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

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

江門市,地處珠江三角洲西部,是廣東省中南部的一個地級市。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一起看一下吧!

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
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篇1

“xx”時期工作回顧

“xx”時期,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會的監督和市政協的支持下,主動適應新常態,落實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舉措,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200億元,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成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重要一員,全面完成了“xx”規劃和20xx年目標任務。

一、明確使命,拓開新局

通過“xx”尤其是20xx年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各級各部門以及廣大幹部羣眾統一了共識,凝聚了力量,為江門長遠發展打下更堅實基礎。

明確加快發展的新認識。全市上下着力抓好“種樹、搭橋修路、抓大項目”三件大事,特別圍繞省委、省政府賦予江門“珠西戰略”策源地、主戰場和增長極的新定位,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位的任務,緊盯實體經濟與創新經濟,搶抓發展機遇,整合發展資源,打造發展平台,20xx年生產總值預計增長8.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明確“三門”[1]“三心”[2]的新使命。實施“五個主動對接”[3],推動“高、大、中、小”四輪驅動[4],開展“雙引雙創”[5],引領江門再出發,打造開放之門、方便之門、輻射之門,建設珠西新的經濟中心、創新中心和城市中心。

明確“東聯西拓”的新重點。充分發揮我市區位優勢,持續向東主動對接廣佛都市圈、深港澳經濟圈兩大龍頭,向西傳遞省戰略西拓的能量,做好“傳”“接”的“中衞”角色。

明確“東提西進”[6]的新格局。深化“三邊”戰略,按照東部一體、西部協同原則,以東西板塊統籌制訂發展政策,東部三區一市以“一核心兩門户”[7]格局做強中心,西部以台開快速路為突破口推進台開同城,推動台開恩協同共進。

二、交通突破,產城共進

開展交通大會戰,建成江順大橋、江門大道北、廣珠鐵路、新台高速南延線、佛開高速九江大橋至三堡段擴建等一批基礎設施,江門大道中、江門大道南及廣中江、江羅、中開、高恩等高快速路,深茂鐵路和高新區碼頭加快建設,珠西綜合交通樞紐完成初步規劃定位。

出台實施珠西行動、創新驅動、農業強市、旅遊強市等工作綱要及行動方案和“經九條”[8]等政策措施,推動製造、旅遊、農業“三個大市”向“三個強市”轉變。工業技改投資連續兩年增長超過100%,增幅排在全省前列,建立4個省市共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廣東南車獲全省唯一的動車組製造許可證,“江門製造”城際動車組交付使用;推進全域旅遊,成為全省旅遊綜合改革示範市,全市旅遊總收入達336億元,連續四年增長超過20%,建立台開恩旅遊聯盟,全面啟動步行徑建設;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315家、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30家,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112.5萬畝,創建全國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廣東(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獲批成為全省面積最大的省級經濟區,江門產業轉移工業園連續四年獲省考評優秀等次,集中資源和力量建設“1+6”核心園區[9],實現集聚發展、錯位發展。“敲門招商”取得顯著成效,引進投資額超億元先進(裝備)製造項目129個。

三、小微雙創,創新引領

搶抓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機遇,制訂實施“雛鷹計劃”[10]及“1+15”政策體系[11],在全國首創建立小微企業和科技型小微企業名錄庫,成為全省唯一的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綜合改革試點市,中歐(江門)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區、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青創匯”等“雙引雙創”平台落户。

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珠西智谷”“珠西創城”等創新載體加快建設。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8家、國家級創新平台5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6家、省市級院士工作站2家、新型研發機構13家,成為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和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成立市技術交易中心、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知識產權維權中心,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啟動建設。

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優化,貸款餘額增長115%,成為廣東省唯一的全國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全國首個與澳門簽訂金融合作備忘錄的地級市,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7家、新三板掛牌企業8家。

四、深化改革,主動作為

實施政府清單管理,全面公佈實施市、縣兩級“1+3”清單[12],在全省率先出台涉企行政事業性、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地級市中首推“五證合一、一照一碼”[13],市場主體總數超25萬户。全市共調整行政審批事項3264項,精簡比例達43%。建設啟用江門跨境電子商務快件分揀清關中心,成為全國首個跨境電子商務領域“單一窗口”。網上辦事大廳實現省、市、縣三級互聯互通。

國資整合成果進一步穩固,充分利用政府債務限額管理,有效保障了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開展。“大民政”紮實推進,新增社會組織2780個,成為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完成新一輪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不斷深化大部門制改革、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簡政強鎮事權改革,推進江門高新區、濱江新區、大廣海灣經濟區及有關區(市)的園區體制機制的調整完善,推動部分鎮街整合工作。

五、改善民生,實事惠民

啟動公園城市建設和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開展圭峯山“嶺南文化名山”規劃建設,新增森林公園32個、濕地公園4個,新建改建村居公園330個,建成城市綠道440公里,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7.62平方米。全面完成省下達的“xx”節能減排任務。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全力推動潭江水環境綜合整治、大氣污染防治各項工作,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841條村莊開展整治工作。

啟動“33墟街”“南岸印跡”“學宮文心”規劃保護。打響“中國僑都”城市品牌,以五邑銀信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僑批檔案》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中國僑鄉文化研究中心落户,榮獲“中國舞蹈之城”稱號,打響江門健走馬拉松等“四個一”[14]文體惠民品牌。

堅持創文惠民,每年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公共服務投入持續增長,各級財政民生支出五年累計571.9億元。城鄉居民收入累計增長75%。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全面實現貧困村基本脱貧,全市1323個村(社區)全面建成公共服務站,全面完成省下達扶貧開發任務。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城鄉低保標準、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孤兒供養水平、城鄉醫療救助水平、低保殘疾人生活津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逐年提高。

建立了城鄉一體化的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和華僑農場、農村危房改造任務。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建設紮實推進,成為全省首批所有區(市)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的地級市之一。建成一批國家、省和市衞生鎮村,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和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推動東部公交一體。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平安江門”建設力度持續加大。各項生產安全事故持續下降,防禦多次強颱風強降雨實現無人員傷亡。外事、港澳、對台、民族、宗教、人防、打私、統計、審計、婦女兒童、新聞、出版、方誌、氣象、紅十字會、應急等工作均有新的進展。

六、強化法治,政府提效

立足法治、透明、誠信、效率政府建設,營造良好政務環境。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635件,政協提案739件。被評為全國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成為全省首批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地級市之一。認真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15]專題教育,嚴格落實“八項規定”,大力整治“四風”[16],市直黨政機關和參公單位“三公”經費[17]財政撥款總支出連續五年“零增長”。

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實行普遍直接聯繫羣眾制度。成立市決諮委[18]、經濟研究中心。“江門信息大道”建設啟動。“12345”政府服務熱線平台不斷完善,共受理有效事項超77萬宗,開通“微市長”“邑網通”,開啟“邑門式”行政服務[19]改革。強化廉政風險防控,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堅決查處違法違紀案件。

同時,我市自身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突出體現在三塊短板上:一是“江門製造”的短板,工業投資偏弱,產業規模不大、集聚度不高,致使經濟總量偏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低於全省平均水平;二是“江門創造”的短板,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技含量偏低;三是全面小康的短板,小康指數部分指標與全省對比還有較大差距,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高,區域發展不協調矛盾依然突出。此外,行政管理層次多、效率低、權責利不對等問題仍有待破解。我們將採取更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關心支持江門發展建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十三五”時期的目標任務

“十三五”時期政府工作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四個全面”[20]戰略佈局,以及省委“三個定位、兩個率先”[21]決策部署,市委“一個同步、五個突破”[22]總體要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加快發展為第一位任務,落實“珠西戰略”,推動“高、大、中、小”四輪驅動,着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3],着力推進“雙引雙創”,着力建設綠色生態美麗家園,着力增進民生福祉,全力打造“三門”、建設“三心”,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幹部作為、人民幸福的中國僑都。

“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綜合實力實現爭先進位,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增幅高於全國、全省和珠三角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區域協同發展呈現新格局,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到20xx年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創新加快發展和加快創新發展的同步推進期,是城市融合提質的加速期,是動力轉換的關鍵期,更是與全省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期。做好“十三五”工作,實現“十三五”目標,任重道遠,必須克服中游心態,努力奮勇爭先,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統籌協調聚合力、雙引雙創謀動力、深化改革激活力,聚焦聚力聚能做好“五個統籌”。

一是在創新發展上統籌創新加快與加快創新。落實“珠西戰略”和創新驅動戰略,緊盯打造“江門特色、廣東標杆、全國示範、國際平台”的全國小微雙創之都、全球華僑華人雙創之城示範建設,統籌抓好三大平台[珠三角(江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廣東(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與中歐(江門)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區]建設,着力打造五大產業集羣[24](軌道交通、重卡和商用車、新材料新能源及裝備、教育裝備、大健康等產業集羣)。堅持抓大項目,圍繞“4+1”產業體系(裝備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精密製造及北斗衞星應用技術),制定江門製造20xx規劃,重振“江門製造”,推動“江門智造”。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先行市,力爭實現“四個倍增”(R&D佔GDP比重、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高新技術企業數和科技型小微企業數、科技孵化器及新型研發機構實現倍增)。建設科教強市、人才強市,實施五邑人才工程,打造人才創新創業高地,制訂江門創造20xx規劃,打造“江門創造”。積極推動“互聯網+”,打造“全光網城市”。

二是在協調發展上統籌“東聯西拓”與“東提西進”。對外繼續深化與廣佛都市圈、深港澳經濟圈兩大龍頭的主動對接,重點推動“江深合作”“江佛一家”,開拓“江廣合作”。加強與珠西各市合作發展,積極參與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持續推進大交通建設,加快規劃建設“一大樞紐、四大路網”[25]。

對內促進資源優化整合,東部着力強中心、拓門户,推動東部一體;西部加快台開同城,培育江門城市的副中心,形成內生動力,帶動台開恩在交通、文旅、園區、農業、環保上協同共進。進一步釐清市縣鎮村權責利關係,市一級重在統籌、協調、監督,特別是統籌好三大平台、五大產業集羣的集約集聚發展,縣(區)一級重在建設、管理與服務,鎮(街)是社會治理的主平台,村(社區)是社會公共服務的末梢與終端,重在社會治理和基層服務,促進上下聯動、協調同步。

三是在綠色發展上統籌優化主體功能區與強化紅線意識。加快形成主體功能區佈局,推進“多規合一”,構建既集約高效、又望山見水的空間格局。促進節約集約發展,優化存量,提升質量。持續“種樹”,久久為功,建設生態強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推進公園城市建設,構建市域公園體系。同時,強化紅線意識,嚴格落實生態控制線、林業生態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嚴格按照環境容量及總量控制目標進行結構調整和精準招商。加強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鞏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建設成果,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等防治行動,消除劣V類水體,建設秀美僑都。

四是在開放發展上統籌整合內外資源與創造良好營商創業環境。把握國家“一帶一路”[26]戰略實施與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加強與歐美的對接,探索建立城市聯盟。大力建設粵港澳合作新平台,繼續推動廣東(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上升為國家級平台。圍繞打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堅持“市場事,市場定;社會事,社會建;政府事,公平辦”,深化和完善現代市場體系、財政體制、投融資體制、行政管理體制等重點領域改革,推動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共生互動發展。充分利用好海內外“兩個江門”的豐富資源,推動“中國僑都”建設,着力聚僑情、引僑資、借僑智、重僑創,充分調動起加快發展的各方積極性。

五是在共享發展上統籌民生普惠與精準託底。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促進多形式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發展教育、醫療衞生等社會民生事業,推動公交一體,打造文化強市,建設健康江門,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抓好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工作,着力提升底線民生保障水平,確保全面小康覆蓋全市域的所有人口。建設惠民僑都、秀美僑都、文明僑都、平安僑都,讓人民羣眾共享更多的發展成果。

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挑戰巨大的一年、創新加快的一年、項目突破的一年、彌補短板的一年、應變求變的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一屆五次、六次全會和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為指導,緊扣“一箇中心、兩大板塊、三大平台、四輪驅動、五大產業”[27]的經濟工作主線,堅持創新加快發展與加快創新發展相統一,充分發揮重大平台作用,加快重大工程建設,推動重大項目突破,擦亮小微雙創品牌,着力促加快、強中心、補短板、優環境、惠民生,推動江門再出發,為“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

今年全市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其他指標見附件)。

為實現上述發展目標,重點抓好六大工作任務:

一、創新加快,加快創新

製造強市。堅持抓大項目,今年是項目推進的突破年,着重圍繞三大平台、五大產業集羣,集中精力集聚資源,落實敲門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商,推動精準招商,力求在重大產業項目引進和培育上取得新突破。做好產業規劃和鏈條設計,建立健全從“謀談籤”項目—招商項目庫—項目儲備庫—重點項目庫的鏈式機制,實施對工業投資特別是重大產業項目投資的專項考核,確保今年建成一批、引進一批、新開工一批優質產業項目。

對全市產業發展進行統籌整合,蓬江加快建設濱江新城尤其是江沙示範園,統籌打造教育裝備產業集羣,以大長江、海信等為龍頭大力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智能製造、生命科學等產業。江門高新區加快發展總部科技園、建設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統籌打造大健康產業集羣,做實做強綠色光源、新材料、生物健康等新興產業,積極培植物聯網及北斗應用產業。新會加快大廣海灣經濟區銀洲湖先導區的產業規劃發展,統籌打造以廣東中車為龍頭的廣東軌道交通產業集羣,並以中集、李錦記(無限極)為龍頭加快船舶、海洋裝備、精細化工、健康食品等產業集約發展。鶴山以鶴山工業城為主體推動建設鶴新蓬產業合作區,統籌打造中歐(江門)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區主基地,着力在機械裝備、電力設備、專用車、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尋求突破。台山加快工業新城建設,以富華重工等統籌打造重卡和商用車、新材料新能源及裝備產業集羣。開平以翠山湖產業園為重點,打造五金機械、電子信息、新型材料和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恩平推動一園三區[28]聯動發展,建設廣東機械裝備產業園。

創新爭先。抓好珠三角(江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圍繞“珠西智谷”“珠西創城”“岡州創客”等創新載體,強化創業教育,發展創客空間,完善創新發展服務體系,打造以五邑大學為中心的“環五邑大學創新經濟圈”,成為全市創新驅動的重大引擎。鼓勵大學生眾創空間建設,打造廣東首個創客街區。大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240家,推動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500項,創建10家市級以上企業工程研究中心,落實保護知識產權措施。加強引進各類研發機構,加快江門中微子實驗站進度,組織實施100項市級重點科技計劃項目,開展產學研項目80項。研究設立支持實體經濟與創新經濟發展的政府投資基金,推進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實施專業鎮轉型升級示範計劃。

推進小微雙創示範工作,全面實施“雛鷹計劃”,構築“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專業園區”孵化鏈條。推進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綜合改革試點市建設,大力促進民營經濟創新發展,推動“邑商再出發”。進一步完善小微企業和科技型小微企業名錄庫,推進科技型小微企業認定標準體系建設,探索建立小微企業雙創指數。強化金融對企業的支撐,支持金融產品創新服務中心發展,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爭取多家企業上市,鼓勵中小微企業在新三板和股權交易中心掛牌融資,支持企業併購重組。依託全國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加強金融第三方信用評級工作。

出台人才強市政策,開展企業家人才培訓,在人才引進、培育智力支撐發展上有新突破,營造“留得住人才、用得好人才”的環境。深入推進“青創匯”、全國博士後創新(江門)示範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建設。建設中國(江門)“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成立五邑僑智庫。結合推動“互聯網+”,推進“江門信息大道”“珠西數谷”“珠西雲谷”建設,在全市域打造“全光網城市”,推動光纖網絡、4G網絡、公共場所免費WiFi網絡城鄉全覆蓋,建設江門市電子政務雲計算中心和台山市雲資源中心。

轉型升級。圍繞“六新六去”[新技術(技改)、新實業、新消費、新金融、新城鎮、新農村,去過剩、去庫存、去低效、去負擔、去污染、去繁就簡],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淘汰一批過剩、低效、污染的企業、行業,對產能過剩企業採取回購、產業置換、兼併重組等形式提效增能,鼓勵低效無效企業進行“棚改廠”“工改工”“單層改多層”,加緊拆改違章建築廠房,促使污染項目進行環保改造、搬遷或關停,以中心城區功能調整為契機優化企業跨區佈局。着力盤活一批存量土地,實現“二次開發”和“二次利用”,建立健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分配與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掛鈎機制,進一步解決和利用好農村集體發展留用地,優先保障製造業項目用地,推進“三舊”改造[29]工作,促進房地產去庫存。

着力升級一批園區和傳統產業,持續推進“七個一”專項行動[30],提升“1+6”核心園區建設水平;繼續落實“六個優先”[31],推動企業增資擴產,實施“機器人應用”工程,以智能製造、“互聯網+”等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技術水平,完成技改投資增長25%以上,力促重大技改項目突破,把一批傳統企業改造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吹糠見米”。加大市屬國有資產整合重組力度,積極組建金融控股公司,做精做專國資運營平台。加快外貿轉型升級,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推動跨境電子商務、旅遊購物出口等外貿新業態發展,推進江門電子口岸實體建設,提高口岸通關效率。

二、做強中心,拓展門户

謀劃城局。調整完善規劃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市規劃委員會統領監督作用,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啟動全域規劃編制,加快重點發展區域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推進一批城市建設重大項目落地。科學謀劃大城市格局,東部三區一市以江門大道為中軸,重點謀劃蓬江濱江新城金融商務會展中心、江海科教新城科創中心、新會樞紐新城綜合交通樞紐中心、鶴山物流樞紐中心,統籌優化教育、衞生、文化、會展等城市功能佈局,進一步明晰城市功能定位,強化中心城區帶動力與輻射力,拓展江門南、北“樞紐門户”功能;西部台開恩以台開快速路為突破,着力推動台開恩聯城快速路建設,推動縣域經濟協同發展。

強化城鄉協作協同,推動專業鎮、特色小鎮培育發展,推進4個省新型城鎮化“2511”試點項目[32]實施,加快省、市級新農村連片6個示範工程建設,創建一批宜業宜創宜居宜遊的秀美鎮村。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加強城市管理數字化平台建設和功能整合。推進户籍制度改革落地,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鎮化率。

交通先行。大力推進交通大會戰,今年是交通建設決戰年,江門大道中建設實現五洞-東甲立交段建成通車,規劃建設東部聯城高快速路網。啟動台開快速路建設。

確保江羅高速年內通車,加快廣中江、中開、高恩高速建設和佛開高速三堡至水口段擴建,開展新會至高欄港、陽春至開平、開平至台山等高速前期工作。做好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的規劃銜接,重點完善中開高速沿線的三江、雙水、水步、百合等關鍵節點,全力打造“深(中)江通道”,提升江門作為廣佛、深港澳輻射粵西及大西南的門户戰略地位,加快形成東西板塊互聯互通的大江門發展格局。

完成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立項,調整站場規劃佈局,推進深茂鐵路江門段、南沙港鐵路江門段建設,加快深茂鐵路江門至深圳段、廣佛江珠城軌等項目前期工作,積極謀劃江肇高鐵,編制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加快推進高新區碼頭建設、廣海灣港區碼頭與“空港”規劃。

推進公交一體,完善東部直達快線、快速公交、常規公交、微循環公交4個層次公交系統建設,打造智慧公交,實施車廂內部、候車亭無線上網。加快公交樞紐站綜合開發建設,推進公共自行車項目、停車場的規劃建設。推廣新能源汽車在公共服務領域應用。

融合提升。重點推動“江深合作”,搭建“龍頭+基地”模式,主動對接深圳科技、先進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促進深度合作。推進江佛融合和珠中江陽[33]區域緊密合作,謀劃“江廣合作”模式新突破,着力加強在交通、產業、文旅上的主動對接。推動建立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聯盟,探索建立中歐(美)小微雙創城市聯盟。推進江港澳更緊密合作,加快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省級示範基地建設,落實江澳金融合作備忘錄。

三、強農固基,文旅興城

農業強市。打造開平市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粵台(江門)農業合作試驗區和廣東農產品加工示範區等現代農業發展平台,加大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培育力度,力爭新增3家農企掛牌上市,辦好第五屆農業博覽會。啟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市創建,加快建設農產品溯源體系。推進新會國家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建設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台,加強農村集體“三資”[34]監管。開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抓好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

全面完成25.5萬畝和啟動新建22.4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創新資金投入方式,引進社會資本,加快水利設施和“三防”基礎建設。加快漁船更新改造,組建遠海捕撈船隊,推進台山烽火角避風塘和廣海漁港建設。建設“美麗鄉村”,新增開展63條行政村村莊整治。

旅遊強市。爭創全國全域旅遊示範市,進一步做好台開恩世遺文化旅遊度假區創建中國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申報工作,打造中國休閒旅遊之城。啟動環圭峯山國家級旅遊集聚(實驗)區創建,圍繞白沙文化打造“嶺南心學第一山”。抓好景區創A工程,力爭開平碉樓文化旅遊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做好旅遊龍頭重點項目招商,重點抓好開平赤坎古鎮、台山濱海旅遊、恩平航空小鎮、蓬江文化創意產業園、新會美麗湖灣等龍頭項目的招商建設。構建江門城市客廳[35],按照“主客共享”全域旅遊理念,抓好旅遊驛站、温泉旅居、旅遊特色街區、特色民宿、步行徑等建設工作。推動“醉美江門100村”鄉村旅遊建設,開展鄉村旅遊示範鎮村工程。

文化強市。制訂文化強市行動計劃,擦亮“世遺文化·中國僑都”城市文化品牌,加強邑商文化研究,辦好第五屆世界江門青年大會,建設廣東省華僑文化經濟合作創新示範市。完善江門水道沿線規劃,調整水系調度管理體制,加快蓬江“33墟街”、江海“南岸印跡”、新會“學宮文心”協同規劃建設,謀劃鶴山“嶺南鶴武”,推動文化振興、以文融城。

開展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申報,推動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工作。推進市縣鎮村四級文化教育場館整合,完成文化館、美術館建設,推進華博館、圖書館升級改造,構建江門五邑聯合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帶動全市各級各類文化資源的融合提升。推動市檔案館新館籌建和各區(市)檔案館全面達標工作。

徵集出版《五邑僑胞耀中華》史料。加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全市鎮(街)綜合文化站

100%達到省一級站標準。繼續實施文化下鄉、文化惠民工程。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史蹟點申遺。完成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加快工藝美術、印刷發行等文化產業發展,推進版權興業工作。

四、綠色發展,秀美僑都

公園城市。抓好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初步完成圭峯山、白水帶、龍舟山、大雁山、石花山、樑金山、鰲峯山等龍頭公園的整合和建設,加快台山中國農業公園建設,規劃建設蓬江天沙湖、江海龍溪湖、新會思成湖及萬畝小鳥天堂、鶴山古勞水鄉、台山大隆洞、開平塘口、恩平沙湖等濕地公園,打造各區(市)至少有“一山一水”的公園格局。

新建改建443個村居公園,新增17個森林公園,建成21個鎮級公園、6個綜合性公園,加快江門市植物園和7個特色田園風光公園規劃建設,新建慢行系統和城鄉綠廊90公里。完成各級公園建設標準編制和公園統一標識。繼續堅持“種樹”,積極推進飲用水源水庫第一重山商品林調整為生態公益林工作,完成調整5.17萬畝。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建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

治理環境。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加大水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加快杜阮污水處理廠管網二期工程(續建)項目進度,進一步推進建制鎮和全面啟動農村污水處理設施規劃建設,全市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1%。進一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全面實施汽油車國五排放標準。加強重金屬、土壤、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力度。

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飲用水源保護,推進潭江和天沙河、麻園河、會城河等重點河涌綜合整治,大力整治污染源。完成市區應急備用水源及供水設施工程建設。完善城鄉生活垃圾收運體系,擴大生活垃圾收運範圍,促進垃圾減量處理,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90%以上。加強環境監管執法,建立全市重點監控企業“一企一檔”動態數據庫。

低碳發展。推進節能減排降耗,淘汰落後產能,促進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強產業園區熱電聯產項目建設。積極開展排污權交易試點,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建設“海綿城市”[36],推進海綿型道路和廣場建設。加強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五、民生為本,共建共享

加大民生投入,全市安排民生支出207億元,同比增長23%。進一步鞏固創文成果,深化“大民政”工作,深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抓好十件民生實事落實(見附件),讓廣大市民羣眾得到更多實惠。

服務均等。完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推進村(社區)公共服務站建設,做實做好“邑家園”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努力實現“邑家園”綜合服務平台全覆蓋。推進光纖入社區、農村(農户)和農村應急廣播、WiFi全覆蓋到行政村工作,抓好禮樂向民村試點建設。引導社會組織規範有序發展,重點培育、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

精準扶貧。統籌城鄉精準扶貧工作,建立常態化全覆蓋扶貧長效機制,將全市有勞動能力的城鄉低保家庭納入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幫扶範圍。加快城鄉貧困對象建檔立卡,推進扶貧對象全公開,建立“一户一策”、對口幫扶的“就近扶貧”模式,開展百企扶百村、百醫牽百村、千(萬)義工助千户行動,支持慈善機構參與扶貧開發,努力實現精準脱貧。繼續實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補助和資源激勵型財政補貼政策,村委會集體收入進一步提高至15萬元以上。

加快綜合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提高全市人均城鄉低保補差水平、特困人員供養標準以及孤兒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供養水平。醫療救助對象政策範圍內住院自付費用醫療救助比例提高到80%以上。做好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試點工作。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扶持300户困難殘疾人家庭發展生產和自主創業。完成棚户區和農村危房改造任務。

就業保障。實施精準化就業幫扶,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以上,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萬人,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完善就業創業政策,推進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樹立創業導師品牌。推進“五險一金”[37]精簡歸併,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險各項待遇,拓展社會保障卡功能應用,加強社保基金監管,不斷完善醫保付費方案。穩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擴大完全被徵土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工作試點範圍。

教育提質。科學完善學校佈局,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強智慧雲信息化建設。實施學前教育擴容提質工程,積極推進學前教育公益普惠優質發展。大力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標準化發展,推動普通高中教育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

增強高等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支持五邑大學建設國內知名、全省一流的工科院校,開門辦學,推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規劃建設軌道交通學院,江門職業技術學院通過省示範校驗收,加快推進廣東省江門市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和廣東省江門市中醫藥職業學院建設。完成市啟智學校擴建工程,推進國家級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項目實施。

深化產教融合,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結構優化,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大對民辦教育扶持激勵力度,加快民辦教育規範特色優質發展。構建完善的終身教育服務體系。加快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大力推進教育名師工程。

健康江門。制定衞生強市、衞生強縣行動方案,重點實施“強基創優”行動計劃,完善醫保、醫療、醫藥“三醫”聯動機制,打造“健康江門”。深化公立醫院體制改革,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鄉鎮衞生院及村衞生站建設。大力推進社會辦醫,完善落實社會辦醫政策措施。加快全市區域衞生信息平台建設。抓好衞生城市、衞生鎮複審和創建工作,大力推進農村户廁改造。

推進從計劃生育、生育管理到生育計劃、生育服務轉變,落實“全面二孩”政策。加快推進江門體育中心、廣東銀葵醫院等項目建設。發展養老健康產業,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食品藥品監督體系建設,推動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機構掛牌運行。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三級網絡。建設江門市國民體質檢測中心。

力保平安。堅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快創新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犯罪。深入推進警務大數據平台建設,搭建警務雲一期基礎雲服務平台,建設完善可視化指揮調度平台。深入推進社區警務,大力深化“平安社區”建設。建設完成二級互聯網信息監控中心和“網安警務室”。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強化城市安全意識。實行維穩及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抓好重點領域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發生。完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體系。加強應急管理建設,推進應急救援隊伍能力提升,進一步普及全民應急意識。

此外,進一步完善國防動員體系,落實雙擁和優撫安置工作。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對台、人防、打私、統計、方誌、婦女兒童、紅十字會等工作。

六、法治政府,透明提效

依法行政。自覺維護憲法與法律權威,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建設法治政府。積極配合人大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全面啟動政府規章的制定工作。主動接受人大監督,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會各項決議決定,支持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提高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水平。完善重大行政決策法治化程序。探索開展實施中期財政規劃和三年滾動預算試點,加強政府債務限額管理,防範系統性風險。加強政府法律顧問工作,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和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加強律師公益法律服務工作。全面啟動第二批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啟動“七五”普法規劃。積極開展法治創建活動,全市50%以上鎮(街)創建法治鎮(街),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公平透明。加強政務公開工作,繼續完善全口徑財政預決算、預算調整、部門預決算以及“三公”經費預決算信息公開,探索行政執法公開、第三方評估政府行政許可績效。深化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改革,着力構建“全市一張交易網”,推進交易全過程電子化,逐步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全覆蓋。建立健全直聯制度。着力加強政務網站、微博羣和微信公眾號建設,完善政府新聞發佈制度,開展網絡問政及微訪談。強化公有資產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先導作用,鼓勵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積極發展混合型經濟,推進PPP合作模式[38]項目。完善政府投資基本建設項目管理體制,加強投資規劃調控。推進“信用江門”創建活動,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

行政提效。進一步降低門檻、降低企業負擔,提升政府服務水平,推動“暖企行動”常態化,實行“收費就低不就高、辦事就簡不就繁、服務就近不就遠”。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全程電子化登記”,強化事中事後監管。進一步落實“1+3”清單應用實施,出台第二批負面清單,建立健全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目錄清單管理制度,開展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工作。構建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建設統一信息資源庫和管理平台,推行首席數據官、數據專員制度,組建網絡信息安全監測和安全中心,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12345”政府服務熱線水平,推廣和深化“邑門式”服務,打造完善江門市政務大數據管理平台、統一網上行政審批服務平台、統一應急指揮中心平台、“邑網通”、“微市長”、“僑都之窗”等政務大數據應用示範工程,寧可數據在網上多跑幾圈,也要讓企業和羣眾少跑一輪。

奮發有為。抓好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嚴肅查處頂風違法違紀案件,落實一崗雙責,堅持厲行節約,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完善監察、司法、審計等聯動的行政權力監督機制。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健全績效考核和監督問責制度,嚴肅整治行政“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現象,增強大局意識、實幹意識、服務意識,形成想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氛圍。強化政府創新能力、協同能力、應變能力、化險能力、法治能力建設,着力打造一支充滿激情、勇於擔當、乾淨幹事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同志們,我市“十三五”發展藍圖已經繪就,落實的關鍵在人、在作風、在執行。讓我們團結一致、奮力拼搏,不辜負省委、省政府和江門人民的新要求和新期望,打造“三門”、建設“三心”,建設幸福中國僑都!

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預計20xx年全市生產總值達1780億元,比上年增長13%: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119.17億元,比上年增長20.48%;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1130億元,比上年增長19%;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760億元,比上年增長2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760億元,比上年增長16%;

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7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

20xx年主要工作回顧

本屆政府任期從20xx年到20xx年,五年來,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紮實推進經濟社會建設和民生各項事業發展,全市經濟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20xx年預計生產總值178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五年翻一番,較好完成了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xx”規劃和20xx年確定的各項預期目標任務(見附件1)。特別是經過歷屆黨委、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標誌着江門城市發展水平實現新跨越。

——過去五年,是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推進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績的五年。

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工作在全省20xx年度考評中獲得總分第一,為實現“四年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園區建設、大項目引進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取得重大突破。各級核心工業園區累計引進項目超千個,江門高新區晉升為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廣東南車、台山核電、富華重工等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美的、海信、康師傅、普利司通、星輝造紙等大企業成功落户,成為省市共建綠色光源、軌道交通裝備基地。着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創建摩托車、半導體光電產品、機械裝備等國家檢測中心和檢測重點實驗室。以旅遊、物流、金融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碉樓、温泉、海島”等旅遊品牌進一步打響,旅遊總收入突破150億元。新引進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38家,2家公司在境內掛牌上市,2家農信聯社成功改製為農村商業銀行。

——過去五年,是交通基礎設施和宜居城鄉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

五年全市交通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170億元,高速公路通車裏程達378公里,被列為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廣珠城軌江門支線、江珠高速、江肇高速、濱江大道等建成通車,江順大橋、江番及江珠北延線高速建設啟動。促成珠中江在全省率先實現年票互認。崖門5000噸級出海航道整治工程順利完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濱江新區建設全面鋪開,啟動區13項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天沙河引水增流工程投入運行。完成“三舊”改造2609畝。全市286公里省立綠道和228公里城市綠道全線貫通。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全市已建成城鎮污水處理設施30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75%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城市管理和綠化美化水平明顯提升,高分通過“國家園林城市”複評。

——過去五年,是“三農”工作邁上新台階的五年。

現代農業發展有新突破,五年新增87個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創建了全省首個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粵台農業試驗區,成功舉辦廣東省第二屆農運會、兩屆農博會、首屆中國(江門)錦鯉博覽會和新會陳皮文化節,台山市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村村通自來水”工程有效推進,全市11.5萬農村人口的飲用水不安全問題得到全面解決。五年完成農村公路硬底化1733公里,實現鎮客運站、通車行政村候車亭全覆蓋。城鄉電力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14.9億元,農村電網實現“同網同價”。“農村信息直通車”覆蓋所有行政村。

——過去五年,是文化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的五年。

僑鄉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文化產業發展、文化設施建設成果豐碩。開平碉樓與村落成為廣東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成功舉辦中央電視台“江門月·中華情”中秋晚會、華人嘉年華、世界江門青年大會等一系列打響江門城市品牌的重大活動。新建成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星光公園、城市規劃展覽館、江門市青少年宮、江門廣播電視中心等一批文化設施。成功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中國小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兩相當”及代課教師問題得到全面落實和解決,100%解決外來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校安工程危房改造有效推進。醫療衞生服務機構實現城鄉全覆蓋,衞生機構牀位數增長31%,新建農村衞廁17.86萬户。我市體育健兒在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以及廣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上勇奪三金三銀一銅,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和“全國人民防空先進城市”稱號。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支援災區抗震救災和對口援建任務。僑務、外事、港澳、對台、民族、宗教、人口、計生、老齡、統計、審計、新聞、出版、檔案、方誌、氣象、殘聯、紅十字會等工作均取得新進步。

——過去五年,是市民羣眾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

把“創文”作為民生工程紮實推進,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明顯加大,五年來全市各級財政民生投入229.27億元,年均增長22.13%。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五年分別增長72%和76%,分別達到23881元和9877元。就業再就業工作上新水平,在全省首創“千企扶千村”就業工程,五年全市新增就業崗位20.9萬個,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8.16萬人。社會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基本實現翻一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啟動完全被徵土地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障試點工作。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社會志願服務隊伍不斷壯大。慈善事業蓬勃發展,投放善款近4億元。公共交通不斷完善,全市新增公交車691台。“平安江門”建設力度持續加大,共創建省“六好”平安和諧社區[1]218個。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整治取得實效。安全生產隱患治理成效顯著,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過去五年,是服務型政府建設明顯加強的五年。

推動機關作風改進和效率提高的一系列措施取得實效,“12345”政府服務熱線覆蓋全市,江門市新行政服務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建立健全倒逼機制,政府執行力得到提升。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和市政協的監督,人大議案和建議、政協提案辦理滿意率分別達98.1%、99.8%。穩步推進“大部制”試點、簡政強鎮、審批制度改革,85%以上的審批權下放各市、區。落實信訪維穩領導“一崗雙責”和包案責任制,所有鎮(街)建成綜治信訪維穩中心,有效解決一批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效能監察、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一步加強,查處一批違紀違法案件。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這離不開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市人大、市政協與各民主黨派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全市人民、外來投資者和建設者以及駐江門軍警部隊的共同努力,離不開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以及國際友人的關心幫助。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參與、支持和關心江門發展建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五年來的政府工作,我們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做到了“五個堅持”:一是堅持把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進轉型升級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二是堅持把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融入珠三角一體化的突破口;三是堅持把加強宜居城鄉建設和“三農”工作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四是堅持把以人為本、為民辦好事實事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五是堅持把轉變作風、提高效能作為政府自身建設的主要抓手。這些好經驗、好做法,我們將一以貫之堅持下去。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製造業實力不夠強,服務業在生產總值所佔比重偏低,制約經濟發展的體制問題仍然存在;以公共服務均等化統籌城鄉發展的力度不夠大;政府職能轉變沒有完全到位,辦事效率與企業、市民的期望還有一定差距,等等。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今後五年發展目標和任務

今後五年,是我市深入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市經濟社會蓄勢待發的機遇期。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是: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圍繞“真抓實幹,建設幸福僑鄉”這一核心,堅持民生優先、生態優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到20xx年,努力實現全市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20xx年翻一番,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40000元和16000元,努力把江門建設成為產業強市、宜居城市、文化名市、和諧家園。

未來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推動經濟大發展。

大力實施沿江邊、沿鐵路和高速公路邊、沿海邊的產業發展戰略,加快形成“三邊發展、三圈遞進[2]”的產業佈局框架。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先進製造業重點發展區建設,努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切實做強制造業、做大服務業、做優大農業,實現產業集聚、結構優化、經濟轉型。以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裝備製造業、電子信息、精細化工、新材料五大產業為主體,構建先進製造業發展基本架構。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實施優質大項目帶動、大平台支撐戰略,加快核心園區建設,有效整合產業發展載體和工業用地,探索利用新型投融資方式完善園區配套設施,優化園區功能佈局,以“三資融合[3]”新模式推動民營科技園發展,切實提升園區管理水平和承接產業能力。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央企、龍頭民企、世界500強企業招商力度,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實施創新和科研團隊引進計劃,加大創新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重點培養和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中高級技術人才、領軍人才和創新科研團隊,努力創建國家級、省級技術創新平台。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做大做強以海洋船舶等裝備製造、電力能源、濱海旅遊為主導的海洋產業,促進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增創城鄉環境新優勢。

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功能建設、環境建設,努力把我市建設成為佈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交通更快捷、生活更便利、環境更優美、特色更鮮明的宜居宜業宜遊生態型城市。優化城市功能佈局,推進西江經濟帶和台山、開平、恩平統籌規劃,實現功能互補。樹立城市轉型發展新理念,推進中心城市、中心城區、中心鎮和一般小城鎮協調發展,推動理想城市建設,提高城市化發展水平。堅持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兩型社會”發展道路,建立健全法制環保長效機制,切實增強環保自覺意識,更加註重農村環境改善,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加強生態建設,守住“綠水青山、藍天白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進一步彰顯江門“山水之中有城市、城市之中有山水”的獨特魅力。

——提升僑鄉文化軟實力。

大力挖掘和弘揚僑鄉文化,加快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建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體系,實現僑鄉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深化包裝、宣傳、推介、營銷僑鄉文化,打響僑鄉文化品牌,大力推動文化產業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打造千億文化產業集羣,重點發展印刷發行、傳統工藝、文化旅遊、動漫遊戲、文娛演藝等行業。注重城鄉歷史風貌街區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打造一批文化新地標,塑造高品質的城市文化形象。積極搭建羣眾文體活動平台,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整體素質。

——構建和諧社會新格局。

堅持以人為本、民生為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推進社會建設,提高社會管理水平,使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立足江門作為農業大市的實際,把“三農”工作作為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點來抓。堅持富民優先,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進教育、醫療衞生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全面覆蓋、服務完善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加快構建誠信江門,營造公平公正、規範有序的社會環境。加大社會維穩和安全生產工作力度,維護江門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樹立實幹政府新形象。

政府工作關鍵在真抓,關鍵在實幹,關鍵在取得實效,必須進一步創新政府管理,優化政府服務,提升政府系統執行力、協同力、公信力。必須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分類整合行政資源,堅持發揮好“12345”政府服務熱線、民生熱線等服務平台作用,着力提高行政服務中心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為企業、為羣眾、為基層服務的水平。必須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切實保障市民羣眾的民主權利和合法權益。必須推進依法行政,提高政府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能力。必須抓好廉政建設,完善源頭防範、權力制約和內部監督等機制,堅決懲治和預防腐敗。

20xx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一屆政府承前啟後、加快發展的開局之年,也是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完成“四年大發展”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堅持“穩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保穩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創新,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幸福僑鄉建設。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3%,人均生產總值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達37%;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比例1.2%;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

對於今年的政府工作,我們既要緊抓江門新一輪大發展的機遇乘勢而上,又要認清複雜形勢的挑戰沉着應對,切實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凝心聚力,真抓實幹,確保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增長,穩中求進,穩中求好,把建設幸福僑鄉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今年政府工作的重點是:

(一)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確保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增長

加快核心工業園區建設。着力“建大平台,招優質項目”,堅持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集中力量重點加快江門國家高新區、江沙示範園區、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銀洲湖紙業基地、廣海灣工業園區、江門產業轉移工業園、鶴山工業城等核心園區建設。理順江門國家高新區管理體制,探索“一區多園”發展模式,加快推進江沙示範園棠下片區和雅瑤片區統一連片規劃開發建設。積極推進台山清潔能源(核電)裝備產業園納入省產業轉移園區工作。

加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抓好高端新型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和廣東南車、台山核電、富華重工、美的、海信、康師傅、普利司通、星輝造紙等重大項目建設。積極爭創全省海洋經濟發展試點,以廣海灣及川島區域、銀洲湖區域為重點,大力探索島灣聯動、島海統籌的海洋開發模式,加快發展海洋經濟。

加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運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和信息技術提升改造機電、電子信息、紡織服裝、造紙、食品、建材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抓好李錦記、美達錦綸、泰寶滌綸、卡夫食品、西鐵城LED、艾默生網絡能源等企業增資擴產。大力推進“質量興市”和“品牌興市”戰略,鼓勵企業爭創名牌和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健全自主創新體系,加大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力度,大力支持國家級、省級檢測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

加促現代服務業發展。重點發展旅遊、物流、金融等現代服務業。高起點做好旅遊規劃,圍繞打造世界文化遺產旅遊區、温泉旅遊度假區、現代濱海旅遊度假區,大力整合全市旅遊資源,推進濱海旅遊產業園區規劃建設,提升與港澳台、外省及國際旅遊合作水平,做大做強旅遊業。推進銀洲湖、鶴山國際物流港、南新區等現代物流基地和綠色光源專業市場、江門義烏小商品城、江門時代廣場、新會美吉特廣場等商貿中心建設。支持金融改革創新,打造政銀企合作平台,努力扶持企業上市,鼓勵金融加強對產業發展的支持。

加大國內外市場開拓力度。穩定物價水平,增強居民即期消費能力。推進“農超對接”和平價商店建設,全市建立和完善區域商品配送中心2家,實現“農超對接”農民專業合作社15家,完成創建農資放心店20家。着力培育社區服務、教育培訓、體育健身、養老保健、文化娛樂等新興消費熱點,進一步擴大休閒旅遊、餐飲、商貿等傳統消費,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積極實施進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擴大進口規模,大力開拓東盟、俄羅斯、南美、非洲等新興出口市場。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推動江門名優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生態宜居城鄉

推進大交通建設。抓好江順大橋、廣珠鐵路、江番及江珠北延線高速、佛開高速擴建、江羅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江門大道(廣佛江快速通道江門段暫定名)、中開高速、325國道複線I工程(含鶴南西江大橋)、廣佛江珠城軌、深茂鐵路的前期工作,配合做好與港珠澳大橋的規劃銜接工作。加大港口碼頭規劃建設和岸線保護力度,加快推進廣海灣港區的規劃建設,爭取崖門3萬噸級航道整治等項目提前動工,抓好沿西江和崖門水道大型公用碼頭的建設研究工作。

推進城鄉建設。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城鄉建設規劃,提高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面。推進城市設計和“三規融合[4]”工作,塑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城市風貌。堅持“科學開發、從容建設”,高標準、高規格推進濱江新區啟動區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引進大財團建設大型城市綜合體和中央商務區,啟動濱江體育中心、國小、國家示範性中學和醫院建設。加大“三舊”改造力度,同時保護好歷史文化街區。抓好宜居試點創建工作,推進7個宜居城鎮、14條宜居村莊試點建設。加快名鎮名村建設,力爭今年建成1—2個名鎮、25個名村。以農村“五改[5]”和“三清[6]”工程為重點,抓好全市村莊整治工作,確保今年開展整治的村莊達629條、佔全市行政村總數的60%。

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大力實施“治污、護水、保山、建園”工程,為市民羣眾營造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迎接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複檢。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清潔生產。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年內完成江海生活污水處理廠二期管網建設,推進杜阮生活污水處理廠、棠下生活污水處理廠、高新區工業污水處理廠加快建設,全市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

加大城鎮生活垃圾收集、清運力度,無害化處理率達85%。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探索推進將PM2.5納入空氣質量評價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對西江、潭江、天沙河等重點河段、河涌以及近岸海域環境的綜合整治和保護。進一步推進天沙河截污工作,高標準啟動天沙河沿岸綠化整治示範段建設。加大對自然山體和濕地綠地的保護力度,加快生態景觀林帶建設。依託城鄉山水資源新建或改造豐樂山公園、星光公園二期、北新區體育公園、篁莊公園、怡福公園以及新會南湖公園、荔枝山公園、圭峯山綠護屏景區等一批社區公園、城市公園、郊野公園、森林公園和體育公園,完善已建公園的配套設施建設,為羣眾提供更多更好的休閒娛樂場所。繼續完善綠道網功能配套,全市新建40公里城市綠道。力爭今年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2平方米以上。

推進城市一體化建設。加快珠三角“五個一體化[7]”建設,進一步落實珠中江區域合作的30多項協議,推進《珠中江區域緊密合作規劃》編制工作,積極推進珠中江城市(鎮)供水同網工作,以紮實工作迎接省“四年大發展”驗收。加快推進市區自來水、清潔衞生、生活垃圾、有線電視、公交等價格收費標準的同城一體化。統籌推動江會路片區開發。

(三)加強“三農”工作,推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邁進

重點推進惠農支農政策落實。健全農業補貼制度和涉農資金監管制度,加強資金使用跟蹤問效。完善財政支農與金融支農的配套政策。扶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強化農業行政執法,嚴厲打擊坑農害農的不法行為。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

重點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推動城鄉交通、水利、電力、通訊、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對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尤其要加快推進民生水利建設,今年各級財政投入水利工程建設資金8.94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加快實施“農田水利萬宗工程[8]”和“雙千”工程[9]建設,加快32宗萬畝以上中型灌區改造工程和農村機電排灌工程、“五小”水利工程[10]建設,年內完成台山大隆洞河、鶴山沙坪河的治理。抓好“村村通自來水”工作,進一步提高全市行政村通自來水覆蓋率、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合格率。

重點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帶動。加大江門市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基地建設力度,推進開平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粵台(江門)農業試驗區和台山都斛萬畝水稻高產示範田建設。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產業化水平,今年新發展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家以上,發展或改造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7家以上。加大“三品一標[11]”開發力度。辦好第三屆農博會。

(四)加強文化體系建設,塑造僑鄉文化品牌

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羣眾性文體活動,大力推進文化下鄉、進社區,實現農村電影放映、文化室、農家書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覆蓋每個行政村。加強文化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啟動新圖書館、新文化館、江門大劇院等標誌性文化工程前期工作。

加強文化保護利用。進一步加大開平碉樓與村落等文化遺產和城鄉歷史風貌街區的保護利用力度,深入挖掘和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創新傳承曲藝、武術、古典傢俱及陳皮、葵藝等民間特色文化。實施僑鄉文藝精品工程,繁榮文藝創作,深層次彰顯僑鄉文化精神魅力和形象。

加快文化產業發展。鼓勵和支持動漫、廣告等文化產品的創意設計和製作,大力發展現代傳媒、印刷發行、文娛演出等產業,促進文化與科技、創意、商貿、旅遊、製造業等融合發展。辦好第二屆江門僑鄉動漫節。

(五)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推進社會建設和管理創新

今年各級財政預算民生投入76.3億元,比上年增長24.29%。全市各級要大力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建立完善“創文”工作長效機制,為廣大老百姓辦好10件民生實事(見附件2)。

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建立起“普惠型”的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做好完全被徵土地農村居民養老保險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全市新增保障性住房5000套。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全市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2500元/年以上,確保五保供養標準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

促進就業與培訓工作。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崗位4.5萬個。抓好農民工入户和技能培訓工作,繼續深化“千企扶千村”就業工程,全市培訓農村勞動力4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2萬人。深入推進校企合作,擴大“雙零[12]”合作規模,實現技工學校和企業“雙贏”。繼續做好“三支一扶[13]”、大學生村官服務工作,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啟動創建省縣域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區)工作。加強教育資源整合,進一步提高“普九”、“普高”的質量和水平。加快普及學前教育,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和推進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全市學前三年入園率達93%,全面實施學前殘疾兒童三年免費教育。落實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試點工作。推進高等教育、高職教育向產學研縱深發展和更好地為地方服務。抓好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戰略性佈局結構調整工作。推動和規範民辦學校辦學行為。

優化醫療衞生服務。抓好國家衞生城市複檢工作。進一步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加強全市三級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着力提升基層衞生服務能力和水平,促進城鄉衞生服務均等化。積極探索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進一步完善全市醫療急救體系。積極防控重大傳染病。

保障羣眾便利出行。進一步推行公交優先,加大公共交通投入,今年市區更換和新增公交車220標台。抓好市區主幹道、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建設改造以及重要地段、重點路口的綠化改造升級,進一步完善輕軌站場配套設施建設。年內完成東華大橋、勝利大橋、勝利路人行天橋和勝利南路等城市路橋建設,進一步暢通城市交通。全市完成農村公路建設150公里。

探索社會管理創新。完善社區建設,提高社會管理效能,全市完成60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實現15%行政村建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壯大社工服務隊伍,進一步發展義工事業。加強城市管理和市容市貌整治,新改造市區農貿市場10個。探索和完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户口登記制度,加強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工作。抓好信訪維穩工作,落實領導“一崗雙責”和包案責任制,發揮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作用,妥善處理好人民羣眾的合理訴求,提高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能力。

強化平安江門建設。嚴格落實黨政領導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堅決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發生。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體系,提高政府有效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以及公共衞生、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安全、環境安全事件能力和羣眾自救互救能力。加強社會治安監控系統建設,全市新安裝治安視頻監控攝像頭2057個、治安視頻卡口106個,推動社會力量參與治安監控系統建設,提升社會治安監控能力。鞏固平安和諧社區和民主法治村(居)創建成果。

此外,要確保完成省下達的“雙到”扶貧工作、人口計生任務。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做好新生代華僑的僑務工作。加強國防教育,完善國防動員體系,落實“雙擁”和優撫安置工作。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外事、港澳、對台、老齡、人防、統計、審計、檔案、方誌、氣象、殘聯、紅十字會等工作。

(六)加大政府自身建設力度,提高服務效能

做好今年各項工作,是對政府施政能力的考驗。我們要切實轉變觀念、改進作風、真抓實幹,推進政府服務更便利、更優質、更高效、更貼心。

着力提高為企業、為羣眾、為基層服務水平。政府必須愛護企業、服務企業,大力打造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融資、綜合審批、用工及人力資源、商會行業協會“四大服務平台”,實施民營企業騰飛計劃。建立完善企業聯合會與涉企職能部門的溝通機制,搭建涉企信息和惠企政策宣傳發布平台。開通江門市政企通信息服務平台,完善重點企業直通車服務制度。設立中小企業融資平台,完善企業徵信系統建設,積極扶持企業上市,為企業、商會行業協會提供“一站式”融資服務。加強用工培訓服務,鼓勵企業招用本地勞動力。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完善“12345”政府服務熱線辦理機制,擴大公眾對政府工作的有序參與。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更大範圍推行並聯審批和網上審批,提高辦事效率。推進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網絡建設,全市所有街道都建有“一站式”政務服務中心。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加大對各項便民、利民措施的宣傳和指引,方便羣眾辦事,主動接受羣眾監督。

着力提高政府執行力、協同力、公信力。堅持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加強政府管理創新,堅持推進重大項目、重大活動、民生實事以及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和重大工作等倒逼機制,以時限倒逼進度,以目標倒逼責任,把工作壓力傳送到每個環節和每個崗位,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主動接受人大監督,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提高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水平。強化績效考核,加強效能監察、行政問責。

着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積極發揮政府在改革中的主導作用,突出推進培育發展和規範管理社會組織、住房保障制度和醫療保障制度等民生領域改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等重點改革。以大部制改革為契機,大力推進市直有關部門的專項改革工作,理順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穩妥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政強鎮改革。擴大政府購買服務的試點,建立社會組織購買政府服務的准入和退出機制,加強對政府購買服務的監察評估。

着力提高廉政建設水平。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規範各級領導幹部從政行為,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三公”經費[14]管理。加強對行政權力運行的全過程、全方位監督。規範工程項目招投標、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公共資源交易、政府採購、公務消費等行為。繼續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嚴懲腐敗分子,以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未來五年政府工作艱鉅而光榮、任重而道遠,讓我們深入貫徹落實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團結帶領全市人民,繼續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為建設幸福僑鄉而努力奮鬥!

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xx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會的監督和市政協的支持下,緊抓改革主題和發展主線,繼續以“種樹、搭橋修路、抓大項目”為抓手統領全局工作,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項舉措得到有效落實。

一、經濟平穩增長

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083億元,同比增長7.8%,經濟總體實現穩中有進(主要指標見附件1)。江門產業轉移工業園連續三年獲評省優。先進(裝備)製造業增長13.8%。技改投資大幅增長111.7%。誠信企業綠卡計劃[1]得到落實,35家企業被認定為骨幹企業。海洋經濟增加值增長11.5%,完成大廣海灣經濟區專項規劃編制和市、縣兩級海洋功能區劃修編。中微子實驗項目啟動建設,成立了市技術交易中心和省科技金融綜合服務中心江門分中心。金融信貸增長18%,居珠三角第2,成為廣東唯一的國家級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5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為歷年數量最多。旅遊總收入279億元,增長25%。現代農業新增8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40家,在全省率先推動農業“政銀保”[2]試點工作。成功舉辦上海投洽會、光博會、農博會和錦鯉博覽會。

二、基建穩健推進

全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00.9億元,投資完成率達110.6%。江順大橋完成主跨合龍,江門大道龍舟山隧道實現貫通,鳳凰山隧道羣、新南路立交、雙龍立交、龍灣立交全面鋪開。廣中江、江羅、新台南延線等高速公路建設進展順利,中開、鶴開高速完成招標。深茂鐵路江門段、江門高新區公共碼頭項目啟動建設。建成李文達大橋、大鰲特大橋、迎賓路立交、新峯路、啟超大道、今洲路等一批路橋,完成314公里農村公路建設。全市投入11.2億元加快寬帶網絡建設。電網建成110千伏以上線路587公里。全市水利投資完成6億元,“三防”通訊指揮處置能力提升,新建高標準基本農田34.7萬畝,開平和恩平成為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新一輪扶貧“雙到”[3]累計籌集幫扶資金2.9億元。

三、改革穩步深化

確立了東西兩大板塊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分別成立東部三區一市[4]建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和西部台開恩[5]協調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市、區財權事權改革和企業投資體制改革紮實推進。創新投融資方式,國資整合成果進一步穩固。商事制度改革紮實推進,新發展市場主體3.7萬户、註冊資本 177.1億元,同比增長19.6%、56.8%。全市累計清理壓減行政審批事項3155項,壓減率達41.6%。整合組建市商務局等5個單位,完成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試點工作有序開展。社會治理體系改革取得進展,市本級購買服務項目100個、投入資金4600萬元,增長32%,統籌超1.1億元國有資產開展公益創投活動,新增社會組織916個,培育成立民辦社工機構71家。

四、環境穩定改善

紮實開展綠化大行動,80萬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植樹260萬株。全市完成生態景觀林帶建設48.2公里、碳匯林建設4.56萬畝、鄉村綠化美化示範村234條,森林覆蓋率提高1個百分點,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7.4平方米,成為省林業生態市。潭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得到加強,完成重點水污染行業和112家禽畜養殖場的綜合整治,新建成污水處理廠5座、污水管網161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6.4萬噸/日,全市城鎮污水處理率達89.4%。全市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6.3%。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完成高污染燃料鍋爐整治234台,淘汰“黃標車”[6]及老舊車輛3.31萬輛,完成15項火電減排工程。改造提升電機能效功率10.7萬千瓦。

五、社會民生穩定發展

全市各級財政民生投入114.4億元,增長16.8%,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順利通過了國家“創文”複檢,長效機制逐步健全。

“大民政”建設成效初顯,成為全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試點,底線民生水平明顯提升。三區四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城鄉低保標準、農村五保[7]供養標準、孤兒供養水平、城鄉醫療救助水平、低保殘疾人生活津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均有提高。建立完善大病保險制度,社會保障面進一步擴大。全市新增養老機構5家、養老牀位5031張,居家養老服務網絡逐步形成。為2500名殘疾人提供“四居”[8]服務。全市共籌慈善捐款1.6億元。就業形勢穩定,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7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6%。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保障房建設任務,解決2794户中低收入、困難羣眾家庭的住房問題。

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三區四市全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督導檢查,江海、新會成功創建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恩平通過省教育強市督導驗收,啟動了特殊教育學校擴建工程,掛牌成立了社區大學。江門體育中心建設順利推進,廣東銀葵綜合醫院動工建設。有效防控了禽流感、登革熱等疫情,人口計生工作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成功舉辦了世界江門青年大會。文化下鄉、進社區工作紮實推進。平安江門建設得到鞏固。各項生產安全事故全面大幅下降。外事、港澳、對台、民族、宗教、雙擁、優撫、人防、打私、統計、審計、婦女兒童、新聞、出版、檔案、方誌、氣象、紅十字會、應急等工作均有新的進展。

六、政府建設穩步加強

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的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滿意率分別達96.3%、100%。認真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大力整治“四風”[9],修改完善和建立相關制度300個。法治政府建設紮實推進。積極發揮市決諮委[10]作用,運用網站、微博、微信等網絡問政手段,廣集民意、廣匯民智。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領導幹部辦公用房清理等工作,全市“三公”經費[11]降低18.4%。強化廉政風險防控,堅決查處違法違紀案件。

一年來政府工作中的問題主要有:部分經濟指標未能完成預期目標任務;產業發展量小質弱;創新動力不強;資源整合不足、利用效率有待提升,環境約束明顯;行政管理層次多、效率低、責權不清的現象依然比較突出。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採取更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關心支持江門發展建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20xx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深化改革的突破年、狠抓落實的決戰年,同時是“xx”規劃的收官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謀劃年。國家“一帶一路”[12]和省珠西行動戰略為我們帶來了新機遇,新常態對我市經濟社會轉型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戰。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和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精神,適應新常態,謀劃新格局,搶抓新機遇,深化“三邊”發展戰略,推動“東提西進、同城共融”[13],落實“區域協同、經濟蓄勢、城市振興、民生保障、政府提效”五大任務,實現幸福僑鄉建設有新的突破。

綜合各方因素,今年全市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其他指標見附件2)。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關鍵詞就是一個“拼”字,各級各部門要拿出拼搏攻堅、狠抓落實的勁頭,做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區域協同

東聯西拓。對外抓住國家“一帶一路”、省打造珠西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立自貿區等戰略機遇,充分發揮我市東聯廣佛都市圈、深港澳經濟圈兩大龍頭,西扼省戰略西拓的區位優勢,圍繞加快成為珠三角新增長極目標,做好“傳”“接”的“中衞”角色。深化與廣佛都市圈的對接,推動“江佛一家”,抓好珠中江區域合作和珠西行動計劃的落實。着力推進江港澳開展合作,以大廣海灣經濟區為主要依託,積極創建國家級區域發展合作的重大平台。

東提西進。對內按照東部一體、西部協同原則,分東西板塊統籌制訂發展政策,促進資源優化整合,推動區域內交通一體、產業同興、環境共治、民生共享,實現同城共融。東部通過江門大道連成一體,推動江門高新區與蓬江江沙示範園、濱江新區聯動發展、融合提質,建設先進製造業總部集聚區及智慧產業集羣區,打造成為創新型城市先導區,力爭納入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新會作為大廣海灣經濟區的先行區,全力整合提升銀洲湖產業新城,成為江門先進(裝備)製造業主力軍;鶴山工業城(共和-鶴城-址山)加緊整合提質,成為江門先進製造業的生力軍。西部重點突出交通、旅遊、農業、環保協同發展,以加快台開快速路規劃建設為切入點,重點推動台開同城,促進台山工業新城、開平翠山湖工業園和恩平(米倉-大槐)工業園的加快崛起,做大做強先進裝備製造業。

二、經濟蓄勢

着力推動製造大市向製造強市轉變。

落實珠西行動。全市要把珠西行動擺到經濟工作舉足輕重的戰略位置加以推動,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以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為主抓手,全面落實江門珠西行動工作綱要及五大行動[14]計劃,積蓄髮展能量,為經濟起勢打下堅實基礎。以軌道交通裝備、重型載重汽車及零部件、摩托車及零部件、光通信和視像裝備、物流運輸設備為重點,發揮廣東南車、富華重工、大長江、海信、中集等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實行“六個優先”[15],激勵引導工業企業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完成技改投資65億元、增長30%以上。

擴大產業投資。狠抓實體經濟發展,緊盯項目產出率,着力推動138項、年度投資331億元的產業重點項目建設,重點落實33個年度投資超億元項目。建立市、縣兩級高效招商協作機制,組建專業招商隊伍,開展精準招商、服務招商、環境招商。抓好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綠色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康師傅、李錦記(無限極)、天地壹號、嘉士利、維達、亞太紙業等食品、造紙板塊做強做大,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智能化改造。支持現有企業增資擴產,發揮其建設週期短、產能見效快、用地制約少的“吹糠見米”效應。

推進創新驅動。鼓勵創新創造,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和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創建工作,以江門高新區和蓬江區為示範帶動,引進一批創新型人才(團隊),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打造一批新型產業社區,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動能。推進市風投基金首期運作,年內成立第二期基金。完善國家半導體光電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廣東工業設計城江門基地等建設,培育廣東省智能製造示範基地。組織實施100項市級以上重點科技計劃項目,新培育35家國家級和市級高新技術企業,開展產學研項目80項,創建10家市級以上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快金融、物流、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深化全國小微企業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加強金融第三方信用評級工作,推動江門粵澳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創新試驗區建設。支持互聯網經濟發展,加強對電子商務運營服務企業引進、培育。大力扶持養老服務、健康產業發展。

主抓“一區六園”[16]。對園區平台實行統籌整合、優化調整、錯位發展。嚴格實行節約集約用地,開展“七個一”專項行動[17],加大對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及低效土地整理力度,建立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分配與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掛鈎機制,優先保障製造業項目用地。創新江門高新區體制機制,加快科技創新創業園、總部科技園等建設,做好第二期發債。加快發展海洋經濟,依規推進廣海灣填海工程,完成集中集約用海規劃編制,珍惜利用岸線資源,推進“海域使用直通車”試點工作。

優化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各級總商會(工商聯)、行業商協會作用,開展企業家培訓,推動“邑商再出發”。提供“一門式”便捷企業服務,收費就低不就高、辦事就簡不就繁、服務就近不就遠,特別是對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要高看一眼、多扶一把。探索建立民營融資服務聯盟和民營企業“體檢中心”[18]。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爭取今年1-2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10家企業在新三板或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全力打造“江門板塊”。加快外貿轉型升級,推動新業態發展,繼續推廣關檢合作“三個一”[19]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穩定提升進出口規模。

着力推動旅遊大市向旅遊強市轉變。編制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圍繞探索建設國家級旅遊產業示範區,打造粵港澳國際旅遊休閒目的地,重點以西部旅遊聯盟為突破,台山重點探索全域旅遊,推進濱海和川島旅遊規劃編制,年內實現“川島遊一票通”,建設“廣東第一步行徑”;開平重點發展碉樓及風情古鎮旅遊,加快赤坎古鎮項目建設,開平碉樓與村落力爭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形成“廣東旅遊看碉樓”的品牌;恩平重點發展温泉旅遊和航空題材;多形式多渠道引導、鼓勵建設魅力小鎮、生態鄉村及“農家樂”示範點。推動東部旅遊景點升級改造,華博館、新會陳皮村、大雁山加快創建國家4A級景區。力爭全市旅遊總收入增長15%以上,突破300億元。

着力推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制定實施建設現代農業強市工作綱要(20xx-20xx年)及行動方案。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家,市級示範家庭農場1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500家。完善和擴大農業“政銀保”項目。加快開展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深化農村集體“三資”[20]管理,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加大科技和金融支農力度,大力發展現代種業,提升園藝、冬種和禽畜產業規模化水平。發展農產品現代流通業和農產品加工業,開展“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工作。加快發展“三品一標一名牌”[21]農產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29.9萬畝和啟動新建25.5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抓好各級水利設施工程建設。加快推動氣象現代化。推進現代漁港建設。

三、城市振興

啟動新一輪規劃修編。編制好“十三五”規劃。以珠三角全域規劃編制為契機,抓好各類總規、重要區域規劃、綜合交通、產業佈局、公共服務等規劃編制,以規劃引領產城振興。

啟動交通大會戰。把江門大道作為“一號工程”,按照20xx年實現全線(鶴山桃源-新會崖門)通車的目標,力爭江門大道蓬江段(五洞-龍灣立交)年底前建成,實現江順大橋竣工通車。加快廣中江、江羅、新台南延線等高速路建設,啟動中開、鶴開高速建設,推進佛開高速三堡至水口段擴建前期工作。圍繞打造互聯互通、快進快出的高快速路網,啟動台開快速路前期工作,加快推進325國道鶴山段、篁莊大道西延線、杜阮北路、迎賓西路、衝恩線等改造建設。加快江門高新區公共碼頭首期項目建設。推進深茂鐵路江門段建設和廣佛江珠城軌等前期工作。圍繞打造全市主要鐵路客站和對外交通門户、珠中江都市區地區性鐵路綜合交通樞紐、珠西與粵西城際鐵路網核心樞紐、大型高鐵客運站的目標,加快推動江門樞紐站場規劃建設。抓好停車場的規劃建設。

啟動公園城市大行動。按照“統一規劃、統籌開發、分步實施,屬地建設、屬地管理”的原則,研究制定全市公園城市建設工作綱要及行動方案,實施公園化戰略,推進大地園林化,城市建公園,公園建城市,構建市域公園體系。堅持“抓兩頭,促中間”,一頭抓龍頭公園建設,東部主要抓圭峯山、大雁山、龍舟山(婆髻山、席帽山)、白水帶,圭峯山着力打造“岡州第一峯”南粵文化名山,西部主要抓石花山、樑金山、鰲峯山(大人山)。另一頭抓社區公園建設,今年新建、改建村(社區)公園330個,分期分批逐步推動全市所有村(社區)公園全覆蓋。提升鎮(街)公園建設水平。做好江門大道等主幹道沿線綠化景觀建設,繼續深入開展種樹綠化活動,年內種樹250萬株。啟動慢行系統建設,推動沿江、沿河帶狀公園建設。有序推進全市飲用水源水庫第一重山轉為生態林計劃。推進江門市植物園規劃建設。抓好市屬國有林場改革,組建林業集團。

啟動新一輪環境大整治。嚴格執行新《環保法》,嚴格實行環保準入。探索成立專門打擊食品藥品安全和環境保護違法犯罪行為的執法機構,加大執法監管力度。推進市場化節能減排機制,實行能效“領跑者”制度[22],完成“xx”節能減排剛性指標。探索生態控制線劃定工作。加大潭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推行“河長制”[23],明確全市禁養限養區,紮實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建設恩平污水廠二期、開平逕頭污水處理廠二期和杜阮、棠下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利用工程,完善污水管網,全市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0%,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率超過10%。強化飲用水源保護,加快推進應急備用水源建設。加大以PM2.5、工業粉塵和城市揚塵為重點的大氣污染防治力度,重點控制工業燃煤鍋爐污染,基本淘汰“黃標車”,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向社會公開空氣質量和主要河涌水質等環保信息監測情況。抓好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管道燃氣設施規劃建設。大力抓好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和宜居城鄉創建工作,村莊整治覆蓋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推進重點片區“三舊”[24]改造工作。

啟動“中國僑都”建設。擦亮“中國僑都”的城市名片,打好“僑”牌,組建全市僑務工作協調小組,制定和啟動全市僑務工作規劃及行動方案。辦好華僑華人博物館和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加強外事、港澳工作和華僑新生代工作,支持“僑”題材文藝作品創作,推動將僑鄉文化作為學校教學內容。加強對華僑建築歷史文化街區和文物的保護,推進我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蹟點申遺,做好北京新會會館保護復建工作。

四、民生保障

加大民生投入,全市安排民生支出120.7億元,同比增長12%。進一步完善創文長效機制,深化“大民政”工作,繼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工作,抓好十件民生實事(見附件3)落實,讓廣大市民羣眾得到更多實惠。

精準扶貧。統籌幫扶城鄉貧困人羣[25],實施精準脱貧,充分發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努力實現扶貧全覆蓋、常態化。試行資源激勵型財政獎勵政策,鼓勵農村積極保護基本農田、公益林和水源地等自然資源,力爭年內全面消滅貧困村,使全部村委會集體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東部城鎮低保月人均補差達到384元以上,農村達到186元以上;西部城鎮低保月人均補差達到374元以上,農村達到172元以上。確保五保供養標準達到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65%以上。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實現低保殘疾人生活津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分別提高到1200元/年和1800元/年。進一步提高孤兒供養水平。完成棚户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20xx套。

服務便民。實行“一個平台全覆蓋”,在全市所有村(居)建立統一的社區公共服務站,落實103項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努力實現服務就在“家門口”。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深入開展文化下鄉、進社區、進校園活動。繼續深化社區警務建設,推動便民業務前移到基層所隊、社區警務室或社區公共服務站辦理。

公交一體。啟動實施東部公交一體工作方案,優化調整公交線網,按照“設施一體、標識一體、換乘一體、服務一體”的標準打造公交系統,新增公交車120標台[26],建設改造100個候車亭,推進東部公交互聯互通,為推進西部及全市公交互聯互通打下基礎。落實產業園區公交首末站、樞紐站、主要旅遊點和公園等公共場所上落站的用地和規劃建設。積極改善農村交通條件,完成150公里農村公路建設。

就業保障。實施精準化就業幫扶,全面開展“失業保險一站式”服務。加強本地緊缺專業人才培養,鼓勵企業充分用好本地勞動力資源。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以上,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萬人,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險各項待遇,完善全徵地農民養老保障政策和社會保險基金預警機制,穩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度改革。

以文化人。制定和啟動20xx-20xx年文化強市規劃及行動方案。加快推進“四館”[27]整合提升,年底前完成文化館和美術館改造,啟動圖書館改造。三區四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準,鎮(街)綜合文化站80%達到省一級站標準。完善“10分鐘體育健身圈”設施佈局,加快江門體育中心、江門演藝中心建設,打響“四個一”[28]活動品牌,打造“中國舞蹈之城”。加快工藝美術、印刷發行、動漫等文化產業發展。

教育優先。鞏固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完善教育佈局規劃,改善義務教育階段學位不足狀況,規劃新建擴建一批中國小校,鼓勵扶持優質民辦教育,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年內基本建立普惠性學前教育體系,做好台山、開平、鶴山申報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區)工作。鞏固提升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積極推進校企深度合作,推動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抓好老幹部(老年)大學、社區大學和特殊教育學校的改造建設。

健康惠民。穩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進一步優化整合市、縣兩級醫療資源配置。鼓勵發展優質民營醫療機構,引導社會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合作。整合鎮級計生服務機構與衞生院職能,基本實現農村衞生站全覆蓋,提高基層衞生服務水平。建立完善醫患糾紛第三方協調處理機制。推進廣東銀葵醫院建設。啟動醫療廢物處理中心規劃建設。確保完成省下達的人口計生任務。

平安江門。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的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強化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建設和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堅決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發生。着力推進大巡防工作,加強公安指揮中心平台建設。做好綜治信訪維穩工作。完善公共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建設,提高應急管理能力。

此外,要進一步完善國防動員體系,落實雙擁和優撫安置工作。提高城市民族工作水平。繼續做好宗教、對台、人防、打私、統計、檔案、方誌、婦女兒童、紅十字會等工作。

五、政府提效

建設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市的重中之重。必須堅持依法行政,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主動接受人大監督,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會各項決議決定,支持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提高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水平。建立健全直聯制度。繼續發揮市決諮委的作用,探索成立“江門智庫”。設立政府法律顧問室,推行法律顧問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強化商事登記後續監管。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按照省的部署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做好政府預算及“三公”經費公開,“三公”經費和一般性工作經費支出均壓減10%,實現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抓好政府性資金和投資項目審計監督工作。

建設透明政府。堅持“市場事,市場定;社會事,社會建;政府事,公平辦”,制定公佈市、縣兩級政府權責清單,釐清市縣鎮村權責利關係,市一級重在統籌、監管與協同,縣一級和重點產業園區是經濟發展的主戰場,鎮(街)是社會治理的主平台,村(社區)是社會公共服務的末梢與終端。政府行政全面實行“清單管理、陽光行政、社會監督”的運行機制,全面公佈“1+3”清單[29],探索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堅持“非禁即可”,鼓勵支持社會資本進入公共事業建設領域,繼續推進國有資產整合運營,積極發展混合型經濟,探索PPP合作模式[30]項目;列明行政審批清單,全面壓減行政審批自由裁量權,公佈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定政府監管清單,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建立健全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探索執法公開制度;力求做到禁限清晰、准許標準、監管有力。着力加強政務網站、微博羣和微信公眾號建設,實行市縣鎮三級政務微博全覆蓋,完善政府新聞發佈制度,擴大公眾知曉權和參與權。

建設誠信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是“信用江門”建設的立足點和着力點。要抓好誠信政府建設試點工作。大力整治機關工作人員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嚴肅查處“吃拿卡要”行為,營造按規矩辦事、按規矩用權的政務環境。建立黑名單制度,全面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完善提升集政府採購、工程招投標、土地招拍掛、產權交易、物業招租、集體經濟交易等功能於一體的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水平,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標準化、公平化、規範化。完善投融還體制建設,健全投融資管理機構,確保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資金及時到位、規範使用,將政府債務納入預算管理,強化風險防範。

建設效率政府。加強隊伍建設,着力提升政府執行力。啟動智慧江門建設,建立“一張網”、“一塊屏”、“一點通”的統一的政務服務系統。探索推動全市數據統籌機構建設工作,構建全市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台。推進辦公自動化系統應用和升級,實現市本級與三區四市電子公文交換系統互聯互通。做好商事主體信息管理和公示平台、聯合徵信系統、電子政務雲計算中心、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等一批政務信息化重點項目的建設和完善。加強便民服務平台建設,提高政府服務熱線“智能化”建設水平,以大數據服務大民生,推進行政服務標準化、便民化。進一步激發社會組織活力,規範社會組織,發展壯大社工人才隊伍,繼續推動社區網格化管理試點工作。啟動城市建設檔案館規劃建設。推進行政服務中心、應急指揮中心資源整合,建立健全對重大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和應急機制。

各位代表,同志們,今年的政府工作特別繁重,各級各部門必須勇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謀、敢於拼,沉下心來謀實事,沉下身子抓落實,讓各項決策落地,讓各項舉措惠民,努力交出一份得到各位代表和廣大市民羣眾點讚的答卷。

標籤: 江門市 報告 政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oeqln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