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篇:腹中論(六)

《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篇:腹中論(六)

《黃帝內經》衞氣運行實測值與理論值對照表

《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篇:腹中論(六)

説明1:由以上數據可見:古人測量之嚴謹、算法之正確、結果之精準;

説明2:在日行十四舍(即日行半日之度)時,理論值為25周;而實測值為25.2周,源於1╱28有餘數,除之不盡,所謂“有奇分”,此即正解。

衞氣行半日之度簡明示意表

説明1:半日之度,即太陽在白天運行半天之路程,滴漏器水滴下時間為25刻;

説明2:在陽分,從1刻→24刻,完成半日之度(半個循環),從25刻開始再行下一循環;

説明3:從房星到畢星,在緯線以南之陽分經歷十四舍(房→氐→亢→角→軫→翼→張→星→栁→鬼→井→參→嘴→畢),運行了全程一半,時間經歷了水滴下50刻。

LS56—《五味第五十六》自然巡航之遷斷校註釋譯説明

‖LS56─D0201→B0203‖→‖LS62—D0601‖→‖SW40‖遷移説明:

1、 所論營衞之行,與原篇《五味》主題不符,文意不屬,湊篇之簡,宜遷出;

2、 《甲乙》置於卷六第九《所宜五臟生病大論》,與五味並論;

3、 《太素》置於卷第二《調食》,與五味並論;

4、 《類經》置於十一卷二《五穀五味,其走、其宜、其禁》,與五味並論;

5、本節並未論述五味,而是論述營衞之行,遷入本論本位,在帝與岐伯、伯高論述營衞之行後,繼而討論腹中營衞具體問題,與《腹中論》主題相符,義理相貫。

B0201胃之兩焦:

1、《內經注評》注:“亦説上焦為一焦,中焦為二焦,下焦為三焦。故兩焦即指中焦。”

2、中焦出營氣,下焦出衞氣。胃之兩焦,當指胃之中焦和下焦。

B0202大氣:

1、《內經校釋》注:“指宗氣而言。《類經》十一卷第二注:‘大氣,宗氣也’。”

2、據《邪客》LS71—B0102“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可知:大氣即宗氣。

B0203天地之精氣:

1、《內經校釋》注:“天之精氣,指天陽之氣;地之精氣,指水谷精微之氣。”

2、天之精氣者,真氣也;地之精氣者,營氣也;據《營天生會》LS18-Q0701“營衞者,精氣也。”可知:衞氣亦天地之精氣。衞氣者,水氣也,濕氣也。

B0203其大數常出三、入一:

1、《內經校釋》注:“歷代注家解釋不同……任谷庵説:‘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故其大數常出三入一。蓋所入者谷,而所出者乃糟粕,以次傳下,其津液灌溉五臟而生營衞,其宗氣積於胸中,以司呼吸,其所出有三者之隧道,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任氏所解,似得宗旨。”

2、大數,即大數據、統計數據;出三,排出物佔三份;入一,吸收物佔一份。全句即其統計數據,一般是排出物佔三份,吸收物佔一份。換言之,被人體攝入之天地精氣,排泄佔3/4,吸收佔1/4。

公眾號:其人頌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ng8o9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