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東海縣政府工作報告

東海縣政府工作報告

東海縣位於江蘇省東北部,連雲港市下轄縣,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東海縣政府工作報告,一起看一下吧!

東海縣政府工作報告
東海縣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東海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xx”發展和20xx 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xx”,是東海經歷嚴峻挑戰、戰勝重重困難,經濟實力攀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改革開放活力最強、人民羣眾受益最多的時期。五年來,在中共東海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用激情成就夢想,用創新實現超越,譜寫了幸福東海的新篇章,邁上了全國百強的新台階。

五年來,我們在爭先進位中提升了發展層次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xx”期間,預計地區生產總值由200.14億元增長到400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由18.02億元增長到41億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由140億元增長到280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2.3%、17.9%和14.9%,較“xx”末均實現翻番。三次產業結構由“xx”末的20.5:45.6:33.9調整為15.2:44.8:4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0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00元,分別是“xx”末的1.7倍和1.8倍。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排名91位,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級生態縣等50多項國家和省級榮譽。

工業經濟增量提質。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硅工業、食品工業、機械汽配、新型建材四大主導產業佔比達76.5%。規模以上工業總投資是“xx”的2.4倍。台玻東海玻璃、博世汽車測試中心、金紅礦業、柏德無紡布、德邦磷酸鹽等一批過10億元重大項目順利實施。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中電投風電、國電風電、樂園新材料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460家,其中税收過500萬元企業98家,分別較“xx”末淨增85家和52家。

現代農業成效明顯。農業綜合實力始終位列全國百強,糧食生產持續保持穩定。高效農業面積達93萬畝,佔耕地面積比重年均提高4.4個百分點。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2家。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發展到256家和1368家,土地規模經營比重提高到75%。建成中國農科院東海農業綜合試驗站,獲批建設連雲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61.5%,較“xx”末提升3個百分點。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0.34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36.76萬畝。

現代服務業優勢突出。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60億元,年均增長13.6%。水晶市場年交易額超百億元,中國·東海國際水晶節成為長三角最具影響力會展節慶品牌,新水晶城建成全球最大水晶專業交易市場,水晶文化創意產業園、水晶博物館獲國家級命名,形成“一城一園一館”的水晶產業發展平台,成立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水晶分會,“東海水晶”入選“江蘇符號”。全縣遊客接待量、旅遊總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2%和14.5%,温泉旅遊度假區、西雙湖景區、李埝生態旅遊度假區成為區域休閒旅遊熱點。水晶、鮮切花等特色產品電子商務規模快速擴張,網店總數近2萬家,獲批省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省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位列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百佳縣87位。

五年來,我們在擴大開放中增強了發展活力

對外交流合作不斷加強。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澳自貿協定簽署後,全國首家進境肉牛加工基地落户東海。積極參與江蘇與美國的“省州合作”,與加州、得州、艾奧瓦州加強現代農業交流合作。與捷克貿易署簽署備忘錄,共建中捷水晶文化產業合作園。與荷蘭開展花卉產業合作,獲批建設省級農產品(鮮切花)進口交易中心。對外交往不斷深化,與巴西庫爾韋盧市締結友好城市,與澳大利亞奧本市、韓國原州市、捷克中捷克州建立合作關係。對外貿易穩步提升,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16.08億美元,是“xx”的1.9倍。

開發開放平台拓展提升。各類工業園區開發面積40.42平方公里,比“xx”末增加20平方公里。積極探索園區轉型發展路徑,在全國率先創建國家級(農業)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綜合實力在省級開發區排名42位,較“xx”末提升18位。高新區完成8平方公里拓展區建設,獲批籌建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北區獲評省小企業創業示範基地。青湖服飾玩具、安峯小微燈具、山左口食品加工、平明石英制品、白塔埠礦山機械、房山木業等特色工業集中區蓬勃發展。

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強化。始終把招商引資擺在突出位置,紮實開展“招商引資突破年”、“百日招商會戰”活動,累計實際利用外資5.99億美元、內聯客方到位資金876億元。加大“走出去、請進來”力度,在北京、上海、深圳、韓國首爾、捷克布拉格、中國台灣等地,舉辦投資説明會39場,國電集團、上海蘇商集團、台商協會等知名企業和協會前來考察,德國博世、英國吉凱恩、中電投等一批世界百強、行業龍頭、國資央企落户發展。有效整合各類招商資源,設立境內招商辦事處13個,聘請專業招商顧問200名。獲評蘇商投資中國首選親商城市,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排名26位。

五年來,我們在改革創新中激發了內生動力

各項改革縱深推進。承擔省級以上改革試點26項,居全省縣級首位。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落實到位,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安峯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營改增”税制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不動產登記制度改革順利實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權幅度超過20%,行政審批時限縮短34%。全國首家縣級農村產權交易所掛牌運行,交易總額5.8億元。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新農合支付方式全國推廣。“四網五制”促廉惠民工程獲批中國行政體制改革和社會管理創新試驗點。

科技創新步伐加快。財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長22%,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實施國家和省級科技計劃項目183個,爭取上級科技經費7400萬元。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強化,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7家,高純石英砂提煉技術打破國際壟斷,太平洋石英檢測中心獲國家實驗室認證。創新載體持續優化,新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生工作站15個,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106個,“科技鎮長團”幫助企業申報項目78項。引進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9228名,獲評省人才工作先進縣。

要素制約有效破解。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是“xx”末的2倍和2.4倍,發放“三農”及中小微企業貸款92億元,獲評省金融生態優秀縣。新增各類金融機構3家,縣農村信用聯社改制組建東海農村商業銀行。融資體系不斷完善,福如東海集團資產規模達120億元,中小企業轉貸應急資金累計使用3.5億元,太平洋石英在滬市掛牌,成為國內石英行業上市第一股,東海水晶之都農村小額貸款公司在“新三板”上市。新增建設用地1.36萬畝,盤活存量土地6000畝,有效保障重大項目用地需求。縣域電網變電總容量200萬千伏安,形成“東西北中220千伏四點支撐”的電網格局。

五年來,我們在城鄉建設中推進了統籌發展

城市規模有序拓展。城市建設總投入663.6億元,建成區面積擴大到3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高到49.5%。強化規劃引領作用,編制完成159項城市規劃設計,實現城鄉統籌規劃全覆蓋。商務新區新水晶城、水晶博物館、城市規劃展覽館、高星級酒店等一批重點項目投入使用,縣實驗國小西雙湖校區、縣幼兒園西雙湖分園、中醫院等公共配套逐步完善。濱河新區“四橋六路”建成通車,濱河花園和天地公館投入使用,石安河景觀帶基本建成,新人民醫院、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加快建設。科教創業園區水晶文化創意產業園入園企業27家,建成張玉成、魏敦旭2個國家級大師工作室,少兒版畫活動中心暨呂劇團演藝中心建成使用。城南新區建成連徐高速張莊出入口廣場,富宸路南延等重點工程穩步推進。老城區實施舊城改造項目139個,房屋徵收面積256.5萬平方米。城市品質穩步提升。成功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省級衞生城市、省級生態縣,蟬聯省級文明城市。玉帶河“送清水”工程解決了困擾多年的城區水系黑臭問題,西雙湖景區、水晶公園、金牛公園成為市民休閒中心,城市綠化覆蓋率42.5%。市民出行條件改善,改造便民巷道111條,74個公共自行車站點投放公共自行車1476輛,新增城市公交車30輛,更新城區電子交通護欄1.6萬米,交通秩序綜合整治和城市常態管理更加規範。建成生活垃圾衞生填埋場、糞便無害化處理場,新建壓縮式垃圾中轉站9個、公廁24座。城北自來水廠啟動建設,完成老城區供水管網改造。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深入開展,建成智慧城市展示廳、雲計算中心。商品房銷售面積450萬平方米。

鎮村建設紮實推進。實施市級城鄉統籌發展試點項目119個。温泉獲批省級旅遊度假區,白塔埠、桃林獲批國家級重點中心鎮,青湖獲評全國文明村鎮,安峯建成15萬平方米湖濱公園,所有鄉鎮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19座鄉鎮污水處理廠穩定達標運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鄉鎮全覆蓋。完成946個村莊環境整治任務,改造危房3900户,初步通過省村莊環境整治全域驗收,牛山張莊、駝峯曹浦、洪莊車站、房山山前、雙店孔白成為新農村建設品牌。新236省道、新310國道、464省道、青石公路、橫山公路、黃顧路、牛桃路等一批骨幹路網建成通車,通過全國幹線公路養護管理檢查驗收。序時完成薔薇湖應急水源、連鹽鐵路、沭新渠頂管等工程涉及的徵地徵收工作,204國道工程建設快速推進。

五年來,我們在改善民生中增進了社會和諧

民生質量持續提高。新增城鎮就業8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10.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3%以內。省級創業型城市通過終期評估,全民創業做法被央視報道。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形成,退休人員養老金、新農合籌資、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實現正常增長。新建各類保障性住房4876套,棚户區改造32.8萬平方米,解決了2075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12萬低收入人口實現穩定脱貧,65個經濟薄弱村達到新“八有”要求。石樑河庫區開發投入22.8億元,水庫移民避險解困列入國家試點。建成省級婦女兒童之家24個,每千名老人擁有牀位36.2張。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完成社會事業總投入55.56億元。獲評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省教育現代化先進縣、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新改建校舍83萬平方米,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保持在96%以上,省優質幼兒園達63所,大專和中高職在讀學生超過6000人。基本建成城鄉15分鐘健康服務圈,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75%,20類重大疾病報銷比例70%以上。建成城市15分鐘文化圈和農村10裏文化圈,承辦省級以上體育賽事26場,蟬聯全國文化先進縣和全國科普示範縣。《今日東海》改版升級為《東海日報》。編撰出版全省唯一縣級地震志。《東海縣誌(1990-20xx)》通過省終審。紮實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

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連續4次獲評省平安縣,“一心多極”社會管理服務模式成為全省社會管理服務平台“三種建設模式”之一。嚴格落實領導幹部大接訪和包案制度,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務實、包容、創新、開拓”的新時期東海精神深入人心,獲評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縣,任同昌、許文明分別當選“全國勞模”和“中國好人”。122民生熱線暨應急聯動指揮中心受理各類訴求21.5萬件,按期辦結率98%。西雙湖論壇、東海縣微平台傳遞民意更加順暢。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422件、政協委員提案1350件。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政府行政效能持續提升。安全形勢保持平穩。實現省雙擁模範縣“六連冠”。編制、審計、物價、煙草、鹽務、外事、台僑、檔案、氣象等工作穩步推進,民族宗教、關工委、老促會、老科協、老齡委、行業協會和商會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業績,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過去的五年,全縣經濟社會各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變化。特別是剛剛過去的20xx年,我們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應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好地實現了“xx”圓滿收官。這一年,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定期召開經濟運行分析會,加強組織調度,強化要素保障,推動經濟平穩健康增長。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3%,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這一年,“工業強縣”步伐不斷加快。成立縣工業經濟領導小組,落實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十大工程”,努力培育新的增長點,新增税收過千萬元工業企業4家。深入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嚴格落實掛鈎幫扶、難題會辦、現場觀摩等項目推進機制,68個市重點項目、10個市重點督查工業項目、22個市集中開工項目、345個縣重點項目順利實施。這一年,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成功舉辦第十三屆中國·東海國際水晶節,“水晶大王”迴歸展、首屆中國天然水晶“晶華獎”、“江蘇省消費者喜愛的十大水晶品牌”評選等活動亮點紛呈。水晶市場搬遷整合穩步推進。全縣遊客接待量和旅遊收入分別增長12%和14.5%。這一年,改革開放活力迸發。建成“三單一圖一平台”權力運行機制。“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全面實施。福如東海集團、水晶產業投資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逐步完善。公車改革穩步推進。深入實施《東海縣“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工作方案》排定的6大類22個重點項目,拓展了對內對外開放的深度與廣度。這一年,招商引資難中奮進。積極應對企業投資意願下降的不利局面,開展“走出去、請進來”重大招商活動12次,新簽約過億元重大項目99個。水晶節期間千餘名客商雲集東海,來訪外賓和簽約數創歷屆最高水平。這一年,“幸福東海”建設全面推進。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4%和9.9%。縣二中四星級高中創建高標準通過現場評估。成功舉辦第四屆全國少兒版畫雙年展。實施74個行政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飲水不安全人口14.3萬人。實施城鄉建設項目261個,推進“五城同創”和村莊環境整治,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20xx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十項民生實事,基本實現預期目標。

各位代表,奮進的歷程令人難忘,積累的經驗尤為珍貴。我們深深體會到:發展為先,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我們始終把加快發展作為硬道理,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項目,持之以恆建園區聚產業,積極拓展對外開放空間,建成了一批激活力、攢後勁的重大項目。改革創新,任何時候都不能懈怠。我們突出問題導向,大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積極探索了一批體現“東海經驗”的改革試點示範,創新破解了資金、用地等方面的要素制約。民生至上,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我們堅持把執政為民的理念貫穿於政府工作的全過程,緊緊圍繞百姓所盼、民生所需,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列舉了50件民生實事,涉及城鄉環境、道路交通、區域供水、文化教育、醫療衞生、社會保障等諸多領域,樹立了人民政府為人民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成就抒寫歷史,經驗啟迪未來。東海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每一個成就、城鄉建設的每一處變化、百姓得到的每一份實惠,無不凝聚着全縣人民的心血與汗水,無不飽含着方方面面的關心與支持,無不見證着百萬東海人民的勇氣與智慧。在此,我謹代表東海縣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業的全縣人民、駐東海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向給予政府高度信任和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向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老領導、老同志以及所有關心、支持我縣建設和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偏小、發展質量不高、產業層次偏低的問題依然突出;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城鄉一體化發展任務十分艱鉅;民生保障還有一些薄弱環節,社會管理仍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政府職能轉變尚需深化,機關作風、服務意識和辦事效率還存在一些問題,政府執行力仍需進一步加強,等等。對此,我們將認真研究,切實加以解決,努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今後五年展望

“十三五”是東海在更高起點上搶抓戰略機遇、加快對外開放、深化改革創新、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攻堅期,承載着東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重任。分析宏觀形勢,我們有機遇。面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省委、省政府重抓沿海開發和沿東隴海經濟帶建設的時代背景,東海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東端起點西行第一縣,必將迎來一個充滿期待的戰略機遇期。審視發展態勢,我們有基礎。經濟新常態下發展動力正在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東海有着優質的創新資源和獨特的生態優勢,正處於一個蓄勢待發的關鍵節點。秉承強勁增勢,我們有信心。“xx”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我們仍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為“十三五”奠定了發展基礎、積累了發展後勁。只要我們保持穩的定力、好的導向、快的標準,就一定能夠開創東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十三五”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 “五個邁上新台階”要求,抓住用好“一帶一路”、沿海開發、沿東隴海線經濟帶等多重疊加機遇,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以轉型升級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核心,以保障改善民生為根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東海。

東海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東海;城市發展定位是:世界水晶之都、生態宜居福地。

主要指標安排是:到20xx年,全縣經濟總量達65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66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480億元,年均增長2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6%和10%。

圍繞上述目標,我們將採取以下主要舉措:

一是踐行創新發展理念,着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實施培育“大產業、大園區、大企業”工程,打造具有影響力的中國硅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55%。大力提升商貿物流、金融服務、生態旅遊、文化創意等服務業態發展水平,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積極打造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眾創空間。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

二是踐行協調發展理念,着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提高城鎮發展質量和內涵,形成以城帶鄉、區域協調的新型城鎮化格局。全力打造商務新區、濱河新區、城南新區、西雙湖景區等城市核心功能區,城鎮化率56%以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力爭撤縣建市。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打造智慧城市。統籌推進城鄉發展“六個一體化”,推進省農村改革試驗區等涉農改革試點取得實效,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着力改善生態環境

充分彰顯東海生態宜居的核心競爭優勢,將綠色發展的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建成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抓好生態空間管控與保護,嚴守環保“底線”和生態“紅線”,實行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推動綠色發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產業發展體系,推進生活方式的綠色化轉型。加大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力度,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穩定在88以上,塑造東海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品牌。

四是踐行開放發展理念,着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把握中韓和中澳自貿協定正式生效帶來的新契機,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沿海開發和沿東隴海經濟帶建設發展的重大機遇,拓展東西雙向開放空間,建成用好國家級(農業)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捷水晶文化產業合作園、中澳進境肉牛加工基地等一批重大開放合作平台,着力構築全方位開放格局。

五是踐行共享發展理念,着力增強羣眾幸福感和滿意度

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大力促進就業創業,努力提高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新增財力70%以上用於保障民生和社會事業發展,進一步提高小康社會建設的質量和水平。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實施低收入農户和經濟薄弱村脱貧致富奔小康工程,確保全縣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20xx年工作任務

20xx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關鍵之年,實現開局必勝意義重大。

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市縣委的決策部署,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握“推進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強縣步伐”年度工作主題,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改革開放、城鄉統籌、生態保護、改善民生和政府自身建設各項工作,確保“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

主要預期調控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1%;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4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投資26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和10.5%。

今年我們還將集中力量,辦好以下十項民生實事。

一是促進就業創業。新增城鎮就業1.1萬人,實現農村人口轉移就業0.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新增境外勞務輸出1萬人。

二是增強保障能力。建成新人民醫院。城鄉居民醫保、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均提高到每人每年425元。新建經濟適用房108套。

三是均衡教育資源。望東國小、牛山國小投入使用,啟動和堂國小、濱河國小、富國路初級中學建設。改造農村薄弱學校校舍10萬平方米,整體翻建50個農村完小和教學點。

四是精準扶貧開發。確保1萬低收入人口實現穩定脱貧。實施石樑河庫區連片開發項目80個。實施農村危房改造700户。

五是扶助弱勢羣體。東海縣兒童福利院投入使用。新建居家養老服務站點30家。

六是提高供水能力。城北水廠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鋪設區域供水管道194公里。

七是完善環衞設施。城區新增環衞車輛10輛,新建公廁3座、壓縮式垃圾中轉站1座。農村新增垃圾轉運車50輛,完成無害化改廁8000户。

八是繁榮城鄉文化。完成送圖書3萬冊、送戲劇260場、送電影4500場。新建縣體育場足球場,完成100個行政村籃球場改造升級。

九是方便羣眾出行。完成利民路、中華路(利民西路至和平西路段)及幸福路轉盤改造,打通鋼鐵路至麒麟大道,新改建便民巷道15條。

十是打造平安東海。創建省平安縣。完成30個老舊小區安全防範改造。

圍繞上述目標任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突出提質增效,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將產業結構調整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使供給體系更好地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推動工業經濟轉型發展。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進一步優化結構、擴大總量、提升質量,着力培育“大產業、大園區、大企業”。培育大產業。推進“四大板塊”擴量轉型,大力推動裝備更新、技術革新和品牌創新,提高主導產業競爭力。完成規模以上工業技改投入140億元,新增省兩化融合企業3家。強化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編制和引導,推進協鑫漁光互補發電、中關村生物醫藥等帶動性強的新興產業項目,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5%。培育大園區。進一步強化園區主陣地作用,力爭省級開發區科學發展評價綜合排名穩步進位。國家級(農業)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總規和控規編制,推進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電子商務產業中心、產業總部大樓、國際農業合作示範區等重點配套項目。開發區重點推動項目擴量提質,創建省級生態工業園。高新區突出抓好各類特色“區中園”佈局配套,推進科技創新公共平台建設,加快形成以高新技術企業為骨幹的創新型企業集羣。北區加快集聚金屬製品深加工產業,推動與石樑河庫區扶貧開發融合發展。中小企業園和鄉鎮工業集中區新增入園企業20家。培育大企業。持續開展“企業服務提升年”活動,落實“一企一策”、深化難題會辦,研究制定降低企業成本實施辦法,幫助企業協調銀企關係,穩步推動清理“殭屍企業”和企業兼併重組。淨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家,培育“新三板”上市企業1家。堅持新上工業項目聯合會審,暢通重點工業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圍繞春秋兩季集中開工、夏冬兩季現場觀摩,加快推進德邦磷酸鹽、華鼎車輪、中材高新、亞連玻璃等50個重點工業項目,新開工過億元項目70個。

推動現代服務業提速發展。促進服務業比重提高、結構提升,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做優做強水晶產業。創建“世界水晶之都”,高效運營新水晶城,水晶市場年交易額穩定在百億元以上。水晶文化創意產業園新增入園企業6家、大師工作室2個,中捷水晶文化產業合作園新增入園企業3家以上。水晶博物館進一步豐富展藏種類,提升東海水晶的文化底藴和現代特色。塑造特色旅遊品牌。進一步加強景區建設,提升服務品質,温泉旅遊度假區完成景區道路改造、龍梁河景觀帶建設,西雙湖景區創建國家4A級景區,李埝森林公園加快森林温泉療養院、生態農業示範園建設,雙店創建省旅遊名鎮,黃川草莓採摘園創建省四星級鄉村旅遊點。整合縣內旅遊資源,發展“智慧旅遊”,推動“一日遊”向“多日遊”轉變。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新水晶城、特色農產品等電子商務集聚區建設,積極發展跨境電商、農村電商,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着力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構建多層次融資體系。

推動現代農業穩定發展。力爭農業現代化綜合評價排名全省進位。增強糧食生產能力。深入推進糧食高產創建和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新增高標準農田3.5萬畝。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推動特色農產品產業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新增高效農業8萬畝,白塔埠西紅柿爭創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新增家庭農場5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0家。促進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流通、服務有機結合,延伸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加大科技興農力度。推進連雲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建設,中國農科院東海農業綜合試驗站完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30項。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項目203項,完成10條縣鄉河道整治。

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通過驗收。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在新興產業和優勢傳統產業領域,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集羣,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加強創新平台建設。整合科技創新優勢資源,組建硅產業科技創新研發基地,完成國檢中心管理權限轉換。深化產學研合作。積極對接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20項。培育自主知識產權。申請專利600項,開發區創建省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強化科技人才支撐。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培養和引進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1000名以上。

二、推進改革開放,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深度對接國家“一帶一路”、省沿海開發和沿東隴海經濟帶建設等重大戰略,紮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拓展開放空間。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拓展和延伸改革領域,鞏固和擴大承擔的國家和省級改革試點成果,力爭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東海經驗”。建立健全行政權力清單動態調整機制,推進行政審批“三集中四到位”,實現一站式服務。統籌推進安峯、桃林“擴權強鎮”試點,增強鄉鎮自主發展能力。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國有資產產權管理和績效評價體系,優化國有企業發展佈局和國有資本投向。推進財税體制改革,完善全口徑政府預算體系,公佈專項資金管理清單、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全面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做好新制度的啟動和新老制度的無縫對接。深入推進農村金融制度改革和農村經營體制創新,紮實開展全國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探索推進農村社區股份制改革試點。

持續加快開放步伐。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打造對外開放新窗口。建好開放合作平台。創建國家級(農業)經濟技術開發區,儘快形成開放聚焦和輻射帶動的發展效應。加快建設中澳進境肉牛加工基地,建成進境肉牛隔離屠宰場。提升中捷水晶文化產業合作園運作水平,鼓勵本土企業與捷克水晶企業開展產業合作。拓展開放合作空間。加快形成東西雙向開放格局,向東出海樹立新優勢,推進台資、韓資集聚區建設,進一步拓展與澳大利亞的合作空間。向西融合挖掘新潛力,呼應沿東隴海經濟帶建設,全方位擴大與中亞、西亞及歐洲的合作,積極拓展農業、文化、旅遊等多領域交流。持續深化與美國的“省州合作”。提升經貿合作水平。鼓勵重點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5%。規範外派勞務市場,實現外經營業額3.5億美元。

強力推進招商引資。開展“招商引資提升年”活動,持續加快“走出去、請進來”步伐,實際利用外資1.45億美元。轉變招商思路。優化提升現有各類招商政策,充分彰顯經濟新常態下東海生態環境、對外開放、改革創新的新優勢。優化招商方式。堅持園區招商為主體、產業招商為導向,強化駐點招商,做好以商引商,探索中介招商,編制完善產業鏈招商指導目錄,努力在過20億元項目上實現突破。明確招商重點。堅持把大項目和外資作為突破重點,繼續鞏固日韓港台新招商陣地,全力突破歐美等發達地區,主動承接長三角、珠三角外資項目轉移,着力辦好上海、深圳、浙江投資説明會等一批重大招商活動。簽約過億元項目90個,其中過10億元項目15個。

三、彰顯城市風采,持續優化人居環境

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一步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加快構建新型城鎮化推進機制。

完善城市功能。深入實施組團開發,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品質和內涵。強化規劃引領。完成城鄉總體規劃修編、城市棚户區整治改造等12項規劃設計。做強商務新區。以新水晶城為龍頭,招引一批總部企業、研發中心、文化創意等高端業態,帶動房地產業、現代會展業、新型商業發展壯大。做優濱河新區。推進各類發展要素向石榴片區集聚,加強產業支撐體系研究,逐步實現新區城市價值。做精科教創業園區。統籌推進文化創意、科技研發、職業教育、服務配套四個功能區建設,打造產城融合的建設樣板。做美城南新區。充分利用連徐客運專線建設的重要契機,加快鐵南片區改造,刷新城市出入口形象。做新老城區。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加快解決“斷頭路”和交通擁堵問題,穩步推進成熟地塊、城中村開發建設。

加強城市管理。開展“城市環境提升年”活動,為羣眾創造舒適、美好、文明、和諧的生活環境。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深化屬地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深化市容環境秩序網格化管理,重點整治佔道經營、露天燒烤、夜間排檔等突出問題,有效治理城市“髒亂差”。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強化城市綠化、工程渣土常態管理,嚴厲打擊違法違規建設行為。加強環衞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機械化清掃全覆蓋。推動城市管理與城市文明融合發展,加強公民道德、社會誠信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品質和精神內涵。

統籌城鄉發展。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增強城鎮集聚功能。加強重點中心鎮、特色鎮建設,提高產業支撐能力,積極探索新型城鎮化投融資機制、產城融合體制機制。推進市城鄉統籌發展2個試點鎮和14個試點村建設,實施建設項目110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立健全農村環境衞生長效管理機制,創建省級美麗鄉村3個。加強縣鄉路網建設。加快推進267省道二期、雙林路、268省道改造,新建農村公路95公里。全力保障省市重點工程,序時完成連鹽鐵路、204國道等工程涉及的徵地徵收工作。

四、建設生態文明,全面推動綠色發展

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工程,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和空間格局,引導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加強生態建設。鞏固提升國家級生態縣創建成果,推進國家生態與保護建設示範區建設,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範區。嚴守生態紅線。嚴格紅線區域環境監管,控制生態空間開發強度,加強西雙湖景區、羽泉景區生態保護與修復,生態紅線區域佔全縣國土面積21%以上。推進“綠色東海”建設。新增城市綠地8.9萬平方米,植樹造林4萬畝。弘揚生態文化。倡導勤儉節約、節能環保、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提高社會生態文明意識。

發展生態經濟。推進經濟與生態互促融合發展,努力實現綠色增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培育示範企業3家,推動湛隆汽車零部件再製造基地落户發展。推進節能減排。嚴格實施建設項目環保準入和能耗審核制度,項目環評“三同時”執行率100%。實施一批脱硫、脱硝、削減氨氮關鍵工程,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年度任務。推進集約發展。合理控制城鄉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提高土地投資強度和產出水平。

強化綜合整治。加大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力度,持續改善羣眾生產生活環境。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深化建築工地揚塵、餐飲油煙、燃煤鍋爐等專項治理,加強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推進黃標車和老舊機動車淘汰,空氣質量優良率80%以上。加強水環境治理,提高城鄉污水主管網覆蓋面,城區污水處理率85%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堅決取締非法酸洗企業。加強環境監測,推進環境監測和執法機構管理機制改革,提高環境保護動態監管水平。

五、堅持民生優先,提高羣眾幸福指數

統籌安排好民生保障,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升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切實做到補短板、保基本、兜底線。

推進大眾創業創新。進一步優化就業創業環境,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打造創業創新載體。有效盤活中小企業園標準廠房、商務樓宇等存量資源,大力培育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打造一批規模化、特色化的眾創空間。積極謀求與淘寶、京東等知名電商平台建立合作關係,打造具有東海特色的網絡平台。培育創業創新主體。重點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回鄉創業、農民工返鄉創業、農村勞動力就地創業、農村就業困難人員家庭創業。支持各類創業創新主體利用APP客户端、社交網絡等第三方平台,催生商業模式新業態。加大創業創新扶持。出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扶持政策,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完成“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創業門檻。

突出抓好民生改善。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新增財力重點用於民生投入,節約的“三公”經費主要用於改善民生。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城鎮職工“五險”覆蓋率穩定在96%以上,城鄉居民參保覆蓋率99.9%以上,新增被徵地農民剛性進保。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穩定在82%、75%、75%。深入實施精準扶貧,加大扶貧投入和資源整合力度,充分發揮產業扶貧和關鍵性工程對扶貧開發的重要作用。關愛老人、婦女兒童和殘疾人。大力發展慈善和紅十字事業。

推動社會事業發展。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7.5%以上,中國小國家教育信息化達標率80%以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入學率100%,創建省市優質幼兒園10所。提升醫療衞生服務水平,加強衞生機構信息化建設,創建省食品安全示範縣,縣人民醫院創建三級綜合醫院。實施公共文化設施標準化建設,所有文化場館免費開放,籌建縣綜合文化藝術中心。依法實施全面二孩政策。

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暢通信訪渠道,深入開展領導幹部大接訪活動,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及時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增強122民生熱線暨應急聯動指揮中心服務功能,提高東海縣政府網、西雙湖論壇、東海縣微平台運行效率,切實解決羣眾反映的實際問題。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信息化、網格化,確保安全形勢穩定。

六、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新的形勢和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將鞏固提升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成果,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不斷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建設親民為民的服務型政府。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羣眾最急需的地方見真情,在羣眾最關心的地方下功夫。政府每項工作的開展,都將以服務民生為根本,對社會公開的大事,定一項做一項,項項落實;向百姓承諾的實事,幹一件成一件,件件兑現。

建設高效運轉的效能型政府。始終保持忘我的工作激情,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以抓落實的“好”來保證發展質量的“好”,以抓落實的“快”來保證發展速度的“快”。開展“軟環境建設提升年”活動,嚴肅查處“吃拿卡要”問題,堅決克服“不推不動、不催不辦”的現象,從嚴整治推諉扯皮、不作為和亂作為的行為,下大力氣解決“中梗阻”。

建設敢於擔當的務實型政府。把爭先的追求和務實的態度結合起來,全面推進以績效為導向的目標管理。倡導敢擔當的幹事風格,圍繞項目建設、房屋徵收、民生改善等重點工作,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狀,一着不讓、一抓到底、務求必成。提升抓落實的本領水平,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工作方式,以“釘釘子”的韌勁推進各項工作落實。

建設公開公正的法治型政府。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重大決策前及時向人大報告、與政協協商。堅持法治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相結合,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

建設風清氣正的廉潔型政府。構建“不想腐”的自律機制,加強道德信念、廉政警示、法規法紀教育,讓廣大幹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完善“不能腐”的制約機制,加強對項目資金及工程建設的監管,進一步發揮好審計監督作用。強化“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保持高壓態勢不放鬆,以懲治腐敗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xx”的顯著成就,奠定了我們加快發展的基礎;“十三五”的美好藍圖,激勵我們堅持不懈地拼搏。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新的目標催人奮進,讓我們在中共東海縣委的堅強領導下,繼往開來,同心同德,勵精圖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東海而努力奮鬥!

東海縣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20xx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搶抓國家戰略疊加的重大機遇,緊緊圍繞 “五個加快”、“十大突破”和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在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一、穩增長、促轉型,在應對複雜局面中全市經濟保持穩中有進態勢。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我們採取有力政策措施,推動全市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尤為可喜的是,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亮點增多。

多措並舉穩增長。強化運行調度,加強對經濟形勢的研判應對,狠抓重大事項重點工程督查推進,完善掛鈎幫辦、集中會辦機制,及時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擴大有效投入,突出抓好500個市級重大產業、基礎設施、民生建設項目,虹港石化、亞新鋼鐵等112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竣工投產,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64億元。加強工業技改,財政投入億元專項資金,鼓勵引導企業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和新材料,完成技改總投資480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投資的57%。重抓招商引資,精心組織赴日韓、台灣、北京、蘇南及陸橋沿線城市開展大型招商推介活動,實際利用外資9.4億美元,內聯客方到位資金767億元。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4.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低於省控標準。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之內,多數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加快轉型調結構。推進工業集聚發展,裝備製造業產值率先突破千億,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500億元。煉化一體化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開展前期工作,連雲港躋身國家規劃建設的七大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六大重點園區實現銷售收入3200億元,海州區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全市銷售收入過50億元企業達到17家,較上年增加7家,新海石化過200億元。中小企業園和工業集中區開工建設標準廠房264萬平方米,簽約企業359家。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27個集聚區全面推進,5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33.6億元,東海水晶文化創意產業園入選首批江蘇文化科技產業園,金港灣物流園區獲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花果山成功創建全國旅遊標準化試點景區,雲台山國家森林公園開園。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2億噸、集裝箱548.8萬標箱,鐵水聯運完成25萬標箱。民航完成旅客運輸量56.4萬人次。招商銀行連雲港分行、江南農商行贛榆支行開業,全市各類融資額比年初新增310億元,其中直接融資115億元。大力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新增設施農業15萬畝、設施漁業6.7萬畝,建成萬畝“菜籃子”基地3個,高公島獲批國家一級漁港。新增市級農業園區10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3家。新增綠色農產品品牌 48個。農產品出口4.1億美元。開展“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年”活動,完成水利投資20億元。新增高標準農田20萬畝。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76.5%。

搭建載體促創新。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獲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全市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0家,累計達104家。新增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項,累計達56項。高性能碳纖維、熱毒寧注射液獲評國家戰略性創新產品,中藍連海、豪森分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恆瑞、康緣榮獲中國專利金獎。質量強市戰略深入推進,新增“中復連眾”等中國馳名商標3件、省級名牌產品24個。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加快,建成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8家,市工業展覽中心建成使用,新醫藥產業園公共服務平台主體完工。中科院能動中心部分裝置投入實驗,省海洋資源研究院建成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市開發區、東海縣獲批省級科技金融示範區。新增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3家,累計引進國家“千人計劃”人才14人。

二、打基礎、求突破,在落實國家戰略中港城跨越發展邁上新的起點。一年來,我們積極對接落實政策,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大力推進載體建設,致力將國家戰略聚焦優勢轉化為現實發展優勢。

“一體兩翼”組合大港基本形成。主體港區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全面建成,碼頭泊位和集疏運體系不斷完善,煤炭轉運系統建設、主次幹道改造等整治出新工程完工,新國際客運站主體建成,港口功能形象明顯提升。徐圩港區10萬噸級航道建成通航,實現開港運營。贛榆港區集裝箱航線正式開通,灌河港區燕尾作業區開港運營。保税物流中心二期建成投用。“屬地申報、屬地驗放”跨區域通關新模式啟動試行,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連雲港口岸申報貨物進出口總值達250億美元。

國際性海濱城市建設全面加速。市區建成區面積擴大至150平方公里,全市城市化率提高到57%。制定實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3個導則。新海新區科技創業城一期、新世界文化城等項目建設快速推進,城市副中心日益顯現。連雲新城23條主次幹道和27座橋涵全面建成,一批功能性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新城框架初步呈現。南部新城開發建設快速啟動,各項規劃不斷完善,重點工程推進有力。4個區級城市組團建設有序推進。全市完成舊城改造500萬平方米,一批背街小巷整治出新,東方花園等10個低窪片區完成改造。海濱大道市區段基本實現貫通。連雲港老街、新浦民主路等歷史文化特色街區重修開街。花果山大道、朝陽路等13條道路改造升級。沭新渠送清水工程實現通水,薔薇湖生態湖區開工,第三水廠擴建工程建成投產。農村環境不斷改善,浦南鎮、新壩鎮等第一批30個試點鎮村建設加快,第二批65個試點鎮村規劃編制完成,建成農民新社區23個。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臨海高等級公路基本建成通車,310、242、324等國省幹線公路全面推進,鹽河航道整治完工。連鹽鐵路開工建設,連淮揚鎮鐵路獲批立項。新機場選址通過初審。連雲新城海堤達標、徐圩新區防洪除澇等重點水利工程加快建設。500千伏伊蘆變擴建等12個電網工程建成投用。信息通訊開始步入4G時代。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先導區初步形成“五縱五橫”路網框架和“一區七園”發展格局。

對外合作開放開創新局面。在中哈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下,連雲港與哈國鐵路公司簽署共建過境運輸出海通道和中轉分撥基地協議,上合組織成員國第十二次會議將連雲港確定為共用出海口,絲綢之路經濟帶東方橋頭堡地位得到進一步確立。成功舉辦連雲港之夏旅遊節、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發展論壇、第12屆泛黃海中日韓經濟技術交流會議等重大文化經貿活動,進一步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辦實事、惠民生,在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中羣眾得到越來越多實惠。堅持發展為了人民,財政預算民生支出力度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六大體系”加快構建,十大民生工程順利實施,贛榆、東海通過省全面小康達標驗收,人民羣眾沐浴到更多基本公共服務的温暖,享受到更多改革發展的成果。

圍繞學有所教,堅持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教育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我市成為蘇北唯一的教育現代化市級示範區。全面完成國家、省校安工程三年規劃任務,改造中國小校舍51.4萬平方米,市區建成投用中國小校6所,全市90%以上高中段學生在三星級以上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就讀。淮海工學院3個碩士點通過國家驗收,康達學院建成招生。紮實做好扶貧助學工作,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享受同城待遇。

圍繞勞有所得,拓寬渠道、強化保障,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完成各類職業技能培訓33萬人,新增城鎮就業8.1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7萬人。社會保險實現市級統籌,職工五項保險參保人數淨增16.7萬人,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實現全覆蓋。實施新一輪扶貧開發,10萬低收入人口、100個經濟薄弱村實現脱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6萬元,增長9.2%;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增長10.6%。

圍繞病有所醫,着力提升基本公共衞生服務能力,羣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緩解。公辦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並實現零差率銷售。在全省率先試行城鎮居民重大疾病按病種收付費,完成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市一院新海新區分院開工建設,市直屬醫院全部建成三級醫院,創建省級衞生鎮村45個。免費婚檢率達73.8%,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實現全覆蓋。

圍繞老有所養,加快配套設施建設,養老服務和社會救助水平穩步提高。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69個,公辦示範性養老機構實現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九連調”,城鄉低保户、失獨家庭、殘疾人等特殊羣體供養標準穩步提高。市社會福利中心建成投用,市民政公共服務中心等便民利民設施加快建設。

圍繞住有所居,增加投入、創新機制,住房保障覆蓋範圍不斷擴大。統籌推進各類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展經濟適用房共有產權制度創新試點,新開工保障性住房8374套,發放廉租住房補貼20xx户、住房公積金貸款25億元,2917户棚户區居民喬遷新居。

圍繞娛有所樂,大力推進文化惠民,羣眾文體活動日趨多樣化。報業、廣電、演藝三個文化集團成功掛牌。舉辦“在海一方”系列文化演出活動500多場。社區文化中心標準化建設成為國家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務示範項目。新聞出版市場繁榮有序。全民健身館竣工,市體育中心“一場三館”全面投入使用。婦女兒童活動陣地在全省率先實現縣、鎮、村三級全覆蓋。

同時,我們切實加強社會管理和生態建設,經濟社會呈現出協調發展良好局面。認真做好法治連雲港、平安連雲港創建,推進依法行政、全民守法,深入開展“三解三促”、“大接訪”和“百案化解攻堅”活動。安全生產檢查常態化、制度化,連續九年被評為省安全生產目標考核一等獎。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得到加強。新增造林26萬畝,市區新增綠地437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41%。大力開展縣鄉河道疏浚和村莊河塘整治。25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鄉鎮垃圾中轉站實現全覆蓋。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成效明顯。完成省下達節能降耗任務。外事僑務、港澳台事務得到加強,民族宗教、防震減災、科普、氣象、檔案、史志、紅十字、關心下一代和老區開發事業取得新進步,雙擁共建、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優撫安置工作取得新成績。

一年來,我們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委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各項規定,以反對“四風”、服務羣眾為重點,深入開展“五治”作風整頓、“效能港城”政風行風評議活動,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年共受理涉及軟環境和行政效能問題投訴1182件,辦結率97%;政府服務熱線一級平台共受理案件26.1萬件,處置率達99%;清理各類規章制度1263條。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結人大代表建議130件、政協委員提案319件。嚴格執行國務院“約法三章”規定,強化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壓縮一般性行政支出5%,公車購置數量下降40%,廉政勤政建設富有成效,服務改革發展的水平顯著提升。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市大事多、喜事多。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得益於市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得益於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鬥,得益於人大、政協有效監督、大力支持,得益於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人士肝膽相照、攜手合作,得益於廣大客商和企業家共克時艱、共創大業,得益於駐連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幹警牢記使命、忠誠履職,也得益於老幹部、老同志的關心、理解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關心連雲港發展、參與連雲港建設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連雲港正處於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企穩回升基礎不牢,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資金、人才等要素制約愈加凸顯,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重;公共服務體系不盡完善,民生工作與羣眾期盼還有一定差距;機關作風仍需進一步改進,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提升。我們將以對連雲港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快解決這些問題,更加努力做好工作,決不辜負全市人民期望!

20xx年主要工作任務

今年是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xx”規劃和沿海開發戰略的關鍵之年,是我市以縣為單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我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30週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而深遠。

當前,我們發展面臨的環境和條件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風險與機遇同在,挑戰與發展並存。儘管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仍較複雜嚴峻,國內經濟面臨着一定的下行壓力,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特別是xx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體部署,將進一步激發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同時,隨着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加快推進,四大國家戰略深入實施,連雲港發展的政策疊加效應將持續釋放。近年來港產城融合發展打下的堅實基礎,也為我們在更高平台上推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們將堅定信心,把握機遇,真抓實幹,奮力把港城科學發展、跨越發展不斷推向前進。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市委全會的部署,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機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改革創新促發展,以擴大開放求突破,着力加快轉型升級,着力推進城鄉統籌,着力抓好民生改善,着力建設生態文明,確保實現以縣為單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國際性海港中心城市建設邁進新階段。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註冊外資實際到賬10億美元,引進內聯客方到位資金85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居民消費價格保持相對穩定,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圍繞以上目標要求,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弘揚創新精神,積極突破重點領域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立足連雲港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以更大的勇氣和魄力推進改革,為全市又好又快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和活力。

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更加尊重市場規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決定性作用,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出台扶持民營經濟發展意見,放寬准入,降低門檻,集成政策,推動全民創業,大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突出科技、金融、旅遊等方面的改革創新,建立完善統籌推進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按照財權事權統一原則,完善市與區兩級財政管理體制,推進全口徑預算編制,促進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績效“四位一體”。以深化國資改革帶動國企改革,優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規範投融資平台運作,強化風險管理與控制。穩步推動資源環境價格改革,實施居民生活階梯式氣價,探索利用市場化手段推進節能減排、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堅持一體化導向,深化城鄉統籌改革。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村經營方式創新。加快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開展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改革,發展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價格市場決定機制。扶持發展村鎮銀行、農村小額貸款公司,規範發展農村資金互助合作,擴大“三農”貸款有效抵押物範圍。探索財政貼息,引導金融機構在鎮村開展信貸業務。推動農業保險擴大範圍、增加補貼。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建設,以鎮村為單位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加快實施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人口轉為城鎮居民。推進區劃調整,完成13個鄉撤併改鎮。抓好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工作。

堅持均等化取向,深化社會事業領域改革。紮實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優化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推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縮小城鄉、校際差距,加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力度,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做大做強特色文化產業,鼓勵報業、廣電、演藝集團市場化運作,引導社會資本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產業,扶持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和公共服務體系。加快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和基層衞生機構綜合改革,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推動醫療衞生信息資源共享、互聯互通。建立完善統一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健全養老保險多繳多得激勵和社會保險轉移接續機制,出台城鎮職工大病保險方案,健全社會保障財政投入和審計監督機制。

二、把握重大機遇,着力構築新的開放優勢。全面深入開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年”活動,強化載體建設,創新合作機制,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推進對外開放。

提升港口服務功能。主體港區啟動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加快推進旗台作業區液體散貨泊位建設。徐圩港區加快航道和防波堤工程建設,開工建設5萬噸級通用泊位,建成通用散貨和液體散貨泊位一期工程。贛榆港區開工防波堤二期工程,建成1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灌河港區實施航道整治和燕尾作業區二期碼頭建設。加快北疏港道路和贛榆、徐圩港口鐵路支線等集疏運體系建設。鞏固提升“一港兩線”運輸效率。力爭徐圩、贛榆口岸正式開放。

加快海陸雙向開放。開工建設中哈過境貨物運輸中轉分撥基地,爭取設立中哈物流貿易園區,推進中韓陸海聯運甩掛運輸合作,強化新亞歐大陸橋鐵路運輸協調機制,進一步拓展面向日韓、連接中亞的物流經貿往來。辦好通海國際物流博覽會,加快建設國際展覽交易中心和產業技術合作中心,爭取設立大陸橋國際性會議永久會址。加強與中亞、日韓重要城市的友好交流,推動與阿拉木圖等城市建立友好關係。推進互派辦事處和商務機構,積極爭取哈國鐵路公司在連設立代辦處。加強對中西亞、東北亞政治經濟文化的研究,支持高校加大語言教育和人才培養力度,鼓勵互派留學生。主動融入上海自貿區建設,整合完善保税物流、出口加工、貿易服務等功能,爭取設立綜合保税區,積極推進自由貿易港區申報。

持續深化區域合作。強化與中西部地區的物流合作,促進陸橋沿線地區貨源集聚,推進口岸管理部門跨區域信息互通、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加快建設中西部地區出口產品生產基地和進口資源加工基地,建立完善產業合作利益分享機制,鼓勵以區中區、園中園形式共建共用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探索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跨區域聯動機制,促進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爭取設立省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合作示範區,提升南北共建園區建設水平,努力在承接產業轉移上實現更大作為。

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創新運作和激勵機制,強化專業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構建市縣區聯動招商格局。堅持境外重抓日韓港台新及歐美地區,境內重抓長三角、珠三角等製造業發達地區,辦好連雲港之夏、西遊記文化節等大型經貿活動,強化招商活動成果的跟蹤推進和項目督查。加強招商項目庫建設,選準重點攻關項目,實行定點、定向、定人、定責招商,爭取設立國家級重點台資產業合作示範區,力爭對港台、日韓招商取得新進展,央企投資總量實現新突破。

積極穩定外貿增長。深入實施企業國際化戰略,積極引導企業多元化開拓市場,健全外經貿聯絡協調製度,強化關貿、檢貿、税貿、銀貿合作,對重點外貿企業實行“一企一策”,新培育特色出口基地2個,創建省級以上出口品牌2個,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69億美元。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合作,新增境外投資項目5個。推動僑務、對台、貿促工作再上新台階。

三、注重質量效益,全面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利用經濟穩定增長創造的空間,更大力度推進結構調整,打造連雲港經濟的“升級版”。

加快推動工業擴量提質。抓好100個新增產值5000萬元以上新增長點項目,全社會工業投資增長2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00家。加快發展臨港產業。紮實推進煉化一體化項目各項規劃編制、各類支持性文件完善、相關投資主體銜接、重大基礎設施配套等工作,爭取年內開工建設。加快富生石化、騰航銅業等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推進與華能、華電等央企項目合作,加快核電3、4號機組建設,新海電廠第二台1000兆瓦機組投產發電。化工、冶金產業產值分別突破1000億元、750億元。加快壯大新興產業。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組建產業發展聯盟,推進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裝備製造等產業集羣發展,“三新”產業產值超過1300億元,裝備製造業產值達到1200億元。加大工業技改專項資金支持力度,着力擴大工業有效投入,實施重點產業技改項目100個,完成技改投資600億元。加快中小企業園和工業集中區建設,完善鄰里中心等配套服務設施,新建標準廠房300萬平方米,招引培育特色項目500個。加大建築業扶持力度,支持重點企業提升資質、壯大規模、打造品牌,建築業增加值達到140億元。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深化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健全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新建企業研發機構30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0家,開發高新技術產品200個,實施重大創新與成果轉化項目100項,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1800億元。增強科技創新平台公共服務能力,推進國家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建設,市科技創業城一期全面建成投用。推動中科院能動中心申報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省海洋資源研究院海洋藥物研發平台,建設中國藥科大學連雲港研究院、東華大學連雲港纖維新材料研究院。落實質量強市戰略。推進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建設,專利授權量達2800件。推動連雲港高新區升格。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引進高層次人才100人以上。

着力做大做強服務業。實施服務業創新百企示範工程,69個服務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37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依託金港灣國際物流園區,加快建設有色金屬、煤炭、鐵礦石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招引培育一批倉儲物流企業,物流產業銷售達700億元。積極引進金融機構,加快推進江蘇沿海開發銀行總部和國家開發銀行連雲港分行組建工作,完成東海、灌南農商行組建。完成太平洋石英上市工作,支持企業到“新三板”掛牌融資。全年新增銀行貸款180億元、直接融資100億元。大力發展休閒度假旅遊業,加大配套設施建設力度,花果山創成國家5A級景區。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進海峽兩岸西遊記文化創意中心、傑瑞科技創意產業園建設。提升商貿、房地產、中介等服務業,蘇寧廣場、嘉瑞寶國際廣場建成開業。積極發展新興服務業,推進物聯網研究和應用,推動電子商務、雲計算服務等新型業態成長。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灌雲縣整體完成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市新增土地流轉20萬畝。新建特色產業基地10個,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5家、家庭農場15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200家。各縣區建設1-2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市級以上農業園區配套建設產地批發市場。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制定推廣農業基礎設施、農產品品質提升等標準。建立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提升土地集約節約化利用水平,60%的耕地建成“噸糧田”,全面完成危倉老庫改造,確保糧食安全。繼續實施“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年”行動計劃,建設示範片區9個。基本實現水稻、玉米生產機械化,建成5萬畝農業綜合開發示範片2個、高標準農田20萬畝。健全農產品檢測網絡,落實農產品產地編碼和質量標識制度,逐步實現全程可追溯。

四、增強承載能力,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堅持以人為本,優化空間結構,加強功能建設,突出質態提升,統籌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着力構築中心城市、縣城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

加快重點板塊建設。新海新區加快推進新世界文化城三大街區、商務中心星海湖周邊地塊以及旅遊精品商業街、遊客服務中心建設,科創城公共服務中心、雲計算中心、科技館投入使用,全面建成“兩城兩中心”。連雲新城加快西墅灣休閒街、新城學校、企業總部區等項目建設,讓遊客、居民、客商進得來、留得住。南部新城着力完善基礎設施,加快科技創業產業園、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等重點載體建設。加快連雲國際商務中心、新浦濱河新城等城市組團建設,推進快速公交、海濱大道等重點軸線兩側地塊開發。加快完善商業辦公、文化娛樂、衞生體育等城市公共配套,萬達廣場、昊海科技大廈等項目開工建設。完成舊城改造550萬平方米,其中市區310萬平方米,新建改造農貿市場8個,整治背街小巷260條,新增人防工程13萬平方米,完成低窪片區改造10個。

強化基礎設施配套。推進連鹽鐵路和204、310國道等重點交通工程建設,324、345省道建成通車。力爭連徐客專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爭取連雲港新機場、連淮揚鎮鐵路和連青鐵路開工建設。完成大港路中期改造,打通科苑北路、運河路等6條“斷頭路”。加快推進花果山截洪溝、排淡河三期治理、臨洪西泵站更新改造等項目建設,調整新海新區、連雲新城河道水系,實施重點片區海堤達標工程,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完成薔薇湖應急水源主體工程和飲用水輸水工程。加大市政管網建設配套,新增供水、排污、燃氣管網各30公里。新建9個110千伏以上輸變電工程。加快城鄉信息網絡擴容提速,推進智慧港城建設。

打造山海相擁特色。建設雲台山環山路和城市外環線,實現引山入城。海濱大道、徐圩港區港前大道基本建成,臨海高等級公路全線通車,徐新公路主體貫通,實現攬山閲海。加強連島、港口等重點地段的規劃建設,推進環雲台山周邊、河流沿線、公園綠地綜合整治。建成臨洪水庫,保護濕地生態,改善西鹽河、龍尾河等城市河流水質,提升沿河綠化景觀層次。保護修繕海州古城、南城古鎮、板浦古鎮等歷史街區,延伸城市文脈。編制《市區城市色彩規劃》,構建空間識別系統,彰顯城市特色。

完善城市管理機制。深化“四城同創”,提高城市管理法治化水平,實現綜合執法全覆蓋。完善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城市管理體系,健全快速反應和長效管理機制,爭創省優秀管理城市。加大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着力解決交通擁堵、拋灑滴漏、佔道經營等突出問題。堅決查處違法用地和違章建築,嚴格控制新的違建產生。建設“數字房產”,實現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全市聯網。切實加強物業規範管理,推進老小區整治工作,市區物業管理覆蓋率達到86%。

重抓城鄉統籌建設。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規劃管理體制,構建“市區、縣城、城鎮、行政村、新社區”五級規劃體系,實現全市鎮村規劃全覆蓋。四縣縣城進一步完善功能、彰顯特色,提高集聚輻射和產業支撐能力。抓好臨港、臨海、臨湖及沿交通幹線的中心鎮建設,培育壯大一批工業強鎮、沿海重鎮、現代農業大鎮和鄉村旅遊名鎮。完善試點鎮村產業佈局、基礎設施配套,確保第一批試點全面完成、第二批基本達標。整治縣鄉河道231條。解決28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300公里,完成1800個村莊環境整治。

五、發展社會事業,堅持不懈增進民生幸福。推動一般就業向充分就業、勞有所得向勞有多得、學有所教向學有優教、病有所醫向病有良醫、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老有所養向老有頤養提升,推進文化惠民,實施新十大民生工程,讓羣眾生活每年都有新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

穩步提高居民收入。深入推進省級創業型城市創建,完善創業培訓、政策扶持、創業服務三位一體工作機制,實施“創業助貸工程”,成立創業助貸擔保基金。多渠道增加就業崗位,完成各類職業技能培訓25萬人次,新增城鎮就業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萬人。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拓寬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健全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資及支付保障制度。以石樑河庫區扶貧為重點,深入推進新一輪脱貧工程,實現12萬低收入人口、100個經濟薄弱村達到省定脱貧目標。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推進省教育現代化市級示範區建設,4個縣區完成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創建,2個縣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區驗收。改造中國小校舍30萬平方米,加快建設海州高級中學、師專二附小新校區。強化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和實訓基地建設,創建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2所。推進高等院校內涵發展,加強合作辦學,支持淮工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推進財校升格創建和師專發展本科教育。開展健康港城促進行動,拓展區域衞生信息平台功能,推廣使用居民健康卡,免費婚檢率達75%以上。市公共衞生中心投入使用,市一院新海新區分院初步具備使用條件,市四院精神衞生中心主體封頂。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四級文化服務網絡,推進鄉鎮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繁榮文化藝術創作,辦好第八屆中國曲藝節等節會活動,廣播影視文化產業城投入使用。加快各區全民健身中心建設,建成“十分鐘體育健身圈”,提高市體育中心使用效益和經營水平。加大計生獎勵扶助力度,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推動氣象、科普、史志、檔案、老區開發、關心下一代和紅十字、老齡事業再上新台階。

全面推進社保惠民。“五險”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完善失地農民、失田鹽民、失海漁民社會保障辦法,將其統一納入城鄉社會保障體系。推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個人自付合規費用萬元以上報銷比例達到50%以上。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400元,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到55%以上。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5250套,改進住房公積金提取、使用、監管機制,發放廉租住房補貼840户。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增養老牀位20xx張。落實低保標準增長機制,提高社會救助水平,發展慈善事業。建立健全單親特困母親、留守婦女、困境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政策保障和關愛服務體系,切實維護弱勢羣體的權益。

加強社會治理創新。推進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培育發展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推進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發揮作用。完成村委會、居委會換屆選舉。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台。紮實開展法治連雲港、平安連雲港建設。完善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信訪事項依法終結和羣眾滿意度評價等機制,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防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強重點領域安全監管,着力構建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執法監督、科技支撐、基層基礎“四大體系”。嚴格食品藥品全過程安全監管,建成投用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所。強化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工作,做好校園、校車安全保障工作。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加強國防動員、雙擁共建和民兵預備役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七連冠”。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努力營造安全穩定、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

六、保護資源環境,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努力把環境敏感期變成生態建設加速期,讓港城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切實加強環保基礎工作。嚴格落實環境准入制度,完善項目環評、規劃環評審批聯動和責任追究機制。加快推進化工園區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和集中供熱設施建設,完成臨港化工園區衞生防護距離內居民搬遷。完善城鄉生活垃圾統籌處理體系,建成劉灣垃圾填埋場。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建設,着力提高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效率,建成15個鄉鎮污水處理廠。

全面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深入整治薔薇河沿線涉氟及酸洗企業,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健全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工作長效機制,全面推進多種污染物協同減排,努力解決大氣污染突出問題。加強風景名勝區、廢棄礦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嚴厲打擊非法開山採石,完成市區7個廢棄塘口整治復綠。推進工業企業治污工程,完成節能改造項目35個、清潔生產項目15個。

大力提升生態建設水平。深入實施生態市建設規劃,完成30個省級以上生態鄉鎮創建,力爭東海縣、贛榆縣建成國家級生態縣。調整優化重要生態功能區,完成市縣級海洋功能區劃修編,推進近岸海域、海島生態修復和海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建設。廣泛開展低碳全民行動,深入推進公共機構節能工作。以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為契機,大力開展雲台山等重點片區綠化,新增城市綠地400公頃、沿海防護林4萬畝,完成綠化造林15萬畝,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28.1%。

七、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樹立為民務實清廉形象。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加強政府治理,進一步轉作風、提效能、塑形象,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大力開展減事項、減環節、減收費“三減”行動,實施前置審批聯用、相關事項並聯審批、園區前置審批聯辦、項目竣工聯合驗收“四聯”審批。對審批事項和環節能減盡減、行政權力能放則放,確保審批事項減少到100項以內,基本建設審批用時控制在100天以內,審批事項集中率達100%,創造更加寬鬆的發展環境。

嚴格規範行政行為。牢固樹立法治觀念,優化職能配置,規範權力運行,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專家諮詢制度,健全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制度,對重大決策實行合法性審查、風險評估、跟蹤問效。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加強執法監督檢查,抓好重點領域專項治理。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有序開展財政預決算和審計結果公開,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

改進機關工作作風。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切實提高機關服務效能。優化績效管理,突出體現轉型升級、生態建設、民生改善目標導向。強化重要決策部署和重大事項推進的督查落實,建立督查結果與目標考核掛鈎機制,嚴格行政問責,確保政令暢通,切實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樹立清正廉潔形象。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委的各項規定,堅決做到令行禁止。嚴格執行審計、監察、財政、國有資產監管等制度,完善公共資源交易管理體系,確保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繼續貫徹落實國務院“約法三章”規定,大力倡導勤儉節約,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嚴控“三公”經費支出。深化廉政文化建設,築牢思想道德防線,保持清正廉潔、為民務實的人民公僕本色。

各位代表,形勢催人奮進,使命艱鉅光榮。時不我待,只爭朝夕。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鋭意進取、紮實工作,為建設幸福港城、美好家園而努力奮鬥!

東海縣政府工作報告篇3

20xx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的第一年。一年來,我們在中共東海縣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深化四城同創、建設幸福東海”奮鬥目標,以縣為單位被省認定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省級生態縣創建達到考核驗收標準,成功舉辦第十二屆中國·東海國際水晶節,紮實推進了一批民生實事,較好地完成了縣xx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全國百強縣排名上升至95位。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8億元,增長12%;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6.4:45.9:37.7。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2.8億元,增長19.4%。預計實現全固定資產投資236億元,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億元,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050元,分別增長9%和11.5%。一年來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着力穩定經濟運行,三次產業全面發展

工業經濟提質增效。預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9.4億元,增長14.8%。硅工業、食品工業、新型建材、機械汽配“四大板塊”總產值增長26%,其中硅工業實現產值292.3億元,增長29.3%。注重培優育強,淨增規模以上企業7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技改投入87億元。重點工業項目紮實推進,新開工過5000萬元工業項目163個,其中過億元項目70個,10億元項目5個。台玻東海玻璃、博世汽車測試中心、柏德無紡布等過10億元項目竣工投產,景泰玻璃、桂柳食品、閩東金屬製品、樂園新材料等過億元項目加快建設。開發區三區累計完成基礎配套投入8.1億元,獲批省級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鎮江東海工業園進入全省南北共建園區十強。西區拓展8平方公里,完成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申報,獲評省“兩化”融合示範園區。北區金屬製品精深加工產業初具規模,獲評省小企業創業示範基地。中小企業園和鄉鎮工業集中區累計建成標準廠房29.7萬平方米,入駐企業38家,安峯小微燈具園、青湖服飾玩具園、房山新材料產業園等工業集中區特色明顯。

現代農業穩步推進。紮實開展整建制推進糧食高產創建,建成萬畝高產創建示範區33個,糧食生產持續豐產豐收,再次獲評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高效農業規模持續擴張,新增高效農業13萬畝,其中設施農業6.6萬畝,雙店鮮切花產業基地獲評國家級氣象為農服務示範點。農業產業化成效明顯,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農產品“三品”品牌62個,石樑河葡萄獲批東海第五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黃川草莓基地獲批省級出口創匯標準化示範區。東海現代農業示範區實施過5000萬元項目4個,開展市級以上科研合作項目12個。創建省級生態健康養殖示範場15個,獲批國家級(老)淮豬養殖標準化示範區。省農村改革試驗區試點縣建設深入推進,農村產權交易額過億元,農村信用體系覆蓋23.5萬農户,榮獲全國“一事一議”規範管理示範縣、省農業農村政策創新獎,獲批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改革試點縣。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預計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20億元,增長13.5%。水晶產業提檔升級,水晶市場年交易額突破70億元,新水晶城開工建設,中國東海水晶博物館開館運行,東海縣水晶寶石行業協會正式成立,東海水晶精品展在北京中國國際珠寶展發佈,獲評中國水晶雕刻藝術之鄉,“石來運好”商標獲評中國馳名商標。中國·東海國際水晶節榮獲長三角最具影響力會展節慶品牌,“東海水晶”入選“江蘇符號”,央視《尋寶·走進東海》面向全球播出。温泉資源深度開發,舉辦第三屆温泉沐浴文化節,温泉水文化展示館投入使用,碧水藍天大酒店主體完工。温泉鎮街區改造全面完成,榮獲江蘇人居環境範例獎。旅遊品牌不斷提升,累計接待遊客36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0億元,分別增長17.9%和17.2%。西雙湖景區通過省級濕地公園驗收、啟動國家4A級景區創建,湖西生態園獲批國家3A級景區,石樑河葡萄基地獲評省四星級鄉村旅遊點,勝泉村入選江蘇最具魅力休閒鄉村。商貿流通持續發展,億豐國際廣場投入使用,萬尚會家居廣場、東海國際商貿城、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加快建設。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鄉級農家店實現全覆蓋。房地產市場穩健發展,商品房銷售106萬平方米。

二、全力推進開放創新,經濟發展活力增強

招商引資持續走強。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排名上升至29位,獲評蘇商投資中國首選親商城市,實際利用外資1.5億美元,內聯客方到位資金173億元。招商活動成果豐碩,新增對外招商辦事處6家,舉辦台灣、上海、蘇州投資説明會,積極參加“連雲港之夏”、西遊記文化節暨絲綢之路經濟帶(東中西區域)合作論壇等大型經貿活動,簽約過億元項目82個,其中過10億元項目12個。對外經貿企穩向好,出口創匯2.6億美元,增長22.6%,獲評省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優秀基地。實現外經營業額3.6億美元,新增外派勞務1萬人,晶都外派勞務技能培訓中心運行經驗全國推廣。與巴西庫爾韋盧市結為友好城市。

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獲批建設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實現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四連冠”。科技扶持力度加大,縣財政科技支出累計1.55億元,獲批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48項。創新載體持續優化,國家硅材料深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制訂國家標準3項、修訂行業標準9項,科教創業園區獲批省文化科技產業園,房山獲批省創新型試點鄉鎮。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凸顯,新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連熔法半導體級高純石英管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獲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產學研合作逐步深化,承辦第三屆中國東海硅產業發展高層論壇,舉辦五校百企產學研合作對接會,簽約產學研項目22項,與中關村科技城簽約東海科創園科技企業孵化器項目,獲批省產學研協同創新基地。深入開展國家級綜合標準化示範縣試點,國家級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通過驗收。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獲評全省人才工作先進縣。

要素保障更加有力。金融支撐作用明顯,發放“三農”及中小微企業貸款19億元,縣農村信用聯社改制組建東海農村商業銀行完成前期準備工作。發放科技小額貸款6700萬元,獲批省科技金融合作示範區。融資體系逐步完善,福如東海集團資產規模78億元,發行企業債券10億元,全市首支中小企業集合債成功發行,水晶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城投公司正式運營。項目爭取力度加大,19個項目列入國家、省投資計劃,共獲上級資金1.24億元。用地保障持續增強,新增建設用地4950畝,獲評省土地執法模範縣、省首批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電力配套有序推進,110千伏石榴輸變電、220千伏雙湖變增容等電力工程投入使用,110千伏興辰裝配式變電站開工建設。

三、打造生態宜居城市,城鄉面貌顯著提升

城市規模迅速擴張。城市建設投入超過160億元,建成區面積擴大到28平方公里,全年526個城鄉建設項目基本完成。突出規劃龍頭作用,編制完成《濱河新區城市設計》、《東部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等各類規劃47項。城市外環連徐高速東海西互通全線通車,236省道東海段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濱河新區“四橋五路”建成通車,天地公館、縣醫院遷建等項目加快推進,石安河景觀帶初具形象。商務新區嘉臣國際大酒店投入運營,頤高數碼城、福如東海水晶大酒店等城市綜合體加快建設。科教創業園區水晶文化創意產業園二期基本建成,15家企業入駐投產,引進大師工作室2個,少兒版畫活動中心暨呂劇團演藝中心開工建設。舊城改造穩步推進,玉帶河實現“送清水”,富華路、中華路完成“白改黑”,人民廣場擴建、政法廣場投入使用,水晶公園改造加快推進,鐵南市民廣場啟動建設,房屋徵收超額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

城市品質持續提高。獲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順利通過省文明城市指數年度測評,創建省文明單位33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啟動,“門前四包”制度有效落實,城區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深入開展,主幹道高壓清洗實現常態化。市政公用設施更加完善,新改建城區公廁15座,新建壓縮式垃圾中轉站2座,糞便無害化處理場、建築垃圾消納場投入使用,新增道路排水2.9萬米,完成老城區供水管網改造二期工程,高層住宅二次加壓供水系統改造啟動實施。“綠色東海”建設步伐加快,城市綠化率42%,新增植樹造林5.4萬畝。城市出入口形象不斷刷新,市縣路綜合整治、房山南出入口整治全面完成,連徐高速張莊出入口廣場及道路延伸工程加快推進。省級生態縣創建有序開展,新建10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安峯、平明、青湖、白塔埠通過國家級生態鄉鎮驗收,創建省級生態鄉鎮10個。全面完成沭新渠清障,啟動薔薇湖工程、連鹽鐵路及204國道徵地拆遷。

四、推進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建設不斷加強

民生質量顯著提高。新增城鎮就業1.5萬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2%以內,全市首家省創業示範基地大學生創業園掛牌成立,省創業型城市啟動建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貼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基本建成“15分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圈”。縣社會福利中心老年公寓投入使用,關愛老人“黃手環”項目順利實施,雙店敬老院通過省三星級標準示範院驗收,創建省級婦女兒童之家24個。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達到39.5平方米和41.8平方米,新建經濟適用房180套、廉租房60套、公共租賃房570套。發放扶貧小額貸款1.2億元,25個經濟薄弱村達到新“八有”要求,3.2萬低收入人口實現穩定脱貧。石樑河庫區被列為省六個扶貧連片開發區域之一,編制完成區域發展與扶貧開發規劃,117個項目啟動實施。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實驗中學富華路校區投入使用,西雙湖國小、英疃國小、縣幼兒園城北分園加快建設,縣第二中學、石榴高級中學啟動創建省四星級高中,20xx-20xx年校舍安全工程通過省驗收,成立東海縣教育發展促進會,建成蘇北首家省示範性縣級教師發展中心,獲評省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獲批建設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東海電大獲批建設東海開放大學。基本藥物制度村級衞生室基本實現全覆蓋,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穩步推進,中醫院獲評省二級甲等中醫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以上,20種重大疾病報銷比例達70%,榮獲省婦幼衞生先進縣、省農民健康促進示範縣。舉辦第三屆東海·全國少兒版畫雙年展、首屆“彥涵文學藝術獎”評選,與江蘇有線合作組建東海縣廣電網絡有限公司,曲陽古城、尹灣漢墓獲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縣社科聯獲評全國先進社科組織。獲評全國羣眾體育先進縣。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14‰以內,榮獲省新農村新家庭示範縣。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全面加強。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深入推進平安法治建設,實施18個老舊小區治安防範改造,獲評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省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順利完成,設立牛山、石榴街道,組建新的石樑河鎮、温泉鎮。開展第二屆道德模範和十佳新人新事評選,獲評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四網五制”促廉惠民工程榮獲全省紀檢監察工作創新獎。122民生熱線暨應急聯動指揮中心受理各類訴求超過4萬件,按期辦結率98%。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省雙擁模範縣創建實現“六連冠”。編制、審計、物價、煙草、鹽務、外事、台僑、檔案等工作穩步推進,民族宗教、防震減災、人民防空、地方誌、關工委、老幹部、老促會、老科協、老齡協會、行業協會和商會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20xx年是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也是推進沿海開發戰略、實現“xx”規劃的關鍵之年。

20xx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和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部署,圍繞“深化改革創新、建設幸福東海”目標,堅持“穩中求進”主基調,把握“項目招引再突破、城鄉統籌上台階”年度工作主題,開展“項目建設提速年、民生幸福提升年、作風建設提效年”活動,努力在加快改革開放步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大項目建設力度、推動城鄉統籌發展、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上實現新突破,進一步加快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進程。

主要預期調控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

今年我們還將集中力量,辦好以下十項民生實事。

一是加強就業創業工作。新增城鎮就業1.2萬人,實現農村人口轉移就業9000人,新增外派勞務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實現自主創業1600人、帶動就業6500人,建成省級創業型城市。二是提高各類保障水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住院政策補償比77%以上,20種大病在定點醫療機構報銷比例70%以上。新建經濟適用房280套、公共租賃房490套。三是實施脱貧奔小康工程。20個經濟薄弱村達到新“八有”目標,3萬低收入人口實現穩定脱貧。四是推進石樑河庫區扶貧開發。完成青石公路、黃顧路改造,啟動韓辰路和橫山公路大中修,推進引淮入石工程3個泵站改造,爭創省扶貧開發綜合試驗區。五是均衡城區教育資源。縣第二中學、石榴高級中學申報省四星級高中評估,西雙湖國小、縣幼兒園城北分園、英疃國小新校區、石榴初級中學新校區投入使用。六是提高城市供水能力。開工建設城北自來水廠,完成老城區自來水管網改造三期工程,完成5個小區高層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改造。七是加強城區路網建設。完成果園路(菜市街至利民路段)“白改黑”,完成245省道(晶都大道至富國路段)改造提升,打通鋼鐵路,完成新新巷、南園巷道路維修改造。八是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完成送圖書6萬冊、送戲劇200場、送電影4400場,農家書屋三星級達標率50%以上,行政村健身路徑實現全覆蓋,數字電視農村入户率90%以上。九是提高弱勢扶助能力。新建居家養老服務站30家,實現鄉鎮慈善超市全覆蓋,創建省級婦女兒童之家示範點10個。十是打造平安法治東海。刑事案件發案率下降3%以上,完成70個老舊小區安全防範改造,爭創省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縣。

圍繞上述目標任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改革開放,增創發展新優勢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大力開展減事項、減環節、減收費“三減”行動,力爭將審批事項數量壓降到100項左右,基本建設審批用時控制在100天左右,審批事項集中率達100%。優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規範政府投融資平台運作,強化風險管理與控制,提高國有資本經營水平。加快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廣電、呂劇團、少兒版畫市場化經營,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羣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加快醫藥衞生體制改革,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化財税體制改革,科學調整縣鄉財政體制,逐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積極對接土地、户籍、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改革,推進省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形成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推進招商引資實現更大突破。實際利用外資1.6億美元,內聯客方到位資金190億元。明確招商導向。積極對接長三角、珠三角特別是蘇南產業轉移和資本外溢趨勢,精心組織參與各類專題招商和節會招商活動,着力引進世界500強、國資央企項目,簽約過億元項目80個。優化外資結構。實施鞏固港台、主攻日韓、拓展歐美戰略,聘請日韓招商顧問,在韓國舉辦投資説明會,全面加大對外推介力度。放大台玻、正崴等重點台資企業的帶動效應,規劃建設台資集聚區,推動台資企業加速集聚發展。優化招商模式。整合優勢招商資源,突出駐點招商和以商引商,選優配強招商隊伍,新設境內外招商辦事處3個以上,制定出台駐外招商辦事處考核辦法,實現各類招商機構平台共用、信息共享。

二、推進轉型升級,努力壯大產業實力

加快工業經濟擴量提質。突出工業經濟主體地位,加快推進“雙千雙百”工程。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產業主動對接國家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環保型高純硅、高效太陽能電池等關鍵技術和產品,同步推進石英坩鍋、光伏玻璃等配套產業發展,儘快形成百億特色產業規模。有序開展光伏電站建設,推進國電李埝林場風力發電、華電風光互補發電、晶澳50兆瓦光伏發電等項目建設。新材料產業進一步完善硅材料產業鏈,積極拓展稀土功能材料、砷化鎵半導體材料等領域,加快向千億產業邁進。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鼓勵硅工業、食品工業、新型建材、機械汽配等產業加大技改投入,加快裝備更新、工藝創新和產品出新,實施50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50個,完成技改投入105億元。培育完善企業發展梯隊。加強重點骨幹企業和中小企業分類指導扶持,着力推動20家成長型企業穩定增長,實現應税銷售增長30%以上。推動中小企業上規模,培育銷售過億元企業150家。全力抓好經濟運行。強化動態監測和過程控制,做好生產要素調度和保障,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升現代農業特色水平。穩步實施整建制推進糧食高產創建。打造省部級高產示範片25個,實現糧食生產連續豐產豐收。做強高效設施農業。新增高效農業10萬畝,其中設施農業5萬畝,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開展農業龍頭企業示範創建,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0家,培育銷售過億元企業10家。加強品牌化建設,創建農產品“三品”品牌30個。促進農業科技創新。中國農科院東海農業綜合試驗站完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50項,建成農技服務網點100個,培養農業“土專家”200名、農業科技示範户3000户。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實施沭新渠、沭南兩大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81個,完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及田間工程配套項目2608個。

推動服務業優化升級。強化特色品牌培育,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打響“東海水晶”品牌。新水晶城一期工程主體完工,同步推進產業招商和商户入駐。水晶文化創意產業園全面投入使用,簽約入駐企業25家,新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2個。水晶博物館提高展陳品位,彰顯東海水晶的厚重歷史和文化積澱。實施水晶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增強江蘇省水晶文化研究會、《東海水晶》雜誌和東海縣水晶寶石行業協會帶動效應,促進水晶文化核心價值持續提升。做優做強水晶實體銷售和網上商城,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豐富温泉休閒內涵。提升温泉旅遊度假區整體對外形象,建成運營碧水藍天大酒店,加快羽泉景區、温泉湯姑廣場、九龍灣景觀帶、創導生態農莊等項目建設,打造温泉北入口生態廊道。發展特色旅遊。以温泉旅遊度假區、西雙湖旅遊度假區和李埝生態旅遊度假區為樞紐,整合縣內優質旅遊資源,發展“智慧旅遊”,推出“一日遊”、“多日遊”精品旅遊線路。加快西雙湖景區規劃建設,完善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服務配套設施,完成國家4A級景區創建。發展商貿流通。增強萬尚會家居廣場、東海國際商貿城等專業市場輻射能力,促進商貿服務集羣集聚發展。提升生態文明水平。創建國家級生態縣,努力在環境敏感期進一步彰顯東海生態優勢。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堅持高標準環保準入制度,以骨幹企業和開發區為重點,實施一批重點節能和循環經濟項目。推進節能減排,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強對新建項目的節能評估和環境影響審查,確保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年度任務。優化土地開發利用。合理控制城鄉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提高項目用地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率,土地開發整理新增耕地2500畝,創建省土地執法模範縣。開展生態鄉鎮創建。17個鄉鎮污水處理廠穩定達標運行,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5個、省級生態鄉鎮1個。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新增城市綠化40萬平方米、植樹造林4.5萬畝。加強水庫和灘塗保護,鞏固玉帶河、石安河治理成果,實施自清河綜合整治,水晶公園對外開放,城區污水處理率85%以上。加強酸洗石英砂整治,規範酸洗石英砂集中區運營管控。推進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減少大氣灰霾污染,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90%以上。

三、主攻項目建設,保持經濟穩定增長

整合力量加快項目進度。把增加有效投入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抓手,實現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34億元,實施重點產業項目229個、基礎設施及城建類項目117個。加快項目階段轉換。圍繞“合同履約、資金到位、項目開工、竣工投產”四個階段,有針對性地制定推進措施,進一步縮短建設週期,把項目推進落實到快開工、快投產、快達效上。新開工過億元項目80個,其中過10億元項目12個。竣工投產過億元項目45個,其中過10億元項目3個。優化項目推進機制。完善領導掛鈎服務、集中觀摩評比等項目推進辦法,建立重大項目聯合審批、要素對接制度,形成重要問題快速反應、集中會辦、有效解決的工作機制,力推項目建設實現大突破。

做強園區提升項目支撐。進一步壯大開發區體量規模,提高貢獻份額,啟動國家級開發區創建。東區完成基礎配套投入2.5億元,建成中小企業園綜合服務中心,推進黃河路東延等路網建設。西區完成基礎配套投入3.3億元,加快西拓展區提檔升級,推進中小企業園10萬平方米多層標準廠房建設,完成新修道路綠化亮化提升和雨污管網配套。北區完成基礎配套投入2.2億元,圍繞“一區兩園”發展格局,推進6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和“三橫一縱”路網建設。中小企業園和鄉鎮工業集中區注重特色產業培育,加快標準廠房建設、入園企業招商和服務平台配套,建成標準廠房42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94家。完善考核機制。制定開發區發展綜合考核辦法,激勵開發區爭先進位,樹立全縣支持服務開發區發展的鮮明導向。加大扶持力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開發區重大項目用地,做大開發區自身融資平台,福如東海集團為三區融資不低於2億元。

四、推進城鄉統籌,着力打造宜居環境

全力推進組團開發。按照“70平方公里,60萬人口”中等規模城市謀篇佈局,高效運行城建指揮部工作機制,打造發展快速、輻射有力的城市主功能區。發揮規劃引領作用。編制完善濱河新區、石榴片區、開發區西區等重點區域規劃設計,推動城市空間佈局和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做強商務新區。完成晶都大道以南地塊開發,推動頤高數碼城、建安大廈等商務載體高效運營,推進城市綜合體招引和建設,打造產業服務、金融辦公、文化娛樂、高檔居住等現代服務平台。做優濱河新區。加快“一橫三縱”路網建設,加快配套水電管網、綠化亮化及公共服務平台,縣醫院遷建工程主體完工,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建成石安河景觀帶(振興橋至245省道段)。穩步推進舊城改造。重點推進新水晶城周邊、鐵南片區、張莊片區、台玻老廠區、徐海路北側等成熟地塊開發建設,完成房屋徵收60萬平方米以上。啟動富宸南路建設,完成徐海東路改造提升。

深入開展“五城同創”。紮實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國家級生態縣和國家智慧城市創建,全力打造生態和諧宜居城市。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深化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增強文明交通意識,通過省級文明城市複檢,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全面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嚴格落實“門前四包”制度,加強步行街、城中村和住宅小區管理,合理設置便民疏導點和早夜市,嚴厲打擊違法違規建設行為,逐步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推進省優秀管理城市創建,牛山路、幸福路創建省城市管理示範路,北辰社區創建省城市管理示範社區。完善環衞基礎設施,新增環衞機械化作業車輛5台,新改建公廁8座,新建壓縮式垃圾中轉站2座。紮實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統籌推進公共信息平台、數據庫、智慧政務、智慧商務等項目建設,促進城市化與信息化的良性互動。

加快城鄉統籌發展。抓住新一輪城鎮化機遇,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提升城鎮承載能力。加快安峯、桃林、温泉、白塔埠等重點中心鎮建設,提升房山、雙店、平明、黃川、山左口等出入口鄉鎮對外形象,強化鄉鎮房地產開發管理,打造集約型城鎮體系。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紮實開展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完成365個村莊環境整治任務,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000户,創建省三星級康居示範村5個、省特色樣板示範村1個。加強鎮村規劃管理。深化城鄉規劃一元化管理,嚴格執行農村建房“四統一”,推動鎮村建設科學有序高效開展。加強城鄉路網建設。完成安房公路西段改造,啟動牛桃路大修工程,新建農村公路40公里、村莊水泥路160公里。積極推進省市重點工程,序時完成薔薇湖工程、連鹽鐵路及204國道徵地拆遷任務。

五、發展社會事業,不斷增進民生幸福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社會充分就業、高質量就業。優化創業環境,縣財政設立20xx萬元扶持創業專項資金,開闢創業“綠色通道”,完善東海縣大學生創業園功能,爭創國家級創業示範基地。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政府補貼標準。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確保質量安全和公平分配。紮實開展脱貧奔小康工程,幫助經濟薄弱村、貧困户增收致富。建立健全流動留守婦女、困境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政策保障和關愛服務體系,切實維護弱勢羣體權益。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佈局,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教師住房公積金按政策配套到位,爭創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推進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加強縣鄉村三級醫療衞生機構建設,擴大優質醫療服務供給,開展愛國衞生運動,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服務能力。促進城鄉文化繁榮發展,深入推進省公共文化示範區建設,少兒版畫活動中心暨呂劇團演藝中心投入使用,建成東海歷史博物館,舉辦少兒版畫優秀作品全國巡迴展,《今日東海》改版發行《東海日報》,東海電視台爭創全國十佳縣級電視台。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創建國家級優質服務示範站1個。

構建和諧穩定環境。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工程,提高社會管理效能和服務質量。加強平安法治東海建設,着力打造“技防城”,提高羣眾安全感。紮實開展領導幹部大接訪活動,妥善解決羣眾合理訴求。增強122民生熱線暨應急聯動指揮中心服務平台功能,加強網絡服務中心建設,西雙湖論壇打造全市縣級第一門户社區,及時解決羣眾反映的實際問題。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抓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維護羣眾生命財產安全。大力弘揚“務實、包容、創新、開拓”的新時期東海精神,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標籤: 縣政府 東海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ommx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