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肇慶市政府工作報告

肇慶市政府工作報告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20xx年肇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一起看一下吧!

肇慶市政府工作報告
20xx年肇慶市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我代表肇慶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xx年工作回顧

去年,面對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全面貫徹黨的精神,緊緊圍繞把肇慶建設成為珠三角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户城市的奮鬥目標,全面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大力實施“兩區引領兩化”戰略,全力抓發展、促轉型、增後勁、惠民生、保穩定,圓滿完成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呈現出新的發展亮點:固定資產投資和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均超1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3000億元,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和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發展總體規劃通過省政府審批,星湖濕地公園創建成為全省首個國家濕地公園,蟬聯全國綜治“長安杯”,榮獲第xx屆省運會承辦權。

一年來,我們突出抓好發展第一要務,加快推進轉型升級,經濟發展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經濟增長穩步提升。出台支持重點骨幹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外貿企業的政策措施,加大力度推進“六個一批”項目和省市重點項目,經濟增長拉動力持續增強,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居珠三角前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60.07億元,比上年增長(以下簡稱增長)11.5%,人均生產總值41479元,增長10.5%;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6%、15.7%、8.5%;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0.75億元,增長16.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7.78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70.2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3.12億元,分別增長20%、10.5%、13.8%;主要旅遊景區(點)接待遊客2751.43萬人次,旅遊收入205.87億元,增長14.7%;商品房銷售額231.59億元,增長31.7%。

產業集聚轉型加快。出台支持工業主導產業集聚轉型政策措施,有82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轉為規模以上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增加到35家,新創建省名牌產品22個,九大主導產業總產值佔比提高到67%,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13.45億元,增長18.1%,增速居珠三角首位。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到108家,新組建企業工程中心和技術中心26家,成為國家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服務貿易進出口增長91.6%,委託設計和自主品牌混合生產方式出口佔比提高到60.5%,外貿出口48.3億美元,增長27.6%,增速居珠三角首位。積極培育新經濟、新業態,端州區成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華南智慧城被確定為省服務外包示範園區和省物聯網重點項目。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增速居珠三角首位,小額貸款公司增至12家,融資超市為555家企業提供貸款54.37億元。制定現代農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建成53.8萬畝高標準農田,56萬畝土地實現流轉經營,新發展農業龍頭企業42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居全省第一。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新認定清潔生產企業54家,預計單位生產總值和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3%和5%以上。

平台建設取得突破。肇慶高新區加快轉型發展,引進三浦重工總部等83個優質項目和9個科技孵化項目,創新實施“零土地”招商盤活1710畝閒置土地,與縣(市、區)開展“一區多園”合作,連續五年被評為省優秀園區並獲評首批省清潔生產示範園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起步區建設全面啟動。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主幹路網基本成形。肇慶(高要)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成為省汽車零部件專業園區,成功承辦省汽車零部件產業招商推介會。“肇慶金秋”重大發展平台投資洽談會簽約項目63宗,總投資1791.6億元。全市承接產業轉移項目88宗,計劃投資188.85億元。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29宗,合同外資額31.1億美元;實際吸收外資12.4億美元,增長7.8%。

重點項目有效推進。100項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30.93億元,完成率為110.7%,其中38項省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排名全省第一。廣佛肇高速肇慶段全線動工,二廣高速懷集至崗坪支線建成通車,貴廣、南廣鐵路肇慶段進入鋪軌階段,廣佛肇城際軌道肇慶段完成大部分路基建設,肇慶火車站綜合體、鼎湖大道等重點工程啟動實施。59項現代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47.89億元,星湖新材料鋁板帶等重點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國電熱電聯產項目試運營,“西電東送”直流輸電工程肇慶段建成,省天然氣管道肇慶段即將完工。景豐聯圍加固三四期和封開西江干堤達標加固等水利工程啟動建設,完成18宗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一年來,我們突出抓好城市擴容提質,着力優化宜居環境,城鄉建設邁出新的步伐。

城市建設有新成效。市主體功能區規劃出台實施。完成肇慶市城市總體規劃評估報告,編制實施市城區11項專項規劃、12項城市設計和控制性詳細規劃。肇慶新區成為省重大創新平台,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低碳發展專項規劃通過省審批,中央綠軸生態城被住建部確定為“國家綠色生態示範城區”,總投資200億元的11個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引進國際商貿城等優質項目。中心城區建設加快推進,閲江大橋、城東新區城市綜合體、廣佛肇城際軌道鼎湖站綜合開發項目、下灣城市公園等項目順利實施。啟動端州城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率先在全省創建城市管理“執法通”防控平台。各縣(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全面實施,新城建設和舊城改造同步推進。全市新動工及續建“三舊”改造項目50個,新增動工面積2580.9畝。

鎮村建設有新面貌。實施創建幸福村居五年行動計劃,鄉鎮總體規劃實現全覆蓋,村莊規劃覆蓋率提高到72%。新創建省衞生鎮7個、省衞生村215條,建成市級宜居城鎮10個、宜居村莊79條、生態文明村100條、宜居社區19個,累計建成名村示範村129條。完成農村公路硬底化402.56公里。建成農村垃圾集中收運“一鎮一站”、“一村一點”。

生態建設有新進展。制定實施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治理方案,強化建築陶瓷等行業整治改造。對192家重點污染源企業實行環境信用管理,完成217個污染減排項目和74個重金屬污染源綜合整治項目。劃定鄉鎮飲用水源保護區75個。及時有效應對賀江水污染事件。完成星湖水質整治外坑渠清淤工程。造林30.5萬畝,生態景觀林帶工程和森林碳匯工程分別完成14.8萬畝、8.5萬畝,總體進度居全省前列。新建城市綠道慢行道118.7公里。單位建設用地二、三產業增加值每平方公里增加到1.38億元,被評為省部共建節約集約用地試點示範省先進單位。

一年來,我們突出抓好保障改善民生,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羣眾。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公共財政用於11類民生支出132.1億元,增長10.8%,佔預算支出67.6%。投入惠民實事各類資金合計44.25億元,市十件惠民實事全面完成。城鎮新增就業47196人,實現創業3459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316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9%。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從四類提高到三類。新開工保障性住房5468套,建成3476套,均超額完成任務。發放臨時價格補貼5322.89萬元,新建平價商店53家、標準化惠民農貿市場12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年度目標以內。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2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662元,分別增長10%、12.5%。

社會保障更加健全。各項社會保險參保任務全面完成。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提高到1504元。發行社會保障卡310萬張。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所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年度最高支付額度分別提高到55萬元、25萬元,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與廣州等地醫院實現醫保異地聯網即時結算,醫保經辦服務網點覆蓋所有鄉鎮(街道)。低保範圍擴大到年人均收入低於3000元的農村居民和低於4560元的城鎮居民,提高了“五保”和孤兒供養標準。累計投入救災款物7200多萬元。在全省率先完成656户因災房屋重建。新一輪扶貧開發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52億元。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省教育強縣(市、區)實現全覆蓋,教育強鎮覆蓋率達92.3%。市第一中學新校區建成使用並創建成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覆蓋率和普通高中優質學校比例分別達到95%、83.9%。共有4.89萬名學生享受中職免學費政策,實施了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崗位津貼制度。高等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四會市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初見成效。全市各類二級以上醫院開展平價醫療服務,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綜合改革加快推進,村衞生站全面使用基本藥物。建成覆蓋市、縣、鎮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解決了16萬多人聽廣播看電視難問題。通過“中國硯都”複評,端硯文化產業園、四會玉器文化產業創意園等項目進展順利。通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年度考核驗收。第十二屆全運會金牌數居全省第六,成功承辦省第三屆體育大會並取得全省第四的歷史最好成績。完成省下達的年度人口計劃任務。制定了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目錄,建成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登記在冊社會組織增至1308家。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8258宗,成功率達98%。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力度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得到加強。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統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人防、國防動員、地方誌、檔案、氣象、水文、地震、慈善、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績。駐肇部隊和各級駐肇單位為肇慶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一年來,我們突出抓好管理服務創新,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政府自身建設紮實推進。

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升。向市人大及其會報告工作8次、提交各類專項工作報告23件,按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92件。辦理政協提案130件。制定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實施重大行政處罰決定備案制度和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獲評全國法治城市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行政管理改革不斷深化。實施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轉移、下放、委託管理審批事項共233項,賦予高新區、新區第二批67項市級管理事權。成為全省企業登記相關領域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省網上辦事大廳肇慶分廳開通運行。市行政服務中心審批業務辦結時限比法定時限平均提速74%,公眾滿意度達99.8%。食品藥品監管和衞生計生部門機構改革啟動實施。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公共資產管理中心掛牌運作。八成鄉鎮建立農村“三資”監管平台,“便民通”政務服務平台在全市鄉鎮推廣,鎮級社會綜合服務平台實現全覆蓋。

勤政廉政建設不斷加強。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壓減會議、檢查和評比活動,清理規範機關辦公用房,“三公”經費支出減少12.6%。深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深化政風行風評議,作風明查暗訪常態化,着力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健全領導定期接訪下訪包案制度,市領導共接訪928批次2631人次。政務公開走向制度化,創辦《市民問政》電視節目和政務微博。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得到強化,政府投資項目廉政風險防控制度常態化實施,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更加健全。

回顧過去一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新成效,我們深深感到,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和社會各界凝心聚力的結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肇慶建設發展的外來投資者、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問題,主要表現在:人均生產總值與全國同期平均水平仍有差距,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力度有待加大;主導產業集聚度和競爭力還不高,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城市化整體水平偏低,產城融合發展有待加快;空氣質量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加大;基本公共服務與羣眾要求還有不少差距,改善民生任務依然艱鉅;政府職能還需進一步轉變,行政效能建設仍需加強。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20xx年工作安排

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特別是黨的xx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我省大力推進珠三角“九年大跨越”和粵東西北加快崛起,為我市破解發展難題、推動改革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只要我們解放思想,堅定信心,勇於改革,攻堅克難,就一定能夠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根據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的部署,深入貫徹《珠三角規劃綱要》,大力實施“兩區引領兩化”戰略,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把改革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堅持把加快發展與提高效益、生態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堅持把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羣眾,統籌抓發展、促轉型、優環境、惠民生、保穩定,確保人均生產總值趕超全國同期平均水平,為建設珠三角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户城市打下更堅實基礎。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如下: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人均生產總值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8%,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實際吸收外資增長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控制在省下達計劃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以內,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完成省下達計劃。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實現趕超為標杆,着力增強經濟綜合實力。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出口的支撐作用和消費的拉動作用。全年安排重點項目100項,計劃投資361.52億元,其中計劃投產10項、續建50項、新開工40項。繼續抓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確保貴廣和南廣鐵路肇慶段、肇花高速、二廣高速懷集至連州段建成通車,加快推進廣佛肇高速、廣佛肇城際軌道、火車站綜合體、客運總站、肇慶東站等綜合性交通樞紐工程,力促汕昆和汕湛高速肇慶段年內動工,抓緊開展柳肇鐵路和懷陽高速肇慶段前期工作。全年安排現代產業項目59項,計劃投資135.96億元,加快推進風華高端電子、三浦重工、維信橡塑等新建擴建重點項目,推動國電熱電聯產項目達標達產,協調加快大唐國際、中電國際熱電聯產項目和一批風電項目建設。落實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活動計劃,發展壯大服務外包產業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打造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加快建設電子口岸,創新實施“三個一”通關模式,提高優勢出口產品檔次和附加值,爭取建設進口商品交易中心,力促外貿進出口穩定增長。積極培育行業性電子商務平台,推動本地優勢產品“網上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升級改造和農超對接,抓好城東新區等新城區商業網點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城東新區城市綜合體、廣佛肇城際軌道鼎湖站綜合開發等重點商貿項目。加快建設旅遊綜合改革示範市,推動星湖風景名勝區創建5A景區,推進七星巖北門廣場、鼎湖山新入口廣場等項目建設。優化房地產業結構,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平穩發展。

二、以深化改革為動力,着力激發體制機制活力。抓緊落實省13項年度重點改革任務,切實抓好市15項重點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探索實施“非禁即入”的企業投資項目網上在線備案制,支持社會資本進入特許公共經營領域,在肇慶高新區和肇慶新區試點推行投資負面清單制度。建立全口徑的預算編報體系,推行財政預決算信息公開制度,探索實施財政股權式投資。穩步推進“營改增”試點。支持優質企業通過改制上市、新三板掛牌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大力引進各類金融機構設立分支機構,支持發展普惠金融。創新城市建設投融資方式,大力引進保險、信託等長期資金和戰略合作伙伴投資城市建設,建立有效防控債務風險的融資平台,爭取發行市政債券。協同加快珠江—西江經濟帶一體發展,積極參與編制實施珠三角新的五個一體化規劃,提升廣佛肇、肇梧、肇賀戰略合作水平,深化肇港澳台合作,積極拓展與東盟的合作。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和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穩步推進“土地股份化”改革。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力爭山區縣全部鄉鎮基本建立“三資”管理交易平台、60%的行政村建立社會綜合服務平台。開展國有林場分類改革,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國有林場生態公益林建設。

三、以集聚創新為路徑,着力推動新型工業化。強化落實“一核、兩帶、三板塊”工業總體佈局和“4+3+2”工業主導產業培育發展措施,組織實施產業鏈延伸配套工程。加快肇慶高新區轉型發展,深化“一區多園”合作,實現大旺產業轉移園“二次擴園”,啟動中心服務區規劃建設,同步推進重大項目引進和現有產業改造升級。堅持“企業進園區、園區近城鎮”發展,加快各地特色產業園區擴能增效,力爭更多縣(市)區建成省級產業園、每個園區形成若干特色主導產業。着力實施高成長性企業“倍增工程”,發展壯大50家可在三年內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翻番企業,培育一批年主營業務超10億元、30億元、50億元企業,力爭實現超百億企業“零”的突破。深入開展“送政策下基層進企業”活動,組織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和民營企業素質提升工程,支持中小微企業發行融資集合債券,促進中小微企業擴產增效。完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着力打造主導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加快建設長春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肇慶分園和肇慶學院大學科技園,推進產業集羣聯合創新。積極打造智慧肇慶,推進光纖入户、WiFi熱點覆蓋和4G網絡建設。以推動技術標準化為重點,積極創建省質量強市示範市。推動肇慶新港、三榕港打造成為西江物流樞紐港,扶持發展物聯網應用、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加快“雙龍”產業城、華南智慧城、中巴軟件園和雲服務產業園建設。嚴格項目能耗准入管理,加快節能改造。

四、以擴容提質為方向,着力推進新型城市化。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組織開展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優化城市佈局和形態,修編完善肇慶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統籌推進“一江兩岸”整體城市設計,抓好重點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管網管線規劃。深化肇慶新區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推動中央綠軸生態城開發建設,重點抓好政文組團市政道路等項目。大力推進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閲江大橋、鼎湖大道、大旺至端州一級公路改造、下灣城市公園等城際銜接項目,規劃建設崇禧塔、閲江樓、梅庵三大歷史文化街區,推進江濱西堤示範段等“三舊”改造項目,開展城中村改造整治試點,統籌開發城市地上地下空間。探索構建縣域新城和中心鎮產城融合發展機制,加快縣域新城區擴容建設,推動懷集建設肇慶城市副中心,編制實施特色名鎮總體發展規劃和100條行政村規劃,對特大鎮賦予縣級經濟管理權限,增強中心鎮銜接城鄉功能,促進小城鎮專業化、集約化和特色化發展。優化城際公共交通規劃,增加跨市公交線路。繼續推進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分類放開城鎮落户政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五、以重大平台為載體,着力提高招商引資水平。強化落實招商引資責任制,建立招商項目統籌分享和協調跟蹤機制,推動省市協同招商、園區聯合招商和主導產業招商,創新實施小分隊專業招商方式,重點引進強鏈補鏈大項目。突出抓好肇慶高新區招大引強聚智,重點引進世界和中國500強的總部項目、龍頭項目。大力推進肇慶新區戰略產業招商,重點引進節能環保、健康養生、文化創意等產業重大項目。推動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納入《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創新建設管理開發機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引進優質項目。加快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整合發展,積極開展聯合招商,促進主導產業集聚發展。

六、以惠農增收為重點,着力加快農業現代化。全面貫徹今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開展糧食穩定增產行動,建設44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和14個國家級萬畝糧食高產示範區。推進以種業為重點的農業科技創新,組建基層農產品質量檢測站,抓好“菜籃子”基地和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推廣畜牧業生態健康養殖,扶持家禽業穩定發展,提高柑桔、花卉苗木、南藥等特色種植業規模化、標準化水平。積極發展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育10家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創建20家市級農業股份合作示範社。發展壯大珍貴樹種、良種油茶、竹子等特色林產業和林下經濟。推進景豐聯圍加固三四期、56宗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工程。繼續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和公路硬底化建設,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強化產業扶貧,構建脱貧致富長效機制。

七、以生態環保為抓手,着力建設宜居美麗家園。編制實施國家生態市創建規劃,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落實“xx”後半期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行動計劃,實行區域及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積極探索環境治理市場化機制,穩步實施環保第三方監管和治理。加大空氣質量綜合治理力度,推動高耗能行業燃煤企業改用天然氣,抓好陶瓷等行業整治改造,強化“黃標車”清理淘汰、城市揚塵防治和工業鍋爐整治。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完成星湖水質整治首期工程,加快新區污水處理廠、高新區污水處理二廠等項目建設並完善配套管網,城鎮污水處理率力爭提高到83%。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堅決依法關閉不符合環保排放要求的重污染企業。完善環境應急體系和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增強環境監察監測能力。編制實施市域環衞專項規劃,加快市垃圾發電廠、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和市醫療廢物處理站新站建設,新創省衞生鎮6個,新增省衞生村受益人口10萬人以上。加快實施“森林之都·美麗肇慶”建設規劃,開展新一輪綠化肇慶大行動,新增森林面積8.94萬畝、森林蓄積258.27萬立方米,新造生態景觀林帶11.44萬畝、森林碳匯8.4萬畝,推進羚羊山古棧道文化森林公園、肇慶新區中央綠軸道路綠化、高要紫雲路森林景觀大道建設,實施103條村莊綠化美化,紮實做好國家園林城市複查迎檢,力爭創建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加強用地准入管理,堅決遏制違法違規用地,積極盤活閒置低效用地,大力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雙掛鈎”。強化地質災害治理。

八、以民生福祉為根本,着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創新城鄉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創業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抓好社保續保擴面,制訂實施城鄉居民參保激勵政策,完善養老保險待遇正常調整機制,探索構建社保關係轉移接續機制,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把年人均收入低於3600元的農村居民和低於5640元的城鎮居民及城鎮“三無人員”全部納入低保救助範圍。加大敬老院建設力度,發展老年服務產業,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分配機制。實施創建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六大工程,實現公辦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全覆蓋,探索實施公辦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完善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制度,保障異地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繼續支持肇慶學院“申碩改大”,推動肇慶醫專、科技學院和工商學院升格本科院校,積極引進省部高等院校進駐辦學,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抓好德慶、封開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綜合改革,加快肇慶新區醫院建設和縣級醫院改擴建,啟動鄉鎮衞生院500套醫務人員公租房建設。加強重大疫情監測和防控。鼓勵社會資本發展健康服務產業。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落實“單獨二孩”生育政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包公文化園、端硯文化產業園等項目,抓好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支持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精品創作,鼓勵創辦非公有制文化企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社區、進校園、進課堂。深入開展“美麗肇慶·幸福家園”文明創建活動,力爭達到全國文明城市各項創建標準。啟動第xx屆省運會籌備工作,紮實備戰第十四屆省運會,規劃建設社區體育公園。全面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和社會化服務,實行網上受理信訪制度,健全及時就地解決羣眾合理訴求機制,依法有效預防化解社會矛盾。建立最嚴格覆蓋全過程的食品藥品監管制度,實行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健全落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預防控制機制,堅決遏制安全事故發生。繼續推進“平安肇慶”建設,健全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加強國防動員和人防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繼續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充分發揮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地方誌、檔案、氣象、水文、地震、慈善、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的重要作用。

九、以轉變職能為關鍵,着力提升法治服務水平。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定期向人大及其會報告工作和向政協通報情況,建立重大決策出台前向人大報告制度,高質量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專家顧問的意見建議。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嚴格落實重大決策風險評估和公眾參與制度。繼續推進市縣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強化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職責,深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發展社會組織,擴大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深入實施城市綜合執法和統一執法。完善行政複議機制,落實行政應訴規則。制定公開政府職能部門權責清單,抓緊制訂行政審批保留事項目錄並實行動態管理,繼續依法向基層下放事權,實現縣級以上政府行政審批事項比20xx年底減少40%以上。加強省網上辦事大廳肇慶分廳與各縣(市、區)以及各部門的對接運行,上半年建成鄉鎮(街道)網上辦事站。健全社會普法機制,推進法律服務進村進社區。創新調查研究、政務公開和網絡問政等聯繫羣眾服務羣眾制度,辦好12345政府服務熱線。紮實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深入開展行風評議,強化明查暗訪常態化,切實解決“四風”突出問題,提高公務員執行力。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嚴控“三公”經費支出。

各位代表,在落實省十件民生實事有關任務的同時,市政府將全力辦好今年十件惠民實事:一是提升就業社保水平。新增城鎮就業4660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20xx人,促進創業2650人,組織勞動力轉移減免費培訓320xx人。完成全市市民社會保障卡發放,基本實現社會保障卡户籍人口全覆蓋,並以此為載體開通政府“一卡通”公共服務。二是實現教育強鎮全覆蓋。創建省教育強鎮8個(廣寧縣2個、封開縣2個、懷集縣4個)。三是提高底線民生保障。適時啟動低收入羣眾臨時價格補貼與價格上漲聯動機制,保障低收入羣體和困難羣眾臨時價格補貼及時足額發放。建設30個農村幸福院示範點。落實低保殘疾人生活津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四是加強醫療衞生服務。市級財政統籌20xx萬元,用兩年時間實現全市鄉鎮衞生院設備裝備“五個一”目標。90%以上鄉鎮衞生院能提供中醫藥服務。參加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目標人羣覆蓋率達80%以上。五是推進保障住房建設。新增保障性住房4649套(户),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區改造住房共4507套(户)。繼續推進水上居民安居工程,年內計劃安置514户。六是實施平價惠民工程。扶持建立一批農超對接示範點、平價商店和農民合作組織農(副)產品直銷店,構建與20個小區、4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基地對接的農(副)產品配送服務平台。七是優化公共文體服務。動工建設市博物館新館、市文化館新館、市檔案館、市少年宮,實施全民閲讀工程。推進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建設10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啟動第xx屆省運會新體育場館規劃建設。八是推進城鄉道路改造。加快推進端州城區“斷頭路”建設,啟動紫雲路、新園路(信安路—端州一路)、黃崗路(硯都大道以北—紫雲路)、黃崗四路西段、建設二路共5條道路建設。完成全市農村公路硬底化建設300公里。九是加強生態工程建設。完成第三批40條名村、35條示範村創建工作,鼎湖區、四會市、高要市、廣寧縣、德慶縣、封開縣、懷集縣創建市級以上生態村(鎮)各不少於2條(個)。完成市垃圾填埋場擴容(二期)工程建設,建成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建設北嶺山森林步梯公園,規劃面積510公頃,建設3條登山步道、1個主入口廣場及配套設施。十是加強防災減災建設。全面完成市三防指揮部決策系統升級改造,在肇慶城區建設5個安全氣象社區試點,每個社區設立一個氣象災害防禦服務站。

各位代表,譜寫偉大“中國夢”的肇慶篇章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在中共肇慶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齊心協力,鋭意改革,務實創新,開拓進取,為加快建設成為珠三角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户城市而努力奮鬥!

20xx年肇慶市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我代表肇慶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xx年工作回顧

去年,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全面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建設成為珠三角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户城市的奮鬥目標,全面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深入實施“兩區引領兩化”戰略,着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基本實現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全部工業總產值超4千億元,第二產業佔三大產業比重首次突破50%,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肇慶新區獲得省政府首批9.3億元股權投資基金,南廣、貴廣鐵路建成通車,肇慶進入“高鐵時代”。

一、突出抓發展調結構,經濟實現穩中有進

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大部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居珠三角前三位和全省中上水平。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45.06億元,比上年增長(以下簡稱增長)10%,人均生產總值45795元,增長9.3%,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3%、14%、7%;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9.1億元,增長15.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38.7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9.9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78.4億美元,分別增長19%、13.5%、11.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2.7%,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6%。縣域經濟持續發展壯大,四會市和高要市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發展力排名中分別名列第一、第五位,四個山區縣的地區生產總值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達到或超過全市平均水平。

三大產業加快發展。三次產業比調整為14.7:50.0:35.3。工業規模效益上新水平,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32.42億元,增長14.3%,增速居珠三角首位;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税收增長超20%。我市被納入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九大主導產業增加值佔比提高到65.6%,金屬加工產業成為首個年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羣。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企業達68家,累計有21家企業被認定為省高成長性中小企業,懷集登雲汽配成為我市山區縣首家上市公司,羚光電子成為全市首家“新三板”上市企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比重達45%,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金額增長55%;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比年初增長11.5%,融資超市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163.29億元;旅遊綜合改革示範市啟動建設,旅遊收入增長7.4%;限額以上單位通過互聯網實現銷售增長76.7%,汽車銷售增長 36.1%;房地產投資增長10.1%;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3000萬噸。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完成272.03億元。高標準基本農田年度建設項目全面完成,獲省獎勵用地指標1550畝。糧食生產實現六連增,新品種水果種植、畜牧產品和水產品養殖邁向高值化。廣東省(高要)粵台農業合作試驗區獲批設立。農業龍頭企業增至17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總量居全省第三,分別帶動14.8萬、13.4萬農户户均增收近3000元。

結構調整紮實推進。建立重點技術創新和改造項目庫,實施工業技改項目107個,總投資近50億元。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和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比分別達到31.1%、27.1%。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家、省創新型企業3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家,新增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21項,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增長35.9%、25.9%,全面完成省部產學研結合示範市建設任務。建成國家級建築五金產品質檢中心和市電子信息、鋁合金壓鑄產品質檢平台,新增名牌產品30個、馳名商標7個。工業化和信息化加快融合,建成創意產業工程中心等公共創新平台和華南智慧城等物聯網、雲產業基地。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提前完成“xx”淘汰落後產能任務,廣寧縣成為省循環經濟示範縣。

重點項目建設提速。超額完成重點項目年度投資計劃,100項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39.32億元,其中省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136.1%,完成率全省第一;交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65.98億元,創歷史新高。又一條出省通道二廣高速懷集至連州段建成通車,直通廣州白雲機場的珠三角環線高速黃崗至花山段建成使用,廣佛肇城際軌道肇慶段完成路基建設,廣佛肇高速公路全線施工,汕昆、汕湛高速肇慶段正式動工,樞紐門户城市的立體交通網架逐步成型。現代產業項目完成年度投資 145.3%,中恆一期、風華高端新型電子、三浦重工等重點產業項目投產。景福圍三四期等重點水利工程進展順利。

二、突出抓平台促開放,發展後勁持續增強

產業園區擴能增效。肇慶高新區生產總值增速居全市首位,新增註冊企業增長63.4%,新投產企業25家,新動工和增資擴產項目42個,引進海王集團等優質項目57個,被認定為省市共建智能製造示範基地,被評為“中國最佳營商環境十大園區”,大旺產業園連續六年被評為省優秀園區。德慶產業園完成規劃調整,高要產業園申報獲批,肇慶(高要)汽車零部件產業園16個在建報建項目總投資近40億元。全市承接產業轉移項目85個,合同總投資近200億元,三個省級產業園規上工業增加值和税收分別增長22.9%、20.6%。

區域合作不斷深化。廣佛肇經濟圈建設深入推進,實施合作項目22個,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上升為省級發展戰略,起步區路網管網建設基本完成,累計引進項目64個,已建成投產14個。肇梧戰略合作取得新突破,38項重點合作項目啟動實施,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管委會組建運作,連接兩廣交界的大園橋等項目建成,引進項目17個。與雲浮、賀州等周邊地區合作邁出新步伐。

招商引資質量提升。出台創新招商引資行動計劃,大力實施主題招商、產業招商,成功舉辦“珠三角—東盟·大西南經貿合作交流會”和“肇慶金秋—先進裝備製造業招商洽談會”,分別引進投資685億元、496億元。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07 個,合同外資額33.3億美元,增長7%,新批和增資投資額千萬美元以上項目97個;實際吸收外資13.3億美元,增長7.4%。

三、突出抓建設強治理,城鄉發展統籌推進

新型城市化穩步推進。出台“多規融合”的《“兩區引領兩化”發展總體規劃》,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啟動編制,中心城區規劃範圍從194平方公里擴大到500平方公里。肇慶新區城市總體規劃獲省批准實施,起步區建設全面啟動,累計收儲土地2.7萬畝,已建或在建道路11條,北師大附屬學校、肇慶東站等重點項目建成,引進環球金融中心、中央綠軸生態城等優質項目。中心城區一體化發展加快,閲江大橋、西江北岸江濱西路示範段、鼎湖大道等項目進展順利,新動工及續建“三舊”改造項目15個。各縣(市)開展了新一輪總體規劃修編,新城建設全面啟動。智慧城市建設加快,城市互聯網普及率達62.4%,光纖覆蓋95%以上城市小區、通全部行政村。

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市域鄉鎮總體規劃實現全覆蓋,編制完成100個行政村規劃,村莊規劃率提升到80%。名村、示範村創建進度和質量走在全省前列,綠化美化鄉村141條,新創建省衞生鎮6個、省衞生村173條、生態文明示範村29條,累計創建省級宜居城鎮21個、宜居村莊39條。鎮村全部建成垃圾轉運站和收集點。

生態建設成效顯著。掀起新一輪綠化肇慶大行動和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熱潮,國家園林城市通過省複查。完成植樹造林29.64萬畝,建成生態景觀林帶160.8公里,新增森林公園24個、濕地公園2個,北嶺山森林公園建成開放。市垃圾場擴容二期工程和縣級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建成使用。劃定鄉鎮以上飲用水源保護區,完成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和星湖水質整治首期工程,生活污水處理率提高到86.1%。

大氣整治力度加大。專門成立環境保護委員會和組建環保警察,實施環保六大行動計劃,實行環境監察網格化管理,關停違法違規排放企業117家,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年度任務全面完成。全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加強工業燃煤、機動車尾氣、揚塵等污染綜合治理和環保綜合執法,63條陶瓷企業生產線改用天然氣、206條簽訂用氣協議,陶瓷企業全面安裝在線監控系統,整治鍋爐244台,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3.58萬輛。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上升2.5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年均值逐步下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年度考核目標任務。

四、突出抓實事惠民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民生保障不斷完善。公共財政用於10類民生支出163.69億元,佔預算支出69. 5%。十件惠民實事順利完成,提升就業水平、保障性住房建設、農村公路硬底化等超額完成任務。各類社保參保任務全面完成,基本醫療保險覆蓋常住人口,社會保障卡發放覆蓋參保人羣。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到每月80元,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到月均1801元,鼎湖區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障經驗在全省推廣。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年最高支付額提高到27萬元。家庭年人均收入低於3600元的農村居民、低於5640元的城鎮居民和城鎮“三無人員”全部納入低保。五保供養標準達上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0%,發放高齡老人津貼4280萬元。累計投入扶貧“雙到”資金4.55億元,貧困户年人均純收入提高到6198元。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省教育強鎮創建任務全面完成,端州區通過教育現代化先進區督導驗收,6個縣(市、區)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督導評估,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全部建成標準化學校,在公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佔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7.3個百分點,廣東理工學院升格為本科院校。6個縣(市)全部納入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基層醫療衞生機構100%配置使用基本藥物,完成首批鄉鎮衞生院“五個一”設備裝備,98.9%的鄉鎮衞生院提供中醫藥服務,有效防控登革熱等疾病。包公文化園主體工程基本完成,“三館一宮”啟動規劃建設,成功承辦省第六屆羣眾音樂舞蹈花會,四個山區縣被評為(複評)全國文化先進縣,建成100個村級文化站電子閲覽室,開展文化管理體制試點改革。啟動奧體中心和50個社區體育公園建設,提前實現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受理“單獨二孩”申請5167例。統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人防、國防動員、地方誌、檔案、氣象、水文、地震、慈善、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社會管理不斷完善。實施了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城管“執法通”防控平台推廣應用。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90%,端州區被評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建立誠信“紅黑榜”發佈制度。出台第二批市本級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目錄,新增社工機構5家、社會組織144家。社會治安“大視頻”建設有效推進,聯勤武裝巡邏實現常態化,“八類”嚴重暴力犯罪案件下降17.1%,各類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7.7%。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

五、突出抓改革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體制改革深入實施。市政府牽頭組織的45項年度改革任務40項已經完成、5項正在報批。國資國企改革加快推進,組建國聯控股新型融資平台公司,水務集團引入了戰略投資者。商事制度、企業投資備案制等改革基本完成,新企業設立審批實現“一表登記、並行審批、三證同發”,新登記企業及註冊資本(金)分別增長46.4%和163.8%。高新區和新區出台投資鼓勵清單,新區探索實施“資金融通+產業導入”城市建設投融資模式並搭建起“兩級土地股份化”運營平台。德慶縣成為中央農辦農村改革試驗聯繫點,探索實施農村金融抵押貸款新模式,率先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引進了市場主體參與國有林場生態旅遊和生態公益林建設。

行政效能不斷提升。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職能轉變穩步推進,3個試點縣區和10個部門向社會公佈了權責清單,高要市金利鎮成為省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行政審批實施標準化服務,審批事項精簡率達43%,進駐網上辦事大廳的審批事項達一、二、三級深度的分別佔100%、90%、52%,社會服務事項基本實現在線申辦。高新區和新區試點實施行政審批超時默許制。市縣兩級設置公共資源交易機構,設立農村“三資”管理服務平台和交易服務中心的鄉鎮分別佔總數的100%、83%。

法治廉政建設深入推進。認真落實向市人大及其會報告工作制度,按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紮實推進政府系統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修改完善了《政府工作規則》等制度,161項整改任務全面完成。開展整治“四風”問題十個專項行動,組織明查暗訪323次。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三公”經費支出降低25.4%,清退超標超配公車86輛,調整多佔辦公用房14.1萬平方米,政府系統會議、文件分別減少31.3%和37.5%,市級以下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全部停止。嚴格執行市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機制和重大行政處罰備案制度有效落實。完成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配備,縣鎮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啟動建設。廉政監督、審計監督和效能監察不斷加強,“市民問政”工作實現常態化和規範化。嚴格執行信訪條例,市領導共接訪1727批次4399人次。

過去一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績,是全市人民和社會各界凝心聚力團結奮鬥的結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駐肇部隊和各級駐肇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肇慶建設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市發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受經濟大環境總體下行和統計政策調整影響,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未能實現預期目標,人均生產總值與全國平均水平仍有差距;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強帶動能力的企業不多,先進裝備製造業仍然薄弱;服務業面臨下行壓力,外貿出口形勢仍然嚴峻;產城融合互動發展力度不足,新型城市化步伐有待加快;空氣質量改善還不夠明顯,環境綜合治理的長期性和艱鉅性與人民羣眾對良好環境迫切需求之間的矛盾越發突出;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政府自身建設仍需加強。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

20xx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衝刺“xx”、謀劃“十三五”的重要一年。作出了關於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論述,國家全面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着力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我省大力實施《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積極推動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加快發展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為我市建設樞紐門户城市提供強大動力。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須準確把握新常態下的新特徵,主動搶抓新機遇,努力開創新局面。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立足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和《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大力實施“兩區引領兩化”戰略,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切實把深化改革開放和調整經濟結構貫穿於發展各個領域,更加註重提升發展質量,更加註重產城融合互動,更加註重保護生態環境,更加註重保障改善民生,更加註重法治政府建設,全面完成“xx”規劃目標任務,為加快建設珠三角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户城市打下堅實基礎。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5%左右,人均生產總值增長9.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實際吸收外資增長4%,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以內,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節能減排和空氣質量改善目標控制在省的計劃以內。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動經濟持續發展,全面實現“xx”目標。充分發揮投資、消費和出口的拉動作用,牢牢把握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平台創新發展、城市擴容提質三大重點,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着力擴大項目投資,全年安排重點項目100項,計劃投資373.12億元。着力擴大消費需求,組織實施六大領域消費工程,推動“電商進村”、“快遞下鄉”和“新網工程”,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電商服務模式;加快推進星湖景區創5A工作,有序開發西江旅遊資源,提升旅遊接待服務水平;促進房地產、商貿等行業穩定健康發展。着力推動外貿轉型發展,支持跨境電商拓展“肇貨出口”,發展壯大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產業。全力抓好實體經濟,組織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力促企業增資擴產、達標達產,支持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發展,重點扶持50家可在三年內實現產值或税收翻番企業,促進高成長性中小企業倍增發展。積極打造高鐵經濟帶,加快謀劃實施城軌沿線站點綜合開發。做大做強航運經濟,協同推進西江、北江擴能升級工程,加快發展港口物流業。科學謀劃“十三五”,做好規劃編制,力促更多重點項目進入國家和省的規劃籠子。

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全面落實市委確定的年度重點改革任務,抓緊推進一批改革試點。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成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清理工作,全面落實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制度,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級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和公示系統。進一步健全政府預算體系,加快清理整合各類專項資金,全面公開財政預決算和部門預決算信息。擴大公共資源交易管理範圍。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擴大政府債券融資規模,以探索實施股權投資、PPP投資模式為重點,創新重大發展平台開發建設投融資方式,擴大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公益項目的投資領域,加快引進創投、風投等股權投資。抓好四會、德慶普惠金融創新試點。積極發展民生金融。深入推進市屬國資國企整合,大力實施產權多元化改革。繼續推進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加快理順市、區關係,更好地落實屬地化管理。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全面鋪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促進集體建設經營性用地使用權規範有序流轉。加快推進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繼續深化教育、醫藥衞生、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改革。

三、着力培育主導產業,加快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積極協同打造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製造、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節能環保等優勢產業,加快廣汽集團汽車零配件等項目建設;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風華高科新材料等項目擴大發展,加快推進海王、康芝等生物醫藥項目;集聚發展資源深加工產業,發展壯大高要金鼎、懷集鐵礦、德慶稀土等礦業項目。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大力實施“光網城市”工程,促進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積極打造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培育區,加快發展軟件信息、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抓好創新型城市和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建設,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金融科技產業融合發展,推進長春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肇慶分園、肇慶學院大學科技園等科技平台建設,支持企業創建重點實驗室。深入實施品牌帶動和質量強市戰略。

四、推進城市擴容提質,促進產城融合發展。堅持以肇慶新區引領新型城市化,加快打造珠三角城市羣重要門户。全面推進縣(市)“多規合一”,編制新型城鎮化規劃實施意見和縣(市)全域城鄉建設規劃。加快搭建肇慶新區城市主體框架,高標準抓好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市文化館新館、市檔案館新館、新規劃館和市少年宮等項目,抓好環球金融中心、中央綠軸生態城、國際商貿城、臨港物流園四大產業平台建設和招商。穩步推進中心城區區劃調整,強化“一江兩岸”統一規劃建設,抓好閲江大橋、國道城市化改造等城際交通項目和江濱堤路、建設二路等城市路網改造工程,啟動七星巖北門廣場規劃建設,加快推進“三舊”改造。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城區天然氣站和管網建設,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加快縣域城市新區拓展建設,組織實施四會大沙鎮新型城鎮化改革試點和高要金利鎮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健全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五、加快平台項目建設,強化引領帶動能力。紮實推進肇慶高新區現代科技工業城和智能製造示範基地建設,着力引進“專精特新”項目,加快落實省微生物研究所工業生物六大孵化平台等科技創新項目。力爭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實施東西部特殊政策,抓好規劃銜接、用地儲備和聯合招商,推動廣梧高速封開連接線拓寬等基礎設施項目規劃建設。繼續推進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起步區建設,促進企業入園發展。加快產業轉移園區擴能增效,做大做強汽車、精細化工、再生資源等一批專業園區。積極開展主題招商、產業招商,培育發展總部經濟,力爭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行業前10位企業的重大項目。全力抓好交通能源重點項目建設,確保廣佛肇城際軌道肇慶段建成通車,加快廣佛肇高速、汕昆高速和汕湛高速肇慶段以及火車站綜合體、新客運總站等交通樞紐建設,力爭懷陽高速肇慶段列入省重點前期預備項目,協調推進中電四會熱電、德慶大頂山風電和封開黨山抽水蓄能電站等重點能源項目建設。

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提升“三農”發展水平。加快實施現代農業發展五年計劃,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完成24.8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抓好景福圍三四期、病險水庫加固、小河流域治理、村村通自來水等重點水利工程,推進“菜籃子”基地、養殖場、現代標準化魚塘等設施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推行農業清潔生產。穩步提升傳統農業,促進糧食增產增收。壯大特色效益農業,扶持發展蔬菜水果、花卉苗木、水產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加快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培育農業名牌產品。積極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大户、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高標準建設廣東省(高要)粵台農業合作試驗區。繼續完善縣、鎮農檢站網絡建設,加強農產品認證、質量安全監管和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推廣政策性涉農保險。推動農村政務服務、土地流轉等平台全覆蓋。加快建設宜居城鎮村莊、衞生鎮村和生態文明村,推進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完成新一輪扶貧“雙到”任務。

七、狠抓環境綜合治理,努力建設美麗肇慶。全面貫徹落實新《環境保護法》,抓好環保嚴防、嚴管、嚴懲,打好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治理攻堅戰。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實施《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劃定生態控制線和林業生態紅線,建立差別化環保準入制度。嚴格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深入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落實環境監察網格化管理和環保警察聯動執法機制,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重點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強化陶瓷行業和工業鍋爐綜合治理,加快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落實揚塵源防控措施。堅持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啟動建設高新區第二污水處理廠和市第三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加快星湖水質整治二期工程。全面完成縣(市)垃圾填埋場建設,建立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推進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加強工業、交通、建築、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加快生態景觀林帶、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建設和鄉村綠化美化,啟動羚山古棧道文化森林公園規劃建設。做好國家衞生城市複查迎檢。加強土地集約節約高效利用,建設全市“一張圖”核心數據庫,嚴厲查處違法違規用地。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八、紮實做好民生保障,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健全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力爭端州區社區公共就業服務平台覆蓋率達85%以上,重點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和退役軍人就業。大力推動大眾創業,組織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完善勞動監察“兩網化”和單位用工信息數據庫。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力度,推進企業全員足額參保,穩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全面實現城鄉居民醫保市內就醫即時結算,加快實施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引入市場機制試點和大病保險。擴大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覆蓋面。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健全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規劃、建設和分配機制。推動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實現全覆蓋,創建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市),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和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支持肇慶學院“申碩改大”、肇慶醫專和廣東工商職業學院“專升本”,創新職教辦學模式,加快發展民辦教育。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鼓勵社會辦醫,加快中山大學附屬肇慶醫院等重點項目建設,全面完成鄉鎮衞生院“五個一”設備裝備,加強重大疫情監測和防治,推進中醫藥強市建設。加強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提升婦幼健康服務能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繼續抓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辦好羣眾文化活動,創新文化社會團體管理體制,抓好文化產業招商,鼓勵發展非公有制文化企業,打造一批文化產品交易平台,加快市博物館新館、包公文化園、黎雄才美術館等重點文化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規劃建設社區體育公園30個,加快奧體中心建設。完善社會救助和防災救災體系,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網絡。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和標準化建設。加強社會管理和服務,積極預防和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全面推進平安肇慶建設。努力爭創雙擁模範城。加強統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人防、國防動員、地方誌、檔案、氣象、水文、地震、慈善、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開局之年,市政府將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貫徹落實市委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實施意見,加快建設法治服務型政府。一是強化依法民主決策。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定期向人大及其會報告工作和向政協通報情況,高質量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做好地方立法的服務與配合工作。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完善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試行重大行政決策風險評估、實施後評估、終身責任追究和責任倒查制度。二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依法有序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動行政機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全面推進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重點領域的政務信息公開,完善政府和部門門户網站、微博、微信等公開規範建設。完成“六五”普法任務,完善各縣(市、區)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三是創新行政服務方式。拓展網上辦事大廳三級辦理深度,推廣網上申請和“一表制”改革,提升網上辦理率和辦結率,積極推進網上辦事服務向基層延伸。繼續向基層下放事權,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大力推行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四是抓好廉政勤政建設。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等系列文件要求,切實鞏固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持之以恆糾正“四風”,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強化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專項審計整改,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重點工作、關鍵環節的廉政監督。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健全領導定期接訪下訪包案制度。

各位代表,在落實省十件民生實事有關任務的同時,市政府將全力辦好今年十件惠民實事:一是提高底線民生保障。二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三是改善醫療衞生服務。四是落實保障住房建設。五是擴大就業創業培訓。六是加強困難羣體幫扶。七是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八是加快城鄉道路建設。九是優化公共文體服務。十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務(具體內容見附件)。

各位代表,經濟發展新常態為我市加快科學發展帶來新的戰略機遇。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搶抓機遇,鋭意改革,真抓實幹,開拓進取,為加快建設成為珠三角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户城市而努力奮鬥!

附件一:

20xx年肇慶市十件惠民實事

一、提高底線民生保障

20xx年7月起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從80元/人/月提高至100元/人/月;將城鎮和農村低保補差水平從333元/月和147元/月分別提高至374元/月和172元/月以上;將五保對象供養標準提高至當地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將孤兒集中供養水平從1150元/月提高到1240元/月以上,分散供養水平從700元/月提高到760元/月以上;將城鄉醫療救助人均補助標準從934元/年提高到1556元/年;將全市低保殘疾人生活津貼從600元/年提高到1200元/年,重殘護理補貼從1200元/年提高到1800元/年。

二、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提高中國小校補助標準,將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國小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從950元/人/學年提高到1150元/人/學年,國中從1550元/人/學年提高到1950元/人/學年。進一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經費保障水平,改善辦學條件,使農村義務教育學生最大限度享受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改善城鄉義務教育水平,促進教育公平發展。

三、改善醫療衞生服務

切實改善基層醫療服務能力,20xx年6月前完成全市鄉鎮衞生院醫療設備“五個一”工程。為全市110間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230名基層全科醫生配備巡診箱。健全全市緊急醫療救援系統建設,其中,20xx年端州區、鼎湖區、四會市、高要市、肇慶高新區完成建設。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實時聯網結算,搭建覆蓋全市各縣(市、區)、鄉鎮(街道)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經辦業務網絡,完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信息系統,實現參保人在肇慶市內定點醫療機構經辦窗口實時辦理並享受城鄉醫療保險待遇,解決居民需要先自費結賬後報銷的問題。

四、落實保障住房建設

20xx年全市新增保障性住房、棚户區改造住房4169套(户),其中新增公共租賃住房2669套,棚户區改造1500户;基本建成3180套(户)。

五、擴大就業創業培訓

新增城鎮就業4.66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2萬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4.2萬人以上,促進創業0.265萬人。擴大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組織開展勞動力技能(技術)晉升補貼培訓3.2萬人次。

六、加強困難羣體幫扶

將獨生子女死亡、傷殘家庭的特別扶助標準分別從150元/月和120元/月提高到800元/月和500元/月。繼續發放低收入羣體和困難羣眾臨時價格補貼,適時啟動低收入羣眾臨時價格補貼與價格上漲聯動機制,確保及時足額發放。繼續為全市80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補貼。為全市60歲以上低保、五保老人和80歲以上老人購買綜合意外保險。全面實施全市6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城市公交車、免費進入市內國營景區。

七、加強生態環境治理

20xx年完成全市高污染工業鍋爐整治任務。強力推進建築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和綜合治理,完成全市在產生產線改造達標任務;加強建築陶瓷企業排污實時在線監管;基本淘汰我市全部黃標車。加大道路和工地揚塵治理力度。建立環保警察工作機制,強化環境綜合執法。建立完善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

八、加快城鄉道路建設

推進全市城區16條以上斷頭路、破爛路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或改造,其中端州區新建或改造6條以上,其餘各縣(市、區)、肇慶高新區新建或改造至少1條。全市年內完成300公里農村公路硬底化建設任務。

九、優化公共文體服務

全面推進社區體育公園的建設管理,建設30個社區體育公園,其中端州區5個、鼎湖區5個、四會市5個、高要市5個、肇慶高新區2個、其它縣各2個,推進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全面推進鄉鎮(街道)104個綜合文化站達標升級工程。組織開展文化惠民的免費和低票價演出活動,豐富城鄉居民文化生活。

十、完善公共法律服務

完善城鄉法律服務,開展“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對全市1548條村(社區)按不低於1萬元/村(社區)/年的標準予以補助,通過向律師事務所購買服務的方式,推動法律服務進城鄉基層。

20xx年肇慶市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我代表肇慶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xx年工作回顧

去年,面對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全面貫徹黨的精神,緊緊圍繞把肇慶建設成為珠三角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户城市的奮鬥目標,全面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大力實施“兩區引領兩化”戰略,全力抓發展、促轉型、增後勁、惠民生、保穩定,圓滿完成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呈現出新的發展亮點:固定資產投資和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均超1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3000億元,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和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發展總體規劃通過省政府審批,星湖濕地公園創建成為全省首個國家濕地公園,蟬聯全國綜治“長安杯”,榮獲第xx屆省運會承辦權。

一年來,我們突出抓好發展第一要務,加快推進轉型升級,經濟發展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經濟增長穩步提升。出台支持重點骨幹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外貿企業的政策措施,加大力度推進“六個一批”項目和省市重點項目,經濟增長拉動力持續增強,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居珠三角前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60.07億元,比上年增長(以下簡稱增長)11.5%,人均生產總值41479元,增長10.5%;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6%、15.7%、8.5%;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0.75億元,增長16.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7.78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70.2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3.12億元,分別增長20%、10.5%、13.8%;主要旅遊景區(點)接待遊客2751.43萬人次,旅遊收入205.87億元,增長14.7%;商品房銷售額231.59億元,增長31.7%。

產業集聚轉型加快。出台支持工業主導產業集聚轉型政策措施,有82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轉為規模以上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增加到35家,新創建省名牌產品22個,九大主導產業總產值佔比提高到67%,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13.45億元,增長18.1%,增速居珠三角首位。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到108家,新組建企業工程中心和技術中心26家,成為國家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服務貿易進出口增長91.6%,委託設計和自主品牌混合生產方式出口佔比提高到60.5%,外貿出口48.3億美元,增長27.6%,增速居珠三角首位。積極培育新經濟、新業態,端州區成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華南智慧城被確定為省服務外包示範園區和省物聯網重點項目。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增速居珠三角首位,小額貸款公司增至12家,融資超市為555家企業提供貸款54.37億元。制定現代農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建成53.8萬畝高標準農田,56萬畝土地實現流轉經營,新發展農業龍頭企業42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居全省第一。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新認定清潔生產企業54家,預計單位生產總值和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3%和5%以上。

平台建設取得突破。肇慶高新區加快轉型發展,引進三浦重工總部等83個優質項目和9個科技孵化項目,創新實施“零土地”招商盤活1710畝閒置土地,與縣(市、區)開展“一區多園”合作,連續五年被評為省優秀園區並獲評首批省清潔生產示範園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起步區建設全面啟動。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主幹路網基本成形。肇慶(高要)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成為省汽車零部件專業園區,成功承辦省汽車零部件產業招商推介會。“肇慶金秋”重大發展平台投資洽談會簽約項目63宗,總投資1791.6億元。全市承接產業轉移項目88宗,計劃投資188.85億元。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29宗,合同外資額31.1億美元;實際吸收外資12.4億美元,增長7.8%。

重點項目有效推進。100項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30.93億元,完成率為110.7%,其中38項省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排名全省第一。廣佛肇高速肇慶段全線動工,二廣高速懷集至崗坪支線建成通車,貴廣、南廣鐵路肇慶段進入鋪軌階段,廣佛肇城際軌道肇慶段完成大部分路基建設,肇慶火車站綜合體、鼎湖大道等重點工程啟動實施。59項現代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47.89億元,星湖新材料鋁板帶等重點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國電熱電聯產項目試運營,“西電東送”直流輸電工程肇慶段建成,省天然氣管道肇慶段即將完工。景豐聯圍加固三四期和封開西江干堤達標加固等水利工程啟動建設,完成18宗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一年來,我們突出抓好城市擴容提質,着力優化宜居環境,城鄉建設邁出新的步伐。

城市建設有新成效。市主體功能區規劃出台實施。完成肇慶市城市總體規劃評估報告,編制實施市城區11項專項規劃、12項城市設計和控制性詳細規劃。肇慶新區成為省重大創新平台,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低碳發展專項規劃通過省審批,中央綠軸生態城被住建部確定為“國家綠色生態示範城區”,總投資200億元的11個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引進國際商貿城等優質項目。中心城區建設加快推進,閲江大橋、城東新區城市綜合體、廣佛肇城際軌道鼎湖站綜合開發項目、下灣城市公園等項目順利實施。啟動端州城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率先在全省創建城市管理“執法通”防控平台。各縣(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全面實施,新城建設和舊城改造同步推進。全市新動工及續建“三舊”改造項目50個,新增動工面積2580.9畝。

鎮村建設有新面貌。實施創建幸福村居五年行動計劃,鄉鎮總體規劃實現全覆蓋,村莊規劃覆蓋率提高到72%。新創建省衞生鎮7個、省衞生村215條,建成市級宜居城鎮10個、宜居村莊79條、生態文明村100條、宜居社區19個,累計建成名村示範村129條。完成農村公路硬底化402.56公里。建成農村垃圾集中收運“一鎮一站”、“一村一點”。

生態建設有新進展。制定實施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治理方案,強化建築陶瓷等行業整治改造。對192家重點污染源企業實行環境信用管理,完成217個污染減排項目和74個重金屬污染源綜合整治項目。劃定鄉鎮飲用水源保護區75個。及時有效應對賀江水污染事件。完成星湖水質整治外坑渠清淤工程。造林30.5萬畝,生態景觀林帶工程和森林碳匯工程分別完成14.8萬畝、8.5萬畝,總體進度居全省前列。新建城市綠道慢行道118.7公里。單位建設用地二、三產業增加值每平方公里增加到1.38億元,被評為省部共建節約集約用地試點示範省先進單位。

一年來,我們突出抓好保障改善民生,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羣眾。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公共財政用於11類民生支出132.1億元,增長10.8%,佔預算支出67.6%。投入惠民實事各類資金合計44.25億元,市十件惠民實事全面完成。城鎮新增就業47196人,實現創業3459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316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9%。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從四類提高到三類。新開工保障性住房5468套,建成3476套,均超額完成任務。發放臨時價格補貼5322.89萬元,新建平價商店53家、標準化惠民農貿市場12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年度目標以內。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2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662元,分別增長10%、12.5%。

社會保障更加健全。各項社會保險參保任務全面完成。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提高到1504元。發行社會保障卡310萬張。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所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年度最高支付額度分別提高到55萬元、25萬元,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與廣州等地醫院實現醫保異地聯網即時結算,醫保經辦服務網點覆蓋所有鄉鎮(街道)。低保範圍擴大到年人均收入低於3000元的農村居民和低於4560元的城鎮居民,提高了“五保”和孤兒供養標準。累計投入救災款物7200多萬元。在全省率先完成656户因災房屋重建。新一輪扶貧開發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52億元。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省教育強縣(市、區)實現全覆蓋,教育強鎮覆蓋率達92.3%。市第一中學新校區建成使用並創建成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覆蓋率和普通高中優質學校比例分別達到95%、83.9%。共有4.89萬名學生享受中職免學費政策,實施了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崗位津貼制度。高等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四會市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初見成效。全市各類二級以上醫院開展平價醫療服務,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綜合改革加快推進,村衞生站全面使用基本藥物。建成覆蓋市、縣、鎮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解決了16萬多人聽廣播看電視難問題。通過“中國硯都”複評,端硯文化產業園、四會玉器文化產業創意園等項目進展順利。通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年度考核驗收。第十二屆全運會金牌數居全省第六,成功承辦省第三屆體育大會並取得全省第四的歷史最好成績。完成省下達的年度人口計劃任務。制定了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目錄,建成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登記在冊社會組織增至1308家。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8258宗,成功率達98%。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力度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得到加強。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統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人防、國防動員、地方誌、檔案、氣象、水文、地震、慈善、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績。駐肇部隊和各級駐肇單位為肇慶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一年來,我們突出抓好管理服務創新,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政府自身建設紮實推進。

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升。向市人大及其會報告工作8次、提交各類專項工作報告23件,按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92件。辦理政協提案130件。制定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實施重大行政處罰決定備案制度和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獲評全國法治城市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行政管理改革不斷深化。實施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轉移、下放、委託管理審批事項共233項,賦予高新區、新區第二批67項市級管理事權。成為全省企業登記相關領域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省網上辦事大廳肇慶分廳開通運行。市行政服務中心審批業務辦結時限比法定時限平均提速74%,公眾滿意度達99.8%。食品藥品監管和衞生計生部門機構改革啟動實施。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公共資產管理中心掛牌運作。八成鄉鎮建立農村“三資”監管平台,“便民通”政務服務平台在全市鄉鎮推廣,鎮級社會綜合服務平台實現全覆蓋。

勤政廉政建設不斷加強。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壓減會議、檢查和評比活動,清理規範機關辦公用房,“三公”經費支出減少12.6%。深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深化政風行風評議,作風明查暗訪常態化,着力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健全領導定期接訪下訪包案制度,市領導共接訪928批次2631人次。政務公開走向制度化,創辦《市民問政》電視節目和政務微博。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得到強化,政府投資項目廉政風險防控制度常態化實施,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更加健全。

回顧過去一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新成效,我們深深感到,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和社會各界凝心聚力的結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肇慶建設發展的外來投資者、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問題,主要表現在:人均生產總值與全國同期平均水平仍有差距,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力度有待加大;主導產業集聚度和競爭力還不高,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城市化整體水平偏低,產城融合發展有待加快;空氣質量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加大;基本公共服務與羣眾要求還有不少差距,改善民生任務依然艱鉅;政府職能還需進一步轉變,行政效能建設仍需加強。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20xx年工作安排

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特別是黨的xx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我省大力推進珠三角“九年大跨越”和粵東西北加快崛起,為我市破解發展難題、推動改革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只要我們解放思想,堅定信心,勇於改革,攻堅克難,就一定能夠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根據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的部署,深入貫徹《珠三角規劃綱要》,大力實施“兩區引領兩化”戰略,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把改革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堅持把加快發展與提高效益、生態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堅持把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羣眾,統籌抓發展、促轉型、優環境、惠民生、保穩定,確保人均生產總值趕超全國同期平均水平,為建設珠三角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户城市打下更堅實基礎。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如下: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人均生產總值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8%,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實際吸收外資增長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控制在省下達計劃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以內,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完成省下達計劃。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實現趕超為標杆,着力增強經濟綜合實力。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出口的支撐作用和消費的拉動作用。全年安排重點項目100項,計劃投資361.52億元,其中計劃投產10項、續建50項、新開工40項。繼續抓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確保貴廣和南廣鐵路肇慶段、肇花高速、二廣高速懷集至連州段建成通車,加快推進廣佛肇高速、廣佛肇城際軌道、火車站綜合體、客運總站、肇慶東站等綜合性交通樞紐工程,力促汕昆和汕湛高速肇慶段年內動工,抓緊開展柳肇鐵路和懷陽高速肇慶段前期工作。全年安排現代產業項目59項,計劃投資135.96億元,加快推進風華高端電子、三浦重工、維信橡塑等新建擴建重點項目,推動國電熱電聯產項目達標達產,協調加快大唐國際、中電國際熱電聯產項目和一批風電項目建設。落實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活動計劃,發展壯大服務外包產業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打造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加快建設電子口岸,創新實施“三個一”通關模式,提高優勢出口產品檔次和附加值,爭取建設進口商品交易中心,力促外貿進出口穩定增長。積極培育行業性電子商務平台,推動本地優勢產品“網上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升級改造和農超對接,抓好城東新區等新城區商業網點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城東新區城市綜合體、廣佛肇城際軌道鼎湖站綜合開發等重點商貿項目。加快建設旅遊綜合改革示範市,推動星湖風景名勝區創建5A景區,推進七星巖北門廣場、鼎湖山新入口廣場等項目建設。優化房地產業結構,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平穩發展。

二、以深化改革為動力,着力激發體制機制活力。抓緊落實省13項年度重點改革任務,切實抓好市15項重點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探索實施“非禁即入”的企業投資項目網上在線備案制,支持社會資本進入特許公共經營領域,在肇慶高新區和肇慶新區試點推行投資負面清單制度。建立全口徑的預算編報體系,推行財政預決算信息公開制度,探索實施財政股權式投資。穩步推進“營改增”試點。支持優質企業通過改制上市、新三板掛牌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大力引進各類金融機構設立分支機構,支持發展普惠金融。創新城市建設投融資方式,大力引進保險、信託等長期資金和戰略合作伙伴投資城市建設,建立有效防控債務風險的融資平台,爭取發行市政債券。協同加快珠江—西江經濟帶一體發展,積極參與編制實施珠三角新的五個一體化規劃,提升廣佛肇、肇梧、肇賀戰略合作水平,深化肇港澳台合作,積極拓展與東盟的合作。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和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穩步推進“土地股份化”改革。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力爭山區縣全部鄉鎮基本建立“三資”管理交易平台、60%的行政村建立社會綜合服務平台。開展國有林場分類改革,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國有林場生態公益林建設。

三、以集聚創新為路徑,着力推動新型工業化。強化落實“一核、兩帶、三板塊”工業總體佈局和“4+3+2”工業主導產業培育發展措施,組織實施產業鏈延伸配套工程。加快肇慶高新區轉型發展,深化“一區多園”合作,實現大旺產業轉移園“二次擴園”,啟動中心服務區規劃建設,同步推進重大項目引進和現有產業改造升級。堅持“企業進園區、園區近城鎮”發展,加快各地特色產業園區擴能增效,力爭更多縣(市)區建成省級產業園、每個園區形成若干特色主導產業。着力實施高成長性企業“倍增工程”,發展壯大50家可在三年內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翻番企業,培育一批年主營業務超10億元、30億元、50億元企業,力爭實現超百億企業“零”的突破。深入開展“送政策下基層進企業”活動,組織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和民營企業素質提升工程,支持中小微企業發行融資集合債券,促進中小微企業擴產增效。完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着力打造主導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加快建設長春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肇慶分園和肇慶學院大學科技園,推進產業集羣聯合創新。積極打造智慧肇慶,推進光纖入户、WiFi熱點覆蓋和4G網絡建設。以推動技術標準化為重點,積極創建省質量強市示範市。推動肇慶新港、三榕港打造成為西江物流樞紐港,扶持發展物聯網應用、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加快“雙龍”產業城、華南智慧城、中巴軟件園和雲服務產業園建設。嚴格項目能耗准入管理,加快節能改造。

四、以擴容提質為方向,着力推進新型城市化。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組織開展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優化城市佈局和形態,修編完善肇慶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統籌推進“一江兩岸”整體城市設計,抓好重點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管網管線規劃。深化肇慶新區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推動中央綠軸生態城開發建設,重點抓好政文組團市政道路等項目。大力推進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閲江大橋、鼎湖大道、大旺至端州一級公路改造、下灣城市公園等城際銜接項目,規劃建設崇禧塔、閲江樓、梅庵三大歷史文化街區,推進江濱西堤示範段等“三舊”改造項目,開展城中村改造整治試點,統籌開發城市地上地下空間。探索構建縣域新城和中心鎮產城融合發展機制,加快縣域新城區擴容建設,推動懷集建設肇慶城市副中心,編制實施特色名鎮總體發展規劃和100條行政村規劃,對特大鎮賦予縣級經濟管理權限,增強中心鎮銜接城鄉功能,促進小城鎮專業化、集約化和特色化發展。優化城際公共交通規劃,增加跨市公交線路。繼續推進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分類放開城鎮落户政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五、以重大平台為載體,着力提高招商引資水平。強化落實招商引資責任制,建立招商項目統籌分享和協調跟蹤機制,推動省市協同招商、園區聯合招商和主導產業招商,創新實施小分隊專業招商方式,重點引進強鏈補鏈大項目。突出抓好肇慶高新區招大引強聚智,重點引進世界和中國500強的總部項目、龍頭項目。大力推進肇慶新區戰略產業招商,重點引進節能環保、健康養生、文化創意等產業重大項目。推動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納入《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創新建設管理開發機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引進優質項目。加快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整合發展,積極開展聯合招商,促進主導產業集聚發展。

六、以惠農增收為重點,着力加快農業現代化。全面貫徹今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開展糧食穩定增產行動,建設44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和14個國家級萬畝糧食高產示範區。推進以種業為重點的農業科技創新,組建基層農產品質量檢測站,抓好“菜籃子”基地和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推廣畜牧業生態健康養殖,扶持家禽業穩定發展,提高柑桔、花卉苗木、南藥等特色種植業規模化、標準化水平。積極發展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育10家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創建20家市級農業股份合作示範社。發展壯大珍貴樹種、良種油茶、竹子等特色林產業和林下經濟。推進景豐聯圍加固三四期、56宗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工程。繼續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和公路硬底化建設,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強化產業扶貧,構建脱貧致富長效機制。

七、以生態環保為抓手,着力建設宜居美麗家園。編制實施國家生態市創建規劃,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落實“xx”後半期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行動計劃,實行區域及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積極探索環境治理市場化機制,穩步實施環保第三方監管和治理。加大空氣質量綜合治理力度,推動高耗能行業燃煤企業改用天然氣,抓好陶瓷等行業整治改造,強化“黃標車”清理淘汰、城市揚塵防治和工業鍋爐整治。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完成星湖水質整治首期工程,加快新區污水處理廠、高新區污水處理二廠等項目建設並完善配套管網,城鎮污水處理率力爭提高到83%。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堅決依法關閉不符合環保排放要求的重污染企業。完善環境應急體系和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增強環境監察監測能力。編制實施市域環衞專項規劃,加快市垃圾發電廠、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和市醫療廢物處理站新站建設,新創省衞生鎮6個,新增省衞生村受益人口10萬人以上。加快實施“森林之都·美麗肇慶”建設規劃,開展新一輪綠化肇慶大行動,新增森林面積8.94萬畝、森林蓄積258.27萬立方米,新造生態景觀林帶11.44萬畝、森林碳匯8.4萬畝,推進羚羊山古棧道文化森林公園、肇慶新區中央綠軸道路綠化、高要紫雲路森林景觀大道建設,實施103條村莊綠化美化,紮實做好國家園林城市複查迎檢,力爭創建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加強用地准入管理,堅決遏制違法違規用地,積極盤活閒置低效用地,大力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雙掛鈎”。強化地質災害治理。

八、以民生福祉為根本,着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創新城鄉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創業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抓好社保續保擴面,制訂實施城鄉居民參保激勵政策,完善養老保險待遇正常調整機制,探索構建社保關係轉移接續機制,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把年人均收入低於3600元的農村居民和低於5640元的城鎮居民及城鎮“三無人員”全部納入低保救助範圍。加大敬老院建設力度,發展老年服務產業,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分配機制。實施創建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六大工程,實現公辦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全覆蓋,探索實施公辦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完善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制度,保障異地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繼續支持肇慶學院“申碩改大”,推動肇慶醫專、科技學院和工商學院升格本科院校,積極引進省部高等院校進駐辦學,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抓好德慶、封開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綜合改革,加快肇慶新區醫院建設和縣級醫院改擴建,啟動鄉鎮衞生院500套醫務人員公租房建設。加強重大疫情監測和防控。鼓勵社會資本發展健康服務產業。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落實“單獨二孩”生育政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包公文化園、端硯文化產業園等項目,抓好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支持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精品創作,鼓勵創辦非公有制文化企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社區、進校園、進課堂。深入開展“美麗肇慶·幸福家園”文明創建活動,力爭達到全國文明城市各項創建標準。啟動第xx屆省運會籌備工作,紮實備戰第十四屆省運會,規劃建設社區體育公園。全面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和社會化服務,實行網上受理信訪制度,健全及時就地解決羣眾合理訴求機制,依法有效預防化解社會矛盾。建立最嚴格覆蓋全過程的食品藥品監管制度,實行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健全落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預防控制機制,堅決遏制安全事故發生。繼續推進“平安肇慶”建設,健全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加強國防動員和人防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繼續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充分發揮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地方誌、檔案、氣象、水文、地震、慈善、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的重要作用。

九、以轉變職能為關鍵,着力提升法治服務水平。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定期向人大及其會報告工作和向政協通報情況,建立重大決策出台前向人大報告制度,高質量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專家顧問的意見建議。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嚴格落實重大決策風險評估和公眾參與制度。繼續推進市縣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強化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職責,深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發展社會組織,擴大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深入實施城市綜合執法和統一執法。完善行政複議機制,落實行政應訴規則。制定公開政府職能部門權責清單,抓緊制訂行政審批保留事項目錄並實行動態管理,繼續依法向基層下放事權,實現縣級以上政府行政審批事項比20xx年底減少40%以上。加強省網上辦事大廳肇慶分廳與各縣(市、區)以及各部門的對接運行,上半年建成鄉鎮(街道)網上辦事站。健全社會普法機制,推進法律服務進村進社區。創新調查研究、政務公開和網絡問政等聯繫羣眾服務羣眾制度,辦好12345政府服務熱線。紮實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深入開展行風評議,強化明查暗訪常態化,切實解決“四風”突出問題,提高公務員執行力。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嚴控“三公”經費支出。

各位代表,在落實省十件民生實事有關任務的同時,市政府將全力辦好今年十件惠民實事:一是提升就業社保水平。新增城鎮就業4660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20xx人,促進創業2650人,組織勞動力轉移減免費培訓320xx人。完成全市市民社會保障卡發放,基本實現社會保障卡户籍人口全覆蓋,並以此為載體開通政府“一卡通”公共服務。二是實現教育強鎮全覆蓋。創建省教育強鎮8個(廣寧縣2個、封開縣2個、懷集縣4個)。三是提高底線民生保障。適時啟動低收入羣眾臨時價格補貼與價格上漲聯動機制,保障低收入羣體和困難羣眾臨時價格補貼及時足額發放。建設30個農村幸福院示範點。落實低保殘疾人生活津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四是加強醫療衞生服務。市級財政統籌20xx萬元,用兩年時間實現全市鄉鎮衞生院設備裝備“五個一”目標。90%以上鄉鎮衞生院能提供中醫藥服務。參加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目標人羣覆蓋率達80%以上。五是推進保障住房建設。新增保障性住房4649套(户),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區改造住房共4507套(户)。繼續推進水上居民安居工程,年內計劃安置514户。六是實施平價惠民工程。扶持建立一批農超對接示範點、平價商店和農民合作組織農(副)產品直銷店,構建與20個小區、4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基地對接的農(副)產品配送服務平台。七是優化公共文體服務。動工建設市博物館新館、市文化館新館、市檔案館、市少年宮,實施全民閲讀工程。推進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建設10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啟動第xx屆省運會新體育場館規劃建設。八是推進城鄉道路改造。加快推進端州城區“斷頭路”建設,啟動紫雲路、新園路(信安路—端州一路)、黃崗路(硯都大道以北—紫雲路)、黃崗四路西段、建設二路共5條道路建設。完成全市農村公路硬底化建設300公里。九是加強生態工程建設。完成第三批40條名村、35條示範村創建工作,鼎湖區、四會市、高要市、廣寧縣、德慶縣、封開縣、懷集縣創建市級以上生態村(鎮)各不少於2條(個)。完成市垃圾填埋場擴容(二期)工程建設,建成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建設北嶺山森林步梯公園,規劃面積510公頃,建設3條登山步道、1個主入口廣場及配套設施。十是加強防災減災建設。全面完成市三防指揮部決策系統升級改造,在肇慶城區建設5個安全氣象社區試點,每個社區設立一個氣象災害防禦服務站。

各位代表,譜寫偉大“中國夢”的肇慶篇章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在中共肇慶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齊心協力,鋭意改革,務實創新,開拓進取,為加快建設成為珠三角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户城市而努力奮鬥!

標籤: 肇慶市 報告 政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gjpy4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