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鄭州市簡稱鄭,是河南省的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一起看一下吧!

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xx”成就及“十三五”主要目標

“xx”時期,是我市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嚴峻形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按照“全國找座標、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樑”的總要求,搶抓航空港實驗區和中原經濟區建設重大機遇,圍繞“三大一中”戰略定位,突出“三大主體”工作,大力實施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積極作為經濟發展新常態,幹成了一系列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要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順利完成了“xx”的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

——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xx”時期,我市保持了年均11.2%的經濟增速,高於全國、全省3.4個和1.6個百分點,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全省保持了升級晉位態勢。20xx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7315.2億元,總量比20xx年增長70%,佔全省比重由17.5%提高到19.8%,對全省增量的貢獻率達到26%,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由第8位前移至第7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42.9億元,是20xx年的2.4倍,佔全省比重由28%提高到31.5%,對全省增量的貢獻率達到40.3%,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由第7位前移至第6位。鄭州在全省的首位度持續提升,區域競爭力顯著增強。

——改革創新步伐明顯加快。通過持續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增創區域發展新優勢。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五單一網”制度改革、產業集聚區管理機構套合改革等為標誌,着力構建“小政府、大服務”的政務服務新格局;以投融資體制改革、城鄉規劃土地建設管理“六統一”制度改革等為標誌,政府性資源市場化配置能力進一步提升;以創新創業綜合體建設、“兩金一扶”政策體系和“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劃”為支撐,營造了有利於人才集聚、創新創業的發展環境。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持續增強。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三次產業結構由20xx年的3.1︰54.5︰42.4調整為2.1︰49.5︰48.4,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在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由16.5%提高到24%,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由36.5%提高到49.4%,實現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超過工業、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超過傳統資源高耗能產業兩大歷史性轉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

——城鄉面貌發生質的飛躍。米字形快速鐵路網建設全面展開;地鐵1號線開通運營,1號線二期、2號線一期、5號線、3號線一期加快建設;14個環城高速出入口、266條支線路網建成投用;“兩環三十一放射”、10條市域快速通道等一大批交通道路工程建成通車,“井字+環線”快速路網初步成型。市區85%的區域用上南水北調優質水源;新增天然氣用户60萬户,新增供熱面積5588萬平方米,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由90%提高到95%,污水日處理能力由90萬噸提高到170萬噸,城市承載能力持續增強。全市1994個行政村已有1107個被納入“四類社區”建設,回遷羣眾100萬人。市縣兩級城市建成區面積5年增加22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63.6%提高到69.9%。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和諧的現代田園城市風貌初步展現。

——開放平台支撐更加堅實。航空港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三年打基礎”目標基本實現。機場二期建成投用,貨郵吞吐量增速連續4年居全國大型機場前列。綜保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功能不斷拓展,汽車、肉類等進口口岸投用,我市成為內陸功能性口岸最多的城市。鄭歐班列境內外集疏分撥範圍、貨運總量和滿載率均居中歐班列前列。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走貨量居全國試點城市前列。富士康、國家專利審協河南中心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國家級功能平台落户鄭州。鄭州成為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躋身全國十大通信網絡交換樞紐。全市累計利用境外投資167.3億美元,是“xx”的2.6倍;進出口總額由51.6億美元增長到570.3億美元,佔全省76.7%,年均增長61.6%,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由第17位躍升至第3位。特別是圓滿完成了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第14次會議服務保障任務,充分展示了我市的整體形象和實力。鄭州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力明顯提升。

——羣眾生活水平持續改善。全市公共財政民生支出2889億元,年均增長26%。城鎮就業人數淨增72萬。新建改擴建中國小校165所、幼兒園416所。“五險合一”市級統籌基本實現全覆蓋,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95%以上,新農合參合率99.5%。34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在全省率先實現了農村飲水安全村村通自來水目標。精準扶貧成效顯著,全市24.5萬扶貧對象已有20.6萬人實現脱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萬元提高到3.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225元提高到1.7萬元,年均分別增長10.5%、13.2%。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結果,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依法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的結果,是全市上下開拓創新、務實重乾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奮戰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羣眾、駐鄭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政法幹警和中央駐鄭單位,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鄭州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經過“xx”時期的探索實踐,我們積累了寶貴經驗,主要體現在:堅持科學發展。把貫徹中央、省委決策部署與鄭州實際相結合,把握大勢,遵循規律,堅持走好以“一個載體、三個體系”為支撐的“三化協調、四化同步”科學發展路子。堅持開放帶動。充分發揮區位加交通比較優勢,搶佔先機,主動作為,着力打造開放載體平台,建設大樞紐,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塑造大都市,積極構建內陸開放高地。堅持改革創新。突出問題導向、市場導向、需求導向,強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推動體制機制創新,以“雙創”為帶動,持續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堅持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緊緊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突出集約集羣集聚發展,着力促進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不斷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堅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努力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合理的人口布局、合理的產業佈局和合理的就業結構,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堅持共享發展。以辦好民生實事為重要抓手,着力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做文章、在服務質量和服務方式上求提升,以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以凝聚民心匯聚民力,以匯聚民力共促發展。這些經驗是全市人民智慧的結晶,彌足珍貴,必須倍加珍惜、發揚光大。

各位代表:“十三五”時期是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也是“搶抓機遇、奠定基礎、確立地位”的攻堅期。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時代緊迫感,準確把握形勢的新變化新特點,努力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鄭州建設國際商都發展戰略規劃綱要(草案)》及説明已印發大會,提請審議。

“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搶抓航空港實驗區和中原經濟區建設重大機遇,深入實施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以國際商都建設為統攬,以新型城鎮化為載體,以中高端現代產業體系為支撐,確立鄭州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一帶一路”核心節點城市、全球智能終端(手機)製造基地 “三個地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和人均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以上,力爭到20xx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xx年,部分區域和領域初步實現現代化,綜合競爭力跨入國內城市第一方陣,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實現新突破,產業發展水平邁向中高端,質量、效益和協調性明顯高於“xx”;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社會治理能力和城市軟實力明顯增強,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城市歸屬感穩步提升,實現國際商都規劃階段性目標。

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必須以國際商都建設為統攬,強化國際化、智慧化引領,着力構建“十大體系”,即國際化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大樞紐體系,“買全球、賣全球”的大物流體系,智慧化、國際化、高端化的大產業支撐體系,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大都市城鎮體系,與國際接軌、國內領先的大開放體系,全民創業鏈、科技創新鏈、人才支撐鏈“三鏈融合”的大創新體系,自然之美、田園風貌、綠色低碳的大生態體系,以人為本、共建共享的大民生保障體系,具有國內外影響力、親和力、感染力的大文化體系,高質高效、公平正義、責任有序的大服務體系。

各位代表:我們堅信,只要全市人民攜起手來,凝神聚力,砥礪前行,堅持“五大發展理念”不動搖,矢志不渝促發展,按照“十三五”總體謀劃,一件一件抓落實,咬定青山不放鬆,我們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二、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是“xx”的收官之年。一年來,按照市委決策部署,我們堅持抓改革創新、強投資開放、促結構轉型、求民生改善,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初步統計,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0.1%,分別高出全國、全省3.2個、1.8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3.1%,分別高出全國、全省4.7個、3.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6%,分別高出全國、全省9.6個、3.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2%,增速居全國35個大中城市第4位;進出口總額增長22.9%,增速居全國35個大中城市首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9%。

(一)抓住關鍵求突破,航空港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產業集聚、大樞紐建設為抓手,堅定不移打好實驗區建設攻堅戰。全面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複製上海自貿區海關制度創新11項、檢驗檢疫制度創新8項;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三證合一”、電子營業執照登記管理等創新改革。加快推進主導產業集聚發展。智能手機產量突破2億部,約佔全球供貨量的七分之一;富士康液晶面板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友嘉精密機械產業園等項目加快推進。強力推進大樞紐建設。鄭徐高鐵主體完工,鄭萬、鄭合高鐵開工建設;鄭焦、鄭機城際鐵路通車運營。鄭州機場已開通客貨航線171條,客運量1729.7萬人次,貨運吞吐量40.3萬噸。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一期建成運營,“四港一體”合作發展機制初步確立。大力推進航空大都市建設。空港、古城、雙鶴湖、會展物流“四大片區”聯動發展。成功舉辦20xx鄭州航展,通用航空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二)深化改革激活力,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成效。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持續深化“五單一網”制度改革。公佈實施“五個清單”,明確市本級權責7478項、調整行政審批147項、壓減行政事業性收費275項,政府性基金壓減至11項、確認企業投資項目管理負面清單106項,全市四級政務服務網啟動運行,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正在形成。持續增強市場主體活力。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市場主體、註冊資金分別增長21.9%、15.8%。以“共保體”模式支持科技型、創新型、創業型小微企業發展,貸款餘額2455億元、增長32%;新增掛牌企業50家,掛牌上市公司累計118家,居中部六省會城市前列。持續提升政府性資源市場化配置能力。不斷深化經營性土地網上招拍掛和土地統收統儲統供新模式,加快存量閒置用地清理處置,盤活土地13萬畝;以融資工具和模式創新為重點,多層次、多領域、多渠道開發利用資本市場,累計融資804億元。

(三)統籌城鄉強支撐,新型城鎮化建設提質增效。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新型城鎮化邁入全面推進的新階段。強力推進“暢通鄭州”工程。南四環至機場城郊鐵路工程順利推進。未來路下穿金水路等工程竣工通車,南三環東延二期、國道107輔道快速化等工程加快建設。完成支線路網138條,市區新增公共停車泊位8.3萬個。加快大棚户區改造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全年累計啟動村莊拆遷改造359個,開工建設安置房4414萬平方米,回遷羣眾42.6萬人,基本實現圍合區域內及縣城、產業集聚區、組團新區規劃區範圍內村莊拆遷改造大頭落地;市場外遷58個,三年177個市場外遷的目標基本完成;啟動建設新型農村社區156個,建設安置房1177萬平方米,回遷羣眾19.9萬人。持續提升中心城區功能。一大批水電氣暖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或建成投用,以“三級三類”便民服務中心為依託的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構建,城市精細化管理紮實開展,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四)優化結構促轉型,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堅持擴大優質增量、調整優化存量並舉,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推進工業結構優化。汽車及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四大戰略性產業佔全市工業比重提升了2.6個百分點,傳統高耗能產業比重降低了2個百分點。七大主導產業投資佔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78%,千億級主導產業達到5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以E貿易、華南城等為帶動的新型商貿產業集羣,以航空物流、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等為帶動的現代物流產業集羣,以鄭州國際文化創意園區等為帶動的文化創意旅遊產業集羣;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入駐金融機構達到265家,金融業增加值佔現代服務業的比重超過20%。加快發展都市生態農業。糧食產量達到168萬噸,連續20xx年喜獲豐收,建成農業產業化集羣28個,農產品加工業年銷售收入20xx億元。持續加快產業集聚區發展。產業集聚區對工業增長、投資拉動的貢獻率分別達到66.7%、47.4%;經開區成為全省唯一的六星級產業集聚區,航空港區成為全省五星級產業集聚區。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新開工重點項目234個、竣工70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075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113%,投資率、審批率均居全省前列。

(五)開放創新雙驅動,厚植髮展新優勢。大力實施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以開放創新促轉型、促發展。着力打造開放載體平台。出口加工區B區通過國家預驗收,中國(河南)自貿區、經開綜保區申建工作順利推進;鄭歐班列全年開行156班,實現了每週“去三返二”的常態化運營;國際郵件轉運口岸及肉類、活牛、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等進口指定口岸獲准運營。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國家批准;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建設和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加快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業務迅猛增長,走貨量全年突破5000萬單。持續開展大招商。圍繞“四力”型項目引進,強化“五職招商”責任制,實際利用外資38.3億美元。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20個創新創業綜合體建成110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060家,培育科技創新團隊36個,引進科技領軍人才82名。

(六)多措並舉抓治理,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加強。堅持發展、保護兩手抓,強力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大力實施藍天工程。拆改市區燃煤鍋爐110蒸噸,市區燃煤鍋爐拆改任務基本完成;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9.7萬輛;中心城區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0%,建築工地揚塵治理基本達到“六個100%”整治標準。大力實施生態綠化工程。新增綠地1201萬平方米,新建公園遊園28個,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5.3%;建成森林公園9個、林業生態廊道467公里,植樹造林7.4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3.4%。大力實施碧水工程。環城生態水系循環工程、石佛沉砂池向西區供水工程順利開工,賈魯河生態水系綜合整治工程有序推進。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新增省級人居環境整治達標村(社區)100個、省級示範村(社區)50個、國家級生態鄉鎮3個。

(七)保障民生增福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圓滿完成民生實事。創業就業成效顯著。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6億元,新增城鎮就業1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萬人。教育資源配置不斷優化。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國小校37所、新建幼兒園47所,妥善安置5.6萬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公共衞生服務水平持續提升。一大批優質醫療資源項目投入使用,新增牀位9300張;持續完善“片醫”基層衞生服務體系,成為全國推進醫療衞生改革示範城市。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深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四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建立,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四個中心”等一大批重大項目開工,乙未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成功舉辦。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醫保、低保、居民基本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優撫對象撫卹標準穩步提高;新開工公租房1萬套,建成保障性住房4.85萬套。慈善事業加快發展,蟬聯全國“七星級慈善城市”。精準扶貧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1.3萬户5萬多人、整村推進30個,脱貧羣眾5.46萬人。

(八)轉變作風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紮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省委、市委有關規定,全市會議費同比下降18%,“三公”經費同比降低7.2%。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21件、省政協委員提案44件,市人大代表議案6件、建議591件,市政協委員提案821件,議案、建議和提案全部辦結,滿意率99.3%以上。向市人大會報備政府規章4件、其他規範性文件67件。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堅持依法行政,加大效能監察和反腐敗工作力度,一批違法違紀人員受到懲處。深化規範提升網格化管理,積極推進平安鄭州建設,持續加強非法集資防範處置,狠抓安全生產、食品藥品、消防安全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國防教育、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和“雙擁”共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外事僑務、對台工作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進展。統計、審計、檔案管理、修志編鑑、社科研究工作水平實現新提升。人防、氣象、防震減災體系不斷完善。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還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產業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力度不夠,新興產業拉動能力有待提升;創新基礎和科技創新能力相對薄弱,高層次人才依然缺乏;城市綜合承載力亟待提升,城市交通、公共服務、精細化管理等方面與羣眾期盼還有不小差距;生態環境約束加劇,大氣、水體、土壤、農村環境等污染問題依然突出;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幹部不作為、不會為、不敢為的問題依然存在。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直面矛盾和問題,採取有力措施,不斷加以改進和解決,努力讓人民羣眾滿意。

今年是實施國際商都規劃和“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世界經濟仍在深度調整,總體上延續疲弱復甦態勢;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結構性矛盾突出,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我市與全國一樣,形勢比較嚴峻,環境複雜,任務艱鉅。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市多重機遇疊加彙集。以航空運輸為主導的“第五衝擊波”、互聯網、自由貿易時代到來和我國國際地位顯著提升,為鄭州加速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提供了重要機遇;鄭州成為“一帶一路”核心節點城市,國際商都規劃上升為全省戰略;特別是鄭州樞紐優勢、開放優勢、體制優勢逐步顯現,大發展的態勢和能量正在形成。我們既要正視問題、防範風險、迎難而上,又要搶抓機遇、保持定力、堅定信心,確保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中央、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堅持“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以國際商都建設為統攬,緊緊圍繞“三大一中”戰略定位,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持續提升“三大主體”工作,突出“大開放、大創新、大建設、大管理”,努力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7%;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節能減排降碳、環保等約束性指標完成省下達任務。

今年在統籌做好各項工作的同時,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堅持開放帶動主戰略,着力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新格局。以國際化為引領,不斷拓展開放的廣度深度,持續增強內外聯動發展能力。加快航空港實驗區建設。以建設航空、鐵路、公路“三網融合”現代立體綜合交通樞紐為基礎,重點提升“四港一體、多式聯運”物流功能,統籌推進區域聯動發展,協同推進產業集聚和城市功能完善,打造全省體制機制創新示範區,增強國際影響力和帶動力。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和自貿區政策複製,不斷完善以自貿區為標杆的“大通關”體系。加快打造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力爭國際貨運航線達到36條。加快鄭州—盧森堡航空物流雙樞紐建設。在改造提升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以上街機場為核心的通用航空運營網絡。持續深化與富士康戰略合作,加快推進正威智能手機產業園、中國移動河南數據中心等項目建設,力爭年產手機2.5億部。確保生產總值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加快開放載體平台建設。爭取中國(河南)自貿區近期獲批,確保新鄭綜保區拓展和經開綜保區申建順利完成。加快鄭州—波蘭鐵路物流雙樞紐建設,積極開拓鄭歐班列增值服務,確保全年開行200班以上。大力發展複合型多式聯運,謀劃實施國際陸港二期,力爭完成貨運吞吐量12萬標箱。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力爭全年走貨量突破1億單。加強口岸體系建設,實現汽車、郵政、肉類、活牛、水果、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等口岸規模化運營,糧食、藥品口岸建成運營;推動郵政集團加快對接萬國郵聯,構建輻射中西部的快件物流中心。突出抓好精準招商。堅持集羣式招商、產業鏈式承接,圍繞“四力”型項目和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招商,力爭引進“四力”型項目50個、實際到位資金1900億元。

(二)堅持創新引領,加快發展動力轉換。把創新放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進“全民創業熱土、國家創新中心”建設,着力構建大都市戰略支撐產業體系。

在創新方面。加快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重點在科技合作、科技成果轉化、高端人才引進等方面先行先試。加快“雙創”支撐平台建設。積極推進中科院過程研究所鄭州分所等項目建設,新增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型孵化器10家以上;確保政府主導的20個創新創業綜合體建成投用120萬平方米、新入駐企業1500家以上,力爭年底前15個創新創業綜合體實現科技公共服務平台全覆蓋。加快實施“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劃”。力爭年內引進培育高端人才和緊缺型高層次人才200名、領軍型科技創新創業團隊20個。全面貫徹落實網絡強國戰略。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寬帶中國示範城市及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城市建設;深入貫徹國家大數據戰略,促進互聯網與交通、醫療、行政服務等領域深度融合;以互聯網促進三次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在結構調整方面。以加快新舊動力轉換為核心,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研發,推動鄭州製造向鄭州創造、鄭州速度向鄭州質量、鄭州產品向鄭州品牌轉變。突出高端引領,做大做強戰略性產業。以智能終端產業為引領,加快液晶面板、智能穿戴等相關產業發展,着力打造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產業基地、國內領先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智能終端產業銷售收入突破300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力爭達到3600億元。以汽車及高端裝備製造為引領,加快推進東風日產第二工廠、中國中車軌道交通基地等項目建設,力爭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達到6萬台、整車產能達到100萬輛、汽車及裝備製造業銷售收入突破3000億元。以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產業為引領,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新材料產業銷售收入突破20xx億元。加快提升改造傳統優勢產業,推動現代食品、鋁精深加工、品牌服裝及現代家居製造三個千億級產業基地建設。突出需求導向,促進服務業提質增效。大力發展消費金融、金融租賃等新興業態,強力推進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和龍湖金融中心建設;加快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建設,紮實做好國家內貿流通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積極申報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提升電子商務產業規模和聚集程度,力爭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4500億元、增長25%。以民生需求為導向,促進教育培訓、健康養老、文化體育、家政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以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為帶動,整合旅遊資源,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支持登封市建設以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示範工程為主導的世界歷史文化旅遊名城。突出轉型融合,發展都市生態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搶佔農業制高點,建成高標準農田4萬畝、可追溯標準化“菜籃子”生產基地3萬畝、都市生態農業示範園6萬畝。突出集約集聚,推進產業集聚區晉星晉級。持續推進產業集聚區上規模上水平上層次,加快服務業“兩區”提速擴容,形成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產業集羣6個。

(三)堅持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持續增強發展活力。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為核心,各項改革任務、制度建設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聚焦、向構建發展新體制聚焦,確保改革取得預期成效。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通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過剩產能優勝劣汰、重組兼併、嫁接提升,實現以增量帶存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去除商品房庫存,以縣(市)區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研究制定各區域商品房去庫存、促消費具體措施;探索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從今年起原則上不再新建公租房,新增公租房需求主要通過發放貨幣補貼、由政府購買或租賃存量商品房解決;完善大棚户區改造安置政策,提高貨幣化安置率。全面落實國家、省降低企業税費負擔、社會保險費、電力價格等政策,研究制定降成本優供給推進發展政策措施,幫助企業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減輕企業負擔,推動實體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以投融資體制改革、金融支持小微企業改革、財税體制改革為支撐,以商事制度改革、營改增擴圍、消費税改革和資源税費改革為突破,持續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活力。力爭小微企業融資餘額達到2800億元,新增資本市場融資600億元。深化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大力發展城區經濟和縣域經濟;持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國有資本效率;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改進政府調控方式,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作用。設立50億元規模的PPP項目基金,爭取撬動社會資本100億元以上;積極向上爭取債務置換額度380億元以上,爭取年內債券融資規模達到200億元以上;積極推動企業掛牌上市,力爭年內新增掛牌上市企業30家以上;開展投貸聯動試點,對創新創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融資支持。

(四)堅持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獨具特色的現代田園城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努力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持續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積極配合米字形快速鐵路網建設,鄭徐高鐵年內開通運營,加快鄭萬、鄭合高鐵建設,儘快開工鄭太、鄭濟高鐵;開工建設高鐵南站、機場至洛陽城際鐵路。加快“暢通鄭州”工程建設,農業快速路(除鐵路代建部分)、京廣快速路二期等工程建成通車,107輔道快速化工程(北三環至南三環部分)開工並實現高架主體貫通,加快西三環北延、北三環東延等工程建設,開工建設支線道路50條以上,建成通車30條以上;完成農村公路三年行動計劃鄉村通暢工程建設,持續完善縣鄉交通圈。加快公交都市建設,地鐵2號線一期“十一”前試運營,1號線二期、南四環至機場城郊鐵路年底前試運行,加快地鐵5號線、3號線一期建設,紮實做好4號線、2號線二期、7號線、8號線、9號線前期工作,爭取儘快開工;加快公交專用道、公交場站建設,新增新能源公交車500台以上。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力爭6月底前圍合區域內改造村莊完成拆遷,確保“四優先”村莊拆遷大頭落地,力爭20xx年前拆遷村莊安置房全部開工建設。全面啟動大圍合區域內市場外遷工作,大力推進城區公益性農貿市場建設。積極做好歷史文化風貌特色村和自然生態風貌特色村的保護提升。持續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加快侯寨水廠、雙橋污水處理廠等一批水電氣暖、污水及垃圾處理等市政設施建設,加快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加快公共停車場、充換電站、充電樁、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萬個以上;注重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向城市薄弱地區和農村延伸。持續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圍繞打造“暢通、整潔、有序”市容環境、“天藍、地綠、水清”生態環境和“15分鐘便民生活圈”生活環境,加快“三級三類”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啟動城市執法體制改革,實施提升縣級城市管理水平三年行動計劃,突出“四亂”治理,狠抓20項重點任務落實,提高城市精細化規範化數字化水平。特別是要按照“大中小修並重、有序推進大修、集中開展中小修”的原則,積極推進市政道路及附屬設施整治。

(五)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齊抓共管,標本兼治,努力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強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緊緊抓住燃煤、揚塵、機動車尾氣排放、散源排放四大污染源治理,以重點區域精細化治理為帶動,力爭市區禁燃區面積達到建成區面積的80%,中心城區機械化清掃沖洗率達到85%以上,市區建築工地文明達標率達到100%;積極做好第五階段標準車用汽柴油供應、機動車尾氣治理、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淘汰、煙花爆竹禁放等工作;全面啟動大圍合區域工業企業外遷升級,三環內所有污染企業升級改造外遷或停產關閉;新力電力“熱電外遷”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完成鄭東新區熱電廠、高新區泰祥電廠、滎陽國電等5家燃煤電廠11台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切實抓好水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賈魯河生態水系綜合整治工程,完成石佛沉砂池向西區供水工程、環城生態水系循環一期工程主體建設任務,開工建設牛口峪引黃工程;持續開展城市河流清潔行動,對十七里河、十八里河進行清淤,實施索須河(中州大道—祥雲寺段)生態提升、潮河上游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設;紮實做好“河長制”、“水長制”工作,努力實現“水清河美”目標。持續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全面啟動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園博園及配套設施建設,園博園主展館力爭年底前建成。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和園林綠化,完成營造林10萬畝,市區新增綠地500萬平方米以上;加快環城高速林業生態景觀帶和森林公園體系建設,完成隴海西路、機場高速、京港澳高速等6條生態廊道建設任務;突出抓好南水北調生態文化公園、青少年公園、植物園二期等一批公園、遊園建設,新建遊園20個。大力推進“鄉村清潔工程”,加強農村公路兩側“雙違”整治,認真開展創建達標村和示範村活動,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着力加強生態環境管理。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嚴守各級政府環保責任紅線,落實排污單位主體責任,實施一票否決。引入第三方治理,開展環境綜合督查、重點領域執法檢查,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六)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持續增強人民羣眾的現實獲得感。繼續加大財政投入,認真辦理民生實事,切實讓人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全力打好脱貧攻堅戰。深入貫徹精準扶貧基本方略,突出旅遊引領、規劃先行、分類實施、政府主導、社會化市場化推進,以易地扶貧搬遷為抓手,強力推進扶貧攻堅,實現脱貧3.2萬人,滎陽市、新鄭市實現扶貧對象全部脱貧,確保扶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兩年大頭落地。積極推進創業就業。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做好退役軍人和下崗職工安置工作,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突出抓好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工作,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億元,新增城鎮就業再就業1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萬人。加快發展教育事業。以實現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為核心,進一步優化各階段、各層次教育資源配置,制定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措施,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國小校30所,新增學位3萬個。紮實推進健康鄭州建設。持續加快宜居健康城和“十一中心”等一批醫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新增牀位1400張以上;完善公共衞生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落實全面兩孩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繁榮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創新發展文化產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和精品文化重點工程,加快建設“書香鄭州”;強化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打造繁榮清朗網絡空間;加快推進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四個中心”、大河村考古遺址公園等重點項目建設;認真籌辦好丙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20xx中國(鄭州)國際旅遊城市市長論壇和首屆中國考古大會;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持續提升競技體育水平。全面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紮實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深化“五險合一”,農村五保、城鄉低保應保盡保;持續完善養老、優撫、助殘、救孤、濟困等制度,新建社區養老中心20個,新增養老牀位20xx張以上。健全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支持慈善和紅十字事業健康發展。切實加強社會治理。深化規範提升網格化管理,健全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完善反恐工作和打擊犯罪機制,強化對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羣的服務管理。暢通信訪渠道,完善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調處機制,切實做好信訪穩定工作。加強社區建設,推行政府購買社區社會服務試點。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和監管部門責任,集中解決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非法集資、融資擔保等金融風險。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強化日常檢查和督查抽檢責任;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化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堅決遏制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及農產品安全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快平安鄭州、法治鄭州建設,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加強國防動員、國防後備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設,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支持駐鄭解放軍、武警部隊建設,深化“雙擁”共建工作。支持工、青、婦等人民團體更好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促進宗教和諧和睦。全面做好統計、審計、地方誌、外事僑務、對台事務、社科研究、檔案管理、防震減災等工作。

四、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全面貫徹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

(一)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重大決策法定程序。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推進政務公開。科學設計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準,大力推進服務型行政執法,促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提高政府立法公眾參與度。創新普法教育機制,大力推行“七五”普法。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會法律和工作監督,嚴格執行市人大及其會的決議決定,實行人大代表議案建議辦理“一把手”負責制,規範辦理程序和標準,提高辦理質量和效率;主動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切實做好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

(二)持續提升行政效能。規範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完善政務服務網功能,力爭6月底前,實現便民服務網點覆蓋率、政府信息資源共享率、已發佈政務服務事項網上申報率“三個100%”;年底前,實現行政權責事項網上運行率、電子監察系統監管率、公共服務事項進駐大廳率“三個100%”。圍繞實現“四個轉變”和砍掉“五個一批”的目標,統籌推進行政審批、投資審批、公共資源交易制度等改革,着力解決跨領域、跨部門、跨層級的重大問題。

(三)加強政府作風建設。認真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全面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紮實開展“雙學一做”學習教育,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加強公務員平時考核,實施公務員能力素質提升工程,深化爭創人民滿意公務員活動,提升公務人員素質能力。強化政府績效管理和行政問責,持續開展懶政怠政為官不為專項治理,大力整治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

(四)切實加強廉政建設。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紀嚴於法、紀在法前,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繼續加大糾風懲腐力度,始終保持反腐高壓態勢。強化審計、監察等部門監督,嚴肅查處工程建設、土地出讓、房地產開發、國有資產管理、礦產資源開發、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的腐敗問題。加強對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政府權力的監管,嚴肅處理涉及羣眾事務時吃拿卡要、與民爭利甚至欺壓羣眾的行為,以反腐倡廉的實效保障發展、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目標任務已經確立,路徑重點已經清晰。時代在召喚,羣眾在期盼。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振奮精神,埋頭苦幹,乘勢而上,為實現“兩個率先”目標、加快國際商都建設而努力奮鬥!

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是新一屆市人民政府履職的第一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三大一中”戰略定位,抓改革、強投資、調結構、求提升,較好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鄭州都市區建設邁出新的步伐。

(一)千方百計穩增長,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步發展。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嚴峻形勢下,我們扭住發展不放鬆,着力以強投資為穩增長奠定基礎、以穩增長為調結構創造條件、以調結構為穩增長提供支撐,經濟運行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趨優、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初步統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800億元,增長9.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100億元,增長1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33.9億元,增長15.2%;固定資產投資5280億元,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15億元,增長12.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20元,增長9.8%;農民人均純收入15600元,增長11.4%。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中位次持續前移,經濟發展的協調性不斷增強。

(二)強力推進求突破,航空港實驗區建設全面提速。堅持把實驗區建設放在全市工作首位,推動樞紐建設、產業培育、體制機制創新等重點領域發展,實驗區開發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大樞紐建設全面推進,機場二期主體工程提前封頂,外圍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加快建設;機場客運量達到158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7萬噸,增速均居全國大型機場首位。大產業培育初見成效,手機產量突破1.4億部,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正在形成;菜鳥骨幹網、友嘉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入駐建設;中部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建成運營;成功舉辦首屆鄭州航展,穆尼飛機“鄭州一號”下線交付,我市成為中西部地區首個生產通航認證飛機的城市。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深化,實施市級行政執法權向實驗區全面委託,複製實施上海自貿區創新制度9項,智能終端出口退税資金池投入運行,中國鄭州航空港引智試驗區獲批。實驗區影響力在擴大、吸引力在增強,已成為我省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

(三)突出重點抓改革,發展動力和市場活力持續增強。堅持問題導向、市場導向、需求導向,重點抓好第一批58項重點改革事項,一些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着眼於簡政放權、提高行政效率,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完成本輪政府機構改革;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兩集中兩到位”改革,形成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務、“一條龍”審批的行政審批新模式;在全省我們率先啟動“五單一網”制度改革;目前40個市級審批職能部門共受理審批事項131.5萬件,全部在規定的1、3、7個工作日內辦結,行政審批效率持續提升。着眼於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持續深化金融支持小微企業體制機制改革,在全國率先打造金融支持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在全國首設小微企業創業投資基金,29家科技型小微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居中部六省首位;以“共保體”模式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850億元、增長36%;還深化了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市場主體、註冊資金分別增長了83%、255%。着眼於提高政府性資源配置能力,持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實行國有經營性用地使用權網上交易招拍掛,實現了土地交易充分市場化和政府收益最大化,真正建立起了棚户區改造政府主導拆遷安置、市場化運作的新機制;開展閒置建設用地集中清理處置專項行動,累計盤活土地12.4萬畝,近年來供地率首次突破60%,扭轉了多年來供地率低的局面;持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健全完善“立融用管還”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市8家投融資公司融資240億元,是前3年融資總和的2.5倍;在全國率先發行首隻12億元“市政債”。探索建立了產業發展基金和股權投資資金,有效地撬動了社會資金扶持戰略支撐產業發展。還穩步推進了財税體制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保障性住房“三房合一”改革、市屬國有企業改革、文化體制改革、農村綜合改革等工作,改革紅利不斷得到釋放。

(四)以人為本促提升,新型城鎮化建設提質增速。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城鎮化率提高到68.2%。堅持規劃引領,進一步完善都市區規劃體系,完成“三規劃一設計”編制。加快暢通鄭州工程建設和公交都市建設,城市軌道交通、“井字+環線”快速路網、市域快速通道、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公路和縣域路網等工程強力推進,10條市域快速通道9條完工,16座新增環城互通式立交10座建成,17個環城高速互通式立交建成投用,三環快速化、黃河路下穿北編組站隧道等重點工程建成通車,累計打通城市斷頭路128條,市區新增公共停車泊位2.93萬個。積極配合推進“米”字形高鐵網建設,高鐵南站完成規劃選址,鄭開城際鐵路通車運營。啟動“六舊九新”片區改造項目106個、十字景觀大道和中央商務區建設項目158個,完成市場外遷46家,加快推進“引熱入鄭”工程,市區新增供熱能力1630萬平方米,市區新建成污水處理廠3家、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45萬噸,一批水電氣暖等公共服務設施加快建設或建成投用。啟動大棚户區拆遷改造項目326個,開工建設安置房21.4萬套,實施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風貌特色村保護提升工程。以智慧城市建設為載體,紮實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城區交通秩序綜合整治,順利通過國家衞生城市複審。

(五)多措並舉調結構,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堅持擴大優質增量與調整優化存量並舉,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轉型邁出堅實步伐。工業七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完成2160億元,增長13.3%,對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7%。四大戰略性產業比重提高到46.5%,高耗能行業比重下降到42.3%,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首次超過高耗能產業,標誌着我市工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兩化”融合深入推進,寬帶中國示範城市獲批,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運營,河南聯通中原數據基地與中國移動河南鄭州數據中心建設進展順利。高成長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增加值完成2890億元。現代商貿物流、文化創意旅遊業提質增速,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建設取得新進展,鄭商所國際期貨定價中心地位進一步提升。電子商務發展迅猛,交易額達到2800億元,增長30%以上。房地產業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產業集聚區對工業增長、投資拉動、就業創業的貢獻率分別達到78%、60%和55%。都市生態農業加快發展,糧食生產保持穩定,農業組織化、機械化、產業化、科技化水平穩步提升,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集羣達26個,農產品加工業收入達1200億元,農產品質量監測合格率居全國前列。

(六)雙輪驅動強支撐,城市綜合競爭力明顯提升。深入實施了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對外開放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對外開放取得突出成效。我們搶抓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強力推進航空港、國際陸港、鄭歐班列、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綜合性大口岸等政府性要素平台體系建設,我市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鄭歐班列常態化運營,班次密度、貨重貨值均居中歐班列首位。國際陸港累計實現集裝箱吞吐量12.5萬標準箱。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加快推進,位居全國同類試點城市前列。汽車整車進口口岸正式運行,成為全國首家陸港型汽車口岸。肉類口岸、食品藥品口岸、糧食口岸加快建設。深入開展集羣招商和產業鏈招商,簽約總額312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5.4億美元、增長6.5%。科技創新步伐明顯加快。圍繞主導產業佈局“創新鏈”、圍繞創新資源謀劃“產業鏈”、圍繞科技創新項目建立“服務保障鏈”、圍繞“兩金一扶”完善“資金鍊”、圍繞人才培育構建“技術鏈”,着力推進“兩器一園”創新創業綜合體建設,健全“產學研政資介”相結合的科技自主創新體系。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完成5600億元、增長22%,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9%。

(七)統籌發展惠民生,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堅持財政向民生領域傾斜,民生支出658.8億元,佔預算支出的71.7%。積極推進就業創業,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億元,新增城鎮就業15.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4萬人。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新建幼兒園60所、新增學位1.94萬個,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國小校34所、新增學位4.86萬個,5.56萬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實現“應入盡入”。加強社會保障,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待遇、城鄉低保對象等生活困難羣眾保障標準進一步提高,新建“兒童之家”100個,新建農村示範性養老服務中心90所,我市蟬聯全國“七星級慈善城市”。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片醫特色基層衞生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新增牀位3362張。全面落實“單獨二孩”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7‰以內。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功舉辦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國際少林武術節、世界旅遊城市市長論壇等重大活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編制實施《美麗鄭州規劃》,市區拆改燃煤鍋爐88台,三環內80%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外遷,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4.88萬輛;對渣土車行業進行了整合,加強了渣土車管理和市區建築工地揚塵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工業企業脱硫脱硝治理力度不斷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完成省定控制目標。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加快推進,重點河道攔蓄水、重點水系生態修復提升和引水入密等工程相繼開工,南水北調主幹渠按期通水。植樹造林8.5萬畝,建設生態廊道880公里,市區新增綠地1620萬平方米,成功申辦第11屆國家園博會,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投資1.4億元解決了28.3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對124座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7萬人、整村推進25個,實現脱貧4.47萬人。

(八)轉變作風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市委有關規定,圍繞反對“四風”,紮實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政風建設取得新的成效,全市會議費同比下降57.5%,“三公”經費同比下降14.6%。堅持依法行政,制定修訂政府規章9件、清理112件,提請市人大審議法規草案4部,辦理行政複議案件1218件。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監督和社會監督,辦理省人大建議19件、省政協提案41件、市人大議案建議619件、市政協提案590件,議案提案辦結率和見面率均為100%、滿意率99%。深化提升網格化管理,狠抓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監管,紮實推進平安鄭州建設,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國文明城市復創有望成功。國防教育、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和“雙擁”共建取得新成效。外事、僑務、對台、民族、宗教、統計、審計、檔案、史志、氣象、地震、人防、社科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20xx年也是鄭州都市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三年來,我們緊緊圍繞“三大主體”工作,搶抓中原經濟區和航空港實驗區建設機遇,凝心聚力,克難攻堅,幹成了一系列具有奠基性、戰略性、標誌性的大事要事,鄭州發展的思路更加明晰,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步伐明顯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明顯加大,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明顯提高,政府適應市場化要求的運作機制和水平不斷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呈現了好的趨勢、好的態勢、好的氣勢。與20xx年相比,地區生產總值淨增了1820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淨增了33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淨增了2380億元,經濟份額佔全省的比重不斷提高,在連續三年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為全省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鄭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更加堅實,支撐更加有力,前景更加廣闊!

各位代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業的廣大幹部羣眾,向駐鄭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幹警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向關心支持鄭州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成績面前,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傳統行業生產經營普遍困難;結構不合理問題尚未實現根本性轉變,資源型工業比重仍然較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比重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都市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度不夠;城市承載能力依然不足,資源環境約束加劇,交通擁堵、大氣污染等問題依然突出;食品藥品監管、安全生產還存在薄弱環節,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與羣眾期盼還有不小差距等。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採取措施,不斷加以改進和解決。

二、20xx年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當前,我市經濟和全國、全省一樣,已進入“增速換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經濟發展新常態,但是,總體上仍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原經濟區建設特別是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鄭州成為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這些都為鄭州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我市的區位優勢,特別是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步伐的加快,多式聯運體系的構建、物流集疏能力的提升,都將進一步增強鄭州承接產業轉移的比較優勢。特別是近年來我市以航空港、國際陸港、鄭歐班列、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為載體,着力打造開放平台,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在內陸地區形成了對外開放的新的比較優勢。我市的綜合優勢不斷在增強,機遇仍然大於挑戰。我們必須堅定信心,乘勢而上,加快經濟轉型,推動科學發展。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xx”規劃的收官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中央、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打造大樞紐、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建設以國際商都為特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三大一中”戰略定位,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抓改革創新、強投資開放、促結構轉型、求民生改善”為總要求,搶抓機遇,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升“三大主體”工作,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和以航空港實驗區為統攬的鄭州都市區建設,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改善環境的基礎上,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進出口總額增長5%;實際利用外資與去年大體持平;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節能減排降碳完成省下達目標。

實現上述要求和目標,我們將緊緊圍繞總要求,在保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的同時,突出抓好五大重點任務。一是突出抓好深化改革。以航空港實驗區體制機制創新、“五單一網”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帶動改革全面深化,不斷增強區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二是突出抓好開放創新雙驅動。以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和期貨交易為引領,以綜合交通信息樞紐和各類口岸等政府性要素平台為支撐,以空港、陸港、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等為載體,着力打造內陸對外開放高地;以深化提升人才引進培育機制為引領,以健全完善“兩金一扶”政策環境為支撐,以加快“兩器一園”創新創業綜合體建設為載體,着力構建科技自主創新體系。三是突出抓好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圍繞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5千億級汽車及裝備製造基地和6個千億級產業基地”,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和高成長服務業,加快構建大都市戰略支撐產業體系。四是突出抓好新型城鎮化建設。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大棚户區改造、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升、暢通鄭州工程為重點,以城市精細化管理先行區建設為帶動,構建“都市核心區、外圍組團、新市鎮、新型農村社區”的四級現代城鎮體系,着力打造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和諧的現代田園城市。五是突出抓好民生改善。圍繞“大氣污染、交通擁堵、扶貧開發、社會保障、平安穩定”等與羣眾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羣眾。

各位代表!我們要不斷認識新常態、努力適應新常態、積極作為新常態,就要緊緊扭住發展不放鬆,狠抓改革深化,狠抓開放創新,狠抓轉型發展,狠抓民生改善,努力在新常態下邁上新台階!

今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堅持“三大一中”戰略定位,着力開創鄭州都市區建設新局面。牢牢把握“一帶一路”重大機遇,全面落實《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戰略綱要》,圍繞“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國際綜合交通信息樞紐,形成‘買全球、賣全球’的國際物流網絡,構建以開放經濟和智慧經濟為統領、先進製造業和高成長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塑造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和諧的現代田園城市”的目標,謀劃推進中國鄭州自貿區,全力推動國際商都規劃建設,同步推進編制“十三五”規劃,力爭鄭州自貿區獲批,使我市成為中西部地區率先獲批內陸型自貿區的城市。我們將以國際商都規劃為指導,加快推進實施都市區新三年行動計劃,力爭用三年時間初步形成國際化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初步形成大都市戰略支撐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重要的內陸開放高地,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基礎,初步形成社會治理現代化體系,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建設國際商都奠定基礎。

(二)堅持先行先試,着力實現航空港實驗區建設大突破。全面實施航空港實驗區建設體制機制創新示範區總體方案,加快構建既符合國際慣例又適應實驗區發展需要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新機制。全力打造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機場二期建成投用,配合推進“米”字形高鐵網建設,加快推進高鐵南站項目建設,鄭州東站至機場城際鐵路、機場高速改擴建等快速通道建成通車,大力拓展“空海鐵公”多式聯運業務,持續提升鄭州現代綜合交通樞紐的集疏能力。積極構建航空港產業體系,加快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建設,全面推進與富士康的戰略合作專案,正威、酷派、天語、中興等項目開工或建成投產,手機檢測研究院等支撐平台初成體系,力爭智能手機產量突破2億部。以IBM鄭州數據中心等10大招商項目、友嘉產業園等10大產業項目、河南電子口岸服務中心等10大要素平台項目為重點,加大產業培育引進力度,力爭簽約總額突破1500億元。辦好20xx年鄭州航展,支持穆尼飛機組裝生產、通航機場佈局建設等通航產業發展,爭取列入國家首批低空空域開放試點區域。

(三)堅持深化改革,着力增強發展動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力推進政府“五單一網”制度改革,3月底“五個清單”向社會公佈,年底前“四級聯動”的政務服務網全面運行;持續深化“兩集中兩到位”改革,進一步提升行政審批效率;完成政府機構改革任務和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着力增強政府投融資公司融資能力,在推廣PPP模式、拓展融資渠道、做活多元業務上求突破;完善產業發展基金和股權投資資金管理公司與商業銀行、風險投資機構互惠共贏新模式,爭取產業發展引導基金規模市本級突破100億元。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新農業投融資機制,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按照要求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積極謀劃做好永久性基本農田調整劃定工作。持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金融支持小微企業改革、財税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醫療衞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社會保險“五險合一”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

(四)堅持以人為本,着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堅持“一基本、兩牽動、三保障”,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圍繞產業合理佈局、人口合理分佈,有序推進户籍制度改革,統籌推進附着在户籍上的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等領域的配套改革,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積極開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探索。加快大棚户區改造。着力推進大棚户區改造項目和“四個優先”區域內村莊拆遷改造,力爭年底市轄區內村莊拆遷基本完成;加快安置房建設,力爭年內50%的動遷羣眾實現回遷。加快暢通鄭州工程建設。開工建設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加快建設5號線、1號線二期,建成2號線一期、南四環至鄭州南站城郊鐵路的主線及全部車站主體。加快推進“井字+環線”快速路工程,開工建設農業路快速通道、南三環北三環東延高架等工程,未來路、經三路下穿金水路隧道和隴海快速路等工程竣工通車;238條支線路網工程年底前完工;加快推進中原西路等有軌電車示範線建設;繼續推進公交客運場站、快速公交遷建等項目建設。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強力推進堅強智能電網建設;進一步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完成柿園、白廟水廠水源置換,讓全市人民儘快飲用南水北調優質水;加快建設雙橋污水處理廠,建成運行鄭州新區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鄭州東部垃圾焚燒發電廠,加快推進大型壓縮式垃圾轉運站和航空港區垃圾處理場建設,西部和中部餐廚垃圾處理廠年內建成投運;新建改建自來水管道120公里、供熱管網80公里,新增供熱能力1900萬平方米。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以籌辦國家園博會為契機,以智慧城市建設為載體,把鐵路編組站以東、金水河以北、中州大道以西、北三環以南約40平方公里的區域作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先行區,構建以三級三類便民服務中心為依託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公共服務體系,全面提升以道路為載體的水電氣暖的保障水平,加快打造15分鐘生活圈,切實讓羣眾享受到城市建設成果。

(五)堅持結構調整,着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做大做強戰略支撐產業,以富士康、海爾等企業為龍頭,加快打造全國領先的電子信息產業製造基地,力爭產值達到3500億元;依託宇通客車、東風日產、鄭煤機、中鐵盾構等企業,着力打造世界級客車生產基地、全國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力爭汽車及裝備製造業產值達到2600億元。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鞏固提升超硬材料、新型耐材等產業優勢,加快培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3D打印、智能機器人等新興業態,力爭產值突破20xx億元。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着力推進現代食品製造、鋁業精深加工、品牌服裝及家居製造集羣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力爭產值突破3000億元。加快產業集聚區發展,力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00億元。積極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大力實施“智能製造”工程,加快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加快推進服務業提質增效。以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為抓手,促進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航空物流,着眼培育現代物流集疏體系,形成航線網絡,全年航空貨運量達到50萬噸。按照“三多、三並舉、一突出”的要求,加快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積極支持唯品會、聚美優品、京東商城等電商平台發展,力爭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500億元。積極推動商貿業轉型升級,完成剩餘55家市場外遷任務,大力促進市場外遷承接地產業集聚,支持華南城、金源百榮商貿城等項目加快建設;加快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街區建設,力爭二七核心商圈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鄭東新區核心商圈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大力發展金融業,拓展金融服務領域,拉長金融產業鏈條,積極發展直接融資,提高鄭東新區金融核心功能集聚區存貸款規模佔全省的比重,提高直接融資在全社會融資中的比重,努力打造鄭東新區國際化區域金融中心。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旅遊業,深度挖掘黃河文化、黃帝文化、少林文化、商都文化內涵,加快發展全域旅遊,積極打造國家旅遊集散中心;加快建設中牟綠博文化產業園,着力打造國際化時尚文化創意旅遊中心;加快建設中原動漫文化創意中心,促進動漫產業優化升級。大力發展會展業,加快打造國家區域性會展中心。着眼於商業模式創新和消費結構升級,大力發展健康養生、養老服務、通用航空、信息消費等高成長性服務業。加快申報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爭創國家級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加強對商品房、安置房、保障房相關政策研究,優化土地和房地產市場供應結構,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加快發展都市生態農業。全面落實國家“三農”政策,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一產與二產、三產融合發展,新建高標準農田2.8萬畝、可追溯標準化“菜籃子”生產基地4萬畝、現代都市生態農業示範園6萬畝,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429家,完成生產環節農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在鄭省重點項目的數量和投資規模佔全省的比重達到50%以上、省市重點項目一季度立項審批和項目開工達到全年任務的80%以上、完成投資3600億元以上。

(六)堅持開放創新雙驅動,着力構建國際化現代化開放型經濟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打造開放平台。加快推進新鄭綜合保税區業務拓展、鄭州特種商品進口指定口岸和經開綜合保税區申建工作,加快出口加工區B區建設、確保7月封關運行;推進通關通檢機制創新,加快打造全國郵政第四轉運口岸,力爭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提質增量、鄭歐班列開行150班次以上;建成運營進口肉類指定口岸,加快汽車口岸二期和進口糧食、食品藥品等指定口岸建設;着力推進以電子口岸為載體的“大通關”體系建設,構建“一站式”通關服務平台。拓寬開放領域。繼續複製放大上海自貿區成功經驗,向社會資本推介一批服務業、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重大項目,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推動加工貿易擴大規模、提高質量,鼓勵優勢企業開展國際合作。積極開展大招商。大力引進“三力型”項目,配合辦好河南投洽會、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等重大活動,力爭全年招商引資達到1800億元。構建科技創新載體平台。加快構建以國家專利審查協作河南中心、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中科院過程所鄭州分所等為重點的創新平台;全力推進20個創新創業綜合體建設;圍繞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着力打造3個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扶持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力爭新建市級研發中心100家、省級以上20家,認定行業技術領域院士工作站10家。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大力培育科技型企業,規劃建設科技服務業集聚區,謀劃建設鄭州自主創新示範區;以“兩器一園”為載體,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鼓勵企業商務模式創新,構建線上線下相統一的全渠道銷售模式和個性化、定製化生產模式。加快人才培育引進。全面啟動“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劃”,實現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和服務鏈的融合對接,推動人才集聚,為都市區建設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七)堅持改善生態環境,着力打造美麗鄭州。以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為載體,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建設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持續推進“藍天工程”。嚴格落實《鄭州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加快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建設,力爭市區禁燃區面積達到建成區面積的60%以上,按照計劃強力推進城區燃煤鍋爐拆改,淘汰社會黃標車和老舊車輛5萬輛以上,城市環衞機械化清掃率達到70%以上,全市渣土清運車輛密閉改裝率達到100%,城鎮氣化率達到92%,加快三環內工業企業外遷,做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強化重點行業脱硫脱硝治理,大力推進節能減排降碳工程,全面完成主要大氣污染物減排任務。全面實施“碧水工程”。加快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開工建設牛口峪引黃工程、石佛沉砂池向西區供水工程和環城生態水系循環等重點工程;以南水北調沿線水污染防治為重點,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管理,全年解決12萬人農村飲水安全;開展城市河流清潔行動,對金水河、十八里河等7條城區河道進行集中整治,努力實現“水清河美”目標。大力改善城鄉環境。鞏固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果,積極籌辦國家園博會,啟動建設園博園,抓好生態廊道、綜合公園、南水北調生態文化公園等建設,完成營造林13.7萬畝,市區新增綠地500萬平方米以上,建成區級綜合性公園10個、森林體驗園10個;加強愛國衞生工作,大力推進“鄉村清潔工程”,加強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和農村公路兩側“雙違”整治,強化畜禽養殖企業污染治理,切實改善城鄉環境。探索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生態環境補償、環境損害鑑定評估、責任追究機制和節能減排總量預算管理機制,探索實施節能量、排污權、碳排放交易。強化環境應急能力建設,加大環境保護執法力度,讓損害環境者依法付出代價!

(八)堅持為民惠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落實政府主體責任,繼續加大財政投入,認真做好省市民生“十大實事”。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建立健全就業服務網絡,加快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市場建設,加強就業創業培訓,發放小額擔保貸款8億元,新增城鎮就業1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萬人。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新建城鄉幼兒園40所,新增學位8000個以上;新建改擴建市區中國小30所,新增學位3萬個以上;開展職業教育資源整合重組,擴大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力爭中州大學升本和鄭州衞校升專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持續完善片醫特色的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加快推進“一城七中心”等重大衞生項目建設,深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鞏固完善公共衞生和基本醫療地圖式定位責任服務管理,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落實好“單獨二孩”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持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推進“五險合一”市級統籌信息系統建設,擴大社會保險參保覆蓋面,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醫療救助補助標準以及新農合、農民大病保險籌資標準,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加強養老服務設施、救助管理設施、社會福利設施建設,做好婦女兒童工作,支持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新開工建設保障房14.5萬套、基本建成6.2萬套。繁榮文化體育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抓好市民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力爭“四中心”、“兩公園”開工建設,強化文藝精品創作。實施鄭州國家大遺址片區保護利用戰略規劃,支持登封建設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示範工程,推進登封世界歷史文化旅遊名城建設。強力推進扶貧開發。緊緊圍繞“到20xx年解決15.3萬扶貧對象脱貧”目標,從今年起三年內投入20億元,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發展旅遊業等特色經濟,增強貧困羣眾就業增收能力,在全省率先實現脱貧奔小康目標。今年完成易地扶貧搬遷4萬人、整村推進20個,實現脱貧5.4萬人。

(九)堅持深化提升網格化管理,着力加強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着眼“雙安”、推進“雙治”、強化“雙基”,突出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加快從傳統社會管理向現代社會治理轉變。深化提升網格化管理,以社會化服務為方向,以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為抓手,以推動工作落實為目標,進一步增強網格化管理實效。提升城鄉社區管理和服務水平,增強基層自治服務功能,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建設,深化煤礦、非煤礦山、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危險化學品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治理。建立健全監管機構,完善監管網絡,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持續推進平安鄭州建設,加大普法宣傳教育力度,依法做好信訪穩定工作,積極防範羣體性事件和突發公共事件,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努力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十)堅持依法行政,着力建設法治政府。以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廉潔政府為目標,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制度約束為重點,持續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斷營造風清氣正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堅持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推進政務公開。認真執行人大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司法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監督。研究出台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則,做到重大決策於法有據、決策與立法緊密銜接。堅持簡政放權。大幅減少投資項目前置審批,取消全部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加快建立權責清單,理清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堅持厲行節約。繼續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國務院“約法三章”以及省委、市委有關規定,壓縮“三公”經費,節約政府開支,降低行政成本。

加強國防動員、國防後備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設,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支持駐鄭解放軍、武警部隊建設,深化“雙擁”共建工作。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促進宗教和諧和睦。全面做好統計、審計、地方誌、外事僑務、對台事務、社科研究、檔案管理、防震減災等工作。

各位代表!新常態孕育新希望,新希望開啟新徵程。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搶抓機遇,齊心協力,務實重幹,克難攻堅,加快推進以航空港實驗區為統攬的鄭州都市區建設,為打造“四個河南”、推進“兩項建設”、實現“中原更出彩”作出省會城市應有的貢獻!

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是鄭州發展進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和激烈競爭的發展環境,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緊緊依靠全市人民,一心一意謀發展,凝心聚力促轉型,搶抓機遇求突破,完善機制抓落實,全面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着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五年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衝擊和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的嚴峻挑戰,我們扭住發展不放鬆,圓滿完成“xx”目標,順利實施“xx”規劃。特別是近兩年來,面對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們搶抓中原經濟區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歷史機遇,突出“三大主體”工作,堅持開放創新雙驅動,着力“保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加快推進鄭州都市區建設,經濟社會呈現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20xx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202億元,年均增長12.1%,是20xx年的1.8倍;地方財政總收入1116億元,年均增長19.1%,是20xx年的2.4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23.6億元,年均增長22.7%,是20xx年的2.8倍;固定資產投資4400億元,年均增長23.8%,是20xx年的2.9倍;進出口總額422億美元,年均增長76.1%,是20xx年的12.3倍,佔全省總量7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86億元,年均增長15.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1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009元,年均分別增長11.1%和13.2%,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1︰1縮小到1.9︰1。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五年下降20.3%。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

(二)積極轉變發展方式,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現代工業體系加快構建。五年累計完成工業項目投入5788.5億元。20xx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857.7億元,年均增長15.9%,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46%;着力打造“6 2”千億級產業基地,工業七大主導產業銷售收入達到8000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的比重達到67.6%,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80.4%,其中汽車及裝備製造業銷售收入達到210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超過20xx億元,新材料產業銷售收入突破1500億元。突出服務業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20xx年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64億元,年均增長26.9%;產業增加值完成2584億元,年均增長10.2%;全市新增金融機構69家,鄭東新區金融業集聚效應初現;會展業快速健康發展,服務業綜合改革、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建設和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建設紮實推進。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農業農村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全市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65萬噸,連續十年喜獲豐收。“菜籃子”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區建設“136”工程成效明顯,農業產業化、科技化水平穩步提升,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425家,加工型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突破500億元。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完善,檢測合格率位居全國前列。堅持“四集一轉”,產業集聚區承載能力明顯提升。20xx年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完成營業收入4600億元,佔集聚區全部營業收入的60%;航空港產業集聚區成為全省首個超千億產業集聚區,高新區、經開區產業集聚集羣水平明顯提升;2個商務中心區和11個特色商業區規劃建設全面啟動。加快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20xx年,市級以上研發中心1705家;高新技術企業346家,比20xx年增加225家;專利授權量1.2萬件,是20xx年的3倍;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成功落地,國家專利審協河南中心建成運行;國家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實驗區試點工作有序推進,國家質檢中心鄭州綜合檢測基地開工建設;通過第二批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驗收,獲評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下一代互聯網和全國數字城市建設示範城市,成為電子商務、信息消費、智慧城市試點和國家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城市。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淘汰落後產能。關閉煤礦51家,淘汰落後煤炭產能729萬噸,取締污染嚴重企業412家,實施重點節能減排項目186個,資源型產業比重降低到45.8%,比20xx年降低11個百分點。

(三)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全面實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先後編制並獲批鄭汴新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鄭州都市區總體規劃、航空港實驗區總體規劃等重要規劃,現代城鎮體系架構初步建立。加快都市區交通路網體系建設。域內暢通工程加快實施,“井字+環線”快速路網加快建設,京廣快速路一期、三環快速化主線工程建成投用,隴海快速路、環城高速出入市口等工程快速推進,地鐵1號線一期如期試運營,10條市域快速通道基本建成,打通城區斷頭路110條,綜合整治道路237條,改造積水點53個,新增停車位14萬個,新改建縣域道路3408公里;域外樞紐工程紮實推進,鄭西、石武高鐵全線通車,鄭徐高鐵、鄭開、鄭焦及鄭州至機場等城際鐵路加快建設,鄭州東站、火車站西廣場建成投用,西繞城、鄭雲、鄭民、鞏登高速建成通車,機場二期工程快速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明顯提升。着力提升中心城區和縣城組團現代化建設水平。鄭東新區順利實現“十年建新城”預定目標;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由303平方公里擴大到346平方公里;全面啟動生態廊道、縣城十字景觀大道建設,13個組團新區新增建成區27平方公里;三環以內完成87個整村拆遷和 76個市場外遷;城鎮化率達到67%。紮實推進“四類社區”建設。實施社區建設項目449個,開工安置房項目427個,回遷居民33.6萬人。持續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大批水、電、氣、暖和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工程建成投用,城市污水處理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5%、93%,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8%。努力改善城鄉環境。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和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完成植樹造林95萬畝,新增城市綠地4103萬平方米,成功舉辦第二屆全國綠博會,鄭州綠博園、植物園等一批大型公園建成開放,惠濟區成為我市首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實施都市區生態水系建設,龍湖調蓄工程建成蓄水,我市被確定為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南水北調中線鄭州段提前完工,配套工程紮實推進;實施“藍天”工程,開展PM2.5監測,加強重點污染源整治,拆改市區燃煤鍋爐656台,淘汰黃標車5200輛,完成2家熱源廠煤改氣工程;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城區環境整治成效明顯。

(四)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大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行城鄉規劃土地建設管理“六統一”改革,提高政府調控能力和資源配置效率;推進各類組團新區、產業集聚區管理機構與行政區域管理套合制度改革,構建了“小政府、大服務”的管理體制;全面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審批事項由363項削減至141項,削減64.2%,審批環節壓縮61.2%,總承諾辦結時限減少79.5%;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整合組建政府八大投融資公司,初步建立了立項、融資、使用、管理、償債 “五位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鄭州銀行、百瑞信託完成股份制改造,新建村鎮銀行6家;推進企業戰略重組和改制上市,全市上市公司達37家,1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成功登陸“新三板”;優化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環境,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61.1%;深化税制改革,穩步推進“營改增”試點工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改革取得新進展;順利完成“五險合一”市級統籌工作,社會保險管理服務水平全面提升。持續加強開放平台及招商機制建設。推動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全面啟動鄭州通航實驗區建設,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戰略高地,航空港實驗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新鄭綜合保税區封關運行,鄭歐班列順利開通,肉類、藥品進口口岸獲批籌建,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實施,電子口岸和國際陸港建設加快推進,明顯提升了我市對外開放水平;建立招商引資工作新機制,承接產業轉移取得顯著成效,20xx年實際到位域外資金1497億元、是20xx年的3.4倍,實際利用外資33.2億美元、是20xx年的2.4倍,來鄭投資或設立機構的世界500強企業達83家、比20xx年增加64家。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切實讓人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全市財政用於民生領域的支出五年累計達1856.9億元,年均增長26.8%,省、市確定的民生“十大實事”全部完成。努力擴大就業,新增城鎮就業人員69.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發放小額擔保貸款61.1億元,拉動就業21.2萬人;培訓農村勞動力36.6萬人,轉移就業59.1萬人。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社會保障實現制度全覆蓋,標準和待遇逐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從每月1097元提高到1992元,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基金支付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均籌資標準從90元提高到340元,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155元和130元,達到每人每月430元和240元;新建、改擴建敬老院38所,新建社會養老機構27家,新增牀位6100張;積極推行保障性住房“三房合一”,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房21萬套,60餘萬人納入住房保障範圍;改造老舊小區1968個,受益羣眾28萬户。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05所、市區中國小校143所,新增中國小學位15.8萬個、幼兒園學位8.6萬個;鄭州師範學院成功升本,中州大學、旅遊職業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提升發展。文化惠民工程穩步實施,成功創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羣眾性文化活動不斷豐富,“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成功申遺,拜祖大典、少林武術節、嵩山論壇等品牌效應不斷擴大,舞劇《水月洛神》囊括四項國家級大獎,豫劇《斗笠縣令》獲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我市運動員在倫敦奧運會上勇奪2枚金牌。醫療衞生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在全國率先實施“片醫負責制”社區衞生服務模式,新農合經辦機制改革“鄭州模式”在全國推廣,一批醫療衞生基礎設施建成投用,擴增醫療牀位2.8萬張。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改造中低產田80萬畝,解決3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5萬户。羣眾出行環境不斷優化,繞城高速免費通行,二級公路收費站全部撤銷,普通幹線公路迴歸公益;新增更新公交車3128台,新建公交場站、公交港灣235個,入選全國 “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工程首批創建城市。慈善事業快速發展;社會救助幫扶體系進一步完善,市救助站被授予國家一級救助管理機構;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成為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示範市、全國流動人口均等化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城市。

(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社會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辦理議案建議提案5492件,制定政府規章33件,辦理行政複議案件3985件,向市人大提交地方性法規草案13件。健全重大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諮詢論證評估等制度,完善政務和信息公開。審計監督、行政監察和行政層級監督不斷強化。大力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在“三公”經費保持零增長的基礎上,20xx年比20xx年壓減11.6%。建立健全以網格為載體堅持依靠羣眾推進工作落實長效機制,構建了“三級網格、四級平台、五級聯動”的工作架構,形成了以黨組織為核心,政府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與羣眾自治有效銜接、互為支撐的基層治理結構,基層網格排查問題化解率保持在97%以上。創新社會治理機制,社區建設管理服務工作明顯加強,城鄉社區和基層自治組織服務功能進一步健全。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紮實開展平安鄭州建設,深入推進“四嚴一創”等專項行動,獲評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市。強化安全生產、消防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取得新成效,“中華神盾”鄭州艦入列東海艦隊,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實現“六連冠”。圓滿完成四川江油災後援建、新疆哈密對口支援和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搬遷安置任務。外事、僑務、對台工作不斷加強,民族團結、宗教和諧局面持續鞏固,統計工作服務科學決策、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檔案管理和史志編纂質量逐年提高,防震減災、氣象服務和人防應急準備能力進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成績令人鼓舞,經驗彌足珍貴。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科學發展。緊緊結合鄭州實際,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好以“一個載體、三個體系”為支撐的“三化協調、四化同步”科學發展路子。始終堅持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緊緊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着力促進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不斷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始終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按照“統籌發展、協調發展、均衡發展”理念, 制定完善提升鄭州都市區建設規劃,努力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合理的人口布局、合理的產業佈局和合理的就業結構,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始終堅持關注民生。不斷強化拓寬服務民生的理念和路子,着力在保障和改善上做文章,着力在服務質量和服務方式上求提升,以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以凝聚民心匯聚民力,以匯聚民力共促發展。始終堅持改革創新。突出問題導向、市場導向、需求導向,強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持續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始終堅持黨委領導。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統籌各方力量,建立健全責任、有序、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形成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這些好思路、好機制、好舉措不動搖,只要我們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着一屆幹,鄭州都市區建設的美好願景就一定能夠實現!

各位代表!五年來,在外部經濟環境持續影響、我市結構性矛盾凸顯的情況下,取得這些成績實屬不易。雖然20xx年的經濟增速和部分指標低於年度預期,但仍處高速增長區間,不僅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而且結構、質量、效益等指標明顯好於預期。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業的廣大幹部羣眾,向駐鄭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向關心支持鄭州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成績面前,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生態環境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治理,霧霾等環境問題比較嚴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於城市發展,交通擁堵問題比較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小,第三產業比重不高、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城鄉二元結構和城市內部二元結構尚未得到有效改善,城鎮居民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不斷加大;就醫、就學、就業條件與羣眾需求還有不小差距,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監管等還存在着薄弱環節;政府職能和作風轉變還不到位,個別部門和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觀念和為民服務意識淡薄,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務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等。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工作中採取有效措施,儘快加以改進和解決。

二、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

今後五年,是我市緊緊圍繞“三大一中”戰略定位,全面完成“xx”目標、謀劃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關鍵時期,是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我們既處於“爬坡過坎、攻堅轉型”期,更處於“搶抓機遇、奠定基礎、確立地位”的關鍵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一定要緊緊抓住中原經濟區和航空港實驗區建設兩大歷史機遇,扭住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產業升級不放鬆,全力打好鄭州轉型發展、跨越發展這場硬仗,着力奠定綜合交通樞紐基礎、現代產業基礎、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基礎和良好的政務環境基礎,初步建成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和諧的現代化都市區,初步確立以國際化、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樞紐為特徵的國家中心城市地位。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牢牢把握主題主線,按照“三大一中”戰略定位,圍繞“一個載體、三個體系”建設,搶抓改革發展機遇,突出“三大主體”工作,堅持開放創新雙驅動,着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進以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為統攬的鄭州都市區建設,全面推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到20xx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建設“四個河南”、推進“兩項建設”做出省會城市應有的貢獻。

今後五年,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初步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明顯成效。20xx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1000億元,大都市戰略支撐產業體系基本確立。汽車及裝備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凸顯,建成全球最大的客車生產基地、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生產基地,年產汽車整車超過150萬輛;電子信息產業集羣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終端基地、國內領先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現代商貿物流業規模進一步壯大,以鄭歐班列多元化運營和鄭州國際陸港建設為支撐,全力打造中歐鐵路運輸中心節點城市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橋頭堡”,依託上街機場加快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着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有機結合的新型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全市農產品加工型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到800億元以上;文化創意旅遊業快速發展,產業增加值及旅遊總收入均突破10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0%以上,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5%以上。

——初步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深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加快實現城鄉共同繁榮。中心城區功能完善,衞星城與中心城市協調發展,產業集聚區和專業園區融城發展,城市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城鎮化率達73.5%以上。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延伸,城鄉公共設施共享水平不斷提高。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中等收入羣體持續擴大,人民羣眾過上殷實富裕的生活。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初步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基本就業創業機會,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每萬人擁有醫療牀位達70張以上,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牀位33張,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1.8平方米。

——初步形成國際化、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樞紐。構建連接世界的空中通道,新鄭機場新開通國內外貨運航線30條、客運航線50條,航空貨郵吞吐量達到110萬噸以上,客運吞吐量達到2300萬人次以上,成為重要的航空樞紐;加快推進上街機場改擴建工程,加強產業佈局和功能完善,爭取建成中原經濟區通用航空樞紐機場;“米”字形快速鐵路網絡骨架基本形成,鄭州南站隨鄭萬高鐵建成運營,形成以鄭州為中心、輻射省轄市的“1小時交通圈”和周邊省會城市的“2小時交通圈”;以鄭州為中心的“十字+半圓”城際鐵路網加快建設,基本形成中原城市羣核心區“半小時交通圈”;地鐵軌道交通力爭通車裏程達130公里以上,“三橫兩縱一環”軌道線路覆蓋城區;“暢通鄭州”工程完成“井字+環線”快速路網建設和“兩環三十一放射”改造提升,三環以內斷頭路全部打通,主城區實現15分鐘上快速路、沿快速路15分鐘上高速的“市區半小時交通圈”。

——初步形成重要的內陸開放高地。以航空港實驗區為主平台,以發展航空貨運為突破口,加快鄭州國際空港、國際陸港建設,完成機場二期工程、新鄭綜保區三期工程和經開綜保區申建工作,力爭鄭州自由貿易園區申建獲批,航空港開放門户地位基本確立。鄭歐班列、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規模化運營,食品、藥品、汽車整車等特種商品進口指定口岸功能不斷完善,完成電子口岸平台建設,通關更加便利化。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並舉共進,內外資、內外貿一體化運作,引進來與走出去融合發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集聚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和優勢企業,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內外融通、流通便捷的開放格局更加完善,開放型經濟的帶動力和貢獻度顯著提升。

——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基礎。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為統攬,加強環境保護,加快生態建設,為人民羣眾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實施林業生態市建設提升工程,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6.5%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42%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5平方米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34%以上。建設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提升都市區生態水系規劃建設水平,形成“一環、三源、六區、十八點”的生態水系總體格局,規劃區水面面積達到115平方公里。着力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利用,大幅削減污染物排放量。強力推進“引熱入鄭”工程,開闢裕中熱電、滎陽國電等外圍熱源,確保20xx年完工投用,市區新增供熱面積2500萬平方米;強力推進“熱電外遷”工程,今年實質性啟動,力爭20xx年底實現新力電廠5台20萬千瓦燃煤機組從市區遷出;強力推進“煤改氣”工程,加大市區現存156台燃煤鍋爐拆改力度,確保20xx年拆改任務大頭落地,基本達到“直排為零”。完成上述三大工程,可累計新增供熱面積3100萬平方米,減少中心城區用煤839.5萬噸,減排煙塵6817噸、二氧化硫2.7萬噸、氮氧化物4.9萬噸,20xx年PM2.5平均濃度比20xx年下降20%以上!

——初步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政務環境。以保障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核心,着力打造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健全政務公開制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強化網上審批、行政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強化服務意識,改進管理方式,規範行政行為,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堅持依法行政,嚴格行政執法監督,完善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加快推進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明顯提高。

各位代表!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人民羣眾的殷切期盼,是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我們堅信,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一個更有實力、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鄭州都市區必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三、20xx年的目標任務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以上;地方財政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4%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6%;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8%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5%左右;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我們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推進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着力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圍繞“打造大樞紐、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形成大都市”,以完善基礎設施和招商項目落地為重點,力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翻一番。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新鄭機場二期及配套工程、與主城區連接的“四縱六橫”快速路網、城際鐵路及區域交通路網、水電氣暖廠站、生態水系、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貨物集疏和項目落地支撐能力。優化國際營商環境。加快綜保區三期、河南電子口岸平台等項目建設;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規模化運營,初步形成國際網購品集散分撥中心;推進汽車整車進口口岸申報,加快藥品、肉類進口口岸建設;推動國家重點通訊檢測實驗室和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中心建設。加快高端產業集聚發展。抓好航空設備製造維修、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重大項目集羣式招商落地,重點推動菜鳥(中國)智能骨幹網、手機產業園等建設,力爭全年簽約項目45個以上、開工30個以上。提升港區城市功能。以南區高端製造業集聚區為重點,完善市政配套設施,加快航空都市建設,構建綠色宜居生活環境和集約有序城市空間。推動鄭州通航實驗區加快建設。支持上街機場改造升級,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做好產業項目招商,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

(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着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強化工業主導地位。實施工業主導產業提升規劃,着力推進重點產業集聚、集羣發展。打造以電動汽車為引領的新能源產業和汽車產業集羣,力爭汽車及裝備製造業年銷售收入達到2500億元;打造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終端產業集羣,力爭電子信息產業年銷售收入達到2800億元;打造物聯網、北斗導航等新興產業集羣,力爭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年銷售收入突破20xx億元;實施戰略性企業(集團)培育行動計劃,力爭全市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企業達到12家;促進東風日產30萬台整車項目等151個重點簽約項目早開工,力爭河南中煙易地技改等108個項目早達產;提升傳統產業“兩化”融合水平,加強工業質量品牌建設,全力化解過剩產能。促進服務業提質增速。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基地,力爭全市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900億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00億元以上;大力發展以電子商務為引領、以營造平台為核心的生產性服務業,以中心商務功能區和特色商業區為帶動的生活性服務業;加快航空物流、鐵路貨運和公路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國際物流園區等物流項目建設;推進都市區商業中心建設,加快市場外遷,完成外遷市場54個;積極引進各類金融機構,加快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發展;培育優勢文化創意旅遊產業,建設旅遊集散中心和智慧旅遊城市;大力發展高技術服務業,規劃建設國家級會展中心,鼓勵支持發展養老產業,積極推進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加快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菜籃子”工程、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區“136”工程、農業產業化集羣培育四大工程,建成高標準農田20萬畝,開發新菜田4萬畝,新增設施農業5000畝,農業產業化集羣達到20個;大力發展都市生態農業和休閒觀光農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力爭今年列入省重點項目數量和總投資規模佔全省比重均達到50%以上,新開工省、市重點項目240個以上,竣工90個以上,完成投資3300億元以上。發揮政府性資金引導作用。集中使用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主導產業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探索設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建立以財政資金為引導、社會資金為主導的產業投資體系。

(三)堅持以人為本,着力提升新型城鎮化發展質量。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提高新型城鎮化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堅持規劃引領。持續優化全域空間佈局規劃,提高規劃水平和建設標準;嚴格林地、耕地、園地保護,形成邊界紅線,促進人口增長與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縣城落户限制,推動城中村、城郊村和產業集聚區內村莊的農業人口成建制轉為城鎮户口;推行居住證管理制度,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對常住人口全覆蓋;建立健全農業人口轉移促進機制,增強農民向城鎮轉移的動力。優化城市形態佈局。堅持中心城市帶動戰略,統籌推進鄭東新區開發建設,打造全省城鄉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加快高新區、經開區等重點區域發展,提高產城融合水平;加快鄭上新區規劃建設,推動全市均衡發展;加快城市組團建設,各新城組團完成3至5平方公里起步區建設;做好縣城中央商務區和十字景觀大道建設,紮實推進“兩環三十一放射”道路、生態廊道建設;實施老廠區、老居民區等城市重點片區改造,促進城市有機更新;探索各具特色的社區建設模式,在保護好歷史文化風貌特色村前提下,啟動項目70個、竣工40個;加快棚户區改造,建設安置房19.45萬套。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加快構建“米”字形快速鐵路網,配合建設鄭徐高鐵及鄭開、鄭焦、鄭州至機場等城際鐵路;加快推進國道107線鄭州境東移、機場高速改擴建等幹線公路和高速公路建設;加快“暢通鄭州”工程建設,力爭隴海路高架大學路以西段、京廣快速化二期主體完工,開工建設金水路、花園路準快速和農業路快速路;全面實施中心城區188條支線路網打通工程,以地下管網和空間建設為重點升級改造一批城市道路,推進軌道交通5號線、2號線二期、1號線二期工程,爭取3號線、南四環至鄭州南站城郊鐵路(2號線南延)早開工;新購新能源公交車500台,新增停車泊位3萬個。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建成劉灣水廠、航空港第一水廠等項目,開工建設侯寨10萬噸水廠、常莊20萬噸水廠和邙山乾渠複線工程等供水工程,爭取南三環、馬頭崗二期等4個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用,推進堅強智能電網規劃建設,開工建設北郊熱源廠。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發揮數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作用,深入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程,確保機械化清掃率達到60%以上;強化城鄉結合部、高速公路、鐵路沿線、老舊小區、無主管樓院等環境綜合整治。

(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簡政放權,6月底前完成行政審批“兩集中、兩到位”改革;推動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削減資質認定項目,把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建立市場主體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進一步放開公共服務市場準入,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制度;在航空港實驗區和經開區,探索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外資管理方式,放寬對外來投資的限制。深化土地管理、土地金融制度改革。深化城鄉規劃土地建設管理“六統一”改革,全面實施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網上交易招拍掛;力爭年底前完成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和頒證工作;開展農村集體土地進入市場流轉試點工作,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房屋登記;探索推行租讓結合、分階段出讓的工業用地供應制度;建立健全國有土地資產經營制度和土地融資制度,探索土地使用權和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制度。加快市屬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市屬國有企業公司股份制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探索國有企業重大信息公開,出台深化市管企業收入分配改革的指導意見。推進財税體制改革。實施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探索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清理規範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生產總值掛鈎事項,“三公”經費支出只減不增,繼續深化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加強專項資金整合,全面落實“營改增”、資源税從價計徵等改革政策。創新資金保障機制。鼓勵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研究建立城市基礎設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做好永續債券、債貸結合等試點工作,推動設立中小微企業創新融資服務平台,力爭全市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速和全省佔比均不低於35%。推進政府要素平台建設和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做大做強鄭州商品交易所,適時啟動公共資源交易、產(股)權交易所等平台建設,穩妥推進城市供水、車用燃氣、城市供熱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全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探索建立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中心,創新農業投融資機制;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產地市場開展直供直銷和電子商務等新模式;探索建立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監管和“三資”管理運營新機制;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重點生態公益林管理和生態補償機制。

(五)深入實施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着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全面實施開放驅動戰略。加快開放平台建設,提升新鄭綜合保税區、出口加工區B區功能,完善提升鐵路、航空一類口岸和綜保區政策功能,積極申建經開綜保區,以電子口岸為依託做好自貿區申報的前期準備工作,爭取設立領事館區和海外高層人才(專家)服務中心;拓寬開放領域,創新加工貿易模式,建設沿海加工貿易鏈條承接地;實施產業集羣招商,圍繞主導產業,瞄準國內外500強和行業前20強企業,聚焦戰略支撐產業和新興產業,大力引進行業龍頭企業和配套企業,補鏈強鏈,提升業態,增強產業集羣競爭力,力爭在鄭設立項目或機構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100家、謀劃推動“三力”型項目100個、全年招商引資總規模突破1800億元;提高經濟外向度,優化進出口結構,培育競爭力強的外向型骨幹企業,制定鼓勵高附加值產品、服務產品和農產品出口政策,提高投資貿易便利化程度。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進一步完善自主創新體系,加快建設國家重要的創新創業中心和創新型城市,爭創國家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城市,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9%;實施創新主體培育計劃,重點培育1000家科技型企業,新建市級以上研發中心200家,力爭在先進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計劃,積極培育新興業態,爭取高新技術產業年銷售收入突破5600億元;加快發展新型研發機構,支持組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立一批產業技術創新研究機構;積極推進國家專利審協河南中心、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等創新載體平台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建設一批科技公共服務機構,全年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10億元;堅持人才強市戰略,加大各類人才的引進和培育,實施創新人才引進計劃,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引導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

(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着力改善生態環境。強化大氣污染治理。加大燃煤鍋爐拆改力度,年底完成市區燃煤鍋爐拆改80台以上,減少市區用煤量28.8萬噸,削減各類污染物排放量3168噸;加強黃標車治理,年底前淘汰全部公務黃標車,淘汰營運黃標車1000輛;強力推進揚塵治理,推廣建築工地揚塵污染防治技術,加強對渣土運輸車輛監管;大力整治工業污染,加快電力、水泥等重點行業脱硫脱硝除塵改造,推動7家電力企業、15家水泥企業、4家水泥粉磨站實施脱硝和提標治理;加大對污染物排放不達標企業的執法力度,依照環保法規嚴格審批新建項目;深入推進“氣化鄭州”建設,大力推進節能減排項目,完成棗莊熱源廠煤改氣工程。紮實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以建設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為契機,全面啟動新一輪生態水系規劃建設;加快花園口、趙口灌區等引黃、引水工程建設,發揮象湖、龍湖、圃田湖等平原水庫調蓄作用,構築鄭州都市區生態水系循環利用系統;實施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潮河下游、枯河下游等河道綜合治理,開工建設金水河、索須河、十八里河等重點區域水景觀提升工程;加大截污治理力度,推動雨污水分流工程建設;全力推進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確保今年汛後與主體工程同步發揮作用。持續改善城鄉環境。做好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力爭今年通過考核驗收;完成植樹造林7.8萬畝、森林撫育3.3萬畝;續建樹木花卉博覽園、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完善提升10個森林公園,建設10個“走進森林”示範園;全面啟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建設一批以放射道路、鐵路沿線、水系岸線為骨架的生態廊道、生態林帶,新增綠地500萬平方米;建成南環公園、西流湖公園,開工建設南水北調生態文化公園和27個區級綜合性公園;編制生態農業建設規劃,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啟動農田資源智能監測系統建設;改善村莊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嚴格生態環境源頭保護,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

(七)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繼續加大財政投入,認真做好省、市“十大實事”等民生工作,力爭全年民生投入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70%以上。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加快推進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綜合市場建設,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和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重點抓好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和退役軍人就業工作,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萬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0億元。努力提高保障能力。實施以養老和醫療保險為重點的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應保盡保;完善養老、優撫、助殘、救孤、濟困等制度,支持發展慈善事業;加強和改進價格調控監管,努力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大棚户區改造力度,加快以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為主的住房建設,增強供給能力。優先發展教育。實施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工程,新建、改擴建城鄉幼兒園60所、市區中國小30所;推進義務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深入實施中國小課程改革;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和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程;做好鄭州師範學院本科辦學水平評估準備工作,推進旅遊職業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設,擴建財税金融職業學院,做好中州大學升本和鄭州衞校升專工作。提升健康水平。鞏固新農合制度,持續推進新農合經辦機制改革;豐富“片醫”負責制社區衞生服務模式內涵,加強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建設;深入探索醫療集團建設,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醫療服務市場,逐步組建1至3個區域醫療聯合體;加強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新增牀位3000張。促進人口均衡發展。推進全國人口均衡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示範市建設,完善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政策,創新流動人口管理機制。促進文化繁榮。加快市民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格升級;促進現代文化市場建設,提高文化產業創意能力和整體競爭力;組織文化精品創作生產,大力發展廣播電視事業;辦好嵩山論壇,建設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示範工程;紮實推進文化傳承和“兩園一中心”建設,做好大運河申遺工作。強化扶貧開發。全面實施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扶貧規劃,完成易地扶貧搬遷7293户26703人,安排整村推進20個,實施科技產業化扶貧項目45個,扶持新建貧困地區區域特色經濟項目10個,幫助4.23萬扶貧對象實現穩定脱貧。

(八)規範深化網格化管理,着力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強化社會公共管理信息平台應用,持續提升平台效能,促進政府職能在基層有效落實。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強化基層自治服務功能。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嚴格落實領導分包制度,強化煤礦、非煤礦山、化工、消防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治理,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建立健全“黑名單”制度,實現全部藥品和重要食品安全信息全過程可追溯。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教育,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完善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調處機制,健全信訪工作制度,提高基層矛盾化解率。強力推進平安鄭州建設,深化“四嚴一創”活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加強國防動員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完成基幹民兵調整改革任務,加大人民防空建設力度,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支持駐鄭解放軍、武警部隊建設,深化“雙擁”共建工作。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促進宗教和諧和睦。全面做好統計、審計、外事僑務、對台事務、社科研究、檔案管理、防震減災、機關事務管理和地方誌等工作。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深入推進“兩轉兩提”,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政府工作水平。

(一)轉變政府職能,建設高效服務型政府。進一步理順政府、市場、社會的關係,推動政府職能加快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理順職責關係,優化機構設置,全面完成政府機構改革任務。嚴控機構編制,確保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落實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切實提高行政服務效能。

(二)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堅持依法治市,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嚴格執行人大及其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法律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虛心接受社會監督,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完善行政複議制度,深化行政複議試點工作。堅持民主立法、科學立法,提高政府立法質量。推行服務型行政執法,嚴格落實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

(三)改進工作作風,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政府。紮實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市委貫徹意見,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持續提升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完善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等制度,提高政府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水平。加強廉政建設,完善懲防體系,強化行政問責、審計監督和效能監察,堅決查處權力尋租、權錢交易和損害羣眾利益的行為。堅持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

(四)提高公務員隊伍素質,建設學習創新型政府。深入創建學習型機關,強化教育培訓,倡導務實重幹,增強公務員隊伍的宗旨意識、責任意識和履職能力。鼓勵公務員到基層一線鍛鍊成長。加強和改進公務員管理,完善錄用聘用、交流輪崗、競爭上崗等制度,健全創先爭優長效機制,建設高素質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鄭州的發展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戰略起點。改革發展的美好前景鼓舞着我們,人民羣眾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鞭策着我們。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鋭意改革,奮發進取,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鄭州都市區建設新勝利而努力奮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lnlpw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