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 >

國小語文教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國小語文教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國小語文教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在新世紀飛速發展的今天,素質教育已成為改革和發展之潮流,隨着“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它對學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學校教育如何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與課外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體系。在開放的語文教育體系中,作為課外閲讀不是遊離於語文教育課程之外的“點綴”,更不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而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標準》理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為了在閲讀教學實踐中落實這些基本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提出了要擴大閲讀面的要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閲讀,擴展自己的閲讀面”“廣泛閲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規定了具體的課外閲讀量,第一學段,閲讀量不少於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於100萬字。新課標的這一些理念,告訴我們語文學習內容再也不能僅僅侷限於語文教材了,語文學習再也不能僅僅等同於語文學科學習了。

然而針對城鄉結合的我們學校,由於受到地域、家庭環境及應試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閲讀現狀令人擔憂:(1)學生缺乏讀書的興趣和意識,學生對於讀書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不能主動地進行閲讀實踐,建構知識體系;(2)“應試教育”的思想左右着教師的教育行為,教師總是把目光盯着幾本教科書和試卷上,認為“閲讀”只能作為學生的一種消遣,學校尚未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3)學校圖書室、閲覽室未發揮應有功能,多數學校圖書室只是成為一種“擺設”,學生很少有機會走進去閲讀,加上經濟條件的制約,圖書室的圖書很少有更新和補充,這些都很難滿足學生的讀書需求;(4)學校、家庭未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學校教師看好學生的成績,大搞“習題戰”,家中父母也認為孩子只要讀好語、數、外,讀課外書是“不務正業”。 (5)目前在國小六年中合計的閲讀課文才三、四百篇,幾十萬字。這又如何能培養好與時代相適應的閲讀能力?

基於此,我們提出“國小語文主題性閲讀的研究”的實驗研究,試圖通過這個課題的實踐與研究,對現行的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補充、擴展與延伸,使學生能把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應用,並有效地幫助他們深化知識、提高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

開展學生課外閲讀是一種課外教育。從古今中外看,重視學生課外學習可謂歷史悠久。我國最早的教育專著《學記》中就提出:“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的課內外相結合,藏息相輔的教育思想。台灣從XX年8月到XX年8月在全島實施兒童閲讀計劃。華中師範大學教科院夏家發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閲讀指導”,廈門市教科所蘇文木等對“國小大語文課外閲讀活動模式”進行了思考與實踐,浙江教育學院汪潮等對“國小生課外閲讀現狀”進行了調查與思考,浙江嘉善王春霞對“國小生課外閲讀的指導”作過有益嘗試。

在國外,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1998年10月簽署了閲讀卓越法案,超過了50萬名孩子從1999會計年度中撥給的2億6千萬美元中受惠,美國的兒童每天有一個小時在閲讀作業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長就宣佈了一個“促進學生閲讀計劃”。這些都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參考價值與借鑑意義。

三、課題概念的界定

課題中“主題性閲讀”是指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教材中各單元均有一個明確的閲讀主題),提煉出閲讀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課外閲讀中引導,讓課外閲讀成為課內閲讀有憑藉和依託,課外閲讀成為課內閲讀的擴展和補充,提高語文能力。

四、課題確立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應該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充分地利用這些知識發揮自己的閲讀能力去分析、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內容,從而獲得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建構主義的代表人物皮亞傑的認知結構説,認為兒童是通過自己主動的努力活動和與外界相互作用,不斷獲得經驗的豐富和重組,從而實現自我建構和發展。

2、“相似論”認為,學生頭腦中貯存的相似性信息單元(即相似塊)越多,就越有利於選擇、匹配、激活閲讀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學生對閲讀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學記》中的“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説的是教育得抓住時機,適時施教,錯過時機以後再去學習,就會事倍功半,得法於課內,及時進行同步拓展延伸,就會事半功倍。

3、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學生學習越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閲讀:正象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如果我們想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那麼就應當讓他所閲讀的東西,比要求他記住的東西多兩倍。”“如果少年學生除了教科書以外什麼都不閲讀,那他就連教科書也讀不好。如果學生其他的書讀得較多,那麼他不僅能夠學好正課,而且會剩下時間去滿足其他方面的興趣。”

五、課題的意義與目的

(一)課題的意義

開展主題性閲讀的研究與實踐,對國小語文閲讀由課內向課外、由以教科書為本位向大信息、多元化知識開放、由應試教育向讀書滋養人性、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轉變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該課題的成功運作對我校學生閲讀的外部大環境的開發、整合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對國小語文學科閲讀的內容整合方式、閲讀指導方式、閲讀習慣的有效培養、讀寫結合提高語文素養等方面的理論建構和實踐操作體系的建構都很有價值,也對改善我校國小學生課外閲讀無序狀態,規範學生語文課外閲讀活動,增強課外閲讀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具有現實的指導價值。

(二)課題的目的

1、語文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多讀書是一個重要方面。閲讀能力在各種能力中顯得尤為重要。主題性閲讀課題的研究首先創設閲讀氛圍,培養學生閲讀的興趣和良好的閲讀習慣。

2、主題性閲讀旨在課內指導學生學習略讀、精讀、瀏覽等各種閲讀方法,提供範例,課外有計劃組織讀書活動,使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起來。

3、通過主題性閲讀,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為語文實踐活動提供廣闊的空間,使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4、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在閲讀過程中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藴。通過閲讀積累優美的詞語、精彩的語段,促進學生語言的發展,為説話和寫作打下紮實的基礎。

5、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研究和探索一些拓展閲讀的操作策略,積累一定篇目的適合本年級實際情況的拓展閲讀教材,培養致力於拓展閲讀研究的師資隊伍。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激發學生閲讀的原生性動力,感受閲讀樂趣;

2、用好教材這一“例子”,促使課內外有效銜接。如:

1)根據單元具體學習要求確定單元閲讀主題,推薦課外閲讀的範圍,篇目。

2)明確課外閲讀練習的具體要求。

3)不同年級、不同主題單元,教師推薦閲讀的時機選擇。

3、重視方法指導,培養學生閲讀能力。

4、適時地開展讀書活動,構建有效的國小語文課外閲讀指導活動模式。

5、重視積累,促進寫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二)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通過座談、問卷,瞭解教師、學生、家長對課外閲讀現狀的看法,及課題開展前後學生閲讀情況的調查。

2、文獻研究法。廣泛收集國內外關於學生主題性課外閲讀的信息和學習研究,結合本校實際採取科學有效的方法。

3、實踐行動法。召開不定期的課題研討活動,舉行觀摩課、研究課,撰寫實驗論文,開展讀書活動,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採取新措施進行修正和完善。

4、經驗總結法。及時對課題開展進行階段性總結;撰寫教學案例及相關論文的編寫等。

七、課題實施的可行性

1、課外閲讀是教育發展的要求。

開展課外閲讀,能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擴展學生閲讀面、知識面,有利於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閲讀的重要性幾乎是不言而喻的。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生活在信息社會,就要不斷的獲取知識。如何獲取?閲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因此,本課題的開展是時代的要求。

2、語文學科的實踐性是課題開展的前提條件。

《語文課程標準》理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葉聖陶先生説:“教材無非是例子。”語文教材是教學的出發點,而不是終點,以語文教材入手,目的在於閲讀種種的書,語文教材實際上成了通向課外更多閲讀的橋樑。學生學語文首先要學好這些範文。再者,教師由教材作遷移,由點及面,要讓學生憑藉課堂學習中認識的規律,掌握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在課後縱向延伸,由一篇帶一批,或體裁相同的,或內容相關的,或寫法類似的,大量進行課後閲讀,既可以在延伸閲讀中鞏固所學的知識、技能,又可以在廣泛閲讀中運用所學,鞏固學法,更好地閲讀。

3、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有利於課題的開展。

現行的語文教材,以“以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為編寫思想,即各單元均有一個明確的閲讀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人們在觀察中的發現。這就有利於在課題開展中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提煉出閲讀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課外閲讀中引導,讓課外閲讀更好地成為課內閲讀有力的憑藉和依託,擴展和補充。

4、開設語文活動課,創設閲讀氛圍。

我們的學校本學期針對主題性閲讀課題在每週安排一節語文活動課,用於學生朗誦課外閲讀中學到的精華以及優秀的文學作品,組織讀書會、朗誦比賽、課外閲讀交流等,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課程的設置,使學生在沒有目標壓力前提下輕鬆地接受學習,主動參與學習,給每一個學生自由發揮才智的門户。

6、具有科研能力的課題組教師是開展課題的有力保證。

主題性閲讀課題的研究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和豐富的語文知識儲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閲讀指導及舉一反三的閲讀篇目推薦。因此,我校重視對語文教師培訓進修,在教育教學同時,研讀各類教學雜誌、網上學習,每學期還要完成一定數量的教育學習筆記等,不斷提升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

此外,我校語文教師大多是中青年教師,其中有多數從事過課題研究,有着較強的科研和改革意識,有利於課題方案在校內實施,使課題能順利地開展。

八、研究對象及實驗步驟

(一)研究對象

3——6年級所有班級的學生

(二)實驗步驟

1、準備階段:XX年3月-XX年5月

全體課題組成員進行文獻研究、現狀調查、論證課題方案並制定課題方案,各年級制定好課內外整合閲讀計劃。

2、實施階段XX年6月-XX年5月

1)各年級根據研究的內容,選擇好課內外閲讀的結合點,做好課內外閲讀的鏈接,開好閲讀篇目。

2)學習有關理論,做好學習筆記,定時組織交流。

3)把拓展閲讀落實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做好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各年級上好課內外有機整合的閲讀教學研究課。

5)開展行之有效的讀書活動

6)每學期做好階段性總結。

3、總結階段:XX年6月-XX年12月

課題研究報告、撰寫優秀課外閲讀教學案例集、教案集、相關論文集及整理。

九、預期成果形式及人員分工

(一)預期成果形式

1、推出具有成功經驗的典型課例;

2、相關論文;

3、編寫同步主題閲讀操作手冊(包括單元主題目錄;推薦目錄;操作建議)

4、編制學生讀書筆記集;

5、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報告和檢測報告。

(二)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組 長:韓生燕

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扎西旺姆

本校國小語文教師的理論培訓:韓生燕

具體課題研究活動的組織和安排:次仁央京

本課題研究資料蒐集整理:雷雲兵

課題研究報告撰寫:扎西拉措

中年級主題性閲讀的研究 :傑美

高年級主題性閲讀的研究 :扎西拉措

芒康縣朱巴龍國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baogao/d37qo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