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教師隊伍管理調研報告

教師隊伍管理調研報告

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實現“人均強縣”的基本保證。按照縣政協年初工作安排,縣政協經科委從11月下旬12月上旬,組織部分政協委員開展了教師隊伍管理的視察。視察組先後視察了4所中國小;分別召開了部分中國小校校長、教師和政協委員座談會。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教師隊伍管理調研報告

一、現在教師隊伍管理現狀

全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77所(國小70所,初級中學4所,綜合中學1所,幼兒園1所,師訓教研中心1所),校舍建築面積41351平方米,在校學生9303人(學前教育749人,國小4717人,國中2621人,普高801人,職高415人),寄宿生5091人(國小2120人,普通中學2971人),農村留守兒童2063人。教職工607人(幼兒教育21人,國小458人,中學228人),國小、國中、普高和職高專任教師的學歷達標率,分別為98.5%、96.4%、73%,國小教師的大專率和國中教師的本科率分別為72.4%和44.3%。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和《教師法》,把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建設擺到了重要位置,以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為中心,以改善農村教師隊伍狀況和加強骨幹教師選拔培養為重點,調整佈局,深化改革,優化管理,注重成效,取得了明顯進展。教育行政部門按照縣政府的統一部署,有計劃地進行學校佈局調整,高標準、高水平新建、擴建、改建了部分學校,顯著改善了辦學條件。在重視外延建設的同時,注重提升內涵水平,認真抓好師德建設、人才培養、人事改革三項重點,以理論學習和法制教育、師德教育和技能培訓,促進了教師隊伍管理。

(一)管理從不規範走向逐步規範。近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頒佈,為教師管理提供了全面而可靠的法律依據。此外,與這些法律法規配套的其他一系列有關教師隊伍管理與建設的文件,則為教師管理提供了科學的操作辦法。因此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門還是學校,對教師管理的盲目性行為大大減少,提高了其整體管理的科學性。

(二)管理增強了教師隊伍的活力。教師聘任制的逐步推行、教師結構工資制的試行,教師聘任制與結構工資制相結合管理模式的探索,增強了教師的責任心與事業心、激進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也帶來了學校工作的生機。

(三)管理使隊伍建設取得了成績。一是教師隊伍總量穩中有增,基本滿足需求。二是學校內部管理基本形成了由教師聘任制度、崗位負責制度、考核評價制度、績效激勵制度等構成的管理體系。三是教師隊伍的政治業務素質進一步提高。四是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有所提高。

二、面臨教師隊伍管理的問題

我縣教師隊伍建設雖然取得較好成績,但是與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的奮鬥目標、與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與廣大羣眾的強烈願望相比還存在差距。

(一)少數教師職業道德意識淡薄,師德師風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少數教師的師德師風與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新形勢相比,還存在一些不相適應之處和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個別學校領導幹部和少數教師滋生了、產生了“一切向錢看”的思想與不注教學質量、忙於有償家教的的現象。一些中國小、幼兒園教師不安心本職工作,上班時間從事商品經營活動。還有少數教師不尊重學生,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少數教師師德失範,損害了人民教師的形象。

(二)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教師隊伍城鄉分佈、學段與學科結構不盡合理,教師分配、調配不盡合理,教師編制的結構性問題突出。隨着新一輪課改的實施,初、高中教師按學科緊缺的矛盾突出且缺少學科帶人頭,普遍存在編制雖夠卻按科分配教師不足、勝任教學教師不足,出現有富餘人員或是不稱職人員的現象,並且學校的富餘人員和不稱職人員分流困難,一旦遇到教師病、產假或脱產進修等情況,任課教師就“斷檔”,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人員能進能出的機制尚未形成。由於結構性缺編,加上升學率壓力,部分教師超負荷工作。

(三)師訓經費不到位,影響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財政安排中國小教師培訓和校長培訓經費不足甚至未能落實,使學校只能以校本培訓為主。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經費緊張,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極少。培訓的不足、繼續教育的欠缺,導致現有師資隊伍的質量與未來教育的不適應、現行教育教學方法的呆板與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適應、現行教研方式的陳舊與指導教師教學的不適應,從而出現了“身在課改中,處在理念下,留在陳舊裏”的普遍現象。

(四)教學成本投入偏低,骨幹教師流失嚴重。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經費來源只有學生的學雜費,既要按規定保證硬件投入,又要按需要滿足教育教學,入不敷出,難以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由於市縣間、縣鄉間教師收入、福利待遇差別較大和高中、國中教師的層層由下向上的選拔,造成了縣內優秀骨幹教師因外調和改行向外流失,因選拔和調動的的內部流失,且特級、高級教師數量不足、年齡偏大,在培養指導中青年教師方面,發揮作用不夠,學校骨幹教師隊伍難以穩定、難以形成且新老交替面臨形勢嚴峻,導致教育教學質量下降。

(五)學校班子建設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一是學校班子老化,班子凝聚力、影響力較弱,班子成員運用現代學校管理理念與遵循現代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的缺陷難以適應管理需要;二是少數學校用人隨意,不能真正堅持“能者上、庸者下”的任人機制,造成班子傭腫、人浮於事,甚至導致骨幹教師流失;三是個別學校領導素質較低,拜金主義、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意識、不集眾意主觀臆斷傾向存在,至使學校管理混亂與教育教學水平停滯不前甚至逐漸落後。

[1][2]下一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3n6k3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