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長沙市政府工作報告

長沙市政府工作報告

兩會期間,政府報告工作是法定的重要內容,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長沙市政府工作報告,一起看一下吧!

長沙市政府工作報告
長沙市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連同《長沙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及“xx”工作回顧

20xx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按照“穩住、進好、調優”的總要求,搶抓機遇,科學應對,積極作為,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實現“xx”勝利收官。

——經濟基礎更為堅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00億元(預計數,下同),增長9.8%;規模工業增加值3230億元,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6363億元,增長17.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91億元,增長12.1%;財政總收入1113.48億元,增長11.01%,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18.95億元,增長13.61%。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戰略地位更加凸顯。湖南湘江新區成為中部首個國家級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全面啟動,兩型社會建設縱深推進,長沙在國家總體戰略佈局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產業發展更具活力。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上海大眾等一批重大項目投產;新興產業迅速崛起,僅長沙高新區就新增58到家等移動互聯網企業1083家、總數達1693家;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電子商務交易額、服務外包業務總量分別增長30%、13.2%;現代農業蓬勃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1.5萬户。

——交通體系更趨完善。地鐵1號線一期全線軌通,2號線西延線一期試運營,磁浮工程試運行,萬家麗路快速化改造竣工通車,湘江新區綜合交通樞紐投入運營。

——城市管理更富成效。堅決落實省委“五高”要求,城市管理措施和責任落實到街道、社區,市容環境秩序等專項整治成效明顯,特別是集中開展大規模拆違控違行動,中心城區違法建築兩年“基本清零”目標一年實現,創造了城市管理新經驗。

一年來,我們着力抓了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智能製造、新材料等三年行動計劃,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比亞迪電動乘用車項目投產;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產值分別增長10.1%、16.7%、18.3%;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2600億元,增長18%。依靠技術改造提升產業競爭力,完成技改投資2091.7億元,方盛製藥、博雲航空剎車等技改項目成效明顯;工程機械產業積極開拓發展領域,加快向智能化、多元化轉變;淘汰落後產能,寧鄉縣率先實現小煤礦全關閉。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7%,瀏陽經開區晉升千億園區,長沙高新區、長沙經開區獲批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隆平高科技園、金霞經開區獲批國家電子商務產業示範基地,寧鄉高新區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長沙(國家)廣告產業園開園。加快服務業發展,旅遊業總收入、文化產業總產值、金融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37%、11.8%、24.2%,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繼續獲評全國先進。

(二)着力發展動力轉換。堅持創新驅動、項目拉動、開放帶動,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湖南湘江新區高端產業發力,中興通訊、湘江歡樂城等項目建設加速推進。實施鼓勵自主創新“33條”,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首批54個示範項目全面啟動。組建智能製造研究總院、機器人研究院,成立11個院士專家市級工作站。獲批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5個示範性眾創空間及未來方舟創業創新基地加快建設,三一眾智新城正式啟動,長沙縣率先建設農村創客平台。成立中部首個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城市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居省會城市第4位,再次獲評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重大項目建設成效顯著,624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095億元,藍思科技藍寶石、千山大健康產業基地、遠大住工、歐智通等項目順利推進。招商引資亮點紛呈,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1%,宜家、華強、中國通號等項目簽約落户,首屆全國異地長沙商會聯席會成功舉辦。新增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40家。舉辦規模會展193個。國際定期航線達20條。霞凝貨運站獲批國家一級鐵路貨運基地。湘贛邊區域合作邁出實質性步伐。湖南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成運營。全市進出口總額達125億美元,增長8.1%。

(三)着力重點領域改革。9大類60項改革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農村宅基地、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等19項“國字號”改革試點啟動實施。户籍制度、公立醫院、不動產登記、大瑤強鎮擴權等改革穩妥推進。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完成政府機構改革和鄉鎮區劃調整。深化行政審批改革,承接新下放省級管理權限27項,向區縣(市)再下放權限39項,徹底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編制並公佈4417條政府部門責任清單事項,長沙高新區推行負面清單制度。開闢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實現投資項目網上審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率先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新增商事主體10.7萬户,增長8.7%。加強投融資體制改革,設立產業投資、城市發展等基金,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28個。深化財税體制改革,推行全口徑預算管理、預決算公開。加快國資國企改革,組建國資、國投、交通三大集團。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實施節約集約用地標準化和生態補償制度,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降低2%以上。完成城區公證、城鎮供排水、城市園林綠化、高鐵新城管理等體制改革。

(四)着力品質城市建設。堅持規劃引領,強化文化名城、路網建設、生態景觀等專項規劃,優化湘江西岸、瀏陽河兩岸規劃設計,啟動解放垸、朝正垸規劃編制。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國家試點有序實施,城際鐵路、黃花機場東擴等重大項目進展順利,嶽寧大道、坪塘大道、芙蓉北大道、湘江北路、新開鋪南路建設和芙蓉南路提質改造加快推進,洞株公路全線通車,京港澳高速下沉改造、火車貨運新北站一期建設全面完工,打通斷頭路、瓶頸路23條。優化公交線網,填補公交空白,公交都市創建加快推進。依法拆除違法建築1442萬平方米,處置閒置土地1.25萬畝,清理“圍而未建”土地2.04萬畝。完成棚改3.06萬户468萬平方米,超額完成全年任務,都正街、碧湘街、桐梓坡大板房等棚改項目成效明顯。石人村、火炬村等20個城中村改造全面推進。取締和遷移湘江躉船91艘。谷山體育公園、沙灣公園建成,湘府文化公園建設、烈士公園二期提質加速推進,瀏陽河風光帶加快建設。家禽批發市場、紅星農副產品市場遷建開工,高橋物流市場完成外遷。實施“清霾、碧水、靜音、淨土”行動,淘汰黃標車2.3萬輛,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58天,比上年增加31天;強力實施湘江保護與治理“一號重點工程”,主城區101個排水口實現全面截污。深入實施“三年造綠大行動”,新增造林10萬畝、綠地9000畝,拆牆開放綠地208.47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54.9%。啟動重點區域和道路亮化綠化,市容市貌更加整潔有序。

(五)着力農業農村發展。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完成建設用地補充耕地17920畝,新增耕地3399畝,“米袋子”、“菜籃子”保障更加有力;農產品直銷工程深入推進,建成專業農產品集中配送中心6家,發展直銷網點1700多家;實現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1550億元。成功舉辦中部國際農博會。寧鄉縣獲評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實施農業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109個,完成投資31.66億元。建設水利工程3萬餘處,除險加固小型水庫152座,山塘清淤擴容5.86萬畝;新建農村公路617公里,改造農村公路303公里、危橋34座、危房9521户,新建改建無害化户廁1?03萬座;長沙縣率先實現鎮街公交全覆蓋。開慧、蓮花、溈山等特色鎮品質明顯提升,湘江古鎮羣建設有序推進,潯龍河等16個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進展,瀏陽市獲批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市),灰湯成功創建首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永安鎮、白馬橋鎮獲評全國文明鎮。

(六)着力社會民生保障。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全面完成。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9萬元、2.3萬元,增長8.5%、8.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1,物價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4.29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7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實現工傷保險職業人羣全覆蓋,社保“一卡通”統籌推進。城鄉低保保障20.3萬人次,醫療救助30萬人次。建設保障性住房4.86萬套,推行公積金異地貸款,完成6.4萬户房產辦證遺留問題處理。改擴建敬老院12所,新增養老牀位3000餘張。建成社區服務中心26個,新增社區服務用房1.5萬平方米。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市中心醫院全科醫生培訓基地、濱水新城醫院等項目正式開建,新改擴建鄉鎮衞生院21所、社區衞生服務中心8所、村衞生室274所,計生特殊困難家庭扶助有效落實。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45所、城區中國小校10所,提質改造薄弱學校115所,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特殊教育等國家試點有序推進。“三館一廳”全面開放,音樂廳實現首演。成功舉辦亞洲男籃錦標賽、湘江帆船賽、首屆國際馬拉松賽等活動。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不斷加強,有效遏制了重大安全生產事故,保持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件“零記錄”。實行信訪首辦責任制,依法治訪、訴訪分離有效落實。刑事發案率持續下降,羣眾安全感明顯增強。社區矯正依法推進,法律援助不斷拓展,社會矛盾糾紛有效化解。榮獲首批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市。

(七)着力政府自身建設。紮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注重在項目建設、拆違控違等一線錘鍊作風,展示了幹部隊伍攻堅克難、敢打硬仗的擔當與作為。嚴格執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法治政府指數排名全國前列,榮獲中國政府創新“最佳實踐”獎。審計市本級政府投資項目885個,核減投資額36.2億元。實施電子招投標試點。完成鄉鎮(街道)政務中心標準化建設,網上政府服務和電子監察全面實行。切實提升行政效能,發展環境明顯優化。統計工作實現網格化數據質量控制。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認真落實人大及其會的決議決定,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97件、政協委員提案387件。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風清氣正的幹事氛圍更加濃厚。

密切軍政軍民團結,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不斷加強,優撫安置等雙擁共建工作取得新成果。

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僑聯、紅十字會、殘聯、社科聯、貿促會、慈善會、關工委、老齡委等為長沙發展作出新貢獻。國家安全、應急管理、民族宗教、防震減災、人防、對台、檔案、市志、機關事務管理、供銷、海事、移民、氣象、水文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回首“xx”,面對複雜多變的宏觀形勢,全市上下始終凝心聚力,精準發力,長沙發展的巨大成就令人鼓舞,站在新的起點乘勢而上,我們充滿自豪、更有信心!

——這五年,綜合實力大步跨越,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為實現基本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6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1.6萬元。財政總收入突破千億大關。規模工業總產值邁入“萬億俱樂部”,規模工業增加值翻了一番多,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0.5%。培育形成新材料、工程機械、食品、電子信息、文化創意、旅遊六大千億產業集羣,產業多點支撐格局初步形成。長沙縣、瀏陽市、寧鄉縣在全國縣域經濟發展中的排名大幅前移。

——這五年,城鄉品質大幅提升,農業農村生機勃發,為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探索了成功路徑。望城撤縣設區,城市建成區面積增加近一倍,“兩橋兩隧”、湘江綜合樞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成,構築了“一江兩岸,跨江發展”新格局。武廣、滬昆高鐵形成了“十”字交匯,黃花機場新航站樓竣工運營,磁浮工程實現機場與高鐵站無縫連接,城市邁入地鐵新時代,長湘、長瀏、長韶婁等7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現代立體交通體系日益完善。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城鄉基礎設施全面對接,農村“五大工程”穩步實施,基本公共服務惠及城鄉,城鎮化率達73.5%,富有特色的新型城鎮、美麗鄉村成為迷人的靚麗風景。

——這五年,資源節約成效顯著,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加速兩型社會建設樹立了長沙標杆。深入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大力推行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創新生態補償和排污權交易制度,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試點全面完成,水、電、氣階梯價格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0%以上,提前一年實現“xx”節能減排目標。城鄉環保和治理不斷加強,新增造林綠化面積68.19萬畝,主城區規模養殖全面退出。榮獲聯合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和中國可持續發展城市獎,獲評全球綠色城市、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9個區縣(市)全部成為國家生態示範區。

——這五年,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公共服務更加均等,為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增添了幸福元素。城鎮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13%,人民生活更加殷實。企業退休人員養老待遇“十一連增”,城鄉居民養老、醫保統籌一體化和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社會保障不斷完善。率先普及十二年教育,全面建成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市。成為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榮獲全國平安建設“長安杯”,蟬聯全國文明城市,連續8年獲評最具幸福感城市。

回顧“xx”發展,我們深刻體會到:必須致力科學發展,尊重經濟規律,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改善生態環境,心無旁騖辦好長沙的事情;必須堅持改革創新,解放思想、求新求變,在搶抓機遇中走在前列,形成引領發展、率先發展的強大勢能;必須樹立底線思維,以問題為導向,以民生為根本,努力使羣眾的獲得感與發展的速度質量同步提升;必須強化作風保障,圍繞市委的戰略目標,堅定方向、凝聚人心、善於攻堅、勇於擔當,切實形成團結奮進的發展局面。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的成績,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得益於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凝聚了全市人民的辛勤與智慧。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向駐長部隊、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國內外所有關心支持長沙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的問題和不足:產業轉型創新發展瓶頸依然突出,發展動能亟待轉換;企業成本上升、利潤下降,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外貿規模不大、拉動力不強,開放型經濟短板有待補齊;發展深層次矛盾日益顯現,改革難度更大;城市發展新舊問題交織,規劃建設管理需要進一步創新;環境承載能力不斷下降,水和空氣治理尤需加大力度;羣眾出行、教育、醫療、就業等難題仍待破解,改善民生還須付出更大努力;少數幹部服務企業和羣眾的主動性不夠,政府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與羣眾期待還有差距;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矛盾和問題仍然較多,安全生產基礎還不牢固,社會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還需增強等。我們將直面問題,迎難而上,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十三五”時期目標與任務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長沙既具備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也面臨轉型創新發展的艱鉅任務,仍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十三五”是全面小康向基本現代化邁進的攻堅期。按照市委確定的20xx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20xx年實現基本現代化階段性目標的戰略部署,長沙面臨雙重發展任務和諸多風險挑戰,既要破解難題,又要引領發展,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攻堅克難,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十三五”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傳統產業比較優勢需要鞏固,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尚待時日,產業結構缺乏競爭力,只有抓住機遇,補齊短板,促進產業加快邁向中高端,才能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十三五”是新舊發展動力的轉換期。新常態下,舊的發展動力逐步減弱,過於依賴要素投入的增長模式難以持續,迫切需要將發展動力轉換到創新驅動上來,用發展新動力開拓發展新空間。

“十三五”時期,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必須緊緊圍繞“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實現基本現代化”的總目標,始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挖掘增長潛力,厚植髮展優勢,努力建設能量更大、實力更強、城鄉更美、民生更爽的長沙。

未來五年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規模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0.5%;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0%;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達到省定目標。重點抓好五大任務:

(一)推進開放融合,更加凸顯國家戰略支點城市地位。深度融入大格局。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積極建設“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中心城市,進一步增強長沙的戰略影響力和發展輻射力。全力培育“雙引擎”。圍繞“三區一高地”戰略定位,發揮湖南湘江新區的引領作用,充分調動相關區縣、園區積極性,加快構建“一區帶多園”的融合發展格局,努力建設新的核心增長極;以空港新城、高鐵新城、霞凝港、金陽新區等為支點,加快建設東部開放型經濟走廊,實現“東西比翼、雙核驅動”發展。精準施策“補短板”。加快補齊現代服務業、開放型經濟短板,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促進服務業轉型升級;推動外貿向優質優價、優進優出轉變,構築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二)推進創新驅動,全面激發創新創業引領城市活力。打造中部創新中心。全面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充分發揮人才、企業的主體作用和園區的載體作用,實施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工程,力爭建設100個市級以上示範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眾智平台。建設智能製造強市。引導產業提質轉型,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實施“製造+互聯網+服務”工程,推動製造業向智能化、高端化、低碳化升級,構建現代智造體系,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製造基地。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完善普惠性創新支持政策,降低創新創業門檻,促進科技創新與大眾創業深度融合,弘揚創新創業文化,讓創新創業者成為真正的時代英雄。

(三)推進城鄉統籌,精心擦亮兩型宜居品質城市名片。創造優良人居環境。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佈局,增強城市內部佈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控制城市開發強度,着力整治大氣、水體、土壤等污染,科學解決垃圾處理問題,連通江河湖庫水系,編織城鄉綠網,增加城鄉綠量,建設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和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統籌規劃建設管理。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加強對城市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的規劃管控,科學謀劃城市“成長座標”。加強地上地下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公共配套服務能力。建設空港綜合交通樞紐,構建“米”字形軌道交通格局,完善城市快速道路網絡,不斷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創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讓市民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促進城鄉融合互動。深入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促進中心城區與次中心、小城市、中心鎮、特色鎮協調共進發展。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對接,實施新一輪農村公路、電網、寬帶、自來水工程,建設美麗鄉村,讓農村居民與城市市民同享幸福生活。

(四)推進文化引領,切實彰顯湖湘文化標識城市特質。傳承城市歷史文脈。加強歷史文化遺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讓古城、古鎮、古物等傳承長沙記憶,讓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推動文化跨界融合。深度發掘湖湘文化底藴,加強文化與資本對接,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化產業集羣,提升文化競爭力。積極促進文化對外交流,讓湖湘文化走向世界,讓“文化+”增添城市新活力。健全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豐富精神文化產品,創新文化供給方式,滿足羣眾公共文化需求,提升人文素養,塑造國際文化名城精神風貌。

(五)推進民生改善,全面共享和諧幸福典範城市成果。守住民生底線。切實抓好就業、社保、養老、住房等基本民生保障,實現應保盡保。率先全省打贏脱貧攻堅戰,20xx年全面完成貧困村“摘帽”、建檔立卡貧困户清零任務,堅決不讓困難地區和困難羣眾在全面小康中掉隊。繁榮社會事業。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和學習型城市,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擴大優質中國小覆蓋面,實現就近上好學。優化城鄉衞生資源配置,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加快體育事業發展,基本建成健康長沙。創新社會治理。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強化社會矛盾排查處理,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把長沙建設成為最具安全感、公平感、正義感的城市。

實現上述目標和任務,在工作中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更加註重結構性改革。順應技術、人口、消費習慣的新變化,把準產業脈搏,在供需兩端發力的同時,更加註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培育新的發展動能。

二是更加註重融合發展。把握時代發展大勢,加快推進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區域融合、城鄉融合,努力走出一條以融合發展放大自身優勢、拓展發展空間的新路子。

三是更加註重市場力量。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擴大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領域,讓更多企業借力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做大做強。

四是更加註重服務企業。搭建企業綜合服務平台,幫助企業破解發展難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企業家精神,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加適宜的土壤、更加滋潤的雨露、更加燦爛的陽光。

五是更加註重法治思維。以法治政府引領法治城市、法治社會建設,讓循法治、講道德、重誠信、守契約成為風尚,讓所有市場主體和人民羣眾的正當權益依法得到保障。

六是更加註重共建共享。始終堅持民生優先,讓羣眾得到更多實惠。充分調動全市人民特別是企業家、創新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讓每一位“長沙人”都有幹事的舞台、出彩的機會。

三、20xx年工作重點

20xx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元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和省、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緊緊圍繞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實現基本現代化的總目標,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統領,貫徹“五個發展”新理念,繼續堅持“穩住、進好、調優”總要求,在推進“三量齊升”、“五化同步”中走在前列,奮力實現“十三五”發展精彩開局。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左右;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財政總收入增長1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突出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重大項目建設。發揮產業項目支撐作用。力促比亞迪電動卡車及特種車、湖南糧食集團寧鄉產業園、網訊通、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等項目建成,加快推進聯通長沙雲數據中心、格力電器、湘江塗料、華誼影城等項目建設。提升基礎設施承載功能。啟動地鐵6號線建設,加快3、4、5號線建設,全面鋪開火車貨運新北站二期建設。推進湘府路、湘江大道、三一大道快速化改造,加快南北橫線、金陽大道、機場聯絡線、中青路和車站路北延線等道路和蒙華鐵路建設,實現大圍山旅遊幹線通車,啟用火車南站東廣場,加快汽車南站綜合樞紐建設。強化項目建設要素保障。推動融資平台轉型發展,充分發揮產業投資基金的撬動作用,積極與各類金融機構合作,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民生項目建設。推進拆遷騰地、閒置土地清理,切實強化用地保障。

(二)突出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以智能製造為統領,以重大技改項目為抓手,引導威勝、博世等企業實施產品和生產過程智能化改造,建設工業雲平台,舉辦智能製造大會,推動製造業向中高端發展。鞏固提升工程機械產業,調整優化汽車、新材料、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培育壯大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等先進製造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實施“互聯網+”行動,加強大數據開發與應用,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加快58眾創等一批示範性創客空間建設,拓展生活類移動互聯網應用,鼓勵發展創新創意產業,以新產品創造新供給。推進裝配式建築、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文化創意、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抓好北斗導航、蘇寧雲商等重大項目建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釋放消費潛力,擴大消費需求。支持現代金融、現代物流、服務外包、設計諮詢、商務會展、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建設湘江西岸現代服務業走廊,推進瀏陽河文化旅遊產業帶、湖南地理信息產業園、後湖文化藝術產業園、濱江金融商務區建設。建成長沙國際會展中心,首展舉辦住宅產業博覽會。組建長沙農村商業銀行,積極支持長沙銀行上市,規劃建設金融創新特色產業園。提質改造嶽麓山景區,支持創建大圍山5A級景區,加快以銅官旅遊度假區為重點的湘江古鎮羣建設,打造“智慧旅遊”城市。增強園區發展活力。突出工業園區的主戰場地位,引導高端產業、優質項目、知名企業在園區合理佈局,推進園區差異化、特色化、專業化發展。優化管理體制、運行機制,賦予園區更大自主權限。創新園區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突出園區發展特色,提高單位面積產出,增強園區競爭力。

(三)突出戰略平台帶動。全面提速湖南湘江新區建設。圍繞新區發展戰略定位,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和專項規劃,深化要素供給、行政審批、生態文明等領域體制改革,引進一批重大戰略投資者,加快培育高端產業,強化統籌管理,發揮國家級新區的示範帶動作用,合力打造長沙發展“新引擎”。全面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實施《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中長期規劃》,全面創新科技管理、科技評價等體制機制。發揮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等工業研究院孵化作用,推進湖南省大學科技產業園等創新平台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首購。促進金融創新與技術創新深度融合,讓資本跟着技術走、技術跟着市場走,加速科技成果產權化、知識產權產業化。推進軍民融合創新示範,鼓勵優勢企業參與軍品研製生產。繼續推進“3635”行動計劃,引進和培育緊缺型戰略創新人才與團隊。全面深化兩型社會建設。嚴格環保執法,探索實施土地開發利用強度和效益考核。啟動區域能源中心、再生水廠等一批示範項目,加快瀏陽兩型產業園建設。開展“綠色城市”四大工程建設,抓好綠心保護、磁浮兩廂生態景觀和環城綠帶生態圈建設,新增城市綠地600公頃。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及配套充電樁建設,淘汰20xx年以前註冊的營運黃標車。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湘江長沙段流域綜合治理。全面推進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全面加快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高起點規劃建設空港新城,高品質建設發展高鐵新城,加速黃花機場二跑道建設,推動空港、高鐵有效對接,加快籌建黃花綜合保税區,構建東部開放型經濟走廊的強力支撐。

(四)突出加強城市工作。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實施“多規合一”,加強濱水、臨空、交通樞紐、歷史街區等城市節點設計,完善跳馬、暮雲等區域規劃,整合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平台。加快黎託新城、省府新區、望城濱江、寧鄉溈東等片區建設,推進湘江西岸提質改造,打造新城新形象。完善城市綜合功能。改造德雅路、楊家山立交橋,推進含浦大道、楓林路三期等道路建設,加快曙光南路、洞井路等城市主幹道跨京廣鐵路橋建設,打造示範精品幹道10條,改造背街小巷100條。完成橋樑綠化亮化提質50座。建設公共停車場120個、新增車位2.6萬個。堅持公交優先戰略,開展“公交都市建設年”活動,新增公交專用道100公里,改造港灣式公交中途站100個,優化公交網線30條,實現公交車全部進站場;推廣公共自行車租賃,打造慢行系統;加強公交管理,提供優質服務,深化出租車行業改革,讓公共交通成為市民出行首選。加強新城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新建梅溪湖等地下綜合管廊7條。啟動敢勝垸、蘇家土乇、雷鋒、星沙北污水處理廠建設。提質改造南郊公園,加快鵝羊山、長沙兒童公園建設,啟動獅子山、石人衝公園建設。加快片區提質改造。重點推動朝正垸、老火車北站、黃興北路、雅塘等片區改造。加大棚改攻堅力度,完成長沙機牀廠、白沙液街、南門口、三汊磯等棚改3?3萬户。提質改造老舊社區50個,完成新橋村等城中村改造。加快推進安居工程建設,促進建築業轉型,加快房地產去庫存,引導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堅持城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發揮基層一線和市民在城市管理中的主體作用,以機械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改進城管考核機制,將考核從街道向社區延伸。加強户外廣告管理和電子顯示屏整治,繼續深化拆違控違行動。充分發揮物業維修基金作用,重點加強小區老舊電梯安全管護。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建設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

(五)突出城鄉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重大現代農業項目建設,引導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職業農民,推進農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農業領域,激發農業經濟發展活力。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健全農業投入體制機制,抓好“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建設,完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確保主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應。推進花卉苗木產業升級,打造百億產業集羣,提升瀏陽黑山羊、寧鄉花豬產業化水平。深入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探索城鎮化投融資新模式,重點抓好小城鎮建設。着力打造美麗鄉村,促進鎮村聯動發展。改造農村危房5000户、危橋15座,實施普通公路安保工程100公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高到70%以上。持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完成無害化廁所建設1萬座。加強農村特色民居保護,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切實優化農村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讓羣眾在家門口分享城鎮化成果。創新城鄉統籌發展機制。實施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和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加快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廣土地合作經營新方式。推動“互聯網+”向農村延伸,促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有效對接。深入推進長沙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以制度創新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潛力。

(六)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紮實推進經濟領域改革。基本完成新一輪國有企業戰略重組,實現政企、事企完全脱鈎、移交,建立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制度體系,完成國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細化全口徑預算,抓好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完成園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證照分離制度,推行企業集羣註冊,構建全市統一的商事登記監管平台。完善城市綜合執法體制。探索農業領域綜合執法。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有序推進社會領域改革。完成户籍制度改革和不動產統一登記基礎工作。加大公立醫院改革力度,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以文化社會化改革為導向,扶持民間文化機構發展。創新體育服務供給,促進羣眾體育、競技體育與體育產業全面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社會組織,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行兩型認證制度,建立綠色發展評估指數體系,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開展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試點,實現主城區餐廚垃圾收集處理全覆蓋。

(七)突出推進雙向開放。堅持內外貿並舉。加快申報跨境電商進口試點城市和金霞經開區鐵路一級口岸,打造外貿綜合服務、通關代理中心等外貿服務載體;支持各類貿易主體發展,推動市場採購貿易試點;落實專業市場規劃,繼續推進專業市場遷建和提質改造,支持高嶺、金橋、灣田、大河西農產品物流中心等市場發展;科學規劃現代倉儲物流業發展。擴大對外開放。開拓國際合作渠道,開通至澳洲、俄羅斯、日本等國際航線和貨運包機航班;支持優勢企業“抱團出海”,鼓勵工程機械、文化創意等產業組成“產業聯盟”參與全球競爭,建設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園區。推進精準招商。圍繞產業鏈招大引強,在產業承接、產業延伸上精選項目,着力引進世界500強、央企和國內知名企業;注重招商實效,提高簽約項目的履約率、資金到位率和開工率。

(八)突出增進人民福祉。切實辦好民生實事。完成自來水户表改造10萬户;建設32個鄉鎮(街道)户外全民健身中心和1000處全民健身場所;建設示範性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30個,開展“好戲天天送”700場,實施農村廣播“村村響”工程;改擴建敬老院14所,建設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4家;建設能源環保網絡服務站25個;創建綠色示範村、社區各40個;基本解決城區房產辦證遺留問題。全面推進脱貧攻堅。堅持分類管理,因户施策,精準把握羣眾需求,精準扶持產業發展,精準改善基礎條件,減少貧困人口5萬人以上。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多渠道滿足公共服務需求。促進更高質量的就業,城鎮新增就業12萬人,扶持4000名大學生創業。完成全民參保登記,擴大社會保險徵繳面。推進長沙縣、望城區城鄉低保一體化。創建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80所,建設公辦幼兒園30所;推行“陽光招生”,逐步化解大班額問題;實施卓越教師培養工程;支持長沙商貿旅遊職院等創建省卓越職業院校,整體遷建長沙衞生職院。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深化提升基層醫療衞生服務三年行動,推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加強區縣社會福利中心建設,全面深化養老服務業綜合試點,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加快覆蓋農村社區。不斷完善現代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市全民體育健身中心全面開工。推進長沙國王陵、炭河裏等考古公園和潮宗街、坡子街等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提質改造非遺展示館和美術館,留住城市歷史記憶。加強文化市場監管服務,淨化社會文化環境。着力建設平安長沙。強化法治宣傳教育,完善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提升警務信息化水平,加強城郊警務站建設,強力推進禁毒工作綜合治理,重拳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積極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建設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和9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強化源頭治訪、依法治訪,着力化解信訪積案。完善排查調處機制,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加強宗教場所管理,維護民族團結和諧。理順社區職能,提升服務能力。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積極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完成肉菜流通追溯體系一期建設,建好100個農貿市場食品安全快檢室,讓人民羣眾吃得放心。

支持國防建設和軍隊改革,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升國防動員能力,做好雙擁共建、優撫安置和人民防空等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

與此同時,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提升產品、工程、環境和服務質量。精心組織第三次農業普查。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支持工會、共青團、工商聯、科協、文聯、僑聯、紅十字會、社科聯、貿促會、慈善會等羣團組織工作。全面加強國家安全、應急管理、防震減災、對台、檔案、市志、機關事務、海事、移民、氣象、水文等工作。

各位代表,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完成今年各項任務,必須切實改進政府工作,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建設法治政府。完善重大行政決策機制,健全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堅持依法用權,理順行政執法體制,加大行政問責力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

建設效能政府。釐清行政權力邊界,整合行政資源,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政務公開,及時迴應社會關切,把政府工作置於羣眾監督之下。啟動“政務雲”建設,破除政府部門信息“孤島”,讓數據多跑路、羣眾少跑腿,打造智慧型政府,努力建設審批環節少、辦事效率高、服務質量好的城市。

建設務實政府。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提升政府執行力。高度重視羣眾切身感受,主動深入問題多、困難大的地方聽民聲、幫民困、解民憂。堅持關注基層、重視基層,設身處地解決基層發展難題,為基層一線營造更優的工作環境。旗幟鮮明地支持改革創新,讓實幹成為政府的作風導向,讓擔當成為幹部的自覺追求。

建設廉潔政府。政府財力都來自於人民,必須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每一分錢都要用在“刀刃”上。強化效能監察和績效管理。建成統一開放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加強政府合同審查與管理。穩步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延伸經濟責任審計領域,強化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重要崗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堅持講規矩、守紀律,努力建設一支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點,展望新徵程,我們深感使命重大,責任在肩。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夙夜在公,勤勉奮進,用激情繪就藍圖,用實幹成就夢想,努力建設更加美好的長沙!

長沙市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四化兩型”總戰略和“三量齊升”總要求,科學應對複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810億元,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5430億元,增長18%;財政總收入1003.08億元,增長13.49%,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32.8億元,增長17.9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50億元,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60億元,增長1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6萬元、2.1萬元,增長9.4%、10.2%;城鎮登記失業率在2.8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2.7;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

——全面深化改革實現良好開局。商事制度、行政審批、國資國企、城市管理、投融資、生態文明等重點改革順利推進,率先公佈政府權力清單,商事制度改革有效激發創業活力。

——新興產業支撐作用凸顯。汽車及零配件、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產值增速超過25%,工業“多點支撐”格局逐步形成。上海大眾樣車下線,廣汽菲亞特、廣汽三菱、比亞迪擴能增產,汽車產業成為長沙經濟新的增長極。

——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出台鼓勵自主創新政策“33條”,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733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居全國省會城市第4位,新增國家級孵化器8個,長沙高新區創新能力居全國高新區十強。

——邁入地鐵時代、成為綜合性交通樞紐城市。地鐵2號線一期試運營,日均客流量達18萬人次,有效方便市民出行。滬昆高鐵長杭、長懷段建成通車,與京廣高鐵“十字”交匯,長沙成為直通16個省會的全國重要高鐵樞紐城市。黃花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800萬人次。

——品質長沙建設向升級版邁進。全面開展清潔城市、綠色城市、暢通城市、靚麗城市和更高水準的文明城市建設,實施“清霾”、“碧水”、“靜音”行動,城市更加宜居宜業。

——縣(區)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長沙縣、瀏陽市、寧鄉縣進入全國縣域基本競爭力50強,分別居第9、第36、第50位,瀏陽市進入中國最佳縣級城市30強,開福區、嶽麓區、望城區都進入全國科學發展百強區和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經濟轉型創新發展。着力推動產業、園區、企業轉型升級,傳統優勢產業得到鞏固,戰略性新興產業迅速壯大。開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系列服務活動,新增上市公司3家,19家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促進園區轉型提質,望城經開區晉升國家級經開區,長沙經開區成為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園區,金霞經開區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新增移動互聯網企業500餘家,產出突破100億元,阿里巴巴長沙產業帶全面上線;實現文化產業總產出1600億元、旅遊總收入1192億元,歐陽詢文化園、柏樂園順利開園,黑麋峯國家森林公園成為4A級景區;成功舉辦國際雕塑藝術節、世界休閒農業論壇、科交會、農博會、國資國企合作洽談周等節會,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考核居全國同批城市首位。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直飛法蘭克福、洛杉磯航班開通,湘歐國際貨運班列運營,湖南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一期、跨境電子商務監管中心建成,黃花綜合保税區正式啟動國家審批程序,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115億美元,增長16.2%。

(二)突出重點領域改革。改革商事制度,“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減少前置審批,降低創業門檻,新設立商事主體10.96萬户,增長50.4%。啟動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開展國企戰略重組試點,推進國企辦社會職能分離、國資分類分層監管。改革城管體制,下放城管執法隊伍及部分權限,形成“大城管”格局。深化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大河西先導區更名為湘江新區(籌),開展節約集約用地標準化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實行資源環境審計,推廣環境責任保險,全面推行工業排污權交易。改革投融資體制,設立城市發展基金,全面清理、規範管理政府性債務,發佈民間資本准入項目156個,總投資1971億元。啟動實施户籍制度、行政區劃微調、縣域功能分區、現代農業綜合配套等改革,瀏陽、寧鄉公立醫院改革穩步推進,農房抵押貸款改革在瀏陽試點。

(三)突出重大項目建設。鋪排重大項目580個,完成投資1641.1億元,增長37.8%,新項目開工率達90%,增長22.1%。地鐵4號線開工建設,地鐵1、3號線和2號線西延線、磁浮工程、城際鐵路建設進展順利。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裏程59.6公里,長韶婁高速建成通車。濱河路、黃橋大道三期、湘江大道景觀道一期竣工通車,萬家麗路快速化改造、黃興大道、金陽大道、嶽寧大道、普瑞西路、書院南路等項目啟動建設,黃花機場東擴、湘江樞紐工程三期、新港三期、國際會展中心等項目有序推進。實施集羣式項目滿園擴園和兩型化管理提標提檔行動,引進投資5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9個,第二代光纖基地、杉杉新材、康師傅生產基地、旺旺乳飲、湘江歡樂城等項目開工建設,藍思科技瀏陽新總部及三期、格力電器生產基地、德思勤廣場、金橋國際、灣田國際等項目順利推進,爾康製藥澱粉膠囊項目建成投產,中電軟件園、地王廣場等項目竣工運營。全市實際利用外資39.5億美元,增長16.2%;引進市外境內投資1392億元,增長20%。

(四)突出城市品質提升。按照“一級規劃、兩級建設、三級管理”要求,推進品質長沙建設。加強城市規劃設計,城市總體規劃修訂獲國務院批覆,主城區、建制鎮實現規劃全覆蓋,村莊規劃覆蓋率70%以上。實施“四增兩減”政策,完成黃興北路一期等棚改151.65萬平方米,長重、坪塘、清水塘、棗子園、友誼東等棚改順利推進。西湖文化園、斑馬湖濕地公園、洋湖濕地公園三期、巴溪洲水上公園、紹基文化公園開園,新增社區公園20個。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完成城區居民自來水户表改造20萬户。加快站場建設,河西綜合交通樞紐主體完工,黎託綜合客運樞紐試運營。全面開展“三年造綠大行動”,完成造林綠化20.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4.71%;新建綠地1.08萬畝,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嚴格城市管理,拆除違法建築400萬平方米、違章廣告牌24.2萬平方米,市容環境明顯改善,文明城市建設取得新成效。實行長株潭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淘汰黃標車和老舊機動車5.2萬輛,長沙縣開展“零碳縣”試點,寧鄉縣取締關閉小瓦窯59家,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27天,同比增加30天;截污改造城區段排污口76個,建成污泥集中處理設施,關停污染企業25家、整治58家,主城區污水處理率達96.88%。建成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落實節能減排財政政策,推廣新能源和分佈式能源,推行綠色建築1635萬平方米,獲評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提前實現“xx”節能減排目標。

(五)突出城鄉統籌發展。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水稻規模化經營面積達124.31萬畝,4個萬畝蔬菜生產片提質擴面,水果規模經營主體近300家;新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500家,培訓現代農業領軍人才650餘人次,首創成立市農業創業者聯合會。推動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突破1300億元,建設農產品直銷標準店242家;現代都市休閒農業經營收入達52.8億元。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加強與金融機構戰略合作,15個試點鎮建設投資突破200億元。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推行水利建設“民辦公助”政策,除險加固重點小二型水庫55座,清淤擴容山塘6.8萬畝,疏浚溝渠4500公里;解決43.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農村公路637公里、提質改造378公里,寧鄉縣率先全省完成農村公路安保工程;改造農村危橋32座、危房6187户;新建鄉鎮污水處理廠10家,新建改建無害化户廁1.1萬座;開展農村環境衞生整治,鎮容村貌更加清潔有序。

(六)突出民生改善和保障。為民辦實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鎮就業16.9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23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27萬人,城鎮零就業家庭持續100%動態清零。社會保險擴面提標,8865名環衞工人成功參保,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金實現“十連增”。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2.8萬套(户),發放經適房補貼3525萬元,補貼住房租賃8048户。提高低保和五保供養標準,改擴建敬老院13所。加強精品社區建設,獲評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市。建成鄉鎮衞生院12所、村衞生室273所和社區衞生服務中心7所,引導社會辦醫,推進雙向轉診,羣眾就醫更加方便。食品安全綜合治理深入推進,食品抽檢合格率98%以上,長沙縣獲批國家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加大計生特困家庭扶助力度,計生工作整體水平繼續保持全省第一,人口自然增長率5.24%。。推進公交都市建設,調整和新增公交線路50條,填補公交空白點80餘個,投放出租車1000台,公交車刷卡票價下降30%,市民出行更加經濟便捷。

(七)突出社會事業發展。教育基礎不斷夯實,新建改建城區中國小15所,新增學位2萬個,提質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137所,建設公辦幼兒園63所,試點“小升中”劃片招生,5個區縣(市)成為首批省教育強區縣(市),職業教育獲全國先進,高等教育結構不斷優化。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成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試點城市,榮獲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建成示範性鄉鎮綜合文化站30個、村(社區)文化室100個,完成廣播電視户户通7萬户;瀏陽文廟祭孔古樂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電視劇《毛澤東》、湘劇《蘇秀才》等作品獲國家、省“五個一工程”獎,《把糧食存到“銀行”》獲評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加快體育事業發展,全市人均體育場地1.44平方米,社區(村)健身站點實現全覆蓋;獲省12屆運動會金牌總數、團體總分第一。社會治理不斷加強,“天網工程”新增高清攝像頭2.7萬個、公交移動視頻監控4000套,刑事立案明顯下降。創新普法方式,積極開展人民調解,加強特殊人羣管控,為1.4萬名羣眾提供法律援助,法律保障更加有力。開通網上信訪平台,積極化解信訪積案,羣眾合理訴求得到有效解決。完成第九次村委會換屆選舉。加強來長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服務管理,引導宗教教風建設。深入開展專項治理,促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加強統計預警分析與服務,榮獲全國第三次經濟普查先進集體。

(八)突出政府作風建設。認真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開展“四風”專項整治,查處違規案件84件,處分37人;嚴格機關事務管理,全面騰退超標辦公用房;市本級“三公”經費減少31.68%,其中因公出國(境)經費減少37%。實施簡政放權,承接省級下放權限82項,向區縣(市)下放市級權限132項,市本級行政審批事項從428項精簡為179項,精簡58%,其他行政職權由9221項精簡後公佈3393項,精簡61.7%,行政審批較法定時限整體提速50%以上。加強行政效能監察,查辦行政問責案件198件,問責單位99家、責任人345人,機關作風明顯改進。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認真落實人大及其會的決議決定,實行政府領導領辦督辦制,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52件、政協委員提案470件,切實解決一批市民反映的實際問題。突出重點領域審計監督,創新審計方法,強化結果運用,市本級完成審計項目938個,核減投資額29.97億元。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完善政務服務體系,12345熱線成為便民紐帶。加強政府法治建設,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榮獲第三屆“中國法治政府獎”。

同時,民兵預備役建設取得新進展,駐長部隊積極支持參與長沙發展,軍地軍民關係不斷加強,雙擁工作成效明顯。應急管理、防震減災、外事僑務、人防、對台、檔案、市志、供銷合作、公積金管理、氣象、移民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僑聯、台聯、社科聯、殘聯、貿促會、紅十字會、慈善會、關工委、老齡委等為長沙發展作出新貢獻。

各位代表,一年來,我們克服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面對社會治理的繁重任務,實現了經濟穩中有進、社會和諧穩定。這些來之不易的成績,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飽含了各位代表和委員的智慧心血,凝聚了全市人民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向駐長部隊、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長沙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受宏觀經濟下行和多種因素影響,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指標增速沒有達到年初預期;產業和税收結構有待優化,調結構、轉方式壓力較大;棚户區、城中村與城市發展不匹配,改造力度有待加大;農村基礎設施還不完善,需持續加大城鄉統籌發展力度;個別地方和少數企業安全生產意識不強,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羣眾對環境越來越關注,保護和治理任務艱鉅;改革進入深水區,少數幹部創新精神、擔當意識有待增強;行政審批仍需簡化優化,政府服務與羣眾期望還有差距等。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xx年形勢和目標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xx”規劃的收官之年,經濟發展邁入新常態。一方面,新常態帶來新挑戰。房地產等傳統投資領域增速減緩,消費潛能有待激活釋放,出口規模偏小短期內難有根本轉變,長沙經濟面臨巨大下行壓力;傳統產業轉型艱難,新興產業比重不高,培育新的增長點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利益格局加速調整,利益訴求日趨多元,不穩定因素增多,社會治理任務更加繁重;一批新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相繼實施,發展約束更嚴,要素瓶頸突出,迫切需要我們轉變思維和工作方式。另一方面,新常態藴含新機遇。經濟增速放緩,有利於我們優化產業結構,苦練發展內功,加快轉型創新發展;全面深化改革,有利於我們理順體制機制,分享改革紅利,釋放自身發展潛能;國家區域發展新戰略,有利於我們在中部崛起中增強支撐力、在“一帶一部”中提升融合度、在長江經濟帶中拓展增長極。同時,作為全國重要高鐵樞紐、全球百強航空樞紐,長沙輻射力更強;城市品質顯著提升,長沙吸引力更大;省委、省政府支持要素向省會集聚,長沙帶動力更足。只要我們直面挑戰、搶抓機遇,改革創新、主動作為,深刻認識、積極引領、科學駕馭新常態,就一定能牢牢把握區域競爭的主動權,實現更高質量、更好效益的發展。

基於以上形勢,20xx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突出改革推動、項目拉動、創新驅動、開放帶動,狠抓產業升級、城市提質、城鄉統籌、社會治理、民生改善,推進率先建成“三市”、強力實施“三倍”、加快實現基本現代化,全面完成“xx”發展目標。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財政總收入增長11%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1.5%;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2%,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減排指標完成省下達任務;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在7.8%。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103.5左右。

為實現上述目標,在工作中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堅持在自主創新中加快轉型發展。以建設自主創新示範區為契機,把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引擎,把企業作為創新驅動的基石,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鼓勵企業家創新創造,支持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幫助企業破解創新難題,以企業創新發展推動產業和經濟轉型升級,提升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

二是堅持在提升品質中彰顯城市魅力。以建設更高品質的現代化大都市為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融合發展、高品位建設、高水平管理、高效率運行,加強區域交通與產業聯繫,推動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同步,注重現代城市與歷史文化融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共同繁榮,提升城市整體發展水平,更加彰顯國際品質和湖湘文化特色。

三是堅持在兩型引領中建設生態文明。正確處理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係,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用嚴格的法律和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持之以恆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長沙的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藍、空氣更清新,讓廣大市民享受優美環境帶來的健康與愜意。

四是堅持在改善民生中凝聚發展合力。加大就業、養老、保障房、醫療、教育等民生投入,着力解決事關羣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讓廣大市民更多更公平地分享長沙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加主動地參與支持長沙改革發展。

五是堅持在依法行政中強化工作落實。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政府工作,恪守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進一步解放思想,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狠抓上級政策、改革舉措和工作落實,在嚴格依法行政中,把能力體現在“會幹事”上,把目標鎖定在“幹成事”上,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責。

三、20xx年工作重點

20xx年,我們將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六個走在前列”的要求,積極探索“五個怎麼辦”的路徑,堅持“穩住、進好、調優”,圍繞打造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全國綜合型交通樞紐城市、全國創新創意城市和“一帶一部”核心增長極,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啟動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和科研機構的能動作用,深入實施“3635”人才計劃,支持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運用市場機制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引導天使投資人、種子基金髮展,創造條件讓知識產權自由流動。依法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保護和激勵創新創造積極性。加強區校合作,建設中南大學科技園研發總部、湖南省大學科研成果轉化中心,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促進園區轉型提質。將新型工業化作為第一推動力,發揮園區主戰場作用,堅持差異化發展,深入實施集羣式項目滿園擴園和兩型化管理提標提檔行動,全方位提升園區規劃建設管理、產業配套、公共服務品質,全力打造宜居宜業、產城融合的現代城市經濟綜合體。推動國家級園區向千億級、省級園區向500億級發展。支持金霞經開區創建現代物流示範園區。促進並規範工業地產發展,推廣寧鄉“飛地經濟”模式。支持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培育知名上市公司。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鞏固提升工程機械、食品加工、家電、花炮等傳統產業的同時,加快發展電子信息、汽車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高新區為基地,加快北斗導航產業化;以長沙經開區為重點,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以瀏陽經開區為重點,打造移動智能終端生產基地;以寧鄉經開區為重點,加快發展智能家電產業;以望城經開區為基地,發展光電產業;以雨花經開區為依託,打造湖南工業機器人產業示範園;以嶽麓科技產業園為重點,發展檢驗檢測設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順應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新趨勢,創新商業業態和模式。加快湖南移動互聯網產業基地建設,支持雲計算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倉儲物流、研發設計、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推進中部進出口加工物流中心、傳化集團公路港物流、鋼鐵期貨交割庫建設。合理規劃專業市場,引導金橋、灣田、高嶺等大型市場發展,加快馬王堆、紅星等市場外遷,支持公益性農貿市場建設。加大重點景區保護性開發力度,加強嶽麓山景區管理,加快大圍山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建設,創建灰湯國家旅遊度假區。推進文化創意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文化創意“雲谷”,加快天心文化產業示範園、長沙(國家)廣告產業園、湘台文化創意園、後湖國際藝術區建設。大力發展健康、體育、會展等產業。提升服務業支撐能力,實現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

(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快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實現上海大眾、克萊斯勒吉普、比亞迪電動轎車規模化投產,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增強汽車產業競爭力。啟動網訊通等項目建設,推進中興通訊研發基地、第二代光纖基地、湖南糧食集團寧鄉產業園、洋河酒業湖南生產基地、東湖壹號總部基地、國金中心等項目建設,實現藍思科技瀏陽新總部及三期等項目建成投產。加快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啟動地鐵5號線建設,加快地鐵1、3、4號線和城際鐵路建設,實現磁浮工程車通、地鐵2號線西延線試運行。完成萬家麗路快速化改造,建成河西綜合交通樞紐。推進火車新北站二期和新港三期建設,完成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在支持現有企業升級改造壯大的同時,以更大力度招商引資,形成部門、區縣(市)、園區、企業多元招商格局。瞄準世界500強企業和知名企業,強化產業鏈招商、專業招商、常態化招商,引進產業鏈前端、價值鏈高端的優質項目、龍頭企業,不斷增強發展後勁。

(三)推進品質長沙建設。強化規劃引領。推行“多規合一”,完善控制性詳規和專業規劃,強化規劃剛性執行。優化城市整體風貌、道路景觀、建築形態和天際線,加強重點片區、重要節點的城市設計和環境設計,開展黃興北路城市景觀設計和潮宗街歷史文化街區規劃設計。提升片區規劃品質,完成蘇圫垸、解放垸規劃編制。提升村莊規劃覆蓋率,讓田園風光與鄉村文明完美融合。完善城市功能。啟動侯照路、中青路北延線等道路建設,推進金陽大道、嶽寧大道、石長鐵路複線建設,實現星沙聯絡線、洞株公路、芙蓉北路北延線、京港澳複線望城段通車,進一步打通斷頭路,優化社區交通微循環。新建六水廠,提質改造三水廠和八水廠,完成城區居民自來水户表改造10萬户。切實加強地下管線建設管理,推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建設,加大風景名勝、古井名泉、古樹名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將歷史文化融入城市細節打造。推進湘府文化公園、清泉寺公園、隆平公園、八方山公園建設,完成谷山體育公園、沙灣公園建設和烈士公園改造,新建一批社區公園。加快棚户區和城中村改造。按照“四增兩減”的要求,重點實施黃土塘、南湖、火車北站、桐梓坡、雅塘、長機、新建西路等棚户區改造,加快火炬、石人、茶子山、朝正垸、天華等城中村改造,提質老舊社區10個,推進背街小巷改造。加快公交都市建設。加強公交站、停車場建設,基本實現公交車進站停放,多渠道增加中心城區停車位。優化公交線路,引導市民公交出行,提升道路暢通能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重點整治城郊結合部、倉儲物流、三環兩廂和立交橋周邊環境,治理違法建設、無序設攤,拆除違法建築300萬平方米以上。繼續加大造綠力度,實施重大綠化項目20個、重點幹線綠化10條,新增綠地1萬畝,完成立體綠化20萬平方米。深入推進更高水準的文明城市建設,廣泛動員市民參與、體驗、支持城市管理,增強市民的認同感和主人翁精神,不斷提升文明素養。

(四)推進區域協同發展。加快湘江新區建設。加大國家級新區申報建設力度,加快濱江、洋湖、梅溪湖、大王山四大重點片區建設,推進梅溪湖路西延線、瀟湘大道和坪塘大道南延線、蓮坪大道學士段等重要節點項目建設,加強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着力引進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總部經濟和現代服務業,促進重點片區與周邊區域融合發展,培育長沙新的增長極。打造東部開放型經濟走廊。充分發揮東部現代立體交通優勢,以高鐵新城、空港城、霞凝港為支撐,以先進製造、現代物流、加工貿易、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等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臨鐵、臨空、臨港經濟,推動黃花綜合保税區、金霞保税物流中心等開放平台建設。加強湘贛邊縣市合作,建設湘贛邊區域合作經濟帶。推進重點片區建設。推動高鐵新城規劃提升、建設提速,建好高鐵長沙南站東廣場,加快國際會展中心建設,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打造城市新名片。加快省府新區配套建設,優化解放垸、暮雲片區產業和功能佈局,繁榮長株潭商圈,打造靚麗南大門。推進隆平新區建設,打造種業“硅谷”。加快望城經開區產業發展和濱水新城功能性開發,構建輻射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增長極。

(五)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權力清單、監管清單、負面清單,進一步簡政放權。以建設領域為重點推行並聯審批,優化審批流程,提升審批效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精簡後置審批事項,完善商事主體信息平台,強化審批效能監察和後續監管,探索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税務登記證“三證合一”,充分釋放社會資本潛能。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實施市屬國有企業戰略重組,組建交通集團、國資集團、國投集團,推動國有資本向重點行業、關鍵領域集中。加強國資監管體系和制度建設,促進國資集中、統一監管。加快政企分開,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着力解決國企改革遺留問題。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廣公私合營(PPP)模式,推動資產證券化,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更廣領域。支持長沙銀行成立金融租賃公司,加快功能性、公益性公司轉型發展。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建立“借、用、還”相統一的舉債融資機制;規範民間借貸、擔保服務,打擊非法集資放貸,強化動態監控和風險提示,防範化解債務與金融風險。推進財税體制改革。建立全口徑預算管理制度,健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制度,壓縮部門預算支出。推動“營改增”全面實施。逐步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完成政府機構改革,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大機構和職責整合力度,明晰權責關係,轉變政府職能,形成精幹高效的政府組織體系。理順湘江新區與區(縣)、園區和市直部門關係,合理配置內部職能。完成城區公證體制改革,理順城市園林綠化、城市路橋管養等體制。深化農業領域改革。加快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政策,穩妥推動農地入市改革,促進農業資源資本化。開展大瑤強鎮擴權試點。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實施一元化户口登記制度。推進社會領域改革。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試點,深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培育社會組織,創新社區治理,完成第九次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

(六)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強“米袋子”、“菜籃子”工作,穩定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產量,加快發展都市農業、特色農業,大力發展油茶、楠竹、花卉苗木和林下經濟,推動寧鄉花豬、羅代黑豬、瀏陽黑山羊產業規模化、品牌化。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加快大河西農產品物流中心建設,支持省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建設。重點建設一批示範農莊和標準農莊,推進蓮花桐木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設施化,提高農業現代裝備水平。加強農業企業家和管理人才培訓,提高農民職業素質。突出示範城鎮帶動。實施城鄉融合發展行動計劃,推進“三聯三促建三市”活動,支持寧鄉縣改市,重點將15箇中心鎮(小城市)、特色鎮建設成為具有湖湘風情的鄉村都市和產業特色的功能城鎮。加快望城湘江古鎮羣建設,推動花明樓創建全國宜居小鎮,支持偏遠鄉鎮發展。打造美麗鄉村。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新建農村公路600公里、提質改造300公里,改造危橋20座;改造擴容農村電網;加快水利建設,完成小型水庫除險加固152座,疏浚溝渠1000公里,清淤骨幹山塘5萬畝,保護株樹橋飲用水源;繼續開展城鄉環境衞生整治,加大環衞設施投入,推進垃圾分類減量試點和農村改廁工作;完善養老、教育、醫療等農村公共服務,關愛農村留守老人、兒童和婦女,讓農村成為山清水秀、村容整潔、和諧幸福的美好家園。

(七)推進兩型社會建設。大力節約能源資源。突出經濟槓桿引導,推進重點領域節能減排改造,推廣清潔低碳技術,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全面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綠色分佈式能源項目,推行能源集中供應,推廣太陽能、風力、沼氣發電。發展綠色建築,促進住宅產業化。強化土地集約節約利用,落實耕地保護、土地利用制度,整治違法用地,清理閒置土地,積極探索土地“二次開發”。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行確權登記生態資源試點,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和破壞問責機制。加強長株潭“綠心”保護,開展荒山荒地、廢棄礦山復綠。繼續實施湘江保護與治理“一號重點工程”,推進湘江流域污染整治和區域生態治污,完成主城區26個排水口截污改造,加快鉻鹽廠污染治理,不斷提升湘江及支流水質。實施河湖連通,更好地發揮城市湖泊的蓄水、調水功能,形成城市良性水生態,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推進瀏陽河生態經濟帶建設,支持長沙經開區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支持望城區、寧鄉縣建設全國生態區縣。深化環境綜合治理。持續開展“清霾”、“碧水”、“靜音”、“淨土”行動。加大揚塵控制、餐飲油煙治理力度,加強空氣質量監測和預警預測。新建4家鄉鎮污水處理廠,提高鄉鎮污水處理廠使用效率。推行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完成10萬平方米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加強建築工地施工降噪管理,啟動城市主幹道噪聲防治。加大餐廚垃圾集中收集和處理力度。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引導全社會參與支持環境保護治理,共享“綠色福利”。

(八)推進民生保障和改善。辦好民生實事。建設新農村示範村6個、農民示範合作社10個,創建綠色示範集鎮10個、綠色示範社區和村莊各30個。建設鄉鎮衞生院10所、社區衞生服務中心5個,實現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全覆蓋。改擴建農村敬老院12所,建成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8個,為1500名殘疾人提供居家託養服務,為300名貧困殘疾兒童實施搶救性康復。建設示範性綜合文化站30個,實現廣播電視户户通6萬户,完成“好戲天天送”700場。實施農村公路安保工程100公里,改造農村危房5000户,解決3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縣以上城鎮生活垃圾全面實現無害化處理。辦理法律援助案件3000件。健全生態能源網絡化服務、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完善社會保障。健全公共就業信息平台,以失地農民為重點加強就業培訓,開發公益崗位,促進高校畢業生、殘疾人、城鎮就業困難家庭等重點羣體就業,新增城鎮就業12萬人。實施社會保險全民參保登記,探索養老保險正常調整機制,開展城鄉低保一體化試點,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提高大病醫保籌資標準,引入大病救助商業保險,探索職工醫保門診統籌。建設保障性住房3.7萬套(户),加大住房公積金對中低收入職工家庭支持力度。激發創業活力。實施全民創業計劃,加強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建設,扶持4000名以上大學生創業,創建創業型區縣(市)、街道(鄉鎮)、社區。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激發民間創業熱情,讓每個創業者有尊嚴,讓更多創業者願來長沙追夢,能在長沙圓夢。

(九)推進社會事業發展。發展教育文化事業。推行標準化學校建設,擴建長沙職院新校區,新建改建城區中國小10所、城鄉公辦幼兒園45所,提質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110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完善招生制度和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融合,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鼓勵發展民辦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準化試點,啟動長沙國王陵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加快炭河裏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提質改造秋收起義、胡耀邦故居紀念園,保護抗戰遺址,實現“三館一廳”和陶瓷博物館對外開放。開展羣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創作一批有影響的文藝精品,創建一批叫得響的文化品牌。加大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力度,加強意識形態的引導和管理。提升羣眾健康水平。完善分級診療、大病保險、診療“一卡通”等制度,實施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加快湘雅五醫院和六醫院、湘江新區醫院、河西口腔醫院建設。落實“單獨二孩”政策,關心失獨家庭,加強新生兒出生缺陷管理。實施食品安全專項工程,嚴格市場監測和准入,確保“舌尖上的安全”。積極備戰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申辦全球華人羽毛球錦標賽,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建設平安和諧長沙。加強警務雲建設,促進“天網工程”與城鄉規劃建設同步,推進警務實戰化,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和輿情,深入開展禁毒工作,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大普法力度,推行社區矯正規範化,加強重大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推進陽光信訪、逐級走訪、積案化解,促進訴訪分離。實施安全發展戰略,強化屬地管理、行業監管、企業主體責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加強民族宗教工作,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諧。

(十)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增強法治意識。完善領導幹部及政府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做到敬畏法律、帶頭守法,不觸碰法律紅線,不逾越法律底線,運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維推進工作,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會氛圍。堅持法治建設與道德建設並舉,建設誠信政府,引領社會風氣。依法履行職能。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職用權,做到既依法辦事,又敢於擔當,打造效能政府。建立以政府法制機構人員為主體,吸收專家、律師參加的法律顧問制度。堅持依法決策,完善民主決策機制,做到行政行為實體合法、程序正當,有效防範政府法律風險。嚴格執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規範行政裁量權,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權,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強化權力監督。加強政務公開,實行政務服務“流程清單”,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加快審計職業化建設,創新審計監督辦法,強化審計結果運用,推動公共資金、國有資產資源和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主動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及時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自覺接受羣眾監督和輿論監督。探索適應新常態的績效考核體系。加強廉政建設。鞏固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完善作風建設長效機制。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一崗雙責”制,嚴格“三公”經費管理,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強化行政監察,嚴格行政問責,依法查處腐敗案件,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狠抓工作落實。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切實強化時間意識,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推進各項工作;切實強化責任意識,以釘釘子的精神一抓到底;切實強化攻堅意識,以主動擔當的精神破解發展難題;切實強化全局意識,以團結協作的精神形成強大合力。

同時,促進物價穩定,避免物價過快上漲影響低收入羣體生活。加強基層統計工作,充分運用統計成果。加強國防動員和人民武裝工作,支持駐長部隊建設,促進軍地融合協調發展。夯實基層基礎,關心基層幹部,支持基層工作。加強人民防空、國家安全工作,強化檔案、市志、機關事務管理、紅十字會等工作,保障婦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加強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完成“十三五”規劃編制。

各位代表,新常態賦予新使命,新使命激發新作為。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鋭意進取,開拓創新,把人民的期待變成我們的行動,把人民的希望變成生活的現實,為率先建成“三市”、強力實施“三倍”、加快實現基本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長沙市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是新一屆政府履職的第一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四化兩型”總戰略和“三量齊升”總要求,大力開展“六個走在前列”大競賽活動,科學應對複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着力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保民生,完成了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預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200億元,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4600億元,增長20%;財政總收入883.89億元,增長19.54%,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36.63億元,增長23.8%;規模工業增加值達2600億元,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00億元,增長14%;城鄉居民收入增長12%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9%;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2.8;全面完成節能減排任務。

(一)新型工業化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狠抓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着力構建多點支撐工業格局。上海大眾、藍思科技等項目順利推進,基伍通訊、洋河酒業等項目成功簽約,廣告產業園、中聯麓谷第二工業園開工建設。新增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8家,中南大學科技園落户嶽麓科技產業園,發明專利授權量居全國十強。汽車製造、電子信息等產業快速崛起,全部工業總產值突破9000億元。長沙高新區、瀏陽經開區和寧鄉經開區、金霞經開區、望城經開區分別成為國家創新人才培養、再製造產業、新型工業化產業、知識產權示範(試點)基地(園區)。加強對內對外開放,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2家,中南商貿物流城、阿里巴巴長沙產業帶簽約落地,實現進出口總額98億美元,增長12.5%。充分發揮外事僑務、對台、貿促會、口岸管理等重要作用。開展國家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推進城市綜合體建設和竣工運營,全市重點電子商務企業交易總額達520億元,增長23.8%。推動金融生態區、濱江金融商務區建設,率先成立民間借貸服務中心。旅遊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花明樓景區晉升5A級旅遊景區。成功舉辦一批重要節會,推進國際會展中心建設,會展經濟穩步發展。二三產業互動融合,有效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二)城市承載能力和整體形象顯著提升。以規劃引領城市發展,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城市總體規劃修改成果上報國務院審批,開展片區控制性詳規修改,啟動中心城區排水等專項規劃編制;實施“一江兩岸、東提西拓”戰略,提升先導區、高鐵新城規劃品質,完善湘江濱水區城市設計,省府新區、隆平新區等重點片區建設快速推進。地鐵2號線試運行,長瀏高速、湘府路大橋、南湖路湘江隧道、人民路東延線建成通車,地鐵1號線、湘江綜合樞紐、滬昆高鐵長沙南站、河西綜合交通樞紐、芙蓉北大道等重大項目有序推進,啟動東、南二環改造,完成西二環改造。加強城鄉環境建設,不斷提升整體形象。大力開展市容市貌、城鄉結合部環境、道路交通秩序、非法營運“四大整治”,拆除違法建設、户外廣告招牌305萬平方米。加強社區綜合整治,有效激發社區組織活力。依法徵拆補償安置,推進棚户區和城中村改造。

啟動南郊公園改造,完成曉園公園景觀提質,改建4條景觀特色街,新建社區公園20個,新增城區綠地3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53.48%。繼續開展城鄉環境整潔行動,推進10條城鄉“綠道”工程建設。城市文明程度指數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均獲全國省會和副省級城市第一,湧現出全國道德模範廖月娥等先進典型。長沙宜居宜遊品質更加彰顯,湖湘文化特色更加鮮明。

(三)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城鄉一體化試點鎮建設,新建或續建項目434個。完成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143座、山塘清淤5萬畝,加強氣象、水文服務,戰勝前澇後旱等災害,解決30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建設改造農村公路960公里;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380公里、低壓線路1800公里;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461户;新建户用沼氣池4484口;新建、續建鄉鎮污水處理廠12家;啟動首個全國農村生態能源服務平台建設。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喬口漁都、廣聯生豬等100個重大項目有序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達4962家,農村土地流轉總面積291萬畝,糧食種植面積561.7萬畝,新增萬畝以上蔬菜示範片4個、專業蔬菜基地2.77萬畝,創建畜禽標準化養殖場165個;糧食集團收購金健米業;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突破千億元,增長23.4%;種植花卉苗木45萬畝,建設集中連片油茶基地28個,發展林下經濟50.5萬畝;休閒農業實現經營收入105億元。加強供銷合作、移民工作。城鄉統籌步伐加快,正朝着“農業高效、農村精美、農民富裕”的目標邁進。

(四)兩型社會建設和配套改革深入推進。加快先導區發展,推進兩型社會建設。洋湖濕地公園二期、桃花嶺、梅嶺公園開園,梅溪湖國際新城展示新形象。新引進和建設高端服務業項目總投資達600億元。大圍山森林公園獲批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長沙縣成為全省首個國家生態縣,望城區獲評全國科學發展特色縣(區),長沙成為全球綠色城市、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城市。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進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實施階梯水價、電價、氣價、生態補償和排污權交易,開展集約節約用地考核評估和低效利用土地再開發試點,能源消費總量、單位GDP能耗穩步下降。推進第二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實施24小時空氣質量數據動態發佈和國控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加強大氣污染治理,淘汰黃標車3.1萬輛;落實省政府湘江保護治理“一號重點工程”部署,全面實施流域治理和河道、砂場綜合整治;建成坪塘、新港污水處理廠,啟動主城區污水管網提質改造工程,主城區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5.7%。試驗區改革深入推進,兩型發展成為長沙鮮明的標籤和靚麗的名片。

(五)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保障富有成效。全面完成為民辦實事工程,民生保障持續改善。新增創業主體約7萬户,新增城鎮就業14.9萬人,城鎮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工傷保險實現職業羣體全覆蓋,第九次調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改擴建鄉鎮敬老院10所,城鄉低保標準每人每月提高50元。完成公交企業整合重組,全面取消3元票價公交。實行新建居民住宅供水設施統建統管,改造城區居民住宅户表10萬户。啟動經適房上市,完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區改造2.7萬套,新增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12萬人。食品安全城市建設深入推進,食品檢測合格率保持97%以上。加強市場物價預測監管,主要消費品價格基本平穩。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新改擴建城區中國小、公辦幼兒園81所,改造義務教育薄弱學校197所,區縣(市)全部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獲評全國終身教育先進城市。建成示範性文化站20個,完成中山亭提質改造,長沙國王陵遺址、胡耀邦故居晉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推進縣級醫院試點改革,市公共衞生中心、口腔醫院南院投入使用,基層衞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成功舉辦市第八屆運動會,羣眾體育設施實現社區、行政村全覆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共建共享社會和諧。全面建成“天網工程”,保持對犯罪活動的高壓態勢,榮獲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長安杯”。加強重大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和法律援助,信訪秩序明顯好轉。加強安全生產監管,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健全人口網格化信息管理系統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體系,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3%。。夯實統計基層基礎,第三次經濟普查順利推進。加強國家安全、應急管理、防震減災、民族宗教、檔案、市志等工作。國防、人防和後備力量建設不斷加強,在抗險救災和促進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鞏固。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僑聯、社科聯、殘聯、紅十字會、慈善會、關工委、老齡委等為長沙和諧發展作出新貢獻。

(六)政府作風建設和執行能力不斷加強。堅持依法科學決策,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全面開展行政決策法律審查,完善政府合同審查管理機制。認真落實人大及其會的決議決定,主動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積極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全面完成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做好省級部分管理權限下放的承接工作。辦好政府門户網站,開通“12345”市民服務熱線,實行非行政許可和年檢項目網上辦理。堅持精細管理,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加強公共項目資金和國資監管,推行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財政支出效益明顯提升,國資監管實現全覆蓋。開展政府性債務和財政專項資金審計,完成政府投資審計項目878個,核減投資額28.6億元,綜合核減率17.95%。深入開展行政效能監察,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堅持勤儉節約,機構編制和機關事務管理不斷規範,專項治理超編車、超標車,全面清理辦公用房,壓縮“三公”經費支出,公務出國人次零增長,幹部作風明顯轉變。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歷屆市委、市人民政府打下堅實基礎的結果,是人大、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長部隊、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長沙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回顧過去一年,我們在困難複雜的宏觀環境下,實現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成績來之不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必須搶抓發展機遇。積極爭取長沙發展進入國家戰略,兩型社會、節能減排、現代服務業成為國家試點,為未來發展贏得競爭優勢。必須注重改革創新。以改革破解發展瓶頸,以創新增強發展活力,推動又好又快、率先發展。必須強化項目支撐。千方百計引進項目,攻堅克難推進項目,實施一批好項目、新項目,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必須堅持民生優先。將更多財力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羣眾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存在不少的困難和問題:產業結構還沒有得到根本性調整,轉型創新發展任務依然繁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還存在薄弱環節,“四大整治”還需進一步加強;霧霾天氣對羣眾生活造成一定影響,環境治理亟待加大力度;社會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與羣眾期盼還有差距;政府服務和公務員隊伍作風有待進一步改進。對此,我們高度重視,將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20xx年目標任務

20xx年是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落實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實施“xx”規劃的關鍵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今年的形勢進行了全面分析,世界經濟仍將延續緩慢復甦態勢,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新的增長動力尚不明朗,我國經濟存在下行壓力,但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中央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經濟社會發展仍處於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我們完全有信心抓住機遇,保持經濟合理增長,推進轉型創新發展。

我們的信心源自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勁動力。在我國改革開放新的重要關頭,黨的xx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中央對湖南提出了“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新定位,這是湖南的區位優勢,也是長沙發展的重大機遇。長沙肩負着多項重點改革使命,只要我們發揚“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長沙精神”,只爭朝夕地深化改革,就一定能激發內在的強大潛力,分享更多的改革紅利。

我們的信心源自“六個走在前列”的歷史重託。省委、省政府明確要求長沙在加快轉型創新發展、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兩型社會建設、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中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成為“一帶一部”核心區、深化改革先行區、自主創新示範區、兩型建設先導區,賦予更大的權限,給予更多的支持。有省委、省政府作為堅強後盾,有全省人民對省會建設的大力支持,只要我們解放思想、勇於擔當,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就能從追趕型發展走向引領型發展,在百舸爭流的城市競爭中搶佔先機、贏得主動、實現趕超。

我們的信心源自全市人民羣眾的美好願景。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着眼於滿足人民羣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對長沙今後一段時期的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明確提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之市、兩型引領之市、秀美幸福之市”,強力實施“產業倍增、收入倍加、城鄉品質倍升”,加快現代化進程,為我們描繪了未來美好藍圖,激發了幹事創業的熱情。只要我們緊緊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用科學的理念推動發展,用勤勞的雙手創造財富,用堅實的腳步追逐夢想,就能將美好願景變為現實。

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精神,20xx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的戰略部署,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以轉型創新發展為目標,着力統籌城鄉、改善民生、創新治理、轉變作風,在全面推進“六個走在前列”、率先建成“三市”、強力實施“三倍”、加快現代化進程中,開創更好更快發展新局面。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5%;財政總收入增長1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3%,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減排指標完成省下達任務;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在7.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103.5左右。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全面深化改革,堅持穩中求進、新中求進、好中求進,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以改革穩增長、以改革調結構、以改革惠民生,在工作中牢牢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更加註重市場作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能由市場配置的資源逐步交由市場配置,能由市場提供的公共服務逐步實現政府購買;市場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行政審批,企業投資項目一律由企業依法自主決策,依靠市場力量推動更好更快發展。

二是更加註重質量效益。推動經濟發展由注重量的增長向更加註重質的提升轉變,由注重增量的擴張向更加註重存量的升級轉變。以資源環境約束倒逼發展方式轉變,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驅動;以質量的提升促進效益提升,增加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增加勞動所得和居民收入。

三是更加註重兩型引領。自覺肩負起試驗區的歷史使命,積極探索兩型社會建設的科學路徑,將兩型理念貫穿於長沙改革、發展、建設全過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發展和城鄉建設更加註重環境保護,構建兩型產業體系和兩型體制機制,促進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當好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的排頭兵和先行者。

四是更加註重城鄉一體。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全面放開縣城和建制鎮落户限制,促進農業轉移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優化城鎮佈局,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推動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促進產業與城鎮融合發展,實現以城帶鄉、城鄉一體,提高城鎮化質量。

五是更加註重羣眾感受。把羣眾需要作為工作導向,高度重視社情民意,完善社會參與機制,尊重人民羣眾首創精神,充分調動基層的積極性、主動性。更加關心貧困羣眾和弱勢羣體的生活,妥善解決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三、20xx年工作重點

着重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轉型升級,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工業發展質量。堅持科技創新驅動,着力引進一批有創新成果、有知識產權的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支持企業組建研發平台和創新聯盟,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加快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鞏固發展工程機械、食品等已有千億產業,加快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兩型住宅、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成長型產業發展,着力培育新的千億產業。改造提升煙花、服裝等傳統產業,淘汰落後產能。注重產業配套,拉長優勢主導產業鏈。實施重大項目帶動。緊盯國內外大型品牌企業,着力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新項目,切實提高履約率、開工率、投產率。加快上海大眾、菲亞特二期、比亞迪汽車城、格力電器、藍思科技三期、介面光電二期、基伍通訊、中聯環境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儘快形成現實生產力。促進園區錯位發展。優化園區功能定位,規範產業落户政策,促進產業集聚發展。開展集羣式項目滿園擴園行動,實施兩型化管理提標提檔行動,鼓勵發展工業地產,打造現代城市工業經濟綜合體,提升園區檔次和功能。規範鄉鎮工業發展,打造特色工業小區。支持高新區創建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長沙經開區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園區、雨花經開區創建國家低碳工業園區,加快將寧鄉經開區、瀏陽經開區培育成新的“千億園區”,推動望城經開區、金霞經開區晉升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支持區校共建中南大學科技園、湖南大學科技園。

(二)突出發展服務業,提升競爭優勢。發展新型服務業態。大力發展金融、文化創意、信息軟件、科技研發等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總部經濟、後援中心、工業設計等新興業態,加快建立以服務經濟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移動電子商務基地建設,大力支持倉儲物流發展,引進大型快遞物流企業,促進電子商務加速壯大,支持雨花區爭創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支持一批文化產業龍頭企業發展,加快廣告產業園、湘台文化創意產業園、後湖國際藝術區建設,着力打造文化創意中心,推進國際文化名城建設。打造中部消費中心。深入推進國家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科學佈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規劃引導地鐵沿線商業發展,加快中心城區批發市場有序外遷和提質改造,推動高嶺商貿市場羣、長株潭商圈發展,加快大河西和馬王堆農產品物流中心、灣田國際、金橋國際商貿城等項目建設,推進台商總部大廈、保利西海岸等城市綜合體建設,抓好芙蓉中央商務區、金融生態區、濱江金融商務區建設,規範民間借貸機構服務管理。加快國際會展中心建設,支持會展經濟發展。引導高檔餐飲酒店開發面向大眾的消費,挖掘消費潛能。加強旅遊與文化、生態融合發展,推進大圍山、銅官窯、灰湯温泉等旅遊區建設,繁榮歌廳酒吧文化,打響“快樂長沙、宜遊勝地”品牌。推動對外經貿合作。引進開放型產業項目,打造一批優質的外貿商品基地,扶持一批進出口總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行業龍頭企業,進出口總額增長8%。爭取跨境電子商務應用、文化創意自由貿易區等國家試點。增開國際航線。加快金霞保税物流中心、臨空綜合保税區建設,打造國家級轉型示範出口基地。啟動霞凝鐵路口岸作業區建設,申報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電子口岸平台。鼓勵本土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國內競爭合作,加強與泛珠三角、長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羣經濟協作,促進國際友好城市合作交流。

(三)突出建管並重,打造品質城市。堅持規劃先導。規劃中融入歷史文化元素,尊重羣眾行為習慣,注重細節設計,體現人文關懷。採取多中心、組團式發展,適時啟動行政區劃調整,優化城市發展格局。注重加強重點地段、重點區域的城市設計,加快編制解放垸規劃,整體規劃開發月亮島等湘江洲島,加強湘江兩岸建設項目景觀審查,打造和諧美觀、特色鮮明的城市天際線。有序推進濱水新區、省府新區、南湖片區、空港城、蘇圫垸生態新城建設,提升高鐵新城開發建設品質。完善功能配套。啟動地鐵3、4號線、高鐵南站至黃花機場中低速磁懸浮軌道交通建設,加快地鐵1號線、城際鐵路建設,實現地鐵2號線試運營。啟動長株潭環線高速建設,加快長韶婁高速、京港澳高速輔道及星沙聯接線建設。啟動桐梓坡至鴨子鋪通道建設、萬家麗路快速化改造,推進營盤路和勞動路東延、車站北路和東二環北延,加快黃江公路、寧梅大道、金陽大道、濱河大道建設,完成東、南二環改造,打通紅旗路等斷頭路。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全面推進公交都市建設。完成湘江綜合樞紐主體建設,加快新港三期建設,提質改造湘江風光帶,打造“百里濱水走廊”。實施城區幹道架空線纜入地,加強城區防洪排漬、消防設施建設,改造城區地下管網和排水堵點。加強城市管理。合理安排建設時序,有效減少道路開挖。加強公園廣場、出入城口及機場車站周邊環境整治,嚴格治理城鄉違法建設。推進老舊住宅區、背街小巷改造,啟動雅塘片區、望城坡等區域提質改造。啟動城區部分主幹道立面改造,提升“一江兩岸”主要景觀軸線及周邊亮化效果。推行網格化、精準化、系統化管理,既以人為本又嚴格執法,做到宣傳、教育、執法有機結合,鞏固“四大整治”成果,打造更加整潔有序、清新靚麗的省會形象。

(四)突出城鄉一體,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整合涉農資金,吸引社會投資,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實行整體規劃、集中投入、片區實施。啟動農村公路提質改造三年行動,加大危橋改造力度,新建農村公路600公里,提質改造300公里。推進農村電網擴容改造,有序推進通訊光纖向行政村延伸。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完成重點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45座,骨幹山塘清淤擴容3萬畝,疏浚溝渠1000公里,解決3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鄉鎮污水處理廠10家,建成户用沼氣池3000口。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培育現代農莊、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加強種業科技創新,穩定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一批知名龍頭企業和名優品牌。完善現代農產品物流網絡,加大農產品直銷配送。加強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和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完善農業保險制度,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重點城鎮建設。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要求,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堅持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儘可能保留村莊原始風貌,合理引導村民集中居住,融入現代元素改善居住條件。深入實施城鄉環境整潔行動,鞏固農村連片整治成果。有序推進15個重點小城市、中心鎮、特色鎮建設,試點探索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市建設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多規合一”,打造一批具有歷史記憶和湖湘特色的美麗城鎮,方便農村人口就近轉移,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五)突出兩型建設,加快引領發展。發揮先導區示範作用。全面提升先導區規劃、建設品質,大力發展兩型交通,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加快梅溪湖國際新城、大王山旅遊度假區、洋湖總部經濟區、濱江新城建設,提質改造濱江風光帶等景觀工程,開工建設市兒童公園、兒童醫院、科技展示中心,完成洋湖濕地公園、巴溪洲公園建設。鼓勵發展新能源和綠色建築產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產業,積極引進高端服務業,加快構建兩型產業體系。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持“不破壞、少影響”原則,劃定禁止開發、限制開發區域。加強環境風險企業管理,落實生態補償制度。完成第二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年嘉湖、梅溪湖、鬆雅湖等水質保護。實施三年造綠大行動,加快城區主幹道綠化提質,啟動沙灣公園、八方山公園建設,新建社區公園20個,新增城區綠地600公頃;加快瀏陽河生態經濟示範區建設,創建綠色示範集鎮10個、綠色示範村莊和社區各30個。大力治理環境污染。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與年審制度,實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損害賠償。強力推進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加強湘江流域治理,實現湘江、瀏陽河城區段全截污、全治理。加強揚塵源頭治理,規範渣土運輸和建築工地現場管理;嚴格控制油煙、汽車尾氣等污染源,引導新能源汽車發展,淘汰黃標車1萬輛,確保霧霾天氣明顯減少。完成10萬平方米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妥善處置固體廢棄物。推進能源資源節約。推廣集約節約用地模式,規範工業用地管理,推進低效利用土地再開發。加速園區和重點新區分佈式能源建設,着力推進可再生能源利用,推廣建設工業園區廠房屋頂光伏電站,有效降低能源資源消耗。鼓勵發展再製造產業。加大建築工業化支持力度,新建大型公共建築全部達到綠色建築標準。

(六)突出公共服務,發展社會事業。提高教育質量。注重教育公平,加快學校標準化建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新改擴建城區中國小10所、公辦幼兒園45所,着力緩解大班額、擇校問題,提質改造義務教育薄弱學校130所。加強校長任職交流和教師對口支援,推進中招會考制度改革,完善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學生成長、教師進步。支持長沙學院發展。以商貿職院為主體整合相關資源籌辦第二所本科院校。拓寬終身學習通道,創建全國學習型城市。繁榮文化事業。啟動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提質提效三年行動計劃,建設一批集中居住區文化廣場,提質鄉鎮綜合文化站30家,創建社區(村)示範文體活動中心100個,加強青少年活動基地和公共閲讀場所建設,創作一批文化藝術精品。加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加快長沙國王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炭河裏遺址公園建設。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規範文化市場秩序。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妥善解決市屬文藝院團改革遺留問題。健全誠信體系,弘揚雷鋒精神,推動志願者服務制度化,促進文明創建常態化,引導市民自覺養成文明習慣。建設健康城市。注重人才引進和設施投入,推進市三醫院、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提質改造鄉鎮衞生院和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0所、村衞生室260所,增強農村醫療衞生服務能力。擴大基本藥物目錄範圍,嚴格控制門診、住院次均費用增幅,支持民營醫院發展,切實減輕羣眾就醫負擔。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羣眾體育健身設施,積極備戰省十二運會。加強計生基層基礎工作,提升計生管理服務水平。理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嚴格食品藥品監管執法,切實保障羣眾飲食和用藥安全,積極創建全國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七)突出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推進創業富民。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在擴大就業中的主渠道作用,鼓勵自主創業、二次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加強技能培訓和指導,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施就業援助,抓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羣體就業。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城鎮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促進更高質量的就業。加強社會保障。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完善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擴大農村低保、醫保和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賠付標準。改革醫保支付制度,建立低收入家庭大病救助機制,完善居民醫保門診統籌。加快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設,加大住房公積金在非公企業建制力度,推進黃興北路二期、火車北站二期、燕山街、南湖片區等棚户區和國有工礦棚户區改造,創新零星棚户區改造模式,完成棚户區改造13260户。推進紅星村、戴家河村、天馬村等城中村改造,改造農村危房4200户。積極發展養老事業,鼓勵發展社會化養老機構,啟動鄉鎮敬老院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升居家養老服務水平。發展慈善事業,加快市兒童福利院和鄉鎮社會救助站建設,建好市殘疾人康復機構。實施價格惠民,推進住宅小區電力專變改公變,完成城區自來水户表改造20萬户,公交票價優惠30%。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天網工程”拓展應用,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和輿情,依法懲治各類違法犯罪,加強特殊人羣管理,增強羣眾安全感。創新普法教育形式,提升全社會法律素養。實行網上受理信訪,落實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機制,加強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及時就地解決羣眾合理訴求。加強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突出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嚴防各類安全事故發生。加強社會組織扶持監管,加大社區(村)設施建設力度,完成第九次村委會換屆選舉。完成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提高統計服務決策水平。促進民族團結,加強宗教場所建設。加強檔案、市志、機關事務管理。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切實加強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國家安全工作,推進國防教育基地建設,深化民兵預備役體制改革,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四、切實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

貫徹落實xx屆三中全會精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完成今年目標任務,必須切實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

堅持改革創新。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受到的制約越來越多,要實現約束條件下的發展,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更加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推動觀念更新,以解放思想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以解放思想引領轉型創新發展。把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統一起來,堅持“五位一體”的發展理念,不簡單地以GDP論英雄,同時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堅持以加快發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統籌抓好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調整,理順市與區縣(市)、部門與部門關係,有效解決職能交叉問題。推動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進政事分開。做好第一輪國企改革掃尾工作,引導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交叉持股,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政企分開。推進簡政放權。用好、用足、用活已承接的省級管理權限,全面清理市本級管理權限,凡是由基層管理更方便更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至區縣(市)、園區。勇於自我革命,減少審批環節,優化審批流程,確保行政審批效率大幅提升。率先實施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實現“先證後照”向“先照後證”轉變,更好地調動社會投資創業的熱情。

推進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建設法治政府的核心,是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要把依法行政貫穿於政府工作的全過程。依法行使職權。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落實政府法制工作規定,實行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加強政府合同審查,保障政府和企業的合法權益。嚴格恪守誠信。堅決維護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杜絕朝令夕改,以政府誠信帶動社會誠信。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弄虛做假,不虛報浮誇,以沒有水分、可持續的增長取信於民。政府工作人員要堅持職業操守,對人民羣眾承諾的事情要有諾必行、負責到底。主動接受監督。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會的各項決定、決議。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積極開展民主協商。及時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高度重視民主黨派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自覺接受人民羣眾監督。

弘揚實幹精神。實現全年目標任務,關鍵在於抓好落實。要把抓落實作為政府工作的生命線,作為檢驗幹部作風的試金石。強化問題導向。從制約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羣眾反映的難點熱點問題入手,一項一項研究解決方案,制定詳細周密的計劃,加強執行的過程控制和結果評價,既要評價工作效率,也要評價綜合效益,總結推廣普遍性的經驗,提高整體工作水平。強化時間意識。既要明確路線圖,又要制定時間表,把握時間節奏,以目標倒逼進度、以督查倒逼落實,使各項工作始終處於一種高速運轉、高效運行的狀態,以高效率贏得高效益、以快節奏換來快發展。強化危機意識。居安思危,沉下心來研究工作,善於發現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未雨綢繆,提前應對。既要縱向比,更要橫向比,更多地正視自身不足和差距,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強化進取意識。樹立爭先進位的勇氣和信心,堅決摒棄驕傲自滿、停滯不前的思維定勢,不迴避矛盾,不畏懼困難,甘於奉獻,勇於擔當,創造性地推動工作落實。

加強廉政建設。廉潔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石。要對人民、對法律、對權力始終抱有敬畏心,管住權力、管好錢財,清廉從政、勤儉為民。堅決反對“四風”。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深入羣眾,傾聽羣眾呼聲,集中羣眾智慧,着力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堅決反對和根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加強制度建設。用制度管權管錢管人,健全嚴格的財務預算、核准和審計制度,管好財政資金、公共資產。繼續推進全口徑預算管理,築牢預算約束力防線,防範政府債務風險。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廉政教育基礎作用和領導幹部監督,科學有效預防腐敗,堅決懲治腐敗,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深化政務公開。突出公共財政、價格收費、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及時主動公開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公共信息,做好公民依申請公開,探索網絡時代政務公開的新形式,完善基層政務公開平台,提升市政務中心服務功能,讓權力公開透明運行,以廉政贏得人民羣眾的信賴。

各位代表,長沙的發展站在了新的起點,新形勢、新任務催人奮進。讓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按照“六個走在前列”的要求,求真務實,改革創新,為率先建成“三市”、強力實施“三倍”、加快現代化進程而努力奮鬥!

標籤: 市政府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zj3g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