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荊州政府工作報告

荊州政府工作報告

荊州,湖北省地級市,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搜集的荊州政府工作報告,希望你喜歡!

荊州政府工作報告
荊州政府工作報告篇1

過去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是荊州經濟增量提質、社會全面進步之年。面對宏觀經濟持續下行壓力,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緊緊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深入實施壯腰工程,紮實做好各方面工作,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國、快於全省。地區生產總值1480.5億元、增長9.8%,三次產業結構為23.4:44.6:32;固定資產投資1571.1億元、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1.4億元、增長13.3%;出口總額13億美元、增長1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8.2億元、增長22.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28元、增長9.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25元、增長11.9%;年度節能減排任務圓滿完成。

(一)堅定不移壯產業,經濟總量進一步擴大。

工業經濟質效提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1%,增幅連續24個月居全省第一方陣,實現利潤118.1億元、增長14.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淨增110家、達到1110家;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工業企業新增4家、達到29家,納税億元以上工業企業新增1家、達到6家。華訊方舟、偉特電子、高田汽配、中聯重科、中紡油脂、天銀循環、白雲邊擴能、長江醫藥、祥錦汽配、華中玻鋁、長利玻璃等項目進展順利,裝備製造、醫藥化工、電子信息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0億元、260億元和135億元。監利-江陵家紡產業新納入省重點扶持成長型產業集羣。

農業發展活力增強。全市農業增加值增長5.2%,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1200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2∶1。糧食新增產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總量居全省市州之首,淡水產品、油菜籽產量繼續排名全國市州之首。監利縣、公安縣、洪湖市榮獲“全國產糧大縣”稱號;監利水稻工廠化育秧模式領先全國。全市爭取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整理項目資金8億元,建設規模53萬畝,居全省第一位。

第三產業持續增長。商貿物流業繁榮活躍,限額以上商貿企業新增357家、達到1027家。電子商務、網絡消費等新型業態發展迅猛,快遞業務量、電商交易額分別增長92%和58%,兩湖綠谷電商銷售突破140億元;萬達廣場、綠地之窗、義烏小商品城等城市綜合體建成營業,催生了荊州商業新格局。全市港口年吞吐量2850萬噸、增長8.9%。文化旅遊業穩步發展,荊州古城環城旅遊景區規劃編制完成,紀南生態文化旅遊區納入省級戰略實施,熊家冢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關公文化園、九老仙都等景點景區建設加快,全市旅遊總收入137.7億元、增長23%。金融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連續7年被評為省“A級信用市州”;新增貸款173.2億元,增量居全省第三位;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菲利華在深圳創業板上市,能特科技資產以定向增發方式整體上市,金科環保在“新三板”掛牌,打破近20xx年來沒有企業上市的局面。

(二)持之以恆抓項目,發展基礎進一步穩固。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蒙華鐵路可研報告、荊州機場選址和華電江陵電廠項目得到國家批覆,沿江鐵路、荊沙鐵路擴能改造、江漢平原貨運鐵路前期工作順利推進,石首長江公路大橋、沙公高速開工在即,荊州長江公鐵兩用橋、荊江航道整治進展較快,引江濟漢工程通水通航。江北、洪監等6條高速公路同步施工,江南高速建成通車,結束了鬆滋、石首無高速公路的歷史;荊鬆一級公路建設加快,荊州區旅遊公路、318國道荊州段改擴建項目啟動建設,完成交通投資132.5億元,超過“xx”時期交通投資總和。荊江大堤綜合整治、荊南四河堤防加固等水利工程投資21.7億元,電力建設投資5.3億元,均為近年來新高。第四代移動通信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信號覆蓋面走在全省前列。

園區建設力度較大。全市開發區、產業園區新拓展面積40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66億元,入園企業新增232家。荊州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4億元、增長50%,上海大道、曙光大道建成通車,“三縱七橫”路網格局更加完善;華中農高區獲批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範基地,14個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同步推進,太湖大道、農高大道建成通車;紀南生態文化旅遊區建設穩步推進,楚都大道、鳳凰大道開工建設。洪湖市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作共建新灘工業園,荊州區九陽機械電子工業園、沙市區鑼場工業園、江陵縣沿江產業園、鬆滋市臨港工業園、公安縣青吉工業園、石首市金平工業園、監利縣城東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入駐步伐加快。

招商引資突破千億。全年實際到位資金1040億元、增長40.5%。新批外商投資企業9家,實際利用外資1.2億美元、增長12.7%。全市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55個,其中工業項目237個,榮成紙業、昌泰紙業、中航糧油、琅日纖維、騰國迅硅能電池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户荊州,通宇通訊、荊龍汽配、順昌科技、寶龍紡織等21個項目當年簽約落户並建成投產。

(三)借力省運建城市,城鄉面貌進一步改觀。

省運會承辦精彩圓滿。我們舉全市之力,精心承辦湖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賽事活動特色鮮明、安全節儉、隆重熱烈,被省組委會授予“省運會承辦突出貢獻獎”、“體育道德風尚獎”。荊州市體育中心順利建成,奧體中心、古城健身中心等場館改造升級;3.8萬人參演大型健身操“荊州動起來”,創大世界基尼斯紀錄;奪得金牌282枚,創歷史最好成績。省運會激發的“自強不息、奮力拼搏、團結協作、不斷超越”的競進精神,成為全面建設荊州的寶貴財富和強大動力。

中心城區品位提升。荊北、沙北、商務等片區建設提速,大城市格局全面拉開。市政投入19.5億元,新建改造城市道路57公里,楚源大道、明珠大道、天谷大道、鳳凰路等主次幹道建成通車;臨江仙公園、明月公園、荊襄河濕地公園和西乾渠帶狀公園綠地建成開放,新建城市公園綠地近100公頃。城管精細化綜合考評全面推開,大城管格局基本形成。開展“三禁兩治”環保行動,中心城區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工作經驗全省推廣;實施生態引水工程,護城河、荊沙河等水環境得到改善。

小城鎮建設管理加強。鬆滋市、公安縣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洪湖市成為全省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小城鎮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荊州區彌市鎮等13個鄉鎮成功創建國家重點鎮,監利縣新溝鎮獲評全省農村信息化建設示範鎮;沙市區岑河鎮、石首市新廠鎮、江陵縣三湖農場等11個“四化同步”發展試點鎮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力度加大,改造農村危舊房5056户,新建通鄉通村公路976公里,新增農村安全飲水人口57.8萬人。

(四)積極穩妥促改革,內生活力進一步增強。

各項改革不斷深化。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簡政放權力度,市級行政權力減少38.2%,行政審批事項減少20.1%,市級議事協調機構由483個精簡到140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穩步推進,中介機構清理規範基本完成,公積金管理體制、縣級城管綜合執法改革落實到位。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啟動,江陵縣整縣推進工作考核位於全省前列。財税改革加快推進,中心城區財税徵管體制繼續完善。全市農信社改革圓滿完成。醫療衞生體制改革進展順利。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基本完成。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成效顯著,市場主體新增6.3萬户、增長26.8%,總量達到29.6萬户。

自主創新能力提高。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9家、達到89家,產值460億元、增長16%。21項科技成果獲省以上科技獎,登記技術合同交易額9.8億元。中油科昊等5家企業獲批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索瑞電氣等8家企業成為省知識產權示範企業試點。新設院士專家工作站7家,組建了水產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新增中國馳名商標2件、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地理標誌證明商標7件,新增註冊商標1307件、增量居全省第二。

(五)千方百計惠民生,居民生活進一步改善。

基本民生得到保障。政府民生性支出218.6億元,佔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9%。十件實事全面完成。全市新增就業人員8.9萬人,扶持創業6288人,帶動就業2.4萬人。保障性住房開工35963套,基本建成19038套。落實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政策,人均養老金水平達到每月1566元。新建城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5個、農村互助照料活動中心290個。中心城區低保標準由每月390元提高到43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年1900元提高到2500元。基層醫療衞生服務和重大疫病防控不斷加強,在冊晚血病人得到免費救治。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洪湖市通過教育部評估驗收,沙市區、公安縣通過省級驗收;成功組建荊州職業教育集團。文化廣播電視事業蓬勃發展,在全省率先建成農村智能廣播網;“石首跳三鼓”納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洪湖濕地獲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環荊州古城濕地公園、公安崇湖濕地公園納入國家級濕地公園建設。開展“綠滿荊州”行動,植樹造林37.6萬畝。計劃生育政策較好落實,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3.5%。文明創建活動深入人心。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合法權益得到保護。我市榮獲“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稱號。國防動員、國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得到加強。外事僑務、台灣事務、民族宗教、防震減災、對口支援等工作取得新成績,機關事務管理、物價、扶貧、慈善、農墾、移民、供銷、煙草、鹽務、氣象、檔案、社科、史志、保密和無線電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平安法治建設強力推進,綜治信訪維穩成效明顯,社會治安大局持續穩定。網格化管理實現城鄉全覆蓋,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基本建立,中心城區搶劫、搶奪、扒竊案件大幅下降,公眾安全感、治安滿意度和執法滿意度明顯提升。鬆滋市被評為全國“六五”普法先進縣市。積極受理羣眾來信來訪,累計化解各類信訪積案432件。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下降6.9%、7.8%、19.6%和7.7%。

(六)嚴肅認真反四風,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

作風建設成效顯著。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聚焦“四風”查問題、抓整改,清理“吃空餉”4417人,調減超標辦公用房4.7萬平方米,“三公”經費比上年減少26.5%;公款吃喝、請客送禮、公車私用等現象有效遏制,羣眾反映突出的“中梗阻”、政務服務效率不高等問題明顯好轉,一批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和違紀違法案件得到查處。

依法行政全面推進。嚴格遵守和執行各項法律法規,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積極迴應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及時辦結省級建議提案17件、市人大代表建議96件、市政協提案337件。政務督查、政務公開、應急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公眾訴求得到及時處理。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審計監督和審後整改,行政行為更加透明規範。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是壯腰工程“三年見成效”之年。三年來,全市上下圍繞發展抓工業、圍繞工業抓招商、圍繞招商抓環境、圍繞環境抓問責,全力推進“五路壯腰”,實現了“三個翻番”,收穫了“四個千億”,取得了“六個提升”。即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三年翻一番;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農產品加工業產值、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相繼突破千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次逐年提升,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可以説,壯腰工程階段性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為“五年大跨越”、“十年大振興”奠定了重要寶貴的基礎,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競進新目標的信心和決心。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效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克難奮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羣眾,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駐荊部隊、武警部隊,向所有關心支持荊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政府工作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趨緩,經濟較快發展的壓力增大;經濟總量不大,二、三產業發展不夠,工業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現代服務業尤其是文化旅遊業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地方財力仍較薄弱,基本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不高,社會保障、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方面羣眾不滿意的問題依然較多;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思想觀念、工作方法、工作作風等方面與人民羣眾期待還有一定差距。對此,我們一定更加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荊州政府工作報告篇2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了調速換擋、轉型升級的新常態,我們要深刻認識、積極應對。新常態帶來新挑戰,必須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既要看到新常態條件下可能面臨的不利形勢,切實增強危機意識、憂患意識,更要看到國內經濟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荊州振興的良好態勢沒有變。只要我們穩住心神、理性對待,就一定能適應新常態、實現新發展。新常態藴含新機遇,必須牢牢把握、乘勢而上。中央高度重視新常態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和差異化宏觀政策調控,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省委、省政府重點支持紀南生態文化旅遊區和江漢運河生態文化旅遊城鎮帶建設,有利於我們爭取重大項目和政策扶持。只要我們深度謀劃、因勢利導,就一定能發展超常規、贏得新優勢。新常態要有新作為,必須改革創新、精準發力。新常態倒逼經濟結構調整,表面看是發展調速換擋,本質上是發展方式轉型、體制機制再造,是對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新要求和新定位。只要我們找準改革創新的結合點和着力點,就一定能實現新突破、開創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委重大決策和市委工作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和“競進提質、升級增效”總要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更加註重產業增量提質,更加註重改革創新驅動,更加註重生態文明建設,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壯腰工程“五年大跨越”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外貿出口增長1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4.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今年,我們將認真做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做大做強工業經濟。依託創新驅動,推進“兩化融合”,優化存量、擴大增量、提升質量,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力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

調整優化工業結構。積極爭取省政府產業基金、產業集羣專項資金和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支持傳統產業加快技改擴能、提升裝備技術水平,推動裝備製造、醫藥化工、電子信息等產業規模化、高端化發展,打造荊州支柱產業升級版。繼續抓好華訊方舟、長江液晶、同洲電子、江漢建機、怡德石油、美帆金屬、鬆滋水泥、榮成紙業、昌泰紙業、瀚煜建材、玉沙紡織、雪花秀化粧品等145個工業和技改項目。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搶前佈局新興產業,加強與“核高基”、新一代寬帶天線移動通信、重大基礎裝備等重大科技專項的對接,引進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術、引領性強的產業和企業。

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堅持企業需求導向,落實和完善土地、融資、人才等扶持政策,統籌安排重大產業發展基金、生產調度資金等政府性資金,支持白雲邊、沙隆達、楚源、四機廠、美的、恆隆、法雷奧、凱樂、奧達、金安、廣興通信等一批骨幹企業和行業龍頭擴規模、上檔次,帶動優勢產業鏈式發展、抱團發展。繼續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探索設立企業續貸週轉金,重點支持成長型、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小進規”、“規改股”、“股上市”,力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00家以上。繼續實施商標戰略和質量振興戰略,鼓勵企業加大自主創新投入,爭創精品名牌、搶佔細分市場。繼續實施“雙百企業家培訓計劃”,加快培養一支有戰略眼光、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的企業家隊伍。

提升園區發展水平。充分發揮開發區工業“主戰場”作用,支持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完善配套功能,增強承載能力,實現內涵式發展。支持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開發區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共建研發平台和創新戰略聯盟,促進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突出園區產業定位,規範項目落户優惠政策,鼓勵建設通用廠房,引導關聯產業、企業和項目向園區集聚,進一步優化佈局,提高投入產出比。

(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堅持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並重,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大力發展效益農業。遵循市場規律,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着力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大投入力度,加強農田水利、中小泵站、土地整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廣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積極創建“百億斤糧食大市”。做大畜禽養殖、名優水產、特色果蔬等產業板塊,提高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強化農產品生產源頭治理和產銷全程監管,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支持華中農高區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示範區,力爭今年完成基礎設施和產業投資50億元,為創建國家級農業高新區打好基礎。

加快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堅持用全產業鏈的思路謀劃農業,延長產業鏈,鍛粗價值鏈,重點打造以福娃集團、宏凱油脂為龍頭的糧油全產業鏈,以襄大農牧、温氏集團為龍頭的畜禽全產業鏈,以德炎水產、洪湖清水為龍頭的水產加工全產業鏈和以拍馬紙業、吉象木業為龍頭的林紙加工全產業鏈。繼續實施“四個一批”工程,支持監利縣、洪湖市建成百億元農產品加工園,支持龍頭企業壯大實力、建設百億企業,力爭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新增200億元以上。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認真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辦好農村集體土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引導農村土地向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力爭全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面積增長32%、達到200萬畝。加大市場準入、資金支持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支持農業新型市場主體做大做強、提升檔次、規範發展,加快構建專業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的農村新型合作體系。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確保農民持續增收。

(三)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主動順應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提升消費水平,拓寬消費領域,促進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

突破性發展文化旅遊業。堅持走多層次、複合型旅遊發展之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旅遊產品打造和功能配套,加快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啟動旅遊總體規劃修編,重點打造紀南生態文化旅遊區和關公文化園,着力推動荊州古城歷史文化景區和洪湖旅遊景區提檔升級、爭創5A級景區,統籌推進江漢運河生態景觀帶、鬆滋洈水、石首天鵝洲、公安黃山頭、監利周老嘴等景點景區建設。完善精品旅遊線路,抓緊建成荊州遊客集散中心,推動市域旅遊板塊串連互通、資源整合。支持太湖桃花村建設國家級休閒農業示範點,加快建成一批旅遊名鎮名街名村。多形式開展宣傳推介和市場營銷,力爭旅遊總收入增長20%以上。

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認真對接和實施服務業“五個一百”工程,充分發揮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城市綜合體、城市商圈的帶動作用,提升商貿服務業品位和檔次。建立健全農村商貿網點和配送體系,改善消費環境,拓展消費市場。支持快遞企業延伸業務、健全網絡,引進和培育電商市場主體,鼓勵生產企業和傳統商貿流通企業加強電子商務應用,力爭快遞業務和電商交易額增長45%以上。推動中心城區物流業集聚發展,培育一批具有輻射力的專業市場和物流園區,加快構建現代物流基地。

培育發展新型業態。圍繞服務創新、業態創新,培育消費熱點,釋放消費潛力。積極發展社區服務、健康養老、體育健身、文化娛樂、旅遊休閒等服務業態,不斷滿足居民多層次消費需求。大力發展工業設計、技術服務、商務諮詢、節能環保、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服務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落實新型服務業發展扶持政策,不斷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

(四)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以改革增動力、增活力,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簡政放權,實施市縣行政審批通用目錄制度,推行網上聯審聯辦,努力形成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紮實做好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工作,完善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完成公務用車改革。推進財税體制改革,重點做好中期財政規劃編制、預算編制、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和新一輪“營改增”等工作。深化國企改革,支持投融資平台完善功能、做大做強,支持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製為市場主體。鼓勵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深化國有農場改革。啟動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加快醫療衞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強化招商引資。繼續開展產業鏈招商、駐點招商、以商招商,瞄準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區域和國內外500強企業、行業龍頭企業,着力引進一批規模較大、帶動力強、集羣效應明顯的優質企業和項目,力爭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增長25%。統籌推進市區、市縣聯動招商,促進同質集聚、合理佈局、錯位發展。創新招商方式方法,更加註重為招商項目營造公平環境、提供優質服務。

積極開展區域合作。搶抓國家擴大內陸開放新機遇,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戰略,找準定位、深度融入,致力打造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謀劃和推進鐵路、公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在荊州境內互聯互通,儘快建成區域性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加強產業、生態等資源要素對接,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推進產業差異發展、協作配套,在更廣範圍利用發展資源、拓展經濟腹地。加強大通關建設,拓展口岸功能,擴大優勢產品出口規模,引導和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不斷提升開放性經濟發展水平。

(五)突出項目投資帶動作用。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帶來的增長動力和新型城鎮化帶來的增長潛力,以大投入聚活力、增後勁、促發展。

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統籌做好“十三五”規劃與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增強規劃的前瞻性、指導性。緊緊圍繞宏觀政策和重大發展戰略,策劃一批交通、水利、產業、生態環保、糧食安全和民生改善項目。抓緊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力爭沿江鐵路、江漢平原貨運鐵路、荊州機場、四湖流域綜合治理、江陵煤制氣等重大項目納入國家和省規劃,確保項目儲備充實、接替有序、支撐有力。

加快實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繼續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以交通、水利、能源等項目建設支撐投資增長。積極推進蒙華鐵路對接服務工作,開工建設石首長江公路大橋、沙公高速、荊州港鬥湖堤港區朱家灣綜合碼頭二期等工程,加快推進荊州長江公鐵兩用橋、洪監高速、江北高速、荊鬆一級公路、荊州區旅遊公路和318國道荊州段改擴建工程,確保潛石高速江陵段、東卷高速、武漢城市圈環線荊州段建成通車。加快實施荊江大堤綜合整治、荊南四河堤防加固、四湖流域綜合治理和洪湖分蓄洪區東分塊蓄洪工程等項目建設,完成荊江航道整治主體工程。儘早開工建設華電江陵電廠和煤炭儲配基地。

着力推進項目落地。完善聯合審批、聯席會議制度,探索項目立項和規劃設計聯審聯辦,提高項目審批效率。繼續實施重點項目“祕書制”服務和工業項目全程代辦,為項目建設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服務。實施重大項目動態管理,健全項目督查工作機制,落實領導聯繫重大項目制度,及時協調解決徵遷、用地、配套、融資等方面的問題。規範政府投資行為,提高政府投資效益。

(六)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注重規劃引領,強化生態保護,推進城鄉共建,力爭城鎮化率突破50%。

加快中心城區建設發展。積極爭創國家衞生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持續優化城市人居環境。啟動城市總規修編,建立規劃督察制度,重點整治社區違法建設行為。繼續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城中村、棚户區改造和保障房、還遷房建設,以片區開發帶動古城人口疏散、老城改造和城市品質提升。推進新圖書館、規劃檔案館建設,加快荊州中學、沙市中學、荊州市中心醫院遷建。繼續實施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工程,重點建設荊襄河濕地公園二期、範家淵公園和玉橋公園,打造環古城景觀帶和荊江風情帶。加強智慧城市建設,落實“大城管”體制,推進城市管理信息化、精細化。

提高城鎮化水平。按照“四化同步”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產城融合,推進“多規合一”,統籌城鄉建設、產業發展和人口布局,推進縣城、重點鎮和新農村建設,構建新型城鄉發展格局。支持縣市根據主體功能區規劃,壯大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增強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支持中心鎮、口子鎮、特色鎮發展,加快打造一批以產業為支撐的工業強鎮、商貿重鎮。積極開展文明衞生城鎮創建活動,全面提升城鎮管理水平。落實户籍相關政策,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認真貫徹落實新環保法,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做到工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生活污染“三污同治”,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管理減排“三管齊下”,嚴守生態紅線,促進綠色發展。繼續加強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實施護城河、西乾渠截污和生態補水工程,改善中心城區水生態環境。完善四湖流域鄉鎮污水處理廠管理、營運、維護長效機制,確保水質穩定達標排放。推進“綠滿荊州”行動,力爭植樹造林61萬畝,支持鬆滋市、石首市創建全省林業生態示範縣市。在全市開展“三禁兩治”工作,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強化環境監管和執法,讓城鄉居民共享清新空氣和優良生態。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利用,支持重點行業、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降耗,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七)提高財税金融服務能力。充分發揮財政扶持作用,不斷完善金融服務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提升財税工作水平。加大財政對重點行業、骨幹企業支持力度,努力培植税源,做大財政“蛋糕”。堅持依法治税、嚴格税收徵管,強化對重點行業、企業、税種和環節的監控,努力增加税收收入。牢固樹立“公共財政、陽光財政”理念,加大對民生事業、重點領域改革和重點項目建設的支持保障力度,進一步強化財政預算執行和收支公開。注重盤活財政間歇資金,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加大金融招商力度,積極引進股份制銀行和村鎮銀行,創新助保貸、助農貸、倉單質押貸款等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強化對地方經濟的信貸支持,確保貸款餘額過千億,力爭達到1200億元。引導民間金融規範發展,支持大正擔保等一批融資性擔保機構做大做優。落實企業上市獎勵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力爭“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突破10家,“四板”掛牌企業總數突破30家。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失信“黑名單”制度,規範保險、證券市場,嚴厲打擊非法集資和高利貸行為,切實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八)全面加強社會建設。着力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創新社會治理,維護公平正義,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強化基本民生保障。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統籌做好城鄉勞動者就業和企業用工服務,抓好大中專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城鎮新增勞動力和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就業指導,重點幫扶零就業家庭、殘疾人、低保對象和下崗失業人員。加強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全面推進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着力推進社區居家養老和農村互助養老,大力支持多元化社會養老服務。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發展社會福利、慈善和殘疾人事業。完善住房公積金提取、使用和監管機制。強化專項扶貧項目監管,推進科學扶貧、精準扶貧。落實城鄉社會救助政策,穩步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水平。紮實開展以“村村通客運”為主題的新一輪“三萬”活動。

繁榮各項社會事業。重視農村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優化提升高中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發展。支持中高職院校資源整合,提高特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水平。支持長江大學等在荊高校與地方共建共興、融合發展。加強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完善城鄉醫療衞生服務網絡,探索建立分級診療就醫新機制。加強艾滋病、血吸蟲病等重大疫病防控。嚴格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強體育健身場所建設管理,不斷滿足全民健身需求。堅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大力盤活土地存量,提高用地效率。做好人口抽樣調查工作。支持工會擴大工作覆蓋面。認真抓好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人民防空工作,支持駐荊部隊、武警部隊建設,進一步做好外事僑務、台灣事務、民族宗教、防震減災、對口支援、郵政通信、移民、農墾、鹽務、供銷、氣象、史志、保密和無線電等工作。

創新社會治理方式。紮實推進平安法治荊州建設,全面提升社會綜合治理水平。規範城鄉網格化管理,推動資源集成、服務下沉,充分發揮網格平台作用。加強反恐維穩、禁毒整治等工作,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開展“信訪法治建設年”活動,健全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機制。強化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和公共安全教育,嚴格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生產監管,加強農村交通安全、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人員密集場所公共安全管理,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完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的監測預警,提高應急處置、現場管理和救援保障能力。高度重視食品藥品安全,深入推進餐桌污染治理,建設食品放心工程。整治和規範農資、捲煙、成品油等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

紮實辦好民生實事。一是新增就業7.5萬人,扶持創業5000人,帶動就業2萬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億元,免費培訓新型農民4000人。二是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37937套,基本建成17981套,分配入住12332套。三是解決4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四是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五是建設公安交通指揮系統,新增中心城區公交車100台,新建公交智能電子站台94座。六是淘汰中心城區98家企事業單位燃煤鍋爐。七是為困難羣眾和農民工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400件,辦理法律援助事項2.4萬件以上。八是免費為100名貧困下肢殘疾人安裝假肢,為300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為300名0至6歲貧困殘疾兒童實施搶救性康復,為4000名貧困殘疾人配發輔助器具。九是創建12個省級綠色示範鄉村,新建75家放心糧油連鎖店。十是實施中心城區背街小巷亮化工程,新建(更換)路燈1800盞,完成廣播電視“户户通”8603户。對上述事項,我們將兑現承諾、一抓到底,努力把實事落實、好事辦好。

荊州政府工作報告篇3

深入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一)強化法治思維,堅持依法行政。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減少決策失誤。加強規範性文件管理,嚴格行政執法程序、執法標準和執法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會的決議和決定,積極支持人民政協發揮協商民主作用,主動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建立法律顧問和培訓制度,提高政府工作人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強化責任擔當,堅持高效施政。始終把務實高效作為政府工作的自覺追求,苦幹實幹、勇於擔當,把改革發展的各項任務一件件落到實處。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提高公務員整體素質。積極推進政府績效管理,用績效引領工作導向、評定工作實績、檢驗工作成果。加強督查考核,狠抓執行落實,確保政令暢通。強化治庸問責,堅決整治“中梗阻”、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

(三)強化政務公開,堅持陽光理政。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建立健全政務公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創新公開方式,擴大公開內容,努力做到決策、管理、服務、結果公開。加強政務電子建設,健全突發事件、公共危機事件和社會熱點問題信息發佈機制,不斷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支持新聞媒體監督行政行為,積極迴應網絡輿論監督。

(四)強化廉政建設,堅持廉潔從政。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崗位廉政教育,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鞏固和擴大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建立健全反“四風”、轉作風的長效機制,堅持勤儉辦事,反對鋪張浪費。加強審計監督和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督,促進規範管理。加強行政監察,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嚴肅查處腐敗案件,以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振興使命激勵我們砥礪奮進,人民重託鞭策我們勇毅篤行。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荊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凝神聚力、鼓足幹勁、克難攻堅,為實施壯腰工程、加快荊州振興而努力奮鬥!

標籤: 荊州 報告 政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wxedq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