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關於全市民族村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全市民族村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今年4月份,濱州市民宗局對全市民族村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系統深入地專題調研,同時,組織部分民族工作幹部到煙台、威海兩市認真學習先進經驗。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關於全市民族村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全市民族村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我市是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全市現有39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人口2萬餘人,佔全市總人口的5.5‰。其中回族人口1.8萬餘人,佔全市少數民族總人口的88%,主要分佈在陽信、無棣兩縣的26個民族村。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家民委、省民委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工作重點縣及鄉鎮黨委、政府牢牢把握“兩個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題,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認真實施民族工作的法律法規,採取多種有力措施扶持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少數民族羣眾充分發揮自身內力,埋頭苦幹,勤勞致富,生產生活水平實現了大幅度提高。

(一)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少數民族幫扶工程,通過民族事務協調委員會、新農村建設協調領導小組等多種有效載體,積極幫助民族村解決路、水、電、氣、醫、學等基礎設施建設難題。市裏通過爭取上級資金扶持、下撥本市項目資金,累計投入XX餘萬元,全部用於民族村居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少數民族經濟發展。陽信縣籌資XX萬元為15個民族村修建了柏油路,通上了自來水、安裝了有線電視;籌資1500萬元為温店鎮新建回民海爾希望國小一處,為劉廟中學新建教學樓兩座;配齊完善了3個少數民族工作重點鄉鎮的衞生院和15個民族村的衞生室。無棣縣投資500萬元完成了五營六個村道路、路燈照明、電網改造等新農村建設項目;為五營社區配套了幼兒園、老年公寓、民族醫院、超市等基礎設施;爭取上級無償資金100餘萬元,為該社區配套建設了13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池;投資200餘萬元,為五營回民學校建設教學樓、教職工宿舍及綠化、硬化等配套設施工程。民族村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為少數民族經濟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各民族村立足村情,發揮優勢,調整種植結構,變單一糧食生產為多種經營,改良種植品種,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無棣縣郭辛店、新立村已形成總計600餘畝的冬棗園,段家村、範家村的經濟林達1000餘畝,五營後村的旱地養藕示範點已取得成功,畝產可達4000公斤,成為民族村農業發展的新亮點。

(三) 傳統養殖產業優勢明顯。陽信縣河流鎮劉廟街等10個民族村與鄰近的50多個漢民村形成“放小收大、訂單養殖”的養牛聯合體。1萬多户漢民家庭在劉廟賒養肉牛2萬多頭,户年均增加收入3000元。無棣縣民族村30頭以上的規模養牛户40餘户,50只以上的規模養羊户20餘户。五營中村建起了佔地20餘畝的牛羊交易市場,吸引了秦皇島、唐山、濟南等地客商彙集,日交易量200頭只。同時,在國家扶持政策的積極鼓勵下,我市少數民族肉牛養殖合作社逐步興起,目前,全市民族村有12家肉牛養殖合作社,吸引4000餘名回漢羣眾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成員出資總額達1億多元,少數民族合作社日益成為推動我市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壯大的一支重要骨幹力量。

(四)民族企業不斷做大做強。陽信縣民族村少數民族羣眾把肉牛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重點發展肉牛養殖、屠宰和深加工產業,積極打造魯北乃至全國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流通基地、深加工基地。目前,該縣少數民族羣眾投資興建的肉牛加工企業已達70餘家,牛羊肉產品佔到天津清真市場份額的50%、北京清真市場份額的30%以上。同時,注重實施品牌戰略,廣富畜產品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被評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鴻安肥牛、立輝肥牛、億利源肥牛、華陽肥牛、廣營肥牛等5個品牌肥牛獲得了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華勝、福安2個品牌獲得了無公害畜產品認證;億利源、廣富、鑫源、華勝源等4個牛肉品牌獲得全國優秀牛肉品牌稱號。無棣縣民族村現已發展民族企業30多家。德寶皮革有限公司、鑫合皮業有限公司集皮革加工、購銷為一體,年產值分別達3億元、2.5億元。華興畜牧有限公司現已發展為集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規模化龍頭企業,不僅促進了當地畜牧業的發展,而且帶動了當地少數民族羣眾的就業。

(五)第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近年來,我市民族村少數民族羣眾不斷拓寬致富門路,從事多種經營,餐飲、客運等第三產業的業户數不斷增加。僅陽信、無棣兩縣少數民族羣眾經營的餐館、店鋪等就已發展到100餘家,以肥牛、手抓羊肉、特色燒烤等為代表的民族特色食品成為當地的知名餐飲品牌。同時,少數民族羣眾積極發展以客運為主的交通服務業。目前,全市民族村擁有客車100餘輛,年均收入達4萬元。陽信縣流坡塢鎮南街村充分利用其便利的交通樞紐優勢,少數民族羣眾擁有客運車輛50餘輛,成為全縣最大的公路客運專業村。

(六)羣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市民族村大部分少數民族家庭實現了電器化,大部分住房為磚瓦結構,部分羣眾蓋起了樓房。無棣縣五營中村建成了配套設施齊全的農村社區---“伊安小區”,成為全市民族村居新農村建設的樣板工程。各民族村擁有運營車和家用轎車近2500輛,僅陽信縣劉廟10個村就擁有寶馬等各型家用轎車近300輛,並且劉廟村人均純收入由XX年的3500元提高到現在的11000元,人均純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經濟增長速度三項指標均高於全縣平均水平。

二、民族村經濟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市民族村的經濟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少數民族羣眾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民族村經濟發展仍然存在着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有:

(一)民族村之間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由於民族村之間基礎設施、經濟基礎、區位交通、經營習慣、羣眾思想解放程度等諸多歷史淵源和現實因素的影響,民族村之間經濟發展很不平衡。以陽信縣大營村和劉廟村為例,大營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以傳統農業生產為主,少數民族羣眾思想解放程度低,XX年人均純收入在7000元左右;劉廟村交通便利,少數民族羣眾思想活躍,經商意識強,主要從事肉牛養殖和深加工產業,XX年人均純收入在11000元左右。

(二)民族企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我市的民族企業產業種類單一,80%以上民族企業經營肉牛養殖和深加工產業,對市場依賴度高,一旦市場行情有較大波動,民族企業發展就嚴重受挫。多數民族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方式落後,企業生產效率低下,經營生產經營成本居高不下。企業產品種類較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市場競爭力差,抗市場風險能力低。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用地緊張,發展後勁不足。諸多因素的合成制約,使民族企業的發展面臨着嚴峻挑戰。

(三)村級集體經濟非常薄弱。民族村村級政權組織基本上無經濟收入,大多是“空殼村”,這既受國家政策體制的影響,更是部分民族村班子戰鬥堡壘作用發揮不夠,缺少創新發展思路,帶領羣眾致富能力弱,部分少數民族羣眾主動發展動力不足等自身原因造成的。民族村集體經濟的薄弱,較大程度上制約了民族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民族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的長足進步。

(四)富餘勞動力就業難度較大。由於民族村少數民族羣眾綜合素質較低,缺乏外出務工就業必需的職業技能,受清真飲食習慣制約,使得有些務工單位不願接收少數民族人員。同時,部分少數民族勞動力在本地轉產就業缺乏必需的資金,致使少數民族富餘勞動力就業困難重重。

三、加快民族村經濟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一)切實提高思想認識,不斷增強做好民族村經濟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多渠道多方式地在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中,不斷強化黨和國家民族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教育和宣傳,使其深刻認識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提高貫徹執行民族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自覺性和有效性,做到自覺維護少數民族羣眾合法權益,關心、關注少數民族羣眾的民生事業,大力支持和幫助發展民族經濟。少數民族幹部羣眾也要擺脱“等”、“靠”、“要”的思想,實現“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觀念轉變,深刻認識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各部門的重視和扶持畢竟是外因,民族村幹部羣眾的自力更生、自我發展和艱辛努力才是內因,“輸血”只能解決燃眉之急,“造血”才是長遠發展之本,幹事創業、發展經濟的重任責無旁貸。

(二)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強對民族村經濟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把加快民族村經濟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每年要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民族工作,定期聽取有關部門的工作情況彙報,研究解決加快民族村經濟發展的實際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不斷提高少數民族發展資金數量,以“生態文明村”建設、“第一書記”駐村任職、對口定點幫扶等為抓手,幫助民族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民族經濟加快發展。各級領導要經常深入民族村進行調查研究,瞭解經濟發展情況,以便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扶持政策,採取切實有效的工作舉措,幫助民族村逐步縮小彼此之間的經濟差距,力求做到平衡發展、協調發展。

(三)有關部門協調配合,不斷加大對民族村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各有關部門在安排農業、交通、水利、教育、衞生等事業發展資金時,重點向民族村傾斜;在項目立項、開發、推廣等方面優先考慮民族村。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門儘量放寬對民族企業貸款的門檻限制,為民族企業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推動其不斷做大做強。工商部門在民族企業、少數民族合作社、個體工商户註冊登記、生產經營時,提供優質、高效、便利的服務。土地部門和各有關鄉鎮採取靈活有效的形式,幫助民族企業和少數民族合作社解決生產經營項目用地、減免税費等問題。民族、民政部門可借鑑煙台市的經驗做法,引導民族企業、少數民族合作社成立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促進會,凝聚力量,團結一致,抵禦市場風險。農業、畜牧、人保等部門在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種植養殖實用技術培訓時,優先安排少數民族羣眾參加培訓,使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同時,及時為少數民族勞動力提供當地就業和外出務工信息,並採取各種措施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此外,對願意回鄉創業的外出務工人員和當地就業人員,為他們提供優惠政策,甚至資金技術支持,以此提高富餘少數民族勞動力的就業和創業機會。

(四)民族村自立自強,不斷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和本領。民族村要切實加強兩委班子建設,在上級黨委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下,選擇黨性觀念強、羣眾威信高、致富門路多、帶頭作用發揮好的少數民族幹部羣眾,及時調整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中,不斷增強村兩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村兩委班子要創新思路,強化措施,立足實際,藉助外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領少數民族羣眾共同致富。民族企業、少數民族合作社要樹立正確、寬廣的“人才觀”、“用人觀”,學會現代經營理念,聘用高級專業人才抓好經生產營管理,建立起科學規範的現代生產經營管理機制,同時,不斷增強自我創新能力,以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拓展民族企業、合作社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空間,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少數民族富餘勞動力要立足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種植養殖實用技術培訓掌握更多實用的技能和本領,不斷蒐集就業信息,積極探索致富門路,從而提升自身的就業、創業能力和機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6o73w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