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德江縣政府工作報告

德江縣政府工作報告

德江縣,隸屬於貴州省銅仁市,位於貴州高原的東北部,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德江縣政府工作報告,歡迎閲讀!

德江縣政府工作報告
德江縣政府工作報告篇1

“xx”時期是我縣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緊緊圍繞加快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主題,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主線,大力實施“四化同步·一業振興”發展戰略,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應對經濟下行新壓力,着力面對經濟工作新挑戰,奮力追趕經濟發展新步伐,在搶抓機遇中謀跨越,在彎道取直中求奮進,圓滿完成“xx”規劃主要目標任務,為實現同步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年來,我們堅持抓項目、促發展,全力以赴穩增長,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全縣地方生產總值從32.3億元增加到84.6億元,年均增長16%。財政總收入從2.2億元增加到9.2億元,年均增長32.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從1.5億元增加到5.2億元,年均增長31%。深入實施“5個100工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2.8億元,年均增長47%。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67.3億元、60.2億元,年均增長20.9%、35.3%。城鎮居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10045元、2828元增加到21860元、6600元。全縣綜合經濟從省市靠後位置上升到全省47個非經濟強縣第15位、全市第2位。

五年來,我們堅持抓扶貧、補短板,聚力攻堅促脱貧,扶貧開發取得新成效。深入實施“六個精準”、“六個到村到户”精準扶貧戰略,積極開展“654321”等幫扶行動,集眾智、舉全力實施脱貧攻堅。五年來,整合資金7.5億元,實施扶貧項目248個、棚户區和農危房改造4萬户、扶貧生態移民1902户8848人。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1390公里,解決20.7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全縣貧困人口從21.7萬減少到現在的77928人,實現貧困鄉鎮和整縣“減貧摘帽”、45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從53.9%下降到20.3%,小康程度達88.5%。

五年來,我們堅持抓瓶頸、建樞紐,持續不斷強後勁,發展基礎實現新突破。抓住“三高五鐵一港口一機場”重大機遇,加快推進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交通、水利投資93億元。杭瑞、沿德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德務高速公路開工建設,高速公路通車裏程77公里,佔全市的13%,德江進入“高速時代”。成功爭取農村公路世行貸款項目,全縣公路通車裏程突破4700公里,公路通暢率達87.1%。完成烏江共和港口一期80萬噸級碼頭建設。爭取黔北機場落户德江,並啟動了機場場址報批相關工作,爭取昭黔鐵路、涪柳鐵路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規劃網。長豐水庫下閘蓄水,觀音灘水庫、大木堯水庫等工程加快建設,有效灌溉面積達26.6萬畝。完成電力、通訊投資8.2億元,電力保障能力逐步提升,鄉鎮集鎮4G網絡實現全覆蓋。

五年來,我們堅持抓轉型、促升級,持之以恆調結構,發展質量實現新提升。三次產業從52.9∶15.4∶31.7調整到27.8∶20.3∶51.9,二三產業佔經濟總量73.3%。工業實現“鳳凰涅槃”新變。建成貴州(德江)省級經濟開發區,累計完成工業投資70.2億元,入駐開發區企業72家,實現就業3500人,全縣規模企業從23家增加到65家。同時,搶抓政策窗口,大力實施工業“百千萬”工程,最大限度地利用政策空間,為企業“鬆綁”給力,協調幫助企業融資5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從13.6億元增加到53億元,年均增長35.7%。全面落實“3個15萬元”政策,發展微企252户,帶動就業3904人。民營經濟發展活力增強,民間投資達120億元。農業實現“高效生態”蜕變。圍繞“五個產業帶”規劃,深入推進“三個萬元”工程,建成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19個,創建省級、市級現代高效農業園區9個,發展生態茶園21.9萬畝、核桃23.5萬畝、中藥材14.8萬畝、天麻120萬平米,糧食產量連續穩定在15萬噸以上,烤煙穩定在7萬畝,生態畜牧漁業產值14.5億元,農業總產值從20.2億元增加到37.8億元,年均增長6.4%。成功舉辦第三屆全國天麻大會暨中國(德江)天麻產業發展國際高峯論壇,培育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462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136個。第三產業實現“破繭成蝶”質變。建成阿里巴巴、雲智速遞、汽車物流園等物流企業,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發展電商雲、微商556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7.1億元增加到15.8億元,年均增長15%。第三產業增加值從13.6億元增加到43.9億元,年均增長21.3%。助農取款“村村通”網點全覆蓋,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9億元,年均增長26.2%。成功舉辦德江首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烏江白果坨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獲國家林業局批覆,旅遊接待突破10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從3億元增加到7億元,年均增速20%以上。建築業增加值達到6.5億元,年均增長22.5%。

五年來,我們堅持抓規劃、促品位,高標準建設城市,城鄉面貌實現新嬗變。按照“一城三區五中心”和“南連北拓中改西擴”發展思路,完成黔東北區域性中心城市謀篇佈局,建成“兩區三城三園三道兩館”,“五張名片”魅力彰顯,城市建設實現華麗轉身,城市品位大幅提升,被住建部正式批覆為黔東北區域性中心城市。城市經營模式全省推廣,列入國家新型城鎮化“十大範例”。城鎮化率由28%提升到43.7%,城鎮經濟佔比從30%提升到50%。縣城建成區面積從7平方公里拓展到20平方公里,縣城人口從8萬增加到20萬。撤縣建市以全省排名第二位上報國家民政部,完成10個鄉鎮(街道)撤鄉設鎮(街道),創建省市級示範小城鎮2個。大力實施“五城聯創”和城市“五化”工程,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先進縣城。有效控制城市“兩違”,城市建設實現和諧徵地拆遷。

五年來,我們堅持守底線、走新路,全力以赴抓生態,大美德江實現新變化。新增造林面積10萬畝,治理石漠化、巖溶、水土流失267.4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53%。成功引進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地質災害、環境治理等工作成效明顯。環保“利劍”行動深入推進,完成移民集鎮、煎茶等污水處理工程,創建市級綠色學校4所。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項目276個,完成投資19.5億元。順利完成沙沱水電站德江庫區移民7407人搬遷安置工作。

五年來,我們堅持抓開放、重創新,突出重點促改革,發展活力實現新增強。搶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機遇,探索推出企業“三品三表”、農村“三權抵押”、現代農業“三金”、集團化推進工作機制、城市經營、“五個不直接分管”、社區網格化管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等經驗做法43個,“八爭”工作態勢喜人。引進兩家銀行入駐德江,培育市場主體1.2萬户,組建城投、惠民、強德等投融資公司。完成縣鄉兩級機構、鄉鎮“小部制”等改革工作。創新招商引資方式,累計簽約招商項目360個,引資到位資金234.6億元,年均增長22.8%。

五年來,我們堅持抓保障、促和諧,盡心竭力惠民生,人民享有獲得感新提升。全縣財政民生支出94.6億元,佔公共財政支出的82%,是“xx”總和的3.5倍。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實施各類保障房2.1萬套,全縣各類參保30萬人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新農合實現全覆蓋,城鄉低保惠及8.4萬人。新增城鎮就業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轉移農村勞動力7.5萬人。順利完成殯葬改革。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實施教育“9+3”計劃、“4+2”突破工程,新建、改擴建中國小、幼兒園46所、食堂128所,山村幼兒園實現全覆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87.68%。整體搬遷縣一中、職校,分別創建省級二類示範性高中、省級示範職校。補充教師630人,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升,順利完成普十二教育目標。新建貴州工程職業學院、烏江農林經濟學院,在校大學生4000餘人,成為全省唯一擁有兩所大學的縣。衞生計生工作成效明顯。整體搬遷縣民族中醫院、婦幼保健院,建成縣人民醫院三級綜合醫院、縣民族中醫院和婦保院“二甲”醫院,新建、改建鄉鎮中心衞生院、村衞生室275個,招錄引進衞生技術人才578人。積極開展人口計生“雙誠信、雙承諾”和“三按月”工作,人口出生率從11.31‰降到8.46‰,“創國優”工作全省推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文化事業蓬勃發展,電影《黔東烽火》全景境內拍攝,建成“户户通”3.9萬套、農家書屋246個。成功舉辦首屆烏江石文化節、德江土家擺手舞大型賽事活動,成功申報土家舞龍炸龍國家級特色文化產品。中科院老專家技術中心德江工作站掛牌成立,成功創建全國科普示範縣。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全面貫徹新安全生產法,堅持安全生產“四不放過”,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深入推進“平安建設”,整體搬遷了縣公安局及三所一中隊,完成“天網工程”,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完善。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兩嚴一降”工作成效明顯,人民羣眾安全感、滿意度明顯提升,全縣社會和諧穩定。積極開展民族團結示範縣創建工作。國防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全民國防意識進一步增強。武警消防、關心下一代、雙擁、市場監管、統計調查、價格、人事編制、科協、工商聯、殘聯、老齡、工會、團委、婦聯、紅十字會、保密、檔案、氣象、供銷、郵政、保險、人民防空、外事僑務、民族宗教等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

五年來,我們堅持抓服務、轉職能,從嚴從實改作風,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自覺在縣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自覺接受縣人大的法律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633件、政協委員提案366件,辦理率、回覆率100%。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和信訪維穩“百日攻堅戰”和“兩個遍訪”工作,妥善處理羣眾信訪和矛盾糾紛。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狠抓“四風”整治,嚴懲違規辦酒行為,狠剎不良歪風,規範農村辦酒取得新的成果。嚴控“三公”經費,壓縮行政經費5%用於教育“9+3”計劃。建立權力運行“三單”制,強化對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規範政府工作流程,完善政府議事規則,建立扶貧資金、工程招投標、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調配等管理制度,推行項目廉政檔案。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定期向老幹部通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全面推行政務“兩集中、兩到位”,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加強項目前置審計管理,核減工程投資10.8億元。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大力支持紀檢監察機關工作,查辦違紀違法案件496件,黨政紀處分502人,挽回經濟損失1006萬元,勤政廉政建設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是德江歷史上發展最快的五年,也是最令德江人民感到自豪的五年。五年來,我們在攻堅克難、砥礪奮進中一步步走來,譜寫了儺鄉大地“彎道取直”,加快振興崛起的新篇章。這是縣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歷屆縣委、縣政府打下良好基礎和縣人大、縣政協有力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團結拼搏、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各族幹部羣眾,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歷屆老領導、各級幹部,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德單位、駐德部隊、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來德投資者和勞動者,向所有關心支持德江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艱難歷程,五年的歷史性變化,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在新常態、新形勢、新起點上推動德江跨越發展,實現德江彎道取直、後發趕超,實現德江同步全面小康,加快建成黔東北區域性中心城市,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原則。一是必須堅持縣委的戰略決策部署。五年的實踐證明,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縣委的決策部署,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主基調、主戰略,必須堅定不移地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必須堅定不移地朝着定位目標不改變,持之以恆,一以貫之,不達目的不罷休,苦幹實幹,就一定能夠凝聚推動德江跨越發展、後發趕超、彎道取直的強大正能量,就一定能夠開創加快建成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局面!二是必須堅持拼搶趕超。過去五年,德江在很多“不可能”中實現了“可能”,創造了許多“不可能”的奇蹟。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把中央、省、市的關懷轉化為發展的強勁動力,大力弘揚“新德江精神”,主動地爭、頑強地拼、奮力地追、努力地趕、大膽地闖、勇敢地擔,就一定能夠在全國、全省、全市開放發展的新局中拼出一條新路,就一定能夠實現德江的“中國夢”。三是必須堅持以改革促創新促發展。堅持以改革創新統攬發展全局,以改革之力激活發展之力,以政府簡政放權的有效作為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數效應,着力激發市場主體和全社會的創造力,營造更為平等、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四是必須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為了人民。我們必須堅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作為工作最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讓人民羣眾享有更多的獲得感作為工作的最終目標,敢作敢為,善作善成,不解民困不停步,我們的工作才能勇往無前,發展才能取得更大的勝利。五是必須堅持從嚴治政依法行政。必須堅持把規矩和紀律挺在前面,堅持維護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不折騰,團結協作,凝心聚力,一屆接着一屆幹;必須嚴肅政風政紀,依法依紀依規施政,把握既要清廉,又要幹事的要求,建設團結戰鬥的領導班子,以務實舉措創造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業績,以實際成效贏得人民羣眾的信賴和支持。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還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體現在“五個較大差距”。一是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較大的差距。德江是全省50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現有貧困人口77928人,脱貧攻堅任務艱鉅而繁重。二是經濟總量小,產業比重不足,與建成黔東北區域性中心城市還有較大的差距。二、三產業比例不合理,規模很小,農業支柱產業不多、工業支撐不足、三產活力不強,市場主體缺乏、弱小,實體經濟規模小;發展基礎還很薄弱,城市功能還不完善。三是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不強,與建設富民強縣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部分幹部思想不解放、創新發展意識不強,面對新常態、新形勢、新情況坐以等之,缺乏超前謀劃發展的意識,對存在的差距不能轉化為發展潛力、發展動力。四是社會事業發展滯後、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不足,與建設幸福德江還有較大的差距。教育、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佈不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任務十分繁重,食品藥品安全保障能力還需加強。生態建設任務仍然艱鉅,城市管理面臨壓力較大,環境衞生亟待加強。五是少數幹部在講規矩、守紀律、廉潔自律上,與建設廉潔高效的法治政府還有較大的差距。一些幹部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還不強,程序意識淡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部門簡政放權還存在“中梗阻”、“最後一公里”問題,該放不放、該管不管,工作主動性不強、執行力不強。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十三五”時期的主要任務

“十三五”時期是我縣可以大有作為、必須奮發有為的最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實現彎道取直、後發趕超的最關鍵時期,是決戰決勝脱貧攻堅、與全國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衝刺期,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風險挑戰也前所未有,總體來説是機遇大於挑戰。從全國來看,經濟發展已進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中央提出新發展理念,把脱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國家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成渝地區城市羣等區域性戰略發展,為德江承接產業轉移發展、決戰脱貧攻堅帶來新的機遇。從全省來看,隨着國家對貴州支持力度加大,貴州迎來了加快發展的最好時期,特別是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推動“五個新跨越”,突出抓好“兩大戰略”行動,提出“補短板、做長板”,加快融入成渝經濟圈,構建內陸開放型試驗區,對德江來説是極大的發展機遇。從全市來看,工業化、城鎮化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區位優勢、生態優勢、資源優勢正在疊加釋放,特別是市委一屆九次全會明確提出優化“兩區一走廊”經濟空間佈局,對德江在“烏江生態經濟走廊”中唱重要主角來説是極大的機遇。從全縣來看,過去五年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探索了成功路徑,無論是經濟總量、綜合實力、城鄉面貌、發展基礎,還是發展人氣、發展後勁,我們都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具備了彎道取直、後發趕超的現實基礎。德江干事創業的氛圍更加強烈,德江加快發展、跨越發展的信心更足、動力更足、幹勁更足。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貧窮落後仍是主要矛盾,基礎滯後仍是主要瓶頸,加快發展仍是主要任務,脱貧攻堅仍是頭等大事,同步小康仍是首要任務。

根據縣第十一屆七次黨代會精神,“十三五”時期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市委一屆九次全會精神,遵循“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按照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總要求,結合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兩大戰略行動和大生態、大健康、大文化三大跨越工程,圍繞加快建成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目標,落實“兩抓兩興”要求,突出抓好“大交通、大產業、大教育、大環境”四大支撐工程,紮實推進“大德若水·大美如江”建設,為在黔東北區域領先領跑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十三五”時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方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6%;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5%;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45%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和15%以上;城鎮新增就業2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服務業比重提高到55%、民營經濟增加值比重提高到70%以上;城鎮化率達到53%以上、縣城區建成面積30平方公里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60%以上;節能減排降碳指標控制在國家下達計劃範圍內。

今後五年,重點實施“四大支撐工程”,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圍繞實現同步全面小康,在更加彰顯加快建成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上實現新作為。堅持把脱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搶抓全國補短板機遇,舉全縣之力,集中圍繞“兩困户、兩因户、兩無户、兩有户、兩缺户”合力攻堅,切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全面消除絕對貧困。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打通制約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最後一公里”,全面解決農村極貧户安全住房問題,全面實現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同網同價,全面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堅持把“扶貧雲”建設作為第一基礎,堅持把“五個一批”作為第一路徑,大力實施“六個精準”,實現產業脱貧4萬人以上、易地扶貧搬遷2.6萬人以上、發展教育事業脱貧1.6萬人以上、醫療救助脱貧1.2萬人以上、社會保障兜底6983人,從根本上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貧困羣眾生存發展問題,堅決打贏這場輸不起的脱貧攻堅戰,確保20xx年實現同步小康目標,到20xx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12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二)圍繞重點實施大交通工程,努力在破除瓶頸制約、改善發展條件上實現新突破。圍繞樹立投資拉動經濟、交通引領發展、項目帶來資金三種意識,按照加快構建大交通帶來大物流、大物流吸引大產業、大產業促進大發展格局的要求,編制項目1100個,計劃投資總額4100億元。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加快推進德務高速公路建設,確保20xx年上半年建成通車,規劃建設洋山河、縣城直升機場,力爭黔北機場20xx年建成通航。爭取開工建設昭黔鐵路,全力爭取涪柳鐵路立項批覆,加快推進遵義經德江至銅仁高鐵建設。加快共和港口500萬噸級二期工程建設。圍繞主城區內聯外通,全面打通德江出境通道。加快推進德江至思南、德江至印江城際快速幹道建設,促進德江與周邊城市組團發展。啟動規劃建設德江南站至縣城城際大道,力爭20xx年建成通車;規劃建設縣城至黔北機場、錢家至沙溪城市快速幹道,啟動規劃建設武陵大道三期和龍泉大道前期工作,爭取開工建設烏江新灘大橋。建成縣城至洋山河高速公路,建成荊角至穩坪二級公路、烏江沿江快速幹道。圍繞暢通毛細血管,加快實施世行貸款農村公路項目,今年全面實施全縣100%的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工程,20xx年100%的行政村通班車,20xx年全縣50%的30户以上自然村寨通水泥路,實施通鄉村組公路450公里,實現村村互通互聯。加快構建現代水利網。搶抓貴州水利三年大會戰機遇,加快建設沙灘、塘壩河、大木堯等水源工程,完成長豐、觀音灘中型水庫建設,規劃建成一批小(一)型、小(二)型水庫,實施一批集鎮抗旱應急水源、防洪減災、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城鎮給排水、污水處理等工程,滿足50萬城市人口用水,解決3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增灌溉面積5萬畝以上,恢復改善灌溉面積13萬畝以上。加快構建現代電網信息網。搶抓國家實施西部農村電網改造機遇,加快推進高壓、中壓和低壓配電網建設,積極爭取建成500千伏輸變電項目,實現配電網整體規模翻一番,實現電力投資30億元以上,形成黔東北電力保障中心。加快發展4G網絡、互聯網,實現縣城和鄉鎮集鎮免費WIFI全覆蓋,實現城鄉信息資源共享發展。加快新型能源建設。圍繞建設黔東北區域燃氣供給中心,推廣新能源汽車、電動車應用、綠色建築和建材應用,實現鄉鎮供氣全覆蓋。

(三)圍繞實施大產業工程,努力在加快構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新優勢上實現新突破。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氣候條件、資源獨特等優勢,規劃建設大健康產業園、大健康怡養中心,積極發展醫藥醫療產業、保健養生產業、運動康體產業,培育發展一批休閒養生、康體養生、生態養生等新業態,推動大健康與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天麻、杜仲等中藥材種植,引入知名企業和優秀技術團隊,規劃開發天麻中藥飲片、天麻酒深加工、大輸液製劑、衞生材料、醫藥消毒產品、醫用耗材等產品的新型企業,做優天麻、杜仲等特色品牌。大力發展健康管理服務產業,規劃建設護理院、醫療保健康復中心,推進中醫藥特色專科建設,實現中醫藥適應技術服務覆蓋率80%以上。大力發展大文化產業。圍繞建設黔東北區域中心文化,按照“兩抓兩興”要求,挖掘儺文化、土家文化核心內涵。規劃建設城市文化館、博物館、展覽館、城南文化廣場等項目,培育一批本土文化精品。大力弘揚新德江精神,做大做強“道德銀行”。支持發展數字電影、微電影、動漫、創意等文化產業,規劃建設文化產業園。完成民族村寨、傳統村落保護建設1個以上,申報國家級土家舞龍炸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1個。認真實施農家書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積極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依託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推進信息技術與一二三產有機融合。大力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線上與線下融合,助推“德貨出山”,實現電商銷售產值年均1億元以上。運用大數據技術,發展“分享經濟”、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旅遊等新經濟、新商業模式,規劃建設大數據產業園、物流園、呼叫服務中心等數據平台,培育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積極推廣運用大數據技術到健康醫療、文化教育、交通旅遊、勞動就業等公共服務領域,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運用“大數據鐵籠”提升政府管理能力,積極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讓“數據鐵籠”和“制度鐵籠”共同發力,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圍繞全省實施“百千萬”、“百企引進”、“千企改造”工程和“雙培育”、“雙退出”行動計劃,大力發展現代新型工業,加快推進天麻、茶葉、油脂等加工業發展,做大做強白酒、天麻、電商等產業園,主動適應工業4.0、“互聯網+”。爭取引進500強企業入駐德江,培育生成小微企業、孵化科技創新型企業,實現規模企業100户以上,做大做強經濟實體集羣。強化經濟開發區綜合要素保障,聚焦大數據、大健康、裝備製造、新能源、勞動密集等領域,爭取把經開區培育成百億元級園區。依託烏江經濟走廊、德務高速公路、火車站場、黔北機場等平台,打造現代航運物流中心、倉儲中心、臨空經濟區,承接成渝經濟圈產業轉移,建成重慶後續產業基地。到20xx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30億元以上。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圍繞現代山地高效農業,大力發展煙葉、茶葉、天麻、核桃、精品果蔬和畜牧、漁業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實現種植業、養殖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比重分別達40%、50%以上,糧食生產穩定在15萬噸以上,促進現代山地農業規模化、市場化、生態化、品牌化、特色化,促進農業“接二連三”轉型發展。加快推進現代高效農業園區建設,申報高家灣至煎茶國家級現代高效農業園區,省級園區達到21個、市級園區10個,實現農業園區產值佔農業總產值比重達80%以上。規劃建設黔東北區域農產品保鮮物流中心,積極培育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職業農民,完善農產品市場監管體系,確保農產品安全。發展現代旅遊服務業。按照旅遊新“六要素”和全域旅遊要求,規劃建設“一城一廊五園兩區”,完善現代山地特色旅遊基礎網,構建洋山河、扶陽古城、烏江畫廊、國家濕地公園、生態農業公園等現代旅遊網絡體系,加快發展鄉村旅遊、休閒旅遊,創建國家4A級景區2家以上,促進旅遊業井噴式增長。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加快構建現代物流、金融、信息技術等生產性服務體系,全力打造黔東北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技術中心。加快提升商貿餐飲、居民服務、房地產等生活性服務業,爭取引進大潤發、沃爾瑪等知名連鎖企業,培育發展現代品牌商貿物流新業態。

(四)圍繞實施大教育工程,努力在加快推動民生事業發展上實現新作為。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圍繞建設黔東北教育中心,深入推進“新兩基”工作,統籌推進各類教育均衡發展,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高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全面實施羣眾素質提升工程。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實施教育集團化辦學,創新辦學模式,新建城區幼兒園5所以上,改擴建鄉鎮中心幼兒園,實現殘疾兒童教育入學率95%以上。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整合城區教育資源,規劃建設城區中國小校8所以上,儘快消除城區學校“大班額”現象,實現鄉鎮中心寄宿制學校全覆蓋,着力解決“農村弱、縣城擠、擇校熱”等問題,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優質發展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規劃建設德江第三、第四高中,創建德江一中、偉才實驗學校一類示範學校;完成德江二中整體搬遷,創建省級三類示範性高中。實現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5%以上。擴大職校辦學規模,申報國家級示範職校。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積極推進貴州工程職業學院達標建設和規範化運行,籌建武陵醫學院,爭取烏江農林經濟學院辦成獨立的本科學院。辦好老年大學,實現黨校整體搬遷。大力實施就業創業和社保體系建設。積極利用“3個15萬元”、“雁歸工程”、“婦惠家合”、“小額貸款”等政策,藉助經開區、園區、農村電商等平台,深入推進“雙創”行動計劃,大力實施全民創業行動,提供更多就業創業機會。加快完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建立完善統一的就業服務平台和覆蓋城鄉的就業培訓體系,健全統一規範的勞動用工制度和就業管理服務網絡。加快城鄉一體化社保體系建設,完善“五大社會保險”、“五大社會救助”、“五大社會福利”等體系,推進“三保合一”,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大力發展衞生計生事業。圍繞建成黔東北醫療衞生中心,建立完善醫療衞生服務、公共衞生服務和醫療保障體系,建成縣人民醫院新區,創建“三甲”縣人民醫院、“三乙”中醫院、婦保院,加強醫院服務能力建設,建成德江縣第三人民醫院(區域性傳染病醫院),完善衞生服務機制和網絡建設,建成縣級醫院遠程醫療會診、治療等服務體系,創建智慧醫療平台,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實現城鄉居民醫療保障覆蓋率95%以上。全面落實二孩政策,嚴格控制政策外多孩。加強婦幼健康能力建設,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完善計劃生育家庭發展體系,提高人口發展質量。

(五)圍繞實施大環境工程,努力在推動創新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大力實施生態環境工程。圍繞創建國家級生態縣,全力推進綠色德江三年行動,實施大犀山、馬鞍山等綠化工程,新增造林、退耕還林23萬畝以上,加快建成德江喀斯特地質公園,治理石漠化、巖溶、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以上。深入開展環境污染治理、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大氣污染等專項行動,推進重點流域綜合治理。紮實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着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健全生態保護機制,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嚴格耕地、林地、森林三條紅線。加快推進現有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實現縣域全境污水、生活垃圾全收集、全處理。積極申報楠杆省級自然保護區,規劃建設森林公園。加強水資源保護和利用,嚴控源頭污染,促進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實現人人飲上安全水。大力實施改革創新工程。搶抓國家實施大扶貧、全省打造內陸開放型試驗區機遇,主動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圈,主動發揮德江在銅仁“烏江生態經濟走廊”中唱主角的作用,圍繞“八爭”深化財税、金融、投資、户籍等領域改革,大力推廣運用“三變”、“三金”、“三社合一”等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促進農村繁榮發展。依託“三高五鐵一港口一機場”規劃建設,擴大開放,大力發展“通道經濟、臨空經濟、樞紐經濟”。主動開展多層次、多領域交流合作、招商引資,吸引更多企業來德投資興業。探索設立政府創新獎,鼓勵支持企業創新品牌建設。依託德江製造戰略聯盟與中國創客交流平台,全面激發“雙創”活力,努力打造黔東北區域創客中心。大力實施城市環境工程。按照以人為本要求,加快推進“五園興城”建設,形成“產城互動、景城融合、教城一體”新型城鎮化體系。加快推進“海綿城市”、“綠色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實施玉溪河綜合治理、棚户區改造、城市“白改黑”、綠化等工程,加快規劃建設城市主幹道、立交橋、地下通道、地下管廊、燃氣供給等基礎設施,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加快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創建國家山水園林城市、國家文明衞生城市,打造宜居宜遊宜業的現代化城市。大力實施政府軟環境建設工程。積極推進依法治縣工作,大力實施簡政放權,依法清理、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全面推行網上並聯審批制,實現網上問政、電視問政。強化對投資環境的監督監察和考核評價,實施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等制度,切實轉變作風,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三、20xx年的重點工作

20xx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也是決戰脱貧攻堅的首戰之年。面對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政策深度調整,“三去一降一補”挑戰,地方融資艱難等新形勢,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引領新常態,自覺形成新狀態,看清形勢、適應趨勢、發揮優勢,圍繞四大支撐工程,以開局即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拼勁,努力在“補短板、做長板、破瓶頸”中搶佔先機、贏得主動,努力在加快建成同步全面小康社會、加快建成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征程中開啟新的篇章!

20xx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方生產總值增長14%以上。減少農村貧困人口30756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1528户6705人,50個貧困村出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6%以上;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增長30%以上;旅遊總收入增長45%以上;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2.5%、1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國家調控目標範圍內;城鎮化率達45%,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4%。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抓好精準脱貧,在決戰大扶貧戰略行動上聚力突破。全面落實“1+14”文件精神和“654321”等精準扶貧措施,抓實“六個到村到户”、“六個精準”,全面落實“五主”、“五包”責任。按照“五個一批”要求,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扶持,引導有勞動力的1.2萬人發展產業,實現產業脱貧。結合房地產業“去庫存”,加快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性移民搬遷、農村集中建房等工程,對生存條件惡劣的貧困人口實行易地扶貧搬遷,探索“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有益路徑,確保完成年度搬遷置業任務。對喪失勞動能力的6983人實施社會保障兜底。對貧困家庭子女上學的4831人實施教育脱貧。組織開展醫療救助活動,實施醫療救助脱貧3540人。加強貧困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搶抓機遇,加快實施貧困鄉村組道路通暢、農村電網改造、貧困村飲水安全、貧困户危房改造等工程,改善貧困鄉村生產生活條件。強化脱貧保障,加大財政資金扶持,運用扶貧開發公司平台,擴大信貸資金投入,整合各類資金扶持。依託兩所學院、職校和經開區平台,組織開展校企合作培訓,拓寬羣眾就業渠道。完善駐村扶貧工作組機制和考核評價機制,強化大數據“扶貧雲”台賬動態管理,確保數據精細、精準、完整。建立年度脱貧攻堅述職報告制度,落實領導幹部脱貧攻堅“四帶頭”,層層述職、層層考核、層層問責。積極爭取和科學使用扶貧資金,確保扶貧資金效用和安全。

(二)突出抓好農村電商,在大數據戰略行動上聚力突破。啟動大數據呼叫中心、農村淘寶創業園、快遞分撥中心等規劃建設,打通快遞物流通道“最後一公里”,加快實施光纖網絡和寬帶鄉村、縣城區和鄉鎮集鎮免費WIFI等工程。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大力發展智慧醫療、遠程醫療、智慧旅遊,實現縣鄉村三級居民健康電子檔案聯動。加快實施“數據鐵籠”工程,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電子政務雲、“雲上德江”等大數據平台建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積極發展大數據產業,紮實推進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建設,衍生大數據產業新業態,培育和引進電子商務骨幹企業3家以上。利用兩所學院資源,開設大數據專業,培養大數據人才。加強與阿里巴巴、雲智科技、為米大數據等企業合作,實施阿里巴巴集團“千縣萬村”計劃,加快德江農特產品基地和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實現全年農村電商交易額增長40%以上。

(三)突出抓好項目建設,在擴大投資拉動上聚力突破。主動適應新常態下國家推進結構性改革、擴大有效供給的政策導向,以全省、全市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為契機,按照“四資四業”要求,精心編制和實施一批加快轉型、夯實基礎、改善民生的重大項目,全年完成交通投資36億元、水利投資5.2億元、電網投資1.5億元。加快推進交通基礎建設,開工建設黔北機場,啟動縣城至機場快速幹道、德江高速站至縣城城際大道建設,完成德務高速形象進度40%。加快推進高速公路德江站建設,確保20xx年10月匝道開通,確保縣城至共和港口二級路20xx年8月建成通車,確保326國道改造工程20xx年上半年全面完工,完成352國道提級改造工程。啟動縣城至桶井省道提級改造、農村公路世行貸款項目建設,啟動泉口至務川、桶井至沿河等邊界通鄉道路改造建設。加快推進水利基礎建設。開工建設1座小(一)型水庫,爭取開工建設1座中型水庫,完成長豐水庫渠系建設,完成觀音灘水庫建設。搶抓國家實施西部農村電網改造機遇,加快建設黔東北電力保障中心,積極爭取500千伏輸變電項目,啟動黔北機場800千伏遷改工作。開工建設煎茶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加快實施鄉鎮供氣工程,加快推進互聯網、4G網絡建設,實現城鄉信息一體化。

(四)突出抓好工業升級,在培育工業經濟增長點上聚力突破。以工業“百千萬”工程為抓手,抓好經開區形象和體制“雙提升”、骨幹企業上市、資源型企業整合規範提升、精品企業招商引資、中小微企業集中創業“五大工程”。建成頤年春酒廠醬香型車間、城北電子商務園、木藝創客產業園等項目,實現資兆建材企業滿負荷生產。積極支持“德江製造”品牌建設,引進優秀技術團隊,設立天麻研究中心,打造“德江天麻品牌”,培育白酒、天麻、大健康、建材、建築、裝備製造等一批億元級企業,爭取上市企業1家、力爭2家,新增規模企業5家以上。深入開展企業“雙服務”活動,積極爭取中央、省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加快推進經開區強德投資公司實體化運行,增強經開區發展造血功能。強化企業管理,規範企業生產經營行為,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引導本地民營企業抱團發展,穩步推進“個轉企”工作,培育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點。整合縣內建築資源,發展建築業“總部經濟”,提高縣內建築企業整體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建築業增長22%以上。

(五)突出抓好高效農業,在促進農業提質增效上聚力突破。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加快農業園區提質升級,加快申報高家灣至煎茶國家級現代高效農業園區,新增省級園區5個、市級園區5個、實現鄉鄉有示範園區,舉辦鄉鎮產業園區現場觀摩會,現場評比考核。大力推行果樹下套養套種,平壩“公司+農户”產業聯合體,用園區綜合體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深入推進“3個萬元”工程,抓好3萬畝茶葉、5萬畝蔬菜、1萬畝精品水果、15萬平米天麻、1萬畝花椒建設,發展規模養殖50户以上,推進生態養殖標準化建設。運用“互聯網+農業+天麻”,推動特色產業向精深加工發展。培育現代農業市場經營主體,積極對接四川努比亞集團、廣東温氏集團等企業,引進農業龍頭企業2家以上。大力推廣高家灣“三金”農民合作社經驗和“三社合一”模式,積極開展合作社領頭人培訓,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加強農業擔保體系建設,用好用活支農再貸款定向惠農、“一高一特”等政策支持,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規劃建設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和農產品冷鏈物流倉庫。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新農村示範點20個,完成“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投資6.5億元。

(六)突出抓好策劃規劃,在促進全域旅遊發展上聚力突破。按照旅遊“新六要素”和全域旅遊要求,高端策劃、專業規劃縣域旅遊產業發展佈局。加快建設洋山河旅遊景區,實現“五彩洋山河”景區正式開放。加快推進高家灣現代高效農業觀光園、高端温泉別墅、國家濕地公園等景點建設,鼓勵發展鄉村旅遊、山地旅遊、森林旅遊、生態旅遊等休閒產品,打造沙溪避暑休閒等鄉村旅遊扶貧示範點。籌辦全縣第二屆旅發大會和項目現場觀摩會、脱貧攻堅現場會等,以活動倒逼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旅遊景區景點公廁、停車場等公共服務配套功能,申報4A以上旅遊景區1家以上,創星申星酒店2家以上。大力推進 “互聯網+旅遊”,讓旅遊“插上信息的翅膀”。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強化旅遊部門職能職責,啟動旅產辦獨立運行,支持旅遊企業創新發展,規範旅遊市場秩序。加強旅遊服務人員培訓,引導組建旅遊投資公司。深入推進現代服務業“十百千”工程,啟動黔北機場等重要節點物流園區規劃建設,完成綜合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1個以上。

(七)突出抓好中心帶動,在打造區域中心城市上聚力突破。按照“五規融合、五園興城、五線控制、五城聯創”要求,依託縣城總規,進一步優化城市詳規,完善城市風格風貌、綜合交通、產業佈局、功能分區等專項規劃編制,豐富城市綠化、文化、教化內涵。啟動黔北機場臨空經濟區總體規劃、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海綿城市規劃,促進黔北機場與臨空經濟區同步建設。大力實施“十大城市功能提升工程”,完成城建投資30億元以上。規劃實施武陵大道二期、關口至縣城、關莊大道、雲海酒店至江與城橋樑、虹橋至大犀山森林公園、城北四號路至326國道、三所一中隊至職中等路網工程;規劃建設迎賓路、城北、烏江大道等縣城進出口通道停車場、洗車場;實施老城區“白改黑”、人行道改造、行道樹更植、垃圾中轉站等城市亮化美化工程;規劃建設城市規劃館、檔案館、老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規劃建設迎賓路人民廣場;啟動建設城北公園、馬鞍山公園,完成人民公園二期工程,啟動規劃人民公園三期,改造城區公廁;規劃建設香樹園原車站農貿市場、城北農貿市場;實施觀音灘水庫引水入城工程、玉溪河綜合治理和污水處理工程;加快實施城市棚户區改造,加大對城市交通堵點、亂點和非法營運整治力度,改善城市環境;加快推進智慧城市管理中心、“數字德江”等建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五城聯創”為抓手,運用好社區網格化管理,加強城市“兩違”管控。持續推進衞生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以省級、市級示範小城鎮建設為抓手,抓好城鎮與美麗鄉村規劃建設。

(八)突出抓好改革創新,在破解發展難題上聚力突破。強化改革意識,推動中央、省、市改革措施落地見效。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健全政府部門“三單”制,推進政務服務中心並聯審批、網上審批和“三證合一”。深入開展全國農村兩權抵押試點改革,大力推廣運用“三社合一”、“三變”、“三金”等改革模式,盤活農村資源、資產,聚集農村發展要素,促進農民脱貧致富。積極開展“引銀入德”工作,引入1家以上銀行機構入駐德江。圍繞“四資四業”深化財税、金融、投資等改革。加快實施符合國家產業調整政策、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長、税收貢獻大的項目,強化税源建設,強化税收徵管,嚴格執行新預算法,全面落實“營改增”政策,加大各項收入清理力度,努力做好增收節支工作。做大投資公司,推進投資公司實體化運行,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建設。深入推進經開區管理體制改革,改革規劃部門設置,強化規劃引領作用。深入推進“八爭”工作,爭取獲批“撤縣建市”,爭創國家級衞生城市。開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試點工作,實現30個以上貧困村集體經濟年收入3萬元以上。積極推進農村小型水利資源管理改革,啟動實施不動產登記工作。深入推進信用縣建設,健全社會信用考核評價機制,營造良好的誠信環境。加強資金運行調度,強化資金風險防範舉措,強化政府性債務管理,實現全縣政府債務底數嚴格鎖定、舉借債務嚴格審批、存量債務逐步消化、在建工程有序推進,確保政府財政風險可控。積極推進公共資源、公共服務市場化,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啟動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制改革。深化對外開放投資領域改革,搶抓機遇,主動對接江蘇吳中區、國內500強企業,招引落地一批標誌性、引領性、成長性項目,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10%以上。

(九)突出抓好大健康工程,在適應時代發展需求上聚力突破。深入推進醫療衞生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縣人民醫院新區、疾控中心整體搬遷、美沙硐門診樓等項目建設,啟動建設第三人民醫院,夯實大健康平台。加強縣鄉醫療衞生標準化建設,實現鄉鎮衞生院標準化建設、縣級公立醫院遠程醫療、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農村中國小校校醫“四個全覆蓋”。規劃建設醫療康復中心、護理院、療養院等健康養生項目,建立縣級醫院與養老康復療養機構轉診合作機制,開通預約就診綠色通道,實施遠程醫療會診、遠程治療等工作,建成縣級衞生信息管理平台。爭取引進優強企業,研發天麻中成藥、中藥飲片、天麻凍乾粉、血塞通粉針等生態產品。積極開展户外運動、全民健身運動,舉辦山地自行車、登山等賽事活動。大力發展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社會養老,提升健康養生服務水平。

(十)突出抓好生態建設,在推進大美德江建設上聚力突破。圍繞建設大美德江,以補齊生態短板為着力點,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完成營造林10萬畝、退耕還林2萬畝,治理石漠化3平方公里。規劃建設觀音灘水庫濕地公園,啟動建設楠木園、高家灣污水處理廠、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等項目,加快縣城污水處理二期、城南污水管網收集、煎茶污水處理等項目建設,完成潮砥小溪河、共和曾家壩河道治理工程,建成2個集鎮污水處理設施。深入推進環保“利劍”專項行動,健全生態保護機制。培育發展林業產業,積極申報楠杆省級自然保護區,加快建設貴州木材交易中心。

(十一)突出抓好文體事業,在提升城市文化內涵上聚力突破。按照“兩抓兩興”要求,着力提升文化內涵。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化廣場、社區電子閲覽室、農家書屋等建設,啟動實施體育訓練、農民體育健身等工程,完成楓香溪會議會址修繕、紀念碑文化廣場和安化縣文廟陳列布展等工程。規劃建設儺文化產業園,培育發展一批文化產業,積極申報國家級土家炸龍、省級花燈等項目,培養一批鄉土文化人才。繼續推進農村公益電影放映、農村遠程教育等文化惠民工程。以積德榜、道德銀行為載體,大力弘揚“大德若水·大美如江”文化核心精神,讓德江文化“走出去”,以道德楷模塑造區域中心文化之魂。

(十二)突出抓好民生改善,在構建幸福滿意德江上聚力突破。大力實施創業就業,深入實施“雙創”行動計劃和“3個15萬元”、“雁歸工程”、“婦惠家合”等政策,加快推進產業園區、微企創業園等平台建設,支持大學生、復退軍人、婦女創業,幫助更多困難羣體、特殊羣體就業。統籌推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深入實施“新兩基”工作,加快推進德江二中整體搬遷、貴州工程職業學院二期工程,啟動規劃科研中心、武陵醫學院,積極申報貴州工程職業學院達標建設,提高各類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加強社會保障能力建設,擴大“五險”覆蓋面,全縣基本社會養老保險參保96%以上。全面落實臨時救助制度,實現城鄉“減量提標”,新建、改擴建鄉鎮敬老院8個。啟動規劃建設鄉村公益性公墓,加快防災減災、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基礎設施建設。認真落實新修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二孩政策。加強食品安全源頭治理,保障羣眾飲食安全。創新社會治理,深入推進“平安德江”和“滿意德江”建設,啟動德江戒毒所建設,強化應急體系建設和公共安全監管,深入開展系列嚴打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確保全縣社會治安持續向好。深入推進信訪矛盾“百日攻堅”、“五項行動”和“兩個遍訪”,依法處理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確保信訪維穩“五個不發生”。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加強重點環節、重點領域等公共安全監管,嚴格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一票否決”責任制,嚴防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大力推進民族團結示範縣創建建設,重視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全力做好軍地聯考聯評工作,支持人武部、武警、消防建設和法、檢兩院工作,加強雙擁優撫、外事僑務、老齡、殘疾人、工會、團委、婦聯、紅十字會等工作,統籌推進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我們將認真抓好民生十件實事。(1)全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30756人,貧困發生率下降8個百分點以上,50個貧困村出列。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置業1528户6705人。(2)新建或改造通村公路200公里、縣鄉公路60公里、實施道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300公里。(3)實施棚户區改造5000套、改造農村危房3200户。(4)新增城鎮就業5000人以上,轉移農村勞動力7000人以上,城鎮新增就業增長12%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8%以內。(5)新建村衞生計生服務室31個,全面開工建設縣人民醫院新區,完成縣人民醫院創建三級乙等綜合醫院、縣民族中醫院三級中醫院評審;創建一級甲等鄉鎮衞生院4所、乙等鄉鎮衞生院8所。(6)建成農村電商服務網點275個,培育“互聯網+”示範企業10家。(7)新增解決5.7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2萬畝。(8)建成煎茶第三國小、縣城第四幼兒園,開工建設德江第七國小、第五幼兒園,實現偉才實驗學校開班辦學。(9)新建和改造5個鄉鎮全民健身工程、10個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0)實現縣城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全覆蓋,新建卡口20個、監控攝像頭200個。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新常態和新形勢對我們打贏脱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堅決按照縣委的決策部署,努力打造“五型政府”,切實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一)牢固樹立四種意識,努力建設團結型政府。政府班子及政府部門要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理想信念,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主動向黨中央看齊,不妄議中央,不妄議上級黨組織,與黨同心同德,對黨絕對忠誠,自覺維護縣委權威,不折不扣落實縣委的決策部署。要加強學習,善於研究工作,研究問題,善於運用戰略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和創新思維謀劃和推動工作,善於精心、精準、精細抓好工作落實。

(二)牢固樹立法紀意識,努力建設法治型政府。堅持把依法行政、依法履職貫穿於政府工作全過程,自覺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治手段治理經濟社會事務,健全依法行政決策機制,完善行政決策規則和程序,讓政府決策、履職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全面加強法制學習,繼續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切實增強政府部門敬畏法紀、牢守底線的意識,讓政府工作在法定權限、法定職責內運行。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引導全民自覺學法、懂法、守法、辦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

(三)牢固樹立監督意識,努力建設陽光型政府。自覺服從縣委的領導,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會的監督,主動接受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自覺接受社會輿論監督。落實新聞發言人制度,積極推行網絡問政,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完善政務熱線、微信等平台,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法治建設,提升基層民主管理水平。

(四)牢固樹立精品意識,努力建設高效型政府。大力實施政府工作“精品工程”,強化精準、精細、精品意識,堅持以“釘釘子”精神和“馬上就辦”的作風和標準,強化執行力、落實力,推進各項工作項目化、指標化、實物化、責任化,堅決向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開刀,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落實。積極推進簡政放權、網上問政、“三單”制,促進政府工作效能提升、職能轉變。運用大數據“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讓“信息多跑路、羣眾少跑腿”,促進政府工作高效快速運轉。

(五)牢固樹立廉潔意識,努力建設廉潔型政府。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築牢思想防線,心存敬畏。深入開展“兩學一做”教育,嚴格落實“三嚴三實”要求,自覺承擔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切實履行“一崗雙責”。堅持嚴抓黨風、嚴改政風、嚴治社風、嚴督家風,管嚴管實,抓早抓小,健全“約談”機制,堅決查處腐敗案件。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縣十項規定,堅持勤儉辦事,珍惜民資民力,嚴禁鋪張浪費,確保有限的資金用在發展刀刃上。狠抓“四風”問題,切實轉變作風。加強民生項目資金監管,深入推進民生監督工作,大力支持紀檢監察機關工作,以反腐倡廉新成效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同志們。發展全憑實幹,奮鬥成就夢想!只要堅持夢想就能實現,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縣各族人民,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奮勇前行,後發趕超,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而努力奮鬥,為加快實現德江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德江縣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20xx年政府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xx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開局之年,也是我縣加快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一年來,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和艱鉅繁重的發展任務,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緊緊圍繞“兩加一推”主基調和“四化同步·一業振興”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加快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主題,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主線,奮力拼搏,紮實苦幹,較好地完成了縣xx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過去一年,我們狠抓經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全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73.1億元,增長15.5%,在全省57個非經濟強縣綜合排名中居第12位;完成工業總產值40.3億元,增長27.6%;固定資產投資91.6億元,增長27.6%;財政總收入7.7億元,增長28.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2億元,增長2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7億元,增長13.7%;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17元,增長23.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14元,增長11.6%。民營經濟實體户發展到16018户,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36.5億元,萬元GDP能耗下降4.2%。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53.4億元、56億元,分別增長9.5%、32.2%;全面小康實現程度85%。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77.8億元,增長49.5%。

過去一年,我們狠抓結構調整,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實現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8.7︰21.6︰49.7,二三產業佔經濟總量71.3%。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圍繞五個產業帶規劃,整合資金10億元,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推進合興現代高效茶葉示範園、長豐草地生態畜牧示範園、高家灣現代都市農業園建設,建成高家灣核心示範區5000畝,啟動高家灣智能温室大棚展示區建設。完成“三個萬元”工程2.5萬畝,實現產值2.7億元。發展茶園3.3萬畝、中藥材2.6萬畝、核桃6萬畝,栽種天麻14.7萬平米,成功舉辦第三屆全國天麻大會暨中國(德江)天麻產業發展國際高峯論壇,榮獲“天麻之鄉”稱號,列入“中國綠色生態天麻十強縣”。收購烤煙13.7萬擔。培育現代農業發展市場主體643個,土地流轉3.4萬畝。實現糧食總產量17.8萬噸。實現農業增加值21億元,增長6.6%。加強工業運行調度。按照經開區“1+N”發展模式,加快推進三諾科技園、汽車物流園、木製品物流園等項目,開工建設博倫創意園項目。加快拓展園區發展空間,完成城北核心示範園區6平方公里“八通一平”,建成武陵大道連接園區幹道、園區公租房2238套,完成園區建設投資35億元。入園企業70家(建成投產60家),實現園區工業產值38.6億元,新增就業1200人。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到64家。啟動實施工業“百千萬”工程,充分運用企業“三品三表”信用考核評估體系,深入開展“雙服務”行動,幫助企業融資2.1億元。積極實施“3個15萬元”扶持政策,新增微企250户。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完成服務業增加值37.2億元,增長18.9%。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5億元,增長17.9%。新設貴州銀行分支機構。實現旅遊接待人數260萬人次、總收入5.7億元,分別增長32.5%、22.3%。洋山河景區成功擠入全省100個旅遊景區,完成投資3.5億元。

過去一年,我們狠抓基礎建設,發展條件不斷改善。開工建設項目256個、總投資274億元,實現投資拉動經濟增長12.3個百分點,貢獻率80%。加快推進“五張名片”建設,沿德高速公路、326國道改擴建、縣城至共和二級路等項目加快推進,開工建設德務高速公路,完成農村公路世行貸款項目預評估工作,建成通村油(水泥)路350公里。昭黔鐵路列入全省鐵路三年大會戰規劃,黔北(德江)機場順利完成場址踏勘,共和港口一期工程完工。開工水利項目14個,完成投資2.3億元,長豐水庫大壩主體工程完工,觀音灘水庫順利實現圍堰截流,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0.4萬畝,新增解決3.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完成電力、通信等投資1.2億元,龍泉220千伏變電站開工建設。改造基站122個,新增63個行政村通寬帶,實現助農取款“村村通”網點全覆蓋。

過去一年,我們狠抓城市建設,聚集能力不斷增強。圍繞城市發展定位,完善城北火車站、良家壩等片區控制性規劃。實施城市建設項目27個,完成投資23.5億元,城鎮化率達40.1%。完成扶陽大道一期、烏江大道延伸等工程建設,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3公里。加快推進温州商貿城二期、城南汽車物流園、體育館等城市功能項目,完成奇石市場、大犀山森林公園等項目一期工程,成功舉辦中國(德江)首屆烏江石文化節。投資1800萬元,更換環衞設施,實施了虹橋、玉龍湖等標誌性建築景觀亮化,省級文明城市順利通過驗收,“五城聯創”紮實推進。“撤縣建市”工作、省級城市綜合體建設順利推進。加強城市土地管理,爭取建設用地指標167公頃。城鄉一體化加快發展,完成省級、市級小城鎮建設投資3.2億元。積極推進城市綜合開發,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過去一年,我們狠抓改革創新,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深化城市建設、農村產權、金融扶貧、户籍管理、教育衞生、資源配置等領域改革,紮實推進“5個100工程”建設,新增各類市場主體2957户、註冊資本26.5億元。創新PPP融資模式,積極推進投資平台實體化運作。組建鄉鎮(街道)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規劃管理委員會,規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大力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啟動煎茶、合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和煎茶、楓香溪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試點改革,發放農村“三權”抵押貸款2.2億元。啟動縣民族中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試點。探索推行委託招商引資試點改革。成功創建全省第五輪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縣,完成政府部門機構改革。“八爭”工作實現新突破,全縣爭取項目205個、總投資22億元。爭取上級補助資金22.1億元;爭取融資規模24億元(到位7.5億元);爭取改革試點21個;爭取政策支持37項;爭取人才引進230人;爭取經驗樹典型26個;召開市級以上現場交流會、座談會63次。

過去一年,我們狠抓作風轉變,自身建設不斷加強。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18件、政協委員提案66件,辦理率、回覆率均達100%。切實轉變作風,密切聯繫羣眾,按照縣委的統一部署,紮實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縣十項規定,認真落實“約法三章”和“五去五求”;加強公車、公務接待管理,文山會海治理取得新進展。嚴格執行黨員幹部“十嚴禁、十不準”,堅決糾正“四風”問題,着力解決事關羣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下大力改進政府機關工作作風,深入開展“三個開刀”專項整治行動,查處違規89人,問責18人。認真做好“書記縣長直通車”交流平台建設,及時回覆羣眾訴求。大力推進依法行政,規範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聘請法律顧問,健全政府議事規則,堅持重大事項、重大決策前合法性審查制度,健全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機制。“三公”經費下降25%。全面推行政務“兩集中、兩到位”,政務服務規範運行。強化投資審計監督,核減工程預決算投資3.34億元。加強政府系統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反腐倡廉工作,查辦違法違紀案件101件,黨政紀處分108人,挽回經濟損失1179萬元,勤政廉政建設取得新成績。認真聽取老幹部的意見建議,適時向老幹部通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國防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全民國防意識進一步增強。同時,武警消防、關心下一代、雙擁、市場監管、統計調查、價格、人事編制、科協、工商聯、殘聯、老齡、工青婦、紅會、保密、檔案、氣象、供銷、郵政、保險、人民防空、外事僑務、民族宗教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步。

過去一年,我們狠抓民生實事,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完善民生保障體系,全縣民生支出22.5億元,佔公共財政支出的80%。民生“十件實事”全面完成,羣眾滿意度持續提升。在生態建設上,深入開展環境監管“六個一律”和森林保護“六個嚴禁”執法專項行動,加快發展高速公路匝道經濟、生態特色產業,加快推進縣城污水處理、排水、綠化等工程和水庫移民、生態移民安置工程建設,完成生態移民搬遷444户、地質災害搬遷22户,完成長豐地質災害治理和復興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完成石漠化治理35.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6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48.4%。在扶貧工作上,大力實施精準扶貧,順利完成泉口鎮和整縣“減貧摘帽”,全縣減少貧困人口2.74萬人。在六項行動上,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項目176個,完成投資9.5億元。在保障建設上,啟動實施農村集中建房1584户,實施各類保障性住房9470套、城市棚户區改造3150户、農村危房改造6097户,完成政策性農户災害保險9.2萬户。全縣各項社會保險參保28萬人次,新農合參合率99.1%,受益羣眾45.5萬人次。發放城鄉低保1.4億元、醫療救助1250萬元,實施醫療救助8830人次。完成撤鄉設鎮、設街道申報工作,穩步推進殯葬改革,兑現惠民殯葬140萬元。在就業上,大力實施“雁歸工程”,鼓勵支持“雁歸”返鄉創業180人,城鎮新增就業734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9%,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9351人,職業技能培訓1734人。在教育上,投資7億元,完成教育“9+3”計劃、“4+2”教育突破工程項目74個,德江二中、長堡水塘中學等整體搬遷順利推進,成功實現貴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開班辦學,新建荊角、泉口等7所鄉鎮幼兒園,實施山村幼兒園194所。全縣補充各類教師467人,大學聯考二本以上上線人數1126人,居全市第三。教育“9+3”計劃全省考核排名第一,順利通過省、市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評估驗收,實現了普及十二年教育目標。在醫療衞生計生上,投資3.6億元,完成縣民族中醫院整體搬遷,完成縣人民醫院新區建設前期工作,成功創建縣人民醫院三級綜合醫院、縣民族中醫院“二甲”醫院。完成縣計生技術服務指導中心整體搬遷,雙誠信雙承諾順利推進,實現“雙降”目標。探索引入第三方參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組建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在文體廣電上,加快推進體育館建設,完成穩坪儺文化陳列室和扶陽古城研究基地建設,成功申報土家舞龍炸龍為國家級特色文化產品,啟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創建工作,完成電視廣播“村村通”工程5166套。在社會治理上,深入開展領導幹部大接訪活動,妥善處理羣眾訴求1983起。堅持安全生產“四不放過”原則,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深入推進“平安建設”、“兩嚴一降”等工作,夯實“打、防、管、控、建”,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完善,刑事發案率下降23.4%,羣眾安全感、滿意度同比上升1.65、4.15個百分點。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縣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有力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齊心協力、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各族幹部羣眾,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向省市駐德單位、駐德部隊、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來德投資者和勞動者,向所有關心支持我縣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總結提煉一些新的做法:“用經營城市理念推動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得到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11個部委的重視,被國家發改委列為新型城鎮化發展聯繫點,爭取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縣來建設。“用‘三品三表’信用考核結果運用推動社會信用評價體系建設模式”,培育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被省發改委列為縣級政府信用評價試點縣來建設。“用農村‘三權’抵押貸款推動農村金融市場繁榮發展模式”,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盤活了農村沉睡資源,被省政府列入全省第五輪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縣,並向國務院申報全國金融改革試點縣。“用高家灣現代都市農業園區推動‘三農’綜合改革模式”,融合了農業旅遊、農業產業化、農業生態等於一體的多元化現代農業體系,被省、市作為“三農”綜合改革試點。“用‘經開區+研發中心’推動經開區產學研多元融合發展模式”,促進經開區產品升級,德江博倫創意園創全市第一家“經開區+研發中心”。“用政府系統‘五個不直接分管’推動權力監督制約模式”,創新分權管理,規範權力陽光運行,被省、市作為民主化決策的典型推廣。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卓有成效的一年。一年來,我們遇到的困難比預想的多,走過的道路比想象的更曲折。面對異常複雜的嚴峻形勢,我們始終保持定力,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縣委的決策部署,堅持發展主題主線不動搖。面對國家經濟下行、規範地方融資新的形勢,我們始終頂住壓力,搶抓機遇,用活政策,主動作為。面對發展體制機制性問題,我們始終深處着力,大膽解放思想,深入推進改革,着力轉方式調結構,積極培育發展市場主體。面對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我們始終精準發力,狠抓經濟運行調度和要素保障,狠抓項目投資和企業生產,狠抓發展平台和基礎設施建設。面對民生改善任務重問題,我們始終集中精力,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不斷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堅定縣委的決策部署不動搖,堅定目標任務不動搖,堅定發展思路不動搖;堅持敢為人先的闖勁,堅持一抓到底的幹勁,堅持頑強拼搏的韌勁,就一定能夠凝聚推動德江跨越發展的強大正能量,就一定能夠開創加快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局面!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看到我縣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挑戰。一是對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出現的新問題估計不足,城市二、三產業總量不足,比重過低,老城區功能不完善。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體系實力不足,對接不力,差距懸殊較大。三是創新發展的手段不適應,準備不充分,新常態下發展壓力越來越大。四是依法行政意識不強、能力不足等。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不迴避,勇於擔當不退縮,切實有效加以解決。

20xx年政府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縣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xx”規劃的收官之年。面對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政策調整、改革深入、地方政府融資通道關閉、招商引資政策變化等新形勢,以及民生改善、維穩等新挑戰,我縣穩增長、調結構的任務十分艱鉅。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們也迎來了眾多機遇,具備了加快發展的諸多條件,國家武陵山片區扶貧政策逐步顯現,國家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特別是通過近幾年的發展,積累了一些經驗,改革探索了一些路徑,無論是經濟總量、綜合實力,還是發展人氣、發展後勁,我們都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具備了高點起跳、奮力跨越的現實基礎。德江干事創業的氛圍越來越濃,德江干部想幹事、會幹事、能幹事的能力越來越強。我們堅信,有縣委的堅強領導,有全縣上下的精誠團結,在新的一年裏,我們一定適應新常態、遵循新規則、落實新要求,努力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中贏得主動,搶佔先機,努力在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全面加快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中開啟新的篇章!

根據縣第十一屆六次黨代會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市委一屆七次全會精神,堅持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穩中求進和“兩加一推”總基調主戰略,緊緊圍繞“強基建城興產惠民”發展思路,緊緊圍繞提升“總量、質量、均量”和實施“四化同步·一業振興”工作要求,着力穩增長、調結構、強基礎、惠民生,認識新常態,把握新機遇,實現新發展,不斷開創加快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新局面。

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全縣地方生產總值實現增長16%;

——財政總收入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增長20%、18%;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1%;

——工業總產值增長2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2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

——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增長20%、30%;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2%、16%;

——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9%;

——糧食產量達15萬噸以上;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森林覆蓋率50%以上;

——城鎮化率達43%。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確保順利完成上述目標任務,對於“xx”圓滿收官、“十三五”良好開局至關重要。隨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如何更好地發揮市場和政府“兩隻手”作用已成為我縣跨越發展的內在要求,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規範社會信用行為已成為我縣和諧發展的關鍵所在。我們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來推動解決,必須依靠法治之力、制度之力和法治思維、法治方式來推進改革,必須依靠“兩個輪子”同時轉動,共同推動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向前發展。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以改革統攬發展全局,創新體制機制,以改革之力激活發展之力,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更為平等、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認真研判國家債務管理政策,做實做強企業,制定地方償債機制,有效防控債務風險。謀劃一批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探索發行一般債券,推進投資平台實體化運作。探索在市政道路、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推廣PPP模式,提高資產經營管理水平。深化混合制經濟、合作經濟改革。充分運用企業“三品三表”信用考核結果,加快完善現代企業法人制度,推動混合制經濟發展。積極引導和培育村(社區)以合作的形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啟動2個社區合作經濟改革試點。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充分發揮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規劃管理委員會作用,以高家灣農業綜合改革為試點,探索通過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渠道來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經驗。深化財税金融體制改革。以全省第五輪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為契機,認真落實“營改增”擴圍工作。大力實施“引銀入德”工程,引入貴陽銀行落户,啟動建設金融一條街,打造金融中心,創建金融信用縣。引導金融機構積極爭取信貸資源傾斜。推進“三資”經營改革。深化社會信用體系改革。以創建農村金融信用縣為抓手,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考核評價機制,提高信用考核比重。制定德江縣機關事業單位及企業失信考核問責辦法,把社會信用納入事業單位招考、職稱評定、提拔任用、評先選優和企業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嚴肅處理惡意逃避債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政府系統“五個不直接分管”,推進行政執法規範化建設,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積極推進鄉鎮“小部制”改革。深化公共服務領域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購買社會公共服務機制,培育發展市場主體,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城市公共資源、社會公共服務市場化。深化對外開放投資領域改革。抓住國家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武陵山片區扶貧規劃等政策機遇,加強與中冶集團、江蘇吳中等對接聯繫,開展多層次、多領域交流合作。深入推進“八爭”工作,着力打造更多德江品牌,積極推行委託招商,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5億元以上。

在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方面。依法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堅持以改革的手段、法治思維,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等職能,逐步實現由行政手段管理向法律手段管理的轉變。制定實施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等制度。完善政務信息審核、發佈和動態管理機制,建立完善網上審批和電子實時監察系統,提高政務效率和透明度。推行網上並聯審批制,實現網上問政,加強行政審批項目動態績效管理,依法清理、精簡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健全鄉鎮(街道)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機制。健全依法行政決策機制。堅持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方案比較、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策貫穿於重大行政決策全過程,完善行政決策規則和程序,研究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學法用法、“兼職法制祕書”制度,嚴格依法履職,切實增強政府部門運用法律來謀劃發展的意識,提高政府部門運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完善風險評估機制,探索建立重大決策責任追究和責任倒查機制,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嚴格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堅持把依法行政成效作為衡量政府工作的重要考核標準,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和部門聯合執法協作機制,探索在交通運輸、公共衞生、文化旅遊、農林水利、城鄉建設管理等領域開展綜合執法,規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收費、行政檢查等執法行為,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和持證上崗制度,加強對執法行為的監管,做到嚴格、公正、文明、規範執法。加強行政複議規範化建設,健全並執行行政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定期旁聽法院庭審制度。加強政府規範性文件的制定、審查、備案和清理等工作。強化行政權力運行監督。堅持縣委的領導,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和工作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高度重視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工、青、婦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強化投資審計監督工作,主動接受司法監督、新聞媒體監督和社會公眾監督,推進政府部門權力陽光運行。強化政府系統廉政建設,堅決查處腐敗案件,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加大對不履職、不作為、亂作為或濫用行政權力行為的問責力度,對負面典型公開曝光。加強作風建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縣十項規定,繼續開展“三個開刀”專項整治,狠抓“四風”問題。加強民生項目資金監督檢查,深入推進民生特派工作,大力支持紀檢監察機關落實“三轉”要求,突出執紀監督問責,以反腐倡廉新成效取信於民。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堅持把政務公開作為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抓手,依法將政務信息、行政審批納入電子政務和政務服務平台,積極推進教育、衞生、住房、食品藥品安全、價格等領域信息公開,全面推進決策、管理、服務、結果公開。完善政務熱線、政務微信、微博等互動平台運行機制,健全村(社區)務公開制度,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法治建設,提升基層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水平。

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

根據縣第十一屆六次黨代會的總體部署,圍繞實現全年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緊緊圍繞突破瓶頸制約,做大投資總量,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圍繞“三高五鐵一港口一機場”規劃目標,以全省、全市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為契機,強化項目前期工作,加強項目跟蹤服務,確保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0億元。加快推進現代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完成交通投資40億元。抓住貴州高速公路、鐵路建設大會戰機遇,加快推進德務高速公路、縣城至共和二級路建設。啟動德務高速楠杆匝道公路建設,加快推進昭黔鐵路、黔北(德江)機場前期工作,開工建設農村公路世行貸款項目。加快推進現代水利工程網絡建設。完成水利投資3億元。抓住貴州水利建設“三大會戰”機遇,重點抓好長豐、觀音灘骨幹水源工程建設,開工建設潮溪水庫,完成大木堯、沙灘、五穀溪等水庫建設前期工作,完成觀音灘水庫大壩封頂。加快推進電力、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電力投資1.8億元。加快實施龍泉220千伏變電站、錢家110千伏變電站和沙溪35千伏變電站擴建項目,完成10千伏及以下農網升級改造和電力生產調度大樓主體工程,做好“十三五”電力專項規劃工作。啟動實施信息基礎設施三年會戰,加快建設數字德江、智慧德江,實現信息網絡提速升級。認真謀劃好“十三五”規劃。圍繞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圍繞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重大政策、重大目標指標、重大項目等認真進行調研,科學論證,精心編制規劃德江長堡至印江高速公路、桶井至沿河夾石烏江大橋、荊角匝道至洋山河景區、泉口萬畝草場二級公路等項目,爭取沿河經德江、務川至武隆高速公路、畢節經德江至廣州環省高鐵、昭黔鐵路、黔北(德江)機場等重大項目進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加快做好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十三五”指標的銜接,爭取儘快實現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

——緊緊圍繞園區平台建設,做強工業總量,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實力。以實施工業“三年大會戰”、工業“百千萬”為抓手,做大工業“蛋糕”,完成工業投資50億元。加快推進產業園區規模擴展。完成全縣工業發展規劃和白酒、醫藥健康、信息服務等產業園專項規劃,重點推進共和港口、火車站等現代物流園區規劃建設工作,制定支持物流產業發展措施辦法。抓好城北工業園區、新寨水泥廠片區等道路建設,拓展經濟開發區發展空間。完善園區標準廠房、市政設施建設,改善園區發展條件,發揮園區“築巢引鳳”的作用。加快推進信息產業化建設。規劃培育潮水河白酒產業園、醫藥健康產業、“雲上貴州·德江雲計算中心”等5個10億元以上的信息產業園,推進資兆建材、星星油脂、頤年春酒廠等企業提質增量,規劃建設呼叫中心,對接謀劃大數據應用,加快推進電子商務行動計劃,培育一批電子商務企業,提升工業信息化水平。加快培育發展工業產業。啟動實施迪蒙科技、三諾科技、洋山河生物科技等公司股權改造,做好德源科技股權改造新三板掛牌交易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博倫創意科技園、木製品物流園等項目建設,完成今日食品、興農米業等企業技改,盤活水泥廠、油脂廠等企業,鼓勵支持本地企業產品,支持“麻王智酒”、“天麻咀嚼片”等“德江製造”品牌產品,培育產值上億元的企業7户以上。加快推進關口片區、煎茶農特產業園區發展,爭取引入粉末水泥廠落户共和物流園區。認真做好工業服務。深入實施工業“百千萬”工程,完善企業“三品三表”信用考核結果運用體系,規範企業生產經營行為,抓好貴園信貸通等政策落實,幫助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創新PPP融資建設模式,加快推進園區保障房建設,推進園區投資公司實體化運作,增強園區發展造血功能。大力支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培育具有生機活力的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引導本地民營企業抱團發展。以城北微企創業園為載體,探索微企整合重組,新增民營企業800户、個體户3300户、微企200户。大力發展建築業。以城投公司為平台,整合縣內建築資源,培育1家產值10億元的建築企業,支持培育裝飾石材產業發展,推動建築業與建材業融合發展,實現建築業增加值30%以上。

——緊緊圍繞推進優勢特色產業,做優農業質量,增強現代農業效益。抓住山地特色農業這一“牛鼻子”,加快發展山地特色農業規模化、商品化、特色化,促進現代農業高效益、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按照“五個產業帶”規劃,以“三個萬元”工程為抓手,重點抓好以合興現代高效茶葉示範園、長豐草地生態畜牧示範園、高家灣現代都市農業園、沙溪天麻農旅一體特色示範園等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推動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建設。集中精力做大烤煙、茶葉、天麻、核桃、畜牧等產業,做大產業規模,創建天麻有機食品、地理標誌和無公害產品示範區,完成合興茶葉標準化加工生產基地和復興黔東北畜禽交易中心建設。種植烤煙7萬畝,新建無性系茶園1.5萬畝,建成1.5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新增種植核桃2萬畝,培育天麻27.5萬平米,加快推進穩坪花椒基地規劃建設。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有效保護耕地紅線,確保基本農田和耕地保有量分別達到5.4萬公頃、5.8萬公頃,實現數量、質量雙重目標。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大力培育種養大户、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和規範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引導農業經營主體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積極推進天麻、茶葉等標準化加工出口。新增縣級以上龍頭企業10户、農民專業合作社30户、家庭農場50户。加大農業發展支持力度。以農村“三權”抵押貸款為抓手,用足用活政策性農房災害保險、支農再貸款定向惠農、“一高一特”等政策,發展“三農”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加強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體系建設,有效盤活農村資產,激活農村金融市場,推動“三農”發展。培育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探索推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制,支持社區(村級)集體通過土地流轉、入股聯營等方式發展合作經濟,盤活村級集體資產、資金、資源;支持社區、村寨集體發展“飛地經濟”,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打好扶貧攻堅戰。大力實施“六個到村到户”精準扶貧,建立貧困鄉鎮約束退出機制,推行貧困鄉鎮減貧包乾,實現精準扶貧到户到人,鞏固整縣“減貧摘帽”成果。加強扶貧資金專項審計,確保扶貧資金安全。

——緊緊圍繞培育旅遊消費新興產業,做活文化含量,增強發展活力。依託區位、生態等優勢,加快推進以文化旅遊消費為重點的第三產業發展,着力打造自然、生態、人文融合的複合型旅遊產品,實現旅遊收入7.5億元,增長30%。加快構建“快旅慢遊”服務體系。重點打造洋山河景區、扶陽古城遺址、烏江白果坨國家級濕地公園旅遊“金三角”,實現洋山河景區對外開放,完成川渝賓館、儺文化賓館等項目建設,創星申星酒店2家以上,啟動長堡、錢家、泉口、楠杆等地鄉村特色旅遊規劃建設,傳承保護農耕文化,培育新興旅遊業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抓好旅遊文化宣傳推介。重點打造、包裝、宣傳、推介舞龍炸龍、鄉村特色旅遊等成熟旅遊產品,傳承歷史文脈、延續歷史記憶、保留歷史特質,培育旅遊產品新的“賣點”,增加旅遊商業企業。加快申報“奇石之鄉”品牌。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圍繞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目標,重點支持生產性服務集聚區、現代物流集聚區、文化旅遊集聚區等服務業發展,實現城南汽車物流園建成投用,啟動高速公路服務區、匝道口和港口等物流園區規劃建設,積極引入市場主體,加大政策支持,培育發展現代品牌物流園區,推動現代物流產業轉型升級。

——緊緊圍繞推進新型城鎮化,做美城市形象,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圍繞黔東北區域性中心城市定位,按照建設山水園林城市、園林城區、綠色小鎮、美麗鄉村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思路,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創新城市建設經營理念,着力解決新常態下城市發展空間、產業培育、社會發展問題。抓城市規劃佈局。完成城市綠地系統、山體公園建設、燈光亮化、中國儺城等專業規劃,以及商貿物流、科教文衞、休閒娛樂、金融、生態居住等修建性詳規,做好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銜接,推進城市線型發展向塊狀綜合型發展。抓城市基礎建設。完成城南烏江大道延伸、共康路等工程,啟動實施武陵大道連接錢家高速公路樞紐通道工程,加快推進體育館、人武部整體搬遷、“勇創多維國際”省級城市綜合體建設。加快實施老城區城市功能提升工程,實施城南、城北標誌性建築亮化工程,做美城市形象。加快推進大犀山森林公園、奇石文化市場等城市功能項目建設,不斷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爭取啟動大潤發批發市場建設。抓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以創建國家級衞生縣城為契機,紮實開展“五城聯創”,加強土地管控,健全城市綜合管理執法機構,嚴厲打擊“兩違”行為。加快推進城市棚户區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加快推進“撤縣建市”工作,完成鄉鎮(街道)行政區劃優化工作。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為載體,完善煎茶省級、合興市級示範小城鎮建設,統籌抓好長堡、潮砥縣級示範小城鎮建設,創造性推進復興、高山、泉口、長豐等小城鎮建設,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緊緊圍繞建設美麗德江,做好生態建設,增強未來發展競爭力。圍繞高速公路沿線、縣城及周邊、大犀山森林公園、白果坨國家級濕地公園等區域,啟動實施全民綠化行動和新一輪退耕還林,新增造林10萬畝以上,治理巖溶面積49.5平方公里、石漠化19.8平方公里。加快推進玉溪河污染防治,完善城市污水處理二期、排水處理一期、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城市垃圾處理等設施,啟動縣城80噸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建設。啟動實施合興、復興、楓香溪、煎茶等鄉鎮高標準基本農田整治3271公頃,申報省、市級1個土地整治項目。以“五城聯創”為載體,大力整治城市環境,加快推進煎茶、合興垃圾填埋場項目建設。啟動農村生活垃圾專項規劃治理工作,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認真抓好移民後續扶持,積極推進生態移民建設,完善水庫移民安置點配套設施建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強化飲用水資源保護,減少水土流失。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制定白果坨國家級濕地公園保護辦法,完成濕地公園年度建設計劃。認真開展環境保護檢查工作,深入推進“六個一律”環保“利劍”和“六個嚴禁”森林保護專項行動,加強生態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嚴厲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

——緊緊圍繞增進羣眾福祉,做實民生工程,增強人民羣眾幸福感。圍繞全面建成小康,深化民生改革,實現民生工程投資25億元以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圍繞加快建設黔東北區域性教育中心,繼續深入實施教育“9+3”計劃和“4+2”教育突破工程。完成長堡水塘中學整體搬遷,加快推進德江二中整體搬遷、偉才學校建設,完善職校辦學條件,啟動貴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二期工程建設。加快學前教育發展,啟動新一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衞生計生事業。圍繞加快建設黔東北區域醫療衞生中心,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和縣人民醫院新區建設,推進縣民族中醫院二期工程,完成煎茶、高山一級甲等鄉鎮衞生院和楓香溪、長堡、復興一級乙等鄉鎮衞生院評審工作。加強重大傳染病和職業病防控,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嚴厲打擊非法行醫行為。全面加強計劃生育工作,繼續落實雙誠信、雙承諾,鞏固“創國優”成果,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實現“雙降”目標。加快發展文化體育廣電事業。圍繞加快建設黔東北區域文化體育中心,大力發展數字電影、微電影、動漫產業。加大民族村寨和傳統村寨保護力度,大力宣傳推廣土家擺手舞,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活動。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夯實公共文化基礎。推進廣電事業發展,實現村寨無線廣播電視全覆蓋。加強社保體系建設。深入推進“雁歸工程”,大力實施全民創業行動計劃。健全完善新農合醫療管理制度,參合率穩定在98%以上。推進城鄉低保精細化管理,完成長堡、合興敬老院建設。大力實施關愛活動,切實保障弱勢羣體和優撫對象基本生活權益。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為抓手,加快推進城鎮保障房、扶貧生態移民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辦法。創新社會治理。總結推廣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深入推進“平安德江”建設,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做好天網地網延伸工作,完成公安業務用房及“三所一中隊”整體搬遷,嚴厲打擊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對各類特殊人羣的服務管理。深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改善信訪工作運行機制,依法處理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強化公共安全危機意識,強化應急體系建設和公共安全監管,防止羣體性事件發生。狠抓安全生產。認真落實新安全生產法,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嚴格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一票否決”制,強化企業主體和部門監管“兩個主體責任”,嚴防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實現安全生產“雙降”目標。

此外,我們將認真抓好十件實事。(1)完成德江至沿河高速公路德江段建設,實現德江第二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完成聖溪坳至梅子坳326國道提級改造。(2)“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小康路建成300公里,小康水解決5.6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小康房建成330户,小康電新建及改造線路6.7公里,小康訊新增移動、寬帶1萬户以上,小康寨打造示範鄉鎮10個、示範村16個。(3)完成長堡、桶井兩個鄉鎮“減貧摘帽”,減少貧困人口2.3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4.3個百分點。(4)“3個15萬元”、“雁歸工程”政策帶動就業7350人以上,轉移農村勞動力9400 人以上。(5)啟動城市“三園三場三館”規劃建設。(6)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4000套,棚户區改造6793户,改造農村危房8000户,建成扶貧生態移民房350套、搬遷1600人。(7)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增幅達10%以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360元。(8)實現烏江農林經濟學院、思源學校開班辦學,實現山村幼兒園覆蓋率100%。(9)啟動縣人民醫院新區建設,完成縣婦幼保健院“二甲”創建。(10)深入推進平安德江建設,完成縣城區背街巷道亮化、硬化工程,新增監控攝像頭300個、卡口30個。

各位代表,信念承載夢想,擔當成就偉業,實幹鑄就輝煌。新的目標已經明確,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新的局面需要不斷開創。讓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依靠全縣各族人民,堅定不移地沿着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道路前行,團結協作、真抓實幹,為加快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實現德江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德江縣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的第一年,是我縣加快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和艱鉅繁重的發展任務,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圍繞加快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主題,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主線,緊緊圍繞縣xx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紮實做好各方面工作,開創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一年來,我們圍繞發展要務,突出重點,增強了綜合實力。全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59.96億元,增長17%;工業總產值33.3億元,增長36.2%,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6.2億元,增長16.5%;固定資產投資71.6億元,增長37.9%;財政總收入5.99億元,增長31.1%,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數的14.4個百分點;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51億元,增長22.2%,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數的3.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2億元,增長14.7%;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8.8億元,增長25.2%,金融機構貸款餘額37.6億元,增長38.8%;農民人均純收入4783元,增長15.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32元,增長16.6%。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80.2%。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5億元。

一年來,我們圍繞培育產業,統籌兼顧,促進了協調發展。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31.5︰20︰48.5。在現代農業提速增效上,圍繞五個產業帶規劃,以"三個萬元"工程為抓手,有效推進了以合興為核心的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和以長豐米陽山為核心的草地生態畜牧產業示範園發展,引進貴州豐彩大地農業項目落户高家灣;發展茶園2.63萬畝,發展中藥材2.9萬畝、核桃7.5萬畝、天麻10萬平米;開發"鴻泰茗珠"等茶葉品牌11個。新增縣級以上龍頭企業13家、家庭農場58家、專業合作社40家;收購煙葉16萬擔;流轉土地2.39萬畝。實現糧食總產量13.3萬噸。實現農業總產值29.6億元,增長9.3%。成功爭取第三屆全國天麻大會暨中國(德江)天麻產業發展國際高峯論壇,將於20xx年11月在我縣舉辦。在工業發展強勢推進上,圍繞省級經濟開發區規劃,採取"工業地產"等多種發展模式,加快拓展開發區發展空間,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達30億元。拓展城北核心示範園區5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實現"八通一平",建成標準廠房26萬平米,入駐園區企業50家(建成投產40家),實現園區規模工業產值25.6億元。積極實施"3個15萬元"扶持政策,打造微企一條街,發展微企105家,創造了微企發展"德江模式"。在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上,星級酒店、温州商貿城、奇石花鳥交易市場等項目快速推進,完成房地產業投資9.4億元。烏江白果坨國家級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獲國家林業局批覆;啟動建設洋山河旅遊景區、泉口萬畝草場鄉村旅遊開發。旅遊接待突破1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36億元。

一年來,我們圍繞夯實基礎,全面推進,改善了發展條件。圍繞加快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的要求,完成交通投資23億元。杭瑞高速公路德江段建成通車,德沿高速公路快速推進,德務高速公路建設前期工作全面完成;五條鐵路前期工作有序推進,昭黔鐵路列入全省鐵路三年大會戰規劃;黔北機場選址論證報告已上報省政府;共和港口一期工程全面完成。縣城至共和二級公路開工建設,建成通村油(水泥)路260公里,縣鄉村公路養護率達100%;啟動1.05億美元農村公路世行貸款預鑑別工作。深入推進水利建設"三大會戰",完成水利投資2億元。完成長豐水庫大壩封頂,觀音灘水庫開工建設,完成6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實施泉口、穩坪、合興河道堤防工程,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40處,新增解決3.1萬人飲水安全。完成龍泉220千伏變電站建設選址工作,建成復興、高山35千伏變電站,快速推進桶井、合興35千伏變電站建設,全面完成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新增44個行政村通電話、49個行政村通寬帶;建成315個村助農取款"村村通"網點。

一年來,我們圍繞城市定位,加速建設,塑造了城市形象。圍繞加快建設黔東北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加快推進"一城三區"規劃建設。完成城北武陵大道一期工程,開工建設303繞城線、烏江大道延伸至打磨丫等工程,新建、改造城市幹道18公里;勇創多維國際省級城市綜合體、體育館、大犀山森林公園等城市功能項目快速推進,人民公園建成開放。完成城市建設投資15.1億元,城鎮化率達36%,縣城建成區拓展到18平方公里。"撤縣建市"省政府上報國務院已批轉民政部,完成共和、平原撤鄉設鎮和撤青龍鎮設青龍、玉水街道工作。引資、整合資金2億元推進煎茶省級示範小城鎮"8個1"和"8+3"工程建設;引資、整合資金8200萬元推進合興市級示範小城鎮建設;抓住烏江特色旅遊集鎮規劃建設機遇,積極推進長堡、潮砥縣級示範小城鎮建設。

一年來,我們圍繞着力創新,積極作為,激發了發展活力。抓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機遇,創新城市建設經營模式,推行城市公共服務資源市場化;推行企業"三品三表"支持園區發展經營模式,幫助中小企業融資2億元;全面推行農村"三權抵押貸款",爭取國開行支持天麻、茶葉等產業發展貸款1.25億元。以爭創全國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縣為契機,大力實施"引銀入德",成功對接貴州銀行、中信銀行等金融企業支持德江發展,並初步達成來我縣設立分支機構的意向。開通淘寶網電子商務平台,為銷售天麻、茶葉等特色產品提供快捷交易平台;探索組建城投、水投等9家投融資公司,整合公租房4180套進園區投資公司整體開發。

一年來,我們圍繞改善民生,傾力服務,推動了和諧發展。圍繞打造黔東北區域性教育中心、醫療衞生中心的要求,大力支持發展教育、衞生等事業,把城市最好的地段用來建學校、建醫院、建公園,着力提升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吸引力。投資7億元,大力實施教育"9+3"計劃、"4+2"教育突破工程,着力改善教育教學條件。完成了縣職校整體搬遷和貴州信息工程學院一期主體工程,新建7所鄉鎮幼兒園和6所鄉鎮農村寄宿制學校(含青龍五小);全縣補充各類教師467人,大學聯考二本以上上線人數達1112人,位居全市第三。積極推進縣人民醫院三級綜合醫院評審認定工作,完成了縣民族中醫院整體搬遷主體工程和二甲評審,完成煎茶、長堡等9個鄉鎮中心衞生院標準化建設,招聘衞生人員138人,在省政府實施的第三輪免疫規劃工作綜合評審中獲全市第一。新農合參合率達98.94%,受益羣眾42.2萬人次,受益率93.6%。城鄉低保救助工作進一步規範,發放城鄉低保金1.3億元、醫療救助金1683萬元,實施醫療救助20850人次。全面落實就業再就業各項政策,城鎮新增就業652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2%以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826人。實施各類保障性住房6067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0408户。完成各類保險參保人數25.88萬人;完成縣計生技術服務指導中心整體搬遷,計劃生育"創國優"順利通過省級初評,實現人口出生率8.86、自然增長率2.65、符合政策生育率97.88%,"創國優"工作作為全省典型推廣。完成電影《黔東烽火》全景境內拍攝,完成衞星直播"户户通"建設2.3萬套;成功舉辦德江"土家擺手舞"賽事活動,省級文物"黔中砥柱"石刻複製至人民公園,成功承辦銅仁市西部片區第二屆老年運動會。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引進各類學科人才250名,中科院老專家技術中心德江工作站掛牌成立。完成高山、長豐、穩坪、共和等鄉鎮"減貧摘帽"工作,減少農村貧困人口2.49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5.9個百分點。大力提倡移風易俗,殯葬改革順利推進。羣策羣力,僅用15天時間完成沙沱水電站庫區近萬移民搬遷工作,做到"零強拆、零事故、零上訪"。深入開展"四幫四促"、"幫聯駐促"、"一問三治五心"等活動,及時迴應處理羣眾訴求1000餘件。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和社會維穩責任,投入1.5億元建設公安天網工程、綜合業務用房及三所一中隊等基礎設施,新招聘協勤人員147人,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完善,被省綜治委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公安兼職督察員工作在全國、全省推廣交流;探索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全縣和諧發展持續穩定。

一年來,我們圍繞自身建設,轉變職能,提高了服務水平。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全面加強政府法制建設,堅持把學法用法貫穿於政府決策全過程,建立重大經濟活動、重大決策事前合法性審查制度;建立和完善政府議事規則、招投標管理、政府投資項目建設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全面規範政府施政行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審批項目由367項減少到322項,取消10部門收費項目22項;壓縮5%行政經費用於實施教育"9+3"計劃,"三公"經費下降12.57%。深入推進政務"兩集中、兩到位"工作,大力推行政務公開,規範運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政務服務中心,十件實事基本完成。加大政府採購和招投標監管力度,節省資金1800萬元;強化投資審計工作,核減工程預決算投資2.78億元。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縣十項規定,狠抓"四風"整治,完善會議、公車配置、公務接待等制度。加強政風行風建設,查處違紀違法案件77件。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反腐倡廉工作。認真聽取老幹部的意見和建議,適時向老幹部通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同時,國防建設、武警消防、關心下一代、雙擁、工商、統計調查、物價、人事編制、科協、工商聯、殘聯、老齡、工青婦、保密、檔案、氣象、糧食、商務、供銷、能源、郵政、質量技術監督、人防、外事僑務、民族宗教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在探索推動"三化"發展上有許多新亮點:"德江城市經營模式",省委、省政府作為典型經驗在全省推廣,國家行政學院、人民網列入"全國新型城鎮化"十大範例。企業"三品三表"信用考核結果運用支持園區企業發展經營模式,省經信委、省政府金融辦作為全省探索破解產業園區信用難、融資難的有效辦法,並把我縣作為中小企業信用建設創新示範點,貴州銀行將我縣園區信用良好"十家企業"集體授信2億元。農村"三權"抵押貸款運作模式,省銀監局作為破解三權抵押貸款瓶頸最有效的"德江模式",向國家銀監會申報,擬在全國推行。核桃產業(經果林)以短養長髮展模式,省、市有關部門作為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經驗推廣。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建設,讓承包地走向市場。城市公共服務資源市場化模式,作為激發市場主體參與城市建設管理,吸納城市建設管理資金的有力載體。"多元化融資模式",省政府政研室作為全省經營城市建設融資有效抓手進行推廣。"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被省作為新階段推進社會治理的有效方法進行推廣。學法用法常態化、聘請法律顧問模式,被省法制辦作為政府依法行政的主要推手在各大媒體進行宣傳。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突出重點、全面推進,堅持傾力服務、積極作為,通過統籌兼顧促進各項事業協調發展,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市場活力,通過轉變作風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縣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有力監督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廣大幹部羣眾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各族幹部羣眾,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向省市駐德單位、駐德部隊、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來德的投資者和勞動者,向所有關心支持德江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清醒地看到,德江仍處於欠發達階段,仍屬於欠開發地方,正處在加快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前進道路上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總量較小,支撐加快發展的大項目大企業和支柱產業不多,主要經濟指標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還有較大差距;三次產業比例不合理,農業支柱產業不多、工業支撐不足、三產活力不強,市場主體缺失、弱小;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在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上仍然滯後;撤縣建市工作尚需努力,城市功能離羣眾期待還有差距,髒亂差現象有所反彈;民營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經濟外向度不高,深化改革開放更加緊迫;財税新的增長點不多,收支矛盾仍然突出,民生改善任務仍然艱鉅;食品安全監管薄弱,一些潛在的安全隱患和不穩定的因素增多;依法行政意識還不強,服務型政府建設任重道遠,執行落實不力、辦事效率不高的問題依然突出。這些問題,我們將着力分析原因,找準應對之策,認真加以解決。

20xx年工作任務

今年,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縣加快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由於全國經濟下行、政策趨緊造成的外部發展環境依然複雜嚴峻,改善民生、維護穩定帶來的內部發展壓力仍然非常巨大,但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克服各種困難,開創新局面。我們的信心和力量來自縣委的堅強領導,以及縣委對形勢的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來自全縣上下加快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目標的強大合力,以及近年來已經制定並實施的具體措施打下的良好基礎和創造的良好環境;來自於全面深化改革和繼續擴大開放帶來的強大動力;來自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整縣減貧摘帽、打好五張名片等堅定的奮鬥目標,所積蓄的強勁合力;來自於德江各族幹部羣眾實幹誠信寬厚包容的精神力量。在新的一年裏,我們必須牢記發展要務,準確把握機遇,保持清醒頭腦,應對挑戰、化危為機,乘勢而為、乘勢而上,就一定能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把德江加快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大業不斷推向新高度、開創新局面!

根據縣第十一屆五次黨代會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市委一屆五次全會精神和縣第十一屆五次黨代會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則快"的總要求,堅定不移地加快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及全面小康社會,堅持走好改革路子,做好產業文章,打好五張名片,抓好民生工程,加強社會治理,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全縣地方生產總值增長18%,力爭20%;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9.5%,力爭67.5%;

財政總收入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增長22%、28%,力爭25%、30%;

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增長25%、35%;

工業總產值增長30%,力爭36%,其中規模工業產值增長35%,力爭38%;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8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6%、20%,力爭18%和2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5%。

根據縣第十一屆五次黨代會的總體部署,圍繞實現全年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以改革創新強市場主體,建市場機制,激發展活力。我們將緊緊圍繞縣第十一屆五次黨代會提出的改革要求,以改革統攬發展全局,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創業創造活力,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更為平等、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一是繼續深化"三權"改革,確保農村"三權"能流轉、能融資、能變現,解決有資金髮展的問題。二是全面推進"網格化"管理,將城鎮社區各項工作細化到網格、地塊,分解落實到人,解決有人辦事的問題。三是總結我縣城市經營模式和經驗,提高城市資源集約化、資本化、市場化,拓寬融資渠道,發揮城市的內生動力,服務於城市發展。四是圍繞民生解決就業、就學、就醫進行改革,將農民承包地、宅基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推向市場,變成資本的改革目標;城鎮的保障房、農村危房、生態移民房作為推進城鎮化改革的試點和助推器;產業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社會服務組織作為產業結構調整、整合資源載體,實現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內在動力。五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實現農民脱掉三件衣服(宅基地使用權、林權、承包地的承包經營權),披上城市户口的五件衣服(養老、醫療、教育、住房和就業)的問題,實現農民向市民轉移的城鎮化發展道路。六是抓好扶貧體制機制的創新改革,實施精準扶貧,做到扶貧對象要精準,扶貧內容要精準,扶貧方法要精準。七是探索貧困山區如何對外開放,構築開放的平台,外面的資金如何進來,我們的產品如何出去,投資貿易如何便利等問題,制定優惠政策,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培育市場主體;做好引銀入德工作,爭取納入全國金融體制改革試點縣,引進金融機構,把德江打造成黔東北區域性金融中心,打造成人才的聚集地,創業的優選地。八是做好資源配置體制改革,土地、礦權一律納入市場,公開、平等、透明交易,轉變政府職能,政府向市場購買公共服務,市場能做的,政府要主動讓給市場。

以改革創新促擴大內需,保穩定增長,增內生動力。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發揮政府投資對社會投資的帶動作用,拓寬投融資渠道,做大投資總量,力爭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20億元以上。圍繞加快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目標,抓住國家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和進一步加快中西部鐵路建設、貴州省鐵路建設、高速公路建設三年大會戰系列政策機遇,加快推進"三高五鐵一港口一機場"規劃建設,完成德沿高速公路建設年度投資計劃;開工建設德江至務川高速公路;加大5條鐵路對接力度,完成昭黔鐵路遵義至恩施段預可研評審工作,力爭開工建設;力爭"黔北機場"選址落户德江;加快推進烏江共和港口二期工程申報,完成縣城至共和港口二級公路建設投資3億元以上,實現港口與縣城同城化發展;啟動326國道德江至煎茶提級改造工程,建成303省道繞城公路,爭取開工建設長豐至墮坪公路建設;完成1.05億美元的農村公路世行貸款項目評估工作,爭取年內開工建設。抓住全省水利建設"三大會戰"機遇,加快推進長豐、觀音灘水庫建設,着力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開工建設長豐水庫左右乾渠,完成庫區移民搬遷安置工作;完成觀音灘水庫導流洞工程建設及庫區移民搬遷;完成沙灘、朝溪水庫前期工作,開工建設大木堯水庫;爭取實施沙壩溝、關家溝、板橋溝、楠杆子4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大力實施"五小"工程,新增灌面3810畝。大力推進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龍泉220千伏變電站、錢家110千伏變電站和沙溪35千伏變電站二期擴建項目,完成合興、桶井35千伏變電站和高山35千伏變電站二期擴建項目。新增移動、寬帶等各類用户8萬户以上,開通4G網絡。加快助農取款"村村通"網點建設,全面實現村民小額取款不出村的目標。

以改革創新調經濟結構,促協調發展,擴經濟總量。圍繞優化結構,提升效益,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加快發展生態型產業園區,擴大經濟總量。大力發展生態工業。以全省"產業建設年"、"園區攻堅年"、"工業投資年"活動為抓手,探索發展產業生態化、規模化的新型生態產業園區,做大工業產業規模和總量。完成城北新寨老水泥廠片區基礎設施"五通一平"工程,建成城北機電交易園多層標準廠房10萬平米,新引企業15家。開工建設關口片區陶家山10萬平米標準廠房,積極推進汽車貿易物流園建設,爭取引入5家以上汽車銷售品牌企業入駐。加快推進煎茶農特產業園、共和現代物流園建設,建成煎茶綜合服務區。大力支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加快培育更具生機和活力的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制定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若干意見,支持本地企業抱團發展,充分釋放民間投資活力;加大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快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易於創業的格局,充分利用微企創業園孵化企業,新增微企100家以上。充分挖掘規模企業發展潛力,確保規模企業投產達產率90%以上,二產比重25%以上。大力發展建築業。按照市場原則,積極引導培育建築企業,嚴格招投標程序,規範建築市場秩序。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探索推行農村"四權"改革,激活農村經濟發展活力。圍繞打造農業發展"升級版",按照"五個產業帶"規劃,以"5個100工程"、"三個萬元"工程為抓手,加快推進貴州豐彩大地、合興萬畝茶園、草地生態畜牧示範園等建設,打造集休閒、娛樂、觀光、體驗等為一體的現代休閒觀光農業,爭取高家灣貴州豐彩大地城市農業公園擠入全省"5個100工程"。做大烤煙、茶葉、天麻、核桃、畜牧等產業,整合資金10億元以上,編制規劃建設煎茶(復興)烤煙產業園區。種植烤煙6.6萬畝,完成上中等煙葉收購15萬擔。積極鼓勵茶葉等企業創建省級知名品牌,新建茶園3.2萬畝。大力支持天麻加工企業開發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培育天麻25萬平米,確保第三屆全國天麻大會暨中國(德江)天麻產業發展國際高峯論壇會在我縣順利召開。全力打造高山、長豐、泉口集中連片省級核桃種植示範帶,全面推廣楓香溪核桃產業"以短養長"發展模式,新增種植核桃6萬畝。加快推進規模養殖和特種養殖,新建2個規模種羊場、1個種牛場,新建羊舍1.3萬平米,新增種草5萬畝,扶持發展養羊大户450户以上;爭取啟動煎茶石板塘畜牧科技園建設,抓好1000畝大閘蟹養殖基地建設。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有效保護耕地紅線,穩定糧食生產,實現糧食總產量15萬噸;啟動5萬噸糧倉主體工程建設,加強糧食儲備、流通監管,確保糧食市場安全。實施萬元田、萬元山各1萬畝。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充分發揮羣眾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引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新增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0家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10家以上,家庭農場100家以上。深化農村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農村土地流轉中介服務機構,新增土地流轉面積2萬畝以上,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中農業產業化經營收入的比重提高到42%以上。大力發展旅遊服務業。按照"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發展思路,加快推進烏江旅遊景區、洋山河國際旅遊度假區、扶陽古城遺址歷史旅遊體驗區、楓香溪紅色文化旅遊區和烏江白果坨國家級濕地公園建設,着力打造集濕地公園、土家民居等為一體的烏江休閒觀光旅遊區,爭取今年對外開放洋山河國際旅遊度假區峽谷景區,啟動開發建設石林景區鄉村旅遊和以中國儺城為主題的儺溪谷景區,啟動高家灣豐彩大地城市農業公園4A級景區規劃建設,啟動長堡、潮砥烏江特色旅遊集鎮風貌建設。完成川渝賓館、儺文化主題賓館項目建設,創星申星3家以上酒店,提升旅遊服務接待能力。實現旅遊接待人數125萬人次以上,旅遊總收入5.7億元以上。為爭取20xx年全市旅遊發展大會在我縣召開打下堅實基礎。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探索制定適應改革的招商引資政策,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提高全民招商的主動性、積極性,着力提高招商引資的對接率和成功率。重點圍繞產業鏈招商、園區招商、以商招商,提高招商項目履約率、開工率、資金到位率和投產達產率,提升招商引資質量。全年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70億元以上。

以改革創新強規劃建設,創經營理念,提管理水平。創新城市建設經營理念和模式,着力打造生態宜居的黔東北區域性中心城市。抓好城市規劃銜接,完成城南二期、老城區及城北、錢家、良家壩、關口等片區控制性規劃,完成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縣城區城市主色調設計,啟動建設“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圍繞城市規劃佈局、功能定位,加快推進武陵大道二期工程、烏江大道延伸段工程建設,完成温州商貿城一期、奇石花鳥交易市場、體育館、大犀山森林公園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温州商貿城二期工程,完善武陵大道亮化、綠化等工程,城鎮化率達38%。全力做好撤縣建市對接爭取工作,力爭年內實現撤縣建市目標。爭取完成“勇創多維國際”省級城市綜合體主體功能建築,啟動汽車物流園、世紀財富廣場市級城市綜合體建設;積極盤活城市資源,創新城市經營模式,探索建立生態、公平、均衡的城市發展體系,提高城市土地使用率,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完善“兩違”管理長效機制,有效控制“兩違”行為;規範城市停車、農貿市場等管理,探索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把城市户外廣告、環衞、停車場、公廁等公共資源推向市場,激發市場主體參與城市管理的熱情。同時,加快省級、市級示範小城鎮建設,完成煎茶省級示範小城鎮“8個1”和“8+3”工程建設任務,啟動煎茶“返鄉創業園”規劃建設,大力發展“匝道經濟”;加快推進合興市級小城鎮建設,統籌抓好長堡、潮砥縣級示範小城鎮建設,創造性地推進高山、泉口、長豐等小城鎮建設。

以改革創新建生態文明,強保護機制,促綠色發展。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為載體,圍繞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探索建立生態文明考核評價機制,進一步加大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投入力度、改革力度、監管力度,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圍繞建設生態小區、綠色小區,加快推進長堡、潮砥、望牌、新灘及金三角移民安置點和楠木園生態小區建設;完善城市污水處理、產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制定玉溪河污染防治辦法,保持玉溪河水清潔;啟動煎茶、合興垃圾填埋場等項目建設;完善沙沱水電站德江庫區移民搬遷安置,啟動移民後續扶持工作;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加強水資源保護,啟動實施楠杆天井、煎茶蛇盤溪、潮砥小溪河、平原楠坪等河流治理工程,啟動退耕還林二期工程,實施造林9.5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9%。

以改革創新興社會事業,增民生福祉,促社會公平。深化民生改革,不斷提升羣眾幸福指數。大力實施精準扶貧。以“扶貧攻堅示範縣”為載體,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户”。啟動長堡、泉口兩鎮“減貧摘帽”工作,打造高速公路沿線小康房、小康寨示範點;大力實施產業化扶貧,實現人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省市標準,確保實現整縣“減貧摘帽”目標。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探索教育體制、城鄉教育資源改革,圍繞加快建設黔東北區域性教育中心,深入實施教育“9+3”計劃和“4+2”教育突破工程,啟動建設城北綜合校區,實現長堡水塘中學整體搬遷,加快推進二中申示籌建工作,完成一中示範性高中複評工作。大力發展衞生事業。圍繞加快推進黔東北區域醫療衞生中心建設,深入推進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創新和改進城鄉醫療救助方式。完成縣民族中醫院整體搬遷,啟動建設縣人民醫院新區、縣民族中醫院二期、第二人民醫院工程,完成縣人民醫院創三級綜合醫院和縣婦女兒童醫院創“二甲”目標;啟動實施長堡、高山、穩坪等鄉鎮區域中心衞生院。加強重大傳染病和職業病防控,進一步完善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機制,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嚴厲打擊非法行醫行為。大力發展文體廣電事業。加快黔東北區域文化體育中心建設,積極推進數字電影、動漫產業建設,大力支持發展文化創意、影視拍攝等產業,完善社區網絡基礎建設,促進文體廣電事業繁榮與發展。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作用,抓好“三館一站”開放和德江土家擺手舞升級版的普及推廣,力爭完成安化縣文廟復原性維修並開發利用;完成扶陽古城遺址研究基地配套設施建設;啟動建設穩坪儺文化陳列室,加快推進儺文化開發和市場化發展;實施“紅三軍醫院”復原性維修,啟動烈士陵園修建工作,電影《黔東烽火》推上熒屏。完成大犀山步道健身工程建設,力爭實施5個鄉級農民健身體育場所,完成鄉鎮應急廣播工程建設任務,完成20個村無線廣播電視覆蓋建設工作。強化計生服務工作。加強人口計生雙誠信、雙承諾建設,強化人口計生增比進位,確保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12.2、5.5以內,符合政策生育率提高到 95%以上。切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積極推進就業體制改革,落實就業再就業各項政策,鼓勵更多人創業;加強城鄉低保規範化建設,爭取建設老齡公寓,完成長堡、合興敬老院建設,建成縣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大力實施關愛活動,切實保障弱勢羣體基本生活權益。創新社會治理。探索社會綜合治理改革,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深入推進殯葬改革,改革信訪工作運行機制,妥善解決羣眾的合理訴求;深入推進“六五”普法,建立和完善矛盾調處體制機制;加強應急體系建設,提高應急處置水平。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紅線”意識,全面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和“一票否決”制度,強化企業主體和部門監管“兩個主體責任”,制定安全規範化標準建設,嚴防各類安全事故發生;深入推進滿意德江建設,深化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繼續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確保全縣社會和諧穩定。同時,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統籌抓好雙擁、工商、統計、物價、檔案、氣象、糧食、商務、供銷、能源、人事、編制、科協、老齡、殘聯、防震減災、人防、外事僑務、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安全、住房公積金管理等各項事業發展,大力支持國防建設和法院、檢察院工作,支持工青婦等羣團組織工作。

此外,我們將認真抓好十件實事。(1)開工建設德江至務川高速公路。(2)建成城北公園,完成城北機電交易園10萬平米(標準廠房)主體工程建設,啟動實施城北武陵大道二期工程。(3)實施通村油路(水泥路)300公里、村級候車亭100個,新開通10條以上農村客運班線。(4)加快推進觀音灘水庫建設,開工建設長豐水庫左右乾渠,新增解決3.6萬人的飲水安全。(5)積極推進整縣“減貧摘帽”工作,減少貧困人口2.74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4.3個百分點;加快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建成農村集中建房示範點10個以上。(6)開工建設煎茶烤煙產業園區,完成煎茶工業園區綜合服務區建設,新建茶園3.2萬畝。(7)開工建設關口片區陶家山10萬平米標準廠房和城北工業園區4180套公租房,園區新增企業15家以上。(8)積極推進信息工程學院辦學資格申報工作,完成信息工程學院一期工程建設,今年9月開學辦班。(9)開工建設縣人民醫院新區、縣第二人民醫院,完成縣民族中醫院整體搬遷。(10)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9450套,新增城鎮就業628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9850 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以改革創新轉政府職能,強治理能力,建清廉政府。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以實實在在的業績取信於民,贏得人民羣眾的信任。切實增強政府工作公信力。堅持以改革的辦法、開放的思路和創新的舉措破解發展難題,積極爭取和用活用好“先行先試權”;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與工作監督,自覺接受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以及社會公眾和輿論監督,切實提高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效率和質量;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意見,虛心接受社會輿論監督;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深入推進陽光政務,推進決策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切實把該放的權放開放到位,把該管的事管住管好;始終堅持依法行政,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法治手段管理經濟社會事務,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切實加強調查研究,積極推動網絡問政,建立完善政府議事決策規則;完善政府常務會議學法、政府法律顧問、規範性文件制定及備案等制度。切實增強政府工作執行力。認真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決向不找熟人辦不成事開刀、向有理有據得不到公正結果開刀、向沒有關係得不到公平對待開刀;堅決反對“四風”,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十項規定,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推行“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鞏固和提升縣、鄉行政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成果,加大明察暗訪和問責力度,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確保重大決策、重大項目、重點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全面改進文風會風,嚴控檢查評比表彰,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抓落實上。切實增強政府工作運作力。堅持以改革的手段、創新的思維,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積極推進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推動經營性户外廣告、行政及事業單位資產等市場化運作;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完善財政資金配置機制,提供更多更好更優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加強政府債務管理,規範舉債程序,建立償債機制;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實現信息共享共用;優化政務服務流程,打造綜合高效優質的政務服務平台;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更多運用市場化、社會化、信息化方式提高行政效能;認真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切實增強拒腐防變能力。堅持廉潔從政,落實好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嚴格執行“約法三章”;加強採購資金、投資項目、國有土地出讓等管理與監督,健全公共資源交易制度;強化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完善結果運用機制;進一步加強對公共資金的審計監督,大力推進預決算公開透明,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切實把艱苦奮鬥、厲行節約的要求,落實到政府運行的各個環節;堅持有腐必懲、有貪必肅,形成不敢腐的強大威懾力;全體政府組成部門工作人員特別是班子成員要強化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公僕意識,加強自身修養,以勤政廉政、務實為民的實際成果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同志們:新的目標已經明確、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新的局面需要不斷開創。讓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縣各族人民,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團結協作、真抓實幹,為再譜加快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新篇章而不懈奮鬥!

標籤: 德江縣 報告 政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lxxvx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