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德清縣政府工作報告

德清縣政府工作報告

德清縣,取名於“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為浙江省湖州市轄,,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德清縣20xx年政府工作報告,希望對你有用!

德清縣政府工作報告
德清縣20xx年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面對極為錯綜複雜的形勢,縣政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面貫徹中央、省、市和縣委各項決策部署,把握主動、重點展開、創新破難、善作善成,確保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預計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42億元,增長10%,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198億元,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8億元,增長16.2%;外貿進出口總額21.96億美元,增長10.1%,其中出口17.75億美元,增長9.5%;財政總收入55.7億元,增長9.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1億元,增長13.9%;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1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9577元,分別增長10%和10.8%;城鎮登記失業率3.2%;人口自然增長率2.3‰。縣xx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和八個方面為民辦實事項目較好完成。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保持經濟穩健運行。一年來,我們堅持穩中有進、穩中有為,梳理完善“農業發展27條”、“工業強縣36條”和“服務業發展32條”等產業政策,統籌推進擴投資、穩出口、促消費等各項工作。預計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40億元,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0個,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1.5萬畝,完成糧食播種面積20.6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9.8萬噸;全縣規模工業產值達到935億元、增長18%,新增武康、乾元、雷甸3個百億鄉鎮,德清開發區(高新區)規模工業產值達到227億元;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26億元、增長8%。預計全年完成工業、現代服務業、農林業、基礎設施和民生投資114.2億元、52億元、3億元和30億元,50項縣重大實施項目有16項竣工或部分竣工,50項縣重大前期項目有24項提前開工建設,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新開工100項、竣工投產72項。完成四大平台建設投入14.7億元,新拓展面積1.01萬畝、建成7100畝,砂村集中開採區閉坑礦地綜合開發利用試點完成場平5151畝。列入省擴大有效投資“411”項目14項,新增省重點建設項目10項,獲得各類土地指標3515.5畝,組織供地4335畝,墾造耕地1506畝,新增全社會融資總量132億元。制定出台鼓勵行業龍頭骨幹企業以企引企、強化駐點招商和發展總部經濟等政策意見,完成合同外資4.7億美元,實到外資1.98億美元,“浙商迴歸”項目到位省外資金28億元,引進浙建集團產業園等“大好高”項目21個。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20億美元大關,我縣被批准為全國首個縣級獨立原產地證簽證點。接滬融杭取得新成效,杭寧高鐵德清站開通運營,全省首個跨區域“杭州通·都市圈德清卡”成功發行,“講道德·更健康”德清誠信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在杭州開業。

(二)加快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一年來,我們堅持創新驅動、綜合施策,大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高。“3+X”工業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裝飾建材三大主導產業規模以上產值突破600億元,佔全縣規模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64.5%,三大主導產業均獲批省級以上特色產業基地;新興產業培育初顯成效,省地理信息產業園已有32家企業落户、並被認定為省高技術產業基地,浙江通航、國網通用航空華東巡航基地等一批通用航空項目落户我縣。“5+N ”服務業發展體系更加完善,臨杭物流園區、德泰多功能港區建設有序推進,以“洋家樂”為代表的國際化高端低碳旅遊新業態加快發展,莫干山國際旅遊度假區申報全省第2家國際旅遊度假區通過省級評審,下渚湖成功創建為國家濕地公園,我縣被評為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金融後台基地成為全省唯一獲省政府批覆的省級長三角金融後台基地,併成功列入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紮實開展“四換三名”,累計騰出用能空間5.61萬噸標煤、盤活存量用地1017畝;完成工業技改投入85億元、佔工業投資比重達到74.6%;完成舊廠區改造建築面積126萬平方米;設立淘寶特色中國——德清館,我縣被列為省級“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首批示範點;新增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企業3家,3家企業入圍中國“名企”,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1件、省級名牌5個,12家企業參與了19項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制修訂,新增省著名商標4件、省知名商號2家。“無轉有、個轉企、下轉上、小升規”均超額完成任務。

省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建設穩步推進,成功引進6家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轉化中心入駐實驗區平台,81項科技成果在我縣實施產業化;新認定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14家,新列省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52項,新增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家,新增省級企業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和企業研發(技術)中心10家,專利授權量達到2316項;3家企業設計中心入選首批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引進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及創新團隊項目16個,3人入選省“千人計劃”,我縣連續七次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工作先進縣。

(三)全面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一年來,我們堅持統籌城鄉、生態優先,強化環境綜合整治,省文明縣創建考核列全省第一。紮實推進中心城區建設,縣圖書館建成使用,體育中心兩館一場、商會大廈、餘英溪三期配套工程完工,城東路網推進成型,科技新城多幢產業大樓拔地而起,城西舊城改造一期全面啟動、完成房屋拆遷483户。改造完成6條城區道路,新增城區公共停車位523個,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投入使用,城區交通治堵成效初步顯現。“數字城管”建成試運行,城市潔化、序化、亮化、美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新市小城市建設力度加大,中心鎮培育及精緻小鎮建設加快推進。大力推進和美家園建設,建成西部環莫干山異國風情休閒景觀帶和中東部歷史人文景觀帶,創建精品村17個,我縣被評為省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深入推進“四個一體化”建設,延伸公交里程159.5公里,城鄉供水一體化主體工程全線貫通,建設污水管網36公里,垃圾日處理量達到343噸。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建設有序推進,德清大閘下游河道護岸應急加固工程基本完工,苕溪清水入湖德清險工段(阜溪右岸)工程開工建設。城鄉農貿市場改造三年目標超額完成任務。打好以治水為突破口的組合拳,落實三級“河長制”,實施水環境綜合治理十大工程,紮實開展印染、造紙、製革、化工等行業整治提升,淘汰關停企業26家;以“四鐵”精神狠抓礦山綜合治理,註銷關閉礦山企業13家,拆除涉礦碼頭121座、加工機組53套,20套無礦山加工機組全部取締;切實抓好生豬養殖污染整治,完善禁養區、限養區劃分,拆除轉產豬舍面積27萬平方米,減少生豬存欄22萬頭;全縣水環境質量逐步改善,劣V類水比例從7月份的43.8%下降到31.2%。強勢推進“三改一拆”,積極開展衞片執法整改,累計拆違248萬平方米、完成“三改”面積383萬平方米,實現“三年任務一年完成”目標。着力抓好“四邊三化”,全縣新增平原綠化面積1.14萬畝。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拆除舊房20xx户,完成建設用地復墾1718畝。實施節能項目83項、減排項目37項,預計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3%,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3.5%、3.5%、4.3%和3.8%,我縣被列為省循環經濟示範創建縣。

(四)大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一年來,我們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平安縣創建有望實現“九連冠”。在全省率先開展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農村土地(山林)承包經營權、村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宅基地使用權三項確權工作,調整完善了16項配套政策。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全年新增就業16042人,引導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3342人,幫扶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695人。發放社會保障卡7.1萬張,累計持卡人數達到22.1萬人。整合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人均籌資額統一提高到750元,參保率達到98%以上。建立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被徵地農民實現即徵即保。城鄉居民最低保障線標準分別提高到480元和360元。新建養老服務中心24個。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348套,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84户,完成農村困難羣眾危房改造171户,建成拆遷安置房9.3萬平方米。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新增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10所,新建、擴建幼兒園11家,在全省率先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和實現校園直飲水全覆蓋;建成鄉鎮文體中心2個、農村文化禮堂24個、民辦博物館2家,新市古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越劇《德清嫂》獲省戲劇節“新劇目大獎”;新建、擴建鄉鎮衞生院3家,全面推進了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行了縣級醫院就醫“一號通”,順利通過省衞生強縣考核驗收;全面完成人口計生公共服務“百千萬”工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圓滿完成社區組織和村級組織換屆工作,新建農村社區服務中心5個,創建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村20個,完成新居民基層站所規範化建設172個,新增各類社會組織128家;狠抓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全縣未發生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羣體性事件;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組織開展了豆製品、地溝油及中藥材中藥飲片等專項整治,關停豆製品小作坊101家,縣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一期建成試運行,成功創建省級藥品安全示範縣;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嚴密防範和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刑事發案數下降17.8%;做好應急管理工作,有效應對H7N9禽流感、歷史罕見高温乾旱、颱風“菲特”等,切實保障了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人民武裝、國防動員、雙擁、人防等工作有序推進。同時,婦女、兒童、老齡、關心下一代、殘疾人、慈善、民族、宗教、統計、僑台、外事、供銷、郵電通信、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氣象、檔案、史志、機關事務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進展。

(五)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一年來,我們堅持依法行政、正風肅紀,認真落實關於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各項規定,政府行政效能進一步提升。堅持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和政協通報制度,主動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199件,辦結率100%,滿意和基本滿意率100%。不折不扣落實中央和省市縣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的各項規定,開展了以“三比三評、加快崛起”為主題的執行力建設活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32項,創新“一窗式五證聯辦”新模式,完善“七聯審批”服務機制,進一步提高了行政審批服務效率。整合62條熱線資源,設立了統一的“12345”政府陽光熱線。認真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全面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公務卡結算,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三公”經費下降5%以上。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這些成績實屬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縣人民精誠團結、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建設者、勞動者,向給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監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德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向所有關心德清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清醒地看到,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政府工作還有許多不足。一是產業結構還不夠優,項目引進總量特別是工業“大好高”項目數量不多,項目推進速度不夠快,經濟發展質量與後勁有待進一步提升。二是中心城區輻射帶動能力不強,中心鎮建設進度不快,和美家園建設經營性成果轉化還不夠明顯,城鄉長效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三是各類矛盾糾紛還時有發生,安全生產隱患依然存在,維護社會穩定任務艱鉅。四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四風”問題在一些政府部門中還一定程度存在,少數部門辦事效率不高,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xx年主要工作

20xx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省市縣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的統一部署,緊緊圍繞“全面翻一番,實現新崛起”的奮鬥目標,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創新、接滬融杭”發展戰略,改革當先、聚焦落實、注重質量、轉變作風,統籌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全力以赴加快實現德清新崛起。

建議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左右,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8%,其中出口增長8%;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均增長8%;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等約束性指標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要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進經濟轉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着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縣域經濟向城市(都市區)經濟轉型,努力打造德清經濟“升級版”。

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升級。全力衝刺工業創強,發展壯大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裝飾建材三大主導產業,力爭實現規模以上產值715億元、佔全縣規模工業產值比重達到65%以上;培育發展信息服務、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確保省地理信息產業園集聚地理信息企業40家以上、德微淡竹軟件園一期19幢科研大樓全面完工,力爭通航機場、浙江通航、國網通用航空華東巡航基地等項目開工建設。推動建築業轉型升級,力爭兩年內打造成百億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5%以上、佔生產總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加快建設莫干山國際旅遊度假區,紮實推進莫干山旅遊集散中心、莫干山户外運動基地、御庭精品酒店等項目建設;完善下渚湖風景區配套設施,全面推進開元森泊旅遊綜合體建設;啟動新市古鎮南區開發工程,力爭全縣接待國內旅遊者突破10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90億元。加快臨杭物流園區II期、德泰多功能港區等項目建設,確保物流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深入推進金融創新示範縣建設,確保長三角金融後台基地建設取得突破。推動商貿業較快發展。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加快發展科創研發、電子商務、文化創意、健康服務、養老服務、社區服務等新興服務業。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提升“兩區”建設水平,培育發展休閒觀光、創意農業等新業態,探索發展現代農業綜合體,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8個、新增種養新模式面積1萬畝以上。更加註重糧食安全,確保糧食播種面積20.5萬畝、糧食總產量9.8萬噸以上,力爭新建糧食生產功能區1.5萬畝。全面推進“四換三名”,確保新增12家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整治提升40家印染、造紙、製革、化工等行業重污染企業;完成企業技改投入83億元以上,佔工業投資比重達到65%以上;開展工業存量建設用地“四清理四整治”行動,盤活存量用地700畝;組織50家實體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25億元;力爭新增年銷售收入超200億元、100億元、20億元企業各1家和超10億元企業3家,新增上市企業1家、“新三板”和省市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8家以上,培育擬上市企業5家;深入實施標準化和品牌戰略,力爭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級名牌2個、省著名商標3件、省知名商號1家,參與各級各類標準制修訂4項。

聯動推進新型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紮實開展省城鄉體制改革試點,突破城鄉二元結構,形成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融合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完善城鄉基礎設施網絡,啟動實施104國道德清段改建、杭寧高速砂村互通工程,大力推進09省道改建二期、三橋至莫干山公路、京杭運河整治等工程,力爭建成餘杭老320國道至德清申嘉湖(杭)高速連接線,開通新市—禹越—臨平公交線路。深入推進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項目建設。開工建設220千伏臨杭、110千伏洋北輸變電工程,加快實施110千伏五龍、洛舍、三合變電所擴建和禹越輸變電工程,做好50個村農用電力線路改造工作。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化,切實抓好站場新區城市設計、中心城區慢行系統、中心城市景觀風貌等規劃編制,全力做好城西舊城改造二期拆遷工作,啟動實施城西舊城改造路網、舞陽街東延、長虹街延伸等工程,加快城東路網和科技新城路網建設,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標準化、法治化、社會化、智能化水平,確保通過全國文明縣城複評。支持新市鎮小城市培育試點,着力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確保完成投資23.5億元。深入推進中心鎮培育和精緻小鎮建設。深化城管體制改革,完善縣、鄉鎮兩級聯合管理機制,推進“星級城鎮”創建,探索實施城鄉環衞一體化。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加大老舊小區分期改造力度。深入推進和美家園建設,鞏固提升已建成的兩條景觀帶,規劃打造東部蠶鄉古鎮休閒景觀帶和中部防風濕地休閒景觀帶;加強歷史文化村落保護,繼續創建一批精品村,提升一批精品示範村。切實提高城鎮、村莊建設水平,讓城鎮、村莊融入大自然,讓城鄉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充分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出口支撐作用、消費基礎作用。堅持選商引資“一號工程”不動搖,完善“招大、引強、選優”機制,加大對接國資、引進外資、激發民資和浙商迴歸等工作力度,確保完成合同外資4.37億美元,實到外資2.37億美元,完成“浙商迴歸”項目到位省外資金32億元以上,引進“大好高”項目16個。完善項目建設“1610”機制,實施重大項目百億工程,力爭完成工業投資126億元、現代服務業投資64億元、農林業投資2.5億元、基礎設施和民生投資30億元。提升平台建設水平,確保德清開發區(高新區)、臨杭工業區、德清工業園、科技新城四大平台完成投入19億元,新拓展平台4400畝、新建成3900畝,深入推進砂村集中開採區閉坑礦地綜合開發利用試點工作。強化要素保障,力爭全年獲得各類土地指標3000畝、墾造耕地1500畝,全社會融資規模新增150億元。積極推動企業擴大先進裝備、關鍵技術和重要資源進口,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推進“大通關”建設,力爭設立海關辦事處,推動貿易便利化。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勵引導企業逐步熟悉國際投資慣例,運用跨國併購、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加大對技術品牌、營銷網絡等的兼併、收購、整合,提高海外投資效益。探索構建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環境、培育消費熱點的長效機制,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推動信息消費、節能環保消費、文化消費、旅遊消費等,促進消費穩步增長。繼續做好對口支援、山海協作等工作。

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紮實推進科技新城建設,提升發展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籌建“千人計劃”產業園,支持德清開發區(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快省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建設,力爭新引進技術轉移服務機構3家,實施成果轉化項目100項以上,新增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技術)中心7家,新列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50項以上,新增省級以上新產品300個。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確保專利授權20xx項以上。開展“人才強鎮”示範點建設,大力引進創新發展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及創新團隊,力爭引進“南太湖精英計劃”人才項目10個以上,新增國家和省“千人計劃”人才2名以上。

(二)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大社保體系,促進社會事業改革發展,努力提升人民羣眾幸福感。

爭創省教育現代化縣。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力爭通過省初評和羣眾滿意度達標測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推進教學方式方法創新,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快城東學校、職業中專擴建、禹越中學等一批新建續建項目建設,支持發展民辦教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完善教師進修培訓、城鄉流動和考評激勵等管理制度,着力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強化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堅持以創業促就業,確保全年新增就業120xx人以上,推動城鄉居民自主創業20xx人,引導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20xx人,幫扶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000人,促進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開展對外勞務交流,健全勞動關係協調機制,深入發展和諧勞動關係。完善“五費合徵”政策,穩步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全面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切實做到參保範圍和對象、籌資標準、醫療保障待遇水平等“六個統一”。落實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即徵即保。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實施統一的城鄉低保標準,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鄉鎮敬老院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提升,促進民間養老機構健康發展,確保新增機構養老牀位180張以上、村(社區)居家養老照料中心38個。同時,繼續做好關心下一代、殘疾人、慈善等工作。

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編制實施醫療衞生資源配置專項規劃,加快推進縣人民醫院二期等項目建設,完善三級醫療衞生服務網絡,促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深入開展與縣外高水平醫院的對口協作,全面推進縣級醫院對鄉鎮衞生院託管改革,鼓勵民營資本舉辦上規模的綜合醫院和有特色的專科醫院。加大醫院內部管理改革力度,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建立健全“健康守門人”及雙向轉診、分級診療制度,提升醫療衞生服務水平。抓好重大疾病防控、職業病防治等工作。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落實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揮道德模範、民間設獎的示範引領作用,探索“最美盆景變風景”的有效機制,努力打造“道德高地”。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成啟用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德清展示館,規劃建設縣文化館,新建、續建3個鄉鎮文化站,新增民辦博物館2家,加快智慧型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探索發展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檔案館、網絡劇場等新興文化服務平台。

廣泛開展文化走親和文化下鄉村、進社區等羣眾文化活動。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管好用好縣體育中心,全面提升羣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水平。

進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僑台、外事、供銷、郵電通信、氣象、檔案、史志、機關事務等各項工作。

(三)大力促進社會公正。更加註重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努力實現平安縣創建“十連冠”。

營造公平市場環境。強化市場秩序監管,下移監管重心,注重源頭治理,構建覆蓋生產、流通、消費三大領域,事前預防、事中檢查、事後查處有機結合的長效監管機制。落實“非禁即入”原則,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領域,繼續抓好“無轉有、個轉企、下轉上、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各項工作,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機制,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公平有序的發展環境。建立健全社會徵信體系,推動政府統一企業信用平台建設,積極營造誠信自律的濃厚氛圍。

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升全社會法治化水平。改革信訪工作制度,健全社區矯正制度,完善大調解體系,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增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能力。創新新居民服務管理,穩妥實施居住證制度。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等社會組織。加強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支持和發展志願服務組織。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開展網絡信息與安全管理工作,形成網絡輿論工作新格局。

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深化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長效機制,確保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密防範和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健全涉企金融風險防範和化解工作機制,維護金融生態環境。改革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加快檢驗檢測中心二期建設,建立健全全過程和可追溯監管制度。加強應急管理。完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繼續做好人民武裝、國防動員、雙擁、人防等工作。

(四)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損害賠償、責任追究制度,全力爭創國家生態縣、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兩張名片”。

全面推進“五水共治”。制定全縣“五水共治”總體規劃和五個子規劃,明確年度實施方案,以破竹之勢狠抓“五水共治”。“治污水”重點是全面落實“九法治水”各項舉措,深入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十大工程,確保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户受益覆蓋率達到50%以上,省級交接斷面水質考核持續好轉。“防洪水”重點是有序推進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擴大杭嘉湖南排兩個防洪骨幹工程。“排澇水”重點是加快實施中心城區、開發區(工業功能區)地下管網和雨水泵站改造,抬升低窪積水道路,着力消除易澇易淹片區。“保供水”重點是啟動新水廠和東苕溪備用水源建設,加快實施武康至洛舍、洛舍至鍾管環網工程,全面完成西部集中式供水點建設任務。“抓節水”重點是改裝器具、減少漏損,推廣再生利用和雨水收集,全面實施階梯水價,合理利用水資源。

繼續深化環境整治。堅持拆、管、用並舉,深化“三改一拆”,積極創建“無違建村”、“無違建鄉鎮”,着力打造“無違建縣”。結合“四邊三化”等工作,大力推進平原綠化工程,確保新增綠化面積1.5萬畝以上。狠抓大氣複合污染防治,建立大氣重污染應急機制,着力推進熱電企業爐外脱硫和水泥行業低氮燃燒脱硝工作,全面加強對PM2.5等主要污染物的監測治理。加強西部山區水源涵養地保護,開展竹筍加工企業專項整治。深入開展礦山綜合治理,確保全縣普通建築石料採礦權控制在10個以內、年核定開採規模控制在20xx萬噸以下。繼續狠抓生豬養殖污染整治,確保年底生豬存欄量削減至35萬頭以下。

深入推進節能減排。研究制定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和市場準入標準,堅決杜絕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實施40項節能項目和39項減排項目,開展小鑄鍛行業整治提升,切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強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推行清潔生產,確保創建市級以上綠色企業2家,通過清潔生產審核驗收企業12家。探索建立用能指標交易機制,實施新增用能有償使用制度。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加大監察執法力度,依法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同時,統籌抓好節地工作,深化土地要素配置改革,全面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努力爭創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紮實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大力發揚苦幹實幹作風,讓全社會感受到市場環境、創業條件、幹部作風在一天天好轉。

(一)圍繞轉變職能,建設創新政府。釐清政府權責邊界,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切實加強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加大政府機構和職責整合力度,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前置,再造審批流程,創新聯審聯辦審批模式,推進中介服務機構改革,努力實現“政府投資項目部門審批時間60天,企業投資項目流程審批100天”目標。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建立事業單位統一登記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提高政府服務效能。深化財税體制改革,推進政府和部門預算決算公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嚴格政府舉債程序,有效防控債務風險。

(二)圍繞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牢固確立權責法定意識,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堅持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制度。嚴格執行縣人大及其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意見,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完善重大事項專家論證、公眾參與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工作機制,提高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水平。健全規範性文件、重大決策和行政合同審查機制,規範行政執法,加強行政複議工作,有效防範和化解行政爭議。深化政務公開,完善新聞發佈會和發言人制度,切實保障人民羣眾對政府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圍繞改進政風,建設廉潔政府。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加強對行政審批、財政資金使用、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國有產權出讓、政府投資項目等重點領域的監管,依法查處各領域違法違紀行為。全面落實關於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有關規定,堅決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進一步壓縮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以實實在在的作風建設成效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今年,縣政府將一如既往地辦好一批民生實事項目:一是全面開展臭河、黑河、垃圾河整治。年底前消滅垃圾河,改善臭河、黑河水質。二是啟動德清縣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三期)工程。實施對河口水庫上游盤溪生態河道等工程建設項目,促進對河口上游河流生態修復。三是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新開工建設廉租住房60套,新增租賃補貼户32户;新開工建設經濟適用住房170套;新開工建設公共租賃住房805套;完成城市舊住宅區(危舊房、城中村)改造安置1818套。四是繼續推進武康中心城區交通治堵。對武康城區8條道路進行交通改造,新建2個大型停車場,新增2500個停車位,新投放公共自行車700輛。五是實施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污水管網75公里,污水泵站6座;改造提升乾元、洛舍、雷甸、禹越污水處理廠,完成鍾管、雷甸、禹越污水處理廠中控室建設,確保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建制鎮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70%以上。六是建設農村文化禮堂。注重資源整合與分類指導相結合,標準建設與地方特色相結合,建設20個村民喜愛、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禮堂。七是實施放心食品工程。對全縣較大行政村(社區)等農貿市場實施改造提升;對全縣近600家無證照小餐飲進行集中整治。八是啟動建設老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確保20xx年10月前完成各項前期準備工作,於11月開工建設。

各位代表!面對充滿希望和挑戰的20xx年,我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為加快建設長三角“秀美、富裕、和諧”的現代田園城市,實現德清新崛起而努力奮鬥!

德清縣20xx年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宏觀形勢和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面貫徹中央、省、市和縣委各項決策部署,科學把握新常態,上下同欲抓落實,推動了經濟社會平穩創新發展。預計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6.9億元,增長8%;財政總收入66.64億元,增長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7.36億元,增長6.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67元,增長8.5%,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62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34元,分別增長8%和9.3%。縣xx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和十個方面為民辦實事項目較好完成。

尤為可喜的是,這一年,我們在事關德清發展的大事要事難事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湖州莫干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晉升為全省首個落户在縣域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簽約了總投資120億元的商業衞星項目;新增年銷售收入超百億企業2家,總數居全市首位;通航機場獲民航和軍方批覆;38項國家和省級改革試點落地生根;實現全國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敲響“農地入市”第一槌;舉辦20xx國際鄉村旅遊大會,入選世界十大鄉村度假勝地、中國十佳最美鄉村旅遊目的地和首批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地理信息小鎮入圍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管理德清論壇會址開工建設;在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全國食品安全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工作現場會上均作為唯一縣進行典型發言,全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全省進一步加強技術市場體系建設等7個省級以上現場會在我縣召開。

回顧總結一年來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全縣經濟穩步增長、轉型加快。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全縣規模工業產值和增加值分別完成1089.2億元、190.9億元,其中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裝飾建材三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750億元,佔全縣規模工業產值比重的69%;規模工業新產品產值率升至30.9%,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全縣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到23.1%和46.1%。“四換三名”深入推進,騰出用能空間5萬噸標煤,實施固定資產投資200萬元以上“機器換人”項目158項,盤活存量建設用地1018畝,電子商務網絡零售交易額達30億元,入選中國“電商百佳縣”;德華集團入圍省“三名”培育試點企業,41家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其中上市2家,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級名牌4個、省著名商標4件、省知名商號1家,13家企業參與了22項各級標準制修訂。服務業發展提速,全縣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1%,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0.7%;縣電子商務產業園開園運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集聚地理信息企業79家,成為省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我縣入圍省級信息經濟發展示範區(基地);全國首個鄉村民宿地方標準成功發佈,鄉村旅遊帶動效應進一步凸顯,全縣實現旅遊總收入133億元,增長28.9%;臨杭物流園區Ⅱ區、德清港投入運營,普洛斯物流產業園開工建設,全縣實現物流業增加值11.4億元;以普惠金服、昇華金控、佐力資本、鼎力租賃等為代表的金融新業態蓬勃發展,金融業税收突破5億元。現代農業亮點紛呈,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列全省第一,新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4個,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1.1萬畝,推廣新型農作制度面積6.9萬畝,我縣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武康成為全國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講道德·更健康”誠信農產品工程建設深入推進,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項目雙進紮實有效,引進“大好高”項目53個,實到外資1.82億美元,浙商迴歸到位省外資金52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7.9億元、增長15.5%,其中工業投資135.4億元、增長7.9%,縣重大項目百億工程投資116.4億元,新開工5000萬元以上工業投資項目52項、竣工40項;列入省“411”項目20項,新增省重點建設項目8項、重大產業項目9項,獲得各類土地指標3029畝,新增全社會融資總量202億元,向上爭取各類資金12.5億元;徵地拆遷百日攻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外貿服務水平提升,建成一站式外經貿綜合服務平台,設立了海關辦事處,全縣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37.3億元,其中出口120.4億元。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1億元,增長12.5%。接滬融杭取得新進展,浙工大德清校區項目獲省政府批覆同意、拆遷工作基本完成,杭寧高速德清北互通工程、104國道改建一期加快推進。

(二)改革創新不斷深化、活力迸發。重點改革取得新成效,城鄉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部分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國家“多規合一”試點形成一本規劃、一張藍圖成果。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拓展深化,農田水利設施所有權確權頒證基本完成,全國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全省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有序推進,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平台完成交易906筆1.04億元,農村綜合產權抵(質)押貸款新增5.4億元。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改革取得實效,實施了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分檔實行差別化政策,開展企業用能權和排污權交易,全縣規模工業企業畝均税收增長8.4%。户籍制度改革不斷深化,依附在户籍上的33項城鄉差別政策有32項並軌,新居民積分管理制度穩妥實施。政府自身改革縱深推進,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新組建市場監管局、衞計局,設立不動產登記局,開展了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深化完善“四張清單一張網”,釐清政府部門職責邊界,政務服務網延伸至鄉鎮(街道)、村(社區);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減少前置審批134項,實施“零土地”技改項目網上審批,行政審批服務效率顯著提升;創新財政支持經濟發展方式,探索了變財政專項補助為產業基金投入的新模式;落實“先照後證”、“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舉措,實施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新增公司制企業1049家,完成“個轉企”227家、“小升規”36家、“下轉上”43家。創新能力得到新提升,預計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66%,新認定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1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0家,新增省級企業研究院2家、企業研發(技術)中心11家,新列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65項,專利授權3138件;省生物醫藥創新服務平台落户我縣,“千人計劃”產業園和“地信夢工場”、“創客邦”等眾創空間建成運行;新增國家“千人計劃”人才1名、省“千人計劃”人才4名,直接引進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人才3名,入選“南太湖精英計劃”人才項目32個。

(三)城鄉面貌明顯優化、魅力彰顯。規劃體系日益健全,縣域總體規劃完成修編,各項控規和專項規劃加快編制,城市設計、村莊設計切實加強。城市功能品位得到提升,德清展示館、縣青少年活動中心正式啟用,百樂街等6條道路改造、千畝港河道景觀和綠道一期全面完成,縣文化館、老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加快建設;新增、更新公交車45輛,新增專用停車位3524個,公共自行車三期投入運行,並首次擴展至乾元鎮;開展了縣城環境衞生集中整治專項行動,“一把掃帚掃到底”的城鄉環境管理一體化模式覆蓋全縣,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進一步提升,通過國家衞生縣城複評。新市小城市培育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擴面提質,實現和美家園精品村創建全覆蓋,5個精品示範村引領示範,4個省級以上美麗宜居示範村成功創建,東部蠶鄉古鎮休閒觀光帶、中部防風濕地休閒觀光帶建設初見成效。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餘杭老320國道至德清申嘉湖杭高速新市互通連接線、三莫線全面完工,304省道改建二期加快實施,公路大中修完成67.8公里;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兩個重點縣項目紮實推進,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擴大杭嘉湖南排工程投資過半,對河口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三期工程完工;農用電力線路改造移交全面完成。環境質量有效改善,完成“三改一拆”884.5萬平方米,建成城鎮污水管網64.6公里,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55個,關停拆除生豬養殖場373家、温室鼈養殖場693家,新增綠化面積1.2萬畝、獲評全省“1818”平原綠化行動先進集體,礦山綜合治理深入推進,PM2.5日均濃度下降16.9%,466家涉水排污企業、“兩路兩側”“四邊三化”190個問題點整治到位,世界互聯網大會環境質量保障工作圓滿完成,“清三河”達標縣通過省級驗收,“五水共治”優秀縣已上報省政府,我縣在全國首次農村人居環境普查評價中列第一位;科學劃定環境功能區劃,生態補償資金提高到每年5000萬元,節能減排各項約束性指標順利完成。

(四)社會民生持續改善、保障有力。財政用於民生支出35.9億元,新增財力用於民生支出比重達87.8%。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新增就業1.69萬人,引導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3600人,幫扶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53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社會保險擴面穩步推進,企業退休人員人均月養老金提高241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提高到135元,被徵地農民生活保障制度並軌和全民參保登記全面完成;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615元。新增機構養老牀位306張,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44家。啟動了重度殘疾人託(安)養中心建設。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房4150套,完成農村困難羣眾危房改造181户,住房保障覆蓋到新居民。社會事業蓬勃發展,舞陽學校建成開學,教育工程項目完成投資2.5億元,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大學聯考萬人重點上線率位居省市前列,我縣成為全省首批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縣,獲評第四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唯一縣級特別獎;建成農村文化禮堂22個,獲評全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先進縣,縣圖書館被評為20xx中國最美基層圖書館,縣體育中心承辦國家級以上賽事13場,我縣入選省文化產業十強縣,通過省體育強縣複評;醫藥衞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縣第三人民醫院與佐力藥業合作辦醫穩妥推進,縣人民醫院二期(高壓氧艙)項目開工建設,我縣獲評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人口計生工作繼續加強,“單獨兩孩”政策平穩實施,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鄉賢參事會獲“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提名獎,我縣被列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六五”普法圓滿完成,被評為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餐桌安全治理行動”紮實開展,成為省餐飲服務安全示範縣,通過省藥品安全示範縣複評;建成全國首個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全覆蓋縣,信訪保持“零非訪”,安全生產、社會治安、應急管理等進一步加強,“平安德清”建設實現“十連冠”,有望蟬聯“十一連冠”。人民武裝、國防動員、人防、雙擁等工作有序推進。民族、宗教、僑台、外事、統計、供銷、郵電通信、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關心下一代、慈善、檔案、史志、機關事務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五)政府建設全面加強、效能提升。出台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實施意見,嚴格落實縣政府黨組(擴大)會議集體學法制度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高。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方面的監督,認真辦理縣人大代表建議81件、政協提案136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100%。紮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深化“三亮”行動,政府服務意識、行政效能不斷提升。狠抓政府廉政建設,開展“黨紀教育一刻鐘”活動,加強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工作,支持紀檢監察機關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完成機關辦公用房清理,加強公務用車、公務接待、因公出國(境)管理,“三公”經費支出在上年下降32.3%的基礎上下降1.8%。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縣人民真抓實幹、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奮戰在各條戰線的建設者、勞動者,向給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監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和支持德清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政府工作還有許多不足。傳統產業提升不快,結構調整的陣痛仍在持續;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仍然不高,新舊動力轉換尚未完成;大項目、好項目依然較少,縣域發展後勁仍顯不足。中心城市的帶動力和輻射效應還不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平衡,小城鎮建設相對滯後,美麗鄉村建設升級版尚未全域實現。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公共安全領域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基本公共服務與全面實現城鄉統籌還有一定差距。少數政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還不夠強,抓落實的能力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此,我們一定要強化問題導向,抓住關鍵、綜合施策,切實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二、20xx年主要工作

20xx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力做好政府各項工作意義重大。根據縣委十三屆九次全會的部署,20xx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省市全會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的統一部署,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統領,以“八八戰略”為總綱,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引領趕超發展,聚焦“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實現更高水平新崛起”,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深入實施“改革創新、接滬融杭”戰略,紮實開展“聚焦好項目,培育新動力”、“服務G20,展示新形象”和“創新提效能,強化新擔當”三大行動,攻堅破難促轉型、振奮精神勇爭先,統籌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確保“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為建設國際化山水田園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其中工業投資增長8%;財政總收入增長7.5%以上,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增長7%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7%,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節能減排等約束性指標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要堅決打好改革創新、產業轉型、項目雙進、民生改善四場攻堅戰,着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堅持改革引領,爭創綜合改革示範區。全面深化各項改革,開展城鄉一體發展標準化體系建設,謀劃爭取更加綜合、更高層面的改革試點,放大改革疊加優勢和綜合效應,打造縣域協調發展先行示範區和綜合改革示範區。

深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完成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推進高新區管理體制改革創新。不斷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以“多規合一”試點為契機,推動行政審批流程再造,探索高新區核准目錄外不再審批改革、開展環評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提升行政審批服務效率。推進“互聯網+政務”,建立網上政務服務虛擬大廳,建設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實施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推進財税體制改革,改革國地税徵管體制,完善預算管理制度,健全政府債務風險管控機制。加大國有資產監管力度,開展政府投融資改革,推進國有資產證券化。

全面開展經濟體制綜合改革。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確保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任務,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完善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體系,推進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農村綜合產權保證保險貸款試點,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推進“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改革,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大好高”項目引進推進前期工作機制,促進產業向主平台集中、項目向重點產業集中、要素向優質項目集中。深化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探索建立服務業企業分類綜合評價體系,激勵和倒逼產業結構調整、企業優勝劣汰。健全企業減負機制,降低實體企業成本。

不斷深化社會領域重點改革。深入推進教育人事制度、考試招生制度、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城鄉義務教育資源統籌配置機制,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辦學,啟動華盛達外語學校和求是高中遷建項目,着力引進一流國際學校。開展“做強做優公益性醫院、放開放活營利性醫院”試點,深化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鼓勵民間資本辦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公共文化設施服務管理模式,拓寬社會力量辦文化路徑,推動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推動養老機構“公建民營”,扶持民辦養老機構發展。

(二)堅持創新驅動,邁向產業層次中高端。始終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創新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更加註重發力“供給側”,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構建更高層次、更加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

強化科技創新。深化“德清模式”,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實施“1581”工程,爭創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確保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72%。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和創新平台,全力提升高新區,建設“雲上高新區”,深入推進省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省生物醫藥創新服務平台建設,發展各類眾創空間。加快建設生物醫藥、地理信息等專業技術市場,探索建立高新區風投公司,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加強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確保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全市第一;引進大院名校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2家,新認定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0家,新增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技術)中心7家,新列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80項以上。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深化質量標準品牌升級行動,開展“浙江製造”品牌建設,力爭全年專利授權20xx件以上,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級名牌2個、省著名商標4件、省知名商號1家。圍繞產業發展,制定人才新政,實施“5151”人才工程,推進高新區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試點,創建省級“千人計劃”產業園,力爭新引進培育省級以上“千人計劃”、“萬人計劃”人才15名以上,入選“南太湖精英計劃”人才項目20個以上、省級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1個,確保人才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優化產業體系。聚焦實體經濟,重點突破信息經濟、健康產業、高端裝備製造、休閒旅遊等四大產業,改造提升一批傳統產業,培育通用航空產業,構建“411”產業新體系。加快建設地理信息小鎮,確保建成芯片科技、中漁等12幢產業大樓,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管理德清論壇會址主功能區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商業衞星項目註冊並運行,集聚地理信息企業超100家,在引進企業總部和製造業項目方面取得突破;發展新型金融產業,深化金融創新示範縣和長三角金融後台基地建設,力爭引進培育各類金融新業態企業80家以上;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提升電子信息製造業,培育大數據和雲服務產業,推動“兩化”深度融合、電子商務等信息化應用,加快建設信息經濟強縣。做強生物醫藥等特色優勢產業,拓展醫療器械、醫療服務、養生養老、體育健身等重點領域,打造大健康產業基地。發展成套設備、新能源汽車等高端裝備製造業,增強省級裝備製造產業示範基地競爭力。啟動下渚湖環湖綠道及生態景觀修復工程,加快莫干山國際旅遊度假區、開元森泊、新市古鎮開發利用等重大項目建設,積極創建中國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和省級旅遊度假區,打響“名山濕地古鎮、休閒度假德清”旅遊品牌,力爭全縣接待遊客超15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50億元。堅持工業強縣不動搖,深化“四換三名”工程,鼓勵企業發展進口替代,推動傳統產業轉型提升;積極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力爭完成企業掛牌上市20家以上,鼓勵上市公司兼併重組、完善產業鏈,支持7家培育企業全力衝刺“兩金”目標,幫扶“小巨人”、“雙高”企業加快發展。開工建設通航機場、國網通航、中航通飛研究院等項目,力爭航空小鎮列入省特色小鎮培育名單,確保通用航空省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取得突破。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力爭實現物流業增加值12.2億元;推動商貿流通業轉型提升,積極培育消費熱點,確保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實施“房票”制度,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培育發展科創研發、文化創意等新興服務業,力爭全縣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較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積極發展都市型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加快建設省級現代林業經濟示範區和現代農業綜合體,規劃建設省級農業產業集聚區和特色農業強鎮,打造現代農業園區升級版;新建糧食生產功能區1萬畝,確保糧食播種面積20.5萬畝、糧食總產量9.6萬噸以上;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新型農業主體,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深化誠信農產品工程建設,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順應產業跨界發展新趨勢,促進三次產業深度融合。

擴大有效投資。開展“聚焦好項目,培育新動力”行動,力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300億元,確保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產業項目、高新技術產業、生態環保投資均增長15%以上。實施重大項目百億工程“1226”攻堅行動,深化縣領導聯繫推進重大項目制度,建立健全項目建設難點分層交辦和“分節點、亮紅旗、抓推進”機制,確保重大項目開竣工60個以上,完成投資120億元。強化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力爭盤活存量建設用地1000畝,獲得各類土地指標3000畝,新增耕地1200畝,爭創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新增全社會融資總量220億元。

(三)堅持開放帶動,開創合作交流新局面。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和杭州都市區建設,擴大對外開放、強化合作交流,發展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

高端實施接滬融杭。主動對接上海國際大都市,依託長三角金融後台基地,積極引進駐滬金融機構;充分利用我縣區位、生態優勢和莫干山、“洋家樂”品牌,積極承接上海迪士尼樂園開業和杭州G20峯會的市場溢出效應,加大旅遊接滬融杭力度;拓展深化合作領域,力求在科技、人才、信息、項目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取得更大實效。全面推進德清—杭州一體化發展,提升同城化效應。實施交通共建工程,確保建成杭寧高速德清北互通,加快推進104國道改建一期,開工建設京杭運河航道“四改三”整治工程,啟動杭州繞城高速西複線德清段建設;實施創新融入工程,探索建立人才互通機制,推進德清創新走廊建設,對接杭州創新走廊,力爭成為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重要一翼;實施資源互惠工程,推進教育、文化、醫療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共建共享。繼續做好對口支援、山海協作等工作。

全力狠抓選商引資。以“9+1”產業招商統領平台招商、駐點招商、以商引商、中介招商,完善全縣聯動招商機制,繼續實施“1515”工程,力爭引進投資過百億項目1個,“大好高”項目50個以上,世界500強項目1個,浙商迴歸到位省外資金超55億元,確保砂村平台招商取得重大突破。充分發揮高新區等主平台作用,提升對全縣選商引資的貢獻度和產業集聚度。加強招引項目全過程跟蹤服務,提高項目簽約率、資金到位率、投資完成率。

加快發展對外貿易。推動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擴大先進裝備、關鍵技術和重要資源進口,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支持企業參加各類優質展會,面向國際市場開展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加快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

(上接第2版)鼓勵企業“走出去”、開展服務外包,以境外營銷、工程承包、軟件出口等帶動出口增長,抓好縣內出口潛力企業“間接轉直接”、“異地轉本地”、“單一轉複合”工作。主動對接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完善一站式外經貿綜合服務平台和跨境電商平台,提升德清港功能,推進海關監管區運營,實現海河聯運新模式,加速通關一體化,優化外貿發展環境。

(四)堅持綠色發展,打造美麗德清升級版。堅決落實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開展“服務G20,展示新形象”行動,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德清的天更藍、地更淨、水更清、山更綠。

加強生態保護。落實環境功能區劃,對六類環境功能區實施差別化環境目標和管控措施,加大對河口水庫、下渚湖國家濕地公園、東苕溪飲用水源保護區、莫干山風景區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力度,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大力開展綠化造林,深入推進珍貴彩色健康森林示範縣建設,確保建設彩色健康森林5000畝,新增綠化面積5000畝,創建全國綠化模範縣。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創新,穩妥開展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推進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強化生態文明宣傳教育。

深化環境治理。統籌推進“五水共治”,完善河長制等長效機制,確保全縣地表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提高6個百分點以上;加強城鎮排水管網建設,深入推進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擴大杭嘉湖南排等防洪骨幹工程,繼續抓好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和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項目;完成東苕溪備用水源工程、104國道至莫干山集鎮供水管道工程;強化計劃用水管理,降低自來水漏損率。嚴控新增違建,加強拆後利用,力爭拆后土地利用率達到90%,爭創省“無違建縣”。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確保PM2.5濃度持續下降,力爭空氣質量全省排名進位5位以上。鞏固礦山開採減點控量成效,推進關閉(廢棄)礦山生態治理和綠色礦山創建。逐步實施工業固廢集中處理,啟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深化完善“一把掃帚掃到底”模式,推進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努力打造全國最乾淨的縣。

強化節能減排。加強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確保完成節能項目25項、減排項目28項。推進鑄鍛、金屬製品等行業整治提升,堅決淘汰落後產能。深化省級循環經濟示範縣創建,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推行清潔生產,確保創建市級以上綠色企業2家,通過清潔生產審核驗收企業12家。推行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強化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監管,加強污染源隨機抽查,深入開展“守青山、護綠水”行動,依法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五)堅持城鄉融合,增強全縣百姓獲得感。統籌提升城鄉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促進融合共享,維護和諧穩定,讓全縣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推動城鄉建設一體發展。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總抓手,推進美麗縣城建設,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提高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深化細化城鄉各級規劃,實現中心城市、鄉鎮控規全覆蓋,不斷完善村莊規劃和設計。加快實施浙工大德清校區、塔山森林公園二期、城西安置小區二期、城東棚户區改造一期和縣文化館、老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項目,推進康乾新區建設,推動城市東擴穩步發展、生態城西初具規模、中心城區功能完善。強化城市管理,實施美麗街區、整潔道路創建行動和城市文化痕跡工程,全面完成城區公廁改造,建立智能化停車管理系統,探索網格化社區管理新模式,提升潔化、序化、美化、亮化水平。深化新市小城市培育試點,促進乾元、鍾管等中心鎮發展,加快推進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的小城鎮建設。提升中東部美麗鄉村品質,建設水夢苕溪休閒觀光線,加強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支持有條件的小城鎮、村打造旅遊景區,爭創省美麗鄉村示範縣,全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完善城鄉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礎設施網絡,開工建設縣客運中心,加快推進304省道改建二期等工程,全力做好規劃304省道(雷甸—安吉段)、乾元—德清北互通公路、莫干山環線等項目前期工作;深入開展無線WIFI和光纖網絡城市建設,推進“智慧德清”時空信息雲平台等項目;加快實施配電網改造升級,投運220千伏臨杭輸變電工程。

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優質。支持創業帶動高質量就業,加強高校畢業生和困難羣體就業服務援助,確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加強全民參保登記動態管理,推進各類社會保險擴面,穩步提升待遇水平,有序開展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加強保障房建設,完成農村困難羣眾危房改造100户,積極推進城鎮危舊住宅房屋治理改造。探索發展“智慧養老”。健全社會救助制度,發展慈善、紅十字事業。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確保建成禹越中學,加快建設春暉國小、新市完小等項目,啟動電大德清學院遷建等工程;高標準普及十五年基礎教育,發展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着力提高教育質量,逐步打響“優學在德清”品牌。啟動“瓷之源”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工作,建成陸放藝術館、地名博物館,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辦好第十二屆縣運會。完善城鄉衞生計生服務網絡,推進鍾管中心衞生院搬遷和新安衞生院下舍分院改擴建,強化責任醫生簽約服務,加強醫療衞生隊伍素質能力和醫德醫風建設。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大力開展名人名作、名師名校、名醫名院“六名”工程建設。落實“全面二孩”政策,促進人口優質均衡發展。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僑台、外事、統計、郵電通信、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氣象、關心下一代、檔案、史志、機關事務等工作。

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法治、德治、自治“三治一體”模式,建設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全力做好G20峯會等重大活動、重要節點的維穩安保工作,繼續保持“零非訪”,確保“平安德清”建設實現“十一連冠”、爭創“十二連冠”,勇奪金鼎。開展“七五”普法,加快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增強全民法治意識。發揮道德教化作用,營造全民爭當志願者的氛圍,以“最美”現象引領社會文明風尚。夯實基層基礎,暢通羣眾訴求渠道,完善“大調解”體系,深化鄉賢參事會品牌建設,加強新居民管理服務,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有效預防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隱患,狠抓責任落實,確保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完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保障人民羣眾飲食用藥安全。健全防災減災機制,加強應急管理,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積極支持國防建設和軍隊改革,紮實推進國防動員體系和能力建設,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強化全社會國防意識。

各位代表,每年辦好一批民生實事,是我縣堅持多年的一項重要制度。今年,縣政府將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健全工作機制,切實把十個方面的民生實事辦好,讓全縣百姓共享發展成果。一是大氣治理方面。淘汰高污染燃料小鍋爐200台,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建設;全面開展城鄉揚塵治理,創建綠色施工建築工地10家;完成17家重點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廢氣治理。二是城鄉治水方面。完成25個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縣農户受益率達到80%以上;新建武康6萬噸/日水廠項目。三是垃圾處理方面。加大推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力度,覆蓋全縣20%的行政村;推進餐廚垃圾規模化集中處理,實現日處理能力100噸。四是食品安全方面。推進牛羊定點屠宰;新增使用二維碼追溯的食用農產品生產主體50個以上,建成3個農產品生產基地試點智能化生產管理系統;實施農(洋)家樂餐飲安全規範提升工程,餐飲許可證動態持證率達到95%以上。五是城鄉建設方面。加快新市小城市建設,開展乾元、洛舍、禹越、莫干山等小城鎮改造;推進中心城區等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建成10家“鄰里中心”。六是公共交通方面。實施104國道德清段景觀改造提升工程;提升改造和大中修農村公路50公里;投入公共自行車300輛,新增、更新公交車20輛,新建港灣式停靠站 30個,新增停車位20xx個,實施城區停車場規劃建設工程。七是養老助殘方面。為3000名困難失能老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新建成20家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扶持殘疾人創業就業600人。八是醫療服務方面。加快建設縣人民醫院二期,啟動德清醫院整體遷建;完成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1萬人以上。九是文體惠民方面。啟動德清大劇院建設;新增農村文化禮堂15個。十是就業幫扶方面。新增就業1.2萬人,推動城鄉居民自主創業3000人,引導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3000人,幫扶困難人員再就業1000人。

三、“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説明

根據中央、省、市和縣委關於做好“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的精神要求,緊密結合我縣實際,縣政府在廣泛聽取意見、反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編制了《德清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縣人大會對“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專門進行了調研、聽取情況,並提出了意見建議。現將《綱要(草案)》提請大會審查。下面,我就有關問題向大會作説明。

(一)“xx”發展的總體情況。

“xx”時期,是我縣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我們緊緊圍繞“全面翻一番,實現新崛起”的宏偉目標,大力實施“開放創新、接滬融杭”發展戰略,全力以赴穩增長,千方百計抓轉型,堅定不移促和諧,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氣勢很足、態勢很好、趨勢向上。五年來,全縣綜合實力明顯提升,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3.5%;規模工業產值成功突破千億大關,地理信息、通用航空、休閒旅遊等新興產業培育實現突破性進展。改革創新力度不斷加大,改革成為德清一張“金名片”,區域創新能力全面增強。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化率由58%提高到65%,美麗鄉村2.0版從德清出發。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環境質量不斷優化,成功創建國家生態縣。社會事業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66倍和1.84倍。總體來看,“xx”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基本實現,為“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十三五”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統領,以“八八戰略”為總綱,以“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為新使命,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引領趕超發展,聚焦“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實現更高水平新崛起”,深入實施“改革創新、接滬融杭”戰略,緊扣轉型發展主線,堅持工業強縣、產業興縣,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着力建設國際化山水田園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綱要(草案)》明確了“五個更”的發展目標,即經濟增長更有質量、對外合作更加高端、生態環境更加美麗、城鄉融合更加深入、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並提出了經濟發展、創新驅動、資源環境、民生福祉四大類共40項規劃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18項、預期性指標22項。這裏,我就其中一些重要指標作簡要説明。

一是關於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效益、結構。《綱要(草案)》提出,全縣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力爭“十三五”期末地區生產總值超600億元、財政收入超百億元,五年累計固定資產投入超1800億元,經濟發展速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主要考慮到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將長期向好,縣域產業逐步邁向中高端,基本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綱要(草案)》提出,今後五年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全縣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2%。

二是關於民生改善和城鄉融合。《綱要(草案)》提出,今後五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8%,其中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9%左右。既考慮到了中央xx屆五中全會關於共享發展的理念,又考慮到我縣城鄉體制改革、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新型城鎮化試點等諸多改革紅利將在“十三五”時期得到釋放。隨着城鄉融合更加深入,新型城鎮化有序推進,新增了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互聯網普及率等指標,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三是關於循環經濟和生態建設。“十三五”時期,國家對資源節約和環境建設的硬約束將更加嚴格。根據上級統一下達的指標,《綱要(草案)》在“十三五”資源環境中設定了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等14項約束性指標。今後五年,繼續加強循環經濟和生態環境建設,力爭達到全省先進水平。

(三)“十三五”發展的主要任務。

《綱要(草案)》對“十三五”時期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確提出了工作任務和保障措施。主要做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形成體制機制新優勢。以全面深化城鄉體制改革為重要抓手,以結構性改革和優化“供給側”環境機制為重點,切實提升改革的綜合效應,着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改革示範區,努力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縣域協調發展路徑,為全省乃至全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積累經驗、提供示範。

二是堅持創新引領,建設創新創業新高地。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突出人才優先、企業主體,高水平打造德清創新走廊和全域眾創空間,努力成為長三角地區縣域經濟創新創業發展高地、有影響力的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

三是推進高端融入,增強開放發展新動力。主動對接國家、省新一輪對外開放和區域合作重大戰略,創新對接合作方式和路徑,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積極謀劃高水平開放合作平台,加快實現接滬突破和融杭深化,推進城市國際化,提升對內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

四是加快轉型升級,拓展產業發展新格局。突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和“互聯網+”、“科技+”、“金融+”,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集羣化、集約化、國際化、生態化發展,聚力打造“411”產業體系,發展生態、安全、高效的“美麗農業”;加強產業平台建設,實施轉型升級重點工程,強化金融保障,逐步構建具有都市區經濟特徵的產業發展格局。

五是踐行“兩山”思想,打造生態文明新樣板。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生態之路,大力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深化環境污染防治,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發展清潔能源,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實現綠色發展新突破。

六是加強統籌協調,展現城鄉一體新面貌。以新型城鎮化為抓手,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進“多規合一”,實現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建立“中心城市、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城鄉協調發展格局,統籌推進交通、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打造城鄉一體、“三生”融合的美麗德清。

七是提升服務水平,開創福祉共享新局面。以“提水平”和“促公平”為重點,辦好人民羣眾更滿意的教育、衞生計生、養老、公共交通和社會保障事業,構築城鄉一體、優質均衡、覆蓋新居民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對特定人羣特殊困難的精準幫扶,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人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八是增強文化活力,邁上文化建設新台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傳承優秀歷史文化,打造道德高地的城市文化品牌形象,提升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常態化發展,促進文化事業均等化和文化產業規模化發展。

九是深化法治建設,構建社會治理新體系。始終堅持依法治縣,不斷完善多元化協同治理機制,深化“三社聯動”,加快構建有效的社會矛盾調處體系、安穩的社會安全防控體系,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四、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三五”時期的任務,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此,我們將堅持依法行政,突出服務職能,加強政府管理創新,紮實開展“創新提效能,強化新擔當”行動,全面推進政府治理水平邁上新台階。

(一)着力建設依法行政、陽光透明的政府。加強法律法規學習,強化制度建設,規範行政行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完善重大決策程序制度,加強重大行政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切實做到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嚴格執行縣人大及其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完善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深化政務公開和新聞發佈,切實增強政府公信力。

(二)着力建設奮發有為、執行有力的政府。堅決貫徹上級各項決策部署,確保政令暢通、步調一致,杜絕“為官不為”現象。鞏固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持之以恆抓好作風建設。完善縣長溝通會制度,深入開展“三亮”行動,強化政務督查,不斷加大抓落實力度。推動“網絡問政”向“網絡問效”發展,及時迴應民眾關切。創新“12345政府陽光熱線”工作方式,拓展服務內容,為羣眾解決更多實際困難。

(三)着力建設廉潔自律、風清氣正的政府。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完善政府採購和招投標工作,規範政府投資項目建設管理,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監管和績效評估。加強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堅決防止和糾正損害羣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嚴格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切實把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

各位代表,成績代表過去,實幹成就未來;只要堅持,夢想總會實現。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依靠全縣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着力建設國際化山水田園城市,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更高水平的新崛起而努力奮鬥!

德清縣20xx年政府工作報告篇3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我們在中共德清縣委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加快建設“富裕德清、和諧德清”目標,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接軌滬杭”戰略,以“強工業、精農業、擴城市、興三產”為重點,協調推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實現了本屆政府任期工作目標,開創了德清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局面。

——五年來,我們致力於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全縣生產總值從20xx年的138億元上升到20xx年的278.9億元,年均遞增11.9%,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000美元;財政總收入從17.3億元增長到44.2億元,年均遞增20.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從9.3億元增長到23.4億元,年均遞增20.3%。平台建設實現突破,在整合提升德清經濟開發區、加快建設德清工業園的同時,舉全縣之力規劃建設臨杭工業區,五年來三大平台累計投入資金36.9億元,16.6平方公里工業平台拉開框架、開工建設,德清經濟開發區列入省級十強、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投資保持較快增長,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24.5億元,其中工業性投入317.2億元,年均增幅分別達到18.8%和20.5%,天堂傘業、大川空分、德潤重工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竣工投產。外貿出口難中求進,累計完成出口額55.7億美元,年均增幅超過23.5%,檢驗檢疫局德清辦事處、海關德清監管點建成運行。消費拉動作用增強,20xx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90.4億元,年均遞增17.6%。招商選資成效明顯,累計完成合同外資16.59億美元、實到外資7.7億美元、實到內資165.3億元,20xx年以來引進“大好高”項目73項,成功引進德微淡竹軟件園、諾貝爾產業基地、天馬產業園、開元森泊旅遊綜合體等一批重大項目。接滬融杭步伐加快,實現了德清同杭州醫保卡通用、同城票據交換業務,開通了至杭州的國內首條跨區域公交線。要素保障積極有效,20xx年末全縣金融機構貸款餘額達到259.4億元,五年累計通過縣外銀行融資、發行債券、資本市場募集等方式融入資金500億元以上,獲得用地指標14357畝、盤活存量土地7744畝、實現供地18430畝。

——五年來,我們致力於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發展質量明顯提高。一二三產比例從8.3:61.5:30.2調整為7.3:58.2:34.5,經濟發展速度與結構、效益的協調性日漸增強。工業經濟量增質升,工業總產值突破1200億元,規模工業產值達到651.3億元,年均分別遞增19.6%和17.2%,年銷售收入超億元、超10億元企業分別達到109家、8家,上市企業增加到6家,昇華集團成為超百億企業。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裝飾建材等高附加值產業成為主導,佔全縣規模以上產值的比重達到58%,生物醫藥產業被列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和全省現代產業集羣轉型升級示範區試點。服務業發展態勢強勁,增加值年均增幅高於生產總值增幅,佔生產總值比重每年提高近1個百分點。莫干山、下渚湖濕地風景區成為國家4A級景區,臨杭物流園區被列為省交通重點扶持物流基地、省首批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杭州后街被評為省特色商業示範街,我縣成為省旅遊經濟強縣和省首批“金融創新示範縣”試點縣。都市型高效生態農業穩步發展,全縣農業總產值年均遞增11.7%,特色主導產業及花卉苗木等新興產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80%以上,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3.64萬畝,啟動建設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5個,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0家、示範性農民專業合作社25家。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27%提高到1.67%,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工業比重達到25.6%,新產品對全縣規模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到26%。科技新城啟動建設,省地理信息產業園等重大項目落户科技新城,科技創業園被評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產學研結合的“德清模式”不斷深化,全縣500多家企業同1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擁有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31家、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技術)中心46家,累計承擔國家和省級科技項目602項,其中國家“863”計劃項目2項,我縣第五次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稱號。知識產權、標準化和品牌戰略紮實推進,專利授權量增長8.7倍,28家企業參與制訂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60項,新增中國名牌4個、中國馳名商標15件、省級名牌40個、省著名商標30件、省知名商號8件。人才工作得到加強,全縣人才總量突破5.2萬人,15個海外創新領軍人才及創新團隊項目成功落户我縣。節能減排大力推進,累計實施節能項目205項、減排項目71項,有序關停黏土磚瓦窯和水泥機立窯,集中整治小造紙、小印染、小化工等落後產能取得明顯實效,圓滿完成國家和省市下達的各項約束性指標,被評為全省發展循環經濟先進縣。對全縣外蕩珍珠養殖進行了全面清理,對所有鉛酸蓄電池企業進行了關停轉產,對鍾管工業功能區化工園區進行了專項整治,使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深化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實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設立全國首個“生態消費日”,全縣所有鄉鎮成為省級以上生態鄉鎮,我縣被命名為首批省級生態縣。

——五年來,我們致力於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城市農村面貌明顯改觀。城鄉統籌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列全省第6位、比20xx年前進8位,居全市之首、率先進入了全面融合階段。注重規劃引領,城鄉規劃體系日益完善。城市建設力度加大,城市管理不斷加強,城南污水處理廠、塔山森林公園一期、餘英溪三期和“數字德清”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工程相繼建成,體育中心、人防中心和青少年活動中心建設已近尾聲,建成區面積由17平方公里擴大到23平方公里,城市化率從51%提高到59.5%,我縣被評為全國文明縣城、省示範文明城市、省級園林城市、省森林城市。中心鎮培育成效明顯,新市鎮列入全省小城市培育試點,武康、乾元、鍾管成為省級中心鎮。圍繞“山水美、農家富、社會和、機制新”目標,深入開展“中國和美家園”建設,創建省級美麗鄉村53個,建成精品線路6條、精品村61個。農村綜合配套改革深入推進,縣、鄉鎮、村三級土地流轉管理與服務平台建成,全縣土地流轉率達到75%。統籌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農房改造、中心村建設、“十百工程”等工作,累計完成農房改造1.2萬户、培育省級中心村12個、創建市級全面小康示範村47個,村莊整治基本實現全覆蓋。實施“3050”平原綠化行動,平原地區林木覆蓋率達到26.8%、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7.1%,榮獲全國綠色小康縣稱號。基礎設施網絡日臻完善,城鄉供水、公交、垃圾和污水處理“四個一體化”工程深入推進,累計完成投入11.7億元,乾元日產10萬噸水廠建成使用,自來水通村率達到96%以上;通村公路全部硬化,實現了村村通公交;佳能垃圾焚燒發電廠投入運行,“户集、村收、鄉鎮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一體化工程榮獲20xx中國十大社會管理創新獎;鄉鎮污水處理廠實現全覆蓋。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網絡更趨完善,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德清段、德清排澇站一期和220千伏英溪輸變電工程等相繼建成,寧杭鐵路德清段及站場、德清大道東延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累計新建農村聯網公路100多公里、林區道路600公里,新建和改造農村供電線路1300多公里,率先實現“村村電氣化”。我縣成為全國首個新農村建設氣象工作示範縣。

——五年來,我們致力於促進民生改善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945元上升到2971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8543元上升到15776元,年均分別遞增11.9%和13.1%。五年累計民生投入56.5億元,確保了每年新增財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於民生。建立健全就業、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等相銜接的大社保體系,累計新增城鎮就業7.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實現了農村低保和城鎮零就業家庭“基數歸零、動態歸零”目標。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4.8萬人、15.4萬人、11.1萬人、13.3萬人和10.1萬人,45週歲以上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8%以上。符合條件的60週歲以上城鄉居民都領到了每月90元的基礎養老金。城鎮居民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分別達到96%和95%以上,人均籌資額分別達到450元和380元。被徵地農民實現即徵即保。城鄉困難羣眾月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達到425元和320元。推進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五年累計為5090户城鎮中低收入和困難家庭解決了住房問題,完成農村困難家庭危舊房改造1349户。實施了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縣培康學校、縣棄嬰孤兒救助及殘疾人康復中心建成使用,我縣成功創建為省扶殘助殘愛心城市。實施了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實行了免費義務教育和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有力促進了全縣各類教育均衡協調發展,五年來全縣大學聯考本科重點萬人人口上線率均列全市前茅、超全省平均水平。全面實施了學生校車工程,被評為20xx年省十大民生工程。擴建了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實施了鄉鎮衞生院標準化建設工程,新建和改造了132個社區衞生服務站;在全省率先開展了醫藥衞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廣泛開展“一鄉一節一品”文化活動,累計舉辦“歡樂德清”系列文化活動5205場、送電影10630場,以我縣為中心的東苕溪流域被譽為“瓷之源”,新市鎮成為全國曆史文化名鎮,“洛舍鋼琴”被認定為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全縣所有行政村體育設施標準化建設實現全覆蓋,成功創建省體育強縣。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實施了“健康寶寶計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0.3‰以內,榮獲省人口計生工作示範縣稱號。開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完成了對口援建四川青川樓子鄉恢復重建工作。認真落實信訪維穩和安保工作任務,未發生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羣體性事件,“平安德清”建設有望實現“七連冠”,被評為首批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和全國法治縣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安全生產“三項指標”實現零增長,全縣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加強了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體系建設,深入開展了“十小”行業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專項整治,國家級食品安全示範縣爭創成功,有效維護了公共安全。國防建設、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人民防空、雙擁優撫安置等工作紮實推進。同時,婦女、兒童、老齡、慈善、民族、宗教、僑台、外事、郵電通信、廣播電視、檔案、史志、機關事務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五年來,我們致力於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政府自身建設明顯加強。積極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活動,大力倡導苦幹實幹之風,全縣上下心齊氣順、勁足實幹的氛圍更趨濃厚。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堅持向縣人大及其會報告重大工作和事項,及時落實人大會審議意見,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依法評議和政協民主監督,累計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143件,辦結率100%,滿意和基本滿意率99.9%。組建了縣政府專家諮詢委員會,健全了重大事項決策程序,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機制進一步完善。認真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清理規範行政許可事項,規範行政處罰裁量權,完成“五五”普法工作。實施新一輪縣政府機構改革,全面落實擴權強縣改革443項省、市放權事項,推進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開展“優質服務提升年”、“能力素質提升年”、“執行力提升年”等活動,成立縣委縣政府督查局,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平均承諾時限提速38.9%,切實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服務質量。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建立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加大糾風治亂和案件查處力度,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就和進步,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團結一致、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建設者、勞動者,向給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監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德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向所有關心德清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就鼓舞人心,五年的探索彌足珍貴。我們深深體會到,在新形勢下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始終堅持又好又快不鬆勁。切實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着力推動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必須始終堅持創業創新不停步。切實把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作為強大動力,勇於創新,奮力創業,搶抓機遇,敢闖敢試,不斷搶佔發展制高點,構築發展新優勢,着力增強發展的活力和動力。必須始終堅持惠民富民不動搖。切實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着力改善民生,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始終堅持苦幹實幹不懈怠。切實把政風建設作為推動工作落實的重要保證,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確保各項工作的快落實、快見效、爭一流。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矛盾,政府工作還存在不少缺點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不夠大,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還不夠高,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有待提升;經濟結構性、素質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資源環境約束倒逼發展方式轉變的壓力加大,經濟轉型升級任務繁重。二是民生改善和社會事業發展與人民羣眾的期盼還有不小差距;社會管理仍需進一步加強和創新,新形勢下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壓力加大。三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夠到位,依法行政能力和科學管理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抓工作落實的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工作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

今後五年,是我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向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關鍵時期,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動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機遇前所未有,挑戰前所未有,但機遇總體大於挑戰,德清的發展正處於大有作為、加速崛起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珍惜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正視挑戰、應對挑戰、戰勝挑戰,以奮勇拼搏的精神、克難而進的作風、創新實幹的舉措,再創一個黃金髮展期,努力實現德清新崛起。

根據縣第十三次黨代會的戰略部署,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八八戰略”、“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和市委“增強‘三力’、奮力崛起”戰略的要求,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創新、接滬融杭”戰略,堅持創新融入、推進三化同步、謀求和諧跨越,全力打造轉型升級的先行區、城鄉一體的引領區、生態建設的示範區、幸福和諧的樣板區,加快建設長三角“秀美、富裕、和諧”的現代田園城市,為實現德清新崛起而努力奮鬥。

今後五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是:“全面翻一番,實現新崛起”。具體來説,就是要實現“五個更加”:

——經濟實力更加強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6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0xx0美元;財政總收入達到120億元以上,地方財政收入達到60億元以上,併力爭實現“三年翻一番,五年增兩倍”目標;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五年累計達到1200億元,力爭1300億元,其中工業性投入五年累計達到700億元,力爭800億元。

——發展方式更加科學。產業結構更加優化,三大主導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5%,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力爭達到40%。科技、人才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結構轉型的重要動力,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2%以上,每萬人擁有人才數達到20xx人。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社會發展更加和諧。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更加均衡,“平安德清”建設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水平明顯提升,民主法治建設更加完備,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社會治安環境更加良好,城鄉居民社會保障更加健全,新增就業人數達到60000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和諧社會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城鄉面貌更加靚麗。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新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化率達到66%。和美家園創建實現全覆蓋,精品村達到50%以上。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有力,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4%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51%以上,創建成為國家生態縣。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1年,每千人擁有醫生數達到2.2人,居民文教娛樂支出佔消費支出比重達到15%,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現翻一番,居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今後五年的目標宏偉而高遠,今後五年的任務艱鉅而光榮。我們堅信,只要全縣人民始終咬定目標,團結奮鬥,全力增創轉型升級新優勢、開放創新新優勢、統籌協調新優勢、文化發展新優勢、社會建設新優勢,就一定能夠實現德清新崛起,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三、20xx年主要任務

20xx年,是實施“xx”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實現德清新崛起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目標導向,建議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左右,其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性投入均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其中出口增長17%;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均增長18%以上;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7%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1%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以內;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等約束性指標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着重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着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紮實推進“產業現代化、新型城市化、城鄉一體化”三化同步,推動經濟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的基礎上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紮實推進大平台、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建設,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進一步做強做大工業、提升工業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德清經濟開發區、臨杭工業區、德清工業園、科技新城四大平台建設,確保完成平台建設投入13.2億元,力爭新建成平台3600畝;支持鄉鎮工業功能區改造提升,實現特色化、內涵式發展。着力構建“3+X”工業產業體系,深入實施“3131”工程,確保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裝飾建材三大主導產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0億元,佔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0%以上;紮實推進通用航空省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積極發展通用航空、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積極營造狠抓有效投入的良好氛圍,大力推進中航藍天科技、天馬產業園、諾貝爾產業基地、德微淡竹軟件園等重大項目建設。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投入力度,全面開展對已簽約、未落地和已落地、進展慢項目的排查清理,落實推進和整改措施,確保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新開工50項、竣工投產30項,全年完成工業性投入105億元。支持企業開展收購、兼併、聯合、重組、上市等工作,着力培育一批規模大、實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業龍頭骨幹企業,力爭新增年銷售收入超60億元、40億元、20億元企業各1家,超10億元2家,新增上市企業1家、力爭2家;全面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各項政策措施,加強日常運行協調,扶持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以生物醫藥產業集羣列入省“兩化”深度融合試驗區為契機,大力推進信息技術的滲透融合和深度應用,提升產業發展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化。編制覆蓋全域的現代田園城市規劃,優化中心城市規劃設計,完善城市環線路網、城市管線、城市水系、公共停車、綠化亮化等專項規劃。加快“三區一湖”中心城市建設,完成人防中心和青少年活動中心、城東新區路網一期等一批項目,加快推進體育中心、塔山森林公園二期、城東新區路網二期等項目建設,啟動實施城西片舊城改造一期工程和“智慧城市”建設,確保完成城市建設投資10億元。健全“大城管”體制,完善市容市貌、車輛停放、户外廣告等長效管理機制,抓好城區潔化、綠化、亮化、序化等工作,努力爭創全國示範文明縣城。突出產業集聚和人口集中,積極推進新市小城市建設,確保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億元,加快實現由“鎮”向“城”的跨越。進一步完善乾元、鍾管、莫干山等中心鎮和特色鎮功能。

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和“3830”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力爭完成“兩區”建設投入2.5億元,新建糧食生產功能區1.2萬畝,確保糧食播種面積19.4萬畝,糧食總產量9.2萬噸以上,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6個。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穩定發展傳統產業,加快發展優勢產業,積極發展花卉苗木和休閒觀光農業。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狠抓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範,大力推廣新型農作模式。實施“雙十雙百”工程,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大力推行農業標準生產、品牌經營,力爭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家、示範性農民專業合作社4家,綠色食品、有機產品及省級以上名牌10只。深入推進和美家園建設,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建設一批精品村和特色村,積極創建省級美麗鄉村先進縣。按照“兩規合一”的要求,紮實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農村住房改造、中心村建設等工作,確保 16個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全面實施,完成農村住房改造4000户。繼續實施“3050”平原綠化行動,確保新增綠化面積1萬畝以上,建設林區道路80公里。深入實施城鄉供水、公交、垃圾和污水處理“四個一體化”工程,確保全年延伸和更新三級供水管網1475公里,新建集中式供水點91個,建設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30公里,進一步提高公交通達率和垃圾集中收集率。加快交通網建設,確保完成寧杭鐵路德清段及站場、德清大道東延一期等項目,切實抓好臨杭大道一期、09省道塘棲至乾元段公路整治、武太線航道改造等工程。加快能源網建設,確保110千伏上旺輸變電工程投入運行,完成220千伏英溪變、110千伏舞陽變和高林變擴建,紮實推進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和鄉鎮天然氣利用工程。加快水利網建設,繼續推進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和德清大閘下游河道護岸應急加固工程,適時啟動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擴大杭嘉湖南排等項目,開展新一輪河道清淤工作。加快信息網建設,深入實施移動通信網、傳輸網建設工程。健全促進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進一步加快富民強村步伐。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構建“5+N”服務業發展體系,狠抓集聚區建設,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力爭全年完成服務業投資5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圍繞“一核兩翼”旅遊發展格局,大力推進開元森泊旅遊綜合體、莫干山旅遊集散中心等項目建設,培育以“洋家樂”為代表的國際化高端低碳旅遊新業態,提升下渚湖旅遊品質,拓展古鎮旅遊,力爭實現接待國內旅遊者76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 63億元。圍繞形成“一園兩中心多節點”臨杭物流產業帶格局,紮實推進臨杭物流園區、多功能港區等項目建設,加快物流業發展步伐。積極發展商貿業,進一步提升杭州后街等商貿功能區,努力培育洛舍木皮市場、新安圍巾市場等專業集聚市場,積極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商貿業態。認真落實國家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紮實推進省“金融創新示範縣”建設,積極引進各類金融機構和金融中後台服務基地,加快推進省農信聯社金融後台基地建設。同時,培育發展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新興服務業。

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堅持選商引資“一號工程”不動搖,牢固確立國際化、高端化、產業化理念,深入開展產業定向招商、區域定向招商、規模定向招商,切實注重項目畝均產值、税收、投資強度、帶動就業、節能降耗等指標,確保全年完成合同外資3.2億美元、實到外資1.6億美元、實到內資37億元,引進“大好高”項目16個以上。堅持引資與引智並舉,更加註重技術、管理、人才和研發機構的引進,努力實現由引進資金向引進全要素的轉變。大力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積極發展“迴歸經濟”,吸引在外經商的德清人回鄉投資興業。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鼓勵企業參加境內外展會和產品展示,支持企業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推動外貿出口持續平穩較快增長。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加強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建設,積極培育出口品牌,努力擴大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和自主品牌產品出口。用好出口退税、信用保險、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等政策,健全國際貿易摩擦預警和應對機制,為出口平穩較快增長營造良好環境。積極鼓勵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和重要資源進口,以擴大進口帶動產業轉型。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企業開展服務外包,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收購研發機構、營銷網絡、知名品牌,建立資源開發基地和生產加工基地,全方位拓寬國際市場。加快接滬融杭步伐,充分利用滬杭在科技、信息、人才、資本平台等方面優勢,進一步加強產業、基礎設施和發展要素對接,以更高端的方式融入杭州、接軌上海。

統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加快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資金互助社、創業投資公司,完成縣農村合作銀行股份制改革,積極開展民間融資管理試點。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大直接融資、表外融資、縣外融資的力度,擴大租賃、信託融資規模,鼓勵和吸引國內外投資者採取各種形式參與我縣建設,力爭實現全社會融資增量超100億元。深入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加快落實放寬縣城和中心鎮落户條件的政策,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外來務工人員在城鎮落户並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健全農村土地、林地流轉機制,做好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土地普查登記確權發證工作,探索開展農民自願放棄宅基地換城鎮住房、換股份、換貨幣補償的改革試點。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落實新市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完善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制度,穩妥推進預算公開,提高預算透明度。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千方百計拓展發展空間,加強閒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清理處置,爭取獲得各類土地指標3000畝、盤活存量土地600畝;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和排污權有償使用交易制度,探索建立碳匯交易機制。

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深化政產學研金相結合的“德清模式”,注重人才、項目、資本的融合,推動人才向基層生產一線流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快推進省地理信息產業園等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發展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積極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強化創新主體培育,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家、省級以上企業研發(技術)中心5家。鼓勵企業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力爭新列國家科技計劃項目20項、省級30項,新增省級以上新產品190項。深入實施“南太湖精英計劃”,確保新引進海外高層次創新團隊5個、重大人才智力項目6項,新培育企業技術創新團隊10個。紮實推進知識產權、標準化和品牌戰略,積極爭創國家級知識產權強縣,確保全年專利授權1300項,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級名牌2個、省著名商標3件、省知名商號1件。

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深入開展“811”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行動,着力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把好項目准入關,認真落實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和環評、環保“三同時”制度,堅決杜絕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和低水平重複建設項目。加強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實施30項節能項目和25項減排項目,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監察執法力度,狠抓重點行業、企業能耗監控,深化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污染整治,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有效運用價格、税收、信貸等經濟手段,促進企業和全社會節能減排。開展生態創建活動,宣傳普及生態文明知識,倡導綠色消費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

(二)加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力度,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積極而為、量力而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縣人民。

提升城鄉就業水平。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通過發展服務業和中小企業擴大就業,多渠道開發公益性、服務性崗位,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加大對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統籌做好城鄉新成長勞動力、高校畢業生、城鎮失業人員的就業工作,確保全年新增就業120xx人以上。多方位開展對外勞務交流,多層次推動職業培訓,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引進力度。深化和諧企業創建,重點抓好職工工資集體協商、企業與職工溝通平台、職工權益保障等機制建設,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各類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大對城鎮個體工商户和服務業的擴面力度,逐步實現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目標。提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水平,人均籌資額提高到480元。穩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繼續推進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健全分層分類救助辦法,提高臨時救助水平。深化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鼓勵社會資本興辦各類養老機構,繼續做好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慈善工作。

推動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全面落實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以加強農村教育為重點,優化中國小師資配備,推動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積極創建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進一步抓好學前教育,加快中心城區和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實施普通高中特色建設工程和職業教育現代化建設工程,加強社區教育和特殊教育,推進各類教育多元優質發展。加強教育安全,紮實做好平安校園和全國中國小校車管理運營試點工作。落實教育惠民政策,中國小生愛心營養餐從每生每年350元提高到750元。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深入推進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等創建活動,全面提升公民素質。加強誠信體系建設,積極營造全社會鼓勵誠信、懲戒失信的良好環境。加快建設縣圖書館,改造建設縣廣播電視台,規劃建設縣文化館,深入推進“文化八有”保障工程,不斷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歡樂德清”和“文化走親”活動,鼓勵開展各類羣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發展鋼琴製造、文化旅遊等文化產業,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示範性、導向性、帶動性的文化骨幹企業,推進文化產業基地建設,積極打造“中國鋼琴音樂谷”、“瓷之源”、遊子文化等文化品牌。

促進衞生等事業發展。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推動衞生資源城鄉共享。適時啟動縣級醫院改擴建項目,深入推進鄉鎮衞生院標準化建設,加快全科醫生培養,提升基層醫療衞生服務水平。加強職業病、重大傳染病和重點慢性疾病防控,做好愛國衞生工作。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升競技體育水平。實施國家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試點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進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僑台、外事、檔案、史志、機關事務等各項工作。

實施八項為民辦實事項目。一是積極推進創業就業。開發引進創業項目50個,開展創業培訓1000人,建立完善創業孵化基地20個,推動城鄉居民自主創業20xx人;加大就業援助力度,引導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20xx人,幫扶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000人,確保農村低保和城鎮零就業家庭“基數歸零、動態歸零”。二是加快社會保障“一卡通”建設。製作發放8萬張社會保障卡,實現醫保省內實時刷卡結算。三是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新增廉租住房80户,以貨幣補貼形式落實經濟適用住房170户,新開工建設公共租賃住房7.5萬平方米,完成農村困難家庭危舊房改造150户。四是實施城鄉幼兒園提升工程。新建、改擴建鄉鎮幼兒園 10 所,爭創省等級幼兒園8所、市標準化教學點4個,提升幼兒園硬件設施和辦園水平。五是深入推進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程。啟動建設城東農貿市場;建立健全農貿市場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完成6個農貿市場改造提升任務。六是實施殯葬管理服務惠民工程。減免殯葬基本服務項目費用,規範管理殯葬車,統一建設靈堂,規劃修建殯儀館進出通道。七是加強基層文化陣地建設。新建鄉鎮文體中心3個、村文體活動室18個、鄉村大舞台50個,實現村村建有農家書屋目標。八是加強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規範化建設。進一步拓展服務事項,提升服務效率,推進縣、鄉鎮、村(社區)三級便民服務聯網建設,建成50個示範型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

(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堅持服務為先、基層在先,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打造“平安德清”,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着力強化流動人口管理。健全縣、鄉鎮、村(社區、企業)三級新居民服務管理組織網絡,加強服務管理隊伍建設。完善“以證管人”、“以房管人”、“以業管人”服務管理模式,推廣使用員工登記服務管理系統,整合資源,逐步建立覆蓋全部流動人口的動態管理體系和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制定居住證配套政策,幫助新居民解決就業、薪酬、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實際問題,推動社會保障、文化教育、醫療衞生、計劃生育等基本公共服務逐步覆蓋到新居民。

着力培育社會組織。堅持培育發展與管理監督並重,推動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更好地發揮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為的作用。加強活動平台建設,向社會組織開放更多公共資源和公共領域。規範和加強志願者隊伍建設,鼓勵更多人蔘加志願服務活動,使志願者隊伍成為社會組織開展活動的重要力量。完善扶持政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資助公益項目、獎勵先進等形式,積極推動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

着力加強社區建設。加強城鄉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實現城鄉社區服務中心全覆蓋。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紮實推進公安、司法、民政、人力社保、人口計生等社會管理職能部門的服務延伸、力量下沉,強化基層社會管理力量。發展社區服務,提升社區功能,不斷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服務需求。深入開展城鄉社區系列創建活動,確保15個城市社區達到市級和諧示範社區標準,新增市五星級農村社區服務中心10個以上。加強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範化建設,深入推進城鄉居民自治活動。

着力保障公共安全。強化鄉鎮公共安全監督管理機構建設,健全公共安全監管體系。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密防範、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建立全縣統一的食品安全檢測中心和信息平台,爭創國家級藥品安全示範縣。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制,完善突發公共事件預防預警、信息共建共享機制,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應急保障能力。加強網絡管理,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進一步做好國防教育、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人民防空工作。

着力化解社會矛盾。全面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暢通羣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深化領導幹部接訪機制,落實領導幹部包案制度,加大信訪積案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開展重大事項穩定風險評估,最大限度地消除社會不和諧因素,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各類羣體性事件。深入開展“六五”普法,着力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結合的工作格局,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和行政複議工作,有效預防和化解行政爭議。

着力做好羣眾工作。牢固樹立羣眾觀點,始終把人民羣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堅持和完善縣長熱線電話接聽等制度,推進鄉鎮幹部住鎮聯村工作,拓寬和暢通與人民羣眾聯繫的渠道,增進對羣眾的思想感情,增強服務羣眾本領。切實解決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羣眾利益的行為,以實際行動贏得羣眾的信任,取得羣眾的理解和支持。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打造人民滿意政府。堅持務實高效、公正廉潔,大力推進政府管理創新,進一步提高政府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為實現德清新崛起開好局提供有力保障。

轉變政府職能,全面高效履行政府職責。繼續加強和改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職能,為各類經濟主體創造機會均等、公平競爭的良好發展環境。更加註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加強效能建設,提高政府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推進政務公開,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健全政府重大事項決策規則,進一步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諮詢、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的決策機制。健全新聞發佈會和發言人制度,大力推進政府信息公開,緊緊圍繞羣眾關心、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事項,規範公開內容,創新公開形式,增強公開效果,切實保障人民羣眾對政府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堅持依法行政,促進政府行為更加規範有序。加強政府法制工作,提高學法用法自覺性,嚴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權限、法定職責行使權力。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加強政府內部的層級監督,保障和支持審計、監察等部門依法獨立行使監督權。

加強政風建設,樹立良好政府形象。大力弘揚求真務實之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幫助羣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斷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績。大力弘揚艱苦奮鬥之風,推進節約型政府建設,反對鋪張浪費。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嚴格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決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切實加強對公務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恪守“六戒六要”,努力建設一支品行過硬、敢為人先、勇挑重擔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新的目標催人奮進。讓我們在中共德清縣委的領導下,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務實推進,跨越發展,加快建設長三角“秀美、富裕、和諧”的現代田園城市,為實現德清新崛起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勝利召開!

標籤: 德清縣 報告 政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poyv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