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關於應對經濟危機方法和科學發展問題的幾點思考

關於應對經濟危機方法和科學發展問題的幾點思考

(作者的話:由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發生了,但是如何應對卻因思想觀點的不同,其拿出的解決方案也不同。我從政治經濟的綜合角度,談談個人的看法,以求更多的人探索避免經濟危機發生的發展之道。)

關於應對經濟危機方法和科學發展問題的幾點思考

在寫本文前,我曾寫了“相對動態均衡經濟學理論與世界經濟危機中的人類出路”,旨在闡述我對相對動態均衡經濟原理的思考。我之所以作這些思考,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既不滿意西方經濟學理論中的強者自由掠奪傾向,更滿意國內某些主流經濟學家為滿足私慾低俗之論。當然,在作經濟問題思考之前,我一直苦苦思索如何把人民民主程序制度化的問題,並且提出了自己不同與人的看法。

在我的理念中,一個最強烈的願望就是,通過人民民主機制建設,有效規制相對動態均衡的經濟發展模式。並且認為,人民利益和國家利益,是我們規制人民民主和相對動態均衡的經濟發展模式的立足點、出發點和落腳點,進而擴展為世界人民造福。我之所以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我個以為,離開人民利益和國家利而妄談發展,其發展必然會走到人類的邪路上去。其實,世界上雖然有不同的發展觀,但總起來説一共兩種,一種是為少數人的發展,一種是為人人的發展。我的相對動態均衡的經濟發展觀念,是為人人的發展。

所謂為人人的發展,就是社會各階層每個人都能平等的創造,並平等的分享創造成果。對於這種觀點,有的經濟學家視為是邪惡的發展觀,因為,在他們看來,社會資源有限,如果人人平等的分享資源,大家都成不了百萬富翁,所以,不如讓一部分先富起來。所謂先富,就是在同等資源的情況下,有人有特殊的優先佔有權。

大家知道,我國的貧富差距巨大,大到不僅僅是個公平不公平的問題了,而是個還有沒有發展能力,發展能力還能持續多久的問題了。再説,公平不僅僅是個增加內需的問題,同時也是個社會安不安定,會不會付出重大的社會代價、經濟代價和政治代價的問題。有人讀了我的文章後認為,我是個列寧主義,坦率的説我不是,因為,我沒讀過列寧的書,就是小時候讀了一點,也早就忘光了。但我是堅決的毛主義者。

因為,我認為,一個社會的發展進步,首先要進行思想文化的革命,也就是説,社會的發展進步,是建立在思想文化不斷革命、不斷創新,動態適應人民羣眾利益和國家利益的基礎上的。沒有思想文化的不斷革命,就沒有思想文化的不斷創新,沒有思想文化的不斷創新,何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但是,中國和世界歷史證明,能夠自覺完成思想文化革命的人畢竟是少數,是先知先覺者,比如説毛澤東,所以,精神層次的思想文化革命,需要外部力量,也就是人民羣眾的力量去推動。

過去,我光知道中國的右派説左派不會搞經濟,沒辦法,今天讀到美國左派的文章,才知道中國的右派是跟美國的右派學的。其實,真正不懂經濟的不是左派,而是右派,因為右派只會講故事,只懂得佔有就是財富的積累,不懂得相對動態均衡式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最佳模式,而左派根據經濟制度的機制原理,就可以分析、預測將來的經濟狀態。一個只會講故事、只知道佔有的經濟學派別,卻佔居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導地位,不出事才怪。

那麼,如何使相對動態均衡式經濟發展逐漸成為一種發展模式呢?

大家知道,中國和前蘇聯以及其它一些社會主義國家,曾經在實踐中摸索了很多年,隨着蘇聯的解體,有些人就斷言,社會主義是失敗的。但是,為什麼失敗,中國是不是也失敗了?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通過前蘇聯解體的相關資料,我們發現,前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不是其經濟崩潰,而是其官僚集團的貪腐導致的結果。也就是説,前蘇聯的解體,不是相對動態均衡式發展模式出現了問題,而是確保相對動態均衡式經濟發展模式的政治體制出現了問題。如果我們不是自我禁錮或維護既得利益的話,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中國歷史:中國從1949年到1966年,經歷了17年的和平高速發展時期,創造出巨大的成績,但是,毛澤東發現,在現有的政治體制下,一個不可避免的事實,就是官僚體制的蜕變。

官僚體制的蜕變,意味着創造得再大的成果,也會化為烏有。

但是,如果要想保持住全國人民創造的成果,就需要:一方面解構官僚體制,構建新的制約機制,防止權力蜕變。另一方面,或許毛澤東認為,唯一能徹底防止權力蜕變的力量,就是人民羣眾。也就是人們現在常説的人民民主,或者叫大民主。因為,權力蜕變的一個主要標誌,就是對人民利益的侵害。在利益上受到無端侵害的人民羣眾,必然要起來反抗,從這個角度説,人民羣眾是自己利益的捍衞者,而人民羣眾捍衞自己的利益,客觀上也防止了權力的蜕變。

雖然如此,人民羣眾如果沒有捍衞自己利益的權利,權力蜕變必不可免。

為此,在毛澤東倡導下,中國為防止權力蜕變設立了三道硬性防火牆:

一是四大自由。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二是工人有罷工的自由。造反有理。三是奪權有理。從系統機制上説,第一步,如果通過四大自由解決了社會問題,也就是官僚體制同人民羣眾的矛盾,就進入第二步,工人罷工。也就是造反有理。如果進入第二步還不能解決問題,人民羣眾就有權利奪權。

我個人以為,這三大環節,環環緊扣,循環往復,是一個有效防止權力蜕變的民主機制。在這個機制中,既有效制約了官僚體制的蜕變,又確保了國家政權始終保持在黨的手中。因為,這套機制的核心,是通過機制的作用,增強人民羣眾對黨的信任。也就是説,人民羣眾通過自己民主權利的實踐,更加相信中國共產黨就是自己的黨,是與自己命運休慼與共的黨。

西方國家的國家意志,是通過選舉形成的,但是,由於政體建構在資本的基礎之上,資本階層為了防止政體基礎的改變,除在制度機制上設立了許多防火牆之外,還可以通過操縱媒體的方式操縱選票。由此可知,人民羣眾的利益,並不能通過選舉渠道得到有效保護,而是相反,選舉可以有效保護資本利益。

但是,中國的民主機制呢?資本完全失去了操縱能力,人民的意志成了社會發展的唯一意志力,中國共產黨只能與民眾的意志力合二而一,才可以有效行使自己的權力。

由此可知,資本主義的民主模式,代表的國家意志只是資本意志,而中國的民主模式,國家意志完全是人民羣眾的意志。

國際上一般認為,一個國家政權的合法性,是建立在人民意志的基礎上,也就是説,失去人民意志這個基礎,其政權是不合法的。如果按這個標準看,西方國家的國家政權是建立在資本意志的基礎上,其合法性不過是資本勢力的強詞奪理而已。正因為如此,毛澤東晚年,西方國家政要掀起一個對毛澤東的頂禮膜拜潮,也就不足奇怪了。因為,當時毛澤東的權力,集中了全國人民的意志。

當然,從中國民主實踐的歷史上看,也不是沒有缺點、錯誤或者失誤,有的,比如説沒有做到動態有序化,也就是説,中國的人民民主機制還沒有從程序制度完善,但這並不能成為否定人民民主制度的理由。

事實上,中國卻以災難的名義,完全否定了人民民主機制。

但問題是,中國為什麼否定人民民主機制呢?其實,對這個問題,人們如果認真思索一下近三十年的權力蜕變,就不難發現,人民民主機制是對權力蜕變最大的制約。也就是説,不否定人民民主機制就無法達到權力蜕變的目的。無法達到權力蜕變的目的,就無法實現權力能獲得的各種利益。

按照中國的體制機制,就目前看,如果不恢復人民民主的制度機制,也就是實行大民主,中國既不會進入資本民主,也不會進入經濟民主,而只會逐漸演變到權貴精英資本民主。面對這種殘酷的現實,中央應該下定決心,重構人民民主的制度機制。只有這樣,中國才能重新進入相對動態均衡式經濟發展模式,有效化解佔有率膨脹式湧堵導致的經濟危機。

我以為,第一步要儘快做的就是人們一直呼籲的平均發錢。通過平均發錢,解決我國民眾沒有消費能力的問題,拉動經濟增長,救活中小企業。但是,這裏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中小企業必須國內的,民營也好,國有也罷,但必須是國內的,而不是國外的。如果是外資企業,通過這種平均發錢式拉動經濟增長,也會造成佔有率膨脹式湧堵,而後轉移到國外,結果中國還是兩手空空,這是一。其二,我曾反覆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堅決取消出口退税,因為,出口退税其實是中國自己心甘情願為美國開的財富漏斗。如果不堵住這個財富漏斗,中國要採取平均補貼拉動經濟發展的模式,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你沒有這個能力。其三,我以為,中國通過平均補貼式發展,限定消費對象,把破壞國家戰略產業的外資趕出去,佔領主權經濟陣地。其四,扶持民族資本,也就是民營經濟,使其平等的與國有企業競爭,激活國有企業的創新能力。其五,我以為美國的金融危機,既給中國經濟造成了巨大損失,也給中國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自主發展。

自主發展需要壯士斷腕、殊死一搏的勇氣,更需要大戰略家的膽略和魄力。

這就需要準備打仗,打一場惡仗,因為,中國的一票否決權,美國是不會給的。美國不會給,中國應該有勇氣拋售全部美國國債。拋售美國國債,大不了就是來一場中美之戰。如果中國不擁有一票否決權,中國就永遠失去了崛起的機會。但如果美國不給中國一票否決權,中國就不能白認美國給中國造成的巨大損失,而是應該讓美國知道,你給我帶來的損失,我必會讓你損失的更慘。當然,中國更應該不惜打一場戰爭。

“不打仗我的手早庠庠了。”陳老總的話。

二、相對動態均衡式經濟發展的基本模式與量化標準

張敢明先生原先是位傾向於自由經濟的學者,但後來,在中國現實的教育下,他不是從維護自身既得利益的角度,而是從國家和民眾和諧發展的角度,從黨和共和國前途命運的角度,反思他的成長過程,和中國自由經濟的成長髮展過程,並通過分析發現:“作為親歷計劃經濟30年和市場經濟30年的中國人,我們的主張要敢於面向光明,積極實踐科學發展觀,旗幟鮮明地宣講: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引導我們這個國家走向和諧與美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pvvy3.html
專題