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實施方案 >

教學實施方案4篇

教學實施方案4篇

本文目錄2019教學實施方案高中政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方法研究實施方案《國中化學教學生活化探究》實施方案推行“學案導學、交流展示、釋疑點撥、鞏固提升”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案

一.課題名稱

教學實施方案4篇

國小文言文教學方法研究。

二.問題的提出

文言文傳承了幾千年,卻在近百年的歷史當中光華暗淡,這是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差異帶來的。當前可以説其研究論著、論文頗多,就文言文自身研究而言,談教學方法、教學體會的多,但仍擺脱不了文言文教學高投入、低產出的事實。 國小文言文教學方法研究提出,是源於教育教學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要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等改革,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而選定的。

相對於現代文教學現狀而言,文言文教學確實已嚴重滯後。其症狀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學系統不清晰,教學定位低下,教學理論缺乏,教學方法僵化,直接導致教學效率低下;二是近百年文言文的斷層,使不少語文教師本身缺乏系統的、規律性的文言知識貯備;三是當前文言文的功用性仍然低下,僅僅為了應試而為,學生主體意識失落,學習興趣普遍不高。

國小文言文教學是國小階段教學的一個重難點,要達成這一教學目標,必然要加強宏觀透視,進行系統研究,明晰不同階段的學習任務,掌握不同階段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達到不同階段的預期目標。同時,如何讓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培養創新能力,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智慧,提高語文素養,讓文言文教學走出困境,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因此,確立《國小文言文教學方法研究》這一課題。

三.研究的依據和研究假設

(一)研究的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的學習方法是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包含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

2.新課程研究理論。新課改從我國實際出發,借鑑了國際先進經驗,其根本出發點是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新課程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確定並重視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3.有效教學理論。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個性培養與全面發展,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

(二)研究假設

國小文言文教學方法研究,主要通過實踐、收集、整理、分析有關教學活動課例及設計的經驗,總結新方法、新思路,建立一個有效的文言文教學模式,並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完善這一模式。在研究過程中,充實老師文言文知識儲備,提升教師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提高教師的文言文教學能力。實現文言文教學從整齊劃一到注重學生的個性塑造與創新培養,從知識本位的灌輸到學生主動學習,從強調知識到注重情感交流、智慧的培養等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同時推動和加強國小生文言文誦讀,為學生課外自主閲讀文言文提供有效的學習方法。

四.研究的內容

(一)理論研究:學習文言文教學方法的相關理論和策略。

(二)實踐研究:

1.國小文言文教學有效性因素研究。對文言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過程進行分析研究;對文言文教學中師生言語行為進行分析研究;對文言文教學的時間和效率進行分析研究。

2.國小文言文教學活動策略的研究。在課題的研究中,將突出探索新課程理念與文言文課堂教學實際如何有機融合,把理念落實到課堂;重點研究文言文教學活動的策略,篩選、提煉有效文言文教學策略並加以驗證分析。

3.設計出科學有效的國小文言文教學活動,構建傳統與革新有機結合的文言文教學新模式,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自我成長。

五.研究的方法

(一)實踐研究與經驗總結法:通過研究制定出改進教學行為的具體計劃,開展實踐研究,並在不斷研究的過程中總結、提升教學品質,優化教學過程。

(二)案例研究法:研究教師個人教學案例,研究一些能夠體現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優秀傳統文化智慧等課標思想的教學行為,有針對性地積累實踐經驗和相關理論。

(三)文獻資料法:查閲相關文獻、資料,或直接運用相關成果進行綜合分析,尋求理論與實踐創新。

六.研究對象

國小生、國小階段文言文及其教學方法作為本課題的研究對象。

七.研究步驟

《國小文言文教學方法研究》的課題研究期限為6個月,於xx年12月至xx年6月,分為三個階段:研究準備階段、研究階段、結題驗收階段。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xx年12月—xx年2月)

瞭解學生課堂中師生最關注的話題,最願意幹的事,最困惑的問題,設計問卷內容,充分論證課題研究的方向。初步探索國小文言文教學活動設計內容、方法,擬訂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xx年3月—xx年5月)

依據課題方案、原則結合研究對象,在實施過程中收集、反饋、提高、整理資料。在實踐過程中,深入研究文言文教學活動的有效策略,總結出教學活動策略,並撰寫課題研究經驗文章。探索文言文教學規律,創建文言文的教學模式,形成中期研究總結。

第三階段:結題驗收階段(xx年5月—xx年6月)

整理材料,形成研究成果,撰寫結題報告。遞交結題申請,接受課題組結題驗收。

八.研究保障

研究者是一位一級教師,常年堅持一線教學工作。研究者熱愛教科研工作,有較強的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識,經常嘗試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先後主持並參與了兩個省級課題(一個已結題)。在研究過程中,能關注學生的變化,善於反思,善於學習,在校、區教科研工作中獲得好評,並在課題研究期間獲得“教科研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

九.成果預測

(一)以文本的形式形成課題研究方案。

(二)以論文的形式形成國小文言文教學活動的方式,構建以教學活動為中心的國小文言文教學活動策略及模式。

(三)以理念滲透的形式明確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策劃者、組織者、合作者,學生是整個學習過程的參與者、探究者;明確通過語文學習,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明確文言文教學就是對祖國文化的一種傳承。

(四)以集錦的形式形成國小文言文教學活動設計集錦。

(五)以文本的形式形成研究論文及其研究報告。

十課題組的組成及分工

研究者獨立完成本課題。

十一經費預算

研究者獨自承擔研究經費。

資料附錄(無)

xx年2月

高中政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方法研究實施方案2019教學實施方案(2) | 返回目錄

一、課題的提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會價值目標中處於統攝和支配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重大理論創新,同時也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青少年是黨和國家的希望,是中華民族的希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要靠今天的青少年去繼承,美好未來要靠今天的青少年去開創。而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平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中政治教育全過程,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務。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課題實用價值和目標確定

(一)課題實用價值

1、用於豐富課程內容。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含義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高度一致,與思想政治教學的目標高度和諧。那麼在一定教學內容中穿插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也是活用教材的表現。作為教師要認真探討教材的使用與核心價值觀教學的有機結合,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

2、用於塑造學生的思想品德。在教學中運用核心價值觀教學,是教師的責任和使命。通過運用大量的社會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和了解社會,認識和了解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根本和核心。

3、用於啟迪學生的心靈。一切教育的最終目標都是要內化為學生的行動和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為了啟迪學生的心靈,使在課堂中和生活中獲得的德育觀點內化為他們的自覺行動。學校教學中穿插的核心價值觀就很好的肩負起了這個重任。

因此,對當代中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教學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積極的現實意義,有助於加強當代中學生價值觀的教育,有助於中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目標確定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總結吸收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優秀傳統,又順應時代發展賦予新的內涵,從而成為“文化精髓”。“高中政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方法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與實驗,就是要以文化如水、滋潤萬物、潛移默化的方式,加強教育引導,增強共識,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鼓舞鬥志、引領風尚、凝聚力量、提升素質,以致全體師生主動參與、自覺參與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彙集全員的智慧和力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用被歷史證明為科學的指導思想整合和引導校園思潮和師生文化榮辱觀,不斷刷新校園裏知榮辱、講道德、守法紀、促和諧的文明風尚,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融入思想觀念,成為行為規範,發揮實際作用。

三、課題研究的原則與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原則

1、主體性與主導型原則

切實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使學生自覺踐行。

2、整體性和差異性原則

關注學生道德情感的完整優化和身心素質的全面提高;對學生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驗,要從整體、全局、多方面的角度進行,把內外因、主客觀、家庭社會學校和個人諸多因素綜合起來;對學生的教育與輔導要採用綜合模式,不侷限於某一種方法和技術。區別對待不同學生,靈活運用方法,認真做好個案研究,積累資料,總結提煉,增強因地制宜的教育實效。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法。

查閲相關文獻,瞭解其他學者對中學生價值觀的相關研究,本課題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展開的實證調查。

2、問卷調查法。

問卷設計問題,以選擇題的形式呈現,對學校的中學生進行調查,獲得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3、行動研究法。

制定個性研究方案,通過學生實踐情況進行分析,調整重新進行實踐。並將經驗總結、記錄,形成有價值的文。

四、課題研究內容

本課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立足於校內外的豐富教學資源,着眼於學生的直接感受與體驗,注重核心價值觀培育過程中的動態互動,注重學生直接參與的體驗與感悟。具體來看,主要研究內容有: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思想與基本內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旨,以培育“四有”新人為落腳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作為德育根基,把廣大學生培養成具有世界眼光、改革精神、開放意識,能夠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富有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敢於創新、勇於實踐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梳理校內的德育實踐活動,挖掘德育實踐活動的環境資源、人員資源等。教師主動介入,結合具體德育工作,合理、科學設計並完善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的教學實踐活動,形成與教學實踐活動相適應的方式。

3、立足學校既有經驗,開展學生自覺自願參與的活動推進核心價值觀教學實踐。積極利用校內外德育教育資源,如王家坪紀念館、棗園革命舊址等,拓展學生志願者服務的內容、場地、意義,形成若干可以讓學生在親自參與、實踐、體驗過程中理解、昇華、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項目。

五、課題研究過程:

根據本課題具體情況,擬定本課題實驗研究從xx年12月至xx年6月,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具體安排如下:

準備階段(xx年12月—xx年12月)為課題的確定與申報階段。本階段的主要目標為完成課題的申報工作。主要工作為確立課題、組織課題申報。主要成果為課題申報材料。

深入研究階段(xx年1月—xx年5月)為課題開題,並進行深入研究階段。本階段的主要目標為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組織開題工作,進行課題的深入研究。主要工作為明確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思路等,並以問卷調查的形式瞭解學生和教師價值觀教育的現狀,並分析其中原因,為課題的結題提供依據。本階段的主要成果為:一是課題開題報告,實施方案,二是寫出對課題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驟的科研論文,三是編制研究報告形成研究成果,並對成果及時總結分析。主要成果為調查問卷、課題研究成果論文等。

結題階段(xx年5月—xx年6月)本階段主要工作一是研究全程資料收集彙總,二是研究成果彙總,三是課題結題資料準備,四是課題結題上報,五是結題。主要成果一是結題報告,二是研究推廣實施方案。

六、課題預期研究成果

(一)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二)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三)課題研究中期彙報

(四)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和課題總結

(五)撰寫核心價值觀教學方法教育教學論文

《國中化學教學生活化探究》實施方案2019教學實施方案(3) | 返回目錄

延安市寶塔區河莊坪鎮初級中學 崔東林

一、課題名稱:國中化學教學生活化探究:

二、課題題目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我探究的是化學教學生活化,也就是在化學教學中溶入生活知識,其原因有兩個方面。其一,化學是一門以實驗基礎的自然學科,更是一門以生活為基礎的科學。它和人們的關係非常密切。化學研究的是物質的性質以及變化規律。而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物質的用途反映出物質的性質。例如,金剛石在自然界的礦石中最硬,因此常做鑽頭或者切割玻璃。石墨能做電極,説明它具有導電性。化學知識還能解決生活中的疑難雜症。比如,廚房水壺中水垢,我們可以用醋將其清洗乾淨。汽車尾氣的處理等等。其二、現在的學生不愛學習,也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面對枯燥的課本知識一籌莫展。再加上生活經驗缺乏。所以將二者有機的結合,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豐富了生活常識。

(二)理論依據:

這是新課程發展的需要。首先是更新教育觀念,即理論聯繫實際。其次是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改變傳統填鴨式的老方法。最後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探索更適合學生學的教育方式,讓他們能更主動的投入學習,發揮課堂教育主陣地的作用。

(三)實用價值:

在教學實踐中,將生活知識熔入課堂教學中,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常識,更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在情感價值觀方面,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理論聯繫實際的良好品質和習慣。

三、研究現狀:

目前很多老師和家長還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着孩子,學習本學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迎戰會考。導致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枯燥。學生的首要任務是會寫所有的化學方程式,所有的化學式,記住物質的性質。一遍一遍的做試卷。另外,好多學校為了爭取到會考前的複習時間,提前完成教學任務。這樣就無形的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同時學生的興趣培養也就被省略了。

四、課題設計:

(一)研究內容

新課程標準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這樣對老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學生獲得知識,,又要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素質。所以在枯燥的知識教學中結合生活常識,把生活滲透在知識中,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學習的重要性,化學在生活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而喜歡化學,走進化學。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通過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很好的結合生活知識,讓學生懂得化學的重要性和魅力所在。從而使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生活。形成理論聯繫實際的良好品質和習慣。最終達到學有所需,學友所用。作為老師呢,通過這樣的教學,有助於教師專業化發展,也有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摸索提高國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具體研究內容有:

1、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係(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物質的用途反映物質的性質)

2、廚房中的化學(醋,食鹽,蘇打等)

3、生活中的燃料(乙醇汽油,三大化石燃料)

4、合成新物質(各種有合成機材料,合成藥物等)

(二)研究目標:

1、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良好學習品質,做到學以致用。

(三)研究方法:

1、實踐與研究並行法: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有意識的將知識與生活聯繫起來。長期觀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對學科的熱愛程度是否提高。

2、行動合作探究法: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有步驟的對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問題得以解決。並且和同行溝通,交流、探討。

3、調查法:對中學生進行調查瞭解。分別對學優生和學困生進行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個案跟蹤研究法:跟蹤某一具體課題知識,通過個案來分析化學知識與生活聯繫的一般規律,探索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熱愛化學,熱愛生活的品質。

(四)研究對象

xx級九年級學生

五、研究過程。

(一)、準備階段:(xx年12月-xx年2月):

對國中階段的化學知識進行整理,蒐集、挖掘這些知識與生活的各種聯繫,並且備案成冊。確定明確的探究目標。鼓勵學生走向生活,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二)、探索實施階段:(xx年3月-xx年4月):

依據常規教學中學生所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設計方案,統計各類數據,蒐集、整理資料作為課題研究的實踐來源,並對前期研成果進行階段性的評估。設計《學生學習調查表》開展調查,分析數據。

本次課題研究需要的資料來源有: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上下冊

九年級化學教師用書

化學新課程標準

網絡資源。

(三)、總結階段:(xx年5月-xx年6月)

結合課題研究,總結研究經驗,並評估研究成果。積極參加校縣級教學的觀摩活動,請教專家評定,參加縣市級論文,教學設計競賽,參加區級校級展示課活動。加強交流並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

六、預期呈現:

(一)研究報告:彙總《國中化學教學生活化探究》的報告。

(二)撰寫論文:發表一篇和本課題有關的論文。

推行“學案導學、交流展示、釋疑點撥、鞏固提升”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案2019教學實施方案(4) | 返回目錄

推行“學案導學、交流展示、釋疑點撥、鞏固提升”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案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近年來,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和有效教學的開展,全國多數學校運用“生本教育”理論,進行“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改革探索,如江蘇東廬中學、山東杜朗口中學、山西新絳中學、絳縣橫水中學等都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我縣部分學校也在學習借鑑外地經驗,正在嘗試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並且取得了初步的效果。為了進一步深入開展有效課堂教學,解決“教師苦教,學生苦學”的問題,經研究決定在全縣國中推行 “學案導學、交流展示、釋疑點撥、鞏固提升”的教學模式。希望各單位認真實施,確保我縣的課改工作健康持續地開展。

一、充分認識“學案導學、交流展示、釋疑點撥、鞏固提升”的價值和意義

“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以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教案”改“學案”,“講堂”變“學堂”,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一次革命。它對於建構學生在“學案”指導下自主學習的課堂結構體系,轉移教學重心,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

“交流展示”是應用教育心理學原理,利用國中學生的學習規律和渴望表現的心理特點,通過學生不同形式的學習展示,來調動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並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首先,“交流展示”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其次,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課前預習、小組合作、學習競爭等學習活動,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如組織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等,為學生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釋疑點撥”就是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通過教師點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鞏固提升”是對學生進行達標測試,以查看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效果,並針對學生反饋情況及時進行補償教學。

二、實施“學案導學、交流展示、釋疑點撥、鞏固提升”的基本要求

1、科學編制學案。學案是指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學法特點和心理特徵等設計的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使用的學習方案。學案是面向全體學生,為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而提出的,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載體。學案可由學習目標、診斷補償、學習導航、知識小結、當堂達標測試等部分組成。

2、建立學習小組。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同伴相互交流中建構知識。建立學習小組——學習共同體,讓學生在小組內“兵教兵”、 “兵練兵”、“兵強兵”,是進行有效教學的措施之一。

3、用學案引導預習。預習是學生主動學習和進行課堂有效學習的一種方法。抓好學案引導預習這一環節的落實,對於培養學生有效學習的習慣和學習方法,提高課堂學習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4、做好“交流展示”。“生本教育”理論認為:學習的發生之處是學生。任何時候,教師都要堅定地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的學。而教師則要退後,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上的展示交流是體現“生本教育”思想,用好學案的一個核心環節,它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學案導學、交流展示、釋疑點撥、鞏固提升”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結構是“四段六步”

“四段”是指:

1、自主預習階段:根據教師的引導和學習目標自主預習,通過預習交流熟悉文本,進一步明確目標,完成基礎性知識或準備性知識。

2、合作探究階段:針對重點任務,教師以多種形式進行安排、分配,小組內合作探究,達成共識。

3、展示提升階段:各小組展示組內合作探究階段的學習成果,其他小組進行糾正、補充、質疑、點評,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拓展延伸。

4、檢測反饋階段:反思和校正,以練習、問答、回想、小結等多種形式進行迴歸性檢測,注重突出“弱勢羣體”,反饋學生知識掌握情況。

“六步”分別是:

1、預習引導,明確目標:教師指導學生閲讀學案中的目標,進行預習引導。

2、自主預習,組內交流:學生自主預習,交流預習情況,完成基礎性知識,初步落實目標。

3、分配任務,合作探究:教師將重點任務以多種形式平均分配到小組,小組內合作探究,達成共識。

4、展示質疑,拓展提升:各小組根據合作探究情況,用多種形式對本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班上進行展示,其他組進行補充、點評、質疑。教師起好牽引鼓勵和點撥作用。

5、穿插練習,全面鞏固:各小組結合本組展示情況,對本組未能展示的學習任務進行鞏固練習。

6、達標檢測,反饋校正:學生完成學案中的檢測反饋內容,檢查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教師及時獲取反饋信息並進行補救。

四、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10月15日-----11月15日)

1、確定基地校

2、調研“學案課堂”,確定作課教師

第二階段(12月1日----12月10日)

1、推出“學案導學”研討課

2、學案設計研討

第三階段(XX年2月20日---3月20日)

各校制訂實施方案並從起始年級開始試驗

五、保障措施

1、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認真學習有關理論,深入研究推行措施,及時瞭解掌握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努力做好跟蹤指導和服務工作,確保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

2、強化教研,整體推進。各級教研部門要組織好骨幹教師培訓,使他們瞭解精神實質,掌握方法步驟,把握操作要領,儘快建立高效運轉的教學模式。各單位要注意發現典型,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帶動作用。

3、加強監督,落實評價。“學案導學、交流展示、釋疑點撥、鞏固提升”是國中教學工作的重要着力點,也是各級教學管理部門督查的重點。縣局要對該項工作進行嚴格檢查落實,要將結果納入年度綜合評價。

“學案導學、交流展示、釋疑點撥、鞏固提升”課堂教學模式在全國各地推行實施以來,已經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教學效益,教師的專業發展得到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很大限度的提高;但是,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對我們來説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問題,如:大班化的課堂如何面向全體學生、“學案導學、交流展示、釋疑點撥、鞏固提升”課堂教學模式如何與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有機結合、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的時間合理分配與掌握等等,這些問題還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施與實驗中不斷研究與探索,努力使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更加科學、規範,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質量。

標籤: 實施方案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shishi/gjdpy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