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政府調研報告4篇

政府調研報告4篇

本文目錄2019年政府調研報告河北省政協最新調研報告:近96%被政府採納政府“三嚴三實”專題調研報告範文政府調研報告格式

城鄉一體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意見》的精神,我區積極開展城鄉一體化調研工作,深入基層,緊密結合我區實際,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政府調研報告4篇

一、我區城鄉一體化的現有基礎和優勢。

(一)區黨工委、辦事處高度重視城鄉一體化工作,各部門

以及有關單位認識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區黨工委、辦事處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城鄉一體化工作的重要性,不斷增強緊迫感與責任感,加快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制定了“城鄉一體、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方針,着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落實政策措施,把握工作重點,在全區形成了齊抓共建的良好氛圍。

(二)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我區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工作目標,堅持利益向下、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切實抓好各項農業農村工作,農業和農村工作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實現農業總產值14895.74萬元,同比增長3.5%;農業增加值8400萬元,同比增長3.2%;農民人均所得11297元,同比增長12%。

(三)城鎮化紮實推進、基礎設施逐步改善。我區堅持以工哺農、利益向下的原則,不斷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市、區兩級共投資842.8萬元對我區隆昌悦生路一期、隆昌三隊村路一期、沙朗三隊、隆平六沖河岸路一期、隆平六沖河岸路二期、沙朗五隊村路6條農路共6.5公里按6-7米的寬度進行硬底化改造建設,全面推進全區主幹農路“硬底化”,大大改善我區農業生產、居民生活環境,並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投入455萬元對轄區沙朗片的一河兩岸進行改造建設以及河堤砌石清淤以及清拆河邊違章房屋,同時為河涌加建兩岸護欄,補種新樹種,在暢通河道的同時,美化社區,還羣眾一個舒適、整潔安全的生活環境;投入105萬元用於對轄區內電排站改造,徹底解決沙朗片區的排澇問題;投入資金398萬元進行綠化建設,主要用於對金港路、金昌路、港隆路、金華路以及隆平鄉道5條道路進行綠化工程建設,新種、改造和補種路旁綠化10.31公里,新增西區中心國小綠化面積15000平方米和廣豐安居工程綠化面積15000平方米,到底,我區建成區綠地率達31.81%,綠化覆蓋率達34.1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13平方米。同時,我區已經全面推進水、電、氣、電視、電話網絡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現了各社區通電、通水、通電話、通水泥路、通有線電視和通公交系統六通,基本實現城鄉客運一體化。

(四)農村法制不斷健全,文化生活進一步改善。經過努力,我區廣大幹部羣眾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依法治村活動廣泛開展,民主公開、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農村基層民主得到發展。同時,隨着農村義務教育、醫療衞生事業的發展和生活條件的改善,農民在文化、服務、娛樂等方面的支出持續增加,移動電話、計算機、互聯網開始進入農户家庭,農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全區寬帶網絡覆蓋率已達100%,基本實現寬帶進村、進家庭。

五、村改居順利完成。我區現有經濟實體社區6個,至,6個有經濟實體的社區由原來的“村委會”順利過渡為“居委會”,“村民”成為了“居民”,村改居工作全面完成。

(五)沙朗片現存土地資源豐沛。全區6個社區現存土地總面積7395畝(其中:耕地面積6935畝、已辦證的商住地面積460畝)。今年,我區將完成社區一級統一核算改革工作,屆時,社區將對生產隊一級的土地資源進行整合,優化配置,統一規劃土地的使用情況,最大限度發揮土地資源的作用。

二、工作目標與設想

按照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發展目標要求,結合中山建設“三個適宜”新型城市的戰略任務,我區計劃到,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農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萬元,服務業增加值比顯著增長,農民人均收入力爭達到1.5萬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平均期望壽命達79歲以上,城鄉公共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一盤棋基本實現,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機制基本建立,城鄉一體化社會管理體制基本建立,農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落實,農村人人享有接收良好教育的機會,城鎮化率達到88%以上。到2020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3.5萬元,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60%,農民人均純收入力爭達到3萬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明顯縮小,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0歲以上,城鄉差別基本消除,公共基礎設施一體化,城鄉社會保障同一化,基本公共服務同質化,城鄉社會管理同系化,城鎮化率達到90%以上。

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城鄉一體化,是我區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為了如期實現以上的工作目標,我區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計劃:

(一)以社區一級統一核算為契機,積極探索城鄉一體化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新機制,科學統籌城鄉空間佈局,維護規劃的權威性;提高規劃制定的公開性、透明性和羣眾參與度,推進規劃編制和實施的法制化進程。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在舊城改造的同時新城區建設同步進行。

(二)加快城鄉統籌,促進和諧發展。目前,我區農村雖然有較快的發展,但是城鄉發展的差距和矛盾依然存在,要始終把發展農村生產力、建立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入都要切實向農村傾斜,取消對農民進城就業的各種限制,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要抓好統籌規劃、城鄉市場的統籌發展、城鄉基礎設施的統籌建設、城鄉教育、衞生、社會事業的統籌發展和城鄉社保制度的統籌,讓農村和農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業化的建設成果。

(三)繼續加大農村的投入力度,強化政府服務功能。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動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衞生、交通、電力、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度,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的瓶頸制約。通過加大農村公共產品的支持力度,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彌合各項公共事業方面的城鄉差距。

(四)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機制。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因此在積極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緊緊抓住國家加大農業產業化投入的機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發展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主動融入大市場。通過選擇優勢項目,制定優惠政策,營造寬鬆的發展環境,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提高農業附加值。此外,要積極組織外出務工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和就業率。同時積極推進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鎮住房、就業、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為進城農民提供公平的就業和生活環境。

(五)加快促進農村教育、衞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加快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調整中國小布局,增加教育投入,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增加農民受教育的機會,建立城鄉教師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完善農村基本醫療體系,鞏固城鎮醫療保險制度,讓農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財政為主導,建立多渠道社會保障資金投入機制,建立新型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建立健全新型社會救助體系,逐步構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就業幫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為補充的多元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做到農村低保水平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步增長,使城鄉居民同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根據現有的6個社區發展各自的不同,我區擬將分三個階段完成城鄉一體化建設。

第一階段是長洲、後山社區。該兩個社區與城區相鄰,城鎮化程度較快,服務業比重大,在今後的改革工作中,區將側重對兩個社區的舊區域改造,社區經濟主要以房地產業、服務業為主。

第二階段是沙朗、廣豐社區。主要由區統一規劃、統一選址,在沙朗社區打造一個新的商業區,集汽車、名酒為重點,廣豐社區則規劃為以倉儲服務業為主,打造一個專業的倉儲市場,與沙朗社區相互呼應,做大做強,營造商業氛圍。

第三階段是隆平、隆昌社區。兩個社區主要以新歧江路、汰澳公路為契機,利用優越的地理條件,把握髮展機遇,形成新的物流配送中心,創立起自己的品牌。

城鄉一體化發展是當今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改革開放以來,我區“三農”工作有優勢、有亮點、有特色。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必定會碰到各種的困難與阻力。我區定將緊緊圍繞《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意見》精神,把握機遇,勇於面對困難與阻力,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使我區三農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河北省政協最新調研報告:近96%被政府採納2019年政府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XX年,河北省政協圍繞完善12個事關河北大局的重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為省委、省政府提供決策參考。日前,記者從省政協獲悉,省政府辦公廳會同有關部門對省政協調研組所提建議進行全面梳理,並對成果運用情況進行跟蹤督辦。截至目前,12個調研報告所提69個方面建議,66個已被相關部門完全採納或部分採納,3個因與國家政策不符未被採納。

在“關於完善開發區體制問題”的調研報告中,省政協調研組建議,整合處於成熟期的開發區經濟功能和行政功能,實行“政區合一”模式。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推進全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對相關建議予以採納。目前“政區合一”模式在部分有條件的開發區實行,設立了開發區人大、政協和法院、檢察院等相關機構。報告建議,下放審批權限,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省政府《關於加快開發區(園區)發展的若干意見》對相關建議予以採納,積極開闢綠色通道,省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受理開發區(園區)的報件,並簡化審批程序,優先予以辦理。

針對“關於推進河北省產業集羣轉型升級問題”,提出按照“12345”的發展思路,即圍繞“一大目標”、突出“兩大重點”、實現“三大突破”,用足“四大政策”,強化“五大舉措”。我省正在草擬的《河北省工業領域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方案(XX-)》對相關建議予以採納。提出,到,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產業集羣達到400個,超50億元的達到200個,超100億元的達到100個;培育省級以上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50個以上,其中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15個以上。推廣“產業集羣+技術平台”模式,選擇50個特色明顯、發展潛力大的優勢產業集羣,京冀共建100個產業共性技術平台。

政府“三嚴三實”專題調研報告範文2019年政府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在領導幹部中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是 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的深化延展,是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必要舉措。我 局 於 6月份 組成 調研 組深入 各鄉鎮 通過走訪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進行了走訪調研, 形成專題報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嚴以修身方面。 主要表現在 一是 學習不夠積極主動自覺、不夠深入系統全面。 存在以幹代學的現象 , 學習的系統性不強,效果不佳。學習制度堅持的不好,缺乏持之以恆自覺學習理論的精神。 二是 理想信念有待進一步加強。對 “四個全面” 的 戰略部署的 實質理解不深刻,政治敏鋭性和政治鑑別力還有待加強,對實現 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長期性、複雜性、艱鉅性認識不足; 三是理論聯繫實際做的不夠。 對黨性修養和理論指導實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學用結合的關係沒有處理好,導致理論學習與實際工作脱節。

(二)嚴以用權方面。 地震 部門 作為社會公益性部門 ,服務的職能比較多,管理的職能相對較少。 相對而言比較弱勢,但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權為民所用的政治覺悟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在日常工作中,沒有嚴格的把“權力是人民羣眾賦予的,要好好用好手中的權力,更好的為羣眾服務”的觀念入腦入心 。 沒有較好的運用 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對優化政治生態的長期性、艱鉅性認識不足。特別是推進依法治國,開展 防震減災 行政執法方面,做得還很不夠,在全縣開展的 防震減災行政執法 相關活動收效還不明顯,沒有充分發揮職能作用。 二 是把權力真正用在為民辦實事解難事上的力度不夠。 總是抱有一種單位小、職能弱的心態,具體工作中,受限於各種因素,沒有下大力氣解決羣眾的難事。尤其是鄉鎮的防震減災工作基礎仍很薄弱。

(三)嚴以律己方面。 一是嚴格執行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政紀律的自覺意識還需進一步加強。 思想上存在“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日常工作動力不足。疲於應付的多,創新性的工作少。 二是艱苦樸素作風不夠,廉潔自律、過緊日子的意識不強,抵制不良風氣的意志不夠堅定。三是在執行中央八項規定上還有不到位的地方。比如,舉辦的一些活動、會議只想把工作做好,對投入成本考慮不夠,存在一些公務接待精打細算不夠,有超標準接待現象,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保持的不夠好,在八項規定出台前存在請吃和吃請現象。

(四)謀事要實方面。 一是對新形勢下 地震 工作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認識不到位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結合我縣實際,就是要認真抓好“xx”時期防震減災工作任務的落實,建立健全與本縣地震災害預防相適應的羣測羣防、宣傳教育、應急管理和科學創新工作體系,加大社會資源整合和經費保障措施力度,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造成的損害。

二是對政績觀的理解和把握存在偏差。 認為地震部門小,職能弱,人員少,在全縣各項工作中,相對而言,地震工作是一個不容易出政績的工作,不起眼。沒有深刻認識到地震工作是一項公益性社會性工作。雖然不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然而社會效益不容忽視。

(五)創業要實方面。 一是 調查研究不夠 。 調查研究不夠,往往導致主觀認識脱離客觀實際、領導意志脱離羣眾願望,從而造成決策失誤,使事業蒙受損失。二是及時解決 基層工作 困難做得不夠,面對困難有時強調客觀理由,主動服務 基層 的行動需要進一步加強。 三 是 以文件貫徹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精神的現象還一定程度的存在。 四 是敢為人先、幹事創業、攻堅克難的鋭氣不足,思想解放不夠。特別是 對業務知識的學習還不夠,缺乏一種孜孜以求的精神。不注重業務知識的全面性,等到問題出現再想辦法解決。有時由於工作的重複性,圖省事,照搬照抄,沿用老方法解決問題;在工作中遇到繁瑣、複雜的事情,有逃避的傾向,缺乏一種刻苦鑽研的精神。

(六)做人要實方面。 個人能做到對黨忠誠,真誠待人,正派為人,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作風 不紮實 ,責任擔當意識不濃。對 基層防震減災工作 的實際困難和反映的問題,被動解決問題較多、主動化解矛盾較少 。 二是公職不公心,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意識氛圍不足。在原則與感情發生衝突時,有時講人情、顧面子,不能旗幟鮮明地堅持原則、摒棄私情,以特有的人格魅力樹立良好形象。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政治學習不夠,理論功底淺薄。 對理論學習認識不夠深刻,存在重業務學習、輕理論學習的問題。有時候整天忙於事務性工作,常常以事務多、工作忙為自己開脱,不善於擠時間學習,理論水平提高不明顯,運用理論來解決實際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的本領不強。做好羣眾工作的能力不硬。 平時只滿足於讀書、看報,研究專業少,聯繫實際不夠,使自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實際脱節,沒有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沒有做到真正用馬克思列寧 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事物,研究新情況、處理新問題。思想和工作存在主觀性、侷限性和片面性,站的不高,想的不遠。

(二)工作開拓、創新意識不夠 。 習慣於遵循過去的方式方法開展工作,沒有過深地研究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自己的思想,影響了工作的創新發展。對本科室的同志們交任務多, 指導的 不夠。主要表現在工作上有觀望思想,攻堅破難的精神不夠,開拓進取的意識不強。在主動地創造性開展工作上,有瞻前顧後的思想。對一些新事物認識不足,影響了自己的正確判斷,在一段時間裏思想上有一些消極的認識,這些都是思想解放不夠所致,往往給自己的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在工作中按步就班、墨守陳規、不敢去打破老框框,也敢去探索新路子,缺乏開拓創新的精神,這些都是自身思想解放不夠,觀念認識不新而產生的痼疾。

(三) 勤政為民服務的水平不高。 適應 防震減災工作 新形勢,面對新任務意識滯後,出現的新問題方法不多、不靈活,片面地結合上級部署要求,抓好工作落實、缺乏創新,對隊伍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還把握不準、瞭解不透。 具體表現 在一是日常工作與羣眾聯繫不緊密。二是深入基層不夠,基層羣眾對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瞭解不多。

( 四 ) 黨的意識不強,黨性修養有所放鬆。 由於長期忙於具體的事務性工作多了,對思想的提升少了。理想信念不夠堅定,宗旨意識淡化,政治敏鋭性不強,批評與自我批評不夠,艱苦奮鬥的作風不能始終如一的落實到具體行為中,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要求有所放鬆等具體表現,都需要從加強黨性修養做起。

(五) 工作方法簡單,只安於表面, 認為把自己份內的事做好就可以了,處理事情方法比較簡單,缺乏創新精神,工作作風還不夠紮實,對問題深層次的分析、思考不夠,有時把工作當成一種負擔。主要表現為辦事務虛多,工作主動性不強,想到的事情不一定辦到了。常以工作事務繁多為理由,下農户、搞調研的時間少了。對形成一些具體問題的原因缺乏深入的瞭解和分析,致使工作有時被動。

三、今後的努力方向和措施

1、加強理論學習,明確前進方向。 只有理論上清醒和堅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學習不只是一般知識的積累,而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改造的大問題,理論水平提高了,看問題的能力也會提高,工作能力也同樣會提高。只有刻苦學習政治理論,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以學習促 觀念 轉變 ,堅決摒棄舊的不相適應的有礙發展的“條條框框”,克服陳規陋習,拋棄“各人打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箱”的潔身自好的中庸思想,要走出去,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羣眾,瞭解新形勢,掌握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決不坐井觀天,一葉障目,作繭自縛。

2 . 強化實幹 精神,增強工作後勁。 xx強調,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靠的是實幹,科技工作更需要實幹精神。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更要充分發揚我黨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踏實苦幹,自強不息,真正在一線出成績,見實效,對自己負責的工作要親手操作,親力親為,每項工作的落實都要做到抓鐵有痕,擲地有聲。同時加強內部管理,推動工作落實。

3、強化責任意識,做到 率先垂範。 增強工作的前瞻性。時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警覺性,注意分析和研究形勢發展的動向、特徵、規律,從中探索應對策略和方法。由此掌握工作主動權,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要經常不斷地進行自我回顧、自我反思、自我檢查、自我修正 。 在今後的工作中,注意思想的解放,觀忥的創新,以適應新時期工作的需求,蹲下來和羣眾對話,保持平和心態,做到 “有耐心、有愛心,又細心”,不過於急燥,始終要保持平等、公正的態度。

4、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質效。 以服務為天職,增強公僕意識,以奉獻為準則,愛民為民,務求實效的良好作風。一是服從和服務於大局;二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三是注重落實,注重實效,不虛幻;四是講求效率,不拖拉散慢,貽誤工作。

政府調研報告格式2019年政府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12月3日至6日,省政府研究室(發展研究中心)專題調研組一行赴同為“兩型”社會試驗區的湖南長株潭城市羣進行了實地考察,並與湖南省發改委、“兩型辦”、政府研究室等部門就“兩型”建設的推進機制和考評機制等相關問題進行了座談。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長株潭試驗區基本情況

長株潭城市羣,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是以長沙、株洲、湘潭三市為中心,輻射周邊岳陽、常德、益陽、衡陽、婁底五市的區域,總面積9.68萬平方公里,人口4110萬,分別佔全省的45.8%和60%。,城市羣實現1億元,佔全省79%。其中,作為城市羣核心的長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形分佈,兩兩之間半小時車程,總面積2.8萬平方公里,人口1334萬,去年實現gdp4565億元,佔全省40.9%。? 長株潭城市羣提出及批覆經歷了三個階段。

從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進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戰略決策,致力於把長株潭培育成為湖南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至12月14日,經國務院同意,長株潭城市羣和武漢城市圈同時獲批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十年以來,湖南省實施“規劃引導、基礎設施先行、重大項目跟進”的推進方式,與世界銀行合作,開展世行在華的首批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邀請英國、德國等國家的機構進行諮詢設計,形成了20多個規劃。在交通、電力、金融、信息、環境等方面,建設了一大批重大項目,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去年湖南的經濟總量突破1萬億。

二、試驗區獲批以來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頂層設計。湖南省委、省政府廣泛借鑑國內外先進地區工業化、城市化的經驗,廣納民智,對長株潭試驗區科學論證、高端定位、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全盤規劃,並將改革方案和區域規劃打捆上報,獲得國家的一併審批。這在全國現有的改革試驗區是第一例。方案的核心在“改革“,規劃的重點是“發展“。規劃和方案將改革試驗區從長沙、株洲、湘潭三市拓展到“3+5“(岳陽、常德、益陽、衡陽、婁底)城市羣,並突破傳統開發區的概念,設計了大河西、雲龍、天易、昭山、濱湖五大示範區,為試驗區建設拓展了空間,明確了模式載體,打造了“一化三基“(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一化帶三化;加強三個基礎,即加強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基礎工作,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更大平台。

(二)強化規劃統領。提升城市羣區域規劃,確立區域規劃的龍頭地位,發揮理念上、思路上、行動上的抓總作用。緊扣“兩型“主題,體現國際視野,彰顯區域特色。針對建設重點,強化部門和地區專項規劃。修訂《長株潭城市羣區域規劃條例》,出台條例實施細則,強力保障和推進規劃實施。順應綜合交通發展的新趨勢、新理念,編制了全國首個城市羣綜合交通體系規劃-《“3+5“城市羣綜合交通體系中長期規劃》,提出了建設“能力充分、方式協調、佈局合理、運行高效“的發展目標,並着重從點、線、面統籌規劃水、陸、空交通佈局,構建長株潭核心區同城交通系統、外圍區城際複合走廊、中部國際航空樞紐、長江中上游航運中心、全國陸運大通道五大圈層的核心繫統,明確了城市羣綜合交通未來發展的定位和建設的重點。

(三)實施五大工程。一是以“兩型“為主導的產業支撐工程。按照戰略性、先導性、傳統性、限制性分類發展的思路,實施大項目、大企業、大產業戰略。突出產業的“兩型“化,加快促進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着力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突出兩型的產業化,加快建設長株潭國家綜合性高技術產業基地,儘快形成以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兩型產業“發展。二是以交通為先導的基礎設施工程。把交通作為縮短城市羣時空距離,提高運行效率的重要環節,全面完善長株潭同城交通能力,大幅拓寬周邊五市城際走廊,加快構建以軌道交通為核心、陸域通道暢通無阻、水能充分利用、各種交通方式協調發展的“兩型“綜合交通體系。路網:核心區域重點建設“七縱七橫“的城際主幹道,形成以城市主幹道相連的格局;“3+5“城市羣重點建設“二環六射“的高速公路網。鐵路:核心區3市與周邊5市統籌規劃,建設連通8市的城際軌道交通;空港努力建設成中部地區的國際航空中心。到XX年,能滿足1800萬人次年旅客吞吐量、年貨郵吞吐量20萬噸。港口:重點建設湘江長沙綜合樞紐等“五港一樞紐“,打通對接長三角的江海聯運通道。同時,加強能源、水利、市政、社會設施建設。三是以湘江治理為重點的生態修復工程。把湘江流域生態治理作為試驗區建設的標誌和突破口,以湘江重金屬污染治理為切入點,堅持上下游聯動、水陸聯動、江湖聯動,用5年左右時間,集中解決長株潭面臨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強湘江治理。爭取國家將湘江治理列入全國重點流域治理範圍,加強株洲清水塘等重點地區的治理,集中實施沿江截污治污、工業源頭治理、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態建設等工程。實施水污染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今年確保全部完成設市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明年實現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把環境同治推廣到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區,積極探索流域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四是以城鎮為節點的城鄉統籌工程。着力消除城鄉二元機構,使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建設“3+5“城市羣,帶動全省發展。五是以創新為核心的示範區建設工程。規劃設立大河西、雲龍、昭山、天易、濱湖五大示範區,區別於傳統意義的開發區,目的是通過在農村土地流轉、投融資創新、“兩型“產業引導、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開展各具特色、主題集中的改革試驗,快速積累“兩型“改革建設經驗,打造湖南發展的“經濟特區“、新型工業化“先導區“、新型城市化“展示區“、改革創新的“先行區“,到2020年在經濟上再造一個長株潭。

(四)推進十大改革。一是創新資源節約的體制機制。長株潭是湖南經濟的重要聚集區,也是資源消耗相對較高的地區,目前,80%以上能源靠外輸入。四個方面重點推進:第一,加快清水塘等重點區域、冶金化工等重點行業的循環經濟改造,將長株潭建成全國循環經濟的示範城市羣;第二,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功能,健全完善資源產權制度和交易市場;第三,加強政策的激勵與約束作用,加大節能減排投入,提高新建項目准入門檻,促使落後產能退出;第四,建立城市羣統一的資源節約管理體制,建設節約型城市羣。二是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長株潭最大的特色是生態,丘陵地貌,山水相連、綠色相間。但作為老工業基地,歷史上積累下來不少環境問題。通過改革,在國家的關心支持下,逐步還清歷史舊賬,決不欠新賬,還湖南碧水藍天。重點在五個方面率先突破:第一,把湘江治理作為一項標誌性工程,開展綜合治理和保護;第二,對限制和禁止開發區實行生態補償,成為全國生態補償試點地區;第三,建立完善環境產權制度,設立排污權交易市場;第四,推進環境管理制度的創新;第五,建立城市羣環境同治機制,建設生態型城市羣。三是創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體制機制。長株潭正處於工業化中期,產業結構偏重,傳統產業改造任務重。通過改革,加快形成有利於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現代服務業中心。重點是:第一,建立較完善的利益協調和補償機制,引導區域產業合理佈局;第二,制定產業分類指導政策,促使各類產業向符合“兩型“要求的方向逐步轉型;第三,加快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優化非公經濟發展環境。四是創新科技和人才管理體制機制。通過改革,構建支撐“兩型“社會建設的技術創新體系和人才保障體系。重點是:第一,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自主創新體制架構;第二,打造創新平台,建設創新型城市羣;第三,探索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打造我國高水平技術創新轉化基地;第四,創新人才開發與配置的體制機制,使長株潭成為廣泛吸納國內外人才的“窪地“。五是創新土地管理體制機制。通過改革,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重點在國土資源規劃體系、節約集約用地機制、耕地保護模式、徵地用地制度和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制度等方面探索創新。六是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大力發展多層次、高效率的金融市場,健全完善更有活力、更加開放的投融資體制機制,努力建設服務中西部地區的區域性金融中心。七是創新對外經濟體制機制。通過改革,在轉變外資外貿發展方式、建設“大通關“體系、發展臨港經濟、承接產業轉移和發展服務外包、建立湘台兩岸產業合作示範區等方面率先突破,打造我國中部對外開放的門户,為促進“兩型“社會建設提供更廣闊的平台。八是創新財税體制機制。逐步構建適應“兩型“社會建設的財政支持體系、税收激勵機制和城市羣財税管理體制。九是創新統籌城鄉發展體制機制。重點在打破城鄉分割、突破行政區劃壁壘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立城市羣統一的公共服務體系、基礎設施體系和支持“三農“的體制機制,在户籍、就業、社會保障等關鍵領域加快改革。十是創新行政管理和運行機制。長株潭試驗區改革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在多個行政主體下,通過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完善社會治理和社區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利益協調、運轉高效的城市羣建設管理模式。

三、對我省的啟示與建議

長株潭試驗區的建設已初顯成效。一體化進程加快,項目建設強力推動,關鍵領域改革不斷深化,“兩型“品牌聚焦效應逐步顯現。在座談中他們認為長株潭城市羣試驗區在改革發展中與武漢城市圈試驗區建設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但在調研中我們發現,長株潭城市羣試驗區在發展中有些做法值得借鑑。

(一)解放思想,先行先試

湖南省幹部羣眾敢想、敢闖、敢為人先的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提到試驗區就是先行先試,“先行即要行到國務院喊停,先試即要試到禁區裏面去“是我們聽到最多的話。解放思想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在“長株潭“,解放思想已經轉變為實際行動、具體政策和紮實推進的項目。各地積極尋找改革的突破口,如長沙組建了環境資源交易所,株洲公共交通推廣混合動力汽車等。再如,今年初在湖南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人大代表提出了《關於要着重突出“兩型社會“建設中“省統籌“的地位和作用》、《關於創新融資模式,發行長株潭建設債券》等提案,授予試驗區省級經濟權利等意見建議,都得到了省主要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並組織開展研究。作為試驗區的一大特色和重點,大河西、雲龍、天易、昭山、濱湖五大示範區,一市一個示範區,一個示範區帶動一片區,示範區的總體規劃要點以省政府文件形式下發,

允許先在各示範區內從多角度探索兩型社會建設途徑,形成成功經驗後推廣,降低改革成本。

(二)頂層設計,規劃先行

在推進長株潭城市羣建設中,省政府確定了“省統籌、市為主、市場化“的原則。因試驗區建設是在多個行政主體下推進,“兩型辦“存在着協調難,特別是跨區項目實施難的問題。湖南省委、省政府專門成立了“兩型辦規劃局“。規劃局圍繞省政府確定的原則不越位、不缺位協調。他們的協調方式俗稱為規劃落地。首先提升區域規劃。《長株潭區域規劃》獲批後,湖南省對區域規劃進行了完善與提升;然後以此規劃為綱,由省直部門牽頭組織編制了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環境治理等領域的15個專項規劃和五大示範區規劃;緊隨其後着手“3+5“城市羣八城市總體規劃同步修編,與區域規劃一致。做到區域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三規合一,與投融資規劃一起四規統一。區域規劃、專項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實現從上至下的對接,確保區域規劃不成為空中樓閣。規劃對接完成後,賦予規劃的法律地位,確保落實。今年9月,省人大通過了《長株潭城市羣規劃條例》,XX年1月起實施,並將出台《條例實施細則》。另外,“兩型辦“規劃局還以八市規劃局長聯席會議形式,建立省級規劃決策平台,以用地審批為抓手,城市羣建設項目先報規劃局長聯席會審批,調整城市羣產業發展趨同的矛盾,實現產業同步不同質的錯位發展。

(三)創新機制,助推發展

如何建立試驗區改革建設總體方案推進機制,湖南“兩型辦“也在不斷探索。一是建立項目庫。項目建設是城市羣試驗區建設的總引擎。兩型辦建立了重大項目庫,建設項目353個,總投資1.57萬億元,以省政府辦公廳發文,明確要求2-3年完成。“兩型辦“在項目推進中建立了動態管理、項目責任人、統計報表、例會報告、監督機制等管理方式。同時,正在着手建立以“兩型社會“為品牌的招商引資項目庫,拓寬項目和引資渠道。二是建立考評體系。為促進長株潭三市和省直部門加強對“兩型“社會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管理和協調服務,形成“兩型“社會建設中的競爭力、發展力和創造力。“兩型辦“本着客觀公正、易於操作的原則,圍繞“兩型“社會建設工作,建立起科學、客觀、操作性較強的考評體系,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考核,突出考評試驗區內各地、各部門在“兩型“社會建設的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和重點項目等方面取得的工作績效。考評結果一方面用於“兩型“社會建設的考核驗收,另一方面作為省政府對三市政府和省有關部門綜合績效考評的組成部分,同時,在省委、省政府組織的年度考評中,省目標考核分值為1000分,其中“兩型建設“相關內容佔50分,從而有效地強化了兩型建設目標考核的硬約束。三是建立具有“兩型“特色的投融資體制。湖南省將城市羣投資公司歸口省“兩型辦“管理,有利於“兩型辦“統籌試驗區內重大項目的投融資;有利於“兩型辦“提高試驗區各市重大項目佈局的協調力度;有利於重大公益項目的投融資管理和協調。

(四)建立兩省高層協調機制,共同打造中部地區政策高地

一是湖南省“兩型辦“認為,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羣同屬國務院批覆的兩型試驗區,內容相同,地緣相近,應該建立緊密的合作機制,共同向國家爭取相關政策;二是兩個試驗區均面臨着江河湖泊整治的浩大工程,如何健全和完善相關補償機制,具有很強的借鑑和互補性。湖南省“兩型辦“希望就此問題與我省加強合作。

標籤: 調研 報告 政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0orew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