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

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集中體現了中國社會所發生的變化,成為世界瞭解中國的重要信息源,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一起看一下吧!

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

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xx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xx年,是南京發展進程中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多、要事多、喜事多。一年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宏觀環境和困難壓力交織並存的特殊挑戰,在市委正確領導下,我們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緊緊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圍繞打贏“經濟發展穩中向好、改革創新實質突破、青奧盛會精彩圓滿”三場硬仗,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重生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xx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

一年來,我們把辦好青奧會和保障服務國家公祭儀式作為重中之重、頭等大事,堅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舉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紮紮實實做好城市運行、綜合保障、現場組織等各項工作,推動兩件大事永載史冊。青奧會精彩圓滿,贏得了海內外高度評價,兑現了向國際社會作出的鄭重承諾,實現了提出的“辦得精彩、辦出中國特色、體現國家形象”目標,向世界傳播了“中國好聲音”,為奧林匹克事業發展積累了“南京經驗”,提升了南京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國際影響力。國家公祭活動順利舉辦,實現了“正正規規搞公祭”目標,展現了南京開放自信、和平博愛的國際形象,展示了南京人民不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強意志。

一年來,我們牢牢把握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核心要求,堅持把經濟工作重心放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把經濟增長動力轉到依靠科技創新、深化改革上,攻堅克難、鋭意進取,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穩中向好、轉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800億元,增長10%,增速高於全省和蘇南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03.5億元,同口徑增長11%;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7%。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我市地區生產總值、服務業增加值增幅均居第1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實現了進位;各項貸款和存款新增量均居第3位,比上年末分別上升1位和2位。

——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預計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4%,提高2.4個百分點;六類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5.5%,其中,新能源汽車、衞星應用、軌道交通等6個產業增幅超過20%;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4%,其中,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7%,旅遊業總收入首次突破1500億元。

——綜合改革激發新活力。承接行政審批事項88項、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09項、下放行政審批事項104項;703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不再保留,成為繼天津之後全國第二座沒有非許可審批城市;實施了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推行網上“多證聯辦”,出台鼓勵民營經濟發展“1+5”政策文件,全年新增企業4.36萬户、增長50.6%,新增企業註冊資金2545億元、增長81.8%。

——城市品質實現新提升。如期完成青奧重點工程建設,國際青年文化中心、青奧村、“南京眼”步行橋成為南京城市新地標;着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濱江風光帶、金牛湖成為市民觀光休閒新景觀;大力實施環境綜合整治,機場高速、繞城公路成為整潔靚麗新通道;全面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軌道交通、快速化通道成為百姓出行新選擇;精心做好展示策劃,明城牆、夫子廟成為南京對外新名片。

——民計民生有了新改善。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城鄉公共服務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75%;預計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10.5%;分兩大區域實施低保同標,城鄉困難羣體首次享受同等待遇;新開工保障性住房347萬平方米,竣工414萬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實行學前一年基本免費教育;醫養融合養老服務模式與和諧社區建設全國領先。

過去一年,我們科學應對宏觀形勢,強化經濟組織運行,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堅持把穩增長作為首要任務,加強形勢研判,採取有力措施,確保經濟穩定運行在合理區間。強化政策創新,堅決落實國務院和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政策措施,結合南京實際,加大政策創新和集成力度,市級層面共制定實施112個政策文件,全力支持科技創新、實體經濟、環境保護和民生事業發展。投資、消費、出口協同拉動,把政府投資與社會投資有機結合,更加重視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基礎設施、重點產業、社會事業等領域;加強重大項目推進,對154個重大項目實施掛圖作戰,對中電熊貓G108液晶面板等10億元以上項目實施重點跟蹤,增強了經濟發展後勁。全力擴大消費需求,着力培育信息服務、網絡購物等新型業態,加快發展文化、教育、體育、養老、健康等消費服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制定並落實扶持外貿穩定增長一攬子政策措施,完成進出口總額572億美元、增長2.7%;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增長33.6%。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轉型升級導向,推動結構戰略調整,經濟質量效益顯著提升。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在結構調整優化中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更加註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實施《南京市紫金科技人才創業特別社區條例》,實行科技創新券制度,提升創業載體孵化功能,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搭建公共服務平台51個,科技創業特別社區新建載體201萬平方米,集聚“321計劃”人才1381名;發明專利申請量增長35%,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25件、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產業結構明顯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佔全市工業總投資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建材、冶金和石化等高能耗行業投資下降23%;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5.8%,提高1.4個百分點;新增設施農業6萬畝,新增家庭農場364家,休閒農業綜合收入達46億元。成功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節能減排全面完成,建立區域排污權交易機制,實施四大片區工業佈局調整,完成20家中小工業企業搬遷關停;完成131家“三高兩低”企業整治,預計萬元GDP能耗下降7%,煤炭消耗下降3%。

過去一年,我們紮實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發展動力活力明顯增強。紮實推進第二輪綜合改革,7大類48項改革任務全部完成方案制定,已審議出台30項。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同時,國有資產管理改革實現突破,組建東南集團和揚子集團,國有資本從傳統工商業領域退出24家企業,完成14家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共資源交易制度改革進展順利,成立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委員會,組建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整合建設工程、政府採購、產權交易和土地招拍掛等7類交易活動,公共資源交易納入規範化、法制化軌道。完成市級功能區體制改革,實施“市屬區管”新體制,激發了基層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強化街道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職能,四城區街道全部取消經濟指標考核,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社會管理服務之中。

實施户籍制度一體化改革,市域範圍內實現户口通遷。金融、財税、土地、社保、科技、教育、醫療衞生、資源性價格、社會治理等改革正有序推進。與此同時,加強與上海自貿區全方位對接互動,南京綜合保税區開始實質性運作,龍潭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等正式運行;兩岸產業協同發展和創新試驗區獲國家批准。外事、對台、港澳、僑務等工作同步推進。

過去一年,我們優化城鄉空間佈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區域城市化展開新篇章。制定區域城市化規劃,組織實施新區建設等九大工程,全面推進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新區新城建設步伐加快,河西新城南部地區開發建設全面啟動,青奧博物館等青奧配套工程全面建成,金融城一期、博覽中心二期等重點項目如期推進,展現了現代化國際性城市形象;江北新區前期工作有序開展,空港新城、溧水新城、高淳新城和10個新市鎮加快建設,城鄉區域空間佈局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重大進展,7條軌道交通線路同步建設,地鐵10號線、寧高城際、寧天城際一期等3條線路建成通車,全市軌道交通通車裏程由85公里提高到180公里,位列全國第4;祿口機場二期建成使用,機場高速擴建、江東路快速化改造、城西幹道橋改隧、江北大道建設等工程全面建成,寧高新通道、緯三路過江隧道全力推進,火車站北廣場、南京汽車客運新站投入使用。老城改造有序推進,下關濱江、鐵北、燕子磯、鐵心橋—西善橋等片區改造順利推進,完成城中村、危舊房改造295.5萬平方米。25公里明城牆本體修繕完畢,科舉博物館、六朝博物館等一批文博場館,相繼建成並對外開放。農田水利、國土整治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過去一年,我們聚焦環境整治,狠抓綜合治理,城市管理逐步走向長效常態。堅持問題導向,全城動員、全民發動,大力開展“大幹一百天、環境大掃除”和“再幹兩百天、環境再提升、管理見長效”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着力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市容市貌煥然一新,完成22條主次幹道、48條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整治,祿口機場、南京南站、玄武湖周邊等窗口地區,以及進出城主要公路、鐵路沿線環境全面提檔升級;完成動遷項目110個、拆違1.38萬處,拆違面積近170萬平方米,拆除違規廣告標識2.1萬塊,清運衞生死角垃圾50萬噸。交通秩序大為改善,大力實施公交優先戰略,新增和優化公交線路76條,新增、更新公交車2530輛,新增公共自行車7400輛;推行公交換乘優惠政策,主城區公交出行分擔率達到46%;調整背街小巷停車管理體制,實施分區分級停車收費管理,新增停車泊位9.1萬個,交通擁堵指數在全國排名從年初第6名下降到第21名。長效管理初步建立,出台城市長效管理意見,制定33類、20xx個條目的城市綜合治理指導標準;市本級城市維護費用由6億元增加到10億元,城管執法隊員配比由萬分之1.86增加到萬分之2.71;城區道路機掃率達到80%,比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

過去一年,我們強化大氣污染防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制定出台39項環境保護政策文件,嚴格落實相關治理體系和措施,生態環境不斷優化,通過“國家生態市”考核驗收。大氣環境得到有效治理,大力實施50個大氣減排重點項目,累計完成1012台燃煤鍋爐的關停和清潔能源改造,南鋼、金陵石化、揚子石化等一批脱硫脱硝工程全部建成投運;全面推行車用國Ⅴ汽柴油,淘汰黃標車6.1萬輛;全方位治理在建工地揚塵,全密封管理3000輛渣土運輸車,城區降塵量下降22%,全市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5.38%。水環境治理得到強化,集中整治河西南河、南十里長溝、滁河、水陽江等一批河道,完成玄武湖生態治理一期工程,鐵北污水廠二期、城南污水廠二期等污水處理新擴建項目順利推進。生態保護建設得到加強,在全市劃定13類104塊生態紅線保護區域,對老山、金牛湖等一批生態資源實施重點保護;推進明外郭—秦淮新河風光帶等重點工程建設,52公里濱江風光帶一期工程、玄武湖東岸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青奧森林公園、魚嘴濕地公園等一批生態工程順利建成;建設美麗鄉村示範區475平方公里,全市綠化造林6.2萬畝。

過去一年,我們大力實施民生項目,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市民百姓滿意度不斷提升。紮實做好民生工作,民生十件實事全部完成。就業再就業工作紮實有效,新增城鎮就業22.5萬人,實現再就業10.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完善鼓勵支持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優惠政策,新增城鎮就業中大學以上人員佔比提高4個百分點。社會保障水平再上台階,城鄉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達98%以上,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實現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增長11%以上;城鎮職工、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報銷比例,分別提高到84%、74%和75%。建成市級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102個3A級社區居家養老中心,新增116個醫護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為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教育衞生事業均衡發展,開展中國小校長教師“區管校用”試點,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成為第一批國家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省轄市;河西兒童醫院、市中醫院新院、市公共衞生醫療中心等項目建設加快,城鄉15分鐘健康服務圈基本形成。文化體育事業全面進步,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5%,“文化建設工程”指標列全省第一;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建設全覆蓋,人均擁有公共體育設施面積提前一年實現現代化指標。社會治理不斷創新,誠信體系建設紮實推進,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信訪維穩工作得到加強,平安南京、法治南京建設取得新成效,羣眾安全感達93.4%。雙擁、民族、宗教、檔案、史志、參事、社會科學工作取得新進展,計生、婦女、兒童、青少年、仲裁、殘疾人、慈善事業取得新進步。

過去一年,我們着力轉變政府職能,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有關規定,加強制度建設,密切聯繫羣眾,切實改進作風。決策更為科學,制定實施《南京市人民政府議事決策規則(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完善市政府常務會、市長辦公會等議事決策機制,建立健全重大決策和重大項目民意徵集、專家諮詢,以及政府法律顧問、城鄉規劃管理等制度,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有了新提高。效能明顯提升,紮實推進投資項目並聯審批,審批時限控制在45天以內;充分發揮“12345”政務服務熱線作用,全年辦結率達99.8%,回訪滿意率達93.3%;在市級機關開展“公眾開放日”活動;通過“省市政風行風熱線聯動直播走進南京”活動,與市民互動,限期督辦了650條諮詢、建議和投訴。作風得到加強,會議、創建達標、節慶論壇等活動大幅下降,規範性文件數量同比減少三分之一;市政府40個組成部門預算全部公開,“三公經費”支出比上年決算數下降11.3%。全年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8件、建議392件,辦理市政協提案673件,辦理質量不斷提高;提請人大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6件,制定政府規章5件。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不辱使命、不負重託,較好完成了各項既定目標任務。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這是市委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統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拼搏、不懈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向駐寧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向中央駐寧單位和省級機關,表示衷心感謝!向關心和支持南京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誠摯謝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薄弱環節。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綜合改革工程仍需深入推進;內需不旺與外需不穩並存,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下行壓力加大,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結構調整任重道遠;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高,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節能減排壓力較大,市民反映強烈的灰霾天氣、河道污染、部分節點交通擁堵等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還不平衡,養老、教育、醫療等民生保障工作與羣眾期望還有差距,改善民生仍需加大力度;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難度加大,既定的增收目標未能實現;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依法行政亟需提高,一些工作人員為民服務、勤政廉政、盡責履職的意識和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xx年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xx”規劃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視察江蘇和青奧會成功舉辦為強大精神動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堅定不移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惠民生,堅定不移推進全面改革和依法治市,全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確保“xx”圓滿收官,在“邁上新台階、建設新江蘇”的征程中幹在實處、走在前列。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性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9%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左右,外貿出口保持正增長。約束性指標是: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個百分點以上。萬元GDP能耗下降7%左右,煤炭消耗總量控制在3240萬噸以內。結構性指標是: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2.5個百分點。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科技創業投資增長15%。這些指標是市委市政府多方聽取意見、慎重權衡後確定的,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有關精神,與我市“xx”規劃目標相銜接,反映了新常態下的增長可能、轉型要求和就業需要。

做好今年工作,要全面落實視察江蘇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提出的“五個邁上新台階”最新要求,作為建設新南京的根本遵循和強大動力,更加積極適應經濟運行、城市建設管理、民生保障和改善三個新常態,以經濟強夯實發展基礎,以百姓富體現發展成效,以環境美增強發展優勢,以社會文明程度高提升發展境界,堅定不移朝着新南京目標邁進,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堅持轉型發展,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城市轉型,切實更新城市規劃理念,轉變城市建設管理方式,着力提升城市現代化、國際化水平;大力推進政府轉型,加快建設法治型、服務型政府。堅持創新發展,把科技創新、制度創新作為關鍵環節,通過實施創新驅動、改革攻堅,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釋放增長潛力、拓展發展空間,確保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堅持協同發展,主動對接國家戰略,處理好區域之間、城鄉之間,以及發展與民生、經濟與環境的關係,加快各種資源優化配置,推動各種力量優化整合,促進各種利益優化平衡。堅持和諧發展,緊緊圍繞“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衞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的目標,解決好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部分羣眾的共同利益、特殊羣眾的特殊利益,築牢和諧基石,確保大局穩定。

重點做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進綜合改革,激發城市發展活力。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確保重點改革任務逐一落地、見到實效,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釋放民營經濟活力。加快落實行政審批制度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等措施,切實實施好“五個文件、十張清單”,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落實好促進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和混合所有制經濟跨越發展系列政策文件,推出一批含金量高、收益預期好的重大項目,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金融服務、市政工程、公共服務等領域。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造,重點推進50家市屬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和資產重組。組織銀企對接活動,制定實施差別化金融支持政策,更大力度扶持小微企業發展。

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通過創新券、風險補償、後補助、創投引導等方式,按照市場規律引導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科技同經濟的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的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的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的對接。深化人才管理體制改革,制定《南京市紫金科技人才創業特別社區條例》實施細則,優化完善“321”政策體系,加快創建紫金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調動基層發展活力。加快構建“兩級政府、三級管理、權責一致”政府管理體制,市級重點加強規劃與國土管理、財政與公共政策、行政執法與監督等調控職能,區級重點加強經濟發展和城市管理職能。落實好街道和社區改革措施,強化街道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職能。積極培育發展公益慈善、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健全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機制。鼓勵各區在城市治理、新型城鎮化、國土空間優化再開發等方面大膽探索。深化區域金融、財税、土地使用制度、資源性產品價格等改革,加強誠信體系建設。

(二)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紮實推進創新驅動戰略,以創新培育新的增長點,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為高端產業、高端產品,加快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源。

促進科技與產業對接。全面實施“一核兩翼”策略,以紫金科技人才創業特別社區為核心,以高新區轉型提升和東南科技創新帶整合提升為兩翼,加快形成創新驅動新局面。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未來網絡創新研究院、北斗產業研究院等一批產業平台建設,加快形成一批可轉化的成果,實現產業提質增效升級。新增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中心8個、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研發機構20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0家。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以“六穀二十一園”為載體,大力發展未來網絡、智能電網、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確保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0%以上,六類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5%以上,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加快推進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中船海洋裝備機電產業園、正大天晴創新藥物研發生產基地、清華紫光集成電路產業園等重大項目,確保中電熊貓G108液晶面板等項目竣工投產。深入推進“兩化融合”,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高端發展導向,大力發展移動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跨境電子商務等互聯網經濟,推動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度交融,創新商業模式和服務業態,支持蘇寧易購、宏圖三胞、焦點科技等企業發展壯大。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會展旅遊、商務商貿、文化創意、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大力推進服務業集聚區建設,開工建設金融城二期、國際博覽中心三期,規劃建設18個文化休閒旅遊集聚區,以及健康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知識產權、檢驗檢測等產業園。啟動南京華僑城綜合文化旅遊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世貿夢工廠動漫文化基地等重大項目。金融業增加值力爭達到1000億元,電子商務交易額、信息消費增長30%以上,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增長25%。

全力以赴擴大內需。適應消費需求變化,以建設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電子商務示範城市、中國健康服務與生命科技名城等為契機,以“智慧南京”、“健康南京”、“暢遊南京”為抓手,發展消費新業態,培育消費新熱點,做大信息、文化、旅遊、體育、養老等消費規模。着力優化投資結構,加大對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社會民生等領域的投入,全力以赴推進當年總投資超1300億元的203個市級重大項目,促進投資合理增長。

(三)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搶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機遇,在區域經濟競爭合作中,打造新亮點、構建新優勢。

啟動江北新區建設。按照“規劃先行、改革先行、立法先行、生態先行”原則,全面啟動江北新區開發建設。進一步完善新區頂層設計,建立健全新區運行體制機制,加快制訂《江北新區條例(草案)》。高標準做好空間規劃、產業規劃、城市設計等工作,為新區長遠發展夯實基礎。統籌做好新區項目謀劃、招引和儲備,建成六合機場,開展鐵路南京北站前期工作,推進城市中心區建設、棚户區改造、生態環境建設等一批重大項目。

發展壯大樞紐經濟。充分發揮南京發展航運物流獨特優勢和條件,優化港口布局,加快建設集疏運體系、物流園區和航運服務體系,加速發展航運交易、海事法律、航運經紀等服務業,推動南京與長江中上游城市港口聯盟實質運行,加快打造長江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強化航空樞紐功能,整合空港要素資源,推進空港綜合保税區申報,重點發展航空物流、航空製造、臨空關聯產業,打造空港樞紐經濟區。依託南京南站樞紐優勢,大力發展商務商貿、科技研發、文化創意等產業,構建現代化智慧型高鐵樞紐經濟產業體系。

打造對外開放新平台。對接上海自貿區,加快南京綜合保税區建設。搶抓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機遇,支持高新區、江寧開發區等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支持江寧高新園等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支持有條件的省級開發區申報國家級開發區。加快建設兩岸產業協同發展和創新試驗區。推進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創建省經濟和生態體制協同改革試驗區。建成省級以上產業特色園區6家、生態工業園區9家、知識產權園區6家、創新型園區2家。

增創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創新對外開放思路和舉措,擴大服務領域對外開放,提升利用外資質量。完成南京電子口岸一期建設,開展龍潭港啟運港退税試點,推進祿口國際機場72小時過境免籤,以及冰鮮水產品進口口岸建設。開展首批全國中醫藥服務貿易先行試點。加快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推動外貿轉型升級,提升外貿競爭力。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支持軌道交通、電力裝備等優勢行業和企業“走出去”。

(四)全面推進區域城市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質。轉變城市建設管理方式,統籌建設重點,把握建設時序,構建“一新區、三新城、三樞紐、五片區”格局。

優化城市空間佈局。以江北新區為重點加速區域城市化進程,加快河西新城現代化國際性城市新中心建設,科學有序推進溧水新城、高淳新城建設,加快建設空港、海港、高鐵樞紐經濟區。加快老城有機更新,整體改造提升下關濱江、鐵北、燕子磯、鐵心橋—西善橋、麒麟五個片區功能品質。嚴控主城區建設規模和開發強度,逐步疏散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推進“多規融合”,開展城市開發邊界劃定試點,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健全土地統一儲備運作機制。加強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

有序推進城市建設。按照“量力而行、適度超前”的原則,創新城建投融資機制,繼續推進地鐵4號線、寧和城際、寧高城際溧水段、寧高城際高淳段等軌道交通建設,開工建設地鐵5號線和長江五橋、高淳至溧陽高速公路,建成緯三路過江隧道、寧高新通道,啟動實施模範西路改造、緯七路東進、紅山南路東延等一批城市道路工程。推進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東山副城、仙林副城等功能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產城融合發展。推動紫金山—玄武湖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續建馬羣換乘中心。推進長江新濟州河道治理工程,開工建設秦淮東河先導段和石臼湖、固城湖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江南、江北環保產業園建設。

着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編制新市鎮、新社區和布點村建設規劃,加大新市鎮新社區建設力度,構建佈局合理、功能錯位的村鎮體系。啟動新一輪全域統籌工作,選擇條件較好的若干鎮街開展新一輪試點。加快交通水務一體化、社會保障一體化改革,穩步推進農民市民化。做好江寧街道、金牛湖街道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鎮工作。健全南京都市圈協同發展六大機制,實施《寧鎮揚同城化發展規劃》。

健全城市長效管理機制。全力推進“再幹兩百天”環境綜合整治,加大對市容市貌、道路街巷、停車秩序、渣土運輸、户外廣告、小區物業等重點領域管理,實現從突擊整治向長效管理轉變。強化區(園區)城市建設管理主體責任,推進城市管理養護市場化,建立完善“政府監管、建管分離、管養分開、市場競爭”城市管護新機制。推動全民參與城市治理,全面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進一步集中城市管理領域行政處罰權,加大網格化巡防執法力度,完善城市管理考核機制,健全城市管理督查問責機制。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實行24小時全時段覆蓋的渣土運輸管理,主城區主次幹道機掃率達到85%以上。

(五)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紮實推動現代農業建設。堅持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同步推進,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現代農業邁上新台階。

深化農業農村綜合改革。加快推進農村要素市場建設,力爭鎮街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全覆蓋,形成市、區、鎮街三級聯動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全面推開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工作。建立完善耕地保護長效機制,全力推進集體資產確權登記發證,加強村集體經濟“三資”管理。紮實推進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啟動整體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工作,把中國(南京)生物農業谷等“一谷四園”打造成全國一流的現代農業集聚區。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全面提高農業裝備和技術水平。深化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力爭實現休閒農業綜合收入48億元。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新增高標準農田12萬畝、設施農業4萬畝,完成土地綜合整治25萬畝。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培育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機、農藝、植保等服務性合作組織,積極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隊伍,力爭新型經營主體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佔比超過50%,農民參加規範的專業合作社比重達69%,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長10%。

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推進五大示範片區建設,確保新創建美麗鄉村示範區300平方公里,新創建市級示範村30個以上,基本建成江寧、高淳美麗鄉村示範區。

(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營造優美宜居環境。全面實施“保、調、減、退、提”生態環境倒逼策略,一手抓保護建設,一手抓污染治理,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實行更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大力實施區域排污權交易機制、廢棄資源處理利用補償機制、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等改革措施,大幅度提高排污費徵收標準,以經濟槓桿倒逼企業治污減排、轉型升級。嚴格環境准入,明確全市禁止和限制建設的產業門類和空間區域,嚴格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清潔生產等要求,形成產業結構、生態空間和總量控制“三位一體”的環境准入模式。加快推進四大片區工業佈局調整,推動企業轉型發展,啟動烷基苯廠等4家重點骨幹企業搬遷工作,完成9家中小企業搬遷關停。加快江南繞城公路以內工業生產企業“退城入園”步伐。全面推進全國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區域試點城市建設。落實國家淘汰落後產能要求,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後產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範基地。強化環境執法監管,從嚴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規範環境秩序,保障環境安全。

加強大氣和水環境治理。加大灰霾整治力度,下大力氣實施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等污染協同治理,加強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實施油煙污染專項整治,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參照青奧標準嚴格執行重污染天氣預警和應急響應工作機制,確保全市PM2.5平均濃度較20xx年下降7%,完成“xx”減煤控煤任務。加強水環境治理,嚴格落實河長制,完成仙林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高新區北部污水廠一期等工程,完成主城六區排水達標區建設267個。加強水資源保護,確保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積極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80%。

深化生態環境建設。鞏固國家生態市創建成果,加快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嚴格執行生態紅線保護規劃。實施“綠色南京”工程,確保完成綠化造林4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29.1%。繼續推進濱江風光帶二期等一批生態重點工程,加快建設老山、金牛湖等生態保護區。完成廢棄露採礦山環境整治500萬平方米,建成18個遊園綠地,完成18條進出城主要道路綠色通道提升、15條國道省道和城鄉道路綠色通道建設任務。

(七)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彰顯城市特色形象。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文明城市創建,推動文化事業繁榮和文化產業發展,建設獨具魅力的人文都市。

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推進文化惠民“百千萬”行動計劃,打響南京文化藝術節等一批文化品牌,啟動南京演藝中心、南京藝術國小新校等項目建設。開展全民閲讀活動,加快推進“書香南京”建設及“農家書屋”提升工程,實現全市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多出優秀人才,多出精品力作。加強對外文化交流,舉辦首屆南京國際青年節,辦好米蘭世博會“南京周”等活動。

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編制文化產業功能區佈局和建設規劃,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創建1家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2—3家省級以上文化產業園區(基地)。推動文化與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建設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爭創“國家文化金融合作實驗區”。建設南京創意設計中心、南京文化金融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平台,打造“南京攻略”文化旅遊移動消費平台。做好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工作,培育一批主業突出、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6%以上。

保護傳承歷史文化。加強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保護,完成明故宮遺址公園核心區、南朝石刻等重點區域保護規劃,推進明城牆和海上絲綢之路·南京遺蹟申遺工作,實施百子亭歷史風貌區等一批近現代建築保護和修繕。建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三期工程,完成周邊區域城市設計。加快明朝博物館和城牆博物館等建設,規劃建設“雲錦城”、石頭城遺址公園等重點項目,完成梅園新村紀念館改擴建工程,牛首山和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一期工程建成開放。

(八)堅持民生需求導向,持續增進人民福祉。圍繞“七個更”的目標,統籌推進民生社會事業發展,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努力構建更加公平、普惠、均衡的民生保障新機制。

多措並舉促進城鄉居民增收。通過健全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壯大股份合作經濟、發展民營經濟、鼓勵創業就業和加強救助幫扶等措施,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探索農民增收長效機制,更加關注低收入羣體和困難羣眾,城鄉居民收入達標人口比例提高4個百分點。

構建城鄉一體社會保障體系。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待遇正常調整機制,完善養老服務和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並軌。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推進公共租賃住房與廉租房並軌運行,逐步建立以共有產權管理為核心的購買型住房保障制度。

推動公共服務均衡化發展。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全市域創成“江蘇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特色多樣發展、職業教育雙業提優發展。擴大教師“區管校用”試點範圍。加快南京軟件科技大學籌建工作。加快四大保障房片區學校配建,做好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工作。推進市中醫院新院、浦口新城醫療中心等建設,確保市公共衞生醫療中心、河西兒童醫院年底前投入運行。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促進羣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同發展。提升雙擁共建、優撫安置工作水平,爭創“雙擁模範城”八連冠。做好工青婦、民族宗教、援疆援藏、僑務、參事、史志、檔案、地震、氣象、社會科學等工作。

深化社會綜合治理。加強基層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整合區、街(鎮)、社區(村)社會服務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服務水平。推動社區減負增效常態化,加強和諧社區建設,全市98%的城市社區和96%的農村社區達到省和諧社區標準。繼續改造提升老舊小區,創新物業管理機制,提高小區服務水平。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從源頭消除安全生產隱患。強化食品藥品安全保障,建立全程監管和責任追究制度。重視和加強信訪穩定工作,更加註重運用法治方式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深入推進平安南京、法治南京建設,完善立體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各位代表,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今年,市政府將重點辦好民生十件實事。(1)提高保障水平。實現職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五險市級統籌,實行低保全城同標。啟動城鎮職工和居民大病保險。為全市户籍居民購買自然災害公眾責任保險、居民家庭財產綜合保險。(2)完善住房保障。續建各類保障性住房950萬平方米、新開工保障房280萬平方米、竣工280萬平方米。完成200萬平方米的棚户區改造整治。(3)改善交通出行。新增、更新公交車1243輛,新改建公交場站27座,新增公共自行車1萬輛以上,新增停車泊位6萬個。(4)促進就業創業。新增城鎮就業16萬人,其中大學以上人員佔比提高3個百分點,實現再就業6.5萬人,援助困難人員就業1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4萬人次,培育自主創業者1.1萬人。(5)優化醫療健康服務。引導優質衞生醫療資源向新區、薄弱區佈局,全市90%以上社區衞生服務中心、88%以上村衞生室達到省級建設標準。(6)推進教育均衡發展。託管學校98所,名校辦分校30所,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達80%。新擴建達省優標準的幼兒園40所。(7)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新建改造農村公路400公里。完成農村特困户危房改造600户。人均純收入低於6500元低收入農户全部脱貧。(8)加強養老服務。建成市3A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50個,新增養老機構牀位4179張。(9)強化便民服務。制定實施《鎮街便民服務中心公用服務事項基本目錄》,整合便民服務功能,為市民提供優質便捷服務。新擴建社區綜合服務中心30家以上。(10)推動智慧生活。基本實現全市公共區域WIFI網絡免費向公眾開放。以市民卡為載體,推進誠信卡試點。推廣居民健康卡,實現區域醫療一卡通、一賬通。

今年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編制“十三五”規劃。我們將立足市情、發揚民主、凝聚智慧,編制一個適應時代要求、體現中央精神、符合南京實際、反映羣眾意願的“十三五”規劃,為南京新一輪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為民,是各級政府神聖職責。我們將全面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和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嚴格依法行政。牢固樹立法治意識、法治理念,堅持依法治市、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把依法行政落實到政府工作全過程,推動法治南京建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研究制定法治政府建設實施規劃,理順行政管理體制,推進政府部門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規範行政執法行為,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加大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行政執法力度。對行政機關重大合同一律嚴格實施合法性審查。建立重大行政決策報告備案制度、實施後評估制度、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推進科學行政。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做到以政府權力清單消除權力尋租,以負面清單釋放市場活力,以責任清單規範政府行為。建立健全政府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嚴格遵守《關於加強“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和監管的意見》、《南京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則》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議事決策規則》,推進政府決策和運行機制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積極防範政府性債務等潛在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建立完善行政審批事項裁量基準制度、並聯審批制度、監督管理制度,提升服務效能。推行公共服務標準化,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完善市政務服務中心及各級服務載體,構建綜合高效的政務服務平台。

強化勤政廉政。深化“四風”整治,大力整治庸懶散拖等問題,堅決克服等待、觀望和畏難情緒,保持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務實苦幹的優良作風。強化宗旨意識,密切聯繫羣眾,有效打通聯繫服務羣眾的“最後一米”。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建設節約高效政府。對照“xx”目標,着力補缺、補弱、補短和補軟,實現“xx”圓滿收官。全面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源頭治理,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嚴肅查辦發生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羣眾身邊的腐敗案件。穩步推進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強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政府採購、公共資源轉讓、公共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的規範管理,紮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全面實施政務公開,重點推進財政預決算、部門預決算、重大建設項目和社會公益事業信息公開,強化審計、監察、督查的監督作用,自覺置身於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羣眾和社會輿論監督之下,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各位代表,“邁上新台階,建設新南京”,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南京市委的領導下,解放思想、克難奮進、紮實工作,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南京而不懈奮鬥!

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xx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xx年,是南京發展進程中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多、要事多、喜事多。一年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宏觀環境和困難壓力交織並存的特殊挑戰,在市委正確領導下,我們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緊緊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圍繞打贏“經濟發展穩中向好、改革創新實質突破、青奧盛會精彩圓滿”三場硬仗,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重生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xx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

一年來,我們把辦好青奧會和保障服務國家公祭儀式作為重中之重、頭等大事,堅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舉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紮紮實實做好城市運行、綜合保障、現場組織等各項工作,推動兩件大事永載史冊。青奧會精彩圓滿,贏得了海內外高度評價,兑現了向國際社會作出的鄭重承諾,實現了提出的“辦得精彩、辦出中國特色、體現國家形象”目標,向世界傳播了“中國好聲音”,為奧林匹克事業發展積累了“南京經驗”,提升了南京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國際影響力。國家公祭活動順利舉辦,實現了“正正規規搞公祭”目標,展現了南京開放自信、和平博愛的國際形象,展示了南京人民不忘歷史、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強意志。

一年來,我們牢牢把握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核心要求,堅持把經濟工作重心放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把經濟增長動力轉到依靠科技創新、深化改革上,攻堅克難、鋭意進取,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穩中向好、轉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800億元,增長10%,增速高於全省和蘇南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03.5億元,同口徑增長11%;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7%。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我市地區生產總值、服務業增加值增幅均居第1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實現了進位;各項貸款和存款新增量均居第3位,比上年末分別上升1位和2位。

——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預計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4%,提高2.4個百分點;六類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5.5%,其中,新能源汽車、衞星應用、軌道交通等6個產業增幅超過20%;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4%,其中,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7%,旅遊業總收入首次突破1500億元。

——綜合改革激發新活力。承接行政審批事項88項、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09項、下放行政審批事項104項;703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不再保留,成為繼天津之後全國第二座沒有非許可審批城市;實施了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推行網上“多證聯辦”,出台鼓勵民營經濟發展“1+5”政策文件,全年新增企業4.36萬户、增長50.6%,新增企業註冊資金2545億元、增長81.8%。

——城市品質實現新提升。如期完成青奧重點工程建設,國際青年文化中心、青奧村、“南京眼”步行橋成為南京城市新地標;着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濱江風光帶、金牛湖成為市民觀光休閒新景觀;大力實施環境綜合整治,機場高速、繞城公路成為整潔靚麗新通道;全面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軌道交通、快速化通道成為百姓出行新選擇;精心做好展示策劃,明城牆、夫子廟成為南京對外新名片。

——民計民生有了新改善。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城鄉公共服務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75%;預計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10.5%;分兩大區域實施低保同標,城鄉困難羣體首次享受同等待遇;新開工保障性住房347萬平方米,竣工414萬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實行學前一年基本免費教育;醫養融合養老服務模式與和諧社區建設全國領先。

過去一年,我們科學應對宏觀形勢,強化經濟組織運行,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堅持把穩增長作為首要任務,加強形勢研判,採取有力措施,確保經濟穩定運行在合理區間。強化政策創新,堅決落實國務院和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政策措施,結合南京實際,加大政策創新和集成力度,市級層面共制定實施112個政策文件,全力支持科技創新、實體經濟、環境保護和民生事業發展。投資、消費、出口協同拉動,把政府投資與社會投資有機結合,更加重視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基礎設施、重點產業、社會事業等領域;加強重大項目推進,對154個重大項目實施掛圖作戰,對中電熊貓G108液晶面板等10億元以上項目實施重點跟蹤,增強了經濟發展後勁。全力擴大消費需求,着力培育信息服務、網絡購物等新型業態,加快發展文化、教育、體育、養老、健康等消費服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制定並落實扶持外貿穩定增長一攬子政策措施,完成進出口總額572億美元、增長2.7%;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增長33.6%。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轉型升級導向,推動結構戰略調整,經濟質量效益顯著提升。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在結構調整優化中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更加註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實施《南京市紫金科技人才創業特別社區條例》,實行科技創新券制度,提升創業載體孵化功能,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搭建公共服務平台51個,科技創業特別社區新建載體201萬平方米,集聚“321計劃”人才1381名;發明專利申請量增長35%,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25件、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產業結構明顯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佔全市工業總投資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建材、冶金和石化等高能耗行業投資下降23%;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5.8%,提高1.4個百分點;新增設施農業6萬畝,新增家庭農場364家,休閒農業綜合收入達46億元。成功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節能減排全面完成,建立區域排污權交易機制,實施四大片區工業佈局調整,完成20家中小工業企業搬遷關停;完成131家“三高兩低”企業整治,預計萬元GDP能耗下降7%,煤炭消耗下降3%。

過去一年,我們紮實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發展動力活力明顯增強。紮實推進第二輪綜合改革,7大類48項改革任務全部完成方案制定,已審議出台30項。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同時,國有資產管理改革實現突破,組建東南集團和揚子集團,國有資本從傳統工商業領域退出24家企業,完成14家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共資源交易制度改革進展順利,成立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委員會,組建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整合建設工程、政府採購、產權交易和土地招拍掛等7類交易活動,公共資源交易納入規範化、法制化軌道。完成市級功能區體制改革,實施“市屬區管”新體制,激發了基層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強化街道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職能,四城區街道全部取消經濟指標考核,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社會管理服務之中。

實施户籍制度一體化改革,市域範圍內實現户口通遷。金融、財税、土地、社保、科技、教育、醫療衞生、資源性價格、社會治理等改革正有序推進。與此同時,加強與上海自貿區全方位對接互動,南京綜合保税區開始實質性運作,龍潭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等正式運行;兩岸產業協同發展和創新試驗區獲國家批准。外事、對台、港澳、僑務等工作同步推進。

過去一年,我們優化城鄉空間佈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區域城市化展開新篇章。制定區域城市化規劃,組織實施新區建設等九大工程,全面推進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新區新城建設步伐加快,河西新城南部地區開發建設全面啟動,青奧博物館等青奧配套工程全面建成,金融城一期、博覽中心二期等重點項目如期推進,展現了現代化國際性城市形象;江北新區前期工作有序開展,空港新城、溧水新城、高淳新城和10個新市鎮加快建設,城鄉區域空間佈局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重大進展,7條軌道交通線路同步建設,地鐵10號線、寧高城際、寧天城際一期等3條線路建成通車,全市軌道交通通車裏程由85公里提高到180公里,位列全國第4;祿口機場二期建成使用,機場高速擴建、江東路快速化改造、城西幹道橋改隧、江北大道建設等工程全面建成,寧高新通道、緯三路過江隧道全力推進,火車站北廣場、南京汽車客運新站投入使用。老城改造有序推進,下關濱江、鐵北、燕子磯、鐵心橋—西善橋等片區改造順利推進,完成城中村、危舊房改造295.5萬平方米。25公里明城牆本體修繕完畢,科舉博物館、六朝博物館等一批文博場館,相繼建成並對外開放。農田水利、國土整治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過去一年,我們聚焦環境整治,狠抓綜合治理,城市管理逐步走向長效常態。堅持問題導向,全城動員、全民發動,大力開展“大幹一百天、環境大掃除”和“再幹兩百天、環境再提升、管理見長效”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着力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市容市貌煥然一新,完成22條主次幹道、48條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整治,祿口機場、南京南站、玄武湖周邊等窗口地區,以及進出城主要公路、鐵路沿線環境全面提檔升級;完成動遷項目110個、拆違1.38萬處,拆違面積近170萬平方米,拆除違規廣告標識2.1萬塊,清運衞生死角垃圾50萬噸。交通秩序大為改善,大力實施公交優先戰略,新增和優化公交線路76條,新增、更新公交車2530輛,新增公共自行車7400輛;推行公交換乘優惠政策,主城區公交出行分擔率達到46%;調整背街小巷停車管理體制,實施分區分級停車收費管理,新增停車泊位9.1萬個,交通擁堵指數在全國排名從年初第6名下降到第21名。長效管理初步建立,出台城市長效管理意見,制定33類、20xx個條目的城市綜合治理指導標準;市本級城市維護費用由6億元增加到10億元,城管執法隊員配比由萬分之1.86增加到萬分之2.71;城區道路機掃率達到80%,比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

過去一年,我們強化大氣污染防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制定出台39項環境保護政策文件,嚴格落實相關治理體系和措施,生態環境不斷優化,通過“國家生態市”考核驗收。大氣環境得到有效治理,大力實施50個大氣減排重點項目,累計完成1012台燃煤鍋爐的關停和清潔能源改造,南鋼、金陵石化、揚子石化等一批脱硫脱硝工程全部建成投運;全面推行車用國Ⅴ汽柴油,淘汰黃標車6.1萬輛;全方位治理在建工地揚塵,全密封管理3000輛渣土運輸車,城區降塵量下降22%,全市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5.38%。水環境治理得到強化,集中整治河西南河、南十里長溝、滁河、水陽江等一批河道,完成玄武湖生態治理一期工程,鐵北污水廠二期、城南污水廠二期等污水處理新擴建項目順利推進。生態保護建設得到加強,在全市劃定13類104塊生態紅線保護區域,對老山、金牛湖等一批生態資源實施重點保護;推進明外郭—秦淮新河風光帶等重點工程建設,52公里濱江風光帶一期工程、玄武湖東岸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青奧森林公園、魚嘴濕地公園等一批生態工程順利建成;建設美麗鄉村示範區475平方公里,全市綠化造林6.2萬畝。

過去一年,我們大力實施民生項目,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市民百姓滿意度不斷提升。紮實做好民生工作,民生十件實事全部完成。就業再就業工作紮實有效,新增城鎮就業22.5萬人,實現再就業10.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完善鼓勵支持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優惠政策,新增城鎮就業中大學以上人員佔比提高4個百分點。社會保障水平再上台階,城鄉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達98%以上,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實現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增長11%以上;城鎮職工、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報銷比例,分別提高到84%、74%和75%。建成市級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102個3A級社區居家養老中心,新增116個醫護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為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教育衞生事業均衡發展,開展中國小校長教師“區管校用”試點,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成為第一批國家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省轄市;河西兒童醫院、市中醫院新院、市公共衞生醫療中心等項目建設加快,城鄉15分鐘健康服務圈基本形成。文化體育事業全面進步,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5%,“文化建設工程”指標列全省第一;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建設全覆蓋,人均擁有公共體育設施面積提前一年實現現代化指標。社會治理不斷創新,誠信體系建設紮實推進,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信訪維穩工作得到加強,平安南京、法治南京建設取得新成效,羣眾安全感達93.4%。雙擁、民族、宗教、檔案、史志、參事、社會科學工作取得新進展,計生、婦女、兒童、青少年、仲裁、殘疾人、慈善事業取得新進步。

過去一年,我們着力轉變政府職能,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有關規定,加強制度建設,密切聯繫羣眾,切實改進作風。決策更為科學,制定實施《南京市人民政府議事決策規則(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完善市政府常務會、市長辦公會等議事決策機制,建立健全重大決策和重大項目民意徵集、專家諮詢,以及政府法律顧問、城鄉規劃管理等制度,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有了新提高。效能明顯提升,紮實推進投資項目並聯審批,審批時限控制在45天以內;充分發揮“12345”政務服務熱線作用,全年辦結率達99.8%,回訪滿意率達93.3%;在市級機關開展“公眾開放日”活動;通過“省市政風行風熱線聯動直播走進南京”活動,與市民互動,限期督辦了650條諮詢、建議和投訴。作風得到加強,會議、創建達標、節慶論壇等活動大幅下降,規範性文件數量同比減少三分之一;市政府40個組成部門預算全部公開,“三公經費”支出比上年決算數下降11.3%。全年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8件、建議392件,辦理市政協提案673件,辦理質量不斷提高;提請人大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6件,制定政府規章5件。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不辱使命、不負重託,較好完成了各項既定目標任務。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這是市委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統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拼搏、不懈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向駐寧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向中央駐寧單位和省級機關,表示衷心感謝!向關心和支持南京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誠摯謝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薄弱環節。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綜合改革工程仍需深入推進;內需不旺與外需不穩並存,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下行壓力加大,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結構調整任重道遠;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高,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節能減排壓力較大,市民反映強烈的灰霾天氣、河道污染、部分節點交通擁堵等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還不平衡,養老、教育、醫療等民生保障工作與羣眾期望還有差距,改善民生仍需加大力度;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難度加大,既定的增收目標未能實現;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依法行政亟需提高,一些工作人員為民服務、勤政廉政、盡責履職的意識和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xx年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xx”規劃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視察江蘇和青奧會成功舉辦為強大精神動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堅定不移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惠民生,堅定不移推進全面改革和依法治市,全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確保“xx”圓滿收官,在“邁上新台階、建設新江蘇”的征程中幹在實處、走在前列。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性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9%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左右,外貿出口保持正增長。約束性指標是: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個百分點以上。萬元GDP能耗下降7%左右,煤炭消耗總量控制在3240萬噸以內。結構性指標是: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2.5個百分點。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科技創業投資增長15%。這些指標是市委市政府多方聽取意見、慎重權衡後確定的,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有關精神,與我市“xx”規劃目標相銜接,反映了新常態下的增長可能、轉型要求和就業需要。

做好今年工作,要全面落實視察江蘇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提出的“五個邁上新台階”最新要求,作為建設新南京的根本遵循和強大動力,更加積極適應經濟運行、城市建設管理、民生保障和改善三個新常態,以經濟強夯實發展基礎,以百姓富體現發展成效,以環境美增強發展優勢,以社會文明程度高提升發展境界,堅定不移朝着新南京目標邁進,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堅持轉型發展,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城市轉型,切實更新城市規劃理念,轉變城市建設管理方式,着力提升城市現代化、國際化水平;大力推進政府轉型,加快建設法治型、服務型政府。堅持創新發展,把科技創新、制度創新作為關鍵環節,通過實施創新驅動、改革攻堅,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釋放增長潛力、拓展發展空間,確保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堅持協同發展,主動對接國家戰略,處理好區域之間、城鄉之間,以及發展與民生、經濟與環境的關係,加快各種資源優化配置,推動各種力量優化整合,促進各種利益優化平衡。堅持和諧發展,緊緊圍繞“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衞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的目標,解決好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部分羣眾的共同利益、特殊羣眾的特殊利益,築牢和諧基石,確保大局穩定。

重點做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進綜合改革,激發城市發展活力。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確保重點改革任務逐一落地、見到實效,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釋放民營經濟活力。加快落實行政審批制度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等措施,切實實施好“五個文件、十張清單”,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落實好促進民營經濟創新發展和混合所有制經濟跨越發展系列政策文件,推出一批含金量高、收益預期好的重大項目,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金融服務、市政工程、公共服務等領域。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造,重點推進50家市屬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和資產重組。組織銀企對接活動,制定實施差別化金融支持政策,更大力度扶持小微企業發展。

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通過創新券、風險補償、後補助、創投引導等方式,按照市場規律引導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科技同經濟的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的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的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的對接。深化人才管理體制改革,制定《南京市紫金科技人才創業特別社區條例》實施細則,優化完善“321”政策體系,加快創建紫金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調動基層發展活力。加快構建“兩級政府、三級管理、權責一致”政府管理體制,市級重點加強規劃與國土管理、財政與公共政策、行政執法與監督等調控職能,區級重點加強經濟發展和城市管理職能。落實好街道和社區改革措施,強化街道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職能。積極培育發展公益慈善、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健全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機制。鼓勵各區在城市治理、新型城鎮化、國土空間優化再開發等方面大膽探索。深化區域金融、財税、土地使用制度、資源性產品價格等改革,加強誠信體系建設。

(二)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紮實推進創新驅動戰略,以創新培育新的增長點,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為高端產業、高端產品,加快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源。

促進科技與產業對接。全面實施“一核兩翼”策略,以紫金科技人才創業特別社區為核心,以高新區轉型提升和東南科技創新帶整合提升為兩翼,加快形成創新驅動新局面。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未來網絡創新研究院、北斗產業研究院等一批產業平台建設,加快形成一批可轉化的成果,實現產業提質增效升級。新增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中心8個、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研發機構20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0家。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以“六穀二十一園”為載體,大力發展未來網絡、智能電網、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確保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0%以上,六類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5%以上,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加快推進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中船海洋裝備機電產業園、正大天晴創新藥物研發生產基地、清華紫光集成電路產業園等重大項目,確保中電熊貓G108液晶面板等項目竣工投產。深入推進“兩化融合”,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高端發展導向,大力發展移動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跨境電子商務等互聯網經濟,推動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度交融,創新商業模式和服務業態,支持蘇寧易購、宏圖三胞、焦點科技等企業發展壯大。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會展旅遊、商務商貿、文化創意、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大力推進服務業集聚區建設,開工建設金融城二期、國際博覽中心三期,規劃建設18個文化休閒旅遊集聚區,以及健康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知識產權、檢驗檢測等產業園。啟動南京華僑城綜合文化旅遊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世貿夢工廠動漫文化基地等重大項目。金融業增加值力爭達到1000億元,電子商務交易額、信息消費增長30%以上,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增長25%。

全力以赴擴大內需。適應消費需求變化,以建設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電子商務示範城市、中國健康服務與生命科技名城等為契機,以“智慧南京”、“健康南京”、“暢遊南京”為抓手,發展消費新業態,培育消費新熱點,做大信息、文化、旅遊、體育、養老等消費規模。着力優化投資結構,加大對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社會民生等領域的投入,全力以赴推進當年總投資超1300億元的203個市級重大項目,促進投資合理增長。

(三)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搶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機遇,在區域經濟競爭合作中,打造新亮點、構建新優勢。

啟動江北新區建設。按照“規劃先行、改革先行、立法先行、生態先行”原則,全面啟動江北新區開發建設。進一步完善新區頂層設計,建立健全新區運行體制機制,加快制訂《江北新區條例(草案)》。高標準做好空間規劃、產業規劃、城市設計等工作,為新區長遠發展夯實基礎。統籌做好新區項目謀劃、招引和儲備,建成六合機場,開展鐵路南京北站前期工作,推進城市中心區建設、棚户區改造、生態環境建設等一批重大項目。

發展壯大樞紐經濟。充分發揮南京發展航運物流獨特優勢和條件,優化港口布局,加快建設集疏運體系、物流園區和航運服務體系,加速發展航運交易、海事法律、航運經紀等服務業,推動南京與長江中上游城市港口聯盟實質運行,加快打造長江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強化航空樞紐功能,整合空港要素資源,推進空港綜合保税區申報,重點發展航空物流、航空製造、臨空關聯產業,打造空港樞紐經濟區。依託南京南站樞紐優勢,大力發展商務商貿、科技研發、文化創意等產業,構建現代化智慧型高鐵樞紐經濟產業體系。

打造對外開放新平台。對接上海自貿區,加快南京綜合保税區建設。搶抓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機遇,支持高新區、江寧開發區等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支持江寧高新園等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支持有條件的省級開發區申報國家級開發區。加快建設兩岸產業協同發展和創新試驗區。推進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創建省經濟和生態體制協同改革試驗區。建成省級以上產業特色園區6家、生態工業園區9家、知識產權園區6家、創新型園區2家。

增創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創新對外開放思路和舉措,擴大服務領域對外開放,提升利用外資質量。完成南京電子口岸一期建設,開展龍潭港啟運港退税試點,推進祿口國際機場72小時過境免籤,以及冰鮮水產品進口口岸建設。開展首批全國中醫藥服務貿易先行試點。加快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推動外貿轉型升級,提升外貿競爭力。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支持軌道交通、電力裝備等優勢行業和企業“走出去”。

(四)全面推進區域城市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質。轉變城市建設管理方式,統籌建設重點,把握建設時序,構建“一新區、三新城、三樞紐、五片區”格局。

優化城市空間佈局。以江北新區為重點加速區域城市化進程,加快河西新城現代化國際性城市新中心建設,科學有序推進溧水新城、高淳新城建設,加快建設空港、海港、高鐵樞紐經濟區。加快老城有機更新,整體改造提升下關濱江、鐵北、燕子磯、鐵心橋—西善橋、麒麟五個片區功能品質。嚴控主城區建設規模和開發強度,逐步疏散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推進“多規融合”,開展城市開發邊界劃定試點,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健全土地統一儲備運作機制。加強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

有序推進城市建設。按照“量力而行、適度超前”的原則,創新城建投融資機制,繼續推進地鐵4號線、寧和城際、寧高城際溧水段、寧高城際高淳段等軌道交通建設,開工建設地鐵5號線和長江五橋、高淳至溧陽高速公路,建成緯三路過江隧道、寧高新通道,啟動實施模範西路改造、緯七路東進、紅山南路東延等一批城市道路工程。推進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東山副城、仙林副城等功能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產城融合發展。推動紫金山—玄武湖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續建馬羣換乘中心。推進長江新濟州河道治理工程,開工建設秦淮東河先導段和石臼湖、固城湖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江南、江北環保產業園建設。

着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編制新市鎮、新社區和布點村建設規劃,加大新市鎮新社區建設力度,構建佈局合理、功能錯位的村鎮體系。啟動新一輪全域統籌工作,選擇條件較好的若干鎮街開展新一輪試點。加快交通水務一體化、社會保障一體化改革,穩步推進農民市民化。做好江寧街道、金牛湖街道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鎮工作。健全南京都市圈協同發展六大機制,實施《寧鎮揚同城化發展規劃》。

健全城市長效管理機制。全力推進“再幹兩百天”環境綜合整治,加大對市容市貌、道路街巷、停車秩序、渣土運輸、户外廣告、小區物業等重點領域管理,實現從突擊整治向長效管理轉變。強化區(園區)城市建設管理主體責任,推進城市管理養護市場化,建立完善“政府監管、建管分離、管養分開、市場競爭”城市管護新機制。推動全民參與城市治理,全面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進一步集中城市管理領域行政處罰權,加大網格化巡防執法力度,完善城市管理考核機制,健全城市管理督查問責機制。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實行24小時全時段覆蓋的渣土運輸管理,主城區主次幹道機掃率達到85%以上。

(五)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紮實推動現代農業建設。堅持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同步推進,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現代農業邁上新台階。

深化農業農村綜合改革。加快推進農村要素市場建設,力爭鎮街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全覆蓋,形成市、區、鎮街三級聯動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全面推開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工作。建立完善耕地保護長效機制,全力推進集體資產確權登記發證,加強村集體經濟“三資”管理。紮實推進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啟動整體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工作,把中國(南京)生物農業谷等“一谷四園”打造成全國一流的現代農業集聚區。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全面提高農業裝備和技術水平。深化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力爭實現休閒農業綜合收入48億元。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新增高標準農田12萬畝、設施農業4萬畝,完成土地綜合整治25萬畝。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培育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機、農藝、植保等服務性合作組織,積極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隊伍,力爭新型經營主體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佔比超過50%,農民參加規範的專業合作社比重達69%,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長10%。

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重點推進五大示範片區建設,確保新創建美麗鄉村示範區300平方公里,新創建市級示範村30個以上,基本建成江寧、高淳美麗鄉村示範區。

(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營造優美宜居環境。全面實施“保、調、減、退、提”生態環境倒逼策略,一手抓保護建設,一手抓污染治理,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實行更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大力實施區域排污權交易機制、廢棄資源處理利用補償機制、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等改革措施,大幅度提高排污費徵收標準,以經濟槓桿倒逼企業治污減排、轉型升級。嚴格環境准入,明確全市禁止和限制建設的產業門類和空間區域,嚴格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清潔生產等要求,形成產業結構、生態空間和總量控制“三位一體”的環境准入模式。加快推進四大片區工業佈局調整,推動企業轉型發展,啟動烷基苯廠等4家重點骨幹企業搬遷工作,完成9家中小企業搬遷關停。加快江南繞城公路以內工業生產企業“退城入園”步伐。全面推進全國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區域試點城市建設。落實國家淘汰落後產能要求,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後產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範基地。強化環境執法監管,從嚴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規範環境秩序,保障環境安全。

加強大氣和水環境治理。加大灰霾整治力度,下大力氣實施燃煤、工業、機動車、揚塵等污染協同治理,加強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實施油煙污染專項整治,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參照青奧標準嚴格執行重污染天氣預警和應急響應工作機制,確保全市PM2.5平均濃度較20xx年下降7%,完成“xx”減煤控煤任務。加強水環境治理,嚴格落實河長制,完成仙林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高新區北部污水廠一期等工程,完成主城六區排水達標區建設267個。加強水資源保護,確保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積極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80%。

深化生態環境建設。鞏固國家生態市創建成果,加快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嚴格執行生態紅線保護規劃。實施“綠色南京”工程,確保完成綠化造林4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29.1%。繼續推進濱江風光帶二期等一批生態重點工程,加快建設老山、金牛湖等生態保護區。完成廢棄露採礦山環境整治500萬平方米,建成18個遊園綠地,完成18條進出城主要道路綠色通道提升、15條國道省道和城鄉道路綠色通道建設任務。

(七)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彰顯城市特色形象。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文明城市創建,推動文化事業繁榮和文化產業發展,建設獨具魅力的人文都市。

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推進文化惠民“百千萬”行動計劃,打響南京文化藝術節等一批文化品牌,啟動南京演藝中心、南京藝術國小新校等項目建設。開展全民閲讀活動,加快推進“書香南京”建設及“農家書屋”提升工程,實現全市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多出優秀人才,多出精品力作。加強對外文化交流,舉辦首屆南京國際青年節,辦好米蘭世博會“南京周”等活動。

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編制文化產業功能區佈局和建設規劃,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創建1家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2—3家省級以上文化產業園區(基地)。推動文化與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建設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爭創“國家文化金融合作實驗區”。建設南京創意設計中心、南京文化金融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平台,打造“南京攻略”文化旅遊移動消費平台。做好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工作,培育一批主業突出、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6%以上。

保護傳承歷史文化。加強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保護,完成明故宮遺址公園核心區、南朝石刻等重點區域保護規劃,推進明城牆和海上絲綢之路·南京遺蹟申遺工作,實施百子亭歷史風貌區等一批近現代建築保護和修繕。建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三期工程,完成周邊區域城市設計。加快明朝博物館和城牆博物館等建設,規劃建設“雲錦城”、石頭城遺址公園等重點項目,完成梅園新村紀念館改擴建工程,牛首山和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一期工程建成開放。

(八)堅持民生需求導向,持續增進人民福祉。圍繞“七個更”的目標,統籌推進民生社會事業發展,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努力構建更加公平、普惠、均衡的民生保障新機制。

多措並舉促進城鄉居民增收。通過健全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壯大股份合作經濟、發展民營經濟、鼓勵創業就業和加強救助幫扶等措施,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探索農民增收長效機制,更加關注低收入羣體和困難羣眾,城鄉居民收入達標人口比例提高4個百分點。

構建城鄉一體社會保障體系。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待遇正常調整機制,完善養老服務和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並軌。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推進公共租賃住房與廉租房並軌運行,逐步建立以共有產權管理為核心的購買型住房保障制度。

推動公共服務均衡化發展。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全市域創成“江蘇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特色多樣發展、職業教育雙業提優發展。擴大教師“區管校用”試點範圍。加快南京軟件科技大學籌建工作。加快四大保障房片區學校配建,做好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工作。推進市中醫院新院、浦口新城醫療中心等建設,確保市公共衞生醫療中心、河西兒童醫院年底前投入運行。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促進羣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同發展。提升雙擁共建、優撫安置工作水平,爭創“雙擁模範城”八連冠。做好工青婦、民族宗教、援疆援藏、僑務、參事、史志、檔案、地震、氣象、社會科學等工作。

深化社會綜合治理。加強基層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整合區、街(鎮)、社區(村)社會服務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服務水平。推動社區減負增效常態化,加強和諧社區建設,全市98%的城市社區和96%的農村社區達到省和諧社區標準。繼續改造提升老舊小區,創新物業管理機制,提高小區服務水平。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從源頭消除安全生產隱患。強化食品藥品安全保障,建立全程監管和責任追究制度。重視和加強信訪穩定工作,更加註重運用法治方式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深入推進平安南京、法治南京建設,完善立體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各位代表,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今年,市政府將重點辦好民生十件實事。(1)提高保障水平。實現職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五險市級統籌,實行低保全城同標。啟動城鎮職工和居民大病保險。為全市户籍居民購買自然災害公眾責任保險、居民家庭財產綜合保險。(2)完善住房保障。續建各類保障性住房950萬平方米、新開工保障房280萬平方米、竣工280萬平方米。完成200萬平方米的棚户區改造整治。(3)改善交通出行。新增、更新公交車1243輛,新改建公交場站27座,新增公共自行車1萬輛以上,新增停車泊位6萬個。(4)促進就業創業。新增城鎮就業16萬人,其中大學以上人員佔比提高3個百分點,實現再就業6.5萬人,援助困難人員就業1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4萬人次,培育自主創業者1.1萬人。(5)優化醫療健康服務。引導優質衞生醫療資源向新區、薄弱區佈局,全市90%以上社區衞生服務中心、88%以上村衞生室達到省級建設標準。(6)推進教育均衡發展。託管學校98所,名校辦分校30所,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達80%。新擴建達省優標準的幼兒園40所。(7)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新建改造農村公路400公里。完成農村特困户危房改造600户。人均純收入低於6500元低收入農户全部脱貧。(8)加強養老服務。建成市3A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50個,新增養老機構牀位4179張。(9)強化便民服務。制定實施《鎮街便民服務中心公用服務事項基本目錄》,整合便民服務功能,為市民提供優質便捷服務。新擴建社區綜合服務中心30家以上。(10)推動智慧生活。基本實現全市公共區域WIFI網絡免費向公眾開放。以市民卡為載體,推進誠信卡試點。推廣居民健康卡,實現區域醫療一卡通、一賬通。

今年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編制“十三五”規劃。我們將立足市情、發揚民主、凝聚智慧,編制一個適應時代要求、體現中央精神、符合南京實際、反映羣眾意願的“十三五”規劃,為南京新一輪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為民,是各級政府神聖職責。我們將全面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和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嚴格依法行政。牢固樹立法治意識、法治理念,堅持依法治市、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把依法行政落實到政府工作全過程,推動法治南京建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研究制定法治政府建設實施規劃,理順行政管理體制,推進政府部門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規範行政執法行為,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加大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行政執法力度。對行政機關重大合同一律嚴格實施合法性審查。建立重大行政決策報告備案制度、實施後評估制度、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推進科學行政。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做到以政府權力清單消除權力尋租,以負面清單釋放市場活力,以責任清單規範政府行為。建立健全政府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嚴格遵守《關於加強“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和監管的意見》、《南京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則》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議事決策規則》,推進政府決策和運行機制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積極防範政府性債務等潛在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建立完善行政審批事項裁量基準制度、並聯審批制度、監督管理制度,提升服務效能。推行公共服務標準化,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完善市政務服務中心及各級服務載體,構建綜合高效的政務服務平台。

強化勤政廉政。深化“四風”整治,大力整治庸懶散拖等問題,堅決克服等待、觀望和畏難情緒,保持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務實苦幹的優良作風。強化宗旨意識,密切聯繫羣眾,有效打通聯繫服務羣眾的“最後一米”。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建設節約高效政府。對照“xx”目標,着力補缺、補弱、補短和補軟,實現“xx”圓滿收官。全面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源頭治理,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嚴肅查辦發生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羣眾身邊的腐敗案件。穩步推進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強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政府採購、公共資源轉讓、公共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的規範管理,紮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全面實施政務公開,重點推進財政預決算、部門預決算、重大建設項目和社會公益事業信息公開,強化審計、監察、督查的監督作用,自覺置身於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羣眾和社會輿論監督之下,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各位代表,“邁上新台階,建設新南京”,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南京市委的領導下,解放思想、克難奮進、紮實工作,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南京而不懈奮鬥!

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政府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總基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效益為中心,積極應對各種壓力挑戰,紮實推進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城鄉建設、環境保護、民生改善各項工作,較好完成xx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過去的一年,我們實施了建國以來全市最大範圍的行政區劃調整,全域城市化、城鄉一體化邁出新步伐;科學編制並推進實施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南京規劃和三年計劃,發展空間實現新拓展;堅持“辦賽事、建城市、惠民生”,成功舉辦了第二屆亞青會,城市功能和影響力得到新提升;認真開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着力解決“四風”問題,作風建設取得新成效。

經濟實現持續穩定增長。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0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1%;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31.3億元,增長13.4%;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50億元,增長12%;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00億元,增長13.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0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16500元,增長12%;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8%;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7%,漲幅控制在省定標準以內。

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科技創新成效明顯,建成紫金科創特區20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超過3000家;集聚“321”人才920名,新增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研發機構21家,集聚科技型企業1400家;專利申請總量超過4萬件。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2.3:43.3:54.4。軟件、金融、廣告創意、電子商務、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工業加速轉型升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税增長2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超過規模工業增速一倍以上,產值首次超過石化、鋼鐵、建材三大傳統產業。完成96個重點節能改造和循環經濟項目,整治141家“三高兩低”企業。

城市功能品質穩步提升。河西青奧村、海峽城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完成江北新區戰略規劃,仙林科技城協同創新集聚區建設取得突破。寧杭城際鐵路開通運營,地鐵3號線、4號線、10號線一期、寧高城際一期、寧天城際一期、寧和城際一期建設加快推進,溧馬高速公路建成通車,122省道、江北大道、寧滁快速通道、寧高新通道等城鄉大通道加快實施,緯三路過江隧道等建設進展順利,城西幹道、江東路快速化改造及南京南站樞紐快速環線工程基本完成。歷史文化保護力度加大,新增國家級文保單位22個。江寧織造博物館、老城南門東片區箍桶巷示範街、南京書畫院、金陵美術館、老城南記憶館建成開放,明城牆玄武門至神策門段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實施,六朝博物館、科舉博物館、大報恩寺遺址公園、牛首山遺址公園等建設有序推進。實施城市治理條例,動遷拆違治亂整破年度任務順利完成。智慧南京建設全面推進。成立南京都市圈發展聯盟,完成都市圈區域規劃。

城鄉統籌發展成效明顯。郊區發展實力不斷增強,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20億元,增長12.3%,佔全市51.5%。先進製造業基地加快建設,液晶谷、未來網絡谷、智能電網集聚區、橋林汽車產業園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加速發展,啟動11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新增設施農業8萬畝,新增農民合作社400家,生物農業產值達100億元,家庭農場達1223家,建成國際慢城生態遊等12條休閒農業精品線路,郊區旅遊總收入達269億元。推進45萬畝土地綜合整治,完成3510個村莊環境整治。啟動“美麗鄉村”五大片區規劃建設。新增造林面積7.6萬畝。高淳、溧水兩區實現引江供水。完成長江干堤加固工程,以及30萬畝農田水利建設。

改革開放取得積極進展。綜合改革取得突破,第一階段12項重點改革基本完成,202項市級行政權力下放到位。市區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公費醫療制度改革、科技體制改革穩步實施,市屬國有企業改革、城市建設管理體制改革、轉變土地利用方式試點、統籌城鄉發展改革有序推進。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成功舉辦紫金山峯會等活動,利用外資質量效益同步提升,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等外資功能性機構12家。完成外貿出口總額320億美元。南京綜合保税區一期通過國家驗收,金陵海關正式運作。實施“百優民企”培育計劃,民營經濟增加值佔比提高1個百分點。

生態文明建設紮實推進。創成國家森林城市,通過國家生態市技術評審,編制出台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嚴格落實“五個最嚴”制度,狠抓節能降耗、污染減排,嚴控煤炭消耗總量和污染排放強度。實施藍天清水工程,加強揚塵、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治理,強化渣土車整治,做好秸稈禁燒工作。紮實推進板橋地區、大廠地區及金陵石化周邊工業污染綜合整治。對雨污分流開展“回頭看”,有序推進城市排水工程建設。推進20條黑臭河道整治。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達200萬噸。啟動紫金山—玄武湖文化旅遊示範區規劃建設,濱江風光帶、明外郭—秦淮新河風光帶等建設加快。主城區垃圾分類全面推開,江南、江北兩個環保產業園及其配套工程建設進展順利。

民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新增城鎮就業2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8%以下。高淳、溧水兩區失業保險納入市級統籌。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提高到2285元。新增養老牀位5285張,建成1248個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民生十件實事全部兑現,完成350萬平方米城中村危舊房改造、135條街巷整治和45個農貿市場改造,新闢和調整優化公交線路61條,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283公里。啟動縣級公立醫院改革,高中多樣化辦學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領先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文化產業增加值佔比預計達到5.4%。建成保障房557萬平方米,花崗、岱山、丁家莊、上坊等8萬套保障房基本具備交付條件。完善了被徵地農民老年生活保障和住房保障政策。法治南京、平安南京建設深入推進,城市公共安全應急機制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成效顯著。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得到加強。有效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雙擁優撫工作融合推進。計劃生育、婦女兒童、愛國衞生、慈善、殘疾人等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經歷了嚴峻考驗,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貫徹中央和省委決策,統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羣眾團結奮進、持續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條戰線付出辛勤勞動的全市人民,向給予大力支持、有效監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離退休老同志,向為南京改革發展穩定作出積極貢獻的駐寧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南京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綜合改革工程仍需深入推進。優化經濟結構的任務仍然艱鉅,戰略性新興產業還處在培育發展階段,服務業層次和水平還需提高。城市規劃、建設較為粗放,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亟待進一步提升,政府對重大建設項目決策的科學性、規範性、有序性有待加強。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對微觀經濟干預仍然過多,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沒有真正確立,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有待充分發揮。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節能減排壓力加大、任務繁重。同時,民生工作和社會治理還存在着一些薄弱環節,灰霾等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就業結構性矛盾、住房保障供應、教育醫療和養老服務等方面,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城鄉居民增收難度加大,城鄉區域之間基本公共服務還存在差距。

我們還清醒地認識到,政府自身建設仍存在着一些缺點和不足,少數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對羣眾和基層反映的問題不能及時有效解決,推諉扯皮等現象時有發生。工作落實推進不到位,存在重形式、輕實效,重佈置、輕執行等問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不同程度存在,極少數人甚至以權謀私、貪污腐敗。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切實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xx年主要目標任務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圓滿完成“xx”規劃目標任務的重要之年,也是舉辦青奧會、建設新南京的決勝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主題主線,以改革創新為統領,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宗旨,深入實施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南京規劃,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抓創新、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全力打好確保“經濟發展穩中向好、改革創新實質突破、青奧會精彩圓滿”三場硬仗,努力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奠定堅實基礎。

各位代表,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分為三大類:一是預期性指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5%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1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以上。二是調控性指標,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0.3個百分點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0.3個百分點以上。三是約束性指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以上;新增城鎮就業中大學以上人員佔比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科技創業投資增長15%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省定標準;商品住宅供地面積500公頃以上,保障性住房供地應保盡保;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7%以上,煤炭消耗總量下降3%左右,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6%以上。這些發展指標,是市委市政府深入研判國內外形勢和南京發展階段性特徵、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基礎上提出的,既保持合理的增長區間,又為深化改革、結構調整、可持續發展留出空間。提高約束性指標考核權重,引導全市上下切實把工作重心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上,實現實實在在、不留後遺症的增長。

做好今年工作,要牢牢把握穩中求進這個總基調。“穩”是基本要求,始終牢記發展使命,堅持科學發展的永恆主題,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鞏固擴大穩中向好勢頭;“進”是目標追求,推進產業發展高端化、資源配置市場化、城鄉(區域)一體化、城市功能品質國際化,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經濟發展質量效益邁上新台階、生態環境和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

做好今年工作,要牢牢把握改革創新這個核心動力。堅持以改革統領全局,以創新驅動發展。在深化改革中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和內生增長動力;在科技創新中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充分激發企業、社會創新創業的潛能和激情,使創新驅動成為南京發展的強大引擎,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做好今年工作,要牢牢把握民生幸福這個根本宗旨。堅持以人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始終站在羣眾的角度想問題、辦事情,始終把羣眾滿意作為最高標準,把羣眾的願望和要求作為決策施政的根本依據,發展好維護好羣眾的發展權益、財富權益、環境權益,着力解決住房保障和供應、大氣環境、水環境、城市交通、教育衞生養老等方面突出問題,讓人民羣眾切身感受到變化和成效。

全面推進第二階段綜合改革工程是今年的重大任務。堅持把改革作為解決發展問題的總鑰匙、總開關,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着力通過改革更好地穩增長、調結構、抓創新、惠民生,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釋放改革紅利。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全面推進七大類48項改革任務,制定分類實施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確保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科技創新、人才管理、區域金融、市級功能區、財政體制、國土利用、對外開放、國資管理等領域改革,通過市場機制優化配置資源,加快構建“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深化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以及政府層級間的關係,推進機構改革,切實簡政放權,把能下放的權限都下放到區(園區)、基層,能交給市場和社會的公共服務都交給市場和社會,加快構建“兩級政府、三級管理、權責一致”的政府治理體制;深化社會治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推進街道社區體制改革,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建立政府購買服務制度,完善社會誠信體系,全面深化教育、醫療衞生、社會保障等領域改革,加快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科技支撐、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系;深化城鄉建設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城鄉規劃管理體制、城建投融資機制、綜合管養機制、城市綜合執法、農村產權制度、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等改革,創新城鄉(區域)一體化體制機制、都市圈協同發展機制,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城鄉一體化;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

在全面深化改革同時,重點做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強化創新驅動,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突出科技創新驅動和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作用,全面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經濟增長提質增效。

增強科技創新驅動力。深化科技人才體制改革,推進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完善科技創新政策,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充分釋放科技創新潛力。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創新政策、創新資源、創新人才向企業集聚,培育100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更多地運用市場和社會力量,高效配置創新資源。出台鼓勵支持風險投資發展的政策措施,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健全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創新平台,建設好大學科技園。大力發展科技中介服務,實現科技服務業總收入340億元。加快推進創新載體建設,高標準創建紫金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制定紫金科技創業特別社區條例,新增孵化面積200萬平方米,新增在孵企業1660家,新增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中心13個。制定人才政策創新清單,加快集聚“321”人才,新增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780名以上。深入實施知識產權強市戰略,打造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

增強消費、投資、出口協同拉動力。着力培育消費新熱點,以建設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電子商務示範城市、互聯網試點城市、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城市為契機,重點培育信息服務、網絡購物、智能終端等新型業態,發展文化、教育、體育、養老、健康等消費熱點。促進投資合理增長,引導投資方向、優化投資結構、改善投資管理服務,放開外資民資投資領域,集中力量推進200個事關全局、帶動結構優化的重大項目。優化外貿結構,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用好江蘇·南京外貿品牌商品展銷會等平台,促進外貿平穩健康增長。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增強企業主體活力。加快國資國企市場化改革,推進股權多元化、運營專業化和國資從非主業中退出,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加快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按照“非禁即入”準則,支持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鼓勵發展民營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鼓勵社會資本興辦高中等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醫療機構。發揮企業轉型升級的主體作用,優選培育100家成長性好的戰略性新興企業,支持蘇寧雲商等千億、百億級龍頭企業發展。強化中小微企業融資等服務保障,促進中小微企業快速成長。

(二)突出高端導向,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高端產業,着力打造高端優勢,加快構建結構優化、附加值高、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加快發展新型顯示、北斗衞星導航、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六大類9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800億元,增長23%。加快發展智能電網、未來網絡產業,再新增兩個千億級的新興產業。推動中電熊貓G108液晶面板等101個產業轉型升級項目,培育一批百億級創新型高新技術企業。實施新一輪“千企升級”,深化“兩化”融合,改造提升石油化工、汽車製造等傳統產業。爭創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打造更多知名品牌。把化解產能過剩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任務,以鋼鐵、焦化、電鍍、造紙、水泥、紡織等產業為重點,綜合施策,紮實工作,堅決淘汰落後產能。

提速發展現代服務業。深入推進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建設,繼續實施服務業倍增計劃,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現代物流、旅遊會展、廣告創意、電子商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加快建設泛長三角區域金融中心,提升河西金融集聚區、新街口金融商務區能級,金融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5%。發揮中國軟件名城效應,重點抓好“一谷兩園”軟件載體建設,發展雲計算、物聯網、信息安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型業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增長27%。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推動長江-12.5米深水航道(南京段)疏浚,推進區港聯動,建設南京長江航運物流中心,重點發展集裝箱運輸、公鐵水聯運、港口物流。加快建設高端商務載體,大力發展樓宇經濟和總部經濟。提升旅遊業發展水平,規劃建設17個旅遊集聚區。高水平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市級以上服務業集聚區經營收入、投資、就業人數增長均超過15%。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大力發展生物農業、休閒農業、高效設施農業,新增設施農業6萬畝,重點建設白馬農業谷等“一谷四園”,發揮園區示範帶動效應。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新增農民合作社300家,農户參加經濟合作組織比重達75%。支持種糧大户、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長10%。繼續實施農業“1115”工程,加快國土整治、農田水利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建設高標準農田14萬畝,農業機械化水平達84%。

推動開發區轉型發展。全面對接上海自貿區,提升南京綜合保税區運營水平。推進高新區創建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空港樞紐經濟區申報空港綜合保税區、南京港申報汽車整車進口口岸,推動具備條件的省級開發區申報國家級開發區,加快海峽兩岸科技工業園建設,爭創海峽兩岸產業協同和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積極爭取中新生態科技島成為省級改革開放試驗區。創建跨境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辦好創洽會、金洽會、軟博會等重大經貿活動,實行產業鏈招商,促進園區集中集聚集約發展。

(三)精心辦好青奧盛會,提升城市國際化形象。堅持節儉、創新、綠色、低碳辦會,確保青奧會圓滿成功,呈現一場青春盛會、文化盛會和體育盛會。

加快推進青奧工程進度。按照時序節點,高質量完成地鐵10號線一期、青奧村、體育雕塑、機場高速擴建等16項青奧重點工程,確保比賽場館及配套工程按時按質交付。認真做好開閉幕式和火炬傳遞等活動的創意方案、演練彩排工作。

確保城市運行安全有序。按照辦國際賽事的標準,精心組織好城市交通運行、食品安全、物流倉儲、醫療服務、水電氣保供、安全保衞、志願服務等工作,營造全民參與青奧會、奉獻青奧會、服務青奧會的濃厚氛圍。大力實施競賽場館周邊、城市主幹道沿線、重點窗口地區的環境整治提升,切實做好城市亮化、綠化、美化工作。建立完善區域環境保護聯防聯控機制,確保青奧會期間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際賽事要求。

展示城市國際化形象。認真組織第4屆青年奧林匹克文化節等活動,挖掘城市文化內涵,注重彰顯人文理念,讓“城市有品質、建築有故事”。加大對外宣傳和旅遊促銷力度,打造奧林匹克城市品牌,提升南京國際聲譽,留下青奧寶貴遺產。大力弘揚講文明、守秩序、團結友善、熱情好客的良好風尚,以真誠的微笑、熱忱的服務迎接四海賓朋。

(四)堅持建管並重,提升全域城市化、城鄉(區域)一體化水平。切實轉變城市建設發展方式,着力提升功能內涵,從主要偏重城區向城鄉(區域)一體轉變,從主要偏重建設向建管並重轉變,從主要偏重規模向更加註重功能、民生、文化、生態建設轉變。適當壓縮城市建設規模,收攏五指、捏緊拳頭,突出保青奧、保民生等重點。

加快全域城市化進程。實施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南京規劃和三年計劃,開展“兩個試驗、四個示範、兩個試點”各項工作。啟動江北新區建設,完成新區總體規劃、控制性規劃和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動河西新城、東山副城、仙林副城等建設發展,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城市集聚輻射力。重點推動高淳、溧水兩區深層次融入主城。推進市級功能區體制改革,完善四大國家級開發區、仙林科技城、中國(南京)軟件谷體制機制,建立河西新城、浦口新城、南部新城、麒麟科技創新園等功能區的市屬區管體制,促進產城融合發展。深化南京都市圈城市合作,有序推進快速道路、軌道交通等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寧鎮揚同城化,創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體制創新試驗區。

聚焦城市建設重點。強化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功能,統籌推進祿口航空港、高鐵樞紐港和江海聯運港建設。完成城市快速道路改造提升工程,確保地鐵3號線、寧高城際一期、寧天城際一期等4條軌道交通線路通車。實施雨花台區鐵心橋—西善橋、棲霞區燕子磯、鼓樓區下關濱江、秦淮區繞城公路沿線、玄武區鐵路以北等舊城成片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建設智慧南京,實現主城區4G網絡全覆蓋。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控制和化解建設性債務風險。

強化城市綜合管理。創新城市管理模式,加快從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轉變,從突擊整治、運動式整治向制度化、長效化管理轉變,從注重市容衞生管理向注重城市平面、立面、空間、水體、地下設施等綜合管理轉變。全面提升城市的規劃管理、環境管理、交通管理、施工現場管理、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深化市容環境網格化、精細化、數字化管理,規範佔道經營、車輛停放、路牌廣告設置,加大城市道路、樓宇立面保潔清洗力度,大力整治油煙、噪音擾民,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加強工地和作業現場管理,下大力氣控制揚塵污染。加大交通秩序治理,突出重點,創新突破,條塊聯動,社會互動,有效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完善市政設施,推進管養分離,加強日常管護,塑造整潔優美的城市環境。

加快現代化新農村建設。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加快城鄉社會保障、交通水務、户籍制度一體化。深化轉變土地利用方式創新試點、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繼續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探索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和利用辦法,探索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抵押、擔保、轉讓。以江寧橫溪、浦口橋林等10個統籌城鄉發展試點鎮街和新市鎮建設為核心,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完成“美麗鄉村”五大片區300平方公里示範區建設。建成幹線公路150公里以上,建成寧高新通道主線,完成500公里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完成滁河三期幹堤提升工程,基本完成水陽江高淳段整治,實施秦淮東河、石臼湖及固城湖堤防加固和長江新濟州河段建設。

(五)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麗南京新家園。以對人民羣眾認真負責的態度,下更大的決心、花更大的力氣、採取更有力的措施,促進生態環境改善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優化城市生態空間佈局。堅持“多心開敞、軸向組團、擁江發展”的城市空間結構,科學有序地實施空間開發,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按照城中、東南、西南、江北和南部五大片區功能定位,引導各片區優化發展、保護生態。嚴守生態紅線,嚴格管制禁止開發和限制開發區域,重點保護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重要區域。

實施環境綜合治理。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削減煤炭消耗總量,全面禁止新建燃用煤炭、重油、焦油等重污染燃料設施,全面推進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深入整治“三高兩低”和“兩高一資”企業,完成揚子石化、金陵石化、南鋼等6個重點脱硫、脱硝減排項目。加大空氣污染治理力度,以灰霾治理為重點,鐵腕治理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施工揚塵,切實做好秸杆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及收集管網建設,落實河長制,儘快消除城區河道黑臭現象。加大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力度,推進城中村、危舊房改造,改變環境髒亂差現象。推動垃圾分類處理,建成江南、江北環保產業園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到70%。

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全力創建國家生態市和生態園林城市。精心打造紫金山—玄武湖文化旅遊示範區,繼續推進濱江風光帶、明外郭—秦淮新河風光帶等建設。建成綠道100公里,創建50條林蔭道,新增20個遊園綠地,完善城市慢行系統、自行車道網絡。推進河西綠色生態示範城區建設,建成300萬平方米綠色建築。完成綠化造林面積6萬畝,林木覆蓋率提高到28.9%。開展生態修復,關閉治理露採礦山宕口40個。弘揚生態文化,提高環境保護的公眾參與度。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廢棄資源處理補償機制,制定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權有償使用和排污權交易辦法,組建排污權交易中心。實行嚴格的環保準入制度,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

(六)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增強城市軟實力。激發文化創造活力,增強文化凝聚力,充分彰顯南京人文古都魅力。

保護城市歷史文化。嚴格實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紫線管理,全面啟動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文化遺產保護試點工作,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建立市級城牆保護中心,整治明城牆周邊環境,實現明城牆統一管理、對外開放,推進明清城牆和海上絲綢之路南京遺蹟申遺工作。建成六朝博物館、科舉博物館一期、南京直立猿人化石遺址博物館等,完成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一期和牛首山遺址公園一期工程,實施百子亭風貌區等重要近現代建築保護整理。

加強公共文化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實施文化惠民“百千萬”行動,豐富提升羣眾文化生活。完善文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創建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國家示範項目,推進市廣播發射台及玄武、六合、溧水等區級文化館和圖書館新建擴建,推動“示範文化站”建設。組建南京市博物館總館,推進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和總分館制建設,舉辦20xx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文化遺產日”和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

發展壯大文化產業。深化市屬國有文化集團改革,培育壯大骨幹文化企業。促進文化與科技、金融、旅遊等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數字影音娛樂、現代創意設計、新興網絡傳媒、智慧旅遊休閒等文化產業發展,推進南京創意設計中心一期、秦淮特色文化產業園、長江路歷史文化休閒街區等文創集聚區建設,啟動棲霞山文化休閒旅遊度假區規劃建設,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7%。

(七)創新社會治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水平,促進社會長治久安。

加強社會治理基礎工作。推進社會管理重心下移,深化街道社區體制改革,開展社區“去行政化”改革試點,減輕社區負擔,建設智慧社區、和諧社區。加強社會組織的培育和管理,大力發展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等社會組織。加強城市志願服務站點建設,新增300支應急救援志願服務隊。加快建立信用基礎數據庫和服務平台,促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加大社會矛盾調處力度。建立暢通的訴求表達、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充分利用政務微博、市長信箱、網上論壇等網絡平台,不斷拓寬社會公眾民意表達、參政議政渠道。開展社會矛盾大排除、大調解,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全面推進和諧信訪建設,落實信訪事項首辦首問負責制,着力化解信訪積案。加強和完善網絡信息管理,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切實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繼續推進平安南京、法治南京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密防範、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完善危機預防和管理體系,提高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衞生和社會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主要食品和基本藥物檢測覆蓋率分別達80%、100%。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立足當前辦實事、着眼根本建制度,着力構建普惠、均衡、優質的公共服務體系。

促進創業就業富民增收。統籌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把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新增城鎮就業16萬人,實現再就業6.5萬人,支持更多的大學生創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實施“就業提升、創業富民、財富增值、民生普惠”四項工程,拓展“就業、創業、投資、社保和幫扶”五大增收渠道。組織開展各類職業培訓30萬人次。

提高城鄉社會保障水平。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險五項險種參保人員淨增30萬人次,確保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覆蓋率達到98%以上。繼續做好被徵地人員的社會保障工作。全面推進醫保省內異地聯網即時結算,完善市、區職工醫保同城聯網結算。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加快殘疾人康復託養機構建設,發展社會公益慈善事業。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改革小升中、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會考辦法。調整幼兒助學券制度,推行學前一年基本免費教育,加快發展學前教育。調整優化教育空間佈局,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達到80%。整合發展職業教育,推動市民終身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城市。做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工作。

提高羣眾健康水平。普及衞生防病知識,強化市民健康意識。規劃建設生命科技產業和健康服務名城,加快建設河西新城、南部新城等片區醫療中心和市公共衞生醫療中心。全面推行公立醫院改革,推進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有序啟動“單獨二孩”生育政策。廣泛開展羣眾性體育活動,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建設覆蓋率達到100%。

大力發展養老事業。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新增養老牀位3900張以上,每千名老人牀位達到37張。重點發展醫護型養老機構,加快建設市社會福利綜合服務中心和青龍山老年康復中心。

做好城市必需品保供。完善糧食儲備體系,確保全市糧食安全。推進永久性標準化蔬菜基地建設,豐富城鄉居民“菜籃子”。實行價格補貼聯動機制,降低物價上漲對低收入困難家庭基本生活的影響。加強供水、供氣、供電等公用設施建設。改造農貿市場20個。

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深化“雙擁共建”活動,促進軍民融合發展。紮實做好援疆援藏工作,推進寧淮掛鈎合作。認真做好保密、參事、國家安全、消防、人防、僑務、外事、檔案、史志、氣象、新聞出版、工青婦、社會科學等工作。

各位代表,人民羣眾的期盼,就是政府工作的方向。今年我們將重點辦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實事:一是在公交優先方面,新購更新公交車1000輛,新闢優化調整公交線路20條以上,建設公交專用道20公里,新建改造公交場站15個,出台公交換乘優惠措施,主城區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達到46%。新增停車泊位6萬個。在主城以及河西、浦口等地增加公共自行車網點。二是在環境改善方面,淘汰落後產能企業30家,淘汰黃標車3.5萬輛,整治南十里長溝。全面實現在運渣土車密閉化改造,工地達到揚塵污染控制標準。三是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續建各類保障性住房800萬平方米,新開工保障房300萬平方米,竣工300萬平方米。四是在養老服務方面,建成市居家養老服務綜合中心、91個3A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新增醫護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90個。五是在教育惠民方面,新改擴建幼兒園40所,新改建中國小校舍30萬平方米。六是在醫療保障方面,城鎮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制度規定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提高到84%和74%。七是在關愛殘疾人方面,實現0—6歲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全覆蓋,新增殘疾人就業1000人,為12萬名殘疾人購買免費乘車意外傷害保險。八是在提高社會福利方面,把低保對象醫療救助比例提高到60%,封頂線提高到3萬元。農村五保户集中、分散供養標準分別達到當地農村低保標準的1.6倍和1.3倍。九是在舊城改造方面,完成城中村改造100萬平方米、危舊房改造40萬平方米,實施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十是在低收入農户增收方面,確保3.6萬農村低收入人口,達到年人均純收入6500元的脱貧標準。

三、加強政府改革建設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簡政放權,加強管理創新,提高治理能力,切實做好政府行政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社會活力的加法,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執行力、運作力,以及拒腐防變能力,以實實在在的業績,贏得人民羣眾的信任。

增強政府公信力。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優化政府職能,減少對微觀事務管理,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切實把該放的權放開放到位,把該管的事管住管得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審批目錄清單,最大限度減少審批,努力營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堅持依法行政,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治手段管理經濟社會事務,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加強調查研究,建立完善政府議事決策規則,完善重大行政決策諮詢論證和公眾徵詢制度,發揮好智庫作用,積極推動網絡問政。認真辦理人大、政協建議提案,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與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以及社會公眾和輿論監督。開展好政府機關“公眾開放日”活動。

強化政府執行力。鞏固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成果,堅決反對“四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牢固樹立剛性化、績效化、精細化的執行理念,深入推行“一線工作法”、“條線工作法”、“項目工作法”,確保重大決策、重大項目、重點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嚴格實行導向鮮明的考核體系,強化目標剛性約束,發揮目標考核的激勵獎懲功能,建立大督查機制,真正以目標引領行動、用督查推動落實。做好政策項目對接,爭取國家和省更多的政策資金支持。切實改進文風會風,精簡會議和文件,嚴格控制節慶論壇展會活動,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抓落實上。

提升政府運作力。更多運用市場化、社會化、信息化方式提高行政效能。擴大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制定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指導目錄,凡屬事務管理性服務,原則上都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合同委託等方式向社會購買。精心組織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數據。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制定公共資源交易目錄,推動經營性户外廣告、行政及事業單位資產等市場化運作。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完善財政資金配置機制,提供更多更好更優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實現信息共享共用。優化政務服務流程,充分發揮政務服務中心和“12345”政務熱線作用,打造綜合高效優質的政務服務平台。

提高拒腐防變能力。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十項規定,切實遵守市委“十七個一律”和“十一個一律”,建立反對“四風”長效機制。落實好“一崗雙責”,完善權力制衡機制,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認真執行廉政準則,強化效能監察和審計監督,嚴肅查處重點領域、關鍵環節腐敗案件,對腐敗問題“零容忍”。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嚴控樓堂館所建設,切實把艱苦奮鬥、厲行節約的要求,落實到政府運行各個環節。深入推進陽光政務,加快政府信息公開,除涉密部門外,市級政府組成部門預算全部公開。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新的目標催人奮進。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真抓實幹,為建設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而不懈奮鬥!

標籤: 南京市 報告 政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ow9j8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