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工作彙報 >

縣區人才隊伍建設情況彙報大綱

縣區人才隊伍建設情況彙報大綱

西部大開發,人才是關鍵。在新的歷史機遇和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進一步推進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完善其用人機制至關重要。近年來,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抓好我縣的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最大限度地調動了我縣各行業人才建功立業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幹,有力地推動了我縣各項事業的發展。現將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縣區人才隊伍建設情況彙報大綱

一、人才隊伍現狀

縣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導結構、典型的經濟欠發達的農業大縣,總面積為平方公里,有等個民族,萬人口,其中族萬,佔全縣總人口的%。全縣有各類人才人,其中:黨政機關單位人,佔%;事業單位人,佔%;企業單位人,佔%。其基本情況如下:

1、從人員的學歷情況看:研究生學歷的11人,佔0.1%;本科學歷1485人,佔13.44%;大專學歷4328人,佔39.16%;中專學歷4715人,佔42.66%;高中以下學歷473人,佔4.64%。

2、從人員的技術職務情況看: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89人,佔0.81%;中級職務1573人,佔14.23%;初級職務4919人,佔44.5%。高、中、初級職務比例為1:5.7:18.1。

3、從人員的年齡情況看:全縣各類人才總數中,35歲以下的6209人,佔56.17%;36—40歲的1684人,佔15.24%;41—45歲的1310人,佔11.85%;46—50歲的776人,佔7.02%;51—54歲的617人,佔5.58%;55歲以上的456人,佔4.13%。

4、從人才的專業類別看:衞生技術人員1096人,佔9.92%;教學人員6084人,佔55.05%;農業技術人員556人,佔5.03%;工程技術人員568人,佔5.14%;財務經濟統計人員115人,佔1.04%;其他行業96人,佔0.86%。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黨政幹部隊伍建設基本形成了一套有效機制。實行以目標管理為中心的幹部考核、監督、管理工作機制,把年度工作目標管理、加強督促檢查、嚴格考核獎懲作為轉變幹部作風,狠抓工作落實,加快事業發展的“治本之策”。實行考核結果與公務員年度考核、評先選優、領導幹部升降去留相掛鈎。堅持憑實績用幹部,看公論選幹部,在經濟主戰場上選賢任能,打通幹部能上能下的綠色通道。用有效的機制管工作、管幹部,努力鍛造了一支朝氣蓬勃、紀律嚴明、作風過硬、充滿生機的幹部隊伍。

2、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一是推進公開選拔工作。在深入學習貫徹《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中,XX年以來,面向社會公開選拔13名副科級領導幹部,實現了由封閉式選人向開放式選人的轉變。二是公開招考、競爭上崗全面鋪開。以機構改革為契機,XX年以來,181人蔘加了28個單位155個崗位的公開考試、競爭上崗,經全面考察,擇優錄用78人。三是推進選人用人機制創新。堅持用人標準,嚴把推薦、考察、任用三個環節。對擬任人選的提出,縣委不劃圈子、不定調子,採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實行羣眾投票民主推薦、黨委(黨組)集體推薦、談話推薦,縣委書記辦公會集體研究確定考察對象。採取民主測評、徵求意見、個別談話、實地考察、專項調查等方式進行考察,全面瞭解幹部德、能、勤、績、廉等情況。採取常委會、全委會票決的方式,集體決定任用,實行考察預告制、差額考察制、任前公示和試用期制度,認真落實了羣眾在幹部選拔任用中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選用幹部作法及所選用的幹部,得到了羣眾的一致公認。

3、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富有起色。我縣按照新形勢、新任務對幹部能力的要求,崗位職責對幹部能力的要求,圍繞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改進作風,熟悉政策,掌握技術,提高管理水平這個中心,合理設置幹部培訓的班次、對象、內容。1998年以來,先後開展了xx大、xx大、xx屆四中全會精神,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xxxx”重要思想、先進性教育活動、改革開放政策、經濟管理及wto知識、法律法規、設施農業、林果業、畜牧養殖業等技術培訓。共舉辦各級各類培訓班223期,培訓人員達22802人(次),培訓面達95%,全縣機關、鄉村90%以上的幹部掌握了種植、養殖技術,在提高為人民服務思想覺悟的同時,增強了帶領羣眾發展經濟的本領。

4、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素質逐步提高。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實施“科教興莎”戰略,積極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8年中,有600名各類專技人員參加了對口專業知識學習深造,3520人次接受繼續教育,農林水牧等科技人員圍繞設施農業、畜牧、林果業增產增效開展試驗示範、推廣,並實行科技承包服務。醫療專技人員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為人民健康爭做貢獻。教學人員鑽研教改,一大批科研成果在自治區、地區獲獎。

5、招才引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走出去”。每年有計劃地選送一批有發展潛力的黨政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到內地或上級黨校培訓,到北疆經濟發達地區、結對協作的市、縣掛職鍛鍊,學習先進理念、工作方法和業務技術,熟悉上級機關、發達地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工作機制和運作方式,以達到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領導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目的。截至目前,共選派7批220名少數民族幹部赴北疆掛職鍛鍊;選派9批77名黨政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到山東掛職鍛鍊;選派3名鄉鎮長和1名縣直系統黨委書記到西北民族學院進行為期4個月的政治理論脱產學習;選派3名綜合素質較高的鄉鎮黨政主要領導到香港、東部省區學習培訓。XX年以來,我縣參加外地(含疆內)短期培訓班21期,其中自治區調訓3期,地區調訓3期,縣市調訓15期,共派出參加短期培訓班人員4465人。

二是“請進來”。積極做好人才引進工作,注重發揮我縣在地區的人才競爭優勢,每年適時舉辦人才交流招聘會,組織招才引智活動,積極引進內地、北疆及兄弟縣市有真才實學的各級各類專業技術緊缺人才,壯大人才隊伍。近兩年以來,通過軍轉留疆、人才交流、定向選調優秀畢業生等方式共吸納294人來莎工作,其中軍轉留疆59人、定向選調(五大)生82人、人才交流153人。通過補充教師考試引進、吸納1124名優秀大中專畢業生深入教學一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縣、鄉教師緊缺的困難。

三是“求幫助”。充分利用政策傾斜,積極爭取人才對口幫扶省市(山東、天津)對我縣人才智力方面的扶持力度。1998年以來,我縣共接收5批28名援疆幹部,縣委對援疆幹部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努力為他們改善辦公設施和條件,特別是在衞生、教育等行業,不遺餘力地積極提供他們開展工作所必須的用品,無微不至的在生活上關心,解決好援疆幹部的福利待遇,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努力為他們創造條件,使他們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把先進的技術和工作經驗傳授給我們。援疆幹部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縣部分專業技術人才緊缺的局面,他們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和橋樑紐帶作用,加強了我縣各行業培訓專業技術人才的力量發揮,積極尋找我縣與內地縣市交流協作的切入點,為我縣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6、為專業技術人才充分發揮作用搭建平台。

一是健全了激勵機制。縣幹部和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每年定期召開一次由縣領導和各界知識分子參加的座談會,認真聽取知識分子代表的意見和要求。縣上凡經濟建設重大決策、工農業生產的重大安排部署、新技術的實施,醫療、衞生、教育、文化、體育等行業的發展,都能認真聽取專業技術人才和行業專家的意見建議。使各類科技人才在經濟發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在實踐中增長才幹,真正做到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二是優先提拔使用專業技術人員。在有計劃、有重點的培養吸收優秀科技人才入黨的同時,按照《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要求,唯才是舉、薦賢任能,努力將一大批年輕有為、業有所精的科技人才,提拔安排到各級領導和重要崗位上來,如擔任副鄉鎮長、常務副職、科技副職和縣直單位業務領導等職務,讓他們多參與決策,多參加有關會議,多閲讀有關文件,為他們快速成長營造好的環境。三年來,新提拔鄉科級幹部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佔提拔總數的50%。

三是加大科技資金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工作學習和生活待遇。我縣在財政赤字的情況下,保證撥尖人才每年480元的津貼,拿出專項資金,用於給援疆知識分子購置電視機、熱水器等生活用品,改善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使他們與縣級領導幹部享受到同等待遇。其次,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實行了重獎,最高獎金達5萬元。在同等條件下,對專業技術人員在分房、評職稱、晉升工資時優先考慮。XX年,還投入350萬元修建園丁小區,投入100多萬元改善了醫療設施。對大中專畢業生、社會五大生、選調生以及留疆戰士不但在政治上、生活上給予關心照顧,還對留疆戰士配偶考取公務員、補充教師的在分配單位時給予照顧,努力解決留疆戰士配偶就業問題。

7、採取的優惠政策:

凡國家統招統分的大專以上院校的學生,到縣鄉企業、集體企業工作,其有關待遇如下:

1、根據企業效益,可適當高套工資,其定級工資和高套工資作為“保底工資”記入檔案,與國家調資不予衝抵,在“保底工資”基礎上,報酬與企業經濟效益掛鈎,按合同兑現。

2、按照人才交流、引進的專業技術人員,可一次發給安置費1500元,其費用由縣級財政支付,並保留全民公職身份,户糧關係可落在企業所在縣,也可落在原户口所在地,在企業工作滿六年的,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吃自產糧可以“農轉非”;不滿六年流動的取消高套的工資級別,退還安置費。

3、凡是承包、租賃、領辦、創辦縣鄉企業、集體企業和開展各類技術服務人員,其所得報酬依法納税後,即視為合法收入。

4、積極引進外省區的專業技術人員來我縣參加經濟建設,給予更加優惠的待遇,在職人員由人才流動中心或技工交流中心與原地商定保留其公職身份。

5、允許離退休人員領辦、創辦、承包入股合夥興辦鄉鎮企業等生產性經濟實體或開展技術服務、技術諮詢、工資報酬由企業與本人商定。

6、允許縣鄉各企業自行聘用急需的各類技術管理人才和能工巧匠,聘金由企業自定。

7、凡外地和本地有城鎮户糧關係,國家承認學歷的“五大畢業生”和各類不包分配的自費大專畢業生,自願到我縣鄉企業工作的經考核符合幹部條件的,工作滿六年後方可允許調動。

三、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

我縣人才隊伍建設有一定基礎,但整體格局並不盡如人意,客觀存在着與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適應的問題。

1、年齡構成失重。我縣高、中級專業技術人才年齡整體偏高,年輕優秀的高職稱專業技術人才不多,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甚少。現有人才隊伍中,具有高級職務的人員89人,50歲以上就佔了37.1%,45歲以下的僅佔47.2%;具有中級技術職務的1573人中,46歲以上的就佔43.7%,35歲以下的僅佔10.8%。在未來5年中,全縣將有大批專業技術骨幹相繼到齡退休。由於對中青年人才羣體的重視程度和培養力度不夠,今後人才斷層現象將較為突出,對此若無有效措施,勢必影響我縣未來人才隊伍的整體活力而出現弱勢。

2、佈局不平衡。我縣現有各類人才分佈的基本情況是,第一產業243人,佔全縣人才總數的0.02%;第二產業476人,佔全縣人才總數的0.04%;第三產業1035人,佔全縣人才總數的0.1%。這與我縣目前產業結構現狀對人才的需求大致相近。不過從其黨政機關2157人,事業單位8481人,企業149人來看,多數科技人才集中於機關、事業單位,其中又以教育和衞生類專業佔大多數。相形之下,身處經濟發展一線的用人主體,其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比重卻明顯偏低。

3、供求結構矛盾突出。我縣現有人才隊伍整體上普通專業和低學歷者比重偏大,高層次人才不足,特別是創新能力強、能為經濟發展起關鍵作用的傑出的學術與技術權威人才太少。如全縣高級專業人才89名,僅為全縣人才總數的0.81%。大專以上學歷者只佔52.69%,中專以下佔46.94%。全縣人才資源總量缺口大,而市場供求關係上卻又反映出“又多又少”的結構性矛盾。從人才市場需求交易情況和基本走勢看,全縣現有4000餘名待業大中專畢業生,普通專業和學歷較低的畢業生約佔70%,其就業渠道已變得較窄,而對本科以上學歷者、高級職稱者的專業技術人才需求量則持續加大。這對未來供需雙方都將形成導向,人才市場競爭將趨於激烈,引導得當,有利發展,而如果適應市場的調整措施不力,則將導致已經存在的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加劇。

4、人才環境多有欠缺。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資源社會化程度提高,人才流動加快,是必然現象。多年來我縣已制定了不少文件,應當説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相應的政策措施。問題在於各個環節在政策執行中卻常有偏差,觀念及辦事方法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帶有計劃經濟色彩。在人才的選拔、培養、評價、使用及獎勵上,一成不變的常規管理、靜態管理仍很突出。如對專業技術人才成長具有重要激勵作用的職稱評定及各種榮譽評定等,許多部門單位依然論資排輩,向中青年優秀人才傾斜的政策難以兑現,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壓抑。

5、緊缺人才引進難。在人才引進上,目前我縣因自身發展形成吸引力的優勢並不明顯,實際上往往是政府行為多,市場行為少,人才引進的操作過程也不順暢,審批程序較多,往往受單位編制、縣域經濟、財政狀況的影響,手續辦理繁瑣費時,諸如户口、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具體問題涉及各種利益取向不同的環節,難以由人才管理部門統一予以及時解決,從而使不少有意來莎發展的優秀專業人才望而卻步或轉投他處。儘管近幾年我縣和用人單位加大了人才引進力度,多次組織到自治區引進人才,結果卻不盡人意。

6、人才資源易流失。一方面表現為每年有大量的優秀高中畢業生到外地高等院校求學深造,由於我縣經濟發展水平與周邊縣市區存在明顯差距,造成優秀籍畢業生留到外地就業。另一方面由於觀念性原因,一些部門單位對人才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不能提供一個施展其才能的寬鬆環境和發展平台,工資福利待遇與其業績不能成正比,沒有激勵機制,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沒有被激活,充分發揮,致使一大部分人才對單位失去信心,從而導致大量人才外流。據統計,近三年我縣引進人才中,外流的在人事局有檔案記錄的就有13人。還有大部分沒有檔案或不調檔案到縣人事局登記的外流人才。

四、進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建議

1、政策支持。建議為南疆貧困地區增加公務員招錄考試的名額,對本地畢業生實行當地吸收錄用,解決本地畢業生富餘、就業困難的問題。

2、財力支持。(1)建議進一步加大對培訓基地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的投入力度;(2)採取建立“人才培訓專項基金”的方式,適當地補貼或降低培訓費用,緩解基層財政困難,培訓費用支出困難的狀況,確保人才隊伍綜合素質全面提高。

3、人才支持。(1)建議進一步加大援疆和掛職工作的力度。我縣優秀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特別是農業、科技、教育、醫療等方面的人才嚴重匱乏,亟需儘快從內地以援疆調幹等方式緩解,多派專業技術人才到縣支援建設,特別是能在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雙職工中選派,做到“人來家搬”,並適當延長援疆期限,以利於工作的延續性和計劃性;(2)建議在內地選派幹部到新疆工作的同時也能多選派我縣本地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到內地交流、掛職、學習和鍛鍊。

4、智力支持。建議上級部門將傳統的培訓方式與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等高新技術運用相結合,開展網上遠程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gongzuofanwen/7ezow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