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衢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衢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是傳遞關乎國家民族發展的重要信息載體,功能性極強,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衢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一起看一下吧!

衢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衢州市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是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圍繞打造生態屏障、建設幸福衢州,全力幹好“四件大事”,創新政府工作理念,改進運行方式,抓改革、促轉型、治環境、惠民生,採取了一系列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舉措,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調結構促轉型,經濟平穩健康運行。我們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精準發力,在盤活存量中引增量,在優化結構中穩增長,在創新驅動中促轉型,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121億元,增長7.4%;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3億元,增長10.4%。集中精力發展工業、服務企業。啟動工業轉型發展十大專項,開展重點產業戰略諮詢,完善工業項目決策諮詢服務機制,支持和推動一批企業盤活存量資產,開展戰略重組,構建點、線、面結合的企業精準服務體系。加強重點企業監測分析,建立政企交流機制,開展科技金融合作試點,金融信貸增量創歷史新高,解決了一批企業融資難、項目落地難等實際問題。落實減、免、緩、補各項惠企政策,累計兑現涉企幫扶資金10.6億元。強力推進“大幹項目、幹大項目”。突出抓好一批重大項目建設,衢寧鐵路開工建設,九景衢鐵路、杭新景高速、衢江航運、衢江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有序推進,杭長高鐵正式通車,華友鈷業建成投產,火車站片區改造徵遷工作順利推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2.1億元、增長16.6%,重點項目投資增長29.5%。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28.5%,生產性服務業投資增長31.2%,民間投資增長21.4%。創新產業招商機制,積極推動企業招商,強化北京、上海產業資本和科技金融“雙對接”,招商引資實到資金增長13.9%,其中浙商迴歸項目到位資金增長46.6%。積極推動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制定創新驅動發展生態體系建設綱要,加快建設浙江中關村科技產業園、衢州海創園和“千人計劃”創業園等創新平台,建成11家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大力推進“兩化融合”、“四換三名”工程,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和低效用地盤活利用,騰出用能空間27.6萬噸標煤、盤活存量土地5000餘畝,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1.7%,新產品產值增長20.7%。江山成為省“兩化”深度融合國家綜合性試點區,常山列為省傳統塊狀行業“騰籠換鳥”試點。實施農業農村十大專項,穩定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業,推進農業“兩區”建設,深化實施家庭農場培育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市三大省級試點,推廣“糧食銀行”,新增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117個。衢江成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開化列入國家有機農產品認證示範創建區,柯城七裏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鄉鎮。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培育信息、旅遊、健康等新的消費熱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3.8億元,增長13.6%。加強電子商務政策扶持、平台建設、人才培訓和物流配套,開通淘寶衢州館和各縣(市、區)分館,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完成中國糧網改造升級,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94%。編制國家休閒區戰略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4A級景區實現縣(市、區)全覆蓋,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分別增長14.5%和21.9%。我市入選20xx年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開化獲批開展國家公園試點,江郎山被評為“美麗中國”十佳景區,龍遊紅木文化小鎮、開化根藝小鎮入圍全省首批重點培育的特色產業小鎮。積極引導外貿企業拓市場、調結構,實現外貿出口總額28.9億美元,增長20.7%。

(二)施鐵腕抓整治,生態環境持續優化。我們堅持標本兼治,統籌推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治氣治堵等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開展百日攻堅並取得階段性成效,城鄉環境更加美麗潔淨。“五水共治”走在全省前列。嚴格落實“河長制”,堅持水岸同治,加強源頭管控,超額完成“三河”治理任務,削減生豬飼養量200萬頭,關停高耗能高污染企業568家,各縣(市)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100%,銅山源庫區、信安湖流域水質明顯改觀,烏溪江庫區治出華東最好的一級地表水,市域出境水水質考核優秀。開展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年度任務全面完成。我市獲全省“五水共治”優秀市大禹鼎,龍遊獲優秀縣大禹鼎。“三改一拆”強勢推進。堅持拆改用聯動,狠抓存量違法建設分類處置、非法一户多宅專項治理,拆除違法建築572.8萬平方米,新改造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1058.9萬平方米,提前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三年任務。拆除公路邊違法廣告牌1000多塊。治氣治堵積極有效。全面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強煤炭總量控制,開展省用能預算化管理和用能權交易改革試點,淘汰黃標車8657輛,新增和更新天然氣公交車121輛,市區出租車全部更新為天然氣,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任務,PM2.5平均濃度下降16.2%,空氣優良天數從249天提高到288天。全面開展公交優先示範城市創建,完成市區“十大堵點”治理任務,狠抓“四小車”整治,開展上下街區間免費換乘公交試點,新投放公共自行車20xx輛,全市新增公共停車位1908個。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開化列入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加快“五彩衢州”建設,完成造林更新7.8萬畝。啟動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等一系列試點建設,建成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項目30個。

(三)重規劃嚴管控,城鄉建設科學有序。我們堅持規劃引領,強化科學管控,有力有序推進城鄉建設。城市十大專項全面推進。完成上下街改造提升、坊門街規範提升,基本完成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孔子儒學文化區建設、天王塔院和文昌閣復建、市區水系改造提升、西區鹿鳴公園建設等專項工作,形成了一批城市新景觀。加大城市管理力度,順利通過國家園林城市複查。加強縣城和中心鎮建設,推進小城市培育試點,各縣(市)均完成一批城市專項工作。龍遊被列入全省首批美麗縣城試點縣。加強城市規劃工作。創新規劃編制方法,與國內一流規劃設計團隊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同步推進戰略規劃與區塊設計,統籌融合區塊規劃和專項規劃,促進大、中、小規劃相互銜接。完善城市規劃體系,完成現代田園城市規劃研究和中心城區空間發展戰略研究,全面推進西區、城南片區、十里長街、環信安湖及古城片區等區塊城市設計。建成城市展示館。強化科學有效管控。建立市區規劃土地聯席會議制度,實現市區“空間一張圖、規劃一支筆、建設管理一個口”。推進城市總體規劃用地範圍內農村管理體制改革,構築城中村改造政策體系,全面推行公寓安置,創新“房票”安置模式,加快農民市民化步伐。出台促進市區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有效遏制違規“工改商”行為。深化美麗鄉村建設。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農村宅基地發證率達91.1%,土地承包權證發證率達99.6%,完成849個村經濟合作社股份制改革。深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進養生度假、農業觀光、鄉村旅遊和民俗風情建設,新增省美麗宜居示範村21個。柯城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先進縣,江山大陳村榮獲中國年度十大美麗鄉村稱號。

(四)惠民生促公平,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我們堅持民生至上,千方百計擴大民生投入,全力辦好十方面民生實事,全市民生事業財政支出增長17.1%,“三公”經費支出削減35.9%、共1.4億元,全部用於“五水共治”。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新增城鎮就業3.6萬人。職工最低工資月標準平均提高12%,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提高11.8%,城鄉居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12.5%和17.2%。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83元、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4元、增長11.2%。切實加強社會保障。推進社保制度整合,實現市內就醫“一卡通”,2.5萬被徵地農民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深化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545個,新增養老牀位1198張。新增城鎮居民住房保障1781户,完成農村困難家庭危舊房改造1350户。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紅十字等事業取得新成效。積極發展社會事業。穩步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柯城、衢江、龍遊、開化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認定,標準化學校覆蓋率達到70.6%。大學聯考成績創歷史新高。深化校企合作、優化專業設置,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推動衞生創強,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抓好H7N9等重大疫情防治,市中心醫院項目加快推進,第三醫院遷擴建項目基本完成。推進文化強市建設,衢州流動文化加油站成為全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樣本,儒學文化產業園成為全省首個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楊繼洲鍼灸”、“常山喝彩歌謠”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舉辦紀念孔子誕辰2565週年、第五屆“衢州·爛柯杯”中國圍棋冠軍賽等活動。組建衢州廣電傳媒集團。新聞出版、民航、海關、檢驗檢疫和統計工作得到加強。援藏援疆援青、人口計生、氣象、郵政、檔案、地方誌、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取得新進展。不斷深化平安建設。大力弘揚“最美精神”,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和社會誠信體系建設。開展社會治安狀況評估,做好下訪約訪,深化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安全生產主要指標連續十年下降。國家安全、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五)轉職能改作風,行政效能不斷提升。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查擺“四風”問題,狠抓整改措施落實,努力轉作風、促發展、求實效。積極創新政府運行方式,確立“三個四”工作理念,初步形成了“控制為先、規劃引領、產業轉型、財資支撐”的工作體系。全力推進“四單一網”建設,市級實際執行的行政許可事項從372項減少到240項,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公佈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定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編制市級政府部門專項資金管理清單,開通政務服務網、“12345”政府熱線和衢州政務微信平台,推進“中介超市”和“便民方舟”建設。抓好商事制度改革,完成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啟動財資營運管理體制改革,加強資金池管理,提高資金使用績效,市區政府性資金歸集率100%。創新綠色產業集聚區運行機制,實行扁平化管理、公司化運作,構建“3+2”片區服務體系。整合行政辦公用房資源,推進涉企部門力量下沉。重視決策諮詢工作,促進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加強依法行政,全力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聯絡站反映的意見建議。抓好廉政風險防控,推進預算決算公開,開展跟蹤審計。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積極進取、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外來建設者,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及社會各界人士,向駐衢部隊和武警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衢州改革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政府工作還有很多不足。主要是: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未完成預期目標;經濟結構性、素質性問題比較突出,轉型升級任務十分艱鉅,有效投資增長乏力,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現代田園城市和國家休閒區建設進展不快,城市能級亟待提升,科學管控機制尚需完善;促進城鄉居民持續增收的渠道不多,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事業發展相對滯後,生態環境、安全生產等領域治理任務仍然繁重;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政府工作人員的改革意識、擔當意識、服務意識、法治意識不強,特別是幹部素質還不適應新常態,抓落實的主動性和有效性有待提升。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20xx年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推進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是完成“xx”、規劃“十三五”的重要一年,也是衢州建市30週年。做好今年工作,既有許多有利條件,也有不少實際困難。我們要主動適應新常態,認識和感知新現象,研究和把握新政策,對標和吸收新標杆,努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在新常態中邁上新台階。

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及省委、市委決策部署,以改革統領全局,堅持穩中求進,深化“一箇中心、兩大戰役”,持之以恆幹好“四件大事”,全力以赴推進“五個轉型”,不斷改善和保障民生,努力實現“xx”良好收官,為打造生態屏障、建設幸福衢州作出新貢獻。

綜合考慮發展趨勢和工作導向,建議20xx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外貿出口總額增長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指標。

完成上述目標任務,必須切實增強轉型升級緊迫感,把握方向,創新方法,狠抓落實。重點抓好六個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動工業提升發展。順應產業高集中度化、高融合度化、高加工度化、互聯網化和金融化的發展趨勢,以工業轉型發展十大專項為抓手,加快傳統產業轉型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發展,走出新常態下工業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強化集羣。主動對接省裏重點培育發展的七大產業,大力培育氟硅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水資源利用、高檔特種紙等產業集羣,着力在發展下游深加工、拉長產業鏈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區域產業新品牌。加強現有企業分類指導,引導一批實力企業成為行業的整合者,鼓勵一批中小企業投入實力企業的“懷抱”,推進一批企業破產重組和搬盤,培育引進一批創新型企業,推動一批企業上市發展。完善產業招商體系,突出抓好企業招商,制定企業招商激勵辦法,全面對接上市公司,聚焦龍頭帶動型、總部基地型和“孤島”企業,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20個以上。確立盤活存量就是招商引資的理念,制定企業閒置低效工業用地處置政策,積極盤活企業存量資產。強化集約。優化綠色產業集聚區功能佈局,以提高基礎設施共享率為標準,規劃建設一批特色產業集羣功能區,推進衢州巨化一體化發展,打造功能高端、產城融合的工業新城。積極推進省級開發區(園區)整合提升,加強孵化器、標準廠房等設施建設,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堅持企業主體、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積極謀劃發展一批特色產業小鎮。大力推進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建設,實施一批生態化循環改造提升重點項目,規劃建設一批環保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建立企業關鍵要素差別價格倒逼轉型機制,整治提升重點鄉鎮工業功能區。強化創新。深入推進“四換三名”工程,建立創新引導基金,加快浙江中關村科技產業園、衢州海創園和“千人計劃”創業園等一批創新平台建設,大力引進“國千”、“省千”等高端人才,加大創新研究院和創新型企業培育力度,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深化實施一批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實現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0%。強化融合。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製造業與服務業相互融合,積極培育信息經濟、生態經濟、環保產業等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經濟,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示範區建設,培育和引進電商人才,鼓勵企業開展電商應用,新建和整合建設5家電子商務示範園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文化創意、工業設計等新型業態,創新商貿業發展模式,推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加快上洋專業市場轉型提升。深入推進產融結合,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深入開展產業資本和科技金融對接,加大與上市公司、跨國公司的對接力度,支持企業開展資本運作,推動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形成開放發展新格局。強化服務。企業家是推動轉型升級的主力軍,高度重視企業家的培養、培訓、引領和激勵,打造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完善市區“3+2”片區服務體系,全面深化百名局長服務百家企業活動,建立完善政企互動、政銀聯動和企業家交流機制,提高政府專業服務、精準服務企業水平。進一步落實各項惠企政策,減輕企業負擔。積極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制度環境,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情。

(二)全力推動城市提升發展。把城市建設的着力點放在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功能上,致力打造精緻緊湊、和美儒雅的現代田園城市。聚焦規劃引領。健全規劃土地聯席會議制度,在城市總體規劃用地範圍內一律取消農民自建房、一律推行公寓式安置、一律禁止違規“工改商”,確保市區房地產市場“一個龍頭出水”。突出市區主體化、市域一體化,用好中心城區空間發展戰略研究成果,戰略謀劃市區主體空間發展,戰略統籌市域一體空間發展,戰略研究四省邊際綜合交通發展。重視加強中觀規劃,抓好綜合交通、水利水系、綠化生態、廊道建設等規劃修編,推進專項規劃綜合化和區塊規劃規模化,實現中心城區城市設計全覆蓋。加快全市“多規合一”步伐。建好中心城市。圍繞“暢想信安增魅力、品質西區聚高端、十里長街展新姿、工業新城優功能、控好北區留後勁”,全面啟動城市建設管理新十大專項,實施魅力信安湖公園建設提升、品質西區建設提升、十里長街建設提升、名城保護利用、城市道路暢通、城區商貿建設提升、城市空間有機更新、城市治水治污、城市功能優化、衢江新區建設提升等工程,打造一批城市新亮點,促進城市人氣集聚、緊湊發展。構築統一、系統、規範的城中村改造管理政策體系,制訂落實城市總體規劃用地範圍內農民住房困難户疏導政策,推行公寓安置、“房票”安置等多種形式,堵疏結合、分類處理,加快農民市民化,推動人的城市化。加快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杭新景高速一期開化段,完成衢江航運紅船豆樞紐建設並實現發電。加強城市綜合管理。打造城市管理智慧平台,制訂衢州市城市容貌標準,建立城市精細化管理制度體系,重拳整治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切實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深化交通治堵,倡導文明出行、綠色出行,優先發展城鄉公共交通,加大力度整治城區重點堵點。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加快道路、園林、綠化、環衞等城市設施養護市場化步伐。建設美麗縣城。制定實施美麗縣城建設行動計劃,優化空間規劃、提升核心功能、加快特色發展,構建市域一體、優勢互補、差異發展的市域城市格局。抓好小城市培育試點,加強村鎮規劃指導和管理。

(三)全力推動“三農”提升發展。創新以城帶鄉、以工促農方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色。以工業化理念發展現代農業。全面完成農村確權賦權改革,健全土地集中連片流轉機制,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積極引導工商資本和高素質人才進入農業領域,促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提升農業“兩區”集約發展水平,增強現代農業園區設施化程度,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聚度,做精做美家庭農場。推進農業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穩定糧食生產,發展林業經濟,大力發展創意農業、休閒農業、品牌農業,讓農民盡享農業多功能帶來的收益。深入推進全省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點,建成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市,新增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190個。構建營銷體系網絡,建設中國網上糧食市場總部,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加大品牌營銷力度,促進農產品優質優價,讓優質安全農產品鼓起農民“錢袋子”。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加強農業科技隊伍建設,開展院地合作、院企合作、基地合作共建,夯實現代農業發展科技支撐。以城鎮化理念建設美麗鄉村。科學規劃建設集鎮和中心村,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水平,引導農民有序建房,改善居住環境。把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引入新農村建設,做好“村鎮+互聯網”、“村鎮+旅遊”、“村鎮+文化”、“村鎮+特色產業”等文章,煥發農村生機和活力。用更加務實的舉措深化農村環境整治,統籌推進農房改造、農田水利、農民飲用水、古村落保護等工作,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建立有效管用的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置運維機制,積極引導生豬禁限養區農民轉產轉業,讓農民在建設“鄉村美”中增加收入。積極探索發展多種形式的村級集體經濟,增強造血功能,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實支撐。以鄉村休閒旅遊帶動農民增收。按照全市域景區化理念謀劃旅遊大格局,引導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型。深入推進旅遊業大發展戰役,加快國家休閒區、開化國家公園建設,抓好國家級儒學文化產業試驗園區等重大項目建設,大力推進江郎山文化旅遊風景區5A創建。全面實施鄉村休閒旅遊三年行動計劃,整合鄉村旅遊資源、農業產業資源和鄉土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特色民宿經濟,打造一批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創建一批鄉村休閒旅遊區。加快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創新旅遊營銷方式,提高推介實效,全市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分別增長15%。

(四)切實增強項目投資帶動力。持之以恆“大幹項目、幹大項目”,全力以赴擴大有效投資。準確把握投資方向。緊扣有效性,抓牢大項目,進一步深化改革、拓寬思路,着力擴大有效投資、精準投資。狠抓重大基礎設施投資、重大產業投資、技術改造投資和以“五水共治”為重點的民生事業投資,力爭引進落實一批大項目。把握總量與結構、政府與市場、存量與增量的關係,算好成本賬、環保賬,重點關注效益好、有價值的投資,努力實現投資總量較快增長、結構更加優化。創新加強投資管理。實行分領域分類管理,找準抓手、深挖潛力、優化結構、提高實效。加強投資前期管理,重謀劃、重開頭,構建“課題研究先行、規劃設計跟進、平台項目轉化、整合招商落地、決策諮詢把關、完善體制保障”的有效投資工作新體系。創新重點項目管理,實現“滾動編制、滾動管理、滾動實施”,科學安排市重點項目計劃,積極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國家和省重點。狠抓工作責任落實。加大力度,強化考評,切實把項目落下去、把投資抓上來。堅持“三待三親”理念,充分發揚“店小二”精神,對看準的項目緊盯不放,強化協調服務,狠抓落地實施,確保新開工一批、續建一批、竣工投產一批重點項目。

(五)切實增強生態屏障約束力。生態是衢州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優勢,要在“控”和“治”上下功夫,夯實生態本底、護好青山綠水,做好以生態文明建設倒逼轉型升級、轉化綠色經濟的大文章。強化控制。以最嚴格的環保巡查制度、最嚴密的智慧環保預警體系、最嚴厲的環保懲處措施,控好能源消費和污染物排放總量。嚴格控制市區化工總量,劃定高新園區發展紅線,紅線以外不再佈局化工產業,紅線以內不再新上基礎化工項目。深化治理。堅持以水質論英雄,打好治水攻堅戰,深化生豬養殖、工業排污、河道採砂、水產養殖、城鎮污水等重點污染源治理,確保污水和垃圾兩個終端處理系統有效運行,實現全市域消除劣Ⅴ類水質斷面,全市域消除垃圾河、黑河、臭河,全市域推進生態環保養殖。把治理霧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保障大氣質量穩定提升。持之以恆抓好“三改一拆”,做到堵疏結合、標本兼治,下決心攻堅城市拆違,拆改用結合、項目化推進,加強日常監管,完善長效機制,確保新增違法建築及時拆除率100%,確保“無違建”創建面達到100%,努力拆出新空間、改出新風貌、治出新環境。守牢底線。毫不動搖地堅持生態保護這條發展底線,切實強化項目決策諮詢,把好入口關,嚴格實施項目質量准入、空間佈局准入、企業家素質准入,堅決做到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不要,不符合產業導向的項目不要,生產工藝、技術、裝備落後的項目不要。

(六)切實增強民生事業保障力。衢州社會事業發展欠賬多,是短板。在強化政府均衡託底的同時,要以改革的思路、辦法和機制辦事業、興產業,全力以赴加強民生保障。創新社會事業發展機制。文化、教育、衞生等社會事業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規劃先行,完成文教衞體空間佈局規劃,積極引入高端要素參與興辦社會事業,促進社會事業與城市產業功能融合、集聚發展。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學前教育第二輪三年行動計劃,加快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按照龍頭帶動、聯動佈局調整的思路推進市區學校改造和新建,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推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特色發展,促進特殊教育提升發展,高度關注青少年人格教育和心理健康。繼續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健全公共衞生體系,積極推動醫療資源整合盤活,加快推進市中心醫院、市婦保院等重點項目建設,重視發展中醫藥事業,健全第三方醫療糾紛調解機制。深化“最美衢州人”建設,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抓好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完善城區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成中國儒學館。完善衢州報業集團、廣電傳媒集團運行機制。積極發展新聞出版、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等事業,進一步做好人口計生、氣象、統計、郵政、檔案、地方誌等工作。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完善促進就業、鼓勵創業、自主擇業的體制機制,努力為城鄉居民創造數量更多、收入更高的就業崗位。建立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適時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標準和城鄉居民低保標準。實施全民參保登記,推進社會保障從制度全覆蓋提升到人的全覆蓋。完善住房保障機制,提高公租房貨幣化保障比例,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重點發展社區居家養老。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積極探索醫養融合機制。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積極發展社會福利、慈善和紅十字事業。切實保障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殘疾人合法權益。繼續做好援藏援疆援青工作。全面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深入開展法治宣傳和教育,加強公共法律服務,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深化平安創建,做好信訪維穩工作,注重網絡輿論引導,建立與社會組織溝通協調機制,健全調解機制,有效預防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涉毒、傳銷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加強食品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切實抓好危化品生產、運輸等安全監管,健全防災救災減災體系,完善應急聯動機制,有效防範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發生。支持駐衢部隊和武警部隊建設,做好國防建設、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雙擁優撫工作,大力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認真做好民族、宗教、對台、外事和僑務工作。

各位代表!為民解憂是人民政府應盡的職責,今年將繼續圍繞人民羣眾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全力辦好十方面實事。一是治理大氣污染,提升空氣質量。全面關停小石灰窯;基本淘汰黃標車;市區完成巨化、東港熱電機組脱硝大氣治理項目,完成元立公司2台豎爐的煙氣脱硫和幹熄焦的一期技改項目。二是保障食品安全,打造放心餐桌。新改造10家城鎮農貿市場為放心市場,22家城區農貿市場建成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室,免費向公眾開放;300家規範化家庭農場和200個標準化示範基地全部建立農產品二維碼追溯管理系統,200家規範化家庭農場配備快檢設備。三是推進“五水共治”,守護碧水清波。新改善6.6萬農民飲用水條件;新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農户12萬户;建成城鎮污水管網150公里;啟動市區飲用水備用水源項目建設;市區信安湖水質持續優化。四是優化城鄉環境,建設宜居家園。新增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村200個;新建農村文化禮堂100家;市區實施環信安湖亮化工程,改造提升鬥潭西區、建乙巷講舍街片區、雙港街道南湖春苑、巨化濱一村等4個老舊小區居住環境。五是實施暢通工程,改善出行條件。撤銷樟潭收費站;實施農村公路路面大中修200公里以上和安保工程40公里以上,建成港灣式停靠站50個;市區整治新河沿人民醫院路段等七大堵點,打通清蓮裏北段等五大斷頭路,新增公共自行車2500輛。六是建設創業平台,促進社會就業。新增城鄉就業2萬人,開發農村(社區)公益性崗位1500個,啟動大學生創業園建設。七是開展扶貧幫困,關愛睏難羣眾。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同比增長8%以上;將無人撫養和貧困家庭重殘、重病兒童納入兒童福利保障範圍;將就業年齡段無固定收入殘疾人生活補貼月標準提高到125元。八是加強基礎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全市新創建標準化中國小校15所;整治無證幼兒園,全市等級幼兒園覆蓋面達到88%以上,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兒童人數從20xx年的4.7萬人提高到5.5萬人,新增持證幼兒教師120人以上。九是健全服務體系,保障老有所養。全市新增機構養老牀位1240張,新建330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十是完善電商網絡,推進信息惠民。在全市城區新建180個“E郵櫃”等電子商務投遞終端;市區主要街區、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實現免費WIFI覆蓋。

三、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衢州正處在爬坡過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新常態、新任務、新挑戰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將把政府轉型、幹部轉型作為推進“五個轉型”、完成全年任務的關鍵保障,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創新政府運行方式,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型、創新型、清廉型、服務型政府。

(一)以政府自身改革撬動重點領域改革。圍繞解決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找準改革切入口,狠抓改革措施落地,用制度和技術手段倒逼政府運行方式創新。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完善“四單一網”,建立健全動態調整機制,拓展提升政務服務網功能,推進市縣鄉村四級便民服務體系與政務網結合,整合各類資源,打造特色,再造流程。深入研究和貫徹新預算法,完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推進預算改革,推行陽光預算,確保資金有效整合和高效使用。完成公務用車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項目決策諮詢服務機制,以決策諮詢統領投資項目審批和服務,從源頭上保障科學發展、高效發展。充分發揮戰略規劃在政府運行中的引領作用,認真研究制定“十三五”規劃,謀劃好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深化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企業綜合效益評價機制,推進水電氣、建設用地、環境容量等資源要素差別化定價,推行用能權、排污權交易制度,建立碳排放報告和核查機制,以要素配置市場化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支持江山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在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生態保護、基礎設施等領域,積極引入實力企業、高端人才、高端要素,大力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探索利用民資建設大項目的體制機制。深化財資營運管理體制改革。管控好政府資源、資金、資產和資本,提高“四資”效用、效率和效益,構建“監管統一、出資多元、營運高效”的財資管理體制。推進國有企業、國有資產整合重組,重構國資主體,推動國資上市。推進行政性資產整合搬盤,將市土地收儲中心納入國資管理體系,做大做強政府融資平台,提升經營能力和資產價值。確立科學負債觀,加強政府負債管理,提高政府負債質量和效益。深化智慧城市建設。着眼提高共享共治水平,加強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根據不同服務對象和功能定位,對各種智能化平台進行歸併分類,打破“信息孤島”,打造功能集成的智慧城市平台,以技術創新推動政府管理服務轉型。確保各項改革取得實效,必須牢牢把握改革方向,積極探索改革方法和舉措,做好不同領域改革方案的研究和設計,今年市政府將繼續推出一批改革課題,爭取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

(二)以法治思維和方式履行政府職責。認真貫徹市委關於全面深化法治衢州建設的實施意見,用法治思維謀劃改革發展,用法治方式引領轉型升級,用法治手段破解發展難題。切實做到依法決策、依法行政,認真落實市人大及其會各項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積極支持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積極聽取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健全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切實做到嚴格執法、帶頭守法,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強化政府層級監督、專門監督和審計監督,主動接受司法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公眾監督,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和執法程序規則。切實做到公開公正、陽光透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重點加強財政預決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

(三)以“四有”要求推動政風建設。鞏固和發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大力弘揚“四種精神”,切實增強改革意識、擔當意識、服務意識、法治意識,聚焦重點工作,突破難點問題,強化薄弱環節,真正以發展實績取信於民。堅持“嚴”字當頭,嚴明紀律、嚴防鬆懈、嚴督實導、嚴抓作風、嚴格考核,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着力提升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加快建設想幹事、能幹事、善共事、幹成事、乾淨幹事的政府團隊。落實廉政建設“一崗雙責”,保持正風肅紀高壓態勢,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政務環境。

各位代表!衢州是我們共有的家園,建設幸福衢州是我們共同的目標。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真抓實幹,為開創衢州轉型發展新局面而努力奮鬥!

衢州市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xx”發展成就和20xx年工作回顧

“xx”時期是探索推進綠色發展、轉型發展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按照“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科學跨越”總要求,以生態文明建設力促轉型升級,全面推進“一箇中心、兩大戰役”,奮力幹好“四件大事”,大力推動“五個轉型”,全市經濟社會取得長足發展,較好地完成了“xx”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五年來,我們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打好保穩促調攻堅戰,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46億元,年均增長8.5%;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4767元,進入中等收入城市行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3.6%;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8.5%;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06億元,是“xx”時期的1.8倍。調結構促轉型步伐加快,三次產業結構從8.5∶54.1∶37.4調整為 7.4∶46.9∶45.7。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創建了中國氟硅新材料、國家空氣動力機械、中國高檔特種紙等一批“國字號”產業基地,高新園區和經濟開發區成功晉升“國家級”,衢州被列入首批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省生態循環農業、放心農產品、家庭農場等試點市工作穩步推進,成功承辦全國生態循環農業現場會和全省農業“兩區”現場會,衢江農業供給側改革走在全國前列。服務業支撐作用不斷增強,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綠色金融等新業態發展勢頭良好,旅遊業大發展戰役成效初顯,衢州成為首個“國家休閒區”創建試點,根宮佛國景區晉升5A級,4A級景區從4個增加到14個,江山、開化成功創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

五年來,我們以現代田園城市建設為引領,着力優功能提品質,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全市城市化率由44.1%提高到50.2%。城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西氣東輸工程投入使用,杭長高鐵、黃衢南高速等建成通車,衢江航運開發初見雄姿,杭新景高速、九景衢鐵路、衢寧鐵路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新改建國省道及縣道266公里、聯網公路600公里,205國道衢州段獲評“省十大美麗公路”。城市建設與管理取得實效,中心城市框架基本確立、品位逐步提升,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榮獲“中國十佳宜居城市”稱號;市縣兩級建成了一批公園綠地、公共停車場、公共自行車、城市綜合體、智慧城市等功能性項目。小城市、中心鎮建設有序推進,美麗鄉村“四級聯創”不斷深化,創建省級美麗鄉村先進縣5個。

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地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道路,大力推進環境整治,生態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啟動全市域水環境整治,率先實現全市域河道砂石禁採目標,高質量完成“清三河”,大力度推進生豬養殖整治規範,治出了馬金溪、石樑溪、廟源溪、靈山江等一批原生態美麗溪流,治出了烏溪江庫區華東最優質一級地表水,奪得20xx年和20xx年度省治水“大禹鼎”。大氣污染治理全面開展,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近2萬輛,成為全省首個天然氣出租車市區全覆蓋城市,PM2.5比20xx年下降33.8%,降幅全省第一。關停高耗能高污染企業388家,全面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四邊三化”、“三改一拆”專項行動紮實推進。開化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工作有序推進,衢州成功創建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城市。

五年來,我們牢牢兜住民生底線,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民生福祉持續改善。新增財力七成以上用於民生事業,每年全力辦好十方面民生實事。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和12%,全面消除年收入4600元以下貧困現象。教育現代化穩步推進,6個縣(市、區)全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認定。城鄉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健全,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紮實推進,重大傳染疾病得到有效防控。“最美衢州人”成為金名片,儒學文化產業園成為我省唯一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流動文化加油站”模式在全國推廣,新建農村文化禮堂389座,新增楊繼洲鍼灸等8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組建衢報傳媒和廣電傳媒集團,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全面建成。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亞太汽車拉力賽、“爛柯杯”圍棋冠軍賽等賽事影響力逐步提升。新聞出版、民航、海關、檢驗檢疫和統計工作得到加強。援藏援疆援青、氣象、郵政、檔案、地方誌、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取得新進展。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各項保障待遇穩步提高,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紅十字、住房公積金等事業取得新成效。國家安全、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平安創建實現“九連冠”,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五年來,我們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努力優化創業創新環境,發展動力活力進一步增強。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率先在全省開展行政權力上網運行,“四單一網”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商事登記實現“五證合一”,開通政府熱線,建成“便民方舟”。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國資運管體制和國企改革初顯成效,市區兩級國資“資金池”歸集率達100%。實施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試點,新增用地空間5.2萬畝。區域創新生態體系初步形成,建立浙江中關村科技產業園、浙江氟硅技術研究院、衢州海創園、浙江中韓(衢州)產業合作園等一批創業創新平台,建成空壓機及鑽鑿機械國家級質檢中心和氟硅新材料等省級質檢中心,新增“千人計劃”人才22名。創新招商機制,強化產業招商,組建3個產業對接辦、9個產業研究服務小組,合作建設6個省級山海協作產業園。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xx年,是“xx”規劃收官之年。一年來,我們緊扣“打造生態屏障、建設幸福衢州”,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4%,外貿出口增長14.1%,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6%和10%。重點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抓轉型、保增長。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圍繞產業、依靠企業、聚焦項目,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全面落實保穩促調各項措施。推動產業轉型,深入實施工業、農業農村“十大專項”,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着力優化產業結構,新興產業投資增長16.5%,鄉村休閒旅遊持續升温,江郎山-廿八都旅遊區列入國家5A級景區預備目錄,江山仙霞關、開化長虹、衢江盛世蓮花晉升4A級景區,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國內實力電商入駐衢州,“花園258”、淘寶衢州館、柯城電商小鎮、衢州糧網等一批電商平台建設加快推進,網絡零售額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強化主體引領,紮實推進企業“五個一批”,全市43家實力企業開展行業整合,53家中小企業有效對接大企業大集團,77家低效企業實現破產重組,盤活存量資產25億元、用地2800畝。企業上市取得重大突破,新三板簽約企業76家、成功掛牌19家。落實各項惠企政策,創新服務機制,開展“百名局長服務百家企業”活動,積極化解企業資金鍊、擔保鏈風險,兑現涉企幫扶資金 7.4億元。狠抓項目投入,建立分區域分領域抓投資新機制,堅持課題研究先行、規劃設計引領、平台項目轉化、決策諮詢服務,持續推進大幹項目、幹大項目。積極對接高端產業、資本、科技,引進韓國曉星、均瑤乳業、艾森藥業、西安隆基、蘇州稀土電纜等一批高端項目。謀劃培育特色小鎮,龍遊紅木、常山賞石、開化根緣、江山光谷、衢州循環經濟小鎮列入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

(二)抓管控、治環境。科學管控不斷形成共識。重視規劃土地管控,抓好農民建房規範管理。加強財政性投資、政府經濟合同規範管理,推進行政用房搬盤、置換。強化生態環境治理,全面深化“五四三”、治氣治堵等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狠抓生豬養殖、工業排污等重點污染源治理,完善污水、垃圾終端處理運行體系,全面實現“四個全市域”目標,水質提升幅度處於全省第一方陣。

(三)抓規劃、重引領。注重規劃編制方法創新,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切實提高“十三五”規劃編制質量。突出空間戰略研究,有效轉化中心城區空間戰略研究成果,明確了衢州中心城市發展方向、格局和時序,理清了古城、西區和高鐵區塊建設思路,初步實現核心區城市設計全覆蓋,探索開展市區主體空間戰略和市域空間戰略研究。突出專項規劃綜合化,編制完成交通、水利、綠道、城市基礎設施、特色小鎮等一批專項規劃。突出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產業、重大政策研究,編制完成涉水產業等一批特色產業規劃,積極謀劃351國道等一批重大項目。

(四)抓建設、優功能。圍繞提升中心城市魅力,謀劃實施城市建設新十大專項,信安湖區域的書院大橋、景觀橋、江濱隧道、古城牆遺址公園等項目全面啟動,十里長街“兩面兩化”、衢化路改造提升、衢化西路建設等項目紮實推進,高鐵區塊徵遷基本完成,市綜合客運樞紐、西區城市綜合體、汽車客運東站開工建設。加快推進美麗縣城建設,江山實施“美麗江城”規劃提升行動,榮獲“全球綠色城市”國際大獎;龍遊開展省級首批美麗縣城建設試點,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常山加快跨江發展步伐,城東新區建設快速推進;開化開展“六城聯創”,成功創建國家園林縣城。狠抓集鎮改造提升和城市綠道系統建設,衢江廿裏、常山招賢、開化馬金等集鎮面貌明顯改善,常山球川和龍遊湖鎮列入全國中心鎮建設示範試點,市區綠道網基本形成,全市新增綠道106公里。

(五)抓民生、促和諧。全力打好促農增收戰役,農民收入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健全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新增就業3.2萬人,職工最低工資標準、退休人員養老待遇進一步提高。整頓提升學前教育,穩步推進義務教育、普高教育、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分級診療試點初顯成效。實施市本級公共文化標準提升計劃,編輯出版《衢州文庫》。順利承辦全國男子、女子舉重錦標賽和全國新年登高健身大會,成功申辦20xx年全國智力運動會。禮賢國小開工建設,衢江二小建成投入使用,大成國小、衢江四小擴建和市中心醫院、殘疾人康復中心等民生項目加快推進。成功爭取國開行棚户區改造貸款。糧食安全工作獲省 “五連冠”。

各位代表!五年來的工作實踐,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衢州市情和發展規律的認識。我們深刻體會到:綠色生態是衢州最大的優勢。用好生態優勢,前提是保護、關鍵在轉化。必須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堅守生態紅線,夯實生態本底,轉化生態優勢,以生態文明建設力促轉型升級。我們深刻體會到:有效投資是轉型發展的根本。投資質量決定發展質量,投資結構決定發展格局。必須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在投入上花力氣、在有效上下苦功,持續大幹項目、幹大項目,特別要重視研究區域戰略性和支撐性大項目,不斷激活發展動力、增強發展後勁、強化發展支撐。我們深刻體會到:產業集羣是區域競爭的關鍵。區域之間的競爭,集中體現為產業鏈和產業集羣的競爭。面對經濟新常態和產業高集中度化、高融合度化、高加工度化的趨勢,必須牢牢把握產業演變中的發展機遇,致力打造區域特色產業集羣。我們深刻體會到:企業主體是區域發展的主角。企業和企業家素質決定區域經濟運行質量,沒有高素質的主體,就沒有高質量的項目,也就沒有高水平的發展。必須高度關注主體、研究主體,在培育、引領和激活上下功夫,在區域和企業發展戰略融合中找準方向,形成和諧的政企關係,構築良好的發展環境。我們深刻體會到:強化管控是科學發展的前提。失去管控,就會亂象頻生。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科學管控,在把握髮展規律、認清自身特徵的基礎上,強化理念認同、規劃引領、重點聚焦、資源整合,形成區域發展統籌力,打出工作“組合拳”。

各位代表!“xx”發展成績來之不易,這歸功於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歷屆領導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礎,離不開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個領域辛勤勞動的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監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衢部隊官兵,向所有外來投資者和建設者,向所有關心和支持衢州發展的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廣大僑胞和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回顧過去五年,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政府工作還存在許多差距和不足:一是轉化力有待增強,理念轉化為創新舉措和辦法不夠,規劃轉化為實施的項目不夠,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不夠,新老動力轉換遠未完成;二是集聚力有待增強,城市人口、空間、產業、高端要素等集聚不夠,基礎設施共享度較低,中心城市核心競爭力有待提高;三是整合力有待增強,資源、資產、資金、力量等整合不夠,總體效益不高;四是統籌力有待增強,經濟發展、城市功能和民生保障等領域還存在許多短板,發展協調性、均衡性不夠;五是服務力有待增強,政府工作人員專業化水平整體不高,服務和引領主體能力不足,少數部門和工作人員作風不紮實的問題仍然存在,等等。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三五”時期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根據《中共衢州市委關於制定衢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市政府制定了《衢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請大會審議。經本次大會批准後,市政府將認真組織實施。

“十三五”將是充滿機遇、充滿挑戰的五年,國內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生態文明建設提到新高度,高鐵和互聯網融入新生活,區域競合發展進入新階段,新舊動力轉換特徵明顯。我們要不斷增強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感知能力,準確把握衢州自身發展階段的深刻變化:一是生態優勢不斷顯現,必須呵護好這張“瓷名片”,高舉生態旗,打響生態牌,重在“兩山”轉化上求突破;二是交通樞紐初步形成,必須加快外拓內暢,打造國家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構建支撐區域轉型發展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重在引領發展上求突破;三是城市框架基本完成,必須加快結構優化、功能完善、能級提升,重在精緻緊湊上求突破;四是產業基礎更加紮實,必須加快整合重組、“兩化”融合、轉型提升,重在高新高端、新興產業上求突破。歸根結底,“十三五”衢州發展轉型,取決於新動力的形成和壯大,取決於中心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十三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統領,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八八戰略”為總綱,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堅持綠色發展、轉型發展不動搖,緊扣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這一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道路,加快建設浙江生態屏障、現代田園城市、美麗幸福家園,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國家東部生態文明旅遊先行區和國家高新特色產業示範區,與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三五”發展總體目標是,與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7.5%。到20xx年,人均生產總值超過6萬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5萬元,城市化率達到57%以上,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達到95%以上,研發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 2.3%,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度、經濟發展質量、城鄉統籌發展水平、百姓生活品質和社會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要實現上述發展目標,必須堅持創新發展,在經濟轉型升級上更進一步;必須堅持協調發展,在加快補短板上更進一步;必須堅持綠色發展,在生態文明建設上更進一步;必須堅持開放發展,在提高開放水平上更進一步;必須堅持共享發展,在增進人民福祉上更進一步。具體工作中,要突出四個重點領域,融合四大高端要素,把握四個工作導向,形成加快發展合力。

(一)突出四個重點領域,聚焦生態屏障、產業發展、城鄉建設、民生改善,全面提升區域發展水平。

建好浙江生態屏障。圍繞全市域生態功能區建設,着力在強化治理、優勢轉化、制度供給上下功夫。高標準打造生態屏障,深化“五四三”、治氣治土等環境專項整治,加強農民建房規範管理,全面提升水、大氣、土壤環境質量,堅決不把違法建築、不把污泥濁水、不把髒亂差的環境帶入全面小康社會。高起點轉化生態優勢,加強以交通、水利、城市基礎設施為重點的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產業、重大政策的謀劃和落地,打通生態優勢轉化的渠道;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深化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創建,推進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全面參與浙皖閩贛國家東部生態文明旅遊區建設,全力推進國家休閒區和開化國家公園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體育休閒、養生養老、放心農業等新型產業,真正讓“綠水青山”轉化為品牌、轉化為項目、轉化為產業。高水準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健全源頭嚴控、過程嚴管、損害嚴懲的監管體系,落實能源、水資源和建設用地雙控管理,完善資源環境價格形成機制,為生態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遵循產業發展內在規律,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圍繞高新特色產業示範區建設,以產業集羣培育為導向,推動氟硅鈷新材料、信息電子、節能環保、汽車動力電池等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推動裝備製造、特種紙、涉水產業、金屬製品等優勢產業高端化發展。堅持以工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以農業“兩區”為主平台、引入工商資本為主抓手,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打響衢州綠色放心農產品品牌,着力構築生態循環農業發展體系和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打造現代服務業新引擎,以生態、文化、區位等優勢轉化為切入口,以文化旅遊、健康服務、養生養老、現代物流和金融、信息、科創等產業為重點,加快現代服務業的集聚、融合、衍生,努力補上服務業短板,促進產業協調發展。

統籌推進城鄉建設。按照全市域景區化要求,推進“城市景點化”,堅持城文景遊一體化,着力把中心城市和縣城做精做美、做成景點,促進產業、人口集聚,切實提高城市化水平。推進“郊區田園化”,把郊區作為現代田園城市建設的重要着力點,連線成片抓好郊區環境治理,着力彰顯田園風貌。推進“小鎮特色化”,全面開展集鎮環境綜合整治,推動集鎮特色培育、功能提升、集聚緊湊發展。推進“鄉村休閒化”,優化農村風貌,集聚融合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持續改善民生福祉。高度重視民生保障,不斷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增強羣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推進學前教育普惠化、義務教育均衡化、普高教育特色化、職業教育融合化,提升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發展水平,鼓勵社會辦學,與全省同步實現教育現代化。全力促進就業創業,加強重點和困難羣體就業服務,實現居民增收快於經濟增長、低收入羣體收入高於居民收入平均增幅。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衞生服務體系,讓羣眾享有更高水平的醫療衞生服務。大力實施全民健身計劃,辦好20xx年全國智力運動會。加快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積極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整合,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全面開展“七五”普法,創新社會治理體系,弘揚“最美衢州人”精神,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加強公共安全保障,讓羣眾享有更安全文明的社會環境。

(二)融合四大高端要素,推動科技、金融、文旅、互聯網要素融入發展全領域、全過程,切實提升創業創新驅動力。

強化科技支撐。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發展戰略導向下的龍頭骨幹企業創新體系、產業集羣導向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引進培育體系。重視發揮高等院校作用,推動衢州學院等院校加快向地方應用型高校轉型,使之成為創業創新的平台、產業培育的基地、招商引資的品牌和引進人才的驛站。積極爭創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新優勢,加快集聚高端人才及團隊,全面構建本土人才開發體系。

強化金融滲透。加快推進證券化、金融化,加大企業股改、掛牌及上市培育力度,積極引入股權投資、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着力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積極推行產業基金、企業債券、PPP等新型融資模式,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實體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深入推進省級綠色金融改革試點,創新科技金融合作機制,爭取成為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積極防範金融風險,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

強化文旅融入。深度開發衢州文化、旅遊資源,推動文化、旅遊要素向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在融合創新中彰顯文化、旅遊價值,提高區域發展品質,助力區域發展轉型。

強化互聯網應用。制訂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大力推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快培育壯大智能製造、智慧農業、智慧旅遊、智慧物流、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以互聯網革命倒逼政府轉型,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構建基於互聯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型政府公共服務模式。

(三)把握四個工作導向,進一步揚優勢、抓聚焦、補短板、強轉型,着力提升戰略謀劃和紮實推進能力。

揚優勢。優勢是區域競爭力的源泉。加快衢州發展,要更加註重用市場的思維挖掘優勢、用發展的眼光轉化優勢、用集聚的方法厚植優勢,使生態本底的優勢和產業基礎的優勢並駕齊驅、互相轉化,走出一條有衢州特色的綠色發展、轉型發展之路。

抓聚焦。聚焦才能突破。加快衢州發展,要更加註重城市的精緻緊湊、產業的集羣發展、農村的連片開發,在空間佈局、資源整合、力量擺佈上聚焦,以聚焦釋放潛能、激發活力、提高效益。

補短板。短板事關全局。加快衢州發展,要更加註重統籌協調,善於在發展中找準短板、補齊短板、促進均衡,從對區域發展制約最大的經濟發展、城市功能和民生保障等領域入手,對照標準找差距,選準標杆定目標,集中力量抓好既該幹又能幹成的大事。遲幹早幹都得乾的事,要立足於早幹抓緊幹。

強轉型。轉型是唯一出路。加快衢州發展,要更加註重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把握產業發展、消費升級的新趨勢,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全面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不斷釋放區域經濟增長新潛力。深化政府轉型、幹部轉型,切實增強引領和服務發展的能力。

三、20xx年政府工作安排

20xx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十分重大。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外貿出口總額增長3%;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9%;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

今年,我們將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緊緊圍繞“十三五”目標方向和市委各項決策部署,聚焦十個重點,辦好十方面實事,進一步鞏固擴大綠色發展成果,努力為“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

(一)強力推進“五四三”專項整治。圍繞“五個全面”目標縱深推進“五水共治”,開展“清千塘美百河”春季治水大會戰,加快補齊源頭管控、截污納管、全民治水等短板,全力打造一批治水精品工程、一批最美溪流。大力開展“四邊三化”整治年行動,打造杭金衢高速、杭長高鐵、320國道和衢江航道沿線4條示範線,市區抓好“四溪五路八節點”深化提升,各縣(市)分別建設3條以上示範路,努力形成覆蓋全市、環境優美的綠道網、景觀帶、致富線。聚焦郊區環境治理,市區抓好東片上山溪下山溪區塊、南片千塘畈區塊、西片石樑溪廟源溪區塊、北片姚家區塊綜合治理,各縣(市)結合實際謀劃啟動一個重點區塊整治,全面推進郊區田園化。推進“三改一拆”,把農民建房規範管理作為重中之重,建立以人口集聚為導向的農民建房管理體系,促進農民建房轉向集中塊狀佈局,重視農房設計,加強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全面改善村莊風貌。堅持主動出擊、自覺行動、屬地管理,完善問題發現機制、輿論陽光監督機制和考核問責機制,實現治亂更大突破、治理更有成效、生態本底更加鞏固。

(二)持續推進大幹項目、幹大項目。以五大千億工程為主抓手,健全分區域分領域抓投資工作機制。實施好綜合交通十大工程,加快常山江航運開發、衢建鐵路等項目前期,推進衢江航運開發、衢寧鐵路、市綜合客運樞紐等項目建設,啟動杭金衢高速(衢州段)拓寬改造和衢江、龍遊東、錢江源三個互通建設,建成杭新景高速公路。市區圍繞三年基本實現交通“內環外繞”目標,加快推進46省道南環線、351國道、物流大道東西延伸和改造提升等一批工程。加快錢江源水庫、高坪橋水庫、衢江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水源水能項目前期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水資源優勢。市區加快實施衢江治理二期、引水入城等工程項目,打造“一湖碧水、十條清溪、百里綠堤”。創新招商方法,加大重大產業項目謀劃和引進力度。按照每月一次項目推進協調、每季度一次項目集中開工的要求,形成項目開工持續滾動的新格局。

(三)狠抓產業集羣培育。圍繞推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抓好細分產業集羣的培育發展,建立“八個一”工作機制,市區重點打造高端裝備製造、氟新材料、電子化學材料、汽車動力電池、特種紙、新能源、水產業、智能電網設備製造等8個百億以上細分產業集羣,以及生物醫藥、有機硅等8個50億以上細分產業集羣。推動各縣(市)抓實抓好一批細分產業集羣,努力在產業集羣培育上取得突破。綜合運用產業引導基金等政策措施,大力發展物流、科創、信息等現代服務業,為產業集羣發展提供支撐。

(四)優化發展平台。深入推進產城融合,完善提升工業新城功能,做強衢州綠色產業集聚區,統籌推進循環經濟小鎮、眾創小鎮、細分產業園和企業園建設,打響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大品牌。加大省級園區提升和鄉鎮功能區整治力度。推進衢州海創園、浙江中關村科技產業園和氟硅新材料、特種紙、空氣動力裝備三大省級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支持衢州學院創建符合地方產業發展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平台。深化衢州—巨化一體化發展戰略,推動巨化加快實施百億投資項目。加快“花園258”、跨境電商、柯城電商小鎮等電商平台提升發展,推進衢州農村電商試驗區建設,着力打造電商生態體系。探索推進 “1.5級開發”模式。

(五)強化主體引領。深入推進企業“五個一批”,深化“百名局長服務百家企業”活動,加強企業家素質培訓。實施“雙十”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對市區10 家龍頭骨幹企業和10家行業龍頭潛力企業,積極引導開展戰略研究、項目謀劃、行業重組。實施“雙百”科技型中小企業“登高計劃”,全市排出200家、市區排出1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力爭今年全市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家。實施“雙百”殭屍企業盤活工程,按照三年全市盤活200家、市區 100家的目標,加大企業依法破產重組力度,以存量引增量、以低效換高端,力爭今年盤活企業80家。實施“雙百”上市公司計劃,加快“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步伐,確保三年引進上市企業100家以上,其中今年引進30家;按照三年掛牌上市100家的目標,全力引導、支持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爭取今年累計新三板掛牌企業50家以上、主板上市取得新突破。按照降成本要求,研究制定企業減負方案,切實降低企業成本。

(六)紮實開展“共築美麗衢城”行動。全面落實空間戰略研究成果,深入實施城市建設新十大專項,抓好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圍繞打造信安湖魅力核心,按照“產業策劃、營運構思、規劃落地、項目突破”的思路精心謀劃三江口,基本完成西區半島、嚴家淤、禮賢街區等重點區域的徵遷任務,加快推進信安湖涉水十大項目建設。圍繞提升西區品質,實施花園大道、錦西大道提升改造,啟動會展中心、體育館等重大設施建設,推動電子商務、基金、總部經濟等向西區集聚。圍繞十里長街展新姿,全面啟動高鐵區塊十大項目建設,繼續推進沿街行政辦公用房搬盤、置換、拍賣。圍繞彰顯古城特色,推進水亭門街區二期和古城牆遺址公園等項目建設,謀劃古城優化提升新項目,加快儒學文化產業園建設步伐。加快城市有機更新,加大舊城改造力度,推進海綿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垃圾污水處置、引水入城等功能性項目建設。切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加大治堵治亂治污和美化亮化潔化力度,實施智慧城市建設計劃,確保國家衞生城市通過複審,把衢城建設得更加美麗整潔、有序文明。

(七)高質量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堅持企業主體、資源整合、項目組合、產業融合,把特色小鎮作為高端要素集聚的新平台、創新發展的新空間和促進經濟轉型的新載體,依託優勢資源和特色產業,在全市規劃建設一批具有產業特色、文化內涵、旅遊功能、社區特徵的特色小鎮。堅持與擴大有效投資、集鎮提升改造、農村連片開發緊密結合,全力引進實力企業參與特色小鎮建設,創新拓展融資渠道,推動特色小鎮走上市之路。創新特色小鎮培育機制,着力構建省市縣三級特色小鎮培育體系,抓出一批省市縣三級特色小鎮示範點。

(八)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深化農業“兩區”建設,總結推廣衢江區經驗,大力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打造一批農業產業集聚區和特色農業強鎮。按照 “盆景變風景”的要求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堅持連片謀劃、連片整治、連片流轉、連片整合、連片造景,各縣(市、區)要在加強規劃設計的基礎上啟動一塊、謀劃一塊,因地制宜確定連片開發的區塊、規模和模式,以交通先行、水利配套、“旱改水”支撐、各方努力的思路推進建設。積極探索新時期農村治理模式,深化農村 “三權”改革,健全農村產權流轉市場體系、農業服務體系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深化省農業補貼改革試點,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九)創新發展社會事業。堅持事業、產業雙輪驅動,多措並舉加大民生投入,注重資源整合和發展特色,加強社會事業佈局研究,努力補好社會事業短板。加快教育現代化創建步伐,推進市區學校項目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舉辦第十三屆浙皖閩贛四省市民間藝術節。承辦好亞洲盃舉重比賽、“爛柯杯”圍棋冠軍賽、全國男子舉重錦標賽等重大賽事。積極落實“全面兩孩”政策,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加快建立分級診療體系,實施市婦保院遷建工程。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和社會救助制度,牢牢兜住民生保障底線。完善住房保障機制,全面推進危舊房改造。切實加強扶貧工作,建立健全精準扶貧工作機制。重視發展老齡事業。紮實推進“平安衢州”建設,健全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加強G20峯會等重要節點維穩安保工作,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創建省級食品安全城市,紮實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全力支持駐衢部隊改革和建設,做好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雙擁安置等工作,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十)切實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堅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深化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加快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相關改革。堅持以政府自身改革撬動各領域改革,深化推進“四單一網”、商事制度、綜合行政執法體制等改革,完成公車改革。開展中介機構專項整治。深化政府投融資體制和國資運管體制改革,構建完善財政中期預算導向下的財資營運機制,進一步加強政府性資金統籌管理。堅持改革與開放互促共進,深化“山海協作”工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主動對接上海自貿區和杭州跨境電商試驗區,不斷提升開放發展水平。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堅持依法行政,加強政府立法工作,認真落實人大決議決定,積極支持政協履行職能,認真辦理議案、建議和提案,積極聽取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堅守政治紀律,嚴守法紀規矩,切實加強作風建設,健全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堅決整肅庸政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各類腐敗行為,努力打造一支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善共事、乾淨幹事的政府工作團隊。

各位代表!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讓羣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新的一年,我們要緊緊圍繞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重點辦好十個方面實事:一是在霧霾治理方面,淘汰改造230台燃煤小鍋爐,基本完成巨化熱電9號、10號爐超低排放技改,推進元立一期焦爐廢氣脱硫技改工程;全面淘汰黃標車;新建新能源汽車電站5座、充電樁500個。二是在“五水共治”方面,完成33公里河道綜合整治;新增生活污水治理村350個;縣級以上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完成提標改造,新建改建污水管網100公里;改善8萬農村人口飲水條件。三是在環境改造方面,全市重點打造320國道等4條示範線;提升500公里美麗鄉村公路;新開工城鎮棚户區改造住房3900套,市區改造提升新荷等5箇舊住宅區;改造農村困難家庭危房800户。四是在交通治堵方面,全市新增城市停車位8000個以上;市區打通荷花西路南段等5條斷頭路;新增公交車30輛、公交運營里程100公里。五是在食品安全方面,新改造10家城鎮農貿市場,市區啟動建設新湖菜市場;建設“陽光廚房”160家;建成市區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廠。六是在公共衞生方面,新建改建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5家;改造提升市區公廁100座以上。七是在文化教育方面,新增農村文化禮堂(文化公園)100個;完成50家幼兒園上等級,市區啟動建設幼兒園10所;創建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10所,市區新建義務教育學校2所。八是在養老服務方面,新建300個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九是在電商服務方面,新建 300個農村電商服務站,新建200個城市社區智能投遞終端。十是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全面推行房屋權屬證明、駕駛證補換、結婚登記預約等10項網上便民服務。

各位代表!“十三五”規劃藍圖已經繪就,新的發展征程任重而道遠,唯有勇擔時代重任,才能不負人民重託。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衢州市委的領導下,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奮力趕超,為與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衢州市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是宏觀形勢錯綜複雜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攻堅克難、奮發有為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有力監督支持下,我們按照“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科學跨越”總要求,緊扣“一箇中心、兩大戰役”工作主線,謀劃推進“四個一”建設,全力穩增長、促轉型、惠民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增幅實現爭先進位。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056.6億元,增長9.1%;財政總收入118.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2.8億元,分別增長11.1%和14.7%;固定資產投資670.7億元,增長1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3.7億元,增長13.8%;外貿出口總額23.9億美元,增長28.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8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924元,分別增長10.1%和11.3%;人口自然增長率3.38%。;節能減排和為民辦實事任務全面完成。

一年來,我們立足市情、把握大勢,大力推進改革創新,發展活力進一步激發。

“四個一”建設全面啟動並有序推進。立足生態優勢,着眼山區科學發展和區域轉型升級,積極推進“四個一”建設。現代田園城市和國家休閒區規劃已形成初步成果,一批重大項目加快謀劃推進;國家東部公園啟動建設,開化列入國家首批生態旅遊示範區;浙江中關村科技產業園落地開園,首批簽約項目29個。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大力推動創新型城市建設,啟動創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全面實施科技服務六大專項行動,紮實開展省氟硅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綜合試點,加快海創園、國家空壓機檢測中心等創新服務平台建設,綠色產業集聚區整合提升,高新技術園區升格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創建試點、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獲國家批覆。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省級重點氟硅企業研究院科技攻關,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7家,新產品產值增長18.7%。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增省“千人計劃”人才6名,引進青年科學家23人,院士專家工作站實現縣(市、區)全覆蓋。

體制機制改革穩步推進。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下放審批權限163項,減少行政許可項目39項,推行項目聯審聯辦制度,出台社會中介機構管理辦法,審批效率進一步提高。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實現執法重心下移。推進國有投融資體制改革,“資金池”統籌調劑政府資金成效明顯。推動社會事業領域改革,出台加快民辦教育發展政策,啟動市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成報業集團組建。

常山列入省第二批金融創新示範縣,江山列入省民間融資試點,柯城農村信用聯社改製為農村商業銀行。

一年來,我們積極應對經濟下行的嚴峻形勢,堅持穩增長與促轉型並重,經濟發展穩中有進。

項目建設強力推進。深入開展項目建設“互看互學”活動,建立項目推進每月通報和難點問題交辦制度,加強項目管理和重大項目前期工作,項目推進取得明顯成效。全市47個項目列入省重點,市級以上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73.6億元。出台支持浙商創業創新三年規劃,舉辦首屆衢商大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94.7億元,其中浙商迴歸項目到位資金91.7億元,引進伊利乳業、一陽磁性材料等一批優質項目,5個省級山海協作產業園全面啟動建設。

轉型升級初顯成效。以治水為突破口,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大力推進“四換三名”工程,出台促進氟硅新材料、光伏產業扶持政策,深入實施衢州—巨化一體化發展戰略,構建資源配置導向機制,開展企業綜合效益排序,試行排污權交易制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7.5%,“個轉企、小升規”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關停淘汰落後產能企業56家,騰出用能空間11.1萬噸標煤。廣泛開展企業幫扶活動,落實扶持資金11億元、減免税費38.2億元。推進農業“兩區”和“一村一品”建設,培育發展家庭農場2187家,成為全省首個家庭農場培育發展試點市,糧食安全工作取得省“三連冠”。全面推進旅遊“510”計劃,開化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成功晉級為我市首個5A級景區,舉辦首屆江郎山國際旅遊節,全市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分別增長30%和31.8%。大力發展商貿服務業,農貿城遷建、工業新城物流園區、城市物流綜合體等重大服務業項目開工,一批商品市場加快改造提升。大力推進“電商換市”,落實政策扶持、平台建設、人才培訓和物流配套等措施,電子商務交易額155.2億元、增長2.3倍,淘寶網龍遊館開館。積極引導外貿企業拓市場、調結構、促轉型,外貿進出口增長25%。

要素保障得到加強。加快推進低丘緩坡綜合開發,試點區塊基本完成徵遷,基礎設施配套有序推進,形成熟地1.7萬畝。紮實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完成墾造耕地2.9萬畝,獲批新增建設用地3.1萬畝,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1萬畝。深化政銀企合作,全市貸款餘額1251億元,增長16%。積極鼓勵企業直接融資,支持企業“規改股、股上市”,新增11家企業在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巨化18億元配股申購全面完成,市國資公司15億元企業債獲批,杭州銀行衢州分行順利開業。

一年來,我們注重城鄉統籌發展,大力推進城市“十大專項”和治水、治氣、治堵等專項整治,城鄉面貌進一步改善。

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市新建改建城市道路36公里、污水管網152公里、慢行綠道12公里,新增公園綠地35公頃,市區飲用水水質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大力推進城市治堵,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全市新增公共停車位4032個,市區公共自行車系統投入使用。強力推進城市“十大專項”,上下街改造、坊門街提升項目提前完成。加強城市管理和環境衞生綜合整治,順利通過國家衞生城市複審。強勢推進“三改一拆”,累計完成“三改”面積276.9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築619.9萬平方米,拆出了發展空間、拆出了法治理念、拆出了公平正義。

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推進。村莊整治、農房改造、農田水利、農村飲用水、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等工作有序推進,開化獲評省級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柯城七裏鄉、江山大陳村被評為“浙江省最美鄉村”。深化江山賀村鎮小城市培育試點,推進中心鎮、中心村建設。積極促進農民增收,培訓農村實用人才近2萬人,農家樂營業收入5.8億元,發放來料加工費23.4億元。我市被評為全省新農村建設優秀單位。

城鄉環境整治全面開展。啟動以水環境整治為重點的共建生態家園行動,完成了摸底排查、方案編制、政策制訂等工作。大力開展生豬養殖、河道採砂整治規範,大力推進烏溪江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整治和信安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大力實施“四邊三化”、“雙清”行動和“河長制”,在全省率先實現鄉鎮交接斷面水質監測考核全覆蓋,削減生豬飼養量75.7萬頭,取締非法採砂制砂點196處,完成河道整治327公里,整治區域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出台大氣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實施煙粉塵、脱硝、揚塵等大氣污染治理項目40個,完成水泥熟料生產線煙氣脱硝治理6條,淘汰黃標車2306輛,更新投放天然氣出租車351輛、公交車73輛。啟動“四大森林”建設,成功創建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城市,常山順利通過省級生態縣驗收。

一年來,我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加大財政投入、加強社會治理,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教育現代化建設穩步推進,實施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加強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與知名院校開展合作交流,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高等教育服務地方能力進一步增強,啟動幼兒園按比例配備男教師五年計劃。大力弘揚“最美衢州人”精神,“最美”人物不斷湧現。以“流動文化加油站”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進一步打響,儒學文化區建設穩步推進,市圖書館改建項目開工建設,新建農村文化禮堂100個。廣電“一省一網”整合工作有序推進。完善城鄉醫療衞生基礎設施,市第三醫院遷建項目主體工程竣工,衢江區人民醫院新院區投入使用。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成功舉辦市首屆體育大會、第四屆市運會。援藏援疆援青工作取得新成效。民航、海關和檢驗檢疫工作得到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氣象、檔案、地方誌、新聞出版、郵政、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

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全面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推進大學生創業園建設,新增城鎮就業3.3萬人,實現再就業1.4萬人。穩步推進城鄉居民醫保統籌,實施城鄉居民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和職工醫療互助保障制度,建立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機制,各類保險待遇標準穩步提高。深化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建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42個,新增養老機構牀位1330張。加強住房保障,新增公租房、廉租房保障家庭933户,住房公積金進一步擴面。實行殯葬基本服務免費政策。社會福利、慈善、紅十字等事業取得新成效。

平安建設深化推進。開展社會治安重點問題專項整治,“天網工程”基本實現市區全覆蓋,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健全。學習“楓橋經驗”,積極破解信訪疑難問題,有效化解了一批社會矛盾。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紮實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啟動學生飲食放心工程,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下降2.9%、2.3%和11.7%。村級組織換屆全面完成。國防動員、雙擁優撫和人民防空工作紮實推進。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一年來,我們切實改進政府工作,聚焦提質提效,促進作風轉變,政府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強力推進“老、大、難”問題攻堅,“兩南”改造、低丘緩坡試點區塊徵遷、“三改一拆”等取得突破。更加註重工作系統性和計劃性,啟動實施一批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工作推進、協調、督查,行政效能進一步提升。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廉政準則,推進預決算公開和公務消費審計監督,強化項目招投標監管,嚴肅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國務院“約法三章”等要求,“三公”經費支出下降17.4%。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羣策羣力、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外來建設者,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無黨派及社會各界人士,向駐衢部隊和武警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衢州改革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看到,與羣眾要求和期待相比,政府工作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主要是: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增幅比預期目標分別低0.9和0.7個百分點;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產業投資不足,創業創新氛圍還不夠濃厚;城市集聚輻射功能有待增強;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事業發展與羣眾期望仍有一定差距,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等領域治理任務繁重;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進取意識不強、服務意識薄弱,創新能力和執行力有待提高。對此,我們將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20xx年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及重點工作

20xx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xx屆二中、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市委六屆五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八八戰略”,按照幹好“一三五”、實現“四翻番”的戰略部署,深化山區科學發展試驗區建設,紮實推進“一箇中心、兩大戰役”,以改革統領全局,全力幹好“四件大事”,加快轉型升級,統籌城鄉發展,加強生態建設,增進民生福祉,再創衢州綠色發展新優勢,努力使衢州成為全省新的經濟增長點。

建議20xx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外貿出口總額增長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96%。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指標。

新的一年,我們將以改革為統領,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勇於擔當,敢於攻堅。圍繞經濟體制和政府自身改革,重點在行政審批、要素配置市場化、國有資產運營管理、激活民間投資、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集聚區轉型提升、構建創新驅動發展生態體系、構建“四個一”推進體制、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方面啟動一批改革項目,找準切入點,把握着力點,務求改革取得新突破,為衢州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

按照上述目標和要求,今年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圍繞大幹項目、幹大項目,創新項目推進機制,着力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發展後勁。

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圍繞“四個一”建設和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創建,深化重點項目“互看互學”活動,創新項目前期工作機制,加大項目協調、交辦問責力度,確保重點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加快九景衢鐵路、杭新景高速、衢江航運等一批重大續建項目建設,加快繞城南線、綜合客運樞紐等一批重點項目開工,加快機場搬遷、衢寧鐵路、衢江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重大項目前期,加快謀劃一批調結構、促轉型的戰略性項目,爭取更多項目列入國家和省重點。

狠抓重大項目招商。推進招商專業化和信息全員化有機結合,優化調整專業招商機構,建立項目專業談判協調機制,切實增強招商合力。面向北京中關村等重點區域開展駐點招商、委託招商、以商招商,加大浙商迴歸、山海協作推進力度,突出引進好項目、大項目,重點要在引進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上有新突破,使招商引資成為推動“四個一”建設的強大支撐。

提高要素保障水平。深化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堅持以“畝產論英雄”,推進土地、能源、水資源、環境容量等資源要素差別化定價。開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優化發展空間佈局。加快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區塊基礎設施配套,高質量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和耕地墾造。完善土地收儲管理和房屋土地徵收機制,加快重點項目徵遷進度。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單位產出率。開展綠色金融綜合改革試點,推進普惠金融,積極引進各類金融機構,發展壯大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優化對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鼓勵企業開展直接融資,爭取企業上市和債券、票據發行等工作有新突破。深化國資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國資運營管理水平。健全鼓勵民間投資政策機制,不斷激發民間資本活力。

(二)圍繞推動結構調整、產業提升,健全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體制機制,着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突出“工業立市”中心。加大氟硅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等主導產業培育力度,依託北京中關村,大力發展節能環保、信息軟件等新興產業,依託優質水資源,大力發展食品飲料、生物醫藥等涉水產業。提升發展綠色產業集聚區,突出31平方公里核心區塊建設,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推動產城融合發展。支持巨化、元立、開山、明旺等一批龍頭骨幹企業技改項目建設,加快東華軟件、環新氟材料等一批投資5億元以上的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着力擴大工業有效投資。深入推進“四換三名”工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兩化”融合,加強質量強市建設,着力打造一批工業產品“單打冠軍”。重視培育發展中小企業,全面落實涉企幫扶政策,重點促進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不斷提高服務企業水平。

提升發展休閒旅遊業。深入推進國家休閒區創建,完善規劃,制訂標準,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推進衢江蓮花釋界、常山石博園等一批休閒養生、健康服務類項目,全年旅遊項目投入增長25%以上。全力支持開化國家東部公園建設,開展重點生態功能區示範區建設試點。推進旅遊與城市、鄉村、文化融合發展,爭創江郎山—廿八都5A級景區,創建一批4A級景區和3A級以上標準的鄉村休閒旅遊片區,努力打造一批精品旅遊線路。搶抓杭長高鐵開通機遇,緊盯長三角客源市場,整合旅遊營銷資源,精心策劃重大營銷活動,打響衢州休閒旅遊品牌。抓好江山、龍遊省級旅遊專項改革試點工作。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總部經濟、信息服務、創意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支持住宿、餐飲等生活服務業轉型發展。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建設,加快服務業重大項目落地,推進農貿城遷建、城南倉儲中心和城隍廟改造提升等項目建設。加快“電商換市”,推進龍頭企業培育、電子商務培訓和電商服務平台建設,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促進電子商務向各領域拓展,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70%。統籌內外貿發展,積極對接上海自貿區,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外向型經濟轉型提升。

全力打造生態循環高端農業。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守住糧食安全紅線,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圍繞全區域、全產業鏈打造生態循環高端農業,推進規劃編制和示範項目建設,加強土壤改良與涵養,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管體系,打響綠色放心農產品品牌。推進農業“兩區一中心”建設,新建現代農業園區和糧食生產功能區各18個、基層農業公共服務中心33個。提升發展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深入推進“一村一品”行動。加快柑桔、畜禽等傳統主導產業轉型,大力推動林特產業、潔水漁業發展,積極發展休閒、觀光和創意農業。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健全農業社會化、專業化技術服務體系。抓好農資供應和農產品流通工作。

構建創新驅動發展的生態體系。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借鑑北京中關村經驗做法,整合各類創新資源,着力構建人才、科技、政策、服務、文化等多要素聯動的創新生態體系。探索與北京中關村深度合作新模式,強化科技、金融、招商服務,着力把浙江中關村科技產業園建設成為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加強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科技企業孵化器、重點企業研究院等創新平台建設,深入推進科技服務六大專項行動,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着力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和國家知識產權城市創建,建立科技風險投資和產權交易機制,完善科技投入和人才政策,不斷優化創新環境。

(三)圍繞建設現代田園城市,完善聯動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體制機制,着力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加快推動城鄉一體化。健全城鄉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努力構築市區一體、市縣聯動、資源共享的新型城鄉關係。深化城鄉空間形態研究,完成現代田園城市規劃編制,制訂現代田園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創新小縣大城發展機制,深化強鎮擴權改革,推進小城市培育試點,加快中心鎮、中心村建設。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積極推進“村改居”,鼓勵山區庫區、生態敏感區域人口向城鎮轉移,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抓好龍遊山區集聚發展體制創新試驗區建設。深入推進“三改一拆”,積極開展縣、鄉、村“無違建”創建活動,讓建設更有序、社會更和諧。

提高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完善中心城市提升發展機制,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禮賢街、新火車站等片區改造,基本完成城市“十大專項”。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啟動建設市區新跨江大橋,加快公共停車場、公交場站、綠道慢行系統、“四大森林”等項目實施,積極開發利用地下空間,着力緩解局部地段、特殊時段城市交通擁堵加劇的趨勢。完善城市長效管理機制,建立市、區、街道三級城市管理考評體系,啟動“數字城管”二期建設,推進示範型城市社區創建,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讓百姓享有綠色、寧靜、和諧的城市生活。

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統籌推進“四邊三化”、村莊整治、農房改造、農田水利、農村飲用水、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等工作,落實農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鄉中轉、縣處理”的收集處理機制,啟動建設“五彩衢州”,建成一批美麗鄉村,為留在農村的農民創造更好更優的生產生活條件。落實促進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實施低收入農户收入倍增計劃,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積極發展來料加工和農家樂休閒旅遊業,完成異地搬遷1萬人。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開展農民建房委託鄉鎮審批試點和農房抵押貸款試點改革,探索農村宅基地有償轉讓、使用和退出機制。

(四)圍繞五水共治和共建生態家園,健全環境治理和保護的體制機制,着力提升城鄉生態環境和居民生活品質。

全面治水。按照連線連片、分流域推進要求,抓好首批500個行政村整治,着力打造全國生態鄉村的“衢州樣板”。健全城鄉治污設施建設運營體制機制,建設城鎮污水管網140公里,市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0%、縣城達到85.5%。深化生豬養殖整治規範,推進生態化養殖,提高畜禽排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深入推進河道採砂整治規範,推廣使用礦山機制砂,實施生態河道治理工程,全面落實“河長制”,基本消滅垃圾河,有效治理黑河臭河,完成河道治理350公里,確保出境水水質達標。推進“強庫固堤”和防洪排澇工程建設,落實節約用水舉措。健全飲用水源保護機制,推進備用水源項目前期工作,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鐵腕治氣。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加大霧霾治理力度。深化煙粉塵治理,推進園區集中供熱,完成所有水泥迴轉窯煙氣脱硝治理,加快巨化、元立等重點企業除塵、脱硫脱硝系統改造提升,深化常山輝埠、衢江上方石灰鈣行業專項整治。加強建築施工、道路揚塵和機動車尾氣治理,全市淘汰20xx輛黃標車,市區90輛公交車完成“油改氣”、所有出租車更新為天然氣汽車。加強化工、醫藥、餐飲、乾洗等重點行業廢氣治理。縣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70%以上。

健全生態保護機制。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落實節能降耗能源“雙控”管理,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加快重點減排項目實施,深化智慧環保項目建設。按照“工業企業進工業平台、化工企業進化工園區”要求,優化全域工業佈局,對環境違法行為做到嚴打擊、零容忍。深化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推進開化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確保衢江通過省級生態區創建驗收,爭創一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省級生態鄉鎮及各類綠色單位。

各位代表!生態是衢州的最大優勢、最大財富,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將以鐵的決心、鐵的紀律、鐵的手腕,堅定不移、持之以恆地推進治水、治氣、治污,讓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讓綠水青山永駐衢州!

(五)圍繞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健全發展社會事業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體制機制,着力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全面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加強社會事業領域改革創新,加大民生事業投入力度,努力滿足人民羣眾對優質公共服務的需求。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質量,實施師資隊伍和校長培養工程,落實加快民辦教育發展政策,大力推進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啟動新一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強與名校合作辦學,統籌發展中職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加快實施市中心醫院、市婦保院擴建、智慧衞生等項目,推進與優質醫療衞生機構合作,重視發展中醫藥事業,抓好重點傳染病和慢性病防控,加強精神衞生工作。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做大做強“流動文化加油站”品牌,推進儒學文化區和“兩館一站”、農村文化禮堂等設施建設,加強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積極發展區域特色文化產業。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組織開展全民體育節活動,辦好中國圍棋冠軍賽、地擲球世錦賽等賽事,推進文體旅融合發展。繼續做好援藏援疆援青對口支援工作。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羣體就業。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完成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深入實施職工醫療互助保障制度,實現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全覆蓋。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鄉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新建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500個,新增養老機構牀位1160張。完善社會救助體系,落實困難羣體幫困救助政策,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加大廉租房、公租房建設力度,改進住房公積金提取使用監管機制,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積極發展社會福利、慈善和紅十字事業。切實保障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殘疾人合法權益。

健全為民辦實事機制。加強和改進為人民羣眾辦實事工作,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決策、反饋和評估機制,實現為民辦實事工作長效化、規範化、制度化。今年,我們將全力落實為民辦實事計劃,在治水、治氣、治堵、就醫、就學、扶貧、養老、文化惠民、食品安全、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等十個方面辦好一批實事項目。各級政府“三公”經費預算支出削減30%,削減資金全部用於治水。

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大力弘揚“最美衢州人”價值觀,濃厚崇德向善社會氛圍。深入開展平安創建系列活動,做好信訪維穩工作,強化法律宣傳教育,注重網絡輿論引導,加強外來人口管理服務,有效預防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健全基層社會管理服務機制,鼓勵發展義工、志願者協會等社會組織,支持其依法發揮作用。深化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四不兩直”隱患排查和安全防控長效機制,有效防範重特大事故發生。推進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建立食品藥品安全全過程監管和可追溯制度,加強市場價格監管,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應急聯動機制。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密防範和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支持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建設,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認真做好民族、宗教、對台、外事和僑務工作。

三、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着力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政府。

(一)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開展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科學配置政府部門職能,優化內部機構設置,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健全決策諮詢制度。公佈政府權力清單,規範部門行政權力運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負面清單制度,再取消和下放一批審批事項,啟動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在綠色產業集聚區、開發區、工業園區全面推行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全程代理代辦,推進網上政務大廳建設,整合涉企便民服務資源,探索設立“便民方舟”、“中介超市”,確保行政審批效率繼續領先周邊、走在全省前列。改進預算管理,提高政府資金使用績效。

(二)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強化法治理念,推進法治型政府建設。堅持重大決策出台前向市人大會報告制度,認真落實市人大及其會各項決議決定,主動接受人大監督,積極支持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意見建議,主動接受司法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加強政府合同和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規範行政執法程序和自由裁量權。

(三)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推進“陽光工程”建設,完善“一辦三中心”運行機制,以政府工作透明度的提高,促進作風轉變,推動廉政建設。嚴格執行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的各項規定,着力解決“四風”等突出問題。加強行政效能監察,量化考核政府部門績效,健全突擊暗訪、媒體曝光、羣眾監督等機制,強化行政問責,促進全年目標任務落實。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政府各項工作,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鋭意進取,真抓實幹,為深入推進“一箇中心、兩大戰役”,實現衢州發展新跨越而努力奮鬥!

標籤: 衢州市 報告 政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43y8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