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贛縣政府工作報告

贛縣政府工作報告

一年一度的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涉及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人民生活等各方面,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xx年贛縣政府工作報告,歡迎閲讀!

贛縣政府工作報告
20xx年贛縣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縣政協委員和各位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依靠全縣人民,緊緊圍繞“1610”工作思路,克服年初歷史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影響,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宏觀經濟形勢,較好地完成了縣xx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經濟總量擴張。預計全年完成生產總值54.11億元,比上年增長16%。財政總收入6.02億元,比上年淨增1.66億元,增長38.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46億元,增長53.2%。財政總收入佔GDP的比重提高0.7個百分點,達到11.1%。我縣被評為全省財政收入三年翻番獎和全市突出貢獻獎。

――發展後勁增強。預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億元,增長50%。重點實施了10大重點工程、10大工業招商(技改)項目、10大民生工程、10大城市建設工程等四個十工程項目,其中投資超億元的10個,總投資超過50億元,項目之多、投入之大前所未有。我縣被評為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先進縣。

――城鄉統籌發展。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機制初步形成,全年共投入城市建設資金4.95億元,增長30.8%,新增縣城面積0.8平方公里、人口0.6萬人。完成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投入1.5億元,其中縣財政安排3000萬元,加快了村莊和圩鎮整治,全縣城鎮化率達31%,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

――民生有效改善。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投入2.6億元進行社保、就業、教育、醫療、衞生等民生改善。預計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3億元,增長23.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10元,增長12.9%;農民人均純收入2253元,增長4.2%。年末人均居民儲蓄存款5712元,增長21.6%。

――社會和諧穩定。縣委書記大接訪活動、安全生產整治、和諧平安建設富有成效,羣眾信訪、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形勢好轉,全年信訪總量比上年下降27%;全縣各類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44.6%和20%,營造了社會安定、環境安全、百姓安寧的和諧局面。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積極推進招商興工戰略,新型工業化步伐加快。堅持招商與選商齊抓,引資與引智並舉,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全年引進項目158個,實際引進內資6.05億元,增長18%;利用外資5040萬美元,增長14%;外貿出口4360萬美元,增長49.8%。着重培植龍頭企業和優勢產業集羣,中瑞合金棒、晶泰鋰業等一批投資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竣工投產,工業經濟擴量提質。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74.4億元,增長63.9%;工業增加值22億元;銷售收入74億元,增長64%;上交税收2.9億元,增長13.5%。工業園區集聚效應增強,園區企業實現銷售收入81億元,增長82%;税收超千萬元或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20家,新增7家;礦產品加工、食品加工、輕紡化工三大優勢產業集羣穩步壯大。縣工業園被評為全省重點工業園、全市先進工業園和生態工業園。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縣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7家,高新技術產品31個。節能減排力度加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0.85%。我縣被評為全省工業發展三年翻番獎。

(二)積極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全年新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示範點129個,其中整村推進點65個,打造“六類”新村97個,完成改水4965户、改廁4965户、硬化道路501公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國家副主席,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韓啟德,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省委書記蘇榮,省長吳新雄等領導先後視察了我縣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並給予充分肯定。完成圩鎮整治投入3204萬元,圩鎮整治創出特色。糧食生產保持穩定,總產量達19萬噸。主要農產品發展勢頭良好,全縣臍橙面積達7萬畝,其中落實加工橙種植面積2.19萬畝;種植煙葉1.38萬畝、甜葉菊1.4萬畝、無公害蔬菜10.3萬畝,出欄生豬38.5萬頭,出籠家禽417萬羽,水產品產量1.2萬噸。新增農業龍頭企業1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協會)12家,全年培訓農民2.7萬人次。吉埠貢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通過了國家驗收,五雲蔬菜和甜葉菊種植2個項目成功申報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農業標準化水平明顯提高。投入420萬元,加快了節水灌溉、農村清潔能源、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

(三)積極推進旅遊、物流業,現代服務業較快發展。全年第三產業實現税收1.46億元,增長77.4%,對財政增長貢獻率達38%。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新增物流企業5家,總數達到18家,新增税費3000萬元。旅遊業日益興旺,接待遊客27萬人次,增長10%;客家文化城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白鷺古村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村。金融改革取得突破,新增縣郵政儲蓄銀行、贛州銀行贛縣支行2家金融機構,新增貸款5億元,增長33%,信貸增量居全市前列。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17億元,新開工商品房面積23萬平方米,實現税收1.04億元。商貿零售、住宿餐飲、文化娛樂等其他服務業均較快增長。

(四)積極推進項目建設,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全年實施重點工程10個,完成投資26.9億元,投資額創歷史新高。華能瑞金電廠一期工程正式投產發電;瑞贛高速贛縣段預計3月份可通車;縣城自來水取水口遷移和自來水管網建設主體工程正緊張施工;第三中學主體工程已封頂,職校建設已完成“三通一平”;鄉村公路22個項目已完工、15個在建,新星大橋、翰林大橋正在施工;繞城高速贛縣段和贛州外環快速通道贛縣段、110千伏窯前變電站、4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進展順利。完成公路建設投資2400萬元,新修縣鄉村水泥路126公里,城鄉交通網進一步完善。電網建設完成投資9287萬元,形成了110千伏雙電源供電網架,電力保障能力增強。建成14個鄉鎮門户網站、30個“網絡新村”,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

(五)積極推進城市建設,市容市貌進一步改觀。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投入1.39億元。完成了縣城總體規劃和縣城控制性詳規、綠地系統規劃、鄉鎮圩鎮總規等規劃編制。實施了道路、排污、供水、亮化、綠化、人文、庭院、整治、供電、文體等10大工程,實施了梅林大街東延續建、贛新大道東段、站前大道等9條道路的硬化改造,新增城市道路2.26萬平方米,完成了5萬噸水廠改擴建工程、城北環境整治及主要街道的亮化和綠化工作,文化體育中心建設前期工作已完成,啟動了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等工程建設,開展了違章建築集中整治行動,創建省級園林城市活動進展良好。

(六)積極推進十大體系建設,經濟發展活力逐步顯現。開工建設十大體系物質載體項目23個,其中建成投入使用項目17個,十大體系進園區、進鄉村、進市場、進社區工作成效明顯。各項改革繼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公共財政體制初步建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建立了工程建設類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和一本通繳費服務機制。企業改制穩步推進。“八項體系建設”、投融資體制、林權制度、水利、科技、教育、文化、衞生等領域改革紮實推進。

(七)積極推進民生工程,社會和諧度得到新提升。民生工程9個方面84項指標全面完成,10件實事順利實施。①開工建設廉租房5853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2.1萬平方米。②農村低保月人均補差達到45元,城鎮低保月人均補差達到110元,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改擴建農村敬老院8500平方米。③完成81個村部新改建和120個標準化村級衞生所建設。④投資1500萬元,改擴建農村中國小校18所1.8萬平方米。⑤啟動了城北農貿市場建設。⑥縣婦保綜合大樓已封頂,啟動了縣人民醫院住院大樓建設。⑦加快了“村村通” 改造,實現了100%的村通公路、70%的村通水泥路、86%的行政村通寬帶。⑧完成了縣城城北環境整治。⑨縣城電網改造二期工程和農網改造年度任務全面完成。⑩完成深山區、庫區移民搬遷2665人,解決了3.56萬農民的安全飲水問題。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紮實推進,新增城鎮就業7186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7萬人。五大保險完成擴面1.6萬人,參保人數達10.2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9.42%。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爭取到國家級科技項目4個、省級項目7個、申請專利13件、授權9件。義務教育普及程度穩步提高,國小、國中入學率分別達到99.88%和97.17%,高中毛入學率41%。省級農村衞生監督試點縣工作紮實推進,公共衞生、醫療服務和衞生監督體系不斷完善。廣播電視和文化事業繁榮活躍,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得到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全面展開,土地、礦產、森林等資源利用率不斷提高。“八小”陣地計劃生育宣傳教育模式在全國計生工作會上作經驗介紹,低生育水平得到鞏固。國防動員、後備力量建設和擁軍優屬得到重視。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紮實開展。創建了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和農村藥品“兩網”建設示範縣。殘疾人、老年人和婦女兒童受到社會關愛,特殊困難羣體得到及時救助,發展成果惠及百姓的面進一步拓寬,人民羣眾的幸福感普遍增強。發改、物價、統計、對台、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氣象、水文、人防、郵政、檔案、地方誌、慈善、防震減災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八)積極推進政府自身建設,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逐步提高。面對年初歷史罕見的雨雪災害,全縣各級政府和廣大幹部羣眾迅速行動、眾志成城、頑強拼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災害損失,奪取了抗災和災後重建的重大勝利。積極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對我縣的影響,搶抓中央擴大內需保增長的機遇,明確了“上項目、提效率、優環境、促消費、謀發展”的工作重點,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政府工作規則、規定,建立了政府工作銷號制、督查制等制度,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民主法制建設深入推進,行政複議得到加強,依法行政水平明顯提高。堅持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共辦復人大代表建議67件、政協提案116件。通過開展民主評議政風、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等活動,注重從源頭上預防腐敗,樹立了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深知政府工作的每一點進步、每一份成績,歸功於縣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全縣人民的無私奉獻,凝聚着方方面面的熱心支持。在這裏,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各條戰線、各個崗位辛勤耕耘的全縣人民,向始終理解、信任、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位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前進道路上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二是經濟總量小,經濟抗風險能力比較弱。三是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比較低,工業結構單一,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比較艱鉅。縣城和圩鎮聚集人口的比例和能力還不高。四是現代服務業不夠繁榮,對經濟貢獻率低。五是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農業產業化發展相對滯後。六是税源結構不盡合理。七是土地、資源、環境容量約束加劇,政府服務和發展環境仍需進一步優化。八是和諧社會建設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擴大就業和羣眾增收的難度增加,部分低收入羣體生活還比較困難。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和解決。

二、20xx年的目標任務

20xx年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也是推進“xx”規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一年。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快速蔓延和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緩的影響,我國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增加,但發展的基本面仍然向好。我們必須把發展作為富民興縣的第一要務,圍繞“擴大總量、提高質量、提升地位”,堅持擴內需保增長、抓項目促發展、調結構上水平、強改革增活力、重民生穩社會,以創造性工作奮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20xx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大、xx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打造“六個贛縣”的發展目標,大力弘揚“創新創業、科學發展、誠信守法、和諧平安”的贛縣精神,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縱深推進六大建設,着力破解發展難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構築落實、體現、服務科學發展的新機制,努力開創贛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

20xx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2.1%,達到68億元;財政總收入增長13%,達到6.81億元;地方收入增長10%,達到3.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引進內資增長10%;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03‰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降低1.7%和3%。

實現今年目標,做好今後工作,必須牢固樹立和自覺落實六大理念:

樹立搶抓機遇、轉型發展的理念。分析形勢,贛縣仍處在高速發展期。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對我縣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更是轉型發展有利時機。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關鍵是要充分發揮我縣交通區位、生態資源、主導產業和文化人緣四大優勢,努力夯實發展的基礎條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結構調整,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把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培育新的支柱產業作為增強發展後勁、實現後發趕超的重要支撐,在轉型中打造新亮點、增創新優勢,更加堅定地實施跨越發展、加快發展。

樹立產業興縣、項目第一的理念。集中力量推進產業建設,優化一、二、三產業結構,增強經濟總量和產業實力。集中精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把各項工作任務和目標都量化在一個個項目上。強化項目開發意識,加大爭資爭項力度,加快項目建設步伐,多上項目,快上項目,上好項目,上大項目,努力形成用項目擴張總量、用項目優化結構、用項目增強後勁、用項目提升優勢、用項目推動發展的良好局面。

樹立規劃引領、市場運作的理念。堅持規劃先行。無論是城市建設、產業佈局,還是一個單位的發展,都要捨得花錢做規劃,向規劃“要特色、要品位、要空間、要效益、要發展”,建立促使產業發展規劃、城鄉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四個方面的規劃相互銜接、相互協調的“四規一體”新機制。建立適應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市場化運作機制,把有形資源和公共資源資本化,努力破解發展資金難題。

樹立以人為本、民生至上的理念。更加註重改善民生,更加註重公平正義,更加註重人的全面發展,把政府工作根植於人民羣眾的沃土之中。以改善民生為目標,堅持富民利民優先,切實解決涉及羣眾利益的難點熱點問題。

樹立生態立縣、永續發展的理念。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增強環保和集約節約意識,提高資源使用率,保護建設好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樹立艱苦創業、開拓實幹的理念。科學理財,過緊日子,厲行節約,提高財政和部門資金使用效益,集中財力辦大事。堅持幹字當頭,勤奮為首,把加快發展的堅定信念落實在苦幹實幹的具體行動上,善於以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謀劃發展方略、破解瓶頸制約,在應對挑戰中拓展新路,在搶抓機遇中奮力爭先。

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要力爭在以下八個方面邁出新步伐:

(一)以產業優化升級為重點,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上邁出新步伐

把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切入點放在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和培育新興產業上,堅持將技術改造同節能減排結合起來、同延伸產業鏈結合起來、同推進自主創新結合起來,促進企業集聚、產業集羣、發展集約,力爭全年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00億元、税收4億元。

依託園區集聚發展。一是抓規劃。完善園區遠景規劃,按照到20xx年30平方公里的框架來規劃佈局產業園區,規劃建設有色金屬產業園、食品加工產業園、鋁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服裝輕紡產業園等一批特色產業園,促使產業相對集中,加快園區擴容。科學合理規劃建設中小企業全民創業園,引導本地中小老闆和返鄉回縣人員在工業園創業發展。二是抓開發。創新園區管理體制,實行“一園三區”管理模式,把園區工作重心轉到招商引資和協調服務上來。探索市場化運作模式,加快園區開發建設。縣財政安排600萬元,用於支持工業園區建設,加快紅金工業小區三期建設,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產業項目向園區集聚。年內園區至少要新增企業15家,使工業園企業達到110家以上。三是抓配套。將園區作為城市的一部分來規劃建設,在完善園區商貿、餐飲、休閒、住宿、銀行、醫療、學校、水電、生產資料市場等配套設施,提升園區吸引力和凝聚力。四是抓集約。出台閒置土地盤活流轉政策,鼓勵企業建設標準廠房、多層廠房,實施“零增地”技改,促進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實現產值超百億工業園區目標,爭創省級生態工業園區。

依託項目集羣發展。按照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羣―產業基地的發展路子,抓好贛州鋁業20萬噸鋁合金板帶、譜賽科1.2萬噸甜菊糖甙生產線、中瑞硬質合金(二期)、寶華山水泥粉磨站、通宇通訊、華瀚鎢廢料回收加工、百惠啤酒生產線、晶泰鋰業鋰電池材料、中星電子石英晶體加工、30萬噸非金屬納米粉體材料等10大重點調度招商興工項目建設,力爭完成投資6億元。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鼓勵發展“專、精、特、新”項目,延長產業鏈條。出台並實施企業減負措施和政策,支持龍頭企業對上下游企業實施併購重組、靠大聯強,重點扶持紅金稀土、江鎢鎢合金、世瑞礦產、偉嘉合金等企業引進戰略合作者,發展精深加工及應用產品,逐步形成抗風險能力強的產業艦隊。扶持服裝行業、食品加工業實施品牌戰略和機械化流水線生產,促使傳統產業做大做強、優化升級。出台企業上市扶持政策,引導和支持中瑞新材料等企業上市融資。力爭新增銷售收入超億元或納税超千萬元企業5家,總數達到25家。做好以資源換項目文章,引進戰略投資者,充分利用縣內礦產資源建設深加工企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新型建材、光伏和LED產業、電子信息、礦產加工機械、新型材料等新興產業。

依託創新集約發展。縣財政安排500萬元中小企業發展資金,採取技改貼息、專利補助等方式,支持企業加大新技術、新產品開發和創品牌力度,鼓勵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建立實驗室及新產品研發中心,重點抓好紅金稀土清潔生產、遠馳新材料超細碳化鎢等一批技術升級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扶持企業創品牌、創名牌、創標準建設,力爭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培育2個以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

(二)以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為重點,在統籌城鄉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始終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縣財政安排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資金3300萬元,用於支持農業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農村公路建設、村鎮建設、發展新經濟組織、培育新農民,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按照“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經濟組織+農户”的思路,穩定糧食生產,做強果業、煙葉、甜葉菊、蔬菜、生豬、水產養殖、光皮樹、油茶等特色產業,新開發加工橙成園面積1.4萬畝,新建3萬畝以上縣級示範基地;種植煙葉1.2萬畝、甜葉菊1.3萬畝、無公害蔬菜10萬畝、光皮樹5萬畝、油茶樹2萬畝。大力扶持譜賽科、沙地板鴨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力爭引進一批生物柴油、油茶加工、果品加工、竹木加工龍頭企業。新增10個以上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5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壯大農產品銷售隊伍,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機制。做好五雲蔬菜、甜葉菊種植2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推進農產品品牌化,積極做好無公害基地、綠色(有機)食品的申報認定,力爭農產品標準化率達45%以上。

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水平。突出整村、連村推進和村鎮聯動,完成150個新增村莊整治點建設、20個新增整村推進整治點和18個圩鎮“五整治、三建設”任務,打造10個以上高標準圩鎮整治示範圩鎮,新建25個村部。按照“一會一組五中心”的要求建設20個以上標準化村落社區。建立農村垃圾和衞生保潔機制,推行“户集―村運―鄉處理”的垃圾無害化處理模式。完善農民培訓服務網絡,重點建設10個縣級示範性農民培訓基地,做好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的培訓工作,全年培訓農民3萬人次以上,提供1.5億元小額貸款支持農民創業。

提升農業綜合保障能力。加快農田水利和農村沼氣等基礎建設,實施4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20個節水灌溉渠道防滲工程,新建沼氣池1800座。完成1萬畝以上土地開發整理。做好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動植物防疫和災害性天氣、地質災害、地震預防處置工作,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完善城―鄉―村規劃體系,促進城鄉規劃佈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一體化。積極開展土地經營權流轉、農村宅基地流轉試點、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抓好“村村通”工程和農村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政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社會保障體系向農村延伸,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以擴大消費為重點,在現代服務業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堅持以項目帶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努力把贛縣打造成贛州乃至周邊省、市的物流之都、休閒度假之都、宜居宜業之都、職業教育之都,力爭全年第三產業實現税收2億元以上。

優化服務業發展佈局。堅持與中心城區錯位發展的理念,按照發展週末經濟、假日經濟的思路,科學編制現代服務業總體規劃和現代物流、旅遊休閒、金融、商貿、房地產業、新興服務業等行業規劃,做好現代服務業重點項目規劃,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通過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把贛縣打造成承接全縣乃至全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平台。

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物流業發展,抓好紅金物流園、昌聯倉儲等項目建設,力爭全年新增7家物流企業,總數達到25家。培育金融業,組建小額貸款公司,擴大信貸投入,力爭全年新增貸款8.6億元以上。大力發展研發服務、技術性服務、管理諮詢、市場服務、信息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提升產業配套服務水平。

積極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繁榮休閒旅遊業,打好客家文化和生態休閒牌,科學規劃推出多條旅遊線路。充實客家文化城內涵,搞活其經營和管理機制,提高其人氣和效益。啟動白鷺古村創建4A級景區工作,扶持寶華寺擴建,規劃並推動開發建設儲潭臨江度假村、居龍灘綜合旅遊開發、夏府、大湖洲、小湖洲及水上娛樂休閒開發、儲君廟、大型遊樂場等項目。開工建設商品房26萬平方米,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大力發展連鎖店,規劃建設標誌性商業街區、星級賓館、娛樂城、大型購物中心、停車場等一批項目,培育工業生產資料、小商品、圖書音像、工藝品收藏品等專業市場,加快發展中介、社區服務等其他服務業。

(四)以做大做強縣城為重點,在推進新型城鎮化上邁出新步伐

以規劃為龍頭,以項目為支撐,拉開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資和人居環境,加快城鎮化進程,做到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

提升規劃品位,把城區做大。主動融入贛州特大城市建設,按照到20xx年縣城人口達到30萬人的規模,把梅林、茅店、儲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重新修編縣城總規,並在總規指導下,抓好控制性詳規和修建性規劃,落實重要項目、產業佈局、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社會事業發展、土地利用等規劃對接,逐年拉大城市發展框架,做大縣城規模。合理控制建築物間距,留足停車面積和消防通道,控制城市建築色彩,提高單體建築物設計美觀率和街道天際輪廓線的起伏感,規劃建設城市小高層房屋,讓城市長高。通過規劃和設計水平的提高讓單體建築和小區開發更符合現代發展理念和傳統文化要求。

完善基礎設施,把功能做優。重點實施10大城市建設工程,總投資約12.05億元。①道路工程,完成贛新大道東延、楊仙大道西擴、貢江大道南段、富商街東延改造。②排污工程,建設縣城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啟動工業污水處理廠建設。③供水工程,全面完成5萬噸取水口遷移和工業園二期供水加壓泵站建設。④供電工程,實施縣城電網改造、城南變電站和城南配網工程。⑤綠化工程,建設濱江公園、健身公園、獅子巖和燕子巖森林公園。⑥人文工程,建設規劃展示館和城北農貿市場,新建1座城北壓縮式垃圾中轉站、新市民公寓2萬平方米。⑦整治工程,完成興農路、站前大道西段和縣城小街小巷環境整治。⑧文體工程,建設城南文化中心、體育中心等。⑨興工工程,完善工業園二期,開發建設工業園三期。⑩服務業工程,吸引周邊居民消費,繁榮城市經濟。

加大管理力度,把環境做美。理順城市管理機制,加強城市管理隊伍建設,增強城管合力。開展省級衞生城市、生態園林城市、文明城市“三城同創”活動。加強城市綠化工作,提高路樹的綠蔭覆蓋率和園林觀賞度。強化城區公共交通秩序管理,加強市政、園林、環衞、供水、供氣等公用事業管理,加大城市違章建築整治力度,強化小區物業管理和社區、居委會建設,創造一個環境優美、人居和諧的新縣城。

加快圩鎮建設,把中心鎮做強。推進中心鎮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中心鎮培育協調機制,積極探索人口向縣城和中心鎮集中、務工人員向工業園區集中、土地向種養能手和大户集中、就學向縣城和中心鎮集中等“四個集中”的有效途徑,加快小城鎮建設,力爭城鎮化率達到33%。

(五)以加大投入為重點,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邁出新步伐

搶抓中央擴大內需政策機遇,掀起新一輪投資高潮,在投資拉動上取得更大突破,力爭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9億元,努力改善發展條件。

加大重點工程建設投入。強化對重點工程的管理、調度、協調和服務,完善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機制。實施10大重點工程,總投資38.6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3.96億元。①建設紅金工業園三期(含紅金、昌聯物流園區和工業污水處理廠項目);②贛州鋁廠20萬噸鋁合金板帶項目;③贛龍鐵路複線改造工程;④京九鐵路電氣化改造;⑤建設濱江公園和健身公園;⑥建設寶華山200萬噸水泥粉磨站項目;⑦實施鄉村公路及渡改橋工程;⑧建設贛縣生活污水處理廠;⑨新建江口220千伏和110千伏輸變電工程;⑩建設贛縣文體中心。同時,要着眼長遠,推動做好昌吉贛城際鐵路、華能瑞金電廠二期、江興高速公路等重點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建設。

加大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完成瑞贛高速贛縣段和贛州外環快速通道贛縣段建設,積極支持繞城高速建設。續建36個、180公里通村水泥路項目,新建41個、156公里農村公路項目,逐步推進湖江至石芫戰備公路建設,實現85%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加快三溪新星大橋、吉埠翰林大橋、王母渡橫溪大橋3個渡改橋項目建設;着手籌建王母渡立瀨大橋、東埠頭大橋。新建3個客貨運輸站、30個候車亭。加快城鄉電網、信息網建設,進一步完善城鄉基礎設施。

(六)以承接產業轉移為重點,在開放型經濟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高度重視、高位推動、高效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力爭全年引進內資6.9億元,利用外資5500萬美元,實現外貿出口4800萬美元。

更加註重招商選資。着力提高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項目質量。一是突出產業鏈招商。依託我縣現有的產業和載體,注重項目包裝,重點主攻鎢稀土等礦產品精深加工及新材料產業,拉長現有優勢產業鏈條;以特色產業園建設為依託,發展建築陶瓷及新型建材業、鋁加工產業、光伏和LED產業、礦產加工機械、電子信息產業等新興產業;以擴大投資、調優產業結構為目標,抓好星級賓館、旅遊開發、大型娛樂購物中心等現代服務業,以“基地+加工”模式為主的現代農業以及重大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招商,緊緊盯住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下功夫引進產業鏈的核心環節,開展產業配套招商,帶動產業集羣。二是突破大項目引進。重點引進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有利於產業升級的帶動性項目,跟蹤好仁翔中藥飲片加工項目、五星級賓館等一批在談項目,力爭引進18個千萬元以上項目。三是創新招商機制。走全民招商與專業招商相結合的路子。大力開展經常性、針對性和專業性的小型招商活動,舉辦全民創業推介會,組建3支區域專業招商小分隊、4支產業招商小分隊,集中招商資源、信息,提高招商針對性和專業化程度。組建1支專業安商服務隊、1支企業招工服務隊和1支招商環境整治隊伍,創優招商安商服務環境,爭取一批項目當年落户、當年開工、當年投產,提高項目外資到位率、税收貢獻度。此外,要大力開展委託招商、以商招商、協會招商、網絡招商活動,形成大招商的氛圍。

加快“走出去”步伐。引導有條件的企業走海外上市直接融資的新路子,到境外收購品牌、企業和研發機構,擴大市場份額,增強市場競爭力。縣財政安排100萬元,設立外貿發展基金,建立出口型企業由來料加工轉為進料加工、由半成品加工轉為成品生產、由外地報關轉為在本地報關的引導扶持機制,提高企業出口質量。擴大對外貿易,提高外貿出口貢獻率。

(七)以完善十大體系為重點,在體制機制創新上邁出新步伐

深化十大體系建設。找準各體系建設突破口和着力點,縱深推進十大體系建設,着眼於破解制約科學發展的節點難點問題,建立促進科學發展八大機制,實施農村土地流轉中心、小額貸款公司、機關效能電子監察和網上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公共實訓中心、紅金物流園和昌聯倉儲物流、城北農貿市場、擔保中心、汽車檢測中心、新市民公寓和廉租房、海關商檢聯絡處等10個物質載體項目。全面推進十大體系進園區、進市場、進社區、進鄉村工作,加快十大體系建設成果轉化。

深化各項改革。改革投融資機制,組建國有資產經營管理中心和財政信用擔保中心,充實縣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資本,引進成立小額貸款公司。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制度改革,落實公務員津補貼政策,深化收支脱鈎試點改革。深入推進農村金融體制、農村公共服務體制、社會保障制度、土地流轉制度、林權配套等農村綜合改革。深化企事業單位改制,完成5户以上企業改制工作。完善口岸服務工作,加強與海關、商檢機構的對接,強化鐵海聯運使用率。推進機構改革、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健全工商企業開辦並聯審批機制,探索建立公路、安全生產、食品、城管等方面的聯合執法新機制,推進電子政務和政務信息網建設。

(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在和諧社會建設上邁出新步伐

從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增加投入入手,盡心盡力解決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不斷提高羣眾幸福指數。

着力改善民生。新增財力繼續堅持向困難羣眾、農村、基層、公共社會事業傾斜。縣財政籌資3億元,完成好民生工程9個方面、84項指標任務,重點辦好10件實事。①投資2500萬元,開工建設廉租房0.5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1.6萬平方米;②提高低保補助水平,農村、城鎮低保月人均補差分別提高到50元和120元以上,改擴建農村敬老院5000平方米;③建設縣人民醫院住院大樓和梅林衞生院;④擴建章貢國小,新建縣特殊教育學校,完成15所2.4萬平方米農村校舍改擴建;⑤完成深山區移民、漁民搬遷20xx人,解決3.5萬農民安全飲水問題;⑥新修鄉村公路156公里,實施渡改橋項目3個;⑦籌建贛縣福利中心;⑧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10萬平方米、城市危舊房改造3.5萬平方米;⑨建設縣職業技術學校(含公共實訓中心);⑩抓好150個村莊整治點和18個圩鎮整治。

繁榮社會事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貢獻率。調整城鄉教育網點佈局,集中捆綁使用教育資金,增加縣城和圩鎮學生容量,加快農村中國小校舍改造步伐;全面完成贛縣第三中學建設,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貫徹落實新醫改方案,加強公共衞生、農村衞生和社區衞生體系建設,通過爭資爭項提升中醫治療水平,改造9個鄉鎮衞生院、120個標準化村衞生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以上。建設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健全公共文化體系。發展全民健身運動,繁榮廣播電視事業。加大計劃生育工作力度,穩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擴大就業,促進再就業,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城鄉富餘勞動力返鄉創業和就地就近就業,激活全民創業熱情,轉移農村勞動力12萬人,安置“4050”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00人。抓好五大保險的擴面徵繳,參保人數達到11.8萬人。做好返鄉農民工的社保接續工作。完善社會救助體系。認真組織實施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紮實做好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人防工作。積極發展工會、共青團、婦女、殘疾人、慈善、老齡事業。繼續做好發改、物價、統計、外事僑務、民族宗教、檔案、地方誌、水文、氣象、對台、擁軍優屬等各項工作。

建設生態文明。落實節能、節地、減排措施,引導企業從產品設計、原料選用、工藝控制、廠房建設等不同層面開展清潔生產,推行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力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0.28%和5.17%。嚴格耕地保護,集約節約利用土地。抓好水土流失治理、韓坊稀土礦、陽埠稀土礦和大埠稀土礦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程。大力推進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新增造林綠化面積13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5.5%。

全力維護穩定。完善應急管理機制,提高應對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的能力。完善信訪工作機制,妥善處理各類矛盾糾紛。強化安全生產監管,防止各類重特大責任事故發生。加強食品藥品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的安全監管。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健全防止拖欠農民工工資的長效機制。推進“五五”普法,加快依法治縣進程。深入開展和諧平安創建活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推進政府自身建設

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不斷強化發展意識、責任意識、機遇意識、創新意識,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更好地擔負起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重任。

(一)堅持學以致用,努力建設一個學習的政府。把學習作為一種本領,作為一種常態,圍繞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新趨勢,面對金融危機、宏觀調控、周邊競爭的新挑戰,勤于思考,善於借鑑,刻苦鑽研,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提高對新情況、新事物的認識水平,增強謀全局、抓機遇、破難題的能力。

(二)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建設一個和諧的政府。堅持以民為重、富民為先,切實把執政為民理念融入到思想感情裏,體現到政策措施中,落實到具體工作上,盡心盡力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健全為羣眾辦實事的長效機制,不斷改善羣眾生產生活條件。精文減會,騰出更多時間、精力深入基層,聽取羣眾意見和建議,力求決策更能體現百姓心聲,工作切實符合百姓意願,發展真正惠及百姓福祉。

(三)堅持科學執政,努力建設一個誠信的政府。堅持向落實要執行力。及時、準確地將縣委的決策轉化為操作方案和具體舉措,把產業發展升級、基礎設施改善、體制機制創新、和諧社會建設的思路理清、問題找準,重決策、更重執行,重製度、更重落實,跟蹤問效,一抓到底。堅持向發展要公信力。把對上負責與對下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奉行説了做、定了幹,推行政府工作的項目化管理,抓好每一個層面,把握每一個環節。加強督促檢查和行政效能監察,確保政令暢通,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四)堅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設一個法治的政府。堅持把依法行政貫穿於政府決策、執行、監督的全過程,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接受監督,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做好行政複議工作。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會的監督,接受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聽取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及時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創新方法,更多地運用規劃、產業政策、市場準入等手段,着力解決政府職能越位、缺位、不到位等問題。創新思路,更多地用改革的辦法、市場化思路,破解增長難、融資難、用地難、拆遷難等問題,以科學態度和辯證思維增強化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的能力。

(五)堅持便民惠民,努力建設一個高效的政府。深入開展“機關效能年”活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限,做到立即辦、馬上辦、急事急辦、特事特辦,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信譽最好、回報最快”的環境品牌。進一步健全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完善政府例會制度和工作落實情況銷號制度,完善重大事項督辦制度,嚴格執行行政問責制,大力整治行政不作為、辦事拖拉、落實不力、項目建設速度慢等問題,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完善社會公示、聽證制度和民主評議政風制度,推進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化,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提升羣眾滿意度。

(六)堅持勤政廉政,努力建設一個負責的政府。不斷增強政府全體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創新意識、項目意識和節儉意識,敢於承擔責任,敢於較真碰硬,不迴避矛盾,不積壓問題,形成推進工作的強大合力。加強行政監察、財政監管和審計監督,規範財政轉移支付、土地和礦產資源開發、政府採購、國有資產轉讓等公共資源管理。切實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從制度上、源頭上預防腐敗,促進政府全體工作人員廉潔從政。

各位代表,贛縣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人民的信任永遠是我們前進的動力。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共贛縣縣委的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排難而進,奮力拼搏,開拓進取,為實現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建設一個更加幸福和諧的新贛縣而努力奮鬥!

20xx年贛縣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縣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搶抓《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出台的歷史機遇,開拓奮進,狠抓落實,克服經濟下行壓力,全面或超額完成縣xx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穩中趨好、好中趨快”的良好態勢。

——借勢蘇區振興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實現新突破。GDP突破100億元,達到104.9億元,增長13.4%,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17.8∶56.8∶25.4。財政總收入突破10億元,達到12.8億元,淨增3.6億元,增長39.2%;公共財政收入①7.01億元,增長25.8%。財政總收入佔GDP的比重達到12.2%,提高2.2個百分點;税收收入佔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到87%,提高1.5個百分點。完成財政支出23.6億元,增長34.2%。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00億元,達到215.6億元,增長14.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4.9億元,增長35.3%。

——借勢蘇區振興發展,“六爭工作”②實現新突破。成功爭取全市首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成功爭取全國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成功入選“江西縣域經濟十大活力縣”。成功爭創省級服務外包示範園。贛縣經濟開發區更名為贛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列入國家環保部重點支持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成功獲批“重點省級工業園區”、“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和“贛州生物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並被列為“第二批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甜菊糖甙產品榮獲20xx年江西省名牌產品;“騰遠”註冊商標被認定為江西省著名商標。全年爭取各類資金15.6億元,增長34%。

——借勢蘇區振興發展,民生改善實現新突破。縣財政籌資1.33億元,全面推進首批7000户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工作。實施7個“千噸萬人”農飲工程③,解決11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改造農村公路100公里。建成110千伏韓坊輸變電工程;完成農網改造83個台區,惠及農户6000户。縣財政籌資6022萬元,開工扶貧和移民項目693個。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1045套,建成1916套。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4248元,增長16.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72元,增長15%。

一年來,我們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全力以赴建平台,工業經濟在下行壓力中逆勢增長

堅定不移把工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支撐來抓,大力推進工業平台建設。全年縣財政投入資金4.58億元,增長72.3%,重點推進了贛州銅鋁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儲潭高新技術產業園等平台建設,園區建成面積達到8.5平方公里,承載能力明顯增強。誠正有色金屬、芯隆新能源、騰遠鈷業二期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全年新增入園企業10家,總數達到186家。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7.5億元,增長18%。鎢、稀土、銅、鋁、生物食品五大主導產業快速發展,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5億元,佔全縣工業總量的67%。龍頭企業支撐作用更加明顯,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總數達到63家,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45家,税收超千萬元企業12家,其中過億元企業2家。工業實現税收6.98億元,增長57%。規模以上工業佔GDP的比重達到45.2%,提高7.7個百分點,工業經濟總量和質量穩居全市前列。

(二)全力以赴抓統籌,城鎮建設在對接融入中快速推進

堅持把城鎮化作為擴內需的最大潛力加快推進。全年投入城市建設資金24億元,其中縣財政投入5.14億元,增長62.2%。五大新區建設步伐加快,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17.9平方公里,城鎮人口達到27.7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3%。城市交通、供電、供水、供氣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增16條城市道路14.5公里。贛大高速贛縣南互通竣工通車,瑞贛高速贛縣北互通、客家大橋開工在建。全面鞏固“治髒治亂治堵”成果,城市道路保潔率達到98%以上。新增綠地20.54公頃,綠地率達到35.67%。依法查處違章建築316起3.3萬平方米。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儲潭啟動區初見成效,啟動了790平方公里贛縣示範區總體規劃,螺溪洲綜合體一期土地基本完成徵收,儲君大道、儲山路等項目進展良好。江口省級示範鎮建設有序推進。儲潭鎮和五雲鎮列為第三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五雲鎮被列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白鷺鄉白鷺村列入全國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傳統村落;吉埠鎮梘田村被列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茅店鎮列入全省科學發展50強鄉鎮。

(三)全力以赴打基礎,現代農業在龍頭帶動中加快發展

以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為龍頭,着力引項目、擴規模、提質量。整合資金抓投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示範區開發面積達到29萬畝。累計引進新項目49個、新品種54個,推廣新技術14項。新開發油茶1.2萬畝、臍橙4100畝,種植甜葉菊7339畝、煙葉3201畝、蔬菜11.5萬畝,新定植花卉苗木6000畝。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家,總數達到68家。新增農機動力5.2萬千瓦,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45%。全面推進和諧秀美鄉村建設。完成96個村莊整治點整治任務,硬化主幹道34.1公里。農業面源污染④和農村清潔工程得到加強。小農水重點縣建設成效明顯,完成10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王母渡河堤工程進展良好。防汛、防火工作成效明顯。新增耕地1170畝,新建標準農田5200畝。

(四)全力以赴調結構,發展後勁在創新驅動中持續增強

更加註重產業結構優化和開放創新,着力激活發展活力。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完成服務業增加值26.6億元,增長13.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億元,增長14.1%;三產實現税收3.32億元,增長25%。引進了總投資5億元的金融大廈項目,銀座村鎮銀行贛縣支行開業,新增小額貸款公司2家。全口徑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雙過百億”,其中存款餘額達到118億元,增長19.3%;貸款餘額達到102億元,增長42.3%;新增貸款30.4億元,增長30.5%。夏滸、寨九坳等景區建設步伐加快,旅遊綜合收入突破5億元,達到5.12億元,增長72.9%。上海大眾、北京現代等一線品牌落户紅金物流中心。物流業實現税收2821萬元,增長45.3%。新開工商品房面積31.5萬平方米,銷售面積16.3萬平方米,房地產業實現税收6810萬元。科技創新步伐加快,積極引導校企合作,在世瑞公司設立中南大學博士工作站和博士後科研基地。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家,獲市以上科技進步獎3項,授權專利18項。開放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實際利用外資6948萬美元,增長11%。引進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30億元,增長30%。完成進出口總額2.7億美元,增長7.6%,其中出口總額2億美元,增長9.1%。體制機制不斷創新,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公務卡改革全面推廣,清理財政專户170個。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基本藥物制度覆蓋村衞生室。文化體制改革獲全省先進。企業一套表統計改革⑤、國有企業改革、國有林場改革等穩步推進。

(五)全力以赴保民生,社會建設在和諧創建中全面進步

堅持民生為本理念,着力推進十大民生工程和100件民生實事。全年投入民生類資金14.26億元,增長40%,佔財政總支出的60.6%,提高2.6個百分點。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新改擴建中國小校舍3.95萬平方米,建成農村教師週轉宿舍304套。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學生7.1萬名。衞生事業加快發展,縣第二人民醫院建成投入使用,梅林衞生院主體工程完工,新改擴建鄉鎮衞生院3所。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7.1%,被評為全省新農合先進縣。文體事業加速繁榮,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8個。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主體工程完工。成功舉辦第四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暨首屆工人運動會。開通無線數字電視傳輸覆蓋網絡。保障力度不斷加大,發放創業貸款扶持資金8210.5萬元。新增城鎮就業5615人,其中城鎮殘疾人就業18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城鄉並軌,參保人數達到23.75萬人,增長23%。新增“五大保險”⑥參保人數4.88萬人,總數達到40萬人。發放城鄉低保、五保供養、優撫、大病醫療救助和高齡長壽補貼8400萬元。完成移民搬遷1778人,8個移民集中安置點建設有序推進。生態環境保持良好,完成造林5.24萬畝。省級生態縣創建工程全面啟動。工業清潔生產、稀土廢棄礦山恢復治理等項目進展順利。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620公頃,治理崩崗30處。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完成省市下達任務。

社會管理水平穩步提升。嚴打整治行動深入開展,城區巡邏防控體系進一步健全,新增警務室20個,達到127個。成立應急處突大隊,突發事件處置能力進一步提高。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經驗在全省推廣,消防安全保衞戰成績突出,獲公安部表彰。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常態化,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深入開展領導幹部大接訪和信訪包案工作,信訪工作實現“三無”⑦目標。縣法院建立全省第一家綜合性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創新社區矯正監管和司法為民服務工作,全縣公眾安全感指數居全市前列。縣計生服務大樓建成投入使用,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等計生優質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8‰以內。成功整合管道燃氣市場,城區居民用氣實現與市中心城區“同城同價”。食品藥品安全示範區創建試點工作獲全省先進。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雙擁共建活動取得新成效。老齡、婦女、兒童事業健康發展。民兵預備役、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工作進一步加強。監察、編制、人事、審計、物價、檔案、保密、質監、慈善、石油、地方誌、紅十字、工商聯、機關事務、民族宗教、涉台事務、外事僑務、郵政通訊、地方海事、防震減災、水文氣象等事業取得新進展。

(六)全力以赴轉作風,政府建設在弘揚蘇區精神中不斷強化

結合省、市、縣開展“集中整治影響發展環境的幹部作風突出問題”活動,深化幹部下基層“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務”工作,深入開展幹部隊伍“治庸治懶治散”,工作效率明顯提升。全面開展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清理,精簡審批事項27項,精簡率33.3%。大力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全年公開政府信息27971條。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全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9件、政協提案94件,辦復率100%,滿意和基本滿意率98%以上。不斷強化公務用車管理,全面壓縮行政經費,“三公”支出⑧得到明顯控制。嚴格執行“三重一大”⑨制度,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緊緊抓住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積極應對全球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宏觀形勢,同心同德、苦幹實幹,推動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這些來之不易的成績,是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和全縣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全縣廣大幹部羣眾,向離退休老幹部、老同志,向駐縣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贛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要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仍然存在,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二是工業結構不盡合理,產業鏈延伸有待加強,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日益緊迫;三是扶貧攻堅任務艱鉅,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快,農民增收渠道有待進一步拓寬;四是加快發展與保持穩定的壓力較大,創新社會管理,有效化解矛盾顯得尤為迫切。對此,縣政府將高度重視,認真研究,着力解決。

二、20xx年工作思路和重點

20xx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開局之年,是實施“xx”規劃關鍵之年,是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全面加快推進之年。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我們必須重視跟蹤分析和把握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既要增強憂患意識,充分估計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更要堅定信心,看到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隨着精神的深入貫徹以及蘇區振興發展和扶貧攻堅工作的加快實施,國家部委為贛南蘇區“量身定做”的特殊扶持政策將陸續出台,政策疊加將釋放巨大推動力。特別是市委四屆四次全會提出了“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五年上台階、八年大跨越”未來8年分步走的奮鬥目標,美好的藍圖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加上近年來我們每年實施100個重點項目,投資拉動效應強勢迸發。只要我們搶抓機遇,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就一定能夠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勢頭。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和市委四屆四次全會、縣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的部署,圍繞全面加快推進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牢固樹立發展為先、生態為重、創新為魂、民生為本理念,堅持以工業化和城鎮化為驅動、信息化為引領,促進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推進經濟社會加快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全力打造特色工業聚集區、城鄉統籌示範區、生態文明先行區、社會和諧模範區,爭當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排頭兵,為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按照上述要求,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財政總收入增長20%,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1%,外貿出口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縣政府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堅持投資拉動,狠抓項目建設,加大振興發展推動力

舉全縣之力爭取項目、引進項目、大上項目,力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0億元,達到110億元,以大項目拉動大投資,以大投資保障快增長。

全力爭資爭項。提升項目編報水平,深化《若干意見》的研究與對接,科學編制贛縣蘇區振興發展重大建設項目規劃,優化項目庫,爭取《若干意見》中確定的重大項目和試點政策儘快實施,力爭在上級投資總盤子中佔有更大份額。積極爭取全國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政策和全國婦女兒童營養產業基地、贛州紅色文化創意園。大力配合推進興國—贛縣高速公路、昌吉贛客專、贛龍鐵路擴能改造、贛州梅林汽車客運站等項目建設。積極爭取開工建設贛縣220千伏新飯店(太陽坪)輸變電工程、城南和雙龍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加快華能瑞金電廠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力爭全年向上爭取資金18.5億元,把扶持政策變成實實在在的項目,變成實實在在的投資。

大力招商引資。濃厚招商氛圍,堅持招商興工戰略,圍繞特色產業和重點項目,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招商推介活動,持續保持招商引資的熱度。完善招商機制,依託《若干意見》,進一步優化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增強政策的吸引力。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考核激勵機制,重獎招商引資有功人員。拓寬招商方式,大力實施產業招商、專業招商、項目招商,積極探索代理招商、合作招商、以商招商等市場化招商方式。注重項目質量,重點圍繞有色金屬、機械電子、新型材料、生物食品四大主導產業進行招商,主攻金融、商貿、物流、文化、旅遊、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優先選擇國內國際500強、行業200強龍頭企業、優質上市公司、央企財團、軍工企業。力爭全年引進內資35.4億元,利用外資7712萬美元,引進超億元項目15個以上。加快項目落地,完善招商引資和工業發展聯動機制,全力化解土地、資金、環評、電力等要素制約,加快推動項目簽約落地、立項審批和開工建設。

高效建設項目。着力抓好100個重點項目建設,擴大投資規模、拉開建設場面、展現發展氣勢。完善項目推進機制,實行一個項目、一名縣領導、一支隊伍、一張倒排工期表、一套獎懲激勵措施的“五個一”機制,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破解項目推進難題,積極爭取用地指標,力爭更多項目列入省級重點調度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範圍;加快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和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項目。加大資金籌措力度,加快國有存量土地出讓和國有改制企業資產變現;做大做強城投公司、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等融資平台,提升融資能力。加強政府項目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堅持安置先行,全力推進徵地拆遷工作;落實獎懲措施,集中精力破解徵地拆遷節點難點問題。

(二)堅持主攻工業,培育特色產業,增強振興發展支撐力

按照“壯大體量、轉型升級、創新驅動、提質增效”的要求,全力拓平台、攻項目、扶龍頭、興產業、調結構,促進工業經濟加快發展、集約發展、綠色發展,力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5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3億元,打造特色工業的聚集區。

加快平台建設。推動園區建設與城鎮建設同步規劃,實現以城聚產、以產興城、產城互動。加快建設有色金屬、機械電子、生物食品、新型材料、高新技術“五大產業基地”,突出抓好園區路網建設,拉開園區框架。抓住新一輪開發區擴區調區機遇,抓緊修編工業主導產業發展規劃,明晰產業定位,優化產業佈局,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優化完善園區功能佈局和生活配套設施,積極爭創“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國家新型工業化鎢新材料產業示範基地”、“省級食品產業基地”等牌子,力爭全年新增園區開發面積2平方公里,新增入園企業15家以上,着力打造紅金、洋塘兩個“產值超百億園區”。

壯大骨幹企業。完善重點企業掛點幫扶制度,在立項、用地、環評、融資、人才等方面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出台龍頭企業扶持政策,跟蹤服務好世瑞集團、騰遠鈷業等企業上市工作,積極挖掘和培育上市後備資源。全力扶持骨幹企業增資擴能和技術改造,重點扶持紅金稀土、新盛稀土、鑫隆康稀土、譜賽科等一批骨幹企業新上項目,擴大產能,做大做強。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培育力度,着力推動國能生物、茂林高科等10家企業進入規模以上企業行列。全力抓好派高模具、三一重工、贛州鋁業等30個工業化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完成年度投資17.2億元,形成園區新的增長點。

推動產業集聚。充分利用現有產業基礎、優惠政策和平台優勢,積極引進鎢、稀土、生物食品精深加工企業,促進同類產業和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加快推進中瑞二期鎢深加工項目;加快推進友力磁材、眾合磁材、大金新材料等稀土深加工項目;加快推進譜賽科甜菊糖甙精深加工、百惠酒業、婦幼營養產業二期等生物食品工業項目,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打造特色產業集羣,力爭主導產業佔全縣工業總量比重提高到70%以上。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切實提高工業可持續、均衡式發展能力。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完善信息服務平台,推進信息網絡技術在工業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過程、行業管理、市場銷售、資源開發、技術改造等各個環節的廣泛應用,建設“數字工業園區”。

(三)堅持城鄉一體,主動對接融入,築牢振興發展承載力

堅持區域統籌、縣域統籌的理念,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力爭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20平方公里,城鎮人口達到29.4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5%,打造城鄉統籌的示範區。

加快“同城化”發展步伐。着力實施好30個城鎮化重點項目,力爭完成年度投資49.2億元。加強規劃對接,堅持規劃先行,進一步強化與贛州都市區相關規劃的銜接,高標準完善編制好各類規劃。嚴格規劃執法,加大依法查違拆違力度,堅決查處違章建築。加強基礎設施對接,完善城市供水、供電、供氣、公交、通信、防洪排澇減災、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着力抓好城市路網建設,打通“斷頭路”,加快建設貢江北大道、杏林大道、站前大道西延等路網。加強功能對接,大力發展星級酒店、金融保險、電子通信、文化體育、休閒旅遊等城市現代服務業,着力抓好金融大廈、體育館、月亮灣公園、凱華國際酒店等項目建設,實現功能互補,增強城市活力。加強城市管理對接,深入推進城鄉“治髒治亂治堵”和“三城同創”⑩工作。完善城市保潔機制,加強園林綠化管護,美化城市環境。加快城市排水排污、供水供電等市政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承載能力。

加快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建設步伐。在贛州市爭取全國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將贛縣列為全市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擴大示範區規劃範圍,把儲潭、五雲、沙地、湖江一併列入贛州市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贛縣示範區,編制完善790平方公里全域規劃和總體實施方案。大膽探索、勇於突破,不斷完善示範區土地、户籍、社會保障、農業產業化、金融扶持等14個方面的配套政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採取市場化運作,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示範區儲潭啟動區螺溪洲綜合體建設,全面啟動綜合體內房屋拆遷工作和贛儲路、儲君大道、儲山路、象山路等道路建設,完善綜合體供水、供電、供氣設施,提升配套水平。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推動贛南橙谷、天綠生化等落户項目開工建設,提升產業帶動能力。出台農業互動區招商引資政策,加大互動區項目推介和土地流轉力度,引導土地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做活農業休閒旅遊文章。

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着力建設示範鎮,鞏固提升江口省級示範鎮建設水平,建成江口大道南延、紅港森林公園等8個重點項目,確保順利通過省級示範鎮驗收;積極爭取政策、項目和資金,加快儲潭、五雲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建設;着力抓好南塘、王母渡、吉埠、田村、湖江、沙地等中心鎮建設,引導扶持鄉鎮深挖潛力加快建設,力爭更多鄉鎮列入示範鎮範圍,對示範鎮在用地指標、基礎設施等方面給予傾斜。激發鄉鎮發展活力,完善鄉鎮招商引資税收獎勵辦法,扶持鄉鎮差異競爭、揚優成勢,發展工業、旅遊、商貿、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壯大鄉鎮實力,建設經濟強鎮,以小城鎮建設帶動產業集聚、商業集聚、就業集聚、公共服務集聚、人口集聚,把小城鎮打造成縣域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健全城鄉規劃體系,以縣域城鄉統籌規劃為統領,分層級整合編制好鄉鎮規劃和村莊規劃。整合鄉鎮國土所、規劃所、城管中隊力量,成立國土規劃執法中隊,建立聯合執法機制,依法嚴厲查處各類違法用地和違章建設行為,嚴格耕地保護,規範鄉村建房。完成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四)堅持強農富民,建設美麗鄉村,夯實振興發展保障力

堅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改善農村條件,着力促進農民增收。不斷優化人居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先行區。

發展現代農業。着力實施好10個農業現代化重點項目,力爭完成年度投資33億元。突出抓好示範區建設,積極整合資金,加快完善示範區道路、電力、水利等基礎設施,提高承載力,打響“國字”號。加快建設茅店江口吉埠南塘和諧秀美鄉村示範帶、環清溪河水保生態示範帶、江興線蔬菜花卉苗木示範帶、現代農業展示中心、月龍湖山莊等重點項目,把清溪現代農業示範園打造成集優勢產業發展、生態休閒旅遊、和諧秀美鄉村為一體的精品示範園。同步加快桃江、大湖江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提升示範區整體水平。突出抓好產業培植,着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定糧食生產。大力實施“菜籃子”工程,新建商品蔬菜基地3000畝。種植煙葉5000畝,收購煙葉1.5萬擔;種植甜葉菊1萬畝,收購幹葉1100噸。加快發展臍橙、油茶、花卉苗木等農業優勢產業。突出抓好科技興農,加強與農業科研院校開展科技結對活動,積極引進科研單位在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實訓基地,大力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提升現代農業科技水平。突出抓好品牌創建,推動農業綠色生產,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引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加大品牌創建力度,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完善基礎設施。全面落實“五美四和諧”⑪總體要求,實施好和諧秀美鄉村建設“八大工程”⑫,抓好85個省市縣共建點和44個市、縣共建點建設,全面推進116個省級貧困村整村推進和羅霄山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重點實施“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三年計劃”,完善政策支持,科學規劃選址,控制建築成本,確保建設質量。採取引農進中心村、進圩鎮、進開發區、進縣城等多種模式,着力抓好120個集中建設點,打造一批改造示範點,全面完成市下達的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任務。着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實施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中小河流治理和主要支流治理項目,完成8個“千噸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7座重點小(2)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分步實施22座一般小(2)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開工建設韓坊—信豐、田村—白鷺、沙地—攸鎮、王母渡—陽埠、大田—大埠等縣鄉公路改造升級工程,完成農村客運網絡化連通工程35.8公里,改造農村公路100公里。實施城鄉低電壓治理、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配套配電等六大工程。

加強生態建設。着力實施好10個發展生態化重點項目,力爭完成年度投資2.37億元。發展生態經濟,紮實推進節能減排,推進節地、節能、節水、節材和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加快實施工業企業清潔生產推進工程,加快建設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低碳農業、林下經濟、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強化綜合治理,加大以稀土礦為主的礦山整治力度,加快稀土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建設綠色礦山。加大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力度,實施好五湖項目區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大力開展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優化人居環境,紮實做好農村清潔工程,大力推廣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着力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加大沿線、沿江(河)的環境整治。紮實推進省級生態縣創建工程。大力推進“發展生態產業、建設森林城鄉”工作,完成造林綠化2.76萬畝,加強林政資源管理,確保森林覆蓋率穩定在75.8%以上。

(五)堅持創新驅動,集聚人氣財氣,提升振興發展新活力

創新體制機制,集聚創新要素,優化創新環境,增強推動發展的內生動力。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激發經濟增長的推動力。

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落實《若干意見》試點政策,着力圍繞統籌城鄉發展開展政策研究和先行先試,推動户籍制度、金融體系和土地利用改革試點,釋放農村發展活力。不斷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放寬准入條件,鼓勵、引導和撬動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市政、金融、衞生、教育等領域;鼓勵信託、擔保、資產管理、小額貸款公司以及股權投資類企業、融資租賃企業進行創新投融資;引導保險資金通過股權、債權等形式參與支柱產業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積極推進財税體制改革,健全政府預算體系,提高預算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推進績效工資改革。加快推進煤礦企業整合,規範煤炭開發秩序,集約開發煤炭資源。紮實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文化體制改革、國有林場改革等各項改革。

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扶持政策,促進企業自主創新。搭建創新平台,鼓勵企業建立高水平研發機構,重點支持譜賽科、紅金稀土、世瑞集團等企業申報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加快清華大學、中南大學等博士後工作站建設。深化產學研合作,實施“創新型企業成長計劃”,深化企業與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年內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2項以上。鼓勵鎢和稀土企業聯合攻關,重點抓好鎢產業技術攻關等2項技術難題。力爭取得市級以上科技成果2項,專利授權10件。壯大創新型人才隊伍,完善人才引進和培養政策,加快“贛縣人才園”建設,為企業人才搭建高質量的工作、生活、交流平台,力爭引進和培養各類高層次技術和管理人才20名以上,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完善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推動現代服務業提質增量,力爭服務業增加值達到33億元,佔GDP的比重提高到29.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2.6億元,三產税收達到4億元。加快發展金融業,積極引進縣外金融機構到我縣設立分支機構,加快推進組建農村商業銀行。探索設立地方法人保險、信託、金融租賃、期貨機構,支持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加快發展旅遊業,按照“政策扶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發展”的理念,進一步提升白鷺古村、湖江夏滸等景區建設水平,加快獅子巖、寶蓮山等景區招商步伐。進一步提升吃、住、行、遊、購、娛等綜合配套水平,力爭旅遊接待突破2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6億元。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提升貨運物流發展的層次和規模,大力發展甩掛運輸⑬和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加快建設紅金4S汽車城和冷鏈物流、新華物流等特色物流園區。引進設立高檔家居、五金家電等專業批發市場,以市場帶動物流,以物流促進市場。開工建設紅色動漫產業園,打造文化產業發展新亮點。加快發展科技服務、工業研發、設計諮詢、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商貿、餐飲、家政、養老、法律等生活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樓宇經濟⑭、總部經濟⑮、服務外包、網絡購物等新興服務業。

(六)堅持民生為本,建設和諧社會,強化振興發展凝聚力

把改善民生作為振興發展的根本目的,時刻牢記民願民盼,倍加體恤民情民力,更加註重民安民和,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羣眾的幸福指數,建設社會和諧的模範區。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實施“居民收入倍增計劃”,努力使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高於GDP增幅。探索農村住房、土地經營權、林權等抵押貸款,扶持農民創業致富;鼓勵支持農民入股建設農產品基地及批發市場,增加農民租金、股息、紅利等財產性收入。大力實施扶貧開發工程,加快116個貧困村整村推進步伐,完成移民搬遷1600人,建設移民集中安置點12個,轉移培訓勞動力1000人。大力實施就業創業工程,加快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開工建設縣城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新改建五雲、韓坊等6個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站。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大力實施社會保障工程,完善縣社會福利中心配套設施建設,改造提升鄉鎮敬老院,完成江口、白鷺、石芫、南塘、茅店、大田、小坪等鄉鎮(辦事處)敬老院改擴建。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力爭新增各類保險參保人數5萬人。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完善城鄉低保制度,提高低保標準。大力實施安居工程,建設廉租房300套、公租房200套,完成各類城市棚户區改造486套。

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大力實施教育工程,新建縣二中、城關四小教學綜合樓1.1萬平方米;改擴建農村校舍1.3萬平方米、食堂2萬平方米。規劃建設城關六小、縣四中和城北幼兒園。啟動每個鄉鎮一所公辦幼兒園建設,建成五雲、儲潭、南塘公辦中心幼兒園。實施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積極爭取國家抗震設防不達標校舍改造項目。統籌解決校車安全問題。大力實施醫療衞生服務工程,開工建設縣中醫院、急救中心,完成江口、南塘、白石、小坪等鄉鎮(辦事處)衞生院升級改造。健全縣鄉村三級醫療衞生服務體系,提升城鄉醫療衞生服務水平。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以上。大力實施文化體育工程,加快室內體育館建設,開工建設縣體育場。積極爭取贛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項目。完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點6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豐富羣眾文化體育生活。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能力建設,打造全省一流服務站;提升人口素質,嚴格生育政策,力爭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抓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紮實做好國防動員、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和人防工作。

創新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深入推進“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務”工作全覆蓋、常態化,推動解決一批事關羣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堅持領導幹部接訪和領導包案制度,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及時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建立健全輿論引導機制,高度關注網絡輿情,積極迴應網民關切。強化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犯罪行為。完善創新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羣服務管理。引導“兩新”組織⑯健康發展。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保障人民羣眾飲食用藥安全。高度重視城鄉社區建設,建立健全基層社會管理服務體系。着力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建設,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保障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加強應急體系建設,完善應急管理機制,不斷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關鍵在執行,核心在落實。我們要始終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落實意識,推動各項工作提速提質提效,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提升贛縣的發展指數和羣眾的幸福指數。

以更解放的思想引領創新。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要始終保持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的精神,探索新規律,謀求新跨越,實現新發展。只要是有利於贛縣發展、有利於人民羣眾的事情,看準了就大膽地試、大膽地幹、大膽地闖。要始終保持學以致用、持之以恆的精神,跟上新步伐,學習新知識,接受新理念,加強學習市場經濟、金融、科技、法律和現代管理知識,尤其要提升操作能力,破解發展難題,在改革中積累經驗,在創新中完善政策。

以更務實的作風推動發展。嚴格遵守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的八項規定,進一步精簡會議活動,改進文風會風,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政府形象。堅持不懈加大幹部隊伍“治庸治懶治散”力度,精心謀事、用心幹事、專心成事,以“第一等的工作”服務振興發展。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事項,簡化辦事程序,為羣眾、基層和企業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優質的服務。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確保各項工作有效落實。

以更完善的機制接受監督。把依法行政作為政府工作的基本準則,不斷提高依法管理經濟社會事務和解決矛盾問題的能力。建立健全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諮詢、公示聽證、合法性審查制度,不斷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自覺接受縣人大的法律監督,主動接受縣政協的民主監督,真誠接受人民羣眾和新聞媒體的社會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深化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提高行政透明度。

以更有力的舉措促進廉潔。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執行《廉政準則》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深入推進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從源頭上、制度上規範行政行為。全面落實“三重一大”制度,加大政府督查、行政監察、效能監察、審計監督的力度,強化財政資金使用、重大投資項目、政府採購、工程招投標、國有資產資源經營管理等重點領域的監管。節儉辦事,杜絕鋪張浪費,嚴格控制“三公”支出。不斷加強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清正廉潔、作風過硬的幹部隊伍。

各位代表!藍圖繪就未來,偉業催人奮進。站在新起點,應對新挑戰,實現新跨越,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讓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依靠全縣人民,以無畏的氣概、實幹的精神、昂揚的鬥志,奮力拼搏,開拓進取,不斷開創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新局面,為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20xx年贛縣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縣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回顧過去工作,攻堅克難成績顯著

縣xx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和依靠全縣人民,羣策羣力,搶抓機遇,鋭意進取,全面超額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經濟發展明顯提速,社會事業不斷進步,人民羣眾安居樂業。

(一)積極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經濟實力越來越強

經濟總量逐年攀升。全縣生產總值實現翻番,20xx年達74.64億元,比“十五”末增加48.1億元,年均增長14.5%。財政總收入實現翻番,達7.02億元,比“十五”末增加4.47億元,年均增長22.5%;地方財政收入實現翻番,達4.72億元,比“十五”末增加3.41億元,年均增長30.1%。三次產業結構比由32.7:36.2:31.1調整為18.9:55.2:25.9,產業結構得到優化。

項目建設力度空前。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發展的重要抓手,開展了爭資金(融資)、爭項目、爭基地(牌子)、爭用地指標、爭標準、爭品牌等“六爭”工作,特別是近三年來,每年圍繞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生態化、民生等領域實施100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2億元,年均增長39.6%,被評為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十強縣。開放水平不斷提高,累計利用外資2.47億美元,增長4.15倍;引進內資70.2億元,增長5.1倍;完成外貿出口2.7億美元,增長4.57倍。累計爭取各類資金32.9億元,爭取用地指標9659畝,其中省級用地指標8974畝。努力爭搶信貸規模,20xx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46.93億元,是“十五”末的5倍。

(二)積極培植產業夯實基礎,發展速度越來越快

工業經濟提速增效。贛縣工業園升格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建成區面積達7平方公里,成功爭得了“贛州台商創業園”、“江西省鎢和稀土產業基地”、“贛州台灣產業基地”、“贛州稀有稀土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基地”(贛州銅鋁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基地)等“工業名片”。重點企業不斷壯大,華能瑞金電廠、中瑞材料、譜賽科、菊隆高科、富士康新海洋、贛州鋁業、寶華山水泥、國能生物等一批投資超億元項目竣工投產或開工在建。20xx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40億元,列全省縣屬園區第9位,是“十五”末的4.6倍,年均增長41.3%,工業總量連續三年排名全市第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8億元,是“十五”末的2.2倍;實現工業税收3.2億元,是“十五”末的2倍。

農業經濟穩步增長。高標準規劃了贛縣現代農業示範區,面積達90萬畝,成功申報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其中清溪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初具規模,大湖江、桃江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已經啟動。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全縣柑橘種植面積11.1萬畝、蔬菜10.7萬畝、甜葉菊1.2萬畝、煙葉7945畝。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5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3家。20xx年全縣實現農業及產業化經營產值18.6億元。

現代服務業增勢強勁。圍繞“世界客家搖籃・休閒養生福地”旅遊定位,成功申報“江西客家博物院”,客家文化城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白鷺古村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村;湖江夏滸文化休閒景區、寶蓮山風景名勝區,以及和諧鐘塔至湖江沿江旅遊開發全面啟動。連續舉辦了中國(贛州)客家生態文化旅遊節暨櫻花節、桃花節、油菜花節、杜鵑花節、楊梅節等系列節慶活動,20xx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77.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8億元,分別是“十五”末的2.7倍和3.2倍,旅遊產業持續增長。昌聯物流、海鐵物流和紅金物流中心等一批大型物流項目開工在建,物流企業達到41家,貨運噸位1.4萬噸,列全市第一。累計開發白鷺灣、貢庭文苑等33個房地產項目,完成投資11.3億元,建設商品房86.6萬平方米,新增住宅5693套,吸引了大批外來人員到贛縣購房置業。20xx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3億元,第三產業税收1.9億元,分別是“十五”末的1.3倍和5.3倍。

(三)積極推進統籌發展,城鄉面貌越來越新

城市建設方興未艾。累計投入城市建設資金近60億元,其中縣財政投入15.6億元,縣城框架迅速拉開,規劃面積達163平方公里(含贛州市中心城區統籌城鄉發展儲潭試驗區),建成區面積累計擴大8.04平方公里,達到15.2平方公里;新增城區人口7.69萬人,達到14.69萬人。新改擴建縣城楊仙大道、貢江大道、城南大道等道路30.8公里;累計安裝路燈1240杆;新增縣城綠地510畝,總面積達到1860畝。贛南客家名人(櫻花錦繡)公園、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贛甫台(文昌閣)、文體中心、四中心一館、星級酒店、購物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竣工或開工在建。“三城同創”①和城鄉“治髒治亂治堵”工作深入開展。統籌城鄉發展儲潭試驗區建設有序推進。

農村面貌日新月異。累計投入統籌城鄉發展資金6.6億元,其中縣財政投入1.3億元,建設了一批中心鄉鎮、中心村,江口鎮被列為江西省示範鎮。農村基礎設施得到完善,累計投入2460萬元,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8座;累計投入1.8億元,完成通村公路708公里,行政村通水泥路率達100%。南塘麂灘大橋、三溪新星大橋、吉埠瀚林大橋、義源大橋等8座渡改橋先後建成通車或開工在建,累計投入1.6億元。

(四)積極改革創新,體制機制越來越活

各項改革進展順利。財政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公共財政體制初步建立。組建了國有資產經營投資有限公司,實行國有資產集中管理經營。國有企業改制穩步實施,累計完成國有企業改制59家,安置職工3672人。建立了“一本通”繳費服務機制和“一站式”審批綠色通道。農村綜合改革順利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投融資體制、林權制度、水利、教育、文化、衞生等領域改革紮實推進。

科技創新成效明顯。累計爭取科技計劃項目47項,申請專利39項,其中授權專利15項,實施各類科技項目45個。全縣擁有國家免檢產品1個、省級以上名牌產品4個、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高新技術產品20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不斷提高。

(五)積極改善民生,人民生活越來越好

羣眾幸福指數提高。始終把改善民生擺在突出位置,連續每年辦好十大民生工程,縣財政累計投入社會事業資金18.2億元,其中民生工程投入達到14.3億元。20xx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2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90元,分別是“十五”末的1.7倍和2倍,年均分別增長11.4%和14.6%。累計新增城鎮就業人員3744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五大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2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廣覆蓋。農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別達到120元/月和260元/月,農村低保月人均補差75元,城市低保月人均補差180元。累計建成保障性住房8.5萬平方米,改造農村危舊房9.5萬平方米。完成深山、庫區移民8329人。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累計投入資金1.6億元,完成了贛縣中學北校區、特殊教育學校、贛縣職業學校、城關三小、城關四小等學校建設,新改擴建鄉鎮中國小校95所、19.2萬平方米,全縣教育條件明顯改善。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12個,公共文化體系更加健全。全民健身運動順利開展。縣婦保院綜合樓、縣人民醫院新住院大樓投入使用,縣第二人民醫院、梅林衞生院、贛縣中醫院等開工在建,全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49萬人,參合率達到95.75%。低生育水平得到穩定,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0平方公里;完成造林綠化“一大四小”②面積23萬畝,獲全省綜合先進。節能減排富有成效,主要指標達到規定控制要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得到加強。人事人才管理、安全生產、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人民防空、監察、審計、物價、統計、檔案、地方誌、老齡、婦女兒童、殘聯、外事僑務、民族宗教、質量監督、應急管理、防震減災、工商聯、水文、氣象、郵政等各項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績。

(六)積極改進工作作風,服務效能越來越高

堅持每年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主題活動,大力倡導“一線工作法”和“白+黑、5+2、晴+雨”工作作風,全面實施差異化績效考核,深入開展機關效能年、創業服務年、幹部作風建設年、發展提升年和“治庸治懶治散”等活動,幹事創業氛圍更加濃厚。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累計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65件,政協提案597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審批項目精減40%,審批環節和審批時限精減60%。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③全面落實,樹立了勤政廉潔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工作,我們欣喜地看到,贛縣的發展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得力,經濟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開創了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好最快的新局面,為贛縣經濟社會加快發展、轉型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及各位代表依法監督有力支持的結果,是縣政協及各位委員民主監督積極參與的結果,是全縣廣大幹部羣眾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謹讓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業的全縣人民,向支持幫助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同志,向駐縣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向所有關心、參與、支持贛縣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贛縣底子薄、欠發達的基本縣情仍然沒有改變,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總量不大,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二是與日益擴大的城市規模相比,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相對滯後;三是土地、資金、能源和用工等制約因素依然存在;四是農村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民增收緩慢;五是城鄉發展不夠協調,社會保障、教育、衞生等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六是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任務還很繁重。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並在今後的發展中努力加以解決。

二、展望未來五年,勇於拼搏再創輝煌

今天的贛縣,“四化”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產業優勢日益凸顯,正處於跨越發展的新階段,加快發展、轉型發展成為全縣人民的自覺行動。今後五年,是贛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是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關鍵時期。客觀分析當前形勢,既面臨難得機遇,又面臨嚴峻挑戰。特別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加快,新一輪產業轉移持續加速,中部崛起、海西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等政策疊加效應顯現,贛縣將迎來加速發展的新機遇。與此同時,經濟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宏觀形勢變幻莫測,區域競爭更加激烈,贛縣加速發展將更具挑戰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必須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髮展趨勢,搶抓機遇,趨利避害,揚優成勢。

按照贛縣第十二次黨代會繪就的宏偉藍圖,展望未來五年,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將全面提升,宜居宜業優勢將顯著增強,城鄉生態環境將全面改善,廣大人民羣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將進一步增強。

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加快發展,推動轉型發展,牢固樹立“發展為先、生態為重、創新為魂、民生為本”的理念,深入實施“融入中心城區,提升‘四化④’水平”戰略,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進程,努力建設實力贛縣、宜居贛縣、生態贛縣、幸福贛縣,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速提質提效,推進發展規模、發展層次和發展水平的新跨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今後五年的主要奮鬥目標是: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八個翻番,八個突破”,即全縣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工業增加值、外貿出口、旅遊業收入翻一番以上;生產總值突破150億元,年均增長13%,財政總收入突破18億元,年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35億元,年均增長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70億元,年均增長25%,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50億元,年均增長20%,工業增加值突破70億元,年均增長20%,外貿出口總額突破3億美元,年均增長25%,旅遊業收入突破4億元,年均增長20%。

為完成上述目標,未來五年要力爭“四個快速”:

――質量快速提升。實現“六個提高”,即與“xx”末相比,財政總收入佔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2%以上,税收收入佔財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到92%以上,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城鎮化率提高到47%以上,民生投入佔財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

――環境快速優化。全縣森林覆蓋率提高至76%;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六項防治目標達到國家標準;流域斷面水質持續穩定在Ⅱ類⑤以上;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達到省市下達的控制目標。

――民生快速改善。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力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恩格爾係數⑥進一步下降,人民幸福指數進一步提高。

――社會快速進步。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實現比較充分就業。各項社會事業繁榮發展。民主法制不斷加強,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社會管理制度趨於完善。

圍繞上述任務,未來五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規模推進項目建設,提升基礎支撐力

項目是基礎,項目是關鍵,要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的強大引擎,舉全縣之力大規模培植新的增長點。

着力引進優強項目。注重引大項目,選好項目,招成長型項目,使一批固定資產超10億元的大項目落户贛縣,一批固定資產超億元的好項目選擇贛縣,一批固定資產超5000萬元的成長型項目投資贛縣,力爭每年引進超5000萬元項目15個以上,其中超億元大項目3個以上,引進縣外資金20億元以上,五年累計引進外商直接投資3億美元以上,實際引進內資100億元以上。努力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特別是珠三角和海西經濟區產業轉移,瞄準輻射帶動力強的產業,引進產業鏈長的產業。立足產業和資源優勢,主攻工業項目,突出現代服務業項目,拓展農業產業化項目。改進招商方法,落實激勵政策。引導扶持現有骨幹企業盤活存量,擴大產能。

全力實施重點項目。堅持每年實施100個重點項目。抓好昌贛客專、贛縣至興國加密高速、客家大橋、灘頭大橋、華能瑞金電廠二期、華能贛縣水電站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建成贛大高速贛縣南互通、瑞贛高速贛州東互通等交通樞紐,加快國省道和縣鄉公路升級改造,力爭到20xx年,鄉鎮間連通公路達三級標準以上,村組公路基本硬化,符合客車通行條件的行政村班車通達率達100%。建成城南、長演等一批110KV輸變電站,全面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完善項目快速推進機制,堅持一個項目、一名縣領導、一個牽頭部門、一支隊伍、一抓到底的“五個一”機制,確保項目早日建成投產。準確把握政策導向,精心包裝項目,爭取更多項目擠進國家、省市“籠子”。

強化項目要素保障。破解用地瓶頸,建立項目與土地聯動機制,大力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⑦工作,爭取用地指標,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破解資金瓶頸,大力爭資爭項,加強銀企對接,強化市場運作,鼓勵企業上市,探索基金融資,發行企業債券,激勵社會資本參與贛縣建設,力爭到20xx年貸款規模超百億元。破解徵地拆遷安置瓶頸,堅持安置先行,依法查處違法違章行為,從源頭控制違章建築。破解用工瓶頸,加快發展職業教育,開展用工定向培訓,滿足就業和企業需求。

(二)大舉措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產業競爭力

鞏固傳統產業,主攻新興產業,做強特色產業,培育高端產業,着力打造一批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產業,力爭培育一批超500億乃至千億元的產業集羣。

拓展承接平台。完善開發區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工業名片”效應,努力將經濟開發區建設成為省級先進工業園區、生態工業園區和國家級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加快循環經濟產業基地、洋塘工業小區和儲潭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完善園區商貿、餐飲、住宿、休閒、醫療、學校、公交和銀行等生活配套設施以及供水、供電、物流和專業市場等生產配套設施。建成有色金屬加工應用基地、機械電子產業基地、食品產業基地、鞋業產業基地、能源基地和紅色動漫產業基地等承載平台。建立項目准入制度,強化環境影響評估,嚴格執行項目用地投資強度、建築容積率“雙控”指標。

壯大產業集羣。按照“特色產業規模化、規模產業主導化、主導產業支柱化、支柱產業集羣化”的原則,做大做強鎢、稀土、銅、鋁和食品加工五大主導產業,力爭到20xx年打造5個產值50億元至100億元的產業集羣。抓好有色金屬及新材料、電子信息及LED、機械製造以及電力與新能源等產業,集中力量培育鎢新材料、稀土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新型動力電池等新興產業,力爭到20xx年,實現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50億元以上。

扶強骨幹企業。完善骨幹企業幫扶措施,鼓勵小型企業進入規模行列。重點扶持富士康新海洋、中瑞材料、紅金稀土、贛州鋁業、晶泰鋰業、騰遠鈷業等一批骨幹企業做大做強。鼓勵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增強企業研發和競爭能力。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加產品附加值。力爭到20xx年,上市企業達3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家以上,總數達80家以上。

(三)大手筆推進新型城鎮化,提升輻射帶動力

探索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形成統籌發展格局,力爭到20xx年,城區常住人口突破20萬人以上。

大力提升城市品位。注重規劃引領,實行城市總體規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產業佈局規劃、社會發展規劃和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等與中心城區規劃無縫對接。加快城市交通、供水、供電、供氣、排水、排污、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學校、醫院、商業、休閒、娛樂等綜合功能,五年計劃實施城市建設重點項目150個以上,完成投入150億元以上。強化城市管理,深入開展“三城同創”和城鄉“治髒治亂治堵”活動,爭創省級生態園林縣城、文明縣城和衞生縣城以及國家級園林縣城,通過五年努力,把縣城打造為環境優美、魅力凸顯、宜居宜業的贛州中心城區重要組成部分。

全力建設城鄉統籌試驗區。按照“散居變聚居、管理社區化,農民變居民、保障均等化,發展互動區、產業聯動化,打造綜合體、城鄉一體化”的基本思路,引進社會資本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儲潭試驗區,搞好100平方公里全域規劃,制定出台10個方面配套政策。加快螺溪洲啟動區建設,先行先試,逐步推進。按照兩年見成效、三年展風貌、五年大變樣的要求,最終實現試驗區城鄉規劃佈局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社會保障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和管理體制一體化,把試驗區打造成“贛江畫廊、低碳新區,客家風韻、休閒福地”,打造成“發展更加科學、經濟更加繁榮、環境更加優美、城鄉更加和諧、生活更加幸福”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區,創出具有贛州特色的統籌城鄉發展新路子。

精心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鎮。構建“縣城(中心城區)-輔城-中心城鎮-特色旅遊區-一般城鎮-中心村”六級城鎮體系,引導農民向城鎮轉移,做大做強中心城鎮。加快建設江口省級示範鎮,把江口建成縣城東輔城;着力建設田村、南塘、吉埠、沙地、五雲、大田、王母渡、韓坊等中心鄉鎮;精心建設湖江、白鷺、三溪、寶蓮山等旅遊鄉鎮(景區),形成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繁榮發展城市經濟。充分發揮區位和交通優勢,積極發展商業配送等現代物流業,力爭到20xx年,現代物流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積極發展城市商貿業,抓好國際商貿購物中心、商務大廈、商會大廈、梅林古鎮等一批重點項目,着力建設建材、機電等各類專業市場,力爭到20xx年,建成五星級酒店1家以上、四星級酒店4家以上,全縣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5億元。積極培育發展金融業,扶持國有銀行拓展業務,設立村鎮銀行,鼓勵外地商業銀行到贛縣設立分行或辦事處,鼓勵發展保險、擔保、租賃、典當等金融服務業。積極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信息諮詢、會展、文化創意、中介、廣告、策劃、動漫等新興服務業。積極發展房地產業,建設一批精品小區。

(四)大步伐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富民推動力

發展特色農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按照“一區三園”的發展格局,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區,完善贛縣清溪、大湖江、桃江三大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增強示範區生產功能、生態功能、旅遊休閒功能、出口創匯功能、教育功能和輻射帶動功能,建成集高效農業、生態農業、體驗農業、都市農業和觀光農業於一體的旅遊示範區、度假基地、影視基地及健身樂園,力爭建成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

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按照“區域化佈局、規模化開發、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系列化服務”的要求,重點發展柑橘、油茶、甜葉菊、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工業原料林等六大主導產業,打造贛州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和花卉苗木供應基地。興辦一批年產值超千萬元農業龍頭企業,重點扶持譜賽科、菊隆高科等龍頭企業發展。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和農技推廣,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民工技能培訓,增強農民致富本領。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

大力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千方百計加大投入,完善農村水利、農村公路、電網改造、危房改造、安全飲水、信息通信網絡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建設綠色生態農村,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五)大作為推進發展生態化,提升發展承載力

用好用足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各項政策,發展生態經濟、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促進生態與經濟有機融合。

創優生態人居環境。保護和改善贛江源頭生態環境,積極發展碳匯林業⑧,深入實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和景區林相改造工程。加強水土流失監督治理、易災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山洪地質災害治理,強化林業資源保護管理,完成韓坊、大埠、陽埠稀土礦區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加強環保設施建設,提高污水、垃圾、醫療廢物處理率,力爭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提高40%和30%,城區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以上標準,縣城人均擁有生態綠地及園林面積12平方米以上。

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大力發展旅遊產業,着力打造贛江畫廊、寶蓮山風景名勝區、客家名人公園二期等一批重點旅遊景區和精品“農家樂”,力爭到20xx年,建成1個國家5A級景區、3個以上國家4A級景區,五年累計接待遊客300萬人次以上,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億元以上,打響“世界客家搖籃・休閒養生福地”品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充分開發“城市礦產”⑨,依託贛州稀有稀土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基地(贛州銅鋁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基地)、甜菊糖甙生產循環經濟示範項目和華能瑞金電廠廢渣資源化利用項目,建立有色金屬、食品和建材三個循環經濟示範產業。加強節能降耗監管,改造傳統落後工藝,發展低碳產業。

加強資源集約利用。強化規劃約束,嚴格計劃管控,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實施土地整理整治,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深度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加快重點行業節水技術改造,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回收率。推廣新型節能建築材料,嚴格執行建築節能標準。加強投資項目節能審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六)大視野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提升發展原動力

解放思想,敢闖新路,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使體制機制創新成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持久而強勁的動力。

進一步深化各項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做大做強城投公司,引進股份制商業銀行。完善公共財政支出體系,加強政府採購和專項資金監管。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和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推行會計電算化。穩步推進行政管理、行政執法、行政審批和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農村公共服務、醫療衞生、林業產權和事業單位等領域的改革。

進一步創新社會管理。建立社區投入保障機制,提升城鄉社區建管水平。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三調”聯動矛盾糾紛排查機制,暢通羣眾訴求和權益保障渠道。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築牢羣防羣治基礎,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健全事故災難、公共衞生、食品安全等突發公共事件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建立健全“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務”活動常態化、全覆蓋工作機制,真正做到在服務中實現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靠服務贏得人民羣眾的理解和支持。

進一步優化創業環境。加快創業平台建設,進一步完善洋塘國家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按照非禁即入原則,放寬市場準入條件,降低創業門檻,減少創業成本,支持各類人才領頭創業,扶持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鼓勵高校畢業生自立創業,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推動廣大農民致富創業。深入開展“治庸治懶治散”活動,強化服務意識,倡導立説立行,馬上就辦,提升服務水平,提高辦事效率,杜絕吃、拿、卡、要,確保引進項目落地快,投產快,達標快,企業發展無障礙。

三、大力改善民生,精心打造幸福贛縣

加大財政投入,實施惠民工程,不斷髮展社會事業,切實提高人民羣眾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

全力實施惠民工程。今後五年,要樹立“小財政、大民生”的理念,努力解決廣大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加快發展的成果惠及全縣人民。真正做到民生優先、共建共享,做到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加大投入,做到新增財力向困難羣眾傾斜、向農村傾斜、向基層傾斜、向社會事業傾斜。重點圍繞就業創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扶貧開發以及教育、衞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每年辦好辦實一批民生工程。

20xx年,縣財政籌資4.5億元,實施好十大民生工程。加快建設保障性住房工程,完成3600套公租房、800套廉租房建設,完成3.09萬平方米棚户區和7.5萬平方米農村危舊房改造。加快建設暢通工程,啟動建設“一心三圈”⑩循環公路,分步建設通組公路。加快建設社會保障工程,完善社會福利中心建設,推進儲潭、大田等公墓區建設,改擴建農村敬老院3500平方米,建好長演麻風康復村。加快建設醫療服務工程,推進贛縣第二人民醫院、梅林衞生院建設,新建贛縣中醫院,改造一批鄉鎮衞生院。加快建設教育工程,完成城關四小三期、縣中南校區新教學樓、城關國小新教學樓、14個鄉鎮中心幼兒園和10570平方米教師週轉房建設,推進民辦職校、黨校、教師進修學校、就業實訓大樓、城關六小、教師公寓建設,改擴建8所中國小校舍。加快建設城鄉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推進沙地和儲潭35KV輸變電工程、江口35KV和110 (35) KV輸變電工程建設,啟動城南和長演110KV輸變電站建設。加快建設鄉鎮辦公住房改善工程,改善鄉鎮辦公住房6900平方米。加快建設返遷安置工程,抓好梅林、茅店、儲潭28個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農田水利和安全飲水工程,完成3座小(一)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32座小(二)型病險水庫應急除險工程,解決9萬農民飲水安全問題。加快建設社區服務工程,開工建設章貢鄰里中心、桃源鄰里中心和上廟鄰里中心。

建立健全保障體系。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醫療保險體系,實現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全覆蓋。完善失業保險制度,推動事業單位和私營企業參加失業保險。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提高城鄉低保標準,擴大社會福利保障範圍。建立健全失地農民生活保障長效機制,保護失地農民利益。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拓寬就業渠道,力爭五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7.5萬人以上,全縣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突出抓好九年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學前教育,加快贛縣教育園區和義源職教園區建設,建成贛縣第四、第五中學和城關第六、第七國小,加快農村教師週轉宿舍建設。增加科技投入,支持科技創新,圍繞關鍵產業建立一批科技創新平台。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生態文化資源,完善江西客家博物院建設。加強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完善食品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加快醫院建設步伐,到20xx年,平均每千人擁有醫院病牀數3.5張。落實利益導向機制,倡導優生優育,嚴格生育政策,穩定低生育水平,確保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8‰以內。重視發展老齡事業,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加強國防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更加關注少數民族、慈善事業、殘疾人,支持工會、共青團、工商聯等羣眾團體開展工作,積極做好審計、統計、發改、物價、外事僑務、水文氣象、應急管理、防震減災、檔案、地方誌、對台、宗教等各項工作。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打造人民滿意政府

我們正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矛盾凸顯期,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贛縣作為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區位獨特,倍受關注,在推動發展上必須有更大的作為。面對新機遇、新形勢、新要求,要弘揚革命傳統,爭創一等工作,精心謀事、用心幹事、專心成事,努力建設法治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潔政府,切實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

堅持解放思想,勇於開拓創新。思想解放永無止境。我們必須始終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始終以發展為己任,用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新措施謀劃思路和推動工作。不坐等“紅頭文件”,不固守條條框框,不埋怨客觀條件,難辦的事勇於突破,探索的事勇於嘗試,確定的事勇於落實,時刻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氣,開拓創新的勇氣,進位趕超的鋭氣。

堅持務實高效,提高行政效能。做好政府工作,關鍵在落實,核心是效率。發揚蘇區優良傳統,改進幹部作風,大力倡導“一線工作法”,做到情況在一線掌握,問題在一線解決,矛盾在一線化解,作風在一線轉變,成效在一線體現。克服“文山會海”,完善績效考核,強化督查督辦,做到事有專管之人,人有專管之責,時有限定之期,使各級幹部把精力集中在想幹事上,把本領體現在會幹事上,把目標鎖定在幹成事上。

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監督。堅決落實“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完善政務公開制度,提高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強化行政問責,堅決糾正行政不作為和亂作為。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會的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輿論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着力提高政府各級領導幹部、公務員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使政府運轉更為規範,工作更加務實,成效更加顯著。

堅持廉潔奉公,樹立良好形象。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構建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着力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完善工程建設招投標、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拍掛制度,完善拍賣師預選、招投標代理機構公開比選等制度。加強資金安全監管,逐步實現財政、財務資金網上運行、網上監督。努力在科學發展的實踐中創先爭優,以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的實踐成果,贏得人民羣眾的理解,贏得人民羣眾的信賴,贏得人民羣眾的支持。

各位代表!

站在歷史的新起點,面對全縣人民的新期待,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共贛縣縣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和團結全縣人民,以不畏艱難的堅強意志,敢闖敢幹的昂揚鬥志,奮勇爭先的雄心壯志,推動經濟社會全面提速提質提效,為建設實力贛縣、宜居贛縣、生態贛縣、幸福贛縣而努力奮鬥!

標籤: 縣政府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6exx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