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黔東南州政府工作報告

黔東南州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旨在總結政府過去一年的工作,對未來一年的工作進行部署,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黔東南州政府工作報告,希望對你有用!

黔東南州政府工作報告

黔東南州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州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州人大、州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主基調主戰略,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呈現運行平穩、轉型加快、活力增強、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堅持穩中求進精準發力,經濟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初步統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01.71億元,增長14.4%,比20xx年翻一番以上,人均GDP首次超過3000美元大關。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03億元,增長26.8%,其中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28億元,增長26.5%。20xx萬元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55億元,增長14%。財政總收入完成130億元,增長1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98.5億元,增長15%;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308.7億元,增長10.6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0990元和6139元,分別增長10.8%、14.7%。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85%。繼財政收入20xx年提前兩年完成“xx”規劃目標後,生產總值和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又提前完成了規劃目標。

(二)堅持結構調整提質增效,產業轉型升級紮實推進。三次產業結構由20xx年的19.1:30.8:50.1調整為17.7:30.6:51.7。工業經濟、城鎮人口、民營經濟、文化產業比重分別達到21.1%、35%、53%、3.8%。工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實施商品材採伐指標減半、取消冶金行業電費補貼、煤礦企業關停並轉等重大措施,淘汰落後產能企業22户98.4萬噸。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了一批專業園區。傳統優勢產業加快規模化發展。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5户。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4.1%。現代山地高效農業加快推進。糧食總產量119萬噸,為“xx”以來最高水平。新增茶園5.3萬畝、中藥材4.4萬畝、商品蔬菜5萬畝、藍莓3萬畝、油茶2.4萬畝,收購煙葉41萬擔,肉類總產量19.4萬噸、水產品4.5萬噸。32個省級示範農業園區建設有序推進,入駐企業170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6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00家、家庭農場350户、專業大户350户。文化旅遊產業快速增長。施秉雲台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侗族服飾、苗族鼓藏節等4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達到53項,居全國市州第一。新增51箇中國傳統村落,達到276個,佔全國總數的10.8%,居全國市州第一。大型歌舞劇《仰歐桑》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成功舉辦20xx年環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國際挑戰賽等重大賽事活動。20個重點旅遊景區建設有序推進。旅遊總收入315億元、增長23.7%。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6家外貿總部企業成功落户。新增11家銀行業分支機構,6家農商行掛牌開業,新引進2家保險公司。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1539.44億元,增長13.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等較快發展。創新驅動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獲得國家和省科技項目146項,新增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省級科技創新創業平台41個。完成專利申請1735件,獲專利授權1204件,專利申請和授權年新增總量均居全省第三位。全州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達25.13%,比上年提高4.12個百分點。

(三)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新成效。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加快推進山地民族特色新型城鎮化,新增城鎮人口10萬人,城鎮化率提高到35%。凱麻同城化紮實推進。新開工同城化建設項目152個,總投資325.52億元。爐山至下司快速通道、碧波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環線路網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碧波和下司劃歸凱里管轄,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城鄉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逐步完善。完成州域城鎮體系規劃和第二輪城市總規修編,實現鄉鎮規劃全覆蓋。城鎮基礎設施投資完成232億元,全州城市道路里程達到728公里,城鎮日供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30萬立方米,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完成投資63億元,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完成投資3.05億元。推進人口向新城區、景區和園區聚集,產城景融合的城市發展新格局加快形成。人居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1.8平方米,累計實施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14.84萬户。建成投運城鎮污水處理廠32個,污水處理能力達20.91萬噸/日。16個縣市城區空氣環境質量均達到或優於國家二級標準。

(四)堅持夯實基礎突破瓶頸,發展條件進一步改善。貴廣高鐵正式通車,我州迎來高鐵時代。三黎、凱羊高速及甕馬、餘凱高速部分路段建成通車,全州15個縣市實現通高速。完成國省幹線改造43公里、縣鄉公路改造152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2135公里,建成一批縣鄉客運站。凱里黃平機場、黎平機場新增2條航線。三板溪庫區航運工程建成通航,白市電站庫區航運工程啟動建設。都柳江航電一體化從江、大融項目加快推進,新開工郎洞、温寨航電樞紐工程。開工建設麻江上寨等7座骨幹水源工程,雷山雞鳩等6座在建骨幹水源工程加快推進,建成“五小”工程項目7500處、機井120口,解決51.2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新增耕地灌溉面積15.31萬畝。開工建設凱里舟溪500千伏變電站,加快實施三網融合重點工程,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86.78%和95.96%,中心村寬帶覆蓋率達77.15%。

(五)堅持綠色理念引領經濟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完成14個工業園區規劃環評工作,建設2個國家級、10個省級重點減排項目。節能減排控制在省下達指標內。完成營造林50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1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62平方公里。城市(縣城)29個和鄉鎮181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我州成功入選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積極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州和凱里“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雷山“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榕江“中加低碳生態城區試點示範”創建工作,啟動20個生態示範鄉鎮、100個生態示範村建設。

(六)堅持問題導向推進改革開放,發展動力活力進一步增強。州級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縣級改革正在推進,州政府工作部門普遍成立行政審批服務科,推進行政審批“兩集中兩到位兩統一”。建立全州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完成交易項目1844宗,交易量居全省第二,交易金額170億元,增長122.43%。“先照後證”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新增市場主體23529户。組建凱欣產投、東黎城投、苗疆侗鄉、貴康民生等國有全資股份企業,分別承擔主戰略和民生建設任務。組建旅遊發展委員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加強區域合作,與廣西柳州、桂林、防城港簽訂了區域合作協議,積極開展與對口幫扶城市杭州的合作交流。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效,到位資金986億元,增長30.9%。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3.9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68億美元。

(七)堅持民生優先,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十件民生實事”順利完成。減少34.83萬貧困人口,建成5596套扶貧生態移民房,其中雷公山月亮山地區建成3871套、搬遷1.2萬人;2個縣、30個鄉鎮實現減貧脱帽。城鎮新增就業6.5萬人,新增1816户微型企業,完成3.63億元就業小額擔保貸款。建成39所鄉鎮公辦幼兒園,實施中國小學生宿舍項目52個、竣工46個,建成20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浴室。新開工建設25624套公租房,實施城市棚户區改造16707户、林區棚户區改造491户,完成農村危房改造53300户,建成204套鄉鎮衞生院職工週轉房。城市低保月保障標準提高到400元,農村低保年保障標準提高到2100元,農村鰥寡孤獨和無勞動能力人羣年保障標準提高到3000元。城鎮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320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範圍內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15萬元,完成12個縣急救中心建設,21個鄉鎮衞生院規範化標準化建設項目基本完工。新建15所敬老院,2個縣級老年養護樓主體工程完工,完成新建、改擴建20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建成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40套、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531套、全民健身路徑工程79套。建成5個鄉鎮農貿市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1.3%。建成4個水質自動監測站並投入試運行,16個縣(市)城區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實現全覆蓋。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41‰。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降”。農村房屋保險基本實現常態化、規範化。實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和農村消防攻堅三年行動計劃。羣眾安全感提高1.36個百分點,達到96.12%。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婦女兒童工作和殘疾人事業紮實推進,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檔案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各位代表!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下,這些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中央和省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州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州人大、州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州各族幹部羣眾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全州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向駐州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政法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我州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並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一是經濟空間佈局不均衡。黔東片區、東南片區的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農村貧困面大,城鎮化水平低,城鄉統籌發展能力不強。二是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還不夠快。木材加工、高載能等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緩慢,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文化旅遊等新興產業支撐力還不強。三是民生改善和社會治理任務艱鉅。民生欠賬還比較多,與人民羣眾的期望還有差距。農村消防隱患多,傳統村落保護形勢嚴峻。四是政府自身建設還有薄弱環節。有些領域腐敗問題依然存在,少數幹部“庸懶慢浮貪”的問題不同程度存在。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xx年政府工作任務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州的開局之年,也是“xx”的收官之年和“十三五”的謀劃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州經濟工作會的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主基調主戰略不動搖,堅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主動適應新常態,大力實施開放帶動創新驅動,更加註重轉方式調結構,更加註重深化改革開放,更加註重發揮投資關鍵作用,更加註重保護生態環境,更加註重防控債務風險,更加註重強化民生保障,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確保全面完成“xx”規劃目標任務。

今年全州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州生產總值增長13%,力爭15%;糧食總產量115萬噸左右,農業增加值增長7%左右;20xx萬元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左右;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4%左右;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左右;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引進省外到位資金分別增長20%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力爭15%;文化產業、工業經濟、民營經濟、城鎮人口比重分別提高1個、2個、2個、3個百分點左右;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2%以上、1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6.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減少貧困人口20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1%,高中階段、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到85%和30%,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達到30%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7‰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節能減排降碳指標控制在省下達計劃範圍內;小康實現程度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投資拉動和產業支撐兩個重點,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緊緊圍繞強基礎增後勁,促進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充分發揮投資穩增長的關鍵作用。抓住重點領域投資,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確保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00億元。交通網絡建設投資完成200億元以上。建成凱雷、江甕、餘凱高速公路,開工建設三施、荔洛、劍榕、黎靖高速公路,抓好天柱至新晃、雷山至四格、黃平至福泉、凱里環城高速公路規劃調整及前期工作。建成國省幹線643公里,新開工180公里以上。建成旅遊公路253公里。啟動黎平機場改擴建工程。完成滬昆高鐵黔東南段及高鐵站場建設,謀劃凱里至都勻城際鐵路、凱麻城市現代有軌電車等項目,做好興義至永州、涪陵至柳州鐵路境內段前期工作。加快推進都柳江、清水江航電樞紐工程建設,建成錦屏至白市高等級航道工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投資完成50億元以上。加快推進響水壩、塘衝、吊洞等13座在建骨幹水源工程建設,開工建設凱里嘎醉河、黃平印地壩等10座以上骨幹水源工程,啟動天柱魚塘水庫恢復重建,爭取宣威、忠誠、下江等大型水庫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以產業園區建設為重點的產業投資完成520億元以上。把握好園區建設節奏和力度,提升承載能力和配套服務能力。大力扶持丹寨裝備製造產業園、凱里醫藥產業園、凱里電子信息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建設,加快推進碧波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前期工作,抓好農民工創業園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220億元以上。推進二龍至枱盤城市主幹道、從江至洛貫城市主幹道等一批城市路網項目建設,全州建成城市路網300公里以上。全面推進“xx”規劃剩餘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工程建設,加快凱里、三穗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和黎平、三穗醫療廢物集中處置項目建設,開工建設一批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設施項目。加快特色小城鎮、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等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投資完成150億元以上。加強對房地產開發重點項目及新建項目的跟蹤服務。推進房地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休閒度假與文化旅遊地產、養老地產、保健養生地產等新業態。民生和其他投資完成160億元以上。以凱裏市為重點,積極推進棚户區改造。以雷公山月亮山為重點,大力實施扶貧生態移民工程、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紮實推進保障性住房、“百校大戰”、鄉鎮衞生院、村級衞生室、城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實施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會戰。大力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狠抓要素建設,推進技術創新,促進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推進冶金行業轉型升級。推進自備電廠建設,加快地方電網和高載能企業直供電系統建設。實施差別化政策穩定工業用電量,確保重點企業滿負荷生產。依託捷高物流供應鏈公司等企業,為高載能企業原料進口提供服務。推進麻江、羊坪火車站場擴能改造,加強運力建設。全面完成納入技改規劃的高載能企業技改任務,大力推進餘熱發電。推進以凱里其亞和黃平富城為代表的鋁系產品、以施秉恆盛為代表的硅系產品、以鎮遠雲盛為代表的錳系產品、以天柱宏泰為代表的鋇系產品提質增效。推進林產工業轉型升級。調整林木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珍稀林木育苗、珍貴用材林、觀賞園藝林、精品林果、藥材等附加值高的經濟林木。開展林業資源普查,擴大植樹造林增量,發展碳匯林業,爭取設立碳排放交易機構。積極探索按企業税收貢獻率配置商品材採伐指標等措施,實現林農、企業、政府三增收。推進森工企業“退城入園”、“退二進三”,推進林產工業集羣發展。引進高端生產線,加大技術改造,發展集成材、膠合木、定向刨花板等新型產品,為工廠化建房產業提供配套。

(二)突出特色優勢,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圍繞省五大新興產業和州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着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加快建設貴州侗鄉文化旅遊養生健康創新區。謀劃精品旅遊線路,實施一批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加大傳統村落保護力度,落實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的政策措施。州級財政每年安排3000萬元,各縣市也要安排相應資金用於傳統村落保護考核激勵。加快推進環雷公山、?陽河和黎從榕三大核心景區建設,加快推進西江、肇興、雲台山等5A級景區創建工作。優化航線培育體制機制,開通機場、高鐵站至各縣市城區、旅遊景區的旅遊專線,藉助機場、高鐵構建“快旅慢遊”服務體系,打造黔東南旅遊發展升級版,確保旅遊總收入增長20%以上。大力培育小微型文化創意和文化企業,組建產業聯盟或銷售集團,提高文化產業的市場化和組織化程度。實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積極推動民族歌舞演藝產業加快發展。大力發展醫藥養生產業。集中扶持列入省級規劃的凱里醫藥產業園、丹寨醫藥產業園和施秉醫藥產業園。大力發展民族醫藥產業,支持苗、侗、瑤醫藥保健品加快發展,實施一批健身養生、山地户外運動項目。大力發展具有我州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依託中科漢天下、申黔數據中心等企業,積極發展以大數據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培育凱里電子信息產業集羣。加快發展裝備製造業,重點扶持汽車及零部件、機牀、精密機械等產品,逐步形成凱里經濟開發區、丹寨金鐘經濟開發區和爐碧經濟開發區三大產業集羣。積極發展創意產業。大力發展銀飾、刺繡、民族服飾、蠟染等民間工藝品產業,推進凱里開發區創意產業園建設,建設國家級民族工藝品生產和交易基地。積極推進建築工業化,依託劍河圓方、貴州凱欣等企業建立工廠化建房產業園,在重點旅遊村寨推廣新型民居。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加快風電項目建設,做好頁巖氣開採勘探工作。積極發展新材料產業,加快新型陶瓷等產品開發,推進凱榮玻璃深加工項目建設,開發生產高檔建築裝飾石材和複合石材產品。積極發展以尾氣淨化、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為代表的節能環保產業,開發適應農村需要的環保設施,推進節能裝備、污染防治裝備、固體廢棄物處理和資源綜合利用裝備、環保材料等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實施“引金”工程,吸引銀行、保險公司、創業投資和產業投資基金在我州設立機構,扶持信託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發展。支持供銷系統依法參與農村金融服務。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加快凱里、黔東、洛貫、麻江物流園區建設。加快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信息技術、數字內容、電子商務等高技術服務業,積極發展家政、養老、保健、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

(三)突出富民增收,全面做好“三農”工作。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確保財政對“三農”投入只增不減,擴大農業和農村政策性保險覆蓋面,讓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大力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抓好糧食生產,穩定種植面積,糾正棄耕撂荒現象。大力實施“六個百萬工程”,確保精品水果和商品蔬菜種植分別達到60萬畝,稻田養魚達到20萬畝,以鈎藤、太子參、青錢柳等為重點新增10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新建木本油料基地7萬畝、撫育改造老茶林11萬畝,存欄香豬及黑毛豬53萬頭、出欄75萬頭,建設20個規模牛羊繁育場。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力爭建成30個林下經濟示範園區。着力打造米香型白酒品牌,推進標準化、集羣化發展。大力發展藍莓深加工、酸湯、山野菜等系列特色農產品。深入實施茶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整合提升茶葉品牌,扶持現有茶葉產品加工企業上規模、上檔次。抓好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產品認證工作,提升優質農產品的市場和品牌競爭力。推動適度規模經營。大力培育種養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推動園區特色產業與現代加工業、物流業、生態觀光業有機結合。推進對台合作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爭創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加強疫病防治、質量安全等體系建設,推進現代科技成果在農業領域應用推廣。加快培育高素質職業農民隊伍。開展人均收入超過萬元、集體經濟收入超過百萬元的“雙超村”創建活動。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基本農田永久性保護力度,大力實施萬畝造田工程和土壤培肥工程,提高耕地質量。加強防災減災,提高農業抵禦自然災害能力。組建村莊建設中心,整合農村危房改造、村級公共事務“一事一議”、農村人畜飲水安全工程等建設資金,以276個傳統村落為重點開展農村集中建房試點,推進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圍繞小康房建設,積極推進工廠化建房,改善農村居住條件;圍繞小康訊建設,推進農村“三網融合”,推進農村電商縣級營運中心、鄉村配送中心建設;圍繞小康水建設,配套建設飲水淨化、消防管網、污水處理系統。同時,加快推進小康路、小康電、小康寨建設。

(四)突出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推進山地民族特色新型城鎮化。依託交通路網骨架,以重要節點城市和城鎮為支撐,積極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努力構建“十城百鎮千村”城鎮體系。突出抓好三大區域板塊建設。凱麻片區,依託凱里中心城市,着力推進環城高速、城際幹道等項目建設,推動軌道交通規劃落實。抓好濱江系統、南北路網、二龍至東出口等城市主幹道及九寨片區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凱裏市輻射能力,帶動麻江、丹寨、黃平、雷山、台江協同發展。加快電子信息、醫藥養生等重點產業園建設,打造以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醫療科技、特色食品、現代物流等為主導產業的產業集羣。抓好舟溪“雲谷田園”等現代高效農業園區的提升擴建。黔東片區,依託鎮遠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滬昆高鐵,啟動黔東一體化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改善縣際通達條件,着力打造貴州東部區域中心城市,加快三穗、岑鞏、鎮遠、施秉、劍河融合發展。加快?陽河、龍江河、六洞河特色優勢種養殖業複合產業帶和烤煙、畜牧等現代生態農業園區建設。推進冶金、電力、建材等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旅遊度假、文化創意、休閒商業等服務業。東南片區,以建設侗鄉文化旅遊養生健康創新區為依託,以黎錦同城化為基礎,推動黎平、錦屏、從江、榕江、天柱聯動發展。依託貴廣高鐵、廈蓉高速,加快城市路網體系建設,推進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着力將侗鄉文化旅遊養生健康創新區打造成生態旅遊休閒度假目的地、養心養生養老大健康產業發展首選地、面向泛珠三角綠色農產品直供地、新興產業培育和發展新高地、貴州東南部中心城市和中國侗文化旅遊中心。大力提升城鄉建設水平。強化規劃“龍頭”作用,合理劃定生態生產生活空間,讓山水、田園、村莊、社區相生相融、交相輝映,打通園區、景區和城區的通道,促進產城景互動融合。注重城鎮風貌設計,不搞大拆大建、不搞亂鋪攤子。加快推進14個省級示範(特色)小城鎮和8個州級特色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強鄉村規劃與建設,遏制違法用地、違法建設行為。創新融資方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城鄉基礎設施項目。打造宜業宜居宜遊的人居環境。按照5A級景區標準打造鎮遠、劍河、雷山、施秉、台江縣城,推進旅遊城市提速發展。抓好城郊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建設,擴展文化旅遊空間。啟動實施縣城、園區、景區和交通通道沿線的綠化美化工程。加快推進農民市民化。認真落實户籍制度改革的各項措施,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完善配套措施,讓進城農民有業可就、有錢可賺。因地制宜推廣“2+5”農民進城模式,加快建立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農民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

(五)突出生態文明引領,促進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啟動實施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州三年行動計劃,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抓好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加強天然林保護、長江珠江防護林、退耕還林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完成營造林50萬畝,治理石漠化8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60平方公里。推進環境保護“六個一律”和森林保護“六個嚴禁”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加強對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源地等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建設,申報劍河仰阿莎湖和黎平八舟河國家濕地公園。全面啟動環保模範城市創建活動,力爭凱裏市通過國家技術評估。推進創建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工作,力爭建成1個國家級生態鎮、15個省級生態鄉鎮、50個省級生態村。加快環保設施建設。確保黎平等5個縣城二期污水處理項目建成投運,開工建設雷山等3個縣城二期污水處理項目,各縣市啟動1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力爭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5%、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大力加強環境整治。推進環保“十件實事”項目建設。加快城區排污企業關停和搬遷工作。抓好?陽河、都柳江流域保護治理和三板溪、白市庫區環境綜合整治。狠抓農村面源污染防控。啟動農村環境衞生整治專項行動。實施重金屬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完成土壤污染防治實施方案編制。二氧化硫等4項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控制在省下達指標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81%。推進低温餘熱發電節能技改項目建設,實現全州礦熱爐餘熱發電裝機20MW,淘汰落後產能企業10户28.8萬噸。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構建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評價機制,實行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實行最嚴格的耕地、林地、水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抓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調整完善,強化土地修復治理,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做好飲用水源、地下水資源、主要河流、縣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監測,完善16個縣市環保監管設施,建設凱裏市飲用水源水質自動監測站及預警系統和應對重污染天氣預警系統。

(六)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堅持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使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州人民。強力推進扶貧攻堅。以雷公山月亮山地區為重點,深入推進扶貧生態移民、教育扶貧、社保託底和產業扶貧,增強扶貧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實施精準扶貧,強化部門職責,完善結對幫扶機制,整合社會力量,提高扶貧工作成效。着力推進就業創業。全面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鼓勵大學生、科技人員創業帶動就業,幫助困難羣體和特殊人羣就業。加強農民工就業信息網絡建設,提升職業技能培訓質量,引導返鄉創業。大力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繼續壓縮行政經費,安排3000萬元用於教育“9+3”計劃。大力實施“四項突破工程”,按照“十有”標準完善寄宿制學校設施。因地制宜完善農村校點撤併過程中的配套措施,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加快凱里大學城、科技城、人才城建設。鼓勵發展民辦教育。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後發趕超的重要支撐,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大力發展衞生計生事業。推進基層醫療衞生計生機構標準化和全科醫生隊伍、農村衞生人才隊伍建設,開工建設州兒童醫院、州醫院全科醫生臨牀培訓基地項目。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積極創建國家衞生縣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切實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大力抓好社會保障。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制度,農村五保供養對象集中供養牀位利用率達80%以上,集中供養率達30%以上,加大居家養老基礎設施和農村幸福院建設投入,建立80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進一步加大對“三特三留”人員的幫扶力度,努力實現農村特貧人口社保全託底,城鎮特困人口結對全幫扶,城鄉特殊人羣“教、管、幫”全推進,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關愛全覆蓋。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完善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推進城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市民休閒廣場建設力度,發展全民健身、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大力抓好安全監管。以農村消防和道路交通等為重點,深入開展“六打六治”和隱患排查治理等專項活動,確保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新增1.8萬個治安監控攝像頭、300個智能報警點。推進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創新社區服務管理機制。推進城鄉社區基層民主自治建設完善率創建活動。推廣“華寨經驗”,建設和諧鄉村。加大普法工作力度。抓好社區矯正工作,推進刑釋解教人員等特殊人羣“融入工程”。用羣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強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防止羣體性事件發生。加快應急處置體系建設。深入打擊“兩搶一盜”、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活動,增強人民羣眾安全感。

辦好“十件民生實事”:⑴ 推進扶貧攻堅。1個縣、20個鄉鎮減貧摘帽,完成10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建成扶貧生態移民房4500套,搬遷1.9萬人。⑵促進就業創業。城鎮新增就業6.7萬人以上,轉移農業富餘勞動力5萬人,“3個15萬元”政策帶動就業9700人以上,實施錦繡計劃、培訓5000名繡娘。⑶優先發展教育。新建8所鄉鎮中心幼兒園,新建改擴建100個農村幼兒園,新建100個標準化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完成81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建設8所城鎮義務教育學校,實施12所農村國中校舍改造工程,實施10所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和3所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建設52個教師週轉房項目,完成39所學校地質災害治理。⑷強化衞生計生。實施19所中心鄉鎮衞生院達標建設工程,開工建設24所鄉鎮衞生計生院、460個村級衞生計生室、3個縣中醫院項目,建設58個鄉鎮衞生院職工週轉房,實施2個重大疾病防治設施項目。⑸保障城鄉住房。開工建設7984套公租房,實施城市棚户區改造7225户,實施農村危房改造3萬户。⑹健全社會保障。城市低保月保障標準提高到445元,農村低保年保障標準提高到2420元,其中農村鰥寡孤獨和無勞動能力人羣年保障標準提高到3400元。建立重度殘疾人託養補助和護理補貼制度,每人每年補助500元、每月發放80元護理補貼。新增養老服務牀位5200張。⑺改善農村交通。建設通村油路3230公里、通組(寨)道路1057公里、人行步道1968公里。⑻保障飲水安全。解決42萬農村人口和學生安全飲水問題。⑼推進健身工程。建設18個市民休閒廣場,實施11套鄉鎮農民健身工程、64套村級農民健身工程和26套全民健身路徑工程。⑽保護傳統村落。完成100個傳統村落的規劃和消防設施建設。

(七)突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着力激發經濟社會發展內生動力。緊緊圍繞戰略導向、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圍繞提升政府服務能力深化改革。支持縣(市)探索建立獨立的行政審批部門和行政監管部門。繼續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切實轉變職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推出一批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項目。加快職能調整、業務流程再造、信息技術改造,深入推進政務服務“兩集中兩到位兩統一”,實現集中審批、並聯審批、網上審批,進一步提高政務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圍繞擴大投資消費深化改革。轉變投入方式,通過建立基金、股權投資等方式放大財政資金效益。大力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大力培育業務流程外包、信息技術外包等服務外包產業。嚴格政府性債務限額管理,探索建立州縣協同的政府性債務管控與化解機制,防控債務風險。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等民間金融機構的監管。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同比例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圍繞壯大實體經濟深化改革。落實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目錄化管理制度。進一步推進黨政機關與企業和協會脱鈎,紮實推進州屬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全面落實扶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圍繞城鄉統籌深化改革。落實中央關於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舉措。探索農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分攤機制。紮實推進“多規融合”改革試點。推進村級集體資產股份量化改革試點。深化水務一體化改革。圍繞社會事業發展深化改革。推進應用型技術研發機構市場化、企業化改革,組建具有高等級資質的規劃勘察設計院、農林技術研究院和檢驗檢測中心,形成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深化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進文化、司法體制、殯葬等領域改革。

以融入“一帶一路”和貴廣高鐵經濟帶建設為重點,深化泛珠區域合作,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轉型。加強開放平台建設。積極推進區域性海關、凱里無水港、凱里黃平機場和黎平機場航空物流園區等開放載體建設。爭取檢驗檢疫機構升格,建設保税監管場所。把工業園區、侗鄉文化旅遊養生健康創新區建設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外貿總額完成4.8億美元以上。深化區域交流合作。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和珠江—西江經濟帶,深化同長三角、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着力推動以貴廣高鐵、滬昆高鐵為引領的綜合交通網和特色產業帶、新型城鎮帶、生態旅遊帶建設。切實加強與周邊地區及對口幫扶城市杭州的交流與合作。抓好重點招商引資。加大項目策劃和前期工作力度,面向重點地區、重點企業,大力開展精準招商、駐點招商、產業招商,爭取引進國內外500強企業。充分利用好國家和省州各級招商平台,大力開展商協會招商、以商招商。組織開展醫藥養生、文化旅遊、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等專題招商。力爭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20%以上。

三、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鞏固和拓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切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執行力和創造力,建設務實、勤政、廉潔、高效政府。

(一)強化法治意識,嚴格依法行政。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將依法行政貫穿於政府工作全過程。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貫穿重大決策全過程,研究制定具體實施辦法。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制定政府決策第三方評估辦法和政府決策糾錯問責實施辦法,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依法嚴格公正執法。把依法行政成效作為衡量政府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推進執法重心下移、執法力量下沉。推進在縣市設立行政執法局,在交通運輸、市場監管、資源環境等領域推行綜合執法。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和部門聯合執法協作機制,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進一步做好行政複議工作。強化行政權力監督。堅持在州委的領導下,重大問題提請黨委研究決定、重大決策提交人大審議、重大事項提前與政協協商。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高度重視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工、青、婦等人民團體橋樑紐帶作用。

(二)強化創新意識,轉變政府職能。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以責任清單防止政府機構不作為;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以權力清單嚴禁政府機構亂作為。大力推進簡政、減負、減支,抓好政務服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電子政務平台建設。大力推進政務公開,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全過程公開。編制並公佈保留的前置審批及中介服務目錄。清理規範税收等優惠政策,取消於法無據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完成全州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和信用信息平台。

(三)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行政效率。深入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強化政府工作績效管理,健全完善指標體系和運行機制,推進政府工作項目化、項目責任化、責任具體化。加強政務大廳建設,充分發揮電子監察系統作用,切實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營造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和公開公正的市場環境。深入實施工業企業“百千萬”工程和“雙服務”等專項行動,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項目建設施工抓好調度和搞好服務,落實好項目建設的各種要素保障。進一步優化績效考核辦法,加大增比進位等關鍵業績在縣市和州直部門績效考核中的比重,靠作風吃飯、拿成績説話。加強政府效能監察,加大行政問責力度,確保政令暢通,提高工作績效。

(四)強化責任意識,堅持勤政廉政。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建築工程、土地交易、政府採購、資金監管等重點領域的反腐倡廉長效機制,強化懲防體系建設。堅決懲治權錢交易等違法行為,嚴肅查處各類腐敗案件。大力倡導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良好作風,堅決制止鋪張浪費,嚴格控制公用開支。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強化對財政資金、民生資金、重大投資項目的審計、監察和審計結果的運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質量監管,落實“一案雙查”。堅決制止專項資金截留挪用行為,確保專款專用。嚴格執行廉政承諾制、行政執法責任制、經濟責任審計制。加大治貪治庸治懶力度,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十項規定”和州委“十二項規定”,切實糾正“四風”,抓出習慣、抓出成效。

精心編制“十三五”規劃。在深入貫徹落實國發2號文件的基礎上,突出重大思路、重大目標、重大項目,積極做好與中央、省的對接,爭取更多項目納入上級“十三五”規劃。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新的目標催人奮進。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州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一心,振奮精神,開拓創新,鋭意進取,共同創造黔東南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

黔東南州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重大戰略部署和“同步小康創建活動”第一年,也是我州發展進程中既充滿挑戰又富有成效的一年。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州人大和州政協的監督、支持和幫助下,緊緊團結和依靠全州人民,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以改革破難題,以實幹謀趕超,實現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前實現“xx”規劃的部分主要指標,完成了州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初步預計,全年生產總值完成584.64億元,增長16.1%,增速全省第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千億元大關,完成1050億元,增長34.5%。20xx萬元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08億元,增長16.8%,增速全省第一。財政總收入完成117.93億元,增長25.6%,提前兩年實現“xx”目標;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85.99億元,增長26.9%;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280.25億元,增長12.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萬元,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5370元,增長16.1%,增速全省第一。全面小康實現程度77.72%,提高3.39個百分點。經濟發展羣眾滿意度為84.23%,居全省第三位。

(二)在“趕”中“轉”成效明顯,發展質量明顯提升。在經濟增速保持全省第一的同時,轉型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工業經濟提速增效。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24.5%,傳統工業佔比明顯下降,新興產業佔比不斷提高。新增20xx萬元以上規模工業企業67户。園區條件持續改善,促進了工業聚集,入園企業累計890户,園區工業增加值達75億元,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60%以上。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糧經比調整為41.5︰58.5,實現種植結構的重大轉變。全州商品蔬菜基地達50.25萬畝。現代煙草農業為農民創收6.25億元。藍莓、庫區養殖等新產業增加值3.98億元,對一產增長的貢獻率達39.4%。啟動2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建設,園區入駐企業107家,新增63家州級以上龍頭企業。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圍繞旅遊“六要素”推進20個重點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成功推出凱里苗侗風情園、黎平肇興侗寨、丹寨石橋3個景區。開工建設368公里旅遊公路,完善星級賓館、遊客服務中心等配套服務體系,景區接待能力和可進入性進一步提高。全年共接待遊客3058.5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54.48億元,分別增長28%和28.2%。積極發展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引進1家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州內外企業提供商檢、退税、報關等全流程服務。進一步加快金融體系建設,新設立凱里東南村鎮銀行和從江明月村鎮銀行,新增貴州銀行凱里迎賓支行等20家銀行業分支機構,新成立6家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性擔保機構。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1351.59億元,增長21.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等得到較快發展。

(三)城鄉統籌成效顯著,新型城鎮化明顯加快。以同城化為龍頭推進城鎮建設。啟動“凱里中心”、“碧波高新區”、“下司古鎮”建設三大會戰,開啟了凱麻同城化建設的新紀元。啟動黎錦同城化、黔東一體化建設會戰,開工建設錦屏敦寨至黎平高屯同城化主幹道。進一步優化州域空間佈局。編制完成《黔東南州域城鎮體系規劃綱要》並報省待審。完成51個鄉鎮區劃調整的審核上報,29個獲得省政府批准,其中完成12個鄉鎮撤併工作。以村級換屆和扶貧生態移民為契機,積極推進村寨合併和中心村建設。按“山水城市”特色推進縣城建設,啟動鎮遠、雷山、劍河、台江等縣城城區景區化,紮實推進綠色小鎮和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統籌保障城鄉住房,積極探索“2+5”農民進城模式,在全省率先使進城農民同等享受城鎮保障房,加快了農民市民化進程。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完成投資23.2億元,以城區、園區、景區為主要安置點,完成1.54萬套移民安置房建設。總結擺王村、擺拉村整體搬遷經驗,積極謀劃月亮山、雷公山扶貧生態移民整村搬遷專項。積極推進棚户區改造,完成城市棚户區改造1.9萬户。全州城鎮化率提高到33%,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

(四)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發展“瓶頸”逐步破除。交通項目完成投資181億元,思劍高速建成通車,州內高速公路里程達到476公里,接近全省的六分之一;強力推進以路網為龍頭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城市道路203.4公里;建成凱里黃平機場,並開通了杭州、昆明等航線;白市電站下閘蓄水,從江樞紐工程、大融樞紐工程完成投資4.45億元,啟動都柳江後續航電樞紐工程項目前期工作,紮實推進三板溪庫區航運工程。開工建設雷山雞鳩等4座中型水庫和從江往洞等6座小型水庫,建成從江獨洞等3座中型水庫並投入使用,實施38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解決6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基礎設施向縣以下延伸工程取得實效,電網、廣播電視、通訊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84.73%和95.42%;實現移動電話全覆蓋,農村寬帶覆蓋率達到40%以上。

(五)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深入實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積極推進簡政放權,下放92項行政審批權限。政務服務中心規範化建設取得積極成效,不斷接近行政審批“兩集中兩到位兩統一”的目標,行政服務效能明顯提高。建立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初步構建起全州統一開放透明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加強優勢資源州級統籌和市場化配置。穩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集體林權確權發證工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改革、小型水利和水電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有序展開。統籌保障城鄉住房,實現城鎮廉租房、公租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兩條線有機銜接。財税、金融、教育、科研、衞生、統計等各項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加強開放平台建設。省政府已將設立凱里海關和州檢驗檢疫機構升格上報國務院。積極推進凱里黃平機場、黎平機場的航空物流園區和“麻江無水港”建設。紮實推進以商招商、產業招商和駐點招商,招商引資項目到位資金753.18億元,項目履約率、資金到位率、項目入園率、投產達產率均位居全省前列。民營經濟三年倍增計劃基本完成,增加值由20xx年的153億元增加到303億元。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6.38億美元,同比增長193.7%。

(六)社會事業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升。全州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77.9%,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8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78.4%,教育小康目標實現程度達到90.4%。科技事業快速發展,共組織申報省和國家科技項目299項,申請資金2.22億元,分別增長68.9%、136.6%;新增1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個省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4家省級創新型企業,新培育6家高新技術企業;完成專利申請1431件,專利授權471件,專利申請增速全省第一。公共衞生和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每千人衞生牀位數提高到3.5張,超過“xx”規劃人均2.8張的目標;農村衞生綜合服務能力提升和醫療衞生單位環境整治“兩大突破工程”成效顯著,基層醫療衞生服務能力明顯增強。文化體育等事業蓬勃發展,完成7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設備配備項目、10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公共電子閲覽室設備配備項目,建成天柱縣體育場;環雷公山“超100公里跑”成為全國田協前十位的金牌賽事,成功舉辦全州第八屆運動會暨第二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人口計生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綜合考評位居全省第三位,獎勵、保障、救助、優惠四項政策全面落實,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7‰。加快“天網工程”建設,加大社會面巡邏防控力度,人民羣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為94.76%,居全省第三位。抓好重大傳染病和職業病防控,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探索構建大安監工作格局,全州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降”。高度重視婦女兒童工作和殘疾人事業,國防、軍隊、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檔案、人防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十六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城鎮新增就業登記6.06萬人,減少24萬農村貧困人口;城市低保月保障標準提高到348.53元,農村低保年保障標準提高到1810元,其中農村鰥寡孤獨和無勞動能力人羣年保障標準提高到2300元,農村房屋災害保險提高到2萬元以上;開工建設4.5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實施13.96萬户農村危房改造;完成9.4萬座“村村通”、16.7萬户“户户通”工程建設任務;完成60個村計生服務室建設。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深切體會到,要保持我州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必須堅持主基調主戰略不動搖,努力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建設旅遊強州上實現突破。必須堅持正確處理“趕”與“轉”的關係,堅持以趕超的目標、跨越的思路謀劃發展、推動工作。必須堅持發展實體經濟,着力培育市場主體,為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必須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改革破解發展難題,以開放拓展發展空間,不斷激發全社會的動力和活力。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使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羣眾。必須堅持用同步小康、增比進位兩把尺子,保持不甘落後、奮起直追、勇於爭先的良好精神狀態,最大限度調動幹部羣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這是州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州人民團結拼搏的結果,是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全州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向駐州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政法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我州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並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州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一是發展基礎薄弱。我州主要指標增速在全省排位靠前,但仍與全省平均水平有較大差距。二是結構性矛盾突出。農業仍是靠天吃飯,工業依賴能源和礦產的比重仍比較大,生產性服務業在三產中的比重較小,生態和文化的資源優勢仍沒有完全轉化為經濟優勢。三是改革開放不到位。資源配置仍偏重行政手段,科研體制對主戰略的支持乏力,行政區劃需要加快改革。對於這些問題,州委已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中作出安排,我們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20xx年政府工作任務

20xx年是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是完成“xx”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我州已經進入高速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經濟發展必須保持高位運行,才能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我們既面臨在“趕”中“轉”的繁重任務,又面臨着宏觀政策有利、支撐條件具備、自身潛力釋放的有利形勢,必須快馬揚鞭,奮勇前行,加快科學發展、推動跨越、同步小康進程。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精神,按照州委九屆四次全會的決策部署,堅持主基調主戰略,以同步小康為統攬,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以生態文明理念為引領,大力推進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民生持續改善,確保完成和超額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今年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州生產總值增長16%左右;20xx萬元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旅遊總收入增長3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財政總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均增長20%以上;工業經濟、城鎮人口、民營經濟、文化產業比重分別提高到23%、35%、53%、2.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6%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8‰以內;全州小康實現程度達到80%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5%左右;節能減排控制在省下達的指標內。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項目擴投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00億元以上。強力推進主平台、主戰場建設。抓好“6個20工程”建設,確保完成投資800億元以上。推進“凱麻同城化、黎錦同城化、黔東一體化”等主戰場項目建設。集中力量抓好交通、水利、城市基礎設施等大項目。大力拓寬投資領域。加快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節能環保設施建設;推進城鎮保障房、教育“9+3”計劃等民生項目;挖掘信息消費潛力,以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村“三網融合”,使農村居民欣賞到更加豐富的文化節目;發展健康產業,積極推進養老院、康體中心和老年養護樓等項目建設。紮實優化投資結構。狠抓產業項目建設,產業投資佔比提高到40%以上。加大民生項目投資力度,民生投資增長40%,佔比達到15%以上;各級財政民生投入佔財政支出的40%以上。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能源建設等領域,民間投資增長40%,達到900億元以上,佔比達到60%以上。切實提高項目編制、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圍繞國家明確的棚户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重大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工程等七個方面的投向,加快編制申報一批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圍繞三大戰略、重點平台、新興產業編制儲備一批招商引資項目。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做好新引進項目的開工、在建項目的竣工投產。完善項目建設管理機制,加強對項目資金和質量的監管。繼續開展項目服務月、企業服務月等活動。

(二)以傳統產業為基點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持新型工業化道路,跳出能礦產業抓工業,從農業和文化旅遊產業中挖掘工業潛力,推動傳統產業生態化、特色產業規模化、新興產業高端化。實現20xx萬元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130億元以上,完成工業投資350億元以上,新增 20xx萬元規模工業企業100户以上。加快提升傳統產業。全面完成納入技改規劃的高載能企業技改任務,幫助高載能企業強筋健體。將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招商引資重點,增加人民收入、推動減貧摘帽。要抓好電力、運輸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電力直供、自備電廠建設,加快貨運站場改擴建,實施產業工人培訓計劃,增強對傳統產業的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爭取政策、外引內聚,加快發展以數據中心、電子元器件、動漫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以電梯、汽車、機牀為代表的高端裝備製造業,以鎢鋁合金、鋇鹽、新型陶瓷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以風能、生物質能源、頁巖氣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以尾氣淨化、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為代表的節能環保產業,以工廠化育苗、生物製藥、精細化工、特色食品加工為代表的生物產業,以及創意產業和工廠化建房產業。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我州的核心競爭力。創意產業既包括銀飾、刺繡、蠟染、雕刻、木工等民族內容,也包括工程諮詢、設計研發、文化傳播等現代成分。利用國外先進技術,我州已經解決傳統(苗侗)民居防火、隔音、節能、採光等弊端,為20xx年發展工廠化建房產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着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20萬噸左右,保障糧食安全。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提高經濟作物比重,糧經比力爭調整到40:60左右。培育多種形式的農業經營主體。新增州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家,新增家庭農場150户,打造20家生態精品農莊。積極培育新型農村經濟組織,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培育10家帶動力強的“五·一”合作社。借鑑台灣農會的經驗,以鄉級合作組織為基礎,在縣級建立農業合作聯社,在州級建立農業合作總社,增強農業合作組織技術研發和市場營銷能力。把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村集體經濟結合起來,培育一批人均收入過萬、集體收入過百萬的示範村。抓好農業園區和示範基地建設。加強農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以農業機械為重點的農業生產變革,提高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鼓勵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合作社經營園區,推進農業園區實體化。加大對生物產業的支持,選擇藍莓、油用牡丹、高效經濟林木、中藥材等建立生物產業示範點。以凱里舟溪黔台現代生態農業園區建設為突破點,推動黔台農業合作示範區建設。打造特色農業品牌。圍繞我州蔬菜、藍莓、香豬、中藥材、兩茶、雜稻制種、烤煙等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精緻農業、觀光農業。積極申報創建有機農產品認證示範區,提高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的申報和管理水平。加大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探索建立優勢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平台,提升農產品外銷能力。加強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體系建設,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四)着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優化佈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基本原則,努力以山水城市、綠色小鎮、美麗鄉村、和諧社區建設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城鎮化率確保提高2個百分點,力爭3個百分點。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重點解決已經轉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城鎮居民待遇問題,努力提高農民工融入城市的素質和能力。制定出台統籌保障城鄉住房的政策措施,使進城農民同等享受城鎮保障房等待遇,加快農民市民化。加快建立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落户成本分擔機制,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優化州域空間佈局。以規劃引領區劃,紮實推進“十城百鎮千村”空間佈局調整,努力做到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把凱麻同城化打造成統籌城鄉發展的示範區域,推進黔東一體化、黎錦同城化同規劃建設,推進有條件的縣撤縣設市,穩步推進撤(並)鄉設鎮、撤鎮設街道、村改居和村寨合併工作。着力提高城鄉建設水平。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加大歷史文脈、典型建築的保護力度和加強民族特色村寨保護。因地制宜,有序推進棚户區改造和新區開發。統籌佈局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中心村規劃建設,推進基礎設施向縣以下延伸,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統籌推進城區、園區、景區融合發展。以區城一體、產城互動為載體做好城市、園區、景區的建設和經營,實現基礎設施建設互連互通,推動中小城市、園區、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推進城鄉產業一體化。強化“山水城市”特色,按4A級景區標準推進重點旅遊縣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加快鎮遠、雷山、劍河縣城申報5A級景區工作,積極探索城區景區化管理。加強城鎮管理。整合管理資源和信息化資源,建立集中統一、高位監督、指揮有力、督辦閉合的體制機制,推行細化至城市部件及事件的單元網格化管理新模式,加快凱里數字化城市管理體系建設,並以此為基礎,推進凱里和全州智慧城市建設。

(五)着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和提升服務業水平。大力實施“旅遊活州”戰略,推進旅遊資源大州向旅遊產業強州邁進。打造精品線路和特色景區。着力打造環雷公山、環舞陽河和黎從榕精品旅遊線路。抓好下司古鎮、西江營上服務區、鎮遠古城和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施秉雲台山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劍河温泉、舊州古鎮、隆裏古鎮、三寶侗寨等景區旅遊開發。加快鄉村旅遊開發,完成雷山幹榮、凱里烏利、丹寨排佐等旅遊示範村建設。完善文化旅遊要素配套。抓好地方飲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推廣,加強餐飲行業規範管理;完成一批星級酒店建設,建設300户鄉村客棧;加快推進通往主要景區、遊客集散地、鄉村旅遊地的交通體系建設,完善自助、自駕旅遊服務體系和功能;完善遊客服務中心、旅遊車隊、導遊隊伍;加快凱里民族民間工藝品交易基地以及各縣旅遊商品一條街建設;完善提升《古韻鎮遠》、《銀·秀》、《仰歐桑》、《珠郎娘美》等精品歌舞劇目,儘快實現常態化駐場演出。加強與知名旅遊企業的合作,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化旅遊市場的宣傳推介。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積極爭取交通銀行、重慶銀行、浦發銀行等到我州設立分支機構。力爭在全國股權轉讓系統上市融資有突破,10家以上公司到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掛牌融資。力爭新設股權交易法人機構和引進第三方信用評級中介分支機構,新設5家保險分支機構。加快發展工程諮詢、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融資租賃、服務外包等產業。完善生活性服務業。制定實施農村商貿流通設施建設行動計劃,建設一批城鄉商貿中心、配送中心和農村超市。推動營銷網、物流網、信息網、支付網有機融合,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業。積極發展健康養老、休閒娛樂、家政服務等服務業,建設一批社會化養老服務基地。實施“信息惠民”工程,積極發展新型電子產品、節能型汽車、環保型家居建材等消費。

(六)着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以實施高速公路建設“三年會戰”為契機,加快三黎、餘凱、凱羊、凱雷、江甕等5條續建高速公路建設,確保年內建成三黎高速公路;開工建設三穗至施秉、劍河至榕江、榕江至荔波等高速公路,爭取開工建設凱里環城高速。加快國省幹道改造,建成續建項目125公里,新開工建設482公里。加快縣鄉公路改造,年內建成352公里,新開工建設162公里。實施碧波至下司、錦屏敦寨至黎平等一批城市主幹道建設。完成貴廣、長昆高速鐵路黔東南段的建設;積極推進三穗至鎮遠、凱里至都勻城際鐵路和凱里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將玉屏經天柱至從江鐵路納入全省鐵路建設計劃。加快推進通用機場項目前期工作,啟動黎平機場改擴建,爭取2個機場新開通航線5條以上。建成三板溪二期庫區航運工程,開工建設清水江白市庫區航運工程,加快推進從江、大融2個航電樞紐工程建設進度,全面推進都柳江後續5級航電樞紐項目前期工作,開工建設郎洞、温寨兩級航電樞紐工程。加快構建現代綜合水利工程體系。以實施水利建設三大會戰為契機,抓好雷山雞鳩水庫等骨幹水源工程建設;開發地表水源缺乏區域的地下水資源,實施100口打井工程,保障缺水區域生活、生產用水。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水行動計劃。解決50萬人農村和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和15.28萬畝耕地灌溉。加快構建能源基礎設施體系。開工建設凱里500千伏變電站,推進清江電廠一期、黔東電廠二期和都柳江干流航電一體化開發建設。在台江、錦屏、劍河等有資源優勢的縣開發風能發電。

(七)着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優化開放格局,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轉型。加快開放平台建設。藉助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和中國(貴州)酒類博覽會,擴大我州的影響力。爭取在凱里舉辦“兩賽一會”及中國(貴州)國際民間工藝品博覽會。圍繞凱里黃平機場、黎平機場、貴廣高鐵和滬昆高鐵,發展臨空經濟區和高鐵經濟區。全力推進出口加工區、無水港等建設,積極爭取國務院批准在凱里設立海關,爭取檢驗檢疫機構升格,建設保税監管場所,在有條件的省級經濟開發區超前謀劃建立無水港。爭取國家將我州納入入境旅客落地簽證(簽註)範圍。加快出口示範基地建設。加強外貿服務體系建設,再引進一批進出口企業和外貿服務企業,培育一批出口品牌,進出口總額增長20%以上。加強與杭州的合作交流,加大與長三角、珠三角、長株潭地區及周邊地區協作力度,力爭在對台農業合作上取得新突破。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構築生態門檻,嚴把產業准入關。建立縣市和開發區投資環境量化評價體系,優化招商引資項目網上集中審批平台,推行並聯辦理等服務制。加大對招商簽約項目的跟蹤服務力度,提高項目履約率、資金到位率、項目入園率、投產達產率,力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30%。

(八)着力發展社會事業和加強社會管理。優先發展教育。大力實施教育“9+3”計劃,確保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8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3%,教育小康目標實現程度92%。啟動第二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按照“十有”標準完善寄宿制學校功能,全力推進農村國小集中到鄉鎮、國中集中到縣城。加快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加快凱里大學城建設,爭取引入民辦教育資源。落實與杭州市已達成的合作辦學協議,力爭在合作辦學上取得實質性突破。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爭取組建州生產力促進局,統一負責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整合州內科研資源,加快科研機構市場化、企業化進程,組建具有高等級資質的工業技術研究院、規劃勘察設計院、農林技術研究院和檢驗檢測中心,形成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推進碧波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創新平台和科技服務平台建設,促進產、學、研深度結合。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城鄉社區文化活動室(社區文化中心)等項目,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引導羣眾開展積極有益的健康活動。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推動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和傳承及傳統村落保護。強化衞生計生服務。深化基層醫療衞生服務機構綜合改革,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興辦各種類型醫療機構,推進社會多元化辦醫。全面試行醫師多點執業制度,鼓勵醫療人才向民營醫療機構合理流動。加強農村醫療衞生人才隊伍建設,做好“兩大突破工程”提質擴面工作,提升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綜合服務能力。加強人口計生工作,落實好單獨兩孩生育政策,完成衞生、計生服務資源整合,實現“雙降”目標。加快發展各項事業。紮實抓好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範區建設。高度重視國防動員後備力量建設,支持軍隊、武警部隊建設和法院、檢察院工作,加強國家安全、司法行政、雙擁優撫工作。進一步做好婦女兒童工作和殘疾人事業,統籌抓好宗教、外事、僑務、對台、人防、檔案、氣象等工作。

堅持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加快推進全州社會治理體制和治理方式創新。加強和創新羣眾工作。深入開展“幫聯駐”活動,加強羣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體系建設,將羣眾工作中心延伸到縣鄉,推進接待工作一站式運行、羣眾來訪一條龍服務、信訪事項一體化調處、解決問題一竿子到底。將“書記州長——羣眾直通交流台”模式逐步推廣到縣市。完善基層調解機制,加強山林土地糾紛調處。完善鄉村治理結構,探索建立農村社會管理有效模式。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建設16個城市社區示範點、32個農村社區示範點。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深化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改革,強化紅線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夯實大安監工作基礎,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專項整治,確保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降”。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加強社會面管控,加快天網工程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進一步完善農村消防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強化集中連片民族村寨防火工作,着力推進“平安黔東南”建設,確保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全州聯動打擊地下賭博特別是交界地帶的聚眾賭博活動,打擊“滾地龍”、“六合彩”、電玩賭博等違法犯罪行為,打贏禁賭的人民戰爭。

(九)着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創新生態文明機制。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積極探索生態社區、生態農莊等生態經濟業態,把生態優勢轉為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率先在黔東南開展生態補償試點,推進碳排放交易運作機制。積極申報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爭取在榕江開展“中加低碳生態城區試點示範”,在劍河、從江開展生態文明綜合改革試點,啟動舞陽河生態、農業、旅遊綜合示範區建設,啟動20個生態示範鄉鎮、100個生態示範村建設。構建生態保障體系。完成營造林50萬畝、水土保持治理面積60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20xx年全州商品材採伐量減半,其中凱里、鎮遠等5個縣市全面停止商品材採伐。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完善自然資源審計制度,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考核聯評機制,將能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考評體系。加強污染防治工作。以治水治氣治渣為重點,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城鄉生活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和垃圾治理力度,加快22個特色小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全力推進5個第一批產業園區和2個省重點產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工程建設。實施都柳江從江段、榕江段治理項目,做好三板溪庫區生態環境整治,啟動舞陽河治理項目,完成清水江治理項目前期工作。全面落實生態環境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着力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強化污染土壤修復治理,抓緊編制土壤污染防治規劃。

(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使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州人民,20xx年重點辦好“10件民生實事”:(1)推進扶貧攻堅。減少25萬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個貧困縣、25個貧困鄉鎮;完成1.96萬人扶貧生態移民,其中“兩山”地區完成搬遷1.13萬人。(2)支持創業就業。城鎮新增就業6.5萬人以上,建成1個以上創業孵化示範基地,新增微型企業1800户,完成婦女小額擔保貸款3億元。(3)加大教育投入。繼續按行政經費的5%增加對教育的投入,用於“9+3”義務教育及三年免費中等職業教育;新建、改擴建22所鄉(鎮、街道)公辦幼兒園,完成8萬平方米中國小學生宿舍建設,完成20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浴室建設工程。(4)保障城鄉住房。建成25624套公租房,完成城市棚户區改造16707户、林區棚户區改造491户、3萬户農村危房改造、204套鄉鎮衞生院職工週轉房建設項目。(5)低保“控面提標”。城市低保月保障標準提高到384元,農村低保年保障標準提高到2080元,其中農村鰥寡孤獨和無勞動能力人羣年保障標準提高到2500元。(6)強化醫療保障。城鎮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320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範圍內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15萬元。完成12個縣急救中心建設、21個鄉鎮衞生院規範化標準化建設。(7)發展養老事業。新建15所敬老院,建設2個以上縣級老年養護樓,新增1300個牀位;改、擴建20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8)推進健身工程。建成11套鄉鎮農民健身工程、64套村級農民健身工程和36套全民健身路徑工程。(9)細化物價調控。實施“菜籃子”工程,完成凱里農超對接項目,建設縣級糧、油、蛋、肉、菜直銷點,建成鄉鎮農貿市場5個以上。(10)加強環境治理。實施36個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基本建成全州地表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實現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縣城全覆蓋。

三、落實深化改革各項任務,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黨的xx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為新一輪改革指明瞭方向。我們要緊緊抓住政府和市場關係這個核心,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緊緊抓住統籌城鄉發展這個關鍵,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緊緊抓住發展與生態這兩個底線,建立生態文明引領發展的體制機制,努力在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實現突破。

(一)抓好重點領域改革。深化資源配置改革。建立州域內旅遊、森林、礦產等重大資源州級統籌管理機制。探索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深化行政區劃改革。推進凱里、麻江行政區劃調整,研究制定黎錦同城化和黔東一體化方案。推進撤鄉建鎮、撤鎮設街道和村組合並。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開展以“三權三證”為基礎的確權頒證工作。加快推進林權抵押貸款試點。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轉變投入方式,通過注入資本金等方式放大財政資金效益。啟動州管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形成資本經營公司和股份公司雙重經營架構,建立健全國有企業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深化州縣政府機構改革。落實擴權強縣的各項政策。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探索區(園區、開發區、景區)鎮合一管理模式,在園區專業化運營管理上取得突破。

(二)抓好政府自身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公佈州縣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強化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職責。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通過網上審批、並聯審批等方式規範管理、提高效率。探索試行以負面清單管理和市場主體承諾制替代行政審批制。強化執行節能節地節水、環境、技術、安全等准入標準,市場主體依據准入標準提交承諾書,政府根據准入標準和承諾書進行監管。啟動各類議事協調機構合併、重組、減量,解決職能交叉和多頭指揮問題。加快推進簡政放權。探索形成州決策、州縣市分工審批、縣市監管的機制。直接面向基層、由縣市管理更加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給縣市管理。州側重管好跨縣域事務和環保、安監、國土、規劃、民族文化保護等事務。在特定區域試行州級“零審批”,並逐步在全州推開。州政務服務中心逐步脱離具體的行政審批,轉向專業化、電子化的後台服務。在鄉鎮、社區建立綜合化、標準化的前台服務窗口,讓羣眾就近獲得便捷高效的服務。優化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部門制定標準,行政審批部門執行標準,行政執法部門加強監管,各部門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以政務服務中心為基礎,探索建立縣(市、開發區)行政審批局。支持縣(市)組建行政執法局(行政監管局),整合執法主體,推進綜合執法。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與行政機關徹底脱鈎。大力培育和引進工程設計、法律諮詢、科技創新等領域的中介組織。鼓勵機電製造行業、民間工藝品行業、民間金融機構等行業組建行業協會、商會、戰略聯盟,通過競爭獲取行業規則制定、自律、政府性服務外包等工作。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強化治理能力。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提高政府改革創新能力,善於把問題轉化為機會,把資源轉化為資本,不斷推進文化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積極推進科學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切實轉變作風。紮實開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人民羣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入基層“接地氣”,整治“四風”抓落實,切實維護羣眾利益。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和州委改進作風聯繫羣眾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約法三章”,堅持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推進政府作風建設常態化。優化政府運作流程,統籌推進政務服務平台、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電子政務平台建設,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進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質量。高度重視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建議,支持工、青、婦等人民團體發揮作用。主動接受社會公眾和輿論監督,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把依法行政貫穿於決策、執行、監督的全過程,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加強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遵守廉政準則。強化權力運行制約監督,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權力制約,加強對領導幹部、重點單位和關鍵崗位的監督和制約。政府工作人員要堅持勤政廉政、自警自勵,遵紀守法、廉潔奉公,以實際行動取信於民,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

各位代表!改革使命要求我們鋭意創新,發展重任需要我們闊步前行,同步小康催促我們攻堅克難。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黔東南州委的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州各族人民,以百倍的信心和幹勁,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黔東南州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xx”時期的工作回顧

“xx”時期是銅仁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20xx年撤地設市,翻開了銅仁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主基調主戰略,大力推進“四化同步、一業振興”,奮力拼搏,攻堅克難,圓滿完成“xx”規劃的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新成就,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譜寫了銅仁後發趕超、跨越發展的新篇章。

(一)經濟發展取得新成就,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到760.73億元,是20xx年的2.6倍,年均增長14.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4541億元,是“xx”時期的6倍,年均增長40.9%;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980.31億元、716.77億元,是20xx年的2.6倍、3倍,年均增長21.2%、24.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56.61億元,比20xx年翻一番,年均增長25.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65.7億元,比20xx年翻一番,年均增長14.8%;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2491元、6962元,比20xx年翻一番,年均增長15.4%、16.7%。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89.3%,碧江、玉屏率先通過全面小康達標驗收。經濟發展始終保持總量、質量、均量“三量”齊升的良好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武陵山片區各市州首位,實現了高於全國、高於全省、高於武陵山區的目標。

(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跨越,發展後勁得到新提升。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民用航空、水上運輸綜合交通網初步成型,銅仁從貴州過去的邊沿變為貴州對外開放的前沿。滬昆高鐵銅仁段建成通車,銅玉城際鐵路加快推進,渝懷二線鐵路開工建設。高速公路通車裏程從28公里增加到596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目標。通鄉油路、通村水泥路實現全覆蓋。銅仁鳳凰機場改擴建工程完工,新航站樓開工建設,開通北京、上海、廣州等10個重要城市的直達航線,旅客年吞吐量突破34萬人次。黔北機場啟動建設。思林、沙坨電站通航設施基本建成。水利建設成效明顯。開工建設水庫28座,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218座,新增供水量1.5億立方米,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6.19萬畝,新增解決153萬農村居民和39.8萬學生飲水安全問題,工程性缺水問題得到改善。電力通信設施日趨完善。新建、擴建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變電站23座,分佈合理的電網體系基本形成。新建移動通信基站5959個,新增通寬帶行政村1430個,實現自然村通電話和移動4G網絡鄉鎮全覆蓋,服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三)結構轉型邁出新步伐,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兩區一走廊”經濟空間佈局基本成型,三次產業結構由32.3∶26.3∶41.4調整為22.6∶29.1∶48.3。工業經濟發展迅猛。建成9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30户,是20xx年的2.4倍;預計完成增加值167億元,是20xx年的4.3倍。黔東工業聚集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佔全市比重達65.5%以上。農業產業化穩步提升。獲批國家級科技農業示範園區,建成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34個,其中5個進入全省15強,建成市級農業園區50個,建成萬元田、萬元山各42萬畝,培育和引進國家級龍頭企業6個、省級龍頭企業52個。預計完成一產增加值172億元,是20xx年的1.9倍。以文化旅遊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加速發展。創建國家A級旅遊景區21個,其中4A級10個。成功舉辦全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梵淨山生態文明與佛教文化論壇、中國傳統龍舟大賽、梵淨山國際山地自行車賽、梵淨山國際登山節等系列活動,“梵天淨土·桃源銅仁”知名度、影響力不斷提升。20xx年接待遊客突破30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240.18億元,分別是20xx年的3倍、4倍。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數量增多,服務質量明顯提升。農村電商迅猛發展,銅仁高新區成為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石阡、印江、德江列入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一批大型物流中心相繼建成,商貿服務體系逐步完善。

(四)城市建設有了新進展,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編制完成城市總體規劃、中心城區控制性單元規劃等系列規劃,中心城區規劃和管理支撐體系初步形成。普遍設立鄉鎮規劃管理委員會。全市城區面積達到150平方公里,是20xx年的1.5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3%,比20xx年提高14個百分點。中心城區建設加快推進,城區面積從25平方公里擴大到4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從14.6萬人增加到40.9萬人。縣城發展實現擴容提質,以17個示範小城鎮為引領的小城鎮建設加快推進,“六個小康”建設極大改善了羣眾生產生活條件,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五)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綠色發展呈現新優勢。編制完成《銅仁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完成植樹造林39.4萬公頃、石漠化綜合治理435.6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從49.8%提高到57%。完成中小河流治理64條154公里,梵淨山、錦江生態保護取得積極進展,錦江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標準。建成生活污水處理廠22個,日處理能力9.41萬噸,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6.8%。積極推進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能26家。實施PM2.5大氣污染治理,實現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縣城全覆蓋,空氣質量保持優良。成功創建全國循環經濟試點城市。

(六)改革開放釋放新活力,創新發展催生新動力。深入實施36項改革行動142項改革任務,55項改革試點取得突破。新增市場主體10萬户,是20xx年的1.6倍;新增註冊資本856億元,是20xx年的6.1倍。金融扶貧銅仁模式成為全國樣板,精準扶貧模式、家庭農場改革得到國家高度肯定,新農合大病商業保險市級統籌在全省率先實施,以水養水管理體制改革在全省推廣,完成31個鄉改鎮、11個鎮改街道、4個鄉鎮撤併工作。大龍保税倉獲批,航空口岸申報有序推進。與蘇州市對口合作不斷深化,銅仁·蘇州工業園加快建設。與大連民族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加深,與周邊市州交流加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累計簽約項目3571個,到位資金3324億元。大力弘揚“八爭”精神,更多“銅仁好經驗、銅仁好聲音”在全國全省推廣傳播。

(七)社會事業創出新業績,民生保障實現新改善。全市財政民生支出累計924億元,佔公共財政支出的80.2%。實現7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和125個貧困鄉鎮減貧摘帽,減少貧困人口102.7萬人。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全面實施,城鄉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取得積極進展。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建成保障性住房22.7萬套,改造農村危房24.2萬户。創建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13所,率先在全省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全部享受免費營養餐。建成山村幼兒園20xx所,獲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特別獎,入選中國全面小康十大民生決策。川硐教育園區基本建成,銅仁學院、銅仁職院、銅仁幼專、銅仁一中完成整體搬遷。市人民醫院順利搬遷並創建為三甲綜合醫院,縣級醫院綜合診療能力建設普遍加強,鄉鎮衞生院標準化建設全面推進,每千人口擁有醫療機構牀位數達到4.42張。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實現雙降。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積極開展各類體育活動,文化體育事業加快發展。社會管理得到加強,信訪工作取得新成效,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銅仁經驗在全國推廣。“平安銅仁”創建活動成效明顯,羣眾安全感持續提升,榮獲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市稱號。安全生產形勢穩定。成功創建為全國科技進步市和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積極開展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工作,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得到加強。監察、審計、統計、檔案方誌、民族宗教、機構編制、外事僑務、國防教育、人防戰備、水文氣象、婦女兒童和殘疾人等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羣眾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滿意度持續位居全省前列。

20xx年,我們積極主動適應新常態,堅決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項決策部署,統籌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有新、穩中向好,較好地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7%,人均GDP達到24459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5户,總數排名全省第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2%,增速全省第2;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6.4%,增速全省第4;旅遊總收入增長23.5%,增速全省第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4%,其中產業投資佔比達到36.5%、排名全省第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和支出分別增長12.9%、16.9%,其中地方税收佔比達到80.01%、排名全省第2;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增長31%、19.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9%,增速全省第4;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1.2%、11.7%,增速全省第1、第4。羣眾安全感達到97.3%,排名全省第4位。滬昆高鐵銅仁南站投入運營。安江高速公路、沿德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實施國省幹線提級改造398.6公里、縣鄉公路提級改造49.4公里,建成通村水泥路3083公里、聯户路2347公里,羣眾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銅仁職院納入國家民委與省政府“省部共建”。電子商務發展獲得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銅仁成為阿里巴巴全國首個農村淘寶市級試點市。中心城區十大功能提升工程、民生十件實事、環保十件實事全面完成,衞生十大工程加快推進。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13件、政協委員提案210件,辦結率、回覆率、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為100%。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全市上下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發展經驗彌足珍貴、發展成就振奮人心!五年的發展啟示我們,在新的起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必須堅定不移努力趕超跨越。始終圍繞主基調主戰略,堅持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工作總綱,大力實施“四化同步”戰略,加快構建“兩區一走廊”經濟空間佈局,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接力、在接力中趕超、在趕超中跨越,實現趕與轉並舉、量與質並立、穩與進並重。必須堅定不移奮力拼搶爭快。大力發揚“八爭”精神,堅定爭的信念、明確爭的方向、突出爭的重點、凝聚爭的力量、比拼爭的成效,甩開膀子、找準路子,在全國全省開放發展新格局中拼出一條新路。必須堅定不移守住兩條底線。始終按照“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要求,在科學發展中築牢生態屏障,在生態建設中加快轉型跨越,實現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一起守、兩個成果一起要。必須堅定不移堅持改革開放。始終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為發展放權力,搭建開放平台,構建最優環境,形成推動後發趕超的強大動力。必須堅定不移保持昂揚鬥志。始終弘揚苦幹實幹、開放創新的銅仁精神,千方百計抓四資、持之以恆促四業,敢與強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爭,敢跟快的賽,廣大黨員幹部和羣眾越幹越會幹、越幹越能幹、越幹越想幹。必須堅定不移順應羣眾期盼。始終堅持做到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解決好人民羣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期盼。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銅仁的發展成效顯著、成果豐碩、成就輝煌!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苦幹實幹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向駐銅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向中央、省駐銅單位和省直各部門及兄弟市州,向銅仁的老領導、老同志以及關心支持銅仁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貧困程度深是銅仁發展最大的短板,交通基礎設施薄弱是銅仁發展最大的瓶頸,實體經濟不強是銅仁發展最薄的基點,人才資源匱乏是銅仁發展最弱的支撐,快速發展中社會利益調整不公是銅仁發展最大的風險。我們必須直面問題,彌補不足,更加有效地破解發展難題,更加自覺地推動跨越發展,更加堅定地實現全面小康,徹底撕掉貧困標籤,徹底斬斷貧困窮根,決不辜負人民的重託和期望。

二、“十三五”時期的目標任務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對銅仁來説,貧窮落後是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主要任務,脱貧攻堅是頭等大事,同步小康是首要任務。我們既面臨着趕、轉、改的繁重任務,也面臨許多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加快發展、推動跨越面臨良好機遇。中央對今年經濟工作提出的五大支柱政策和五大戰略任務,省委、省政府提出推動五個新跨越,在主基調主戰略基礎上突出抓好大扶貧、大數據兩大戰略行動,為我們加快發展帶來良好機遇。後發趕超、強勢崛起具備堅實基礎。隨着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今天的銅仁比以往任何時候基礎更加堅實、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內生動力更加強勁,銅仁的發展已站在一個新的、更高的起點上。大生態、大健康、大旅遊逐漸成為發展長板。我們始終把生態優勢作為最大的戰略資源加以保護和利用,把大健康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培育和發展,把山地特色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進行開發和打造。只要我們堅定不移、久久為功,大生態、大健康、大旅遊必將成為推動銅仁跨越發展的優勢產業。脱貧攻堅、全面小康凝聚更多共識。全國脱貧攻堅,國家補短板、貴州是機遇、銅仁得實惠。我們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打造政治生態好、經濟生態活、社會生態優、自然生態美的“武陵之都·仁義之城”,建成“五區一中心”,在全市上下已形成廣泛共識。加快發展、推動跨越正當其時。

“十三五”時期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工作總綱,堅持主基調主戰略,突出抓好大扶貧、大數據兩大戰略行動,着力抓好大生態、大健康、大文化三大跨越工程,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遊產業化“四化同步”發展,優化“兩區一走廊”經濟空間佈局,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以脱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決打贏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脱貧攻堅戰,推動富民強市和黔東崛起,確保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佔地區生產總值28%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3%左右;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2200億元和1800億元;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3.5%、15%以上;減少農村貧困人口70萬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3%以上;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50%、42%以上;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6萬人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65%以上;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目標和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達到國家和省要求。

“十三五”時期的主要任務是:

20xx年黔東南州政府工作報告(全文)20xx年黔東南州政府工作報告(全文)(一)突出抓好大扶貧、大數據兩大戰略行動,確保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突出抓好大扶貧戰略行動。堅持把脱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時期首要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抓牢抓實抓好,堅決打贏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確保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脱貧。認真落實“黨委主責、政府主抓、幹部主幫、基層主推、社會主扶、羣眾主體”的大扶貧工作機制,落實市領導包鄉、縣領導包村、鄉領導包户、黨員幹部包人的扶貧開發責任制,加快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加快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實施縣鄉道改造880公里,建成通村水泥路4000公里,徹底解決農村交通“最後一公里”問題。實現縣縣有中型水庫,鄉鄉有穩定供水源,全面解決農村居民飲水安全,根本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新建和改造10千伏及以下電力線路1萬公里。堅持發展生產脱貧一批,實施十大扶貧特色優勢產業、十大扶貧產業園區“雙十工程”,促進羣眾增收脱貧。堅持易地搬遷脱貧一批,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自然村寨實行整體搬遷,其他貧困羣眾有計劃有步驟搬遷,確保搬得出、穩得住、有保障、能致富。堅持生態補償脱貧一批,加強貧困地區生態保護,爭創全國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加大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爭取力度,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實現脱貧。堅持發展教育脱貧一批,加大貧困地區教育投入,實施貧困家庭教育援助計劃,實現義務教育到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貧困生精準資助、應助盡助。堅持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穩步推進城鄉低保減量提標,實現扶貧標準與低保標準“兩線合一”,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行社會保障兜底。

突出抓好大數據戰略行動。實施大數據基礎設施提升工程,開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會戰,推進光纖城域網擴容升級改造,實現公共服務區域無線網絡全覆蓋。到20xx年,城市50兆、農村20兆以上寬帶接入率達70%以上。實施大數據發展平台建設工程,推進電子政務、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旅遊、智慧工業、電子商務、食品安全“七朵雲”建設,建成智慧銅仁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實施大數據產業發展工程,加快建設銅仁高新區大數據產業示範基地,推進大數據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把大數據產業打造成百億元級產業集羣。實施電子商務工程,建成12個電子商務產業園、100個電子商務示範鄉鎮、1000個電子商務示範村,實現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網點全覆蓋。

(二)大力實施大生態、大健康、大文化三大跨越工程,全力培植後發優勢實現後發趕超。

實施大生態跨越工程。深入開展綠色銅仁三年行動計劃、林業產業三年倍增計劃,大力實施環保設施建設、山林綠化、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城區綠化“四個三年攻堅行動”,着力構建“一核四區四廊道”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石漠化生態修復、城區綠化、通道綠化、景區及水源地綠化、25度以上坡耕地生態修復、美麗鄉村生態修復明顯好轉。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計劃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確保環境檢測能力達到西部平均水平,縣城以上集中飲用水源地達標率100%,城鎮污水處理率超過95%。堅定不移推進產業生態化。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嚴守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限制納污控制“三條紅線”,建立排污權一級、二級市場和規範交易平台。到20xx年,全市工業污水排放穩定達標率超過90%。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產業化。大力發展有機生態農業、林業產業,扶持新型建築建材業、農特產品加工業,開發休閒、度假生態旅遊產品,建設以水、風、太陽能為主的低碳產業,研發保健藥食產品,形成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生態能源、生態健康“五位一體”的生態產業化發展格局。

實施大健康跨越工程。培育壯大以“醫”為支撐的健康醫療事業,實施衞生十大工程,構建市縣鄉村層次分明、功能互補、佈局合理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城市社區15分鐘健康服務圈、鄉村30分鐘健康服務圈,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城市社區實現全覆蓋、農村社區覆蓋率50%以上,城鄉居民醫療保障覆蓋率不低於95%,每千人口擁有醫療機構牀位數6張,每千人口擁有執業醫師2.5人、註冊護士3.14人。培育壯大以“藥”為支撐的健康藥材產業。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建設銅仁生物製藥產業園和武陵山現代醫藥物流園,發展新型保健品、醫療器械及醫用材料產業,把醫藥產業建成百億元級產業。培育壯大以“養”為支撐的健康養生產業,構建生態體驗、度假養生、休閒觀光、温泉水療平台,形成生態養生大健康產業體系,力爭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康體養生基地、禪修養生中心和全國醫養結合示範市。培育壯大以“健”為支撐的運動康體產業,完善中心城區體育設施,建設基層體育設施,力爭實現縣縣有綜合性體育場館、鄉鄉有燈光籃球場、村村有公共健身場所。建設山地生態户外體育公園,開發康體養生系列產品,促進全民健身與休閒養生融合發展。

實施大文化跨越工程。大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資源,建成市級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科技館、奧體館、檔案館和武陵山大劇院等大型公共文化項目,建設鄉村公共文化設施,實現村村通寬帶、村村有文化廣場、村村有圖書室、户户通廣播電視。實施文化產業發展工程,構建文化產業體系,搭建產業發展平台,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節慶會展、演藝娛樂等文化產業,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以上。實施文化品牌提升工程,加強民族文化、佛教文化、紅色文化和生態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傳承,建設民族特色文化強市。提升梵淨山生態文明與佛教文化論壇水平。建立文藝創作激勵和評價機制,加強文化知識產權保護,培養引領性的文藝人才,推出有影響力的文藝精品。廣泛開展文化惠民、利民、富民活動,提升銅仁文化品牌影響力,搶佔武陵山區文化發展高地。

(三)深入推進四化同步發展,奮力實現銅仁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構建以新興產業為引領、傳統優勢產業為支撐、產業園區為載體的產業體系。到20xx年,全市億元產值以上企業達到300户。着力優化產業佈局,堅持東西互動、全域統籌,重點打造黔東工業聚集區、印江思南德江產城融合示範區兩大增長極。堅持重點發展、差異發展、特色發展,着力打造西部精細化工產業基地、西部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基地、全國承接產業轉移基地、全國營養大健康醫藥產業基地、西部石材產業基地五大產業基地。着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以新材料、能源環保、新型建築建材、特色輕工、裝備製造、新醫藥、生產性服務業和大數據產業為支撐的八大產業體系,做大做強石材、水、茶葉、中藥材、特色食品“五張名片”,加快建設錳電一體化、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發電項目,爭取規劃建設沿河核電站。着力推進園區提檔升級,突出抓好基礎配套,找準產業定位,提高產出強度,提升園區對GDP、就業、税收的貢獻率。到20xx年,將大龍開發區打造成千億元級園區,碧江經開區打造成省級示範園區,萬山、鬆桃、玉屏、思南、德江和銅仁高新區產業園區進入省級骨幹園區,印江、沿河、江口、石阡產業園區發展成為特色園區。

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城鄉統籌發展。尊重城市發展規律,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系統性和城市發展的持續性、宜居性。到20xx年,全市城區面積達到200平方公里。堅持“建新城、疏老城”和城市重心北移發展思路不動搖,做大做強中心城區,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實施“一環三通六縱十二橫”城市路網,打通西外環經木弄到西互通出口的城市快速隧道,規劃建設碧江至江口軌道交通。深入實施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綠色城市建設,完善中心城區宜居宜業宜遊功能,建成省際區域中心城市。做優做特縣城,不斷增強城鎮經濟活力。建成大龍、萬山、碧江、鬆桃城市間快速幹道和印江、思南、德江城市間快速幹道。加快推進玉屏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德江省級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和碧江國家產業融合示範區建設。推動德江、思南撤縣建市和江口撤縣設區。做精做美小城鎮,規劃建設一批特色農業、特色工業、特色商貿和特色旅遊小鎮,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打造黔東特色小鎮升級版。做新做靚新農村,科學編制美麗鄉村規劃,實現鄉村規劃全覆蓋。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鎮村聯動示範點、農村集中建房點建設和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創建300個宜居宜業宜旅示範村,建設100個少數民族村寨,打造100個民族文化村落,實現村村寨寨舊貌換新顏。

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現代山地高效農業。堅持把山地特色作為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和根本路徑,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到20xx年,確保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5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6%。全面提升山地高效農業產業化水平,高標準建設現代農業園區,推進農業園區鄉鎮全覆蓋。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業集約化專業化生產。實施“雙百”工程,把生態茶、生態畜牧業、中藥材、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業、“兩煙”培育成百億元級支柱產業,把精品水果、無公害蔬菜、經濟林培育成百萬畝規模產業。提升山地高效農業標準化水平,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建立“從種子到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加大農產品有機認證力度,促進農業無公害綠色有機發展。提升山地高效農業品牌化水平,加快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育,合力打造“梵淨山”特色品牌。將梵淨山茶、石阡苔茶等中國馳名商標和德江天麻、沿河空心李、江口蘿蔔豬等11個地理標誌產品作為農產品特色品牌重點打造,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推進旅遊產業化,加快建成休閒養生旅遊目的地。把山地特色旅遊業作為戰略性產業來抓,加快建設環梵淨山“金三角”文化旅遊創新區,推動全域旅遊,實現快旅慢遊。構建精品景區景點體系,爭創一批4A級以上景區,將梵淨山建成5A級景區、申報為世界自然遺產,將萬山礦山公園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大力開發温泉旅遊資源。保護性開發一批歷史文化名村名鎮,打造一批山地公園、濕地公園,建成一批環境優美、飲食獨特的鄉村旅遊點,開發一批旅遊新產品新業態。按照新旅遊六要素要求,完善旅遊交通基礎設施,合理佈局旅遊配套功能,着力提升旅遊服務水平。以舉辦特色節慶活動為載體,高端宣傳營銷,加強區域合作,鞏固傳統客源市場,開發新興客源資源,拓展國際旅遊空間,讓“梵天淨土·桃源銅仁”成為人們心馳神往的旅遊勝地。

(四)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全面推動富民強市和黔東崛起。

堅持創新發展。把創新作為彎道取直、後發趕超的戰略選擇。圍繞產業鏈佈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要素鏈,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創業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培育發展新動力,發揮科技創新在全民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建設以銅仁高新區為重點的科技孵化基地,創建一批共性技術服務平台、檢測平台,形成錳產業、鋰電池、頁巖氣、中成藥等研發中心。新建5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博士科研工作站、1個院士工作站,確保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到40萬人以上。加快提升傳統產業,積極發展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新能源、生物、信息等新興產業。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紮實推進行政服務、商事制度、醫藥衞生、投融資體制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着力構建發展新體制。

堅持協調發展。推動產業協調發展,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大幅提高新型工業化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將三次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為16.9∶35∶48.1。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做大做強黔東工業聚集區,形成以中心城區為核心,江口、鬆桃、玉屏為衞星的城市組團;加快建設烏江生態經濟走廊,規劃建設石阡至思南至沿河的烏江大道,形成印江、思南、德江同城發展,石阡、沿河兩翼齊飛的烏江特色城市組團。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促進鎮村要素流動聯通、基礎設施聯建、產業發展聯營、公共服務聯享、農民轉市民聯動。

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用綠色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立由空間規劃、用途規劃、差異化績效考核等構成的空間治理體系,嚴守耕地、林地、森林保有面積三條生態紅線,形成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空間開發格局。堅持用綠色化引領產業低碳循環發展,實施工業節能、節水和生態化改造,大力推進建築節能,建成萬山含汞固體廢物再利用、大龍煤電錳一體化等重點項目。堅持用綠色化加強環境治理和保護,深入實施環境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堅決抵制一切污染和破壞環境的行為,堅決拒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黑色GDP!堅持用綠色化引導羣眾生活方式,着力在衣、食、住、行、遊等方面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方式轉變,全面構建永續發展、永遠美麗的綠色生態環保網,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銅仁人民長期享有的“永久性福利”。

堅持開放發展。全力打造開放發展大通道,建成銅玉城際鐵路、渝懷二線鐵路,力爭開工建設貴陽至襄陽、昭通至黔江、玉屏至從江、德江經思南至銅仁主城區等高速鐵路,鐵路出省通道從4個增加到6個,運營里程從154公里增加到329公里。建成德江至務川、銅仁至懷化、銅仁至從江、印江至秀山、石阡至玉屏、江口至玉屏、沿河經印江至鬆桃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從4個增加到8個,通車裏程突破1000公里,形成市內2小時經濟圈,實現高速公路從“好”到“快”的飛躍。提級改造銅仁鳳凰機場航站樓,力爭開通國際航班,航線加密到15條以上。建成黔北機場,規劃建設一批通用機場。實施錦江航運疏浚工程,建設烏江III級航道,形成通江達海的水運通道。全力打造開放發展大平台,建設航空口岸和臨空經濟區,建成保税物流中心,實施碧江無水港、思南港物流園、德江黔東北綜合物流中心等綜合性物流項目,構建現代大物流體系。全力打造開放發展大環境,優化重點投資領域,拓展開放合作空間,建好用活開放平台,培育做強開放主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政策機遇和優勢資源,營造良好投資環境,構建投資“高地”、創業“福地”。

堅持共享發展。推進教育發展共享,全面普及十五年教育,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加快銅仁學院嚮應用型綜合大學轉型並申創武陵大學,將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申辦為本科職業院校,支持銅仁幼專加快發展,建成貴州健康管理職業技術學院,教育發展水平進入全省前列。到20xx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和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均達到95%以上,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0%以上。推進創業就業共享,實施全民創業行動計劃,深入推進“雁歸工程”,建立多層次多樣化的創業格局。推進社會保障共享,健全失業保險制度,完善工傷、生育保險制度,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殘疾人和社會福利事業,建立健全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和城市棚户區改造,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環境。推進社會管理共享,全面推進依法治市,深入開展平安銅仁創建活動。深化信訪工作制度改革,全力推進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加強自然災害防治,增強防災減災抗災能力,切實做好安全生產。

各位代表,我們堅信,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堅強領導,有全市各族人民的艱苦奮鬥、不懈努力,只要我們凝心聚力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通過五年的努力,銅仁經濟社會發展一定會實現大跨越,人民生活水平一定會得到大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三、20xx年的重點工作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起始之年,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我們要認真貫徹五大支柱政策,全面落實五大戰略任務,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轉方式、補短板、防風險,以更快的節奏、更實的作風、更高的效率,加快做長大生態、大旅遊、大健康等長板,加快補齊脱貧攻堅、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等短板,加快構建大交通帶來大物流、大物流吸引大產業、大產業促進大發展的發展格局,確保“十三五”實現良好開局。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目標為12.5%以上、工作目標為13.5%,其中一產增長6%、二產增長14%、三產增長1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5%;減少農村貧困人口20萬人以上,125個貧困鄉鎮摘帽、450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下降5.3個百分點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以上;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050億元和900億元;引進省外資金增長15%以上;旅遊總收入增長20%以上;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3.5%、15%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和物價指數分別控制在4.2%、2.5%以內;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3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9%;節能減排指標控制在省下達計劃範圍內。

20xx年,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脱貧攻堅為重點,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取得新成效。深入實施“33668”扶貧攻堅行動計劃,貫徹好、落實好、運用好脱貧攻堅各項政策,推進脱貧政策與農村低保、醫療保障、危房改造、移民搬遷、教育資助、金融支持等政策無縫對接。強化精準脱貧,探索“互聯網+脱貧”管理新模式,建立脱貧大數據、“扶貧雲”,開通扶貧專線電話。圍繞“誰來扶、扶持誰、怎麼扶、如何退”的問題,深入實施“五個一批”攻堅工程,通過產業發展脱貧11.5萬人、易地扶貧搬遷脱貧4.8萬人、生態補償脱貧1.8萬人、發展教育脱貧1.9萬人。設立扶貧產業基金,組建完成市、縣扶貧開發投資公司,開展民營企業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對2.5萬名貧困地區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行規範化技能培訓,建設10個集中連片產業帶、10個扶貧產業園區,縱深推進產業化扶貧,確保脱貧攻堅首戰告捷。

(二)以應用建設為重點,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取得新成效。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着力構建定位準確、規劃科學、運用高效、融合發展的發展格局。加快建設銅仁高新區雲計算數據中心、大數據呼叫中心和大數據信息產業示範基地,打造“雲上銅仁”。積極發展智能終端零配件與產品製造,加快推動新型電子元件、電腦配件、可穿戴設備等端產品規模化生產,力爭大數據產業產值實現20億元以上。加快推進大數據與產業融合發展,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在城市管理、交通運輸、全域旅遊、醫療衞生、健康養生和園區發展等應用上率先突破。啟動實施“數據鐵籠”工程,推進電子政務雲的應用拓展和推廣覆蓋。建成智慧生態雲,建立中國梵淨山養生指數發佈機制。加快推進電商創新發展,全面實施阿里巴巴集團“千縣萬村”計劃,加快推進農村淘寶、郵樂購、母親電商、供銷e家村級服務站建設,確保1000個農村電商服務站投入使用,電商交易額增長30%以上。

(三)以生態建設為重點,推進大生態跨越工程取得新成效。全力守住山青、天藍、水清、地潔的生態底線,把生態產業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突出抓好生態重點工程,在“建”上幹實事。全年新增營造林40萬畝以上,完成退耕還林還草52萬畝,治理石漠化144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9%。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在“產”上求實績。新增油茶8萬畝、生態茶20萬畝、核桃12萬畝、竹子5萬畝、花卉苗木2萬畝。突出抓好環境治理,在“治”上出實招。認真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對重點功能區實行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加快推進松桃縣重金屬治理項目和萬山經濟開發區固廢填埋場建設,謀劃實施一批重大環保示範工程。嚴格環保執法,形成高壓態勢,讓破壞環境者付出沉重代價,受到嚴厲懲罰。圍繞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目標,在“創”上見實效。繼續實施“環保十件實事”。全面實施重點河流治理保護“河長制”,探索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機制,實施中心城區、縣城和集鎮生活污水截污納管項目,確保縣城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率100%,城鄉垃圾處理率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

(四)以健康養生為重點,推進大健康跨越工程取得新成效。加快補齊醫療衞生短板,推進醫療衞生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實施“百院”建設工程,加快鬆桃、德江、印江縣人民醫院新院建設,將石阡縣人民醫院創建為三級綜合醫院。實施10個鄉鎮衞生院標準化建設,新建和改擴建村級衞生室527個,鄉鎮衞生院標準化率達到80%以上,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推進市級醫學重點學科建設,實施市級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工程,完成150名招生計劃。加快創建國家醫養結合示範市,積極推進醫療養老結合,優化健康養生與醫療機構的資源配置,實現醫養無縫對接。加快建設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活動中心、互助式服務中心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成10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中心、500個農村互助幸福院。引入社會資本建設社會福利院、敬老院、養老院。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態資源,加快發展營養健康產業,加快建設梵淨山生態養生產業園,積極申創國家級營養大健康醫藥產業示範區。

(五)以特色文化為重點,推進大文化跨越工程取得新成效。構建銅仁特色文化體系,打造銅仁特色文化品牌,增強文化軟實力,提升文化競爭力。實施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力爭開工建設市級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科技館、檔案方誌館、奧體館和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加快建設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文化廣場,大力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公益電影放映、農家書屋、農村遠程教育等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實施文化產業發展工程,落實“一縣一品”發展計劃,重點打造碧江龍舟、玉屏簫笛、鬆桃絕技絕活、石阡毛龍、思南花燈、德江儺戲和沿河山歌等文化基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支柱產業。創新文化產業投融資體制,出台文化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搭建產業發展平台,完成文化產業集團組建工作。全面開展羣眾文化、全民閲讀和全民健身活動。繼續辦好梵淨山生態文明與佛教文化論壇、梵淨山國際山地自行車賽、梵淨山登山大賽、中國傳統龍舟大賽等賽事活動和第三屆市運會。

(六)以投資拉動為重點,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成效。把20xx年作為項目建設精品年,堅定不移擴大投資,做到項目謀劃高起點、項目設計高水平、項目審批高效率、項目建設高質量、項目驗收高標準、項目投資高效益,確保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64億元以上。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180億元,力爭建成銅玉城際鐵路,加快建設渝懷二線鐵路。加快推進德江至務川、銅仁至懷化高速公路建設,力爭印江至秀山、石阡至玉屏、玉屏至江口、沿河經印江至鬆桃等高速公路全部開工建設。建成銅仁鳳凰機場新航站樓,加密優化航班航線。實施國省幹道改造200公里、縣鄉道改造172公里、通村水泥路2800公里。完成水利基礎設施投資15億元,加快建設7座中型水庫和13座小型水庫,新開工建設3座中型水庫和7座小型水庫。完成能源基礎設施投資20億元,加大城鄉配電網建設力度,開工建設10個輸變電工程,建成鬆桃盤石風電場。力爭開工建設天然氣支線管網。完成信息基礎設施投資13.58億元,新增3G、4G基站4000個。突出抓好項目資金保障,積極創新融資方式,加快推行PPP模式,努力增加地方債、企業債發行規模,擴大市級融資規模,提高區縣融資能力。千方百計防範金融風險,完善社會誠信、金融救助、風險管控三大體系,制定債務資金借用管還方案,確保“借得到、管得住、用得好、還得上、無風險”。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健全“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招商工作機制,把大數據、大健康作為產業招商的重中之重,結合省內外會展平台,大力引進國內外500強企業或行業龍頭企業落户銅仁,確保招商引資到位資金920億元。

(七)以產業培育為重點,推進新型工業化取得新成效。深入落實百企引進、千企改造工程和雙培育、雙退出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步伐,力爭新開工產業項目120個以上,竣工投產80個,新增入規企業70户以上。確保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70億元、增加值185億元以上。加快完善基礎設施,着力推進園區升級發展。啟動銅仁高新區、大龍開發區、碧江經開區、萬山經開區智慧園區建設,加快推進銅仁東站貨運場改擴建、大興水利樞紐、大龍五號主幹道、鬆桃九龍湖水庫、萬山老山口22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萬山、玉屏雙橋、江口凱德、思南關中壩二期4個園區污水處理廠。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資金來源多樣化、經營管理市場化。提高園區產業集聚水平,力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佔比82%以上,黔東工業聚集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佔比67.5%以上。實施特色產業壯大工程,加快銅仁捲煙廠、復烤廠易地技改擴能項目建設,支持加快思南石材產業發展,推進石阡武陵石材、碧江好彩頭食品等重點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力爭江口農夫山泉項目開工建設。實施新興產業培育工程,推進大龍鋰電產業園、新華高端機械裝備製造、高新區汽摩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產。實施傳統產業振興工程,加快大龍煤電錳一體化項目建設,建成石阡佛頂山水泥廠,推動武陵錳業二期建成投產。深入開展工業“百千萬”工程和民營企業服務年活動,在降低企業成本上出實招。加快建設公共服務平台,創新公共服務模式,着力降低企業交易成本;創新實施貴園信貸通,加快搭建企業融資擔保平台,降低企業財務成本;落實國家電力優惠政策,爭取更多大户用電企業進入省級交易平台,降低企業用電成本;落實國家結構性減税、出口退税等税費政策,降低企業税費成本;落實物流補貼政策,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全力幫助企業輕裝上陣、減負前行。

(八)以增強城市承載力為重點,推進新型城鎮化取得新成效。按照老城提升、新區提速、縣有新區、鎮有新街、村有新寨的要求,堅持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打好五規融合、五園興城、五線管控、五城聯創“組合拳”。堅持“規劃引領、提升老城、建設新區、產城一體”的思路,加快中心城區建設,繼續實施十大功能提升工程。市級公共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完成環東路、清水大橋改擴建、睿力大道鐵路橋和武陵大道延伸線建設,暢通中心城區對外通道。加快大十字人防工程建設,建成新區桃園大道、五福大道、環東大道,開工建設遠信大道、涼灣大道,形成城市發展重心北移新格局。加快桃源廣場、新城示範區、會展城及安置區建設,建成銅仁客運南站,開工建設銅仁客運北站,啟動銅仁火車站改擴建工程。堅持“產城互動、景城融合、教城一體”的發展模式,使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更好地服務園區。建設硯台山、錦江、木杉河、涼灣水庫等一批山體公園和濕地公園,讓城區對接景區、景區拉動城區,推進中心城區宜居宜業宜遊,提升城市品質。推動縣城擴容提質,充分彰顯地域特點、傳統文化、民族風情,實現縣城各美其美。開工建設大龍、萬山、碧江、鬆桃城市間快速幹道和印江至思南城市快速幹道,加快玉屏--大龍同城發展步伐。推動鎮村聯動發展,圍繞“8+X”項目深入推進示範小城鎮建設,建成12個市級鎮村聯動示範點、100個農村集中建房點。深入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推動城鎮管理精細化,深入推進“整髒治亂攻堅年”專項行動,重點改造提升一批小巷道路、人行道、路燈等市政設施,新建改造一批農貿市場、社區用房、公交站場、公共廁所等服務設施。加快改造老城區停車場,充分利用閒置的空房改造多層立體式停車設施。按照“一核多元”模式創建30個以上示範小區。將中心城區創建為國家衞生城市,將玉屏、印江、思南、德江創建為國家衞生縣城。

(九)以發展山地高效農業為重點,推進農業現代化取得新成效。大力發展山地高效農業,着力發展主導產業,重點抓好茶葉、蔬果、食用菌、中藥材、油茶等特色產業發展。加快建設梵淨山茶城,舉辦首屆梵淨山茶文化節。加快發展生態畜牧業,新增豬牛羊代養户1000户,生態畜牧業產值比重達到30%。加快果蔬產業發展,實現蔬菜播種面積200萬畝,新增水果種植面積8萬畝,投產果園達到30萬畝,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20萬噸左右。着力抓好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發展,確保省級農業園區達到40個、市級園區達到60個、縣級園區達到110個。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大力推廣“三變”改革經驗,鼓勵發展規模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培育260個家庭農場。鼓勵龍頭企業為農户提供貸款擔保服務,發展村企互動的產銷對接模式,建設一批產加銷基地,推動農業“接二連三”。

20xx年黔東南州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兩會專題(十)以旅遊產業化為重點,推進現代服務業取得新成效。圍繞打造山地特色休閒旅遊目的地目標,推動旅遊業持續發展。接待遊客3600萬人次以上,旅遊總收入288億元以上。加快推進旅遊景區建設,重點建設15個省級景區。紮實做好梵淨山、萬山礦山公園申遺工作,力爭梵淨山創建為國家5A級景區。加快打造“四大天王寨、十八羅漢村”,加快建設梵淨山佛教文化園和梵淨山生態養生大健康產業園,加快實施梵淨山周邊風貌民居改造,完成74個國家級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規劃。加快建設智慧旅遊,提升旅遊服務水平。加快建設旅遊景區之間、景區與城市之間連接通道,推進集散中心、遊客接待中心、旅遊服務中心、特色旅遊購物街區和旅遊公廁建設。推動商貿物流業加快發展,重點實施四大物流園聚集區、烏江航道三港口四碼頭和60個物流項目。推進城鄉居民商貿服務體系建設,完成30個農貿市場標準化建設、2個省級示範商貿流通市場建設,支持碧江建設武陵山一級分包物流中心。打造一批大型賣場、城市商業街區和倉儲物流基地,引進和培育知名商業品牌,支持本土企業擴大市場覆蓋面。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等新型業態,促進現代交通體系、物流配送體系、電子商貿體系和現代產業體系配套融合。

(十一)以改革開放為重點,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取得新成效。堅持戰略導向、問題導向、民生導向,不斷提高改革含金量,增強羣眾獲得感。深化關鍵環節改革,加快城鄉體制改革,完善小部制改革,推動城鄉、鎮村聯動發展。深化經濟領域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投融資體制改革。深化“三農”改革,紮實開展農村“三金、三權、三變”改革,推進農村小型水利資源產權改革。深化公共資源交易改革,逐步實現交易全程電子化,用政府權力“減法”換取市場活力“加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完善先照後證,推進三證合一、一證一碼,擴大電子營業執照頒發範圍。擴大對外開放平台,加快大龍開發區申創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步伐,完成銅仁鳳凰機場航空口岸建設,力爭完成國家保税物流中心申報工作。深化與蘇州市對口合作,加快推進銅仁·蘇州產業園建設。積極開展毗鄰地區交流合作,落實友好城市合作協議,積極融入成渝、長株潭城市羣和黔中經濟圈。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整合科研機構,完成銅仁科學院組建。加大科技投入,新增1個省級科技孵化器,創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確保專利申請量400件以上,授權230件以上,商標新註冊量500件以上。

(十二)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成效。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財政再困難也要確保教育投入,窮財政也能辦美教育,絕不讓我們的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線上!深入推進“新兩基”工作,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完成20所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實施山村幼兒園提質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完成500所山村幼兒園提質升級。力爭將銅仁一中、思南中學創建為省級一類示範性高中。完成貴州健康管理職業技術學院校舍建設,加快銅仁學院申辦武陵大學進度,推動銅仁職院“省部共建”的落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擴大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全市基本社會保險參保覆蓋率達到85.7%以上。健全完善三重醫療保障體系,推進三醫聯動、三保合一。加快推進城鎮保障性住房、農村危房改造。落實國家人口發展戰略。實施創業就業促進工程,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做好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搬遷移民等重點羣體就業工作。加快市級民兵綜合訓練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狠抓安全生產,強化紅線意識、底線意識,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統籌抓好各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管理。創新社會治理。深入推進平安銅仁建設,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強化應急處置和公共安全監管,加大矛盾糾紛化解力度,實施“12349”縣域信訪管理新模式,營造平安和諧穩定環境。加強雙擁優撫、民族宗教、外事僑務、老齡、殘疾人、工青婦和紅十字等工作。

做好20xx年工作,我們要全力辦好十件民生實事。(1)鞏固125個貧困鄉鎮減貧摘帽成果,完成易地扶貧搬遷4.8萬人,實現450個貧困村出列,減少貧困人口20萬人以上。(2)完成貴州健康管理職業技術學院校舍建設,完成20所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完成500所山村幼兒園提質升級。(3)完成10個鄉鎮衞生院建設,新改擴建村級衞生室527個。(4)完成農村危房改造5萬户、小康房2500户,完成城市棚户區危舊房改造40337套,新建城市公共租賃住房10825套。(5)實施國省幹道改造200公里、縣鄉道改造172公里、通村水泥路2800公里。(6)建成污水處理廠16個,其中中心城區2個、縣城6個、鄉鎮8個。全市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7)完成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以上、解決失業人員再就業1.1萬人以上,扶持新增創辦企業、個體工商户2萬户以上。(8)確保城鄉低保標準增幅達到10%以上,建成10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中心、500個農村互助幸福院。(9)完成30個農貿市場標準化建設、2個省級示範商貿流通市場建設,完成銅仁市肉類蔬菜流通體系建設一期工程。(10)建成環東大道,改建火車站站前廣場、中南門古城,新建、改建主城區91個公交候車亭、錦江大小型公交碼頭20處。實施錦江提升工程。建成銅仁鳳凰機場新航站樓和口岸用房。

四、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將牢記黨和人民的囑託,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持續提振創先爭優士氣、激發幹事創業熱情,堅定信心、凝聚力量,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一)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型政府。積極推進依法治市,依法履行政府職能,既做依法行政的執行者,又做全民守法的示範者。積極適應新行政訴訟法要求,更加主動出庭應訴。嚴格落實政府議事規則,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堅持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確保決策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依法加強政務公開,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堅決執行市人大及其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自覺接受人民羣眾和新聞輿論監督。

(二)堅持實幹興政,建設務實型政府。弘揚苦幹實幹作風,不斷增強各級政府執行力。以開展工作精品年活動為契機,不斷提高工作精細化、精準化、精品化水平。全面推行政府工作項目化、項目推進責任化、責任落實具體化,健全績效管理、督查督辦、定期反饋、辦結銷號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每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充分尊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銅仁發展實際,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實事,多辦惠民生、得民心的好事,不搞短期行為,不留髮展後患,努力追求沒有水分的增長、實實在在的發展、羣眾滿意的政績。

(三)堅持高效理政,建設服務型政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凡是決定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必須堅決執行到位;凡是有利於增強發展活力、提高運行效率、基層實施更加有效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必須堅決下放;凡是政府承諾了的清理壓縮事項,必須堅決兑現。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打造“線上線下合一、台前台後打通、縱向橫向聯動”的公共服務模式,促進公共服務事項信息互通共享,多讓數據網上走,少讓羣眾路上跑,最大限度便利羣眾。各級領導幹部都要主動服務羣眾,把羣眾冷暖憂樂放在心頭。對服務意識淡漠、態度生硬、懶政怠政、為官不為的幹部,要公開曝光、嚴格問責、嚴肅處理。

(四)堅持從嚴治政,建設廉潔型政府。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和市委“十項規定”,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堅決做學習貫徹的先行者、嚴格遵守的示範者、堅決執行的捍衞者,真正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完善土地出讓、工程建設、產權交易、政府採購等制度,加強公共資金、公共資源、國有資產監管,積極消除權力尋租空間,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建立健全乾部管理、崗位責任、激勵保障和懲戒約束“四位一體”長效機制,着力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隊伍。

各位代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讓銅仁人民過上更加殷實富足、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們的職責所繫、使命所在,更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面對人民的期盼,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光榮和夢想激勵着我們,責任和使命鞭策着我們。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拼搏,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為實現我們黨確定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銅仁黔東崛起而努力奮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zyle9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