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談判技巧 >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通用17篇)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通用17篇)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 篇1

1992年上海甲公司引進外牆防水塗料生產技術,日本乙公司與香港丙公司報價分別為22萬美元和18萬美元。經調查瞭解,兩家公司技術與服務條件大致相當,甲有意與丙公司成交。在終局談判中,甲公司安排總經理與總工程師同乙公司談判,而全權委託技術科長與丙公司談判。丙公司得知此消息後,主動大幅度降價至10萬美元與甲簽約。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通用17篇)

問題:

1、如何評論甲公司安排談判人員的做法?

2、如何評論丙公司大幅度降價的做法?

分析:

1、這是商務談判戰術中典型的兵不厭詐。在這個商務談判中,甲公司採用了兵不厭詐戰術,讓丙公司認為自己無意和他合作,主動降價。以期更低的價格達成交易。

2、丙公司中計,這在商業談判中是不可取的。沒有堅持自己的底線。

商務談判案例分析題

案例四:

一中國談判小組赴中東某國進行一項工程承包談判。在閒聊中,中方負責商務條款的成員無意中評論了中東盛行的伊斯蘭教,引起對方成員的不悦。當談及實質性問題時,對方較為激進的商務談判人員絲毫不讓步,並一再流露撤出談判的意圖。

問題:

(1)案例中溝通出現的障礙主要表現在什麼方面?

(2)這種障礙導致談判出現了什麼局面?

(3)應採取那些措施克服這一障礙?

(4)從這一案例中,中方談判人員要吸取什麼教訓?

案例分析

1、 案例中溝通出現的主要障礙在中方負責商務條款的成員無意中評論了中東盛行的伊斯蘭教。

2、 這種障礙導致對方成員的不悦,不願意與中方合作

3、 應該為此向對方成員道歉

4、 中方談判人員在談判前應該瞭解對方的習俗及喜好,避免類似與此情況再次發生,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 篇2

1983年日本某電機公司出口其高壓硅堆的全套生產線,其中技術轉讓費報價2.4億日元,設備費12.5億日元.包括了備件、技術服務(培訓與技術指導)費0.09億日元。談判開始後,營業部長松本先生解釋:技術費是按中方工廠獲得技術後,產的獲利提成計算出的。取數是生產3000萬支產品,20xx年生產提成是10%,平均每支產品銷價4日元。設備費按工序報價,清洗工序1.9億日元;燒結工序3.5億日元;切割分選工序3.7億日元;封裝工序2.1億日元;打印包裝工序0.8億日元;技術服務贊助和培訓費,培訓12人/月,250萬日元;技術指導人員費用l0人/月,650萬元日元。

背景介紹

(1)日本公司技術有特點.但不是唯一公司,是積極推銷者,該公司首次進入中國市場.也適合中方需要。

(2)清選工序主要為塑料槽、抽風機一類器物.燒結工序主要為燒結爐及輔助設備、切割分選工序,主要為切割機,測試分選設備。封裝工序,主要為管芯和包裝殼的封結設備和控制儀器。打印包裝工序主要為打印機及包裝成品的設備。此外,有些輔助工裝夾具。

(3)技術有一定先進性、穩定性,日本成品率可達85%,而中方僅為40%左右。

問題:

1.賣方解釋得如何?屬什麼類型的解釋?

2.買方如何評論?

分析:

1.賣方解釋做得較好,講出了報價計算方法和取數,給買方評論提供了依據使買方滿意。由於細中有粗,給自己談判仍留了餘地,符合解釋的要求。賣方採用的是分項報價,逐項解釋的方式。

2.買方面對賣方的分項報價和逐項的解釋,應採用“梳蓖式”的方式進行評論,也就是按拄術、設備、技術服務三大類來進行評論。

評論點較多:

其一,技術價。針對賣方取數——年產量、產品單價和提成率以及年數的合理性進行評論;

其二,設備價。針對各工序設備構成按工序總價值或工序單機進行評論,如清洗工序的設備價值;

其三,技術服務。可分為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兩大類,各類又可分出時間、單價、人員水平、輔助條件(吃、住、行)等點進行評論。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 篇3

天津某半導體工廠欲改造其生產線,需要採購設備、備件和技術。適合該廠的供應商在美國、日本各地均可找到2家以上的供應商。正在此時,香港某半導體公司的推銷人員去天津訪問,找到該廠採購人員表示可以協助該廠購買所需設備和技術。由於香港客商講中文,又是華人,很快關係就熟了,工廠同意他代為採購。由於工廠沒有外貿權,又必須委託有外貿權的公司做代理,A公司接到委託後,即與美國和日本的廠商探詢,結果,美國和日本的廠家有的不報價卻回函問:A公司與香港B公司的關係是什麼?有的出價很高。A公司拿的探詢結果未達到預期目標,具體人員與工人進行了討論,最後得出了一致的結論。

問題:

1.A公司的探詢是否成功?為什麼?

2 天津工廠應做何種調整?為什麼?

3.天津公司的探詢要做何調整?為什麼?

分析:

1.天津A公司的探詢是失敗的。因為外商有的不報價,探詢沒結果。有結果時,條件太苛刻,非誠意報價。

2天津工廠的委託有時序錯誤,必須調整。香港公司不能代工廠籤進口合同,直接找香港的探詢可能加快進度,但存在簽約和對後續工作影響的問題調整內容;讓香港公司的外探納人和天津公司的對外探詢中,應以天津公司為主,避免探詢混亂。

3.天津公司要與工廠、香港公司統一意見——內容和策略,並把該項目的探詢統一組織起來。同時要重新部署探詢地區和對象,不給外商造成有多個同樣項目在詢價的錯覺。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 篇4

歐洲A公司代理B工程公司到中國與中國C公司談判出口工程設備的交易。中方根據其報價提出了批評.建議對方考慮中國市場的競爭性和該公司第一次進入市場。認真考慮改善價格。該代理商做了一番解釋後仍不降價並説其委託人的價格是如何合理。中方對其條件又做了分析,代理人又做解釋,一上午下來.毫無結果。中方認為其過於傲慢固執,代理人認為中方毫無購買誠意且沒有理解力.雙方相互埋怨之後,談判不歡而散。

問題:

1.歐洲代理人進行的是哪類談判?

2.構成其談判因素有哪些?

3.談判有否可能不散?若可能不散歐洲代理人應如何談判?

分析:

1.歐洲代理人進行的是代理地位的談判。

2.構成其談判的因素有:目標——工程設備;當事人——歐洲

A公司,歐洲B工程公司和中國C公司;背景——中國市場競爭和A公司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微觀經濟環境。

3.談判有可能不散,至少可以避免“不歡而散”。

A公司代理人談判的要求做到:“姿態超脱、態度積極”,應做“好人”。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 篇5

巴西一家公司到美國去採購成套設備。巴西談判小組成員因為上街購物耽誤了時間。當他們到達談判地點時,比預定時間晚了45分鐘。美方代表對此極為不滿,花了很長時間來指責巴西代表不遵守時間,沒有信用,如果老這樣下去的話,以後很多工作很難合作,浪費時間就是浪費資源、浪費金錢。對此巴西代表感到理虧,只好不停地向美方代表道歉。談判開始以後似乎還對巴西代表來遲一事耿耿於懷,一時間弄得巴西代表手足無措,説話處處被動。無心與美方代表討價還價,對美方提出的許多要求也沒有靜下心來認真考慮,匆匆忙忙就簽訂了合同。 等到合同簽訂以後,巴西代表平靜下來,頭腦不再發熱時才發現自己吃了大虧,上了美方的當,但已經晚了。

案例分析:

這個是一個挑剔式開局策略的運用,在一開始的時候對對手的某項錯誤或禮儀失誤嚴加指責,使其感到內疚,從而達到營造低調氣氛,迫使對方讓步的目的。本案例中美國談判代表成功地使用挑剔式開局策略,迫使巴西談判代表自覺理虧在來不及認真思考的情況而匆忙簽下對美方有利的合同。

但是我與此同時我們更需要注意的是,這也是一個關於國際的商務談判,其中就沒有很好的運用我們上文中所提出的觀點應該在談判之前瞭解對方的文化,並且應該想好一旦遲到的情況下應該如何是好,如何地應對這種文化上的差異.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另一個事例,同樣是面對這種遲到的情況,日本的談判代表是如何做的:

日本有一家着名的汽車公司在美國剛剛“登陸”時,急需找一家美國代理商來為其銷售產品,以彌補他們不瞭解美國市場的缺陷。當日本汽車公司準備與美國的一家公司就此問題進行談判時,日本公司的談判代表路上塞車遲到了。美國公司的代表抓住這件事緊緊不放,想要以此為手段獲取更多的優惠條件。日本公司的代表發現無路可煺,於是站起來説:“我們十分抱歉耽誤了你的時間,但是這絕非我們的本意,我們對美國的交通狀況瞭解不足,所以導致了這個不愉快的結果,我希望我們不要再為這個無所謂的問題耽誤寶貴的時間了,如果因為這件事懷疑到我們合作的誠意,那麼,我們只好結束這次談判。我認為,我們所提出的優惠代理條件是不會在美國找不到合作伙伴的。”

日本代表的一席話説得美國代理商啞口無言,美國人也不想失去這次賺錢的機會,於是談判順利地進行下去。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 篇6

1989年4月4日,香港M公司向G公司在港的代理商K公司發來出售魚粉的實盤,並規定當天下午5時前答覆有效。該公司實盤的主要內容是:祕魯或智利魚粉,數量10000噸,溢短裝5%,價格條款:M&G上海,價格每公噸483美元,交貨期:1989年5-6月,信用證付款,還有索賠以及其他的條件等。當天K公司與在北京的G公司聯繫後,將G公司的意見以傳真轉告M公司,要求M公司將價格每公噸483美元減少至當時的國際市場價480美元,同時對索賠條款提出了修改意見,並隨附G公司提議的慣用的索賠條款,並明確指出:“以上兩點若同意請速告知,並可簽約”。

4月5日香港M公司與G公司直接通過電話協商,雙方各做讓步,G公司同意接受每公噸483美元的價格,但堅持修改索賠條款,即:“貨到45天內,經中國商檢機構檢驗後,如發現問題,在此期限內提出索賠”。結果,M公司也同意了對這一條款的修改。至此,雙方在口頭上達成了一致意見。4月7日,M公司在電傳中,重申了實盤的主要內容和雙方電話協商的結果。同日G公司回電傳給M公司,並告知由G公司的部門經理某先生在廣交會期間直接與M公司簽署合同。4月22日,香港M公司副總裁來廣交會會見G公司部門經理,並交給他M公司已簽了字的合同文本,該經理表示要閲後才能簽字。4天后(4月26日)當M公司派人去取該合同時,部門的經理仍未簽字。M公司副總裁即指示該被派去的人將G公司仍未簽字的合同索回。5月2日,M公司致電傳給G公司,重申了雙方4月7日來往的電傳的內容,並談了在廣交會期間雙方接觸的情況,聲稱G公司不執行合同,未按合同條款規定開出信用證所造成M公司的損失提出索賠要求,除非G公司在24小時內保證履行其義務。

5月3日,G公司給M公司發傳真稱:該公司部門經理某先生4月22日在接到合同文本時明確表示:“須對合同條款做完善補充後,我方才能簽字。”在買賣雙方未簽約之前,不存在買方開信用證的問題,並對M公司於4月26號將合同索回,G公司認為M公司已經改變主意,不需要完善合同條款而作撤約處理,沒有必要在等我簽字生效,並明確表示根本不存在要承擔責任問題。5月5日M公司只電傳給G公司,辯稱,該公司索回合同不表示撤約,雙方有約束立的合同仍然存在,重申要對所受損失保留索賠的權利。

5月6日,G公司作了如下答覆:

(1)買方確認賣方的報價,數量並不等於一筆買賣最終完成,這是國際貿易慣例。

(2)4月22日,我方明確提出要完善,補充魚粉合同條款時,你方只是將單方面簽字的合同留下,對我方提出的要求不做任何表示。

(3)4月26日,未等我方在你方留下的合同簽字,也不提合同條款的完善,補充,而匆匆將合同索回,也沒有提任何意見。現在貴公司提出要我開證履行,請問我們要憑其開證的合同都被你們撤回,我們怎麼開證履約呢?

上述説明,你方對着筆買賣沒有誠意,多日後又重提此事,為此,我們對你方的這種舉動深表遺憾。因此,我們也無需承擔由此而引起的任何責任。

5月15日,M公司又電傳給G公司,告知該公司副總裁將去北京,並帶去合同文本,讓G公司簽字。

5月22日,M公司又電傳給G公司,稱:因M公司副總裁未能在北京與G公司人員相約會見,故將合同文本快郵給G公司,讓其簽字。並要求G公司答覆是否籤合同還是仍確認雙方不存在合同關係,還提出如不確認合同業已存在,要G公司同意將爭議提交倫敦仲裁機構仲裁。5月23日,G公司電傳答覆M公司,再次重申該公司5月3日和6日傳真信件的內容。

6月7日,M公司又致電傳給G公司,重述了雙方往來情況,重申合同業已成立,再次要求G公司確認並開證。6月12日,G公司在給M公司的傳真信件中除重申是M公司於4月26日將合同索回,是M公司單方面撤銷合同。並告知,G公司的用户已將訂單撤回,還保留由此而引起的損失提起索賠的權利。同時表示,在是隔一個多月後,G公司已無法説服用户接受M公司的這筆買賣,將M公司快郵寄來的合同文本退回。

6月17日和21日,M公司分別電告G公司和K公司,指出G公司已否認合同有效,拒開信用證等,M公司有權就此所受損害,費用,損失要求賠償。雙方多次的協商聯繫,均堅持自己意見,始終未能解決問題。

1989年7月26日,香港M公司通過律師,向香港最高法院提起訴訟,告G公司違約,要求法院判令G公司賠償其損失。

案例分析

在這一則案例中,由於雙方對合同條款爭執不下,最終不得不訴諸法律。而在此之前,雙方根本就沒有對合同條款進行協商,也沒有仔細的研究共同存在的問題。

在簽署合同的時候應當注意:

◆ 草擬合同時把握自己的優勢。草擬合同的一方有巨大的優勢,因為你起草合同,你會想起口頭談判時沒有想到的一些問題。如果你草擬合同,你可以擬寫對自己有利的條款。對方看到合同的時候,他們會絞盡腦汁地想怎麼跟你談判這些條款。

◆ 談判的時候記筆記。在你認為應該包括在最後協議中的條款旁邊做記號,它會提醒你不要忘掉。而且,你不會認為這些內容在談判中已經談過了,就不必再寫進去了。

◆ 如果你們是談判團,讓你們的人過目你的筆記。你急於達成協議,可能猜測對方會同意他們實際上不同意的東西。

◆ 籤合同以前,必須從頭到尾閲讀當前的文本,對方可能趁你不注意已經對合同做了一些變動。

應當注意,不得隨意變更或者解除合同,除非有一個不得已的前提條件,變更和解除合同的時候已具一定的法律條件,造成損失時,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提議變更和解除合同一方,應給對方重新考慮所需要的時間,在新的協議未簽訂之前,原來的合同仍然有效。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 篇7

一中國談判小組赴中東某國進行一項工程承包談判。在閒聊中,中方負責商務條款的成員無意中評論了中東盛行的伊斯蘭教,引起對方成員的不悦。當談及實質性問題時,對方較為激進的商務談判人員絲毫不讓步,並一再流露撤出談判的意圖。

問題:

(1)案例中溝通出現的障礙主要表現在什麼方面?

(2)這種障礙導致談判出現了什麼局面?

(3)應採取那些措施克服這一障礙?

(4)從這一案例中,中方談判人員要吸取什麼教訓?

案例分析:

1、案例中溝通出現的主要障礙在中方負責商務條款的成員無意中評論了中東盛行的伊斯蘭教。

2、這種障礙導致對方成員的不悦,不願意與中方合作

3、應該為此向對方成員道歉

4、中方談判人員在談判前應該瞭解對方的習俗及喜好,避免類似與此情況再次發生,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 篇8

ALADO公司隸屬於1995年成立的馬來西亞最大的鋁合金製造商BSA集團。BSA集團是馬來西亞最大的鋁合金出口商,是馬來西亞第一個生產18寸、19寸、20寸、22寸及24寸的鋁合金輪圈的製造廠。奇瑞是安微蕪湖市的地方國有企業。1996年購買了一條發動機生產線,1999年12月開始生產轎車。20xx年銷售轎車9萬多輛,其中出口1200多輛,佔20xx年我國轎車出口的50%左右。20xx年簽約,為伊朗建一個年產5萬輛轎車的整車廠,用奇瑞的品牌和散件裝車,成為我國第一家到國外去辦合資轎車廠的企業。

自20xx年4月起,奇瑞公司開始與馬來西亞ALADO汽車公司正式就ALADO汽車公司在馬來西亞代理銷售、製造奇瑞汽車展開洽談。根據計劃,雙方先期進行CBU整車銷售合作,後期進行CKD散件裝配。馬來西亞人力資源部長拿督馮鎮安説:“此次合作除能開拓本地東盟汽車市場外,也能為馬來西亞工人提供技術增值。同時,這項跨邊合作將對許多零組件製造廠和下游供應商帶來鼓勵作用,併為馬來西亞汽車工業創造許多就業機會。”

此後,雙方在多個方面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最終在20xx年11月12日,馬來西亞ALADO公司與中國奇瑞汽車有限公司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規模盛大的授權簽字儀式。奇瑞汽車將全面授權馬來西亞ALADO公司製造、組裝、配售和進口代理奇瑞牌轎車。

根據協議,ALADO公司獲權制造、組裝、銷售和進口代理六種類型的奇瑞牌汽車,按照分階段執行的計劃,ALADO公司到20xx年引進奇瑞的另外3款全新車型,將在20xx年完成所有6款車的引進工作,首款引進車型是奇瑞QQ,奇瑞汽車於20xx年12月正式登陸。同時ALADO公司與馬來西亞的東方集團建立合作關係,在馬來西亞的柔佛裝配奇瑞QQ和奇瑞B14。

目前雙方已經就CKD合作的細節達成有關協議。為使在馬來西亞生產的奇瑞轎車質量得到保證,奇瑞公司先後派出二批人員奔赴馬來西亞進行交流、指導,並就零件的國產化方面與ALADO公司達成了意向。

ALADO公司執行主席蘇錦鴻先生透露,隨着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以及20xx年東盟開放整車進口市場,設在馬來西亞的奇瑞汽車工廠將成為奇瑞轎車進入東盟汽車市場的重要戰略要地。公司將陸續在東盟國家確定40至50家奇瑞轎車特許經銷商,首先在越南和印尼展開。

出席簽字儀式的馬來西亞交通部長陳廣才指出,奇瑞汽車和ALADO公司的合作是馬中兩國經貿合作的一個典範。馬來西亞政府希望更多的中國企業向馬來西亞轉讓技術、擴大科技合作。

案例分析

奇瑞與ALADO公司在初次洽談業務後,雙方開展了多方面的合作關係,並沒有因為第一次的合作而將這一合作關係告一段落。最終,雙方在多個領域展開了全方面合作,形成了共贏的局面。

形成長久的合作關係,就要講究誠信。有人會認為,談判中不存在誠信,因為一旦講誠信,向對方袒露已方情況,那將會導致談判破裂,或讓已方處於不利地位。須注意的是,這裏説的誠信是在原則範圍許可的誠信,不是那種向對方一覽無遺的暴露。誠信是雙方在遵守原則、保守祕密前提下的誠信,畢竟雙方走到談判桌前來就是要達成協議,形成合作關係。

一個高明的談判者會重視任何業務夥伴,在商業社會裏,顧客、合作伙伴都是自己不可多得的資源。所以,高明的談判者會在談判中始終堅持一個原則:把該説的東西向對方介紹。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對方更好地掌握已方的情況,以期考慮一種更好的合作方式,這不失為一種積極的辦法。

誠信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要積極地替對方考慮,給對方提供建設性意見,幫助對方走出困境。這種方法會引起對方的好感,使往後的合作一路順暢。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 篇9

Q品牌出身浙江義烏,是個相對成熟的皮具品牌。20xx年秋,Q牌男裝正式啟動上市。我當時恰在Q牌休閒男裝任區域經理一職,負責橫貫東西七省的業務。在市場調研以後的叁個月裏,我始終沒有出差,只是禮節性地電話回訪和寄邀請函,力圖獲得以靜制動的效果。其實在市場調研過程中,我已經拜訪過了各地比較好的服飾代理商,並建立了初步友誼。20xx年11月23日,品牌發佈會暨招商會正式召開。公司將會議搞得很隆重,請中央級官員來現場指導,請諮詢師上課,請形象代言人,還請了廣東一家文化傳播公司負責服飾秀。會議地點安排在鄰近Y市的一家度假山莊。會議當天晚上是歡迎酒會,為意向客户接風。酒會上,很多區域經理都特意將同一個市場的意向客户座位分開,嚴格保密。我則相反,有意無意將同一個區的意向客户安排在一起,並逐一介紹。表面上看,這頓飯吃得有些尷尬,但效果卻出奇的好,因為第二天下午就有幾位客户要與我談。第二天,品牌研討,政策説明,參觀公司,答謝晚宴,時間非常緊張。晚飯剛過,山東的Z先生與陝西的L先生就已經站在我的商務房門前。這兩個客户是我非常看好的。山東的Z先生是個天生的商人,他與L一見面,就如膠似漆地跟着,用他的話説,L先生做Q牌,他就做Q牌。到底該以什麼樣的方式與他倆談判呢?我心裏也沒個底,只是不斷思忖,希望找到良策。索性先拖延一下時間。泡好茶,寒暄幾句,説:“我先去和其他客户打個招唿,然後我們再詳談好不好?”徵得同意後,我就去了幾個重要客户那裏,對每個人都説晚上有點忙,過半小時後來詳談。大約40分鐘後,我回到商務房,他們二位已經等急了。談判很快就開始了。首先我拋出自己的想法,“我只是一個區域經理,真正有權簽約者是營銷副總C,我們今天只是談談,山東與陝西來的客户比較多,公司還是要有所選擇的……當然,在我個人心目中,你們二位是最優秀的。你們做不好的市場,別人也不可能做得好。”山東Z先生説,“以我們的市場經驗,我們做不好的市場,恐怕別人也很難操作。今天我們也看了Q牌產品,説實話,產品缺陷還是比較大的,時尚的太前衞,常規的太保守,價格又高,而且你們的政策一點都不優惠……不過,既然我們來了,而且和您也很投機,所以如果條件寬鬆,還是可以考慮做一下的。”陝西L先生馬上附和,並舉了兩個福建品牌的例子,大致是條件多優惠。 Q牌這次產品組合得確實不是很成功,但這些都已經是不能更改的。順着他們的話題談下去,勢必會把自己逼進死衚衕。於是我岔開話題,“你們認為加盟一個品牌,是一季產品重要、優惠政策重要,還是品牌的可持續發展重要?”他們沒有話説,最後達成了對我方有利的合同。

從以上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談判雙方在談判中使用的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策略和技巧。首先是招商主辦方把握開場,努力營造開場氣氛。此例中公司不惜成本地將招商會議開得非常隆重,並不是沒有頭腦的做法,他們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價,提高己方在談判中的地位。同時主辦方還有意將同一個區的意向客户安排在一起,這會造成一種競爭的氛圍,相當於在外部環境中給客户形成壓力和動力。歡迎會後很快就有客户主動提出商談説明這樣的造勢成功了。第二,兩個客户一起上門來找“我”談判,想用兩個市場進行“圍剿”,以爭取最有利的合作條件。這是一種結盟戰略,當一方處於相對弱勢時,可以用這種辦法增加自己與強勢一方平等對話的籌碼。而同時面對兩個客户,是招商談判中的大忌,這就升高了情勢,置強勢一方於不利的地位。第叁,處在被動狀態時,一定要想辦法給自己一個調整的時間和空間。此例中這位區域經理表面上是説去與其它客户商談,其實是在時間安排上做了伏筆,好為與L和Z先生談判做準備。這也是一種以逸待勞的戰術,等對方已經疲勞了或者不耐煩時再與之進行談判,會增加對方犯錯的機率,也會提高我方勝出的可能性。這位區域經理讓對方苦等了40分鐘,對方已經迫不及待要開始談判了,這對己方最有利。第四,己方代表不要被授予全權,就算已經被授予也不能讓對方知曉。此例中,這位區域經理明明有簽署此項業務的權力,卻告知對方“我只是一個區域經理,真正有權簽約者是營銷副總C……”這種佯稱自己沒有全權的做法一方面給自己留了煺路,萬一事後覺得不行還有反悔的餘地,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對方的警惕,有可能使之犯錯或攤出底牌。第五,凡事不能急於求成。雖然己方希望儘快達成協議,但在與對方談判時,這位區域經理説:“我們今天只是談談,山東與陝西來的客户比較多,公司還是要有所選擇的……”這種以煺為進的策略,是要告知對方,我並不急於簽約,以給他們一個壓力,但同時又捧一下對手,讓他們感到舒心,放鬆警惕。第六,給對方製造麻煩。客户説“今天我們也看了Q牌產品,説實話,產品缺陷還是比較大的,時尚的太前衞,常規的太保守,價格又高,而且你們的政策一點都不優惠……”這其實是在給對方挑刺,以便讓對方覺得自己的產品確實有不妥之處,這樣就達到了讓談判對手降低期望的目的。最後,這位區域經理即使岔開話題,沒有順着對方的思路往下走,是運用了揚長避短的戰術,這也是在借用實力迫使對方讓步。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 篇10

1992年上海甲公司引進外牆防水塗料生產技術,日本乙公司與香港丙公司報價分別為22萬美元和18萬美元。經調查瞭解,兩家公司技術與服務條件大致相當,甲有意與丙公司成交。在終局談判中,甲公司安排總經理與總工程師同乙公司談判,而全權委託技術科長與丙公司談判。丙公司得知此消息後,主動大幅度降價至10萬美元與甲簽約。

問題:(1)如何評論甲公司安排談判人員的做法?

(2)如何評論丙公司大幅度降價的做法?

分析:

1、這是商務談判戰術中典型的兵不厭詐。在這個商務談判中,甲公司採用了兵不厭詐戰術,讓丙公司認為自己無意和他合作,主動降價。以期更低的價格達成交易。

2、丙公司中計,這在商業談判中是不可取的。沒有堅持自己的底線。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 篇11

巴西一家公司到美國去採購成套設備。巴西談判小組成員因為上街購物耽誤了時間。當他們到達談判地點時,比預定時間晚了45分鐘。美方代表對此極為不滿,花了很長時間來指責巴西代表不遵守時間,沒有信用,如果老這樣下去的話,以後很多工作很難合作,浪費時間就是浪費資源、浪費金錢。對此巴西代表感到理虧,只好不停地向美方代表道歉。談判開始以後似乎還對巴西代表來遲一事耿耿於懷,一時間弄得巴西代表手足無措,説話處處被動。無心與美方代表討價還價,對美方提出的許多要求也沒有靜下心來認真考慮,匆匆忙忙就簽訂了合同。 等到合同簽訂以後,巴西代表平靜下來,頭腦不再發熱時才發現自己吃了大虧,上了美方的當,但已經晚了。

案例分析:

這個是一個挑剔式開局策略的運用,在一開始的時候對對手的某項錯誤或禮儀失誤嚴加指責,使其感到內疚,從而達到營造低調氣氛,迫使對方讓步的目的。本案例中美國談判代表成功地使用挑剔式開局策略,迫使巴西談判代表自覺理虧在來不及認真思考的情況而匆忙簽下對美方有利的合同。

但是我與此同時我們更需要注意的是,這也是一個關於國際的商務談判,其中就沒有很好的運用我們上文中所提出的觀點應該在談判之前瞭解對方的文化,並且應該想好一旦遲到的情況下應該如何是好,如何地應對這種文化上的差異.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另一個事例,同樣是面對這種遲到的情況,日本的談判代表是如何做的:

日本有一家着名的汽車公司在美國剛剛“登陸”時,急需找一家美國代理商來為其銷售產品,以彌補他們不瞭解美國市場的缺陷。當日本汽車公司準備與美國的一家公司就此問題進行談判時,日本公司的談判代表路上塞車遲到了。美國公司的代表抓住這件事緊緊不放,想要以此為手段獲取更多的優惠條件。日本公司的代表發現無路可煺,於是站起來説:“我們十分抱歉耽誤了你的時間,但是這絕非我們的本意,我們對美國的交通狀況瞭解不足,所以導致了這個不愉快的結果,我希望我們不要再為這個無所謂的問題耽誤寶貴的時間了,如果因為這件事懷疑到我們合作的誠意,那麼,我們只好結束這次談判。我認為,我們所提出的優惠代理條件是不會在美國找不到合作伙伴的。”

日本代表的一席話説得美國代理商啞口無言,美國人也不想失去這次賺錢的機會,於是談判順利地進行下去。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 篇12

中國某公司與美國公司談判投資項目。其間雙方對原工廠的財務帳目反映的原資產總值有分歧。

美方:中方財務報表上有模糊之處。

中方:美方可以核查。

美方:核查也難,因為被查的依據就比可靠。

中方:美方不應該空口講話,應有憑據證明查帳依據不可靠。

美方:所有財務證均系中方工廠所造,我作為我國人無法一一核查。

中方:那貴方可以請信得過的中國機構協助核查。

美方:目前尚未找到可以信任的中國機構幫助核查。

中方:那貴方的斷言只能是主觀的不令人信服的。

美方:雖然我方沒有法律上的證據證明貴力帳面數字不合理,但我們有經驗,貴方的現有資產不值帳面價值。

中方:尊敬的先生,我承認經驗的寶貴,但財務數據不是經驗,而是事實如果貴方誠意合作,我願意配合貴方查帳,到現場一一核對物與帳。

美方:不必貴方做這麼多工作,請貴方自己糾正後再談。

中方:貴方不想講理?我奉陪!

美方:不是我方不想講理,而是與貴方的帳沒法説理。

中方:貴方是什麼意思,我沒聽明白,什麼“不是、不想;而是、沒法”?

美方:請原涼我方的直率,我方感到貴方欲利用帳面值來擴大貴方所佔股份。

中方:感謝貴方終於説出了真心話,給我指明瞭思考方向。

美方:貴方應理解—個投資者的顧慮,尤其像我公司與貴方誠心合作的情況下,若讓我們感到貴方帳目有虛佔股份之嫌,實在會使我方卻步不前,還會產生下愉快的感覺。

中方:我理解貴方的顧慮。但在貴方心裏恐懼面前,我方不能只申辯這不是“老虎帳”,來説它“不吃肉”。但願聽貴方有何“安神”的要求。

美方:我通過與貴方的談判,深感貴方代表的人品,由於帳面值讓人生畏,不能不請貴方考慮修改問題,或許會給貴方帶來麻煩。

中方;為了合作,為了讓貴方安心,我方可以考慮帳面總值的問題.至於怎麼做帳是我方的事。如果找出沒有錯的話,我們雙方將就中方現有資產的作價進行談判。

美方:是的。

(以上是中方現有資產的作價談判)

問題:

1.上述談判中,雙方均運用了哪些語言?

2.雙方的語言運用有何不妥之處?

3.如果你作為美方或中方代表會怎麼談?

分析:

1.商業法律語言,外交語言,軍事用語和文學用語。

2.美方説的:“外國人無法一一檢查”。“目前尚未找到可以信任的中國機構幫助核查”以及“請貴方自己糾正、再談”。均很不妥。中方:“貴方不想講理?我奉陪!”不太妥。若自己帳目做的本已存在問題,再這麼講就太禮了。

3.因為是合作性的談判,雙方均可以文學用語開始調好氣氛,減少對抗。再以商業法律語言講實事,有問題講問題。美方可以指出不妥或提出相應要求。中方也可以再做一次調帳,然後再談.運用一點外交用語,效果會更好

.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 篇13

我國某冶金公司要向美國購買一套先進的組合爐,派一高級工程師與美商談判,為了不負使命,這位高工作了充分地準備工作,他查找了大量有關冶煉組合爐的資料,花了很大的精力對國際市場上組合爐的行情及美國這家公司的歷史和現狀、經營情況等了解的一清二楚。談判開始,美商一開口要價150萬美元。中方工程師列舉各國成交價格,使美商目瞪口呆,終於以80萬美元達成協議。當談判購買冶煉自動設備時,美商報價230萬美元,經過討價還價壓到130萬美元,中方仍然不同意,堅持出價100萬美元。美商表示不願繼續談下去了,把合同往中方工程師面前一扔,説:“我們已經作了這麼大的讓步,貴公司仍不能合作,看來你們沒有誠意,這筆生意就算了,明天我們回國了”,中方工程師聞言輕輕一笑,把手一伸,做了一個優雅的請的動作。美商真的走了,冶金公司的其他人有些着急,甚至埋怨工程師不該摳得這麼緊。工程師説:“放心吧,他們會回來的。同樣的設備,去年他們賣給法國只有95萬賣元,國際市場上這種設備的價格100萬美元是正常的。”果然不出所料,一個星期後美方又回來繼續談判了。工程師象美商點明瞭他們與法國的成交價格,美商又愣住了,沒有想到眼前這位中國商人如此精明,於是不敢再報虛價,只得説:“現在物價上漲的利害,比不了去年。”工程師説:“每年物價上漲指數沒有超過6%。餘年時間,你們算算,該漲多少?”美商被問得啞口無言,在事實面前,不得不讓步,最終以101萬美元達成了這筆交易.

問題:

分析中方在談判中取得成功的塬因及美方處於不利地位的塬因?

案例分析:

對於這個案例,明顯的可以看出,中方工程師對於談判技巧的運用更為恰當準確,贏得有利於己方利益的談判結果也是一種必然,下面我分別從中美各方談判人員的表現來進行分析:

首先,從美方來看。可以説存在以下這麼幾個問題,或者是其談判敗筆所在。

1. 收集、整理對方信息上沒有做到準確,詳盡,全面。從文中來看,重要的塬因可能是:沒有認清談判對象的位置。美商憑藉其技術的優勢性以及多次進行相類似交易的大量經驗,輕視對手,談判前就沒有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於是在談判中步步在對方大量信息的面前陷於被動,一開始就喪失了整個談判的主動權。

2. 談判方案的設計上,沒有做到多樣與多種。在對方的多次反擊中,倉促應對。針對其談判方式設計的單一化,估計有着以下幾個塬因:(1)過早的判定問題,從文中可推測出,美方一開始就認為此行不會很難,談判結果應該是對己方利益更有利;(2)只關心自己的利益,美方以其組合爐技術的先進為最大優勢,鐵定會賣個高價,但並未考慮到中方對此的急迫需求與相應的談判準備,在對方信息攻擊下,頻頻讓步。

3. 在談判過程中,希望用佯裝煺出談判以迫使對方做出讓步,無奈在對方以資料為基礎辨別出其佯裝的情況下,該策略失敗。

其次,從中方來看,勝利的最關鍵一點在於對對方信息充分的收集整理,用大量客觀的數據給對方施加壓力,從收集的內容可看出,不僅查出了美方與他國的談判價格(援引先例),也設想到了對方可能會反駁的內容並運用相關數據加以反擊(援引慣例,如6%),對客觀標準作了恰到好處的運用。真可謂做到了中國古語所説,“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當然。除這個塬因外,中方的勝利還在於多種談判技巧的運用:(1)談判前,評估雙方的依賴關係,對對方的接收區域和初始立場(包括期望值和底線)作了較為準確的預測,由此才能在隨後的談判中未讓步於對方的佯裝煺出。(2)談判中,依靠數據掌握談判主動權,改變了對方不合理的初始立場。(3)在回盤上,從結果價大概處於比對方開價一半略低的情況可推測,中方的回盤策略也運用的較好。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 篇14

我國某冶金公司要向美國購買一套先進的組合爐,派一高級工程師與美商談判,為了不負使命,這位高工作了充分地準備工作,他查找了大量有關冶煉組合爐的資料,花了很大的精力對國際市場上組合爐的行情及美國這家公司的歷史和現狀、經營情況等了解的一清二楚。談判開始,美商一開口要價150萬美元。中方工程師列舉各國成交價格,使美商目瞪口呆,終於以80萬美元達成協議。當談判購買冶煉自動設備時,美商報價230萬美元,經過討價還價壓到130萬美元,中方仍然不同意,堅持出價100萬美元。美商表示不願繼續談下去了,把合同往中方工程師面前一扔,説:“我們已經作了這麼大的讓步,貴公司仍不能合作,看來你們沒有誠意,這筆生意就算了,明天我們回國了”,中方工程師聞言輕輕一笑,把手一伸,做了一個優雅的請的動作。美商真的走了,冶金公司的其他人有些着急,甚至埋怨工程師不該摳得這麼緊。工程師説:“放心吧,他們會回來的。同樣的設備,去年他們賣給法國只有95萬賣元,國際市場上這種設備的價格100萬美元是正常的。”果然不出所料,一個星期後美方又回來繼續談判了。工程師象美商點明瞭他們與法國的成交價格,美商又愣住了,沒有想到眼前這位中國商人如此精明,於是不敢再報虛價,只得説:“現在物價上漲的利害,比不了去年。”工程師説:“每年物價上漲指數沒有超過6%。餘年時間,你們算算,該漲多少?”美商被問得啞口無言,在事實面前,不得不讓步,最終以101萬美元達成了這筆交易。

分析

在這個案例中,就談判雙方相對來説,可明顯看出中方工程師對於商務談判過程的掌握,以及技巧和策略的運用都相當恰當準確,首先佔據主動權贏得有利於己方利益,所以這樣的談判結果也是必然的,下面分別從中美各方談判人員的表現來進行分析:

首先,從中方來看———

準備階段:通過對蒐集所得有關資料的分析 ,對市場行情及對手公司的瞭解充分到位,全局上看中方已首先佔得主動權,有明確目標和堅定立場。

基本目標:根據國際市場上組合爐的行情及對方美國公司的歷史、現狀和經營情況等信息作出正確判斷與決定,中方堅持以實際信息為依據盡最大可能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從而以恰當的價格談成購買合同。

談判方法:縱觀整個談判過程,中方始終貫徹“原則談判法”。

談判過程:

勝利的最關鍵一點在於對對方信息充分的收集整理,從收集的內容如美方與他國的談判價格可看出,中方利用大量客觀的數據及採用“援引先例”策略適當給對方施加壓力,也設想到了對方可能會反駁的內容並運用相關數據加以反擊,對客觀標準作了恰到好處的運用,即“援引慣例”策略。中方的做法正是證實了中國古語之説“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當然,除以上原因外,中方的勝利還在於多種談判技巧的運用———談判前,評估雙方的依賴關係,對對方的接收區域和初始立場(包括底線和期望值)作了較為準確的預測,由此才能在隨後的談判中面對對方的佯裝退出仍有十足把握和底氣;談判中,依靠數據掌握談判主動權,預測到對方不合理的初始立場並由此將其改變;在談判迴旋過程中,從結果價大概處於

比對方開價一半略低的情況可猜想到,中方的回盤策略也運用得較為恰當。

從美方來看,主要從美方處於不利地位的原因着手?分析所得以下幾個問題———

1. 收集、整理對方信息上沒有做到準確,詳盡,全面。從文中來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沒有認清談判對象的位置。美商憑藉其技術的優勢性以及多次進行相類似交易的大量經驗,輕視對手,談判前就沒有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於是在談判中步步在對方大量信息的面前陷於被動,一開始就喪失了整個談判的主動權。

2. 談判方案的設計上,沒有做到技巧多變與策略多種靈活運用。在對方的多次反擊中,倉促應對。針對其談判方式設計的單一化,有幾下幾點原因:(1)過早的判定問題,從文中可推測出,美方一開始就認為此行不會很難,談判結果應該是對己方利益更有利;(2)只關心自己的利益,美方以其組合爐技術的先進為最大優勢,鐵定會賣個高價,但並未考慮到中方對此的急迫需求與相應的談判準備,在對方信息攻擊下,頻頻讓步。

3. 在談判過程中,希望用佯裝退出談判以迫使對方做出讓步,無奈在對方以資料為基礎辨別出其佯裝的情況下,該策略失敗。

總結:商務談判中的各種技巧,對於在各種商戰中為自己贏得有利位置,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我們也要注意的是,技巧與詭計、花招並不相同,前者要求的是恰如其分,既要贏,也要贏得讓對方心服口服,贏得有理有據。只有這樣,對於談判技巧的運用,才是真正的遊刃有餘。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 篇15

1983年曰本某電機公司出口其高壓硅堆的全套生產線,其中技術轉讓費報價2.4億日元,設備費12.5億日元.包括了備件、技術服務(培訓與技術指導)費o.09億日元。

談判開始後,營業部長松本先生解釋:技術費是按中方工廠獲得技術後,產的獲利提成計算出的。取數是生產3000萬支產品,20xx年生產提成事10%,平均每支產品銷價s曰元。設備費按工序報價,清洗工序1.9億日元;燒結工序3.5億日元;切割分選工序3.7億曰元;封裝工序2.1億日元;打印包裝工序o.8億日元;技術服務贊分培訓費,12人的月曰本培訓,250萬日元;技術指導人員費用l0人月,65O萬元曰元。

背景介紹

(1)日本公司技術有特點.但不是唯一公司,是積極推銷者,該公司首次進入中國市場.也適合中方需要。

(2)清選工序主要為塑料槽、抽風機一類器物.燒結工序主要為燒結爐及輔助設備、切割分選工序,主要為切割機,測試分選設備。封裝工序,主要為管芯和包裝殼的封結設備和控制儀器。打印包裝工序主要為打印機及包裝成品的設備。此外,有些輔助工裝夾具。

(3)技術有一定先進性、穩定性,日本成品率可達85%,而中方僅為40%左右。

問題:

1.賣方解釋得如何?屬什麼類型的解釋?

2.買方如何評論?

分析:

1.賣方解釋做得較好,講出了報價計算方法和取數,給買方評論提供了依據使買方滿意。由於細中有粗,給自己談判仍留了餘地,符合解釋的要求。賣方採用的是分項報價,逐項解釋的方式。

2.買方面對賣方的分項報價和逐項的解釋,應採用“梳蓖式”的方式進行評論,也就是按拄術、設備、技術服務三大類來進行評論。

評論點較多:

其一,技術價。針對賣方取數——年產量、產品單價和提成率以及年數的合理性進行評論;

其二,設備價。針對各工序設備構成按工序總價值或工序單機進行評論,如清洗工序的設備價值;

其三,技術服務。可分為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兩大類,各類又可分出時間、單價、人員水平、輔助條件(吃、住、行)等點進行評論。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 篇16

美國Y公司向中國石家莊工廠銷售了一條彩色電視機玻殼生產線,經過安裝後,調試的結果一直不理想,一晃時間到了聖誕節,美國專家都要回家過節。於是全線設備均要停下來,尤其是玻璃熔爐還要保温維護。美方人雖過節是法定的,中方生產線停頓是有代價的,兩者無法融合。美方走後,中方專家自己研究技術,着手解決問題,經過一週的日夜奮戰將問題最大的成型機調試好了,這也是全線配合的關鍵。該機可以生產合格的玻殼後,其它設備即可按其節奏運轉。等美方人員過完節,回到中方工廠已是三週後的事,一見工廠倉庫的玻殼,十分驚訝,問“怎麼回事?”當中方工廠告訴美方,自己調通生產線後,美方人員轉而大怒,認為:“中方人員不應動設備,應該對此負責任。”並對中方工廠的外貿代理公司作出嚴正交涉:“以後對工廠的生產設備將不承擔責任,若影響其回收貸款還要索賠。”

問題:

1.如何看美方的論述?

2.如何看中方人私調設備的行為?

3.中方外貿代理面對美方論述會怎麼回答?

4.最終結果應如何?

分析:

1.美方論述屬詭辯範疇,主要運用了:平行論證(中方行事理由與美方行事理由分別論證)和以現象代替本質(中方表面行為代替其執行合同的效果)。

2.中方自己調設備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按合同規定會產生問題。沒把握,絕對不能輕率行事。此時.可行使向美方索賠的權利,此處.重在判斷。當有把握時,通過“等與行”的對比推演決定行動,是一個推理的正常結果,從本質意義對中美雙方均有積極效果。

3.中方代理,先從概念人手——依據合同誰有過?再依過推算誰損失最大(應負過之責),再推導出美方應取何種態度。

4.最終結果:美方應感謝中方為其減少負擔.並應繼續履行未完的合同義務。

關於商務談判案例分析 篇17

案例分析

對於這個案例,明顯的可以看出,中方工程師對於談判技巧的運用更為恰當準確,贏得有利於己方利益的談判結果也是一種必然,下面我分別從中美各方談判人員的表現來進行分析:

首先,從美方來看。可以説存在以下這麼幾個問題,或者是其談判敗筆所在。

1. 收集、整理對方信息上沒有做到準確,詳盡,全面。從文中來看,重要的塬因可能是:沒有認清談判對象的位置。美商憑藉其技術的優勢性以及多次進行相類似交易的大量經驗,輕視對手,談判前就沒有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於是在談判中步步在對方大量信息的面前陷於被動,一開始就喪失了整個談判的主動權。

2. 談判方案的設計上,沒有做到多樣與多種。在對方的多次反擊中,倉促應對。針對其談判方式設計的單一化,估計有着以下幾個塬因:(1)過早的判定問題,從文中可推測出,美方一開始就認為此行不會很難,談判結果應該是對己方利益更有利;(2)只關心自己的利益,美方以其組合爐技術的先進為最大優勢,鐵定會賣個高價,但並未考慮到中方對此的急迫需求與相應的談判準備,在對方信息攻擊下,頻頻讓步。

3. 在談判過程中,希望用佯裝退出談判以迫使對方做出讓步,無奈在對方以資料為基礎辨別出其佯裝的情況下,該策略失敗。

其次,從中方來看,勝利的最關鍵一點在於對對方信息充分的收集整理,用大量客觀的數據給對方施加壓力,從收集的內容可看出,不僅查出了美方與他國的談判價格(援引先例),也設想到了對方可能會反駁的內容並運用相關數據加以反擊(援引慣例,如6%),對客觀標準作了恰到好處的運用。真可謂做到了中國古語所説,“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當然。除這個原因外,中方的勝利還在於多種談判技巧的運用:(1)談判前,評估雙方的依賴關係,對對方的接收區域和初始立場(包括期望值和底線)作了較為準確的預測,由此才能在隨後的談判中未讓步於對方的佯裝退出。(2)談判中,依靠數據掌握談判主動權,改變了對方不合理的初始立場。(3)在回盤上,從結果價大概處於比對方開價一半略低的情況可推測,中方的回盤策略也運用的較好。

總結:商務談判中的各種技巧,對於在各種商戰中為自己贏得有利位置,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我們也要注意的是,技巧與詭計、花招並不相同,前者要求的是恰如其分,既要贏,也要贏得讓對方心服口服,贏得有理有據。只有這樣,對於談判技巧的運用,才是真正的遊刃有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tanpan/wkwz9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