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縣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研究

縣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研究

經濟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加快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依靠人才和技術的支撐。近年來,我縣將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到事關*今後發展前途和命運的高度,不斷加大專業人才引進和培訓力度,健全和完善人才運行機制,大力優化專業技術人才工作環境,使我縣人才隊伍總量增速加快,專業人才隊伍素質明顯改善,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由於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才成長環境等因素的制約,導致高層次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盤不活等問題還相當突出,已成為制約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我們必須認真思考,並加以解決。

縣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研究

一、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人才資源總量不足,結構不優。截止20*年底,全縣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4498人,佔全縣人口比重的1.7%,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5個百分點。存在人才結構的“四低”和“三多三少”現象,即高學歷人才比例低、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比例低、高技能人才比例低、青年高級人才比例低。教育、衞生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多,從事經濟生產的企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少;第三產業人才多,第一、第二產業人才少;中心城區人才多,鄉(鎮)人才少。

2、人才收入分配製度缺乏激勵性。事業單位在工資及福利待遇方面存在平均主義和吃大鍋飯現象,難以做到按勞取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專業技術人才積極性的發揮。在企業,分配製度雖有高低差別,但總體上講待遇偏低,沒能真正反映人才價值,難以調動人才的工作積極性。

3、人才資源開發的投入不足。我縣是國家重點扶持縣,經濟欠發達,財政比較困難,對人才工作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4、人才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才存在利用率不高、人才浪費等現象。一是用非所長。據調查顯示,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存在安置錯位,專業不對口,學非所用,用非所學問題。二是潛能沒有充分發揮。相當數量的專業技術人才的專長沒有得到最大限度利用,不少大中專畢業生沒有把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5、鄉土人才開發難度較大。一是鄉土人才的開發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二是鄉土人才處於鬆散狀態,具有很強的“遊擊性”,很難把他們有效地組織起來。

6、人才流失現象嚴重。受利益驅動的影響,相當數量的專業技術人才流動到經濟發達地區,導致了我縣專業技術人才的嚴重匱乏。

二、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專業技術人才匱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用人觀念保守,視野狹窄。主要表現在對人才的認識不到位,在人才的發現、選拔和使用等方面存在着保守和陳舊的觀念,對外只重引進,不重使用,對內有才不用,人才浪費嚴重,影響了用人政策的落實,直接導致了對現有人才資源的使用效率不高,阻礙了我縣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2、人才資源流動政策不完善。雖然“一次分配定終身”的局面已經破除,但與人才流動相關的户籍、人事編制、社會保障等體制改革仍相對滯後,人才管理過於剛性,影響了專業技術人才的合理流動。

3、人才使用機制不規範。一些部門公開、公平的用人環境還未完全形成,能上能下、人盡其才、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用人機制還不健全,論資排輩現象仍然存在,很多人才缺乏工作積極性,熬年頭、等位置,作用難以充分發揮。

4、人才引進的職能存在誤區。一些職能部門在體制、職能、觀念上的差異造成人才工作在機制、意識及思維方式等方面的落後,導致對人才政策的運用較為僵化。用人單位引進時承諾的許多優惠待遇在引進後難以落實,人為抑制了專業技術人才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

5、專業技術人才的待遇偏低。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我縣專業技術人才的待遇遠低於發達地區,直接影響了高層次人才的引進。

三、對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按照“穩定用好現有人才,積極引進急需人才,大力培養短缺人才,開發啟用潛在人才”的思路,全面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建設起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優化、素質較高、充滿活力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一)樹立全新理念,營造良好氛圍

國無人才無以立國,縣無人才無以強縣。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必須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要惜才如金,尊才如師,真正成為愛護人才、凝聚人才、重用人才的稱職領導。及時更新陳舊的人才觀念,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本、人才資源開發是第一任務、人才資源開發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競爭能力是第一競爭力的“六個一”理念。通過市場對人才資源的配置作用,加快人才的合理流動。在抓好優秀拔尖人才培養選拔的同時,選樹一批科技致富能力強、在本地區(部門)影響大的“優秀鄉土拔尖人才”,落實好相關待遇,激發廣大專業技術人員創先爭優的熱情。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大張旗鼓地宣傳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的先進事蹟,努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人才成長環境。

(二)創新人才市場機制,加大人才的引進和交流力度

引進人才是壯大人才隊伍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捷徑,要大力實施人才“柔性引進”政策,開闢人才引進“綠色通道”,為我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貢獻。

一是加快專業技術人才市場建設。針對越來越激烈的人才爭奪戰,高起點、高標準經營我縣“人才品牌”,加大人才吸引力,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人才高地圈。要完善佈局,規範基礎性人才市場,發展專業性人才市場。提高人才市場的信息化、社會化服務水平,實現人才市場由集市型向網絡型轉變,逐步實現與全國聯網,信息共享。鼓勵和支持個人興辦人才中介機構,形成人才推薦、介紹、交換的一體化服務,以促進人才市場的開放性和多元性。

二是大力實施人才 “柔性引進”。推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引進策略,打破户籍、檔案、身份的束縛,雙向選擇、來去自由,走“借腦”發展之路,促進智力向我縣流動。對調入我縣工作的各類人才,經組織人事部門批准後,可直接辦理户籍遷移手續。不要求落户的,經組織人事部門認定,在工作、生活和家屬子女安排上給予本地同類人員同等待遇。對非公有制單位引進的人才,其技術職務選拔、任職資格評審、繼續教育等方面與國有單位同等對待。對引進緊缺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和優秀拔尖人才,還可實行協議工資和年薪制等分配形式,由用人單位與本人協商,從優確定其報酬。

三是加強引進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建設。借引進項目招才。項目是引進人才的有效載體,引進項目是我縣經濟工作的重點,我們應當以此為切入點,在引進項目、吸引技術的同時,引進人才、引進智力。靠“租賃借貸”用才。對一些緊缺人才,可通過一定期限的契約形式,採用“租賃借貸”的方式加以利用,以便節約培養費用和“所有”成本。借鄉情挽才。在縣域以外工作的*籍專業技術人才佔相當數量,要建立本縣在外工作“人才庫”,注重與他們的感情溝通,爭取他們以各種形式為家鄉建設做貢獻。引進“大學生”儲才。進一步完善引進應屆大學生的工作機制,每年有計劃地招錄大學畢業生,為*的發展儲備人才。我縣在20*年制定了《*縣引進和安置全日制本科以上畢業生暫行辦法》,並主動與省內外高校對接,兩年共引進應屆大學畢業生270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會成為建設*的骨幹力量。

(三)創新人才培訓機制,提高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素質

針對高層次人才缺乏,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創新能力不強的情況,應建立和完善適合縣情的人才教育培訓機制,以培養高層次人才為重點,採取多種培訓模式,開展大規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培訓,提高培訓效果。

一是“示範”模式。集中財力、物力,建立科技示範基地和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創業園區,搭建一流舞台,營造一流環境,集聚一流人才,建設人才小高地。通過人才小高地的示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全縣人才隊伍建設。

二是“精英”模式。要重視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的扶植、培養和使用,要在全縣重點行業、支柱產業範圍內認真選拔一批學術上、技術上突出,有發展前途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員予以重點培養,選派他們到高等院校進修或到沿海發達地區學習,以開闊眼界,擴展思路。對政治上成熟、做出實績的青年人才要及時提拔重用,讓他們早挑大樑,早做貢獻,促進大批“精英”人才脱穎而出。

三是“充電”模式。圍繞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科技創新能力,大力開展以知識更新為主要內容的繼續教育,努力創建學習型組織,定期邀請各行業知名專家來我縣講學,開展技術培訓、技術諮詢與技術合作,為專業技術人才“充電”。

在充分發揮優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和業務骨幹作用的同時,鼓勵其與青年專業技術人員結對子,幫助青年人才快速成長。並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建立人才需求的預測分析和指標體系,定期公佈緊缺人才開發目標,對關鍵性人才進行重點培養。逐步形成在政府引導下的企事業單位投入為主體、社會募集為補充的人才資源開發多元化投資體系,全力保持人才培訓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確保全縣在各個時期、各個行業都有充足的人才供應和儲備。

(四)創新人才使用機制,打造專業技術人才創業平台

以增強人才創新能力為重點,着力搭建專業技術人才創業平台,強化人才激勵措施,建立科學化、系統化適合縣域經濟發展的人才使用機制。

1、建立開放式的人才選拔機制。要擴大選人的視野,形成開放式的人才選拔機制。要摒棄“唯文憑”論和“任人唯親”的作法,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和價值觀念,通過改革儘快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點的、適合縣情的新型人才選拔機制。通過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等措施,加強對非公經濟組織人才、自由職業者和柔性流動人才的選拔,擴大人才儲備。

2、建立人才激勵機制。貫徹落實好“三個留人”,切實提高人才的社會地位,激發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深化對勞動和勞動價值的認識,探索激發人才潛能的內在規律,通過改革獎勵和津貼等辦法,較大幅度地提高有突出貢獻的高層次人才的待遇,適當拉昇不同層次人才的收入差距,促進人才價值激勵機制的形成。

3、完善人才保障機制。要關心人才的個人生活條件,在建立健全包括養老、失業、工傷、醫療、生育保險等制度的同時,在工資待遇、住房條件、家屬就業、子女上學等方面給予照顧,最大限度地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縣的經濟建設當中。

標籤: 人才隊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yqnzv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