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方案 >實施方案 >

教學模式實施方案3篇

教學模式實施方案3篇

本文目錄教學模式實施方案中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實施方案“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方案

"課前預習—鞏固預習—自學討論—拓展延伸—當堂檢測"是我校於xx年度實行的新的教學模式,它充分體現了

教學模式實施方案3篇

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它所倡導的課堂,是屬於學生的課堂。xx年是xx教育重要的一年,遼源市花費

巨資請來了xx益課專家團隊,引進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益課所提倡的“合作性學習”與我校的課改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更加堅定了我參與課改的決心。

xx年,新年伊始,我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思索以後在教學上該如何使“五步誘導”教學模式與生物學科相結

合,特作出本學期課改的實施方案,在以後的教學中將日趨完善。

一、將課改融於日常教學

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教學,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教學,不僅學生寡味,教師本身也會

索然無味。創新、改變!勢在必行,課改不會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恆,融於每天的教學工作中。抓住重點問題,潛

心觀察、行動起來,總結出可依循的規律。

二、對自己正確定位

假期我讀《教育的温度》一書時,有一句話打動了我:散落了很多水泥、沙子、小石頭,單是其中一種,未必有用,

而用水把它們混同組織起來,就成為優質的混凝土,可以蓋樓,最後水會“揮發”掉,人們也許看不到水的痕跡,但

水曾經起過作用。這是我的人生終極定位,我希望自己能做這樣的“水”無,然後有。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

就要逐漸把自己變為“水”。在課堂上把自己解放出來,信任學生,只做點撥和拓展。

三、撰寫教學反思是重中之重

人只有不斷地反思自己,才能夠突破自己;教學亦是如此,只有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才能使教學效果更加的突出。

堅持寫反思日記,延續上學期的良好習慣,將反思日記寫成課後教案、教學日誌、隨筆札記等形式,進行週期性整理

、總結,並注意保存和積累資料。

四、多方面尋求課改助力,穩步提升自身課改素質

閉門造車是愚人之舉,善於學習方是上上之策。學會善用周圍的資源,譬如:在單位,多聽骨幹教師的課改課並與之

交流;同學科教師相互研討;爭取聽專家講座的機會;網絡資源的整合和精華提取;甚至從學生的身上去學習。

在課改的大潮中,我只是一朵浪花,但我不甘於平庸,我不想我的教學生涯如白開水一樣平淡,我希望當我老去的那

天,坐在竹椅上,回想我的一生,能夠有滋有味,色彩斑斕,那麼,此生足矣!

中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實施方案教學模式實施方案(2) | 返回目錄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意義

1、研究的背景

(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推進素質教育是新世紀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2)開展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3)研究制定課堂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質量,是我校深入推進教改、促進內涵發展的要求。我國很多教育發達的地區和優質名校,都有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把推動課堂改革作為“教育系統一號工程”,進行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形成“自主互助學習型” 課堂教學模式。江蘇省楊思中學歷經多年的實驗研究,形成了“先教後學,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成為全國名校;山東省杜郎口中學用了8年的時間,探索出了一條既能保持升學率,又能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成為全國名校。反觀我省我地區幾乎還沒有推出符合本土特點、旗幟鮮明、效果明顯的有效教學模式。在一浪接一浪的學習大潮中,也少有學校能將“他人之長”成功移植,更毋庸説“青出於藍”了。每個地區,每個學校都有自身的特點,嚴格説任何一種模式都不太可能“現學現賣”,有的也甚至很難“活學活用”。

我校應該立足校本、立足教師資源特色、立足學校長遠發展規劃和人才培養理念,處變不驚。先發現、分析現狀和問題,鼓勵各學科中理念科學、教學效果好的優秀教師認真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亮點和風格,後集全校及至借專家之力全力提升、打造“成功模式”,有序地推廣。

2、目的、意義

開展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有利於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有利於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既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同時還能有效地溝通教學理論與實踐領域相互銜接,有助於豐富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和實踐,使課堂教學的新模式與課堂教學的評價相統一。

最為重要的是教學模式研究的開展將帶動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有效校本教研,反思日常教學,避免教學的隨意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二、研究的理論基礎

⒈建構主義理論。

⒉教育心理學理論。

⒊課程標準。

三、研究內容

1、文科與理科有效課堂教學流程研究

2、不同學科新授課與複習課、試卷講評模式研究。

3、各學科可根據學科特點和需要增加不同課型教學模式的研究。如,語文可分:文學作品閲讀、實用類文本閲讀、文言文教學、寫作指導、寫作評改、選修單元教學模式等)

四、研究目標:(預期目標)

1、總目標: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教師運用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2、成效目標:規範各科新授課、試卷講評課與複習課的基本教學流程。推廣文、理科各一種可學習借鑑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3、教師目標:通過不斷學習、實踐、反思,改進、創新課堂,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改變教師低效、落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提高教師教學理論水平,教育科研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4、學生目標:成為課堂的主人,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5、課程目標:探索、改進、改造學習方式,適應新時代和新課改的需要。

五、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通過運用、計劃、行為、觀察、反思四個基本環節,建構適合新課程標準和“優化教學模式 構建有效課堂”要求的適應我校課堂教學實際的教學模式,並不斷修正與完善。

2、調查法

主要採用問卷、訪談、測驗等多種形式。通過在不同階段對師生進行問卷、座談等,對比研究成效,及時瞭解研究的多種信息,使研究更有針對性、實效性。

3、實驗法

根據我校課堂教學現狀,設立實驗班,讓研究能力相對較強的語、數、英等學科先行一步,並在其他學科中相繼跟進,在實踐中形成切實可行的全新的教學模式,以利於大面積的推廣與運用。

4、文獻法

在研究過程中,借用文獻檢索、收集、鑑別以及文獻的研究與運用,積極吸收他人成果,及時瞭解當前其他地區對課堂模式研究進展狀況,從而保證我們的研究,始終走在理論與研究的前沿。

六、研究進度和時間安排

本研究自xx年11月—xx年10月,歷時一年時間

第一階段:課題準備階段(xx年11月—xx年12月)

1、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2、各教研組長拿出本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具體方案及分工明細。

3、動員相關主要負責人,並制定獎勵考核辦法。

4、組織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教育科研方法,國內外著名的教學模式(流派),課堂教學模式理論,國內各地區、學校成功的課堂教學模式(範例);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為研究打下紮實的基礎。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xx年1月—xx年6月)

1、研究制定各學科、各課型課堂教學模式,包括理論依據,操作流程和具體辦法。

2、應用行動研究法進行課堂教學實踐研究。利用“一課多輪課例研究”方法,不斷實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完善模式。實踐—研究—再實踐—再研究,直到形成一種比較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實踐過程中,應用評價標準評價的過程,同時也是科學的評價標準的形成、研究過程。

3、各學科、各課型課堂教學模式展示、交流、評議。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階段性總結交流,寫好研究論文,案例分析,心得體會。

第三階段:課題總結階段(xx年6月—xx年10月)

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進行評價反思,開展討論與總結。

2、在全校範圍內推廣有效課堂模式

3、收集整理研究論文和階段性總結報告,出版研究論文集

八、研究分工

“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方案教學模式實施方案(3) | 返回目錄

新課程的核心內容,是關注學生髮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而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的重點。高中新課改實行以後,學校綜合分析了各種情況,決定在全校推行“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以此為抓手,進一步推進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轉變、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一、推行“學案導學”的必要性

在相當長的一段的時間中,我校和許多學校一樣,把提升課堂效率的希望放在“大容量、題海戰、一言堂和拼時間、死讀書”上,儘管把教師和學生的精力消耗到了極致,也在特定時期對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一些作用,但這種輕視主體違背規律的課堂終究是效率低下的課堂,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嚴重製約着學校“大面積高質量”提升辦學水平和提高學生能力目標的實現。

在學習、實踐和反思的過程中,我們也逐漸理清了有效課堂教學的必要元素:有效教學的主體必須是學生的主動學習;有效教學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引領;有效教學不能忽視個體的差異。在參考了一些取得成效的學校經驗基礎上,結合我校實際,決定在全校推行“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

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含義及編寫

“學案”就是教師根據課標要求、學生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編寫的供學生課外預習和課內自學用的書面的學習方案。“學案導學”是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以教師的啟迪引領為主導,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我發現,自我解決,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發展的有效途徑。最終目的是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優化課堂模式。其操作要領主要表現為先學後教、問題探究、導學導練、當堂達標。

概括起來説,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個構成要素,即:“學案、導學、探究、點撥、練習”。

1.“學案”由學習目標、知識結構、認知方法和技能訓練四個要素組成。教師設計學案時,首先根據課程標準,制定教學目標和學生活動內容,着力點放在“學習活動設計”上,它包括學習內容和學法指導,如觀察、聯想、對比、歸納、思考、討論等;還要擬定培養學生何種思維方法,訓練何種能力,指導何種解題方法等,要準確、具體,使靜態的學習內容動態化。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不同,認知水平的高低層次,通過啟發性,趣味性等問題設計和學案的情景設計,使學生進入角色,激起興趣,達到全體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2.“導學”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導”,教師要立足於“主導”地位,即創設情境、明確任務;組織學習、適時點撥;合理評價,情感推動。二是“學”,其中包括掃除顯性障礙和找出疑難問題,也包括對教學內容要點的梳理和重點目標的明確。應當注意的是,這裏的教師的“導”是為學生的自學服務的,學生的“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輔相成。

3.“探究”是學習的靈魂。通過實驗探究,學生可以弄清事物規律的來龍去脈,對疑難問題有所分辨,在知識上有所收穫,在思維上有所啟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種多樣,有分小組探究,個人探究、小組之間交流與合作等。不管哪種方式都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4.“點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師依據小組反饋和自己收集的學習信息,解答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點、難點。當然,點撥並非代替,教師應從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出發,突出重點,抓住難點,當點則點,當撥則撥,因勢利導,致力於引導學生自求頓悟。

5.“練習”可以是個人自練,小組互練,限時訓練或考試檢測。無論哪種訓練方式,都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學生實際,要有梯度和針對性,實現鞏固“已學知識”,有所創新的目的。

三、“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

“學案導學”實施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和多邊活動的過程。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訓練是主線,能力培養是主攻方向。

上課前或自習時,老師把編寫好的“學案”發給學生,以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把握學習主線、學習重點,查詢疑惑知識。由於“學案”中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難點解釋、問題探究、學法指導、思維拓展等內容,學生帶着問題對課文進行預習、自學,能有效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起到“導學”的功能,易讓學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同時,教師必須適量分層抽查學案,及時瞭解學生預習情況,把握學情,及時反饋學生的自學情況,更好的引導學生課上完成學習任務,將存在問題有效解決。使學案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做到以學定教。

“學案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有以下基本環節:學案自學→以案導學→信息反饋→組織討論→精講點撥→當堂達標→扣標整合→拓展創新。

1.依據學案自學情況,進行以案導學。

上課時,教師根據學案自學的情況,設置精當的導語引出課題或直接入題,指導學生根據學案設計的問題進行自學。通過對教材的學習思考,按照要求對知識進行整合加工,將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形成新的知識網絡。

2.學生自研互研,教師採擷問題。學生對自學過程中不能完全解決的疑問,進行重點自研和討論互研。要求:有疑必質,自研互研,尋求解答。在質疑解釋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可採取三種形式:一是自我重點研讀;二是小組討論;三是向教師求教。在討論中,教師蒐集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小組代表向教師反饋學習疑點,難點。

3.教師精講點撥,學生釋疑解惑。教師根據小組反饋和自己蒐集的信息,進行總結性精講點撥,解答疑問,對有些問題進行規範性界定,也可以讓已掌握知識點的學生講評,教師補充。

4.當堂達標訓練,知識遷移拓展。緊扣目標,當堂訓練。教師巡視,蒐集答題信息。練習結束後,學生可討論互對答案,也可由教師出示答案,講評要有針對性。

5.反饋小結。根據教師課堂收集到的反饋情況,引導學生歸納概括,梳理知識,使知識系統化。通過對比、分析、綜合,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歸納學習方法,從“學會”到“會學”產生新的認識飛躍。

需要注意的是:

1、課前預習需要加強。缺乏有效的課前準備,就不會有有效的問題生成,也就不會有課堂上更好的交流展示和問題拓展,學生就不會有一種成就感和幸福感。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與學生共用學案,還要組織好合作小組的合作學習,組織和調控好學生的展示。學案的使用可以與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但必須對合作過程嚴加監控,以避免一些無意義的合作與討論。同時,教師還要對學案從課前、課堂、課後全過程監控,真正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

3、要做到教與學的和諧發展,把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切忌顧此失彼,把整個課堂要麼變成教師的一言堂,要麼教師放任自流,只讓學生照着學案自己去學,變成"放羊式"的教學。

四、學案編制的基本原則和做法

設計和編制符合要求的學案是使用學案導學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關係到教學成敗的一個關鍵。學案編制主要遵循三個的原則:(1)自主性:理清教與學之間的關係,實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努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自問、自做、自練的方法和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對學習的興趣。(2)啟發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實現掌握知識(學會)與發展能力(會學)的統一,體現啟發性原則,使學案成為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體系和學科學習方式的載體、教師教學的基本依據。(3)層次性:實現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的統一。學案的編寫應該服從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充分考慮和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知識水平,使學案具有較大的彈性和適應性。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的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根據以上原則,對各科的學案設計和編寫提出一般的要求:首先,學案應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並與教師的教學目標相對應,突出學習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有明確的目標;第二,梳理知識結構體系,使學生能夠明確意識到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繫,提供相關知識介紹和實踐應用情況的介紹,促進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知識體系的主動建構,促使學生認識到所學知識本身的價值;或者通過創設一種特定的學習和問題情景,使學生懂得意識到所學知識在解決具體問題時的作用和價值;第三,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指導,促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同時要防止對學生思維的不當約束,促進學生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的發展,引導學生的主動探索和積極思考;第四,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及時的反饋和評價,進一步明確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目的;同時學案應留有餘地,讓學生在完成達標練習後及時反思本節學習狀況,如主要方法、規律的總結,疑惑問題知識的整理和探究等,並獨立構建章節、單元知識網絡,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第五,學案與一般教案和講義的區別,要注意不能把學案寫成類似學習輔導用書的模式。為此,老師不僅要明確課程標準和教材知識的結構體系,而且還要學習必要的教育和心理學理論,特別是有關認知心理學學習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建構主義學習和教學理論,這樣在編寫學案的過程中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增強學案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學案包括的基本內容有: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導學問題、學法指導、規律總結、達標訓練、體系拓展等。由於課型、學科不同,學案的環節存在着不同,在編制學案的過程中可體現出學科的特點。

學習目標不能“假、大、空”,要明確、具體、可操作、可測評;識記、瞭解、理解、掌握、運用、感悟層次要準確。教師確定目標要做到胸中有課標、目中有學生。

將本單元或專題所涉及到的基礎知識設計成填空、圖解式、圖表式、問題式方案,幫助學生回顧和梳理知識,或將這些知識點設計成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辯析等方式,找準重點、突破難點、消除疑點、拓展生長點。理科學案中可設計學生的思維過程專欄,將學習思路內容一分為二,左邊是學習過程,右邊是思維過程。

“導思”是學案的主要的功能,在以前的教學中發現,課堂上無效的或低效的設問很多。有效的課堂是由有效的設問開始的,如何設問便成了編寫學案的難點。學生的有效思維是由一個能觸及他們求知慾望的問題開始的,而這樣問題的設計最需要教師的知識和教學智慧。

學案的編制主要按課時進行,與教師上課基本同步,學案編寫要有提前量。備課組長在安排學案編寫時,應根據組內老師情況,新老搭配分組、教學優勢分章節編寫,一般三人一組,具體組織者要嚴格把關、審核,嚴禁把未加選擇的網上下載資料或練習冊資料、習題照抄複印;組長和編寫者要考慮習題的難度與梯度以及難易的順序,可適當加入課本內容;單元檢測、月考應有一定數量的學案原題;必須嚴格控制課後作業;每月進行一次學生學習反饋。

評價學案的最終標準是它的實踐效果。一個優秀的學案應該起到:(1)激起動機,激發想象;(2)依據課標,開闊眼界;(3)重視學法,培養能力;(4)面向全體,層次多樣;(5)結構合理,操作容易。

五、“學案導學” 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

1.使用範圍:各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其他沒有使用學案的學科,也必須按照“學案導學”的基本思想、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

2、管理

“學案導學”是學校行為,由副校長室和教導處負責指導、督促和檢查,教研組長是本教研組方案執行的第一責任人和具體執行人,負責學案的落實,各學科備課組長是本學科學案的編寫組織者和執行人,全體老師是參與者和落實者。管理框架是:“教研引領、統一協調、分組管理、學科負責”。備課組要及時進行工作總結,每學期要將“學案導學”課堂教學的各項資料整理歸檔。

3、原則:教學基本原則:“低起點入手、高密度訓練、多循環鞏固、勻加速提升”。

4、抓實過程。一是抓好二次備課。通過集體備課,進一步明確課標要求、教材體系和教學內容,研究學案內容、修訂教學環節,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教師結合學情進行二次備課,做到成竹在胸;二是抓好對學生的培訓。讓學生了解學案,熟悉“學案導學”的一般過程,重點掌握學案的預習、自學、互動交流等環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是抓好過程性培訓。定期組織教師互聽、互評,上公開課、研討課,研討交流“學案導學”操作的方法步驟,推進“學案導學”的優化;四是抓好學案的使用。課前保證兩檢查:業務領導檢查教師的二次備課;教師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課堂保證四到位:教師引導點撥到位;學生研討交流到位;師生互動到位;鞏固訓練到位。課後保證兩反饋:教師的自我反饋要落實到教案上,學生的自我反饋要落實在學案上。

5、改革評價:

考核評價制度:“打造團隊、鼓勵競爭、捆綁考核、到組到人”。

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促使集體備課的內容、重點及形式發生變化,要積極開展對集體備課的研究,提高集體備課的效益;同時要研究課堂教學評價,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必然導致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標準、形式的改革,學校和年級要進一步完善教師業務考核實施辦法,通過科學的評價促進“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入開展。

6、培植典型,示範帶動

學案使用過程中,學校教研室將發揮調研、指導、監督、評價作用,利用常規教研活動,搞好調研,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在全面推廣的同時着力培養一批骨幹教師,及時總結他們的成功經驗,發揮他們的示範帶動作用,為其他教師提供便捷有效的學習途徑。並利用公開課、觀摩課、優質課、各級各類比賽等活動,加強過程性指導,優化“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確保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fangan/shishi/enxm8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