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情況彙報 >

市人民政府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彙報大綱

市人民政府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彙報大綱

按照xx政辦明電(2005)105號通知要求,現將我市今年上半年經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彙報如下:

市人民政府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彙報大綱

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今年以來,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宣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主兩翼”發展思路,按照年初人代會確定的目標,大力推進“三化”進程,堅持實施融入蘇浙滬經濟圈發展戰略,着力構建“兩區一帶”格局,加快“兩個基地、一個後花園”建設步伐,不斷提升經濟綜合競爭力和廣大人民羣眾生活水平,保持了國民經濟的較快增長,促進了兩個文明的協調發展。1-6月份,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現價)8.24億元 ,同比增長2.8%;財政收入3.3億元,同比增長32.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9億元,同比增長14.8%;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為141.3%。

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發展,紮實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工業經濟發展。大力實施“一舉兩翼”戰略,進一步增強工業經濟實力。實現工業總產值26.5億元,工業税收收入佔全部財政收入的62%。在工業佈局上,着力完善“兩區一帶”發展格局,積極推行“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和發展,整合土地、電力和人力資源,提升省級開發區和鄉鎮工業集中區承載能力,東三角、港口、中溪、汪溪、河瀝溪工業集中區建設初見雛形。在行業結構上,着力培育六大主導行業,骨幹企業支撐作用更趨明顯。在產品結構上,新增國家科技引導攻關項目1項,國家科技火炬計劃項目1項,國家科技星火計劃項目1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試製3項。中鼎公司汽車橡膠零部件基地綜合擴建、雙津集團醫用輸液包裝薄膜、飛達工業園、聚隆公司雙搓式減速離合器計改等項目加速推進,飛達集團高低壓電力電容器、華普建材非採暖地區板塊節能複合外牆結構與外牆用硅酸鈣開發、源光電器公司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擠進省“861”行動計劃。

(二)着力抓好工業園區建設。園區是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推進工業化的重要抓手。我們始終堅持“工業興市、園區興工”的指導思想,充分發揮開發區的載體功能和集聚效應,促進工業經濟乃至整個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年初,面對國家宏觀調控和東部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新形勢,為了進一步增強開發區的承載能力,我們提出舉全市之力加快開發區建設與發展,對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實行大會戰。截至目前,開發區新建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達2.8億元,開工建設了千秋南路、創新路、萬福路、太平路、東津南路、楊山路、雙龍大道等11條主幹路網和污水處理、排水工程,同步推進供水、供電、通訊等配套設施建設,徵地6300畝,完成了3450畝土地平整,建成區已達4平方公里。60餘家浙江企業簽訂了入園意向協議,24家企業已開工建設。在此基礎上,還組建了2個配套園區、4個鄉鎮工業小區和2個農產品加工小區,打破行政區劃和行業管理限制,推行“異地辦工業”,引導企業跨鄉鎮向特色園區集中,形成各具特色的工業園區。目前,以省級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龍頭,河瀝、汪溪園區為配套,鄉鎮工業小區和專業園區為補充的園區經濟羣體已初步形成。

(三)着力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考核辦法,突出“獎罰並重”的考核機制,兑現招商引資獎勵資金80餘萬元,營造了招商引資的良好氛圍。注重開發區、辦事處招商,先後10餘次組織小分隊赴江浙發達地區招商,組團參加徽商大會、西洽會和日本世博會。突出企業招商主體地位,中鼎公司引進德國史密特公司。1-5月份,實際引進省外資金3.65億元;實際到位外資214萬元。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對上,加大項目申報力度,6個項目擠進省“861”計劃,中鼎公司電子商務通過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評審,2個省級“三高”項目已批准實施。對內,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源光公司電容器生產線已部分投產,中鼎公司橡塑密封件擴建、飛達工業園、聚隆公司洗衣機全自動離合器、雙津公司醫療用大輸液包裝薄膜等項目進展順利。

(四)着力抓好農業產業化經營。按照錯位競爭和比較優勢的原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突出發展山核桃、竹業、畜禽等主導產業。完成人工造林1.77萬畝,新增經濟林面積近6000畝,家禽飼養量達1100萬羽。蔬菜、中藥材、日本大葱等優質高效經濟作物發展勢頭良好。組織實施了龍頭企業提升工程。太陽禽業躋身國家級龍頭企業,詹氏、健寧被列為省級龍頭企業,我市連續第三輪被評為安徽省農業產業化示範縣。太陽禽業、五星集團畜禽屠宰深加工建設項目加速推進,產業鏈條得到有效延伸,抵禦風險的能力明顯提升。積極組織參加上海農交會、徽商大會,進一步擴大優質農產品的知名度。組織實施了農業科技進村入户工程。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1000多場次,參訓農民近8萬人。建立新品種、新技術示範點25個,積極推廣大棚蔬菜機械管理、山核桃機械病蟲害防治等先進適用技術。紮實推進農業項目建設。組織實施了農村户用沼氣國債建設項目,建成沼池200口,積極申報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等。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組織開展了農民負擔大檢查,及時糾正涉農不合理收費。組織開展了村級財務規範年活動,初步建立農村財務規範化運行機制。

(五)着力抓好旅遊經濟發展。立足構建生態型工貿旅遊強市,高起點、高標準制定《寧國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並完成規劃評審工作。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制定出台《關於加快旅遊經濟發展的意見》,設立了旅遊發展引導資金。積極籌措1000萬元建設資金,加快青龍灣基礎設施建設,中鼎度假村景區道路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周塘景區道路順利開工建設,平湖長堤正在勘查設計。旅遊項目建設加速推進,劃海山莊、天緣度假中心正式開工,恩龍旅遊度假區列入國家旅遊局4A級旅遊景區考核驗收名單。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鄉村旅遊業,制定了“農家樂”行業標準,確立50個“農家樂”標準示範户,並實行掛牌動態管理。

(六)着力抓好城市和交通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規劃龍頭作用,編制完成了寧城南路等主幹道路排水專項規劃,制定了《寧國市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基本建成濟川大橋、東津河大橋,全面貫通寧國大道,打通了城市南北主幹道。啟動東津河防洪工程,完成了寧城南路、寧陽路綜合改造工程,寧陽公園二期工程竣工開園。在推進市政重點工程建設的基礎上,強力推進城區背街小巷、城郊結合部的集中治理工作,完成了郵電南巷、雙龍巷、津南街的整治改造。開展了取締摩托車非法載客營運集中專項整治,完成了市區公交車站點設置工作。在繼續推進環衞體制改革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城市管理模式改革,推行了ABC管理模式,規範城市管理執法和審批程序。進一步做好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築連接蘇浙滬地區的快速通道。目前,連接浙江的河塘公路已全線貫通,通往江蘇、上海的宜黃公路今年可建成通車。同時,通過積極爭取,我市被確定為全省11個村村通油路試點縣(市)之一,全面啟動了總長490公里的村級油(水泥)路建設工程。

(七)着力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加強就業培訓,新增就業崗位1186個,其中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08人,轉移農村勞動力2650人。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徵繳養老金1565萬元,失業保險金94萬元,醫療保險金687萬元,工傷保險金8.5萬元。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穩步推進。擴大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試點,計劃生育率達99.5%,人口出生率2.53‰。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順利通過省“兩基”複查考核和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督導評估,大學聯考再創佳績,專科達線率96.78%,本科達線首次突破千人大關,均居宣城各縣市之首。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長足進展,羣眾文化健康發展。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在經歷“3.15”等一系列安全事故的慘痛教訓後,全面開展了高危行業市場整頓活動。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始終保持對各類犯罪活動的高壓態勢。認真執行黨的民族宗教和對台、僑務政策,審計、物價、統計、檔案、老齡、殘聯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新進展。

上半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雖然較為平穩,但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由於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影響,經濟增長速度趨緩,效益有所下降,尤其是寧國水泥廠生產效益嚴重滑坡,預計影響全市生產總值增速2個百分點,影響財政收入增速20個百分點,全年財政經濟形勢較為嚴峻。二是一些重點項目建設相對滯後,中小企業融資更加困難,發展後勁亟待增強。三是居民收入增幅與經濟發展速度還不相適應,擴大就業和致富羣眾的任務較為繁重。四是少數部門的全局意識不強,思想觀念難以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一些辦事環節“腸梗阻”現象仍然存在;有的幹部工作作風還不紮實,自律意識淡薄,服務水平不高。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並切實加以解決。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緊緊圍繞再爭“百強”、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貫徹落實“東向”發展戰略,堅持“一主兩翼”發展思路,突出工作重點,落實關鍵措施,着力構建對接平台,加速建設“兩個基地、一個後花園”。根據這一總體要求,下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速構建要素支撐平台

堅持增量挖潛與存量盤活、優化配置與集約利用相結合,科學規劃,合理調度,保障需求,加速形成對接長三角的比較優勢。

第一,針對土地緊控的情況,做到開源與節流相結合,提高集約用地水平。首先是盤活存量,向內部挖潛要地。全面開展城鎮存量建設用地情況專項調查,分類處置,抓緊盤活用好,尤其是充分利用荒坡地。其次是擴大增量,向項目審批要地。積極爭取用於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和重點工業項目的省批單列計劃用地指標。第三是增加容量,向深度開發要地。建立用地預審聯席會議制度,堅持有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強化建設用地的跟蹤管理,確保土地集約利用。同時,加緊推進土地收儲工作,為大項目、好項目預留髮展空間。第四是用足政策,向置換指標要地。充分發掘我市在土地整理和耕地復墾方面的潛力,置換用地指標,為項目建設儲備土地。

第二,針對信貸趨緊情況,做到增加信貸資金供給與拓寬融資渠道相結合,努力緩減資金緊缺壓力。進一步完善政銀企對接機制和平台,促進溝通合作,實現共贏發展。加強對上銜接,爭取將寧國列為全省金融生態安全區,開闢信貸投放綠色通道。緊扣工業經濟主體,在服從國家宏觀調控和促進地方發展之間找準結合點,爭取信貸政策,增加有效投入。着手編制《寧國市年度主要建設項目商請銀行貸款建議表》和《寧國市年度商請銀行貸款重點支持企業名單》,定期召開銀企聯席會議,協調金融機構支持重點建設項目和主導產業發展。

第三,針對電力緊缺形勢,做到節約與挖潛相結合,努力緩解用電壓力。按照“先生活、後生產,保主保重、兼顧一般”的原則,積極對上爭取用電計劃指標,千方百計搞好電力調度,科學實施限電預案。加緊完善電力設施,加快推進汪溪110KV輸變電建設,儘快完成寧陽、梅林110KV輸變電工程。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第四,針對人力資源緊張的情況,做到培養與輸入相結合,保證企業用工需要。堅持內部培訓就業與外部輸入保障兩手齊抓,超前謀劃人力資源問題。進一步完善勞動力市場,規範勞動中介組織,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就業管理制度。加強培訓網絡建設,繼續組織實施陽光培訓工程和金鑰匙行動計劃,儘快培訓一批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術工人。認真落實促進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進一步優化務工環境,吸引市外人員來寧務工,逐步形成人力資源的集聚優勢。

(二)加速構建產業對接平台。

立足自身優勢,按照“產業互補、合理分工、實現雙贏”的原則,積極參與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提高產業配套水平,不斷提升經濟綜合競爭力。

第一,強力推進工業對接。一是高起點編制產業規劃,組織實施主導產業騰飛計劃。結合“十一五”規劃的編制,汲取長三角地區產業發展經驗,抓緊編制產業發展規劃,細化產業目錄,明確發展方向。大力實施主導產業騰飛計劃,繼續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注重發揮中鼎、亞新科的品牌效應,推進合資合作,加速資本運營,構建汽摩配件協作配套生產基地;依託鳳形的龍頭作用,整合耐磨材料生產行業,形成塊狀經濟強勢;通過飛達、源光的帶動作用,着手組建電子元器件生產基地。二是緊抓主導產業鏈條的配套,加速構築集羣優勢。儘快建立中小企業的數據庫,拿出詳細的發展計劃,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吸引長三角地區零部件加工企業加速湧入,引導市內中小企業加快產品轉型,拓展產品門類,形成龍頭企業領軍、中小企業簇擁的產業集羣。三是緊抓與長三角先進製造業基地的合作,打造共生互補的優勢。認真研究長三角區域的產業發展趨向,掌握產業的轉移動態,找準產業切入的方向,通過錯位竟爭和差異發展,儘快在某些領域形成自己的強勢,培植一批小件精品、小件巨人,使寧國工業成為長三角製造業基地中不可或缺的鏈條。

第二,強力推進農業對接。抓住時機,按照錯位競爭的原則,大力發展效益農業,努力為長三角地區提供更多的優質農產品。深入開展龍頭企業建設提高年活動,組織實施“315”強龍工程,促進資源整合和規模經營,突出抓好三個注重:一是注重產業鏈條延伸。推進太陽禽業、五星集團畜禽屠宰分割項目,加快建立省內一流、輻射蘇浙的畜禽加工基地。二是注重加工能力擴大。支持山裏仁、詹氏公司實施農產品加工擴建項目,提高山核桃等特色產品加工規模;擴大中鼎健寧竹膠板生產能力,加快培育品牌企業。三是注重新產品研發。支持喜樂林公司新上中藥材生產項目,加強林佳青梅酒、玉盤山山核桃油和凱瑞山楂飲料的產品深度開發和規模生產,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按照規模化生產、區域化佈局的原則,大力發展畜禽、毛竹、山核桃等優勢農產品基地,加快山核桃、肉鴨標準化示範區建設。適應長三角大中城市的准入要求,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鼓勵龍頭企業申報質量認證,強化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組建山核桃檢驗檢測中心。鼓勵建立面向蘇浙滬的專賣店和營銷網點,組建山核桃、竹業協會,開展農產品系列促銷活動,擴大我市農產品在長三角市場的佔有份額。同時,抓住國家政策向農業農村傾斜的機遇,精心編制農業項目,積極開展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安全飲水、農村能源等重點項目的對上爭取工作,力爭更多項目擠進國家和省扶持籠子。

第三,強力推進旅遊業對接。圍繞《寧國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聘請業內人事開展深層次研究,探討確立幷包裝推介創意新穎、彰顯特色的寧國旅遊主品牌。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平湖長堤和周塘景區道路、碼頭等重點工程年內建成。積極推進全省旅遊經濟強縣爭創活動,開展旅遊項目篩選推介工作,制定旅遊發展引導資金實施辦法,整合旅遊資源,打造旅遊精品。加強旅遊宣傳促銷,推進旅遊區域間交流合作,促進旅遊資源的優化配置。

(三)加速構建轉移承載平台

第一,繼續推進省級開發區建設。繼續按照大會戰的目標和建設現代工業園的要求,高起點、高標準搞好水、電、路、通訊等“四通一平”工程,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宜黃線沿線的土地收儲與開發,拓展開發區的發展空間。集中力量,加強銜接,狠抓簽約項目落實,確保簽約企業儘快開工建設。推進開發區規範管理,加緊組建開發區服務中心,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辦事程序和高效的服務運行機制,大力推行服務承諾制和跟蹤服務制。同時,積極創新開發區的管理機制,真正實現市場化運作、規範化管理。

第二,加快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認真貫徹《關於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與發展的意見》,科學規劃,加快發展,確保“開發一片、建成一片、收效一片”。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領導組,集中區組建管理委員會,具體履行集中區的規劃、建設等管理職能;二是抓好集中區規劃編制。儘快聘請具有資質的規劃設計單位,緊緊圍繞集中區的建區原則,結合本地實際,高起點編制鄉鎮工業集中區發展規劃;三是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儘快成立集中區建設開發公司,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不斷探索發展的新路子。同時,積極引導有實力的企業進區創辦“區中園”、“區中區”,鼓勵社會各界參與集中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集中區建設上規模、上水平。四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本地實際,有序推進區內基礎設施建設,並與城鎮建設相銜接,實現資源共享,聯動發展,。

第三,加大重點項目建設力度。牢固樹立項目建設是經濟工作生命線的觀念,一切盯着項目幹,一切圍着項目轉,以項目建設的大推進,促進經濟發展的大提速。一是高起點編制項目。在深入研究長三角產業結構狀況,瞭解蘇浙企業投資意向的基礎上,系統分析本地特色資源,精心編制一批重點項目;二是要對上爭取項目。抽調精幹力量,成立對上銜接工作組,力爭更多的項目擠進全省“861”行動計劃,爭取在土地、資金和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三是積極搶上大項目。加緊做好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的前期準備,加強省水泥廠四期擴建協調,力爭早日動工建設。密切與大田集團的銜接,超前做好供地、用工等前期工作,爭取大田國際刺繡工業園項目落户寧國;四是加速推進在建項目。加速推進中鼎汽車零部件基地綜合擴建,抓好鳳形工業園、飛達工業園和司爾特1830項目建設,力促雙津液體藥劑包裝基材、亞新科高爾夫球場配套設施、聚隆洗衣減速離合器等項目竣工投產。

第四,強力推進招商引資。一是增強招商的針對性。立足本地比較優勢,找準承接長三角產業梯度轉移和資本流入的切入點,儘快編制《寧國市承接蘇浙滬產業轉移資源簡介》,制定針對性較強的招商方案,向蘇浙滬地區進行系統、全面推介。加強與長三角城市政府、行業、企業的互訪交流,完善協調機制,加強政策銜接,提高區域合作成效;二是增強招商的靈活性。強力推進園區招商,加速推進產業鏈招商,積極推行網上招商、委託招商、代理招商等多種招商方式。三是增強招商的實效性。明確掛鈎領導和責任人,定人員、定進度、定質量,形成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項目推進機制,使推介項目早達成意向,意向項目早簽約,簽約項目早實施。

(四)加速構建對接的環境平台

第一,加快城市建設。一是推進新區建設。全力開展徵地拆遷,進一步加快西津河北新區開發建設步伐。超前做好濟川西路、仙霞路和仙霞大橋建設的前期工作,儘快形成開工條件。創造條件貫通人民路,延伸東岸路,啟動建設火車站 廣場,加快城北新區發展。二是整治改造舊城。加速中溪中路、山門中路舊城改造;開展背街小巷、城郊結合部等薄弱地段環境整治,實施星河、小南河改造二期工程,着手籌建垃圾處理廠和污水處理廠;基本完成三水廠建設,開展城區煙塵、噪聲、油煙污染治理,實施排污企業環保專項整治行動。三是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改革。儘快歸併相關部門執法職能,理順管理機制,抓緊制定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實施辦法,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同時,積極推進省級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活動,抓緊制定實施方案,編制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加快公共綠地建設,開展“園林式單位”評選活動,提升城市綠化水平。

第二,加快道路交通建設。加強協調溝通,解決S104線、石千線東向銜接問題,消除“腸梗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縫對接。積極爭取溧黃、宣千高速公路立項建設和寧國火車站等級提升,加速構築連接蘇浙滬的便捷交通網絡。加緊建設廣寧線寧國段,儘快拉開外環通道。推進鳳板線、寧大線、虹竹線拓寬改造,突出解決寧港線建設制肘問題,確保按期建成通車。同時,加大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建設力度,全面改善鄉村道路狀況。

第三,致力優化軟環境。一是加快觀念更新,重點解決思想觀念落差問題。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東向發展、再爭百強”目標,引導機關幹部深入學習發達地區積極進取、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衝破一切影響發展的思想束縛和體制障礙,進一步確立寧國改革創新的新優勢。二是進一步優化重點工程建設環境,從嚴打擊不法行為。妥善解決徵地難、拆遷難、強供地材等突出問題,從重從嚴打擊少數蠻橫無理、蓄意破壞重點工程建設環境的不法行為。三是切實改進政務環境,嚴格規範執法行為。深入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大力倡導雷厲風行、立説立行、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作風,繼續簡化審批、辦事程序,從嚴控制各類檢查活動,規範部門收費和檢查行為。

(五)加速構建對接的社會平台

按照協調發展的要求,紮實抓好生態村建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致力於形成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第一,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依法推進養老、失業保險的擴面徵繳,完善醫療保險監管運行機制,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進一步做好村幹部養老保險工作,積極推進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繼續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加強最低生活保障動態管理,健全和完善臨時救濟、醫療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等制度,繼續抓好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人員的集中供養,落實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政策,認真組織開展生產救災、扶貧濟困和送温暖活動,切實解決困難羣眾的生產生活問題。

第二,紮實開展生態村試點工作。制定《生態村建設實施辦法》和《生態村建設考核辦法》。做好態村建設試點工作,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堅持因地制宜,高起點、高水平地抓好整體規劃設計,力求做到佈局科學、規劃合理。堅持多策並舉,通過農民出一點、市鄉財政補一點、有關部門幫一點、社會力量籌一點的辦法,建立多元化籌資渠道。

第三,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圍繞新一輪城市規劃要求,繼續推進中國小布局調整,優化整合教育資源。加大危房改造力度,鼓勵發展職業教育,規劃建設職業教育基地。加強計劃生育基礎設施和技術服務網絡建設,提升計生技術服務水平,努力爭創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推進新一輪初級衞生保健,完善疾病預防控制、衞生執法和醫療救治體系,進一步規範醫療服務行為,嚴厲打擊非法行醫和製假售假行為。加速推進電視信號進村入户工程,規範鄉鎮電視網絡建設和管理,深化電視新聞改革。繼續做好物價、統計、氣象、民族宗教、殘聯、對台和僑務等各項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qingkuang/gvn83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