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講話稿 >發展改革講話稿 >

在全市糧食補貼方式改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之二

在全市糧食補貼方式改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之二

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全省範圍內推行糧食補貼方式改革試點工作,這是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我省繼農村税費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之後,在農業政策方面出台的又一重大戰略舉措。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這次會議,目的就是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擴大糧食補貼方式改革試點工作會議精神,部署和安排全市糧補方式改革工作,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堅定信心,紮實工作,確保圓滿完成改革任務。何書記將作重要講話。下面,我受謝市長委託,就做好我市糧補改革工作,先講四點意見:一、認請形勢,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做好糧食補貼方式改革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1998年以來,在國內糧食市場出現階段性總量供大於求,糧價持續下跌的情況下,中央從保護農民利益、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大局出發,制定了以“三項政策,一項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政策,這對於防止糧價過度下跌,解決農民“賣糧難”和“打白條”問題,穩定農民收入,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從我市糧食生產和流通環節看,一是糧食結構性過剩,庫存不斷增加。由於糧食流通持續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市場糧價不斷下滑,收購價(保護價)與市場價長期倒掛,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按保護價收購的糧食不能實現順價銷售,庫存不斷增加。據5月31日統計數據,全市週轉糧庫存約23萬噸,加上國家專儲糧6000萬斤,總庫存達5.2億斤,超過全市最大庫容量。目前全市還有390多個露天糧堆。現有庫存中約有1—2億斤屬陳化糧,如按現行市場價銷售,差價虧損約1億元。二是財政用於糧食補貼的支出有增無減,虧損掛帳不斷擴大,地方財政不堪重負。中央核定我市1998年5月末糧食虧損掛帳2.43億元,每年應由我市財政支付的掛帳貼息和籌集風險基金近1千萬元。到今年5月底,全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累計虧損掛帳約5.8億元,不斷增加的糧食虧損掛帳貼息已經成為各級財政的沉重負擔。三是長期實行保護價收購,致使糧食市場價格信息失真,導致農民種糧只重產量不重質量,因而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的主動性不強、積極性不高,這也是我市近年來農民純收入增長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趨緩的原因之一。四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承擔保護價收購任務,長期吃國家補貼,形成了一定的依賴性,阻礙着國有糧食企業在管理體制和經營模式等方式改革,糧食企業始終走不出計劃經濟模式,不能成為真正市場經濟主體。同時,企業的老職工、老庫存、老掛帳即“三老”問題越積越重。為有效解決這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經國務院同意,省委、省政府決定從今年6月1日起,放開糧食市場,放開糧食價格,調整糧食補貼方式,逐步消除體制障礙,保護和促進農業生產力的發展,是十分必要和及時的。實行糧食補貼方式改革,對於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推動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一是有利於更好地保護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和種糧積極性。“種田還能補錢”,可以讓廣大農民從中直接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關心,從而進一步密切黨和政府與廣大農民羣眾的聯繫,為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村穩定創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二是有利於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實行直接補貼,糧食市場放開,農業生產直接面對市場需求,可以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要來組織生產,從而加快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逐步解決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不優、農業生產比較效益偏低、農民收入增長乏力的問題。三是有利於推動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糧食市場一旦放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也將成為糧食購銷市場平等競爭的主體,將極大地促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加快自身改革,轉換經營機制,積極主動地參與市場競爭,從而有利於糧食市場的活躍的順暢。四是有利於適應世貿組織規則,更有效地保護農民利益。根據國際糧食市場供求形勢,我國生產的糧食價格已沒有增長的空間,實行高糧價的政策已不可行,同時各級財政也將無法承受。適應世貿組織規則,對糧食生產環節給予補貼,可以有效地保護糧食生產能力和農民的切身利益,這也是發達國家通行做法。各級各部門都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學習省委《關於擴大糧食補貼方式改革試點的通知》和省政府《關於印發安徽省擴大糧食補貼方式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精神,充分認識做好糧食補貼方式改革工作的重要意義,把思想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決策上來,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紮紮實實地抓好糧食補貼方式改革工作。二、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積極穩妥地推進糧食補貼方式改革工作糧補方式改革涉及國家、企業、農民三者利益,涉及面廣,牽動性強,工作量大。各地各有關部門都要認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各項政策,從實際出發,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分類指導,穩步推進,確保糧補改革工作取得實效。(一)要準確把握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這次糧補改革總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保護糧食生產能力和種糧農民利益,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以市場為取向,放開搞活糧食流通,深化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繼續發揮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主渠道作用,搞好糧食儲備,加強糧食宏觀調控能力,促進農民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切實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圍繞上述指導思想,必須準確把握四個基本原則,即:有利於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民增收;有利於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保證糧食安全;有利於深化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提高政府資金使用效率;便於公開公正規範操作,保持農村穩定。這次改革的主要內容概括起來就是“兩放開一調整”。“兩放開”,就是放開糧食收購價格,放開糧食購銷市場。“一調整”,就是調整糧食補貼方式。放開糧食收購價格,就是從2003年6月1日起,不再按保護價收購農民餘糧,實行隨行就市收購。在市場供大於求的狀況下,可以充分利用市場價格槓桿,促進農民調整種植業結構,改進糧食品種,提高糧食或其他經濟作物的種植效益。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就是支持和鼓勵各種市場主體參與糧食收購和經營,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也隨行就市,按市場價收購農民餘糧,與其他糧食經營者公平競爭,自負盈虧。調整補貼方式,就是將原來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餘糧使農民得到的間接補貼,調整為直接補給農民,由“暗補”轉向“明補”。這是糧食補貼方式改革的核心內容。(二)要科學安排,分步實施,按計劃有序推進。根據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並結合我市實際,改革工作分四個階段組織實施。一是宣傳發動階段。今天的會議結束後,各縣區要借鑑農村税費改革的經驗和做法,制定出切合實際的宣傳計劃和宣傳提綱,把握宣傳導向,突出宣傳重點,注重宣傳實效。重點搞清為什麼要直補,怎麼補,如何適應市場需要調整結構,糧食企業怎樣參與競爭。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採取出專欄、貼標語、編簡報、發信件等多種形式深入宣傳,努力使改革政策和實施方案進村入户、家喻户曉,讓廣大農民羣眾和國有糧食企業職工都能理解和支持改革,保證改革順利進行。二是制定方案階段。各縣區要以農業税計税土地面積,或者農業税計税常產,或農業税計税土地面積和計税常產各佔一定比例等方式,確定每户農民享受補貼的商品糧常量,並根據各自的情況和特點,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各地要在農村税費改革的基礎上,科學測算基數,全面核實農業税計税面積和計税常產,入村到户,登記造冊,為確定每户農民享受補貼的商品糧常產及補貼提供真實、準確的數據,為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打好基礎。要注意並妥善處理好相鄰地區農民補貼收入差距問題。作為一個縣區,總的補貼數額比較容易核定,但合理、公開地落實到每一個農民則比較困難,可能出現相鄰鄉、相鄰村、相鄰組之間利益不均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加大宣傳力度,求得農民的理解,同時,要特別注重做好毗鄰地區農民補貼收入的銜接工作,防止引發新的不穩定因素。6月28日前各縣區的實施方案要上報到市糧改協調小組審查。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各地要抓緊制定,確保方案及時上報。三是組織實施階段。省將於7月底之前將各縣區方案批覆下來,各縣區要立即按照省批覆的方案,嚴格操作程序,規範操作辦法,認真組織實施。對補貼依據、計算方法、補貼標準和補貼數額要編制清冊,張榜公佈,並將糧食補貼通知書及時發放到每户農民手中,確保補貼資金如數兑付到位。對農民補貼的兑付和農業税的徵收,原則上實行“徵補兩條線”的辦法。對畝均補貼額較少的地方,在充分徵求農民意見的基礎上,也可採取將農民補貼資金直接抵交農業税及附加的辦法。除當年農業税及附加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名義從補貼資金中抵扣以前年度的税費尾欠和其他任何款項。四是總結完善階段。糧食補貼方式改革工作中,難免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各級各部門要及時研究解決。市糧改協調小組加強對各縣區的指導力度,並認真組織檢查驗收,確保各項改革政策不折不扣地得到貫徹執行。三、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進一步抓好各項配套改革糧食補貼方式改革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為確保改革的順利成功,省政府出台了相應的配套改革政策,我們要抓住機遇,積極推進各項配套改革。(一)調整糧食風險基金補貼政策。糧食補貼方式改革後,省將停止實行對市的糧食風險基金包乾辦法,糧食風險基金由省財政統一調配,但仍用於各縣區老庫存的處理和新增掛帳的利息支出。這次改革對農民的補貼資金,是由省政府從中央財政借入資金,將直接撥付到各市、縣區。(二)放開搞活糧食購銷市場。各地要在繼續發揮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主渠道作用的同時,積極支持鼓勵個體、私營、集體企業參與糧食收購和經營。在糧食主產區建立糧食購銷批發市場,使之成為糧食流通、糧食信息的聚散地。放開糧食購銷市場並不等於放任自流,糧食、物價、工商部門要加強糧食購銷市場的管理和監督,鼓勵守法經營,懲處違法經營,逐步建立一個多元、開放、競爭、有序的糧食購銷市場體系。(三)加快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步伐。糧食補貼方式改革後,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將直接參與市場競爭。而要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就必須深化改革,轉換機制,增強活力。為緩解糧食補貼方式改革對糧食企業的衝擊,省將對各縣區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老庫存、老掛帳予以劃斷並妥善處理。我在此強調,各縣區上報的5月末的糧食庫存數量、虧損額,要實事求是,不要虛報、瞞報,不能任意擴大虧損額,要保證國有資產不流失,嚴禁逃避銀行債務。同時要儘快完成國有糧食企業減員分流任務。目前,按照省裏要求減員分流70%的目標,貴池區尚有136人,東至69人,青陽37人,任務還很艱鉅。各地必須採取紮實有效的措施,通過多種渠道和途徑完成分流安置任務,省仍將執行每解除一名職工勞動關係補助5000元的政策。同時要加大產權制度改革力度,各縣區要以資產為紐帶,加快組建1—2個國有及國有控股糧食購銷公司,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四)繼續做好糧食收購資金的供應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糧食購銷政策,市農發行要按照“以銷定貸、以效定貸”的原則,積極向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提供收購貸款,支持其隨行就市收購農民餘糧,堅決杜絕區域性農民賣糧難和“打白條”現象的發生,這是關係到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同時,各地要支持和鼓勵其他商業銀行向各類糧食企業提供收購資金貸款。要加強現有庫存糧食的安全管理。目前全市仍有39座露天糧食倉庫,在梅雨季節到來之際,要防止水毀和黴變。(五)鼓勵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要大力開展訂單糧食生產,實現生產和市場的對接。農業部門要搞好信息、技術服務,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安全農產品。重點實施龍頭帶動和品牌戰略,加強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與加工企業聯合,大力發展糧油加工業,培育糧油龍頭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延伸產業鏈條,實行產業優化升級和產品的上檔升級。每個縣區都應該培育1—2個糧油龍頭企業,全市應培育1—2個省級龍頭企業。四、明確責任,通力協作,確保改革取得實效糧食補貼方式改革工作能否順利進行,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領導,關鍵在落實。我們要充分認識這場改革的複雜性和艱鉅性,把困難和問題估計得多一點,把方法和措施準備得更充分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紮實一些,確保改革取得實效。(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為切實加強對全市糧食補貼方式改革工作的領導,市政府成立了糧補改革協調小組,謝德新同志擔任組長,我任副組長,宣傳、計劃、財政、糧食、農發行、監察、審計、物價、工商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協調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財政局,與税改辦合署,並從相關單位抽調人員集中辦公。各縣區和鄉鎮都要相應成立協調領導和辦事機構,實行一把手負責制,為糧補改革的順利推進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各縣區領導同志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可以採取向鄉鎮派指導組,鄉鎮幹部包村到户等方式,開展各項工作;通過各種途徑對參與糧補改革的鄉鎮幹部和財會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掌握相關業務知識;要安排適當的工作經費,保陪改革工作順利推進。(二)通力協作,形成合力。各有關部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改革工作的認識,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共同做好改革工作。各級財政部門要切實承擔起組織協調職能,強化服務意識,主動與各部門聯繫和溝通,保證對農民的直接補貼資金及時、足額兑付;糧食部門要加快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步伐,搞活經營機制,妥善處理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老職工、老庫存、老掛帳和企業穩定等問題;審計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好老糧、老帳的鎖定和審計工作;農發行要積極主動做好改革後的糧食收購資金供應,確保不出現賣糧難;工商、物價等部要加強糧食購銷市場管理,維護糧食購銷市場秩序。(三)嚴明紀律,強化督查。在整個改革過程中,要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陽光操作,切實做到“五個到户”:即政策宣傳到户、清冊編制到户、張榜公佈到户、通知發放到户、資金總付到户。嚴格做到“六個不準”:即不準擅自改動補貼通知書的數額;不準擅自抵扣除當年農業税以外的任何款項;不準截留、擠佔和挪用補貼資金;不準集體代領補貼;不準拖延補貼兑付時間;不準以任何理由增加農民負擔。紀檢監察部門要設立舉報電話,強化監督檢查,嚴明改革紀律,對領導不力,組織不嚴,工作不到位,政策不落實而影響改革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在全市糧食補貼方式改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之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anghua/fazhan/m4rlo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