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九篇:九針論(三)

《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九篇:九針論(三)

‖SW54—Q01011→Q0114‖→‖SW54—Q0124‖→‖LS78‖SW54—Q01011刺虛則實之者,針下熱也,氣實乃熱也。

《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九篇:九針論(三)

岐伯回答:刺虛則實之,是指針下發熱,熱氣多就會發熱;

Q0102滿而泄之者,針下寒也,氣虛乃寒也;

滿而泄之,是指針下發寒,熱氣少就會發寒;

Q0103菀陳則除之者,出惡血也;

菀陳則除之,是指瀉出瘀血;

Q0104邪勝則虛之者,出針勿按;

邪勝則虛之,是指出針勿要按閉針孔;

Q0105徐而疾則實者,徐出針而疾按之;

徐而疾則實,是指緩慢出針而迅速按閉針孔;

Q0106疾而徐則虛者,疾出針而徐按之;

疾而徐則虛,是指快速出針而緩慢按閉針孔;

Q0107言實與虛者,寒温氣多少也;

所言的實與虛,是指寒氣和熱氣之多少;

Q0108若無若有者,疾不可知也;

若無若有,是指快得不可察覺;

Q0109察後與先者,知病先後也;

察後與先,是指明知病情之先後;

Q0110為虛與實者,工勿失其法;

為虛與實,是指醫生勿要丟失補虛瀉實之法;

Q0111若得若失者,離其法也;

若得若失,是指偏離了補虛瀉實之法;

Q0112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者,為其各有所宜也;

虛實之要,九針最妙,是指補虛瀉實九針各有所宜;

Q0113補瀉之時者,與氣開闔相合也;

補瀉之時,是指補瀉與氣之開合相符;

Q0114九針之名,各不同形者,針窮其所,當補瀉也。

九針之名,各不同形,是指九針深入病位,恰當地補瀉。

LS03—C3801夫氣之在脈也,邪氣在上者,言邪氣之中人也,高,故邪氣在上也。

夫氣之在脈也,邪氣在上,是説邪氣傷人時,部位高,所以邪氣在上。

C3901濁氣在中者,言水谷皆入於胃,其精氣上注於肺,濁溜於腸胃,言寒温不適,飲食不節,而病生於腸胃,故命曰濁氣在中也。

濁氣在中,是説水谷都進入胃中,其中精氣上注到肺部,乳濁物滯留於腸胃,是説寒温不適天時,飲食不節,從而病生於腸胃,所以定義為濁氣在中。

C4001清氣在下者,言清、濕地氣之中人也,必從足始,故曰清氣在下也。

清氣在下,是指清涼、潮濕地氣傷人時,必從足部開始,所以叫清氣在下。

C4101針陷脈,則邪氣出者,取之上,針中脈,則濁氣出者,取之陽明合也。

針陷脈,則邪氣出,是指刺上部時,刺中脈,就有濁氣瀉出,是指刺陽明經合穴時。

C4201針太深,則邪氣反沉者,言淺浮之病,不欲深刺也。深則邪氣從之入,故曰反沉也。

針太深,則邪氣反沉,是説皮層淺浮之病,不要深刺。深刺就有邪氣乘機而入,所以稱為反沉。

C4301皮肉筋脈,各有所處者,言經、絡各有所主也。

皮肉筋脈,各有所處,是説經脈、絡脈各有主管器官。

C4401【取五脈者死】,言病在中,氣不足,但用針盡,大瀉其諸陰之脈也。

取五脈者死,是説病在內,髒氣不足,卻用針深至盡頭,大瀉五臟之脈。

C4501取三陽之脈者,唯言盡瀉三陽之氣,令病人恇然不復也。

取三陽之脈,特指盡瀉三陽經之脈氣,令病人怯弱不能康復。

C4601奪陰者死,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

奪陰者死,是説刺尺部之五里穴,五次用瀉。

C4701奪陽者狂,【正言】也。

奪陽者狂,是正確説法。

‖LS01—Q0205‖→‖LS03—C4701‖→‖LS78‖LS01—Q0205【刺之害】:中而不去,則精泄;不中而去,則致氣;精泄,則病益甚而恇;致氣,則生為癰、【瘍】。

誤刺之危害:刺中病位而不出針,就有精氣泄漏;不中病位而出針,就會導入邪氣;精氣泄漏,就會病情加重而怯弱;導入邪氣,就會生成癰膿、潰瘍。

LS03—C4801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復,一其形,聽其動靜者,言上工知相五色於目,有知調尺、寸小、大、緩、急、滑、澀,以言所病也。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復,一其形,聽其動靜,是説上醫深知觀察目之五色,又知綜合分析尺部、寸口脈動小、大、緩、急、滑、澀,用於闡述所診之病。

‖LS19—Q0111→Q0112‖≈→‖LS03—C4801‖→‖LS78‖LS19—Q0111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復者,視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復,是指根據患者目色、色部,用於判斷病之存亡。

Q0112一其形,聽其動靜者,持氣口、人迎,以視其脈;堅且盛且滑者,病日進;脈軟者,病將下;諸經實者,病三日已。氣口候陰,人迎候陽也。

一其形,聽其動靜,是指切脈氣口、人迎,用於審察患者脈動;脈動堅實且盛且滑的,病情日漸加重;脈動柔軟的,病情將會減弱;各經實的,疾病三日痊癒。氣口考察陰經脈動,人迎考察陽經脈動。

C4901知其邪正者,知論虛邪與正邪之風也。

知其邪正,是指明確論述虛邪與正邪之風。

C5001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者,言持針而出入也。

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是説持針而出入之法。

C5101氣至而去之者,言補瀉,氣調而去之也。

氣至而去之,是説補與瀉,脈氣調和而出針。

C5201【調氣在於終始一者,持心也】。

調氣在於終始一,是指調氣要保持一心一意。

C5301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者,絡脈之滲、灌諸節者也。

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是指絡脈滲入、灌注之各個穴位。

C5401所謂五臟之氣,已絕於內者,脈口氣內絕不至,反取其外之病處,與陽經之合,【有】留針以致陽氣。【陽氣至】,則內重竭,重竭則死矣。其死也,無氣以動,故靜。

所謂五臟之氣,已絕於內,是指氣口脈氣入內閉絕不來,反補外部之病位,與陽經之合穴,又有留針而導入陽氣。陽氣旺盛至極,就會五臟之氣雙重枯竭,雙重枯竭就要死了。臨死之時,沒有脈氣用於驅動,所以經脈靜止。

C5501所謂五臟之氣,已絕於外者,脈口氣外絕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腧,有留針以致其陰氣。陰氣至,則陽氣反入,入則逆,逆則死矣。其死也,陰氣有餘,故躁。

所謂五臟之氣,已絕於外,是指氣口脈氣外出閉絕不來,反刺四肢之腧穴,又有留針而導入陰氣。陰氣旺盛至極,就會陽氣返入,陽氣返入就是異常,異常就要死了。臨死之時,陰經脈氣有餘,所以經脈躁動。

C5601所以察其目者,五臟使五色循明,循明則聲【章】。聲章者,則言聲與平生異也。

所以察其目,是指五臟精氣使五色循明,五色循明就會五聲突出。五聲突出,就是説五聲與平常生活有異。

公眾號:其人頌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xoro8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