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九篇:九針論(七)

《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九篇:九針論(七)

LS27——《周痺第二十七》自然巡航之遷斷校註釋譯説明

《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九篇:九針論(七)

‖LS27—D0802‖→‖SW54—Q0212‖→‖LS78‖遷移説明:

1、“九者,經巽之理;十二經脈,陰陽之病也”十五字,與《周痺》文意不屬,顯見竄簡,當遷出;

2、《內經校釋》引顧氏《校記》曰:“‘與上文不相屬,疑有脱誤。’劉衡如校語謂:‘疑是他篇錯簡,且有脱誤’。二説均可參。”

3、《靈樞懸解》置於卷一《九針論》LS78—Q0310“針形畢矣,此九針大小、長短法也。”句後,並雲:“巽,順也。九針者,經常巽順之理,具在於此,所治者,十二經脈陰陽之病也(九者,經巽之理二句,舊誤在《周痺》。)”從黃元御處置之大略;

4、遷入本論,與《針解篇》亂簡重排組合,恰可形成與《九針論》、《九針十二原》正論相關之解論,詳見後附“《針解篇》千古亂簡處置專案”。

D0802巽:

1、《太素.痺論》作“人九者,經絡之理,十二經脈陰陽之病也。”並注:“得其事者,謂得之人法於九野,經絡陰陽之病也。”楊上善所言甚是;

2、巽,xun4,《説文》:“巽,具也。”即完整。

SW54——《針解篇第五十四》自然巡航之遷斷校註釋譯説明

‖SW54—D0101→Q0101‖→‖LS01—Q0204‖→‖LS78‖遷移説明:

1、 原篇《針解篇》,非獨立論文,顯見漏簡,當遷出;

2、 作為《九針論》之解論,帝問伯答之遷入,利於後續解論依次遷入,充分必要。

‖SW54—Q0115→Q0124‖→‖LS03—C3701‖→‖LS78‖遷移説明:

1、 《素問.針解篇》篇名及其所論,均已明確指出,是為九針解論,然其並非獨立論文,湊篇之簡,宜遷出;

2、 《素問懸解》高士宗雲:“針解,解《靈樞》、《素問》所言之針法也。”

3、 《素問懸解》置於卷七《針解》,並雲:“此解《寶命全形論》。”黃元御所言甚是!更證《寶命全形論》SW25—D0501→Q0501亦應遷入《九針論》作為正論。

4、 《素問懸解》卷七《寶命全形論》SW25—Q0501“神無營於眾物”句後,增補“義無邪下,必正其神。”八字,黃元御雲:“義無邪下,必正其神(義詳《針解》。後二語,依《針解》補),此刺法之真訣也。”從之;

5、 《太素.知針石》,直接將本節置於相關針論之後作為解論,從之;

6、 所遷部份,與《素問.小針解》大量重簡,且為《九針十二原》之解論,同時又彌補了相關正論和解論之不足,故此遷正當其位。

‖SW54—Q01011→Q0114‖→‖SW54—Q0124‖→‖LS78‖遷移説明:

1、 《 素問.針解》篇名及其所論,均已明確指出,是為九針解論,然其並非獨立論文,湊篇之簡,宜遷出;

2、 作為解論,依九針正論次序,當遷至《針解篇》SW54—Q0124“令氣易行也”句後。

‖SW54—D0201→Q0212‖→‖LS78—Q0310‖遷移説明:

1、 原篇《素問.針解篇》非獨立論文,湊篇之簡,宜遷出;

2、 《類經》置於十九卷三《九針之義應天人》,在“人肝目……四方各作解”句後,張景嶽曰:“此一百二十九字,古經蟗爛,義理殘缺,必有遺誤,不敢強解。”

3、 所遷部份,顯見為《九針論》之解論,與《九針論》主題相符,與正論相互呼應,義理相貫。

Q0123欲端以正:據《説文》:“端,直也。”按:“立容直也”、《廣雅.釋詁一》:“端,正也。”本義:“(在圓弧形山頭上)站得中正。引申義:(在平地上)站的直。”可知:端,即垂直;欲端以正,即要垂直針身正刺而入。

Q0124瞻:據《説文》:“瞻,臨視也”、《爾雅》:“瞻,視也。”取盯着、對視意。

Q0124令氣易行:原作“令人易行”,《素問懸解》卷七《針解》、《素問直解》卷之五《針解論》均作“令氣易行”,從之。

D0201餘聞九針:

1、 姚春鵬注:“《靈樞.九針論》有與此段類似的論述,但更詳盡,讀者宜參讀。”

2、 此後所言,恰為《九針論》前部正文之相關解論。

D0201上:因句中有“上”而無“下”,且天地不能以“上”字概而論之,故不應解之以部位上下,而宜解作上乘、高明,如此文意方順。

Q0201九野:

1、《淮南子.天文》:“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十九隅,去地五億萬裏,五星、八風、二十八宿、五官、六府、紫官、太微、軒轅、咸池、四守、天阿。何謂九野?中央謂鈞天,其星角、亢、氐。東方曰蒼天,其星房、心、尾。東北曰變天,其星箕、鬥、牽牛。北方曰玄天,其星須女、虛、危、營室。西北方曰幽天,其星東壁、奎、婁。西方曰顥天,其星胃、昴、畢。西南方曰朱天,其星觜、雟參、東井;南方曰炎天, 其星輿鬼、柳、七星。東南方曰陽天,其星張、翼、軫。”

2、人身之九野,《九針論》LS78-D0401→Q0410即為本解。

Q0202人齒面目應星……人九竅三百六十五絡應野:

1、 王冰注:“人面應七星,所謂面有七孔應之也。”對此,《新校正》曰:“此注乃全元起之辭也。”

2、 《太素》楊上善注:“言人九分應九數也。”

Q0204人心意應八風……肝目應之九:

1、《太素.知針石》,在“人發”之前,有“人面應七星”之句;

2、據王冰在前文Q0202 “人面應七星”之專注,更兼《太素.知針石》較《素問.針解篇》多出之“人面應七星”五字,完全可以確定:“人面應七星”,確為脱簡,應當補入。

Q0204→Q0212人心意應八風……一,四方,各作解:詳見“《針解篇》千古亂簡處置專案”

《針解篇》千古亂簡處置專案

一、《素問.針解篇》SW54—Q0205→Q0212千古亂簡原文實錄(合計123字)

Q0205九竅,三百六十五;人一,以觀動靜;天二,以候五色; (19字)

Q0206七星,應之,以候發毋澤;五音,一以候宮商角徵羽; (19字)

Q0207六律,有餘、不足應之;二地,一以候高下、有餘; (17字)

Q0208九野,一節、俞應之,以候閉節;三人,變一分,人,候齒泄多; (21字)

Q0209血少十分,角之變五分,以候緩急; (13字)

Q0210六分不足,三分寒關節;第九分; (12字)

Q0211四時,人寒温燥濕; (7字)

Q0212四時,一應之以候相反;一,四方,各作解。” (15字)

二、 歷代注家疑惑實錄

1、《太素.知針石》“四方各作解”句後,楊上善雲:“章句難分,全指句而已。”肖延平按:“《素問》王注云:‘此一百二十四字,蟗簡爛文,文義殘缺,莫可尋究,而上古書,故且載之,以佇後之具本也。’《新校正》雲:‘詳王氏一百二十四字,今有一百二十三字,又亡一字。’據本書自‘九竅三百六十五’起,至‘四方各作解’止,與《素問》校:‘毋澤’下,本書多一‘也’字;‘三人變一分’上,本書少‘節’字,下少一‘人’字;‘九分四時’下,本書多一‘節’字,仍止一百二十三字。楊氏亦謂章句難分,但指句而已。則其不可尋究,故不自今日始也,姑存之以待來者。”

2、《新校正》雲:“詳王氏雲一百二十四字,今有一百二十三字,又亡一字。”

3、 《類經》十九卷三《九針之義應天人》“人肝目應之九……四方各作解”句後,張景岳雲:“此一百二十九字,古經蟗簡,義理殘缺,必有遺誤,不敢強解。”

4、 《素問吳注》“人肝目應之九……四方各作解”句後,吳崑雲:“此一百二十九字,蟗簡殘經,無義可據,不敢強為之注。”孫國中按曰:“其中比王冰多五字,比林億多六字。筆者考查,吳氏將‘人肝目應之九’六字併入爛文……故筆者認為,應尊從吳注,將此句列入爛文,因其也是殘缺之句,故無人解得明白。”

5、《素問懸解》卷七《針解篇》黃元御雲:“此下經文一百二十三字,文義殘缺錯訛,今不具載。”

6、《素問直解》卷之五《針解論》,高士宗雲:“《素問》一書,論天人運氣之理,經脈腧穴之會,飲食輸瀉、血氣循行,惟生知之聖,開天之極,始能道之。今觀蟗簡爛文,存而不去,則《素問》傳自軒岐,確乎不爽。奈後儒不能探索,妄疑此書,非上古之文,乃戰國時人所作,而戰國時人,未聞有如黃帝之聖者也,有如黃帝之聖,何難自名成論,豈必假問答於軒岐,而故為隱晦若是耶?西晉王叔和,編次張仲景《傷寒論》,毫無所得,猶以己之序例,附於論中,稱第二卷,伊何人而甘自沒耶?若謂戰國人,能作是論,則此人亦聖人矣。若謂書傳上古,後人增飾,則爛文必刪去矣。孔安國序《尚書》雲:‘伏羲、神農、黃帝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宋.林憶序《素問》雲:‘至精至微之道,傳之至下至淺之人,其不廢絕,為已幸矣。’由此觀之,則後儒不諳三墳,淺下妄疑,不亦宜乎?”

7、《內經校釋》雲:“此段文字,殘缺已久,如王冰所云:‘此一百二十四字,蟗簡爛文,文義殘缺,莫可尋究,而上古書,故且載之,以佇後之具本也。’肖延平按:‘楊氏亦謂章句難分,但指句而已,則其不可尋究,故不自今日始也,姑存之以待來者。’此文《太素》雖為之作了斷句,並做了一些解釋,似勉強,今姑存之,以待考,故未加註釋。”

8、《任應秋講黃帝內經》之《針解篇》第五節“人心意應八風……四方各作解”下雲:“此節文獻錯簡太甚,斷句且不能,更難作強解也,姑且置之。”

三、關於《針解》SW54—Q0204“人心意應八風;人氣應天;人發、齒、耳、目五聲,應五音六律;人陰陽脈血應地;人肝目應之九。”

1、本句35字,雖被注家忽略,然亦顯見亂簡;

2、前有123字,加此35字,亂簡合計158字;

四、關於《周痺》LS27—D0802“九者,經巽之理;十二經脈,陰陽之病也。”

1、《周痺》所遷入 15字,顯見竄簡亂文;

2、《內經校釋》引顧氏《校記》雲:“‘與上文不相屬,疑有脱誤。’劉衡如校語謂:“疑是他篇錯簡,且有脱誤。二説均可參。”

3、《靈樞懸解》卷一《九針論》雲:“巽,順也。九針者,經常巽順之理,具在於此,所治者,十二經脈陰陽之病也(九者,經巽之理二句,舊誤在《周痺》。)

4、《太素.痺論》作“人九者,經絡之理,十二經脈陰陽之病也。”並注:“得其事者,謂得之人法於九野,經絡陰陽之病也。”楊上善所言甚是,且為重要處置導向;

5、前有亂簡158字,加此15字,三處亂簡合計173字。

五、關於《太素》卷十九《知針石》較《素問.針解篇》經文多出“人面應七星”五字,王冰《針解篇》SW54—Q0202之註明涉“人面應七星”五字。

1、據此可知:“人面應七星”五字,確定為《黃帝內經》針解之論相關脱簡,須補回;

2、前有亂簡173字,加此5字,四處亂簡合計178字如下:

人心意應八風人氣應天人發齒耳目五聲應五音六律人陰陽脈血應地人肝目應之九九竅三百六十五人一以觀動靜天二以候五色七星應之以候發毋澤五音一以候宮商角徵羽六律有餘不足應之二地一以候高下有餘九野一節俞應之以候閉節三人變一分人候齒泄多血少十分角之變五分以候緩急六分不足三分寒關節第九分四時人寒温燥濕四時一應之以候相反一四方各作解九者經巽之理十二經脈陰陽之病也人面應七星

六、對相關亂簡之探索性處置:

1、《黃帝內經》乃大聖之道,一字千金,一字一義,全書議論,條理清晰,義理大暢;而今觀此亂簡,實因年代久遠,而致編斷經亂。然亂簡必有合理內核,必有蹤跡可尋;坤之信心滿懷,此根源之所在;

2、亂簡在於王、楊之前,所幸王冰和楊上善,治學極為嚴謹,對經文無主觀刪改,存經與傳承,其功大至偉矣;

3、亂簡處置根本依據:據《九針論》、《九針十二原》前有正論、後有解論之明確體例可知:亂簡,必為與《九針論》、《九針十二原》正論相應之解論;

4、亂簡處置輔助依據:《三部九候論》全篇、《三部九候論》SW20—Q0502“天以候頭角之氣,地以候口齒之氣,人以候耳目之氣”、《三部九候論》SW20—Q0503“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藏。”

5、此178字,看似蟗簡爛文,無頭無緒,然在不增不減、不改一字的絕對前提下,重新組合,坤之探索性處置結果如下:

Q0204一天:人應天,以觀動靜;(9字)

Q0205二地:人應地,二,以候高下;(10字)

Q0206三人:人以候耳、目之氣;(9字)

Q0207四時:人應四時;一,以候寒温燥濕之相反;一,四方,各作解;(22字)

Q0208五音:人應五聲;一,目以候五色;一,以候五音角、徵、宮、商、羽;(22字)

Q0209六律:人應六律,應之十二經脈、陰陽脈血之有餘、不足,陰陽有餘、不足,六分之病也;(32字)

Q0210七星:人面應七星;變一分,候發齒泄多;三分,寒關節;角變五分,以候緩急;肝血少十分,發齒毋澤;(37字)

Q0211八風:人應心意;(6字)

Q0212九野:人應九竅、三百六十五節,九者,第九分,經巽之理。一,俞應之,以候九節之閉。(31字)

七、千古亂簡處置結論:

以上178字,依上述組合方案,重排處置後,作為對《九針論》、《九針十二原》正論之解論,已見大略,並據此入經。

公眾號:其人頌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9dp3l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