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寧德市政府工作報告

寧德市政府工作報告

寧德市是福建省東北翼中心城市,東臨浩瀚的東海,與台灣隔海相望,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寧德市政府工作報告,希望對你有用!

寧德市政府工作報告

寧德市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龍巖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和“xx”時期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各級政府緊緊抓住中央支持福建加快發展、支持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和“新古田會議”召開的重大機遇,主動適應新常態,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經濟社會保持平穩發展。初步統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739億元,增長8.9%;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69.8億元、增長3.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4.6億元、增長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34億元,增長2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0億元,增長14.2%;外貿出口160億元,增長7.8%;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7億美元,增長11.5%;內聯引資實際利用市外資金196億元,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49元,增長7.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9元,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6%;城鎮登記失業率2.48%;人口自然增長率12.2‰;年度節能減排任務預計可以完成。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全力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出台扶持工業“十一條”,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緊張、市場開拓等難題。完善金融機構考核獎勵辦法,建立銀擔合作機制,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不良貸款率保持低位運行。及時兑現落實幫扶資金,下達工業發展專項資金8800萬元,減免小微企業税費1.7億元,為280家企業提供43億元還貸週轉資金。在產能過剩、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74億元,增長8.7%。龍馬環衞成功上市,衞東實業、永強巖土在“新三板”掛牌。

(二)“項目會戰年”成效明顯。落實全省“三比一看”,組織開展“項目會戰年”活動,全力打好項目攻堅戰。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59億元,佔年度計劃的128.3%。交通、水利等七大領域完成投資303億元,佔年度計劃的110%。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走在全省前列,簽訂合同項目27個、協議項目16個,已落地24個,共有20家企業產品供應部隊、軍工企業。德暉光電、上杭中宇水暖等項目開工建設,紫金山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漳永高速、古武高速龍巖段、龍巖高速互通遷建等項目建成或投產,贛瑞龍動車新線開通。

(三)產業轉型步伐加快。制定實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智能製造、推進創業創新、支持住房消費等政策。九大重點工業產業實現產值1773億元、增長9%。專用車年產突破1萬輛、產值增長15%,光電與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分別增長17.2%、18%和27.3%。第三產業增加值621億元、增長9.8%,改變了多年來滯後於經濟增速的局面。電子商務異軍突起,全年交易額突破150億元。銷售商品房220萬平方米、增長25%,促進農民進城購房做法得到住建部充分肯定。旅遊收入195億元、增長18%,古田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冠豸山機場新開通成都、桂林、杭州等航線,旅客吞吐量突破10萬人次。

(四)現代農業穩步發展。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5億元、增長4%。糧食單產和總產連續八年增長,林下經濟產值121億元、增長19.3%,果蔬、林竹、茶葉、花卉苗木等特色產業持續增長。評選出閩西“八大珍”、“八大鮮”,新增市級龍頭企業7家,農產品加工業產值285億元、增長9.4%。實現農村淘寶全覆蓋,農產品電商交易額突破10億元。

(五)新型城鎮化紮實推進。調整“三區兩園”管理體制,“多規合一”編制進展順利。中心城市主幹路網建設加快,興業路一期、龍騰北路五期全面貫通,啟動龍巖火車站片區開發。鎮級“小城市”培育試點、“千村整治、百村示範”工程建設穩步推進,連城培田村被農業部評為“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城市環境衞生、違章建築整治得到加強,全市共拆除“兩違”面積838萬平方米,完成省下達任務的2.3倍。

(六)改革開放縱深推進。完成市、縣兩級政府機構改革、事業單位分類工作。在全省率先推出行政審批制度10項改革創新“組合拳”,取消、下放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79項,完成“三張清單”公佈,全面推廣“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龍巖公共服務網正式上線運行,行政服務中心通過全國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單位驗收。全面啟動城市和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長汀基層醫改經驗獲20xx年“中國政府創新實踐獎”。完善國有企業管理體制,組建水務發展集團。不動產統一登記、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順利實施。成功舉辦第六屆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暨福建龍巖專用車投資貿易洽談會,共簽約項目72個、總投資280億元。新增境外投資企業9家、總投資14.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入駐企業12家、總投資39億元。

(七)生態優勢進一步凸顯。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通過省級生態市考核驗收。完成造林綠化23.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45.3萬畝。全市共投入8.4億元,關閉拆除禁養區養豬場1萬多户、削減生豬134萬頭,標準化改造可養區規模養豬場820户。重點流域水質持續改善,中心城市內河及閩江、汀江流域水質達標率均高於目標要求。淘汰黃標車7297輛,中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360天、佔98.6%。

(八)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升。22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新增城鎮就業2.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9萬人。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2萬套、基本建成1.98萬套,分別完成任務數的123.6%和209.1%。《長(汀)連(城)武(平)扶貧開發試驗區發展規劃》獲得省政府批覆,國土資源部專門出台支持我市脱貧攻堅政策。積極應對“5·19”、“7·22”等突發重大洪災,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受災重建户基本可在20xx年春節前遷入新居。北大附屬實驗學校正式招生,龍巖技師學院第二校區、龍巖一中分校開工建設;閩西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國家骨幹校評估。成立市醫藥衞生職業教育集團,市第一醫院門診綜合樓建成使用,全省首創“互聯網+分級診療”項目建成試運行。羣眾公共文化活動深入開展,文化遺產保護成效顯著。圓滿承辦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舉重比賽,龍巖籍運動員在羽毛球、蹦牀、舉重、射擊項目的國際大賽中獲得4枚金牌。安全生產“四項指數”全面下降,食品藥品安全有效保障,羣眾安全感率、平安建設知曉率、執法工作滿意率均居全省首位。村級組織換屆全面完成。龍巖市和武平縣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援藏援疆工作紮實推進。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成效明顯,龍巖市和連城縣、上杭縣通過全國“雙擁模範城(縣)”考評驗收。

(九)自身建設得到加強。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貫徹落實市委《關於在全市黨員幹部中糾正不良習氣樹立清風正氣的意見》,持續改進作風。政府系統“三公”經費支出下降18%,完成機關辦公用房清理整改。自覺接受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85件、政協提案564件次,辦復率均達100%。政府與法院、檢察院、工會互動聯繫機制不斷完善,依法行政、機關效能建設持續深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力度加大,反腐倡廉工作紮實推進。

20xx年各項任務的完成,標誌着我市“xx”規劃任務基本實現。“xx”時期,是龍巖發展迎來重大歷史機遇並取得明顯進步的五年。中央作出了支持福建加快發展、支持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新古田會議”在我市勝利召開,給了我們極大的鼓舞。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對加快發展與轉型升級的雙重壓力,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心,迎難而上,積極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台階,新的增長點加快孕育,為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五年來,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地區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出口、城鄉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6600億元,是“xx”時期的3.7倍。三次產業結構由13.0:53.3:33.7調整為11.5:52.8:35.7。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4.3個百分點、達10.9%。

五年來,城鄉面貌深刻變化。高速公路通車裏程660公里、是20xx年的2倍,新增快速鐵路171公里,在全省山區市中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率先開通動車。永定撤縣設區,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15平方公里、達53平方公里,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7.1個百分點、達52.1%。建成一批美麗鄉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通寬帶。

五年來,生態環境鞏固提升。森林覆蓋率達77.9%,比20xx年提高4.8個百分點,保持全省首位。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6萬畝,“長汀經驗”在全國總結推廣,成為南方紅壤區治理的典範。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24萬畝,連續20xx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水環境進一步好轉,中心城區內河水質連續兩年100%達標。淘汰落後產能、節能減排成效明顯。

五年來,發展活力持續增強。行政服務標準化成為國家級試點,基層醫改“長汀模式”、林權改革“武平經驗”在全國、全省推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三農”綜合保險在全國開創“龍巖模式”。民營經濟更加活躍,民間投資佔全社會投資的四分之三。成功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與廈門共建山海協作經濟區,發展平台進一步拓展。參照執行西部地區政策共落實103項,獲得中央補助410多億元。

五年來,民生事業長足進步。民生支出超過720億元,佔全市公共預算的74.9%。減貧11.5萬人,完成造福工程危房改造3.7萬户,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3.7萬套,解決170.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精準扶貧“九到户”舉措得到國家和省裏肯定並推廣。新羅、永定、上杭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級驗收,全面完成中國小標準化學校建設,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加快發展。新增醫療機構牀位4940張,人均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標準由15元/人提高到40元/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實現倍增。全民健身、競技體育協調發展。“平安龍巖”建設持續深化。“六五”普法通過省級驗收。人事、統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庫區移民、水文、氣象、地震、地災防治、人防、檔案、地方誌、科普、郵政管理、無線電管理、老年人、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以及慈善事業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全市人民奮力拼搏及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結果。我代表龍巖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向離退休老同志、在外鄉親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直駐巖機構、駐巖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關心支持龍巖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我市傳統產業競爭力減弱,經濟增長新動力不足,調結構、促轉型任務艱鉅,穩增長的壓力較大;部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品市場競爭力較弱,生產經營困難;城鄉之間、縣域之間發展不平衡,農村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社會保障和教育、衞生等社會事業發展與人民羣眾的期待還有差距,公共安全還存在不少隱患,脱貧攻堅任務依然艱鉅;政府服務效能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和消極腐敗等現象在某些地方、某些領域仍有發生。對此,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全面實施“十三五”規劃

這次提請大會審議的《龍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明確提出了“十三五”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戰略任務和保障措施,描繪了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

“十三五”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以保持經濟穩定較快增長為目標,以轉型升級為主線,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創新開放“雙輪驅動”,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城市鄉村“兩全其美”,努力打造東進沿海、西連腹地的生態型經濟樞紐,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龍巖。

20xx年寧德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20xx年寧德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十三五”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左右,增長速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提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突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8.5:48.5:43.0,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城鄉建設呈現新面貌,城鎮化佈局和形態更加優化,户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8%。改革開放構建新格局,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開放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生態文明形成新優勢,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森林覆蓋率保持全省首位。人民生活再上新台階,公共服務更加均等、優質,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十三五”發展的重點任務概括起來主要是:

(一)創新發展,打造產業升級版。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xx”行動計劃,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現代服務業大發展,構建產業新體系。突出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專用車之城、中國綠色礦都、“互聯網+”、品牌農業,培育發展“三個五”產業集羣,推動經濟從量的擴張向質的飛躍,探索一條富有龍巖特色的產業轉型升級之路。

(二)協調發展,提升發展均衡性。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新型城鎮體系。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增強交通、能源、水利、信息、防災減災等保障能力。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到20xx年,現行國定扶貧標準扶貧對象全部脱貧;到20xx年,省定扶貧標準扶貧對象全部脱貧,實現長汀、連城、武平3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及31個市級扶貧開發重點鄉鎮全部摘帽,380個貧困村、所有貧困户全部脱貧。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化體制改革、文化事業惠民和文化產業發展,傳承創新閩西特色文化。

(三)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落實主體功能區佈局,加快形成生產、生活、生態融合互動的國土空間體系,基本建成生態安全保障體系。深入實施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促進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提高公民節能、節水、節材等意識,建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型城市。

(四)開放發展,增強發展活力。推進行政審批、國資國企、商事登記制度等重點領域改革,建設陽光高效的服務型政府,優化發展環境。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對接福建自貿區建設,更加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外貿轉型升級,鼓勵礦業、機械、環保等優勢企業加快“走出去”。提升區域協作水平,推動龍台深度融合,深化龍港澳僑合作,加強國際友城交流,拓展對外開放新空間。

(五)共享發展,增進民生福祉。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推進和諧包容發展,讓人民羣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促進教育事業優質化,完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健全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着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推動更高質量的就業。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均衡發展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等多樣化養老服務。全面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推進平安龍巖、法治龍巖、誠信龍巖建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構建公平正義、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三、紮實做好20xx年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我們既要看到經濟環境複雜嚴峻、下行壓力較大,面臨各種風險和挑戰;更要看到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變,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我市還面臨中央和省里加大對蘇區老區支持力度的重大機遇。我們將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深入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穩增長、調結構、強動力、惠民生、防風險,打好項目落地、脱貧攻堅、生態環保三大戰役,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在優化結構、補齊短板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合作上取得新突破,在民生事業、社會保障上取得新提升,為“十三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外貿出口增長2.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6%,內聯引資實際利用市外資金增長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從供給側發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集聚發展重點產業。加快壯大有色金屬、機械、商貿物流等優勢產業,提升煙草、建材、能源精化、紡織等傳統產業,培育光電與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優化存量、創造增量,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圍繞打造“專用車之城”,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專用車優質企業,推進專用車研究中心建設,大力發展城鄉保潔、應急搶險、防恐防爆、冷鏈物流等各類專用車,推進海德馨應急專用車及防恐防暴裝備、新龍客車等項目建成投產,開工建設新龍馬梟龍越野車生產基地、龍馬環衞裝備擴建、僑龍專用車擴建等項目。圍繞打造“中國綠色礦都”,發展與礦業配套的機械、礦山工程、現代農業、金融、物流、配套服務等產業,開工建設紫金山羅卜嶺銅礦採選等項目,建成投產紫金山金銅礦浮選廠、金龍稀土年產6000噸稀土特種金屬及合金等項目。加快發展光電與新材料產業,突出抓好武平新型顯示和終端產業園、連城光電產業園、德泓光電產業園建設,推進正德光電新材料生產二期、達米拉智能電視及系列家用電器生產等項目加快建設,促進尚方智能終端顯示多媒體等項目開工建設、中晶藍寶石圖形化襯底等項目建成投產。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突出抓好80個重點工業技改項目,推動傳統產業加快改造提升。

增強企業競爭力。開展降低企業成本行動,進一步規範和減免涉企收費,強化融資、用電等服務保障,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費負擔、財務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積極幫助企業拓展市場,加快去產能去庫存步伐,穩定企業生產。實施“一業一策”、“一企一策”,重點扶持今後三年新增產值50億元或今後五年新增產值100億元以上龍頭企業,推動有市場、有潛力的中小企業上規模、上水平,全年新增億元以上企業3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0家。積極穩妥推進優勝劣汰,支持企業開展兼併重組。

強做優園區平台。優化產業發展佈局,推動園區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理順龍巖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管理機制,着力打造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平台。加快廈龍經濟區基礎設施建設,主動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着力打造新型交通裝備製造基地。加強縣域工業園區建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健全配套服務功能,促進產城融合發展。引導產業向專業園區集聚,重點做大金銅、稀土、不鏽鋼等特色產業園區。推動廈龍經濟區、上杭蛟洋工業集中區、晉江(長汀)工業園升格為省級工業園區。

擴大有效投資。持續推進20xx~20xx重大投資項目,續建項目257個、新開工項目56個,完成投資570億元以上。安排重點項目300個,年度投資607億元,增長18%以上。突出抓好投資5億元以上或新增產值10億元以上的工業重大項目,完成工業投資1000億元以上。抓好交通、能源、市政、環保、水利、信息通信等領域重大項目建設,基礎設施完成投資520億元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80億元以上。

加強項目接續。圍繞打造“三個五”產業集羣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加強重大項目策劃、儲備和實施,形成“謀劃一批、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增資一批”的項目滾動發展格局。精準對接國家專項建設基金投向,實施政府投資項目三年滾動投資計劃。做深做細前期工作,促進項目早落地早開工。

強化服務保障。完善領導掛鈎重大項目和“一月一協調、一季一督查”推進落實機制,建立重特大項目“綠色通道”,加大用地、用林、審批、徵遷等服務,保障項目順利實施。創新政銀企擔風險共擔機制,推動銀行更好支持項目建設。創新投融資機制,運用發債、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融資,支持重點領域建設項目開展股權和債權融資。大力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公私合作等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醫療衞生、養老服務等領域建設,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

(三)着力融合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

推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持續深化“新古田會議”後續效應,進一步暢通“軍轉民”、“民參軍”渠道,探索軍地“產—軍—學—研”融合發展新模式,爭創國家級軍民結合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拓展軍民技術對接、股權合作等多種合作形式,着重加強在專用車、光電、冶金新材料、文化旅遊、影視等領域的合作。推動幹部雙向掛職交流,密切軍地溝通聯繫。

發展互聯網經濟。推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與我市現有產業結合,催生髮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的產業接續和支撐力量。繼續深化與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台的合作,推動美團網、今日頭條、雪球網等龍巖籍互聯網企業家回龍巖設立區域中心。加快長汀、武平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和連城、漳平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建設,打造10個電子商務基地(園區)、培育6家電子商務示範平台(企業)。重點推動傳統商貿流通和旅遊業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網絡零售和在線旅遊,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200億元。

推動服務業優質發展。加大服務業龍頭企業培育力度,新增限上企業200家以上。組建文化旅遊發展集團,加大紅色、客家、生態等資源整合開發力度,提升古田、土樓、冠豸山、長汀歷史文化名城等重點景區開發建設水平,完善配套服務設施,開發特色產品,帶動觀光度假、體育健身、教育培訓、文化創意等行業發展。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龍巖公路港、中國(龍巖)農產品物流交易城等項目建設,爭取設立龍巖陸地港保税物流中心,探索設立區域性分揀中心,打造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打通保障性住房與安置房、商品房的通道,支持住房剛性需求,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快消化庫存,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發揮生態優勢,推進醫療衞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加快發展新型健康養老產業,抓好東肖養生養老產業園等項目建設。落實和完善鼓勵消費政策,促進批發零售、金融保險、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提升做強。

推進創業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支持開展科技、管理、服務、品牌和商業模式等創新,帶動全社會創新。實施“科技小巨人行動計劃”,用好龍巖紫荊創新研究院、廈龍工程技術研究院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平台,突破關鍵共性技術。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加快發展智能製造,提升裝備數控化水平。設立產業引導基金,鼓勵風投、創投、社會資金設立子基金,支持發展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實施大學生返鄉創業計劃、農村青年創業富民行動,支持奇邁創客等新型眾創空間建設,培養引進一批科技創新人才和研發團隊,充分激發多元創業創新主體的活力。

(四)突出特色高效,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培育特色品牌農業。加快發展林下經濟和竹業、茶葉、花卉苗木等特色產業,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產值300億元以上。加強地方特色品種的保護與開發,以閩西“八大幹”、“八大珍”、“八大鮮”和特色飲品為重點,進一步壯大規模、打響品牌。支持智能温控、水肥一體化等設施農業項目,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建立完善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平台,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

提高農業生產能力。穩定糧食生產,落實糧食播種面積271.5萬畝。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加強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加快實施汀江、九龍江防洪工程、煙草水源工程,抓好萬安溪引調水工程、連城福地水庫、長汀榮豐水庫、新羅坪坑水庫等項目。推廣農業“五新”技術,支持農業信息化試點示範。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發展農民合作示範社和示範家庭農場,新頒證認定新型職業農民千名以上。

拓展農業發展空間。推進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扶持農村電商加快發展,釋放農業增長潛力。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促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深化集體林權制度、生態公益林管護體制改革,全面開展國有林場改革。創新農業投入機制和財政、金融支農方式,提升“三農”綜合保險水平,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入農業農村。

(五)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建設和諧宜居城鄉

增強中心城市帶動功能。按照“一市兩區”發展格局,統籌推進重點產業、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推動永定區加快融入中心城市。加快火車站片區開發。推進中心城市“一環一軸四縱五橫”主幹路網建設,開工建設龍巖高速東環線,建成西外環、莆永高速龍巖北互通連接線,打通金雞路、犀牛路排頭段等“斷頭路”。推進中心城區範圍內高速公路市政化管理,促進高速公路與城市主幹道路互聯互通。加強人行通道、公共停車場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新增公共停車位1500個以上。推廣應用交通“消費一卡支付”,提升公交便民服務水平。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完善雨污分流系統,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編制實施“多規合一”,加強城市設計。加快建設漳州天寶至龍巖蛟洋高速改擴建、南三龍鐵路等項目,開工建設浦梅鐵路建寧至冠豸山段,推進龍巖經梅州至龍川快速鐵路前期工作,新開通冠豸山機場至北京航線,拓寬對外連接通道。推進“一市兩區”及古田、土樓旅遊區一體化發展,建成中心城區至龍巖高新區城際快速通道。抓好國省幹線、縣鄉道路和農村公路提升改造。繼續推進高陂、古田等8個“小城市”培育試點建設,實現連片融合發展。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覆蓋,促進農民工加快融入城市。

推進宜居城鄉建設。實施道路暢通、舊城改造、市政提升、東肖新城開發、農村環境整治、住宅安居等“六大工程”,打造城建“十大亮點”,彰顯城市特色和魅力。創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推進物業管理規範化,開展燃油助力車專項治理,大力整治違法建設、違章搭蓋、亂倒垃圾棄土等突出問題。加強城鄉集貿市場建設管理,實施標準化建設改造8個以上。推進家園清潔行動,強化農村環境整治,全面完成130個省級“千村整治、百村示範”項目和市級34個美麗鄉村試點建設,建立完善農村環衞保潔長效機制,美化鄉村環境。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古民居保護,守住歷史風貌,留住民俗風情。

(六)打好生態環保戰役,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成功創建省級生態市,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工作。繼續實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治理面積43萬畝,治理崩崗100個,實施坡耕地綜合整治1000畝。加強森林資源保護,造林綠化8.8萬畝,封山育林37.1萬畝。實施山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科學劃定並嚴守生態紅線。加大植被修復保護,增強流域水源的涵養功能。強化黃崗水庫等飲用水源地保護。加強地質災害防治。

推動環境質量改善。嚴格執行“河長制”,抓好江河湖庫水葫蘆、永定洪山石板材、養殖業污染、小水電四大專項整治,全面關閉拆除禁養區養豬場,完成可養區規模養豬場標準化改造提升,促進流域水質根本性好轉。強化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升級改造小煤礦11家,關閉14家。對造紙、化工、建材等重點排污企業實行全行業排污總量控制,加快建設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危險廢物綜合處置設施及填埋場。推動中心城區污染企業、風險企業搬遷關閉,加快火電、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煙氣脱硫、脱硝和除塵設施建設,強化建築施工、道路揚塵和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繼續淘汰“黃標車”,中心城市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保持在97%以上。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嚴格環境准入,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實施節能技改工程和循環經濟重點項目,推動工業園區、企業開展循環化改造、清潔生產。實施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工程,推動水泥、火電等重點用能行業開展節能量交易工作。推動龍雁經濟開發區、上杭蛟洋工業集中區創建國家級、省級循環經濟園區。引導羣眾樹立綠色低碳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

(七)深化改革開放,打造良好發展環境

突出重點領域改革。動態調整“三張清單”,全面放權縣(市、區)和龍巖經濟技術開發區,推行網上並聯審批。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全面深化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衞生改革,重點加快分級診療、控費管理、社會力量辦醫和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建設。推進市屬國有企業分類改革、整合發展,推動國有資產資本化、證券化,實現國有資產優質化。加快結轉資金清理,競爭分配專項資金,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全面實施政府性債務限額管理,創新債務風險應急預警管理機制。支持企業股改上市,力爭1家以上企業上市、5家以上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抓好公務用車、標準化、統計方式等改革。

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對接福建自貿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通過紫金礦業“帶路”,帶動更多企業“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完善龍巖陸地港口岸功能,提升外貿通關便利化水平。調整外貿出口結構,提高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比例,培育出口新增長點。整合招商資源,完善招商機制,用好“6·18”、“9·8”及“11·8”等經貿平台,提高招商引資、項目對接的實效,全力突破重特大生產性項目。

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加強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建設,促進龍台產業深度對接,拓展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擴大龍港龍澳合作和國際友城交流,做好華僑華人和華裔新生代工作,密切與異地商會的聯繫,拓寬引資引智渠道。深化閩西南五市和閩粵贛十三市合作,積極推動廈漳泉龍同城化發展。繼續抓好對口援藏、援疆工作。

(八)打好脱貧攻堅戰役,開創扶貧開發新局面

20xx年寧德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兩會專題實施精準幫扶。實施精準扶貧行動計劃,深化精準扶貧“九到户”措施,精準施策,分類推進,確保扶貧對象到户到人,全年減貧3萬人、減貧率23.3%。組織實施《長(汀)連(城)武(平)扶貧開發試驗區發展規劃》,支持在金融服務、農村產權制度、城鄉一體化發展等領域先行先試。加大對380個貧困村和521個革命基點村、51個少數民族村傾斜支持力度。

健全扶貧機制。健全領導掛鈎、對口幫扶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建立多元主體的社會扶貧體系。集中力量實施一批基礎設施、生態建設和民生工程項目,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推行產業扶貧、電商扶貧、金融扶貧,支持貧困對象發展特色種養、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增收項目,增強內生“造血”能力。完善貧困人口進退機制,逐户銷號、脱貧到人。

強化保障兜底。提高農村低保標準,加大對困難羣眾的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力度,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脱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加大移民生態搬遷力度,全年安排造福工程危房改造4萬人,新建16個省級、30個市級集中安置區,加強集中安置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

(九)持續改善民生,共享發展成果

築牢保障安全網。實施好25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創業帶動與促進就業並舉,解決好高校畢業生、城鎮困難羣眾、農民工等重點人羣就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2.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7萬人。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1.2萬套,完善分配和運營監管機制。深化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推動社會保障從“制度全覆蓋”向“人員全覆蓋”轉變,探索建立各種社會保險相互銜接、協調發展的機制,完善失地農民保障制度,提供多層次保障需求。發展社會福利、慈善和殘疾人事業,保障婦女兒童、青少年、老年人合法權益。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推進“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工作,確保武平縣通過國家級驗收。抓好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城區中國小校擴容項目,新建公辦幼兒園10所,促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支持龍巖學院爭創省級示範性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建設以工科為主的國家骨幹職業院校,推動龍巖技師學院納入高校序列,培育我市產業急需的實用型人才。支持發展民辦教育。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加強薄弱鄉鎮衞生院建設,完成100所“公建民營”規範化村衞生所建設,培養100名農村醫學專業人才。全面實施兩孩政策,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國家級閩西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規劃建設工人文化宮。實施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和數字微波網改造。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體育培訓、體育旅遊、特色體育用品等體育產業,承辦好20xx年全國舉重錦標賽暨奧運會選拔賽。

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化平安龍巖建設,完善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平台,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高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加大對各類違法犯罪的綜合治理力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持續開展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和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深入推進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示範市三年行動,確保羣眾飲食用藥安全。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成市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健全應急處置協調機制,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啟動“七五”普法工作,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推進法治龍巖建設。鼓勵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培育一批志願服務品牌。抓好新一輪全國“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加強國防動員、國防建設、國防教育和人民防空。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我們將牢記政府前面“人民”二字,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突出忠誠、乾淨、擔當,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要求,適應新常態,展現新作為,建設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忠誠履職。堅定理想信念,忠於黨、忠於閩西發展事業。自覺維護市委權威,在市人大及其會、市政協及社會各界的監督下,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推進閩西蘇區改革發展。把為閩西人民謀發展增福祉作為最大的責任,始終把羣眾冷暖憂樂放在心頭,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清正廉潔。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執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堅持用制度管權、管錢、管事,加強對公共資金、公共資源、國有資產的監管。堅持民主集中制,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

敢於擔當。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敢於拼搏,面對深化改革中的矛盾敢於碰硬,面對產業變革帶來的新模式敢於創新突破,決不囿於一時困難和問題而縮手縮腳。只要是對龍巖發展有利的事、對蘇區人民有益的事,敢管敢抓、主動作為,擔起應盡的責任,付出加倍的努力,做出更大的成績。

實幹高效。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推行“馬上就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加大治庸治懶治散力度,嚴格績效管理和行政問責,進一步提高政府執行力。

各位代表!“十三五”美好藍圖已經繪就,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龍巖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真抓實幹,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龍巖而努力奮鬥!

寧德市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寧德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市各級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迎難而上、奮力攻堅,積極實施環三戰略,加快推進“六新大寧德”建設,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初步統計,全市生產總值1377.65億元、增長10.8%;公共財政總收入140.37億元、增長11.6%,地方公共財政收入98.92億元、增長1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57.99億元、增長23.9%;出口總值36.79億美元、增長29.6%;實際利用外資1.75億美元、增長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5.03億元、增長12.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56元、增長9.1%;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2元、增長11.7%。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全力以赴穩增長,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積極應對宏觀環境變化和經濟下行壓力,努力保增促穩,經濟發展砥礪前行。注重創新機制,加強運行調度,紮實開展“三服務”和“三千”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召開民營企業創新創業大會,增強企業發展信心。注重用好用足政策,出台促進民營企業創新創業再創造等措施,實施產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和龍頭促進計劃,產值億元以上企業530家,其中超百億企業2家。注重發揮投資拉動作用,落實重大項目建設“路線圖”和“五個一”等工作機制,着力擠盤子爭資金,218個項目列入省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行動計劃,13個大項20個子項列入中央支持福建加快發展重大項目,全年共爭取轉移支付資金104.34億元,增長6.04%,有力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注重改善區域金融環境,加強政銀企互動,設立市縣應急保障資金池,着力控新化舊、增信增貸。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1086.27億元、1326.16億元,分別增長5.18%、13.18%。引進和新組建金融機構8家,在全省率先實現村鎮銀行縣域全覆蓋。

(二)堅持不懈調結構,產業基礎逐步夯實

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17.67億元,增長5.7%。糧食總產量65.62萬噸,茶葉、水產、食用菌、果蔬、林竹、畜禽、中藥材等傳統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福安、蕉城、壽寧、周寧、福鼎被評為全國重點產茶縣。各縣(市、區)均創建了省級農業標準示範區、農民創業園。11個市級千畝高優農業示範園區、30個現代山地農業開發示範基地加快建設,新增各類設施農業2.6萬畝,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10.88萬畝。補充耕地1.49萬畝,連續十五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農民專業合作社總量居全省設區市首位,新增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13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紮實推進。除險加固水庫35座、海堤15條,治理中小河流13條。防災減災體系不斷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繼續加強。扶貧開發取得實效,6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爭取各類幫扶資金13.22億元,完成造福工程危房改造6000户23142人,28.4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

工業增長保持穩定。着力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羣,強化工業支撐。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36.78億元、增加值649.91億元,分別增長15.5%、15.2%。傳統產業鞏固提升,重點產業集羣建設加快,冶金新材料、電機電器、新能源3個產業集羣分別實現產值799.72億元、571.64億元、265.98億元。建成1個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和海洋、食用菌、茶葉、船舶、電機等5個產業集羣服務平台。廣生堂、三祥新材上市工作加快推進,白水農夫在新三板成功掛牌。創新能力有效提升,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發明專利授權102件、馳名商標12件。2名專家入選國家第十批“千人計劃”。

第三產業穩步發展。全年實現增加值432.28億元、增長7.9%。商貿物流業持續發展,三都澳5萬噸冷鏈物流、紅星美凱龍等項目基本建成。旅遊業加快發展,全年接待遊客1601.0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27.49億元,分別增長18.7%、22.5%。寧德世界地質公園順利通過中期評估。東湖水利風景區獲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稱號,柘榮、蕉城霍童分別被評為中國十佳生態養生旅遊福地、旅遊名鎮。新增1個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現代服務業加快培育,福安被評為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市,古田銀耳、坦洋工夫紅茶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掛牌交易。

(三)強化運作促投資,項目帶動成效明顯

全年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60.6億元,投資1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46個,完成投資321億元。寧德核電2#機組、漳灣作業區8#、9#泊位工程、鼎信科技1780熱連軋和850冷軋等85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京台高速寧德段、中聚天冠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甬金、宏旺不鏽鋼、瀋海複線福安至漳灣段、福鼎貫嶺至柘榮段、屏古聯絡線等100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衢寧鐵路、寧德核電5#、6#機組、上白石水利樞紐工程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紮實推進。三維對接成效明顯,組織赴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台灣、香港等地開展招商推介,簽約項目235個、總投資1395億元。

(四)統籌兼顧抓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推進

中心城市加快建設,累計實施城建項目88個,完成投資47.16億元。福寧北路、和暢路等一批路網建成通車。高速公路橋下景觀整治工程順利完成,大門山公園建設加快,新增綠化面積68公頃,順利通過國家園林城市考核命名。城區供水“一户一表”改造4800户,新增停車位390個。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福鼎、福安、柘榮、古田被評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市),福鼎被評為福建十大醉美縣城。小城鎮建設紮實推進,省、市試點鎮完成總體規劃和一批專項規劃編制,實施建設項目536個,完成投資165.51億元。131個美麗鄉村試點建設全面啟動,美麗鄉村一日遊示範村創建工作成效初顯。全面開展“兩違”整治,拆除違建437.96萬平方米。

(五)管控並舉重治理,環境質量保持優良

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節能減排和重金屬污染、大氣污染防治持續推進,重點流域整治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不斷強化。生態環境建設得到加強,造林綠化19.6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8.81萬畝,清理海上違規養殖2212畝。亂建墳墓和亂濫建寺觀教堂、民間信仰活動場所專項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礦山復綠行動深入開展。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主要流域水環境功能達標率均達100%,大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新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35個、省級生態縣2個、市級以上生態村50個。柘榮率先通過國家生態縣技術評估。

(六)創新機制激活力,改革開放步伐加快

“申融”工作紮實推進,寧德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試驗區獲得省裏批覆建設,並列入省級全面深化改革試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市級審批事項精簡率達53.8%。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縣(市、區)行政服務中心完成標準化建設。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全市新增私營企業5865户,增長40.68%,市場主體突破14萬户。財税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營改增”試點範圍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試點工作啟動實施,財政專項資金和政府性債務管理進一步規範。對外經貿穩步發展,外商直接投資和增資項目31項。福建電機企業歐洲服務中心成立,福安通過首個國家級出口電機質量安全示範區現場考核驗收。對台交流合作持續深化,第五屆電博會和陳靖姑金身巡遊台灣活動成功舉辦。福莆寧同城化、閩東北五市一區等區域協作深入推進。

(七)集中財力辦實事,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38件。新增城鎮就業3.24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0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1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58%。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扶持力度加大,1157人實現自主創業。城鄉居民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實現轉移銜接,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都有新的提高,全面實施醫療救助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惠及13.89萬人,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家庭年人均收入2100元。新建社會福利中心3個。新開工保障性住房10087套,基本建成7120套。

社會事業不斷進步。教育事業優先發展,13箇中國小擴容工程和17個公辦幼兒園項目按序時推進,新增學位10567個。福鼎、福安順利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國家評估驗收。實現9所高中達標晉級。建成8個縣級職教中心和16個重點專業實訓基地。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市醫院新院區投入運營,醫療機構新增牀位632張,“海雲工程”新增覆蓋點256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啟動,市醫院、閩東醫院醫療集團掛牌成立。保持適度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7.0‰。文化建設持續推進,新建65個鄉鎮文化信息共享服務點,新增4個國家級非遺項目、5箇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名村、10箇中國傳統村落。國家二類城市語言文字規範化工作達標評估順利通過。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持續深化。第xx屆省運會成功申辦。寧德籍運動員在仁川亞運會上獲得一金三銀。工、青、婦、殘疾人工作紮實開展,統計、老區、人事編制、民族宗教、檔案、老齡、地方誌、氣象、防震、僑務、移民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深化“平安寧德”建設,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反恐維穩工作,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城鄉社區網格化管理不斷加強,羣眾安全感達93.05%。深入實施“六五”普法。完善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制度,積極化解信訪積案,信訪總量有所下降。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事故發生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9.4%、14.3%。福安、蕉城分別被評為全國平安漁業和平安農機示範縣(市、區)。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不斷強化。打私、人防、雙擁共建、民兵預備役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得到加強。

(八)踐行宗旨轉作風,自身建設切實加強

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落實“四下基層、四解四促”和“無會周”制度,切實解決“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全市“三公”經費下降25.59%。出台《寧德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十條規定》,不斷完善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機制,建立政府與法院、工會互動聯繫機制,加強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做好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工作。績效管理、效能建設進一步提升。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監督並報告工作,依法執行人大及其會決議、決定,積極配合人大會開展執法檢查、代表視察、專項調研、工作評議和專題詢問,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285件。支持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定期向政協通報情況,積極採納委員調研成果,辦理市政協提案255件。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力度加大,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紮實推進。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經受了各種挑戰與考驗,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全市經濟“穩”的基礎得到鞏固,“進”的態勢保持向好。這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全市幹部羣眾團結一心、奮力拼搏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加強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及省屬駐寧機構、駐寧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民警,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一是產業總體實力不強,龍頭骨幹企業不多,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後;二是異地鋼貿信貸風險影響不容忽視,不良貸款壓降難度大,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三是優質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總量不足,食品藥品安全、社會治安、安全生產等領域還存在不少隱患;四是城鄉建設和管理水平不高,“兩違”現象和“髒亂差”問題比較突出;五是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壓力較大,環保基礎設施和環境監管能力建設有待加強;六是一些幹部責任意識、擔當精神不足,存在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法治政府建設有待加強。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

二、紮實做好20xx年工作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也是“xx”收官之年。我們要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認識和判斷上來,既要看到挑戰和壓力,更要看到機遇和希望,正確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有效引領新常態,把關於建設新福建的要求融入到“六新大寧德”的各項事業中,貫穿於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發揮優勢、順勢而為,堅定信心、乘勢而上,努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和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要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市委三屆十三次、十五次全會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工作總基調,以“服務發展年”、“項目落實年”、“融合創新年”為抓手,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為中心,全力上項目、促增長、強改革、惠民生、抓法治、保穩定,加快推進“六新大寧德”建設,為實現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作出更大貢獻。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1%;公共財政總收入增長11%,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外貿出口增長2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完成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年度節能減排任務。

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深化項目帶動,引領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狠抓重大項目。深入開展“項目落實年”活動,全年計劃實施市級重點項目380個,總投資5096億元,其中在建項目300個,年度計劃投資527.6億元。加快建設寧德核電3#、4#機組、中聚天冠、甬金、宏旺等在建續建項目,確保竣工90個。開工建設新能源動力電池擴能、青拓400系不鏽鋼、浦眾不鏽鋼冷軋製品、魯花食用調和油等100個項目。深化霞浦核電基地、寧德核電5#、6#機組、韓國SK系列項目前期。推行標準化管理,努力做到項目投資、進度、安全、質量同步推進,打造陽光工程、優質工程。高起點、高標準編制“十三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精心謀劃一批好項目大項目和重要改革舉措。

深化三維對接。緊盯世界500強、全國500強、台灣前百大、行業10強,瞄準冶金新材料、電機電器、新能源等產業鏈核心環節和缺失項目,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引資,加快引進一批上游關鍵材料、核心部件和下游終端產品項目。抓住新一輪國企改革契機,加大與央屬、省屬企業對接力度。整合各類招商資源和平台,建立市縣兩級聯動投資促進機制。創新電博會、投洽會市場化組織方式和招商引資方式,推行小分隊招商、以商招商、網絡招商等,提高招商選資實效,力爭全年簽約項目總投資1200億元以上。

完善基礎設施。開工建設衢寧鐵路寧德段,建成合福鐵路寧德段,力爭鐵路通車總里程突破210公里。加快瀋海複線福安至漳灣段、福鼎貫嶺至柘榮段、屏古聯絡線等高速公路建設,確保瀋海複線柘榮至福安段、福壽高速、京台高速寧德段、寧連高速飛鸞至羅源段建成通車,實現縣縣通高速。推進一批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含鎮鎮有幹線)建設。加快建設城澳作業區1#、2#多用途碼頭等5個港航項目,開工建設灣塢作業區8#、15#泊位等6個港航項目。推進上白石水利樞紐工程、官昌水庫等一批重大水利項目。建成海西天然氣二期管網羅源至福鼎段、霞浦閭峽風電,力爭動工建設周寧抽水蓄能電站,新建擴建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1座。

健全工作機制。深化項目前期工作,加強項目策劃儲備和動態管理,形成項目滾動發展態勢。強化協調調度,堅持“一月一協調,一季一督查”,有效落實項目資金、用地、用林、用海等要素保障。完善政銀企會商長效機制,爭取擴大信貸規模,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建設運營模式,充分發揮社會資本作用。優化審批服務,推行網上審批、並聯審批、綠色通道辦理以及重大項目全程代理,切實提高審批效率。

(二)着力增效增收,全面加強三農工作

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抓好15個萬畝糧食高產創建示範片、20個500畝以上糧食產能區,加快推進省、市、區23萬噸糧食儲備集中區建設。重點支持茶葉、水產、食用菌、果蔬、林竹、畜禽、中藥材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生態農業、休閒觀光農業,引導農業向加工、流通環節延伸,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加快福安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提升省級農民創業園和市級千畝高優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水平,繼續培育市級山地農業開發示範基地,新增各類設施農業示範面積5000畝以上。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嚴格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保障重大動植物疫情疫病防控安全。

構建新型經營體系。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等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鼓勵承包地向專業大户、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做大農業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在優勢產區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引導農業企業與農户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培育專業種養大户、家庭農場、職業農民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家庭農場50家,完成農民技能培訓2萬人以上。

提高扶貧攻堅實效。落實中央、省裏扶持政策,推進科學扶貧精準扶貧,組織實施“六到村到户”工程,深化6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83個省市扶貧開發重點村的扶貧攻堅,改善發展條件,增強造血功能。實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5000户2萬人。支持屏南縣開展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扶貧開發綜合改革試驗工作。推動老區基點村、少數民族聚居區、海島、庫區等地區加快發展。

(三)致力創新轉型,打造升級版產業

加快壯大產業集羣。以龍頭帶動產業提升,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力度,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兼併重組,延伸上下游產業鏈,加快打造冶金新材料、電機電器、新能源3個千億產業集羣,力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100億元。以園區吸引產業集聚,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提升綜合承載能力,重點推進海西寧德工業區、漳灣和灣塢不鏽鋼產業片區、閩浙邊貿工業園和“一縣一園區”規劃建設。以服務助力企業發展,加強工業運行調度,深入實施“一業一策”、“一企一策”,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推動企業上市,支持一批企業進入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新三板掛牌交易,鼓勵企業發行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中小企業集合票據,提高直接融資水平。

大力培育現代服務業。加快建設大潤發商場和閩東現代物流園等一批商貿(物流)項目,儘快實現紅星美凱龍、盛輝物流開業運營。推進普惠金融體系建設,支持在寧金融機構擴大規模、拓展業務、創新產品,規範發展保險和證券業務。着力控新化舊、增信增貸,落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積極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引進和培育一批電商企業,打造食用菌、水產、按摩器、茶葉等網上專業市場和行業垂直電商平台。加快發展旅遊產業,打造精品景點和線路,積極培育濱海旅遊、鄉村旅遊、文化旅遊、生態旅遊等多種業態。辦好寧德世界地質公園文化旅遊節。落實穩定住房消費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鼓勵發展健康、養老、家政、社區等服務。

着力發展海洋經濟。積極發展臨港工業、港口物流、海洋工程裝備和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加快寧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大黃魚產業園區建設。逐步推廣高位池養殖和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着力培育水產品專業批發交易市場和冷鏈物流企業。大力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打造知名品牌。加快沙埕、三沙中心漁港等一批漁港建設,帶動漁區、漁村發展。推動已獲批建設的14艘遠洋漁船儘快投產。

切實強化創新驅動。積極促進互聯網與工業融合發展,實施一批信息化工業化融合示範項目。落實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鼓勵創新政策,支持企業承擔重大科技專項等創新項目。推動高校與科研院所來寧德設立研發機構,加快5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抓好高性能伺服電機科研攻關,配套推進“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範工程。推進100個投資3000萬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力爭技改投資增長10%以上。認真落實省“海納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計劃,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

(四)堅持城鄉統籌,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

做強中心城市。加強規劃引導,探索“多規合一”,實施“東擴面海,北展南移”戰略,推動金涵、金塔、東蘭組團集中發展,加快推進濱海大道及其內側圍填海項目建設。有序拓展城區路網,動工建設金漳路、天德路、金馬北路,建成閩東中路。進一步完善市政配套設施,新建改建污水管網98公里、供水管網102公里、燃氣管網17公里,改造“一户一表”5000户。動工建設東區污水處理廠、漳灣污水處理廠、市餐廚垃圾處置中心和污泥處置中心。實施一批園林綠化項目,改造中心城區6大公園和4條綠道,切實提升中心城市景觀。

做大縣域經濟。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凸顯縣域特色,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加快實施“大城關”戰略,推進新區組團式發展、老城區有序改造。堅持以城促產、強產興城,結合“一縣一園區”建設做大“一縣一業一品”,打造縣域特色經濟。完善沿海與山區產業聯動發展機制,加強山海協作,落實對口幫扶政策,促進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共建園區加快建設。支持福安、屏南開展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

做精特色城鎮。提升城鎮發展規劃,優化鎮鄉空間佈局,支持有條件的中心鎮與周邊鄉鎮連片融合發展。加快省市試點鎮發展,結合各地特色優勢,增強產業實力,完善市政配套,建設一批城鎮道路、園林綠化和污水垃圾處理項目,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管理服務水平。推進賽岐鎮、太姥山鎮小城市試點,落實簡政放權、強鎮擴權,探索鎮級市改革發展的新體制新機制。

做美城鄉環境。深入實施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劃,延伸拓展“點線面”攻堅,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城鄉“三邊三節點”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水平。強化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力整治“髒亂差”、交通秩序混亂、違章佔道經營等行為。繼續深化“兩違”專項治理,鞏固提升“兩亂”整治成果。加強社區建設,提升物業管理水平。繼續實施公交優先、村村通客車、農村公路養護、海島交通便民工程,改善城鄉居民出行條件。

(五)突出先行先試,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組織實施“融合創新年”,完成軍民融合試驗區、三都澳軍民融合現代化深水大港等規劃編制,啟動寧德(福安)軍民融合產業園建設。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下放、委託一批審批事項,確保實現年末除法律法規明令不得下放、上級委託不同意下放事項外,市級基本不再直接履行行政審批職能的目標。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探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覆蓋,推動市醫院、閩東醫院醫療集團穩步發展。深化財税體制改革,實行全口徑預算編制,推進預算公開,完善財政性資金管理,加強政府債務規模控制。強化政府投資項目和資金的管理,結合行政職能轉變,逐步擴大政府購買服務範圍。落實“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税政策,不斷優化財源結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提高市屬國有企業競爭實力和籌融資能力。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步實施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放開縣城及建制鎮落户限制。

積極擴大對外開放。深化口岸通關便利化工作,落實“三個一”通關模式,促進三都澳港區擴大開放、漳灣作業區8#、9#碼頭臨時開放和三沙、沙埕港區開放,加快白馬港區口岸聯檢中心建設。支持古田申報僑商投資實驗區。推進重點出口行業轉型升級,培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支持農水產品檢測中心、跨境電子商務等外貿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繼續鼓勵和引導企業設立境外營銷服務網點及研發機構。推進出口大黃魚、茶葉、食用菌3個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主動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發展。

加強寧台交流合作。深化寧台產業合作,推動三沙、沙埕開展對台貿易。辦好第七屆海峽論壇?陳靖姑文化節和海峽兩岸各民族歡度“三月三”節暨福建省第四屆“三月三”畲族文化節,推動臨水宮爭創“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加強圓瑛、甘國寶、馬仙、畲族文化對台交流。推動寧德師院、寧德職業技術學院與台灣高校開展學生互換、教師互訪、學術互通活動。

(六)推進綠色發展,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

加大生態創建力度。深入開展省級生態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活動,力爭省級生態縣、國家級生態鄉鎮創建率均達80%以上,省級生態市和中心城市、福安、福鼎創模指標全面達標。劃定生態功能紅線,制定重點流域生態補償辦法,加大限制開發區、重點生態功能區、流域上游地區的保護和補償力度。整治城區內河(湖),加強濱海、河流濕地保護,抓好礦山生態恢復。繼續推進“四綠工程”,加強生態景觀建設,實施造林綠化14.4萬畝、森林撫育19萬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5萬畝,務必保護好我們的青山綠水。

強化環境綜合整治。認真落實“河長制”,實行縣域交界斷面水質預警考核,推進城鄉污水處理廠和工業園區污水集中治理設施建設,深化石板材、拆修造船、畜禽養殖等重點行業污染治理,提高重點流域和水源保護區綜合整治實效。建立中心城市空氣環境質量預測預報和縣(市、區)自動監測系統,開展燃煤鍋爐、揚塵粉塵、機動車尾氣等專項整治,實施福鼎、霞浦合成革集中區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工程。完成危廢處置中心建設並投入運行,強化重金屬、核與輻射環境監管。深入實施環境監管能力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節約集約利用資源。落實耕地保護政府目標責任制,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從嚴控制佔用耕地,推進土地整治,實現耕地佔補平衡。鼓勵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合理開發低丘緩坡地。提高海域、岸線等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組織清收長期閒置的海域使用權。科學開發利用水資源,大力推廣節水技術和產品。實施20個重點節能項目,強化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節能措施,確保實現年度節能目標。

(七)辦好惠民實事,促進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提升社會保障。加強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多渠道實現就業困難人員、被徵地農民和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2300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380元。推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經辦機構整合,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加快金涵小區保障房建設,推進廉租房、公租房並軌運營,加強棚户區(危舊房)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5769套、基本建成3195套。推進市縣兩級社會福利中心建設和運營,加大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機構扶持力度。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重視發展慈善、老齡、紅十字和殘疾人事業。

優先發展教育。落實第二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建16所公辦幼兒園,新增學位4500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大手牽小手”幫扶薄弱學校建設五年行動計劃和城區中國小擴容增量工程,新增學位3500個。推動古田、柘榮、壽寧、霞浦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省級評估。整合優化普通高中,提高辦學質量。創新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力爭中職學校畢業生“雙證書”率達95%以上。推進寧德師院三期建設,做好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迎檢工作。辦好繼續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和老年教育。全面實施“名師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培養工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加強衞計服務。抓好市級重點專科和縣級醫療機構建設,強化基層衞技人員教育培訓,推行鄉村(社區)醫生簽約服務。持續推進“海雲工程”。實施鄉村醫生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建立鄉村醫生醫療責任險。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婦幼健康、衞生監督、衞生應急等工作。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人均標準提高到40元。強化出生人口性別比專項整治,創造良好人口環境。

推進文化建設。加強志鑑地情資料編研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歷史建築、傳統村落保護性開發利用,加快創建省級畲族文化生態保護示範點。推動文化與科技、旅遊、金融深度融合,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壯大一批文化龍頭企業。繁榮發展文藝創作。常態化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積極籌辦、備戰xx屆省運會和十屆省老健會,推進體育場館和綜合配套設施建設。辦好首屆全國青運會擊劍比賽。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

(八)創新社會治理,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加強社會服務管理。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鎮和文明單位創建。按時完成新一屆村(居)換屆選舉工作,加強城鄉社區和重點鄉村網格化建設。加快“數字寧德”和智慧城市建設,完善電子政務公共服務平台。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發揮橋樑紐帶作用。

有效化解社會矛盾。深化“平安寧德”建設,加快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重視新媒體運用和管理,提高網絡輿情研判導控處置能力。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深化領導幹部接訪下訪活動。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全面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方針,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順。

切實維護公共安全。嚴格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強化企業主體、部門監管和屬地管理責任。全面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三年提升工程。加強危險化學品、消防、漁業漁船、道路交通安全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堅決防範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持續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制,加快水資源管理系統和防汛指揮中心建設。落實縣(市、區)山洪災害防治項目,繼續實施賽江流域、閩江古田溪(古田段)防洪工程。抓好30座病險水庫、15條海堤除險加固,解決5.18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加強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雙擁共建和海防、人防、打私等工作。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牢固樹立法治意識,執政為民,清正廉潔,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堅持依法行政,着力建設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推進政府事權規範化。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實施重大行政決策十條規定,逐步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加強市縣政府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推動縣(市、區)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做到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強化行政權力制約和監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意見,提高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和政協提案辦理質量。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實現決策、執行、結果公開透明,增強政府公信力。

堅持改進作風,着力建設服務型政府。鞏固擴大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堅決反對“四風”,形成改進作風常態化機制。深入開展“服務發展年”活動,提高政策研究能力、創新運作能力、攻堅協調能力和行政執行能力。堅持“四下基層”和“一線工作法”,落實“馬上就辦”工作機制,深化“三千”活動,切實幫助基層、幫助企業、幫助羣眾協調解決實際問題。發揚釘釘子精神,堅持説了算、定了幹,對確定的目標、制定的政策、部署的任務,一抓到底,務求實效。加強績效管理,嚴格效能問責,嚴明紀律,確保政令暢通。

堅持清正做事,着力建設廉潔政府。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強化廉潔自律,守住做人、處事、用權、交友的底線,老老實實幹事、清清白白做人。廣大公務人員要切實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嚴格執行財經紀律,嚴控“三公”經費。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加大懲治腐敗力度,努力形成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風尚。

各位代表!新機遇孕育新希望,新常態要有新作為。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凝心聚力,真抓實幹,為加快建設“六新大寧德”而努力奮鬥!

寧德市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寧德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各級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全力推進科學發展、加快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市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年度主要目標任務,實現了“六新大寧德”建設良好開局。

初步統計,20xx年全市生產總值1230億元、增長12.6%;公共財政總收入126億元、增長20.4%,地方公共財政收入89億元、增長25.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34億元、增長47%;出口總值28.38億美元、增長29.6%;實際利用外資1.44億美元、增長2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0億元、增長15.4%;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控制在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8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10065元、增長14%。

(一)產業發展水平提升

現代農業增產增效。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出台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86億元、增長5.9%,糧食總產量穩定在66萬噸。8個省級農民創業園、示範基地和11個市級高優農業示範園加快建設,新增設施農業面積5000畝。新獲批國家和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9個,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2家、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22家、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5件,福安市榮獲“中國油茶之鄉”稱號,寧德大黃魚、霞浦海蔘入選全省十大漁業品牌。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開發整理土地6.8萬畝,除險加固水庫44座、海堤14條,解決59.53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農業“五新”深入推廣,農機、氣象、水文等服務保障有力,重大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協調機制進一步健全,有效應對“菲特”等強颱風和暴雨襲擊,最大限度減少了災害損失。

工業經濟穩定增長。着力“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羣”,出台促進工業穩定增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完成技改投資149億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313億元、增加值564億元,分別增長21.6%和19%,形成6個產值超百億產業集羣,新增產值億元以上企業106家、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120家、中國馳名商標7件。加大中小企業扶持力度,在全省率先開展“助保貸”、“成長貸”業務,發行中小企業集優票據2.8億元。柘榮經濟開發區獲批省級開發區,霞浦台灣水產品集散中心被列為首批省級海洋產業示範園區,全市工業園區完成投資237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479億元。

第三產業不斷壯大。全年實現增加值398億元、增長8.5%。新增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169家,一批城市商業綜合體開工建設。旅遊業加快發展,成功舉辦第三屆寧德世界地質公園文化旅遊節,太姥山、九龍漈·鯉魚溪分別被評定為國家5A級、4A級景區,嵛山島、台山島、三都島入選福建省“十大美麗海島”,全市共接待遊客1346萬人次,旅遊收入103億元,分別增長21.4%和22.8%。金融服務保障有力,村鎮銀行組建全面啟動,中信銀行、廈門國際銀行寧德分行開業,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1172億元、增長15.2%。 (下轉A2版)

(二)項目帶動支撐有力

“五大戰役”完成年度計劃127.2%,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02億元、佔年度計劃146.3%,“雙百項目”完成投資430億元、佔年度計劃139.3%。寧德核電站1號機組、鼎信鎳業一期、新能源科技二期、益聯遠大一期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建成投產,鼎信科技、中聚天冠燃料乙醇項目動工建設。衢寧鐵路獲批立項,漳灣8號、9號碼頭主體工程完工,一批高速公路、鐵路、普通公路和港航項目加快建設。市圖書館、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老年人體育活動中心、市醫院新院區一期工程等一批民生項目建成。招商選資持續深化,全年簽約“三維”項目254個、總投資1529億元。(三)城鄉發展協調推進

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深入實施,中心城市實施建設項目143個、完成投資86億元。着力解決羣眾關切問題,完成單石碑垃圾堆放場改造、建築垃圾填埋場建設和閩東中路拆遷工程,收回南漈公園管理權。薛令之路建成通車,第三水廠續建工程、貴岐山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成投產。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體制,環境衞生、違規廣告、建築渣土整治成效明顯,中心城區智能公交推廣走在全省前列,省級衞生城市創建工作紮實推進。縣域經濟競相發展,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福鼎市再次榮獲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稱號,古田縣經濟發展指數由全省第49位提升到第23位。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邁出新步伐,新增南陽、大甲2個參照省級試點鎮和9個市級試點鎮,全年完成小城鎮建設投資157億元。18個新農村試點示範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四)改革開放持續深化

農村綜合改革紮實推進,集體土地確權發證率98.7%,農民承包地流轉率16.5%,森林綜合保險參保率93%。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實效,市級審批事項削減到184項,精簡率達44.4%,即辦率達80%以上。改進國有資產監管方式和企業經營管理,市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228億元、增長16.3%。對外開放持續拓展,新批外商投資、增資項目32項,白馬港鼎信碼頭外貿作業點通過省級驗收,沙埕口岸啟動外貿業務。閩東北經濟協作區重點協作項目完成投資292億元。寧台交流合作不斷深化,聯德冶金新材料項目加快建設,台灣科技產業園落户福安市,三沙對台小額貿易口岸獲批試行更開放管理措施,第四屆海峽兩岸電博會、第五屆海峽論壇·陳靖姑文化節和海峽兩岸各民族歡度“三月三”節成功舉辦。(五)社會建設不斷進步

民生保障持續改善。全年公共財政民生支出121億元、增長25.3%,36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基本完成。出台扶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措施,加強就業服務和用工保障,城鎮新增就業3.0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82%。城鄉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城鄉一體化,參保率96%。城鄉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年共發放低保金2.64億元、增長15%。新開工保障性住房8957套,基本建成8716套,歷年配租配售率達96.5%。市社會福利中心和福樂家園主體工程完成,建成各類社會福利機構266個。扶貧開發邁出新步伐,出台配套政策進一步支持6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加快發展,9個縣(市、區)全部納入比照享受原中央蘇區政策範圍。完成“造福工程”危房改造2.3萬人。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474公里,提前一年半完成農村公路安保工程,全市建制村基本實現通客車。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實施校安工程32項、城區中國小擴容工程16項,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38所,東僑開發區與福安市、福鼎市分別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國家和省級驗收,寧德師院通過學士學位授予權評估。實施省級以上科技項目62項,獲全省科技進步獎10項,引進各類急需緊缺人才206人,寧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獲批設立。新建羣眾性文化激情廣場示範點40個,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個。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建成城市社區多功能運動場21個,成功舉辦第四屆市運會,寧德籍運動員在第十二屆全運會榮獲3枚金牌。新增醫療機構牀位510張,“海雲工程”覆蓋全市所有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516個村衞生所,周寧縣醫院被列為全國第二批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柘榮縣被授予“中國長壽之鄉”稱號。完成人口計生工作責任書任務,人口自然增長率5.9‰。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工作得到加強。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深入推廣“霞浦經驗”,持續開展領導幹部接訪、下訪,信訪和社會矛盾多元調解工作不斷加強,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98.1%,按“路線圖”依法處理信訪事項答覆率100%。嚴厲打擊違法犯罪,羣眾對社會治安滿意率達93.6%。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不斷強化。道路交通、消防、建築施工等重點領域整治深入開展,全市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落實大學生士兵優待政策,雙擁共建成果鞏固發展。

(六)生態環境保持良好

實施重點減排項目90個,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萬元GDP能耗進一步下降。環境風險防控措施有效落實,重金屬治理項目加快推進,醫療廢棄物處置中心投入運營。清理海上違規養殖9890畝、非法圍填海1150畝。造林綠化42.4萬畝,治理水土流失23.8萬畝,礦山復綠行動深入開展。全市主要流域水環境功能區和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100%,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9.2%,創建一批省級以上生態縣、生態鄉鎮和生態村。(七)政府建設有效加強

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監督,依法執行人大及其會決議、決定,堅持向人大及其會報告工作,積極配合人大會開展執法檢查、代表視察、專項調研和專題詢問,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275件,滿意率97.1%。支持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定期向政協通報情況,積極採納委員調研成果,辦理市政協提案288件,滿意率97.9%。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堅持依法行政,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複議和行政執法監督有效加強。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以“作風轉變落實年”為載體,落實“無會周”制度,深入開展“四下基層、四解四促”活動,改進會風文風,提高機關效能。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反腐倡廉工作不斷深化。

各位代表,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這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團結一致、艱苦奮鬥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加強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為“六新大寧德”建設付出辛勤勞動的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有力支持和有效監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向為寧德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中央及省屬駐寧機構、駐寧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民警,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發展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產業總體實力和競爭力不強,缺乏龍頭骨幹企業,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還面臨較大困難;中心城市帶動力不強,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不高,一些地方“兩違”現象比較突出;生態保護和節能減排壓力較大,教育、醫療等民生事業欠賬還比較多,徵地拆遷、社會治安、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一些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服務能力、工作效率有待進一步增強,不作為、亂作為和消極腐敗等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這些問題,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紮實做好20xx年政府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九屆九次、十次全會要求,按照市委部署,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以實施深化“五大戰役”重點行動計劃為抓手,着力穩增長、調結構,立龍頭、抓項目,重扶貧、惠民生,保穩定、促和諧,加快推進“六新大寧德”建設,努力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2.5%;公共財政總收入增長15%,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外貿出口增長2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5‰以內;完成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年度節能減排任務。

實現上述目標,重點做好八個方面工作:(一)夯實“三農”基礎,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切實保障糧食安全。堅守基本農田紅線,有效治理耕地拋荒,補充耕地1.45萬畝。實施糧食高產創建行動,建設500畝以上集中連片糧食產能區10個。加快蕉城8萬噸國家糧食儲備庫和市縣級現代化倉容建設,新增糧食儲備3萬噸。拓寬引糧入寧渠道,支持糧油加工、流通企業發展,確保市場供應量足價穩。建立原產地可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持續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圍繞“兩帶一區”佈局,實施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行動計劃,全年完成投資9億元。提升福建農民創業園、示範基地和市級千畝高優農業示範園建設水平,建設30個以上市級山地農業開發示範基地、6個設施漁業產業園區,新增各類設施農業面積6000畝以上。圍繞設施化、集約化、標準化,提升發展茶葉、水產、食用菌三大主導產業,壯大蔬果、畜禽、林竹、花卉、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繁育基地建設,培育發展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推進無土基質栽培等現代技術應用,推廣水肥一體化等機械裝備。加強防汛抗旱和動植物疫病防控,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系。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探索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户”的經營模式,推廣土地託管和經營權入股、信託等土地流轉方式,促進適度規模經營。扶持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50家,新增家庭農場100家,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000人以上。支持發展專業化服務組織,提高基層農業公共服務能力。紮實推進扶貧開發。堅持開發式扶貧,健全專項扶貧、對口扶貧、社會扶貧機制,加大6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20個市級扶貧開發重點鄉鎮扶持政策落實力度,實施第四輪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和老區村跨越發展工程,支持少數民族集聚區、海島、庫區等地區加快發展。完善扶貧小額信貸制度,支持貧困户發展種、養、加項目。提高集中安置區規劃建設水平,完成“造福工程”危房改造2萬人,兩年內基本完成已查明地災點居民搬遷。

(二)加快轉型升級,不斷增強產業實力

促進工業提質增效。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實施一批“兩化”融合示範項目。抓好100項重點技改項目,完成投資195億元。引導企業拓展專業化分工協作,提高產品就地配套率,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實施中小微企業成長行動,建立以税收貢獻、技術創新和生態效益為導向的促進機制,擴大企業“成長貸”、“助保貸”業務,做好區域集優票據後續發行工作,鼓勵改制企業到海峽股權交易所和“新三板”市場掛牌,實現企業上市新突破。完善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引導企業“退城入園”,集中力量打造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的產業集聚區。

做大做強行業龍頭。實施產業龍頭促進計劃,以龍頭崛起帶動產業鏈延伸、集羣化發展。電機電器產業堅持低成本路線和高附加值路線“兩條腿”走路,重點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超高效電機產品,推動化油器產業升級換代;冶金新材料產業圍繞“兩片區兩延伸”佈局,拓展下游精深產品加工鏈,建設全國不鏽鋼加工生產基地和貿易中心;能源產業重點加快核電建設,優化風電結構,支持新型動力電池、生物乙醇等新能源發展,打造清潔能源基地;船舶產業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船、特種船舶製造,鼓勵企業整合重組,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現代造船龍頭企業;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重點加快研發中醫藥特色產品,引導按摩保健器材企業向醫療器械產業轉型;食品加工產業重點加快現代生物、發酵工程等先進技術應用,提升精細加工和市場營銷水平;建築建材產業重點扶持有條件的骨幹企業做大做強,支持新型建材企業拓展市場、擴大規模。

強化科技創新驅動。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科技重大專項、產業集羣項目。支持創建產學研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建設企業研發機構,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加快中科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園、寧德國家農業科技園建設,大力培育科技型企業。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完善創業孵化、技術交易、評估諮詢等服務。實施“海納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計劃,培養引進一批創新領軍人才。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快旅遊產業發展,做好寧德世界地質公園中期評估迎檢工作,實施白水洋·鴛鴦溪、太姥山景區提升工程,支持白雲山、鬥姆島創建國家4A級景區;有效整合旅遊資源,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擴大旅遊客源市場,加快旅遊“六個一工程”建設,促進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旅遊轉型。加快一批重點商貿綜合體建設,提升一批茶葉、水產品、食用菌、中藥材等專業市場,拓展一批城鄉營銷網點,積極培育市區中心商圈、縣城副中心商圈和社區便民商圈。大力發展道口經濟、場站經濟,合理佈局建設一批綜合性物流園區和配送中心。啟動促進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加快重點行業商務平台建設,推動海西藥城電子商務平台正式投入運行。引導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滿足多樣化的住房需求。積極發展會展營銷、服務外包、健康服務等新型業態。

加快發展海洋經濟。積極培育臨港裝備製造、海洋生物醫藥、遊艇建造等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海產品精深加工及冷鏈物流業。調整海西寧德工業區建設規劃,加快開發進程。大力發展遠洋漁業,鼓勵建設灣外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基地。合理保護和開發岸線資源,科學開展填海造地,加快霞浦福寧灣、蕉城三嶼等圍墾項目建設,推動福安湖塘、下邳等圍墾項目儘快動工。

(三)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

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銜接出台具體可操作的户籍制度改革措施,有序放開中心城市、縣城和小城鎮落户限制,引導和鼓勵農業轉移人口就近落户城鎮,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實現市民化。推動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蓋,加快將符合條件的流動人口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

優化城鎮規劃佈局。以中心城市為龍頭,加快中心城區“東擴面海、北展南移”步伐,推進沿海環三都澳城鎮羣發展,加快建設山區生態城、生態鎮,形成“臨海佈局、環灣發展,山區多點、綠色發展”的城鎮化格局。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統籌地上地下空間,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提升城鄉規劃設計水平,注重文化傳承和生態保護,促進城鎮鄉村融入自然環境、延續歷史文脈,為人民羣眾留住山水、留住記憶、留住文化和精神的根。

提高城鎮承載能力。着力提高中心城市帶動力,支持蕉城區打造“產業城·先行區”,鼓勵東僑開發區在產業培育、城市建設、項目引進方面創新體制機制、積極先行先試。引導沿海和山區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探索差異化發展道路,努力培育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打造充滿活力的縣域經濟體和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鎮。加強城鎮綜合交通、供水排水、垃圾處理、電網和燃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商貿流通、教育衞生等功能配套,為城鎮人口集中、產業集聚提供有力支撐。

美化淨化城鄉環境。實施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劃,完成年度投資90億元以上。延伸拓展“點線面”攻堅,提升城區“三邊三節點”設計與建設層次,加快中心城區高速橋下整治工程、東湖中央公園、金溪休閒景觀帶等一批城鎮景觀建設。深化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力爭鎮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率達70%以上,生活污水處理率沿海達40%以上、山區達30%以上,整治村莊130個,創建10個美麗鄉村示範村。

加強城鎮綜合管理。創新城鎮建設投融資機制,做大政府性融資平台,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運營城鎮公共設施。健全“大城管”機制,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區市、區兩級行政執法體制,所有縣(市、區)建成數字城管系統。健全完善整治環境衞生、交通秩序、佔道經營的長效機制。深入開展“兩違”專項治理行動,堅決遏制城鄉“兩違”蔓延勢頭。

(四)擴大有效投資,進一步增強發展後勁

提高“三維”對接層次。健全“三維”項目跟蹤管理信息系統,完善項目儲備庫動態管理機制。堅持招商選商,注重項目用地投資強度、税收貢獻和節能環保要求,提升“三維”對接質量。實施園區招商、以商招商,圍繞冶金、能源、電機等優勢主導產業,突出對接一批產業龍頭項目和產業鏈關鍵配套項目,力爭全年簽約“三維”項目總投資1200億元,上年簽約項目開工率80%以上,當年簽約項目開工率50%以上。

全力實施重點項目。年度計劃安排重點項目370個,完成在建重點項目年度投資480億元。繼續集中力量推進“雙百項目”建設,完成年度投資350億元。深化項目前期工作,強化項目業主責任制,提高可研深度,推動項目早開工、早建設。落實重點項目建設“路線圖”,完善項目協調調度、跟蹤服務和督查考評機制,全面推行施工標準化管理。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城鄉基礎設施提升行動計劃,全年建設項目239個、完成投資突破300億元。提升交通路網,力爭動工建設衢寧鐵路寧德段,加快建設合福鐵路寧德段和京台高速寧德段等4條(段)高速公路,開工建設瀋海複線福安至漳灣段等3條(段)高速公路,建設普通公路幹線341公里,建成農村路網180公里,加快建設三都澳航道一期工程等12個港航項目,續建新建一批中心漁港和一、二級漁港,實施海島交通便民工程。強化能源保障,實現寧德核電2號機組商業運行,開工建設寧德核電二期工程5號、6號機組,新建擴建各級變電站13座、110千伏及以上線路180.7公里。完善市政設施,建成閩東中路、富春東路等一批城市主幹道,加快推進濱海大道及內側圍填海前期工作,繼續抓好一批停車場、公廁等市政設施建設,全市新建改建綠道和城區雨污管網、供水管網、燃氣管網、城市道路各100公里。加快水利建設,續建官昌水庫、賽江防洪二期工程等10個重大水利項目,加快上白石水利樞紐、吳坑水庫等8個重大水利項目前期工作,推進小型農田水利縣建設,繼續抓好海堤、水庫除險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解決17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

(五)突出文化引領,豐富人民羣眾精神生活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倡導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舉辦閩東蘇區創建80週年紀念活動。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實施市民素質教育工程,深化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爭創省級文明城市。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持續擴大“魅力閩東”文化惠民品牌影響,啟動建設市體育館、博物館和檔案館。深入挖掘閩東特色文化內涵,鼓勵創作文化精品。重視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鎮(村)保護和開發,加快閩東北木拱廊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步伐,推進第二輪地方誌修編。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認真籌備第一屆全國青運會擊劍比賽,積極備戰第xx屆省運會。

培育壯大文化產業。實施文化產業“七個一”工程,加快建設寧德工藝博覽城、霞浦國際濱海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園,扶持畲族銀器、柘榮剪紙、霞浦木石盆景、蕉城仿古傢俱、壽寧烏金陶藝、古田雙坑油畫等特色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做大做優,培育一批文化產業龍頭企業。推進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一批重點文化旅遊項目。(六)堅持民生優先,着力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統籌做好以大中專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萬人。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深化“創建無欠薪項目部”活動,確保農民工工資及時足額兑現。完善農村徵地補償機制,穩妥開展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試點,探索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實施民生工程行動計劃,辦好39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一體化制度,實現養老保險人員全覆蓋,穩步提高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推進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一體化,提高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健全價格監測預警體系,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食品價格上漲掛鈎聯動機制。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改造各類棚户區4180户、新建保障性住房4225套。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五老”、“五保户”供養水平,健全臨時救助制度。做好關心下一代和家庭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關注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重視發展社會福利、慈善、老齡、紅十字和殘疾人事業。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實施教育扶貧攻堅計劃,支持名校辦分校、老校帶新校、強校扶弱校,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全面完成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快實施寧師附小、寧德五中和福安一中新校區等一批城區中國小校擴容工程,新增城區學位3000個。啟動新一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普通高中達標晉級。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繼續推進寧德師範學院新校區三期工程、寧德職業技術學院二期工程建設,籌建寧德衞生職業學院。扶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辦好繼續教育、特殊教育、老年教育、民族教育。啟動實施“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加快發展衞生計生事業。進一步擴充和優化配置醫療衞生資源,全年新增醫療機構牀位400張以上。深化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綜合改革,完善基本藥物制度,促進基本藥物優先合理配備使用。穩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推進市級三甲醫院重點專科和市婦幼保健院建設,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加強鄉村衞生機構建設,全面推廣“海雲工程”,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大力支持社會資本辦醫,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高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銜接落實“單獨二孩”政策,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深化“平安寧德”建設,強化社會治安動態管控。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應急處置機制,嚴格按照“路線圖”依法處理信訪事項,積極化解信訪積案。完善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做好普法教育、法律援助等工作。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加強重點行業領域隱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險源監控,繼續推進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和“清剿火患”專項行動,有效防範重大安全生產事故。深化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加大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監管力度,全力保障羣眾飲食用藥安全。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加強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雙擁共建和海防、人防、打私等工作。大力促進民族團結,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七)促進生態文明,加快建設“美麗寧德”深化生態示範創建。加快創建國家級生態市,力爭實現省級生態市創建目標,國家級生態鄉鎮創建率80%以上,支持柘榮縣建成國家級生態縣,中心城市和福鼎市、福安市建成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加快“四綠工程”建設,實施造林綠化16.4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8.4萬畝。加強自然保護區規劃、建設和管理,推進濕地保護,深化海上養殖綜合整治,開展礦山生態恢復治理。研究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科學劃定生態紅線,完善環保監管“一崗雙責”。

積極促進節能減排。加強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能源消費總量雙控管理,嚴格執行空間、總量、項目“三位一體”環境准入機制,推動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完善節能減排指標、監測和考核三大體系。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加快淘汰落後產能,鼓勵重點用能企業開展節能低碳行動。建立水資源利用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控制指標體系,推進節水示範工程。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深化水污染治理,繼續推進“兩江三溪”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加大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力度,加強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治理,新建、擴建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12座,推進工業園區污水集中治理設施建設。深化大氣污染防治,提高火電、冶金等企業脱硫、脱硝效率,推進合成革企業清潔能源替代工程,落實非綠標車限行措施,整治建築施工、道路揚塵和飲食業油煙污染。健全環境執法聯動機制,建設一批水、空氣、輻射等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開展PM2.5檢測,強化重金屬、核與輻射、危險廢物環境監管,提高防範環境風險能力。(八)深化改革開放,充分釋放發展活力動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全面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任務,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下放審批權限,力爭“xx”末在全省率先基本取消市級項目審批事項。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放寬經營範圍登記,試行“先照後證”登記制。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交通、能源、市政、水利、通信等基礎產業領域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推動國資監管體制改革,完善財政統籌、國資監控的融資平台,進一步整合市屬國企。認真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完善鄉鎮產權交易平台,鼓勵林權和土地規範流轉,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推動金融領域改革,加強金融風險防控,大力推進“引銀入寧”,爭取廈門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在寧德設立分行,規範和引導擔保公司轉型升級,在全省率先實現村鎮銀行縣域全覆蓋。

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積極推動三都澳、沙埕港水域對外開放,力爭取得新進展。加快建設福安白馬港口岸查驗園區,試行“多點報檢”模式,推進通關便利化。提升完善機電、船舶、水產、茶葉等公共服務平台,支持企業參加國內外重要展會,鼓勵企業到境外設立營銷服務網點。引導企業創建自主出口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推進外貿轉型升級。拓寬利用外資領域,鼓勵外資企業增資擴股,引導外商投資商貿物流、融資租賃、育幼養老等服務業。深化寧港澳僑合作,拓展友城合作領域。

加強寧台交流合作。積極推進寧台產業深度對接,加強與台灣百大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民間商會協會合作,啟動建設聯德冶金新材料二期項目,促進三沙、沙埕對台小額貿易發展,推動寧台旅遊、交通、電子商務等服務領域的對接協作。加強寧台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促進戲曲、工藝、美術等民俗文化和宗親交流,深入開展青少年往來互動交流活動。辦好第五屆海峽兩岸電博會、第六屆海峽論壇·陳靖姑文化節。

建設先行先試平台。積極對接比照享受原中央蘇區有關政策,紮實推進申辦全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試驗區工作。科學高效利用山海資源,爭取列入全國陸海統籌發展試點城市,啟動實施山海資源基礎性專項調查,調整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優化山海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空間。

三、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政府

堅持依法行政,彰顯公信力。依法接受人大及其會的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意見,提高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和政協提案辦理質量。規範行政決策程序,完善規範性文件和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健全政務公開制度,推行政府信息發佈和民意反饋機制,做好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工作。

堅持轉變作風,提高執行力。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紮實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完善“四下基層、四解四促”制度,着力整治“四風”問題。精簡各類檢查評比,切實減輕基層負擔。貫徹落實機關效能建設條例,拓展政府績效管理,大力推行“馬上就辦”,下大氣力改進會風文風,以“釘釘子”的精神集中精力抓落實。

堅持廉潔從政,增強約束力。紮實推進懲防體系建設,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強化預算約束,嚴控“三公”經費。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加強政府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高度重視社會公眾監督和輿論監督,讓權力始終在陽光下運行,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新的目標催人奮進。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改革創新,奮發進取,為開創“六新大寧德”建設新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標籤: 寧德市 報告 政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qend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