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婦女組織建設情況調研報告(精選3篇)

婦女組織建設情況調研報告(精選3篇)

婦女組織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篇1

隨着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兩新組織數量越來越多,作用越來越大。如何在兩新組織中進一步擴大婦聯組織的覆蓋面,找準有效載體和抓手,已經成為當前基層婦女組織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為進一步探討兩新組織婦女組織建設,更好地調動兩新組織女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近日,旗婦聯對全旗兩新組織婦女組織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

婦女組織建設情況調研報告(精選3篇)

一、基本情況

按照“黨建指導婦建,婦建服務黨建”的工作要求,堅持把“兩新”組織中婦女組織建設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目前,全旗共有非公經濟組織249個,其中,符合建立婦女組織的有58個,已建立婦女組織的14個,婦女組織覆蓋率24%;社會組織共有83個,其中,符合建立婦女組織的有59個,已建立婦女組織的18個,婦女組織覆蓋率30%。

二、具體做法

旗婦聯按照“哪裏有婦女,哪裏就有婦女組織”的工作原則,採取“先黨後婦,先易後難,先大後小”的工作方式,在兩新組織中逐步建立婦聯組織。

1、抓組建,形成工作合力。根據全旗“兩新”組織的具體情況,旗婦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注重實效”的組建原則,堅持“四同步”開展工作:一是聯合工商部門,實現非公企業中黨組織設置與婦女組織負責人的選配同步、與婦聯工作開展同步;二是聯合旗總工會,掌握非公企業中符合組建的女工人數,依託女工委員會平台,實現成立企業婦委會與穩定女工委員會隊伍同步;三是聯合旗民政局,對社會組織全面摸底,根據其經營狀況、婦女隊伍建設等實際,實現建立婦女組織與引導新社會組織發展同步;四是聯合旗工商聯,根據餐飲業、超市女性集中的特點,摸清婦女底數,在有條件的企業成立婦委會,實現餐飲行業開展各類活動與企業婦女搭建溝通交流、協調互促同步。

2、抓重點,發揮組織作用。在已組建的“兩新”婦女組織中開展 “巾幗建功”、“最美家庭”評選、巾幗文明崗等活動創新思路,提高基層婦女的興家本領和崗位建功能力。以新建的社會組織婦委會為突破口,建立了文化宣傳隊、廣場舞隊、志願者服務隊等,要求定期組織婦女開展各項有益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起到典型示範的作用。在組建的過程中,每到一户企業,結合“兩新”組織的性質,熱門思想彙報明確“兩新”組織中婦女組織應當履行的代表、維護、宣傳、教育、協調、發展的任務,引導動員“兩新”組織開展各類活動,帶動女性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擴大婦聯組織在“兩新”組織中的影響力,確保“兩新”組織的中婦女工作的長足發展。

三、存在問題

受各種因素制約,“兩新”組織中婦女組織建設和婦女工作的開展面臨許多困難。具體表現為:

一是組建工作難度大。大多數“兩新”組織負責人認為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搞好企業發展的同時,多為職工辦一些福利就是實事,認為婦女工作虛,對企業發展沒有多大意義,可有可無,擔心建立婦女組織影響生產經營,製作牌、資料等加重管理成本,表現出的種種臉難看、門難進、不配合、敷衍塞責的牴觸情緒,導致部分婦幹對“兩新”組織組建工作存在畏難、膽怯思想,工作只停留在一般性號召上。在組建過程中,婦聯幹部“三顧茅廬”甚至“多顧茅廬”,但效果甚微,這是非公企業組建婦女組織的最大“瓶頸”。

二是女工管理難度大。一部分“兩新”組織名存實亡,一套人馬多個牌子,甚至有皮包公司現象。對於相對穩定的企業,女職工的摸底難在“流動”二字,女工出現的跳槽、季節工等現象比較突出,雙向選擇和優勝劣汰機制使人員進出頻繁,相當一部分“兩新”組織沒有女工檔案,權益保護和義務難以得到實現。同時,“兩新”組織類別繁多,在工作方式和工作性質上存在很大差異,業務指導上歸屬多個不同上級主管部門,這種“多孃家”的管理框架,範文參考網造成了“兩新”組織婦女組織管理體制不健全。

三是開展活動難度大。一些“兩新”婦女組織婦委會主任只是掛個頭銜,沒有相應的工資報酬,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女職工工作;絕大部分企業底子薄、廠房簡陋、條件差,沒有合適的活動場地,不容許開展與生產經營無關的文化活動。許多女職工由於家庭角色的特點,不情願佔用休息時間參加活動,情願多加班賺錢也不願意參加婦女娛樂活動。

四、對策及建議

“兩新”組織婦女建設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須建立長效動態工作機制,堅定不移地抓實抓好。

一是領導重視,齊抓共管。組建婦女組織單靠婦聯一家勢單力薄,人力、物力、財力無從抓起,必須巧借平台,上下聯動,積極爭取黨政領導的支持,結合實際落實建立具體措施,真正形成以黨建帶婦建、以工建促婦建的黨羣工作一體化格局。在組建過程中,各鎮(社區)及相關部門要成立專門機構班子,下設多個小組,主管領導任組長,機關幹部齊參與,集中時間,深入各企業進行拉網式綜合摸底調查,符合組建條件立説立建,在建立黨組織的同時組建包括工會、婦委會、團委等其他羣團組織,特別是結合工會、民政、勞動保障等部門聯合調研,聯合指導,聯合督查,協調解決影響“兩新”組織健康發展的突出問題,形成齊抓共管促落實的工作合力。

二是強化宣傳,營造氛圍。要加大對“兩新”組織婦建工作的宣傳和報道力度,利用廣播、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一些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形成強勢推進的輿論氛圍。要通過社會宣傳觸動、業務培訓推動、正面示範帶動等方式,讓“兩新”組織業主進一步轉變觀念,真正認識到婦建工作能夠產生經濟效益、能給企業帶來社會信譽、能夠凝聚優秀女員工,使他們真正關心、理解婦建工作,進而重視、支持“兩新”組織婦建工作。各鎮(社區)婦幹、村級婦代會主任要擔當“兩新”組織婦建工作聯絡員和指導員,實現“兩新”組織發展與黨建工作互促互贏。

三是以人為本,分工負責。“兩新組織”中婦委會主任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齡一般在45週歲以下,要從管理層或一線員工中推選善於聯繫婦女羣眾,作風正派,辦事公道,廉潔奉公,有威信、懂管理、善協調,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女員工擔任,儘量由“兩新組織”管理層女性領導擔任,通過有選舉權的全體女員工通過一定程序民主選舉產生。積極推行黨組織班子成員、女工委員會主任、婦委會主任“齊頭並進、交叉任職”。建立的婦委會與工會可機構分設,人員並用。工會女職工委員會是婦委會的團體會員相互支持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切實提高“兩新”組織中黨組織和羣團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

以上就是這篇範文的全部內容,涉及到組織、婦女、工作、組建、企業、建立、婦聯、開展等方面,希望對大家有用。

婦女組織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篇2

一、本項研究的理論意義與實際意義

在現代社會中,社會保障制度是實現公民的生存權利以及其他人權的保障,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享受社會發展成果的重要途徑,也是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我國當前的社會生活中,建立完善的、包括城市和農村在內的覆蓋全體社會成員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僅是為體現每一公民的生存權和其他人權,也是為實現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所必須。

我國城鄉存在的二元社會保障結構,強化了二元經濟結構,阻礙了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二元社會保障結構擴大了城鄉業已存在的差距,阻礙了社會結構轉型與中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基本方向。社會政策的走勢要指向城鄉一體化,將二元制度引向一元制度的方向。因此,我們要整合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間接推進城鄉一體化,保護農村居民中的弱勢人口並促使絕大多數農村居民免於淪為弱勢羣體。

建構社會主義的社會保障體系,是應該覆蓋所有地區的,不僅僅是城市地區,還應該包括農村地區。而社會主義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也應該覆蓋一般地區和富裕地區。在這種背景下,本課題的研究是有着現實意義的,建立和完善我國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將推進我國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消除二元結構,推進我國的城鄉一體化進程,實現社會主義公平。並且,研究××區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構是有着特殊的意義的,對於構建和諧村鎮、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國內外同類課題的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西方發達國家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相對於緘市職工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要晚一些。由於自然、歷史、經濟和社會情景各不相同,各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千差萬別,即使有些國家和地區大的方面相近,但其具體做法和管理方式也不一樣。而且,有些國家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上剛剛起步,一些落後國家甚至還未能觸及,而某些國家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歷史比較長,在其發展過程中經過了不斷的調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符合他們本國實際的比較完備的制度。在西方發達國家,社會保險與社會福利有着密切的聯繫,所以,有些西方發達國家稱社會保險為社會福利保險。社會救助在西方發達國家一般指賑濟性保障待遇,即社會救濟,救助對象主要是國家公佈的法定的最低生活水平以下的全體公民。由於經濟和社會差異與社會政策及歷史傳統的不同,西方發達國家實施的農村社會保障的內容是不同的,但不外乎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事故保險、失業保險、災害保險等,其中養老保險是最普遍、涉及人數最多、最複雜、影響最大的農村社會保障項目,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主體。

2.國內研究現狀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認為社會保障己包含在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之中,所以社會保障問題的研究被忽視,沒有形成我國的社會保障理論。在實踐中,主要借鑑前蘇聯模式。1951年,政務院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社會保險法規,奠定了中國社會保障工作的基礎。可是這部法規並沒有涉及農村、農民。

隨着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形成,以農村社區經濟為基礎的社會保障應運而生,即人民公社和農業生產隊體制下的合作醫療、五保户供養、養老院等社區性的社會保障與家庭共同負擔了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的職能,並在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中確實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由於這種歷史現實,便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城鄉二元社會保障制度,在理論研究上也都是就城市與農村分別進行的。

在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及農村計劃生育政策的大力推行背景下,中國農村老齡人口的養老成為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桎梏,1992年民政部頒佈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開始在全國縣鎮推行。經過多年的努力,試點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如試點工作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農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等,所以在實施中難度相當大。

隨着農村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村出現了大量的棄老,虐老現象,使農村養老再度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1995年全國民政廳局長會議提出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止1997年底,有997個縣、市建立了這項制度。但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與改革仍任重道遠。有關學者認為:在農村開展社會保障工作的首要任務是正確理解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任務和目標,這一目標並不是要求在全國建立同一項目和同一標準的保障體系,而是着重在制度建設方面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框架。至於保障的模式、保障項目和標準則可因地制宜,自主選擇,量力而行。也有學者認為由中國二元結構所決定,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的二元社會保障格局還無法改變,城鄉社會保障的建立與改革應從實際出發,分別發展與生產力相適應的社會保障模式,尤其對已非農化、城鎮化農民的社會保障更應引起重視。因此,在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框架設計中增加農村社會保障的內容是可行的。目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問題已實質性地被納入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體系中,它將成為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和理論研究的契機。

三、研究的重點、難點

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將從××區農村社會保障的現狀入手,以構建××區和諧村鎮建設為本,根據××區農村社會保障模式,重點分析其在構建和諧村鎮中的作用,並通過實地調研,找出問題,根據農村的發展現狀,提出對策。

四、研究方法

1.比較分析方法。通過對國內外、不同地區的社會保障制度模式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探討社會保障發展運行的一般規律,吸取外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教訓,吸收和借鑑他們的有益經驗,以期為××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模式的構造找到可借鑑的經驗。

2.綜合系統分析法。運用綜合系統分析法,對××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進行全面、總體考察,提出完善和發展的新思路,進一步突出其在構建農村和諧村鎮中的重要地位。

五、創新之處

本文通過對××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分析研究,針對××區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現狀,找出構造××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目標模式、市場模式及轉型模式,各模式之間具有互動關係,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存在着由低級模式向高級模式的轉換升級過程。

婦女組織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篇3

學校離退休隊伍的組織建設的調研報告離退休工作,是社會發展的新事物,由於我國經濟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經濟的滯後與離退休隊伍的快速增長,產生了許多始料未及的新情況、新問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新時期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任務和要求。用科學發展觀的思想統領離退休工作,是做好新時期離退休工作的重要基礎。

一、離退休隊伍的主要問題

1、高齡化加速

離退休隊伍的年齡結構日趨高齡,xx年80歲以上人員增至289人,90歲以上人員增至19人。我校離休幹部188名,其中年齡最小的為75歲,平均年齡80歲。由於高齡引發的老年性疾病更為突顯,亞健康羣體過半,突發性疾病時有發生,病故人數日益增多。

2、居家養老框架下引發的社會問題

我國的社會養老進程在加速發展,但還很難滿足社會化養老的需要,由於社會化養老機制的不完善以及一些客觀原因,一些離退休人員還是無奈地在居家養老的模式下生活。

空巢家庭問題做為一種社會現象突顯,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常遇到力不從心的困難;和子女在一起生活的離退休人員,除自己的生活需要外,還有一部分人員承擔着子女的生活補貼。一些重病和長期卧牀的離退休人員,其子女面臨着護理難的困境。

3、角色的轉變、疾病的困擾促使部分人員心理上產生困惑

我校每年有近百名的教職工離開為之奮鬥多年的工作崗位,加入到離退休隊伍。退休,意味着為之奮鬥的事業漸漸遠離,多年因工作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網,隨着退休時間的推移,漸漸縮小。角色的轉變意味着昔日的功名漸漸的淡化。這些變化,使許多人退休後面臨着孤獨、寂寞、迷茫。高齡化引發老年性疾病日益增多。各種困擾導致部分人員思想負擔重,失落,迷茫。

二、關於離退休工作基本定位的思考

準確定位,是做好離退休工作的前提,結合離退休工作的特徵,我們把離退休處的工作定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我國目前的養老機制,仍然屬於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在這個模式下,一些高齡的.空巢家庭,單身人員在生活上面臨着一些力不從心的難題。拉線開關壞了,自己不能修理,想買個家電都無能為力。我校現有空巢家庭人數為143户,單身獨居人員11位。探索社會化、市場化助老服務,是離退休工作需要不斷探索和加強的工作任務。

2、離退休隊伍不是學校的整體但牽制整體,不是大局,但影響大局,不是重點,但容易轉化為難點。為此服務學校大局是離退休工作處的核心任務。

3、圍繞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等“六個老有”開展工作,是建立一支和諧穩定的離退休隊伍的基礎和保證。

所以,我們從社會、學校、崗位三個層面上思考離退休工作的定位是:在社會層面,彌補居家養老模式的不足,積極探索社會化養老機制的建設;在學校層面,維護學校全局工作,努力建設一支和諧穩定的離退休隊伍;在崗位層面,以“六老”為中心,做好離退休人員的服務、管理工作。

三、甘於奉獻、建立一支務實創新的工作隊伍

改革開放30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也積累了許多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在離退休人員中時常會顯現出來。離退休工作不僅要面臨化解社會問題的任務,同時,還要積極應對老齡化引發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如何適應離退休工作新局面的要求,其核心是建立一支甘於奉獻、高素質的工作隊伍。

1、發揚傳統,無私奉獻

多年來,工作人員常思老同志所想之事,常關注老同志所談之題,常解老同志所需之難。當老同志家中發現難題,工作人員主動到家中協助解決。為解單身人員的孤獨,工作人員組織他們到市區遊覽、到商場購物、節日期間為他們送上一份禮物和温馨的祝福。當老同志患病住院時,工作人員主動到醫院慰問。既為老同志送去關愛,同時也加深了與老同志之間的情感。123學校離退休隊伍的組織建設的調研報告

離退休工作是一項特殊的服務性工作,不僅要做到細心地服務,還要確保各項活動安全順利。這就要求全體工作人員全力以赴、通力合作、吃苦耐勞、甘於奉獻。為確保安全,工作人員要投入到各項活動之中,舉行舞會,工作人員顧不上吃晚飯,一直陪到晚上8、9點鐘。在各分會一日遊工作中,工作人員早起晚歸……熱情、周到的服務,贏得了廣大離退休教職工的讚譽。

2、加強作風建設,提升自身素質

作風建設是幹部在工作上、思想上和生活上表現出的態度和行為。幹部隊伍,不僅要有埋頭苦幹的奉獻精神,同時還要求幹部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作為領導幹部要不斷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煉。具體概括以下幾個方面:

(1)保持三種心態:自身和諧、謙虛謹慎、豁達從容

(2)兼顧三種利益:羣眾利益、學校利益、國家利益

(3)關注三種問題:熱點問題、難點問題、焦點問題

(4)促進三種健康:心理健康、身體健康、情趣健康

(5)奉行三個原則:發揚民主、公正公平、執政為民

(6)發揮三個優勢:員工優勢、學校優勢、社會優勢

(7)樹立三種理念:勤儉持家、勤奮好學、辛勤工作

(8)定位三種觀點:價值觀、世界觀、榮辱觀

(9)控制三種內傷:貪慾、情慾、權欲

四、發揮原單位的優勢、營造良好的工作體系

我校離退休工作,實行的是二級管理的體系。即職能部門和原單位共同管理,這一措施的實施,使原單位與離退休人員之間長期保持着情感的聯繫。兩年一度的離退休工作總結表彰大會,進一步推動了離退休工作的發展。湧現出一大批“敬老愛老”的先進集體、個人。許多單位把離退休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工作日程,如信息學院,每年組織為離退休人員發放節日慰問品。資土學院每年召開一次離退休人員座談會。xx年總計有18個單位分別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了“敬老愛老”之情。為離退休教職工安度晚年營造了温馨的氛圍。

五、完善自管理體系建設、推進分會長隊伍的年輕化

我校離退休隊伍的總人數為2735人。分別以原單位離退休人員組織成立為分會,設分會長、副會長等多人,形成了自我管理的組織形式。

離退休分會是一個羣眾性的組織,分會長由會員或離退休處推薦產生。在實際工作中,各分會發揮着師生情、同志情的作用。這種歷史存留下來的情感,增加了集體的凝聚力。成員間互相關愛,互相幫助,視如一個和睦的家庭。在加強與離退休人員之間的情感聯繫方面,發揮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因各種原因,分會長已經十幾年沒有換屆了,分會長的高齡已成為開展工作的瓶頸。為此,在xx年12月召開了離退休教職工會員代表大會,進行了換屆選舉。並制定通過了有關制度和章程。一支年輕化的自管隊伍正在為離退休人員的服務中發揮着積極的作用。

六、加強思想建設,發揮離退休黨支部的積極作用

思想建設是黨的長期任務,離退休黨支部是離退休隊伍思想建設的骨幹。我校現有離退休黨員1400多名,黨支部45個。

在離退休黨委的領導下。離退休黨支部在加強黨員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教育中,通過組織生活會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加強學習,關心政治,關心國家大事,不斷提升了退崗不退黨、退休不忘責任的使命感、責任感。為構建和諧穩定的離退休隊伍發揮着積極的組織作用,123學校離退休隊伍的組織建設的調研報告

離退休黨支部立項的活動,體現了黨支部開展思想教育的靈活性,教育內容的多元性,發揮優勢的羣眾性,量力而行的可行性。離退休物理黨支部,通過一些簡單的物理和化學現象,與幼兒園的教師一同開展了幼兒科普教育;離退休機械廠黨支部的黨員自己動手,為望湖路國小製作了仿真飛機模型和科學小實驗教具,培養國小生熱愛科學的思想。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激發了黨員的積極性,促進了廣大黨員的社會責任感,增強了組織觀念,還為社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七、愉悦身心,搭建老有所樂的平台

離退休後心理上產生的各種不適應,是人們正常的心理活動,就像人們遇到寒風感到冷一樣。但是,如果一個人總處於一種焦慮、煩悶之中,會因此而轉化成器質性疾病。有組織、有意識地為退休後的人員建立新的人際關係,讓他們在歡樂中度過晚年,這對提高離退休人員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校現已組建各種興趣協會40多個,基本上滿足了離退休人員興趣各異的需求。許多人退休後,不是沉浸在困惑之中,而是在自己喜愛的活動中去實現自己的願望。很多人從零開始,甘當國小生,學美術書法、學舞蹈聲樂等。他們在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再現了自我,愉悦了身心,增進了健康。

形式多樣,內容廣泛,活動頻繁的各類活動已經成為我校離退休工作的一個亮點,令外單位許多退休人員為之羨慕。今年,學校又為離退休人員增加了新的活動場所,增加面積是原有活動中心的1.3倍。新的活動中心實現了省內高校一流活動中心的標準,進一步為離退休人員安度晚年提供了平台。

完善和加強離退休隊伍的組織建設,是做好離退休工作的基本保證,是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離退休工作新形勢的需要。我校離退休工作的組織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處於發展階段,在適應離退休工作新形勢需要的征途中,我們還要不斷探索社會化養老的新途徑、新措施,用我們的努力去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ye6xr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