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政企專題 >

對江蘇連雲港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探討分析大綱

對江蘇連雲港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探討分析大綱

新中國成立後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公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體,非公有制經濟近乎絕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民營經濟從萌芽到逐漸發展壯大,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民營經濟已成為黨政領導和經濟學界最關注的熱點之一。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兩個毫不動搖”、“一個統一”和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的要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確立了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民營經濟與國有經濟從各自發展轉向優勢互補和統一協調發展,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對江蘇連雲港市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探討分析大綱

一、連雲港市民營經濟發展歷史

連雲港市民營經濟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與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的方針政策、與人們對民營經濟的逐步認同息息相關。從連雲港市實際情況來看,民營經濟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限制發展時期,從建市一直到改革開放初期。建市初期,全市只有30多家手工業作坊和為數不多的個體零售店,公有制經濟佔據了絕對主導地位。就是僅有的這幾家私營個體户在後來也大多數被當作“資本主義尾巴”割掉了。

第二階段:起步發展時期,從改革開放初期到1991年。改革開放結束了非公有制經濟被否定和排斥的狀態,民營經濟開始萌芽,個體户和作坊式私營企業出現。黨的十三大報告第一次明確承認私營經濟合法存在與發展,並提出黨對私營經濟的基本政策是“鼓勵、保護、引導、監督和管理”。1988年全國人大七屆一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改方式進一步肯定了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這一階段,全市民營經濟發展開始起步,但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較小,而且經歷了“紅帽子”、摘帽、戴帽的曲折過程。全市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從1978年0.08萬人增加到1991年1.82萬人,佔全部從業人員的比重從0.06%提高到0.8%;個體經濟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從1978年0.01億元增加到1991年4.40億元,佔全市零售額的比重從0.26%提高到18.6%。

第三階段:放手發展時期,從1992年到2003年。這一時期以鄧小平南巡講話為起點,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前所未有的寬鬆,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既解決了姓資、姓社的問題,同時又提出了三個有利於的科學論斷,徹底消除了人們對發展民營經濟認識上的思想顧慮,解除了桎梏,放開了手腳,搬掉了石頭,鋪平了道路。這一時期,市委、市政府相繼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決定》、《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在發展措施上,全面啟動實施“三十雙百”工程,做到“四個結合”,對龍頭企業和明星企業給予“三大扶持”,民營經濟得到較大發展,成為全市經濟新的增長點。這一階段,全市民營經濟從下海經商等所引起的急劇增長逐漸步入穩定發展。到2003年末,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21.5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4.6%;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户5.09萬户,其中私營企業註冊資本在100萬元以上的有1042户;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15.74萬人,佔全市從業人員的比重達到7.5%;個體私營經濟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3.8億元,佔全市零售額的比重達59.7%。

第四階段:快速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從今年召開的全民創業動員大會為起點。今年年初,連雲港市黨政代表團赴全民創業先行地區浙江省進行了實地考察學習。2月20日召開了全市全民創業動員大會,就鼓勵幹部招商、方便羣眾創業、支持企業發展、強化環境整治等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推動全民創業的若干意見》、《關於提高機關效能服務全民創業的意見》、《關於在全市開展“全民創業,奮力趕超”主題教育活動的意見》、《關於建立發展民營經濟、推動全民創業工作和服務體系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全市民營經濟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全市上下基本形成了各種人羣謀求致富、各類企業競相發展、各級幹部狠抓項目、各個單位熱忱服務的良好局面。

二、連雲港市民營經濟發展現狀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民營經濟已經成為連雲港市最具發展潛力和後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今年以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通過採取輿論引導、政策扶持、優化環境、創新機制等一系列措施使連雲港市民營經濟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全市民營經濟呈現出良好的態勢。

1、經濟總量迅速增大,貢獻份額日漸提高

據初步測算,1-3季度,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24.74億元,總量已經超過2003年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達40.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5個百分點。按現價計算,同比增長36.9%,明顯高於全市GDP的增長速度。民營經濟發展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5.2%,拉動全市經濟增長近8個百分點。

2、民營經濟蓬勃發展,企業實力明顯增強

到9月末,全市私營個體户數為6.56萬户,其中私營企業0.95萬户,個體工商户5.61萬户。私營個體企業註冊資本96.72億元,平均每户註冊資本為14.74萬元,比2003年提高了2.74萬元。其中,私營企業註冊資本85.12億元,平均每户註冊資本為89.41萬元,比2003年提高了14.41萬元。全市註冊資本過500萬元的私營企業已達251户,過1000萬元的私營企業137户,過億元的私營企業2户。其中,連雲港盛達投資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江蘇鼎大集團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16億元,實現了連雲港市私營企業規模過億元的零的突破,江蘇鼎大集團有限公司也成為連雲港市到目前為止最大的私營企業。

3、經營領域逐步拓寬,工業佔據主體地位

民營經濟的發展不僅表現在數量上,行業覆蓋範圍也越來越廣。民營企業除了分佈在製造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交通運輸業、社會服務業等行業以外,還延伸到旅遊、學校、醫院、養老院、公園、電子商務及中介代理等各個領域。上海雲間房開公司與市城市建設投資公司簽署了合資協議,正式進軍拆遷改造領域,開創了連雲港市民間資本參與城市改造的先河。連雲港信元投資擔保公司是目前蘇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民資控股專業擔保公司,註冊資本達4000萬元,連雲港市的融資擔保體系更進一步的健全。

私營工業佔據了民營經濟的主體地位,對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大。到9月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253户,實現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有10家,其中江蘇湯溝酒業有限公司、江蘇新金花集團、江蘇金山肥業有限公司三家產值過億元。全市規模以上私營工業累計完成總產值43.03億元,同比增長38.8%,高出全市工業生產增幅6.1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生產增長的貢獻率為24.3%,拉動全市工業生產增長7.9個百分點;完成增加值10.30億元,按現價計算增長37.1%;實現產品銷售收入40.11億元,增長40.9%,高出全市增速3.6個百分點;實現利税總額3.17億元,增長41.9%,高出全市增速19.4個百分點。

4、外貿出口增長迅速,集聚態勢日趨明顯

民營企業發展外向度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到9月末,全市已有90家民營企業有出口實績,比上年同期增加60家。前三季度,全市民營企業完成出口總額0.86億美元,增長75.4%,比全市增速快47.3個百分點;佔全市出口總額的比重為16.6%。

民營工業加快向園區集中。圍繞化學工業、硅資源加工、海產品加工等行業,建立了一批民營經濟園。灌南縣與江蘇亞邦化工集團共同投資興建的堆溝港化學工業園,自去年5月份建設以來,已引進項目超過40個,總投資超過20億元,成為連雲港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又一集聚地。

5、民營企業活力顯現,整體效益逐步提高

民營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經濟效益全面提高,税源逐步擴大,使全市私營個體經濟的税收收入保持強勁增勢。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民營經濟入庫税金3.39億元,同比增長44.1%,高出全市財政收入增速10.2個百分點。其中,私營經濟完成入庫税金為1.95億元,增長83.9%,顯示出強大的活力。

民營經濟領域已經成為解決就業的主渠道之一。到9月末,全市民營經濟從業人員為18.1萬人,新增就業人員1.15萬人。其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247人,社會效益也越來越突出。

6、民間投資增勢強勁,主導地位已經確立

由於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持續走低,前3季度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僅增長11.8%,但這沒有影響民營企業投資的積極性,民間投資增長勢頭強勁。前3季度,全社會民間投資完成97.54億元,同比增長43.0%,增幅高出全社會投資31.2個百分點。民間投資佔全社會投資的份額穩步上升,國有投資獨領風騷的格局被打破,民間投資在全市全社會投資中的主導地位逐步確立。民間投資佔全社會投資的比重已達55.1%。

三、連雲港市民營經濟發展意義

民營經濟在自身不斷髮展的同時,也逐步成為連雲港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經濟支柱,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動力量。

1、民營經濟拓寬了就業渠道

隨着連雲港市加快國有經濟佈局戰略性調整的步伐,民營經濟為國有經濟順利地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國有單位和城鎮集體單位的就業空間明顯縮小,外資企業和港澳台投資企業就業數量基本穩定,只有民營經濟就業人員呈逐年上升勢頭,成為新增就業崗位的主要領域,是連雲港市勞動力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到目前為止,連雲港市民營經濟的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就業的潛力還很大。

2、民營經濟增加了城鄉居民收入

民營經濟的發展在為城鄉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的同時,也為城鄉居民提高收入增加了一條有效途徑。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782元,其中人均經營淨收入為643元,比上年增長了近3倍。全市農村私營個體企業有29230家,實現營業收入達275.98億元,利潤10.82億元,為全市農民增收、早日實現全面小康做出了較大貢獻。

3、民營經濟推動了企業改制創新

民營經濟的發展強化了市場競爭機制,有力地促進了國有和集體企業觀念的更新、機制的轉變和體制的創新。全市已有許多民營企業採取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中小企業和鄉鎮集體企業的改制,盤活了國有和集體的大部分資產,有力地推動了企業改制工作。

4、民營經濟促進了工業化進程

近年來,民營工業發展速度明顯快於全市工業經濟發展速度,成為全市工業經濟領域的生力軍。在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民營經濟已經成為促進全市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5、民營經濟加快了城市化腳步

隨着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鎮打工或創業,消費需求得到進一步提升,帶動了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促進了房地產業的發展,改善了城市面貌,加快了城市化進程。

6、民營經濟提高了經濟外向度

民營企業不僅開拓國內市場,而且努力挺進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國際交往的意識不斷增強,出口創匯能力不斷提高,提高了全市經濟外向化程度,加快了全市外向型經濟發展步伐。

四、連雲港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困難和問題

儘管全市民營經濟發展較快,但發展中也還存在着不少困難和問題,制約着民營經濟的快速增長。

1、民營企業素質不高,難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具體表現在:一是私營個體企業業主大多學歷不高,許多經營者缺乏經營管理知識和市場決策能力,追求目標短期化,沒有幹大事業的氣魄,影響了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二是部分私營業主仍採用作坊式管理方式和家庭式管理手段,沒有健全的財務、統計報表制度,也沒有嚴格的核算和管理制度,既影響了企業信用的建立,也使企業經營起伏波動較大,更難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三是多數企業未對職工進行專業培訓,職工整體素質不高,也制約了企業經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2、業主管理水平偏低,開拓創新精神不足。企業內部缺乏民主與約束機制,用人機制陳舊,企業業主偏重經驗而缺少創新,基本是“有管無理、有戰無術、有銷無營”狀況。一些私營企業經營者目光短淺,滿足於一點點蠅頭小利,不思進取。特別是有一些改制企業,經營者存在短期行為,拚設備、拚消耗,不願投資擴大再生產,不願進行技術改造。還有一些私營企業經營者法制意識淡薄,甚至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私營企業家開拓意識不強,客觀上造成了私營企業競爭力低下,嚴重地影響了私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3、民營企業規模小,市場競爭力差。儘管近年來連雲港市民營企業規模正在逐步壯大,但相比較而言規模仍然偏小。2003年,全市民營經濟註冊資本平均每家只有12萬元,全市資產過5000萬元的8傢俬營企業、銷售收入過5000萬元的9傢俬營企業都是由國有或集體企業改制而來。私營企業的原始積累較小,使用的設備大多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淘汰下來的陳舊設備,技術落後,產品單一,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十分有限,市場競爭力差,企業發展能力不強,易於解體,不太穩定。2003年8304傢俬營企業中當年新增2156家,而2002年底全市共有私營企業6762家,一年中全市有614傢俬營企業因為各種原因或破產或關門。

4、民營企業融資難,資金短缺是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目前企業融資靠銀行貸款很難,民間借貸風險大,成本高,私營業主大部分精力在組織資金,維持簡單再生產,規模難以擴張,效益無法提高。主要原因是民營企業有效資產不多,符合抵押資產較少,難以達到抵押貸款條件。一些企業的產品市場前景雖然看好,卻苦於資金不足而難以擴大再生產,資金短缺已成為制約民營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的重要因素。到9月末,全市私營個體企業從銀行中的貸款為2.02億元,僅佔全部貸款餘額的0.7%。這有限的資金支持對於私營個體企業來説無異於杯水車薪。

5、傳統行業比重大,科技型企業少。目前連雲港市民營經濟中優勢產業、行業與項目較少,抵抗風險、持續發展能力較低。大多數民營企業集中於商業貿易、餐飲娛樂、運輸修理、簡單加工等幾個領域,科技含量較低、市場佔有率低,產品壽命和市場份額的預期風險較高。而從事產品開發、高新技術、出口創匯的比較少。而浙江有60%以上的私營企業集中在製造業,紡織、服裝、皮製品、金屬製品等行業,其眾多產品在全國佔有相當大的份額,形成了頗具特色的產業帶。

6、政策落實困難,經營環境不盡人意。近幾年,連雲港市大力整治投資發展軟環境,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較好的條件,但仍有一些難如人意的地方,機關辦事效率不高、服務意識不強等諸多問題仍然在一定範圍內一定程度上存在,民營企業用地、户口申報、子女入學入托等方面仍受到一定限制。一方面,相對於國有企業、外資企業,民營經濟發展仍然受到歧視,民營企業經營的行業限制範圍大,在建設用地、銀行貸款和税收等方面也多有不如。同時,由於體制、觀念上的原因,一些政策很難落實到位,使民營企業難以平等地參與競爭。另一方面,民營企業經營環境仍然需要進一步改善。儘管連雲港市近幾年都把整治投資環境作為發展經濟的重頭戲,並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各種變相收費項目名目繁多,收費標準和範圍隨意性大。

五、連雲港市民營經濟發展思路

根據連雲港市實際情況,民營經濟發展應該從這樣的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第一方面,產業的選擇

民營經濟的發展與自然資源、區域經濟基礎、社會背景、區域人文環境以及國家政策的傾斜有很大的關聯性。連雲港市民營經濟發展起步較晚,如何堅持從實際出發選擇產業問題非常重要。產業總的要向高級化方向發展,但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應該從實際出發,正確處理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之間的關係。在產業定位上、在產業技術上不一定都要追求最高,而應該是最合適的。創業初期首先要立足現實,可以選擇技術要求不太高、便於製造或模仿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選擇對從業人員素質要求不太高便於從農村獲得剩餘勞動力的產業;選擇啟動資金不多且週轉能夠比較快的產業;選擇比較容易進入市場能夠較快獲得廣闊市場空間的產業。

第二方面,企業規模的選擇

民營企業規模小,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無論在人數上,還是在資產上,或者從銷售收入上講,民營企業的規模都普遍較小。但是,如果把企業要上規模當作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的話,就有可能徒勞無功,甚至會給經濟發展造成許多負面影響。

我們知道,民營經濟絕大部分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絕大部分又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它的比較優勢是勞動密集。如果硬是讓它們捨棄自身的比較優勢,而盲目上項目、擴大資產規模,力不從心地接收很多人就業,把規模搞大,那麼大多數企業離破產和倒閉的期限也就不會太遠了。對待民營企業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分別對待。對於有條件做大做強的民營企業要全力支持其發展,對於市場發展前景不是那麼廣闊、產品技術含量不是那麼高的民營企業不能拔苗助長。要有重點的培育、扶持一部分大企業,在全市範圍內形成以大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為基礎的產業組織,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

第三方面,企業制度的選擇

民營企業家族化管理制度在創業初期是一種現實的選擇,是由其特定環境、特定條件決定的。許多民營企業正是靠家族化組合,戰勝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實現了企業由小到大的快速成長。然而,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之後,是繼續堅持"家族化"管理還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呢?不容諱言,現在相當多的民營企業實行的是家族管理,其管理素質差、水平低,難以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競爭的要求。民營企業要發展壯大,必須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已經形成一個共識,但不能實行“一刀切”。只有生產經營形式特別複雜,企業的規模已經很大,其中內部專業分工也細化的情況下,才應當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

第四方面,工商互動發展問題

工業與商業的互動發展,形象地講就是大商品、大市場、大流通。以浙江為例,全省共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四千多個,商品交易市場中近90%的經營户是個體私營企業。商品交易市場特別是專業市場與區域經濟特別是專業加工羣體互為依託,滾動發展,是浙江經濟的一大特色。傳統工業基礎上的產業催發市場,或是專業市場帶動產業,聯動發展,使浙江個體私營經濟區域產業特色十分明顯。這是我們在民營經濟發展中可以學習和借鑑的。

六、連雲港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近年來全市經濟發展一直保持着較高的增長速度,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居民消費水平不斷上升,無論經濟基礎還是發展環境都有了較大進步,民營經濟大發展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

第一,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營造良好氛圍

環境優,發展快,環境差,發展慢,這是經很多地區實踐證明了的真理。一要優化政策環境,儘快清理並取消那些不平等政策,落實民營企業本應享有的國民待遇,在政策上體現公平、公正和一視同仁,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優良的政策環境。二要優化政務環境,進一步提高機關行政效能,強化服務意識,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主動服務、熱情服務、優質服務。三要優化市場環境,建立一種自強、自律、誠信、公平、公正、開放的市場機制,為遵紀守法的民營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促成市場正當有序的競爭。四要優化法制環境,加大對民營企業主人身和財產安全的保護力度,讓民營企業主能安心進行生產經營。

第二、進一步搞好整體規劃,明確發展重點

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區域經濟的根本戰略,制定民營經濟發展戰略和總體規劃。選擇一些重點地區、行業、企業、產品率先突破,通過他們的示範作用,以點帶面、從局部到全部,從個體到整體,在全市形成燎原之勢。要充分利用中心地區的“波及效應”和“擴散效應”,推進民營經濟的聚集化過程。要重點發展有傳統特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民營服務業、信息產業、旅遊業和高科技產業。要選擇已成為龍頭企業和支柱的大型企業、有發展潛力和填補產業空白的中小企業、外向型和科技型企業作為重點企業進行培植。要重點扶持已列為重點支持發展目錄的產品、出口創匯產品、高精尖技術產品和本地資源豐富的工業製成品等。

第三,進一步加強載體建設,搭建發展平台

企業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提高產業集中度,這是發展民營經濟的必然選擇。要根據經濟、社會、自然資源等不同條件,科學制定和完善園區的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務力度,吸引更多的民營企業進入園區,努力使園區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儘快形成競爭優勢比較明顯的企業集羣和特色產業板塊。

第四,進一步做好招引工作,拓展項目來源

如果按照早期温州那樣的發展模式來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話,想要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幾乎可以説是不可能的。必須實施超常舉措,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藉助外力來加快發展。要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激勵機制,動員優勢企業、骨幹企業參與招商,使其成為吸引外來投資的主要載體。進一步充實招商引資項目庫,完善基礎資料,排出重點項目,增強針對性,提高成功率。針對重點地區開展多層次的招商活動,做足做細做實招商工作,加快民營經濟發展。

第五,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突破制約瓶頸

對民營企業要在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之儘快壯大起來。在技改補貼方面,把民營企業的技改補貼統一納入財政預算。在建設項目方面,除國防以外的建設項目,民營企業都可以參與建設。在生產經營用地方面,要讓民營企業參與競標。在進出口貿易方面,對民營企業申請對外經營權、開展進出口業務、招商引資、對外投資,都應大力支持。在人才引進方面,支持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到民營企業兼職和承包技術項目,支持大中專畢業生到民營企業工作,除享受該企業的待遇外,國家給予其他企業的優惠政策,也應同樣享受。在税收方面,對民營企業從事國家鼓勵的產業,以及參與生態環境建設和安排下崗職工就業,要給予税收減免。

特別是在融資方面,要積極建立擔保機構,設立擔保基金,為民營企業信貸提供擔保服務。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狹窄,銀行貸款是民營企業獲得資金的主要來源,但是民營企業卻又很難得到貸款。從金融部門來看,目前國家的有關政策及金融法規在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方面缺乏明確、具體的規定,貸款審批、檢查手續複雜,可操作性不強,難以適應民營企業貸款需求分散、量小、時間急的特點。從民營企業來看,絕大多數處於創業期,信用差、抵押和擔保不足,金融部門為了規避信貸風險對民營企業貸款比較謹慎,甚至是拒貸。一方面銀行資金難找出路,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得不到必要的發展資金。因此,政府部門應在銀行與民營企業之間建立一條渠道,加強兩者之間的相互瞭解,促進合作,突破民營企業的資金制約瓶頸,增強民營企業的發展後勁。

第六,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鼓勵開拓創新

民營企業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快發展,重要的是要加強民營企業家的培訓,提高他們經營管理的素質。在企業的原始積累階段,民營企業重視物質資本包括資金、技術等的積累,而對於人力資源這一軟資本卻投入很少。而今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企業轉型、提升的加速,人才在企業發展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要進一步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做好人才引進工作。

有了人才就能夠實施科技開發,進行開拓創新。民營企業要積極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聯繫,藉助其科研力量合作開發項目;要積極購買專利技術,縮短技術開發週期,減少技術投入,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市場轉化能力,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參入市場競爭的綜合能力,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zhengqi/re86d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