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發言稿 >

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精選5篇)

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精選5篇)

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 篇1

同志們:

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精選5篇)

今天我們在這裏召開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會議,主要任務是,傳達貫徹全省教育信息化暨網絡安全工作會、重點工作推進會、應用工作培訓會議精神,總結並部署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剛才,張館長傳達了全省會議精神,並講了貫徹意見,程主任就“一師一優課”活動教研、指導等工作提了要求,一會兒李處長、馬局長還將作重要講話。請大家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講四點意見。

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有明顯進展

近年來,市、縣認真貫徹落實中、省《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和《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結合實際,積極推進,在以下五個方面有明顯進展。

1.縣域推進有新發展。各縣區將教育信息化工作納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雙高雙普”、“教育創強”的整體規劃中,政府財政統籌安排建設資金,全面提高中國小校的教育信息化裝備水平。已實現“雙高雙普”、“教育創強”、“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縣區在整體推進信息化建設方面有了新的發展。旬陽、白河、平利三縣實現了鄉鎮中心國小以上學校教學班優質資源“班班通”目標,寧陝、鎮坪已提前實現所有中國小校的“班班通”建設目標。作為信息化區域試點,石泉、嵐皋兩縣積極探索貧困山區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長效機制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5所試點學校積極探索基於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網絡協作教研、教師研修培訓模式以及有效教學新模式在全市推廣。

2.機制建設有新起色。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全面規劃和組織領導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設立了學校保障科,具體指導教育信息化工作。各縣區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納入教育工作的整體規劃中,統籌規劃,統籌安排。石泉、嵐皋等縣區成立了以政府主管縣長為組長、相關部局一把手參與的領導小組,明確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股室。“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教育部門實施、學校應用”的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機制基本形成。

3.基礎條件建設有新突破。通過三年的努力,全市義務教育階段1101所學校中888所學校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佔學校總數的80.7%;8685個教學班中5381實現“班班通”,普及率達62%。全市累計投入教育信息化資金1.84億元,其中地方政府籌措資金1.07億元,佔總投入的58%,學校及教育部門自籌5200萬元,佔總投入28.3%。從資金投入的情況可以看出,縣區政府推進教育信息化的責任主體地位進一步明確,學校生均公用經費也由前些年多數用於校舍建設等方面的投入轉向用於發展教育信息化建設,資金保障機制初步形成。

4.教師培訓有新進步。近三年,全市超過50%的中國小教師參加了“教育技術能力遠程教育”、“因特爾未來教育”和“中國小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等國培項目培訓。市電教館組織的新技術新媒體培訓和“名師大篷車信息技術應用基層行”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優質資源與課堂的融合等內容納入培訓課程;各縣區和各中國小校結合實際,開展了以信息技術環境下優質資源與學科融合應用的專題培訓和校本培訓。通過專家引領、技術培訓、名師示範、集中研討、在崗研修實踐等形式,提升參訓教師駕馭信息技術手段、融合優質資源的能力和水平。

5.教學應用有新成效。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普遍重視實際應用工作,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通過輔導培訓、觀摩研討、網絡交流、展評總結等形式,推進教學應用,並將教師應用情況納入考評考核內容。實施課題帶動,深化應用研究。“”期間,全市申請立項國家、省級教育信息化規劃課題62個,旬陽師訓中心申報的國家級課題《縣域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效整合的研究與實踐》緊緊圍繞優質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研究,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堅持每年舉辦多媒體課件製作、中國小生電腦製作、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等活動,為師生搭建應用展示平台。寧陝中學的機器人項目多次代表國家出征世界性大賽並屢獲殊榮。石泉縣兩河國中、市一小的電子書包試點項目成果受到省上表彰。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省教育廳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同時也是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電教、教研機構、中國小校和廣大教師共同努力的結果。在這裏,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省教育廳信保處的領導以及各縣區和基層的同志們表示衷心地感謝!

通過努力,全市在推進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為下一步取得更大進展打下了基礎,但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一是觀念落後。部分縣區對信息化發展的目的和作用認識不到位,推動乏力,部分局長、校長、教師怕影響升學率,把教育信息化當做可有可無的教學輔助手段,對實質內容和本質要求理解不深入,嚴重影響了當地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力度。二是發展不均衡、硬件水平低。縣區之間、校際之間、農村學校與城鎮學校之間在環境建設、應用水平、教師信息化素養等方面存在差距。全市雖然有888所中國小校實現了“校校通”目標,但多數學校的接入帶寬還不能滿足“班班通”、“人人通”的要求;已實現“班班通”目標的5381個班級中,有1695套設備還是投影加熒幕,且多數是八年前實施農遠工程時的裝備,設備老舊,亟需更新。三是應用不廣泛、利用率低。一些縣區和學校在抓高效課堂的建設等工作中忽視了信息技術手段和優質教育資源的重要作用,不引導用、不鼓勵用,“穿新鞋,走老路”;一些學校信息化的使用效率較低,將教育信息化單純理解為技術工作,教研未跟進,學校無位置,設施成擺設。四是管理人員、校長、教師信息素養有待提高,專業隊伍需要加強,學校專職教師需要穩定。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需要及時跟進。

這些問題和困難,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市教育信息化、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下大力氣加以解決。

二、轉變觀念,切實增強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責任感

當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已進入實施《十年發展規劃》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的關鍵時期,工作重心已由前三年的硬件環境建設轉入深入融合應用,對照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我們還有欠帳,與發達地區的發展和應用水平相比,我們的工作仍處在初級階段。各縣區在抓住國家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戰略機遇,對照《規劃》及相關標準查漏補缺、狠抓落實的同時,在工作理念和觀念上要有新認識,做到四個“必須適應”:

1.必須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隨着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快速滲透到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信息經濟時代已經全面到來,信息技術正在也必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微信、慕課這些詞彙在過去十分陌生,但今天卻已耳熟能詳,這就是信息經濟的速度。教育同樣將被改變,信息技術將打破時空限制,提供新的教學手段,拓展新的教育資源;信息技術將為教育帶來新的理念和動力,開放數據、開放資源、開放存儲得以實現,虛擬課堂、翻轉課堂、慕課得以應用,教育方法、課堂結構、師生關係得以改變,最終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扭轉教師低效的教學形式。互聯網時代教育將是互為師生的時代。

2.必須適應教育現代化推進步伐。黨的報告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強調“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同樣,沒有教育信息化也就沒有教育現代化。一方面,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組成,甚至是標誌性指標之一。另一方面,信息化為未來的現代化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這種帶動,不是站在旁邊,更不是跟在後面,而是要跑到前面去引領,如果教育信息化不能夠提前實現,教育現代化就不可能實現。

3.必須適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要求。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教育信息化將在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首先是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教育信息化能夠以較低的成本,便捷高效地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在農村和邊遠地區的覆蓋面,可以使農村和邊遠地區教師零距離接觸先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其次能帶來最新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能夠為解決教育“改革深水區”的熱點難點問題提供全新思路和解決方案。如通過構建網絡化的教學體系,使學習方式由被動式向主動式、互動式學習轉變。通過構建智能化的交互平台,使優質教學資源能以更低成本、更廣範圍共享,大大提升教育投入產出效率。通過構建系列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扁平化管理,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學精準。通過構建泛在學習環境,使學習主體由在校學生向全體國民擴展、學習階段由在校學習向人的一生延伸,形成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

4.必須適應國省教育發展要求。xx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的具體要求,這是教育信息化第一次被寫入中央全會重要決議。在任組長的新一屆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研究教育工作時,教育信息化是4個教育議題之一。劉延東副在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電視電話會議上,明確要求把信息化作為“改薄”計劃實施的重要內容。省上決定,今後將採取“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的辦法,對各地、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予以經費支持。“義務教育均衡縣”、“雙高雙普縣”、“教育強縣”等創建工作是國省部署,教育信息化裝備水平是其中最為重要的評估內容之一,省上出台的中國小“316督導”評估體系中,教育信息化更是重要內容,有明確的建設和應用標準。教育信息化跟不上,就會影響教育發展。

認識決定思路,觀念決定行動。我們必須適應上述要求,以不進則退的危機感、時不待我的責任感、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不斷進行新的探索和實踐,教育信息化才能在安康有實質性的進展。

三、突出重點,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水平

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機制是保障,基礎在建設,核心是應用,重點在教師,難點在農村,結合我市實際,當前,我們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快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體制與機制。根據省上最新安排,明年上半年,縣區教育信息化管理機構標準化建設要通過市上評估驗收。各縣區要將這項工作作為近期的重點工作抓緊抓好。要按照省廳《關於開展教育信息化管理機構標準化建設工作的通知》(陝教保[20xx]38號)要求,調整行政崗位設置,落實管理職能,強化行政主導,通過歸口管理、年度考核、教育督導等行政手段提升信息化統籌推進力度;通過制度建設、隊伍建設,做好管理與服務。各縣區嚴格要落實創建責任,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按期通過省、市評估驗收。

2.着力優化教育信息化硬軟件環境。高度重視“寬帶網絡校校通”和“優質資源班班通”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基礎地位,切實做好寬帶網絡接入和教學基礎設施建設。一要加快“寬帶網絡校校通”建設,到20xx年底,農村學校接入寬帶互聯網比例達到90%,班均出口帶寬不小於1M,城鎮學校接入互聯網比例達到100%,班均出口帶寬不小於2M。在此基礎上,學校要根據自身條件,靈活採取有線、無線等技術方式,逐步使網絡通達到教室、實驗室、辦公室等教學、辦公場所,讓師生在校園內方便地接入互聯網,並採取有效措施實現綠色上網;二要加快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未實現多媒體教學設備到班縣區和學校要加大投入,為學校教室、實驗室和各類功能部室配備互動式多媒體教學設備,更新淘汰已老化的投影幕布類設備,到20xx年,農村學校普通教室互動式多媒體教學設備普及率達到50%以上,城鎮學校普通教室互動多媒體教學設備普及率達到70%以上。各縣區要在爭取政府財政支持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與有關企業的合作,充分利用“全面改薄工程”資金分期償還的規定,使“政府規範引導,企業建設運營,學校購買服務”在基礎建設中有進展。

3.堅持狠抓應用驅動。應用驅動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硬件建設只能作為基礎,不是本質,不是目的,應用才是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的着力點。

一要抓好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工作。今年,教育部啟動了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工作,我市有9000名教師參加了該項培訓。各縣區要做好培訓的組織管理工作,督促參訓教師按時、高質量完成培訓任務。市縣教研、電教等培訓機構在今後的“名師大篷車”等培訓工作中,要針對一線需求,將信息技術應用和優質教育資源與課程融合等內容納入培訓體系,通過專家引領、技術講座、名師示範、在崗實踐研修等形式,不斷提升教師駕馭新技術的能力,提高優質資源與課堂融合的水平。

二要做好“人人通”應用工作。“陝西省教育人人通綜合服務平台”整合了優質資源推送平台和網絡學習空間兩項功能,用“一通”實現了“資源班班通”和“空間人人通”,為加快優質資源與教育教學融合提供了更為方便快捷的應用平台。該平台目前已經開通,並在全省開展應用試點工作,20xx年將為全省60%的教師開通空間,並逐步向學生及家長開放。目前,我市石泉、嵐皋兩縣及安康中學等5所學校承擔着今年的試點應用任務,希望這些縣區和學校要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探索“人人通”環境下的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及教師發展、學生學習和家長交流的方式、方法等,為其他縣區的全面應用積累經驗。其他縣區也要全面啟動並推進“人人通”應用工作。

三要精心實施好“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這個活動是今年國、省教育部門安排部署的一項重要工作,活動的目的是深化各級資源平台的應用,也就是達到“讓每一位中國小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上好一堂課,使每堂課至少有一位優秀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講授”的目的,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根據市上實施方案的安排,縣級曬課和評課活動要在20xx年4月底前完成,5月份前市上完成優課評選並向省廳上報。時間緊,任務重,各縣區要精心組織,將這項活動納入“人人通”平台應用的總體安排中,由縣區電教部門具體組織實施,教研部門承擔教學指導任務。要制訂詳細的活動實施方案,明確活動的時間節點和主要階段,成立評課專家隊伍,做好宣傳動員,以學校為單位遴選優秀教師和特色課程內容,精心組織教師錄課、網上曬課、專家評課、案例推廣等環節工作,確保整個活動有序開展。要統籌組織縣域中國小校,合理分配各學校的錄課任務,最大程度覆蓋各學科,形成相對完整的優課資源體系。活動依託“陝西省教育人人通平台”開展,市級平台也已建成上線,並承擔着市級的評選任務,參與人數多,上傳數據龐大,對技術環境要求很高,因此,市、縣電教部門要做好技術支撐,確保平台運行的軟硬件環境。市級培訓工作明天也將在安康中學開展,培訓結束後,各縣區和學校也要開展相應的培訓工作,力爭達到廣大教師人人蔘與培訓,個個熟練通過平台曬課、上傳資源的目的,為下一步“人人通”工作的全面應用奠定基礎。

四要努力做好信息化研究和試點工作,引領信息化工作有序發展。各試點單位要積極開展工作,及時總結經驗,儘快完成試點任務,爭取申報省級示範。今年,省上把智慧教育建設列入省政府“數字陝西.智慧城市”試點項目,並打造10個左右的智慧校園和人人通應用示範學校。市局從明年起啟動“教育信息化示範學校”創建評估工作,決定用3-5年時間,在全市範圍內樹立一批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典型。請各縣區和學校認真準備,積極參與智慧校園試點,優化環境,應用驅動,建設信息化示範學校,以此帶動教育信息化建設整體發展。

4.切實抓好網絡安全工作。隨着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網絡安全面臨的威脅持續加大。保障信息和網絡安全,既是政治責任,也是職責所在。各縣區教育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切實落實中、省、市關於信息與網絡安全防護規範和相關制度,細化網絡接入、機房管理、容災備份、數據共享與使用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實責任,做好預案,確保數據與系統安全可靠。要加大教育網站和校園網的建設管理,使用正版軟件,豐富內容和載體,過濾有害信息,淨化網絡空間,為師生創設綠色、文明、安全的網上學習交流空間。

四、真抓實幹,推動全市教育信息化有實質性進展

教育信息化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需要統籌謀劃、綜合施策、多措並舉地加以推進。

1.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教體局要將教育信息化工作擺上工作日程,作為“一把手”工程,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要拿出貫徹省市工作部署的具體意見,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明確管理機構,建立工作機制,賦予相應職能,加強人員配備,建立技術支撐隊伍,形成職責明確、分工合作、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改變以技術部門為主推動的現有管理模式,確保信息化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抓得起,管得好。

2.多方籌措資金。各縣區要放下等、靠、要的思想,破解資金來源困局。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在教育費附加等可支配的經費分配上加大對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入比重,要明確各中國小將一定比例的生均公用經費中用於改善信息化環境。同時要爭取各方面的經費支持,一方面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財政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創新資金投入機制,用好社會和企業力量,拓寬投資渠道,形成政府、社會和企業協同建設的合力。

3.統籌謀劃實施。各縣區要加強調查研究,摸清轄區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在此基礎上,制訂好今後幾年的發展規劃,核算資金投入,並逐步實施。要抓住“雙高雙普”、“教育創強”、“均衡發展”等機遇,將信息化建設納入整體規劃中,通盤考慮,統籌安排。

4.做好宣傳引導。要把信息化工作作為宣傳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各種宣傳網絡和平台,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大力宣傳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義,大力推廣縣區和學校在推進信息化建設中創造的好經驗、好做法和先進典型,提高全社會對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認識,激發廣大幹部師生主動參與、積極支撐信息化建設應用的自覺性,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5.加強督導檢查。市教育局將教育信息化工作納入對各縣區教育工作考核體系中,從組織領導、經費保障、設施配置、師資培訓、資源建設、融合應用等方面進行綜合考評。各縣區要把信息化工作納入到對中國小校的考核指標中,要把信息化應用納入教師職稱晉升、評優表彰和常規教學的考核中,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同時,認真做好教育信息化建設月報工作,及時彙總、按時報送學校和縣區教育信息化工作建設情況。今後,要把“人人通平台”應用和“名師優課”活動一併納入月報,各縣區要通過平台的統計功能隨時瞭解和督促轄區學校的應用情況,市教育局也將通過平台彙總和通報各縣區的應用情況。教育督導部門要把信息化作為督導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開展綜合督導、專項督導,建立定期通報、催辦督查等制度,推動工作落實。

同志們,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已進入加快推進、深入應用的關鍵時期,任務艱鉅,責任重大,我們一定要按照省、市有關教育信息化的要求,精心部署、層層落實、迅速行動、紮實工作,在推動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做出新貢獻。

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 篇2

同志們:

大家好!剛才我們共同觀看了三個專題片、一個現場專遞課堂,這只是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狀況的一個縮影。今天,請大家在襄陽市諸葛亮中學召開教育信息化工作暨應用現場會,就是要學習先進,振奮精神,襄陽教育信息化事業。稍後,中央電教館、省教育廳領導和丁市長還要做重要講話,請同志們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先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工作回顧

“”期間,在中央電教館和省教育廳領導的關懷指導下,在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下,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一)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有新進步。截至20xx年底,我市以“三通兩平台”建設應用為標誌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得到了根本改善。全市已建成“教育雲”中心,實現雲平台管理、班班通運維管理、校園監控、視頻會議和遠程互動教學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網絡寬帶接入率達到100%,其中74%的城區學校網絡帶寬達到100M,62%的縣鎮學校網絡帶寬達到20M,49%的農村學校、教學點網絡帶寬達到10M;全市共建設智慧教室23間,專遞課堂和錄播教室近200個;全市“班班通”建設達到97%;中國小教師信息化教學終端普及率達50%以上,學生信息化學習終端普及率達10%以上;90%以上的教學班能夠在線使用襄陽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進行教學活動。

(二)資源雲平台建設有新發展。20xx年12月14日,襄陽教育資源雲平台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20xx年,“教育雲工程”被納入“20xx年政府民生工程十件實事”。目前,襄陽教育資源雲平台涵蓋了我市現行所有教材版本,優質教育資源達到400多萬條,每週實時更新相關資源6000餘條;已經為全市教師提供了34個學科、184個版本,近5T教案、課件、素材和習題等各類備課資源,同時在學科教研版塊裏為老師提供2600種教育學習類期刊和150餘類專題輔導資源,其中,同步教學資源50萬條、專業測評習題400萬條、拓展視頻1萬條、專業教育期刊2600種。

(三)教育信息化融合應用有新成效。一是“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工作取得較好的成績。20xx-20xx學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共評選出2361節市級優課和31個市級優秀網絡工作室,其中52節被湖北省推送參選部級優課,並及時組織開展部級優課網絡評比。二是“三課堂”建設應用初見成效。組織名師、名校通過網絡直播教室開展“專遞課堂”活動,與教學點開展短缺課程同步教學。襄城區荊州街國小師資力量雄厚,充分發揮試點學校和名師引領示範的作用,積極探索“名師在線課堂”的教學模式,根據保康的油坊街國小、襄城的曹灣國小不同的情況,充分互動溝通,設計合理方案,堅持以應用促需求,以需求促發展的策略,安排所需課程,讓農村的孩子們享受優質的教育,實現教育均衡發展。三是雲平台規模化、常態化應用。教育資源平台上現已註冊近5萬名教師、40多萬學生、家長用户註冊達到45萬人。依託襄陽隆中名師、骨幹教師在平台建立了名師資源空間、骨幹教師資源空間,為全市師生免費提供優質服務。四是在全國、省教師學生作品大賽中成績突出。近幾年來,全市教師和學生在各級各類信息化大賽中國家特等獎和一等獎等達1000多人次。五是課題研究成果頗豐。“”期間,共承擔國家級和省級課題共30餘個。

(四)學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新起色。“分層培訓、網絡培訓、全員培訓”等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大力提升了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一是20xx年,在華中師範大學與國家數字學習工程中心聯合舉辦高層領導培訓班、優秀校長培訓班和骨幹教師培訓班;二是舉辦全市中國小校長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培訓。三是舉辦襄陽教育資源雲平台縣、校兩級管理員、教研員網絡教研和教師實用培訓。四是組織全市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及暑期集中培訓,全市80%以上在職教師分別通過市級集中培訓、校級集中培訓以及網絡研訓,其中1000多骨幹教師參加了國家和省級培訓。

(五)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有新突破。20xx年,省教育廳批准開展教育信息化區域試點以來,我市緊緊圍繞“探索統籌協調的領導機制和構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兩個方面紮實開展試點工作。一是建立了以市、縣、校三級聯動、部門合作為基礎,以區域試點工作專班為抓手,以各級政府區域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為保障的教育信息化協同推進機制;二是採取多種形式和手段,將優質的教育資源覆蓋到偏遠和薄弱的學校,逐步縮小了區域之間、校際之間、教師之間、學生之間的差異,實現了均衡。

我市“紮實推進機制創新,保障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以及樊城區的“多措並舉促進應用常態化”教育信息化應用入選20xx年湖北省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

二、當前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面臨的機遇。當前,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計算、3D打印等新技術不斷湧現,經濟社會行業信息化步伐不斷加快,社會整體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日趨明顯。黨的以來,特別是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後,黨中央、國務院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等有關政策密集出台,信息化已成為國家戰略,教育信息化正迎來重大歷史發展機遇:主席在致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以教育信息化“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論述指明瞭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目標、方向和途徑。“十三五”期間,進一步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在更高層次上促進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等重要任務對教育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也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襄陽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20xx年11月14日和今天兩次召開全市教育信息化專題工作會議,總結和部署教育信息化工作。20xx年教育雲工程被納入政府“十件實事”進行統籌實施,20xx年12月,襄陽市又被省教育廳批准為湖北“國家教育信息化試點省”區域試點,20xx年以市政府為主導推動的信息化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我們作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決策者、執行者必須牢牢把握住這一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順利完成國家“教育信息化試點省”區域試點市的任務,為實現襄陽教育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應對的挑戰。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這個新概念後,不但提升了一個又一個傳統行業的層次,也給每一個人帶來了機遇、希望與挑戰。那麼對於中國教育領域,“互聯網+”又意味着什麼呢?那就是教育內容的持續更新、教育樣式的不斷變化、教育評價的日益多元,一言以蔽之,中國教育正進入到一場基於信息技術的偉大變革中。

那麼,襄陽市作為基礎教育大市、強市在全國有影響、在全省有地位,而在當前“互聯網+”時代,我市教育信息化環境和教師信息化素養與教育強市地位還很不相符,與武漢、宜昌等周邊地市也存在着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基層政府領導和校長對當前教育信息化發展形勢認識不足,基本信息化設備設施建設落後,信息化環境建設嚴重滯後;二是部門協作配合嚴重缺位。教育信息化是一個涉及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各級學校、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的全方位、多部門配合協調的全面工作,不是哪一個部門、哪一個科室能獨立完成的,要統籌推進;三是融合創新力度不夠。主要表現教育管理信息化滯後、政府考核評價、可持續發展體系尚未建立等。

同志們,當“互聯網+”第一次納入國家經濟的頂層設計的時候,就意味着“互聯網+”時代的正式到來,教育只有順應這一時代的需求持續不斷地進行革命性的創造變化,才能走向新的境界。襄陽教育,面對“互聯網+”時代給出的新機遇新挑戰,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堅定信心,解放思想,聚精會神,鍥而不捨,全力打造出領先於世界水平的“網絡新教育”。

三、今後主要工作思路

教育信息化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需要統籌謀劃、綜合施策、多措並舉地加以推進。

(一)加強信息化環境建設,實施信息化環境升級工程。按照國小生機比10:1,國中生機比8:1,高中生機比5:1;教師用機比1:1的標準配齊計算機(含移動終端)等配套設備,並及時更新陳舊設備,為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提供基本條件保障。統一規劃本站域網建設。20xx年,全市中國小網絡帶寬要達到城區學校100M、城鎮學校50M、鄉村學校20M標準。到20xx年,全市中國小校班班通教室普及率達到100%,寬帶網接入率達100%,設備完好率達95%以上;構建萬兆骨幹路由的本站域光纖網絡,千兆光纖到校、百兆到桌面,80%學校實現校園內無線網全覆蓋。實施地方特色教育資源體系建設工程。深度挖掘襄陽本地名師資源,採用多種形式,建成體系完備的地方特色教育資源。充分利用隆中名師網絡工作室,開設襄陽名師網絡課程,逐步完成在線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實現名師共享、優課共享的泛在學習模式。高標準建設襄陽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實現教育管理與服務信息化。科學規劃建設公共服務平台,逐步整合襄陽教育資源雲平台、隆中名師網絡工作平台、教師網絡研修平台和學前教育、職業教育資源平台等,實現綜合管理和單點登錄。繼續完善平台功能,加快資源建設與匯聚。通過與省、國家相關平台對接,形成統一管理、高度共享、彈性可擴展的具有區域特色教育服務體系,為所有教師、學生提供優質資源和服務,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和可持續發展。

(二)全面提高我市信息化隊伍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步伐,啟動全市中國小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全員培訓,建設教師專業成長平台,支持校本、區域培訓和研修活動的開展。分層次完善專項培訓體系,重點加強教育管理幹部和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培訓、教師全員培訓和信息技術教師等骨幹隊伍培訓。全市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繼續教育的必修內容,學科教師每人每年不少於20學時,專業教師每人每年不少於50學時。

(三)以應用為驅動,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通過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三課堂”應用,實施“一校帶多點”、“定點支教”等方式,解決好邊遠地區學校和教學點課程開不齊、開不好的問題。高度重視“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具備網絡教學環境的學校,每位教師每個學期至少利用班班通設備上好一堂課;每一個知識點、每一節課遴選出最好的課,通過篩選形成和匯聚優質資源。着重開展基於雲平台的教學應用活動。要加大“班班通”應用教研力度,指導教師運用教育雲平台資源進行教學。充分利用教育雲平台、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等開展課題研究活動。目前,承擔的“”國家級課題《區域教育信息化的推進策略與發展模式研究》和湖北省及課題《基於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師遠程培訓模式研究》已經圓滿結題。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們要做好相關課題的申報立項,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要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探索更加科學、合理的教育信息化發展項目,探索、總結適合襄陽地方教育實際的教育信息化發展經驗,不走或少走彎路,將教育信息化建設成為鞏固襄陽教育強市地位的有力保障。

(四)切實加強領導,完善激勵機制。各縣(市)區教育局要將教育信息化工作擺上工作日程,作為“一把手”工程,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要拿出貫徹省市工作部署的具體意見,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視,爭取本地相關部門的支持,協同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同時,要完善相關激勵機制,加強政策引導,市教育局將教育信息化工作納入對各縣(市)區年度教育重點工作目標考評體系中,從組織領導、經費保障、設施配置、師資培訓、資源建設、融合應用等方面進行綜合考評,對成績突出的縣(市)區和相關學校、教師給予表彰獎勵;對於消極懈怠、工作進展滯後的進行全市通報。各縣(市)區要把信息化工作納入到對中國小校的考核指標中,要把信息化應用納入教師職稱晉升、評優表彰和常規教學的考核中,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推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效落實。

同志們,教育信息化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過程,我們將以此次為契機,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主動融入襄陽市“智慧城市”建設中,主動作為,創新思路,完善措施,打造亮點,為全省“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貢獻智慧和力量,為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創造一些可以複製和值得借鑑的經驗而努力。

謝謝!

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 篇3

同志們:

今天召開這次會議,主要是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交流工作,安排部署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剛才,參觀了濟寧一中現場,鄒城市教育局、金鄉縣教體局和嘉祥縣黃垓中學作了典型發言,發言務實創新、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給我們以很好的啟發。大家要認真學習借鑑,結合會議下發的《濟寧市教育信息化推進意見》,一併抓好落實。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設 取得明顯成效

近年來,我市把教育信息化作為提速推動教育均衡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現代化手段,納入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標準化學校建設總體佈局,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經費投入,突出重點項目, 完善基礎設施,強化應用推廣, 建立了覆蓋城鄉、佈局合理、功能完善、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教育信息化服務體系,有力提高了城鄉教育均衡化、現代化水平。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善。 20xx 年和20xx年,市政府先後制定實施了兩個教育信息化行動計劃,圍繞 “配備標準化、管理專業化、投入經常化、應用全員化”的目標 ,以教育網建設為依託,以資源建設為重點,以強化應用為主線,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特別是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現場會在我市召開以來,圍繞“三通兩平台”建設,結合“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和“全面改薄”工作,不斷加大對信息化的投入,僅教學點一項全市就投入1887 萬元,基礎設施建設躍上新台階。在校校通方面,通過實施“農村定點國小網絡寬帶改造工程”和“教學點資源全覆蓋工程”,使包括教學點在內的所有學校全部實現了本站域網接入,提前實現了“校校通”,20xx年我市“農村國小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項目”高標準通過國家驗收。在“班班通”建設方面,連續6 年實施全市統一招標、集中採購的“陽光配備工程”,6 期工程配備計算機8.3 萬台,5 期多媒體裝備工程配備多媒體1.3 萬套,全市中國小計算機總量達到14 萬台,多媒體1.4 萬套,生機比12:1 ,師機比1.2:1 ,776所學校實現了“班班多媒體”、“室室多媒體”。

二是數字資源開發應用不斷加強。 堅持以應用為導向,採取購買、徵集、研發、共建等多種形式,建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數字教育資源。市教育信息中心數字資源總量達5000G ,掛接了國家基礎教育資源、農村中國小遠程教育資源、全市中國小課程資源、微課資源和50 萬冊數字圖書館,各縣市區教育信息中心對資源 分佈存儲,在全市中國小共享, 目前,大部分農村學校實現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節約了教學成本,提高了教學效率,解決了偏遠農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和部分學科師資匱乏問題。教研人員和教師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開展網絡教研,變革教研模式。對翻轉課堂的嘗試,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大大增加了學習容量和效率 。 促進了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推動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三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明顯提 升。幾年來,各縣市區和學校積極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共建成數字化校園248 所,機器人教育實驗室269 口。完成了中國小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中職學生管理、學生資助、學前教育管理、學校資產和校舍管理等系統部署,完善了網上轉學、招生報名等業務功能。實現了大學聯考網上報名、網上填報志願、網上評卷和網上錄取。建成了濟寧教育門户網站、OA 辦公、視頻會議等管理信息系統,提高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是師生信息技術素養逐步提高。 通過“國培”、“省培”等師資培訓項目,強化信息技術培訓,先後培訓中國小教師35 萬人次。把信息技術素養作為教師業務提升的基本要求,納入崗位職責和考核評價,並在職稱評聘、賽課等方面強化導向,教師教育信息化意識和能力逐步增強。目前,全市中國小95% 以上的一線教師都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和多媒體進行備課和教學。

五是信息化應用水平不斷提高。以應用為驅動,以活動為載體,通過課題研究、組織競賽、試點引領,積極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推廣應用。一是課題研究探索應用。一批教育教學成果獲“濟寧市科技進步獎”和“山東省軟科學成果獎”。二是評選活動拉動應用。連續五年,組織萬餘名學生開展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連續十年,組織近十萬名中國小生參加電腦作品和機器人競賽活動,共獲8 個國際獎、89 個全國獎、630 個省級獎。一大批電教優質課和多媒體教學課件獲省級以上獎勵,並在中國教育電視台“空中課堂”播出。三是專項試點引領應用。開展了數字化校園和機器人教育實驗室建設試點、教育部“視頻互動教學及網絡研修系統”建設試點,在城鄉聯誼學校舉辦了網絡教研試點、互動課堂活動,組織了微課程大賽、推進“翻轉課堂”實驗。20xx年成功承辦山東省中國小機器人競賽並獲得全省第一名好成績。我市被評為“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受到全國組委會的表彰,走進人民大會堂,參加了全國科技獎勵大會。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總體水平還不高,有些地方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一是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有待提高。有的單位對教育信息化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工作研究不深、統籌規劃不夠、協調推進不力。二是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有待提升。應用主動性還不夠強,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還不夠,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應用還不夠普遍。三是共建共享有待於進一步健全。信息孤島現象還比較嚴重,優質資源輻射帶動作用還需增強。四是網絡和信息安全有待於加強。一些單位安全意識不強,人防、物防、技防等還存在薄弱環節。五是教育信息化發展體制機制不夠優化。六是教育信息化還沒有穩定的投入機制,資金支撐能力不強。教育信息化建設、管理、應用等規章制度還需健全。以上問題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措施儘快加以解決。

二、明確重點任務,加快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設

黨的將信息化作為“新四化”戰略之一。指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加快教育信息化,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的迫切要求,對推動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須把教育信息化建設納入教育改革發展總體規劃佈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均衡發展。市教育局制定的《濟寧市教育信息化推進意見》,明確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思路、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基本思路可以概括為“四個着眼、四個堅持”。“四個着眼”,就是着眼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着眼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着眼促進教育均衡公平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着眼人的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構建。“四個堅持”,就是堅持面向未來,為每名學生和學習者提供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的信息化服務;堅持應用導向,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和質量提升;堅持統籌規劃,做好教育信息化頂層設計,分類、分步、分層推進實施;堅持開放共享,構建跨區域、跨行業的教育信息化合作推進新機制。總目標是:到20xx 年,基本建成人人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的信息化支撐服務體系,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

(一)加快“三通工程”建設。 “三通兩平台”是“”期間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標和標誌工程。“三通”就是“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一要完善“寬帶網絡校校通”。這項工作我市基本完成,包括教學點已全部接入教育網。下步主要任務是更新網絡設施,實現區域內網絡高速互聯互通,逐步實現縣市區教育網獨立外網出口。到20xx 年,城鎮學校實現千兆光纖接入,農村學校百兆光纖接入,城區學校逐步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二要加快“優質資源班班通”。統籌協調“全面改薄”、“辦學條件標準化”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等重點項目,優先安排和保障農村中心國小信息化建設需求,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業參與建設,學校持續使用”的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為鄉村學校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目前,全市中國小班班通多媒體缺口近5000 套,集中在嘉祥、汶上、梁山、泗水等縣,必須加大工作力度,採取多種方式補齊多媒體建設缺口,確保20xx年底,全市基本實現“班班通”,任課教師人手一機,學生機滿足信息技術課配備需求;各縣市區優質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全面建成,並與國家、省、市對接,同時配齊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確保儘快使用、發揮效益。三要推進“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為師生建立網絡學習空間,是教育信息化深入應用的發展方向。借力濟寧智慧城市建設,依託中興公司智慧教育建設項目,力爭20xx年完成人人通平台建設任務。要積極研究如何利用網絡學習空間,促進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鼓勵教師先開通網絡空間,搭建在線學習、教研互動平台,引導學生、家長參與進來,逐步擴大使用率和覆蓋面。力爭20xx 年所有教師都擁有網絡空間,國中以上學生擁有實名網絡空間的比例達到70% 以上。要激勵教師普遍應用網絡學習空間開展研修、備授課、批改作業、家訪及指導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普遍應用網絡學習空間開展自主學習,逐步實現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化。

(二)加快教育資源服務平台建設。 一是抓好平台建設。按照“一級應用、二級建設、三級互通”的思路,重點建好市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一方面,一些縣市區和學校已經建設的資源服務平台要繼續建好用好;另一方面,要與市級平台對接,承載本地優質教育資源,避免重複建設,最大程度地實現全市教育信息資源整合。二是抓好資源建設。平台建好了,解決了路和車的問題,下步重點是備足貨,保證有豐富的資源共享使用。要按照“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思路,統籌建設全市數字教育資源。主要是兩個板塊的資源建設。一是基礎性教育資源。充分利用主流數字資源企業,按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開發配套的教育資源,同時拓展資源來源渠道,逐步建成全市“數字教育資源超市”。二是個性化優質教育資源。在建設基礎性教育資源的基礎上,要加強個性化、特色、優質資源建設。教育部啟動了“一師一優課”活動,抓好這項活動將對全市建設個性化、特色資源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學校錄播室建設是這項活動的基礎,也是重點和難點,推進意見已就這項建設制定了時間表和線路圖,各縣市區要想法設法完成建設任務,只有這樣才能創造一批、匯聚一批個性化優質資源。

(三)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當前,教育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化發展,精細化管理依靠數據來支撐,數據需要信息化手段提供。為此,要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的建設和應用。 這是提高教育部門工作效率,及時準確全面掌握學生、教師、校舍、設施、資金等情況的有效手段。一方面,要以“兩級建設、五級應用”為架構,加快基礎教育和中職教育學籍管理系統建設,做到學生一生一號、學校一校一碼。另一方面,還要對系統數據進行整理、加工,二次開發、深度應用,推進教育改革。在當今大數據時代和信息碎片化的時代,要善於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相關數據資源的整合與集成,為教育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撐,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四)加強教育信息化隊伍建設。 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取決於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而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取決於教師信息技術素養。必須把信息技術培訓放在突出位置。通過國培、市培、縣市區培訓和校本培訓等多個層次,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專項培訓與融合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信息技術培訓提檔升級。要加強信息化專業技術隊伍建設,配足配齊技術人員,各縣市區和學校在制定年度增人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對信息技術專業人員的需求,保證信息化基礎設施正常運行和信息化技術的有效推廣。教育管理者也要自覺提高信息化素養,帶頭應用,提高信息化背景下的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

(五) 深入開展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 20xx年,省教育廳在我市批覆了20 個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今年我們將組織專家開展中期評估。各試點單位要認真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爭取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廣。繼續做好數字化校園和機器人教育實驗室兩項市級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推選一批市級試點單位,在各類教學應用、區域整體推進、機制創新等方面大膽探索、積累經驗。各縣市區、學校要加強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組織好“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和“中國小電腦製作”和機器人競賽等品牌活動,積極開展“未來教室”、“創客空間”和“3D 打印”等新的探索,聯合科協等有關部門開展“青少年科技節”和“信息技術嘉年華”活動,引領教育信息化應用緊跟時代發展步伐。

三、完善保障機制,確保教育信息化建設順利推進

(一)進一步強化工作統籌。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是信息化發展的主要責任人。市教育局成立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設立了教育信息化推進辦公室。各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加大工作統籌力度。在具體工作中 ,要統籌考慮城鄉學校實際,根據財力情況,分清輕重緩急,統一規劃,分步實施。要建立跨部門協同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機制,各縣市區教育部門要主動向政府彙報,爭取本地相關部門的支持,協同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

(二)進一步強化應用導向。 我市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設已有一定基礎,今後要在繼續加大投入的同時,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應用上來,將着力點放在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上來,堅決避免重硬件、輕資源,重建設、輕應用的問題,堅決防止多數教師不使用、幾個尖子“撐門面”的現象,防止其他環節不使用、簡單在課堂放幾幅圖片幾段視頻“造氣氛”的現象。要將教師和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取得的成果,納入教育質量評價考核體系,成為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重要指標。要堅持抓校長、校長抓的工作理念,建立強化應用的長效機制,轉變教學和教研活動方式,建立相應的制度規範,鼓勵、引導、督促教師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師普遍用、經常用,備課用、上課用、佈置作業用、師生交流用,將信息技術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三)進一步強化經費保障。教育信息化投入僅次於校舍改造,不僅要確保基礎設施全部到位,而且要提供設備更新、運行維護的經常性支出。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用於教育信息化的費用國中每生每年不低於84 元、國小每生每年不低於66 元,確保設備配備、網絡使用、資源建設、運轉維護、設備更新五項經費落實到位。 同時,要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投資、參與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服務,形成多渠道籌集教育信息化經費的投入保障機制。 需要強調的是,教育信息化投入,要突出資源建設、人員培訓、推進應用等“軟”環境,不要簡單地理解為開展新一輪大規模的硬件建設。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設備更新換代的機制必須建立,才能真正發揮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發展的持續動力。

(四)進一步強化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教育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信息化建設和網絡安全密不可分,中央成立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習親自擔任組長,可見網絡安全對於信息化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市委也成立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加大了對信息安全的監管力度。近年來,網上泄密、網絡安全事件在我國時有發生,教育網絡與信息安全也面臨着嚴峻複雜形勢。各縣市區和學校要提高對網絡安全的認識,加強網絡安全政策法規宣傳學習,自覺使用正版軟件,強化輿情意識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強人防、物防、技防建設,提高網絡與信息安全防護水平。

同志們,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是事關教育改革發展全局的戰略任務,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重大舉措。各縣市區、各學校要充分認識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意義,按照本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迅速行動、攻堅克難,加快推進全市教育信息化進程,為加快我市教育改革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 篇4

同志們:

10月12日,自治區黨委、政府召開全區精準扶貧攻堅動員大會,彭清華書記作了題為《攻堅五年,圓夢小康,舉全區之力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的動員講話,對全區精準扶貧攻堅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全面部署。緊接着又通過視頻加討論互動的方式,對搞好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為期3天的培訓。可以説,自治區黨委、政府對精準扶貧攻堅的重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充分説明了這項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極其緊迫性。

今天我們在這裏召開動員大會,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關於扶貧開發的戰略思想,按照全區精準扶貧攻堅動員大會的部署,分析形勢,明確要求,動員全市上下統一思想,立即行動起來,採取超常措施,下過硬功夫,堅決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下面,我講5點意見。

一、切實增強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指出,加快貧困地區脱貧致富奔小康,是廣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啃下的“硬骨頭”。要求我們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彭清華書記指出,扶貧攻堅不但是經濟問題、民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社會問題、生態問題,事關全區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民族團結進步、邊疆鞏固安寧。彭書記強調,要把扶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決戰決勝的精神狀態,全力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不辜負全區各族人民的熱切期盼,不辜負黨中央、國務院的殷切期望;要全面貫徹落實“四個切實”“四個一批”“六個精準”的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結合廣西實際,明確主攻方向,創新扶貧方式,突出工作重點,確保到20xx年,全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貧困村全部“摘帽”,538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

市委、市政府一貫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尤其自“”以來,按照中央和自治區的部署,全面抓緊抓好扶貧開發各項工作,全市農村貧困人口由20xx年的11.4萬人減至20xx年的3.82萬人,貧困村羣眾年人均收入年均增長26.1%,扶貧攻堅成效位居全區前列,近幾年成為我市扶貧開發力度最大、貧困羣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我市扶貧攻堅取得的階段性成效,得到了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全市貧困羣眾的高度認可。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與中央和自治區對扶貧開發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相比,與貧困羣眾早日脱貧致富、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相比,與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相比,我們的扶貧攻堅還有不小的差距。北海雖然不是國家和自治區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地區,但按照國家新的扶貧標準(年人均純收入低於2736元),全市還有5.56萬貧困人口,約佔全市農村人口的6%,其中69.5%分佈在79個貧困村、30.5%分佈在其他262個行政村。我市貧困村點多面廣,大多數位於邊遠地區,基礎設施薄弱,行路難、飲水難、看病難、增收難等問題突出,羣眾因病、因災、因學等致貧和返貧現象時有發生,致貧原因複雜,脱貧難度不小,扶貧攻堅任務艱鉅繁重,是北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扶貧攻堅責任重於泰山。在“十三五”期間,扶貧攻堅將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責任,也是對各級黨政主要領導的重要考核任務,必須全面完成。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充分認識到,扶貧攻堅不是一般的日常工作,而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不是一兩個部門的工作,而是所有部門的工作;不僅是分管領導的工作,更是所有領導的工作、特別是主要領導的工作;不僅是黨委、政府和部門的工作,還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共同的工作。我們要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自治區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同心同德、全力以赴、攻堅克難,堅決完成精準扶貧攻堅任務,為北海在廣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廣西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作出應有貢獻。

二、精心組織抓好精準識別工作

做好精準扶貧,必須首先抓好精準識別,這是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當前最關鍵最緊迫的任務。彭清華書記、陳武主席對此高度重視,分別到羅城縣和大化縣抓試點,親自進村入户調查(看卧室、核家電、看豬圈、羊圈等),進行打分、修改方案和表格。我們必須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精心組織,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打好精準扶貧攻堅的第一仗。

一是明確精準識別的目標任務。根據自治區要求和北海實際,我市精準識別工作必須在今年12月10日前完成,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現在還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派駐人員一定要入村“沉下去”,打好扶貧攻堅第一戰。廣西與其他省區的做法不一樣、要求不一樣、力度也不一樣,不是簡單的再核實、再完善,而是在原來的基礎上,自下而上再進行一次全面的再調查、再識別,任務更重、耗時更長、工作量更大。原先的貧困户統計都是自上而下的,現在自治區要求改變統計方法,自下而上,對所有貧困户進行全面調查統計,一定要把數據搞準。按照自治區的要求,我市此次識別工作要對79個貧困村所有農户進行入户調查、登記、打分,並對非貧困村的原建檔立卡和新申請農户進行入户調查、登記、打分,點多、面廣、工作量大,據初步預測,大約要涉及到30多萬農村人口。尤其是合浦縣任務最重,全市79個貧困村合浦就佔了70個,其他三個區佔9個。

二是組建精準識別工作隊。人員到位是做好精準識別的保障。本次識別工作以縣區為主體,市直單位雖然選派了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但考慮到力量還不夠,各級各單位還要根據各自的定點幫扶單位,按照1:3至1:5的比例,增派人員投入定點村的精準識別工作,直至識別任務全部完成。各縣區要根據精準識別的工作量,做好人員測算,從縣區直部門和鄉鎮抽調專人蔘與識別工作,儘快把精準識別工作隊組建起來,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4 名以上工作隊員參與識別工作。涉及單位要全力以赴支持派駐人員的工作,所抽調的人員要全脱產,直到識別工作任務全部完成才能回原單位上班。如果無法按進度完成精準識別工作,相關幫扶單位和鄉鎮還要進一步增派力量負責到底。這項工作,前兩天市委、市政府已經專門發出文件(北辦字〔20xx〕13號),請全市各級各部門抓好落實。

三是嚴格把握精準識別方法和程序。這幾天自治區已經對第一書記和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同志進行培訓,各縣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培訓、擴大宣傳。要通過培訓,在講清精準識別的目的、意義、方法和要求的基礎上,嚴格按照“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的方法和“兩入户、兩評議、兩審核、兩公示、一公告”的程序來開展識別工作。識別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少,不能合併步驟、簡化程序。嚴禁優親厚友、提供虛假信息,嚴禁拆户、分户和掛空户,杜絕平均分配。識別過程要公開透明,接受各方面的監督,確保識別數據真實有效,確保符合標準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標準的一户不進,為建立精準識別信息互通網絡平台、開展實施精準扶貧等各項工作,提供可信的有力支撐。

四是落實人員經費等保障措施。這次識別工作的實施方案以及相關表格均由自治區統一印發,各縣區要參照自治區的實施方案,結合本縣區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採取縣區領導分片包乾、定點幫扶單位分村包乾的方式,落實專門人員、落實專項工作經費,確保精準識別工作順利開展。市委組織部要統籌協調落實抽調人員;市扶貧辦要切實擔負起溝通、協調職能,指導督促各縣區搞好精準識別工作;各有關部門要全力配合,確保按期按質按量完成精準識別工作任務。

三、紮實推進精準扶貧攻堅的各項工作

為紮實推進新一輪扶貧攻堅工作,市委、市政府在今年6月印發了實施精準扶貧的《工作方案》(北辦發〔20xx〕34號),明確了精準扶貧的原則、目標,並將包括精準識別、結對幫扶、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增收、教育扶貧資助、健康扶貧和社會保障扶貧等“七個到村到户”精準扶貧攻堅工作任務落實到各個責任單位。各級各部門要按照這次全區、全市會議的部署與要求,創新思路、統籌兼顧,分類分步、紮實推進,確保如期全面完成工作任務。要突出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牢牢抓住產業扶貧不放鬆。產業扶貧是貧困羣眾增收的基礎和關鍵,是貧困羣眾最迫切的期盼。要大力實施產業增收扶貧工程,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綜合運用扶貧貼息、財政專項補助、農發項目資金等各種扶持政策,扶持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户發展特色種養產業,增加收入;要創新扶持機制,通過土地流轉、龍頭企業帶動、組建專業合作社、產業扶持資金參股合作經營等方式,扶持引導貧困村、貧困户與涉農企業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能人大户等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形成財產性收入、務工性收入、種養經營性收入等穩定的增收機制。要依託我市生態資源優勢,加快發展旅遊產業,促進休閒農業、旅遊產品的開發,積極發展農家樂、農業觀光等旅遊項目,帶動貧困羣眾增收致富。要結合“美麗廣西”鄉村建設,選擇生態環境優美、歷史文化厚重的村,推進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生態鄉村。

二是切實加快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先安排和加快推進貧困村的公路、農田水利、飲水安全、危房改造、電網改造等基礎設施項目,為貧困地區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要把加快貧困地區交通路網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優先安排產業發展急需和人口較多的貧困村改造路網,加快構建貧困村外通內聯的交通運輸體系,打通鄉鎮與村、村與村之間的斷頭路、瓶頸路,提高村屯道路硬化率,從根本上解決羣眾行路難、運輸難問題。加強水利建設,加大對貧困地區抗旱水源建設、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三是全面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實施教育扶貧工程,進一步強化“雨露計劃”各項資助政策的落實,對貧困家庭的學生實施從幼兒教育到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學費免除和專項資助制度,堅持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生活補貼和貧困農户技能培訓補貼制度。落實和完善教育資助制度,免除中等職業學校貧困家庭學生和涉農專業學費,對貧困家庭學生接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給予生活費補貼和獎學金資助。對考取一本、二本高校和就讀於中高職院校的貧困家庭子女給予政策補助,做到“應補盡補”,杜絕貧困家庭因學致貧、因學返貧現象,切實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同時,進一步落實區域勞動力轉移就業規劃和轉移培訓資助政策,切實提高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促進充分就業。

四是全力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全面實施社會保障扶貧工程,縣區政府要“兜底線”,對於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農村特困户,民政部門要納入低保範疇,實行應保盡保;對於因各種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現臨時性、突發性困難的低收入家庭,要給予臨時救助。同時,繼續實施孤兒和無生活來源的重度殘疾人生活費補助及“五保户”集中供養等制度;幫助農村重度殘疾人等困難羣體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並在養老保險費繳納上予以資助扶持。

四、充分發揮定點幫扶單位和基層組織、第一書記以及駐村工作隊的作用

根據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部署,今年9月市委、市政府專門發出通知,為全市79個貧困村均至少安排了一個定點扶貧結對幫扶單位和基層組織建設包村單位,並派駐了黨組織第一書記;此外,結合基層組織建設和“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全市341個行政村都派駐了工作隊員。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這些幫扶包村單位、工作隊員的作用。這幾天,幫扶單位領導、駐村第一書記、“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扶貧)工作隊長、分隊長和各有關單位抽調參加精準識別的人員都來參加培訓,就是要進一步明確精準扶貧攻堅的目標、任務、舉措,建設一支能打硬仗的扶貧攻堅突擊隊。下一步,市委組織部、市基層辦、市扶貧辦還要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幫助大家進一步提升履職能力。

各級承擔定點扶貧結對幫扶的單位,要發揮自身優勢,在編制規劃、項目安排、資金落實、技術指導等方面,重點向貧困村或貧困人口較為集中的地區傾斜,切實構建起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工作格局。

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的首要職責是抓好精準扶貧。一是抓好對貧困農户的精準識別工作。這也是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目前最緊迫的任務。要嚴格按照精準識別指標體系和程序、方法,逐村逐户調查、填表、登記、打分,精準掌握每家每户的貧困現狀、致貧原因、幫扶需求,做到民主評議公開透明,公示監督準確到位,審核結果公平公正,確保識別結果羣眾滿意。二是精心制定和實施精準扶貧攻堅規劃。要根據貧困村的資源配置情況、產業發展條件、貧困羣眾的致貧原因、幫扶需求等,在充分體現民意的基礎上,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則,使扶貧攻堅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一目瞭然。在此基礎上,嚴格按照規劃,逐項細化任務,因地制宜制定針對性強的差異化幫扶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倒排工期逐項推進、逐項落實。三是統籌抓好農村基層其他工作。要緊緊圍繞精準扶貧這個中心任務,充分發揮溝通協調、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的橋樑作用,統籌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美麗廣西”鄉村建設、農村綜合改革、基層社會治理等工作,特別是要進一步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抓好黨建促扶貧。

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在農村幹得好不好,事關黨和政府的形象,關係到黨的政策能否真正落地,黨的温暖能否傳導給羣眾。羣眾都看在眼裏,也能感受得到。駐村隊伍肩負重要責任,要真正做到把黨的温暖送到羣眾心坎上。特別是要杜絕“兩頭夠不着”現象,駐村期間不能再承擔原單位任何工作,要集中精力,沉下心來,真正紮根農村、深入羣眾,遵循羣眾工作規律,嚴守羣眾工作紀律,適應羣眾工作新特點,虛心向羣眾學習,做羣眾的貼心人,在精準扶貧攻堅戰中歷練本領、增長才幹、建功立業。要加強第一書記的日常管理工作,各級黨委特別是縣、區委書記,要履行好管理第一書記的直接責任,鄉鎮黨委書記要落實好管理第一書記的具體責任,嚴格落實管理責任制。駐村工作環境十分艱苦,各派出單位要大力支持第一書記工作,定期到駐點村調研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成為他們堅強有力的後盾。

除了第一書記,常年駐村的還有“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扶貧)工作隊,這是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工作隊要把扶貧攻堅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份內之責,加強自身建設與管理,嚴格落實駐村時間,全力參與推進扶貧攻堅工作。下一步,還要對所有駐村人員和工作隊進行資源整合,要發揮合力,不能單打獨鬥。

五、強化對精準扶貧攻堅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

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各級領導幹部的責任意識、擔當精神至關重要。要精心組織,落實責任,形成合力,為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嚴格實行“一把手”負總責的工作責任制,構建市抓協調、縣為主體、鄉鎮落實、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各級黨政主要領導是本轄區扶貧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必須深入一線、靠前指揮,集中力量抓扶貧。各部門主要負責人作為行業扶貧第一責任人,要發揮部門優勢,整合資源、資金、項目,向貧困地區傾斜。各定點幫扶單位主要負責人要對所對口幫扶村的扶貧工作負總責,統籌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縣級作為扶貧攻堅的工作主體、責任主體、實施主體、管理主體,要全面落實責任、權力、資金、任務“四到縣”制度,算好明細帳,倒排工期,統籌安排,精心實施,切實做好扶貧力量組織調配、項目資金運行管理、幫扶措施檢查落實等工作。各縣區還要加強對各種渠道來源的扶貧資金的統籌規劃和安排。

二要形成工作合力。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充分發揮各方面積極作用,凝聚起全市扶貧攻堅的強大合力。根據新階段精準扶貧的工作需要,各縣區、鄉鎮黨委政府要進一步配齊、配強扶貧攻堅力量,強化扶貧幹部隊伍建設。特別是在貧困人口識別、扶貧信息的統計和監測上,要切實搞好信息系統管理、數據審核及業務培訓工作,縣區、鄉鎮要有分管領導和專門管理員,行政村要確定一名信息員,專門負責信息錄入及數據更新工作。各定點幫扶單位要在安排好職能工作的同時,服從精準識別工作安排的需要,該抽人的抽人,一定要確保人員到位、工作到位,絕不能出現推諉、扯皮、缺位、不作為現象。

三要營造良好氛圍。加強宣傳引導工作,及時總結推廣扶貧開發的新經驗、新模式,全面展示扶貧攻堅的新成效、新成果,引導各級幹部更加關注貧困鄉村、關愛貧困羣眾、關心精準扶貧,引導和激勵社會各界重視、關注、參與扶貧,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有利於實施精準扶貧的良好輿論氛圍。要充分發動貧困羣眾,在黨委、政府的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發揮主觀能動性,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靠辛勤勞動、頑強拼搏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

同志們,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的號角已經吹響,在座不少同志就要奔赴一線開展扶貧攻堅,這是時代賦予我們光榮而又神聖的使命。我們堅信,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經過全市上下堅持不懈的頑強拼搏,我們一定能夠奪取精準扶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 篇5

同志們:

剛才,大家實地觀摩了嵐皋縣四季鎮電商服務店、京東嵐皋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等現場,市商務局劉家騏局長作了全市電子商務發展工作報告,嵐皋縣政府、紫陽縣政府和兩家企業作了交流發言,省商務廳賈廳長作了重要講話。嵐皋縣緊扣“實施三‘+’戰略、通過四個倒逼、實現三個嵐皋”的工作思路,大力實施六大工程,建立了有效的電子商務工作機制;紫陽縣依託縣域優勢產業,深度開發富硒電商產品,將電子商務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打造了“電商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户”的電商扶貧新模式,兩個縣都探索走出了符合自身縣情的電子商務發展道路。請大家認真學習借鑑。下面,我就全面推進我市電子商務發展工作,給大家再提三條要求:

一、認清形勢,統一思想,切實增強發展電子商務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近年來,電子商務作為新常態下的新型經濟活動形式,已經逐步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個層面,對生產、流通、消費乃至生活方式都帶來了深刻影響。當前,我市正處於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把電子商務作為全市後發趕超、彎道取直的路徑選擇,對於挖掘發展潛力、培育發展動力、破解發展瓶頸、提升區域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首先,發展電子商務是我們乘勢而上、順勢而為的戰略選擇。今年以來,專題召開國務院常務會,研究部署“互聯網+”工作,通過了《“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出台了“電商國八條”等一系列文件,這是中國電商行業發展至今由國家層面頒佈的最全面、最具戰略性的電商產業政策。省政府也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扶持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工作,出台了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市委三屆八次全會和市政府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把電子商務培育成為支撐我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可以説,電子商務已成為國家、省、市的重要戰略部署,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我們發展電子商務正當其時。

其次,發展電子商務是當前促進消費、拉動經濟的有力抓手。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連續多年快速增長,成為新形勢下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大亮點。自20xx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4萬億元以來,每年以2萬億元左右的速度在增長。20xx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突破13萬億元,同比增長25%;網上零售額達到2.8萬億元,同比增長49.7%,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20xx年,由阿里巴巴發起的第一屆“雙十一”購物節,當天銷售額為1億元;今年的“雙十一”,當天銷售額創下了912億元的紀錄,而我市20xx年全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只有193億元。據估算,電子商務線上每增加1元錢收入,可拉動線下交易近200元。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形勢下,電子商務已成為創造消費增量、拉動經濟增長的新生力量。

第三,發展電子商務是我市發揮資源優勢、推進創新創業的重要途徑。我市具有非常優良的生態環境、豐富獨特的旅遊景區和稀缺優質的土特產品,已經開發的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糧油、富硒礦泉水等70多個富硒產品,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但長期以來,由於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宣傳推介方式和手段落後,使得這些資源和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廣大農民未能獲得應有的收入。正在興起的電子商務將為我市的優勢資源開發和富硒等產品銷售提供更為便捷的通道,藴藏着豐富的商機和巨大的開發潛力,也必將在我市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同時,電子商務也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新空間,開闢了就業增收的新渠道。據統計,20xx年全國網店創業就業的總人數約960萬人,今後還將年均帶來超過300萬個就業機會;我市截止目前共有電商企業177家,電商網店878家,微商店鋪1628家,直接就業人數20xx多人,加上印刷、包裝、倉儲、物流配送等領域,帶動就業人數近1萬人。在不久的將來,全市將會湧現出更多的電商企業,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實現更多的創新創業夢想。各縣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電子商務的重要戰略意義,打破傳統思維,創新工作理念,立足安康實際,大膽探索實踐,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新的支撐點。

二、明確任務,突出重點,強力推進電子商務發展實現後發趕超

電子商務是一項巨大的、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從我市情況看,電子商務應用水平還比較低,電商數量少、規模小,實用型、專業型人才緊缺,發展基礎薄弱,倉儲、物流配送等支撐體系很不健全。我們要從實際出發,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全面推進”的原則,打好基礎,完善配套,規範運作。當前,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抓電子商務主體培育。發展電子商務,核心是要有一批優秀企業。要大力培育電子商務骨幹企業,支持我市品牌企業、中小商貿企業、個體商户利用第三方平台開設網店,創建有特色的網上零售品牌,集中展示、宣傳推廣安康名優特色產品。要積極引進一批知名電商企業在我市設立區域總部或辦事處,力爭把安康建設成區域結算中心、研發中心。要積極鼓勵電子商務領域創新創業,幫助大學畢業生、創業青年、具有專業技能的羣體創辦電子商務企業,在場地、税費、信息服務等方面給予扶持,落實好各項補貼政策,讓更多的人投身電商、做大電商,不斷壯大電商隊伍。

二是抓特色電商產品打造。我們開展電子商務,最大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我們的特色產品賣出去。各縣區要把擴大我市特色產品網上銷售作為發展電子商務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企業+基地+網店”或“協會+合作社+網店”模式,進一步拓展我市特色產品的銷售渠道。同時,要依託我市特色資源優勢,重點打造適合網絡銷售的茶葉、魔芋、臘肉、大米、礦泉水、香菇木耳、蠶絲製品等本地農特產品,大力開發生態、綠色、休閒、養老等旅遊產品,通過電商企業運作,使網絡平台成為安康推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名優產品的重要途徑。

三是抓電子商務園區建設。各縣區要在條件成熟的工業園區建設電子商務園區,鼓勵園區內的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吸引國內知名電子商務企業和配套服務企業入駐,形成集商品貿易、平台運營、物流配送、融資支持、軟件開發、人才培訓等多功能、多業態為一體的電子商務園區。要大力開展電子商務示範創建工作,制定詳細的創建工作方案,積極創建國家和省級示範縣、示範基地(園區)和示範企業,先抓一批好的典型,再逐步擴大創建範圍。力爭20xx年創建1個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縣,2-3個省級電子商務示範縣、示範基地(園區)和示範企業,培育認定一批市級示範基地(園區)和示範企業。

四是抓物流配送體系構建。要健全物流配送網絡,引導物流企業優化物流配送佈局,充分發揮郵政、供銷、民營快遞公司等物流資源的作用,加快建立市、縣、鎮、村四級物流配送體系,在鎮、村、組設立電子商務服務站點,提升綜合服務能力,逐步實現網上訂貨、配送、結算的農村流通新模式,打通“農貨進城”和“網貨下鄉”的雙向通道。要加快建設集電子商務產業和快遞物流服務為一體的快遞物流園區,使其成為電子商務產業孵化園和快遞物流服務中心。

五是抓信息基礎設施完善。各通信運營企業要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寬帶中國”、“光網城市”等工程,推進光纖入户,提高城鄉寬帶網絡普及和接入能力。要全面推廣物聯網、互聯網的應用,積極建設移動電子商務服務平台,發展移動支付服務、便民服務、商務信息服務。要培育扶持信息技術服務企業提供電子商務服務平台系統開發、信息處理、數據及網站託管、運營和管理等外包服務。

六是抓電商人才培育。電子商務專業和實用人才匱乏,是制約我市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因素。市商務局要結合我市實際,會同財政、扶貧、人社和教育等部門整合培訓經費,制定並組織實施全市電子商務培訓方案。各縣區也要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把電子商務培訓列入財政預算,一方面要對縣、鎮、村的各級領導進行培訓,使領導幹部成為發展電子商務的行家裏手,另一方面要對部門、鎮村幹部以及大學生村官等進行廣泛培訓,不留死角,務必讓各個層面的幹部都知道電商、學習電商、重視電商、狠抓電商。同時,要依託大中專院校和第三方培訓機構,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和電子商務課程,面向大中專學生、創業青年、鎮村網點工作人員等,分批次開展電子商務應用和技能培訓,集中培養一批具備實際操作能力的專業從業人員,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各縣區每年對領導幹部開展電子商務培訓不少於4次,培訓專業從業人員不少於1000人。

三、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努力開創全市電子商務發展新局面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各部門要把加快電子商務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領導小組,健全組織機構,落實專人負責,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制定詳細的工作實施方案,細化目標任務,拿出具體措施,確保工作有序推進。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國家、省上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電子商務發展的扶持政策,各縣區、各部門要把這些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每一户電商企業。同時,要抓緊制定我市相關獎勵扶持政策,市、縣財政都要設立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通過財政專項資金貼息、貸款融資擔保等多種方式,對網上銷售業績突出、促進就業和帶動經濟發展作用明顯的電商企業給予獎勵支持,助推電商企業發展壯大。

三是強化宣傳引導。要通過電視、網絡、報刊等傳統渠道和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大力宣傳發展電子商務的重要意義、工作舉措和工作成效,選擇一批電子商務應用較好的企業,總結成功經驗,樹立典型樣板,讓全民瞭解電商、支持電商、參與電商,努力為電子商務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四是嚴格監督管理。網絡是虛擬世界,誠信風險大,監管難度大,疏於管理就會引發信用危機、商業糾紛,甚至影響社會穩定。各縣區、各部門要始終強化風險意識、安全意識,加大網絡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製假售假、價格欺詐、不正當競爭、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努力營造誠信經營、放心消費的良好環境,促進全市電子商務健康有序發展。

同志們,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我們要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決戰貧困、提速趕超、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搶抓機遇,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全面提升我市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為建設美麗富裕新安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fayan/6v0g8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