化服務功能配套,加強農村住房建設管理,堅持一户一宅,嚴格審批程序,切實規範農村個人建房。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啟動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工作,進一步改善城鄉面貌,在推進“物的新農村”建設的同時,切實加強“人的新農村”建設。同時,以最大的決心和最嚴的舉措加強山口巖、鍋底潭等水源地保護,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

(四)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強化轉型新支撐。主動適應現代服務業新常態,力爭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

加快發展旅遊業。以5A標準加快武功山、安源、楊岐山三大景區建設,按照建設8個以上國家4A級旅遊景區要求繼續完善景區創建後備庫,紮實推進旅遊工作六大工程。加快推進智慧景區建設,實現旅遊硬件設施、文化項目和服務體系同步全覆蓋。圍繞核心品牌和特色,突出重點市場的宣傳營銷,堅持立體式、多渠道創新營銷方式。加大旅遊招商引資力度,促進旅遊區域性綜合開發。加快推進“武功山—安源—楊岐山”旅遊大環線規劃建設,構建便捷通達的景區連通工程,推動全市旅遊業蓬勃發展。力爭全年接待遊客人數和旅遊綜合收入分別增長25%和35%以上。

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積極完善中國安源文化博覽園的規劃、建設,精心打造文化品牌。重點發展好演藝娛樂、印刷包裝、數字動漫和文化創意等一批文化主導產業,努力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建立健全文化藝術創新機制,繁榮文藝創作。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完善市、縣(區)、鄉(鎮、街)、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

加快發展電子商貿物流業。加大與大型物流企業對接力度,充分發揮地域和傳統產業優勢,建設一批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和特色專業市場。加快推進農村農產品的物流體系和互聯網建設。加快永璟、強泰等重點物流項目建設進度,力促上栗縣國中安智物流項目成功上市“新三板”。加快推進電子商務推廣普及應用,着力打造具有萍鄉特色的電子商務產業帶,推動商派電子商務產業園和網優電子商務科技園建設,加快中幟汽車汽配城、萍鄉先鋒電子商務產業園、江西平善堂健康產業交易與服務平台建設。

加快發展金融業。貫徹落實金融改革“1+10”文件。着力做好融資工作,加強金融風險防範。繼續做好貨幣信貸工作,支持各銀行業機構圍繞重點項目建設、實體經濟、現代農業等領域不斷創新金融產品,不斷鞏固市政府與省級銀行業機構的合作成果,持續加大有效信貸投放,確保實現“兩個不低於”的工作目標。積極開展金融招商,確保交通銀行上半年開業。推進小額貸款公司健康發展,健全融資擔保體系。抓緊做好企業上市工作,推動一批科技型、成長型的中小企業在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全力推進信用體系建設。發揮保險“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作用,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

(五)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激活發展新動力。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的力度和開放的廣度,不斷激發市場活力。

積極穩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全面做好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大力推進市、縣(區)土地流轉交易市場建設,適時啟動徵地制度、農村宅基地制度及農村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三項改革。深化財税金融體制改革,着力建立現代財政制度,逐步健全財力與事權匹配的市以下財政體制,適當增強市本級宏觀調控能力。大力撬動民間資本,不斷創新融資模式,充分發揮BOT(建設-運營-移交)、TOT(移交-經營-移交)、PPP(公私合營或合作)、PFI(私人主動融資)等融資模式的積極作用,化解政府融資難問題。全面落實國資國企改革各項任務,加快促進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全力做好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公務用車資源,降低行政成本。

加快簡政放權步伐。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打造好“三單兩制一網一評價”。對全市各部門的行政權力和責任進行分類清理,不斷完善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豐富原有“三單”內涵,進一步優化聯合審批流程再造,推行網上聯合審批,並將評價納入行政考核內容。加快推進中介機構改革和發展。取消和下放部分權力,創新和改善政府管理,將政府工作重點轉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加快市場化改革,公平對待市場主體,讓各類市場主體在統一的市場規則中公平競爭。

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積極適應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態,構建更加開放的平台和市場,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檢驗檢疫、出口保税區等外向型經濟服務平台建設。積極扶持本地進出口企業做大做強,引導有條件的外向型企業走出去。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突出產業鏈招商,重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引進一批產業龍頭和上下游產業鏈項目。重點引進一批大企業、大項目,打造重點產業鏈和產業集羣。力爭全年引進外資實現增長6%以上,利用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實際進資379億元。

(六)推進民生改善,開創社會和諧新局面。更加註重改善民生,更加註重繁榮社會事業,努力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努力促進就業創業。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保持城鎮就業率95%以上。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推動“萬眾創新,大眾創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打造創業服務平台,推動“一體化”創業服務。

不斷強化社會保障。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大力推進“五險”統一徵繳,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積極穩妥推進保障房建設,抓好棚户區和農村危舊房改造。進一步完善被徵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全面解決好全市20多萬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險問題。紮實推進扶貧攻堅,落實羅霄山片區區域扶貧攻堅實施規劃,大力支持片區區域重點規劃項目建設。進一步提高社會救助水平,穩步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城鎮“三無”、精簡退職人員等困難羣眾保障標準。出台惠民增資政策,提高全社會最低工資標準,加強被僱人員特別是低收入階層的工資保障。統籌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支持社會力量發展養老服務。積極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紮實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穩步提高社會保障能力和水平。逐步縮小城鄉、區域、羣體之間的待遇差距,基本建成制度完善、管理科學、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

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制定《萍鄉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方案》及相關配套辦法。抓好各級各類教育,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進一步做好公立醫院改革工作,推進醫療資源有效整合,抓好公共衞生能力項目建設。全力推進國家衞生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確保公眾飲食用藥安全。着力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根據各自章程開展工作,做好國防、人防、民兵預備役等各項工作,爭創新一輪全省雙擁模範城和全國雙擁模範城。積極推進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試點工作。切實做好行政區劃調整工作。繼續抓好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

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深入推進基層應急管理規範化建設,進一步提升應急處置水平。繼續推行安全管理“三大工程”和“企業可防、政府可控”工程,全面落實新《安全生產法》和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強化和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建立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督、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安全生產格局。推進“本質安全、科學治安”工程。始終保持對非法開採打擊的高壓態勢,加快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改革,按照“安全生產監管關口前移”的工作思路,把事故苗頭和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加強質量和市場監督管理,為人民羣眾提供安全、可靠的消費環境。及時發現和調處社會矛盾糾紛,提高信訪處置能力。深化平安萍鄉建設,啟動“天網”工程二期建設,進一步提升公眾安全感和社會治安好轉率。

三、以推進依法行政為重點建設法治政府

緊緊圍繞建設法治萍鄉的目標,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依法履行政府職能。深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不斷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推進政府事權規範化、法律化。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懲處失職、瀆職,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優良環境。加快建設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更好發揮政府提供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作用。迴應社會關切,加強市場監管,切實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等方面的突出問題,維護經濟社會秩序。

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對列入重大行政決策範圍的事項按規定程序決策。探索制定行政機關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辦法。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制定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及責任倒查辦法,明確監督主體、監督內容、監督對象、監督程序和方式,實現決策權和決策責任的統一。對決策嚴重失誤或者依法應該及時作出決策但久拖不決造成重大損失、惡劣影響的,嚴格追究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相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着力構建誠信政府。推進行政行為程序規範化,健全行政自由裁量約束機制。完善誠信行政監督制約機制。推動建立行政行為承諾制度,嚴格履職踐諾。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設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引導社會羣眾誠信守法。推動司法機關建立失信行為監督和懲戒機制,不斷增強司法公信力。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務信息公開工作體制機制,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營造優質、高效、便利的政務環境。創新政務公開方式,推行網上電子審批、“一個窗口對外”和“一站式”服務,全面提高政府門户網站公共服務水平。善於使用新媒體手段,進一步發揮政務微博、微信、移動客户端等社交網絡和即時通信工具的積極作用,善於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靈活傳遞政務信息,增強政務公開的影響力和輿論引導力,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

全面建設廉潔政府。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不斷提升黨風廉政建設水平。持之以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堅決糾正“四風”,嚴肅財經紀律,強化厲行節約,加強發展環境和機關效能建設,建立健全抓常、抓細、抓長的作風建設機制。加強權力運行監督體系建設,強化制度執行,從嚴管理幹部,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深入開展“為官不為”、“為政不廉”問題專項整治,堅持有腐必懲,有貪必肅,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着力打造廉潔政府,大力推進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建設。

各位代表!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求真務實、團結奮鬥,在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徵程中,為促進萍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萍鄉市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回顧20xx年:攻堅克難,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

20xx年是貫徹落實黨的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較為艱難的一年。一年來,面對資源枯竭和產能過剩的雙重壓力,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城市轉型主戰略,鋭意進取,紮實工作,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預計全年完成生產總值792億元,增長8.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30億元,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60億元,增長9%;財政總收入109.79億元,增長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4.2億元,增長1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89元,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11100元,增長11%。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致力推進“工業強市”,工業發展更加穩健。深入實施工業強市和質量興市戰略,全力推進“雙十”工程,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工業經濟穩步增長。

工業經濟效益和活力不斷增強。煤炭、陶瓷、水泥、花炮、冶金五大傳統產業全年預計實現增加值299.16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3.1%。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先進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增加值81.36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2.6%,增長9.15%。全市229户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完成增加值138.4億元,增長11.7%,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8.4%。全市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0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450億元,增長8.5%,實現利税總額240億元,增長8.3%。全市民營企業9722户,新增1169户,民營經濟佔經濟總量的67.5%。

園區產業逐步壯大。深入推進園區產業化、集羣化發展。全市6個工業園區22個產業基地已有企業503家,完成主營業務收入883億元,增長21%;完成工業增加值240億元,增長25%;上交税金38億元,增長22.5%。全市工業園區(產業基地)主營業務收入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61.1%。

科技創新能力日益提升。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科技綜合實力和創新能力跨入全省先進行列,成功獲批全國創新型城市試點市,連續8年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5個縣區全部通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考核和專家評審。與中南大學簽訂了共建萍鄉粉末冶金科技園協議。江西省工業陶瓷標準技術委員會落户蘆溪縣,填補了我市無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空白。人才培育和引進力度加大,“院士經濟、博士產業”不斷髮展。江西省工業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後工作站獲得國家批准,成功創建“全國電瓷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被批准為“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成功獲批國家級科技園區(基地)3個、省級園區(基地)6個,專利申請量560項,授權量380項。在第三批“贛鄱英才555工程”評選中,有18人和1個科技創新團隊入選,連續三年列全省各設區市之首。有1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創新人才長期項目。

招商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成效明顯。堅持“四個對接”和“東融西接”招大引強,全年共引進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155個,實際進資274億元,增長15%。與20餘家央企良性對接,共引進央企11户,落户項目17個,總投資額246.5億元,其中中節能與我市在節能環保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總投資80億元;深圳比克電池與安源客車合作投資打造5億元的汽車電池項目;成功引進粉末冶金項目25個,有4個項目投產,12個項目進入孵化園孵化。全市實際利用外資2.45億美元,增長15.37%。外貿進出口總額12.8億美元,增長15.17%,其中,出口總額12.55億美元,增長13.47%。全年列入省重點工程項目31項,新增24項,新增數位列全省第二。實施市重點項目96個,總投資974.3億元,當年完成投資188.2億元。中泰紡織項目一期建設完成,國微陶瓷項目一期將於今年元月竣工,華能安源電廠“上大壓小”新建工程進入設備安裝階段,熊貓煙花項目竣工,蓮花150萬噸旋窯水泥項目建成投產,華美立家項目紮實推進。萍洪高速完成13公里路基墊層,昌慄高速動工建設,萍蓮高速項目正開展前期工作。杭南長高鐵萍鄉段完成鋪軌,正在加緊電力和信號系統建設。國、省道升級改造里程居全省前列。城區天然氣置換工程全面竣工。

(二)致力統籌城鄉發展,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全市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達459個,開工390個,完工227個,累計完成投資260億元。

城鄉規劃日臻完善。基本建立起以市域發展戰略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專項規劃、村鎮規劃為主要內容的城鄉規劃體系。完成了“一軸兩核多組團”發展戰略規劃、中心城區交通快速通道項目規劃等編制工作。全市所有鄉鎮均編制了總體規劃,為確保城鎮化建設品質打下了良好基礎。

城鎮化組團大力推進。玉湖新區、田中新區、安源組團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完成建設投資近60億元。玉湖新區道路網絡基本形成。城投大廈正在裝修,安源大劇院、能源中心即將竣工並投入使用,聚龍公園、市民公園、萍實公園、吳楚大道二期等正在建設;玉湖新區城市綜合體、城市大廈、玉湖公園、城市綜合館等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田中新區已完成大部分徵地拆遷工作,安置小區已建成7.4萬平方米;完成田中湖開挖近200萬立方米,景觀工程即將開工;杭南長高鐵萍鄉北站樞紐工程有序推進,站房主體工程完工,站前高架即將完工,洪山大道、站東路路基基本拉通,吳楚北大道、尚賢路、大興路、站西路大部分路基基本成型,正在進行墊層施工。安源組團中環西路、中環南路完成投資7.11億元,迎賓大道延伸工程即將收尾,萍安大道南延、萍水河三期治理等工程快速推進。麻山組團啟動了省道S234、萍麻路拓寬改造工程;蘆溪西部生態組團啟動了路行至武功山大道改造等工程;上慄南部組團華洋物流已進入前期施工,碧桂園項目紮實推進;蓮花蓮江新區組團啟動了蓮江兩岸建設。

城市創建紮實推進。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十個一”工程。努力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啟動了城市交通疏堵工程、公園景觀形象提升工程、萍水河淨化美化亮化工程,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市容市貌明顯改善,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升。20xx年全國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中,我市城市公共文明指數在地級提名資格城市中排名第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排名第二十四,兩項成績位列全省地級市第一。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全年完成減排項目63個,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同比均下降1%,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消化當年新增量的基礎上,排放量與上年持平。完成造林綠化12.27萬畝,創建“森林鄉鎮”10個、“森林村莊”100個,提升通道綠化127公里,建成綠道154.1公里,新建(新增)花卉苗木基地2.3萬畝,發展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4家,造林面積核實率居全省第一名,榮獲全省“森林城鄉、綠色通道”建設工作先進設區市。市縣兩級均獲全省森林防火平安先進單位。3個鄉鎮榮獲國家級生態鄉鎮。全年空氣質量繼續保持在國家規定的二級標準,出境水保持在國家規定的Ⅲ類水質。耕地保護連續3年實現佔補平衡。用地用礦秩序好轉,實現了衞片執法檢查“零問責”。地質災害防治成效明顯。

(三)致力夯實農業基礎,農業實現穩產增收。在遭受五十年不遇的嚴重旱災情況下,堅持大季受損小季補,最大限度彌補農業損失,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農業經濟穩定增長。預計全年全市農業總產值85.7億元,農業增加值54.7億元。完成糧食種植面積125.12萬畝,總產57.6萬噸,實現了總產“十連增”,單產在全省“十連冠”。糧食收購量達到近20xx年來最高,為農民增收達1200餘萬元。現代農業建設穩步推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43家,其中51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67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社1315家,增長32.3%,家庭農場建設30家。

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山口巖水利樞紐工程大壩主體工程全面完工,樞紐電站正式併網發電。整合資金1.6億元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3.66萬畝。小(二)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新開工26座;小農水20xx年計劃項目全面竣工,改善灌溉面積12.56萬畝,新啟動5479萬元投資計劃;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已解決10.11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中小河流治理項目等城鄉防洪工程順利推進。

富裕和諧秀美鄉村建設效果初顯。投入資金9000餘萬元加快富裕和諧秀美鄉村示範帶建設,農村危房改造任務4550户全部完成。可視範圍內荒山造林2100畝,水稻、蔬菜瓜果、養殖、油菜、蓮子、水產等一批集中連片基地發展到300餘個。307個新農村建設點扎實推進,全部完成村莊規劃,完成改路242.6公里,改水5.83萬户,改廁1.22萬户,改房18.82萬平方米,使用清潔能源2899户。全市農村公路里程達到6200公里。農村清潔工程以及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有序推進。

(四)致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第三產業穩步發展。

旅遊業取得新突破。按照“一頭兩翼、首尾呼應”的發展格局,全面加快武功山、安源、荷花博覽園等景區創A建設。在全省率先建立贛西區域旅遊合作聯盟。成功舉辦了第27屆全國荷花展暨國際荷花學術研討會、第六屆武功山國際帳篷節等節慶活動,蓮花縣、安源區順利入選全省旅遊綜合改革試點縣區,環鄱陽湖國際自行車賽首次進入武功山。成功獲評“中國最佳休閒旅遊城市”。全年接待遊客1706.78萬人次,增長21.8%,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2.8億元,增長28.79%。旅遊工作“六大工程”建設有序推進,旅遊公路大環線項目已列為省交通重點項目。完成了蘆萬武旅遊公路、武功山一級索道更新及中庵區塊整治、楊岐遊客服務中心、孽龍洞洞內改造等項目。萍鄉旅遊集散中心已經建成,安源文化博覽園、紅領巾少兒活動基地、萬龍山西海温泉度假村、中國蓮花文化園等文化旅遊休閒項目穩步推進。

文化商貿物流業持續發展。預計全年全市文化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80億元,完成增加值58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7.25%,位列全省第一。凱天動漫申報為國家重點動漫企業,安源境界、平步青雲等動漫公司落户動漫產業園區,各縣區至少建設一個三廳以上數字影院工作正式啟動。湘東彩印包裝基地申報為省印刷包裝基地。編制了《萍鄉市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大力發展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和商貿綜合體。聯合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共同舉辦了萍鄉市現代物流產業招商對接會。推進了特殊商品口岸作業區建設和公共保税倉建設。贛湘國際物流港一期工程年前全面竣工。金盾物流成為我省首家公共保税倉庫。新春蕾糧食物流中心、湘東工業陶瓷、蘆溪電瓷口岸物流等平台建設紮實推進。

金融業平穩發展。全市人民幣存款餘額621.71億元,增長14.9%;人民幣貸款餘額378.76億元,增長20.83%。信貸結構更加合理,中長期貸款不斷提高,信貸業務逆勢上揚。小微企業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被人民銀行總行列為首批國家級試驗區掛牌對象。新引進村鎮銀行1家,新增小額貸款公司1家。政銀企合作取得實效,簽約金額達193.73億元,增長35.24%,履約率100%。保險行業覆蓋面不斷拓寬,保費規模列全省四小市之首。

(五)致力民生社會建設,人民羣眾幸福指數逐步提高。

積極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工程全面落實,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民生工程指標。就業創業工作成效顯著。以成功創建“全國創業先進城市”為契機,形成了市、縣區、鄉鎮(街)、社區(行政村或管理處)四級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全市新增城鎮就業3.1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3萬人,城鎮就業率達96%,登記失業率3.15%,創業帶動就業比率達到1:4.4,零就業家庭就業安置率100%。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養老、醫保、低保等社會保障水平連續十三年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完成年任務的100%、106.9%、108.4%、101.3%和105.3%。社會救助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低保和農村低保保障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月420元和220元。城鎮“三無”人員供養標準每人每月提高100元,農村五保對象每人每年提高500元,重點優撫對象撫卹標準平均提高15%。全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9%;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為90%;新農合參合率為98.6%。全市廉租住房、新建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補貼全部按省政府時間節點開工建設或發放。全市保障性住房3406套全部開工建設;廉租住房租賃補貼完成12581户;棚户區改造完成9.49萬平方米、1355户,中央下放煤炭棚户區改造項目已建成9950户,在建5108户。

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萍鄉高專成功升本,並正式更名為“萍鄉學院”。大學聯考再次取得新突破,素質教育均衡發展。蘆溪縣榮獲全國“兩基”工作先進縣。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成功搬遷。規劃投資5億元、佔地400畝的新城區教育園區工程正式啟動。文化藝術工作取得新突破,採茶戲《有事找老楊》在第五屆江西藝術節首場演出,電影《黃海懷》完成後期製作。市圖書館、蓮花縣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館,“新安源·新形象”廣場羣眾文化活動獲第十屆中國藝術節項目類“羣星獎”。安源儺舞、上慄皮影戲等6個項目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市農家書屋出版物補充更新76家。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面實施;衞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市婦幼保健院新院竣工並投入使用,市醫院三期建設工程進展順利;醫療保障和服務水平明顯增強,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和免費救治工作成效斐然,湘東區艾滋病防治和社區公共衞生服務工作獲得全國先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成功創建了食品藥品安全城,公共衞生和食品藥品形成了安全平穩態勢。制定了《萍鄉市公共體育設施專項規劃(20xx-20xx)》,全民健身公共體育設施進一步完善,全市社區公共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73%,農村達到54%。市體育中心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成功舉辦第十二屆市運會。低生育水平繼續保持穩定,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3‰以內。積極盤活國有資產,妥善處理國企改革遺留問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檔案事業快速發展。民族宗教工作規範化、法制化程度不斷提高。婦女兒童發展主要目標綜合考評列全省第一。住房公積金歸集工作提前兩年半完成“xx”規劃目標。人防工程紮實推進,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取得新進步。

社會保持安全穩定。全面實施安全生產“企業可防、政府可控”工程,24家煤礦完成了二級標準化礦井建設,12家煤礦採用正規方式採煤;1000條鞭炮企業機械化生產線投入使用,安全濕法制引得到推廣,基本實現鞭炮產業安全化、機械化生產。全市工礦商貿領域事故死亡人數佔省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的33.4%,煤礦繼續實現“零事故、零死亡”,嚴厲打擊非法生產,安全生產態勢持續平穩。推進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制度化常態化,按照“項目化管理”要求和“五查”專項交叉督查行動化解信訪積案,取得了“五個為零”的好成績。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社會公眾安全感、治安好轉率、羣眾對公安工作滿意度均名列全省前茅。深入開展了“六五”普法和“法治萍鄉”建設。

(六)致力提升行政效能,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

民主法治建設不斷加強。自覺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進一步完善市政府領導領辦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和報告工作、聽取意見制度。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87件,政協提案128件,辦復率100%。

幹部作風更加務實。嚴格執行中央和上級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的各項規定,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學先進、轉作風、強服務、促發展”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全市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基層“入户結親”,辦實事好事3565件。全市“三公”經費支出持續下降,公務支出管理更加規範。全面公開了市本級部門預算和“三公”經費預算。集中開展了“四風”問題和收受“紅包”問題專項整治活動,積極組織了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項目、重點資金的審計監督,加強了對黨政領導幹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加強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的監督檢查,深化風險崗位廉能管理,加大科技防腐力度,建設並運行了電子政務、網上審批、公共資源交易、財政資金收付、廉能風險電子監控、農村“三資”監管、視頻監察等七大電子監察平台,政風行風和幹部作風明顯改善。

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對國務院、省政府取消和調整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銜接清理,強化了行政審批集中辦理和聯審聯批工作,行政審批時間再縮短20%。深入開展優化發展環境集中整治,查處並曝光了一批損害經濟發展環境的不良行為。全面開展掛牌服務企業活動,積極為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紮實推進績效管理,不斷提升政府效能,規範權力運行。

各位代表,面對嚴峻的挑戰、艱鉅的任務,我們不等不靠,開拓奮進,實現了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城鄉發展日新月異、社會民生建設不斷提速的目標。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萍鄉軍分區全力支持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齊心協力、共克時艱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和社會各界團結一心、紮實工作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幹部及歷任老領導、老同志,向各類企業和納税人,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團體,向駐萍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萍鄉建設和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和海內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偏小,大項目進度不快,產業核心競爭力有待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質量還有待提升,產業結構需進一步優化,淘汰落後產能亟待推進,經濟轉型升級任務仍然艱鉅;資金、土地、技術和人才等依然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社會民生建設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安全生產、社會穩定等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仍然嚴峻,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任務十分繁重;一些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務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部分政府工作人員的素質、能力、作風與人民羣眾期望還有不小的差距;等等。這些困難和問題亟待我們在轉型發展中努力解決。

二、奮戰20xx年:改革創新,積極有為促進轉型升級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實施“xx”規劃的攻堅之年,全市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三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圍繞“一二三四五”的總體工作思路和“一軸兩核多組團”的重大戰略舉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積極有為,努力打造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區、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區、民營經濟領先發展區和高鐵經濟引領三化互動區,搶佔發展升級制高點。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財政總收入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外貿出口增長8%,利用外資增長1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和1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3.5%左右,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0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今年重點做好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改革創新,激發發展動力和活力。認真貫徹落實xx屆三中全會精神,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推進簡政放權和重點領域改革,建立健全各項體制機制,正確、有序、協調推進改革,爭當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區。

深化市場體系改革。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實施“先照後證”和註冊資本認繳制度,實現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着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三季度完成市縣兩級政府機構改革。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審批程序“流程再造”,加大力度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建立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制度。打破部門利益藩籬,完善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配合省啟動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抓緊出台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的實施辦法。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建立健全縣區國資監管機構,構建大國資監管格局。

深化財税金融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健全財力與事權匹配的市以下財政體制,適當增強市本級宏觀調控能力。探索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發揮信貸投放主渠道作用,規範發展表外融資,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推進企業境內外上市和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直接融資。推動改革性保險擴面,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

加快土地利用管理改革。深化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規範徵地程序,完善徵地補償辦法,落實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加快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制度改革。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鼓勵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完善城市建設用地收儲制度,從嚴打擊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現象,確保依法嚴管土地。

創新體制機制推進示範區建設。以轉變職能、理順關係、優化機制為重點,加快示範區建設。突破區劃壁壘,創新區域合作體制機制,促進與長株潭經濟區協同發展,打造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全面推進科技入園入企,大力打造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區。加強改革和完善民營經濟發展體制機制,打造民營經濟領先發展區。以高鐵通車的經濟效應為着力點,打造高鐵經濟引領的三化互動區。

(二)突出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堅持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雙輪驅動”,加快創新驅動,推進集約發展。力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05億元,增長12%;主營業務收入1600億元,增長13%;利税總額265億元,增長12%。

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做好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績效考核工作以獲取下一輪國家轉型政策支持。依託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着力改造提升“黑白灰紅金”五大傳統產業,落實落後產能退出機制,化解產能過剩,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形成以五大傳統產業為龍頭,以粉末冶金、先進裝備製造、環保陶瓷成套設備製造等新興產業為支柱,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工業體系,培育一批超10億元、50億元和100億元以上產業集羣。

加大園區建設促進產業聚集發展。圍繞320國道百里經濟帶“一軸”和“一區五園二十個產業基地”建設,加強園區產業定位和產業鏈規劃,加強園區聚集整合和配套設施建設,引導生產要素向園區基地集中、資源向園區基地整合、資金向園區基地流動,提高產業現代化水平。重點抓好1-2個綜合實力好、帶動力強的工業園區,培育一批成長性好、經濟帶動力強的工業園區,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

深入推進科技創新。推進產學研合作,重點在主要產業園區(基地)創建科技園區,加快建立市、縣區、園區、企業四級科技服務平台。力爭全年實施科技重點項目8項以上,開發新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100項,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家,打造5家創新企業和創新團隊,引進10個以上院士、博士項目落户,引進技術成果20項以上,建設2個科技園區,打造2個專業化創新平台。推進我市省級環保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力爭獲批國家級環保產業基地,將萍鄉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科技園建設成為國家級科技“孵化器”。

(三)突出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後勁。加快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步伐,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和活力。

抓好招商引資。落實《招商引資三年計劃》及相關配套政策。繼續推進“四個對接”、“東融西接”推進產業招商、重點招商,圍繞“一軸兩核”,依託產業園區,突出抓好城市基礎設施、商貿市場、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現代農業等項目招商,瞄準國內外知名企業,引進一批好項目,帶動和完善上下游產業鏈條。力爭全年引進5000萬元以上項目超過169個,增長10%,其中億元以上項目72個,增長11%。

加強開放平台建設。發揮比較優勢,積極融入贛西經濟轉型加快發展戰略、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戰略。加大對本地生產型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積極引導我市優勢企業外出參展和投資考察。確保商檢辦事處上半年正式開檢,申報設立海關取得實質性進展。

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認真做好國家對萍鄉市循環經濟試點工作的考核驗收工作。爭取將萍鄉列入第五批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將蓮花縣列入中央國家機關對口支援特殊縣範圍,積極對接萍鄉城區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項目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重點抓好華能安源電廠、航空工業集團(萍鄉)汽車零部件、安源比克電動汽車、冠能光電、圓融光電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加速推進大倉前、青草衝輸變電等電網重點項目的建設投產。積極推進萍鄉陶瓷產業基地鐵路專用線、華能安源電廠鐵路專用線等重大項目建設。

(四)突出“一軸兩核多組團”,打造城市建設升級版。按照“一年出亮點,兩年出輪廓,三年見成效”總體要求,努力將“一軸兩核多組團”打造成為城市新亮點,不斷提升城市品位。

科學完善城鄉規劃。全面完善城鄉規劃體系,編制完成以“一軸兩核多組團”為主要內容的都市區總體規劃。全面落實“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監管一把尺”,加強重點區域、重要節點的城市設計,保障好“兩核”31個重大建設項目的規劃服務,確保城鎮化建設的品質、品位。全面推進建設規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促進城鄉一體化,加強農民建房的引導和管理,提高村鎮規劃建設水平。

統籌推進“一軸兩核多組團”建設。加快推進中環路建設,確保吳楚大道、畢昇路、益民路二期等道路一年內通車。突出抓好“兩核”,玉湖新區抓好城市大廈、城市綜合館等公建項目建設,確保安源大劇院正常運營,行政中心完成搬遷,萍實公園、市民公園與行政中心同步完工,翠湖花園、教育園區等項目三年內建成。田中新區建設商周古城遺址公園、聚龍公園、奧體中心、吳楚大道、洪山大道及湖區周邊高檔綜合服務配套等項目。加快推進安源組團、老城區組團、麻山組團、蘆溪西部生態組團、上慄南部組團、蓮花蓮江新區組團建設。

構建大交通格局。推進高速公路網建設,實現萍洪高速年底竣工通車,加快推進昌慄高速建設,啟動萍蓮高速前期工作。加快楊岐至武功山、武功山至明月山兩條旅遊公路建設,加速推動國、省道改造升級。全面實施農村路網建設,確保“xx”末實現農村公路“組組”通目標。加強杭南長高鐵樞紐工程調度,確保今年10月前竣工通車。積極爭取萍瀏鐵路、萍鄉南北向鐵路等重大交通項目。

(五)突出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經濟增收增效。堅持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不斷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富裕和諧秀美鄉村,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實施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完成4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抓好10萬畝中低產田改造。完成26座、新開工20座以上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萬龍山鄉、東橋鎮等6個鄉鎮防洪建設及蓮花縣城下游段防洪工程,新開工六市鄉、金山鎮等6個鄉鎮防洪工程。發揮山口巖水利樞紐工程的防洪、供水、發電、灌溉功能。推動農機裝備更新升級。抓好標準化設施大棚、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健康養殖池塘、標準化蔬菜生產園等建設。

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20萬畝、總產量56萬噸以上,加快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加強糧食儲備體系建設,保障糧食安全有效供給。建設50個以上高標準、高起點、規模大、市場競爭力強的綠色農業生產基地。集中建設1個市級現代農業精深加工產業園區。啟動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創建,鞏固提升4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水平,全面鋪開市縣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打造一批農業示範園、農業觀光園、農業主題公園、觀光采摘園和休閒農莊等各具特色的休閒農業精品,實現休閒農業從業農民年均收入增長30%以上。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和專業大户,發展一批家庭農場、合作農場、農民合作社、合作聯社,壯大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力爭專業大户增長15%,達到1850户;家庭農場翻兩番,達到120家;農民合作社增長20%,達到1570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150家,年銷售收入突破70億元。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

抓好富裕和諧秀美鄉村示範帶建設。加大產業扶持和資金籌措力度,最大限度整合農業政策資金,全面鋪開5條示範帶建設。把鎮村聯動作為示範帶建設的龍頭工程,以鎮帶村,以村促鎮,實現鎮村聯動發展。在抓好示範帶覆蓋區域內的32個集鎮特別是示範帶幹線上19個集鎮的鎮村聯動的同時,全面加強“十強中心鎮”建設。着力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抓好特困片區蓮花縣和省定123個貧困村及市定集體經濟收入薄弱村的扶貧攻堅工作。

(六)突出打造消費型城市,增強現代服務業的拉動力。推進以旅遊商貿文化等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消費型城市建設,力爭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

加快發展旅遊休閒業。繼續實施全市旅遊工作“六大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旅遊綜合改革試點縣改革和創建旅遊強縣,大力推進旅遊強市建設。加強武功山和安源景區創5A和楊岐山景區申報國家級風景區、孽龍洞景區創4A工作,完成荷花博覽園創4A工作,進一步理順景區體制機制。武功山景區今年完成5A景區申報工作,爭取20xx年創建成功。萬龍山温泉年內正式運營。安源景區加快推進遊客中心、紅領巾少兒活動基地、國家礦山公園等項目建設步伐。儘快啟動楊岐山普通寺擴建項目一期工程。推進連接核心景區的旅遊公路大環線項目建設。繼續完善市旅遊集散中心服務功能。加快發展鄉村旅遊,培育一批省級高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開展十大鄉村旅遊示範點評選。打造好武功山國際帳篷節、武功山自行車賽、中國蓮花·蓮文化旅遊節等有影響力的節慶品牌。

大力發展商貿物流和文化產業。建設層次清楚的貿易中心體系、特點鮮明的貿易街體系、品類完善的商品交易市場體系、網絡健全的現代物流體系和業態先進的零售網絡體系。重點推進翡翠城、美佳華等城市綜合體的建設,提升商貿服務業檔次。加快推進安源中華供銷城建設。積極推進物流標準化建設,推進傳統商業物資儲運企業向現代商貿物流配送中心和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引進具備整合供應鏈能力的嵌入式第三方物流,推動發展農產品農社對接、農超對接等產銷模式,推進華洋物流園區、強泰物流等物流項目建設。加快佈局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推進中國安源文化博覽園建設。組織湘東彩印包裝產業基地申報國家級印刷包裝產業基地。加快安源文化創意聚集區、武功山文化產業園建設。

積極發展金融業。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力度,進一步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力爭成為首批國家級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在全市推廣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鼓勵企業進入新三板,力爭在直接融資上有新突破。引進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萍鄉設立分支機構,確保萍鄉農村商業銀行年內正式掛牌。發揮保險業在資產配置方面的作用,提高保險業在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效率,積極推進政銀企三方良性互動,籌劃銀團貸款模式,力爭今年集中授信額度超過500億元。

(七)突出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宜居宜業美麗萍鄉。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深入推進文明城市和智慧城市創建,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讓百姓的生活環境更加美好,努力建設宜居宜業美麗萍鄉。

改善生態環境。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確保全市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推進造林綠化逐步由山下綠化向山上造林轉變,突出抓好10個山上造林示範點建設,繼續實施全市性封山育林,抓好森林資源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推進主要交通幹線可視範圍荒山荒坡的綠化,繼續實施“森林城鄉、綠色通道”建設,推進森林縣區、鄉鎮、村莊創建,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嚴厲打擊違法用地和非法開採。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實施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完成縣、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完善污水收集管網,提高現有生活污水處理廠處理效率;推進集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確保每個縣區完成1個以上集鎮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加強全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確保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推進節能減排。繼續通過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等措施,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環境容量。構建生態文明氣象綜合保障體系,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提高空氣質量。完成工業污染源減排、農業源減排、機動車減排任務。確保完成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5%;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2.2%、4%、1.5%和0.5%。爭取全國節能減排綜合試點城市試點。

全力抓好城市創建。全民動員,不斷加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力度。不斷提升羣眾文明素質,強化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做好迎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總評工作。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城市綠化,全面啟動國家級森林城市創建工作。鞏固省級衞生城市成果,策劃好新一輪國家衞生城市創建工作。抓好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礎數據庫、智慧城管、智慧水務和智慧政務等一批智慧城市項目建設。推行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進一步推進城市交通治堵工程,改善城市交通狀況。

(八)突出發展民生社會事業,加快小康社會建設步伐。以人民幸福為第一追求,統籌推進民生社會事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集中力量辦好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不斷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全力落實民生工程。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抓手,深入實施《萍鄉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實施綱要(20xx—20xx年)》,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的民生工程任務和市政府的民生建設任務。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全市新增城鎮就業3.2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67萬人以上,消除“零就業家庭”。逐步縮小城鄉、區域、羣體之間的待遇差距。基本建成制度完善、管理科學、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提高社會保障能力和水平。大力推進“五險”統一徵繳,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積極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紮實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大力發展社會養老事業,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產業,不斷提高農村“五保”對象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城鄉低保、城鎮“三無”、精簡退職人員等困難羣眾保障標準。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做好殘疾人康復、撫養中心建設。按照省下達的“xx”期間住房保障規劃要求,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套,棚户區改造9123户,加強保障性住房配套設施建設和物業管理。

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推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民辦教育、繼續教育改革發展。加快新城區教育園區建設步伐,調整新老城區教育網點佈局,使中國小校、幼兒園建設與新型城鎮化同步協調。加強教育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文化軟實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繁榮文化事業。組織創作一批羣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節目。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申報工作。做好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繼續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強衞生服務能力建設,完成市醫院三期工程建設並投入使用,抓好市精神病院建設,提高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水平,大力推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和大病保險制度,為人民羣眾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衞生服務。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穩步推進計劃生育“單獨”二孩政策。推進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提升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能力,確保飲食用藥安全。深入貫徹《全民健身條例》,切實加快大型體育場館建設進程。全面落實優撫政策,爭創新一輪全省雙擁模範城和全國雙擁模範城。加快檔案文化建設。加強工青婦、老齡、民族宗教、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工作。

創新社會治理。全面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積極實施“專業治安”和“科技興安”工作方針,繼續推行安全管理“三大工程”和“企業可防、政府可控”工程,煤礦強力推行“站欄式”管理和正規方法採煤;花炮重點推行“6+3”管理措施;非煤礦山行業嚴格實行“一台兩化”管理機制;危險化學品行業強力推行“五符合”管理;其他行業領域落實“1+1”社會綜合安全管理,着力加強燃氣安全監管,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監控體系,不斷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着力提升政府安全監管能力。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防災減災救災體制。建立“四訪四化”信訪工作新機制,構建“統一領導、部門協調,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提升公眾安全感和羣眾滿意度,深化平安萍鄉建設。加強普法教育和特殊人羣管理,加大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力度,促進法治萍鄉建設。強化網絡虛擬社會管理,健全網絡輿情監管體系,做好突發事件和社會熱點敏感問題的網絡輿論引導。

(九)突出轉變政府職能,創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強和改進政府自身建設,努力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政府。

推進依法行政,強化民主法治意識。進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理各項事務。規範行政執法、行政複議和行政調解工作,切實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利。主動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充分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廣泛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監督。實行重大問題市民聽證、專家諮詢、合法論證、風險評估和社會公示制度,不斷提高工作的前瞻性、科學性、實效性。依法推進政務公開和信息公開,發展基層民主,加強社會組織民主機制建設,充分保障人民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優化發展環境,強化服務意識。進一步落實市委、市人民政府《萍鄉市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的若干規定》的要求,建立規範、科學、有效的優化環境長效機制。建立健全科學、規範的績效管理指標體系。強化視頻監察和網上審批電子監察系統,提高政務服務水平。進一步規範中介機構監督管理。強化服務意識,完善優化發展環境監測工作,重點開展“民調評政”活動,促進行政機關由審批型向服務型轉變。

加強作風建設,做到勤政廉政。紮實開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幹部“入户結親”,着力解決“四風”問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作風建設的規定,認真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嚴格控制和壓縮行政成本,實現“三公”經費負增長,嚴格確保專項資金專款專用。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深入開展省市各項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加強對公共資金的審計監督。全力實施“權力陽光”工程,推進權力運行程序化、公開化,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做到勤政廉政。

各位代表!黨的和xx屆三中全會為我們描繪了新的宏偉藍圖,新的形勢賦予了我們新的神聖使命,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務實的作風,團結奮進,攻堅克難,為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萍鄉市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圍繞建設文明幸福宜春目標,緊扣“謀發展、比實幹、爭先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適應新常態,展現新作為,全市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主要指標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實現了“xx”圓滿收官。

——身膀更硬。總量增大:預計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620億元,增長9.3%左右;財政總收入突破300億元,達到308.8億元,增長1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70.5億元,增長9.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1000户,達1097户,淨增144户;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588.1億元,增長17.2%;外貿出口148.1億元,增長8.3%;實際利用外資6.5億美元,增長1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0.7億元,增長12.5%。質量提升:税收收入佔財政總收入比重達8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税總額均列全省前三。縣域崛起:財政總收入超20億元縣市區7個,其中豐城突破60億元,全國百強縣再進5位、列78位;樟樹突破50億元,躋身全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高安超35億元,居全國縣域經濟發展潛力79位。

——形象更美。明月山旅遊區晉升國家5A級,實現贛西零突破;宜春禪博園、宜豐九天度假區、樟樹古海和[門][合]皂山獲評國家4A級景區;《禪境宜春》獲評最佳國際傳播中國紀錄片。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摘取全省“平安杯”。舉辦鋰電國際高峯論壇,亞洲鋰都進一步叫響。全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首個專項規劃—《昌銅高速生態經濟帶總體規劃》獲批,昌銅四縣列為首批示範縣,佔全省1/4。積極參加全國工商聯執委會暨“名企助贛”系列活動,圓滿承辦第十三屆贛台會,簽約項目、金額均居全省前列。

——獲得更多。收入穩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81元,增長9.3%;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1元,增長10.4%。出行方便快捷:昌樟高速改擴建,昌慄、昌寧高速建成通車,宜慈公路一期基本建成,宜新公路即將通車。建成農村公路2311.5公里,新改建農村危橋58座,代表江西迎接“xx”國省幹線公路養護管理檢查。住房條件改善:城市棚户區改造三年攻堅順利推進,改造各類棚户區23705套、農村危房7108户,新開工公共租賃住房8239套。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速產業升級。着力壯大總量,優化結構,深入實施“三升級”戰役。工業主導凸顯。工業用電量110億千瓦時,中國馳名商標41件,專利過千件園區3個,在建工業項目近500個,建材產業主營業務收入600億元,鋰電產業100億元,均居全省第一。工業園區主營業務收入3300億元,居全省第三;超億元企業700餘户,金源紡織、濟民可信超60億元;納税千萬元以上企業260户,四特酒達12億元;宜春經開區增速居全省國家級開發區前三,鋰電產業基地獲全省優秀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豐城、上高工業園區均突破50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142户,省級以上創新平台54個,其中國家級3個,專利申請量3000件、授權1500件,均居全省前列。首座500千伏錦江變電站建成運營;獲批籌建院士工作站6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家,實現企業建站零突破。推廣新能源汽車1382輛,被評為全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範市。樟樹、豐城入選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市,豐城獲批第六批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樟樹、奉新分別榮獲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市、紡織產業集羣創新發展示範區,上高、萬載列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高安建陶產業通過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評審。農業基礎鞏固。加快發展方式轉變,農業總產值410億元,糧食生產實現“十二連豐”,託市收購量全省第一。農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土地確權頒證工作進度居全省前列;土地流轉177萬畝,佔二輪承包總面積33%,銅鼓帶溪發放全省首筆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新造高產油茶林11萬畝,開發利用富硒農產品基地16.9萬畝,肉牛出欄40.5萬頭,“財政惠農信貸通”發放貸款13.2億元,均居全省第一;綠色食品原料基地123.6萬畝,有機農產品81.4萬畝,綠色有機認證產品496個,佔全省40%;培育休閒農業經營主體431家;宜春國家農業科技園、豐城生態硒谷被評為國家農業科技示範園,袁州農業園區被列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試點,靖安、宜豐、銅鼓獲批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率先實現省級園區全覆蓋,全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現場會在宜召開。146座小(2)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全面完成,基層國有糧食企業退城進郊工作紮實推進,新建倉容34.3萬噸。上高獲評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整縣推進、農村“三資”管理示範縣,靖安、奉新、萬載分別被評為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縣、平安農機示範縣和首批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服務業活力激發。以旅遊業為龍頭,推動現代服務業升級。接待遊客3868.4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300.8億元。明月山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40萬人次,創造了民航發展“宜春速度”。成功舉辦第九屆月亮文化旅遊節,同城自駕遊活動創基尼斯紀錄,明月山獲評中國最佳温泉旅遊目的地。新宜萍三市聯合開通贛西旅遊冠名高鐵—宜春旅遊號。奉新榮獲全省旅遊發展十佳縣,靖安寶峯入選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在建服務業重大項目191個,投資額1273.2億元,其中電商重大項目18個,交易額200億元。“四導四創”電子商務孵化模式全省首創,宜春經開區物流園入選全國優秀園區;南氏電子商務產業園獲批省級示範基地,370家企業入駐;阿里巴巴農村淘寶落户萬載,開業當天創站點、訂單和交易三項全國紀錄。新增江西老字號企業12家,居全省第一。境外上市企業5家,“新三板”掛牌7家,均居全省前列。率先全省完成農信社改制,實現縣縣有自己的銀行,新增貸款突破200億元。

(二)統籌城鄉發展。堅持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鎮化率達44.5%,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城建三年升級戰圓滿完成,累計投資1223億元。首批19個示範(重點)鎮村聯動建設順利收官,第二批13個鎮(街道)全面啟動,上高獲評全國鎮村聯動幹道改造提升工作先進縣。率先全省編制完成行政村、縣域村鎮及中心村規劃,豐城入選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市,樟樹臨江列為國家建制鎮示範試點。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成效明顯,生活垃圾處理縣鄉村組全覆蓋,惠及438萬農村居民。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舊村改造、空心村整治經驗做法獲省委、省政府肯定,高安梅江舊村改造、豐城空心村整治經驗全省推廣。注重集約節約用地,清理閒置土地2.2萬畝,獲批建設用地超5萬畝,獲評全省耕地保護成效顯著設區市,上高被評為全省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先進縣。在全省率先推進縣級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建設,中心城區成為江西唯一入選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市。奉新、上高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宜豐獲批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靖安入選第二批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xx”減排目標全面完成。按照“零容忍”要求,查處環境問題企業546家,限期整改431家、責令停產59家、關停取締56家,城區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全省領先。49座大中型水庫全部實現人放天養,宜豐、靖安率先全省啟動實施“河長制”,靖安被列為全國首批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試點。新增省級生態鄉鎮、村各7個。

(三)深化改革開放。按照“市場先導、管理放權、機制放活”要求,重點推進“1+N”改革措施。“三單一網”建設有序推進,在全省率先推出權責清單和便民服務事項責任清單,市行政服務中心入選全國百優單位。市政府機構改革圓滿完成,事業單位分類、公務用車改革穩步推進。在全省率先設立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編制全口徑“四大預算”體系,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財政透明度連續三年居全國前列。不動產統一登記改革全省靠前。豐城省直管縣(市)體制改革試點、上高撤縣設市工作穩步推進,高安“同類競爭、分類考核、打造效益政府”做法獲中國政府創新優秀實踐獎。主動“走出去、請進來”,招大引強取得新成果,引進5000萬元以上項目295個、億元以上174個,分別列全省第一、第二,萬達廣場、晶科電力等項目成功落户;對外直接投資8600萬美元,超近9年總和。實施“宜商迴歸”工程,返鄉創業項目117個,總投資180億元。被省政府授予全省首個台灣青年創業基地,新增國際友好城市2個。宜春海關籌建穩步推進,高安鐵路、萬載公路口岸作業區建設基本完成,樟樹水運口岸作業區建設進展順利。

(四)完善保障體系。突出民生保障,公共服務不斷完善。民生改善。新增城鎮就業5.9萬人,與新餘、萍鄉實現異地就醫即時結算,被徵地農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工作紮實推進。保險理賠12.7億元,較好地防止了因災因病致貧。在全省率先啟動跨縣區醫療救助網絡同步結算、實施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榮獲中國科學養老示範市。27.6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省級雙擁模範城創建通過考評,“以村為單位,採取綜合措施,實施精準扶貧”經驗做法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十個一”志願助殘活動經驗全國推廣,宜豐、萬載分別入選全國無障礙環境建設、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示範縣,上高商城社區被列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市場物價基本穩定。事業進步。全面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8個縣市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認定,佔全省1/3強。普通大學聯考文、理科平均分列全省第一。新改擴建中國小18所,城區教育“大班額”問題有效緩解。宜春學院79級物理系學子陳仙輝、豐城籍科學家劉明獲評中科院院士,奉新支月英入選“全國師德楷模”,“奪刀少年”柳豔兵、易政勇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成為全省唯一的全國體育產業聯繫點。中心城古井保護工程順利完成。市工商聯獲創新中國特別獎。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99%。市檔案館、奉新文化館晉升國家一級,上高被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鄉鎮“婦女之家”實現全覆蓋,經驗做法在全國婦聯執委會上作典型發言。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入實施,市兒童醫院投入使用,市人民醫院(北院)建設紮實推進。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入選“中國好人榜”145人,居全國設區市前列。樟樹、高安、宜豐獲評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奉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被評為全國先進集體。社會穩定。注重解決羣眾合理訴求,信訪工作取得新成效,袁州、宜豐、樟樹連續四年榮獲全省信訪“三無”縣市。便民代辦服務延伸到組,市、縣、鄉、村四級服務體系更為完善。地質災害預警和防治能力提升,連續7年實現人員零死亡。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健全食品藥品安全體系,加強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監管,各類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獲評全省森林防火責任目標綜合考評二等獎。構建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公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五)加強自身建設。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作風建設持續好轉。認真落實“一崗雙責”,黨風廉政建設紮實推進。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三公”經費壓縮3.7%。法治政府建設成效明顯,“六五”普法順利完成,依法執政、依法行政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實現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法律顧問制度全覆蓋。倡導“馬上就辦”理念,加大政府決議、抄告事項落實情況督查。開展企業、羣眾“評機關、評崗位”活動,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公眾輿論監督,辦結省、市人大代表建議108件、政協委員提案197件。強化行政監察,重點查處貪污挪用、截留擠佔、騙取套取補貼資金等違紀行為。發揮審計監督“經濟衞士”作用,配合做好市長經濟責任審計,突出抓好政策落實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領域審計,完成項目119個,其中政府投資53個,核減工程造價4.2億元。加強重大政策實施績效評估,落實重大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聽證、責任追究制度。主動公開政務信息8.7萬條,組織在線訪談7期、新聞發佈活動205場。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國家安全、外事僑務、民族宗教、郵政通信、煙草、鹽業、氣象水文、防震減災、無線電管理、婦女兒童、統計和紅十字會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本屆政府自20xx年成立以來,風雨無阻,日夜兼程,既感受到了奮鬥的艱辛,又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積累的認識和理念彌足珍貴,是全市人民的寶貴財富。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這是古代哲學家王陽明的經典論述,意思是隻要有做一件事的念頭,就是行的開始,而只有持之以恆的行動,才是實現理想的保證。我們堅持既知道更要做到,有念即行,知行合一。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大力實施“雙核兩帶”戰略,健全差異化考核機制,豐樟高爭當“排頭兵”,致力發展循環經濟;袁上萬高舉趕超大旗,突出做強綠色產業;昌銅高速沿線四縣發揮優勢,重點打造生態經濟。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強化“三高”理念,突出“四大一重”,中心城區框架拓展近一倍,鎮村聯動建設創造了城鄉統籌的“宜春經驗”。為促進旅遊服務業升級,全面叫響“一年四季在宜春”,各地遊客爭相來宜“春看花、夏避暑、秋賞月、冬泡泉”。

——健康是前面的1,其餘都是後面的0,項目也是如此,起着綱舉目張、總攬全局的作用。抓經濟工作,項目是根本、是主抓手,脱離了項目,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猶如一個人,只有依託健康這個1,事業、家庭、財富等後面的0才能底氣充足。我們完善了重大項目協調推進機制,累計召開現場辦公會28次,解決各類問題500餘個,促成了明月山機場通航,環城南路通車,320國道繞城改建開工,四方井水利樞紐工程有序推進,宜春人民30多年的夢想得以實現。武藏野、中國瑞林、奧其斯、紫宸科技等大批工業項目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莫道百姓可欺,既穿百姓衣,又食百姓飯,就謀百姓之事。我們謹記,權力是人民賦予的,為人民服務、為百姓辦事是政府永恆的追求。先後實施了20個重點項目、雙十工作、10+1工程和十大重點項目、50件民生實事,興建了一批市民公園、運動遊園、幸福書屋,加大了河流、農業面源等生態治理,解決了中心城區拆遷安置房產權登記、袁州幹部同城不同酬等羣眾期盼已久的難題,用我們的辛勤指數換取了百姓的幸福指數。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在困難集中顯現、風險相互交織的情勢下,我們頂住了經濟下行的壓力,排除了前進道路上的障礙,贏得了加快發展的成果,“穩”的基礎更加牢固,“進”的態勢積極向好。成績的取得,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汗水,是市委統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履職監督、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奮戰在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羣眾,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民團體、駐宜部隊、民兵預備役、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社會各界人士,以及所有關心支持宜春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看到,宜春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產業集羣化水平不高,缺乏旗艦式大企業、大項目支撐,尚未實現百億企業、千億產業零突破;城市管理有待加強,“地上”規範不夠、“地下”標準不嚴;作風建設仍需改進,效率不高、推諉扯皮、缺乏擔當等“不嚴不實”問題不同程度存在,等等。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不迴避、不遮掩,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決不辜負全市人民的厚望!

二、20xx年目標要求

各位代表,宜春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風景如畫,風調雨順。解放以來,經過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依託資源稟賦,傳統農業領跑全省,成為農村穩定、農業增收、農民致富的重要法寶,奠定了農業大市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佔據全市工業的“半壁江山”,揭開了宜春由農業主導向工業主導轉化的序幕;新世紀以來,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宜春迎來“海陸空”時代,“鐵公機”齊全,區位條件為之一變,為我們確立“三個中心”戰略定位提供了前提;本屆政府履職以來,樹牢項目意識,堅持把項目作為經濟工作的蓄水池和總裝車間,用項目來落實省委、省政府改革開放的理念,用項目來推動各項事業的進步,為發展升級插上了騰飛之翅。只要我們接續奮鬥、久久為功,宜春的明天將更加美好。

20xx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五年決戰同步全面小康的起始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既要正視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又要看到經濟持續向好的態勢;既要正視發展不夠的階段性特徵,又要看到轉型升級是行穩致遠的動力之源;既要正視財政實力、保障水平與民生需求的差距,又要守住民生底線,適應新常態,幹出新作為。新常態是宜春的機遇。如果説常態下,沿海地區保持了高速發展,面對新常態,作為欠發達地區,“拖累點”相對較少,後發優勢增多,可以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自我加壓,迎頭趕上,實現“彎道超車”。新戰略是宜春的引擎。“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贛西經濟轉型加快發展等國家、省重大戰略穩步推進,宜春將分享更多的政策紅利。同時,供給側改革的實施,以及中國製造20xx、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理念深入人心,新產業、新業態茁壯成長,“創時代”為宜春帶來無限活力。新項目是宜春的底氣。近幾年來,通過努力爭取,一批重點工程建成使用,一批產業項目投產見效,目前重大項目在庫總數434個,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186個,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產業潛能進一步激發。只要我們保持定力,鋭意進取,就能搶佔制高點,把握主動權。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一個希望、三個着力”重要精神,遵循“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緊扣省委“十六字”方針,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以產業升級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持續推進工業升級、農業升級、旅遊服務業升級,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城鎮化進程、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進一步做大經濟總量,做強縣域板塊,做活生態文章,做實民生保障,為確保與全省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8.7%左右;財政總收入增長10%,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2%;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1%;實際利用外資增長9.5%,外貿出口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以內。

三、20xx年工作重點

今年是本屆政府的收官之年,越是屆尾的關鍵節點,我們更加不能守成、不得鬆懈、不可無為。要緊扣“十三五”目標,圍繞全年任務,突出抓好以下六項工作:

(一)藉助“互聯網+”,實現產業升級新突破

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協同推進現代農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工業固本強基。深入實施興工強市戰略,突出集聚發展,培育八百骨幹,做優豐樟高循環經濟,做大袁上萬綠色產業,做精昌銅高速沿線四縣生態工業,力爭七大支柱產業佔比提高1~2個百分點。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0户、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800户、納税千萬元以上300户;園區主營業務收入3600億元、十大省級重點產業集羣1650億元。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鋰電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着力打造世界最大的鋰電池材料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碳酸鋰生產基地、中國重要的動力及儲能鋰電池生產基地、中部地區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重點推進SK集團、正威國際、中節能等項目落地建設,支持濟民可信、仁和、四特酒等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引導金源、寶源、華春以及瑞麥、旺旺、必旺等整合重組,力爭實現百億企業零突破。

農業轉型增效。堅持農業為農和產業化思維不動搖,致力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進成果應用改革試點,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突出抓好油茶、肉牛、綠色有機、富硒和生態休閒五大產業,新造高產油茶林12萬畝,肉牛出欄50萬頭,綠色食品原料基地140萬畝,有機農產品100萬畝,富硒農產品20萬畝,新增省級以上休閒農業示範縣1個、休閒農業示範點3~5個。提升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水平,啟動市本級休閒農業產業園建設。加強耕地保護,完成707.3萬畝耕地保有量和617.7萬畝基本農田目標。實施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小型農田水利和應急備用水源及配套設施建設,推進高標準綠色生態農田建設。

服務業優化升級。完善上下游產業配套,提升景區承載度,力爭接待遊客52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30億元,分別增長36.8%、43.3%。支持靖安三爪侖旅遊區爭創國家5A級,明月山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世界温泉健康名鎮、中國温泉旅遊名鎮,加快温泉文化帶、月之泉康療中心、遊客集散中心建設,推進袁州西海温泉、樟樹四特酒文化城、豐城紫雲山生態旅遊景區、奉新九仙温泉、高安巴夫洛生態谷、銅鼓湯裏温泉、萬載古城·田下街區等在建項目,啟動宜豐天寶古村及大潭山次中心旅遊項目建設,籌辦全省旅遊產業集羣現場推進會。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做大連鎖經營、網絡運營、物流快遞等新型服務產業,爭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0億元、電商交易額增長50%以上,創建省級電商示範基地和示範企業3個。加大金融機構引進力度,鼓勵更多企業上市。

(二)加快“市民化”,構建城鄉一體新格局

堅持把城鎮當城市建、農村當社區管,促進城鄉同發展、共繁榮。

打造區域中心。採取“多規合一”的形式,實施中心城總規修編。完成320國道繞城改建工程,啟動環城東路改線暨渥江濕地公園建設,促進財富廣場、紅林世界城、贛西汽車服務廣場、跨滬昆高速立交互通、萬達廣場等項目建設。完善老城區路網體系,實施人行天橋、地下通道及部分主幹道改造,強化地下人防工程規劃建設與應用,增購新能源公交車100輛,加快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建設,緩解城區擁堵問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拓展“互聯網+”便民服務功能,搭建視頻圖像聯網共享平台。以國家衞生城複評迎檢為契機,以聯創聯建、全民衞生日為抓手,創新體制機制,推行數字城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精選1~2條街區進行燈光、色彩設計,有效改善市容市貌。健全分析預警機制,加大去庫存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推進鎮村建設。鞏固首批鎮村聯動建設成果,實施第二批“30+”項目,抓好全國重點鎮、全省百強中心鎮建設,支持縣市申報新型城鎮化試點。建設中心村63個,推進“七改三網”和“10+4”等配套工程。啟動集鎮污水處理三年行動試點,健全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力爭昌銅高速沿線四縣率先通過省考核驗收。

完善基礎設施。做好城鄉統籌發展前期規劃,促成明月山機場擴建、四方井水利樞紐工程開工、靖安洪屏抽水蓄能電站併網發電,推進豐電三期、大唐集團上高電廠等建設,實施城鎮電網改建、農村路網升級和危橋改造,加快到組公路建設,確保銅萬、東昌高速公路通車。配合做好昌吉贛客專和蒙華鐵路煤運通道徵地拆遷,爭取宜春火車站升級為一等站,啟動中心城區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利用工程建設。

(三)打好攻堅戰,邁出改革開放新步伐

全面落實“規定動作”,大膽探索“自選動作”,不斷釋放改革紅利。

深化改革。加快户籍制度、農業農村、城鄉公交一體化、醫療衞生體制及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確保不動產統一登記“新開舊停”。深化財税和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改革,全面推動中期財政規劃管理,有序實施“營改增”改革。抓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完善“三單一網”管理,不能止步於紙上,而要成為羣眾便捷辦事的“心願清單”。

招大引強。圍繞鋰電新能源、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優勢產業,開展特大型項目攻堅活動,引進一批具有支撐引領作用的龍頭企業。促進央企入宜、名企入宜、外資入宜,爭取引進國內外500強項目10個、50億元以上5個、10億元以上50個。加強宜台文化交流,促成更多台資企業落户。

擴大開放。做好宜春海關籌建工作,力爭下半年開關,建成高安、萬載口岸作業區,推進樟樹水運口岸、豐城海鐵聯運陸地港建設,開通宜春至寧波的接替式五定班列,啟動宜春航空物流園建設。加強與九江、莆田等地口岸物流的對接合作,打通物流新通道。主動走出去,做好金屬傢俱、建築陶瓷、農產品等傳統優勢產業的出口培育,支持企業境外設立研發中心,擴張營銷網絡。以非洲、澳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主要市場,開展對外投資和工程承包業務。

(四)培育眾“創客”,激發創新創業新動力

致力疏通創新創業中的“堵點”,破解創新創業中的“難點”,進一步激發社會活力、釋放巨大動力。

降低門檻。落實創新創業33條,促進“先照後證”等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為創新創業提供最大便利。啟動獨立科研院所科技人員創新創業試點,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崗或離崗創新創業。推進“宜商迴歸”工程,每個縣(市、區)創建回鄉創業園1個以上。推廣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至少扶持500名大學生成功創業。

創新驅動。實施產業轉型升級關鍵技術集中攻堅,加快高安建築陶瓷、樟樹金屬傢俱國家品牌示範區建設,力爭新開發省級重點新產品180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5户、專利申請量700件以上,中國馳名商標10個。鼓勵宜春學院、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建立創業學院、創新中心、創客空間,爭創大學生創業孵化省級基地。加強對外交流,鞏固與武漢大學、同濟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促成產學研項目200個以上。

優化環境。深植創新創業文化,推行行政審批零障礙、委託代辦零收費、配套接入零負擔、生產經營零干擾、各類服務零距離“五零”承諾,營造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開展降低企業成本行動,促進工商業用電用氣同價,精簡涉企收費項目,減輕失業保險繳費負擔。支持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在宜春擴大試點,培育發展五洲醫藥、捷一商務、金農米業等電子商務企業,做強南氏電子商務產業園和宜春眾購網絡平台,力爭銷售額突破20億元。探索綠色信貸投入機制,推廣“兩權”抵押貸款,繼續推進“財園信貸通”、“財政惠農信貸通”融資。

(五)打造高“顏值”,彰顯綠色生態新優勢

珍惜綠色財富,放大生態優勢,做到保護與治理同步,發展與綠色同行,讓“宜春藍”永駐。

壯大經濟。推進昌銅高速沿線四縣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縣建設,實施“金橋、金牌、金山”工程,努力把昌銅高速生態經濟帶打造成宜春的名片、江西的樣板、全國的亮點。編制豐樟高循環經濟發展和袁上萬綠色發展規劃,支持豐樟高做大循環經濟,袁上萬做強綠色產業。有條件的縣(市、區)爭取國家木材戰略儲備、特殊林木培育等項目。創新森林經營理念,探索發展林下經濟,將森林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加強創建。總結錦江流域整治經驗,推進袁河、肖江、潦河等重點流域及飲用水源地、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杜絕劣五類水質。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完成人工造林23.9萬畝、封山育林10.3萬畝、森林撫育42.1萬畝。支持縣(市、區)創建省級森林城,豐城、奉新分別創國家文明城、生態文明縣,靖安創省水生態文明示範縣和城鄉生活垃圾分類一體化試點,宜豐、銅鼓創省園林城,袁州、上高創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縣。加快生態文明村風景林建設。加強外來有害生物防範。

堅守底線。全面啟動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探索管制措施。持續開展“零點行動”,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環境管控。加強PM2.5監測,加大渣土揚塵、機動車尾氣等治理,促進工業園區污水管網建設,做好“黃標車”淘汰工作。健全江河湖庫管理體系,打造治理樣板,實現“河長制”管理全覆蓋。注重農業面源和養殖污染整治,全面建成縣級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淘汰落後產能企業15家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3%以上。

(六)增強獲得感,推動民生福祉新改善

任何事情,從現在做都不晚。我們既要追求看得着、摸得到的“硬政績”,也要提供讓羣眾得實惠、謀長遠的“軟服務”。

完善保障。拓寬就業渠道,新增城鎮就業4.7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6.7萬人。推進精準扶貧,擴大小額扶貧信貸規模,力爭脱貧3.5萬人以上,貧困村農民人均收入達到8500元。推廣居家養老服務“袁州模式”,覆蓋城市社區50%、農村社區25%。打好城市棚户區改造三年攻堅,完成各類棚户區改造13110套。探索租購代建模式,解決1700户羣眾住房問題。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參保繳費覆蓋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推行“助保貸款”政策,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待遇,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等制度。推進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保障312.8萬人口飲水安全。抓好“菜籃子”工程,優化便民蔬菜直銷店佈局,加強農貿市場環境整治。理順食品藥品監管體制,開展“雙打”、“質監利劍”等專項行動,維護市場正常秩序。

繁榮事業。實施“三通兩平台”建設,推進現代職業教育,提升中國小辦學品質,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抓好中國小校新改擴建,有效緩解城區教育“大班額”問題。弘揚“好人文化”,爭創省第五屆文明城市。扶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爭創省級示範基地5~6個。支持市屬媒體應用新技術,發展新媒體,加快融合發展。加強基層羣眾文化活動場所建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力爭社區有室外活動場地,街道有室內活動中心,主要羣眾文化團體有活動場所。抓好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加強吳城、築衞城、樊城堆遺址保護,啟動中心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程和美術館建設;促成811台遷建,加快禪宗祖庭恢復重建,完成26集禪宗文化動畫片製作。健全婦幼醫療保健服務體系,落實全面二孩政策;探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完善社區和鄉村運動場所規劃,興建市民體育運動中心,籌備全國農耕健身大賽和市第五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建成市兒童活動中心,推進數字檔案館建設。

維護穩定。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責任制和企業主體責任,加大隱患治理,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開展領導開門接訪和帶案下訪活動,促進信訪積案化解。強化金融監管,加強誠信建設,加大非法集資打擊力度。完善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機制,提高預警處置能力。抓好防災減災救災各項工作,促進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人民防空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天網”、“地網”和“技防入户”等智慧平安建設,加強反恐和禁毒工作,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不斷提升羣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各位代表,我們要積極迴應羣眾的普遍關切,突出抓好十類民生項目100件實事,讓全市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踐行“三嚴三實”,努力打造人民滿意政府。依法依規,提升公信力。深入推進法治宜春建設,樹立法治思維,做到依法履職、規範用權。普及法律顧問制度,聘請法律“先生”,把好法治“閘門”,確保作決策、抓工作於法有據。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落實政府法律援助責任。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提升政府決策水平。務實落實,提升執行力。所謂行政,行動才有政績,落實才會政成,定下的事雷厲風行,看準的事一抓到底。創造性執行,主動性服務,遇到問題多想辦法、少找理由,多下功夫、少講託辭,做到工作快上手、措施快跟進、服務快節奏,紮實有效推進各項工作。勤政廉政,提升向心力。牢固樹立紀律和規矩意識,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築牢拒腐防變大堤。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嚴控“三公”經費,把有限的資源和財力,用到發展最急需的地方,用在民生最急迫的事情。加大監察、審計、財政監督力度,強化對重大工程、重點行業和重要環節的監管,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剷除“權力尋租”空間。

各位代表,既然選擇了方向,就要不畏風雨;既然接受了重託,就要不辱使命。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強化擔當,主動作為,為實現“十三五‘提前翻番、力爭百強、同步小康’”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標籤: 萍鄉市 報告 政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gvvq0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