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九篇:九針論(一)

《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九篇:九針論(一)

★★★★★篇名釋:

《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九篇:九針論(一)

1、 本篇前部主論聖帝欲立針經之仁心厚愛、針道之要、用針之要、虛實之要、九針之名、九針標準、九針功能、誤刺之害、用針之要;

2、 後部對九針正文逐句作出解論,回答了九針與天地、人事之關係,九針之適宜功能、官方標準、製作方法、製作原理。因通篇所論,圍繞九針展開,故此名篇《九針論》。

‖LS01—D0101→Q0204‖→‖LS78‖LS01—D0101黃帝問於岐伯曰:餘【子】萬民,養【百姓】而收其租税;餘哀其不給,而屬有疾病。餘欲勿使被毒藥,無用砭石,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榮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可傳於後世,必明為之法,令終而不滅,久而不絕,易用難忘,為之經紀。【異其篇章】,別其表裏,為之終始。令各有形,先立《針經》,願聞其情。

黃帝請教岐伯説:我愛民如子,奉養百官卻要收租徵税;我同情他們不能自給,卻屢有小疾大病。我希望他們勿被藥物毒害,勿用砭石,想用小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榮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其可傳至後代,必須明確制定法則,令其終而不滅,久而不絕,易用難忘,形成經紀。分出不同篇章,區別篇目表裏,使其有始有終。令小針各有定形,首先確立《針經》,我想聽聽具體情形。

Q0101岐伯答曰:臣請推而次之,令有綱紀,始於一,終於九焉。請言其道:小針之要,易陳而難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門。未睹其疾,【惡】知其原?

岐伯回答:謹讓為臣依次推演,使論述有綱有紀,從一開始,到九結束啊。謹讓我談談九針之道:小針之要領,易説而難精。庸醫墨守病形刺法,上醫御守血氣虛實。正氣啊正氣,邪氣就在門口。未有明辨正邪,焉知道用針病位?

Q0102刺之微,在速遲。粗守關,上守機,機之動,不離其空。空中之機,清靜而微。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機之道者,不可掛以發;不知機道,扣之不發。知其往來,要與之期。粗之【闇】乎,妙哉!工獨有之。往者為逆,來者為順。明知逆順,正行無問。迎而奪之,惡得無虛?追而濟之,惡得無實?迎之隨之,以意和之,針道畢矣。

針刺之微妙,在於行鍼之快慢。庸醫墨守四肢病位,上醫深知守候脈氣,用針之快慢,不外乎明知脈氣之虛實。針入空穴之得氣,要清靜而細心。脈氣盛時不可迎而用補,脈氣虛時不可追而用瀉。深知射箭之道者,不可掛針隨時待發;不知射箭之道者,扣下針具猶豫不發。深知脈氣之異常和正常及盛虛,方知脈氣之可刺時機。庸醫渾然不知脈氣之微妙和奧祕;好呀!上醫卻完全明白九針之內涵。脈氣去時虛小為異常,脈氣來時平脈為正常。明知脈氣之異常和正常,正確取穴無有疑問。迎着脈氣之來而瀉,怎會不虛?追着脈氣之去而補,怎會不實?迎氣之刺追氣之刺,據其功能調和血氣,小針理論就是這些了。

Q0103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大要》】曰:徐而疾則實,疾而徐則虛。言實與虛,若有若無。察後與先,若存若亡。為虛與實,若得若失。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之。

所有用針之原則,氣口脈虛當用補法,氣口脈盛當用瀉法,血管之血絡就要除去,各經邪氣有盛都要瀉出。《大要》經説:用針慢入快出就氣實,快入慢出就氣虛。所言脈實與脈虛,是説有氣與無氣。觀察用針前後狀況,是説補瀉前後邪氣之存亡。針刺虛症與實症,補如有所得瀉如有所失。補虛瀉實之要,九針各有所宜,補瀉開合之時,運用九針施治。

‖SW25—D0501→Q0501‖→‖LS01—Q0103‖→‖LS78‖SW25—D0501帝曰:何如而虛?何如而實?

黃帝問:如何刺虛症?如何刺實症?

Q0501岐伯曰: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義無邪下,必正其神。】

岐伯説:刺虛症,須待針熱方能出針;刺實症,須待針寒方能出針;脈氣已經到來,謹慎針法勿失。病之內外在於感覺,脈象深淺徵候一致,如臨深淵不敢墜落,如手握虎渴望健壯,神志清靜勿容雜念。垂直進針正刺而入,必須調正患者精神。

Q0106九針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鑱針】,長一寸六分;二曰【員針】,長一寸六分;三曰【鍉針】,長三寸半;四曰【鋒針】,長一寸六分;五曰【鈹針】,長四寸,廣二分半;六曰【員利針】,長一寸六分;七曰毫針,【長一寸六分】;八曰【長針】,長七寸;九曰【大針】,長四寸。

九針之名,各不同形。第一針叫鑱針,長一寸六分(3.7釐米);第二針叫員針,長一寸六分(3.7釐米);第三針叫鍉針,長三寸半(8.1釐米);第四針叫鋒針,長一寸六分(3.7釐米);第五針叫鈹針,長四寸(9.2釐米),寬二分半(0.6釐米);第六針叫員利針,長一寸六分(3.7釐米);第七針叫毫針,長一寸六分(3.7釐米);第八針叫長針,長七寸(16.2釐米);第九針叫大針,長四寸(9.2釐米)。

Q0107鑱針者,頭大末鋭,去瀉陽氣;員針者,針如卵形,揩摩分間,不得傷肌肉,以瀉分氣;鍉針者,鋒如黍、粟之鋭,主按脈勿陷,以致其氣;鋒針者,刃三隅,以發【痼】疾;鈹針者,末如劍鋒,以取大膿;員利針者,大如【氂】,且員且鋭,中身微大,以取暴氣;毫針者,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養,以取痛、痺;長針者,鋒利、身薄,可以取遠痺;大針者,尖如【梃】,其鋒微員,以瀉機關之水也。九針畢矣。

鑱針,針頭大針尖鋭,用於瀉去全身熱邪;員針,針尖如卵,揩摩分肉左右,無法傷及肌肉,用於瀉出分肉邪氣;鍉針,針尖如黃黍、粟米之鋭,主管按脈勿要陷下,用於導出邪氣;鋒針,鋒刃三條,用於消除頑固疾病;鈹針,針尖如劍鋒,用於刺破大的癰膿;員利針,大如馬之尾毛,又員又尖,針身稍大,用於治療暴痺。毫針,針尖如蚊子、牛虻之嘴,靜悄悄以緩慢離去,輕微微用於久留而養氣,用於治療痛症、痺症;長針,針尖鋒利、針身薄長,可用於治療長期痺症。大針,針尖如挺棍,其針尖稍圓,用於瀉出關節之積水。九針形制和功能就是這些了!

Q0108夫氣之在脈也,邪氣在上,濁氣在中,清氣在下。故針陷脈,則邪氣出;針中脈,則濁氣出;針太深,則邪氣反沉,病益。故曰:皮、肉、筋、脈,各有所處。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無實實,無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是謂甚病。病益甚,【取五脈者死】,【取三脈者恇】;奪陰者死,奪陽者狂。針害畢矣。

那邪氣在脈時,邪氣在上部,濁氣在內部,清氣在下部。所以針具陷進經脈,就有邪氣瀉出;刺中經脈,就有濁氣瀉出;刺入太深,就會邪氣反沉,病情加重。所以説:皮、肉、筋、脈,各有主管器官。疾病各有所宜針具,針具各不同形,各有適宜功能。勿要補實,勿要瀉虛,損不足而補有餘,這叫加重病情。病情加重後,大瀉五臟之脈者將死,大瀉三陽之脈者將怯弱不能康復;誤瀉陰經之氣者將死,誤瀉陽經之氣者將狂,用針不當之危害就是這些了。

公眾號:其人頌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79e7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