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HR管理 >

從康熙撤藩看企業變革管理

從康熙撤藩看企業變革管理

從康熙撤藩看企業變革管理
電視劇“康熙王朝”最近幾年一直熱播,其中第14集到23集講述的是康熙撤藩的過程,我們先描述一下康熙撤藩的相關內容:

三藩由來:清廷為完成統一大業,推行“以漢治漢”的方略,封耿仲明為靖南王、尚可喜為平南王;命吳三桂率軍進攻四川、雲南,尚可喜、耿仲明率軍進攻江西、廣東等地。耿仲明卒於進軍途中,其子耿繼茂襲靖南王。南方略定後,清

廷出於軍事需要,命吳三桂、尚可喜、耿繼茂(卒後其子耿精忠嗣)分鎮雲南、廣東、福建,並稱三藩;

為什麼要撤藩:政治上看,三藩軍力日盛,獨據一方,對中央集權形成嚴重威脅,而且給其他地方勢力以反面的示範,嚴重影響清朝整體的威信;從經濟上看,三藩的支出已經佔到清朝一半的收入,使朝廷財政不堪重負;

朝議撤藩:從長遠看,撤藩是肯定的,康熙希望迅速撤藩的決策朝臣絕大多數反對,包括索額圖等重臣,而支持迅速撤藩的只有大臣明珠和陳廷敬、朱國治等;孝莊太后認為三藩年事已高,應該等待時機,三藩藩主死亡後三藩自然消失,不應激化為戰爭,孝莊勸康熙説“聖君一半是勇氣,一半是耐力”。但是康熙力排眾意,執意決定撤藩,他説:"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如先發"。此時康熙20歲。

撤藩過程:康熙撤藩的決定一石激起千層浪、"東西南北,在在鼎沸",京城裏有楊起隆舉事,宮內有太監內應,京城附近察哈爾叛亂,同時,先後發生京師大地震、太和殿火災,康熙帝愛後赫舍里氏崩;吳三桂起兵雲南,尚可喜、耿精忠接應,三藩軍隊勢如破竹入四川、湖南、湖北;而山西王輔臣坐山觀虎鬥,不聽朝廷調遣;從清朝統一全國開始的幾十年裏,由於長期無戰事和訓練不力,清朝多數部隊戰鬥力不強。真可謂朝裏朝外,外叛內變,雷火地震,天災人禍。一時間人心惶惶,京師不少官員甚至將家眷送到江南鄉里。此時,康熙處於進退維谷之中,是安撫三藩還是堅定撤藩,索額圖認為朝廷處於危機之中,且無勝算,應該殺明珠、周培公,安撫吳三桂;康熙的撤藩進入最困難的時期,包括他本人也對成功充滿懷疑,於是命四位大臣輔政,自己退居盛京,下罪己詔;再關鍵時刻,孝莊激勵康熙:“大清最大的危難不在邊關和內亂的太監,而是在你(康熙)的心裏”

撤藩結果:在孝莊的支持下,康熙重整信心,啟用周培公平定察哈爾叛軍,打敗王輔臣,為了安定軍心民心,康熙每天遊景山,觀騎射。有人諷諫,康熙置若罔聞。康熙由此堅定決心,從容應對,穩定大局,經過前方將士8年的奮鬥,終於平定三藩。

平定三藩是清朝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其經歷的困難之大、時間之長、耗費的物資之多都是驚人的。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撤藩給我們清晰地展示了一個國家中央集權的變革過程,這個過程同樣對企業家推動企業內部的管理變革也具有借鑑意義。

首先我們分析整個變革過程中出現的重要角色、他們對待變革的態度,並與企業類比:

考慮所有存在的反對變革的原因:

企業內部歷史的慣性和惰性

威脅到企業內部某些人員的既得地位和利益

部分人未看清未來的發展趨勢

部分人對變革者持成見

部分人心理上的障礙:求穩害怕變革

變革本身的不確定性,沒有人能保證變革一定能成功

3、 對變革過程進行精心組織,精心設計變革的過程,並採用逐步推進的方式,變革的過程中應該多啟用優秀人才,逐步規範制度,能轉移和分解的矛盾要儘可能轉移和分解,逐步增大變革的動力,減少變革的阻力。

一般説來,企業的變革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和康熙撤藩相比,其難度、深度、廣度都要小得多,只要領導者信心堅定,遵循變革的一般規律,得到相關利益決策者的支持,變革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遠不是“變是找死”的説法。(李福和)

來源:中人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hr/q0kwo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