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縣政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研報告

縣政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研報告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關係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在學習貫徹黨的xx大精神中,對我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做出以下調查。

縣政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研報告

一、縣域經濟發展方式

在新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廣大人民幹部羣眾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全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中排名第32位。,全縣生產總值158.22億元;其中一產增加值為12.37億元,二產增加值為106.54億元,三產增加值為39.31億元。今年初,海鹽縣委、縣政府提出建設臨港產業基地、文化休閒勝地、開放和諧福地,全力打造濱海新城的“一城三地”發展戰略以後,縣境內沉睡千年的53..5公里自然海岸線開始甦醒,臨港地區成為我縣經濟新的增長點。臨港產業的興起驅動了三次產業的進一步優化,綜合實力持續增強。至10月,海鹽縣地區生產總值已達到125.3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8.3%,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將比去年增長10%左右。實現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式是:

(一)優化第一產業結構,加快發展特色農業

海鹽縣原是以種植水稻、棉花為主,兼營蠶桑、畜牧的農業縣。農業在全縣生產總值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村產業結構不斷調整,逐步趨向合理。傳統的產業經過品種改良和技術改造,形成了“膳博士”豬肉、“尼鬆野鴨”“海鹽大頭菜”、“一口香茄子”等一些品牌,增加了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密梨、柑桔、葡萄、青蟹、河蟹、黃鱔、羅氏沼蝦、南美白對蝦等特種種養業蓬勃興起,並逐漸形成規模。至今年10月,全縣已有25家農業龍頭企業,31家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使第一產業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至今年10月底,第一產業增加值為7.3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7%。

(二)工業興縣,二產快速發展

近年來,海鹽縣深入開展“合力興工”活動,堅持引內與引外並舉的方針,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振興工業。今年,隨着“一城三地”戰略的實施,臨港地區的投資環境不斷優化,海鹽更受國內外投資者的關注。今年1至10月,累計新批外資項目23個,增資項目15個,合同利用外資2.42美元,完成年計劃的91.7%,實到外資9928.55,同比增長75%,完成年計劃的99.3%;新批縣外內資項目103個,實際引進內資93000萬元,同比增長41.3%,完成年計劃的71.7%。國內外企業的入駐及內外資金的引進,使海鹽縣的工業生產走上了快速道,在全縣生產總值中成為“大哥大”。

隨着改革開放步子的加快,海鹽縣對外貿易也不斷髮展。至10月底,海鹽縣進出口總額達8.69億美元,增長42.62%,其中出口總額達7.4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2%。其中緊固件、玩具等特色產品出口增長60%、501.4%,佔全部出口額的比重分別達到36.9%和10.3%。

至今年10月底,全縣完成第二產業增加值為84.84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為80.7億元,增加6.3%。

(三)利用本地資源,發展現代服務業

海鹽縣海海岸線綿長,海塗平緩、遼闊,是一塊興建外海碼頭、從事現代物流業的風水寶地。隨着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我縣利用自然資源,發展外海碼頭、港口物流的步伐也不斷加快。今年8月,秦山港務1個5000噸級的外海碼頭建成投入運行。至10月底,浙江林龍集團公司的1個3000噸級的外海碼頭主體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95%。兩個2萬噸級的公用碼頭項目已委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完成了項目建議書的初步編制,並完成了這兩個碼頭沿線初步的地質勘察和水深、水下地形的測量工作

海鹽縣又有南北湖、秦山核電、白塔山、綺園等旅遊資源。南北湖風景區通過核心區整治、景點建設,風景更加優美,遊客量迅速增加,今年1至10月,已接待國內外遊客137.95人次,旅遊收入達9.98億元。

商貿業隨着海鹽縣經濟的發展也日益繁榮。目前海鹽縣已登記註冊的各類商品交易市場25家,其中可稱為專業市場的有農副產品綜合市場、木材市場、泰發車城、中國國際緊固件五金城、海安汽貿汽配城和二手車交易市場5家。

隨着“一城三地”戰略的深入實施,海鹽縣三產也發展迅速。第三產業在生產總值中的比例也不斷加大。今年1至10月底,第三產業增加值已達到33.1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8%。

二、海鹽縣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宏觀我縣經濟發展的現狀可謂不錯,但微觀一、三、三產業的發展方式,不難發現還存在一些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目前海鹽縣辦縣經濟發展方式還是依靠第二產業帶動,還沒有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三次產業發展中也存在着不少問題:

1、第一產業。由於小城鎮建設滯緩,影響了產業結構的優化。由於農村土地流轉機制還不完善,影響了要素的集聚。因此,農業產業化程度還不高。傳統農業在農業總收入中還佔有相當高的比例。優高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的程度還不高。

2、第二產業。規模小、產品檔次低的企業比例較高,產業鏈還沒有形成。再加上節能排污指標趨緊,企業發展的形勢日趨嚴竣。海鹽縣的外貿產品集中於緊固件、玩具、服裝等幾類傳統優勢出口商品,面臨着出口政策調整的影響、人民幣升值的衝擊及國際貿易摩擦的風險,產業升級迫在眉捷。

3、第三產業。資源尚未得到充分開發利用。海鹽縣是臨港地區,有着豐富的岸線資源,還有海河聯運的優勢。利用岸線及海河聯運的資源,興建碼頭、發展物流可以説是實現海鹽縣經濟新增長的重要途徑。但目前步子還邁得不快。海鹽縣有南北湖、秦山核電站、白塔山、杭州灣跨海大橋、綺園、天寧寺等名勝古蹟,旅遊資源也相當豐富。近年來,旅遊資源雖然在不斷加大開發力度,成效也比較明顯,但旅遊資源還沒有得到整合,設施還不夠完善。按照市場發展階段標準劃分,海鹽縣部分專業市場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多數還處於低級市場形態,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市場還未形成。

三、轉變海鹽縣經濟發展方式的設想

面對海鹽縣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如何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實現我縣經濟新的增長。xx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為我們指明瞭方向。xx同志説: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領先第二產業推動向領先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領先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領先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xx同志的報告,結合海鹽縣的實際,對轉變海鹽縣經濟發展方式提出以下設想:

(一)優化第一產業

新農村建設是優化第一產業的有效載體。要以貫徹黨的xx大精神,推進社會主新農村建設為契機,致力農村經濟轉達型。一是要全力推進中心鎮建設。根據“優化產業佈局、促進要素集聚、合理錯位發展”的原則,建設新型城鎮,打造特色產業,提升產業集聚水平,逐步形成與新型城鎮相適應的佈局合理、行業齊全、業態先進的商貿服務體系,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加快轉變。二是要發展具有比較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農業特色產業。在海鹽縣農村經濟發展中生豬、水果蔬菜、淡水養殖、花卉苗木等已顯示出比較優勢。要繼續做大、做優這些產業。三是要大力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經紀人、種養大户等各類適應現代化農業發展的經營主體。四是要實施農民自主創業“領頭雁”工程,培育一支適應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需要的農業經營人才隊伍。五是要規劃建設面向長三角的區域性特色農產品交易市場,進一步拓寬農副產品銷售的渠道

(二)做強第二產業

工業是強縣之本。必須堅持走工業強縣的道路,根據海鹽縣工業發展的實際,要轉變工業經濟發展方式:一是要優化結構,加快發展臨港工業。按照《海鹽縣臨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空間佈局、發展重點,選擇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符合臨港元產業發展規劃有好、大、優落户臨港地區。通過好、大、優項目建設的帶動,推進工業結構升級,提升優勢產業,延伸產業鏈,壯大支柱產業集羣,形成以臨港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集羣,提高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二是要實施“名牌工程”,走品牌經濟之路。針對我縣特色優勢產業,制訂品牌建設規劃,打造海鹽產品、行業品牌,做強我縣現有企業。三是要推進民營經濟發展。中小企業對縣域經濟發展有着獨特功能和作用,是解決就業、開發資源的有效載體。要進一步拓展全民創業領域,暢通創業通道,支持各類民營創業主體進入壟斷性行業和領域,進入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領域,進入社會事業領域,進入金融服務業。

(三)做大第三產業

我縣三產的潛力還相當大,挖掘潛力,做大三產,是轉變我縣經濟發展方式的明智選擇。一是按照《海鹽縣臨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建設“浙北重要的區域性物流轉換中心”的發展思路,加大物流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構築外海碼頭、物流基地的建設平台。引進外海碼頭、物流企業等重大項目。二是整合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按照“先進、開放、綠色、休閒”的發展目標,整合南北湖風景區、秦山核電、大橋觀光、白塔山海島等旅遊資源,形成海鹽旅遊的大格局,並以旅遊業帶動賓館、飯店、商貿等消費需求。三是壯大城市經濟。按照“整治、提升老城,規劃、建設新城”的城市發展目標,加快老城區整治步伐,同時積極引進社會資本,有序推進濱海新區建設,構築一個集商務、旅遊、休閒、文化於一體的自然生態良好、文化品位高尚、濱海特色鮮明的城市新區。四是加快專業市場建設。乘杭州灣跨海大橋、杭浦高速的建成通車,我縣成為浙北乃至長三角區域性的交通節點的機會,採取整合提升、培育扶持、引進建設等各種措施,加快發展專業市場。以大市場、促進我縣三產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

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相互間是由內在聯繫的,在發展中,要努力尋找互相之間的聯繫點和結合點,積極探索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的新路子,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轉變。

四、加快海鹽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建議

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xx大的號召,也是實現縣域經濟新增長的必然選擇。如何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在這裏提出以下建議:

(一)創新發展理念,創新工作機制

創新是發展的核心。黨的xx大號召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省委號召“創業富民、創新強省”。建議在貫徹黨的xx大精神和省委“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發展戰略中,一定要樹立起創新的理念,創新工作機制,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獲取縣域經濟發展的新空間。一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一審一核”和職能歸併,簡化審批程序,強化後續監管。推行“下沉式”的管理體制,按照財力和事權相匹配的原則,下放權限,擴權強鎮,增強鎮(區)基層發展活力。二是創新考核機制。建議建立以畝均投入、畝均銷售、畝均税收論英雄,以單位減排、單位節能、單位降耗論英雄的考核機制,促使經濟增長方式的加快轉變。三是開展土地股份合作試點。研究制定土地股權的界定、設置、分配、管理等方面的操作細則,探索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機制。四是建立倒逼機制。提高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加大差別電價的實施力度。制訂淘汰劣勢產業的相關標準。從產業能效、土地集約、環境保護、投入產出、工藝技術等方面,提出界定有關淘汰劣勢行業和企業的標準。同時制定鼓勵劣勢企業退出的相關政策,加快淘汰劣勢行業和企業,促使產業主體提升層次。五是創新融資機制。進一步加強銀企合作,做好銀企抵押融資、項目包裝融資。引進縣外商業銀行,搭建融資新平台,探索政府直接融資新途徑。同時,搭建外資、內資、民資融資的新平台,儘可能讓項目建設的資金從多渠道湧入,突破經濟發展中的資金缺乏的瓶頸。

(二)開展招商引資,增強發展動力

縣域經濟的發展要靠項目作支撐。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需要大項目作引領。因此,可以説招商引資是加快海鹽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眼下,杭州灣跨海大橋即將通車,海鹽縣打造“一城三地”的發展戰略已經明確,“以港興區、港區聯動”的經濟發展新格局已經形成。建議抓住機遇引進與港區開發關聯度高的大項目,延伸產業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是建好平台,增強吸引力。加快海鹽東段的圍塗工程建設,抓緊實施海河聯運規劃內的內河航道改造工程,加大縣開發區、海鹽港區內的道路、電、水、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構築招商引資的平台,以吸引更多的國內外客商來海鹽投資創業。二是實施接軌戰略,拓寬招商引資路子。利用我縣與上海地相連、人相親的優勢,深入實施接軌上海、長三角的戰略。利用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的機遇,主動承接杭州、寧波、慈溪等地的產業轉移。三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招商活動。圍繞“提升傳統產業、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臨港產業”的總體思路,堅持引內和引外並舉,完善產業招商、節會招商、“以民引外”,“以外引外”。積極探索網絡招商、中介招商與代理招商,構建立體招商體系,擴大覆蓋面,提高成功率。

(三)引進高新技術,培養各類人才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要廣泛開展技術協作,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因此,建議:一是要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協作,運用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改造我縣傳統的產業,提高市場競爭力。二是引進人才。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關鍵在人。要從轉變我縣經濟發展方式的實際出發,不拘一格引進人才,特別是各類科技人才,培育人才高地。三是培訓有一技之長的勞動力。隨着“一城三地”戰略的深入實施,有一技之長的勞動力的市場需求量將會越來越大。因此,要採取多種形式,培訓勞動力,提高勞動力的技能,以滿足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同時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黨中央已為我們指明瞭方向,海鹽縣委、縣政府也已作出了部署,我們相信只要按照黨中央及縣委、縣政府的部署,理清發展思路,紮紮實實地工作,海鹽縣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一定會不斷加快,海鹽經濟一定會出現新的騰飛!

標籤: 縣政府 調研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lxne6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