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政府工作報告示例

政府工作報告示例

想知道20xx年的時候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嗎?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20xx年政府工作報告,一起看一下吧!

政府工作報告示例
20xx年政府工作報告篇1

——20xx年3月5日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國務院 温家寶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是我國實施“xx”規劃並實現良好開局的一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經濟平穩快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20.94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5%。經濟增長連續四年達到或略高於10%,沒有出現明顯通貨膨脹。

——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全國財政收入3.93萬億元,比上年增加769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31%,增加4442億元。

——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進展。進出口貿易總額1.76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8%;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95億美元。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科技創新取得重大成果,教育事業繼續發展,公共衞生體系建設得到加強,文化、體育事業進一步繁榮。

——人民生活有較大改善。城鎮新增就業1184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587元,扣除價格因素,分別比上年實際增長10.4%和7.4%。

這些成就,標誌着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我們朝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又邁出堅實的一步。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是:

(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針對經濟運行中投資增長過快、貨幣信貸投放過多、外貿順差過大等突出問題,中央及時採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加強土地調控,從緊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嚴肅查處違法違規用地行為;加強貨幣信貸管理,兩次上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三次上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加強財政、税收對經濟運行的調節;加強新上項目市場準入審核和監督檢查;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和監管,着力調整住房供給結構。宏觀調控措施逐步見效,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回落,銀行信貸投放增速放緩,防止了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避免了經濟大起大落。

(二)加大“三農”工作力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支出3397億元,比上年增加422億元。在全國範圍內取消了農業税和農業特產税,終結了延續2600多年農民種田交税的歷史。繼續增加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實施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政策,繼續對重點地區的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增加對財政困難縣鄉和產糧大縣的轉移支付。在自然災害較重的情況下,主要農產品產量穩步增加。全年糧食產量達到49746萬噸,實現了連續三年增產。農村道路、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又有2897萬農村人口解決了安全飲水問題,新增450萬農村沼氣用户,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改善。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取得新進展,農村貧困人口減少217萬人。制定並實施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政策措施,從解決工資偏低和拖欠、依法規範勞動管理、加強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維護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三)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制定了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政策措施,推進關鍵領域重大技術裝備自主製造。開展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新型船舶等設備自主化工作,啟動高檔數控機牀和重要基礎製造裝備等重大專項。制定並實施鋼鐵、煤炭、水泥等11個行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措施,部分產能過剩行業投資增幅明顯回落,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大幅下降,煤炭、電解鋁分別淘汰落後生產能力1.1億噸和120萬噸。一批關係國民經濟全局的重大工程建成投產或開工建設。青藏鐵路全線通車,三峽左岸電站機組全部建成發電,金沙江向家壩水電站開工建設。這些對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將發揮重要作用。

更加重視節能環保工作。完善節能降耗、污染減排政策,普遍建立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積極推進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重點工程的節能工作,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加強三峽庫區、松花江、南水北調水源及沿線、渤海等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燃煤電廠脱硫、城市污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等環保重點工程。連續四年在全國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羣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紮實推進生態保護和建設。整頓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取得階段性成果。地質勘查工作得到加強。

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西部大開發紮實推進,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工作順利展開,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政策開始實施,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取得新成績。

(四)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全面部署農村綜合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穩步進行。國有經濟佈局調整、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和國有資產監管取得新進展。郵政體制實現政企分開,電力體制改革繼續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邁出新的重要步伐,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在境內外成功上市,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證券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得到加強;保險業改革深入推進;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逐步深化。財政税收制度繼續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和規範收入分配秩序順利進行。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工作深入開展。

調整對外貿易結構。完善出口退税、關税和加工貿易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積極增加進口。優化利用外資結構,擴大銀行、分銷、電信等服務業對外開放。深化和擴大與各國的經貿往來。支持企業對外投資合作。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完善涉外經濟體制和法規政策。

(五)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增加社會事業的投入。全年中央財政用於科技、教育、衞生和文化事業的支出分別為774億元、536億元、138億元和123億元,比上年增長29.2%、39.4%、65.4%和23.9%。

推進科技創新。歷時兩年研究制定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頒佈實施,並制定了相關專項規劃和配套政策措施。大型油氣田和煤層氣開發、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大型飛機設計與製造、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等16個重大專項陸續啟動。高性能計算機、超級優質雜交水稻、第三代移動通信、數字電視等一些關鍵技術取得突破,自主創新能力增強。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國財政安排農村義務教育經費1840億元,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區和部分中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5200萬名學生的學雜費,為3730萬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對780萬名寄宿學生補助了生活費。410個“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攻堅縣已有317個縣實現目標,西部地區“兩基”人口覆蓋率由20xx年的77%提高到96%。中央財政連續三年累計投入90億元,用於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7651所學校受益。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已投入80億元,覆蓋中西部地區80%以上的農村中國小,1億多中國小生得以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擴大到741萬人,在校學生總數1809萬人。高等教育在學人數2500萬人,毛入學率提高到22%。

加強醫療衞生工作。覆蓋城鄉、功能比較完善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已經基本建成。啟動了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建設,中央財政安排27億元國債資金用於縣、鄉、村三級醫療衞生基礎設施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範圍擴大到1451個縣(市、區),佔全國總數的50.7%,有4.1億農民參加;中央財政支出42.7億元,地方財政也相應增加支出,較大幅度提高參加合作醫療農民的補助標準。以社區為基礎的城市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城鄉醫療救助工作有所加強。中央財政安排51億元,用於支持地方加強公共衞生服務,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取得明顯進展。

積極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進一步繁榮。文化基礎設施尤其是農村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由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對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躍。全民體育活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繼續加強。

(六)努力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中央財政安排就業再就業資金234億元。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開展對“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的幫扶,505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0xx年我們提出用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建設領域歷史上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的問題,這項工作基本完成,各地已償還拖欠工程款1834億元,佔歷史拖欠的98.6%,其中清付農民工工資330億元。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在東北三省試點的基礎上,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做實個人賬户試點範圍又擴大了8個省份。經過多年努力,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基本完成。提高了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社會保險覆蓋面繼續擴大,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不斷增加,社保基金使用的監督管理得到加強。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框架基本建立,慈善事業不斷髮展。中央財政用於城市低保的補助資金136億元,比上年增加24億元,各地不同程度提高了城市低保補助水平。已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133個縣(市、區)初步建立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509萬農民享受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了農村“五保”從農民集體互助共濟向財政供養為主的轉變。加強了孤兒救助和流浪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大幅度提高各類優撫對象的撫卹補助標準,全年中央財政撫卹事業費支出112億元,比上年增長47%。完善大中型水庫徵地補償和移民後期扶持政策,扶持對象達2288萬人,這個長期遺留的問題正在逐步解決。

去年,我國部分地區遭受了歷史上罕見的超強颱風和特大幹旱等嚴重自然災害。我們及時部署加強抗災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全年中央財政下撥抗災救災資金112億元,提高了部分救災補助標準,受災羣眾生產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七)繼續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不斷推進。政府立法工作進一步加強。國務院向全國人大會提請審議企業所得税法草案、反壟斷法草案、突發事件應對法草案和義務教育法修訂草案等7件法律議案,頒佈了艾滋病防治條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等29個行政法規。加快建設法治政府,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公務員法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監察、審計監督工作力度加大。司法行政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穩步推進。信訪工作得到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平安創建活動廣泛開展。集中整治治安混亂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取得明顯成效。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深入推進,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嚴肅查處了一批涉及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大案要案,依法懲處了一批腐敗分子。

民族、宗教、港澳、對台和僑務工作進一步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外交工作成績顯著。

總結我們的實踐經驗,歸結起來就是,只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才能最終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我們取得的成就,是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統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國廣大幹部羣眾齊心協力、頑強拼搏的結果。我代表國務院,向全國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表示誠摯的感謝!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和台灣同胞以及廣大僑胞,表示誠摯的感謝!向一切關心和支持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各國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政府工作還有一些缺點和不足。

一是經濟結構矛盾突出。一二三產業比例不合理,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投資消費關係不協調。農業基礎薄弱狀況沒有改變,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依然偏大,銀行資金流動性過剩問題突出,引發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的因素仍然存在。外貿順差較大,國際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劇。

二是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突出表現在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重。“xx”規劃提出了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目標,並作為約束性指標。這對於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加強節能環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20xx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由前三年分別上升4.9%、5.5%、0.2%,轉為下降1.2%;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增幅減緩,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由上年分別增長5.6%和13.1%,減為增長1.2%和1.8%。但是,全國沒有實現年初確定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的目標。主要原因是:產業結構調整進展緩慢,重工業特別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增長仍然偏快,不少應該淘汰的落後生產能力還沒有退出市場,一些地方和企業沒有嚴格執行節能環保法規和標準,有關政策措施取得明顯成效需要一個過程。“xx”規劃提出這兩個約束性指標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不能改變,必須堅定不移地去實現,國務院以後每年都要向全國人大報告節能減排的進展情況,並在“xx”期末報告五年這兩個指標的總體完成情況。

三是一些涉及羣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解決得不夠好。食品藥品安全、醫療服務、教育收費、居民住房、收入分配、社會治安、安全生產等方面還存在羣眾不滿意的問題,土地徵收徵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環境保護等方面損害羣眾利益的問題仍未能根本解決。不少低收入羣眾生活比較困難。

四是政府自身建設存在一些問題。政府職能轉變滯後,政企不分依然存在,有些部門職責不清,辦事效率低;公務消費不規範,奢侈浪費,行政成本高;一些地方、部門和少數工作人員還存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脱離羣眾,失職瀆職,甚至濫用權力,貪污腐敗。存在這些問題,根本在於制度不健全、監管不到位。

我們必須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實解決這些問題,決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二、20xx年工作總體部署

今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我們要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恪盡職守,積極進取,毫不懈怠,努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向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

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認真貫徹黨的xx大以來各項方針政策,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着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着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着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着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為黨的xx大召開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城鎮新增就業人數不低於9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在3%以內;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得到改善。

這裏要着重説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的目標,是一個預期性、指導性指標,是提出財政預算、就業、物價等宏觀經濟指標的重要依據。由於國內外經濟環境和市場變化等影響,最終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與預期目標可能會有一定差距。提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的目標,綜合考慮了需要和可能等多種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各方面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工作重點放到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上來,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增長速度,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必須把握好以下政策原則:一是穩定、完善和落實政策。穩定,就是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完善,就是根據經濟運行新情況及時完善政策措施,有針對性地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落實,就是認真落實中央的各項政策措施,增強執行力,真正把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二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重點是控制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規模,在優化結構中促進經濟總量平衡。堅持有保有壓,不搞一刀切。更多地運用經濟槓桿、法律手段引導和規範經濟行為。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充分發揮兩個積極性。三是大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把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環境、集約用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四是更加重視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積極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五是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進各項工作。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加快構築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社會的體制保障。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三、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通觀全局,今年經濟發展要着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繼續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一是適當減少財政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規模。今年中央財政赤字擬安排2450億元,比去年預算赤字減少500億元;擬安排長期建設國債500億元,比去年減少100億元;擬安排中央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804億元,比去年預算增加250億元;中央政府建設投資總規模為1304億元。二是政府預算支出和政府投資要優化結構、突出重點。政府投資使用要確保“三個高於”,即:用於直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投入高於上年,用於基礎教育和公共衞生等社會事業的投入高於上年,用於西部大開發的投入高於上年。同時,加大對節能環保和自主創新的支持。三是合理安排中央財政超收收入。近幾年,由於實際經濟增長高於預期目標,加上一些政策性增收因素,中央財政超收較多。從20xx年到20xx年年均超收2040億元,其中去年超收2573億元。超收收入主要用於解決出口退税和退耕還林等歷史欠賬,依法增加對地方税收返還和一般轉移支付,增加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增加社會保障基金、企業政策性破產、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支出。今年擬從去年超收收入中安排500億元設立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這樣做,有利於更加科學合理地編制預算,有利於保持中央預算的穩定性和財政政策的連續性。這個基金的使用納入預算管理,接受全國人大監督。要加強財政管理,狠抓增收節支,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大力推進依法治税,強化税收徵管,規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合理調控貨幣信貸總量,有效緩解銀行資金流動性過剩問題。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引導銀行加大對“三農”、中小企業、節能環保和自主創新的信貸支持;繼續控制中長期貸款,嚴格限制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落後企業貸款。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加強和改進外匯管理,積極探索和拓展國家外匯儲備合理使用的渠道和方式。從多方面採取措施,逐步改善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

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係。堅持擴大內需方針,重點擴大消費需求。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既可以緩解收入差距擴大的矛盾,又可以有效增加消費需求。要採取多種措施,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合理調整和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落實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加強企業工資分配調控和指導,建立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機制。今年各地要對最低工資制度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執行情況,普遍進行一次檢查。繼續落實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規範公務員收入分配秩序及調整相關人員待遇的政策措施。特別要擴大農村消費需求,認真落實促進農民增收減負的政策措施,加強農村商貿流通和市場體系建設,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和條件。完善消費政策,積極培育旅遊、文化、休閒、健身等消費熱點,擴大居民消費。

保持固定資產投資適度增長,着力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繼續嚴把土地、信貸閘門,根據不同行業情況,適當提高並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用地、環保、節能、技術、安全等市場準入標準。嚴格控制新上項目,特別要控制城市建設規模。加強關係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大型水利、能源基地、鐵路幹線、國道主幹線等重要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更多地投向農業農村、社會事業、自主創新、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中西部地區。要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完善重大投資項目決策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房地產業對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羣眾住房條件有着重大作用,必須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一是從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和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出發,合理規劃、科學建設、適度消費,發展節能省地環保型建築,形成具有中國特點的住房建設和消費模式。二是房地產業應重點發展面向廣大羣眾的普通商品住房。政府要特別關心和幫助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加大財税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進和規範經濟適用房制度。三是正確運用政府調控和市場機制兩個手段,保持房地產投資合理規模,優化商品房供應結構,加強房價監管和調控,抑制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保持合理的價格水平。四是深入整頓和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強化房地產市場監管,依法懲治房地產開發、交易、中介等環節的違法違規行為。地方各級政府要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和監管切實負起責任。

(二)發展現代農業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事業全局的重大問題。今年的“三農”工作,要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穩定發展糧食生產。要保護好基本農田,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糧食品種結構,着力提高糧食單產。加強對糧食生產、消費、庫存及進出口的監測和調控,建立和完善糧食安全預警系統,維護糧食市場穩定。二是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農業設施建設,改善農業技術裝備,加強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增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加強動物疫病防治體系建設。三是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水利、道路、電網、通信、安全飲水、沼氣等設施建設。集中力量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完成全國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改造。加快安全飲水設施建設,今年再解決3200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四是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努力增加種養業、林業收入,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認真落實解決農民工問題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大扶貧開發力度,進一步減少農村貧困人口。五是着力推進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種養技術水平和轉移就業能力,培養造就新型農民。

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一要鞏固、完善和加強支農惠農政策。增加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繼續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進一步加大對財政困難縣鄉和產糧大縣的支持力度。二要加大對農業農村投入力度。切實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今年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用於農村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建設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中央財政安排用於“三農”的資金3917億元,比去年增加520億元。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範圍。三要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支持農業科技項目,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完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和服務體系,鼓勵農業科技進村入户。四要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快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改革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幹高效的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政府保障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制度。同時,推進徵地制度、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繼續清理和化解鄉村債務。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把重點放在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上。堅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堅持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權益,反對形式主義和強迫命令。

(三)大力抓好節能降耗、保護環境和節約集約用地

今年要把節能降耗、保護環境和節約集約用地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在節能環保方面,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並嚴格執行能耗和環保標準。新上項目必須進行能源消耗審核和環境影響評價,不符合節能環保標準的不準開工建設,現有企業經整改仍達不到標準的必須依法停產關閉。二是堅決淘汰落後生產能力。“xx”期間,關停5000萬千瓦小火電機組,今年要關停1000萬千瓦;五年淘汰落後鍊鐵產能1億噸、落後鍊鋼產能5500萬噸,今年力爭分別淘汰3000萬噸和3500萬噸。加大淘汰水泥、電解鋁、鐵合金、焦炭、電石等行業落後產能的力度。三是突出抓好重點行業和企業。加強鋼鐵、有色金屬、煤炭、化工、建材、建築等重點行業,以及年耗能萬噸標準煤以上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全面實施低效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區域熱電聯產等重點節能工程。堅持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四是健全節能環保政策體系。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綜合運用價格、財税、信貸等經濟手段,促進節能環保工作。深化重要資源性產品價格和排污收費改革,完善資源税制度,健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加快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五是加快節能環保技術進步。積極推進以節能減排為主要目標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引導企業採用有利於節能環保的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六是加大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力度。增加國債資金和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和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繼續搞好“三河三湖”(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渤海、松花江、三峽庫區及上游、南水北調水源及沿線等重點流域和區域污染治理。禁止污染企業和城市污染物向農村擴散,控制農村面源污染。七是強化執法監督管理。建立更加有效的節能環保監督管理體系,堅決依法懲處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八是認真落實節能環保目標責任制。抓緊建立和完善科學、完整、統一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實行嚴格的問責制。

節約集約用地,不僅關係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而且關係國家長遠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土地問題上,我們絕不能犯不可改正的歷史性錯誤,遺禍子孫後代。一定要守住全國耕地不少於18億畝這條紅線。堅決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一要認真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堅決控制建設佔地規模,加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禁止擅自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認真落實新修訂的禁止類和限制類項目用地的規定,特別要禁止別墅類房地產開發、高爾夫球場、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新建培訓中心等項目用地。二要抓緊完善和嚴格執行節約集約用地標準,包括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都要控制增量,盤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約化程度。三要切實控制工業用地,堅決執行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四要落實建設用地税費政策,規範土地出讓收支管理,切實執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全額納入地方預算的規定。五要嚴格土地管理責任制。落實土地督察制度。對各類土地違法違規案件都要嚴肅查處。

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節約、環保、文明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讓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成為每個企業、村莊、單位和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四)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自主創新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着力優化產業結構。重點是大力發展服務業,提升工業層次和水平,繼續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要從改革體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鼓勵和支持服務業加快發展,尤其要發展物流、金融、信息、諮詢、旅遊、社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我國工業總體規模已經不小,但產業層次和技術水平不高,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是一項緊迫的任務。要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振興裝備製造業,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有序發展替代能源,廣泛應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產能過剩行業調整。在優化產業結構中,注重運用經濟、法律手段,加強產業規劃和政策的引導。

要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任務。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努力攻克一批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核心關鍵技術,依託重點工程推進重大裝備自主化建設,力爭在重點優勢領域取得突破。加強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完善自主創新激勵機制,落實鼓勵和支持自主創新的財税政策、金融政策和政府採購制度。積極發展創業風險投資。抓緊制定並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繼續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

(五)進一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堅持統籌兼顧、合理規劃、發揮優勢、落實政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認真落實西部大開發“xx”規劃,重點是加強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發展科技教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抓緊制定後續政策,鞏固和發展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成果。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積極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重點是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搞好重要行業、企業的重組改造,推動裝備製造業、原材料加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加強商品糧基地建設。加快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和採煤沉陷區治理。加快棚户區改造。中部地區,重點是繼續加強糧食主產區生產能力和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建設,加強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支持發展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東部地區,重點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在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上走在前面。繼續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作用,推進天津濱海新區等條件較好地區開發開放。

加大國家對欠發達地區支持力度,鼓勵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對口援助,促進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積極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的發展。做好庫區發展和庫區移民工作。

四、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社會和諧穩定,百姓安居樂業,是廣大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務。今年要認真貫徹黨的xx屆六中全會精神,採取更加有力的舉措,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方面邁出重要步伐。

(一)加快教育、衞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要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總體佈局是,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今年,要在全國農村全部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這將使農村1.5億中國小生的家庭普遍減輕經濟負擔;繼續對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活費。要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不斷提高保障水平。今年全國財政安排農村義務教育經費2235億元,比去年增加395億元。“xx”時期中央財政將投入100億元,實施農村國中學校改造計劃,地方政府也要相應增加這方面的投入。同時,繼續解決好城市困難家庭和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今年還要確保全面完成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和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學,都能上好學,我們一定能夠實現這個目標。要把發展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這是一項重大變革和歷史任務。重點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健全覆蓋城鄉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網絡。深化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建立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的機制,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高等教育要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加快教育教學改革,相對穩定招生規模,加強高水平學科和大學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努力造就大批傑出人才。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發揮社會力量辦學的積極性。

為了促進教育發展和教育公平,我們將採取兩項重大措施:一是從今年新學年開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建立健全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為此中央財政支出將由上年18億元增加到95億元,明年將安排200億元,地方財政也要相應增加支出;同時,進一步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使困難家庭的學生能夠上得起大學、接受職業教育。這是繼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之後,促進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二是在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建立相應的制度。這個具有示範性的舉措,就是要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教育成為全社會最受尊重的事業;就是要培養大批優秀的教師;就是要提倡教育家辦學,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終身做教育工作者。

繼續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推進以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一批自主創新的領軍人物和中青年高級專家。加快人事制度改革,促進人才合理流動。鼓勵出國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為國服務,進一步做好吸引、聘用境外高級專門人才工作。要在全社會弘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風氣。

加快衞生事業改革發展。着眼於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衞生保健制度,今年重點抓好四件事:一是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80%以上的縣(市、區),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搞得更快一些。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資金101億元,比去年增加58億元。落實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衞生服務網絡,每個鄉鎮由政府辦好一所衞生院,採取多種形式支持每個行政村設立一個衞生室,建設農村藥品供應網和監督網,加強農村衞生隊伍建設,努力讓廣大農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衞生服務。二是加快建設以社區為基礎的新型城市衞生服務體系。優化城市醫療衞生資源配置,重點發展社區衞生服務,落實經費保障措施,方便羣眾防病治病。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給予適當支持。三是啟動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政府對困難羣眾給予必要的資助。四是做好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今年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範圍,將甲肝、流腦等15種可以通過接種疫苗有效預防的傳染病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在免費救治艾滋病、血吸蟲病等傳染病患者的基礎上,擴大免費救治病種。為此,中央財政增加支出28億元。這對於保障人民羣眾健康、增強國民身體素質,具有重大意義。加強職業病、地方病防治。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充分發揮祖國傳統醫藥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推進衞生事業改革發展,國務院已經組織力量抓緊制定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方案,努力解決好廣大羣眾關心的看病就醫問題。

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繼續落實現行生育政策。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質量,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全面實行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等制度。擴大農村“少生快富”工程實施範圍。完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服務體系。

發展老齡事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婦女兒童和青少年事業,依法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關心和支持殘疾人事業,為他們平等參與經濟社會生活創造良好環境。

在全社會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育文明道德風尚,尤其要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政策。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進一步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着眼於滿足人民羣眾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逐步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突出抓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工程。繼續建設一批國家重大文化工程。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搞好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檔案保護。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堅持開展掃黃打非。積極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加強城鄉基層體育設施建設,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抓緊做好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籌辦工作,做好上海世博會籌備工作,辦好上海世界特殊奧運會。

(二)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

堅持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有利於促進就業的財政、税收和金融政策,積極支持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重點做好下崗失業和關閉破產企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積極幫助“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推進退役軍人安置改革。發展和諧勞動關係,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今年中央財政安排社會保障支出20xx億元,比去年增加247億元。繼續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推進做實個人賬户擴大試點工作。健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加快建立適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重點推進農民工工傷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障工作。抓緊研究制定社會保險關係跨地區轉移接續辦法。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特別要做好外資、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和城鎮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工作。多渠道籌集和積累社會保障基金。完善社會保險費徵管方式,提高基金徵繳率。強化社會保障基金、住房公積金等社會公共基金的監督管理,嚴禁侵佔挪用。積極發展社會福利事業。

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城市生活無着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制度。今年要在全國範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這是加強“三農”工作、構建和諧社會的又一重大舉措。各地要根據實際,合理確定低保對象範圍和標準,中央財政對困難地區給予適當補助。在全國城鄉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於促進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繼續落實好優撫政策,妥善解決優撫對象的實際困難。切實抓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妥善安排受災羣眾的生產生活。支持慈善事業發展。要讓城鄉百姓特別是困難羣眾都能夠享受到公共財政的陽光。

(三)強化安全生產工作和整頓規範市場秩序

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實現全國安全生產狀況穩定好轉。要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完善安全生產體制,切實落實責任制,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要繼續打好煤礦瓦斯治理和整頓關閉兩個攻堅戰。切實搞好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加強學校和人員密集場所安全防範。要依法加強監管,嚴肅查處安全生產事故。

堅持標本兼治,深入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市場管理制度,強化市場監管。依法打擊製假售假、虛假廣告、商業欺詐、傳銷和變相傳銷、偷逃騙税、走私販私等違法活動。大力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全面整頓藥品市場秩序,保障人民羣眾飲食和用藥安全。

(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發展民主,健全法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要求。構建和諧社會,最重要的是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設。完善人民的民主權利保障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加強城鄉基層自治組織建設。擴大基層民主,完善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制度,保證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各級政府要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專家諮詢制度、社會公示和聽證制度、決策責任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政府立法工作,重點是發展社會事業、健全社會保障、加強社會管理、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立法。加強和改善行政執法,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執法部門要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進一步加強行政監督。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都要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嚴格依法辦事。要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會的監督,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支持監察、審計部門依法獨立履行監督職責。通過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用於為人民謀利益。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做好行政複議、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繼續推進司法行政體制改革,維護司法公正。

做好民族、宗教和僑務工作。全面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認真落實宗教事務條例。全面貫徹黨的僑務政策,發揮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在促進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中的獨特作用。

(五)維護社會安定和諧

要把維護人民羣眾的合法權益,作為正確處理新時期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安定和諧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健全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排查調處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認真落實涉及羣眾利益的各項政策,依照法律和政策及時解決羣眾反映的問題,堅決糾正土地徵收徵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環境保護中損害羣眾利益的行為。各級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深入基層,主動為羣眾排憂解難。加強社區建設,完善基層服務和管理網絡。加強信訪工作,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大力整治突出治安問題和治安混亂地區。依法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五、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

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突破。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一要按照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原則,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推進企業調整重組,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做強做大。二要推進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投資風險控制機制和內部監督管理機制,建立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選人用人和激勵約束機制。三要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規範國家與企業的分配關係。今年將進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試點。規範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行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四要抓緊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繼續對長期虧損、資不抵債企業和資源枯竭礦山實施關閉破產,積極穩妥推進企業政策性破產工作。推進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和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

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引入競爭機制,實行投資主體和產權多元化。深化電力、郵政、電信、鐵路等行業改革,穩步推進供水、供氣、供熱等市政公用事業改革。

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認真落實中央制定的各項政策措施。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進入公用事業、基礎設施、金融服務以及社會事業等領域。完善金融、税收、技術創新等政策,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依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合法權益。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的引導和管理,促進企業依法經營。

推進財税體制改革。現在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税,使內外資企業處於平等競爭地位,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這項改革涉及制定新的企業所得税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税法(草案)》將提請本次大會審議。要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改革預算管理制度,制定全面實施增值税轉型方案和措施,建立規範的政府非税收入體系。

加快金融體制改革。一要深化國有銀行改革。鞏固和發展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成果。推進中國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深化政策性銀行改革,重點進行國家開發銀行改革。二要加快農村金融改革。構建分工合理、投資多元、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充分發揮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農村金融中的骨幹和支柱作用,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增強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為“三農”服務的功能。適當調整和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准入政策,鼓勵各類資本進入農村金融機構。探索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新型金融組織,加大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積極解決農村貸款難問題。三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和比重。穩步發展股票市場,加快發展債券市場,積極穩妥地發展期貨市場。進一步加強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推進股票、債券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切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加強市場監管。四要深化保險業改革,擴大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險服務水平和防範風險能力。五要推進金融對外開放,提高開放水平。六要切實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健全監管協調機制,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國家金融穩定和安全。

發展對外貿易。通過發展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要優化進出口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努力緩解外貿順差過大的矛盾。支持具有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擴大服務產品和農產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要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進口。加強國家口岸管理和檢驗檢疫工作。

做好利用外資工作。注重提高引進外資質量和優化結構,更多地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引導跨國公司把高端製造和研發環節轉移到我國,吸引外資加快向中西部、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符合產業政策的領域擴展。大力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提高我國服務業發展水平。加強對外資併購的引導和規範。優化投資環境,規範招商引資行為,糾正一些地方違法違規變相給予優惠政策和層層下達分解指標的做法。

引導和規範企業對外投資合作。完善財税、信貸、外匯、保險等政策措施,支持有實力、有信譽、有競爭力的各種所有制企業走出去。加強引導和協調,避免企業在境外盲目投資和惡性競爭。發展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辦好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推動多哈回合談判進程,積極參與多邊貿易規則制定,穩步推進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區建設。

六、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

做好新形勢下的政府工作,必須不斷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幾年來,我們把實行科學民主決策、推進依法行政、加強行政監督作為政府工作的三項基本準則,注重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着力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建立健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管理體制機制,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制定和貫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加強監察和審計工作,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邁出了重要步伐。

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從國情出發,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必須堅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創新政府管理制度和方式,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人民羣眾的參與度。我們的目標是,建設一個行為規範、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政府,建設一個人民羣眾滿意的政府。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規範行政權力,調整和優化政府組織結構與職責分工,改進政府管理與服務方式,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加快電子政務和政府網站建設,提升公務員隊伍素質,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今年要集中力量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完善宏觀調控體制,堅持政企分開,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事項,提高辦事效率。二是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增強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着力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三是依法規範行政行為,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完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大力加強政風建設。當前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解決一些行政機關存在的嚴重鋪張浪費問題。現在,不少地方、部門和單位講排場、比闊氣,花錢大手大腳,奢侈之風盛行,羣眾反映強烈。這種不良風氣必須堅決制止。要嚴格控制行政機關新建、擴建辦公大樓,嚴禁建設豪華樓堂館所,切實規範公務接待行為,堵塞管理漏洞,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設節約型政府。

各位代表!

建立鞏固的國防,建設強大的人民軍隊,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要堅持以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xx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xx同志關於軍隊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着眼於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的歷史使命,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確保部隊高度穩定和集中統一,為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積極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不斷提高部隊信息化條件下的防衞作戰能力。加強國防科研和武器裝備建設。推進後勤建設和改革。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提高軍隊正規化水平。加強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全面建設,完成好執勤、處置突發事件、反恐鬥爭和維護穩定任務。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完善國防動員體制。搞好雙擁共建活動,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各位代表!

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促進和諧。加強內地與港澳在經貿、科教、文化、衞生、體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讓我們與港澳各界人士一道,為維護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而努力奮鬥。

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堅持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各項政策。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堅決反對“台灣法理獨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動。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積極擴大兩岸交流與合作,促進直接“三通”,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為兩岸同胞謀和平、謀發展、謀福祉。我們將繼續在一箇中國原則基礎上,加強同主張發展兩岸關係的台灣各黨派的對話和交流,爭取早日恢復兩岸對話與談判,努力推動兩岸關係朝着和平穩定方向發展。我們堅信,在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完全統一一定能夠實現!

各位代表!

一年來,我們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積極倡導建設和諧世界,推動對外關係全面發展,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做出了新貢獻。

我們提出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符合當今世界發展潮流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與願望,體現了中國政府和人民致力於世界和平與進步的堅定信念。建設和諧世界,就是要在政治上平等民主,經濟上互利合作,文化上交流共進,通過國與國之間的友好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的傳統和非傳統安全挑戰,實現世界的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我們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地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和睦相處,捍衞國家的主權、安全和利益,維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我們要大力開展經貿、科技、文化、教育、體育等領域的對外交往與合作,增進同世界各國人民的瞭解和友誼,樹立中國和平、民主、文明、進步的形象,維護我國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權益,尊重和依法保護其他國家公民在中國的合法權益。

我們願與各國人民一道,為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而不懈努力!

各位代表!

展望未來,偉大祖國前程似錦。我們的使命崇高而神聖,我們的責任重大而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萬眾一心,開拓進取,奮力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推向前進!

20xx年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是“xx”時期的開局之年。全市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積極貫徹中央各項方針政策,團結一致,紮實工作,全面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任務,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實現了“xx”時期的良好開局。

一年來,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切實貫徹xx對上海提出的“四個率先”的要求,全力推進“四個中心”建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以貫徹中央宏觀調控為契機,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國民經濟呈現增長平穩、結構改善、效益提高的良好態勢。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029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連續20xx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600.37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2%。

把貫徹中央宏觀調控與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起來,着力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旅遊會展等現代服務業呈加快發展態勢,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0.6%。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金融市場建設取得新進展,證券交易總額達到9.19萬億元。金融期貨交易所、上海石油交易所、人行徵信中心等機構相繼成立,貨幣經紀公司試點工作繼續擴大,各類要素市場進一步發展。上海港國際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171.9萬標準箱,比上年增長20.1%。加快推進重大產業基地建設,信息產品製造、汽車、石化、鋼鐵等行業發展態勢良好,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工業企業效益穩步提高。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繼續提高,糧食生產保持穩定。

把貫徹中央宏觀調控與優化需求結構結合起來,投資、消費、出口均衡增長。注重優化投資結構,嚴格清理固定資產投資新開工項目,重點支持世博會項目和重大產業項目,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0.8%。繼續加大房地產市場調控,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比上年有所回落,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比上年下降3.2%。注重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3%,增幅創1998年以來的新高。注重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外貿出口比上年增長25.2%,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把貫徹中央宏觀調控與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結合起來,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貫徹市人大會《關於進一步加強節約能源工作的決定》,吸收市政協《上海市能源發展形勢分析和若干建議》的有關內容,落實責任,加強考核,年度節能降耗預期目標基本完成。第三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加快推進,環保投入相當於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3.02%,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分別下降1%和0.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1.5平方米。認真落實國家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強開發區清理整頓。加快淘汰了一批落後生產能力。

把貫徹中央宏觀調控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結合起來,加快推進科技創新。貫徹全國科技大會精神,制訂了《上海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出台“36條”配套政策及部分實施細則,推進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和高新技術園區建設,加快建設和完善公共服務平台,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全社會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相當於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2.5%,發明專利申請量和專利授權量比上年分別增長15.4%和32.4%。

以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洋山深水港區二期工程建成並投入運營,洋山保税港區安全、有序、高效運行。軌道交通基本網絡建設全面推進,2號線西延伸段、3號線北延伸段相繼建成運營,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140.2公里。鐵路上海南站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建成並投入運營。浦東國際機場擴建工程、上海長江隧橋工程和一批黃浦江越江通道、高速公路等項目加快建設。一批集約化信息基礎設施工程加快推進。城市管理網格化全面實施,中心城區基本實現全覆蓋,一些長期困擾城市管理的頑症得到有效整治,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以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為抓手,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進展順利,國家有關部委積極支持浦東先行先試,圍繞政府職能轉變、經濟運行方式轉變、城鄉一體化發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先後啟動跨國公司外匯資金管理方式、口岸管理體制等20多項改革試點。區縣財税體制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穩步推進。國有控股公司和大企業集團改制重組取得新進展。認真落實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4%。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等重點領域監管力度,綜合整治無證無照經營等行為。開展保護知識產權集中執法活動。積極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深化電子口岸建設,完善“5+2天”通關工作制,口岸環境進一步優化,口岸進出口總額達到4287.5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3%。注重改善城市綜合投資環境,利用外資平穩增長、結構優化,第三產業利用外資實到金額佔全市60%以上。境外工程承包和對外投資取得新進展。國內合作與交流不斷加強。紮實推進對口支援工作,積極推動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合作,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中部地區崛起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深入開展滬港經貿合作。

以改革促發展,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經濟和社會進一步協調發展。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在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實行免收學雜費,改善郊區義務教育辦學條件。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繼續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加強。按照降低費用、提高水平、規範功能、加強管理的要求,推進社區衞生服務改革試點,引導基本醫療服務重心下移。切實加強郊區醫療衞生服務,完成300個村衞生室標準化改造。新建15個醫療急救分站,提高了醫療急救能力。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市民健康意識進一步提高。婦女兒童事業有了新的進步。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湧現了一批優秀精神文化產品,成功舉辦了20xx年特殊奧運會上海國際邀請賽等一系列重大文化體育活動,新建了一批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和社區公共運動場。深入開展“知榮辱、講文明、迎世博”市民踐行公共道德教育活動,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以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完善民生政策措施,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分別增長10.8%和10.4%。完善以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為導向的積極就業政策,新增就業崗位66.3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4%。就業援助得到加強,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生活困難人員新增3.5萬人。出台了一批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政策,低收入羣眾的生活進一步改善。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最低工資標準和公益性崗位從業人員津貼標準,對協保人員實行特殊援助,提高了困難羣眾的收入水平。將城鎮職工遺屬困難生活補助、老年遺屬醫療費報銷分別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統籌。解決城鎮高齡無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障問題,惠及6.28萬老人。建立了中國小生和嬰幼兒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覆蓋全市城鄉180萬少年兒童。按照國家要求,起步做實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户,增加了城鎮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向年齡大、退休早、基本養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員適當傾斜,對具有高級職稱的退休科技人員、高級政工師、高級技師等專門增加了養老金。繼續推進小城鎮社會保險和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39.76萬人和278.71萬人。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新增養老牀位1.02萬張,新增5.96萬名享受政府補貼的居家養老服務對象。進一步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新增廉租住房受益家庭4323户,完成平改坡綜合改造587萬平方米、舊住房綜合整治517萬平方米。完成約300家標準化菜市場改造。切實加強社會管理,推進社區建設擴大試點,完成121個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的新建和改建,推動了社區公共服務資源共享。完成居委會、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深入開展平安建設,着力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社會治安問題,加強信訪工作,積極化解社會矛盾,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在上海世博會組委會領導下,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全市各方面積極投入世博會籌辦工作。世博園區居民動遷安置工作順利完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主題演繹進一步深化細化,參展事務、宣傳推介、市場開發、運營準備等工作成效明顯。

去年還有一件大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舉全市之力,成功承辦了上海合作組織峯會,得到了黨中央和xx的高度評價,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譽。

剛剛過去的一年,對上海來説,是不尋常的一年。全市廣大幹部羣眾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堅定不移推進發展、堅定不移反對腐敗,倍加珍惜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好形勢,倍加珍惜團結、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抓發展,促和諧,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實踐再次證明,人民羣眾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依靠,是我們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深感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駕馭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奮鬥的結果,是方方面面關心、支持、幫助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在全市各行各業、各個崗位上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全體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謝!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市和駐滬三軍、武警部隊,向關心和支持上海發展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誠摯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製造業總體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十分迫切;節能降耗、污染減排的任務仍然較重,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自主創新能力總體上還不夠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尚未真正確立,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就業壓力還沒有有效緩解,社會保障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一部分羣眾生活仍然比較困難;城市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頑症,社會管理還面臨不少矛盾和問題。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的同時,政府工作中也存在不少缺點和不足:政府部門直接或間接干預企業具體經濟活動的情況仍然存在,有些方面還在用行政手段代替市場機制配置資源;有的政府部門職能轉變相對滯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力度需要加強;有些政府工作落實不夠,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的現象仍然存在;少數政府工作人員脱離羣眾、鋪張浪費,極少數人甚至違法違紀、以權謀私、貪污腐敗。

去年查處的社保資金案給我們的教訓是極其深刻的,有多名政府重要崗位上的工作人員涉案,案件涉及資金數額大,造成了惡劣的政治影響。我們結合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認真查擺問題,深入分析原因,深刻進行反思。社保資金案的發生,暴露出我們在制度上有缺失,管理上有漏洞,監督上有缺位。必須嚴肅對待,舉一反三,吸取教訓,改進工作。這段時間,我們圍繞反腐倡廉,把健全制度、完善機制、強化監督、改進作風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按照“堅持、恢復、完善、創建”的總體要求,大力加強制度建設和對“一把手”的監督,特別是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嚴格依法行政和按程序規則辦事,進一步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切實從體制機制上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從根本上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案件正式查處後,我們積極配合中央專案工作組徹底查清問題,並專門成立了市專案工作領導小組和專案組。我們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對社保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出台了《上海市社會保障基金財務管理辦法》。我們及時開展社保違規資金追回工作,成立了市社保違規資金處理工作小組,按照依法、合規、安全、足額的原則,周密部署,縝密安排,採取有效措施,經過各方面積極努力,目前已全部收回了社保違規資金。

我們要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對前進中的矛盾和問題要有足夠估計,對工作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要認真整改,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奮發有為、鋭意進取,更加積極主動地做好各項工作,牢牢把握髮展的主動權。

二、20xx年工作的總體要求

今年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也是上海加快實現“四個率先”、全面推進“四個中心”建設的重要一年。綜觀國內外經濟環境,總體上有利於上海發展。我們必須正確把握上海現在所處的發展階段,全面分析上海當前面臨的發展形勢,更加註重提高發展質量,更加註重優化發展途徑,更加註重豐富發展內涵,更加註重增強發展動力,堅定地走科學發展之路。

今年本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八屆十次全會要求,全面落實、自覺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措施,以加快實現“四個率先”為主線,全面推進“四個中心”建設,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努力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為黨的xx大和市第九次黨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創造良好環境。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指導方針。“四個率先”是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站在科學發展的高度,對上海未來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加快實現“四個率先”作為上海全面落實、自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集中體現,貫穿於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的全過程。

要把率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全面落實、自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中心環節。堅持又好又快、好中求快,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推進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保持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要把率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全面落實、自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戰略舉措。加快構建科技創新體系,真正確立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激發企業和全社會的創新激情和活力,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走出一條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新路。

要把率先推進改革開放作為全面落實、自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毫不動搖地深化改革,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充分發揮浦東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示範帶動作用,深入推進政府、企業、市場、社會整體改革,着力突破體制瓶頸,破解發展難題,建立健全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

要把率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全面落實、自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大任務。堅持以人為本,把社會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實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今年本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安排是:突出速度與質量、效益相統一,把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市生產總值增長9%以上,地方財政收入與經濟保持同步增長,全社會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相當於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2.6%左右,環保投入相當於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3%左右;突出約束性指標,大力推進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2%;突出民生問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以內。

三、經濟發展

保持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關鍵是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重在調整產業結構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重在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重在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增強發展活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積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

抓住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產業調整轉移的寶貴機遇,把發展服務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加快服務業發展中推進結構調整,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

現代服務業發展,要以信息化為基礎,以金融業、現代物流業為重點,以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為突破口,不斷提高層次、提升能級,着力增強輻射力。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適應金融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新形勢,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聚焦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優化金融環境,集聚金融人才,推進金融創新與發展。積極發展股票、債券、期貨等資本市場,推進貨幣、外匯、黃金、保險等市場健康發展。促進各類金融機構提高競爭力,爭取更多的外資法人銀行落户。依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推進深水港物流園區、外高橋物流園區等物流基地建設,大力發展配送網絡、物流信息平台、第三方物流,拓展物流服務產業鏈。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堅持政府推動與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相結合,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培育文化市場,增強文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加快發展以軟件、數字內容、電子商務等為重點的信息服務業,着力建設國際信息服務外包基地。充分發揮重要商務會展和節慶賽事活動的作用,加快發展旅遊業、會展業。促進城鄉居民消費,着力發展農村新型商業業態,調整和優化商貿業佈局結構。大力發展會計、審計、法律、諮詢、評估、設計等專業服務業。加快推動創意產業等新興服務業發展。積極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先進製造業發展,要依靠技術和品牌,着力提高競爭力。大力推進技術進步,加大對現有支柱產業技術改造力度,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扶持振興一批老品牌,在高新技術領域、新興產業領域培育發展一批新品牌。信息產品製造業要加快集成電路、移動通訊等重點行業發展,汽車產業要加快發展自主品牌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石化產業要推進上海化工區後續項目建設,鋼鐵產業要加快結構調整和佈局優化。裝備製造業要推進重大裝備專項研製和首台業績突破,力爭在電站設備、核電設備、軌道交通設備等方面形成先發優勢。繼續推進臨港裝備產業基地和長興島造船基地建設。積極培育航天、航空等戰略產業。加快發展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技術裝備等高新技術產業。同時,廣泛應用先進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信息產業和其他產業融合發展。

加強產業規劃引導和政策調控。繼續推進一批各具產業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加快工業向國家級開發區、市級開發區集中。充分發揮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大力發展優勢產業,穩定發展均勢產業,綜合運用土地、能耗、安全、環保等調控手段,加快淘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以及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劣勢企業。

(二)加快科技創新,着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突出創新體系建設和創新環境建設,聚焦國家戰略、聚焦重大產業項目、聚焦創新基地,實現重點突破,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

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把支持自主創新的政策真正向企業傾斜,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中,建立有利於企業增強自主創新內在動力的體制機制,促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充分發揮大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骨幹作用,鼓勵和支持大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強創新能力。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扶持力度,全面實施“科技小巨人”工程,重點支持和培育一批具有成長潛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充分發揮高校、科研單位在技術創新中的積極作用,鼓勵高校、科研單位圍繞市場需求開展創新,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加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增強科技創新的基礎和後勁。

着力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大力實施《上海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完善配套政策服務機制,切實幫助企業用足、用好政策,加強政策的跟蹤評估,針對創新活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調整完善。加大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投入,確保重點,加強統籌,加強評估,提高政府性資金的投入效益。大力發展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等政府性扶持項目,積極鼓勵創新創業。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完善運作機制,強化服務功能,特別要向中小企業全面開放,為中小企業開展創新活動提供便利條件。繼續實施以專利技術產業化為核心的知識產權戰略,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強科普教育,提高市民科學素質。加強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服務、支持和引導,讓企業、高校和科研單位自主開展創新活動,努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

加強重點領域聚焦突破。聚焦國家戰略,配合“國家隊”開展聯合攻關,積極爭取承擔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重大新藥創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等國家重大專項的有關任務。聚焦重大產業項目,攻克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瓶頸,加快產業化。聚焦創新基地,大力推進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加強全市園區資源整合,提升園區能級,支持張江核心區在風險投資、創業融資、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先行先試,加快楊浦知識創新區、閔行紫竹科學園區建設和發展。

(三)大力推進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

把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突破口,下更大決心、用更大力氣、採取更有效措施,務求取得實效,真正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大力推進節能降耗。完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實行差別化能源價格政策。全面實施建設項目能耗審核制度,建立健全強制性能效標準,嚴格實施能效標識制度。加強重點用能單位、重點耗能設備、重點產品單耗的節能管理。積極推進“十大節能工程”項目,創新節能技術,推廣節能產品。在全社會增強節能意識,普及節能知識,形成節能的良好風氣。完善能源統計和發佈制度,實行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制度。積極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

大力推進環境保護。堅持重治本、重機制、重實效,從源頭上防治污染和保護生態,推進實施第三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嚴格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積極運用市場機制推進污染治理,加大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單位污染整治力度。落實國家“上大壓小”措施,發展高效清潔發電機組,關閉南市電廠。全面推進清潔生產,積極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環境監管和執法。繼續推進生態綠化建設。以建設現代化生態島為目標,加快崇明島生態建設。

大力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完善土地管理的各項制度和措施,加強土地執法,強化土地管理責任約束和追究制度,把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落到實處。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優化供地結構,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深化完善“批項目、核土地”制度,加強項目用地預審和後評估。完善土地出讓公開招標、掛牌、拍賣制度,推進工業用地的市場化配置。加大存量土地盤活力度,推進產業用地二次開發,切實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調整土地收益分配機制,規範土地出讓收支管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總價款全額納入地方預算。充分利用技術手段,對土地利用實行全覆蓋、全過程、全方位動態管理。

(四)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進一步提高城市現代化水平

堅持建管並舉、重在管理,全力推進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全面加強城市管理,為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提供更堅強支撐。

繼續推進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xx”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正處於攻堅階段,要確保安全、確保質量、確保進度。加快洋山深水港區後續工程建設,發揮好洋山保税港區的政策效應,完善江海、海鐵等集裝箱集疏運系統,加快發展水水中轉,進一步提升國際中轉功能,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再上新台階。基本建成浦東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加快推進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和虹橋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建設,進一步增強航空樞紐功能,完成上海航空樞紐建設第一階段目標。全力以赴加快軌道交通基本網絡建設,建成軌道交通6號線、8號線和9號線一期工程,確保實現網絡化安全運營。繼續加快高速公路網建設。加強內河航道規劃和建設。加快建設上海長江隧橋工程和一批黃浦江越江通道。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區路網系統,推進外灘地區綜合交通改造,加快交通換乘樞紐建設。推進城域無線寬帶接入網、數字電視接入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等一批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建設青草沙水源地工程。加快推進液化天然氣項目等能源建設。加大電網建設力度,確保城市電力供應。

切實加強城市管理。深入推進城市管理網格化,藉助信息化手段,依託網格化平台,促進資源優化整合,切實解決一些城市管理頑症,建立健全常態長效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大力實施“公交優先”交通發展戰略,繼續推進公交專用道建設,提高公交服務水平,逐步降低市民的公交出行成本。切實加強交通管理,認真做好交通排堵保暢工作。大力推進市容環境綜合管理,進一步改善市容市貌。加強物業管理,加大違法違章建築整治力度。深化規劃編制工作,強化規劃管理和執法。加強地下空間規劃與管理,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加快應急預案和應急體制、機制、法制建設,全面提高應急管理能力。加大安全生產監管力度,強化責任,確保不發生有嚴重社會影響的重特大事故,確保安全生產始終處於受控狀態。

做好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工作。更加重視對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的保護,完善保護體制機制,切實保護好上海歷史文化遺產。堅持從實際出發、從人民羣眾的需要出發,控制動遷總量、確保重點,進一步完善舊區改造模式,積極穩妥推進舊區改造。加快黃浦江兩岸重點地區和重點項目開發,進一步優化濱江功能和人文環境。

(五)深入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開放促發展,堅定不移地高舉浦東開發開放的旗幟,穩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繼續保持改革開放的先發效應。

加快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繼續圍繞“三個着力”,突出重點,先行先試,力爭不斷取得新突破,充分發揮浦東在加快實現“四個率先”中的示範帶動作用,在加快建設“四個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落實賦予浦東新區的更大發展自主權。率先深化第四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行政問責、效能評估、效能投訴、電子監察等制度,着力轉變政府職能。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繼續推進金融創新、風險投資、口岸管理等改革試點,加快與國際規範相銜接,着力轉變經濟運行方式。加強城鄉統籌發展,在浦東率先實行城鄉教育、醫療管理體制並軌,探索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機制,着力改變城鄉二元經濟與社會結構。

以提高競爭力和控制力為重點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國有經濟佈局,推動國有資本向優勢產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嚴格產權交易和股權轉讓程序,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深化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加強董事會和監事會建設,強化企業內部監督管理。推進新型集體經濟發展。

繼續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重組改造,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金融服務、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進一步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為各種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和法制環境,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加大財税金融支持力度,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加快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資本、技術、人才、產權等全國性、區域性要素市場,進一步打破行業壟斷,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大力發展市場中介服務體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深入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依法嚴厲打擊製假售假、商業欺詐、金融證券犯罪、侵犯知識產權和傳銷等行為。加強食品、餐飲衞生等市場監管,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切實保障人民羣眾健康安全。發揮消費者組織的社會監督作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繼續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積極推動信用產品的廣泛使用。

抓住我國入世過渡期結束的機遇,保持對外開放先行一步、領先一步。以服務貿易擴大開放為契機,優化外商投資環境,調整利用外資結構,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吸引更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投資性公司、研發中心等功能性機構落户,擴大現代服務業利用外資,引進高端製造環節、研發環節和科技含量高的中小外資項目。大力承接和發展服務外包業務,加快把上海建設成為服務外包的重要基地。抓住我國擴大進口的機會,進一步深化“大通關”工作,充分發揮上海口岸優勢,做大口岸貿易。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擴大先進技術、先進製造業的關鍵設備和國內短缺的資源類商品進口,擴大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國際競爭力強的產品和服務產品出口,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繼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培育本土跨國公司和國際品牌。同時,要充分發揮上海外事的綜合優勢和豐富資源,全力做好各項地方外事工作,為國家總體外交服務,為經濟建設中心工作服務。

進一步發揮綜合服務功能,為全國的區域協調發展作出應有貢獻。以國家實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發展規劃為契機,以基礎設施的統一規劃、統籌建設為重點,深化交通、科技、環保、能源、誠信、信息化等領域的專題合作,加快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聯動發展,不斷提高區域國際競爭力。以航道、船舶、港口、航運服務等方面的標準化建設為重點,繼續參與和推動長江“黃金水道”建設。進一步加強同中西部地區經濟技術合作,鼓勵上海企業向中西部地區進行產業轉移,積極參與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着力完善對口幫扶長效機制,切實做好對口支援工作。繼續開展滬港、滬澳經貿合作。積極做好對台工作,擴大滬台經貿往來與合作。

(六)按照中央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加快郊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堅持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鞏固、完善、加強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切實提高郊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着力推動郊區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由傳統向現代轉變。

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着力推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堅持科技興農,推進設施糧田、設施菜田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安全農業、種源農業等。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拓展農業保險業務範圍。積極鼓勵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強化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規模經營和標準化生產,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向郊區農村傾斜,財政新增教育、衞生、文化等事業經費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量主要用於郊區農村。推進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幹線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在郊區的規劃佈局和建設,加快農村危橋、渡口改造和村鎮公路標準化建設。實施“清潔家園”工程,加快農村河道治理和農村供水管網改造,加強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建設。加強農村醫療衞生服務網絡建設,提高郊區農村醫療衞生水平。基本實現郊區農村有線電視網絡“村村通”,逐步推進“户户通”工程。

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完善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加大補貼力度。積極拓展農業功能,延長農業產業鏈,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完善城鄉一體的勞動就業服務體系,大力促進非農就業。完善集體土地徵用補償和安置制度,提高徵用補償標準,維護農民的土地收益權。加強對郊區經濟薄弱村的扶持。

全面提高農民素質,充分發揮農民在郊區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升農村人口整體素質,提高農民增收致富能力。進一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

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合理調整鄉鎮政府機構,改革和整合鄉鎮事業站所。深化農村義務教育改革,在全市範圍內實行義務教育經費區縣統籌,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轉移支付力度。深化郊區兩級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增強基層財政保障能力。穩步推進金山、奉賢、南匯和崇明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大力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進政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

(七)動員和凝聚各方力量,全力以赴加快世博會籌辦各項工作

辦好世博會,是上海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契機,也是上海今後一個時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要凝聚各方智慧,動員各方力量,全面加快世博會籌辦各項工作。要更加註重軟件建設,全面提升市民素質,顯著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大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凸現上海獨特的城市風貌和人文特色,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加快世博會園區基礎設施和場館建設。認真做好企業搬遷工作,全面完成世博會園區動遷騰地任務。切實做好世博會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世博會場館規劃和建設方案,啟動建設中國館、主題館、公共活動中心等主要場館。堅持勤儉辦博,重視保護城市歷史文脈,充分利用或改造現有建築及設施。

深入演繹世博會主題。突出科技、生態、文化、人文理念,加快實施世博會主題演繹工作計劃。把“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貫穿於籌辦工作的各個環節,體現在世博會園區規劃佈局、城市設計、建築形態、展館佈置等各個方面。完成主要場館的布展方案策劃,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廣泛運用各種表現形式和展示方法,精心策劃世博會主題演繹各種活動。

認真細緻地做好世博會各項參展事務。爭取更多國家、國際組織和跨國企業確認參展上海世博會。加強與參展方的聯繫和溝通,切實做好後續服務工作,指導和配合參展方啟動場館建設、開展布展準備。完善“城市最佳實踐區”總體策劃方案,認真遴選參展最佳城市實踐案例。積極做好國內參展、運營準備和各項保障工作。加強宣傳推介和市場開發,擴大世博會的國際影響。

四、和諧社會建設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屆六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上海市委關於貫徹<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立足當前、着眼長遠,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從當前辦得到的事情做起,以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突出發展社會事業、加強社會管理、激發社會活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點工作。

(一)更加註重發展社會事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把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於確保公益、促進均衡、激發活力,加大政府對公益性社會事業的投入,着力提高社會事業的發展質量和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貫徹實施《國家教育事業發展“xx”規劃綱要》,進一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加快發展。加大政府教育投入,保持各級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在校學生平均教育費用逐步增長、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大、中、國小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切實減輕中國小生不合理的課業負擔。繼續貫徹實施《義務教育法》,加強義務教育資源全市統籌,對郊區義務教育發展進行專項支持,鼓勵中心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向郊區輻射,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加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面向社會需求,優化高校學科佈局和專業結構,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着力提高高校辦學質量。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為重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資源整合。重視發展學前教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改善郊區農村教師待遇,鼓勵中心城區優秀教師和優秀應屆大學畢業生到郊區農村任教。引導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積極發展更加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

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和人才隊伍建設。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和人才強市戰略。加快科技人才培養,形成一支高素質的創新團隊。着力優化人才結構,培養和引進領軍人才、社會急需的各類專門人才。建立健全以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為主要內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真心實意地關心人才、愛護人才、凝聚人才,努力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激發事業單位活力。

加快醫療衞生改革發展。堅持公共醫療衞生的公益性質,強化政府責任,深化醫療衞生體制改革,重視解決羣眾關心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實施新一輪公共衞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健全和完善全市公共衞生服務體系,提高重大疾病預防控制能力。繼續推進社區衞生服務改革,轉換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運行機制,為羣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衞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推進醫療資源縱向整合,推動二、三級醫院支援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加快全科醫生培養和郊區農村醫務人員隊伍建設。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促進醫療服務市場健康發展。大力扶持中醫藥事業。積極發展婦幼保健事業。強化衞生全行業監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醫療行為。整頓規範藥品、醫療器材生產和流通秩序,堅決制止價格虛高。落實對艾滋病患者的“四免一關懷”措施。推進健康城市建設,深化愛國衞生運動,促進市民形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促進文化體育蓬勃發展。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廣泛開展羣眾文化活動,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檔案館、紀念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要改善服務,更好地面向羣眾開放。繁榮文藝創作,鼓勵創造一批文藝精品力作。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健全文化市場監管機制,促進文化市場繁榮健康發展。廣泛開展羣眾體育活動,增強市民體質。認真辦好20xx年女足世界盃等重大國際體育賽事。提高競技體育水平,鼓勵體育健兒積極備戰20xx年北京奧運會。支持配合20xx年北京奧運會籌辦工作。

今年10月,第12屆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上海舉辦。這是展示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和進步成就、推動我國殘疾人事業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一次盛會。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要進一步精心組織,周密安排,認真準備,確保特殊奧運會圓滿成功,真正辦出水平、辦出特色、辦出形象。通過籌辦特殊奧運會,進一步營造關愛智障人士、關心殘疾人羣、關注困難羣體的社會氛圍,促進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

(二)切實解決就業、社會保障和收入分配問題,努力改善人民羣眾生活

堅持把羣眾利益放在首位,圍繞羣眾普遍關心的現實問題,採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使構建和諧社會的成效真正體現到為羣眾排憂解難上、體現到實現和維護羣眾的切身利益上。

深化積極的就業政策,切實做好擴大就業工作。落實扶持創業的各項政策,進一步降低創業貸款擔保的門檻,給創業帶頭人更多的扶持和幫助,積極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發揮創業促就業的作用。完善就業援助政策,穩定公益性就業崗位,幫助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解決就業。加強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資源整合,完善校企合作、公共實訓等機制,為青年失業人員、農村富餘勞動力、協保人員等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着力提高勞動者就業技能。在全社會引導和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

繼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堅持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堅持“保基本、廣覆蓋”,突出解決困難羣眾的社會保障問題。積極穩妥推進做實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户試點,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健全小城鎮社會保險制度,進一步解決好離土農民的保障問題。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區縣統籌,建立養老金正常增長機制,完善老年農民養老金政府託底補貼政策,逐步提高農民的養老保障水平。加大政府對農村合作醫療的投入,區縣和鄉鎮兩級政府扶持合作醫療資金與個人繳納資金之比達到1:1,提高合作醫療保障水平和抗大病風險的能力。進一步完善來滬從業人員綜合保險,加大工傷、住院醫療保障力度,更好地解決來滬從業人員的保障問題。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補充作用。健全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各種單項救助政策,幫助困難羣眾解決在就醫、子女上學、居住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通過幫困、互助等渠道,努力解決支援外省市建設退休回滬定居人員的生活保障和大學生基本醫療保障等問題。高度重視老齡化問題,大力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積極發展面向普通羣眾、基本型的養老機構。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解決重殘無業人員的基本醫療保障問題,提高殘疾人保障水平,積極創建全國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大力發展慈善事業,積極培育各類慈善組織,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慈善活動,增強全社會慈善意識。

進一步完善面向困難羣眾的住房保障體系,分層次、多渠道地解決好睏難羣眾的住房問題。放寬廉租對象收入線認定標準,進一步擴大廉租住房制度覆蓋面。堅持租售並舉、以租為主的方針,加快建立住房租賃新機制,幫助和鼓勵低收入家庭更多地依靠租賃解決住房問題。繼續實行公有住房租金減免政策,推進舊住房綜合改造和整治,着力改善困難羣眾的居住條件。

發展和諧勞動關係。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和集體協商制度,提高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簽約率,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規範企業裁員行為,控制崗位流失。嚴格執行國家勞動標準,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完善企業欠薪保障制度,確保職工工資特別是來滬從業人員工資按時足額發放。

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加強收入分配調節,通過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提高社會平均收入水平。加強企業工資分配調控和指導,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標準,形成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進一步規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薪酬管理和職務消費,切實提高普通職工的收入水平。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形成規範合理的機關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

(三)加強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和諧基礎

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切實改進社會管理工作,創新機制,整合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水平,維護社會穩定和諧。

以羣眾得實惠、管理出實效、基層有活力為衡量標準,大力推進社區建設。以完善功能為重點,推進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明確統一規範,加強分類指導。完善社區事務“一門式”服務工作機制,拓展與羣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內容,優化辦事流程,方便羣眾辦事。優化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推動企事業單位的文化、體育、教育設施向社區居民開放。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區管理服務工作。

推進基層民主和基層政權建設。進一步加強居委會、村委會規範化建設,支持居委會、村委會協助政府做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堅持培育發展和管理監督並重,促進社會組織規範有序發展,引導社會組織誠信自律,進一步發揮各類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為的作用。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社會工作人員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積極倡導志願者服務,鼓勵市民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切實加強人口綜合管理和服務。堅持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屬地化管理的原則,加快完善市級綜合協調、區級綜合管理、社區具體實施的人口綜合管理體制。加快建設實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統,深入推進實施居住證制度,加快完善相關配套政策。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積極開展生育關懷行動,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不斷完善來滬人員服務管理體系,強化來滬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培訓,維護來滬從業人員合法權益。

進一步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拓寬和暢通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把羣眾利益訴求納入制度化、規範化、法制化的軌道。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羣體性事件,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更加重視解決影響社會安全的熱點問題,以深入推進平安建設為抓手,大力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和防範工作,推進預防和減少犯罪工作體系建設,依法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活動,確保社會安定有序。

(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動力

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建設和諧文化,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範,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穿現代化建設各方面,形成全市人民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樹立“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文明道德風尚。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風尚。堅持正確導向,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建設,推動理論創新發展,進一步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廣泛深入開展和諧創建活動,把和諧社區、和諧家庭等和諧創建活動同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推動和引導市民、單位、各種組織參與和諧社會建設,形成人人促進和諧的局面。

充分調動各方面參與和諧社會建設的積極性。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支持他們聯繫羣眾、服務羣眾、教育羣眾、維護羣眾合法權益。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和兒童優先原則,認真實施婦女權益保障法和婦女兒童發展規劃,提高婦女兒童事業發展水平。做好民族、宗教和僑務工作。增強國防意識,加強國防動員,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鞏固軍民團結。

五、政府自身建設

本屆政府成立以來,政府自身建設邁出了重要步伐。在新的一年,要繼續按照執政為民的要求,圍繞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的目標,以轉變政府職能為中心環節,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不斷提高行政效率。

(一)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政府管理創新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重點是轉變政府職能,難點也是轉變政府職能。必須進一步理順政府與企業、市場、社會的關係,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在更好地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職能的同時,切實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進一步加大政府部門與下屬企業脱鈎的力度,切實防止政府部門直接或間接地干預企業具體投資經營活動,確保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投資決策自主權落實到位,政府把抓經濟的主要精力放到為各類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進一步理順政府部門與事業單位的關係,加快推動行政執法類事業單位改革,全面推進經營服務類事業單位轉制改企,不斷增強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發展活力。按照在規範中發展、在發展中規範的原則,進一步推動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的改革和發展。

注重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把政府工作的重點、政策支持的重點、財力保障的重點逐步向社會事業、公共事業發展傾斜,向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傾斜,向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傾斜,向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改善困難羣眾生活傾斜,向保障公共安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傾斜,不斷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

改善政府管理方式。更多地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對經濟社會事務的管理。靈活運用價格、税收等經濟槓桿,合理調節各類經濟主體的利益關係,引導好市場行為。綜合運用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更好地履行市場監管職責,規範好市場行為。深化電子政務建設,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整合共享,增強政府網上服務功能,不斷提高政府服務效率。

(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範政府行為

繼續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進一步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切實加強政府規章建設。積極配合市人大及其會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圍繞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大問題,羣眾生產生活中的緊迫問題、突出問題,及時制定相關政府規章。嚴格執行立法程序,完善公開徵詢意見和聽證制度,努力提高政府規章質量。

深化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健全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是規範行政執法的核心環節。繼續推進文化市場、城市管理、經濟領域的綜合執法。進一步理順綜合執法與專業執法的關係,明晰執法界面,明確執法職責。整合執法資源,努力提高基層的執法能力。深入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執法監督,切實做好行政執法的評議考核、責任追究和行政賠償工作。認真實行行政複議制度,堅決撤銷或變更違法或不當的行政決定。

(三)繼續完善政府工作制度和運作機制,進一步提高行政透明度

按照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協調又相互制約的要求,加快形成一整套科學、系統的工作制度、程序和機制,把政府工作納入制度化、規範化軌道。

決策必須科學民主。堅持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策相結合,健全深入瞭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對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使用的決策,必須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依照法定程序,由集體討論、集體決定。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要求,健全決策後評估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決策得到有效落實。

執行必須規範有序。堅持權力與責任相統一,建立健全政府工作責任制,切實做到有責必問,有錯必究。嚴格按程序和規則辦事,切實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堅持和完善政府內部分工負責、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注重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和配合,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

監督必須有力有效。建立健全內外結合的全方位、全過程監督機制,重點加強對公權力大、公益性強、公眾關注程度高的部門的監督,加強對政府性資金和社會公共性資金使用的監督,加強對掌握權力的人的監督。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認真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監督,堅持定期通報重要工作。自覺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重視社會公眾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同時,發揮政府內部監督機制的作用,加大執法監察、效能監察和廉政監察的力度,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資金、重點項目的審計力度。進一步加強財政預算外資金管理,完善各類社會公共性資金使用的管理制度,嚴格落實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辦法,把依法管理、嚴格監督、透明運行貫穿於社會公共性資金運作的全過程、各環節,從體制機制上強化對社會公共性資金的監管。

進一步增強行政透明度。“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透明本身就是一種監督。依法深入推進政府信息公開,注重推進公權力大、公益性強、公眾關注程度高的部門的信息公開,注重推進與社會發展、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完善新聞發言人、政府網站等公開渠道,健全政府信息公開的發佈、監督和評議制度,保障羣眾對政府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抓緊推行審計公開,建立審計整改情況反饋報告制度,以公開促整改。

(四)切實加強廉政建設,從源頭上加大防治腐敗的力度

中央嚴肅查處陳良宇同志的嚴重違紀問題,充分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對反腐敗鬥爭的堅強決心和鮮明態度。我們一定要以制度建設為根本,態度堅決、旗幟鮮明、堅定不移地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以實際行動取信於民。

大力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深入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工作領域,創新反腐倡廉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制度在懲治和預防腐敗中的保障作用。深化落實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制度,完善政府採購和產權交易制度,健全乾部輪崗交流、離任審計制度。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督促檢查,強化責任追究。

深入開展專項治理,堅決查辦違法違紀案件。懲治腐敗,必須依法從嚴。對違法違紀行為必須嚴肅查處,決不姑息;對違法違紀的腐敗分子,必須嚴懲不貸,決不手軟。以解決損害羣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堅決糾正損害羣眾利益的不正之風。紮實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重點查處政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參與或干預企業事業單位經營活動、謀取非法利益、索賄受賄和瀆職行為。

(五)進一步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素質高、能力強、作風好的公務員隊伍

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堅持執政為民、從嚴治政,全面推進公務員隊伍建設,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加強思想理論武裝。結合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xx文選》,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戰勝困難、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轉化為改造主觀世界的行為準則。

大興學習之風。自覺加強對現代經濟知識、科技知識、社會管理知識、法律知識的學習,不斷充實和更新與“四個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有關的知識,提高用科學發展觀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踐難題的能力。更加註重向羣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基層學習,在羣眾中尋求辦法,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增強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的能力。

堅持求真務實,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想問題、辦事情、做決策,必須符合中央精神、符合上海實際、符合人民羣眾根本利益,必須經得起實踐的檢驗、經得起羣眾的檢驗、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深入基層,深入羣眾,深入實際,加強調查研究,切實解決問題,推動工作。始終牢記“兩個務必”,大力發揚艱苦奮鬥和勤儉節約的精神,勤儉辦一切事情,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和“大手大腳”,堅決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從嚴加強對公務員隊伍的管理。堅持“嚴”字當頭,嚴格要求,嚴格責任,嚴格管理,嚴明紀律。加強公務員管理的體制機制法制建設,特別是加強對行政執法隊伍的管理和監督,堅決糾正執法中的不正之風。

所有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牢固確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牢固確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始終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進一步增強公僕意識,把維護廣大羣眾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解決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突出問題上,用在幫助基層和羣眾排憂解難上,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

各位代表:人民的信任和重託,是我們前進的強大動力。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領導下,振奮精神,開拓進取,加快實現“四個率先”,全力推進“四個中心”建設,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xx大和市第九次黨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20xx年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20xx年是實施“xx”規劃的起步之年。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xx對我省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圓滿完成了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經濟發展的速度質量效益全面提高,消費投資出口同步增長,人口資源環境基本協調,政治社會民生總體和諧,實現了“xx”規劃的良好開局。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16.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2.0%,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快的時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35.9億元,增長29.1%,是1994年以來的最高增幅;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386.6億元,增長21.5%,是1990年以來的最高增幅。

新農村建設實現良好開端。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達到756億斤,商品量超過500億斤,居全國第一位。近三年的糧食增量佔全國糧食增量的近1/5,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新的貢獻。農村勞務產業發展勢頭迅猛,轉移農村勞動力45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64億元,分別增長12.2%和27.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量中的一半以上來自勞務產業。畜牧業克服了市場疲軟、價格下跌等不利影響,仍然保持穩定發展,實現產值500億元,增長8.0%。綠色食品種植面積、總產量及綠標使用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龍頭企業牽動作用明顯,農業產業化格局基本形成,主要糧食品種綜合加工率達到75.0%,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1150億元。農業基礎建設紮實推進,新組建農機合作社260個,田間農機綜合作業率達到79.0%。完成41座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32萬畝。場縣共建邁出新步伐,農墾的示範帶動作用日益突出,北大荒集團進入全國百強企業行列。農村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基本解決了“三老”問題。積極推進糧食產銷合作,外銷糧食400億斤。農村綜合改革取得重大進展,農民減負增收的長效機制逐步建立。新農村建設“百鄉千村”試點進展順利,建成農村公路1.4萬公里,解決了無電村屯5.6萬人的用電和1600個村、89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能源建設探索出新路子,新建户用沼氣池2.1萬個,推廣太陽能住宅20萬平方米。編制了2215個村鎮建設規劃,開展了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村容村貌有所改觀。

六大基地等優勢產業日益壯大。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554.5億元,增長15.2%;主營業務收入5685.9億元,增長22.0%;利税1733.2億元,增長17.9%;利潤1275,9億元,增長19.5%。六大產業基地拉動全省工業增長15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工業實現產值816億元,增長18.9%;石化工業實現產值998.3億元,增長15.4%;能源工業實現產值2439.4億元,增長16.7%。全力推進的重點建設項目中,百萬千瓦級核島主設備、超大規格鋁合金板帶材等近百個項目開工建設,哈飛賽豹五系乘用車等40個項目竣工投產。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哈電站集團超超臨界機組投入商業化運營,齊重重型數控機牀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80.0%。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實現產值1640億元,增長26.0%。建築業發展提速,實現產值699.3億元,增長22.2%。旅遊業發展勢頭強勁,實現旅遊總收入344億元,增長25.2%。

國企改革攻堅目標如期實現。三年來,全省地方國有企業改制累計完成3302户,改制面達到96.0%,基本實現了產權多元化,老工業基地振興“第一場硬仗”取得決定性勝利。通過資產變現、土地出讓、債務和解等辦法,籌集改革成本近100億元。盤活國有資產近200億元,171.9萬人實現“並軌”,發放經濟補償金134.3億元,向地市移交企辦中國小校611所,分離輔業單位532個,25户企業政策性破產終結,化解不良債務40.4億元。國有資本監管體制進一步完善。

對外開放躍上歷史新台階。全省實現進出口總額128.6億美元,增長34.3%,成為全國第11個、中西部地區第1個突破百億美元的省份,外貿依存度由14.2%提高到16.0%。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升級取得突破性進展,10個重點能源原材料合作項目進展順利,進口木材942.2萬立方米、原油149.1萬噸。危險有機廢物無害化處理等8個科技合作項目實現了產業化。對俄投資實現8.37億美元,兩年翻了三番,全年實現對俄進出口額66.9億美元,增長17.8%,佔全省進出口總額的52.0%,佔全國對俄進出口總額的20%,提前一年完成了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升級第一階段目標。成功舉辦了國家賦予我省的24項“中國俄羅斯年”活動,文化體育交流日趨頻繁。外貿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機電產品出口實現17.3億美元,增長1倍;哈飛自主品牌汽車出口3.7萬輛,居全國第一。“走出去”實現新突破,全省新增境外投資企業和機構49家,新籤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合同118項。龍興集團成功競得俄大型金屬礦開採權。招商引資再創佳績,赴英、法及滬、蘇、浙招商取得豐碩成果,成功舉辦了第xx屆哈洽會等一系列會展活動,香港、韓國兩個“活動周”引起強烈反響,取得預期效果。全年實際直接利用外資17.1億美元,增長18.0%;實際利用省外資金300億元,增長30.0%。

區域經濟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步伐加快,啟動面積已達58.7平方公里,開工項目377個,高科技項目佔65.0%以上。累計完成投資224億元,投資規模超過3億元的20個,項目投資強度明顯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圍繞優勢產業積極發展配套企業和精深加工,相繼建設了汽車、機電、精細化工等產業園區,產業集聚和輻射效應開始顯現。東部煤電化基地被國家列為全國7個煤化工產業基地之一。大小興安嶺生態經濟功能區生態恢復和經濟轉型步伐加快,伊春國有林權制度改革試點起步順利,大興安嶺沙金採掘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全省新建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一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沿邊開放帶建設成效顯著,綏芬河、黑河等19個沿邊市、縣的進出口總額實現46.5億美元,增長26.2%。縣域經濟實力增強,經濟總量佔全省的37.5%,提高2個百分點。

非公有制經濟持續發展。實現增加值2340億元,增長20.1%,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37.6%;實現對外貿易進出口額85.3億美元,增長49.4%,佔全省進出口總額的66.4%;實現固定資產投資923.7億元,佔全省的41.3%;實現新增就業60萬人,佔全省的84.7%。民營科技企業實現技工貿總收入855.3億元,增長22.2%。骨幹企業迅速崛起,年收入超億元的達到200家,形成特色產業集羣56個。全省中小企業園區發展到120個,進區企業6000户。自建或合辦科研機構38個,開發新產品320項,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145項。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基礎教育進一步鞏固,在全省百分之百的人口地區實現了“兩基”目標。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全部完成了現有113萬平方米農村中國小D級危房改造。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高等教育質量穩步提高,畢業生就業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8個百分點。科技工作取得新突破,獲得國家科技獎18項,其中有1項榮獲全國唯一的一項技術發明一等獎。人民羣眾看病難問題有所緩解,城市社區衞生服務機構覆蓋率達到73.3%,試點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83.7%,農村藥品供應網和監督網實現了全覆蓋。競技體育取得驕人成績,在國際大賽中獲得獎牌63枚,男子雪上項目實現歷史性突破,被國家授予奧運會特殊貢獻獎。第四屆全國特奧運動會和第十一屆全省運動會取得圓滿成功。文化體制改革順利實施,文化產業加快發展,邊疆文化大省建設深入推進。環境保護工作力度不斷加大,松花江流域綜合治理列入國家“xx”規劃,主要治污工程開始啟動。生態省建設啟動任務基本完成,治理“三化”草原22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600平方公里。交通事業長足進步,8項公路重點工程交付使用,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實現二期截流。食品藥品和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狀況良好,信訪總量持續下降,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計劃生育、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社會科學、統計諮詢、審計監督、金融服務和國防建設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552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82元,分別增長10.3%和1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997.7億元,增長13.5%。城鎮新增就業70.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58.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5%,比控制目標低0.65個百分點。城鎮社會保障試點並軌後續工作穩步推進,全省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人數大幅提高。實施了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分配製度改革。全省最低月工資標準升至461元,增長35.0%。企業退休人員的月養老金又增加155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現動態下應保盡保,月人均保障補差達到80元,提高23.0%。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面推開,73萬人納入農村低保範圍。全省籌集助學金3.27億元,資助貧困學生163萬人次。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新增經濟適用住房64.05萬平方米,新建廉租房5000户,改造農村土草房10.9萬户,改造城市棚户區、城中村269.31萬平方米。投資36億元,治理煤城沉陷區300多萬平方米,搬遷居民近1萬户。省級財政撥付5億元專項資金,解決了144萬户城鎮低保家庭的冬季取暖問題。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親切關懷的結果;是省委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各級人大依法監督,積極支持的結果;是各級政協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結果;是中央及外埠駐省單位和社會各界密切配合,傾力相助的結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艱苦創業的結果,是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轉變職能,改進作風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各級幹部,向所有社會主義勞動者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向駐我省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全省公安政法幹警,向關心和支持我省建設的港澳台同胞、廣大僑胞及所有海內外朋友,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等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看到發展進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一是體制性結構性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經濟增長方式依然比較粗放。重點領域改革的任務還很艱鉅,非公有制經濟規模偏小,第三產業發展相對遲緩,高新技術產業的拉動作用不強,節能降耗指標未能完成年度計劃。二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城鄉差距擴大狀況沒有明顯改變。三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扭虧增盈壓力較大,企業信貸融資困難。四是醫療、就業、教育、社保等問題的改善程度與人民羣眾的實際需求還有一定差距。五是煤礦重特大事故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六是個別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消極腐敗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經濟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對於上述矛盾和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20xx年主要工作目標和任務

20xx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保持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促進其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意義十分重大。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xx大和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着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着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着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着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力爭做到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xx大和省十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

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0%,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20.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8.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0%,居民消費品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0%以內,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6%。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按照省委的總體部署,統籌全局、把握重點,切實做到“六個更加突出”,即更加突出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新農村建設,壯大縣域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和生產生活環境的改善;更加突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裝備製造業國產化、高技術化、成套化水平和整體競爭能力;更加突出生態省建設,積極構建節能型產業結構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完成節能減排任務;更加突出提高市場化水平,積極推進各項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切實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更加突出對俄、對韓經貿科技合作戰略升級,全方位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更加突出和諧龍江建設,切實解決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各類問題,維護社會安全穩定,讓人民羣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在新的形勢下,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堅持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絲毫不能動搖,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各項任務絲毫不能放鬆,支農惠農的政策力度絲毫不能減弱。堅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產業化、標準化和規模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進一步推進“百鄉千村”試點,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新的進展。

加快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大力發展優質糧食生產,深入調整品種和品質結構,搞好糧食加工轉化,提高糧食產業綜合效益。進一步打造“寒地黑土”品牌,促進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加大標準化生產推進力度,在全國率先實現主要農產品無公害化種植,努力建設全國最大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堅持“主輔換位”戰略不動搖,突出發展質量效益型畜牧業,規範化養殖達到68.0 %,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再提高2個百分點。重視防疫滅病體系建設,搞好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按佈局規劃,有步驟地建成一批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大力扶持飼草飼料種植和加工,發展壯大飼草飼料產業。搞好職業技能培訓,打造“龍哥龍妹”品牌,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再上新台階。全省轉移農村勞動力480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00億元,分別增長6.4%和22.0%。支持乳品、肉類、糧食等行業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快農副產品生產大省向加工大省跨越。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突出抓好水源工程建設,逐步解決西部乾旱的困擾,全省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25萬畝。開發利用“兩江一湖”,完善大型灌區配套工程,努力建設全國最大粳稻生產基地,今年新增水田200萬畝。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全面推進農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科技推广部門、農墾與縣市開展農業科技共建,辦好“農家大院”和科技“110”,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種植業標準化實施面積要達到1.5億畝。加快農機合作社建設步伐,新增標準化農機合作社250個。繼續實施培肥地力和黑土區保護工程,治理水土流失,促進可持續發展。

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促進農村和諧進步。在全省農村免除義務教育中國小生學雜費,免除困難家庭學生的書本費,並對其提供寄宿費補助。逐步將農墾、林場和進城務工農民的就學子女納入“兩免一補”範圍。加強農村衞生基礎設施和醫療隊伍建設,加快鄉鎮衞生院危房改造。抓緊通鄉通村公路建設,今年要完成1.2萬公里任務。加大農村飲水解困工程和飲水安全實施力度,解決20xx個村屯、100萬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搞好農村户用沼氣和秸稈氣化工程,發展農村新型能源。繼續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完成600個村,50萬人的脱貧任務。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搞好第二次農業普查。

認真落實支農惠農政策,切實增加對農村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今年財政支農資金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固定資產投資用於農村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建設的增量要繼續高於上年。積極落實國家良種採用補貼、種糧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支農惠農政策。整合各類支農資金,集中力量保重點、辦大事。支持和鼓勵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投入新農村建設。

進一步壯大縣域經濟,促進城鄉協調發展。認真落實省委決定精神和各項配套政策,堅持走主導產業立縣、工業經濟強縣。招商引資興縣、民營經濟活縣的發展路子,不斷壯大縣域經濟實力。把市轄區納入縣域經濟體系,統籌推進。廣泛開展林區、油區、礦區、墾區與縣合作共建。特別要支持墾區加快發展,進一步發揮其在發展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中的示範帶動作用。突出搞好縣城和中心村鎮規劃和建設,促進產業集聚和人口集聚,加快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今年縣域經濟總量佔全省的比重再提高2個百分點。

(二)積極實施工業結構調整,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裝備製造業,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推進產業集聚,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引領,促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充分發揮區域特色和優勢,加強研發攻關,爭取在優勢產業、關鍵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推動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重點搞好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生物製藥、航空航天、新能源與高效節能及環保技術、新材料、激光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加快推進哈大齊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力爭突破20xx億元。

以發展裝備製造業為重點,切實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提高重大裝備成套化、高技術化、國產化水平,在核電設備、大型鑄鍛件、大型重型壓力容器、大型重型數控機牀、飛機、高速鐵路貨車等產品上實現突破。發揮技術、人才優勢,積極向農業裝備、環保裝備、食品加工裝備、木材生產裝備、冰雪旅遊裝備等領域拓展,努力建設全國重要的裝備工業基地。把以油化工、煤化工、糧化工為重點的化工產業做大,鞏固發展能源工業,積極發展綠色特色食品工業,大力發展醫藥工業,調整發展森林工業。

以生產要素合理配置為途徑,大力培育特色產業集羣。積極推進產業園區、高新區建設,促進生產要素合理集聚,提高產業集中度。以中央和省屬大型企業為龍頭,以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的航空、汽車零部件園區、精細化工園區和機電工業園區為平台,通過合資合作、兼併重組和產業延伸,搞好配套協作體系建設。加大名牌產品培育和扶持力度,重點抓好精深加工類、龍頭配套類、節約循環類等30個產業鏈。加強經濟運行調節,促進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骨幹企業集中,進一步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

以大項目建設為支撐,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步伐。繼續組織推進大項目建設,重點抓好大慶120萬噸乙烯擴建、一重中期改造。雙鴨山電廠三期、哈電站集團核電等項目建設,加快建設大慶36萬片集成電路芯片等高新技術項目。主動服務,積極協調大慶油田、國家電網、哈爾濱鐵路局等中直企業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發揮和完善中小企業投資擔保和風險投資的功能,引導更多的民營資本參與大項目建設。認真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鞏固項目清理成果,杜絕低水平重複建設。

(三)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不斷提高第三產業比重

鼓勵和支持服務業加快發展,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既要積極發展各種生活性服務業,又要大力發展各類生產性服務業,特別要支持新興服務業發展。

大力培育特色旅遊支柱產業。努力打好冬季冰雪、夏季避暑“兩張王牌”。進一步打造冰雪大世界和亞布力、烏吉密、帽兒山、日月峽、吉華滑雪場等冬季旅遊品牌。加強與冰雪旅遊強國的合作,深度開發冰雪旅遊資源。突出抓好夏季旅遊精品建設,重點推進五大連池、興凱湖和哈爾濱至牡丹江的黃金旅遊廊道建設,搞好伊春森林遊、扎龍鶴鄉遊、大興安嶺生態遊,打造龍江避暑勝地。加強對民族風情遊、產業遊、跨境遊、紅色遊等特色旅遊產品的深度開發。深入挖掘金元文化、渤海國文化、人口較少民族文化和俄羅斯、猶太等外來文化,不斷豐富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加快重點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遊服務區功能。加強與香港、韓國等國內外的區域合作,鞏固和擴大旅遊客源。努力辦好中國黑龍江國際滑雪節、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等大型旅遊節慶活動。

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積極推進全省物流發展規劃的實施,重點發展以糧食、畜產品為主的農產品物流、為六大基地配套的工業物流及沿邊物流帶,加快哈爾濱、大慶、牡丹江等物流園區和專業物流中心建設。引導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培育物流企業專業化,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積極引進國內外物流知名企業,逐步將我省納入全球物流配送網絡。以信息技術和業務流程服務外包為重點,積極承接外包服務業轉移,在哈爾濱和大慶開發區建設服務外包基地。加快發展會展經濟,壯大會展經營主體,積極承辦各類會展活動,發展國際化、專業化、貿易型為主的會展業。辦好第xx屆哈洽會等大型會展活動。規範發展社區服務業,推進物業管理、家政服務的專業化、社會化和市場化,擴大服務範圍,強化服務功能。加快發展信息、諮詢、會計、法律等現代服務業。

積極擴大城鄉消費需求。以增加居民消費尤其是農民消費為重點,進一步促進城鄉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年內建設農家店3500家,力爭有6至7家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納入國家“雙百工程”試點,推動大型連鎖企業到農村建立網點。實施優惠政策,發展和規範農村消費信貸,鼓勵農民購置農機具、農用車、家用電器、個人住房等中高檔耐用消費品的消費。在城鎮逐步推動旅遊、休閒、文化、健身等新型消費。繼續改善城鄉消費環境,促進居民消費升級。

(四)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本着對未來發展、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精神,加快建設“兩型”社會。把自主創新、節能降耗、環境保護作為轉變增長方式的突破口,下更大的力氣加以推進。

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深入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努力建設創新型省份。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金介”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積極推動應用技術研究院所與生產企業聯合重組,實現研發與生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改善技術創新的市場環境,加快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加強技術諮詢、技術轉讓等中介服務。大力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技術應用,加快創新技術的市場化、產業化。新建10個省級重點試驗室、3家生產力促進中心,認定2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充分發揮軍工企業及科研單位在自主創新中的作用,加快建立軍民結合重大項目合作機制,促進軍用、民用技術雙向轉移。繼續實施“六大科技專項”,重點抓好100萬千瓦超超臨界褐煤鍋爐等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的實施。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培養一批高層次創新人才,打造自主創新團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創新主體的合法權益。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突出工業、交通、建築三個重點領域,抓好七台河、伊春、大慶等資源型城市、東部煤電化基地、牡丹江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園區三個重點區域,大力推進節能、節材、節水、節地和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等六項重點工作。突出做好列入國家“千家企業節能行動計劃”的28户企業的節能工作。以企業為主體,應用先進技術,建設一批廢棄物資源化示範工程。繼續推進鶴崗煤層氣和粉煤灰、煤矸石開發利用等重點項目建設,開工建設大慶、伊春、依蘭等風電項目。大力發展低耗能產業,限制高耗能產業,依法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引導和支持企業走市場化、專業化的路子,加快重點用能產業的改造。出台相關法規和政策,落實節能目標責任制和實績評價考核制度。

切實加強環境保護。把加強政府責任作為實現污染減排目標的關鍵環節,把完善市場調節機制作為污染減排的基本手段,把加強依法治理作為污染減排的重要保證,把各類生產經營企業作為污染減排的責任主體,加強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認真落實排污許可證制度,嚴格環境准入,從源頭控制環境污染。全面實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工業污染治理,化學需氧量排放要減少2.0%。深入推進生態省建設,做好天然林保護、植樹造林、草原封育、退耕還林、濕地恢復等工作。加快礦山廢棄地復墾,新增耕地1萬公頃。

(五)優化生產力佈局,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堅持區域互動、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着力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

加快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構建新型工業化先行區。深入研究和解決哈大齊工業走廊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資源利用、招商方式等問題。堅持高標準、差異化和集約化原則,進一步做好園區規劃。注意集約節約使用土地,特別要抓好重度鹽鹼地的利用。通過開行貸款和市場化運作等方式,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招商方式,利用冬季旅遊節慶活動,開展專項招商。提升產業層次,增加項目科技含量,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加快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構建能源深度開發集聚區。遵循一主導產品、多工藝路線、多方向轉化、多產品種類、多循環利用的發展思路,穩定煤炭產量,調控焦化項目,鞏固煤電生產,大力發展煤化,拓展非煤產業,加強產業支撐體系建設。加強煤炭資源勘探,增加資源儲備。加快鶴崗鳥山和雙鴨山東榮二礦等高產高效礦井建設。改造七台河、雞西等骨幹焦化企業,特別要抓好煤化工產業,大力推進與中化公司、中煤集團的戰略合作,培育一批大型煤化工企業,打造龍江煤化工品牌。

加快沿邊開放帶建設,構建對俄出口加工貿易前導區。以出口加工為導向,以多種聯合與協作為平台,繼續加快口岸加工區基礎設施和經貿通道建設,推進黑河、綏芬河、東寧等互市貿易區建設,大幅度提高口岸過貨能力和貿易規模。大力發展以進口木材為主的資源加工。優先發展俄羅斯需求較旺的輕紡、機電、食品、建材及裝飾材料等產業,擴大自主產品出口。努力擴大俄電進口規模,推動北部載電產業發展。

加快大小興安嶺功能區和經濟區建設,構建生態經濟開發示範區。以伊春市和大興安嶺地區為重點,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的方針,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和生態城鎮,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等生態工程,嚴格執行採伐限額,積極培育後備森林資源。對大興安嶺、伊春和黑河的資源開發及其配套設施進行整體規劃,加快資源勘探和項目前期工作。堅持林上林下綜合立體開發,重點發展木材精深加工、綠色特色食品、北藥、礦產等接續和替代產業,實現由林業經濟向林區經濟轉型。

(六)繼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構建順暢的體制機制環境

針對造成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經濟運行中的問題以及不利於社會和諧的體制機制性矛盾,穩步務實地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

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和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優化國有經濟佈局,深化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努力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大國有企業內部改革和調整力度,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投資風險控制機制和內部監督管理機制。引導和支持企業進行強強聯合,做大做強一批大集團、大公司,爭取年內把電力、機牀、森工、醫藥等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培育成機制靈活、技術先進、競爭力強,資產和主營收入均超百億的大集團。今年省出資企業要以推行董事會改造為重點,建立規範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董事會改造企業外部董事要達到50.0%,建立健全職業經理人市場化選聘機制,完善外派監事會制度。認真抓好政策性破產,爭取10户破產終結。搞好哈爾濱市和慶華廠兩個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繼續利用振興政策,認真解決好改制企業遺留問題,促成債務和解,推進主輔分離和輔業改制。要強化國有資產監督和管理,嚴格產權交易和股權轉讓程序。在抓好試點基礎上,建立和全面推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強化出資企業國有資產收益、分配和使用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深入搞好農村綜合改革。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進一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以落實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為重點進一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改革,以增強基層財政保障能力為重點進一步推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推進農信社改革,增加對“三農”的信貸投放。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推進糧食產銷合作。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推動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快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改革,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創新經營組織形式,引導和支持農民創辦生產、銷售、服務等各類新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以減輕農場職工負擔為重點,深化國有農場税費改革。積極推進伊春國有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建立國有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新機制。

全面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按照規範、搞活和發展的要求,加快建立分類管理體制,整合資源,調整結構,轉換用人機制,科學設置崗位,全面推行聘用和公開招考制度。深化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建立體現崗位績效的分配辦法和分類分級的調控體制。推行事業單位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制度。推進財政對事業單位投入機制的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確保在上半年完成省直、年底前完成全省事業單位改革任務。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全面實施中小企業創業成長工程,力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00家,新增年營業收入超億元以上企業20家,確保年內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達到2700億元,增長16.0%以上。大力培育中小企業產業集羣,推動10個省級民營科技企業園區建設。支持一批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重點扶持出口型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力爭進出口總額增長20.0%,突破100億美元大關。以技術創新、人才培訓、信息服務等為重點,加速構建服務體系。大力改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七)實施互利雙贏的開放戰略,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發揮優勢,完善政策,擴大領域,提高檔次,統籌對內對外開放,把“南聯”和對俄、日、韓等重點國家和地區的開放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良性互動的多元化開放新格局。

強力推進對俄、對韓經貿科技合作戰略升級。建立對俄森林採伐、石油開採的長期合作機制,推進已簽約能源原材料項目的務實合作,力爭一批新的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加強與俄地方政府間的磋商和協調,推進對俄農業合作,今年要努力實現農產品出口基地種植面積、境外農業開發面積和對俄農產品出口貿易額三年均翻一番的目標。加強對俄科技合作,重點推進裝備製造等領域5個科技合作項目的產業化。抓住俄房地產市場和基礎設施建設進入活躍期的有利時機,支持有實力的企業挺進俄建築市場。鞏固與俄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友好合作關係,逐步推進互惠合作向俄腹地延伸。不斷擴大對俄文化交流,努力辦好我省承辦的“俄羅斯中國年”活動。着手編制對韓經貿科技合作戰略升級規劃,加快韓國工業園建設,抓好“韓國活動周”簽約項目的落實。

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全力推進出口品牌戰略,依託裝備製造、綠色農業等優勢產業和產品,重點培育哈飛汽車等18個知名品牌,力爭年內有2至3個列入國家出口品牌。加大對電站設備、機械設備等機電產品出口的扶持力度,不斷擴大國際市場佔有率。按照進口國標準,提高綠色農產品、乳肉製品和山特產品的質量,進一步擴大出口。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努力發展服務貿易。抓好“走出去”項目建設,抓緊啟動在澳大利亞建清潔煤電廠、在俄烏蘇里斯克建經濟貿易合作區等項目。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到境外發展和開展工程承包,帶動和擴大優勢產品出口及勞務輸出。不斷優化進口結構,逐步把我省建成能源原材料等戰略資源的進口大省。

不斷提高招商引資質量。以企業為主體,以項目為依託,以園區為載體,大力開展專題招商活動。以歐美等國家為重點,突出開展製造業招商,篩選一批我省“xx”重點發展的大項目,赴北美、歐盟舉辦專題推介活動。利用與猶太民族的人脈優勢,加強與以色列在現代農業、科技產業等方面的合作。鞏固與香港良好的合作關係,抓好重點招商項目的跟蹤落實;鞏固與滬、蘇、浙等“長三角”地區的務實合作,進一步加強與泛“珠三角”地區的合作,赴廣東、福建等地舉辦考察招商活動。建立招商引資長效機制,大力提高招商引資質量。

(八)認真做好財政金融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優化財政收支結構,提高財政保障能力。努力創建優良的金融生態環境,強化金融對地方經濟的支撐。

充分發揮公共財政作用。全面實施財源建設規劃,重點支持財源建設項目。依法加強税收和非税收入徵管,努力擴大財政收入總量。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縣域經濟、教科文衞、社會保障和環境保護等公共領域的投入。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等項改革,完善省直管縣、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和財政轉移支付辦法,提高基層政府公共服務的能力。加強財政審計監督,強化政府債務管理。

不斷增強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大力推進“誠信龍江”建設,積極開展“企業增信行動計劃”,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努力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完善投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發展股份制擔保機構,擴大政策性擔保規模。支持發展地方商業銀行,加大對城市商業銀行的扶持力度,做好城市信用社處置工作。積極推行農業保險試點。密切與國家開發銀行金融機構合作,完善“六大平台”的項目組織、協調服務和融資功能。鼓勵具備條件的大型企業成立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豐富金融主體。探索發展以調劑餘缺、互助互濟為目的民間金融組織,擴大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積極引進外埠金融機構,加大對興業銀行、俄羅斯出口銀行等有意向的中外金融機構的引進工作。優化整合現有上市資源,有效培育潛在上市資源。規範發展期貨、證券、保險等行業,不斷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

(九)大力發展教育衞生文化體育事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把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

大力促進教育優先發展。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和普惠性,新增投入重點向農村教育傾斜。在全省範圍內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預算內教育經費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在已經消滅全省農村現有D級危房的基礎上,建立起分級負擔的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長效機制;農村現代遠程教育覆蓋面達到百分之百;實施標準化學校建設,全面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實施支教計劃,每年向邊遠貧困地區選派20xx名教師。穩步發展高中教育,重點推進新課程改革。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重點建設中等職業學校14所,示範性高等職業學院7所,職業教育實訓基地30個,着力培養技能型人才和實用型人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加強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建立健全困難家庭學生的教育資助體系。全面推行學校收費公示制度,堅決制止教育亂收費。積極開展和諧校園建設,營造良好的教育發展環境。

切實加強醫療衞生服務。堅持公共醫療衞生的公益性質,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衞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衞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健全公共衞生應急機制,提高應對公共衞生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強以社區衞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力爭社區衞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到75.0%。加強農村三級衞生服務網絡建設,繼續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力爭使參合率達到85.0%。加強醫德醫風建設,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加強食品、藥品、餐飲衞生監管,嚴厲打擊危害人民羣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違法行為。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切實加強人口計生工作,積極發展婦幼衞生事業,認真做好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努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繼續實施藝術精品工程,精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品牌。抓緊建設省博物館新館,加強市、縣、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做好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保護工作,實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試點項目保護工程。積極扶持和發展文化產業,重點打造冰燈冰雕等優勢項目,積極培育動漫等新興產業。加強文化市場監管,重點開展打造“綠色網吧”活動。繼續抓好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制定出台全省文化體制改革的指導性意見。深入開展以“八榮人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發展體育事業,廣泛開展迎奧運全民健身活動,繼續抓好冰雪長廊和“百萬青少年上冰雪”等具有地方特點的品牌性活動,積極做好體育進社區、進鄉鎮、進校園工作。全力做好大冬會和全國冬運會籌備工作,確保主要場館建設項目按期完工。

進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史志檔案、社會福利、殘疾老齡、氣象防震、減災救災、人民防空、國家安全、國防建設、雙擁共建等各項工作。

(十)切實解決民生問題,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以解決好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在和諧社會建設方面採取新舉措,多辦一些實事,讓人民羣眾得到實惠。

積極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就業問題,以創業促就業。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增加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切實落實社保補貼、培訓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等優惠政策,大力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通過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開展專項援助活動等多種形式,解決好零就業家庭成員和“4050”人員等困難羣眾的就業。做好破產關閉企業職工、城鎮新增勞動力、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其他羣體的就業服務工作,鼓勵和引導多渠道、多方式靈活就業。加強農民工工作,積極解決其工資兑現、社會保障、子女就學、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問題。同時,也要注重解決好企業拖欠職工工資問題。強化職業介紹和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建立制度化、專業化、社會化的就業服務體系。

全面做好社會保障工作。繼續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户,完善省級統籌政策。強化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險的擴面和基金徵繳,確保參保人數和基金收入穩中有升。城市低保補差標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部分縣開展多種形式的養老保險試點,逐步建立起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勞動合同制度,完善三方協調機制,積極發展和諧勞動關係,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努力改善城鎮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城市集中供熱工程建設,推動哈、齊、雙、綏等市一批熱電聯產工程建成投產,改造完善供熱設施,新增集中供熱面積3500萬平方米,取消一批燃煤鍋爐;逐步建立城鎮住房保障制度,加快改善居住條件。實施舊城改造,逐步消滅棚户區、城中村和破爛屋,繼續擴大經濟適用住房建設面積,全面推行廉租住房和公積金制度,新建廉租住房8000户;加強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服務,切實解決城市居民出行難;改善城鎮居民生活環境,下決心新建一批污水、垃圾處理工程,全省城市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要提高2個百分點。

突出抓好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認真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以煤礦安全生產為重點,加強安全監管,依法強化行政責任追究,嚴厲打擊非法開採和不法礦主違法抗法,以及官煤勾結等安全領域的腐敗行為,打好瓦斯治理和整頓關閉兩個攻堅戰,徹底關閉生產能力在3萬噸以下的小煤礦。集中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加強道路交通、森林防火。城市消防、非煤礦山、危化產品、煙花爆竹、建築安全、特種設備的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努力減少一般事故。

認真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專羣結合、依靠羣眾的方針,深入開展“平安龍江”創建活動。繼續開展“偵破命案”和“打黑除惡”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着力整治突出治安問題和治安混亂地區,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強化基層警務基礎建設,改革和加強社區警務工作。做好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等工作。

切實加強人民羣眾來信來訪工作。不斷拓寬羣眾訴求渠道,健全信訪受理督辦和複查複核機制。加快基層“調訪一體化”機制推進步伐,完善三級調訪工作體系。積極探索“變上訪為下訪”的信訪工作新途徑,引導羣眾正確表達利益要求,及時處理和解決人民羣眾反映的問題,從源頭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綜合治理上訪秩序,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羣體性事件。

三、大力推進政府自身建設

以轉變政府職能,推進依法行政為核心,以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為出發點,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建設高效的、人民羣眾滿意的政府。

努力建設權責一致的責任政府。積極推進政企分開,凡是應該由企業自主行使的生產經營和投資決策權,都要由企業自行決定、自行負責,各級政府及其部門都不得包辦代替,更不能直接干預。部門之間要加強協調,不能推諉扯皮,必須努力做到盡職盡責。按照權責統一、依法有序、客觀公正的原則,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長為重點的行政問責制度,並把行政問責與行政監察、審計監督結合起來,有責必問,有錯必究。科學確定政府績效評估內容和指標體系,建立政府內部考核與公眾評議、專家評價相結合的考評機制。結合我省實際,儘快制定實行行政問責制度和開展效績評估的實施方案。健全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公眾聽證、決策評估等制度,不斷提高科學民主決策水平。

努力建設執政為民的服務政府。政府要將主要精力放在為各類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在更好地履行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職能的同時,切實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加強公共設施建設,完善社會管理制度,提高社會管理水平,為人民羣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創新公共服務體制,改進公共服務方式,改革審批制度,規範行政權力,推進電子政務,實行辦事公開,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率,講求誠信透明,改善發展環境。建立和完善羣眾訴求機制,使百姓難題有人解、冤屈有處伸、權益有保障,真正做到認認真真察民情,誠誠懇懇聽民意,實實在在幫民富,兢兢業業保民安。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多做一些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多解決一些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突出問題,多辦一些為廣大人民羣眾排憂解難的實事。

努力建設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必須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切實將政府管理經濟社會行為納入依法運轉的軌道。自覺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和積極採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明確行政執法權限,減少行政執法層級,完善執法程序,提高執法水平。進一步健全行政複議、行政賠償和補償等制度,加大行政綜合執法改革力度,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堅決克服多頭執法、執法不公,甚至執法違法等現象。加強行政立法工作,特別要加快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的地方立法。

努力建設嚴格自律的廉潔政府。進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努力從根本上解決權力濫用問題。構建完善、管用、有效的廉政監督機制,做到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建立健全決策、執行、監督既相互協調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將權力運行的每個部位、每個環節都置於有效的監督之下。嚴格按照國務院關於治理商業賄賂的部署要求,重點整治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醫藥購銷、政府採購、資源開發、壟斷行業等領域的違法違紀行為。完善公務員考核制度,健全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機制,反對人事工作上的不正之風。始終牢記“兩個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堅決反對鋪張浪費、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各位代表!20xx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我們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緊密團結在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振奮精神,真抓實幹,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xx大和省十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

標籤: 報告 政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3nkyw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