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五篇:厥論(二)

《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五篇:厥論(二)

‖LS22—C0601→C1001‖→‖LS22—C0503‖→‖SW45‖LS22—C0601風逆,暴四肢腫、【身漯漯】、唏然時寒、飢則煩、【飽則善變】,取【手太陰表裏】、足少陰、陽明之經。肉清取滎,骨清取井、經也。

《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五篇:厥論(二)

風氣異常,突然四肢腫脹、身體乏力、時有唏噓之寒、飢餓就會心煩、飽食就易病變,刺手太陰肺與手陽明大腸表裏兩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肌肉冷清刺滎穴,骨骼冷清刺井穴、經穴。

C0701厥逆為病也,足暴清、胸若將裂、腸若將以刀切之、煩而不能食、脈大小皆澀。暖取足少陰,清取足陽明。清則補之,温則瀉之。

風之厥逆成病,足部突然冷清、胸如將要破裂、腸痛如用刀切、心煩而不能食、大小血管都滯澀。身暖就刺足少陰腎經,身涼就刺足陽明胃經。身涼就補熱,身温就瀉熱。

C0702厥逆,腹脹滿、腸鳴、胸滿、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脅、咳而動手者與背腧。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

厥逆,腹部滿脹、腸鳴、胸滿、無法呼吸。刺胸下二脅、咳而動手處與背部腧穴。用手按壓,立覺舒服處,就是應刺之穴。

C0801內閉、不得溲,刺足少陰、太陽與骶上,以長針。

尿路閉塞、不得小便,刺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與尾骶上穴位,用長針。

C0901氣逆,則取其太陰、陽明、厥陰,甚取少陰、陽明動者之經也。

呼吸異常,就刺太陰經、陽明經、厥陰經,病重的刺少陰經、陽明經有脈動之經。

C1001少氣,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痠】、體重、懈、惰、不能動,補足少陰。短氣,息短不屬,動、作氣索,補足少陰,去血絡也。

少氣,是指身體乏力,説話結巴。骨骼痠軟、身體沉重、鬆懈、倦怠、不能活動,補足少陰腎經。短氣,是指氣息短促不接,運動、勞作需要搶氣,補足少陰腎經,除去血絡。

SW45-D0701帝曰:善!願聞【六經脈】之厥狀,病【態】也。

黃帝説:説得好!我想聽聽三陰三陽六經血脈厥症之狀,即病態。

Q0701岐伯曰: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為【眴】、僕。

岐伯説:太陽經血脈之厥症,就會面部雍腫、頭部沉重、足不能行,病發目眩、仆倒。

Q0702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滿、不得卧、面赤而熱、妄見而妄言。

陽明經血脈之厥症,就會生癲癇、要狂奔呼號、腹滿、無法睡、面赤而熱、妄見幻象而胡言亂語。

Q0703少陽之厥,則暴聾、頰腫而熱、脅痛、胻不可以運。

少陽經血脈之厥症,就會突然耳聾、面頰腫而熱、脅痛、小腿不可用於運動。

Q0704太陰之厥,則腹滿、【瞋】脹、後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卧。

太陰經血脈之厥症,就會腹滿、撐脹、大便不利、不想進食、進食即嘔、無法睡。

Q0705少陰之厥,則口乾、溺赤、腹滿、心痛。

少陰經血脈之厥症,就會口乾、尿色發赤、腹滿、心痛。

Q0706厥陰之厥,則少腹腫痛、腹脹、【涇、溲】不利、好卧、屈膝、【陰縮腫】、【胻】內熱。

厥陰經血脈之厥症,就會小腹腫痛、腹脹、大、小便不利、嗜睡、屈膝、陰器收縮腫脹、小腿內熱。

Q0707盛則寫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血脈盛就瀉,血脈虛就補;不盛不虛,在本經治療。

Q0708太陰【厥逆】,脛急攣、心痛引腹,治主病者。

太陰經血脈之厥症異常,小腿劇烈痙攣、心痛牽引腹部,治主病處。

Q0709少陰厥逆,【虛滿、嘔變】、下泄清,治主病者。

少陰經血脈之厥症異常,心氣虛滿、嘔而有變、下泄清稀,治主病處。

Q0710厥陰厥逆,攣、腰痛、虛滿、前閉、譫言,治主病者。

厥陰經之厥症異常,痙攣、腰痛、虛滿、小便不通、胡言亂語,治主病處。

Q0711三陰俱逆,不得前後、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三陰經血脈之厥症都異常,大小便不通、使人手足生寒,三天即死。

Q0712太陽厥逆,僵仆、嘔血、善衄,治主病者。

太陽經血脈之厥症異常,身體僵直仆倒、嘔血、易流鼻血,治主病處。

Q0713少陽厥逆,機關不利。機關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顧,發腸癰,不可治,驚者死。

少陽經血脈之厥症異常,關節控制不利。關節控制不利者,在腰不可用於行走,在項不可用於環顧,腸內發癰膿,不可治癒,受驚即死。

Q0714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衄】、嘔血。

陽明經血脈之厥症異常,氣喘、咳嗽、身體熱、易受驚、流鼻血、嘔血。

Q0715手太陰厥逆,虛滿而咳,善嘔沫,治主病者。

手太陰肺經血脈之厥症異常,脈氣虛滿而咳嗽,易嘔泡沫,治主病處。

Q0716手心主、少陰厥逆,心痛引喉、身熱,死不可治。

手厥陰心主、手少陰心經血脈之厥症異常,心痛牽連喉嚨、身體熱,不治之死症。

Q0717手太陽厥逆,耳聾、泣出、項不可以顧、【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

手太陽經血脈之厥症異常,耳聾、淚流、項不可用於環顧、腰不可用於俯仰,治主病處。

Q0718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痺、嗌腫、【痓】,治主病者。

手陽明經、手少陽經血脈之厥症異常,發喉痺、咽喉腫、痓,治主病處。

‖LS21—C0901→C0904‖→‖SW45-Q0718‖LS21—C0901熱厥,取足太陰、少陽,皆留之;

熱厥,刺足太陰脾經、足少陽膽經,都要留針;

C0902寒厥,取足陽明、少陰於足,皆留之。

寒厥,在足部刺足陽明胃經、足少陰腎經,都要留針。

C0903舌縱、涎下、煩悗,取足少陰。

舌頭外縱、涎水下流、煩悶,刺足少陰腎經。

C0904振寒灑灑、鼓頷、不得汗出、腹脹、煩悗,取手太陰。

寒顫發抖、牙顫鼓頷、汗不得出、腹脹、煩悶,刺手太陰肺經。

‖LS21—C0401→C0601‖→‖LS21-C0904‖→‖SW45‖LS21—C0401身有所傷,血出多,及中風寒,若有所【墮墜】,四肢懈、惰不收,名曰體惰。取其小腹臍下三結交。三結交者,陽明、太陰也,臍下三寸關元也。

身有受傷,出血多,加上傷於風寒,就如有過高位墜傷,四肢鬆懈、惰怠不能屈收,病名叫體惰。刺其小腹肚臍下三結交。三結交,是指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即任脈在臍下三寸(6.9釐米)處關元穴。

‖LS01—Q0217→Q0218‖→‖LS21—C0401‖→‖SW45‖LS01—Q0217刺諸熱者,如以手探湯;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

刺各種熱病,淺刺出針快如手觸熱湯;刺寒涼之病,深刺久留慢如人不想走。

‖LS01—Q0214‖→‖LS01—Q0217‖→‖SW45‖LS01—Q0214【脹取三陽,飧泄取三陰】。

脹病刺三陽經,飧瀉刺三陰經。

LS01—Q0218【陰有陽疾者,取之下陵三裏】,正往無【殆】,氣下乃止,不下復始也。【疾高而內者】,取之陰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之陽之陵泉也。

陰分有熱病者,刺足陽明之三裏穴,正確行鍼沒有危險,邪氣退去即可止針,邪氣不退反覆再刺。疾在上部而偏內的,刺足太陰之陰陵泉穴;疾在上部而偏外的,刺足少陽之陽陵泉穴。

C0402厥痺者,厥氣上及腹。取陰陽之絡,視主病也,瀉陽,補陰經也。

厥痺,是寒厥之氣上移至腹,刺陰經和陽經之絡脈,根據主病情況,瀉陽經,補陰經。

C0501頸側之動脈人迎。人迎,足陽明也,在【嬰筋】之前;嬰筋之後,手陽明也,名曰扶突;【次脈,手少陽脈也,名曰天牖】;次脈,足太陽也,名曰天柱;腋下動脈,臂太陰也,名曰天府。

頸側動脈之人迎穴。人迎穴,屬足陽明胃經,在纓筋之前;纓筋之後,屬手陽明大腸經,名叫扶突穴;再往後之脈,屬手少陽三焦經,名叫天牖穴;再往後之脈,屬足太陽膀胱經,名叫天柱穴;腋下之動脈,屬手太陰肺經,名叫天府穴。

C0601【陽迎頭痛】,胸滿不得息,取之人迎;暴【瘖】氣【鞕】,取扶突與舌本出血;暴聾氣蒙,耳目不明,取天牖;暴攣、癇、眩、足不【任】身,取天柱;【暴癉內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此為【天牖五部】。

陽迎頭痛,胸滿不得呼吸,刺之人迎穴;突發失聲氣梗,刺扶突穴與舌根出血;突發耳聾氣蒙,耳不聰目不明,刺天牖穴;突發痙攣、癲癇、目眩、足不支身,刺天柱穴;突發熱病內臟異常,肝病肺病交織,口鼻溢血,刺天府穴。這就是天牖五部主治之病。

公眾號:其人頌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vr9yk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