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黃帝內經素論》第五十九篇:氣府論(五)

《黃帝內經素論》第五十九篇:氣府論(五)

C0801下陰別:

《黃帝內經素論》第五十九篇:氣府論(五)

1、 黃元御注:“下陰別一穴,會陰(督、任、衝三脈,皆起於此穴。)”

2、 《類經.氣府三百六十五》注:“自曲骨之下,別絡兩陰之間,為衝督之會,故曰陰別。一,謂會陰穴也。”

C0801齗交:

1、《類經.氣府三百六十五》注:“督脈穴,任脈之會。”

2、《太素.氣府》缺此條;

3、《素問懸解.氣府論》注:“齦交一,空穴,(督脈穴,任脈之會)。”

4、齗,jin2,通齦;齗交,即齦交穴。

C0901俠鳩尾外各半寸至臍,寸一:姚春鵬注:“以腹中線為基數,左右各旁開半寸,自鳩尾至臍,每寸一穴,即幽門、通谷、陰都、石關、離曲、盲俞,左右各六穴。”

C0901俠臍下傍各五分至橫骨,寸一:姚春鵬注:“以腹中線為基準,左右旁開半寸,自臍至橫骨,每寸一穴,即中注、四滿、氣穴、橫骨,左右各五穴。”

C1001足少陰舌下:

1、高士宗注:“足少陰舌下,廉泉穴也。”

2、《內經校釋》注:“王冰注:‘足少陰舌下二穴,在人迎前陷中動脈前,是日月本,左右二也。足少陰脈氣所發,刺可入同身寸四分。’按:此句吳昆謂古無穴名,馬蒔、張介賓、高士宗均以任脈廉泉釋之。《素問識》雲:‘刺瘧論雲:‘舌下兩脈者,廉泉也’。根結篇雲‘少陰根於湧泉,結於廉泉。知是任脈廉泉之外,有腎經廉泉’。故王雲:‘足少陰舌下二穴。’”

C1001厥陰毛中。急脈各一:

1、《類經》七卷九《氣府三百六十五》注:“急脈在陰毛之中。凡疝氣急痛者,上引小腹,下引陰丸,即急脈之驗,厥陰脈氣所發也。”

2、高士宗注:“厥陰毛中,曲骨穴也。足少陰合任脈而交於督脈,從廉泉入齦交,交督脈,足厥陰合督脈而交於任脈,從長強至曲骨,交任脈上。上下相交,脈氣往來,不容稍緩,故曰急脈。”

3、《素問懸解.氣穴論》注:“厥陰毛中急脈各一,左右二穴。”

C1101手少陰各一:

1、《內經注評》注:“王冰、吳崑、馬蒔均指陰郄穴,高士宗作少衝穴,今從王吳馬注。”

2、黃元御注:“手少陰,陰郄,各一。”

C1201陰、陽蹺各一:

1、《內經注評》引王冰、吳昆、張介賓、張志聰注稱:“陰蹺指二交信穴,陽蹺指二跗陽穴。”

2、姚春鵬、《內經校釋》引楊上善、馬蒔、高士宗注稱:“陰蹺指照海穴,陽蹺指申脈穴。”

3、黃元御注:“陰蹺,足少陰之交信穴,左右二穴。陽蹺,足太陽之跗陽,左右二穴。”

4、《太素.氣府》注:“陰蹺所生照海,陽蹺所起申脈,左右四穴。”

5、諸注存異,存疑待考。

C1301手足諸魚際:

1、《素問懸解.氣穴論》注:“魚際,手太陰寸口穴名。手足掌根豐肉皆謂之魚,此統言手足諸經也。”

2、高士宗注:“此舉手足魚際之脈,以明手魚際屬手太陰,足魚際屬足太陰,而三百六十五穴之脈,皆主於手足之太陰也。手太指後,白肉隆起如魚腹,為魚際穴。手足諸魚際,謂足大趾後,亦有白肉隆起,皆可謂之魚際。手足魚際,凡四穴。手之脈氣,手太陰魚際主之;足之脈氣,足太陰魚際主之。故手足諸魚際脈氣所發者,凡三百六十五穴,以明手足三陰三陽,周身脈氣,而為手足太陰之所主也。”

C1302三百六十五:

1、《太素.氣府》注:“總二十六脈,有三百八十四穴。此言三百六十五者,舉大數為言,過與不及,不為非也。”

2、《人體經絡使用圖冊》所示諸經數量,除督脈28穴相符外,均有較大差異,留存待考。

3、脈分陰陽,實言脈之部位,而血氣本質相同。既然陰陽二脈首尾相連,如環之無端,那麼統計陽脈所發之穴即可,如再統計陰脈之穴,當有重複之嫌。

4、以上共計384穴,內經言365穴,或有重複計穴,或應如20xx壬辰年閏四月、20xx甲午年閏九月之天數384日?存疑待考。

《氣府論》所示穴位數目統計表

公眾號:其人頌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px8yz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