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黃帝內經素論》第三十二篇:論疾診尺(二)

《黃帝內經素論》第三十二篇:論疾診尺(二)

D0501黃帝曰:以官何候?

《黃帝內經素論》第三十二篇:論疾診尺(二)

黃帝問道:用五官考察什麼?

Q0501岐伯曰:以候五臟。故肺病者,喘息、鼻張;肝病者,眥青;脾病者,脣黃;心病者,舌卷短、顴赤;腎病者,顴與顏黑。

岐伯説:用於考察五臟狀況。就是説肺病者,會喘息、鼻翼扇動;肝病者,眼周發青;脾病者,嘴脣發黃;心病者,舌頭捲縮、顴部發赤;腎病者,顴骨與額頭髮黑。

D0601黃帝曰:其常色殆者,如何?

黃帝問道:五色正常而身體有危,會怎樣?

Q0601岐伯曰:【五官】不辨,闕、庭不張,小其明堂,蕃、蔽【不見】,【又埤其牆】,牆下無基,垂、角去外。如是者,雖平,常【殆】,況加疾哉?!

岐伯説:五官分佈模糊,眉心、天庭擁擠,鼻子狹小,兩頰、耳門不清晰,又兼面部瘦削,顴部平平,耳垂、耳角外翻。如此面相者,雖然五色正常,通常身體有危,何況疾病相加呢?!

D0701黃帝曰:五色之見於明堂,以觀五臟之氣。左右高下,各有形乎?

黃帝問:五色表現在鼻部時,用於考察五臟病氣。五色在鼻部之左右上下,各有形態嗎?

Q0701岐伯曰:臟腑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

岐伯説:五臟六腑在體內,各依次序分佈。色部左右上下,各如色部法度。

‖LS04—D1201→Q1605‖→‖LS74—D0101‖LS04—D1201黃帝問於岐伯曰:餘聞之,見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脈,知其病,命曰神;問其病,知其處,命曰工。餘願聞,見而知之,按而得之,【問而極之】,為之奈何?

黃帝請教歧伯説:我聽説,通過望診,知其疾病,定義為明醫;通過脈謠,知其疾病,定義為神醫;通過問診,知其病位,定義為醫師。我想聽聽,望診而知病,脈診而確認,問診而盡知,該怎麼辦?

Q1201岐伯答曰:夫色、脈與尺之相應也,如【桴】鼓,影響之相應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葉之出候也,故根死則葉枯矣!色、脈、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則為工,知二則為神,知三則神且明矣。

歧伯回答:這望診、脈診與尺診之對應,就象是以槌擊鼓,槌影和鼓響之對應,不得相失!這也象本與末、根與葉出現之現象,所以根死就有葉枯了!望診、脈診、診形肉,三診不得相失。所以掌握問診一法是醫師,掌握問診和脈診二法是神醫,掌握問診、脈診、望診三法就是神明瞭!

‖SW13—D0401→D0701‖→‖LS04-Q1201‖→‖LS74‖SW13—D0401帝曰:餘聞其要於夫子矣,夫子言不離色脈,此餘之所知也。

黃帝説:我聽完先生診法要領了,先生所言不離色脈,這是我所掌握了的。

Q0401岐伯曰:治之極於一。

岐伯説:診治終極之理在於一。

D0501帝曰:何謂一?

黃帝問:什麼叫一呢?

Q0501岐伯曰:【一】者,因,問而得之。

岐伯説:一,病因,問診即得。

D0601帝曰:奈何?

黃帝問:如何問診?

Q0601岐伯曰:【閉户塞牖】,系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岐伯説:關好門窗,心繫患者,反覆詢問患病細節,以順其心意。五神得存者,能生;五神失散者,將死。

D0701帝曰:善。

黃帝説:説得好!

LS04-D1401黃帝問於岐伯曰:五臟之所生,變化之病形,何如?

黃帝請教歧伯説:五臟病之所生,變化之病態,是怎樣?

Q1401岐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脈之應,其病乃可別也。

歧伯回答:先確定五臟色部、五種脈動對應狀況,其病就可辨別。

‖LS04—D1301→Q1302‖→‖LS04—Q1401‖→‖LS74‖LS04-D1301黃帝曰:願卒聞之。

黃帝説:想詳盡聽聽。

Q1301岐伯答曰:色青者,其脈弦也;赤者,其脈鈎也;黃者,其脈代也;白者,其脈毛;黑者,其脈石。

歧伯回答:面色發青,其脈動弦;面色發赤,其脈動鈎;面色發黃,其脈動代;面色發白,其脈動毛;面色發黑,其脈動石。

Q1302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其相勝之脈,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脈,則病已矣。

觀察到五色,卻不得相應脈動,反得五臟相勝之脈,就要死了;得到五臟相生之脈,就要病癒了。

LS04-D1501黃帝曰:色、脈已定,別之奈何?

黃帝問:色部、脈動已經確定,怎樣區別病變?

Q1501岐伯曰:調其脈之緩、急、小、大、滑、澀,而病變定矣。

歧伯説:綜合分析脈動之緩、急、小、大、滑、澀,病變即確定了。

D1601黃帝曰:調之奈何?

黃帝問:怎樣綜合分析?

Q1601岐伯答曰:脈急者,尺之皮膚亦急;脈緩者,尺之膚亦緩;

歧伯回答:脈動急者,尺部皮膚也急;脈動緩者,尺部皮膚也緩;

Q1602脈小者,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脈大者,尺之皮膚亦【賁】而起;

脈動小者,尺部皮膚也瘦削而少氣;脈動大者,尺部皮膚也憤然而起;

Q1603脈滑者,尺之皮膚亦滑;脈澀者,尺之皮膚亦澀。

脈動滑者,尺部皮膚也平滑;脈動澀者,尺部皮膚也滯澀。

Q1604凡此變者,有微,有甚。故善調尺者,不待於寸;善調脈者,不待於色。

這些變化,有輕微的,有嚴重的。所以善於綜合分析尺膚者,不必脈診寸口;善於綜合分析脈動者,不必望診色部。

Q1605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為下工,下工十全六。

能參考綜合三種診法而行醫者,可用作上醫,上醫診十全九;能行兩種診法者,用作中醫,中醫診十全七;只行一種診法者,用作下醫,下醫診十全六。

公眾號:其人頌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4rdon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