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恩施州政府工作報告

恩施州政府工作報告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簡稱恩施州,是中國湖北省下轄的民族自治州,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恩施州政府工作報告,歡迎閲讀!

恩施州政府工作報告
恩施州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州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xx”時期工作回顧

20xx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領導下,全州上下全面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決策部署,搶抓機遇,克難奮進,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掀開了恩施綠色發展、加快發展、安全發展、開放發展新的一頁。

五年來,我們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州域經濟邁上新台階。始終堅持“三州”戰略[1]不動搖,堅定不移走特色開發、綠色繁榮、可持續發展的路子不折騰,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一屆接着一屆幹不懈怠,一心一意抓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與20xx年相比,生產總值由351億元增加到670億元,年均增長10.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75.6億元增加到176.7億元,年均增長1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244億元增加到726億元,年均增長24.3%;財政總收入由56億元增加到132億元,年均增長18.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26.1億元增加到67.2億元,年均增長20.8%;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由467億元增加到1050億元,年均增長17.6%,貸款餘額由251億元增加到659億元,年均增長21.3%;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565元增加到22198元,年均增長12.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56元增加到7969元,年均增長15%,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連續五年居全省前三位;減少貧困人口76.2萬人,居全省第一。主要經濟發展指標完成了“xx”規劃目標任務,為“十三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年來,我們堅持項目帶動,基礎設施實現新突破。堅持打基礎、管長遠,實施了一批重大項目。渝利鐵路建成投入運營,宜萬鐵路開通動車,恩施邁入高鐵時代。宜巴高速、恩來高速、恩黔高速建成通車,利萬高速基本建成,恩建高速、黔張常鐵路快速推進,宣鶴高速開工建設,“千公里”綠色生態旅遊公路基本建成,“xx”期間全州新建高速公路、鐵路里程及投資量均居全省第一。恩施機場完成二期改擴建,成為國內重要的支線機場。湖北能源、三峽新能源、中廣核利川風電項目建成投產,新增風電裝機30萬千瓦,鶴峯江坪河電站復工建設,利川楊東河水電站、巴東石柱河水電站等項目竣工投產,新增水電裝機38萬千瓦,光伏發電廣泛推廣使用。城鄉電網改造全面實施,優化了電網結構,提高了供電質量。以“寬帶恩施”為主的信息網絡建設全面提速,城市光纖入户率達80%,行政村通光纖率達98%,出口帶寬達到250G,以4G為主體的移動網絡基本實現城鄉全覆蓋,移動電話百人擁有率居全省第4位。完成“通暢工程”7646公里,100%的行政村通了瀝青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了客車。完成了153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治理中小河流32條,解決了126萬農村居民和32.8萬農村師生的飲水難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五年來,我們堅持“雙輪驅動”,產城融合彰顯新特色。全面落實州委六屆五次全會精神,統籌推進產業建設和城鎮建設。全國旅遊扶貧試點工作座談會、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會議在恩施召開,推介展示了特色發展、轉型發展的經驗。按照建基地、培主體、強龍頭、創品牌的思路,加快推進現代煙草、茶葉、畜牧、生態文化旅遊、清潔能源、信息等產業鏈建設,特色農產品基地達到500萬畝,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煙葉、茶葉、高山蔬菜基地和全國重要的商品藥材基地。食品、能源、煙草、藥化、建材等支柱工業加快發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283家增加到513家,各類市場主體由9萬户增加到18.4萬户。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已經成為雙輪驅動、產城融合的大平台,成為特色鮮明、產業聚集、配套完善的城市新區。質量興州步伐加快,恩施玉露、伍家台貢茶、長友食品、三峽酒榮獲中國馳名商標。高新技術企業由1家增加到23家,科技對經濟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富硒產業加快發展,建成了國家富硒產品質檢中心,成立了州硒研究院,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硒產品博覽交易會,首次召開中國南方馬鈴薯大會,“恩施硒茶”“恩施硒土豆”等富硒農產品得到市場廣泛認可,“世界硒都”已成為恩施州一張亮麗的發展名片。生態文化旅遊業實現跨越發展,形成了2家5A級景區、14家4A級景區的高等級景區集羣,遊客接待人數由1062萬人次增加到3700萬人次,年均增長28.3%;旅遊綜合收入由51億元增加到250億元,年均增長37.6%,生態文化旅遊業進入全省第一方陣。信息產業提速發展,浪潮集團落户恩施,利川雲計算中心投入運行,信息產業成為推動州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產業。大力培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中介服務等新業態,現代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大幅提升,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好又多公司率先在“新三板”上市,金融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連續8年榮獲“湖北省金融信用州”稱號。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以產業為支撐、以公共服務為保障的新型城鎮化,實施城鎮重點項目950個,完成投資590億元,州文化中心、州傳媒中心、女兒城等城鎮項目相繼建成,恩施、利川、來鳳城區規模明顯擴大,城鎮功能更加完善,“一主兩副”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建始、巴東、宣恩、咸豐、鶴峯新城區建設步伐加快,輻射帶動能力明顯增強,城區建成區面積由75平方公里增加到10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30.5%增加到40%。全面推進“六城”同創[2],城市精細化建設管理、人性化服務水平全面提升,逐步呈現出“環境優美、乾淨整潔、暢通有序、寧靜祥和、文明開放、宜居宜旅宜業”的城市新形象。

五年來,我們全力推進生態文明,美麗恩施建設開啟新徵程。全面落實州委六屆七次全會精神,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係,美麗恩施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大力實施“山更青”工程。推進綠滿荊楚、退耕還林還草、森林撫育、天然林保護、長江防護林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植樹造林22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60.4%提高到63.1%。大力實施“水更綠”工程。縣、鄉、村三級“河長制”基本建立,清江流域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全面啟動,其他主要河流保護與治理工作得到加強。大力實施“天更藍”工程。全面推進重點行業和領域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着力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縣市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平均在300天以上。大力實施“土更淨”工程。推進耕地酸化治理和國土整治工程,耕地保護得到加強,土壤環境得到改善。大力實施“城鄉更美”工程。深入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切實加強新農村建設,建成了一批特色鄉鎮、特色村莊。

五年來,我們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探索實行了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監管清單、負面清單和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州級行政審批事項由348項減少到172項,初步建立了州、縣、鄉、村四級政務服務體系。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權責體系進一步理順。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建立健全了國有資產經營管理體制。農村綜合改革全面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穩步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財政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有序推進,政府預算管理體系不斷完善。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成效顯著,公益性進一步彰顯。醫藥衞生體制改革逐步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全面實施。文化體制改革有序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先照後證”、“三證合一”[3]登記制度改革順利實施,激發了創新創業活力。積極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三位一體”[4]基層治理模式得到了國家和省肯定。“律師進村、法律便民”成效顯著,國家司法部授予州司法局集體一等功。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圓滿完成。龍山來鳳經濟協作示範區跨省區域合作、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實施,龍鳳鎮全國綜合扶貧改革試點探索創新了旅遊扶貧、金融扶貧、電商扶貧、社會扶貧等精準扶貧新機制。開放先導戰略深入實施,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由60.3億元增加到225.8億元,年均增長30%,外貿出口由1.1億美元增加到5.2億美元,年均增長37%,實際利用外資由1584萬美元增加到3655萬美元,年均增長18.2%。

五年來,我們堅持民生優先,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堅持財力向民生領域傾斜,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以上。精準扶貧深入推進。在全省率先實行“掛圖作戰”,率先制定了精準扶貧考核辦法,提高了精準扶貧考核權重,積極爭取中直單位定點幫扶、“616”對口支援[5]和省內部分市對口支援民族縣市,精準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啟動實施了農村薄弱學校改造等一批教育建設項目,建設校舍182萬平方米,城鄉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信息化加快推進,“班班通”覆蓋率達93%。補充農村中國小教師4700名,教師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大學聯考成績連創新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大力加強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了以州中心醫院、湖北民族學院附屬民大醫院、恩施市中心醫院、來鳳龍鳳醫療中心等為代表的一批衞生基礎設施項目,完成了鄉鎮衞生院達標建設66個,建成標準化村衞生室870個,補充縣鄉醫療衞生人員1048名。基本藥物制度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9.4%,城鎮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9.5%。認真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生育水平保持穩定。努力滿足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傳播“熱愛恩施、發展恩施、維護恩施”的正能量。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不斷加強,唐崖土司城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大力推進民族文化和旅遊產業深度融合,文化體育產業快速發展。文化體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羣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廣泛開展。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8.9%。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大幅提升,困難羣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新建保障性住房9.1萬套,改造農村危房7.4萬户。新增城鎮就業20.4萬人,實現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7萬人。“平安恩施”建設深入推進,公眾安全感、社會治安滿意度、執法公正滿意度居全省前列。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更加完善,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總體向好。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積極做好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軍政軍民關係更加密切。積極開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創建活動,全國先進自治州建設呈現良好局面。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工作全面發展,外事僑務、對台、宗教、統計和調查、物價、審計、移民、氣象、人防、水文、史志、檔案、保密、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五年來,我們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幹部作風呈現新氣象。始終把紀律挺在前面,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和州委實施細則,紮實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全面落實省委巡視組兩次巡視反饋意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突出問題得到有力整治,幹部作風明顯好轉。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全面落實,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進一步完善。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財務公開,持續推進政風行風評議,健全完善政府新聞發佈制度,政府施政更加公開透明。大力推進依法行政,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度、依法行政考核制度,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監督、司法監督、社會監督,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285件,政協委員提案911件。

剛剛過去的20xx年,全州上下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主動適應新常態,搶抓發展新機遇,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成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1%,增幅居全省第2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6.3%;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增長23.1%,外貿出口增長12.7%,直接利用外資增長18.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7%,增幅居全省第3位,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8%,增幅居全省第1位;新增城鎮就業4.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8‰以內,其他各項指標都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是我州歷史上經濟社會發展最好、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羣眾得實惠最多的五年。五年的改革創新做法得到了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五年的成功經驗正在向全省、全國推廣。今天,恩施做法、恩施經驗、恩施形象匯聚成加快發展的強大氣場,增強了全州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五年來的成就,得益於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州人大、州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於歷屆州委、州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礎,得益於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所有關心支持恩施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感謝!

五年的實踐證明,要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始終堅持黨委領導,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緊緊依靠各族幹部羣眾,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抓發展;必須始終堅持綠色發展,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堅定不移地走特色開發、綠色繁榮、可持續發展之路;必須始終堅持項目帶動,用大項目築牢大底盤,用大項目支撐實體經濟,用一批大項目促進跨越發展;必須始終堅持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以改革促創新、促開放、促發展;必須始終堅持民生優先,用更多的精力關注民生,把更多的財力投向民生,努力讓人民羣眾在共享發展中擁有更多獲得感;必須始終堅持真抓實幹,只為成功想辦法,不為失敗找理由,敢於負責,敢於擔責,以百折不撓的毅力保持抓落實的韌勁和狠勁。

在回顧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州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地區生產總值增幅、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和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三項指標沒有完成“xx”規劃目標任務;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返貧機率大,脱貧攻堅任務艱鉅繁重;重大產業項目不多,龍頭企業實力不強,產業支撐能力有限;財政實力、社保水平與民生需求矛盾突出,擴大公共產品供給、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務繁重;少數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作風不實、服務不優,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時有發生,政府自身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對於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任務

“十三五”時期是我州發展的黃金機遇期、投資高峯期、改革攻堅期、脱貧決勝期,國家深入實施脱貧攻堅、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6]、“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省委、省政府堅持實施“一元多層次”戰略,大力推進“兩圈兩帶”[7]和“一紅一綠”[8]試驗區建設,為加快發展帶來了重大歷史機遇。州委六屆九次全會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指明瞭方向。根據《中共恩施州委關於制定恩施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州政府制定了《恩施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交本次會議審議,審議通過後,將成為指導全州未來五年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今後五年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咬定“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不放鬆,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主動融入“一元多層次”戰略體系,牢牢把握市場、綠色、民生“三維綱要”,始終堅持“競進提質、升級增效、以質為帥、量質兼取”,全面推進“生態立州、產業興州、開放活州、依法治州、富民強州”戰略,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確保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將恩施州建成綠色、繁榮、開放、文明的全國先進自治州。

今後五年,全州主要指標增幅力爭在全省位居先進行列,確保實現“縣摘帽、鄉出列、村脱貧、户銷號”的脱貧目標。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5%;遊客接待人次年均增長15%,旅遊綜合收入年均增長1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8%;城鎮化率提高7.5個百分點;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安全生產、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

今後五年,我們將按照州委和王海濤書記提出的精準扶貧、精準脱貧與經濟發展同步、與基礎設施建設同步、與新型城鎮化同步、與美麗恩施建設同步、與精神文明建設同步的要求,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努力建設全國富硒產業發展先行區,武陵山綜合交通樞紐中心,武陵山商貿物流中心,全國户外運動健身、綠色生態文化與健康休閒養生的知名旅遊目的地,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全國綜合扶貧改革創新區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經濟實力有新提升,人民生活有新改善,改革開放有新成效,城鄉建設有新面貌,生態建設有新突破,基層治理有新加強。

為實現上述目標,全州將實施投資1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100個(類),力爭五年完成投資6000億元以上。州本級財政籌集資金26億元以上搭建融資平台,撬動銀行、社會資本500億元以上支持精準扶貧和重大產業項目、重大民生項目、新型城鎮化、“智慧恩施”[9]建設,為脱貧攻堅、加快發展提供強力支撐。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產業升級,推進創新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力推進產業創新、技術創新、體制創新,加快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打造州域經濟“升級版”。一是大力推進產業創新。深入實施“產業興州”戰略,重點推進現代煙草、茶葉、畜牧、生態文化旅遊、清潔能源、信息、大健康七大產業鏈建設,着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鍊、政策鏈“五鏈一體”的產業創新體系。充分利用“互聯網+”“硒+”“旅遊+”,培育壯大富硒產業、生態文化旅遊產業、馬鈴薯產業等特色產業。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淘汰落後過剩產能。加快推進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優勢資源開發利用,重點抓好頁巖氣勘探開發。二是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加快建設技術創新平台,組織實施硒資源開發、馬鈴薯主糧化、新能源開發、特色農牧業良種繁育等重大科技專項,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利用,構建更加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三是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0],全面深化行政審批制度、財税體制、金融體制、户籍制度、農村綜合改革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在公共服務領域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11],在改善民生中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深入推進片區扶貧改革試點,鞏固拓展龍山來鳳經濟協作示範區和龍鳳鎮全國綜合扶貧改革試點建設成果,放大試點示範效應,努力把恩施建成全省乃至全國綜合扶貧改革創新區。四是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積極搭建創業平台、創新平台,培育引進創新型、開拓型人才,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二)突出城鄉統籌,推進協調發展。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城鄉統籌發展。一是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堅持實施“五個統籌”[12],做大做強“一主兩副”,着力把州城建成連接宜昌、萬州三峽城市羣的節點城市和武陵山區域中心城市,把利川、來鳳建成州域副中心城市,把建始、巴東、宣恩、咸豐、鶴峯5個縣城打造成各具特色、各顯優勢、具有較強承載力和產業支撐力的縣域中心城市。着力加強“智慧城市”建設,深入推進“六城”同創,進一步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堅持把新農村建設和移民建鎮、易地扶貧搬遷、生態移民、民居改造結合起來,着力建設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鄉村。二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黔張常鐵路、大峽谷至騰龍洞旅遊觀光鐵路和利萬高速、恩建高速、宣鶴高速、來鹹高速,開工建設鶴峯至五峯高速、鄭萬鐵路恩施段,積極爭取高速鐵路、安張衡鐵路、昭黔恩鐵路、利鹹高速、許家坪機場搬遷、城市旅遊輕軌、滬蓉滬渝連接線建設,着力打造武陵山綜合交通樞紐中心。着力完善水利保障網、新型能源網和城市地下綜合管網,改善城鄉基礎設施條件。三是大力推進縣域協調發展。按照“依託資源、放大特色、錯位發展”的原則,突出優勢特色,優化產業佈局,力爭每個縣市都有一個以上特色產業集羣,努力形成“特色突出、功能明確、協調帶動”的縣市發展格局。四是加快建設“智慧恩施”。大力推進以“寬帶恩施”為主要內容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城鎮全部實現光纖入户,城市家庭寬帶接入能力達到100M以上,城市無線寬帶覆蓋率達100%,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達到20M以上,農村家庭寬帶普及率達90%以上,農村4G網絡覆蓋率達到100%。廣泛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以信息化帶動新型工業化、推動新型城鎮化、提升農業現代化。全面提高信息化在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特別是在教育、醫療、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水平,以信息化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突出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深入實施“生態立州”戰略,加快建設山青、水綠、天藍、地淨、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恩施”,在綠色發展上走在全國前列。一是加強生態保護。持續推進“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土更淨”“城鄉更美”五大專項治理。整合項目資金20億元以上實施清江綜合治理與環境保護工程,深入推進“綠滿荊楚”行動,實施好長江防護林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退耕還林還草、生態公益林以及天然林保護工程等重點生態項目建設,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二是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業,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發展體系。三是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科學開發和合理利用土地、礦產、森林等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水資源管理制度,切實保護基本農田。制定“負面清單”,嚴把環保準入關。四是建立健全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建立森林、濕地、水資源生態效益評估機制,積極開展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建立貧困羣眾分享生態紅利的體制機制,加快完善生態環保監管制度,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綜合考評體系。

(四)突出載體建設,推進開放發展。深入實施“開放活州”戰略,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一是搭建開放平台。加快推進航空口岸、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邊檢機構建設,優化通關平台。大力推進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建設,打造一批特色產業園,做強園區平台。做大做強中國硒產品博覽交易會會展品牌,努力把硒博會打造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博覽會,提升會展平台。充分利用州內外高校、科研院所、決策諮詢研究機構優勢,加強交流合作,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建設智庫平台。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轉變招商思路,創新招商方式,着力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投資額度大、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力爭在招大引強上實現新突破。三是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加強出口基地建設,大力培育外貿市場主體,提升外貿競爭力。四是拓展開放領域。全面推進特色產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對外開放,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五)突出精準脱貧,推進共享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一是全力推進精準脱貧。按照“精準脱貧、不落一人”的要求,大力實施“五個一批”[13]和“六個精準”[14],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未來五年,我們將整合國家、省扶貧項目資金,撬動金融扶貧和社會幫扶資金共700億元支持精準扶貧,確保到20xx年全州8個縣市全部摘帽,72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65.7萬貧困人口整體脱貧,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養老有保障。二是提高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全面落實教育惠民政策,繼續實施學前教育工程、義務教育“全面改薄”計劃,實施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和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實施教師補充行動計劃,解決好教師隊伍結構不優、力量不夠的問題。大力發展衞生事業。全面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衞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支持以州中心醫院、湖北民族學院附屬民大醫院、州中醫院為核心,加快建設武陵山區域醫療衞生服務中心。實施鄉村醫生培養保障計劃,解決力量不足、隊伍不穩的問題。繼續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着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堅持社會主義文化前進方向,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積極培育恩施特色的文化產業體系,努力實現“文化小康”,着力建設文化強州。三是積極促進就業。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創業機制,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就業崗位。四是建立更加公平的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不斷提高綜合保障水平。統籌健全救助體系,加大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關愛力度,切實保障困難羣眾生活。五是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發揮民族區域自治的優勢,全面落實民族優惠政策,全力推進全國先進自治州建設,努力建成全國首批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

(六)突出依法行政,推進依法治州。堅持依法治州,努力建設“法治恩施”。一是落實立法規劃。圍繞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工作,制定好地方政府規章,協同做好地方性法規的制定。認真做好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的制定及修訂工作。二是規範執法行為。深入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綜合執法體系,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執法監督檢查,嚴格規範執法行為。三是創新社會治理。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以人民調解為主,推動行政複議、行政訴訟、信訪集處、行政調解、仲裁的有機銜接,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促進社會穩定和諧。四是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在政府重大行政決策、重大民商事行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政府依法履行職能。五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加強黨員幹部法治教育培訓,提高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能力。加強基礎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廣大人民羣眾的法治意識,在全州上下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三、20xx年工作重點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首戰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面對錯綜複雜的形勢和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主動適應新常態,搶抓發展新機遇,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努力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今年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5%;遊客接待人數增長16%,旅遊綜合收入增長2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招商引資增長15%,外貿出口增長12%,利用外資增長12%;城鎮化率提高1.6個百分點;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減少貧困人口26.2萬人;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新增城鎮就業3.8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縣市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00天以上;安全生產、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任務。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抓精準扶貧,堅決打贏開局之戰

把脱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責任、最緊迫的發展任務、最難得的發展機遇,聚焦“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精準施策,確保257個貧困村、8.1萬貧困户、26.2萬貧困人口今年脱貧摘帽。

打好“五大戰役”。按照“五個一批”的要求,打好易地搬遷脱貧攻堅戰、社會保障政策兜底陣地戰和發展生產脱貧、生態補償脱貧、發展教育脱貧持久戰“五大戰役”,分戰役制訂實施方案和作戰圖,建立指揮體系、協同體系、一線操作體系,一月一調度、一季一督查、年終結硬賬。首要之戰是打好易地搬遷脱貧攻堅戰,籌集資金70億元以上,對3.9萬户、12.5萬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對建檔立卡貧困户子女實施免費高中教育和免費職業教育,提高農村低保户和五保對象補助標準,確保每人每年收入超過國家扶貧標準,對有需求的貧困户提供“10萬元以內、三年期限、無擔保、免抵押、全貼息”貸款。

加大政策扶持。充分利用湖北省扶貧開發投資公司和州、縣市融資平台,有效承接中央、省級扶貧資金,積極爭取金融扶貧和社會扶貧資金投入,實施一批脱貧項目。州本級財政安排2億元用於重大扶貧項目建設,州縣兩級按照20xx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專項扶貧預算,州縣財政20xx年清理回收可統籌使用的存量資金中50%以上用於精準扶貧。

推進區域扶貧。認真總結和全面推廣龍鳳鎮全國綜合扶貧改革試點探索實行的大病救助、教育扶貧、金融扶貧、旅遊扶貧、生態補償脱貧的成功經驗,放大示範效應。大力推進武陵山龍山來鳳經濟協作示範區建設,探索跨區域貧困地區經濟協作發展新模式。加快革命老區、高寒山區和“四縣市五鄉鎮”高山連片特困片區[15]脱貧步伐,探索建立精準扶貧區域聯動機制。

合力脱貧攻堅。進一步完善貧困人口基本情況數據庫,建立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台。建立健全脱貧攻堅領導責任機制、督辦考核機制和駐村幫扶機制,確保全州729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户都有幫扶責任人。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充分利用中直單位定點幫扶、“616”對口支援和省內部分市對口支援民族縣市等幫扶平台,形成扶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二)抓投資擴消費,穩定經濟增長

堅定不移擴大投資。加快實施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打牢發展基礎。全年實施過億元的重點項目156個,計劃完成投資233億元。充分利用省級和州、縣市融資平台,撬動銀行和社會資本加大對重點項目建設的資金投入。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導和鼓勵地方融資平台存量項目轉型為PPP項目,使PPP模式在更大範圍、以更大規模推廣。切實做好重點項目的協調服務工作,建成利萬高速利川段,加快推進恩建高速、宣鶴高速、黔張常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進度,開工建設大峽谷至騰龍洞旅遊觀光鐵路,繼續實施“千公里”綠色生態旅遊公路和國省道改造升級、撤併村通暢工程、城市客運站和物流園區、城市水電路氣及地下配套管網等基礎設施項目。抓好恩施農產品加工園、恩施清江旅遊度假區、思樂集團深加工項目等重點產業項目建設。抓好武陵山區域醫療衞生服務中心、州公共衞生服務中心、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車壩河水庫引水工程、清江環境治理及生態保護亞行貸款項目、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等民生項目建設。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力爭中央、省預算內投資大幅增長。積極做好鄭萬鐵路巴東段的協調服務工作,做好安張衡鐵路、昭黔恩鐵路、來鹹高速、利鹹高速、鶴峯至五峯高速、州圖書館新館、州民族體育運動中心、荊門經宜昌至巴東成品油管道及配套設施等重點項目的前期推進工作,積極謀劃一條穿越恩施的高速鐵路。

千方百計促進消費。圍繞發展生產、改善生活和完善城鎮功能,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提升生態文化旅遊業發展水平,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大力推進核心景區提檔升級和旅遊配套設施建設,不斷豐富户外運動、休閒度假、康體養生等旅遊業態,提升旅遊消費水平。加快發展金融保險、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現代物流、健康養老、體育產業等新型產業,促進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大力加強商貿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一批商業中心、特色街區,積極發展商貿流通企業和以品牌連鎖為主的商業業態,培育一批服務業大企業、大品牌。全面落實擴大消費的各項政策,暢通物流、穩定物價,促進城鄉消費市場繁榮發展。

積極擴大對外出口。加快轉變對外貿易方式,提升對外貿易水平。大力培育外貿市場主體,積極創建國家級茶葉出口基地,鼓勵支持州內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外貿龍頭企業。進一步優化外貿產品結構,擴大特色產品出口,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出口產品競爭力。

(三)抓產業鏈建設,促進產業升級

做大做強產業鏈條。以七大產業鏈建設為抓手,推進州域經濟轉型升級。抓好現代煙草產業鏈建設。加大恩施捲煙廠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力爭產值達到100億元,大力推進煙葉基地單元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清江源”特色優質煙葉品牌建設,確保煙農增收、財政增税、企業增效。抓好茶葉產業鏈建設。加大茶葉標準化基地建設力度,加快推進茶葉清潔化生產和精深加工,打造“恩施硒茶”公共品牌,着力把茶葉產業建成農民脱貧增收的支柱產業。抓好畜牧產業鏈建設。推進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促進草食畜牧業加快發展,着力抓好飼料生產、畜禽養殖、屠宰加工和營銷流通全過程監管,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抓好生態文化旅遊產業鏈建設。推進恩施大峽谷、利川騰龍洞、咸豐坪壩營等景區延伸開發,加快利川騰龍洞創5A進程,力爭咸豐坪壩營列入創建5A計劃,進一步完善旅遊配套服務設施,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抓好清潔能源產業鏈建設。加快推進風能、天然氣、頁巖氣、生物質能開發利用,合理開發水能資源,抓好頁巖氣勘探開發和配套產業發展。抓好信息產業鏈建設。推進“互聯網+”與特色產業的深度融合,催生新經濟、新業態和新動力,推動智能製造技術的運用,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抓好大健康產業鏈建設。發揮硒資源優勢,做大做強硒產業,推進“世界硒都·中國恩施硒谷”建設;大力發展户外運動健體、休閒旅遊和養老養生醫療服務產業,加快培育新型健康產業體系,提升“硒+”融合發展質量和效益。

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採取綜合措施,保障生產要素供給,優化生產要素配置,促進實體經濟加快發展。繼續實施“市場主體增量行動”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大力培育、積極引進和扶持壯大一批市場主體,推動市場主體增量提質。深入開展“萬名幹部進萬企”活動,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積極發展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種養大户等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大力推進“質量強州”戰略,加大對品牌建設的扶持力度,支持企業爭創精品名牌。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提升園區聚集能力。進一步完善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創優服務環境,不斷提升園區承載力。創新管理體制,吸引更多的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向園區聚集,積極引導一批優勢企業和重大產業項目向園區集中,努力把園區打造成為實體經濟發展的“窪地”、創新創業的“高地”。

四、抓新型城鎮化,改善城鄉面貌

深入推進“六城”同創。堅持以州城為龍頭、以縣市城區和中心鎮為重點,全民、全域、全程參與“六城”同創。堅持問題導向和羣眾需求相結合,深入實施環境潔淨、交通暢通、綠化亮化、城市寧靜、空氣淨化、河道美化、全民素質提升“七大工程”,着力解決“治堵保暢”“治塵保潔”“治噪保靜”“治山保水”等難題,尊重、禮待、服務好每一位遊客、投資者和居民,營造宜居宜旅宜業的良好環境。加快推進清江恩施城區段的治理和開發,大力實施州城五峯山、鳳凰山環境綜合整治。大力推動城鎮管理機制創新,提升城鎮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水平。

加快新型城鎮化。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城鎮。全年實施城鎮重點項目310個,計劃完成投資160億元。大力推進老城區、老舊小區、棚户區改造和城市新區建設,加快完善城市道路、地下管網、防洪排澇等基礎設施。落實去庫存的各項政策措施,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加強城鎮生活污水治理,重點推進清江流域污水處理項目建設。全面推進鄉鎮集鎮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建立完善農村垃圾治理體系。因地制宜推進特色街道建設,引導小城鎮特色化發展,着力建設一批風格各異的山區小城鎮。

建設美麗鄉村。以新型社區、中心村和特色村寨為重點,尊重自然格局,保護自然景觀,傳承民族文化,積極爭創一批國家級、省級示範鄉村。把易地扶貧搬遷和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努力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農村交通、水利、電力、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撤併村通暢工程450公里,大力實施國土整治工程,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16萬畝,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五、抓改革開放,提升創新動力

深入推進各項改革。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統一安排部署,統籌推進各方面改革。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着力抓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公務用車制度改革、財政預決算管理和財税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職業教育改革,繼續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文化科技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國有資產運營監管體制改革,力爭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建立完善社會辦醫政策體系,積極支持民營醫院發展。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縣鄉兩級農村產權交易機構,加快推進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和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進一步完善“三位一體”治理模式,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破除妨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壯大。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築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

全面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推進特色產業、基礎設施、創新平台、精準扶貧等重點領域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更加突出小分隊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全面提升項目履約率、資金到位率和落地開工率。深化與中央省屬國有企業、金融機構、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戰略合作,推動引資、引技、引智深度融合發展。積極組織和參加各類招商活動,辦好第三屆中國硒產品博覽交易會和首屆“恩商大會”。爭取建設一類航空口岸和設立恩施海關機構,營造便捷高效的通關環境。

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實施特色優勢產業科技支撐行動計劃,重點抓好硒資源保護與開發、馬鈴薯主糧化、頁巖氣開發、互聯網信息產業等技術攻關,着力破解特色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統籌抓好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協同、借智借力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完善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政策體系及服務體系,加強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培育力度。加大技術人才、實用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大力推進新型智庫平台建設,建立一支懂經營、善管理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六、抓財税金融,增強保障能力

做好財税工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積極運用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財政貼息等政策,支持特色產業發展。落實好結構性減税政策,減輕企業負擔,大力發展增長型、骨幹型、穩定型財源,積極培育新的財税增長點。認真做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税收徵管工作,加大財税收入組織力度,實現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加強財政預算績效管理,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嚴禁新建政府性樓堂館所,嚴格執行“三公”經費管理辦法,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進一步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創新金融服務。牢固樹立“抓經濟必須抓金融”和“普惠金融”理念,引導金融機構優化結構、創新產品、推進網格化服務,增強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確保全州信貸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積極爭取銀行、保險、證券機構設立分支機構,支持金融機構向縣市、鄉鎮、中心村(社區)延伸網點。支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機構和政府融資擔保平台做大做強,推廣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擴大過橋資金規模,構建中小企業多元化增信服務體系。用好用活民貿民品貸款優惠利率政策,幫助企業解決資金難題。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積極推動企業上市或在新三板、四板及眾籌金融交易市場掛牌融資。支持發展民間金融和互聯網金融,引導民間資本規範參與經濟建設。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的支持政策,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扶貧開發的信貸投放力度,探索完善金融扶貧新模式。

七、抓生態保護,建設美麗恩施

堅持保護優先。認真落實國家和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保護好森林、耕地、濕地和水資源。加強生態環境制度建設,嚴格環境准入,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全面落實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16],積極爭取國家、省完善生態補償政策,建立健全生態保護長效機制。

推進專項治理。深入推進“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土更淨”“城鄉更美”專項治理,着力解決影響羣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推進“綠滿荊楚”行動,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完成造林綠化43萬畝、退耕還林還草29萬畝。進一步加強河道管理,鞏固縣、鄉、村三級“河長制”,加強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加強清江流域環境綜合治理、三峽庫區水污染防治,全面提高州內河流水體質量。繼續向大氣污染宣戰,進一步加大重點行業和領域大氣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大力推進耕地土壤酸化治理,強化耕地修復,抓好水土保持工作,治理水土流失,從嚴控制農村面源污染,努力讓人民羣眾吃上放心農產品。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加強生活垃圾、污水處理,開展城鎮“兩違”清理和農村無序建房治理,促進城鄉綠化、淨化、美化。

科學利用生態。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要求,積極推廣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加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力度,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大力發展生態茶園、生態果園、生態藥園等生態經濟,加快發展現代旅遊觀光農業,變生態資產為生產資本,幫助羣眾增收致富。節約集約利用水、土地、礦產等資源,降低資源消耗強度。大力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提高資源利用水平。

八、抓民生改善,促進社會和諧

大力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加快發展教育事業。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升高中教育質量,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積極發展特殊教育,支持高等教育加快發展。加大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義務教育“全面改薄”等教育項目的推進力度,加強農村中國小校標準化建設。州本級財政籌集專項資金20xx萬元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設。加強教師隊伍特別是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採用“訂單”方式定向培養一批鄉村教師。加快發展衞生事業。深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鄉鎮衞生院運行機制,加強村衞生室和村醫隊伍建設,建設標準化村衞生室300個,補充縣鄉醫療衞生機構醫生300名。採用“訂單”培養的方式為邊遠鄉鎮、高寒鄉鎮、貧困村培養一批全科醫生。大力實施分級診療,推行遠程醫療服務,遠程醫療會診覆蓋到中心村,提高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整合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鞏固提高參保率,提升大病保險補償標準。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認真落實全面二孩政策,加強計劃生育基層基礎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加快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抓好民族文化的搶救、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廣泛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精心打造一批品牌文體賽事。完善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加快推進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級文化體育活動中心、社區文化活動室和健身中心全覆蓋。廣播電視全面實現“村村響”,基本實現“户户通”。

完善就業和社保體系。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多形式開發就業崗位。積極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技能培訓、勞動維權、法律援助等服務,促進勞務輸出,促進脱貧增收。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範圍,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健全養老服務體系,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完善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功能,大力推進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建設。健全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實保障困難羣眾基本生活。建設、回購保障性住房1.2萬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萬户。

加強社會治理創新。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着力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推進“平安恩施”建設。做精做實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實現農村網格化服務全覆蓋。深化信訪制度改革,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辦法處理問題、化解矛盾,依法妥善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認真落實“全面、全程、全員”大安全觀,加快實現企業安全監管全覆蓋、區域安全監管全覆蓋,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防範和遏制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強食品藥品監管,讓人民羣眾吃得安全放心。健全公共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提高防範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強化網絡安全運用監管,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積極推動其他各項事業發展。支持駐恩施州部隊建設,廣泛開展雙擁共建活動,提升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水平,促進軍民融合發展。深入開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創建活動,確保通過創建驗收。切實抓好“七五”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律意識。依法做好統計、調查工作,認真開展第三次農業普查。繼續做好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老齡、慈善和殘疾人工作,促進各項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形勢、新機遇、新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升行政能力。

(一)着力建設服務政府。鞏固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健全改進作風的長效機制。堅持為民宗旨,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繼續開展電視問政、政風行風評議等活動,傾聽羣眾呼聲,尊重羣眾意願,迴應羣眾訴求,着力解決好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民有所盼我有所辦,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提升人民羣眾的幸福指數。

(二)着力建設效能政府。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大力減少行政審批,再造行政審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容錯”“容缺”機制,鼓勵大膽幹事、擔當有為。建立健全目標考核機制,嚴格績效考核。全面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嚴查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大力推行並聯審批、網上審批、聯合審批,加快建立智能化政務服務平台,實現網上辦事便民化、行政審批規範化、政務服務高效化。建立健全“統一管理、統一保障、統一服務”的機關事務管理體系,降低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

(三)着力建設法治政府。始終堅持依法行政,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規範行政權力運行。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切實加強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健全完善法律顧問制度,切實提高政府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綜合執法體制機制,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

(四)着力建設廉潔政府。按照州委和王海濤書記的要求,認真踐行州委會“五個表率”[17]和州政府黨組“七個始終堅持”[18]的公開承諾,打造“一起幹事、共同乾淨、共同監督、共同進步”的領導班子。嚴格遵守《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嚴格執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始終把紀律挺在前面。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和州委實施細則,持續改進工作作風。全面履行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深入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堅持用制度管人、管權、管事。

各位代表!全面小康的美好藍圖已經繪就,脱貧攻堅的衝鋒號角已經吹響。時代賦予重任,人民寄予厚望。讓我們在州委的堅強領導下,緊密團結全州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埋頭苦幹,只爭朝夕,為決戰決勝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恩施州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州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領導下,全州上下以黨的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視察湖北、視察恩施的指示精神,按照“特色開發,綠色繁榮,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實施產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堅持“強投資、擴總量、穩增長、惠民生”,搶抓機遇,克難攻堅,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良好局面。

(一)保增長,發展態勢進一步向好。把保增長、擴總量作為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州域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全州實現生產總值552.5億元,增長9.9%;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6億元,增長10.2%;固定資產投資突破500億元,達到510.4億元,增長25.7%;地方財政總收入突破100億元,達到106.6億元,增長17.2%;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50億元,達到50.1億元,增長2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200億元,達到210億元,增長14.7%,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煙葉、茶葉、畜牧、林果、藥材、蔬菜等特色農業基地規模不斷擴大,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2家,總數達到35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974家,總數達到3759家。食品、能源、煙草、藥化、建材、礦產等支柱工業實現增加值117.5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6%。淨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5家,總數達到380家。引進和培育了一批硒產品研發企業,成立了恩施州硒研究院,加快建設國家富硒產品質檢中心,積極組織中國恩施·世界硒都硒產品博覽交易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家,國家科技惠民項目和湖北省重大科技專項取得突破,科技對經濟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生態文化旅遊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客源市場半徑進一步擴大,客源結構明顯優化,全年接待遊客2650萬人次,增長20.6%,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47.5億元,增長23.4%。恩施州榮登新華網“最美中國榜”,獲“最佳中國城市旅遊目的地”稱號。品牌建設邁出新步伐,頒發了首屆“清江質量獎”,巴東三峽酒業“三峽牌”成功創建全州首箇中國馳名商標,企業質量意識進一步提高。完成縣市商業網點規劃,建成了一批商業基礎設施,淨增限上企業67家,總數達到340家。電子商務成為社會零售新業態,開通了淘寶“特色中國·恩施館”網上商城,恩施特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各類市場主體不斷髮展壯大,新登記市場主體3.2萬户,總數達到14.5萬户。金融主體培育獲得新進展,成功引進漢口銀行設立分行,州內各金融機構積極向縣市和鄉鎮延伸服務,金融對地方經濟的支持作用明顯增強。全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突破800億元,達到808.7億元,增長18.8%;貸款餘額達到449.3億元,增長21.1%。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取得突破,恩施盛硒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正式在武漢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掛牌。

(二)強投資,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把抓項目、強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城鄉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年實施重點項目232個,完成投資210億元。渝利鐵路建成通車,宜巴高速基本建成,恩來高速、恩黔高速完成土建工程,進入路面鋪築階段,恩建高速、利萬高速加快建設,恩施機場完成二期擴建,旅客吞吐能力達到百萬人次。實施了一批城鎮建設重點項目,城鎮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全州城鎮化率達到36.6%。州城金龍大道中段、金山大道一期、許家坪機場隧道、機場快速通道建成通車,施州大道北段、金鳳大道加快推進。州文化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州傳媒中心完成主體工程,州行政服務中心完成基礎工程。利川基斯頓大橋、來鳳湘鄂情大橋、鶴峯連升風雨橋等一批縣市城鎮建設項目相繼竣工。湖北能源集團風電二期、三峽新能源風電一期、中廣核風電一期建成投產,鶴峯、來鳳—咸豐區塊頁巖氣勘查項目正式啟動。恩施大峽谷雲龍河地縫、景區索道、旅遊公路竣工投入使用,利川騰龍洞三期開發、巴東神農溪延伸開發、建始野三峽旅遊環線、恩施土家女兒城基本建成。完成“通暢工程”1819公里、通鄉油路375公里,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整治16萬畝,完成59座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解決了30萬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三)抓改革,發展活力進一步提升。把抓改革、促創新作為發展的永續動力,把握先行先試主動權,以改革創新促開放、促發展。恩施市龍鳳鎮綜合扶貧改革試點全面推進,扶貧搬遷、移民建鎮、退耕還林和產業結構調整穩步實施;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加快推進,龍山來鳳經濟協作示範區建設成效明顯。事業單位崗位管理逐步規範,分類改革有序推進。農村公益性服務“以錢養事”新機制進一步完善,鄉鎮綜合配套改革成果不斷鞏固。醫療衞生改革穩步推進,縣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來鳳縣、鶴峯縣被納入改革試點。文化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廣電網絡事轉企改革順利完成。大力實施開放先導戰略,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積極推進“招商引資項目落户年”活動,全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50億元,增長30%;直接利用外資2336萬美元,增長10%;外貿出口3.7億美元,增長30%。

(四)惠民生,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努力解決事關羣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人民羣眾幸福感不斷提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639元,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35元,增長14.5%。“十大民生工程”全面完成,解決了一批突出的民生問題。全州財政支出突破200億元,達到228.8億元,民生支出佔83.5%。啟動實施了一批教育建設項目,州民族幼兒園、恩施孝感幼兒園、硒都民族實驗國小、建始民族高中等項目建成投入使用,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全面實施,城鄉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州大學聯考再創佳績,一本上線率和錄取率首次超過全省平均水平;補充中國小教師665名,教師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大力加強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縣鄉村三級醫療衞生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7%,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補償比例達到76.7%。補充縣鄉醫療衞生技術人才202名,城鄉衞生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州中心醫院託管來鳳縣人民醫院,武陵山區醫療中心建設加快推進。人口計生基本國策全面落實,基層基礎工作得到加強,優質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和文化產業建設不斷加強,舞蹈、曲藝、音樂各有1部作品獲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羣星獎”,電視連續劇《血誓》在全國多家衞視播出,咸豐唐崖土司城與湖南老司城、貴州海龍屯聯合組成的土司遺址被確認為20xx年中國唯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成功創建了“中華詩詞之州”“中國楹聯文化之州”,成功舉辦州第七屆運動會,全民健身和羣眾體育活動日益豐富。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8%。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達到35萬人,佔總人口的8.8%。新建保障性住房1.9萬套,改造農村危房2萬户,改造特色民居1萬户。新增城鎮就業4.4萬人,實現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682人。新啟動88個重點貧困村和39個重點老區村整村推進工作,完成扶貧搬遷4000户、1.6萬人,減少貧困人口15萬人。恩施市芭蕉侗族鄉被評為“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鄉鎮”,恩施市戽口村獲得全國首批“美麗宜居村莊示範”稱號,利川市毛壩鎮夾壁村等12個村被評為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宣恩縣沙道溝鎮彭家寨等5個村寨榮獲全省“十佳民族特色村寨”稱號。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州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53天,主要河流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要求,城區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良好。

(五)提效能,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把轉職能、強服務作為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州委關於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的有關規定,深入開展政風行風民主評議和“百佳基層站所(窗口)”創建活動,政府公信力、執行力明顯增強。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一週辦結制”,州政務服務中心全面運行,行政審批和行政服務時限縮短,服務水平明顯提高。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50件、政協提案185件。大力推進依法行政,政府行政行為進一步規範。積極開展“六五”普法,公民法律素質進一步提高。加強預防和懲治腐敗體系建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三紀四德”主題教育暨廉政教育活動,樹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其他各項工作協調推進。積極推進社會治理創新,開展社區網格化管理,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落實,各類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州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有效應對巴東“12·16”地震,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有序推進。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優選村醫、村教進入村“兩委”班子,基層羣眾自治水平進一步提高。積極做好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建設和“雙擁”工作,軍政軍民關係更加密切。其他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20xx年是自治州建州30週年,我們按照“隆重、熱烈、務實、節儉”的要求,成功舉辦了系列慶祝活動,激發了全州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大增強了凝聚力和向心力,過去一年以及30年來的發展成就,體現了黨的民族政策的優越性,凝聚着全州各族人民的辛勤汗水,得益於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所有關心支持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壓力,主要表現為:宏觀調控力度大,轉型發展要求高,繼續保持較高增速的壓力較大;市場主體不多,產業鏈條不長,經濟總量不大;重大產業項目不多,投資結構不優,經濟發展後勁不足;城鄉居民收入不高,社會事業發展滯後,民生改善任務重;政府機關庸懶散軟奢作風不同程度存在,行政效率和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政府自身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我們將從問題中看到差距,找準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二、20xx年工作安排

黨的xx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提出“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工作要求,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成支點、走在前列”的戰略任務和“競進提質、升級增效”的工作思路,州委六屆五次全會提出實施產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這對於我們堅定信心,凝聚力量,在新的起點上推動全州科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省委十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州委六屆五次全會決策部署,把握“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總基調,遵循“競進提質、升級增效”的總要求,堅持“三州”戰略不動搖,堅持特色開發、綠色繁榮、可持續發展不折騰,堅持自強不息、以幹求助不懈怠,全面深化改革,實施“雙輪驅動”,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不斷開創綜合扶貧改革發展新局面,為加快建設全國先進自治州、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堅實基礎。

今年全州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5%;外貿出口增長10%,利用外資增長10%;遊客接待人數增長8%,旅遊綜合收入增長2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新增城鎮就業3.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40天以上;安全生產、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產業鏈建設,促進轉型升級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加註重運用市場的理念、市場的辦法、市場的力量,推進現代煙草、茶葉、畜牧、清潔能源、生態文化旅遊、信息等六大產業鏈建設,努力打造州域經濟升級版。

培龍頭創品牌。加強產業鏈核心環節建設,扶持壯大龍頭企業,打造精品名牌。實施“市場主體增量行動”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培育一批市場主體,壯大一批龍頭企業。鼓勵企業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擴大規模,引導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努力把小企業盤大、大企業做強。大力實施品牌戰略,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點企業、重點產品打造特色品牌,形成一批輻射面廣、競爭力強的知名品牌。按照標準化的要求,加強基地建設,努力建設一批高效茶園、現代煙草農業示範區、標準化養殖小區。發揮“世界硒都”優勢,積極推進硒資源綜合開發和利用,加快推進硒產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和規模化生產,着力打造恩施“富硒”品牌,努力把硒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

轉方式調結構。按照增優勢、重特色、提質效的要求,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全面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加快發展特色農業,着力推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走具有山區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加大特色資源開發力度,支持綠色食品、醫藥化工、新型建材等資源型工業加快發展。以建設全國知名的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和休閒養生度假基地為目標,完善“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推進核心景區提檔升級和旅遊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承載能力。促進民族文化與生態旅遊深度融合,提高恩施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新建一批商業綜合體、大型專業市場、物流園區和特色商業街區。積極發展電子商務,以特色網店發展為重點,培育一批電商龍頭企業。

強園區搭平台。認真抓好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建設,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和標準廠房建設力度,完善園區功能,提高為企業服務的能力。完善園區定位和規劃佈局,吸引優勢企業和項目入園,引導產業集約集羣發展。按照面向實際、突出實用、產生實效的要求,鼓勵企業引進、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加大高技能人才和實用人才培養力度,建立一支懂經營、善管理、能開拓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為產業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二)突出新型城鎮化,統籌城鄉發展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理念,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推進以人為核心、以產業為支撐、以公共服務為保障的新型城鎮化,構建以州城為中心、縣市城區為骨架、鄉鎮集鎮為支撐、中心村和社區為網點的“一心三級”城鄉網絡發展格局。做強“一主兩副”。按照建設“山水園林城、民俗風情城、生態旅遊城、交通樞紐城、區域中心城”的要求,加快建設步伐,努力把州城建成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和服務功能的區域中心城市。以州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為目標,努力把利川市建成州域經濟重要支撐城市和全國知名旅遊目的地,把來鳳縣建成武陵山區省際經濟協作示範區。

做優縣域城區。加強老城區改造、新城區建設和城市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功能,擴大規模,提升品位,注重傳承和保護民族性、地域性特色,把建始、巴東、宣恩、咸豐、鶴峯5個縣城打造成各具特色、各顯優勢、具有較強承載力和產業支撐力的縣域中心城市。

做特鄉鎮集鎮。按照“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特色濃郁、舒適方便”的要求,突出“歷史、人文、產業、生態”元素,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鄉鎮集鎮。各鄉鎮因地制宜建設一條特色街道,着力打造一批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和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大力開展“鄉鎮集鎮建設管理年”活動,不斷提高鄉鎮集鎮建設管理水平。

做美農村社區。按照農業要強、農民要富、農村要美的要求,加快推進新農村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加大“美麗鄉村”試點建設力度,大力推進生態家園文明新村建設,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按照“依山就勢、錯落有致,特色民居、生態家園”的要求,加強農村建房規劃和建設管理,積極推進特色民居建設。認真組織實施國土整治工程,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整治18萬畝。加強農村道路、供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三)突出項目建設,打牢發展基礎把握我州當前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重要抓手,充分發揮投資在推動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抓好項目實施。全年安排過億元重點項目150個,計劃完成投資200億元。切實做好跨區域省級重點項目的協調服務工作,積極促成恩來高速、恩黔高速建成通車,加快推進恩建高速、利萬高速建設,積極爭取黔張常鐵路、鶴來高速、鹹來高速開工建設。認真抓好鶴來公路、巴野公路、恩施客運中心、恩施貨運中心等重點交通項目建設;加快鶴峯江坪河電站、利川峽口塘電站、利川風電、恩施旅遊接待中心、國家富硒產品質檢中心、恩施鐵路物流港等產業項目建設;抓好金龍大道二期、金山大道、金鳳大道、龍鳳大道等城鎮項目建設;抓好清江干流防洪治理、小型農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恩施喻家河水庫等一批水利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州行政服務中心、州傳媒中心、州公共衞生服務中心、州中心醫院武陵山區醫療中心、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州圖書館、來鳳龍鳳科教示範園等公共服務項目建設。

抓好項目謀劃。圍繞國家、省推進長江黃金水道建設和主體功能區建設等機遇,結合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編制,啟動新一輪項目謀劃工作。牢牢把握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精心策劃一批重大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社會事業項目,努力做到重大項目梯次推進,新開工項目大量增加,儲備項目資源充足。進一步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加強與國家、省有關部門的對接,力爭有更多的項目進入國家、省規劃籠子和投資計劃。積極做好安張衡鐵路、鄭萬鐵路、昭黔恩鐵路、騰龍洞至大峽谷旅遊觀光鐵路、利川至咸豐高速公路、車壩河水庫供水工程等重點項目的前期推進工作,力爭儘早開工建設。

抓好項目監管。嚴格落實“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專班、一筆經費、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繼續實行重點項目專班推進機制和督辦檢查機制,切實保障重點項目用地、資金等需求,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確保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竣工、早見效。嚴格執行項目建設“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合同制”管理,加強資金使用和工程質量監管,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四)突出改革創新,提升內生動力堅持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着力破除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改革促創新、促開放、促轉型、促發展。

深化各項改革。積極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繼續深化機構改革,進一步優化政府機構設置。緊緊圍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破除妨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壯大,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益。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繼續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積極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探索建立促進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努力形成功能明確、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繼續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建立現代財政制度。認真落實國家結構性減税政策,穩步推進營業税改增值税試點工作。按照國家、省統一部署,積極推進户籍、農村土地、計劃生育等其他方面的改革。

擴大對外開放。大力實施開放先導戰略,堅持敢開放、真開放、全開放,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轉變招商引資方式,突出產業鏈招商、園區招商和以商招商,引進一批知名企業和著名品牌,引進一批投資強度大、税收貢獻大、環境保護好的項目,力爭在招大引強上實現新突破。切實提高招商引資項目合同的履約率、資金到位率和項目開工率,確保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70億元以上,直接利用外資2600萬美元以上。積極推進外經外貿工作,加強外貿出口基地建設,大力培植外貿出口龍頭企業,支持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積極籌建恩施海關,申報設立航空口岸,完善對外開放要素。

推進科技創新。統籌抓好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推動科技和經濟的緊密結合,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協同創新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實施特色優勢產業科技支撐行動計劃,着力破解影響特色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加強科技成果的轉化運用,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科技對產業的支撐力。

(五)突出生態優勢,推動綠色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彰顯山水優勢,實現綠色發展,讓青山常在、藍天常駐、碧水長流。

堅持綠色發展。綠水青山是最好的金山銀山,金山銀山換不來綠水青山,我們的責任就是保護好綠水青山。正確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係,珍惜生態優勢,守住環境底線,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贏。

建設生態工程。積極推進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實施好新一輪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沼氣池、三峽庫區及影響區污水垃圾處理和地質災害治理等一批重點生態建設項目,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加大自然保護區建設力度,加強濕地保護,保持生物多樣性。加強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200平方公里以上。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嚴厲打擊非法佔用林地和亂砍濫伐行為,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珍稀林和林下經濟,全年造林綠化24.6萬畝,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林木綠化率。

保護生態環境。認真落實國家和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積極爭取國家、省完善生態補償政策,逐步建立生態保護的長效機制。提升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山不亂挖,樹不亂砍,按照規劃保護好州城丹霞地貌,保護好城鄉山水風貌。加快實施清江流域、三峽庫區水污染防治規劃,加強清江流域環境綜合治理,抓好飲用水源和水生態系統保護。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支持恩施市、利川市創建省級環保模範城市。抓好鄉鎮集鎮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施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積極創建國家級和省級生態鄉鎮、生態村。嚴格環境准入制度,認真落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境管理制度。減少使用化學肥料,禁止使用化學除草劑,從源頭上防治環境污染。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力度,科學合理有序開發礦產資源。

(六)突出財税保障,提升支撐能力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促進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引導金融機構優化金融服務,建立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

做好財税工作。充分利用國家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機遇,加大對產業鏈建設、重點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大力發展增長型、骨幹型、穩定型財源,積極培植新的財税增長點。嚴格依法治税,加大税費徵收工作力度,確保應收盡收,提升收入質量,努力實現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強化全口徑預算管理,推行財政預算績效考評,嚴禁超預算或者無預算安排支出,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強化財政調控能力,加大民生社會事業投入,保障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支出,提升財政保障能力。強化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管理,確保“三公”經費支出零增長。加強地方債務管理,着力防控債務風險。

創新金融服務。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產業鏈、新型城鎮化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確保信貸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積極引進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大型國有銀行落户恩施,推動州內銀行機構到縣市、鄉鎮設立網點,擴大農村金融服務覆蓋面,提升金融服務“三農”水平。支持保險、證券業健康發展,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鼓勵企業上市融資,支持恩施城投公司、州農發擔保公司等融資平台建設,創新融資手段,着力緩解企業融資難題。

(七)突出民生改善,促進社會和諧用更多的精力關注民生,把更多的財力投向民生,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州人民。

大力推進綜合扶貧。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大力實施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爭取和實施一批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改善方面的重大項目。加快恩施市龍鳳鎮綜合扶貧改革試點建設步伐,統籌推進扶貧搬遷、移民建鎮、退耕還林和產業結構調整,逐步放大試點示範效應。推進龍山來鳳經濟協作示範區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充分利用國家民委、農業部等中直單位定點幫扶,“616”對口支援工程和省內部分市對口支援民族縣市的機遇,不斷完善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多形式開發就業崗位。積極鼓勵全民創業,支持回鄉創業,以創業促就業。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範圍,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機構建設,不斷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會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實保障困難羣眾基本生活。做好市場價格監管工作,穩定消費價格水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逐步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難”問題。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按照“擴大總量、優化結構、調整佈局、提高質量”的要求,加快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積極發展學前教育,逐步滿足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需求。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努力提高普及程度和教育質量。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及老年教育,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加強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提高城鄉基層醫療衞生服務水平。認真落實衞生惠民工程,加快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建設,推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支付方式改革,鞏固提高參合率和受益面。全面落實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一體化。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支持社會資本發展健康服務業。加強衞生人才隊伍建設,補充縣鄉醫療衞生技術人才200名以上。加強人口計生工作,進一步完善人口政策,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大力推進唐崖土司城遺址申遺工作,抓好民族文化的搶救、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積極推動民族文化品牌建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努力提高文化產業對州域經濟的貢獻率。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大力實施文化體育惠民工程,加強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廣播電視無線覆蓋工程。認真辦好省第八屆少數民族運動會。

加強社會治理創新。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着力提高城鄉居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營造熱愛恩施、發展恩施、維護恩施的濃厚氛圍。改進社會治理方式,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與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結合新一輪“三萬”活動的實施,大力推進農村、社區網格化管理,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台,提升農村信息便民服務水平。高度重視信訪維穩工作,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化解各類矛盾糾紛,解決羣眾合理訴求,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繼續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採取最嚴格的措施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維護人民羣眾生命健康安全。進一步加強綜合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提高防範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積極推動其他各項事業發展。支持駐恩施州部隊建設,抓好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深入開展“全國雙擁模範州”創建活動,增強軍政軍民團結。大力推進法治恩施建設,健全社區矯正、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制度。繼續抓好“六五”普法和科普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和科學素質。切實做好統計、調查工作,認真開展好第三次經濟普查。高度重視民族宗教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開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創建活動,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

各位代表,今年我們將繼續實施十大民生工程:1.新建保障性住房2.4萬套,改造農村危房1萬户、特色民居8000户;2.解決3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實施4萬户清潔能源入户工程;3.實施農村公路通暢工程1200公里,配套實施農村公路安保工程1500公里;4.以縣市城區為主新建8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5.建設標準化村衞生室300個;6.新增城鎮就業3.6萬人,建設40個鄉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標準化公共服務平台;7.建成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4個、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24個;8.實施88個重點貧困村和39個重點老區村整村推進,完成扶貧搬遷4000户、1.6萬人,減少貧困人口15萬人;9.新建“放心糧油”配送中心7家、“放心糧油”連鎖店60家,新建、改建村級綜合服務社500家;10.為經濟困難羣眾和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200件、其他法律援助事項220xx件。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將按照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目標,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努力使政府治理更加有效、行為更加規範、服務更加到位、運轉更加順暢。

(一)轉變政府職能。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確保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更加註重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和環境保護,真正把政府職能轉到提供公共產品、發展社會事業、完善市場規則和營造發展環境上來。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最大限度減少對微觀事務的管理。深入推進“一週辦結制”,優化行政審批流程,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拓展政務服務領域,提高行政服務水平。進一步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強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進一步完善政府績效考核,形成科學、客觀、有效的考核機制。

(二)嚴格依法行政。大力推進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落實人大會的意見和建議,虛心接受輿論監督和羣眾監督。積極推行政務公開,規範行政權力運行。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等政府決策程序。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做到每一項政府決策、行政行為都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完善行政執法體制機制,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加強行政執法監督管理,切實維護人民羣眾合法權益。

(三)堅持廉潔從政。全面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嚴格執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認真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和《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認真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狠剎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強化對財政資金、重大項目的審計監督,加強對建設工程、公共資源交易、政府採購等方面的監管,堅持用制度管人、管權、管事。堅決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營造風清氣正的政務環境,以良好的政府形象贏得人民羣眾的信任和擁護。

各位代表!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xx”規劃的關鍵一年。時代賦予重任,人民寄予厚望。有夢想才有未來,有行動才有希望。讓我們在州委的領導下,緊密團結全州各族人民,振奮精神,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克難奮進,努力開創改革發展的新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國先進自治州而努力奮鬥!

恩施州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州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領導下,全州上下以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系列講話精神,堅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大力實施產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搶抓機遇,乘勢發展,全州經濟社會呈現出持續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堅持第一要務,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堅持走“特色開發、綠色繁榮、可持續發展”之路,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擴大了經濟總量。全州生產總值突破600億元,達到612億元,增長9.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600億元,達到615億元,增長20.6%;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突破900億元,達到933億元,增長15.4%,貸款餘額突破500億元,達到555億元,增長2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43.6億元,增長13.4%;地方財政總收入達到118.6億元,增長11.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57.8億元,增長15.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xx5元,增長10.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194元,增長13%。

經過全州上下共同努力,部分經濟社會發展指標提前完成了“xx”規劃目標(其中地方財政總收入、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和貸款餘額、旅遊接待人次、外貿出口指標提前兩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化率、城鎮新增就業指標提前一年完成),為“十三五”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實施雙輪驅動,產業化城鎮化彰顯新特色。大力實施產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特色產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新型城鎮化步伐進一步加快,全國旅遊扶貧試點工作座談會和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會議在恩施召開,推介展示了我州特色發展、轉型發展的經驗。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按照建基地、培主體、強龍頭、創品牌的思路,加強現代煙草、茶葉、畜牧、清潔能源、生態文化旅遊、信息六大“產業鏈”建設。全州新增特色農業基地30萬畝,新增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4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978家。食品、能源、煙草、藥化、建材等支柱工業增加值達到130億元,佔規模工業增加值的84%,全州淨增規模工業企業65家,總數達到455家。頒佈了硒標準,制定了硒標識,引進和培育了一批硒產品研發生產企業,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恩施·世界硒都硒產品博覽交易會,恩施硒茶等一批硒產品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廣泛認同,“世界硒都”已成為亮麗的發展名片。生態文化旅遊業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全州新增4A級景區4家,4A級以上景區達到15家,全年接待遊客3100萬人次,增長17%,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00億元,增長35.6%。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信息與產業深度融合,促進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培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中介服務等新業態,現代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金融機構服務更加便民,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金融對中小微企業和“三農”信貸支持力度加大,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取得新進展。金融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連續6年被評為“湖北省金融信用市州”。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城鄉面貌進一步改善。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以產業為支撐、以公共服務為保障的新型城鎮化,全州實施城鎮重點項目323個,完成投資146億元,城鎮化率達到38.4%,城鎮功能逐步完善,承載力進一步提升。恩施、利川、來鳳“一主兩副”輻射帶動能力增強,建始、巴東、宣恩、咸豐、鶴峯縣城公共服務設施日益完善。大力開展以掃乾淨、擺整齊、保暢通為主要內容的“鄉鎮集鎮建設管理年”活動,鄉鎮集鎮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全州建成82個鄉鎮垃圾處理設施、5個鄉鎮污水處理廠,鄉鎮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積極推進城市創建工作,恩施市成功躋身國家園林城市。

(三)推進生態文明,美麗恩施建設開啟新徵程。認真貫徹落實州委六屆七次全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恩施的要求,啟動實施“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土更淨、城鄉更美”五大專項治理,亂砍樹、亂挖山、亂排放和清江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控制。積極開展生態創建活動,利川市被納入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縣市。深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建成了一批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鄉鎮、示範村。實施了一批生態建設工程,完成植樹造林27.3萬畝,全面啟動清江流域綜合治理,主要河流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要求,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縣市城區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在355天以上。

(四)突出投資帶動,重點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全年實施重點項目158個,完成投資210億元。宜巴高速全面建成通車,東西大通道更加順暢,恩來高速、恩黔高速建成投入使用,南北大通道基本打通。恩施進入高鐵時代,融入了全國大交通網。利萬高速完成工程量的50%,恩建高速、“千公里”綠色旅遊公路快速推進,黔張常鐵路、鄭萬鐵路、鶴來高速、鹹來高速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州城金龍大道、金山大道、恩施農副產品加工園、武陵山區域醫療衞生服務中心及城鄉電網改造等項目加快實施,利川南環大道、巴東黃土坡搬遷、宣恩貢水河生態人居走廊、咸豐晨光大道、來鳳科教示範園、建始新城區、鶴峯新城區等項目加快建設。完成“通暢工程”1474公里,治理水土流失200平方公里,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20萬畝,解決了3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改建村級綜合服務社584家,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五)創新體制機制,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大力精簡行政審批,制定了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公示了行政權力和政務服務事項,州級行政審批事項由370項(含省下放123項)減少到132項。積極推進“先照後證”工商註冊登記制度改革,激發了全社會投資創業熱情,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5.9萬户,同比增長81.4%。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啟動了國有企業分類改革。深化財政管理制度改革,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規範了行政機關津補貼,落實了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政策。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土地流轉、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有序推進。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運行機制不斷健全。探索建立了村醫村教進村班子、農民辦事不出村、法律顧問進鄉村“三位一體”的鄉村治理模式,有效破解了基層治理難題。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加快推進,恩施市龍鳳鎮綜合扶貧改革試點建立了綜合扶貧與精準扶貧相結合的新機制,龍山來鳳經濟協作示範區在跨省區域合作、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積累了經驗。大力實施開放先導戰略,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83億元,增長21%;直接利用外資3081萬美元,增長31.2%;外貿出口4.6億美元,增長18.5%。

(六)優先保障民生,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始終把民生作為公共財政保障的重點,全年民生支出達到190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80%以上。實施了一批重大民生項目,年初確定的“十大民生工程”全面完成,解決了一批事關羣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啟動了縣市城區11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建設,實施了寄宿制學校、普通高中、中職學校和學前教育等項目建設,改善了城鄉辦學條件。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大學聯考一本上線人數創歷史新高,清華、北大錄取人數達33人,位居全省第三。評選表彰了首屆“恩施州名師”,補充農村中國小教師739名。大力加強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縣、鄉、村三級醫療衞生服務網絡更加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9%,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補償率達到76%。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全面落實,醫療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人口計生基本國策全面落實,啟動實施“單獨兩孩”生育政策,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基層基礎工作得到加強,優質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民族文化的搶救、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得到加強,唐崖土司城遺址通過了聯合國教科文世界遺產中心組織的現場評估,成功舉辦了湖北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9%。提高了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切實保障了困難羣眾基本生活。新建保障性住房2.5萬套,改造農村危房1.1萬户,改造特色民居8123户。新增城鎮就業4.6萬人,實現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113人。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綜合扶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新啟動88個重點貧困村和39個重點老區村整村推進工作,完成扶貧搬遷4117户、1.5萬人,減少貧困人口16.6萬人。

其他各項工作協調推進。深化法治恩施建設,不斷創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開展農村、社區網格化管理,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安全生產責任制進一步落實,無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安全生產形勢繼續保持穩定。積極做好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建設和“雙擁”工作,軍政軍民關係更加密切。積極開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創建活動,繼續保持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

過去一年,我們狠抓政府自身建設,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得到有力整治,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幹部作風明顯好轉。大力推進依法行政,法律顧問制度普遍建立,政府行政行為進一步規範。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監督、司法監督、社會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43件、政協提案163件。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大幅壓縮“三公”經費支出,優化公共資源配置,促進了廉潔政府建設。

各位代表,今天的恩施,發展態勢令人鼓舞,發展前景令人期待!恩施發展中的新變化、新進步,是省委、省政府傾情關懷、傾力支持的結果,是州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州人大、州政協加強監督、支持幫助的結果,是全州各族人民團結拼搏、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所有關心支持恩施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過去的發展實踐中,我們積累了一些認識和體會:一是必須堅持黨委領導,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的監督,團結幹部羣眾,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抓發展;二是必須堅持綠色發展,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係,走特色開發、綠色繁榮、可持續發展之路;三是必須堅持項目帶動,依靠項目推進工作,依靠項目支撐發展,注重打基礎、破瓶頸、謀長遠;四是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尊重市場規律、自然規律、社會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以改革促創新、促發展;五是必須堅持民生優先,用更多的精力關注民生,把更多的財力投向民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羣眾。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州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兩項指標增幅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改革進入攻堅期,體制機制矛盾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亟需破解;財政實力、社保水平與民生需求矛盾突出,擴大公共產品供給、改善和保障民生任務繁重;生態主體功能區要求高,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大,轉型發展更為迫切;少數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作風不實、服務不優,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時有發生,政府自身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對於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xx年工作安排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經濟增速從高速轉向中高速,增長結構由中低端轉向中高端,發展動力從投資拉動轉向創新驅動。我們要主動適應新常態,結合恩施實際爭取新作為。當前,恩施州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差距大,建成全國先進自治州的任務重,加快發展仍然是我們的中心任務。恩施州生態優勢非常明顯,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未來一個時期仍將處於優勢彰顯期、投資高峯期、發展加速期,我們要準確把握新形勢、新要求,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搶抓機遇,推進全州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綠色發展、轉型發展。

今年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十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的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遵循“競進提質、升級增效”總要求,堅定政治定力、發展定力、清廉定力,持續深化細化實化“三州戰略”,大力實施“雙輪驅動”,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建設美麗恩施,圓滿完成“xx”規劃任務,為實現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今年全州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以上;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2%;招商引資增長20%以上,外貿出口增長10%,利用外資增長10%;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遊客接待人數增長15%,旅遊綜合收入增長20%;新增城鎮就業3.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城鎮化率提高1.6個百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州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00天以上;安全生產、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任務。

圍繞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轉變方式,優化結構,壯大特色產業

以產業鏈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州域經濟轉型升級。

培植市場主體。圍繞六大“產業鏈”建設,支持市場主體加快發展。大力實施“市場主體增量行動”,積極鼓勵全民創業,扶持發展一批中小微企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因地制宜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培育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繼續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和“小進規計劃”,發展壯大一批龍頭企業。鼓勵企業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擴大規模,引導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努力把小企業盤大、大企業做強。

打造特色品牌。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堅持不懈地推進質量強州建設。圍繞“天然氧吧”、“民族風情”、“世界硒都”三張發展名片,突出綠色、生態、有機、富硒特色,重點依託龍頭企業,打造一批精品名牌。加大硒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力度,健全質量體系,力爭把硒品牌打造成為恩施州最具影響力的公共品牌。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爭創國家級、省級知名品牌,努力提升恩施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強化要素保障。按照“產業園區、城市新區、旅遊景區”的思路,加強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功能,創新體制機制,努力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千方百計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引進全國性股份制銀行進駐恩施,引導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優化信貸結構、擴大信貸投放,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的能力,確保全州信貸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鼓勵支持企業在新三版掛牌上市,努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優化建設用地結構,盤活建設用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進一步加大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的引進培育力度,建立以職業經理為主的企業家隊伍和高素質人才隊伍。

(二)建好城鎮,做美農村,統籌城鄉發展

推進新型城鎮化。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要求,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着力構建以州城為中心、縣市城區為骨架、鄉鎮集鎮為支撐、中心村和社區為網點的“一心三級”城鄉網絡發展格局。結合山區特點,立足民族特色,體現生態優勢,科學編制、嚴格執行新型城鎮化規劃,保證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和延續性。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序推進,促進州城、縣市城區、特色鄉鎮、新型農村社區四位一體、功能互補、協同發展。

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按照建設“山水園林城、民俗風情城、生態旅遊城、交通樞紐城、區域中心城”的要求,堅持新區開發與舊城改造、產業聚集與公共服務、完善功能與嚴格管理相結合,大力推進州城建設,努力把州城建設成為中等城市和武陵山區域中心城市。以州域副中心城市為目標,加快推進利川、來鳳城市建設,進一步優化城市佈局,提升對州域經濟的支撐能力。

建設宜居城鎮。按照“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特色濃郁、舒適方便”的要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縣市城區和鄉鎮集鎮。加大建始、巴東、宣恩、咸豐、鶴峯等5個縣城建設力度,大力推進城市道路、地下管網、防洪排澇等基礎設施建設,拉開城市骨架,擴大城市規模,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推進鄉鎮集鎮建設,加大垃圾處理場、污水處理廠、農村集貿市場等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因地制宜推進特色街道建設,引導小城鎮特色化發展,着力建設一批有歷史記憶、地域特徵和民族特色的新型城鎮。加大對違規建築的整治力度,有效解決城鄉無序建房問題。加快推進城鎮標準化、智能化、精細化管理,努力讓居住環境更加適宜、市容市貌更加整潔、城市秩序更加規範。

建設美麗鄉村。以城鄉一體化發展為核心,以提升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為重點,突出“生產生態、村容村貌、鄉風鄉韻”主題,發揮新型城鎮化對農業現代化的輻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着力改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公共服務,切實改善生態環境,努力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把美麗鄉村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特色民居建設、生態建設結合起來,大力推進新型社區、中心村和特色村寨建設,積極爭創一批國家級、省級示範鄉村。完成撤併村“通暢工程”400公里,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18萬畝,加強沼氣池建設與管理,積極推進農村“村村通客車”,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三)擴大投資,促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充分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和消費對擴內需的基礎作用,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堅定不移擴大投資。實施一批打基礎、管長遠、增後勁的重大項目,全年實施過億元的重點項目170個,計劃完成投資300億元。切實做好省級重點項目的協調服務工作,加快利萬高速、恩建高速建設進度,實現利萬高速涼霧至南坪段、恩建高速羅針田至松樹坪段通車的目標。積極促成鶴來高速、鹹來高速、黔張常鐵路、鄭萬鐵路開工建設,認真抓好“千公里”綠色旅遊公路、國省道一二級公路改造等交通項目建設;抓好恩施農產品加工園、恩施清江旅遊度假區、華中藥用植物園、利川民生產業園、建始文化體育產業園等產業項目建設;抓好武陵山區域醫療衞生服務中心、州公共衞生服務中心、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喻家河水庫和車壩河水庫飲水工程、城鄉電網改造等民生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清江流域綜合治理、頁巖氣勘探開發及綜合利用項目,力爭全年在重大項目建設上取得新突破。搶抓長江經濟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生態文明建設等機遇,進一步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力爭中央、省預算內投資大幅增長。加快推進安張衡鐵路、昭黔恩鐵路、騰龍洞至大峽谷景區旅遊觀光鐵路、利鹹高速、荊門至巴東成品油管道等重點項目的前期工作,力爭儘早開工建設。

千方百計促進消費。充分發揮服務業在擴內需、促消費、調結構中的重要作用,圍繞發展生產、改善生活和完善城鎮功能,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提升生態文化旅遊業發展水平,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大力推進核心景區提檔升級和旅遊配套設施建設,積極支持恩施大峽谷、利川騰龍洞、咸豐坪壩營創建5A級景區,大力發展休閒度假遊、康體養生遊,實現旅遊由單一型向多元化轉變,提升旅遊消費水平。加快發展文化體育產業,積極促進文化體育消費,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體育需求。加快發展金融保險、電子商務、健康養老、社區服務、中介組織等新型產業,支持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培育一批電商龍頭企業。推進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努力提升信息服務水平。大力加強商貿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一批商業綜合體、大型專業市場和特色商業街區,支持華硒物流園、鐵路物流中心建設,促進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

(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發展活力

堅持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努力破除影響和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深入推進各項改革。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統一部署,堅持問題導向,重點抓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公務用車制度改革、財政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金融體系創新、農村綜合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積極推進省級司法體制改革試點,繼續深化醫療衞生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工商註冊登記制度改革,力爭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更大突破。深入推進村醫村教進村班子、農民辦事不出村、法律顧問進鄉村“三位一體”的鄉村治理工作,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全面優化發展環境,着力構建規範嚴明的法治環境、公開透明的政策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方便快捷的辦事環境。全面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和國家放開的壟斷行業,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努力擴大對外開放。牢固樹立“開放是第一動力、市場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大力實施“開放活州年”活動,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推進精準招商,全面提升項目履約率、資金到位率和落地開工率。加強外貿出口基地建設,壯大外貿出口龍頭企業,轉變對外貿易方式,鼓勵支持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加快構築開放新平台,加大設立恩施海關、開放航空口岸的爭取力度。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用科技引領經濟轉型發展。積極推進科技支撐計劃,着力破解影響“產業鏈”建設和硒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關鍵技術難題,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強科技成果的轉化運用,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培育力度,增強科技對產業的支撐力。

(五)保護生態,治理環境,建設美麗恩施

按照州委王海濤書記在州委六屆七次全會提出的“恩施發展的優勢在生態、憂患在生態、出路仍然在生態”要求,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係,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

堅持保護優先。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牢固樹立“綠色決定生死”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做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按照生態主體功能區要求,嚴格環境准入,堅守環境底線,保護好原生態和次原生態,保護好森林、耕地和水資源。加強生態環境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生態保護的長效機制。

推進專項治理。實施以山、水、大氣、土壤等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專項治理,着力解決亂砍樹、亂挖山、亂佔河、亂排放、亂建房、亂用農藥等突出問題。實施“山更青”專項治理,加大山體修復力度,加強山體保護,紮實推進“綠滿荊楚”行動,組織實施水土保持、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努力讓青山常在。實施“水更綠”專項治理,以清江流域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為突破口,探索建立州、縣、鄉、村四級“河長制”,加大水體污染治理力度,重點解決網箱養魚、生產生活污水直排等突出問題,努力讓碧水長流。實施“天更藍”專項治理,重點整治建築施工揚塵、工業粉塵,加大非煤礦山專項治理和燃煤鍋爐淘汰力度,切實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努力讓藍天常駐。實施“土更淨”專項治理,大力推行化肥農藥減量行動和測土配方施肥,加強耕地修復與治理,控制農村面源污染,努力讓人民羣眾吃上放心農產品。實施“城鄉更美”專項治理,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城鄉綠化、美化,努力讓山水鄉戀與城市文明融為一體。

科學利用生態。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積極推廣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加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力度,推進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促進低碳環保產業加快發展。加大生態補償爭取力度,積極推進碳匯交易,增加生態資源直接收益。持續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努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嚴格監督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落實環境監管和執法責任主體。加強生態環境日常監管,實現環境執法信息共享,開展跨區域、跨流域聯合執法檢查。加大環境違法行為處罰力度,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建立環境破壞事件舉報獎勵制度,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參與環境保護。

(六)保障民生,促進和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着力解決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人民羣眾切身感受到發展的變化,分享發展的成果。

努力為改善保障民生提供更有力的財力保障。進一步加強財源建設,培植新興財源,壯大骨幹財源,挖掘潛在財源,促進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堅持依法治税,擴大税收總量,提升收入質量。強化公共財政理念,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把有限的財力用在關鍵處。加強財政資金管理,嚴格控制政府債務,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嚴格執行“三公”經費管理辦法,擠出更多財力用於重點支出和民生保障。

努力為困難羣眾提供更多的脱貧致富機會。按照區域扶貧與精準扶貧相結合的要求,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對特殊困難對象實行基本保障,對低保貧困對象實行扶持救助,對一般貧困對象實行產業扶貧。加快推進恩施市龍鳳鎮綜合扶貧改革試點建設,力爭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新突破。積極支持武陵山龍山來鳳經濟協作示範區建設,力爭在跨區域協作上取得新成效。大力支持鶴峯縣脱貧奔小康試點建設,積極探索適合山區脱貧奔小康的新路子。充分利用國家民委、農業部等中直單位定點幫扶、“616”對口支援工程和省內部分市對口支援民族縣市等幫扶平台,爭取和實施一批重大幫扶項目。

努力為人民羣眾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實施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加強農村中國小校標準化建設,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全面提升高中教育質量,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積極發展特殊教育,支持高等教育加快發展。提高醫療衞生保障水平。加強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建設,加快推進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標準化建設,完善縣、鄉、村和社區衞生服務網絡。鞏固提高新農合參合率和受益面,擴大大病保險覆蓋範圍,切實減輕羣眾醫療負擔。加強計劃生育基礎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推動文化體育繁榮發展。抓好民族文化的搶救、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積極推進唐崖土司城遺址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户户通”、“村村響”工程,着力完善文化體育基礎設施,積極推進文化體育惠民工作。

努力為人民羣眾提供更公平的社會保障。堅持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可持續的原則,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實現由“制度全覆蓋”到“人羣全覆蓋”。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更好發揮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開發就業崗位。積極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逐步形成服務網點佈局合理、基本服務覆蓋城鄉社區的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公租房、廉租房建設和城市棚户區、農村危房改造,提升城鄉居民住房保障水平。加強價格監管,維護市場秩序,保持物價基本穩定。

努力為人民羣眾營造更和諧的社會環境。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工作水平。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依法妥善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紮實開展隱患排查和“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確保人民羣眾“舌尖上的安全”。進一步加強綜合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提高防範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深入推進社區和農村網格化管理,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積極推動其他各項事業發展。支持駐恩施州部隊建設,廣泛開展雙擁共建活動,提升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水平,促進軍民融合發展。高度重視民族宗教工作,深入開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創建活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切實做好統計、調查工作,認真開展1%人口抽樣調查。繼續做好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老齡、慈善、殘疾人和關心下一代工作,促進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各位代表,今年我們將繼續實施十大民生工程:1.新建保障性住房2.4萬套,改造農村危房8000户;2.解決27萬以上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3.實現具備條件的行政村“村村通客車”,行政村客車通達率達到90%以上;4.實施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建設35-110千伏輸變電工程37個,新建、改造10千伏配電台區957個;5.新增城鎮就業3.6萬人,建設40個鄉(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標準化公共服務平台;6.建設標準化村衞生室300個,補充縣鄉醫療衞生機構醫生300名;7.建成23個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5個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8.啟動實施243個重點貧困村整村推進工作,減少貧困人口15萬人;9.新建、改建村級綜合服務社400家,新建8家動物無害化處理場;10.為經濟困難羣眾和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200件、其他法律援助事項2.2萬件。

(七)謀劃思路,明確重點,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

“十三五”時期是恩施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同時也是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我們將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牢牢把握支持發展政策疊加、制約發展因素遞減的機遇,堅持“生態立州、產業興州、開放活州”不動搖,堅持實施產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不懈怠,堅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恩施不折騰,着眼長遠發展,順應人民期盼,以新視野認識新常態,以新思維推動新作為,科學編制“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認真研究謀劃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項目和重大政策,着力建設線成型、路成網、放射狀、立體式的大交通,建設特色鮮明、鏈條完整、結構優化、佈局合理的大產業,建設山清水秀、天藍地淨、綠色低碳、舒適宜居的大生態,建設覆蓋城鄉、均等公平、體系完備、保障有力的大民生,努力把恩施州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富硒產業發展先行區、綜合扶貧改革創新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人民羣眾的新期待,要求我們必須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提升行政能力。

(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確保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更加註重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和環境保護,真正把政府職能轉到提供公共產品、發展社會事業、完善市場規則和營造發展環境上來。定權於制度之中,用權於陽光之下,以公開為常態,堅決推行政務公開、財務公開、“三公”經費公開。深入推進簡政放權,進一步理清政府部門“權力清單”、明確“責任清單”,積極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進一步精簡和下放行政審批,進一步規範審批流程,加快完善州、縣、鄉、村四級政務服務平台,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二)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矛盾和問題,在法治的軌道上開展工作,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以建設法治政府為目標,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建立健全政府協商決策機制。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度、依法行政考核制度,深入推進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促進政府部門依法履行職權。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與檢查,促進公正文明執法。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監督、司法監督,虛心接受輿論監督和羣眾監督。

(三)努力提升行政效能。崇尚實幹,力戒空談,集中更多時間和精力謀大事、抓發展。強責任、重擔當,轉作風、重實幹,抓落實、求實效,敢於負責不推諉,敢於領先、敢闖敢試,在優勢上爭先進、在特色上爭影響。鞏固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紮紮實實推進整改落實,持之以恆糾正“四風”問題。建立“統一管理、統一保障、統一服務”的機關事務管理體系,降低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強化政府績效考核,加強效能監察和行政問責,深入開展政風行風民主評議,切實提高政府執行力。

(四)切實加強廉政建設。堅持改革發展與反腐倡廉“力度統一論”,切實把“兩個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按照州委王海濤書記的要求,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權力制約,嚴格執行項目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產權交易、政府採購和政府資金管理等制度,堅持用制度管人、管權、管事,推動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和州委實施細則,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按照“三嚴三實”(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和清廉為官、事業有為的要求,着力治理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行為。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務環境,以良好的政府形象贏得人民羣眾的信任和擁護。

各位代表,今年既是全面完成“xx”規劃的收官之年,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時代賦予重任,人民寄予厚望。讓我們在州委的領導下,緊密團結全州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改革創新,求真務實,奮發進取,共同譜寫美麗恩施建設的新篇章!

標籤: 恩施州 報告 政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3nq4r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