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國中體育課題開題報告(通用4篇)

國中體育課題開題報告(通用4篇)

國中體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1

一、題目來源

國中體育課題開題報告(通用4篇)

社會實踐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體育興趣是人們力求積極認識和優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與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聯繫的意向活動。如果一個人對體育活動感興趣,他就會積極參加,熱心投入,活動的結果將是需要的滿足並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緒體驗,所以體育興趣是體育參與的基本動力之一。

在體育課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還有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每到上體育課和課外活動時間,總會找出種種藉口向老師請假不上課或根本不到課堂上課。但如果學生對參加體育活動有了興趣,他們就會把學習與體育鍛煉作為自身的需要,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克服主觀困難,以利於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本課題的研究能夠為廣大體育教師尋找學生缺乏體育興趣的原因提供參考,同時對於採取有效措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調動學生在體育課或體育活動中的積極主動性具有一定的意義。

三、閲讀的主要參考文獻及資料名稱

[1]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蘇梅青,盧勤。淺談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__,4(35)

[3]續志紅。淺談體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__,4(18):77-78

[4]謝月芳。關於中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調查分析

[5]顧久賢。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j].機械職業教育。20__年第4期

[6]丁文武。培養中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網博雅刊第二期

[7]羅士達,王立衝。如何培養中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__,2(19):107-108

[8]淺議中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121學校體育網(理論研究)

[9]繆本海,葉條鳳。我院新生體育課的興趣現狀調查與分析[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__,4(18):77-78

四、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與研究的主攻方向

就目前來看,國內外研究此課題的很多,如:美國心理學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練習律、效果律、準備律),明確提出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的興趣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這一理論對於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很有價值。在日本,學校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從組織教法和安排上,越來越注重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在美國和北歐一些國家的體育課以學生為主,盡情發揮學生好動的天性激發課堂氣氛,以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這些國家的體育課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注重課上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體育鍛煉。

現在國內對中學生缺乏體育興趣原因和體育興趣的培養相關的研究很多,如:謝月芳在《關於中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調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學生缺乏體育興趣的原因。她認為中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兩方面的原因。而關於體育興趣培養的研究比較多比較雜。

五、主要研究內容、需重點研究的關鍵問題及解決思路

本課題的研究,在總結前人經驗基礎上,從中學體育教學實際出發,提出對於中學生缺乏體育興趣原因分析與對策的較新觀點,以便為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推動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參考。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中學生體育興趣的現狀;

2.中學生缺乏體育興趣的原因;

3.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對策。

需重點研究的是中學生缺乏體育興趣的原因,及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使學生喜歡上體育課並積極主動的去參與體育活動。

六、完成畢業設計(論文)所必須具備的工作條件(如工具書、計算機輔助設計、某類市場調研、實驗設備和實驗環境條件等)及解決的辦法

1.查閲相關文獻,要求圖書館對我們開放。

2.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要求學校機房對我們開放,給予我們足夠的時間。

七、工作的主要階段、進度與時間安排

20xx年1月查閲文獻資料階段。

20xx年2月分析文獻資料、實地考察階段。

20xx年3月—4月資料整理階段。

20xx年5月最後成文階段。

國中體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2

一、課題的提出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以遊戲的形式,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玩中練是完成體育教學目標,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中學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是興奮佔優勢,抑制過程微弱,意志的自覺性、堅持性和自制能力較差;體育又多在室外進行,往往經受不住外界條件的引誘和干擾,注意力不易集中,單調的練習容易產生疲勞;傳統的隊列、廣播操、跑步等技能練習的教學模式是灌輸----接受,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是聽講-----練習----鞏固----再現,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單一枯燥、被動的學習方式,不利於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體育教學遊戲化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相互合作,為了有效地促進發展,避免壓力給學生造成的心理損害,教師採用遊戲的特點來組織教學活動,將遊戲的自主性、趣味性帶入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謀求遊戲般的樂趣,使枯燥的説教變成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獲得遊戲的心理體驗,以求一種寓教於樂的境界;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遊戲活動中他們的合作精神、集體意識及交往能力都得到發展,還能培養學生不怕挫折、勇於競爭、勇於創新的良好品質。因此,加強中學體育課堂教學遊戲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國內外有關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國外先進的教學理論是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基點:羅傑斯的“現代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強調以學生為中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優化方法,擇優學習;布魯納的“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倡導“發現學習”;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法”,創設情境,愉快學習。目前,從不同角度對遊戲、課堂教學研究也漸漸多了,如“快樂體育教學”“成功體育教學”“合作教學”“創新教學”等等,對中學體育課堂教學結構分析的理論性文章,也經常可以在刊物上看到,這些都值得本課題借鑑。但對於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謀求遊戲與教學相通的研究,即教學的遊戲化,卻沒有專門的論述和探討,所以開展這項課題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

二、選題的意義

(一)課題組成員在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能夠不斷豐富教學理論知識及創新與運用遊戲到教學中的水平,提高學生對遊戲教學的興趣和技能水平,提高一線教師的創造遊戲的能力及課堂教學水平。

(二)在實驗過程中還能發現遊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端,從而進行修改,不斷完善,為進一步謀求遊戲與教學的相通打好基礎。

三、研究目標

預期目標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出中學體育教學遊戲化的教學方法,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主動參與體育活動,使學生在遊戲中學、在遊戲中練、在遊戲中受教育、在遊戲中成長。

四、本課題的研究內容課題研究內容

(一)體育課堂教學現狀的調查

(二)體育教學遊戲化設計的研究

1.自然情境下的自由遊戲自由遊戲又稱自主遊戲,在教師創設的自然情境下,學生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的選擇器材,自由結伴,自主遊戲,自由遊戲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開展自由遊戲,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如拔河、踢毽子、老鷹捉小雞、叫號抱團等。

2.技能、技術類的改裝遊戲改裝遊戲主要是將體育技能、技術以遊戲的特點進行包裝,在教學的過程中謀求遊戲般的樂趣,使枯燥的説教變成生動有趣的活動,從而使學生獲得遊戲的心理體驗。

3.自編自導的創新遊戲創新遊戲即學生的自創遊戲,由學生單獨或多人合作,在掌握創編遊戲的方法與技巧後,自編遊戲,經師生討論修改,在課堂上由創編者自行導演示範,全體學生參與遊戲,並最終評比。學生通過對遊戲的創編,不斷增進了對體育遊戲課的興趣,並從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時也豐富了學校體育的遊戲內容。

(三)體育遊戲在不同教學過程中應用的研究

1.教學和遊戲的相互結合教學和遊戲的結合是指在同一目標引導下教師指導的教學活動和學生自主的遊戲活動之間的相繼關係。

(1)遊戲作為教學的先導活動將遊戲作為教學的先導,讓學生在遊戲中獲得相關經驗以後,並在其經驗基礎上進行理性昇華,抽象出一般的道理,從而使學習具有豁然開朗的效果。如投擲教學前先“玩紙飛機”;跳躍教學前進行“仿生”遊戲等。

(2)遊戲作為教學的後繼活動遊戲作為教學的繼續,教學過程中獲得的新知識和技能在遊戲過程中進行多種嘗試和靈活運用,可以獲得充分的發展。

2.教學向遊戲的轉化遊戲和教學的轉化是指教師在教育目標下對學生的施教過程,轉變為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遊戲的樂趣,這一轉化的關鍵在於變外在要求為內在需要,變壓力為興趣,從而變被動為主動。

五、本課題的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

本課題的創新之處體育遊戲對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和掌握知識技能等有積極作用。它不僅能提高教學效果,還能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勇敢、頑強、機智、果斷等優良品質,還可以達到完成準備活動、調節情操、消除疲勞的目的,是促進體育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體育遊戲既是學生的“良師”,又是教師的“益友”,更能為學生的創造力和現象力提供馳騁的空間。但在使用遊戲教學法的過程中,也往往會存在一些誤區,“為了遊戲而遊戲,為了快樂而遊戲”。因此,如何提高遊戲在教學中的效果,加強中學體育課堂教學遊戲化研究,應成為體育教師關注的問題。

六、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研究方法有:調查法、行動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經驗總結法。

調查法:以問卷法調查體育教師的課題教學觀念,以及課堂教學策略,瞭解體育課堂教學現狀。

行動研究法:通過查閲各種文獻資料,結合課堂教學進行實踐探索,研究師生在教學活動中應處的地位,以及教學和遊戲的相通方法。

比較研究法:通過與傳統教法的比較,分析學生的主動參與係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程度。經驗總結法:整理資料,歸納總結,得出最佳方案。

七、本課題的研究思想和實施步驟(略)

國中體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3

《國中體育教育現狀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實驗課題,於xx年5月批准為區級課題。根據課題進程安排,經學校和課題小組研究決定,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和老師們彙報如下:課題名稱本課題名稱為《國中體育教育現狀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實驗課題。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髮展,通過課程改革促使教師的教育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發生根本轉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為學生進一步獲取知識並獲得終身發展創造條件,使學校教學工作真正走上素質教育的軌道。然而,有一個現實的情況即農村學生體育技能多數不是在學校學到的,這使我們農村的體育教師為之困惑。

就連現在,在很多學生眼裏體育課就是用來玩的,是上完主課後的放鬆活動課。還有一個問題是農村國中目前體育教師配備嚴重不足,由於國中階段的學生不適宜開展選項教學,因此國中體育教學模式基本由一名教師承擔好幾班的教學任務。再加上體育設施器材的缺乏,導致很多內容即使想上也無法上,只好上一些不用器材的內容或乾脆就讓學生自由活動,長時間惡性循環,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湮滅,導致體育課教學實效性不斷下降。

(一)課堂教學是新時期學校實現教育目標的主陣地,是教師成長和發展的重要舞台,也是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和進步的源泉。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着學生可持續發展。它在促進學生的發展、形成學生的生活方式及改善學生的生命質量等方面起着難以估量的作用。一堂好課,能夠在發揮課堂教學最基本的功能——傳授知識的同時,也促進學生的發展和生命的完善,能夠使教師和學生思考生命的真諦、尋找生活的意義、體驗生命的情感、感受生命的律動、創造生命的價值和輝煌,因此,必須自始至終把課堂教學問題的現狀及策略研究,作為中學教師成長和專業發展的主要內容。

(二)中學體育教學問題的現狀及策略研究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和效率,即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有效的進步或發展。課堂教學中我們關注的是教學的“最優化”和“低耗高效”。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目前的中學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教師教得很苦,學生學得很累,然而我們的學生卻沒有得到發展。這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面對一個問題,而且還需要提供多種問題解決的方案。如何使得我們得教師擁有有效的理念,掌握實效教學的策略或技術。因此,研究實效教學,就是研究實效教學的真諦,理性地分析課堂教學的新變化,實施實效課堂教學的追求,構建真實的課堂教學,實現課堂教學的和諧,讓課堂教學成為鮮活的、發展的、動態的、師生共生共榮的載體,成為師生生命價值、情感交流、知識建構、心靈碰撞、創新陣地的生態樂園。

(三)國中體育教學問題的現狀及策略研究為的是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其核心是培養什麼人和怎樣培養人,實質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近年來,國家在推進素質教育上進行了很多的努力,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仍面諸多的困難和持挑戰,任重而道遠。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並作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素質教育的核心陣地在學校、在課程,素質教育的主戰場在課堂教學。要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要減輕學生負擔,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要通過課程集中體現出來,並通過課堂教學活動進行轉化。課堂教學既是教師成長和專業發展的重要舞台,又是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和進步的源泉。課堂教學有效性直接影響着學生今天的成長和明天的發展。他在促進人的發展、形成個體的生活方式、改善人的生命質量方面起着難以估量的作用。

二、本課題研究目標:

研究目標:

1、通過調查研究,對當前課堂教學所存在的問題表現進行梳理,找出導致課堂教學出現問題的原因,提出能夠合理解決提升體育課堂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2、通過課題研究,推進教師回到研究狀態,讓教師成為研究者。教師通過深入學習《課程標準》及有關實效性教學理論,能夠對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方法進行研究與不斷改善。

3、通過課題研究,學生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上將會擁有充分的從事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在自主探究、親身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主動地構建知識,形成技能。

三、研究對象

本課題研究對象為七----九年級學生。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重點探索實踐農村中學體育課堂教學所存在問題的準備策略、實施策略、評估策略和具體操作方法,力求改變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所存在的問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原因,徹底改變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現狀。

2、正確的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合理性,提高自主、科學鍛鍊身體和終生體育的意識和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體育素養。

3、探索體育課堂教學現狀的問題及策略研究的具體實施方法。

(1)體育課存在問題的策略研究和方法

(2)體育課針對學生不喜歡上的策略和方法

(3)體育課變的學生自願、自主的去鍛鍊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4、本課題研究拓展延伸的內容:體育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鍛煉的整合策略研究。

五、研究內容及創新之處

從研究的範圍上看,本課題着重從我農村學校實際出發,探討體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具有校本特色。從研究內容上看,本課題側重於“教”的行為,着重探討的是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師的“教學行為”,怎樣才能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行為”服務(即“教法”要為“學法”服務),從而實現教學中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在研究的`類別上,本課題應用研究,主要是借鑑相關理論指導實施行動研究,在行動中印證、豐富理論。

合理分解教師行為、探尋教師進行體育課實效性教學的策略和具體操作方法。本課題預計突破。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入,新課程的體育課堂出現了許多可喜的變化:學生個體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張揚,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但同時我們也被課堂出現的許多被動、低效的現象所困擾:一些教師為了讓學生“學習自由”、滿足學生學習“興趣”,而把體育課上成了“模糊課”、“放牧課”。也有以損害學生整體發展的片面的“偽創新”教學。這些都是與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所背道而馳的,長期以來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也未能得到根本改變。探索新課程的體育課堂實效性教學已經到達了刻不容緩地步。本課題的研究和實踐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些不良現象和弊端。具有變革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功能。通過對適合農村中學體育學科特點的問題教學方法和對策研究的系統探索,探索具體的課堂操作技術,從而為農村中學體育教師提供多方面教學的指導策略和系統的操作方法。同時也可添補農村關於體育課教學不足之處的課題研究的空白。

六、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主要用於實驗階段。在實驗的不同階段對實驗對象的變化發展情況進行測評,組織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座談會、討論會等,獲取實驗過程的有效信息,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

2、行動研究法:主要用於實驗操作階段。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實驗教師通過預設教學計劃、實施教學過程、觀察學生活動、反饋教學信息、調整教學方法等途徑進行課題研究,不斷修正完善課題實施方案。

3、個案研究法:主要用於實驗階段。根據學生情況確立個案研究對象,在實踐中設計和確定最優化方案,通過典型的案例,讓學生去思考、分析、練習,培養學生自主練習能力,並形成個案研究體系,為課題提供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4、比較研究法:主要比較教師的教學風格,如備課,導課,上課,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處理,教學藝術,教學效果等。通過比較之後,發現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從而來提高自己教學水平,可採用互聽互評學習活動、“公開示範課”等形式來進行。

5、反思總結法:通過不同教學方法和研究手段的反覆運用,進行認真思考,要把課堂教學過程所體現和反映出來的成功經驗與存在的不足做好深刻細緻的反思與總結。例如以教學後記形式記寫實驗中教師和學生展現出的基本情況,日積月累,把這些點滴的記錄集合整理出來,會形成寶貴的實驗資料,階段性總結,實驗論文等等,以促使實驗的合理實施和結題。

七、課題實驗的基本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申報階段(xx年1月---3月)搜索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學習、交流、討論,瞭解國內外及各省同類課題研究狀況,確定研究課題,確立課題組負責人和實驗教師,撰寫實施方案,申報課題。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xx年3月---xx年12月)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對課堂上所存在問題教學現象進行調研,分析致因。舉辦合理的課堂教學方法指導及討論。

2、撰寫開題報告,設計課題實施方案。舉行國中體育課堂教學問題的現狀及策略研究展示課。

3、組建課題組,討論研究課題組教師全員參與。首先討論研究《綱要》、《課標》和國中體育新教材;其次討論研究課題研究內容、方法、過程等。研究體育教學問題的現狀及策略研究的內容和原則。

4、通過對學生問卷、座談、課堂觀察等,瞭解學生對上體育課時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撰寫調查報告。研究課堂教學問題現狀的指導策略和方法。教學問題的現狀及策略研究的總體思路是:學生髮展需要的研究——農村中學體育課標的研究——教學內容選擇的研究——體育課教學設計的研究——體育課評價方式的研究在研究實效教學方法的內容和原則的基礎上,重點研究農村中學體育課教學問題的現狀及策略和方法。在此基礎上,拓展研究“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整合策略”。

5、定期舉辦課題研討會和總結會,反思教學行為,進一步論證課題實施方案的實效性、可行性、價值性。對課堂教學進行理性思考與經驗總結,撰寫研究成果。

6、實踐、反思、修正、總結實效教學的指導策略和方法,整理相關課題研究材料。第三階段:課題總結、結題階段(xx年10月---xx年12月)本階段主要是彙總、整理課題實驗材料,加以科學地分析和提煉,形成形式豐富的具有較強科學性、系統性、實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方案、研究報告、論文集、教案集、個案分析等。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申請結題鑑定。

八、課題研究預期成果

本課題研究成果包括形成穩定可操作的研究策略、實驗研究報告、教學設計和論文等。

九、課題研究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國中體育藝術課題實驗研究小組組長:邱曉莉參與成員:劉磊落王騰雷建峯

十、保障措施

1、政策支持。教育局有專門課題管理辦法和保障制度以及學校的科研製度。

2、領導重視。學校領導對課題研究的重視和大力支持。

3、課題組成員對課題研究工作的熱情和努力保證。

國中體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4

一、問題的提出

當今的時代是科技競爭的時代,而競爭的成敗往往取決於人們的合作。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於和他人合作,將不同的知識加以交流、綜合、提高和運用,就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我國在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的研究過程中出現了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專門提及合作學習,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國小體育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創造性,在探索過程中,通過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適時有效地給予引導與幫助。”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鑑於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要體現人文的關懷,情感的呼喚,心靈的震憾,形式的互動和求知的自主,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除了班集體合作學習外,“小組合作學習”是最重要的一種教學模式,主要克服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這種模式有利於將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與雙向交流轉變為師生之間或生生之間的互動,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形成學生之間健康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對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不足。發掘學生個人內在的潛能,照顧學生個體差異,能讓每位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真正去體驗成功的樂趣,培養學生集體、團隊合作精神和責任感,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由此可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組成員選定了《培養國小生在體育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研究》課題進行探索與研究。

二、研究假設

真正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把傳統的單向性教學模式改變為師生雙向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教學原則,有效地發展學生合作學習素質,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合作與探索中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三、課題界定

“合作學習”(CooperativeLearning)是指學生通過分工合作共同達到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著名教育家(DavidKoonts)首先倡導並實施的。它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和互動為基本特徵,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成小組之間的競爭,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和互動來相互傳遞和交流信息,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交際化。它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採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有效的教學理論的策略。由於它在改變課堂內的學習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方面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成的教學活動,它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合作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而有效的合作學習則是人人蔘與、小組成員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認真傾聽並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見,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集體觀念、發展審美能力;有助於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對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不足;有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和能力,同時通過小組成員間互動和幫助,有助於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四、研究目標

(一)提高教師素質,深化教育改革

1.思想素質:愛崗敬業、愛生如子、團結協作、勇於創新。

2.業務素質:

A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實現從“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

B教育科研能力明顯提高,科研成果突出,熟練掌握研究的全過程。

C體育教師與班主任老師配合默契共同研究,給學生以潛移默化、良好的人格魅力的影響。

(二)發展學生能力,促進教學質量

1.通過研究,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在五個學習領域方向,大力提高。

2.師生信息交流方式由單一的注入式轉變為師生間多向式的交流形式。將學生注重對結果的學習轉變為注重學生對過程的學習,教師與學生有相互的呼應和信息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有相互的呼應和交流。人際關係,社交能力突出,小主人翁意識濃厚,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強烈的團隊精神。

3.學生在五個領域方向的學習成績力求高於同年級其它班。

五、研究對象

二零零五級四班、二零零四級四班、二零零三級四班、二零零二級四班、二零零一級四班、二零零零級四班

六、研究方法

1.調查法:(1)採取詢問調查:主要是通過詢問的方式收集有關信息;(2)觀察調查法:主要親臨所要調查的現場進行實地調查,或在被調查者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對他們的有關行為、反應進行調查;(3)問卷調查:建立訪問式問卷與訪問調查表。

2.經驗總結法: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

3.正常教學實施法:利用有效備課、提問、課堂駕御、多元職能教學、差異教學及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等。

七、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20__年3月~20__年5月)理論積累、落實研究隊伍、由課題組組長負責帶領並組織研究人員加強學習,深入瞭解新課程理念與體育教學方式以及本課題有關的文件、資料和政策,統一思想,確定研究對象,擬定其研究課題,制定研究方案目標。

(二)調查階段:(20__年6月)對學校、學生與該研究有關情況進行調查研究,進行調查和考查。對一、二年級的學生主要採用口頭問答法和個別訪談法,對中、高年級的學生在各年級隨機抽了30名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

經過調查、談話、觀察分析大部分學生願意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特申報《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國小生小組合作能力的研究》進行研究。

(三)實施階段(20__年9月~20__年1月)根據實驗目標和調查情況,對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實施與研究,研究怎樣通過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去克服在小組活動中注重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學生沒有掌握合作的技巧;教師未能有效調控、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等等這些障礙,促使小組合作學習發揮應有的作用,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然後積累資料形成論文。

(四)總結階段(20__年2月~20__年3月)彙總實驗數據資料、經驗總結和研究報告。展示課題研究成果,迎接專家組現場評估驗收。

八、研究措施

1.加強教師理論學習:為了幫助研究教師有效、有序地搞好這項研究,學校採取“請進來”與“走出去”、“集中培訓”與“分散學習”的方法,邊實踐、邊探索、邊研究、邊提高。大家自覺學習,自覺研究,主動參與,積極探索,自身的業務素質也得到了提高,為研究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優化和加速研究進程。

2.自身業務強化訓練:學習先進的體育教學方法,達到教育科學化,擴大知識面,社交面,做到教學多樣化。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力求教學高效化。

3.學生實驗循序漸進,具體措施如下:

(1)學生分組:例如:打破以往的從高到矮的排列方式改變為根據身體素質、體育能力、運動水平等情況,恰當分組,以小組為單位(即6—10人組合)選定各組小組長來完成教學活動和實現教學目標,同時組長可經常更換。組長根據本組成員的意願和學生的能力情況推薦產生。

(2)小組活動安排在向全班授課之後或學生自己活動時進行,由小組長組織。例如:在遊戲教學中,對低年級學生教師把遊戲的方法講一講,再示範一下或抽學生模仿動作、示範路線,對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就引導學生看掛圖,同時講解一下,教給學生的遊戲方法,學生練習就有各小組合作學習練習,小組長組織。由如:在授新課後,在小組長帶領下進行模仿練習,課中同學們之間出現了問題,先由組長解決,解決不了後,再由老師解決。

(3)將激勵機制貫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4)教師始終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眾多活動儘量啟發學生人人爭當組長,組長組織自己編排,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

(5)合作學習實驗範疇不僅在課堂教學體現,亦可在課外加以研究,各項評比均以小組為單位。

九、研究成果

通過三年的實踐,小組合作學習在國小體育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一)課堂教學中注重了實質性合作,實施了有效的教學策略。

1.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分組模式。

從20__年9月開始實驗,課題組成員在體育活動中,為了便於小組合作,適時調整了分組模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分組模式,按照學生的健康、性別、體能狀況等因素進行階段分組,劃分了“穩定小組”和“靈活小組”。

例如,低段的“立定跳遠”,這一練習合作時間較長,殷紅萍老師採取“穩定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因為部分學生在幼兒園已基本掌握,而有些學生則一點都不會)。每次課中殷老師制定不同的目標——跳的次數與遠度,對掌握程度好的學生創設合作交流、互幫互助的場所,學生之間合作、競賽,勇登高峯;對參與有難度的孩子在教師的引導下,和同伴的幫助下自主加強練習,儘快掌握動作。

再如,在學習韻律操教學,合作時間較短,殷老師採取“靈活小組”的教學模式,按技能水平好壞搭配分組,有意把已經掌握的同學和尚未熟練者編成一組,讓會的教不會的,發揮學生之間的幫帶作用,使小組內的學生間互幫互學互評。這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縮短了教學時間,也培養了學生的良好合作精神,改善了學生的人際關係。

2.建立了小組合作規則,保證了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在體育活動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李亮老師遵循了小組合作的規則,並受到規則的制約,保證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的有序性與有效性。

例如,在組織有團體活動中,李老師事先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小組合作的規則:每次合作都是合理分工,並讓學生明確個人責任,對組長、記錄員、報告員等,採取輪流制。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統計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作為小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

再如,在高段進行排球教學中,李老師把學生分成了6—10人一組的合作小組,小組中設組長、記錄員、報告員等職位,學生在練習中充當不同的角色並適時進行輪換。先由一名學生評判,一名學生記錄,一名學生幫助撿球,其餘學生做練習,練習4—6次後,進行角色互換;最後各組報告員向全班展示小組練習的成果.教師通過對比各小組練習的記錄情況,對完成任務的小組和超過上次課的練習成績的小組進行獎勵。

3.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與養成習慣

(1)培養了學生從小養成積累良好的習慣

蒲文娟老師在這一實施過程中,做到了“兩手抓”,一手抓訓練“早”,另一手抓“牢”。因為孩子認知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積累動作技術時如果不給他指引方向,學生就無從下手,或者只知道模仿,形成的技術運動只是表面的(或是變了形的),這樣很不利學生對動作技術的掌握。蒲老師還設計了“看誰做得最標準(評價)大行動”。有了這根槓桿,學生從課外(藉助網絡、電視、圖書)、課內(教師的指導、掛圖、多媒體)全方面的對技術動作的掌握。

(2)培養了學生手腦結合,注重實踐操作的好習慣

心理學研究表明:國小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特別是國小低、中段的兒童,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

蒲老師在體育活動中重視了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良好習慣的培養,讓學生通過看一看、仿一仿、做一做、講一講來獲取新知。

她在低段教學"立定跳遠"時,讓學生想青蛙是怎麼跳的,模仿青蛙跳的動作,各小組同伴之間進行探討與交流,結合蒲老師的引導,最後達到正確掌握技術動作。以後她常開展類似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養成手腦結合,勤於實踐的學習習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89lrj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