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彙報體會 >工作彙報 >

市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彙報範例

市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彙報範例

義烏地處浙江中部,轄6鎮7街道,市域面積1105平方公里,本地户籍人口68萬,外來暫住人口70餘萬,日均流動人口20萬。義烏歷史悠久,建縣已有2226年曆史,1988年撤縣建市。先後湧現了“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宋朝抗金名將宗澤、金元四大名醫之一朱丹溪及現代教育家陳望道、文藝理論家馮雪峯、歷史學家吳晗等歷史名人。改革開放以來,義烏堅持“興商建市”發展戰略,從傳統農業小縣躍升為市場大市、經濟強市。~年,義烏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17位;綜合競爭力居浙江省22個縣級市首位。~年,全市預計實現實現生產總值282億元,比上年增長17.3%;按去年同徑統計,預計完成財政總收入29.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7.3%和1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0億元,比上年增長20%;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90億元,比年初增長23.1。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9億元,比上年增長1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636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80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和7%。

市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彙報範例

一、義烏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縱觀我市民營經濟形成和發展,大致可劃分為四個階段。一是萌芽起步階段(1978-1987年)。改革開放之初,在我市稠城和廿三裏兩地自發形成了小商品市場,這是義烏民營經濟起步的標誌。當時的義烏縣委、縣政府從實際出發,於1982年率先開放了小商品市場,並確立了“興商建縣”的發展戰略。二是穩步發展階段(1988-1991年)。全國經濟過熱,通脹問題突出,為此,國家實行財政、金融雙緊政策。在這樣的宏觀經濟形勢下,我市民營經濟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發展的時期。三是全面拓展階段(1992年-XX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黨的xx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xx大對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定位,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至此,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突飛猛進,逐漸成為全市經濟建設的生力軍。四是接軌國際階段(XX年至今)。隨着我國加入wto,我市民營經濟加速與國際接軌,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致力在更大的空間、更高的層次上實現新的提升和發展。當前,我市民營經濟發展呈現出五個特點:

(一)規模總量倍增,主導地位日益凸現。到~年11月底止,全市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户69780户,民營企業8831萬家。浪莎、夢娜、新光、能達利等一大批民營企業在短短六、七年時間迅速成長,成為行業龍頭企業。目前,佔民營企業總數5%的龍頭企業,實現了全市1/3以上的工業總產值。民營經濟已成為義烏經濟的主體和支柱,全市gdp、工業總產值、市場成交額、財政總收入的90%以上均來自民營經濟。

(二)塊狀經濟崛起,產業集羣日益明顯。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貿工聯動”戰略,依託市場發展小商品製造業,“小商品、義烏造”的塊狀經濟迅速崛起。全市形成了針織襪業、飾品、服裝、工藝品、拉鍊、化粧品、文化用品、玩具等xx大優勢行業,其中飾品產量佔全國的65%以上、襪業佔35%以上、拉鍊佔30%以上,呈現出“小商品,大產業”、“小企業,大集羣”、“小規模,大輻射”的發展態勢。

(三)創新能力提升,品牌意識日益增強。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術、科技型民營企業69家,建立各類研發機構52家,其中省級研發中心2家。民營企業資本投入結構逐步優化,去年投入技改資金24億元。全市累計引進意大利、韓國等先進襪機3萬台(套);伊美公司投入技改資金2億元,引進德國布魯克那bopp薄膜生產線;百思得公司和威龍公司共同投資3.5億元開發氨綸新產品。創品牌意識不斷提高,共註冊商標5000多件,其中中國馳名商標1件、浙江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30件(只)。

(四)主動接軌國際,發展空間日益擴大。近年來,我市民營企業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去年我市經濟外向度為33.8%,比XX年提高了24個百分點。全市擁有自營出口權的民營企業264家,實現自營出口7.3億美元。市場外向度達50%以上,年出口標準集裝箱貨櫃20萬隻,有5000多名外商常駐義烏從事小商品採購,市場商品已輻射到全球188個國家和地區。目前,我市已有1500多人在國外設窗口、辦市嘗建基地,形成了市嘗商品、商人“三位一體”的對外輸出格局。

(五)主體構成優化,整體素質日益提高。許多家族制民營企業已由“前攤(店)後廠”向公司制企業過渡。全市現有年銷售額超5000萬元的民營企業53家,年納税超100萬元的民營企業155家,年出口超500萬美元的民營企業20家,形成了規模企業、中小企業齊頭並進的良好格局。此外,經營者整體素質有了較大提高,去年我市組織外語、電腦等各類實用培訓10多萬人次。在民營企業家中有全國人大代表一名,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分別佔35%、36%,外來務工人員當選市人大代表有11名。

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促使我市經濟社會各領域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是促進了綜合實力快速躍升。我市經濟之所以在近年來國內市場不夠景氣的情況下,一直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很大程度上依靠於民營經濟的先發和活躍。二是促進了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促進了農村社會分工和農村經濟的專業化,推動了塊狀經濟崛起。去年,全市三次產業比例為4.2:52.1:43.7。三是促進了城市化快速推進。近年來,通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民間資本成為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在去年100億元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民間資本佔到70%以上,大大加快了城市化進程。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從1995年的15.8平方公里,迅速拓展到45平方公里。四是促進了社會就業。68萬户籍人口的義烏,為社會提供了100多萬個就業崗位,其中吸納了60餘萬中西部地區的外來務工人員,為統籌區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加快義烏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做法

我市民營經濟之所以能迅速崛起,關鍵在於抓住了兩個機遇,一是在計劃經濟日用品嚴重短缺的特殊環境下,憑藉改革的“先發效應”形成的區域間、城鄉間一系列落差優勢的發展機遇

;二是中央確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帶來的發展機遇。我市在扶持民營經濟發展中,致力優化“四個環境”。

(一)提供積極的政策環境。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一個放寬”(即放寬個體户工商登記),“兩個發動”(即發動千家萬户發展種養業,發動千家萬户發展工商業),“四個允許”(即允許農民經商、允許農民從事長途販運、允許開放城鄉市嘗允許多渠道競爭),“五項扶持”(即政治上鼓勵、資金上照顧、技術上指導、法律上保護),到九十年代的“以商促工、工商聯動”、“強化產業支撐”、“經濟發展六項獎勵政策”等,這些政策極大地促進了我市民營經濟的發展。進入新世紀,我市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進民營經濟的大發展、大提高。在降門檻方面,在原有的寬鬆政策基礎上,再實行“四個放寬”,即:放寬股東資格條件,放寬企業經營範圍限制(法律法規限制除外),放寬註冊資本到位時間、數額、出資方式的要求,放寬工業區新設企業和市外投資企業註冊登記條件。在築平台方面,大力實施“貿工聯動”策略,加速義東北和義西南兩大產業帶開發,鼓勵民營中小企業集羣發展。在促提升方面,積極實施“名牌帶動”策略,鼓勵企業爭創品牌,推動產品品牌化、品牌名牌化。對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和建立國家級研發中心,政府一次性獎勵100萬元和20萬元。在強服務方面,我市着力在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創新審批方式上下功夫,開闢了外商投資專窗,推行網上並聯審批,受到了廣大民營企業的歡迎。

(二)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一方面,精心做好“市場硬件”文章。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市已形成以中國小商品城為龍頭,以各專業市嘗專業街相支撐,以要素市場相配套,以國內外分市場相呼應的多層次較為完善的市場體系。目前,我市正加快32.4平方公里的國際商貿城建設,其中一期市場已投入運行,建築面積達88萬平方米的二期市場已結頂,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的舞台。另一方面,精心做好“市場軟件”文章。深入開展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活動,健全市場準入和重點商品監管制度,對市場商品實行划行歸市,促進商品營銷專業化;堅持打防結合,依法強化商品質量管理,今年以來,累計檢查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户2.9萬餘户(次),立案查處各類違法案件2362起;強化税收依法徵管,大力推行建帳建證,全面推行銀行網點申報納税。廣泛開展“打造信用市嘗創建信用商位”活動,進一步完善信用登記查詢、評價、監督體系和失信懲罰機制。

(三)創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在產權制度方面,不搞唯成份論,積極對公有制經濟進行民營化改造,在競爭性領域確立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目前,義烏基本完成國有、城鎮企業改制工作,除電信、供電、金融等國家專營領域外,公有制經濟基本上從競爭性領域退出。在土地使用制度方面,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自1991年以來,共出讓各類用地2.3萬畝,籌集建設資金130億元。在投資體制方面,建立了投資主體多元化、籌資方式市場化的新格局,在市場建設、舊城改造、社會事業等基礎產業領域,確立了民間資本的投資主體地位。在金融服務體系方面,義烏金融部門破除“貸公不貸私”觀念,早於1982年率先在全國開辦了個體信貸業務,允許個體工商户開立結算帳户,“成份”障礙基本掃清。目前全市60%以上貸款流向民營企業。同時,積極籌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緩解民營企業貸款難問題;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通過收購股權、控股上市公司等,爭勸借殼”上市,拓展直接融資渠道。

(四)健全有序的就業環境。我市從建立“三張網”着手,進一步完善就業環境。首先是建立了城鄉統籌就業網。制定出台《義烏市推行城鄉統籌就業實施意見》,打破城鄉就業壁壘,構築起以“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城鄉一體勞動就業制度。其次是建立了勞動保障服務網。全方位開展勞動保障年檢,重點督促用人單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及時發放工資、參加社會保險,規範勞動用工行為;對“欠薪大户”由專人負責,實行實時監控;在勞動監察大隊、鎮(街道)勞動社會保障服務所建立投訴舉報“綠色通道”,快速處理勞動糾紛;定期召開勞動糾紛處理聯席會議,協調處理重大勞動糾紛;同常山等勞務輸出縣市建立“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互動機制”,提高勞動者的法制意識和維權觀念。再次是建立了公正司法保護網。積極推行人民調解與民事訴訟相銜接試點,構築“大調解”格局。一季度,全市排查調處矛盾糾紛515起,調解成功率達99%。堅決摒棄地方保護主義,對民營企業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給予平等的司法保護。

三、推動義烏民營經濟新飛躍的基本思路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民營經濟的集聚化、科技化、國際化、規模化、股份化發展趨勢不斷加強。與此同時,我市民營經濟產業層次和產品檔次較低、技術創新能力不強、人才缺乏等問題進一步凸現。這些矛盾和問題,與我市民營經濟發展新趨勢、新特點同時顯現,標誌着我市民營經濟發展正在進入一個增長轉型的關鍵時期,面臨着提升發展水平,再創新優勢、實現新飛躍的歷史性任務。

今後一個時期,推動我市民營經濟新飛躍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針,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確保市場長盛不衰為核心,以國際化和工業化為重點,強化三大意識,構建三大平台,不斷增強我市民營經濟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具體要着力抓好以下三個重點:

(一)強化規劃意識,構建大發展平台。以建設國際性小商品流通中心為目標,加快國際商貿城建設,大力推進市場現代化和經營國際化。圍繞製造業產業鏈、市場消費產業鏈,加快培育新興行業,完善商品市場體系。積極發展境外專業館和國內精品館,吸引知名小商品製造企業到義烏直銷。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提升市場信息化水平。以建設國際性小商品製造中心為目標,建設先進小商品製造業基地。大力實施“貿工聯動”和“名牌帶動”,加快義東北、義西南兩大產業帶開發建設,做大做強優勢行業和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huibao/gongzuofanwen/jkr6v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