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黃帝內經素論》第五十篇:刺要論(一)

《黃帝內經素論》第五十篇:刺要論(一)

★★★★★篇名釋:本篇闡述了三陽、三陰經開折、合折、樞折時病態,十二經根、溜、注、入之終始;闡述了人迎與氣口脈動、十二經病切而驗之法及相應刺法,闡述了刺淺、刺深、刺極三刺之理,並依五臟六腑十二正經之序,作出了全面解論;闡述了五臟六腑脈氣行於井、滎、輸、原、經、合十二原之終始及相應刺法。因通篇主論臟腑脈氣之終始,即針刺之要道,故此名篇《刺要論》。

《黃帝內經素論》第五十篇:刺要論(一)

‖LS45—D0101→D0403‖→‖SW50—D0101‖LS45—D0101黃帝曰:餘聞《九針》九篇,餘親受其調,頗得其意。

黃帝説:我學習了《九針》九篇,並親身體驗了調理效果,頗為理解九針內涵。

D0102夫九針者,始於一而終於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針者,小之則無內,大之則無外,深不可為下,高不可為蓋,恍惚無窮,流溢無極。餘知其合於天道、人事、四時之變也,然餘願雜之毫毛,【渾束為一】,可乎?

這九針,是始於一而終於九,然而我仍未得其要領。這九針,小得不能再小,大得不能再大,深得不可再深,高得不可再高,恍恍惚惚無窮無盡,流光溢彩沒有極限。我深知《九針》理論參合於天道、人事、四時之變化,然而我希望繁雜如毫毛之學術,整理為統一的理論,可以嗎?

Q0101岐伯曰:明乎哉!問也。非獨針道焉,夫治國亦然。

岐伯説:高明啊!聖帝之問。並不只是針道啊,這治國也是這樣。

D0201黃帝曰:餘願聞針道,非國事也。

黃帝説:我想聽針道,並非治國之事。

Q0201岐伯曰:夫治國者,夫惟道焉!非道,何可小、大、深、淺,雜合而為一乎?

岐伯説:這治國,那只有道啊!沒有道,怎能將小、大、深、淺之學術,整理成統一的理論呢?

D0301黃帝曰:願卒聞之。

黃帝説:希望詳盡談談。

Q0301岐伯曰:日與月焉,水與【鏡】焉,鼓與響焉。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鏡之察,不失其形;鼓響之應,不後其聲。動、搖則應和,盡得其情。

岐伯説:太陽與月亮啊,水與鏡像啊,擊鼓與鼓響啊。這太陽與月亮之照明,不會失其影子;水與鏡面之相映,不會失其形狀;擊鼓與鼓聲之響應,不會滯後其聲。槌動、物搖就有鼓聲、鏡像應和,都是同樣道理。

D0401黃帝曰:窘乎哉!昭昭之明,不可【蔽】。其不可蔽,不失陰陽也。合而察之,切而驗之,見而得之,若清水明鏡,之不失其形也。

黃帝説:太深奧了!昭昭之明,不可遮蔽。光明不可遮蔽,不會失去陰陽。綜合考察陰陽,切脈而驗證它,望色而確診它,就如清水和明鏡,其不會失去鏡像。

D0402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臟波盪。若是,則內外相襲,若鼓之應【桴】,響之應聲,影之似形。

五音不明確,五色不清晰,五臟如波盪漾。如果這樣,就是內、外相互襲擾,如鼓聲之迴應鼓槌,迴響之對應喊聲,鏡像之近似物形。

D0403故遠者,司外【揣】內;近者,司內揣外。是謂【陰陽之極】,天地之蓋。請藏之【靈蘭】之室,弗敢使泄也。

所以從遠處看,考察外形可揣度內部;從近處看,考察內部可揣度外形。這就是陰內陽外理論極致,天地之間蓋世境界。懇請藏到靈蘭之室,不敢輕易泄露。

‖LS05—Q0101→Q0125‖→‖SW50‖LS05—Q0101【岐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陰陽之道】,孰少孰多?

岐伯説:天地相互感應,寒暖相互轉移,陰陽轉換之道,四季陰陽誰少誰多?

Q0102【陰道偶,陽道奇】。發於春夏,陰氣少,陽氣多,陰陽不調,何補何瀉?發於秋冬,陽氣少,陰氣多,陰氣盛而陽氣衰,故莖葉枯【槁】,濕雨下歸,陰陽相移,何瀉何補?

陰道為偶數,陽道為奇數。病發於春夏,陰寒之氣少,暖陽之氣多,陰陽不調,如何補如何瀉?病發於秋冬,暖陽之氣少,陰寒之氣多,陰寒氣多而暖陽氣少,所以莖幹葉枯,濕雨兩氣從天而降,陰陽之氣相互轉移,如何瀉如何補?

Q0103【奇邪離經】,不可勝數。不知【根結】,五臟六腑,【折關敗樞,開闔而走】,陰陽大失,不可復取。

奇怪邪氣不在經脈,多不勝數。不知根與結,繫於五臟六腑,折損機關敗壞樞紐,開合即有精氣跑散,陰陽嚴重失衡,不可復原。

Q0104九針之玄,要在終始。故能知【終始】,一言而畢;不知終始,針道【鹹】絕。

九針之玄妙,要領在經脈終始。所以能知終始,一言而盡;不知終始,針道全絕。

Q0105太陽根於至陰,結於命門。命門者,目也。

足太陽膀胱經根始於至陰穴,終結於命門處。命門,是指眼睛。

Q0106陽明根於厲兑,結於【顙大】。顙大者,鉗耳也。

足陽明胃經根始於厲兑穴,終結於顙大處。顙大,是指鉗束於耳上。

Q0107少陽根於竅陰,結於窗籠。窗籠者,耳中也。

足少陽膽經根始於竅陰穴,終結於窗籠處。窗籠,是指耳內。

Q0108【太陽為開,陽明為合,少陽為樞】。

太陽經居表為開,陽明經居里為合,少陽經居中為樞。

Q0109故開折,則肉、節【瀆】,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陽】,視有餘、不足。瀆者,皮、肉【宛,膲】而【弱】也。

所以開之功能折損,就會肌肉、骨節瀆,而暴病發作了。所以暴病患者,宜刺足太陽膀胱經,根據有餘、不足。瀆,是指皮膚、肌肉藴積邪氣,焦枯而孱弱。

Q0110合折,則氣無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陽明,視有餘、不足。無所止息者,【真氣稽留】,邪氣居之也。

合之功能折損,就會氣流無所止息,而痿疾發作了。所以痿疾患者,宜刺足陽明胃經,根據有餘、不足。無所止息,是指真氣滯留,邪氣入駐。

Q0111樞折,即【骨繇】,而不安於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陽,視有餘、不足。骨繇者,節緩而不收也。所謂骨繇者,搖故也,當窮其本也。

樞之功能折損,即會骨繇,而不能安穩立地。所以骨繇患者,宜刺足少陽膽經,根據有餘、不足。骨繇,是指骨節弛緩而不收。所謂骨繇,是因為骨節搖動,應當究其根本。

Q0112太陰根於隱白,結於太倉。

足太陰脾經根始於隱白穴,終結於太倉穴。

Q0113少陰根於湧泉,結於廉泉。

足少陰腎經根始於湧泉穴,終結於廉泉穴。

Q0114厥陰根於大敦,結於【玉英】,絡於【膻中】。

足厥陰肝經根始於大敦穴,終結於玉英處,連絡在膻中處。

Q0115太陰為開,厥陰為合,少陰為樞。

太陰經居表為開,厥陰經居里為合,少陰經居中為樞。

Q0116故開折,則倉廩無所輸,膈洞。【膈洞】者,取之太陰,視有餘、不足。故開折者,氣不足而生病也。

所以開之功能折損,就會胃中谷氣無法傳輸,而生膈洞。膈洞患者,宜刺足太陰脾經,根據有餘、不足。所以開之功能折損,是脾之精氣不足而生病。

Q0117合折,即氣絕而喜悲。悲者,取之厥陰,視有餘不足。

合之功能折損,就會肝氣閉絕而易悲。易悲的,宜刺足厥陰肝經,根據有餘和不足。

Q0118樞折,則脈有所結而不通。不通者,取之少陰,視有餘、不足。有結者,皆取之【不足】。

樞之功能折損,就會腎經瘀結而不通。腎經不通患者,宜刺足少陰腎經,根據有餘、不足。凡有瘀結者,都從精氣不足方向治療。

Q0119足太陽根於至陰,溜於京骨,注於崑崙。入於天柱、【飛揚】也。

足太陽膀胱經根始於至陰穴,溜過京骨穴,注入崑崙穴。上入天柱穴、下入別絡飛揚穴。

Q0120足少陽根於竅陰,溜於丘墟,注於陽輔。入於天容、光明也。

足少陽膽經根始於竅陰穴,溜過丘墟穴,注入陽輔穴。上入天容穴、下入別絡光明穴。

Q0121足陽明根於厲兑,溜於衝陽,注於下陵。入於人迎,豐隆也。

足陽明胃經根始於厲兑穴,溜過沖陽穴,注入下陵穴。上入人迎穴、下入別絡豐隆穴。

Q0122手太陽根於少澤,溜於陽谷,注於小海。入於天窗,支正也。

手太陽小腸經根始於少澤穴,溜過陽谷穴,注入小海穴。上入天窗穴、下入別絡支正穴。

Q0123手少陽根於關衝,溜於陽池,注於支溝。入於天牖、外關也。

手少陽三焦經根始於關衝穴,溜過陽池穴,注入支溝穴。上入天牖穴、下入別絡外關穴。

Q0124手陽明根於商陽,溜於合谷,注於陽溪。入於扶突、偏歷也。

手陽明大腸經根始於商陽穴,溜過合谷穴,注入陽溪穴。上入撫突穴、下入別絡偏歷穴。

Q0125此所謂【十二經】者,盛絡,皆當取之。

這就是所謂的十二經根溜注入之穴位,旺盛血絡,都當瀉出。

公眾號:其人頌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0ed7x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