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長豐縣政府工作報告

長豐縣政府工作報告

長豐縣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北部,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長豐縣政府工作報告,一起看一下吧!

長豐縣政府工作報告
長豐縣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與《長豐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凝心聚力,穩中求進,“xx”發展成績顯著

“xx”時期是長豐發展史上極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五年。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緊緊圍繞進軍全國百強縣的奮鬥目標,實施工業強縣、產業富民、雙城帶動、城鄉統籌等戰略措施,創造性地推進政府工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新台階,實現了由國家級貧困縣向全省科學發展“第一方陣”的跨越。

五年來,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對外形象大幅提升。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過200億元、300億元台階,五年翻一番多;財政收入突破40億元,是“xx”末的2.9倍。累計招引項目351個,引進省外資金超千億,實際利用外資2.7億美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00億元,是“xx”的3倍。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6.4:61.9:21.7,二產主導地位凸顯,產業集聚度明顯提高。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加值分別是“xx”末的3.1倍、2.9倍。現代農業快速發展。以特色果蔬、林木花卉、規模養殖、優質糧油等產業為核心的現代農業格局初步形成,穩居全國設施草莓種植第一大縣位置。文化旅遊、房地產、金融保險、商貿物流等服務業蓬勃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7%。我縣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模範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等榮譽稱號。長豐實現了實力實績的新跨越,展現出自信自強的新姿態。

五年來,城鄉統籌步伐加快,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投資百億元建設一批交通、水利、電網改造、城鎮基礎設施等項目。堅持以合肥主城區標準建設北城,星級酒店、購物中心、運動中心等高端城市生活業態進駐北城,北城新區城市形象不斷提升,現代化生態新城初步建成。縣城建設步伐加快,完成合肥六水廠至縣城引水工程,高標準建成高速連接線,楊公路、長壽路改造一新,縣醫院綜合樓、縣新中醫院投入使用,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中心城鎮、美好鄉村建設加快推進,榮獲全省美好鄉村建設先進縣稱號,吳山鎮、下塘鎮被列為全國重點鎮。縣域路網提標加密。水家湖、合肥北城兩個高鐵站投入運營;206國道(吳山至徐廟段)完成改造升級,高標準建成合水路(雙墩至下塘段),水泥路實現村村通,縣域公路總里程達3166公里,路網密度位居全省前列。水利設施全面提升。投資7億元全面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八小”水利等重點工程,解決26.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110千伏變電站4座,220千伏變電站1座,供電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強。加快現代通訊網絡建設,4G移動網絡實現全覆蓋。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10個鄉鎮被命名為省級生態鄉鎮。投資2.5億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47座,日處理能力達6.2萬噸。實施森林增長工程,全縣林木綠化率達23%,長豐對外美譽度、人民羣眾幸福感進一步提高。

五年來,民生事業長足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集中投入40億元實施民生工程,全縣65萬人直接受益。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順利實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99%以內。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榮獲全國老齡工作先進縣稱號。教育教學條件顯著改善,教育質量穩步提升,榮獲全省教育強縣稱號。以開放的理念辦事業,引入合肥一中、合肥42中合作開辦北城中學、北城世紀城學校,委託安醫二附院管理縣醫院。縣鄉村三級衞生網絡體系逐步完善,公共衞生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科技、文化、計生、廣播電視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安全生產、信訪維穩等工作深入推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人民羣眾安居樂業。

五年來,改革創新深入推進,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全面實施各項改革,運行順暢的體制機制逐步建立。實施新一輪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市場監管、衞生計生管理職能進一步整合,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建設榮獲市政府創新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全面建立。深入推進“兩集中、兩到位”改革,行政服務效能不斷提升。加快財税體制和投融資體制改革,縣鄉財政管理進一步規範。縱深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金融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政府廉政建設不斷加強。完善重大事項決策程序,全面實行政府投資重大項目預先評價、效益分析制度,法治政府建設邁出新步伐。不斷加大審計覆蓋面和發現問題整改力度,審減金額8.55億元。自覺接受縣人大的依法監督、縣政協的民主監督,累計辦結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330件、政協委員提案378件,辦復率100%。全面實行政務公開、政民互動,有效拓寬羣眾參政議政渠道,政府公信力不斷提升。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xx年,是“xx”收官之年。一年來,我們認真貫徹中央、省市和縣委的系列工作部署,緊抓“規劃編制年、制度建設年、要素保障年”三大活動,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搶抓機遇,狠抓落實,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5 億元,增長11%;財政收入40.1億元,增長13%;規上工業產值800億元,增長10.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5億元,增長15.8%;城鎮常住居民、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6131元、14935元,分別增長11%、11.5%。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調結構,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工業經濟調中有增。組織實施工業提升工程,全縣規上工業企業淨增32家、達389家;產值超億元企業淨增11家、達200家。國科電力、萬安環境在新三板成功掛牌,全縣上市(掛牌)企業達17户。加快推進企業技改擴建、盤活重組,完成工業投資240億元,增長11.6%,其中技改投資156億元,增長26.1%。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恆大江海、華恆生物分別榮獲安徽工業精品、安徽專利金獎,固力發電氣等4家企業產品榮獲安徽名牌產品稱號。突出新能源產業發展,三里河水庫40兆瓦漁光互補項目、莊墓19.6兆瓦農光互補項目併網發電,光伏裝機總容量達160兆瓦。全縣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產值180億元,同比增長38%。實施合同能源管理等多項措施,超額完成降耗目標任務。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實施草莓產業提升行動,深入推進草莓標準化生產,草莓種植面積穩定在20萬畝,草莓品質不斷提升。5大現代農業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增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1個、市級特色農業園區9個。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創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進展順利。農產品品牌建設取得新成果,新增“三品”認證10個。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新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40家。優質種苗繁育體系逐步建立,江淮園藝、恆進公司、豔九天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顯現。糧食生產穩步提升,總產達63.3萬噸,實現“十二連增”。推進標準化養殖,動物疫情防控能力穩步提高,畜禽養殖業健康發展。夏季防汛任務圓滿完成,農田水利建設榮獲全省“江淮杯”三等獎。

第三產業活力提升。商貿物流業加速發展,寶灣物流(一期)建成運營,肥北(崗集)國際物流產業園啟動規劃。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電子商務、文化休閒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億元,同比增長16.2%;外貿進出口總額1.7億美元,增長14.3%。旅遊業穩步發展,成功舉辦草莓採摘節、非遺園櫻花節、陶樓桃花節等旅遊節會。新建徽商銀行、招商銀行、杭州銀行等網點,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全縣存款餘額、貸款餘額分別達到242億元、145億元,存貸比達60%。

(二)強化穩增長,發展動力持續增強

推進項目穩增長。強化“1211”重大項目調度,完善項目包聯責任制,加快項目推進。67個省“861”、75個市“1346”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萬力輪胎、杏花印務、皖能垃圾發電等30個億元以上項目開工建設,志邦櫥櫃、萬和新能源等30個億元以上項目竣工投產。積極推進項目謀劃,皖能(2×660兆瓦)長豐電廠項目取得新進展,皖能(1×30兆瓦)生物質發電項目已獲立項批准。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成立10個專業招商小組和6支產業駐點招商小組,突出產業招商、精準招商、駐點招商,招商引資成效明顯。伊利二期、萬創雲谷、衡水中學等50個億元以上項目簽約,招商引資到位省外資金252億元,增長11.6%。

強化保障穩增長。深入開展要素保障年活動,構建了以發展需求為導向的要素保障機制。紮實推進土地整治,報驗新增耕地7800畝,報批國有土地7205畝,項目用地得到較好保障。召開拆遷動員大會,完成房屋徵遷面積90.9萬平方米,有效破解項目落地難題。電網建設不斷加快,110千伏豐澤變投入運行,投資1.4億元改造升級172個農網項目,城鄉用電得到較好保障。加快推進投融資平台改制轉型,全年融資到位13億元。制定出台税融通和續貸過橋資金實施辦法,設立500萬元風險補償基金,建立“政銀擔”、“政保貸”合作機制,引導投放貸款1.57億元。

優化環境穩增長。制定出台促進五大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整合資金1.5億元,支持企業發展和產業升級。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審批項目精減1/2以上,審批時限壓縮1/3以上,行政審批效率不斷提升。健全縣領導包聯項目、聯繫企業制度,及時解決企業在生產運營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推進基建項目收費一表制、涉企收費清單制,收費行為進一步規範。不斷加大效能問責力度,強力懲治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現象,政風行風持續好轉。

(三)推進一體化,城鄉面貌顯著改善

城鄉規劃不斷完善。深入開展規劃編制年活動,完成阜陽北路沿線城市空間研究、雙墩鎮老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組織開展北城公交、公共服務設施和教育布點專項規劃編制,為實施北城提升工程奠定了基礎。修編完成縣城總體規劃,以及供水、排水、燃氣、環衞等專項規劃,下塘、吳山全國重點鎮總體規劃編制完成,莊墓、楊廟等5個鄉鎮總體規劃啟動編制,城鄉規劃體系日益完善。強化規劃剛性約束,各類違法建設行為有效遏制,規劃嚴肅性得到有力維護。

雙城建設穩步推進。開展“大北城”系列宣傳活動,北城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喻灣路、河東路等道路建成通車,鳳麟路、雙鳳路開工建設,北城路網不斷完善。世紀金源三期、中環城、銀河苑、水岸人家二期等項目快速推進;完成梅衝湖路泵站遷移、董大水庫保護區等生態保護項目實施,淮南北路、蒙城北路綠化水平得到提升,生態新城形象充分展現。縣城建設提質提速,新城公園、“三館一中心”投入使用,護城河改造(一期)工程完工,長淮路、長合路等棚户區改造步伐加快,縣城13個園林綠化項目和南一環提升工程全面完成。

城鄉統籌步伐加快。合淮路(崗集段)、合水路(下塘至朱巷段)改造工程開工建設,水九路、張義路改造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商合杭高鐵徵地拆遷工作全面啟動。完成小城鎮建設項目庫編制,羅塘、陶樓等6個小城鎮項目有序實施,18個美好鄉村中心村建設基本完成。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全面管控工業污染,2座空氣環境自動監測站建成,燃煤鍋爐和黃標車淘汰工作紮實開展,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全縣12個重點水域和5條主要河流全部納入“河長制”管理,水環境綜合治理水平有效提升。超額完成年度造林任務,成功創建1個省級森林城鎮和18個省級森林村莊。

(四)紮實惠民生,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民生保障堅實有力。投入資金9.8億元,紮實推進36項民生工程。認真落實就業扶持政策,新增城鎮就業8956人,就業困難認定人員全部實現再就業。扶貧工作成效明顯,超額完成年度減貧任務。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制度,籌集基金3.1億元,參合率達98.8%。城鄉救助體系不斷完善,發放低保、五保等救助資金2.5億元。深入拓展社會福利工作網絡,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及農村幸福院加快建設,成為全國基層兒童福利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縣。保障性安居工程紮實推進,建成公租房935套,改造農村危房2800户。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送影送戲下鄉等文化惠民工程持續開展,縣新圖書館、檔案館建成,圓滿完成慶祝建縣五十週年系列活動。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大學聯考本科達線率提高5.27%;新辦梅衝湖中學等3所學校,新建2所公辦幼兒園,成功承辦第xx屆全國武術學校套路比賽。科普事業不斷髮展,成功創建安徽省科普示範縣。衞生醫療水平進一步提升,與安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合作共建醫療聯合體,鄉鎮衞生院管理改革經驗在全省推廣。計生服務質量明顯提升,聯合國人口基金項目實施受到國家衞計委肯定。

社會治理紮實推進。完善社會風險評估和矛盾糾紛調解機制,開展領導幹部開門接訪、帶案下訪活動,信訪形勢總體平穩。加大科技創安力度,“天網工程”全面建成運行,實現與市指揮平台無障礙接入。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紮實推進“平安長豐”、“法治長豐”建設,被授予全省法治縣創建先進單位、全省平安縣稱號。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狠抓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形勢平穩。保持打擊傳銷高壓態勢,“雙打”、“查無”等工作持續開展,市場經營秩序總體穩定。

(五)穩步促改革,發展活力加速釋放

認真落實行政體制改革。出台縣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方案,積極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機構和職責得到有效整合。深化機構編制核查和實名制管理,編制總額實現只減不增目標。實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開展依法行政示範單位創建活動,法治政府建設步伐加快。推進“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等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市場主體准入效率有效提升。

深入開展經濟體制改革。嚴格執行新預算法,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縣鄉財政管理更加規範。清理規範税收和財政支出等政策,認真落實“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税,依法治税水平得到提升。推進新型金融合作機制,與徽商銀行合作成立10億元城鎮化基金。穩步推進小型農田水利產權制度改革,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建立農村宅基地退出機制,農村發展活力逐步增強。

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成立高規格的縣城市管理委員會,城市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理順。完成陶樓陶西等5個標準化示範社區建設,省級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縣創建工作紮實推進。實行流動人口居住證管理,人口管理服務水平有效提升。積極推進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工作,啟動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改革,公車制度改革紮實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進一步增強。地方誌、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紅十字會、殘疾人、老年人和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實現新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全縣上下同心同德,奮力拼搏,經濟總量實現新跨越,社會事業實現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實現新提升,取得了可喜的發展成績。這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縣廣大幹部羣眾紮實苦幹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員、社會各界人士和離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參與、關心和支持長豐建設與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經濟總量不大,產業結構不優,新興產業規模不大,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城鄉發展仍不均衡,公共服務供給不足,設施不配套;社會保障體系和民生基礎工程有待進一步完善;土地供應、環境優化等要素保障工作還有待提高,機關作風建設尚需加強。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將採取切實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創新驅動,全面轉型,促進“十三五”更好更快發展

“十三五”是長豐躋身全國百強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更大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從國內看,經濟基本面“形有波動、勢仍向好”,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長、中高端發展。從省市看,隨着“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商合杭、引江濟淮等重大工程加快推進,合肥作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的新定位,我省、我市經濟仍將保持穩定增長。從我縣看,創新驅動開始發力,全面深化改革增添動力,擴大開放帶來活力,重大項目增添後勁,市委、市政府關心支持和全縣上下同心合力增強信心,經濟保持“雙中高”發展的基礎條件具備。我們完全有理由、有信心發展的更好更快。

“十三五”時期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和縣委的部署要求,圍繞打造全省新型工業化先行區、城鄉一體化的新典範、合肥國際化大都市北部門户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施“工業強縣、綠色發展、創新驅動、城鄉一體”四大戰略,確保與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力爭進入長三角城市羣縣域經濟第一方陣和全國百強縣。

今後五年的預期目標是:

經濟實力顯著提升,經濟總量保持全省前列,經濟增長速度快於全市平均水平。到20xx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700億元,財政收入突破7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70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力爭實現翻一番。

城鄉一體取得突破,北城深度融入合肥主城區,現代化生態新城基本建成;縣城成為宜居宜業宜教的生態城市、合肥輻射皖北地區的副中心城市。全面構建“南北暢通、東西連接”縣域交通主幹路網,雙核雙軸的新型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全縣城鎮化率達60%。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強化環境保護,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產業發展,節能減排等生態指標達到省控目標,空氣優良天數佔全年的85%,林木綠化率達24.47%,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爭創省級生態文明示範區。

發展活力明顯增強,結構調整深入推進,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9.5:60:30.5,工業升級擴量,服務業提質增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10億美元。南部園區實現一體化發展,雙鳳成為國家級開發區,力爭吳山靜脈產業園躋身省級開發區,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開放高地。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與全市平均水平差距明顯縮小。科技、教育、體育、文化、衞生、廣播電視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社會就業更加充分,社會保障更加有力,社會管理更加完善。

三、立足新起點,開創新局面,實現20xx年良好開局

20xx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起步之年。我們將緊緊圍繞加快實現“百強夢”奮鬥目標,立足“調轉促”主線,大力推進“強工優農、產城互融、環境優化、民生改善”四項重點工作,深入開展“優質服務提升年、改革創新推進年、全面脱貧攻堅年”三大活動,努力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完成財政收入45億元,增長12.1%;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14億元,增長13.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83億元,增長13.6%;招商引資到位省外資金280億元,增長1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5億元,增長15%;城鎮常住居民、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91萬元、1.67萬元,分別增長11.4%、11.8%;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耕地保護完成控制目標。圍繞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7個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始終堅持工業強縣戰略,改造升級存量企業,引進培育增量企業,促進工業經濟發展壯大、轉型升級。

抓好存量升級。集中優勢資源,提升汽車零部件、食品加工、現代建材、電力電器等傳統主導產業,實現規上工業產值超900億元,增長13%以上。注重抓大扶強,實施龍頭企業培育計劃,扶持鴻路鋼構、伊利乳業、萬安科技、志邦廚櫃、江淮鑄造、廣銀鋁業等企業發展,力促做強做大主業,加快培育一批10億元、50億元支柱企業。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力爭1家以上企業在主板上市。推進企業成長計劃,促進小微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淨增規模以上企業20户以上,培優培強一批億元以上骨幹企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保障萬和博世、協鑫太陽能、數控產業園等新興產業項目建設,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225億元,增長25%。實施外貿孵化成長工程,推進外資、外貿、外經聯動,培育外貿出口新的增長點。堅持分類施策、有進有退,對已停產或半停產的“殭屍企業”,引導開展兼併重組、債務重組,實現整合盤活。

抓好增量培育。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重點圍繞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着力引進關聯程度高、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繼續鞏固江浙滬的招商市場,逐步開拓珠三角、京津冀等招商市場,廣泛收集信息,深度對接企業。發揮好駐京招商聯絡處的平台作用,進一步加大央企國企招引力度。力爭引進億元以上項目50個,其中1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個。做好省“861”、市“1346”和縣“1211”重點項目跟蹤調度,力爭皖能生物質發電、志邦廚櫃二期、中集車輛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保障萬力輪胎、垃圾發電等項目建成投產,全年完成工業投資272億元,增長13.3%。

抓好創新驅動。認真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扶持政策,激發創新活力,提升創新水平。加快安大綠色發展研究院“三中心、一智庫、一基地、一園區”建設,打造合肥重要的“科創綠洲”。鼓勵支持“互聯網+”新興產業發展,扶持新建創客空間、創新工場等創新創業基地。實施小微企業引智、提檔等“五大”工程,新增小微企業1500户以上。深入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以上,申請專利600件以上。引導企業強化品牌意識,爭創名牌產品、馳名商標。強化企業分類管理,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和反向倒逼機制,嚴控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水平重複建設項目,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二)做優做精現代農業

圍繞穩定農業生產的目標,推進特色農業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發展、品牌化營銷,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強化特色引領。突出抓好20萬畝草莓種植,推行綠色標準化生產,推廣應用農業物聯網,鞏固和提升產品品質。加快發展特色果蔬等產業,抓好南冬瓜、油桃、太空蓮、櫻花等專業基地建設。進一步完善龍門寺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各類設施,爭創國家級農業園區,發展都市型高效生態農業。鼓勵鄉鎮按照萬畝規劃、千畝起步的要求,建設各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生態示範區。完成4萬畝高標準農田整治任務,深入推進2個部級小麥、水稻萬畝高產創建示範片建設,穩定傳統糧油生產。嚴格執行養殖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示範場建設。

注重品牌建設。認真籌備第八屆中國草莓大會暨第十三屆中國草莓文化節,着力打造草莓綜合展示園、草莓特色小鎮、草莓特色產業村等示範工程,提升長豐草莓知名度。加快標準化農資店、生產基地和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完善農產品溯源和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爭創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着力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扶持一批生產規模大、有發展前景的農業企業,力爭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加快“三品一標”認證步伐,新增認證農產品“三品一標”5個以上。

健全服務體系。抓好農村綜合產權交易管理,進一步發揮交易中心服務功能,拓展交易品種。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促進規範適度有序流轉。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0家。健全農機、種苗、植保、防疫等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做好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鼓勵具有一定實力的農業經營主體與科研院所合作,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

(三)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

充分發揮區位和交通優勢,建設服務業中心,推進傳統三產向現代服務業轉變,補齊產業發展“短板”。

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寶灣國際(二期)建設,啟動肥北(崗集)國際物流產業園一期項目,打造2個集物流商貿、產品展示、區域品牌總部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型物流園區。推進潤恆物流、喜旺集團2個冷鏈食品物流園,以及北城電商園等項目,加速現代物流業集聚。實施阜陽北路兩側產業升級改造,培育新興服務業,發展總部經濟、研發中心、金融證券等新型業態。

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購物中心、星級酒店、特色街區、社區商業等多層次商業網絡,積極扶持長豐草莓、寶生中醫藥、居然之家等專業市場發展,鼓勵商業模式創新和服務產品創新。支持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商業方式向農村延伸。培育發展健康養老、醫療保健、家政服務等特色服務業,滿足城鄉居民生活需求。

發展城郊型旅遊業。鞏固“摘草莓、賞桃花、遊非遺”等傳統旅遊品牌,深度開發現代農業示範區休閒遊、杜集鳥島生態遊、鄉村民俗體驗遊等旅遊線路,推動“一產三產化”、旅遊標準化。謀劃招引北城大型遊樂項目、滁河干渠生態旅遊項目,推動幸福莊園康體度假旅遊項目建設,努力打造旅遊新亮點。

(四)統籌推進城鄉建設

突出北城、縣城兩個核心,統籌推進園區建設、城鄉建設,打造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發展的載體平台。

着力提升園區承載。加快雙鳳開發區晉升國家級開發區步伐,完成新區鶴翔湖路、潤河路等道路建設,有效承載項目落地;完善老區道路、排水等設施配套,提升園區整體形象。開工建設崗集拓展區育才路、朝陽路等道路工程,完成蒸汽管道建設,實施園區綠化亮化,爭創全省優質汽車零部件生產示範區。建設下塘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和污水管網,建成工業大道、緯五路,提升工業大項目承載力。完善吳山靜脈產業園總體規劃,啟動楊廟路、車左路延伸工程,主動對接空港產業園,先行謀劃道路連接。實施園區路網西延工程,逐步拉大水湖工業園發展框架。立足現有規模,不斷完善楊廟、莊墓園區基礎設施條件。

加快城鄉一體建設。科學編制大北城提升規劃,綜合整治阜陽北路沿線等重點區域,完成梅衝湖路、潁州路、谷河路等綠化工程,着力建設精品城市。爭取阜陽北路高架北延工程開工,加快魏武路、雙鳳路、鳳麟路等延伸工程建設,開工建設湯都路,完善公交樞紐站等公共交通設施,積極推進省立醫院(北區)以及文化體育等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北城城市功能。加快縣城建設步伐。改造長淮路、長新路等主幹道路,加快下塘路兩側棚户區改造,推動火車站站前廣場開發。啟動體育場建設,新建縣城停車場,綜合改造周邊片區。全面完成縣城園林綠化提升任務,實施護城河二期綠化提升工程,全力創建省級園林縣城。完善縣城小街巷雨污水管網及路燈照明設施,提升老城區人居環境。整合資源,完善機制,提升雙城城市綜合管理水平。建立中心集鎮規劃建設考評機制,組織實施合淮路、合水路沿線集鎮立面整治,深入推進“三線三邊”環境整治和6個鄉鎮政府所在地美好鄉村建設,全面完成18個省級美好鄉村中心村建設任務。

加強各類設施建設。全力配合做好206國道(吳山至南崗段)建設,開工建設合水路(左店至水湖段)、水九路、張義路(杜集至朱巷段)、杜沛路;支持做好商合杭高鐵、合安客專、滁淮高速等重點工程建設,改造淮南鐵路既有線下穿立交;升級縣鄉公路26公里,完成4座危橋改造和60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延伸工程任務。加大安置保障力度,完成銀河苑、水岸人家二期等安置房建設,開工建設物華苑三期、四期和錦湖家園二期等保障房項目,切實解決羣眾拆遷安置問題。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啟動龍門寺水廠改造工程,加快農村人飲工程建設,解決5.7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實施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提升工程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五)着力優化發展環境

圍繞項目落地、企業發展,不斷優化要素供給,強化各類保障,着力創建一流的發展環境。

強化土地和電力保障。做好土地整治項目申報和實施工作,完善土地整治資金投入機制,進一步調動鄉鎮工作積極性,確保報驗新增耕地5000畝以上。強化閒置和低效利用土地清理,盤活存量土地資源。依法有序推進土地和房屋徵收,加大違法建築拆除力度,有效承接項目落地。加快縣域電網升級改造,完成北城220千伏變電站建設,開工建設110千伏雙墩變、110千伏吳山百花變擴建工程,新建兩台35千伏主變站,提升縣域供電保障能力。

強化資金保障。用好徽商銀行10億元徽銀城鎮化一號基金,加強與國開行、農發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爭取整體城鎮化項目、棚户區改造資金。完成政府性投融資平台轉型改制,創新融資合作模式,加大資金整合力度,保障重點項目建設需要。進一步優化金融發展環境,全面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出台財政資金存放金融機構管理辦法,促進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

強化服務保障。開展優質服務提升年活動,完善縣、鄉(鎮)、村三級服務平台,提高為企為民辦事效率。深入推進“兩集中、兩到位”,實現行政審批事項“應進全進”,建立以“窗口”為主導的行政審批新機制。加快構建基建項目聯合審批平台,規範建設項目審批。強化機關效能建設,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制、一次告知制、限時辦結制等制度。完善重大項目推進機制,着力構建項目立項、規劃、用地、審批、落地全程服務保障體系。

(六)加快發展各項事業

圍繞人民羣眾生活需求,突出辦好民生實事,促進各項事業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提升保障水平。實施全面脱貧攻堅年活動,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完成整縣脱貧任務。實施就業困難人員援助,多措並舉增加就業,力爭城鎮新增就業8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加強社會保障服務平台建設,完善各項社會保險制度,積極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參加養老保險,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設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管理中心,啟動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業務試點。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做好孤兒、重症精神病人、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繼續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站建設,積極推進“銀齡安康”行動。

加強環境保護。落實保護優先的原則,建立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環境監管網絡。紮實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繼續開展全域全年全面禁燒,完成黃標車、燃煤鍋爐淘汰任務,全面加強渣土和城市揚塵管理。嚴格落實“河長制”,實施莊墓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保障水質穩定達標,啟動荒沛河流域濕地保護項目。依法整治畜禽養殖污染,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加快朱巷等6個集鎮污水處理設施改造進度。深入實施森林增長工程,完成2.6萬畝造林計劃,全面落實滁河干渠二期綠化工程任務。

發展各項事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規劃縣文化館、縣劇場,完善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推動城鄉文化事業均等化發展。推進中共合肥北鄉支部紀念館二期建設。啟動實施教育提升五年行動計劃,促進全縣教育教學水平穩步提高。加強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抓好學前教育和職業教育發展,引入社會資本辦名校,促進衡水中學按期建成。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鞏固縣醫院與安醫二附院合作成果,完成創建二甲醫院目標。推進楊廟、下塘中心衞生院建設,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醫療衞生事業,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全面落實“兩孩”政策,實行生育服務證制度,加快人口計生工作轉型發展。強化信訪問題化解,確保信訪穩定。注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違法犯罪和傳銷活動,全力提升羣眾安全感。加大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生產整治力度,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道路運輸超限超載治理,營造和諧的運輸環境。紮實開展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文聯開展工作,認真做好物價、人防應急、防震減災、民族宗教、對台事務、地方誌、檔案、廣播電視等工作。

(七)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切實轉變職能,提高效能,努力打造人民羣眾滿意的政府。

認真履職盡責,建設責任政府。不斷強化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圍繞工作需要和發展實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着力解決突出問題。堅持密切聯繫羣眾,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切實關注和保障民生。落實改革創新推進年工作要求,努力消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財政預算制度改革,實施新一輪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國有資產配置處置管理,規範國資出租、出借、對外投資行為。

加快作風轉變,建設效能政府。強化目標意識,完善目標考核管理機制。強力推進督查督辦,堅持徵地拆遷“日報告”和重大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土地整治、用地報批“週報告”制度,保障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加大問責力度,嚴懲失職、瀆職行為。利用互聯網平台,建設“智慧政府”,逐步實現政府權力網上規範運行。

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進一步規範重大事項決策程序,完善公眾參與、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工作機制。善於運用法治思維依法解決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開展“七五”普法,推進社會法治化管理進程。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提高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效率和質量。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認真落實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恪守廉政準則,建設廉潔政府。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奮力爭當“四個自覺”的模範,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監督檢查,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的落實。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有關規定,堅決糾正“四風”和“小四風”。強化審計監督和行政監督,加大土地出讓、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管理力度,強化招投標制度執行和監督。厲行勤儉節約,完成公車制度改革,嚴控“三公”經費支出。

各位代表:“十三五”將是長豐大步前進、奮力趕超的關鍵時期。新的機遇,千載難逢;新的形勢,催人奮進。讓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務實的作風,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紮實苦幹,為早日實現“躋身全國百強,全面建成小康”目標而努力奮鬥!

長豐縣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與《長豐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凝心聚力,穩中求進,“xx”發展成績顯著

“xx”時期是長豐發展史上極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五年。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緊緊圍繞進軍全國百強縣的奮鬥目標,實施工業強縣、產業富民、雙城帶動、城鄉統籌等戰略措施,創造性地推進政府工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新台階,實現了由國家級貧困縣向全省科學發展“第一方陣”的跨越。

五年來,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對外形象大幅提升。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過200億元、300億元台階,五年翻一番多;財政收入突破40億元,是“xx”末的2.9倍。累計招引項目351個,引進省外資金超千億,實際利用外資2.7億美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00億元,是“xx”的3倍。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6.4:61.9:21.7,二產主導地位凸顯,產業集聚度明顯提高。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加值分別是“xx”末的3.1倍、2.9倍。現代農業快速發展。以特色果蔬、林木花卉、規模養殖、優質糧油等產業為核心的現代農業格局初步形成,穩居全國設施草莓種植第一大縣位置。文化旅遊、房地產、金融保險、商貿物流等服務業蓬勃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7%。我縣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模範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等榮譽稱號。長豐實現了實力實績的新跨越,展現出自信自強的新姿態。

五年來,城鄉統籌步伐加快,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投資百億元建設一批交通、水利、電網改造、城鎮基礎設施等項目。堅持以合肥主城區標準建設北城,星級酒店、購物中心、運動中心等高端城市生活業態進駐北城,北城新區城市形象不斷提升,現代化生態新城初步建成。縣城建設步伐加快,完成合肥六水廠至縣城引水工程,高標準建成高速連接線,楊公路、長壽路改造一新,縣醫院綜合樓、縣新中醫院投入使用,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中心城鎮、美好鄉村建設加快推進,榮獲全省美好鄉村建設先進縣稱號,吳山鎮、下塘鎮被列為全國重點鎮。縣域路網提標加密。水家湖、合肥北城兩個高鐵站投入運營;206國道(吳山至徐廟段)完成改造升級,高標準建成合水路(雙墩至下塘段),水泥路實現村村通,縣域公路總里程達3166公里,路網密度位居全省前列。水利設施全面提升。投資7億元全面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八小”水利等重點工程,解決26.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110千伏變電站4座,220千伏變電站1座,供電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強。加快現代通訊網絡建設,4G移動網絡實現全覆蓋。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10個鄉鎮被命名為省級生態鄉鎮。投資2.5億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47座,日處理能力達6.2萬噸。實施森林增長工程,全縣林木綠化率達23%,長豐對外美譽度、人民羣眾幸福感進一步提高。

五年來,民生事業長足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集中投入40億元實施民生工程,全縣65萬人直接受益。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順利實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99%以內。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榮獲全國老齡工作先進縣稱號。教育教學條件顯著改善,教育質量穩步提升,榮獲全省教育強縣稱號。以開放的理念辦事業,引入合肥一中、合肥42中合作開辦北城中學、北城世紀城學校,委託安醫二附院管理縣醫院。縣鄉村三級衞生網絡體系逐步完善,公共衞生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科技、文化、計生、廣播電視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安全生產、信訪維穩等工作深入推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人民羣眾安居樂業。

五年來,改革創新深入推進,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全面實施各項改革,運行順暢的體制機制逐步建立。實施新一輪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市場監管、衞生計生管理職能進一步整合,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建設榮獲市政府創新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全面建立。深入推進“兩集中、兩到位”改革,行政服務效能不斷提升。加快財税體制和投融資體制改革,縣鄉財政管理進一步規範。縱深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金融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政府廉政建設不斷加強。完善重大事項決策程序,全面實行政府投資重大項目預先評價、效益分析制度,法治政府建設邁出新步伐。不斷加大審計覆蓋面和發現問題整改力度,審減金額8.55億元。自覺接受縣人大的依法監督、縣政協的民主監督,累計辦結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330件、政協委員提案378件,辦復率100%。全面實行政務公開、政民互動,有效拓寬羣眾參政議政渠道,政府公信力不斷提升。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xx年,是“xx”收官之年。一年來,我們認真貫徹中央、省市和縣委的系列工作部署,緊抓“規劃編制年、制度建設年、要素保障年”三大活動,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搶抓機遇,狠抓落實,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5 億元,增長11%;財政收入40.1億元,增長13%;規上工業產值800億元,增長10.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5億元,增長15.8%;城鎮常住居民、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6131元、14935元,分別增長11%、11.5%。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調結構,三次產業協調發展

工業經濟調中有增。組織實施工業提升工程,全縣規上工業企業淨增32家、達389家;產值超億元企業淨增11家、達200家。國科電力、萬安環境在新三板成功掛牌,全縣上市(掛牌)企業達17户。加快推進企業技改擴建、盤活重組,完成工業投資240億元,增長11.6%,其中技改投資156億元,增長26.1%。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恆大江海、華恆生物分別榮獲安徽工業精品、安徽專利金獎,固力發電氣等4家企業產品榮獲安徽名牌產品稱號。突出新能源產業發展,三里河水庫40兆瓦漁光互補項目、莊墓19.6兆瓦農光互補項目併網發電,光伏裝機總容量達160兆瓦。全縣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產值180億元,同比增長38%。實施合同能源管理等多項措施,超額完成降耗目標任務。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實施草莓產業提升行動,深入推進草莓標準化生產,草莓種植面積穩定在20萬畝,草莓品質不斷提升。5大現代農業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增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1個、市級特色農業園區9個。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創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進展順利。農產品品牌建設取得新成果,新增“三品”認證10個。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新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40家。優質種苗繁育體系逐步建立,江淮園藝、恆進公司、豔九天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顯現。糧食生產穩步提升,總產達63.3萬噸,實現“十二連增”。推進標準化養殖,動物疫情防控能力穩步提高,畜禽養殖業健康發展。夏季防汛任務圓滿完成,農田水利建設榮獲全省“江淮杯”三等獎。

第三產業活力提升。商貿物流業加速發展,寶灣物流(一期)建成運營,肥北(崗集)國際物流產業園啟動規劃。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電子商務、文化休閒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億元,同比增長16.2%;外貿進出口總額1.7億美元,增長14.3%。旅遊業穩步發展,成功舉辦草莓採摘節、非遺園櫻花節、陶樓桃花節等旅遊節會。新建徽商銀行、招商銀行、杭州銀行等網點,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全縣存款餘額、貸款餘額分別達到242億元、145億元,存貸比達60%。

(二)強化穩增長,發展動力持續增強

推進項目穩增長。強化“1211”重大項目調度,完善項目包聯責任制,加快項目推進。67個省“861”、75個市“1346”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萬力輪胎、杏花印務、皖能垃圾發電等30個億元以上項目開工建設,志邦櫥櫃、萬和新能源等30個億元以上項目竣工投產。積極推進項目謀劃,皖能(2×660兆瓦)長豐電廠項目取得新進展,皖能(1×30兆瓦)生物質發電項目已獲立項批准。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成立10個專業招商小組和6支產業駐點招商小組,突出產業招商、精準招商、駐點招商,招商引資成效明顯。伊利二期、萬創雲谷、衡水中學等50個億元以上項目簽約,招商引資到位省外資金252億元,增長11.6%。

強化保障穩增長。深入開展要素保障年活動,構建了以發展需求為導向的要素保障機制。紮實推進土地整治,報驗新增耕地7800畝,報批國有土地7205畝,項目用地得到較好保障。召開拆遷動員大會,完成房屋徵遷面積90.9萬平方米,有效破解項目落地難題。電網建設不斷加快,110千伏豐澤變投入運行,投資1.4億元改造升級172個農網項目,城鄉用電得到較好保障。加快推進投融資平台改制轉型,全年融資到位13億元。制定出台税融通和續貸過橋資金實施辦法,設立500萬元風險補償基金,建立“政銀擔”、“政保貸”合作機制,引導投放貸款1.57億元。

優化環境穩增長。制定出台促進五大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整合資金1.5億元,支持企業發展和產業升級。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審批項目精減1/2以上,審批時限壓縮1/3以上,行政審批效率不斷提升。健全縣領導包聯項目、聯繫企業制度,及時解決企業在生產運營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推進基建項目收費一表制、涉企收費清單制,收費行為進一步規範。不斷加大效能問責力度,強力懲治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現象,政風行風持續好轉。

(三)推進一體化,城鄉面貌顯著改善

城鄉規劃不斷完善。深入開展規劃編制年活動,完成阜陽北路沿線城市空間研究、雙墩鎮老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組織開展北城公交、公共服務設施和教育布點專項規劃編制,為實施北城提升工程奠定了基礎。修編完成縣城總體規劃,以及供水、排水、燃氣、環衞等專項規劃,下塘、吳山全國重點鎮總體規劃編制完成,莊墓、楊廟等5個鄉鎮總體規劃啟動編制,城鄉規劃體系日益完善。強化規劃剛性約束,各類違法建設行為有效遏制,規劃嚴肅性得到有力維護。

雙城建設穩步推進。開展“大北城”系列宣傳活動,北城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喻灣路、河東路等道路建成通車,鳳麟路、雙鳳路開工建設,北城路網不斷完善。世紀金源三期、中環城、銀河苑、水岸人家二期等項目快速推進;完成梅衝湖路泵站遷移、董大水庫保護區等生態保護項目實施,淮南北路、蒙城北路綠化水平得到提升,生態新城形象充分展現。縣城建設提質提速,新城公園、“三館一中心”投入使用,護城河改造(一期)工程完工,長淮路、長合路等棚户區改造步伐加快,縣城13個園林綠化項目和南一環提升工程全面完成。

城鄉統籌步伐加快。合淮路(崗集段)、合水路(下塘至朱巷段)改造工程開工建設,水九路、張義路改造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商合杭高鐵徵地拆遷工作全面啟動。完成小城鎮建設項目庫編制,羅塘、陶樓等6個小城鎮項目有序實施,18個美好鄉村中心村建設基本完成。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全面管控工業污染,2座空氣環境自動監測站建成,燃煤鍋爐和黃標車淘汰工作紮實開展,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全縣12個重點水域和5條主要河流全部納入“河長制”管理,水環境綜合治理水平有效提升。超額完成年度造林任務,成功創建1個省級森林城鎮和18個省級森林村莊。

(四)紮實惠民生,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民生保障堅實有力。投入資金9.8億元,紮實推進36項民生工程。認真落實就業扶持政策,新增城鎮就業8956人,就業困難認定人員全部實現再就業。扶貧工作成效明顯,超額完成年度減貧任務。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制度,籌集基金3.1億元,參合率達98.8%。城鄉救助體系不斷完善,發放低保、五保等救助資金2.5億元。深入拓展社會福利工作網絡,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及農村幸福院加快建設,成為全國基層兒童福利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縣。保障性安居工程紮實推進,建成公租房935套,改造農村危房2800户。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送影送戲下鄉等文化惠民工程持續開展,縣新圖書館、檔案館建成,圓滿完成慶祝建縣五十週年系列活動。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大學聯考本科達線率提高5.27%;新辦梅衝湖中學等3所學校,新建2所公辦幼兒園,成功承辦第xx屆全國武術學校套路比賽。科普事業不斷髮展,成功創建安徽省科普示範縣。衞生醫療水平進一步提升,與安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合作共建醫療聯合體,鄉鎮衞生院管理改革經驗在全省推廣。計生服務質量明顯提升,聯合國人口基金項目實施受到國家衞計委肯定。

社會治理紮實推進。完善社會風險評估和矛盾糾紛調解機制,開展領導幹部開門接訪、帶案下訪活動,信訪形勢總體平穩。加大科技創安力度,“天網工程”全面建成運行,實現與市指揮平台無障礙接入。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紮實推進“平安長豐”、“法治長豐”建設,被授予全省法治縣創建先進單位、全省平安縣稱號。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狠抓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形勢平穩。保持打擊傳銷高壓態勢,“雙打”、“查無”等工作持續開展,市場經營秩序總體穩定。

(五)穩步促改革,發展活力加速釋放

認真落實行政體制改革。出台縣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方案,積極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機構和職責得到有效整合。深化機構編制核查和實名制管理,編制總額實現只減不增目標。實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開展依法行政示範單位創建活動,法治政府建設步伐加快。推進“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等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市場主體准入效率有效提升。

深入開展經濟體制改革。嚴格執行新預算法,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縣鄉財政管理更加規範。清理規範税收和財政支出等政策,認真落實“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税,依法治税水平得到提升。推進新型金融合作機制,與徽商銀行合作成立10億元城鎮化基金。穩步推進小型農田水利產權制度改革,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建立農村宅基地退出機制,農村發展活力逐步增強。

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成立高規格的縣城市管理委員會,城市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理順。完成陶樓陶西等5個標準化示範社區建設,省級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縣創建工作紮實推進。實行流動人口居住證管理,人口管理服務水平有效提升。積極推進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工作,啟動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改革,公車制度改革紮實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進一步增強。地方誌、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紅十字會、殘疾人、老年人和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實現新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全縣上下同心同德,奮力拼搏,經濟總量實現新跨越,社會事業實現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實現新提升,取得了可喜的發展成績。這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縣廣大幹部羣眾紮實苦幹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員、社會各界人士和離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參與、關心和支持長豐建設與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經濟總量不大,產業結構不優,新興產業規模不大,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城鄉發展仍不均衡,公共服務供給不足,設施不配套;社會保障體系和民生基礎工程有待進一步完善;土地供應、環境優化等要素保障工作還有待提高,機關作風建設尚需加強。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將採取切實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創新驅動,全面轉型,促進“十三五”更好更快發展

“十三五”是長豐躋身全國百強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更大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從國內看,經濟基本面“形有波動、勢仍向好”,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長、中高端發展。從省市看,隨着“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商合杭、引江濟淮等重大工程加快推進,合肥作為長三角副中心城市的新定位,我省、我市經濟仍將保持穩定增長。從我縣看,創新驅動開始發力,全面深化改革增添動力,擴大開放帶來活力,重大項目增添後勁,市委、市政府關心支持和全縣上下同心合力增強信心,經濟保持“雙中高”發展的基礎條件具備。我們完全有理由、有信心發展的更好更快。

“十三五”時期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和縣委的部署要求,圍繞打造全省新型工業化先行區、城鄉一體化的新典範、合肥國際化大都市北部門户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施“工業強縣、綠色發展、創新驅動、城鄉一體”四大戰略,確保與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力爭進入長三角城市羣縣域經濟第一方陣和全國百強縣。

今後五年的預期目標是:

經濟實力顯著提升,經濟總量保持全省前列,經濟增長速度快於全市平均水平。到20xx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700億元,財政收入突破7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70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力爭實現翻一番。

城鄉一體取得突破,北城深度融入合肥主城區,現代化生態新城基本建成;縣城成為宜居宜業宜教的生態城市、合肥輻射皖北地區的副中心城市。全面構建“南北暢通、東西連接”縣域交通主幹路網,雙核雙軸的新型城鎮體系基本形成,全縣城鎮化率達60%。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強化環境保護,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產業發展,節能減排等生態指標達到省控目標,空氣優良天數佔全年的85%,林木綠化率達24.47%,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爭創省級生態文明示範區。

發展活力明顯增強,結構調整深入推進,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9.5:60:30.5,工業升級擴量,服務業提質增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10億美元。南部園區實現一體化發展,雙鳳成為國家級開發區,力爭吳山靜脈產業園躋身省級開發區,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開放高地。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與全市平均水平差距明顯縮小。科技、教育、體育、文化、衞生、廣播電視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社會就業更加充分,社會保障更加有力,社會管理更加完善。

三、立足新起點,開創新局面,實現20xx年良好開局

20xx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起步之年。我們將緊緊圍繞加快實現“百強夢”奮鬥目標,立足“調轉促”主線,大力推進“強工優農、產城互融、環境優化、民生改善”四項重點工作,深入開展“優質服務提升年、改革創新推進年、全面脱貧攻堅年”三大活動,努力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完成財政收入45億元,增長12.1%;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14億元,增長13.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83億元,增長13.6%;招商引資到位省外資金280億元,增長1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5億元,增長15%;城鎮常住居民、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91萬元、1.67萬元,分別增長11.4%、11.8%;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耕地保護完成控制目標。圍繞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7個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始終堅持工業強縣戰略,改造升級存量企業,引進培育增量企業,促進工業經濟發展壯大、轉型升級。

抓好存量升級。集中優勢資源,提升汽車零部件、食品加工、現代建材、電力電器等傳統主導產業,實現規上工業產值超900億元,增長13%以上。注重抓大扶強,實施龍頭企業培育計劃,扶持鴻路鋼構、伊利乳業、萬安科技、志邦廚櫃、江淮鑄造、廣銀鋁業等企業發展,力促做強做大主業,加快培育一批10億元、50億元支柱企業。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力爭1家以上企業在主板上市。推進企業成長計劃,促進小微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淨增規模以上企業20户以上,培優培強一批億元以上骨幹企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保障萬和博世、協鑫太陽能、數控產業園等新興產業項目建設,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225億元,增長25%。實施外貿孵化成長工程,推進外資、外貿、外經聯動,培育外貿出口新的增長點。堅持分類施策、有進有退,對已停產或半停產的“殭屍企業”,引導開展兼併重組、債務重組,實現整合盤活。

抓好增量培育。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重點圍繞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着力引進關聯程度高、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繼續鞏固江浙滬的招商市場,逐步開拓珠三角、京津冀等招商市場,廣泛收集信息,深度對接企業。發揮好駐京招商聯絡處的平台作用,進一步加大央企國企招引力度。力爭引進億元以上項目50個,其中1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個。做好省“861”、市“1346”和縣“1211”重點項目跟蹤調度,力爭皖能生物質發電、志邦廚櫃二期、中集車輛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保障萬力輪胎、垃圾發電等項目建成投產,全年完成工業投資272億元,增長13.3%。

抓好創新驅動。認真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扶持政策,激發創新活力,提升創新水平。加快安大綠色發展研究院“三中心、一智庫、一基地、一園區”建設,打造合肥重要的“科創綠洲”。鼓勵支持“互聯網+”新興產業發展,扶持新建創客空間、創新工場等創新創業基地。實施小微企業引智、提檔等“五大”工程,新增小微企業1500户以上。深入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以上,申請專利600件以上。引導企業強化品牌意識,爭創名牌產品、馳名商標。強化企業分類管理,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和反向倒逼機制,嚴控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水平重複建設項目,推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二)做優做精現代農業

圍繞穩定農業生產的目標,推進特色農業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發展、品牌化營銷,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強化特色引領。突出抓好20萬畝草莓種植,推行綠色標準化生產,推廣應用農業物聯網,鞏固和提升產品品質。加快發展特色果蔬等產業,抓好南冬瓜、油桃、太空蓮、櫻花等專業基地建設。進一步完善龍門寺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各類設施,爭創國家級農業園區,發展都市型高效生態農業。鼓勵鄉鎮按照萬畝規劃、千畝起步的要求,建設各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生態示範區。完成4萬畝高標準農田整治任務,深入推進2個部級小麥、水稻萬畝高產創建示範片建設,穩定傳統糧油生產。嚴格執行養殖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示範場建設。

注重品牌建設。認真籌備第八屆中國草莓大會暨第十三屆中國草莓文化節,着力打造草莓綜合展示園、草莓特色小鎮、草莓特色產業村等示範工程,提升長豐草莓知名度。加快標準化農資店、生產基地和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完善農產品溯源和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爭創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着力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扶持一批生產規模大、有發展前景的農業企業,力爭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加快“三品一標”認證步伐,新增認證農產品“三品一標”5個以上。

健全服務體系。抓好農村綜合產權交易管理,進一步發揮交易中心服務功能,拓展交易品種。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促進規範適度有序流轉。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0家。健全農機、種苗、植保、防疫等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做好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鼓勵具有一定實力的農業經營主體與科研院所合作,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

(三)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

充分發揮區位和交通優勢,建設服務業中心,推進傳統三產向現代服務業轉變,補齊產業發展“短板”。

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寶灣國際(二期)建設,啟動肥北(崗集)國際物流產業園一期項目,打造2個集物流商貿、產品展示、區域品牌總部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型物流園區。推進潤恆物流、喜旺集團2個冷鏈食品物流園,以及北城電商園等項目,加速現代物流業集聚。實施阜陽北路兩側產業升級改造,培育新興服務業,發展總部經濟、研發中心、金融證券等新型業態。

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購物中心、星級酒店、特色街區、社區商業等多層次商業網絡,積極扶持長豐草莓、寶生中醫藥、居然之家等專業市場發展,鼓勵商業模式創新和服務產品創新。支持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商業方式向農村延伸。培育發展健康養老、醫療保健、家政服務等特色服務業,滿足城鄉居民生活需求。

發展城郊型旅遊業。鞏固“摘草莓、賞桃花、遊非遺”等傳統旅遊品牌,深度開發現代農業示範區休閒遊、杜集鳥島生態遊、鄉村民俗體驗遊等旅遊線路,推動“一產三產化”、旅遊標準化。謀劃招引北城大型遊樂項目、滁河干渠生態旅遊項目,推動幸福莊園康體度假旅遊項目建設,努力打造旅遊新亮點。

(四)統籌推進城鄉建設

突出北城、縣城兩個核心,統籌推進園區建設、城鄉建設,打造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發展的載體平台。

着力提升園區承載。加快雙鳳開發區晉升國家級開發區步伐,完成新區鶴翔湖路、潤河路等道路建設,有效承載項目落地;完善老區道路、排水等設施配套,提升園區整體形象。開工建設崗集拓展區育才路、朝陽路等道路工程,完成蒸汽管道建設,實施園區綠化亮化,爭創全省優質汽車零部件生產示範區。建設下塘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和污水管網,建成工業大道、緯五路,提升工業大項目承載力。完善吳山靜脈產業園總體規劃,啟動楊廟路、車左路延伸工程,主動對接空港產業園,先行謀劃道路連接。實施園區路網西延工程,逐步拉大水湖工業園發展框架。立足現有規模,不斷完善楊廟、莊墓園區基礎設施條件。

加快城鄉一體建設。科學編制大北城提升規劃,綜合整治阜陽北路沿線等重點區域,完成梅衝湖路、潁州路、谷河路等綠化工程,着力建設精品城市。爭取阜陽北路高架北延工程開工,加快魏武路、雙鳳路、鳳麟路等延伸工程建設,開工建設湯都路,完善公交樞紐站等公共交通設施,積極推進省立醫院(北區)以及文化體育等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北城城市功能。加快縣城建設步伐。改造長淮路、長新路等主幹道路,加快下塘路兩側棚户區改造,推動火車站站前廣場開發。啟動體育場建設,新建縣城停車場,綜合改造周邊片區。全面完成縣城園林綠化提升任務,實施護城河二期綠化提升工程,全力創建省級園林縣城。完善縣城小街巷雨污水管網及路燈照明設施,提升老城區人居環境。整合資源,完善機制,提升雙城城市綜合管理水平。建立中心集鎮規劃建設考評機制,組織實施合淮路、合水路沿線集鎮立面整治,深入推進“三線三邊”環境整治和6個鄉鎮政府所在地美好鄉村建設,全面完成18個省級美好鄉村中心村建設任務。

加強各類設施建設。全力配合做好206國道(吳山至南崗段)建設,開工建設合水路(左店至水湖段)、水九路、張義路(杜集至朱巷段)、杜沛路;支持做好商合杭高鐵、合安客專、滁淮高速等重點工程建設,改造淮南鐵路既有線下穿立交;升級縣鄉公路26公里,完成4座危橋改造和60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延伸工程任務。加大安置保障力度,完成銀河苑、水岸人家二期等安置房建設,開工建設物華苑三期、四期和錦湖家園二期等保障房項目,切實解決羣眾拆遷安置問題。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啟動龍門寺水廠改造工程,加快農村人飲工程建設,解決5.7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實施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提升工程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五)着力優化發展環境

圍繞項目落地、企業發展,不斷優化要素供給,強化各類保障,着力創建一流的發展環境。

強化土地和電力保障。做好土地整治項目申報和實施工作,完善土地整治資金投入機制,進一步調動鄉鎮工作積極性,確保報驗新增耕地5000畝以上。強化閒置和低效利用土地清理,盤活存量土地資源。依法有序推進土地和房屋徵收,加大違法建築拆除力度,有效承接項目落地。加快縣域電網升級改造,完成北城220千伏變電站建設,開工建設110千伏雙墩變、110千伏吳山百花變擴建工程,新建兩台35千伏主變站,提升縣域供電保障能力。

強化資金保障。用好徽商銀行10億元徽銀城鎮化一號基金,加強與國開行、農發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爭取整體城鎮化項目、棚户區改造資金。完成政府性投融資平台轉型改制,創新融資合作模式,加大資金整合力度,保障重點項目建設需要。進一步優化金融發展環境,全面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出台財政資金存放金融機構管理辦法,促進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

強化服務保障。開展優質服務提升年活動,完善縣、鄉(鎮)、村三級服務平台,提高為企為民辦事效率。深入推進“兩集中、兩到位”,實現行政審批事項“應進全進”,建立以“窗口”為主導的行政審批新機制。加快構建基建項目聯合審批平台,規範建設項目審批。強化機關效能建設,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制、一次告知制、限時辦結制等制度。完善重大項目推進機制,着力構建項目立項、規劃、用地、審批、落地全程服務保障體系。

(六)加快發展各項事業

圍繞人民羣眾生活需求,突出辦好民生實事,促進各項事業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提升保障水平。實施全面脱貧攻堅年活動,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完成整縣脱貧任務。實施就業困難人員援助,多措並舉增加就業,力爭城鎮新增就業8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加強社會保障服務平台建設,完善各項社會保險制度,積極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參加養老保險,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設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管理中心,啟動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業務試點。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做好孤兒、重症精神病人、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繼續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站建設,積極推進“銀齡安康”行動。

加強環境保護。落實保護優先的原則,建立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環境監管網絡。紮實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繼續開展全域全年全面禁燒,完成黃標車、燃煤鍋爐淘汰任務,全面加強渣土和城市揚塵管理。嚴格落實“河長制”,實施莊墓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保障水質穩定達標,啟動荒沛河流域濕地保護項目。依法整治畜禽養殖污染,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加快朱巷等6個集鎮污水處理設施改造進度。深入實施森林增長工程,完成2.6萬畝造林計劃,全面落實滁河干渠二期綠化工程任務。

發展各項事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規劃縣文化館、縣劇場,完善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推動城鄉文化事業均等化發展。推進中共合肥北鄉支部紀念館二期建設。啟動實施教育提升五年行動計劃,促進全縣教育教學水平穩步提高。加強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建設,抓好學前教育和職業教育發展,引入社會資本辦名校,促進衡水中學按期建成。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鞏固縣醫院與安醫二附院合作成果,完成創建二甲醫院目標。推進楊廟、下塘中心衞生院建設,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醫療衞生事業,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全面落實“兩孩”政策,實行生育服務證制度,加快人口計生工作轉型發展。強化信訪問題化解,確保信訪穩定。注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違法犯罪和傳銷活動,全力提升羣眾安全感。加大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生產整治力度,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道路運輸超限超載治理,營造和諧的運輸環境。紮實開展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文聯開展工作,認真做好物價、人防應急、防震減災、民族宗教、對台事務、地方誌、檔案、廣播電視等工作。

(七)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切實轉變職能,提高效能,努力打造人民羣眾滿意的政府。

認真履職盡責,建設責任政府。不斷強化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圍繞工作需要和發展實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着力解決突出問題。堅持密切聯繫羣眾,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切實關注和保障民生。落實改革創新推進年工作要求,努力消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財政預算制度改革,實施新一輪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國有資產配置處置管理,規範國資出租、出借、對外投資行為。

加快作風轉變,建設效能政府。強化目標意識,完善目標考核管理機制。強力推進督查督辦,堅持徵地拆遷“日報告”和重大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土地整治、用地報批“週報告”制度,保障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加大問責力度,嚴懲失職、瀆職行為。利用互聯網平台,建設“智慧政府”,逐步實現政府權力網上規範運行。

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進一步規範重大事項決策程序,完善公眾參與、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工作機制。善於運用法治思維依法解決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開展“七五”普法,推進社會法治化管理進程。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提高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效率和質量。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認真落實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恪守廉政準則,建設廉潔政府。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奮力爭當“四個自覺”的模範,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監督檢查,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的落實。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有關規定,堅決糾正“四風”和“小四風”。強化審計監督和行政監督,加大土地出讓、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管理力度,強化招投標制度執行和監督。厲行勤儉節約,完成公車制度改革,嚴控“三公”經費支出。

各位代表:“十三五”將是長豐大步前進、奮力趕超的關鍵時期。新的機遇,千載難逢;新的形勢,催人奮進。讓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務實的作風,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紮實苦幹,為早日實現“躋身全國百強,全面建成小康”目標而努力奮鬥!

長豐縣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負重前行,穩中求進,新一屆政府工作開局良好

20xx年是縣十屆人民政府的開局之年,也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和全縣人民一道,創新工作思路,破解發展難題,全力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經濟社會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5億元,增長16.5%;工業總產值625億元,增長38.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0億元,增長29.5%;財政收入26億元,增長2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萬元,增長1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8億元,增長18.1%;農民人均純收入8500元,增長16.6%;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工業總產值實現三年翻番,財政收入近兩年翻番,完成或超額完成縣十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各項目標任務,本屆政府工作開局良好。

一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加快發展,縣域經濟較快增長。面對較為複雜的宏觀經濟環境,我們堅定信心,全力以赴促發展,招引、建設、投產一批牽動性的大項目,三次產業實現了協調平穩發展。

重大項目實現突破。成立15個戰役式推進工作小組,積極開展領導招商、專業招商、產業招商,招商引資成效顯著。預計,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35億元,增長16% ,其中到位省外資金160億元,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41個,投資132億元的寶灣物流、10億元的萬和新能源熱水產品等7個超10億元項目落户我縣,超大項目引進實現新的突破。全年,“五個一批”重點項目536個,完成投資190億元;新開工工業項目12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超50個,是去年的兩倍多,工業投資超170億元,增長31.8%;省“861”項目、市“1346”項目超額完成年度計劃,鴻路集團綜合生產基地等50個重點項目建成,廣銀鋁業實現試生產,合蚌客運專線順利通車,水家湖、北城兩個高鐵站投入運營。戰役式推進土地整治,全年新增耕地9000餘畝,報批國有土地1.19萬畝,大項目用地得到有效保障,連續三年榮獲“全省國土資源執法模範縣”稱號。

工業經濟穩步提升。堅持“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全縣規上企業達294户,新增64户,規上工業產值突破500億元,增長42%。園區建設加快推進。雙鳳開發區擴區升級規劃編制完成,成為全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全省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示範園區。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園區道路及配套設施逐步完善。下塘工業園主幹路網啟動建設,投入4.72億元建成合水路五湖大道至下塘段,“三園”聯動發展初顯成效。圍繞做大做強崗集汽配產業集羣,啟動拓展區建設,園區承載力進一步增強。縣城新興工業園標準化廠房相繼投入使用,吳山等工業集聚區建設有序推進,園區集聚能力逐步提升。為企服務不斷深化。建立項目落地、審批辦件、開工建設、投產運營“一條龍”全程跟蹤服務機制,深入開展“百名幹部駐百企解難題”、“為企服務月”等活動,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全面落實涉企費税減免、固定資產投資補貼、增產增銷獎勵、技術改造扶持等政策措施,71個工業項目列入市“雙千工程”計劃,7家企業通過省市級技術中心認定。優勢產業較好發展。突出主導產業,全力扶持骨幹企業做大做強,現代建材、汽車配件等五大支柱產業預計實現規上工業產值286億元,全縣產值超億元企業130户,淨增43户,鴻路鋼構產值達45億元,榮事達電子科技、廣力電氣等33家重點企業產能擴大明顯,增速均達一倍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勢強勁,預計實現產值82億元,同比增長45%,有力地促進了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現代農業快速發展。整合涉農資金近4000萬元,統籌推進杜集、龍門寺、水湖草莓等三大農業開發區建設,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依託農業園區平台,加大農業招商力度,瑞谷農業、恆進種業、坤地農業、美涵科技等企業成功引進。着力開展草莓產業提升行動,“長豐草莓”被評定為安徽省著名商標,在世界草莓大會一舉奪得7項金獎,長豐草莓生產成為引領全國草莓標準化生產的標杆。努力擴大果蔬等高效經濟作物面積,全縣瓜果蔬菜生產面積突破30萬畝。克服乾旱帶來的不利因素,全縣糧食總產達65.1萬噸,連續9年實現增產,全國糧食生產大縣地位得到鞏固。農業產業化加速推進,農產品加工產值實現150億元。積極推進現代養殖業發展,新增標準化養殖小區55個,全國一流的泰國卜蜂標準化種豬繁育基地建成投產。實施農業物聯網試點工程,草莓種植、龍蝦、生豬養殖物聯網示範工程基本完成。

第三產業日趨繁榮。房地產業較快發展,一批精品樓盤成為市場主導,全縣房地產銷售面積120萬平方米,銷售額60億元。長豐旅遊逐漸升温,中國(合肥)非物質文化遺產園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草莓節、桃花節、南瓜節等專業節會成功舉辦,全年旅遊接待量可達300萬人次。商貿物流業實現跨越,寶灣物流填補了合肥市5A級物流企業的空白,全縣限額以上商貿企業44家,村級農家店實現全覆蓋。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新增中國銀行長豐支行等3家金融網點,農村商業銀行正式掛牌,村鎮銀行穩步發展,全縣存款餘額突破百億,貸款餘額增長20%以上。

一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統籌發展,城鄉面貌顯著改善。搶抓合肥建設現代化濱湖大城市機遇,堅持雙城帶動、雙向融入,強化規劃引領和工程管理,不斷豐富城市業態,北城新區和縣城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全縣城鄉統籌邁出新步伐。

北城建設掀起熱潮。北城世紀城一期項目基本建成,二期項目10萬平方米商業內街封頂,30萬平方米購物中心正在建設,恆大帝景室內運動中心封頂,北城城市業態日趨豐富。梅衝湖路、雙鳳路、花錦路建成通車,金海路、興盛路、五湖大道上跨鐵路立交橋開工建設,北城主幹路網進一步完善。物華苑二期、鳳麟蘭庭主體工程完工,萬里社區即將交付使用,北城高鐵廣場投入使用,北城展現新形象。北城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竣工,引進合肥42中入駐辦學,高標準建成合肥北城中學並投入使用,城市配套功能逐步完善。

縣城建設步伐加快。按照縣級中等城市的標準和要求,完成縣城總體規劃修編。縣城高速連接線綠化工程高標準完成,縣政務服務中心、圖書館、檔案館、城市規劃館集中開工,縣城新區建設啟動。長壽路改造一新,錦湖家園安置小區一期竣工,中央花園、百福家園等房地產項目加快建設,老城區改造不斷深入。縣城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建工程、長新路污水管網建設工程完成,縣城垃圾填埋場開工建設。嚴厲打擊縣城違法建設,拆除違法建設3萬平方米。深入開展文明縣城創建活動,切實抓好市政設施管護,縣城面貌持續改善。

各項建設穩步推進。完成沛莊路等5條縣鄉道路改造升級工程,投入3500萬元集中整治老合水路路面,合徐高速杜集互通立交工程開工建設,城鄉路網結構更加完善。年度主配電網重點工程進展順利,按期完成崗集、水湖變電站擴容工作,110千伏北城1號變電站開工建設。啟動合肥向吳山供水工程,集中整治龍門寺水庫等農村飲用水源地,城鄉居民飲水安全有效保障。“鄉鄉通天然氣工程”有序推進。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疏浚河渠318公里,完成10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榮獲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江淮杯”三等獎。陶樓陶西、造甲鳳樓鳳羣整村推進項目完工,水湖費崗等7箇中心村美好鄉村建設全面啟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紮實開展,左店等3個鄉鎮農村清潔工程完成,新農村展現新形象。實施綠化大會戰,合淮阜、外環高速、成片造林等一批林業重點項目高標準實施,全縣累計造林綠化4.1萬畝。扶貧開發、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工作全省先進。

一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和諧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施34項惠民利民工程,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民生工程、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較好實施。努力克服財政收支壓力,全力保障民生工程投入,全年34項民生工程投入8.1億元,落實縣級配套1.5億元。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榮獲“全省就業工作先進縣”稱號。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障穩步推進,城鎮職工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參保任務超額完成,城鎮職工醫保實現市級統籌,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加強重度殘疾人生活救助,開展“接送流浪兒童回家”專項行動,健全城鄉困難居民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機制,社會救助力度不斷加大。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榮獲“全省殘疾人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完成49個農家書屋建設任務,農家書屋建設榮獲中宣部等四部委聯合表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20xx套,451套教師公租房主體工程封頂,教育安居工程深入推進。實施居民收入倍增計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保持較快增長。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均衡推進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發展,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1所,完成42所標準化學校建設任務。合肥一中全面管理合肥北城中學,為全縣教育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紮實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推動羣眾體育事業發展,市十運會取得優異成績。科技創新成效明顯,發明專利申請及授權數量位居全省前列,新增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2家。文化工作亮點紛呈,完成《人文長豐》編撰工作,廬劇小戲《勸賭》榮獲全國第四屆小戲小品曲藝大展三等獎。基層醫改成果得到鞏固提升,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啟動,公立醫院藥品全部實行零差率銷售;安醫二附院正式託管縣醫院、中醫院。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創建活動深入開展,計生網格化管理和誠信計生服務模式全面推行,人口計生工作水平明顯提升。落實各項減排措施,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莊墓河排污口治理等環保項目建成,全縣環境保障能力逐步加強。強力推進建築業和工業企業節能,榮獲“全省節能工作先進縣”稱號。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以羣眾工作部為平台,推進領導接訪、帶案下訪和包案化解信訪突出問題,完成12345政府服務直通車“三合一”整合工作,信訪渠道進一步暢通。成立全市首家以個人命名的調解室和全市首家縣級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人民調解力度不斷加大。開展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和鄉鎮安全生產規範化建設,實施道路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社會化管理,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強化應急處置體系和應急指揮平台建設,應急管理工作全省先進。穩步推進“平安長豐”建設,數字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初步建立,社會管理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再次榮獲全省平安縣稱號。

一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創新發展,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完善重大決策風險評估、專家諮詢等制度,全面實行政府投資重大項目預先評價、效益分析制度,政府決策更加科學。創新工作推進機制,實施重點工作戰役式推進,經濟運行預警分析管理,工作效率明顯提升。各項改革紮實推進,與合肥新站區合作開發取得階段性成果,下塘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有序推進,“營改增”試點税制運行有序,公務卡支付改革啟動。在全市率先建立企業註冊登記“一表通”機制,政風行風評議、民主考評科所站長活動深入開展,機關效能建設進一步強化。全面開展廉政風險防控,強化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規範公務接待、公車管理,廉政建設全面加強。自覺接受縣人大、政協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議案、建議、提案150件。推行行政處罰案件羣眾公議制度,推進城市管理處罰權相對集中,“六五”普法穩步推進,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切實加強與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文聯、科協等團體的聯繫。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徵兵工作不斷加強,統計、地方誌、政府網站建設全省先進,縣檔案館爭創國家二級館通過驗收,物價、外事僑務、對台事務、民族宗教、防震減災、保密、氣象、雙擁、殘疾人等事業全面發展。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頂住經濟運行下行的壓力,不等不靠,主動作為,改革創新,全力以赴抓發展、多措並舉上項目、千方百計強保障,在較為困難的條件下保持了縣域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是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也凝聚着各位人大代表的辛勤和勞動。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各級、各部門、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更要認清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經濟總量不大、經濟結構不優、發展後勁不足的基本縣情尚未得到根本改變;產業升級換代的時間越來越短,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任務很重;北城以及縣城城市功能尚不完善,全縣城鎮化水平還不高,推進城鄉統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經濟發展約束性要素越來越多,園區承載力需要進一步提升,項目落地難現象仍然存在;城鄉居民收入和社會保障水平還不高,與人民羣眾的新期待尚有差距,社會矛盾處於易發多發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任務依然繁重;部分公務人員抓發展的能力、配置資源的能力、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部分單位執行力不強,工作落實力度不夠,發展環境仍需進一步優化。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將採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

二、凝心聚力,奮力趕超,全面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xx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縣實現“xx”規劃目標、進軍全國百強縣的關鍵之年。雖然宏觀環境和調控政策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但我國經濟社會在較長週期內較快發展的趨勢沒有改變,“穩中求進”仍是今後經濟工作的總基調。國家、省市制定的一系列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對我縣整體利好,尤其是在合肥市的空間規劃、發展規劃、產業規劃中,對長豐的定位要求越來越明確,統籌發展的力度越來越大,合肥北城新區納入合肥主城區規劃範圍,雙鳳開發區等產業集聚區成為市級產業發展平台,這些都為我縣加快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就我縣而言,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產業基礎逐步牢固,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廣大幹部抓發展的能力水平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整體向上的趨勢不會改變,我們完全有信心在新的平台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20xx年政府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及縣委的部署,圍繞“全市爭先進、全省爭一流、全國爭百強”奮鬥目標,以工業強縣、產業富民為主線,以統籌城鄉、改善民生為重點,以項目建設、擴大投入為關鍵,以提升效能、優化環境為保障,大力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民生工程,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真抓實幹,努力把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個新水平,朝着進軍全國百強縣、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大步邁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力爭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億元,增長17%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0億元,增長22.2%,其中工業投資210億元,增長20%;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640億元,增長28%;招商引資256億元,增長8.9%,完成外資5000萬美元,增長13%;財政收入增長11%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6.4%、20%、15.9%、16.2%;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完成控制目標。

(一)強化項目支撐,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全面深入開展“項目工作年”活動,堅持招商為先、項目為要、投資為本、效益至上,以大項目帶動大投入,促進大發展。

強化招商引資。堅持戰役式推進招商引資,調整充實招商力量,健全招商激勵機制,保障人力、財力、物力向招商一線傾斜。圍繞高端產業、重點企業和重點區域,積極開展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強化產業鏈招商,注重科學化招商,集中力量主攻一批投資規模大、集聚效應高、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不斷提升招商引資針對性和實效性。嚴格執行招商項目評估預審和經濟社會效益評價制度,提升項目檔次,確保招商效果。力爭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45個,超5億元項目10個,超10億元工業項目2個。積極扶持引導中小項目入駐標準化廠房,構建多元化的招商項目落地機制。

強化項目工作。按照經濟工作項目化管理要求,全力提升項目工作能力和水平,做項目型幹部,做到心中想項目,手中有項目,工作為項目,全面做好謀劃項目、爭取項目、推進項目、服務項目文章。圍繞重大基礎設施、節能環保、民生工程等關鍵領域,精心謀劃儲備一批項目,保持重大項目儲備規模穩定增長。切實加強項目爭取工作,力爭更多項目列入國家和省“861”、市“1346”重點項目計劃。加快圓鑫醫藥基地、雙贏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確保安徽廣銀鋁業一期、北城世紀城一期等項目投入運營,紮實推進與央企合作,加快皖能長豐電廠前期工作,力爭全年開工建設億元以上項目40個,竣工投產1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個。完善重大項目推進機制,着力構建項目洽談、簽約、立項、規劃、用地、審批、落地全程服務保障體系。繼續實施重大項目領導包聯制度,定期開展項目現場調度,切實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強化要素保障。積極爭取省市支持,升級改造城鄉電網,完成北城110千伏1號變電站建設任務,開工建設下塘工業園110千伏變電站工程,啟動實施水湖110千伏2號變電站工程,紮實做好北城220千伏等變電站建設前期工作。加大土地整治項目實施力度,確保全年報驗新增耕地5000畝,報批國有建設用地5000畝。強化土地收儲計劃管理,盤活土地資產,力爭上市交易經營性用地1000畝以上。利用農村土地使用權制度綜合改革試點縣政策,繼續開展集體建設用地上市交易試點工作。進一步完善土地供後監管制度,積極開展閒置及低效利用土地清理,努力提升節約集約用地水平。加強與國家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以及信託機構的合作,拓寬投融資渠道,力爭融資10億元。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運行機制,支持縣內金融機構發展,推動金融生態建設,加強銀企對接,切實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二)堅持工業強縣,着力增強產業競爭力

突出二產主導地位,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繼續優化一產、提升三產,全面增強發展的協調性、穩定性。

做強工業經濟。完善促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政策措施,全力加速“工業強縣”進程。建設大園區。着力完善雙鳳開發區“1+2”管理機制,堅持基礎設施配套向園區傾斜,完成雙鳳開發區擴區升級報批工作,構建承接大項目的載體平台。着力優化雙鳳開發區老區,促進企業改造升級,爭創全省創新型園區。強化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路網建設,全面提升園區承載力。完成下塘工業園區三條主幹道路工程,逐步完善園區水、電、氣、管網等配套。加強縣城新興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適時拓展園區規模。積極推動崗集拓展區建設,加快吳山等工業集聚區發展,構建產業集聚高地。強化政策扶持,鼓勵建設標準化廠房和科技孵化器,以利於培育小微企業發展。發展大產業。集中政策、資金、土地等要素,重點扶持現代建材、汽車配件、電力電器、食品加工、服裝製造等支柱產業發展。圍繞支柱產業,發展上下游企業,促進產業集聚。積極搶佔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全力推進新興產業發展,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做強大企業。着力打造一批創新能力強、行業領先的龍頭企業,重點推進鴻路鋼構、江淮鑄造、伊利乳業等一批優勢骨幹企業發展,力爭鴻路鋼構產值突破50億元、伊利乳業突破20億元,年產值超億元以上企業達150户,10億元以上企業4户以上。扶持恆大江海、豐德科技上市,爭取1家成功上市。培育中小企業。加快企業技改擴建,力爭全年超100户企業進入市“雙千工程”項目庫,確保新增規上企業40户。積極組織企業開展品牌和技術標準創建,深入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確保新增省市級技術中心5家以上,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以上。

發展現代農業。提升特色農業效益。整合項目資金,加強農業開發區道路、水利、林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土地平整5000畝,新擴建園區道路30公里,硬化渠道20公里,引進2家以上農業科研院所參與開發,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深入實施特色農業“雙20萬畝”提升工程,鞏固和提升長豐草莓品牌,推動草莓產業升級。繼續擴大南瓜、馬鈴薯以及設施蔬菜種植面積,籌建一批蔬菜專業基地,力爭全年瓜果蔬菜播種面積突破40萬畝。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力爭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家,其中市級以上10家,大力促進企業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轉變。深入實施新一輪小麥高產攻關、油菜高產創建和水稻產業提升行動,完成高標準農田整治任務,穩定糧油生產水平。規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農業物聯網建設,切實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推進以長豐草莓為龍頭的優質農產品品牌及基地建設,發展具有長豐特色的品牌農業。提升農產品質量。完善農業綜合執法、鄉鎮農產品質量監測機構,全面加強農產品質量管理。制定和完善草莓、蔬菜等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規程,嚴格按照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生產規程組織生產,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動物疫病防控,深入開展畜禽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建設,發展綠色養殖業。完善農技推廣體系,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核心競爭力。

提升三產規模和檔次。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和產業資源優勢,加快推進三產服務業發展。依託高速公路、航空港、高速鐵路交通優勢,圍繞寶灣物流等項目落户建設,引導支持新建、改擴建物流企業5家。加快建設購物中心、星級酒店,力爭新培育限額以上商業企業12家,着力提升服務業規模和檔次。繼續推進市場建設,新建鄉村“農家店”60家,改擴建專業市場2家。認真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力爭新開工和續建商品房130萬平方米。充分挖掘和整合旅遊資源,大力發展現代旅遊業,舉辦草莓節、桃花節等節慶活動,全力提升旅遊服務水平。

(三)推進城鄉統籌,加快實現城鄉一體化

堅持雙城帶動,雙向融入,加快美好鄉村建設步伐,把重大基礎設施向中北部鄉鎮延伸,推進城鄉一體化。

繼續建設北城新區。等高對接合肥主城區,高標準規劃建設北城。繼續完善北城路網,加快五湖大道、阜陽北路北延等工程建設,推動北城新區3座鐵路立交橋建設,拓展提升北城新區輻射空間。注重城市功能開發和業態佈局,加快北城世紀城等商業地產項目建設,確保五星級酒店、購物中心、運動中心、影視城投入使用。加強北城建成區城市管理,完善北城新區醫療、教育、市政等公共設施配套。完成物華苑等安置小區附屬工程建設,適時啟動銀河苑等安置小區建設。完成梅衝湖路泵站遷移,實施重要道路綠化工程。加快蒙城北路、阜陽北路兩側改造提升和雙墩、崗集舊城改造步伐,逐步展現與生態新城相匹配的城市新形象。

加快縣城建設步伐。按照合肥北部副中心定位,建設新城,改造舊城,完善功能。全力保障縣政務服務中心、“三館”等縣城重點工程建設,逐步完善縣城新區路網,加快縣城南一環東路及鐵路立交橋建設,啟動建設新城公園,推進護城河整治和景觀亮化工程,掀起新城開發熱潮。適時啟動下塘路升級改造,成片開發下塘路兩側老城區,打造縣城新亮點。完成縣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所工程,加快縣城星級酒店以及商住項目建設,完成縣城垃圾填埋場主體工程,強化縣城市政管理和環境衞生整治,堅決查處違法建設,提升縣城品位,全力爭創全省文明縣城。

推動下塘鎮級市和全縣集鎮建設。按照“權責一致、事財匹配”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下塘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推動產城一體發展。建成下塘工業園安置小區,啟動建設工業園及集鎮污水處理項目,不斷增強鎮區的承載力。加快新城區與老鎮區路網對接,促進工業園區與老街區同步發展。注重規劃引領,加大資金投入,設立小城鎮專項發展資金,加強中心集鎮道路、供水、垃圾處理等設施建設,增強集鎮綜合服務功能,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穩步推進一批特色集鎮建設,加快縣域中部地區城鎮化進程。

着力推進美好鄉村建設。將重大基礎設施向中北部鄉鎮延伸,推進合水路改建二期及合淮公路改造工程,做好合徐高速杜集互通立交工程協調服務,啟動朱巷至杜集道口連接線工程規劃建設,同步推進龐造路改造工程。深入實施“鄉鄉通天然氣”管道輸配工程、自來水南水北調延伸工程,提升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修訂完善全縣村莊布點規劃,實施合水路、合淮路沿線周邊美好鄉村建設,全面推進第一批33個省級美好鄉村中心村建設和自然村環境整治,完成杜集幹校新村等首批7個重點示範村風貌整治工作。紮實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全面實施扶貧開發、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移民後期扶持項目。

(四)着力民生改善,提高人民羣眾幸福感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進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深化民生工程實施,足額落實配套資金,建立民生工程長效管理機制。認真落實就業扶持政策,實施創業帶動就業計劃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工程,統籌推進退伍軍人、被徵地農民、城鎮失業人員等羣體就業創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擴大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覆蓋面,推進農村社會保險體系建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及時發放廉租住房補貼資金。加強鄉鎮敬老院配套設施建設,提高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積極發展老齡事業,探索實施敬老院社會化管理服務試點工作。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切實做好縣社會(兒童)福利中心管理,提升縣救助站收容能力,保障特殊人羣生活。加快公益陵園建設,提升殯葬管理水平。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認真貫徹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全力推進省級生態縣建設,實施“百鎮千村萬户”生態示範工程,加快莊墓河河道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和陶樓鄉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建設。着力提升環境監管能力,紮實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加大畜禽養殖和重點排污企業整治,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強化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健全減排工作責任機制,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推廣節能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實施合同能源管理,完成萬元GDP降耗和節能控制目標。深入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完成7.6萬畝造林任務,打造生態長豐,促進森林合肥建設。

切實加強社會管理。完善城鄉網格化管理服務機制,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對社區矯正人員的管理和教育,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創新信訪工作體制機制,完善聯合接訪制度,紮實做好領導幹部大接訪,努力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問責制,夯實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完善安全生產考核機制。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違”長效機制,深化道路交通、特種設備、建築施工、食品藥品、消防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和防災減災能力。

統籌各項事業發展。貫徹落實省市文化發展戰略,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基金,推動文化企業創新發展。逐步完善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社區)文化室功能,強化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豐富人民羣眾文化生活。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擴大公辦學前教育,實現一鄉鎮一所中心幼兒園目標;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注重扶持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確保完成37所標準化學校建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發展;面向市場,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加快體育設施建設,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強科學普及和科技惠民應用,做好新一輪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爭創工作。深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制定縣醫院、中醫院中長期發展規劃,支持安醫二附院託管縣醫院、中醫院,逐步提升縣級醫院醫療水平,提高縣級醫院就診率和治癒率。強化基本藥物管理,健全基層醫療服務保障體系,着力提高羣眾健康水平。鞏固提升計劃生育工作創“國優”成果,突出優質服務理念,倡導性別比平等,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強統計基層基礎規範化建設,全面提高統計工作水平。高度重視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力量建設,積極爭創全省雙擁模範縣,紮實推進審計、物價、檔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防震減災等工作,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文聯、殘聯、科協等羣團組織開展工作。

(五)突出務實高效,大力提升政府發展力

順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做到勤政、善政、廉政,建設人民更加滿意的責任政府。

堅持科學理政。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完善重大事項科學化、民主化決策機制;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創新力度,統籌規劃佈局,統籌項目建設,統籌資金安排,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實施新一輪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合理分配財權事權。建立常態化學習機制,強化對經濟、項目、土地等各類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駕馭全局的能力、謀劃項目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着力提升政府科學管理水平,抓主、抓重、抓關鍵,提高工作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堅持務實勤政。深化機關效能建設,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兩集中、兩到位”改革,強化涉企審批單位科所站長管理,推進縣鄉村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及標準化建設,構建基建項目聯合審批平台、實行“一表制”收費。嚴格執行“問責制”,堅決整治損害發展環境的人和事。狠抓工作作風建設,加強調查研究,深入基層瞭解情況,研究解決問題。切實改進會風文風,精簡會議文件,減少一般性事務活動,集中精力謀大事,沉下身子辦實事。完善目標管理考核機制,強化政務督查,加大對重大事項跟蹤督辦力度,確保落實到位。弘揚求真務實、敢於擔當的實幹精神,一級政府抓好一級政府的工作,一級政府承擔一級政府的責任。

堅持依法行政。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完善行政監督機制。深入開展依法行政示範單位創建工作,發揮示範帶動效應,全面提升基層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主動接受縣人大的依法監督、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強化跟蹤督辦,促進落實到位。繼續推進“六五”普法工作,提高全社會法制意識。

堅持廉潔從政。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行政監察、財政監管、審計監督,建立廉政風險防控長效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加大對工程招投標、土地使用、政府採購等重點領域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完善重大項目廉政建設紀檢監察派駐制度,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堅持厲行節約,推進公務卡制度改革,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減少公務接待、因公出國(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加大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力度,推行陽光政務。

各位代表,同志們,站在歷史的新起點,面對人民的新期待,我們重任在肩,不容懈怠。讓我們以黨的精神為指引,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同心同德,開拓創新,鋭意進取,紮實工作,為早日實現進軍全國百強縣、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而努力奮鬥!

標籤: 長豐縣 報告 政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j00n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