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實施的開題報告(精選6篇)

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實施的開題報告(精選6篇)

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實施的開題報告 篇1

課題研究報告撰寫的基本要求

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實施的開題報告(精選6篇)

一、標題

可使用比正文大1—2號的字型與變化了的字體(黑體)來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標題下一行,一般寫上“××單位課題組”,在右上角打上一個“﹡”,然後在首頁文末劃一橫線下面加註,也註上“﹡”號相呼應。加註時要標明課題的級別、性質、歸屬、立題年份、負責人姓名、成員(顧問)姓名、研究報告的撰寫者以及一些謝辭。也可單獨列一頁,或放置正文末尾括號中,將具體的工作與成員予以説明。

三、內容摘要和關鍵詞

內容摘要是對研究報告中所描述的背景、採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結論與提出的新見解的簡要説明,以100—300字為宜,接着“××單位課題組”空1—2行,其中“內容摘要”用中括號,變體字。

關鍵詞除了幫助檢索之外,還在於可提醒本研究報告的閲讀者着意理解所列詞語,以2—5個為宜,緊接着“內容摘要”,其中“關鍵詞”也用中括號,變體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報告的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問題的提出⑴是揭示問題或困難;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義⑶是研究現狀的綜述⑷是本課題關鍵概念的界定。

2、課題研究目標目標的確定與後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聯繫。

3、課題研究的思路與框架

這一部分需説明自己對本課題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還要將研究對象的選擇、研究工具、研究步驟等方面的問題交代清楚。

4、課題已經的內容與方法這是研究成果的主體,是課題研究內容的全面展開。

5、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結果是根據研究過程中搜集到的資料、數據進行整理後展示的客觀事實,它告訴我們最終得到什麼,這些東西是什麼。結果可用圖直觀表達,也可用文字簡要説明。

五、結論

這是整個研究過程的結晶。它是在研究結果分析的基礎上經過推理、判斷、歸納而概括出更高一個層次的成果或觀點。結論指出研究結果説明了什麼,今後應怎樣辦等。

六、存在的問題與後續的研究

七、報告落筆的時間: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參考資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對象基本格式

書籍類作者名《書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類作者名《文章題目》(《刊物名》,×年第×版)

報紙類作者名《文章題目》(《報紙名》,×年×月×日)

成果彙編

一、封面

説明課題來源、立題編號、課題名、課題負責人和承擔單位、立題時間和結題時間等

二、目錄

三、主報告

正文小四號,1。5倍間距;大標題(題目)三號,粗黑體;一級子標題四號,黑體;二、三級標題與正文同字號,字體變。附件如篇幅較多,正文可用五號,單倍間距,標題字號相應縮小。

四、附件

包括課題申報表、研究方案、立項通知、子課題研究報告、有較強階段特徵的階段研究報告、相關的研究論文、設計的相關材料(如調查表),相關的個案研究報告、教學設計、活動設計、相關成果的獲獎證明及其他有關材料。(學生的作品一一般不納入彙編,在附典型教案或課堂實錄時,還應加上相關的點評,以説明該個案對主成果的聯繫)

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實施的開題報告 篇2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在知識驟增的時代,掌握知識的多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識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因此,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教學改革實驗的重要目標。

2、自從20世紀70年代合作學習運用於課堂的研究開展以來,合作學習就一直是學校教學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課題。雖然我國學校的合作學習研究到20世紀90年代開始起步,特別是近年來,在研究者的努力倡導和實踐者的積極推動下,合作學習成為教學非常重要的學習策略,對不同年齡,不同學段的學生產生的積極影響已經不可估計。

3、21世紀最需要的是具有合作意識的人才。現在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卻因為從小受到溺愛和嬌慣,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強,不願意也不會與他人合作。這種心理必將嚴重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重視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的培養,是時代交付基礎教育的責任。

4、當前語文教學的問題依然突出,似乎仍然沒有擺脱所謂“教學教學,教師教,學生學”這樣一種學生被動受動的局面,教師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識、結論準確地告訴學生,這種現狀與現代教育理論嚴重脱節。基於此,我們決定實施“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落實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校本課題實驗。

二、意義

在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中,與傳統模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提高認知能力,提高對問題的探究思想,同時也是科學地發現和分析問題、科學地下定義的必要前提,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必要條件。

三、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通過有效的教學,引導學生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何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個性,讓學生得到發展;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如何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收集資料、整理分析材料、表達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喜愛質疑、樂於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

2、通過課題研究,全體教師積極更新教育觀念,如何能迅速轉變教學方式,提高專業技能,與新課程同行,隨課程改革一起成長,形成一支具有較高業務能力和先進教育思想的高素質教育隊伍,全面提升學校素質教育的實施水平。這是我們研究探討的方向。

在本課題研究中,自主學習是相對於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而言的。而合作學習是指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與“競爭學習”。探究學習則是相對於接受學習而言的。我們所指的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原有的他主性、被動性的學習狀態,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

1、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我否定、自我選擇、自我調控、自我評價反思,發展自身的主體性的過程。自主學習是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

2、合作學習是一種雙邊和多邊活動,既有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又包括學生個體與學生個體、學生個體與學生羣體、學生羣體與學生羣體等彼此間的互動,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合作學習能增強課堂互動的有效性,使教學過程遠遠不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

3、探究性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蒐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它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

課題的核心理念

隨着新課程標準如火如荼的實施,其核心理念“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課程改革正成為轉變學習的一場革命,學習已成為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創造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和提升的過程。創設自由、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與生活實際貼近的各種情境中,自主與合作地探究,實現知識的再“創造”。

課題的界定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在一定的環境中教與學活動各要素之間的穩定關係和活動進程的結構形式,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一套方法論體系,是基於一定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的較穩定的教學活動的框架和程序。它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同時又直接面向和指導教學實踐,具有可操作性,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樑。

所謂“自主、探究、合作”教學模式是一種以發展能力為主要目標,以“激趣導入——自主品讀——質疑探究——合作互動——遷移實踐”為教學流程,解決學生怕學、不想學、不會學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國中語文教學質量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

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簡而言之,即自由主動地學習。它是一種建立在對所學東西有一定的興趣,學習目的較為明確,學習態度較為端正基礎上的創造性的學習。

所謂“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蒐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獲得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所謂“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學研究,國內國際上有着轟轟烈烈的開展和討論,

西方教育學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倡導自主學習,並將其作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70年代,自主學習進入語言學習領域。“歐洲議會的現代語言工程”在1971年成立了自主學習中心,其宗旨就是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就是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他們認為自主學習就是“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並且認為自主學習能力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1)確立學習目標;(2)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3)選擇方法和技巧;(4)監控學習過程;(5)評估學習結果。美國研究自主學習的權威心理學家齊莫曼(zimmerman)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與一些心理學家致力於自主學習研究。他在總結了以前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只要是學生在元認知、動機和行為三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那麼其學習就是自主的。

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於美國,並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由於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併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探究學習最早提出在學校科學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在1909年前,大多數教育者認為科學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過直接教學讓學生學習大量的科學知識、概念和原理。1909年杜威在美國科學進步聯合會的發言中第一次對這種方法提出批評。他説,科學教學過於強調信息的積累,而對科學作為一種思考的方式和態度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杜威認為科學教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習大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科學研究的過程或方法。從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為一種教學方法的合理性變得越來越明確了。

國內情況: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終身學習、全人發展”;楊福家教授的“優質基礎教育”;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運教授的“時代呼喚人文精神的迴歸”;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等。目前國內中國小“自主、探究、合作”課程開發,但教學模式的研究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一般表現為:①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輕考慮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學習習慣;②重精講多練,輕考慮學生的合作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③重提高學生的整體成績,輕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④重城鎮學生的學習研究,輕考慮農村廣大國中生的學習實際和心理特點;這些現象更是造成我們農村國中語文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句話,其學習方式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無成熟的理論體系與系統的實踐經驗。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的學習是主動的,是通過對外部信息的選擇和加工主動建構信息的意義。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因此,教師不是簡單的知識呈現者,他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的看法,共同參與學生的探索,引起學生間的交流、質凝,從而使學生不斷豐富或調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構清晰、完整的認識結構。根據建構主義的理論,要有效地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學生必須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必須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2、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體現了學生的主動發展思想和主體發展地位,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教師的任務不是教學生學習知識,而是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資源,創設有利於學生髮現創新的信息平台,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促進學生個體的可持續發展。

3、理念。

“關注學生髮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課程標準強調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新課程目標體系,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強調教學中的“民主、交流、互動、對話”。強調“經歷與體驗”,重視“過程與方法”,提倡課堂開放,努力把課堂變成實現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主陣地

4、在課題研究當中,我們要參閲中外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和科研成果,以此指導我們的科研實踐。教育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現代課堂教學理論和某些哲學理論等,都是本課題研究的重要理論依據

(四)研究目標、內容(或子課題設計)與研究重點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1、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探索一條有利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形成的有效的教學模式。

2、通過有效的教學,引導學生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個性,讓學生得到發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收集資料、整理分析材料、表達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喜愛質疑、樂於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

3、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通過實驗,全體教師積極更新教育觀念,迅速轉變教學方式,提高專業技能,與新課程同行,隨課程改革一起成長,形成一支具有較高業務能力和先進教育思想的高素質教育隊伍,全面提升學校素質教育的實施水平。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一)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內涵概述:

1、自主性學習:是指學生為主體支配自己權力的意識、能力,集中表現為自尊、自立、自強等自我意識以及自我激勵、自我調控、自我評價的能力等,充分體現了個性化學習。心理學家布希爾指出,創造力的形成離不開個性這一因素。無數事例證明,有個性的人,才有思想,屬於自己的獨特思想,才有奇才,才能創造。

2、合作學習:(美國威廉·格拉塞)又稱小組學習,它是指一系列促進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以便通過同學之間的交互作用對學生的認識、發展、學習情感和同伴關係產生積極的影響。其為相對於個體學習的一種小方式。合作學習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它能激發學生髮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還能促進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能增進同學間的感情交流,改進人際關係,由於學習任務共同承擔,問題也就容易解決。

3、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從語文學習內容中選擇和確定探索、研究專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的學習。有利於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它着眼於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自主學習落到實處。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方法指導的實踐與研究;

2、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方法指導的實踐與研究;

3、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方法指導的實踐與研究;

4、新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的學習行為及學習能力的評價的實踐與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一)課題研究的重點:

1、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中學習目標選定的有效方法

2、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優化與調控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難點:

1、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過程與方法的優化與調控策略;

2、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方式中,在控制狀態、半控制狀態、學生自組織狀態下的教學評價標準及方法。

(五)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研究的思路:

一、確定研究方向;

二、分解研究問題;

三、理清研究思路;

四、推敲課題名稱;

研究的方法:

(1)、資料文獻法:收集國內外相關理論資料,提供關於教學方式方法理論依據。

(2)、調查研究法:追蹤調查學生的心理行為、能力表現、成績等狀況,為研究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提供可靠依據。

(3)、個案分析法:把每個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逐一分析,找出前後差距,總結經驗。

(4)、行動研究法:課題組的教師做好全校教師教學方式方法隨堂聽課跟蹤,定時交流,並將效果較明顯的個案寫成研究報告。

(5)經驗總結法:實驗探索、交流總結、形成理論、推廣經驗。

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實施的開題報告 篇3

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課題的研究開題報告,希望你會喜歡!

當前,應試教育的傾向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紮紮實實的現象還普遍存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的基本權利,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如何紮實有效地推進素質教育,真正從人的生命成長、終身發展的高度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是每一所學校面臨的重要問題。

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動中,學校及教師希望用準確的語言影響學生,用優美的環境教育學生,用豐富的活動培養學生。影響教育培養基本上都是外力的作用,我們卻忽略了教育是兒童自身內部的活動,學生自身內部會發展自己,完成學習活動。兒童是有生命的、完整的人,不像布料、牙齒那樣可以裁剪、打磨,我們所做的全部都要通過兒童自己去最後完成,這似乎有點無奈。然而,一旦我們醒悟這一過程的必然性,就會明白教育過程的主人和主力,原來是兒童自己,我們只不過是兒童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和僕人,我們必須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很不容易認識到我們所處的真實地位。多少年來,我們一直認為自己就是教育教學過程的主人,而今天,我們卻認識到了這種判斷並不符合實際,而且,時代進步、社會發展、教育內部問題的累積、學生生存狀態的改變,使我們遲早都要説破這樣一個事實。當然,説破的目的是改變。我們需要把為教者設計的教育轉變為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即把師本教育轉變為生本教育,這是一個重大的策略性的教育轉變,是帶有體系意義、根本意義的轉變。

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是我校的辦學宗旨。我們學習了生本教育的有關理論,並親自參與聽課,親身感受了生本教育的無限的生命活力。發現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上學生表現出來的是全身心的投入,那種積極、歡樂、優質、高效的課堂學習,以及他們優秀的考試成績,都使我們十分振奮。無論是他們的學習狀態,還是他們良好的精神風貌,或是學生在課堂中的語文素養和數學思維水平的精彩展現,都使許多聽課者、聽報告者激動不已。

正是基於以上問題的思索,我們把生本課堂課題研究作為我校的龍頭課題進行研究,希望能探索出一條真正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定基礎的課堂教育方式方法。必須強調的是,生本課堂改革既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同時也是教育技術的改革。

生本教育是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實踐中充分體會到教育的真諦,享受到教育的樂趣和兒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發展。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創立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

生本教育主張:教育應實現由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轉變,即把為教師的好教而設計的教育轉向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實現學生積極、主動、活潑、健康地發展。

生本教育的兒童觀:人的起點非零,人擁有其自身發展的全部憑藉,具有與生俱來的語言的、思維的、學習的、創造的本能,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潛能無限,是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學習資源。藉助於學生的本能力量的調動,形成教育的新的動力方式和動力機制。

生本教育的教師觀:教師應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縴夫。教師在教學中要儘可能不見自我,要把教學內容從一大堆知識點轉變為知識的靈魂與線索,來創造最大的空間,迎接學生積極飛揚的學習。

生本教育的教學觀:教學就是學生在老師組織引導下的自主學習。生本的課堂是區別於考本、本本、師本的,是區別於短期行為的、分數的課堂,是人的發展的課堂。在教學組織上,生本教育鼓勵先做先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直至不教而教。採用個人、小組和班級的多種方式的自主合作學習。

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更為基礎的是發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認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主要標誌,學生學習的核心部分應該是發展感悟,積累的意義也在於感悟的形成。

生本教育的評價觀:生本教育提倡減少學習成長期的頻繁考試,不干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課任老師,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削弱日常評價的比較競爭功能,鼓勵為而不爭。到了現實學習的成熟期,鼓勵學生用成長期的生動、活潑、主動、自然、豐富的積累和感悟,取得優異的終端考試成績。

生本教育認為,學生的美好學習生活是學校德育的基礎。勞動產生自然素樸的美德,產生素樸的德行。當學生在課堂中真正成為主人,自己去體驗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學中飽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進入學生本體,從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課堂教學成為最自在、樸素的無形的德育過程。

1、以學生髮展為本在西方教育的理念中早有提倡或研究,但將此理論用於課堂教學也尚在探索中,如杜威提出兒童中心説並引起了教學改革的浪潮,自19世紀以來,西方各國已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實驗,已形成一種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極為輕鬆的課堂教學,但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卻非常不夠,不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2、自素質教育提倡以來,教育理論界對傳統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批判,推動了學校教育的教學改革,如愉快教學情境教學等都體現了生本教育思想。生本教育實驗在廣州率先開展以來,目前在全國各地的許多學校的實踐取得巨大成就,它倡導教育者要高度尊重和全面依靠學生,體現人之生命創造力的神奇和美好。學生學習積極性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產生快樂,產生素質,產生成績,使素質教育取得了可運行的良好動力機制,破解了困擾多年的難題,為教育改革與發展打開了一條成功之路。

3、素質教育呼喚創新人才的培養。21世紀教科文研究組織的專家們提出:教育必須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把沉睡在每個學生身上的潛能喚醒,並且激活起來。在教學中,不但要重視學生學科知識的傳授,而且要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其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課堂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引導激發學生對學科或某個領域的研究興趣,而不只是完成現成學科知識的傳播,進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力爭培養新時代的好才、高才和尖才。

4、廣東省教科所郭思樂所長也認為,提倡素質教育,就要把當前的師本教育體系轉變為生本教育體系,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地去發展、去創新,並努力使教育立足於可持續發展上,順應教育特徵,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動性,讓學生在自己的摸索中前進,從中獲取的知識才是最寶貴的。於是,他提出了一系列生本教育的新觀念,如價值觀:一切為了學生;倫理觀:高度尊重學生;行為觀:全面依靠學生。教師觀:教師應是學生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縴夫。教學觀:教學就是學生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自主學習。學生觀: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潛能無限,是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學習資源,藉助於學生本能力量的調動,能夠形成教育的新的動力方式和動力機制。德育觀:以學生美好的學習生活作為德育教育的真正基礎,學生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建樹是通過學生的內化來實現的。

5、本項目研究將充分發揮我校信息教育技術方面的優勢,將多媒體網絡引進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能運用網絡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學習,真正實現學習的自主化、個性化、協作化和多元化,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項目研究不僅涉及到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要學科,而且包括了音樂、體育、美術、科學、思品等所有學科,其改革面之廣、其研究的深入也是本項目的一大特色。

本課題以人的全面發展學説以及廣東教科所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論為依據,立足於現代知識經濟社會,着眼於為未來培養具有主動性、自主性、創造能力的人才。本課題立足生本教育理論,將生本教育理論運用到國小課堂教學中,力圖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克服其存在的問題,探索最佳的課堂教學結構,對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對國小課堂教學中以生為本的具體理解與認識:

(2)在對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理解與解釋的基礎上構建各學科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3)結合我校的課堂教學實際,對構建的新型課堂教學結構進行進一步的調整與完善。

通過小組合作、先做後學、先學後教的教學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能適合學生自由表達、自主及自信地參與、主動學習的`情境,着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以期促進學生全面、和諧、主動、持續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同時採取實例教學法、觀察及情景法、合作討論法、經驗總結等研究方法,努力實現由傳統的教學模式向現代的、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的過渡。

(一)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張隨鄂

副組長:閆紅蓮李榮華

骨幹成員:王玉芳、劉偉、鄭如紅、黃偉鋒、韓旭輝、張俊生、張楠、戴剛毅、劉運金、王靜、黃慶華、左玉霞、鄒玉萍、王轉運、吳華、閆改桃、彭宇、朱秀梅、張繼紅、米德新、韓俊麗、李波、鄭輝、任玉淑、陳萍

(二)子課題組織機構

每個教研組要在學校總課題的基礎上申報子課題,以各教研組的子課題為基礎,進行生本教育理念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實驗與總結。

具體子課題組織機構如下:

語文學科子課題組:組長:黃偉鋒;副組長:韓旭輝;組員:全體語文教師

數學學科子課題組:組長:鄭如紅;副組長:張俊生;組員:全體數學教師

英語學科子課題組:組長:韓俊麗;組員:全體英語教師

綜合學科子課題組:組長:劉偉;副組長:張楠;組員:全體綜合學科教師

(備註:承擔多學科教學任務的教師,可以選擇一門學科參與課題研究)

(一)準備階段(20xx年4月20xx年9月)。

1.課題的申報立項。

2.負責人制定研究方案。

3.成立課題研究組織。

4.明確課題研究規範和課題組成員各自的任務。

5.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和研究方法。

6.現代教學技術設備,電腦、信息網的設置與準備。

(二)實施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1.構建生本理念下的教師羣體,深入學習相關理論,以理論指導課題實踐。

2.加強實踐指導,組織課例研討,引導實驗。

3.觀測學生主體意識、個性特點與創新思維的發展,做好階段性的調查統計。

4.撰寫教學反思、階段性總結,不斷調整策略,深化提高。

(三)總結階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1.撰寫並修改課題研究報告。

2.研究成果歸類整理。

3.上報專家對研究成果進行鑑定評估。

1.文本類成果:

(1)實驗結題報告;

(2)教師研究論文集、教師案例集;

(3)學生作品文集等。

2.音像製品類成果:

(1)生本課課例光盤;

(2)生本教育活動圖片;

3.學生髮展類成果:

(1)學生、家長調查問卷;

(2)學生髮展表現的物化成果。

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實施的開題報告 篇4

一、題目。要求明確、鮮明、簡練、醒目。一般不用副標題,字數不宜過長。

二、摘要。要求準確、精練、簡樸地概括全文內容。

三、引言(或前言、問題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報告的主體部分,因此要簡明扼要。

內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問題;

2、介紹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闡明研究的假設;

5、説明研究的意義。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這是研究報告的重要部分,以實驗研究法為例,其內容應包括:

1 、研究的對象及其取樣;

2、儀器設備的應用;

3、相關因素和無關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與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結果的統計方法。

五、研究結果及其分析。這是研究報告的主體部分:要求現實與材料要統一、科學性與通俗性相結合、分析討論要實事求是,切忌主觀臆斷。其內容:

1、用不同形式表達研究結果;

2、描述統計的顯著性水平差異;

3、分析結果。

六、討論(或小結)。這也是研究報告的主體部分。其內容:

1、本課題研究方法的科學性;

2、本課題研究結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價值;

4、本課題目前研究的侷限性;

5、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七、結論。這是研究報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簡練、措詞、慎重、嚴謹、邏輯性強。

主要內容:

1、研究解決了什麼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2、研究結果説明了什麼問題,是否實現了原來的假設;

3、指出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八、參考文獻。

九、附錄。如調查表、測量結果表等。

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實施的開題報告 篇5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更加重視對語文字詞的學習、理解、掌握和運用,獲得較強的語文能力特別是語言表達、交際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兩個轉變:把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把以傳授知識為重心轉變為以培養學生能力為重心。探索和提高學生學習字詞實效性的現代學習策略,優化學習方法,優化學習手段,優化學習習慣,優化學習心理,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建立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字詞的評估標準,使評估從“重教”轉向“重學”,力求實現評估手段的客觀性、科學性、準確性。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七到九年級學生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國中生學習語文對字詞的需求量大,學生平時閲讀量小,知識面窄,課堂教學字詞時間相對較少,語文閲讀能力的訓練、培養一定程度上衝擊着學生對字詞的學習和掌握,會考對字詞的考察所佔比重極小,教師在課堂中往往將字詞教學一帶而過,故出現學生積累的詞彙量少,輕視對字詞的學習掌握,對已掌握的字詞記憶不牢固的現象。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的總目標中明確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我們一線教師在平時的字詞教學中要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耐心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安排合理的學習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積累習慣,並在實際學習中有意識地鞏固訓練。教師還要隨時抓住詞語內在的有機聯繫,有效地進行教學。同時,字詞教學不能脱離實用意義,教師給學生提供有意義的語言材料,讓他們在語境中通過認知來接受詞彙知識,給他們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讓他們把所學到的詞彙運用到實際中去,如此反覆實踐,學生的詞彙掌握、運用能力一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隨之而來的語言交際能力也必然得以增強。具體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一)檢查學生學習語文詞語的情況,以及運用所學詞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加深對學生的瞭解,從中發現問題,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二)以培養能力提高全面素質為目標,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和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增強學生的互相瞭解,互相幫助,具有良好的羣體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三)通過讓學生參與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悦,並激發他們積極參與課堂的學習和課外活動,樹立起語言表達與交流的自信心。

此次科研課題針對課題主要研究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研究字詞學習的方法與途徑。

2.研究字詞學習過程中聽、説、讀、寫技能的綜合運用。

3.研究字詞學習的規律與基本策略。

在此基礎上,自己利用平時加強學生的閲讀,特別要保證學生一定的語文課外閲讀量,加強學生對字詞的感性認識;還要勤于思考,勤於運用。

(一)實驗假設

在語文字詞學習過程中儘可能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特點,儘量採取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寓教於樂,以期待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二)研究角度

1.激發興趣,豐富學生對字詞的多感官接觸,提高課堂效率。

2.激活舊知,感知新詞,促進知識的遷移。

3.結合具體詞語,在語言情境中加深對詞彙意義的理解和掌握。

4.利用各種手段,創設各種情景,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運用。

(三)研究目的

1.不斷積累,逐漸形成自己的詞彙庫。

2.能全面掌握字詞的音、形、義並在理解的基礎上準確運用。

3.能靈活應用掌握的字詞、短語等進行語言交流。

(四)研究對象

我校七年級至九年級學生。

(五)研究方法

本課題將採取理論研究、實驗研究、網上查詢、文獻法、調查法、發現法、觀察法、討論法、教學總結等研究方法。比如:上網收集信息、圖書館查資料、找學生座談、上觀摩課、課題組成員進行教研討論、經驗總結、撰寫論文等,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思維為核心。

第一階段:課題準備階段(20xx.6—20xx.9)

1、組建課題組,制定課題實施方案。

2、組織實驗教師參與課題培訓。

第二階段:課題研究階段(20xx.10—20xx.1)

1、各組員依照整體課題實施方案,制定自己的實施方案,並在日常教研活動中開展研究。

2、課題組定期舉行例會,對課題研究中出現的典型問題進行研討,及時總結經驗。

3、定期組織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論文的評比活動。

4、及時做好課題研究資料的整理、存檔等工作。

第三階段(20xx.2—20xx.8)總結、推廣課題成果。

由我承擔課題的主要工作,包括人員的分工、落實,課題的具體操作、分析和總結;組內其他老師負責詞彙研究的資料準備工作。

由本人負責,成立課題組,健全研究機構,做到研究任務,時間,人員三落實;同時確立制度,制定課題管理程序,規範學習、研究制度以激勵為槓桿,激活教師研究熱情;經費保證:設立課題研究專項經費,保證研究過程中相關書籍、必要設備的外出學習、開展活動等的經費來源;技術保證:聘請專家擔任顧問,選派骨幹外出培訓,組織外出參觀學習等;課題研究與學校工作相協調:做到教學科研化,科研教學化,使學校教育教學與教育科研同步發展、共同提高。

課題實施方案;

積累課題研究活動中的教學課例、教學設計、論文等成果,彙編成冊;

承辦一次區級以上的課題研究觀摩活動,推廣課題研究成果。

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實施的開題報告 篇6

我校《在網絡環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課題,是重慶市電化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十五”專項科研課題(課題批准號:02—dt—10)。經領導批准,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彙報如下:

在現代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建設為素質教育服務的、現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學資源系統,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中學教育必須研究的課題。

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教育模式產生了質的飛躍,網絡化教育將成為信息時代的重要標誌和組成部分。探索、研究並構建適宜於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在網絡教育時代,不僅需要有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高效互動的教學方式,更需要有豐富實用的教學資源、完備的教學體系。在網絡化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成為網絡教育的主導力量。而目前,我們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網絡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網絡實施教育教學尚有距離,尤其是建立“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還有待起步,基於此,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背景條件:國家教育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虛擬學校、遠程教育等應運而生;重慶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通過評選信息技術示範校加大力度;渝中區率先建立局域網,並通過已經實施了三年的“雙創課題”研究,使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極大改觀;隨着課改的進一步深入,現代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基礎條件:我校通過一年多的艱苦奮鬥,信息技術無論在硬件上,還是軟件上,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纖為網絡骨幹,採用千兆高速以太網,集視頻教學、監控、信息服務、學校管理於一體的校園網絡,實現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裝了數字投影機、實物展示台、100英寸電動玻珠屏幕、多功能講台、監控攝像機、29英寸電視機,上課教師人手一台筆記本電腦。軟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資源庫”,包括《k12學科資源庫》、《數字圖書館》(近兩萬冊電子書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電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數據庫、試題庫、資料庫,涵蓋國情教育、心理諮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升學指南、教育法規等教育信息庫,能充分滿足現代教育管理和一線教學的需要。

人員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術中心,配備了專業人員,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相當造詣。信息技術中心,對全校教職員工進行了信息技術素質修養和實際操作的培訓,全校教職員工基本掌握信息技術教育,能滿足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育教學的需要現代信息技術

1、觀念問題:有了好的硬件環境,如果觀念不更新,只是“換湯不換藥”,那就失去了研究價值。本課題必須着力解決教師教育觀念更新的問題。

2、理論問題:目前網絡教育缺乏科學、系統的教育理論作指導,本課題應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應用現有的理論,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於網絡教育的理念、原則、策略。

3、技術問題:信息技術,顧名思義,技術性是很強的。如何使教師技術精湛,使精湛技術與優質教育緊密結合,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本課題希望在這方面能作出一點貢獻。

4、實踐問題:網絡是一個新環境,如何在這個平台上,創造出符合自己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需要從實踐中不斷總結,不切實際地模仿別人,拷貝別人,是不可取的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課題開題報告範文模板文章現代信息技術。本課題倡導教師努力進行實踐。

1、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基於網絡平台的符合當代教育理念、具有現代教育特色、綜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2、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

(1)21世紀的教師應該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教學模式實施教育教學。

②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終身教育以保持新鮮活力,促成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

③適應現代教育的新趨勢——網絡教育,對教師素質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紀的學生應該思考自己的學習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如何變更傳統學習模式,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②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學會學習。

③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21世紀的學校應該思考建設新型師資隊伍,培養新型學生的關鍵途徑;加強資源庫的建設,為網絡教育提供堅實保障等問題:

①如何進行資源庫結構的建設。

②如何強化教師和學生的網絡意識。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資源庫,實現新的教育教學目標

3、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是:

(1)選題富有挑戰性

本選題基於信息化大發展,傳統教育與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大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課題研究中,必須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採用生動活潑的網絡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3)手段先進。利用校園網絡和個人主頁資料,給學生一個充分自主的學習空間和積極思維的素材,強化培養學生“自我”意識的目的性。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ozqzo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